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6 15:11:39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高职 程序设计 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00-01

计算机程序设计一直是高职院校比较难学难教的课程,其抽象的语法结构、费解的编程思想等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致和主动性,为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高职计算机程序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着手,对优化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进行了一定探索。

1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不同,学习信心不高

由于课程学习的特点,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要求较高,高职学生很多数学基础比较薄弱,逻辑思维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很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过程中会显示信心不足,更甚至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还产生一种恐惧感,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门槛。

1.2 教材不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

如今高职教材普遍存在应用技能偏轻、内容陈旧等问题,不能很好的体现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因为高职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从而不能达到要求,使得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不具有自己的特色。

1.3 教学与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上机操作的形式,学生在上机操作中一般只是对程序进行调试,调试成功的话就算完成了任务,虽说上机学生有了实践的过程,但是此过程仅仅使得学生掌握了程序设计的语法和调试的方法,但是不能培养学生利用程序审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形式一般以“限时上机解题+闭卷”为主,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程序设计所要求的分析问题、处理信息、利用合适工具等能力根本无法在这样的考核中体现,这种考核方式很难考核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

2 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几点探索

针对上面提出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为优化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经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2.1 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及标准,使其内容适应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高职教育必须体现是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和普通本科教育不同,而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各个学校自身的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从几点考虑:(1)选取经典传统或联系实际的程序设计案例分解组织基础知识内容。(2)选择一个现实中规模比较大,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以及工程实用较高的案例,即一个整体项目贯彻始终,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3)教学过程将软件工程的思想贯穿到课堂中,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习程序设计中也要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为今后能胜任程序开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强调动手的重要性,着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程序设计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编程能力为主,一开始就要给学生强调不动手编程是学不了编程的,而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为切实有效的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课前,通过设计联系实际的教学案例调动学生动手的兴趣。(2)课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动手解决问题。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的机会,通过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背后隐藏的知识、技能,强调问题解决中知识运用与获得的过程性。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时,学会主动从书本、同学、老师以及网络等处去寻找支撑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课后,通过辅以一些强制性措施,比如练习检查、平时练习记录考核成绩等督促学生动手。

2.3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演示中尽可能多的采用现场编程,发挥教师示范的最大作用

在课堂教学的演示中,将以往纯粹的演示已经准备好了的代码转变为现场编程,现场编程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一,能在学生面前体现老师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老师的熟练操作能带给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其二,能增强课堂互动,在敲代码的同时边敲边讲解,对某些应用到的知识点设置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其三,将对编程环境的有效利用带给学生,比如开发环境中的智能提示,变量值的跟踪,以及自己编程过程中积累到的排查错误的经验等。其四,将规范操作带给学生,比如良好的编程风格,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等。现场编程能更方便的将学生引入案例现场,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清晰的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当然,为了将现场编程融入课堂,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要使预定的授课进度得以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做足准备。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编写代码的能力与熟练程度,随时随地真真正正的给学生以示范以及有效的指导,只能靠不断丰富和积累自己的项目实践经验。这对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一个要求与促进。

2.4 灵活设置考核方式,检测学习的同时考出水平

考核的目的不能单单只是用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更应该成为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成为强化教学的一个有力环节。对于象程序设计这类注重实践与培养开发技能的课程,“限时上机解题+闭卷”这类型的考核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真实发挥,无法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战胜自己。笔者认为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因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学会搜索、筛选、理解和转化海量的信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应该借助考核让这种能力更好的得到提升与发挥。为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灵活多变,比如采用案例设计与答案的形式,精心设计考核案例选题,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查阅相关信息,包括资源丰富的网络,当然也要确保学生在网上搜索到的只能有类似的题,而不会出现环境与要求完全相同的题,如此学生也必须理解找到的资料并加以转化才能用来解答自己的选题。

程序设计是一门比较难学难教的课程,但学习这类课程本身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同当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如何推进这些能力的培养,上好这一门课程,有待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 郝桂英.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7).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2

VisualFoxpro软件从1978年诞生至今,经历了dBASEFoxbaseFoxproVisualFoxpro的发展历程,由于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容易,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用户群。VisualBasic是Microsoft公司最成功的编程语言产品,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用户,1991年推出后就得到迅速推广。Vi-sualBasic是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icrosoftAccess是Office套件之一,简单易用,是一种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开发和管理方式类似SQLServer数据库。

