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29 17:25:32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恢复期母婴同室对高危儿出院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398例恢复期高危儿随机分组,未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对照组,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中护理)。干预组实行母婴同室,对高危儿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干预组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科的服务满意度。结论:对恢复期的高危儿开展母婴同室,针对高危儿出院后常见的护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指导其喂养、护理、皮肤感染的预防等,从而有效降低了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

【关键词】恢复期; 母婴同室;高危儿 ;发病率

高危新生儿是一组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新生儿,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为窒息、早产、颅内出血、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有较高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故这些新生儿需要专业的治疗及护理。但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缺乏经验和必要的护理知识,加之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部分高危儿在出院后不久(3-15天)因各种原因再次发病来院就诊。因此,我院对恢复期的高危儿开展母婴同室,针对高危儿常见的护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指导其喂养、护理、皮肤感染的预防等,从而有效降低了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恢复期的高危儿398例随机分组,未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对照组,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干预组。干预组198例,男117例,女81例,其中窒息35例,早产93例,颅内出血5例,低出生体重10例,高胆红素55例;对照组200例,男109例,女91例,其中窒息37例,早产儿89例,颅内出血8例,低体重儿12例,高胆红素54例。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中护理)。干预组实行母婴同室(产妇和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护理(1)),对高危儿出院后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1 护理问题:

1.2.1.1 高危儿家属缺乏日常护理知识:(1)受多年旧传统观念的影响,母亲睡觉时有搂抱患儿同睡的习惯;(2)认为室内不能通风,对患儿包裹太厚,保暖太严,导致体温过高;(3)对患儿哭闹表现焦虑不安。

1.2.1.2 高危儿家属缺乏喂养知识:(1)患儿母亲对母乳喂养不够自信,一是担心母乳少不够患儿吃(患儿住院,长时间母婴分离导致母乳量减少), 二是不能把握患儿吃好、吃饱的标准;(2)部分患儿对喂养方式的改变表现出不适应,家属出于担忧,不愿继续母乳喂养,甚至有少数患儿母亲认为哺乳会影响日后自身身材的恢复而拒绝母乳喂养;(3)配方奶配置方法不正确。

1.2.1.3 高危儿家属缺乏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1)缺乏预防皮肤感染的知识;(2)出现呛奶、呕吐等异常情况时缺乏应对能力;(3)高危儿保健知识匮乏。

1.2.2 护理干预:

1.2.2.1 传授新的育婴知识

(1)告知家长科学育儿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使之接受新的知识,改变传统观念,患儿睡小床,不要和母亲同睡。

(2)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室内保持22℃-24℃,湿度维持在50%-60%,高危儿着衣和包被以四肢暖和为度,体温保持在36℃-37℃。

(3)患儿哭闹是对来自体内或体外不良刺激引起不适的表现,若哭声响亮、婉转,间隙期面色如常,即为生理性哭闹,家长不必担忧。

1.2.2.2 传授喂养知识

(1)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不断鼓励母亲增加母乳喂养的信心,并帮助其提高喂养能力。母乳经济方便;母乳中含有较多免疫因子,能增强婴儿免疫力;通过母乳喂养能增加母婴感情(2)。嘱母亲应坚持按需哺乳,奶量以喂奶后患儿安静、不吐、无腹胀和体重增长达15-30g/d为宜。

(2)住院时间较长的高危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习惯了配方奶、奶瓶喂养,当改用母乳喂养后,部分患儿有不吸吮、吃奶少等表现,这属于正常情况。因为配方奶和母乳口感不一样,且人工喂养的奶嘴比母亲的易于吸吮,一般来讲,母乳喂养后1-2天患儿就会逐渐适应。因此,高危儿家长不必为此担忧,选择继续母乳喂养。

(3)若高危儿母亲确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配方奶进行喂养,并严格按配方奶上的说明进行调配。奶粉配置过浓会导致患儿喂养不耐受,甚至有可能发生坏死性小肠炎;奶粉配置过稀则营养摄入量减少,患儿出现生长缓慢,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奶孔的大小以奶汁流速连续滴出为宜。

(4)因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高危儿易发生溢奶,早产儿甚至会发生胃食道反流。吃奶后指导家属将患儿竖着抱起来,轻拍其背部,持续约2-3分钟,帮助患儿将吃奶时咽下去的空气通过打嗝排出来。另外吃奶后30分钟应将患儿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减少溢奶造成的误咽和窒息;早产儿床头抬高15°-20°,可减少胃食道返流的发生。

1.2.2.3 介绍疾病相关的预防知识

(1)教会家长正确的皮肤按摩方法,以增加皮肤抵抗力。保持高危儿皮肤清洁,洗澡时注意将耳后、颈部、腋下、肘窝、腹股沟、臀部、窝等皮肤皱褶处洗净,擦干;不要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扑粉,因这些部位的皮肤褶皱处不透气,加之患儿易出汗,潮湿的粉块刺激皮肤,增加了患儿皮炎的发生。重点加强对高危儿脐部的护理:每日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脐带未脱落前,每日用碘伏消毒一次,直至脐带脱落,完全干燥为止;要特别防止被尿液污染,以避免脐部感染。?做好高危儿会皮肤的护理,勤换尿布、会温水清洗(顺序为由前至后)、吸干,必要时局部涂鞣酸软膏。

