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27 17:00:27

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培养篇1

一、为学生创设创造性的环境,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造性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教师自身的思维灵活性都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再到善于提问。把学生质疑、提问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捕捉学生进发的创造性火花,同时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留有学习余地,创造出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教学中,教师的导人新课、创造性提问、启发式讲解,师生学习活动的协同评价与总结,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教师要围绕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和思维心理品质、思维形式与习惯等进行训练,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激发。

如《社戏》最后一部分写道:“我吃了豆,却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为什么都是六一公公的豆,味道却不同呢?教师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有的学生说,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最有味道;有的说,和小伙伴一起吃起来热闹,才觉得豆特别好吃;有的说,孩子们背着大人偷偷地煮豆吃,有新鲜感、神秘感,所以特别有滋味……

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中,学生从心理、生理等不同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使问题得到创造性的回答,学生的潜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激发创造兴趣,开发创造想象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并敢于幻想。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狼和小羊”教学片断]

(课文最后写道:“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

师:同学们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呢?请大家都来当一回小作家,把故事继续编下去。

生1:猎人来了,把狼吓跑了。

生2:当狼向小羊扑过去时,小羊一躲,狼撞到大石头上死了。

生3:当狼扑向小羊的一刹那,猎人一箭射中狼的眼睛,狼昏死过去。

生4:小羊骗狼说,要回去洗个澡,让狼吃干净的肉。狼信以为真,结果小羊脱身,一去不再来了。

生5:小羊说服了狼,狼自己走了。

在这个示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编故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想象能力。

三、注重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有位记者曾问过杨振宁教授:“您在国外教书多年,您看中国留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答道:“在国外,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就是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学者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十个人也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答案非常离奇。”诺贝尔奖新得主美籍华人朱立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他还说,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传统教学法约束学生思维,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发现,勇于探索。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应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有效方法进行训练。

创造性思维培养篇2

一.添枝加叶训练。如用“暂时”造句,先进行扩词

附图{图}

1.谁暂时离开,结果……

2.因为……什么暂时停止……

3.为什么,谁暂时关掉……果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造出了很多内容不同的句子,如:阿姨因为有事暂时离开了一下,宿舍里乱作一团。影剧院正在装修,暂时停止开放。暑假的一天,我正在看精彩的电视,突然天黑了下来,雷声隆隆,我只好暂时关掉电视机。最后以此方法,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举一反三地扩词扩句。

二.联想训练。苏教版第九册练习5(3)要求造拟人句,有位学生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往床上一坐,振动了不倒笑翁,它笑着说:“小主人,别生气。”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创设了三种情景引导该学生展开想象:

1.当你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我一回家把书包一甩,高兴地往床上一躺,不倒笑翁发出宏亮的笑声,向我敲起了警钟,告诉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当你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不倒笑翁发出柔和的笑声,像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抚摸着我的脸,轻轻地说:“孩子,记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3.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失去了信心时(不倒笑翁向我点头,对我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由于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使学生有话可说,语言丰富生动了。

三.变位训练。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往往只有一种意思,充当一种句子成份,而实际上,多数词语有多种意思,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用“沉重”造句。

1.爸爸公司的产品因为不合格滞销了,这两天他的心情特别沉重。(放在结尾,程度深的意思。)

2.爸爸妈妈今天离婚了,我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回家去。(放在中间,程度深的意思。)

3.这担子很沉重,不知道哥哥是否挑得起。(放在中间,分量大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用某个词表达同一种意思,也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如仿照书中“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这一句话,用“……像……”造比喻句,我先把这一句话改成了三句话:雪像柳絮一般,在风中飞舞。/在风中飞舞的雪,像芦花一般。/在风中飞舞的是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

创造性思维培养篇3

新版课标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在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践行新课改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互动的重要过程,创造性思维蕴含于课堂实践之中,教师如何巧妙阅读课堂,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从凸显学生主体,灵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拉近师生距离,灵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深挖文本素材,灵性培养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

