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的功能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5:31

逻辑学的功能

逻辑学的功能篇1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逻辑思维 德育功能 教学实用性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重要任务的一部分,其核心是对学生实行全面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而青少年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最佳年龄阶段,因此,应当注重逻辑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 逻辑思维训练功能为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思维能力的训练。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把握思维规律,提高思维效率,培养正确思维习惯。因此逻辑具有思维教育的功能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抽象形式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发展创新思维需要逻辑思维来引导或纠正青少年的形式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从而更好地去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必然成正比,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逻辑思维做支撑。逻辑对创新思维的帮助在于它为思维提供了创新的方式、方法及规律。比如:(1)演绎。在创新方面表现为从我们已知的事物或规律中去发现其本身所蕴涵的我们未知的部分。例如:罗素的集合论悖论等就是运用了演绎的逻辑方法发现的。(2)归纳。它是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结论超出前提的一种创新。近现代各种发明创造及新发现有许多都运用归纳推理。(3)类比。从一般到一般或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能够启发人的思维,在创新思维中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鲁班发明了锯就是利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得以实现的。(4)逻辑中的三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人们长期思维活动中约定俗成的,是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和规则,任何思维都需遵守它。创新思维是合逻辑的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做支撑。

2 逻辑品德教育功能为素质教育提供动力

青少年素质教育也体现在品德教育中。逻辑的品德教育功能并不是为学生提供品德规范内容,而是以一种外力作用于素质教育中的德育。

在我国,青少年的学校德育内容包括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等。这些德育的内容都需要青少年有一定的耐心与自控能力去遵守去实行,逻辑则为德育增加了保障。

逻辑能培养人的耐心细致、客观公正、坚持真理和科学的品质。逻辑培养耐心细致的品质在青少年的德育中尤为重要。逻辑学本身是一门抽象化、形式化、公理化的科学,具有高度的严密精确性,学习逻辑本身就需要有恒心、有耐心、有毅力,所以它能培养人们的毅力,增强自信心。这对于青少年的耐力、自控能力都有很大扩展,使它们更好地在德育方面得到很好的利用。

3 逻辑知识实用功能对素质教育的提高

青少年学习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逻辑在知识层面的实用性体现在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3.1 逻辑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

各门学科内容依赖于运用词项、命题、推理等逻辑要素来构建,教学内容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推理方式的过程;任何教学理论都要以逻辑为原则;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外归为两类:一类是说明式教学法,指把学科知识或理论在力求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论证讲解。教学注重论证知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二是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认知的逻辑过程。在“教”的实现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知识,反过来说,逻辑促进了知识“教”的实现,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3.2 逻辑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工具性

逻辑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学科,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都能运用到,利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起来会相对轻松。例如: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证明题就可以借助逻辑证明方法,如,反证法,肯定原命题题设,由否定原命题的结论出发,推出不合理或荒谬的命题来肯定原命题的结论。例:在ABC中∠B=∠C则AB=AC。借助逻辑中的反证法,证明∠B=∠C则AB≠AC不成立,从而证明AB=AC。逻辑知识的运用具有工具性,因此青少年利用逻辑这一工具能够更好地学习各学科知识。

4 逻辑语言表达功能对素质教育的拓展

逻辑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推动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比如认知、思维及语言表达方面。逻辑是一门工具学科,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辅助工具,引导着学生的认知方向。正确的推理能够获得新的认知,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认知客观世界。逻辑就是帮助人们自觉遵守思维规律,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发现问题。思维内容的表达则需要运用逻辑思维中的概念和语言中的词、词组,思维中的简单判断、论证与篇章来表现,主要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组合。因此,逻辑作为认识、思维、表达的工具是青少年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逻辑是基础学科,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也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比如教育逻辑,直接或间接地推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

[2] 莱布尼兹.人类理智新论[M].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

[3] 何向东,刘邦凡.教育逻辑学引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逻辑学的功能篇2

关键词:数字逻辑 课程体系 计算机 构建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55-02

在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的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数字逻辑”这门课程,至今开设的有《数字逻辑基础》、《数字逻辑设计》、《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专科及高职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本科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讲授的内容也相同,有的则侧重于数字逻辑理论知识的介绍,有的则侧重于数字逻辑实验及电路设计的介绍,有的则兼顾两者。虽然各院校讲授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对该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重要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由于“数字逻辑”课程已开设二十多年,而且其覆盖的专业门类较多,涉及的学校类型各异,因此各校在进行“数字逻辑”教学时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其中的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 “数字逻辑”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学生对“数字逻辑”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其自身以后的学习、工作及其职业发展方向。他是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2 “数字逻辑”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们在分析和研究部分高等院校“数字逻辑”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学院教育的特点,构建了民族学院“数字逻辑”课程的课程体系。