(2)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每日给予足够的奶量和水分,保持大便通畅,否则有可能使黄疸再次加重。教会家长学会观察患儿大便的颜色、性质和量;对于肠蠕动比较弱,每日不能正常排便的高危儿,给予腹部按摩每日4次,必要时给予刺激排便或开塞露通便等处理。

(3)注意观察高危儿的面色、呼吸。喂奶时患儿若出现呛咳、呕吐、口周、面色青紫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喂哺,患儿取侧卧位,给予拍背、清除口鼻呕吐物等处理,直到患儿哭声响亮、面色转为红润。否则报告医生给予吸痰,吸氧等进一步处理。

(4)高危儿患以下疾病的可能性要远高于正常新生儿:脑瘫、智力低下、营养不良和视力、听力异常及运动障碍,轻则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重则导致终生残疾。一旦错过最佳矫治时机,将会造成终生遗憾。告知家长高危儿在出生后的半年内,需每月接受一次保健服务,半年后每两月保健一次,以便医生随时发现由高危因素导致的并发症。

1.2.2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及发病病种的变化。

1.2.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危儿出院后(3-15天内)发病率的比较(见表1)。干预组采取母婴同室后,出院后(3-15天内)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组别例数发病数发病率(%)

干预组198 2311.61

对照组200 6834.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 两组高危儿出院后(3-15天内)发病的病种变化的比较(见表2)? 干预组采取母婴同室后,出院后因喂养及护理不当而发病的病种均小于对照组(p

3 讨 论

3.1 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能量需求较大,母乳或现阶段母乳化配方奶所含的能量及营养素可以保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所需。而高危儿因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功能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喂养极为重要,更不能随意添加其它食品或保健品。同时由于其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采用合理的喂养方法及,可以明显减少高危儿由于喂养不当而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高危儿出院后发生肠功能紊乱、便秘等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有一例患儿在出院后第三天,家长擅自给患儿奶粉中添置了少量成人食用蛋白粉,次日患儿出现腹胀、呕吐来院就诊,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极差。

3.2 感染是高危儿病情突然变化及加重的重要原因。高危儿住院治疗期间,接受介入性诊断及治疗过程,免疫功能低下,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高度易感。而且胎龄越小、日龄越小,免疫及局限感染的能力越差,常可引起肺炎、败血症、脑膜炎。开展母婴同室,护士通过日常护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教会了家长正确洗手的方法和预防感染等相关知识,从而有效减少高危儿因感染再次发病的机率。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干预组因室内不通风、家庭成员交叉感染等因素导致出院后高危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比率较低。新生儿感染的另一来源为皮肤。高危儿尤其是早产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毛细血管丰富,皮肤抵抗力低下,如皮肤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皮肤完整性受损,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糜烂、破溃、脐炎、尿布炎等(3)。干预组高危儿在出院后可以得到较好的脐部护理、皮肤护理、臀部护理,发生脐炎、脓疱疮等的机率大大降低。同时也减少了高危儿出院后因感染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及败血症的发生。

3.3 研究表明:大约有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4)。母婴同室期间,部分恢复期高危儿母乳性黄疸能被及时发现,通过试停喂母乳、定期监测、医学干预后得到缓解,同时由于患儿的家长接受了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依从性高,能定期来医院监测黄疸,及时发现胆红素波动情况,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干预。但并不能因此减少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

3.4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助孕技术的成熟,窒息、早产、先天畸形等的危重新生儿比率较前增加。高危儿常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这使父母无法确切了解患儿的生活。加之生育高危儿的母亲往往会有忧郁和罪恶感,接受高危儿需要特殊照顾观念常需一段时间。对恢复期高危儿开展母婴同室,鼓励父母参与照顾患儿的活动,如抱抚、亲自喂奶等。指导家长如何冲调奶粉、如何沐浴、何时预防接种,以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同时护士能及时发现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提供护理干预,提高了育儿水平,有效的降低了高危儿出院后发病率,同时也提高了新生儿病房的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梁淑芬,林晓枫,张晶,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中外健康文摘,2010,5(7):252-253

[2] 向丽,杜鹃,谢立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61

[3] 杨亚青,周静,白静。产后家庭访视中对新生儿皮肤的管理。中国医药卫生,2010,9:45

[4] 崔焱 . 儿科护理学[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8

作者单位:210003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院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篇2

宝宝刚生下来时各个器官组织并没有发育成熟,如大脑、肝脏及胃肠等,这一点似乎每个妈妈都知道,然而,对于宝宝皮肤,一些妈妈却知之甚少,甚至以为和大人没有多大区别。

其实宝宝的皮肤同其他器官组织一样,结构尚未发育完全,不具备成人皮肤的许多功能,至少还需3年的时间才可发育得和大人一样。因此妈妈在照料时一定要细心打理,有时稍有不慎,便会惹出不少的麻烦,给妈妈和宝宝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烦恼。那么,宝宝的皮肤与大人相比都有哪些特点,应该怎样去照料呢?