阅读课堂 创造思维 课堂探究 培养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对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创造性思维是学生重要的思维能力,它是阅读课堂的隐性教学目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文本的支持,离不开课堂师生的互动,教师如何巧借阅读课堂,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凸显学生主体,灵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发挥创造能力,并推动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主体将学生置于课堂探究的中心,利用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并将以此作为设计阅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依据,从而让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终促使学生在深刻掌握阅读文本内容与思想的同时,还可推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抓住文体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素养,小说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文体,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阅读特点,让学生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自主深入n文,并在阅读过程中做上标注,使学生能够以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阅读方式品读课文,探究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分析天鹅具有怎样的品质与意志力,并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想象天鹅砸冰时的情境,使学生对小说的表达方法和蕴含的情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老人最终还是把枪口对准了天鹅”为主题,写一个新的故事,使学生能在了解课文思想的基础从相反的角度写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最终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拉近师生距离,灵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对教师天生存在敬畏之心,不少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氛围,学生将无法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阅读课堂将会出现比较沉闷的气氛,导致学生的想象力被严重压制,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新思路、新想法在课堂上释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最终制约着自身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创新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主动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积极的教学氛围中进行语文阅读探究。

如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时,课文生动有趣的内容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不少学生都感慨这一惊奇的发现,并渴望也能将自己知道的新奇的事物分享给同学。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因为害怕自己的发现对教师来讲是不值得一提的,不敢轻易说出来。如果师生之间是一种和谐平等关系的话,学生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会积极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告知教师,很有可能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从而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说,人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思维更为活跃、思考能力更强,更易于有所创新与创造。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师生之间的关系将学生在课堂的发展,教师要意识交流氛围对课堂阅读的深入探究至着重要,只有让学生以放松的心态和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分享学习心得,有效获得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契机,最终在积极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三、深挖文本素材,灵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阅读课堂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探究。而对一些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阅读素材,教师可激励学生大胆想象与联想,以促使学生闪烁出思维的闪光点,并获得创作灵感,最终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

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时,课文出现了两次同学送给英子的掌声,但课文并没有出现英子在听了掌声之后的想法,这是文本的留白之处,也是升华学生对课文情感理解的关键之处。教师要大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素材,有效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填补阅读文本中的留白进行想象。如在课文教学结束之时让学生对这两次掌声的心理想法进行想象,使学生能够结合文本进行写作训练。为了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师可以提醒学生:①应紧扣文本的情感表达。②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英子在听到第一次掌声,她会怎样想?③当英子讲完故事之后,同学们送给了她第二次掌声,此时,英子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想象活动为学生创造思维训练提供了机会,教师要抓住中年级学生特点,合理借助文本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在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离不开课堂教学载体的支持。想有效借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把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特点,积极挖掘课堂教学蕴含的思维素材,营造平等的探究氛围,最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并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丽娟.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学周刊,2011(08)

创造性思维培养篇4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0001—02

当前,把我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努力目标,而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持续不断地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则是基础和前提。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各种创造活动的基础。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具有过硬的创新素质,事关我国未来社会的兴旺发达,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保持,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

一、确立系统观念,优化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形成一个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也形成一个系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素质的形成,需要各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确立系统观念,结合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发挥各个系统的优势。

同时,要贯彻“大德育”的思想,即思想政治教育要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来讲,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独有的活动,树立“大德育”的意识,即高校的全体工作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无论是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一般的专业课教师,或是政工人员、管理人员,都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始终在日常工作和课堂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创新素质培养之间找到结合点,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合力。

主体上要全员化,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上也需要加入创新的东西,以创造理论为指导,优化课程设置,拓宽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构上,加强基础核心学科课程,开设专门的创造思维技能训练课;在课程内容上,把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适应时代气息需要的内容选择进教学内容中来,即教学内容的选择向学生和社会的生活实际开放。除了手中的教科书,还需要一本“社会生活丛书”,让教学真正回归社会,回归生活,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源泉。

二、创设良好氛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来说,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学校三级管理的教育机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其自主因素,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修养。从评估体系的建构来说,建立课程创新的评价体系,摒弃传统的重知识、重结果、重外在评价的做法,确立与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能够科学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政治思想品德状况的评价体系,把学生创新素质的评价突出来。