上述3个软件都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都具有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学习的特点。VisualFoxpro包含前端开发工具和后台数据库两部分,适合开发单机、小型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VisualBasic作为前台开发工具,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二者配合同样适合开发单机、小型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但它们实现的原理是不一样的。

在编程方面,VisualBasic和VisualFoxpro都是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具有一般开发语言的特点,如都有常量、变量、数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过程、函数等,可以设计图形化界面,选择其中的任一门语言的学习,都可以训练学生程序设计的思想,二者差别不大。但我们学习程序设计时,主要是学习它们在数据库方面的应用,即利用他们和数据库的配合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在这方面二者采用的技术是不同的。下面简单介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常用技术。当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型主要有三种方式:文件服务器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其中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实现相对复杂,不适合初学者学习。

客户/服务器简称C/S,即Client/Serve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布式信息处理体系结构,是伴随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C/S把信息处理过程分成几个部分,并把它分配到整个计算机网络上,使信息处理过程能最佳的利用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在C/S系统中,网络的主计算机称为服务器(Server),而用户终端计算机称为客户机。在客户机上运行信息查询程序,当用户查询信息时,客户机将用户的要求转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的信息查询请求,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接到客户机的查询请求后,就完成相应的操作,将查询的结果通过网络回送给客户机,客户机在将服务器传送来的结果转换为指定的显示格式,通过友好的界面显示给用户。

在文件服务器结构中,包含数据的数据文件驻留在服务器上。当用户在工作站执行的应用程序需要数据时,工作站上的数据库引擎会处理查询,然后在网络驱动器上发一个特定数据请求。由于在数据文件中所有请求的数据必须从服务器发送到工作站,所以这会产生较大的网络通讯量。

客户/服务器结构与文件服务器结构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在客户/服务器系统中,只有单一的数据库服务器与数据库交互(而不是文件共享数据库的多个备份),所以操作更可靠,更强健。2)与文件共享数据库相比,数据库服务器更具有可测量性。当有更多的用户添加到系统中时,估计系统满足需求的能力回更容易。3)客户/服务器对客户机的配置要求低。4)在客户/服务器环境中,数据传输更有效,只传输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数据,从而减少了网络的通讯两。5)提供了任务准则特性,例如事物日志、先进的备份功能、冗余磁盘阵列和错误恢复工具。

从上面可以知道,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技术比文件服务起结构具有的优越性,我们现在应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习当今已广泛应用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技术,而不是曾经非常流行的文件服务器结构。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3

>>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计算机操作系统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开放教育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改研究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实验课程探索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课程项目教学探讨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Windows Server2008操作系统课程项目教学探讨 “慕课”背景下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 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简要探讨 探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计算机操作系统构件化方法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知识体系设计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探析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互动式”教学研究与探索 计算机操作系统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师范院校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百度百科.“教学评价”词条[EB/OL]. [2011-05-01]. .

[6] 赵蒙成. 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2005(11):21-25.

[7] 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等. 计算机操作系统 [M]. 3版.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7.

Teaching Design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XIONG Jing, GAO Feng,WANG Aimin, WANG Lei, WU Qinxia

(School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2,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features much knowledge, profound theories, abstract concepts and difficul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 and curriculum obje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tentative instructional design. Through with two semesters teaching practice for multiple class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ha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s in both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319-02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re disjointed, thus failing to reflect its’ strong points in practice and so the teaching is not effective enough. According to years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will be done on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about the Computer Aided Design course.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will be employed, which emphasizes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thinking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finall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Computer Aided Design; Student-centered;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1 概述

为了对接社会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现实社会考核学生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设计层面上,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一般给一个物品让学生做分析与绘图,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绘图能力,这就给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育的教师带来的新的挑战,面对挑战和学生就业的压力,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这就成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长期实践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对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关于CAD中级绘图员认证考试的要求,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由于近十多年来大学扩招等各种社会原因,现在学生的文化功底薄弱,对新事物缺乏探索和追求的精神,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开设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等基础课程,设计方面底子薄,计算机操作表面上非常熟悉,实际上到专业应用和专业操作层面就不够熟练。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给学生上课,每节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程讲解,并且做示范操作演示,然后学生模仿教师操作自行在计算机上练习,接着教师总结,学习完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充当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却不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形成了“讲台是教师的舞台,台下是学生丧失斗志的刑台”,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洋溢的讲解,换来的却是学生睡觉、说话、玩游戏、玩手机等各种形态的厌烦课堂表现,这样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往往当时能够听懂、基本会使用,但到真正单独绘制完整的实例图时,完全处于一片茫然之中,也使得整个教与学的目标难以完成。这里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把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活动变成了教师单向的传道授业,学生只有被动的吸取知识。在课堂上以教师灌输为主要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对AutoCAD辅助设计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内在动力,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 教学实践的过程