生理性脱皮现象

新生儿出生两周左右,出现脱皮现象。好好的宝宝,一夜之间稚嫩的皮肤开始爆皮,紧接着就开始脱皮,漂亮的宝宝好像涂了一层浆糊,干裂开来。

其实这是新生儿皮肤的新陈代谢,旧的上皮细胞脱落,新的上皮细胞生成。出生时附着在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随着上皮细胞的脱落而脱落,这就形成了新生儿生理性脱皮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

生理性脱皮应该如何护理:刚出生的宝宝因皮肤最表面的角质层太薄,表皮和真皮之间连接的也不紧密,所以常常表现出脚踝,脚底及手腕部皮肤干而粗糙。如果想护理皮肤表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安全,温和的保湿品。

皮肤变色

刚出生的宝宝,真可以称为“变色龙”:新生儿变动,皮肤颜色出现界线分明的不同变化,这就是医学上称的皮肤变色。

1.上身肤色和下身不一样

有些婴儿一出生,你会发现他的身体上半部是苍白色的,而下半部则是红色的。这是由于婴儿的血液循环尚未发育完善,导致血液汇集在下肢的缘故。这种上、下身颜色各异的现象可以通过移动婴儿的而很容易就得到矫正。

2.左侧肤色与右侧不一样

当新生儿左侧卧位时,右侧上部皮肤呈现少血的苍白色,左侧下部皮肤呈现多血的鲜红色,也可能是紫红色。当向相反的方向变换时,皮肤颜色也会变换过来。

3.新生儿手或脚的肤色变蓝

作为父母,你可能会看见宝宝的手或脚会出现变蓝的现象,特别是当他躺下的时候。这同样是由于婴儿的血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造成的。如果你将婴儿抱起或移动他的,这种皮肤颜色就可以改变。

蓝点亦称“蒙古蓝斑”,看来像挫伤,常出现在婴儿背部的下方并带有黑色的皮肤色调,几乎所有非洲和亚洲的婴儿都有上述斑点,这些斑点是无害的,并会自然地消退。

暂时性紫绀

新生儿紫绀多是病理性的,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暂时性的紫绀不是疾病,新手爸爸妈妈不必为此着急,紫绀会自然消退的。

新生儿暂时性紫绀的原因

(1)发生在口唇、手足及甲床下的紫绀,多是由于手足外露受凉、受压、多血(脐带结扎延迟)等引起的;

(2)剧烈哭闹、屏气发作、食管反流等引起的呼吸短暂停歇,可引发全身紫绀;

(3)与生产过程中新生儿受到外力损伤有关,如产程过长,胎儿受压时间长,出现先锋头、先锋臀、先锋足,其特点是先锋处有受压痕迹,并伴有局部青紫水肿,可能还伴有出血点;

(4)助产士挤压新生儿口中的羊水,可能用力猛了点,新生儿面部出现青紫,也可能伴有出血点;

(5)有的新生儿娩出后哭声很小或不哭,助产士就拍打新生儿足底部或背部,刺激新生儿啼哭,这也可能造成某个部位的青紫和皮肤出血点;

(6)有的护士在给新生儿按脚印、系手条时,也会造成新生儿局部青紫或出现出血点。

以上情况,有时被医护人员忽视了,有时不敢和新手爸爸妈妈们说明原因,怕对方不理解,找麻烦,有意回避,结果就成了问题。新妈妈很是着急,以为宝宝得了什么大病。

特别提醒:新手父母不可过于心急 医生经常遇到这样的咨询,也常在门诊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新手爸爸妈妈――在医生做了分析和解释后,他们还疑虑重重,一直等到宝宝的青紫自然消退,才真正放心。有的爸爸妈妈太心急了,给新生儿宝宝抽血化验,甚至住院治疗。不但经济上受损失,宝宝身心也遭受了痛苦。

皮肤红斑

新生儿出生头几天,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红斑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鲜红,分布全身,以头面部和躯干为主。新生儿有不适感,但一般几天后即可消失,很少超过一周。有的新生儿出现红斑时,还伴有脱皮的现象。

新生儿红斑的产生原因,医学上目前还不能解释清楚。有学者认为,新生儿红斑是新生儿出生后,受光、空气、温度等环境影响和机械刺激而产生的,比如新生儿洗澡后,红斑可加重。不管学术上还有什么争论,有一点是明确的:新生儿红斑对健康没有威胁,不用处理,会自行消退。

胎痣

新生儿出生后可在皮肤或黏膜部位出现一些与皮肤本身颜色不同的斑点或丘疹,称为新生儿胎记,也叫“胎生青记”,医学上称为“色素痣”。

胎记大多发生在宝宝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为青色或青灰色的斑块。大多数胎记都无所谓,其中很多会在宝宝出生几年内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

常见的新生儿胎记:

粉红色斑:粉红色斑是粉红色的斑点,颜色淡,压迫使之变白,而且会迅速消退,常见于浅肤色新生儿的眼睑和胸枕骨部位,一般于1岁左右消失;

草莓斑:草莓斑又称血管痣,是一种突出于皮肤表面,界限清楚,鲜红或暗红色的肿胀物。于出生时或头2个月可见,经一段时间的成长后,痣的大小会固定下来(约8个月时),大多在10岁以前消失,不消失者需冷冻及同位素敷贴治疗;