这就迫切需要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胜任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将以往的定性研究提升至定量研究的高度,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把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其融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对于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教育学生,同时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创造性地学习,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提升其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依托社会实践,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要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创造兴趣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躬身实践,磨练和提高其创新能力。人的创新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除了发挥学校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外,还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教学,丰富实践形式。党和国家积极倡导青年学生要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深入实践,坚持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是学生了解人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源泉,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创造性思维培养篇5

关键词:水彩画 发展史 创作 创造性思维

水彩画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到目前为止也不过百余年时间,但由于该画种与中国含蓄潇洒的审美心理相吻合而很快落地生根。中国水彩画至今经历了几代画家的艰辛探索与努力,从而获得了现在多方并存、繁荣发展的局面。从目前中国水彩画创作作品展示的内容和画家创作心态来看,在艺术观念和创作行为上有四个方面的倾向:一是继承英国水彩画传统基础上不断拓展与创新。二是汲取中华艺术的精华,在创作的作品中有较强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三是注重艺术本身的探究,作品内容和作品表达形式与手段有现代前卫的艺术创作倾向。四是纯粹的自我意识或浮躁的狂热创作倾向。近二十年中国水彩画的创作发展很快,但有许多画家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水彩画单纯技法的研究上,沉迷于对水彩画技法所特有的明快、轻柔和流畅的玩味上,导致了水彩画创作中存在不理想的状况。多年来,中国水彩艺术作品是以小品形式出现的,很少有思想深刻、艺术感染力强的力作出现。久而久之,不少水彩画家也就自认为水彩画创作是以静物、风景和人物写生为主,谈及创作也是相对意义上的创作。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 导致了一些奇怪现象,其一,认为水彩画不适合创作,不适合表现思想深刻的大型作品;其二,创作就是抄照片;其三,使越来越多的水彩画的初学者,陷入到技法的框框中,热衷于表现效果的处理。水彩画创作要摆脱这些奇怪现象,从真正意义上的振兴,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改变思想观念; 二是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 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西洋近代水彩画始于16世纪。从德国绘画巨匠丢勒起,他善用水彩铺底,以水粉描绘的方法画动物、植物、风景;鲁本斯运用明暗法画水彩速写;伦勃朗在素描上画淡彩;18世纪和19世纪的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西班牙的戈雅,也都用水彩画工具材料作过诗意浓郁的风景或肖像画等等。对这一时期的大师们从事水彩画的状态和作品作分析,就不难看出:(一)画水彩是业余性的,花费时间少;(二)画面内容多是速写性的风景、静物、肖像等,没有主题性创作,是为油画创作而作的草图;(三)用水彩画工具材料,表现油画创作所要的模拟效果;(四)画幅小;(五)轻视水彩画语言,重视油画语言,因此水彩画也未能在这一时期成为一个独立画种。

到19世纪,水彩画在英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画种,得力于一批水彩画家的努力。他们认识到了水彩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更新,形成了一套水彩画创作技法,使得水彩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出了如泰纳、康斯泰勃尔、波宁顿等等—大批著名的水彩画家。但水彩画始终未能与油画平起平坐,当时的画家偏爱油画的审美价值和版画的经济价值而对水彩画存有偏见。这对水彩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以致在19世纪以后,虽然英国画水彩画的画家增多,但专注于画水彩画的画家却不多。许多画家从事油画、版画、壁画创作,兼画水彩画,难免会影响水彩画的艺术质量,表现为题材狭小,以风景为主,缺乏主题性创作,未能认识和发挥水彩画的社会作用。

水彩画仅是绘画手段中的一种形式,它的产生,以及它所具有的能量的大小是由人们在艺术实践或艺术生产中的能力大小所表现出来的。正确认识水彩画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水彩画“小品论”的产生,是由于在某一阶段因人们对水彩画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及表现能力、创作能力上的缺乏所表现出的一种缺陷,断然归结为水彩画这种载体能量小,即片面认为水彩画只能画小品,不适合创作。事实上,用水彩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与题材、画多大、以什么风格,是由画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决定的,而不是画种本身。因此从事水彩画创作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纵观20世纪艺术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各种艺术语言不再是以传统的、单一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着。水彩这个画种也是一样,一个水彩画家如想在水彩画方面别开生面、推陈出新,就必须在技术与艺术创造性上下功夫。其艺术思维方式也要从画上拓展开来,从工具、材质、技巧、视觉审美上拓展开来,用创造性的眼光和思维去体验和分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优秀的东西。对于水彩画创作,首先必须强调创造力的培养,而创造力的培养有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这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相对高级的人类心理活动,也是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创造性思维可分为传统的自然思维和开放的辐射思维两种。