2.1 课程的导入

在教学实践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第一次课非常重要,以往有些教师将第一堂课看成是基础课,完全按照教材上内容讲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历史和用途等方面内容,笔者完全抛开教材,事先准备好一些零部件,例如汽车模型、水杯、积木、电子礼品等带入课堂,结合已经就业的学生在计算机设计各个领域的工作现状和反思,让学生了解将来他们毕业后可以从事的行业及行业的要求,例如在工装领域,不光要求学生会绘图,在与客户交流时一边交流一边用工笔画形式记录客户的需求,回到工作室立即将沟通的工笔画转换成CAD图纸,发给客户确认;了解各种装饰材料的特点与用途,适当地推荐合适的材料供客户选择;了解施工要求与规范,让客户了解哪些设计可以做到哪些设计无法在现实施工中完成,这样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客户。通过这个案例告诉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习不是单单一门课程的学习,还要有其他课程的理论支撑与社会实践共同协作才能够真正学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发给每个小组一个部件,给他们15~20分钟时间,要求每组对部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部件的设计方案,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讲解部件设计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旁边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讨论环节,在学生代表讲解完成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入课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气氛、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有利于开展下一步教学。

2.2 教学内容的精选

AutoCAD 功能非常强大,对于一般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讲,要在短短的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学得精通、透彻、全面几乎不可能。清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了解学生未来的需求,是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适应国家关于高职高专的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考核时要求学生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AD中级绘图员模块考试,考试大纲的八个模块分别是:文件操作、简单图形绘制、图形属性、图形编辑、精确绘图、尺寸标注、三维绘图、综合绘图[1]。教师可以在这八个模块中有选择的设计教学。

2.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2.3.1 创设情境

通过展示教师自己的一系列的创作作品,结合实际设计案例,使学生在好奇、惊叹中进入到AutoCAD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有一种创作的欲望。例如,在讲房屋设计案例时,先提出几个问题,单开门、门、窗户尺寸多少?楼层高度多少?是否需要与传统风水习俗相结合?一个房屋设计总共需要多少张图纸?施工与监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会积极参与这些问题的思考,有些学生提出课堂没有测量工具,教师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尺寸来丈量;有些学生提出风水是一种迷信,教师就举例告诉学生许多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与风水学是紧密相联的,这个时候整个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在这种预设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教室的门窗等测量及上网资料的搜寻,各自完成一幅房屋的绘制作品,教师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这种情境的创设对后续的课程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2.3.2 分组进行项目讨论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教学手段,教学中坚持“推动者-教师,主导者-学生”的基本原则,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提前一次课将每个章节20例实例图平均分配给每个小组,要求每组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两例实例图的制作过程,在正式上课时间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讲解制作思路,演示制作过程,同时要求每次每组分派不同的学生讲解,教师就在下面记录每组学生的情况,并针对每组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分析和讲解,对所有小组进行评分,给优胜的前三组给予小小的奖励。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准备一系列难度逐步增加的解决提案,让学生有一个思维熟悉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看清楚、想明白,接着再让学生自己独立操作,灵活运用,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控制,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和奖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3 教学评价

根据国务院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精神,对高职高专的学生进行“双证书”并重制度,以保证生产企业与高职高专顺利接口,为此,理论教育体系与职业技能考证的相结合会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学生通过必要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AD中级绘图员模块考证,满足社会对高职高专的学生的人才市场需求。以考证作为推动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这种“双证书”模式试行后,学校不是单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教师经常带领学生直接到设计公司和生产企业去见习,学生在这个见习过程中逐步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用途及学生现在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社会需求的差距,学生这个时候会主动调节学习的方向,学生学习与参考欲望非常高,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很多学生还主动要求教师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提早适应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使得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顺利获得《AutoCAD中级技能证书》。近三年,考证合格率高达100%,许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学生突破自我,实现自我,自觉主动进入AutoCAD高级技能的学习,为将来的就业铺平道路。

4 结论

通过五个学期的AutoCAD课程的教学实践,利用“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法,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分散在学生小组的项目探索中,教师营造学习情境、丰富教学手段、合理评价、有效反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制图能力、职业技能等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育成果喜人,毕业后能够较快、较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AutoCAD2002/2005试题汇编(绘图员级)(2012修订版)[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2.