永久性红斑:如葡萄酒痣,又称为焰火痣,是一种红紫色的斑点,通常于出生时可以观察到,此种斑点是平坦的,不会随压迫变白,也不会自然消失。葡萄酒痣一般沿着3叉神经分布,可能与视网膜或颅内疾病有关;

蒙古斑:蒙古斑是出现于臀部,腰部或背部的一些界限分明的色素沉着区域,通常是蓝色带状,此胎记无特殊意义,通常于1―5岁时消失。

可能导致疾病的胎记:

(1)眼睛和脸颊附近的葡萄酒痣:有时与青光眼等视力问题或癫痫发作及发育迟缓有关(称为斯-韦综合征,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

(2)较大的血管瘤:根据不同的生长位置,可能会妨碍进食、视力和呼吸。有时血管瘤长在身体内部,可能会威胁某些器官的健康;

(3)位于脊椎下部的胎记可能在皮肤下延展,并影响神经及血液流动;

(4)6个以上咖啡牛乳色斑群,可能是神经纤维瘤的信号。神经纤维瘤是一种遗传障碍疾病,患这种疾病的孩子通常在出生时或两岁之内出现斑块,到童年甚至更大些时斑块数量可能还会有所增加。大约50%有神经纤维瘤的人可能出现学习障碍;

(5)一些胎记,尤其是出生时就有的大痣,将来癌变的风险很大。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篇3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红臀;应用价值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护理并发症,多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勤引起,导致局部皮肤潮湿不透气,出现红色斑丘疹,严重时会可受到较大影响;病情较轻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等现象,严重者可出现溃疡、糜烂。有研究报道显示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为14.1%,一直为新生儿病房及妇产科护理的棘手问题,因此在新生儿时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减少新生儿红臀的出现,提高其生理舒适度,减少护患纠纷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新生儿,男51例,女41例,日龄≤7d新生儿47例,日龄>7d新生儿45例,住院时间2-9d,平均住院时间为(5.16±2.28)d,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两组新生儿性别、日龄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考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每天进行1次沐浴,采用婴儿粉扑皮肤褶皱部位,肛周部涂上紫草油;间隔2h更换一次尿裤,新生儿每次大便后,采用温水洗干净,并涂上紫草油或凡士林软膏。

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评估新生儿身体情况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高风险组新生儿,严格按照预警程序进行处理,并为患者制定个体性预防计划,对症护理为重点。将新生儿的姓名、床号等写在黑板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记录影响红臀发生相关因素,如奶粉、喂养方式。纸尿裤种类、患儿排便次数、是否接受蓝光治疗、粪便性质等,并对红臀发生的危险性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对计划进行修订;将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统计表递交给护理部门,并请求其指导。对于中度风险组新生儿,重点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其病情进行判断。对于低度风险组新生儿,则做好预防措施,并针对发生危险因素的隐患进行护理。

1.3 观察方法

新生儿红臀可划分为为三个级别,Ⅰ度为部分皮肤潮红;Ⅱ度为局部皮肤潮红,皮疹向周围蔓延;Ⅲ度局部皮肤破损溃疡,且多合并真菌或细菌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46例新生儿,新生儿红臀11例(23.9%),Ⅰ度6例,Ⅱ度3例,Ⅲ度2例,观察组46例新生儿,新生儿红臀3例(6.5%),Ⅰ度1例,Ⅱ度1例,Ⅲ度1例,观察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症,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除了常见因素外,新生儿喂养方式、性别、便纸、光疗时间等与新生儿红臀发生有着直接关系。导致新生儿红臀的主要原因是大便后细菌刺激、局部潮湿、尿布更换不及时等引起,由于新生儿角质层发育不完全,表面油脂分泌较少,同时皮肤黏膜屏障保护不完善,因此在采用温水擦拭等常规护理时,新生儿皮肤表面分泌油脂一起被擦掉,皮肤保护力明显减弱,而受到粪便污染的尿布未及时更换,导致皮肤受到物理刺激,因此给予更为优质的护理有着重要作用。在采用温水对新生儿屁股进行清理后,在其表面均匀涂抹一层凡士林软膏或者涂上紫草油,可在其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封闭性保护膜,有效减少了皮肤受到的尿便刺激,同时凡士林软膏性质较为稳定,无异位,成分细腻,药膏内无抗生素,基本不会与尿液、粪便等发生化学反应,有效预防红臀现象的出现。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篇4

【关键词】 3M无痛保护膜;预防;新生儿;红臀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住院时期常见多发的皮肤病, 也是新生儿病房护理方面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虽然治疗的方法很多, 但是却延长了患儿的住院时间, 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加, 也加重了护士的工作量。患儿大小便后如不及时更换尿布、尿液不易蒸发, 尿液及粪便对接触部位的皮肤的浸渍以及尿粪便中尿素在产氨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对皮肤刺激, 使皮肤发红, 表皮脱落或糜烂从而发生尿布炎[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3年1~12月本院新生儿科腹泻患儿共4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3例, 其中男30例, 女16例, 年龄7~28 d。体重3000~3900 g。入院时肛周皮肤己有潮红、糜烂、溃疡者不在观察范围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预防方法 对照组每次大便后用温湿巾擦洗干净, 待干后常规涂抹紫草油, 再用一次性纸尿裤包裹好臀部。观察组在每次大便后用温湿巾擦洗干净。待干后用3M无痛保护膜距患儿臀部5 cm左右均匀喷涂等待30 s后保护膜完全干燥。如使用部位有皮肤皱褶, 应分开皮肤接触面清洗干净后均匀喷涂, 等保护膜完全干燥后, 再恢复皮肤自然位置。在喷保护膜之后如果患儿再次排便, 应使用湿纸巾轻轻擦拭避免用力后破坏保护膜。每喷1次保护膜在擦拭3~4次后才会完全失效, 故可以在清洁3~4次后按需要再次喷涂保护膜。

