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创造因素 培养创造能力

时间:2022-09-22 08:28:02

捕捉创造因素 培养创造能力

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学术日新月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步入,人类社会打开了全新的局面,新世纪国力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表现为人的智慧、人的思维能力的竞争,这个前提决定了创新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件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创造能力是当前每个人的重要课题,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无原则可寻,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民主性原则

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托兰斯也指出,“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能不放弃自我的独特行为,去顺从大众,迎合别人”,是影响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奥斯朋在研究中指出,“企求一致,阻碍了创造力的趋向”。在我国,由于历史传承因素,师道尊严一直被公认为天经地义,课堂里严重地存在着这些阻碍因素。因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教学模式中,应该充满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氛围。

主体性原则

人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引导、启发、讲解、点拨,都需要通过人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才能内化为智慧和能力。因此,在工作中,要彻底改变越俎代庖的状况,改变过于周到繁复指导的状况,改变授予标准答案而无视个人体验的状况,应该让人有极多的参与机会与参与行为,使他们不仅能明确学习目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而且能运用自己的脑髓,拿出眼光,打开心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质疑问难,自主发表见解,能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能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主体自我的超越。

培养性原则

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意识

创造是人以知识为基础,对事物、事态重新认识、再发现的过程。知识不等于创造,知识丰富的人不一定有创造力,但任何创造都以知识为基础,知识面越宽,知识掌握越扎实,创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知道:积累、求异是创造的最重要的特征,积累就是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去影响新知识、新生技能。创造的过程需要知识积累,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在新事物面前,快速搜索所储备的知识,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求异是创新的核心,就是不遵循已有的轨迹,敢于想前人不曾想,不敢想。“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然而我们在应试教育中,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却忽视了“求异”能力的培养,陷入高分低能的社会怪圈。

要培养创造力,就是要积累知识,培养求异性、“叛异”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假设。同时善待在创新中所犯的错误和不足,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捕捉好奇特性,鼓励求异思维

创造性要求人们善于进行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通过比较,找出有利于创造的最佳点,也指在众多思维路径和结果中,能另辟蹊径,克服从众心理,保持独立性。并善于调动知识储备,灵活转换视角,跳出常规套路,获得超越构思,求得与众不同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不同凡俗的新的观念,表现自我的独创意识。

创造性尤其强调善用逆向思维,由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就决定了人们在探究事物本质时可以从两极去深入。正向思维方式在通常情况下,能有效地、经济地解决大部分常规问题,但需要创新时,就要求善于逆向求索。善于朝着人们思维习惯相反的方向思考,开辟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问题,以表现自己对已有认识、已有结论的超越。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体验创新的快乐

创新技能包括动手操作能力、使用工具能力、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能力等。培养创新技能可以从培养动手能力入手,这样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验创新带来的快乐。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朐县东城街道吴庙小学)

上一篇:博客火了,维客路在何方? 下一篇:陈贤德:“作文”与“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