[2] 杜秋铨.AutoCAD实践教学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12(5):121-122.

[3] 张云杰.AutoCAD2007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 陆润民.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基础(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5

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和完善

首先,要搞好教学设计,必须要吃透教材。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最根本的依据,但教师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材或者依赖教材,则使课程教学变得呆板和枯燥。因此,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做到滚瓜烂熟,就像郑板桥说得那样“心中有竹,才能画竹”。同时,现行教材一般都是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操作使用上也是泛泛地讲述常用操作的方法步骤,每一个知识模块都缺少完整的任务练习,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链,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精心设计几个具体的综合练习,作为教材的补充。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具体练习任务,巩固所学的操作步骤及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和兴趣学,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要注重内容重组,有针对性设计。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要在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精选核心内容,兼并、压缩或取消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吸纳先进思想,重组知识单元。但是,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握“新”和“旧”的问题。什么是“新”?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这些问题也是各有所见。许多学校使最流行的软件能活跃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舞台,这自然是“新”的一种体现。但是,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重要的是进行计算机方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如果偏重所谓“新”知识这一个侧面,就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忙于追逐新软件,忽视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二、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操作使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不能禁锢于教材中现有知识的概念和方法,要使教学内容和计算机能力培养密切相关,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让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多介绍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教材中没有介绍而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技术,要做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把枯燥的操作步骤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愿意学,同时还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要了解学生,满足个性。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素质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设计前,要对他们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其共性与个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就像厨师要研究食客的口味,为不同的食客打造不同的菜品一样,在教学中要列出“菜谱”,让学生点菜,不要搞大锅莱,一个口味。教学中将共性问题统一讲,将个性问题分散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针对学生操作使用能力需求,注重教学方法设计

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要从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要从课堂上获得能力,提高素质、学会科学思维方式,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研究和探讨的永恒的主题。要注重从“注人式”到“启发式”,从“抽象教学”到“形象教学”,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发展。首先,要做到“启而有发”。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注重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按照“问题式”教学法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玄机”,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其次,要注重“动而有果”。计算机课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过去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讲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是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动而有果”教学方法就是要注重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并且要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学设计中,要设计互动的方式和过程,互动的科目要遵循趣味性、操作性、层次性、合作性和实用性等原则,围绕着一个目标,驱动学生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0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也有了新的变化,对学生的自学方法的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个重点内容。在校园网的发展基础上为师生提供了丰富文化资源以及创造空间,在教学时空层面也得到了有效拓延。在此发展背景下,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设计就有着其重要性,这也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

1网络教学平台的特征及关键技术分析

1.1网络教学平台的特征分析

从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来看,其有着较为鲜明的特征体现,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促进的,其在教学的内容上多面向全体性的,在实际教学的时间延续性以及空间无限性的特征上体现的较为明显。网络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平台的使用能够多种形式进行并不会受到时间和场所的限制,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打破。另外就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平等性特征,在这一平台的应用下能够进行个别教学方式的应用,可在线对学生实施教学,在网络双向传播及学习交互性基础上让师生平等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构建出一个平等化关系[1]。再有就是差异性特征,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的差异性应用,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1.2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技术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技术层面,其主要是采用了J2EE技术,在MVC模式下能够对系统数据组织实施了优化处理,在功能上就相对比较合理化。另外在XML文件功能数据的描述下使得系统功能组织也就更加合理化,并且在维护以及扩充方面也能够更为方便,尤其是对实际教学的大纲以及教学设计等都能够系统化的结合,所以在数据的描述上就能达到一致性。WEB应用程序对信息形式要求是多样的,在内容上以及功能上都比较优良,需要数据的表示以及结构组织能找到更有利的方法,而在XML功能下就能进行简单标注文字图像以及二进制的文件,这样在数据的读取上也就更为方便[2]。另外,能够对功能结构容易组织,在WEB应用软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弊端,通过XML设计的系统能够将着眼点放在组成要素上,对文档处理也比较多,这样在树形结构的各种导航也比较容易生成。