1. 2. 2 评估方法 红臀分度及疗效评价:仅局限于部分皮肤潮红为Ⅰ度;出现局部皮肤潮红, 有皮疹并向周围蔓延为Ⅱ度;局部皮肤破损溃疡为Ⅲ度。两组5 d后观察有无红臀的发生并做好记录。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46例患儿中, 对照组有9例发生了红臀和臀部红疹, 而观察组只有3例发生了红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皮肤娇嫩, 角质层很薄, 加上抵抗力差, 大小便没有规律, 尤其是腹泻时病毒细菌的感染, 使大便性质和性状发生改变, 长期刺激下容易导致臀部皮肤出现潮红、湿疹、破损、出血甚至糜烂等现象[2]。而一次性纸尿裤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市场上的尿不湿质量参差不起, 从而使新生儿红臀发生率增高。3M无痛保护膜在皮肤表面喷涂后形成无色透明膜, 如同第二层皮肤, 该膜防水, 防摩擦, 氧气能渗透至膜下, 膜下的水汽和CO2能通过该膜挥发。保护膜的成分中不含酒精, 因此使用时即使接触破损皮肤也不会有疼痛感, 能保护皮肤免遭大小便及尿布摩擦等因素的刺激, 有效预防红臀的发生。在此次试验中也充分证实, 使用紫草油组的红臀发生率是39.13%, 而3M无痛保护膜组的红臀发生率是13.04%。由此临床上对于腹泻的患儿在大便后应常规喷洒3M无痛保护膜, 预防红臀比治疗红臀更重要。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50-955.

[2] 梁伍今.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04.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篇5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广东省某市级医院自2000年建立NICU以来,十分重视其监控工作,并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广东省某市级医院NICU 2000年总面积230 m2,床位35张,医疗设施一般,不是层流病房,采用排气扇换气,消毒隔离制度不够完善,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院内感染疾病的构成见表1。2004年经扩建后NICU总面积达360 m2,床位增加到50张。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更新,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院内感染发病率明显降低,见表2。

2 NICU感染的高危因素[1~4]

2.1 自身感染 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早产儿免疫功能更差,其IgG水平较足月新生儿差得多,更易成为易感人群。2004年收治的患儿中,早产儿占52%。出生体重越低,院内感染的发病率越高。见表3。 表1 2000年度院内感染疾病的构成表2 2000年与2004年度院内感染发病率比较表3 出生低体重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2.2 长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易造成正常菌群的紊乱,NICU的新生儿均为高危重症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已成常规。广东某市级医院内感染患儿中,住院期间先后用过一种抗生素者占35%,两种抗生素者占45%,3种或3种以上者占20%,抗生素抗菌谱越广,细菌发生波动越大,易招致更具致病性或抗菌菌株的定植。

2.3 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 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治疗增添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反复吸痰、各种留置通路的建立都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4 医源性感染 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及器械引起的。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洗手制度不严格,尤其在患儿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时的问题更为突出。另外,忽视对喂奶用具、沐浴用具的清洗消毒、配奶卫生、毛巾、包被、体温、听诊器及皮测胆红素仪等用品的消毒使用情况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3 感染的途径

3.1 空气传播 从表2可以看出,2000年度肺炎的发病率占院内感染的首位。空气是新生儿感染的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NICU的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都与院内感染有一定关系。空气不流动,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人员过多,带动的气流,许多致病微生物附着在尘埃或飞沫小滴上,随空气流动而飞扬,造成空气污染,新生儿抵抗力差,空气污染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首要原因。

3.2 接触传播 医务人员是接触患儿最多的人,医务人员手的染菌问题明显,洗手制度不严格,感染的几率就大。另外,接触患儿的护理用品及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严格、混用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

3.3 血行传播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防御功能差,抵抗力低下,皮肤柔嫩,易受损伤,皮下血管丰富,易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

4 护理对策

4.1 医德教育 医务人员要有同情心、爱心和责任心,要进行医德风及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并自觉遵守。

4.2 切断传播途径

4.2.1 空气的消毒 NICU要求通风换气,广东某市级医院NICU用纯动态空气净化机定时自动换气每天4次,每次60 min,早晚开窗通风各60 min。病房整洁,温度控制在24 ℃~26 ℃,相对湿度在60%~65%,每天用紫外线反方向消毒1次,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空气培养菌落数≤200个/m3,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4.2.2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医务人员的染菌问题直接关系到感染几率,接触患儿前用肥皂流水洗,至少1 min,然后用洁肤柔消毒凝胶(手快速消毒液)擦手1 min至干燥为止,操作前后均要洗手,定期做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标准:菌落数≤5 cfu/m2,无沙门菌。