自然思维是遵循规律性的逻辑思维,在绘画中表现为对技能的训练。比如我们进行水彩创作,怎样将一个东西画真、画像,如何处理好一组画面的载体效果等等,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思考。那么对这类问题思考,所涉及到的思维方式就是传统的自然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定式的思维。这种思维定式在水彩画创作中还表现为,以相同的思维套路及同样的观察方法在面对不同的对象,甚至是不同的创作题材时以同样的表现技法、同样的构图方式等去进行创作。 这种思维方法是以总结前人的或过去已有的直接经验中引伸出来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人们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反复应用。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水彩画创作,偏重于一种稳定的审美趣味,表现为对既成技法的迷恋,不擅于对意外效果的驾驭,在思维和表现手法上经常落入俗套、缺乏新意。纵观近十几年的水彩画创作,其中不乏新颖与技艺精湛的作品,但普遍还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而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性的问题。不少水彩画家的作品缺乏创作的思维深度和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度。如:视野狭窄、题材雷同、手法单一、过于小品化,缺乏精神内涵等等,使得水彩画创作者陷入一个很不利的环境中。

创造性思维培养篇6

关键词:语文学科;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教学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05-01

语文不只是一门注重语文基本知识传授的学科,更是注重人文素养及创造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在语文听说读写过程中,包容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而阅读和写作教学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语文教师要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研究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认识新领域、开创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这种思维不断发展、渐趋成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去寻找不同的答案,不受现有知识与方法的束缚。这就需要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打破各种限制学生思维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活课内资源,同时增加课外资源,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赏析,提高组织语言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具有个性的方式解读作品,获得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促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对陈旧僵化的语文教学方式提出新的挑战。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发展,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平等,改变机械呆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容易让学生展现个性、优点和潜力。教师需要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强化。同时,教师除了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还应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只有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好地熏陶学生,引导学生。

(2)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创新思维来源于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准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思考事情的不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要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多个方面想象,并鼓励学生将想象的事物用语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分享自己的想象方式,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注重质疑与求异。创造性思维注重的是个性的、求异的思维方法,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个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要培养这样的思维方式,就要让学生不拘一格,针对问题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大胆探究,勇于质疑。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把心中的疑问大胆表达出来。要鼓励学生多方面、有个性地考虑问题,教师则以多方面、深层次的视角解答学生的质疑,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之后,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探究,多方面寻求解决思路,以较快的速度使得创造力得到提高。

(4)注重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结合情境多多思考。教师应该精心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设置一些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利用已经设计好的问题,促使学生融入情境,勤于思考,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束语

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质疑与求异,注重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耿红卫.对中学语文教学“泛人文性”的批评[J].教育探索,2011(02).

[2]王卫丽.中学语文课堂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管窥[J].教学与管理,2013(03).

[3]郭铭辉.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月刊,2012(06).

创造性思维培养篇7

幼儿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一、引言

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发现幼儿会问很多的问题,或者就一个问题问到底。有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幼儿问的问题很可笑。但是有的时候,他们问的问题,却同样难倒了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甚至有的老师和家长们都无法答复和解释。实际上,这种探索问题的行为,就是幼儿们创新意识萌芽的直观体现。例如,在一次课堂上,我问:苹果里面有什么?有的幼儿说苹果里面有星星。原因是他们将苹果横着切,发现苹果里面的果核像五角星的样子。这与我们成人竖着切苹果的定性思维有很大的区别。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及表现

创造性思维,又叫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颖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传统的常规思维的超越。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好奇心和兴趣作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听讲故事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和推理能力的极好契机。在活动中,我针对班内幼儿喜欢讲述的特点,经常给幼儿讲一些留有问题或悬念的故事,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并给他们提供自由讲述的机会。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好问、好动、好强,思维不易受束缚,正处于创造性思维的觉醒时期。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的教学、游戏与生活实践中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思维的主动性。