2.1 “数字逻辑”课程概述

“数字逻辑”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未来及研究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的技术研究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2 “数字逻辑”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及相关专业。

授课时数:54学时;

实践时数:36学时;

实训时数:10学时;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逻辑学、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语言(其一)。

2.3 “数字逻辑”课程内容

“数字逻辑”课程体系应由数字逻辑理论知识、实验及实训三大部分组成。

2.3.1 理论知识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数字逻辑的发展历史、现状、未来及研究方法,从而全面了解掌握数字逻辑概貌。

从学科特点、学科形态、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及知识组织结构考虑,“数字逻辑”课程理论知识应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1)数字逻辑基本概念;

(2)数字逻辑发展简史;

(3)数字逻辑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介绍。

具体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2.3.2 实验

数字逻辑技术和电路设计方法是实验环节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TTL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及参数测试;

(2)集成逻辑门的连接和驱动;

(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采用小规模集成器件;

(4)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5)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

(6)计数器及其应用;

(7)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8)555定时器电路及其应用;

(9)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如表1)。

2.3.3 实训“自动电子钟”

实训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本系统利用8254定时/计数器产生的固定频率的脉冲作为8255可编程芯片的中断信号,来控制数码管的显示及小键盘的按键处理,实现电子钟的计时、按键控制等功能。具体内容如下。

(1)电子钟基本功能的实现;

(2)电子钟按键功能的实验;

(3)显示的实现。

3 结语

该课程体系是在分析和研究部分高等院校“数字逻辑”等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构建的,但是由于各院校开设“数字逻辑”、《数字逻辑基础》、《数字逻辑设计》、《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等课程时间不同,并且各个环节的教学都还处于探索研究的阶段,因此,该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实用性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检验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袁东明,史晓东,陈凌霄.现代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2] 李景宏.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M].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12.

[3] 何建新.数字逻辑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徐尚中,崔仲远.高校《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9).

[5] 陶黄林,帅晓勇.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逻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7(12).

[6] 孙怀东,饶连周.基于EDA技术的电子技术教学研究[J].机电技术,2011(2):143-146.

[7] 孙建国,武俊鹏,张国印,等.数字逻辑虚拟实验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8).

[8] 胡芳,赵亮方.多媒体在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21-22.

[9] 俞鹤伟.“数字逻辑”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逻辑学的功能篇3

【关键词】牵引变电站;线路保护;IED设计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行中的自动化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升。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始终把握自动化与可靠性两个关键节点,这样才能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与智能设备应用水平的提升。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方式,这一系统方式中IEC61850作为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国际标准,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具有较强的智能设备与信息交互基础。在实际的设备应用中,不同的制造商之间的IED可以进行良好的相互操作,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进行较好的应用。下一阶段,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智能电子装置需要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升运行的可靠性,并在自动化方面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1.牵引变电站线路IED功能及逻辑节点分析

1.1线路IED功能分析

牵引变电站线路IED需要以线路为参考对象,对其应用要以保护、通信等功能标准为主,还需要符合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特点,应用标准应当以自动化系统特点为主。根据以太网与智能装置通信的协议要求,本文所研究的线路保护策略的功能配置应当以如下几点要求为主,以自适应距离保护的方法,主要以三段式的保护角度入手,与此相似的还有接地距离保护以及零序方向电流保护两种方式。自动重合闸与电压互感器断线检测两种方式也是设计线路保护IED的主要方式之一。

1.2线路IED逻辑节点划分

最早提出IED逻辑节点概念的是在相互通信的设备功能描述中,这一逻辑节点是所属功能中较小功能操作部分之一。本文所研究的保护测控装置主要分为三种逻辑节点:第一种为核心逻辑节点,这一功能逻辑节点主要是采用了数据流的思想,采用距离保护功能的方式进行接收。第二种为处理逻辑节点,这一功能逻辑节点主要是采用了接收数据流的思想,在功能划分上有电流互感逻辑方式、距离保护逻辑方式等。第三种为处理逻辑节点,这一功能逻辑节点主要是采用了控制的思想,在HMI逻辑节点与远方控制TCI的应用上较为广泛,整体的断线检测、故障定位、故障排除以及故障录入上效果较好,应用也较为广泛。