4.2.3 护理用品的消毒 新生儿被服、小毛巾消毒后方可使用,喂奶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温箱每天用0.2%强力消毒净擦内外1次,每周用臭氧发生器消毒60 min,新生儿出院后所用过的物品及床单全部更换消毒。

4.3 呼吸道的管理 新生儿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较高,呼吸道的管理至关重要,应抬高患儿头肩部30°,并取侧卧位以防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感染,经常清洁鼻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NICU收治的患儿30%~40%需要吸氧,氧气装置的消毒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采用一次性吸氧管,湿化瓶及吸氧面罩用后浸泡在0.5%氯消净溶液中30 min,冲洗干净后晾干再放入臭氧消毒机内消毒60 min,经通风后方可使用,湿化瓶内放灭菌蒸馏水,蒸馏水及鼻导管每天更换,湿化瓶每周更换消毒2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气管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呼吸机过滤网每日清洗,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应及时清理,严禁倒在地面上,应备专用带盖小桶,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2次,更换下的呼吸机管道实行冲洗浸泡消毒冲洗晾干高压蒸气灭菌处理后备用。

4.4 加强基础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眼部、口腔、脐部及臀部护理。每天洗脸2次,眼部有脓性分泌物者,可用青霉素钠盐水作眼结膜囊冲洗(洗眼)q 8 h,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隔离,若有鹅口疮可涂油剂制霉菌素,在喂奶后30~60 min涂药。脐部每天沐浴前用3M透明敷料覆盖,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如脐部湿润或有脓性分泌物,可先用双氧水冲洗,再用10%碘酊烧灼创面(注意保护好周围皮肤,以免烧伤),最后用75%酒精脱碘。病情许可者每天沐浴1次,病情较重者行床上擦浴,并用达克宁散扑皮肤皱褶处,预防感染。喂奶后60 min换尿布,换上尿布前用强生婴儿湿纸巾擦干净臀部,有臀红者可用浓鱼肝油滴剂保护皮肤,皮肤有糜烂者可抹上达克宁散。做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动作均应轻柔,剪短指甲,防止患儿皮肤损伤而引起感染。

4.5 加强营养 供给足够热量,增强抗病能力,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患儿吸吮能力弱者,可用鼻饲管喂奶,吸吮力强者可让其自己吸吮,热量不够可从静脉补充营养。

4.6 合理使用抗生素 对合并感染者宜选用高效、低毒抗生素,有针对性选择一种抗生素治疗,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发生二重感染。广谱抗生素只有在细菌培养结果得到后再加以选用。

参考文献

1 刘振声.医院内感染及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52.

2 毛又玲.4种室内消毒方法效果的观察.护士进修杂志,1997,12(6):8.

3 袁永清.不同用药方法护理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观察.护士进修杂志,1998,13(4):46.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篇6

【关键词】品管圈;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生率

新生儿刚出生不久,其身体免疫功能较弱,容易引发一系列感染性症状。为了避免尿布皮炎对新生儿造成的危害,护士应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性措施。随着品管圈模式的普及应用,开展品管圈对降低新生儿尿布皮炎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结合我院2014年7月-2014年8月收录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圈在现状把握阶段利用查检表收集了2014年7月12日至8月13日的查检数据,总查检新生儿数105人,出生时间1-28天,平均时间10±2.5天;男65例,女40例;其中尿布皮炎16人,尿布皮炎发生率为15.2%,另外通过查检出来的16个发生尿布皮炎的新生儿,进行其发生尿布皮炎原因登记统计。

1.2方法

1.2.1 组圈

我科有编制护理人员14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6人,中专学历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6人,护师4人。本次活动由6名护理人员自愿组成QCC小组,选定护士长担任辅导员,主要负责本次活动的指导与督查,选定1名责任心较强,调研能力和统筹能力较全面的高年资护士作为本次活动的圈长,负责对圈内活动的组织、策划及效果分析。

1.2.2 选题

对科室基础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这些问题的重要程度、迫切性、圈能力以及护理部的相关政策,最终确定本次QCC的主题。2014年7月23日登记申请,2014年8月18日品管圈领导小组同意正式成立,圈名“新生圈”。小组共8人,活动时间2014年7月-2014年12月,活动主题“降低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生率”。

2结果

2.1炎症原因

尿布皮炎是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临床发现,诱发尿布皮炎因素复杂多样,多个因素可引起皮炎症状,影响了新生儿成长发育。本次尿布皮炎16例,具体情况如表1。可知,更换尿布不及时、大便次数多等是主要原因,这与新生儿护理工作存在密切关联。

2.2护理效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之后,持续观察新生儿皮炎发生率情况,如表2。本次检查时间阶段分为改善前(1个月)、改善中(2个月)、改善后(12d),综合观察发现,品管圈对降低尿布皮炎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P

3讨论

3.1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是指在新生儿的附近、臀部、会等处皮肤发红,有散在斑丘疹或疱疹,又称新生儿红臀。婴儿尿布更换不勤或洗涤不干净,长时间接触、刺激婴儿皮肤;尿布质地较硬,发生局部摩擦而引起。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后加重。在尿布部位发生边界清楚的大片红斑、丘疹或糜烂渗液,甚至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严重者,特别是营养不良的慢性腹泻婴儿,可发生皮肤溃疡。为了避免皮炎造成的不良影响,临床需对新生儿加强护理工作。