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压制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主要来源于家长的错误指导和教师的负面教育两方面。

家长的错误指导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在幼儿出现“奇怪”的举动时,家长总是根据自我的认识给予纠正。家长们按照成人的思维很快给幼儿给予纠正,而不是从幼儿的思维出发,沿着他们的思路给予巧妙的顺水推舟,使幼儿明白其中的原委。其二,就是家长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主观设想培养兴趣爱好。不管幼儿喜欢什么,根据家长个人的主观判断,想让自己的孩子多面发展,强迫幼儿参加艺术培训活动。殊不知,这种行为无形中压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另一方面,家长们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发展,而是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他们的主观意念去实施。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功利的负面教育。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学中依然还有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往往用“填鸭式”的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照着教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对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评价很高。这样的教学,既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对开拓幼儿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无形的障碍。

四、教育对策

幼儿的成长环境较为封闭,主要涉及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学校要营造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和氛围,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敢说敢做。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家长们也要加强和学校、教师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根据幼儿兴趣爱好适时进行辅导和加强。

1.营造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创设自由、安全活动的小天地。教师只有为孩子们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培养创造性思维。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核心环节

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要素,动手能力就是通过动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句成语叫“心灵手巧”,思维确实和手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的习惯,自己整理玩具等自理能力。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提高技巧,在动手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乐器,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锻炼手、眼、脑的高度协调能力。总体来讲,我们必须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动手的活动,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及时发散引导和总结是保护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

灵感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当孩子在活动中有创新的意识和举动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夸奖孩子的求新求异的想法和做法,老师的肯定能大大激发孩子的热情,对他们微小的创新意识起到保护和激励作用。我们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是主动探求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将这种教育观念融入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提倡大胆想象,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搭建平台。

4.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孕育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助推外力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家长开始重视对幼儿各种素质的培养,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家长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要及时对幼儿的奇思妙想加以肯定。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纽带,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平时多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参加一些学校活动,让他们学习一些指导方法,发挥家庭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并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结语

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的潜力却使很大的。幼儿时期的创造性思维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广大幼教教师和家长要利用一切一切教育活动和适当的条件,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计划,充分让幼儿自由活动,并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我们要善于启发幼儿的创造萌芽并扶植和保护好。

参考文献:

[1]程立新.浅谈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03).

[2]卿忠.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3]沈洁云.浅谈如何培3~4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4]王新枝.浅议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1998,(01).

创造性思维培养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质疑思维能力

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比如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定理或公式的“重新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独创性--思维不受传统习惯和先例的禁锢,超出常规。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科学的怀疑、合情合理的“挑剔”。

二是求异性--思维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出奇制胜。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知识领域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方法,不信奉,特别是在解题上不满足于一种求解方法,谋求一题多解。

三是联想性--面临某一种情境时,思维可立即向纵深方向发展;觉察某一现象后,思维立即设想它的反面。这实质上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的连贯性和发散性。

四是灵活性--思维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多变,活学活用活化。

五是综合性--思维调节局部与整体、直接与间接、简易与复杂的关系,在诸多的信息中进行概括、整理,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繁杂内容简单化,从中提炼出比较系统的经验,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定理、公式、法则及有关解题策略。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首先必须转变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己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新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智能,从来就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我们的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事实上,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这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创造教学观。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只有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只有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只有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己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己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的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

(三)炼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在数学教学中为炼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再一方面,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

(四)训练学生的统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思维的统摄能力,即辩证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时间、空间等多种可能的条件,将构想的主体与其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广延性的存在形式统一起来作多方探讨,经常性的教育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能顾此失彼,挂一漏万。这里,特别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能单纯的依靠定义、定理,而是吸收另一些习题的启示,拓宽思维的广度;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逐步完成某个单元、章节或某些解题方法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统摄能力。

我们已跨过二十一世纪,在这人才竞争的时代,让我们积极开拓,大胆创新,改变观念,从基础抓起,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教育教学思想,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蒋鸿雁,刘红.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J].2005(4)

[2]陈继泽,黄伟伟.职业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2005(1)

[3]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企业应急救援预案范文 下一篇:车间化学品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