2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及设计

2.1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分析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而言还比较复杂化,其中在C/S结构方面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形的系统结构,并在诸多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得到了应用。在这一系统中的客户机能在微机的作用下进行实现,并能作为是服务器资源,在用户要求上客户端能满足就会有结果,不然就要服务器的参与。不过这一系统结构还有着一些弊端,主要就是在开发的成本上相对较高,不利于推广,在移植方面也较为困难,对于系统的安装以及维护升级等都比较困难,这一系统的结构图如下所示[3]。图1再有就是B/S结构,这是特殊的C/S结构,其有着三层结构,在表现层方面主要就是来为用户提供直观可视化的图形界面的。而在服务器应用层是对用户请求进行相应的,然后再提供给用户请求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相应操作,数据层则主要就是大型关系数据库,主要是存储相关的信息,例如教学以及管理和资源信息等,这也是整个系统数据的保障。三层B/S模式主要是通过单独一层对任务工作加以完成的,其中在二层模式中的事务处理模块从客户机任务当中分离出来对客户机的负担就有着减轻。这一结构在系统升级层面相对比较简单化,维护也就相应比较容易,其结构图如下所示。图2通过这一系统架构的跨平台和易维护等特征优势,将其作为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平台的架构就有着实质性作用,根据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校园网基础上构建这一架构的网络平台,从成本上来说也能得到相应程度降低,可多人员及多地点和多方式的对数据库进行访问。从而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共享等就比较方便[4]。

2.2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设计

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在模式上主要有完全网络教学以及课外辅助网络教学和作为教学内容组成部分的网络辅助教学这几种。其中的完全网络教学在教学和答疑辅导以及考试都基本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是通过远程教育的模式。再者就是课外辅导网络教学是不对正常课时占据基础上进行的网络辅导,也是在网络基础上进行的,最后就是教学内容为组成部分的教学,是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得到结合,一方面是老师进行讲解内容,然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作为辅助工具进行问题的解决。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设计过程中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就是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操作以及维护上也要能方便化实现。对系统的设计要能够按照总体的目标进行,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成登录模块及上传下载模块和网上课堂模块等几个重要模块内容。其中在登录模块主要有注册、身份验证登录等子系统,用户注册是对学生而言的,教师以及管理员进行手工分配,学生加入到教学平台之后再进行登录只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即可。在教学资源的模块,也就是为学生提供的资源收集以及浏览、编辑的功能,在这一系统作用下学生也能对学习资源加以完善化。对于教学资源模块能够分成三层结构设计,主要有底层搜集制作基础素材以及中层集成模块和上层整合资源,对于网络教学的资源库是相对独立的,并能为教师提供多方位以及不同网络教学环节所使用的素材[5]。另外,在上传下载的模块层面其主要是对一些需要的资源进行上传下载,从类型上主要能够分为几种类型,体现在营造工作情境所需要的文字图片以及动画课件等文件资料,再有就是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资源以及课外参考资料,还有就是学生的作业任务。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老师或者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上传,对教学资库就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丰富,还有就是老师和管理员进行资料的上传为其它用户提供帮助,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共享作用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然后还需要对资料进行审核,在合理性标准层面不仅要能有主观评价因素,还要根据系统类型标准作为重要依据,并按照相应的流程加以审核。对于网上课堂模块主要是为教学的内容进行提供的平台,实施有效的课程管理,学生在这一模块系统下能够进行在线学习。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在这一系统平台下能够加强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在教学的融洽性方面将得到良好的呈现。教学过程中的时间以及空间限制也能得到有效打破,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会有进一步的水平提升。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闫 涛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晶.浅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方式革新[J].福建电脑,2013(08).

[2]刘萍.试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级教学[J].考试周刊,2014(28).