3.2品管圈作用

新生儿尿布皮炎是临床和家庭中常见且棘手的新生儿皮肤疾病,对临床干预具有一定的意义。应注意对患儿的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情况和背景,酌情选用不同的防治护护理方法,各种中药方案也在预防和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一般6-10个人,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开展本次品管圈之后,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提高了科室的满意度;而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同时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在患儿方面,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降低医患投诉及纠纷,提升医院的整体满意度。

结论

总之,开展品管圈对降低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生率具有临床意义,根据具体原因为患儿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可降低新生儿尿布皮炎症状的发生率。护士要根据品管圈工作准则,实时调整护理方案,为新生儿创造健康优质的康复环境。

【参考文献】

[1]段梦娟.新生儿尿布皮炎防治与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12(5):22-25.

[2]吴丽蓉.3M无痛保护膜在新生儿臀红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7(5):8-10.

[3]贺万香.水胶体敷料防治新生儿尿布疹的临床效果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1836-1838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篇7

【关键词】 暴发型流脑;瘀斑;中药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风险,常伴高热、头痛、脑膜刺激征、休克及皮肤黏膜瘀点、瘀斑[1]。患者经抗休克抢救后,最关键的护理问题是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的护理。如果护理不当易导致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加强对皮肤瘀斑的护理。我院运用中药外敷治疗皮肤瘀斑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室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3例合并皮肤淤点淤斑的暴脑患儿。

1.2 结果

23例患儿入院后除采用对症综合治疗措施外,针对皮肤瘀点瘀斑给予中药护理,由于治疗及时护理得当,本组23例除2例死于DIC外,其余21例在短期内临床症状缓解,均无皮肤破溃,无并发症发生,未出现后遗症。

2 治疗方法

2.1 外用中药的制备 紫草30 g、乳香100 g、黄连30 g、白芷45 g浸在1kg香油内,24 h后用温水煎至药物呈焦黄色,过滤去渣,加入冰片5 g、石膏50 g,然后倒入事先备好的盛有用0.9%生理盐水浸泡纱布的容器内,然后高压灭菌即可使用。

2.2 使用方法 对未破溃的皮肤瘀斑,首先用0.9%生理盐水清洗皮肤后,用无菌中药纱布外敷。对已破溃合并感染的皮肤瘀斑,先用0.9%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再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创面后,用无菌中药纱布外敷,每24小时换药1次,且于换药前用红外线照射15 min。

2.3 治疗结果 用药12 h后,未破溃的瘀斑面积即有缩小,用药3 d后破溃感染者脓性分泌物减少,新鲜肉芽组织生成,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3 护理措施

3.1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富营养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3.2 保持床铺平整,皮肤干燥、清洁;每2 h翻身1次,翻身时动作轻柔,防止皮肤擦伤。

3.3 瘀点、瘀斑未破溃前,避免使其受压和磨擦,必要时可垫气圈,破溃后每日用红外线烤灯适当距离照射2次,15 min/次,瘀点、瘀斑在吸收期常有痒感,应剪短指甲,避免继发感染。患者皮肤布满瘀点、瘀斑并融合成片,给予应用悬浮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勿搔抓,每1~2 h翻身1次。

3.4 消毒隔离 患儿置于隔离室,进行呼吸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病室用紫外线消毒2次/d、每次60 min,患儿衣服、床单及时更换并高压灭菌。

3.5 心理护理 给予患儿及家长关心、安慰,耐心向家长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之配合抢救及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解决患儿的问题及家长的需求,增进感情交流,并给予健康教育。

4 讨论

暴发型流脑起病急,变化快,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监护生命体征。对暴发型流脑瘀斑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并做到护理技术熟练,是避免继发感染的关键。其中①用药机理:冰片能活血化瘀,清热止痛;紫草对葡萄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炎性溢出,减轻局部肿胀,能明显加速创伤愈合;乳香、黄连、白芷、石膏、香油有消炎止病,去腐生肌,收敛止痛作用[2];②优点:配方简单,换药方便,见效快,无副作用。中药纱布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活血化瘀,托疱收口之功效[3]。且不破坏新生肉芽组织,不与组织粘连,减少换药时患者的痛苦,而且比较经济,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以上是作者在护理暴脑患者中总结出的点滴体会,对于患者来说流脑发病急、变化快,必须得到及时救治才能有效地挽救生命,改善预后。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除系统的急救治疗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制订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可提高治愈率。做好皮肤瘀斑护理可防止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132.

[2] 蒋桂华,张绿明,马逾英,等.白芷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时珍国医国药,2008,(11).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篇8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臀红症 护理与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BO in the treatment and care of the hip-clin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Will be hip-infant children with the diseas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MEBO treatment group of 60 cases, sulfonamides zinc oxide ointment control group of 60 cases.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wound healing time average (d), the number of cases (%), ease the pain a few cases (%), the number of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 all of the indicators of the change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head of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1.5 d, the infection rate reduced by 20 percent, ease the pa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umber of cases, no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MEBO hip-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of

臀红症(又称尿布疹)是一种婴儿常见多发病,尤其在冬季患病率很高。一直是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有效、快速控制臀红症是护理工作者的护理重点。目前,我国已进入物质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的年代及与之相适应的商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使用纸尿裤的人越来越多,随之出现尿布疹的患者越来越多。其皮肤护理的相对不足,进一步导致了臀红症的高发。及时识别臀红症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做好健康教育,既能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又能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于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120例臀红症患儿,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湿润烧伤膏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64例,女56例,8天~2岁。患儿因婴幼儿腹泻、肺炎而入院。尿布疹常常发生在湿尿布覆盖区,包括外生殖器、会阴、臀部、腹股沟和大腿上部内侧甚至肛门附近,患处皮肤有红色斑点状疹子,可伴有渗出液及糜烂。孩子患上尿布疹表现为爱哭闹、烦躁不安,睡不踏实。尿布疹的形成原因是潮湿的皮肤互相摩擦或正常皮肤长期受湿尿布刺激而引起。因小便中的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氨,皮肤受氨刺激而发生皮炎。小婴儿皮肤细嫩,更易发生尿布疹。

1.2 方法 ①湿润烧伤膏的组成:黄芩、黄柏、黄连等。②对照组婴儿应用磺胺氧化锌软膏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儿每次大便后,将患儿臀部用柔湿巾轻轻擦净,然后用无菌棉棒蘸取湿润烧伤膏在臀部滚动式由外向内涂抹即可,3~5次/d至臀红治愈2~3次/d,腹泻停止后可停止涂抹。③判断标准为治愈:臀部皮肤的红肿,渗液、皮疹、糜烂症状消失,与周围正常皮肤无明显差异。显效:患处皮肤症状明显减轻,范围缩小1/2以上。无效:患处皮肤症状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在促进臀红消退、缩短病程和住院日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湿润烧伤膏是一种清热解毒、止痛、去腐生肌,活血化瘀 。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促进溃疡愈合、抗炎、瞬间止痛,促进溃疡周围组织新鲜肉芽生长,达到溃疡愈合的目的润 。湿润烧伤膏具有芝麻油成份,润滑皮肤、防止干澡及保护创面的作用。每次用药前,须将残留在创面上的药物及液化物拭去。暴露创面用药。但注意芝麻过敏者慎用。

新生儿皮肤的真皮层很薄,皮肤弹性差,皮脂腺、汗腺等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对细菌感染和碱性物质的侵蚀很敏感,抵抗力很弱,容易受到刺激产生皮肤过敏、红斑、丘疹、红疹,甚至溃烂,这些都是尿布疹的症状。尿布疹发生后,轻则痛痒不适,局部红肿,或出现小水泡、小丘疹;重则出现糜烂、溃烂,宝宝会因此时常哭闹。

现在通常情况下小宝宝一天小便8~14次,大便1~3次,这也就意味着妈妈们每天需要每隔1~2个小时就为宝宝更换一次尿片。妈妈们常在宝宝大便以后用清水清洁他们的臀部,然后换上新的尿片。而在宝宝尿湿后,妈妈们通常只是用干毛巾或纸巾擦干宝宝的臀部然后习惯性的在换尿片之前扑上些爽身粉。这时候,妈妈们都应该注意的是宝宝的皮肤是非常娇嫩的,所以即使是受到非常轻微的刺激,他们的皮肤也会出现问题。由于尿湿的尿片中存在氨水所以会导致婴儿出现尿布疹,这种尿布疹还会蔓延到婴儿的腹部以及腹股沟区域,并会并发念珠菌感染,所以在宝宝尿湿后您也应该用清水清洁宝宝的臀部。

但是如果每次换尿片都要清洗臀部,情况会怎样?宝宝的皮肤会变得干燥,因为臀部皮肤上的天然保护膜被洗掉了。同时在给宝宝洗小屁股时,由于要准备水、毛巾,妈妈也会很辛苦。使用婴儿护肤柔湿巾则帮助妈妈们节省换尿布水洗的时间,可以每次一擦即净,能清除粪便、尿液的残留物,对宝宝的小屁股进行温和、柔软、有效的清洁;同时有效滋润皮肤,给小屁股留下一保护膜,不会破坏皮肤上的天然皮脂。婴儿护肤柔湿巾适合每一个小宝宝使用,给小屁股全面升级的呵护。尿布要勤换,避免湿布长期接触皮肤是最好的预防方法。一定要为宝宝选用适当的布尿布或高质量的纸尿裤,这是减少尿布疹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便后,勤清洁,每次大小便后,必须将局部用柔湿巾轻轻擦拭干净,然后,如果有臀红就给婴儿小屁屁搽上一层薄薄的湿润烧伤膏,注意清洗臀部避免用刺激性肥皂;洗完不要扑粉,以免与尿便结成块对小屁屁形成刺激。临床注意对臀红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通过及时护理用药,减少大小便的刺激,利于加快愈合。

以上这些治疗及护理方法,可以用于健康教育,可极大地减小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特别适用于农村基层医院、社区服务站推广、家庭应用。方便小儿外出。 参 考 文 献

[1]李桂美,马淑珍.湿润烧伤膏治疗输液静脉炎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11):812.

上一篇:图书规范管理范文 下一篇: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