[3]伍丁红,王茜.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公共课分层教学实践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

[4]张顺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网络化分级教学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7

摘要: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它将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理应是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模式,而非过去单一的“口授”加“黑板”形式。因此,本文提出一体化教学应摒弃以往的“圈养式”,结合更为人性的一体化教学理念,使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得更具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设计类课程 一体化改革 放养式

一体化教学的精髓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老师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在这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下,更容易锻炼学生动手和团队合作能力,更适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一、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受环境制约,过去职校生的实习课往往是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练。师生角色单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场所固化。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跟不上职业技术变化的速度,导致课堂教学滞后,教学理念和方法无法脱离传统的窠臼,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达到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二、计算机设计类课程的特点

职业教育中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以专业方向分为几大类:动漫制作、广告设计、室内装潢、应用开发等。而这些方向基本涵盖了市场对计算机技能人才的绝大部分需求。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非研究型的,因此不需要太多理论知识的灌输,传统单一的知识传递是不可取的。这些设计类专业开设的课程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必须以市场供求关系加以引导。

以动漫制作为例,国产动画的市场占用率越来越高,这也与国家大力扶持国产动画制作有关,相信这方面人才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会保持强劲的需求。

同时,随着平板和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APP应用商店也更加规范和成熟,很多IT公司开始向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针对这种趋势,学校应该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开发类学生适当增加安卓或苹果系统应用开发基础课程,以扩大学生就业面。

三、计算机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

企业在招聘设计类技能人才时,除了要求应聘者熟练掌握相关软件基本功,如动漫制作的3DMAX、MAYA,广告设计的flash、PHOTOSHOP,室内装潢的AUTOCAD,应用开发的VS2010、JAVA等,还要求应聘者有具体的作品展示和相关实战经验。企业的解释是,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只有具体的作品才能体现出本人真实的技术水平。

这对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为传统教学过程中,不管设计或非设计类课程,只要学生完成作业,通过相关等级证考试即可,实习也是走过场,没有能拿出手的东西。

此外,传统教学中还有一点是致命的,就是“十年如一日”地使用旧教材和旧版本软件,测试考评也使用着滞后的模拟平台,以鸵鸟的心态,让学生掌握落后的技能,难免使学生成为“半成品”推向市场。

针对这些现状,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拒绝“圈养”,积极走出去,接受企业“预约”,掌握最新工具,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以个性化的创意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建议

相比“圈养式”的“闭关修炼”,一体化教学理念更具开放性和先进性。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呢?

1.专业课程灵活设置

可逐步采用学分制传统课程设置,主要由专业培养方案和师资力量决定,很少会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意愿。这种做法在一体化教学中必须有所改变。

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方案为例,一些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完全可以删除,如离散数学、数据库结构等课程,不是说这些不重要,只是对职教而言,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全无,还不如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安卓应用开发入门。

同时,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引入弹性学分制。学分制在高等院校已有相当成熟的运用,职教技校吹了很多年风,却迟迟不能推广。技术上实现相信已非难事,接下来是要下定决心打破传统束缚,引入师资和制度,为学分制的逐步实现奠定扎实基础。

至于学分制下造成的就业问题,笔者认为,如果学生成绩不达标都能毕业,就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个产品不合格,怎么能挂上合格的标签。

实施学分制,学生可以跨课程,甚至跨专业选修,达到必修和选修学分即可毕业;老师专注本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无需太多顾虑。这样学生培养和评价模式就能做到多元化和客观化。

2.教学模式要多采用案例教学或任务驱动式教学

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实质上也要求教师职能从过去单一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知识转换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督促者转变。

一体化课程中,不能再是老师从头讲到尾了,而是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任务量。这里的任务可以是某个具体案例的实现,或者是某个创意作品,也可以是学生自定主题的项目。

普遍采用的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们都能大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动漫专业课程中,在学习3D建模软件时,可以增加当前热门的3D打印案例,老师在完成简单的3D建模后,输入到3D打印机中,将模型打印出来(见图1)。

在该案例教学后,可以布置相关任务,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主题,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完成3D建模到打印全过程。

3.积极联系企业,学生多出去“见世面”

学生从固定的教室,到专业的实习场所,再到走出校门,在企业生产一线中实践,应该是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期待的一个结果。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就是各领域中先进理念的价值所在,学生能在企业中接受企业管理层、工程师和技术员的指导,比起教室中所学的课本知识实用得多,这也对缺失学习动力和方向的学生产生最直接的积极影响。

但是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企业间是双向选择的,学校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企业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何在学校和企业间求同存异,互利双赢,让学生顺利地到企业中进行有价值的实践,需要社会各方面明智地沟通和协调。

例如,某计算机老师的朋友是当地室内装潢公司的老总,拿了一些工程过来让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和参考,并让学生按客户的要求发挥创意,完成设计任务。这其实是件很值得鼓励的事情,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该行业的技术需求,同时得到锻炼;另一方面让企业尝到甜头,继续保持合作关系,同时答应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总而言之,学校应该承担主动方的角色,相关部门科室要积极配合帮助学生走出校门,而不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

4.教师要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

职教老师和中小学老师定位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趋势看,职业学校的领导和一线老师,都应该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和生产经历,这就表明了职教老师不应该被困在校园内“闭门造车”,而是要积极到外面企业中经受锻炼。换句话说,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在自己专业领域的企业中有份“兼职”,学习专业新知识。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适当让老师出去“兼职”,应该是被允许和鼓励的做法,因为没人可以保证自己的技术和理念可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如果老师都不能了解最新的前沿技术,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是落后的。

五、小结

学校应该是没有“围墙”的,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的学校,更应该面向市场,面向整个社会。“口授”加“黑板”的“圈养”模式是历史的产物,不符合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标,理应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实用性,更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1]姜志.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4).

[2]葛蓝.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堂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5).

[3]檀祝平.现代性: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计算机 平面设计 课程教学

一、平面设计教学的地位及课改意义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借助图形图像处理、矢量图像制作等多个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实现平面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企业产品形象进行平面宣传和推广。学会平面设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是学生胜任平面设计师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是平面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平面设计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把课题设计引入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成为平面设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课程设计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一定水平的广告设计方案、广告设计成品等一系列的广告设计形式。

二、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平面设计作为为现代社会创造美学和观感学的实用性为主的学科,社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学还比较传统,平面设计教学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方面更注重理论教育,导致学生的锻炼机会很少。降低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热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2.教学模式单一。目前,部分教师教学仍然停留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上,在教授平面设计软件课时一味地做示范演练,并且让学生照搬操作,教学缺少互动性,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这是一种纯粹的记忆式教学,导致了学生在实际应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存在思维单一,作品风格类似,表现手法僵化,形成了风格统一化的、规范化的学院派设计体系。不利于平面设计实际需要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设计风格的培养。

3.创新设计能力欠缺。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社会就业导向和舆论导向的引导下,学校对平面设计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忽略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忽略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的引导作用,忽略了学生在作品设计中的创意、创新的引导。许多设计美观、质量较高的作品或许是参考它人作品或复制其它平面设计作品获得的,而许多设计相对粗糙,但比较有创意、有创新的作品却无法获得较高的分数,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热情。

三、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调整教学内容。平面设计课程涉及到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诸多理论知识。这些意识在学生课题设计和实训设计中均要得到加强,培养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看待广告作品的内涵与表现,深入分析作品,为自己的平面设计提供经验。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整合,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完整系统讲解软件操作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大量实例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首先,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其次,应当在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

2.加强关联性和“项目式”教学教学,提高修养和专业水平。注重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深入“市场调研”,学习印前处理技术,加强关联性教学,譬如,标志设计、cI设计等也是设计中的一套实效设计体系,它们把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等统一起来 ,塑造了整个广告的整体个性形象。设计不是单纯用来欣赏的,设计应为销售服务,做到这一点,才能称为合格的设计。采用“项目式”教学,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项目小组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掌握从创意设计到实际制作的设计全流程。其次,采取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作业,布置不同程度的练习课题。在充分放松、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意实验,灵感不时涌现,激情不断提升,能量得到释放,创作能力不断增强。最后,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开设针对性实验,使学生既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又能较好完成考试。

3.平面设计教学强调人性化设计与环保设计。在现代的工业文明促进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们传递环境保护的理念,环保应当在平面设计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衡量平面设计产品优劣的重要因素,平面设计者应当减少材料浪费,避免使用不环保的材料,杜绝固体废物污染、光污染、视觉污染。应当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如在产品宣传、广告中,如果主要针对儿童,则产品中应当体现出儿童的童贞、梦幻、激发儿童想象力,针对老年人则用稳重的色彩和经典的主题。总之在设计中要学生充分理解尊重每个人,用心体验每个群体的感受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4.加强校企结合,增强职业意识。顺应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探索开发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前提,共享资源,共建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的一种紧密型实质性的办学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满意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通过与企业联手建立实习基地是双赢的策略。提高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职业意识。

总之,平面设计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动手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在教学中更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逐步具备就业市场需要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技能服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争取在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因此,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到未来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l].浅析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资,2008(12).

[2]杨海波.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3.

上一篇:生物与生物常见的关系范文 下一篇:对证券行业的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