2.线路保护IED硬件平台设计

2.1逻辑节点向IED的分配

参照IEC61850标准进行硬件设计中,对线路IED功能分析与逻辑节点划分的基础需要以硬件设计标准为主。由于国内对于这项数字设备的科研方法还没有到成熟的标准,逻辑节点的分配方式还需要以常规的TA、TV方式等,近年来在执行器方面也可以进行逻辑节点的分配工作,但这方面主要是指设备相互连接的传感器与执行器等。通过对间隔线路保护测控IED主要逻辑节点交互图的研究可以发现,保护及处理逻辑节点主要分为GIO、PDIS、PDEF、PLO、DRE以及REC等,最上端的入口为变电站层功能逻辑节点,而后进入人机接口逻辑节点(HMI),HMI下端为开关控制器逻辑节点(SWI),其右端可以进入断路器逻辑节点组(CBR),与CBR同属一个单元的还有TA逻辑节点组与TV逻辑节点组两项。整个线路保护IED逻辑节点交互图还包括测量记录逻辑节点(MMXU),最后逻辑节点交互统一导入保护及处理逻辑节点区域。

逻辑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分析与信息映射分析可以简要概括为如下几点,其中,信息交互可以概括为TA与TV逻辑节点在瞬时值上利用GIO进行逻辑节点采集,PDIS逻辑节点根据采样值进行启动保护,PDIS在确认故障后向SWI逻辑节点进行信息保护提取,REC逻辑节点的应用主要根据SWI返回信息提供的故障依据等。映射方面主要为变电站层功能逻辑节点以PC工作站为主,但其需要带有数据库处理功能,保护控制逻辑电路需要基于DSP保护板进行设计,TA与TV逻辑节点组代表的是过程层的功能,传统的断路功能需要在CBR逻辑节点的基础上映射到间隔层内,HMI逻辑节点在通信ARM主板上可以进行过程层设备的输出。

2.2硬件平台设计

根据上一小节的逻辑节点规划,可以进一步基于IEC61850标准进行硬件总体规划,整体的规划方式还是需要基于硬件电路配置,并通过交换式集线器或交换机进行,具体的设计方式是最上端的变电站层通过以太网与Switch进行相互连接,之后再通过以太网与ARM通信主板、DSP保护测量主板两种形式相连,ARM通信主板最后一遥控开出,开入以16路开入、16路开出,模拟量输入以24路模拟量输入,没有输出,此外,整体的线路保护IED硬件结构图还包括电源板等设备。IED的功能有保护、测量、人机接口、通信等,这些功能在属性配置上均属于相对慢速的信息,在保护信息实时性上安全性要求较高,属于多CPU框架内的可靠性保护方式,在保护中以单独的CPU保护方式作为通信、维护功能方式。

3.软件平台的构建

ARM通信管理主板在功能效果上较为复杂,因其所需要执行的任务较多,具体的任务包括进程调度、通信等。因此,需要进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安装,采用的系统为内核功能强大且运行较为稳定的Linux,这一系统具有完善的网络通信能力与网络管理机制。整个设计还基于引导装载程序、内核与文件系统等,在运行第一段代码后通过内核映像从硬盘中将其读取到RAM中,通过内核入口的方式启动操作系统,从而进入文件系统。系统内核主要负责管理进程、内存以及设备驱动等,本文设计的系统采用的是较为普遍的Linux内核。在文件系统方面,软件平台的构建允许储存、检索以及操作相应的数据,部分嵌入式系统不存在文件系统,储存、检索等操作是建立在Doc的文件系统内部。

4.小结

本文主要基于IEC61850标准建立起线路保护IED的对象模型,在逻辑节点分配上采用ARM与DSP处理器进行构建,在软件平台上采用了Linux操作系统方式。在今后的设计方面,还需要在这一平台上进一步对IEC61850标准进行完善,采用信息分层、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方式,进一步统一语言与线路保护通信模型,在技术应用上加强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对于系列标准问题与软硬件平台构建问题要不断加以重视与关注,从而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线路保护通信模式与上层通信协议。

参考文献】

[1]徐斌,刘子英.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线路保护IED设计[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09:103-106.

[2]温小旭. 基于IEC61850的变压器保护IED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交通大学,2009.

[3]李映川. 基于IEC 61850的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保护IED的研究和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5.

逻辑学的功能篇4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型保护 可编程逻辑 模块化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发展到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阶段。微机型保护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环节,它的功能和可靠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性能。随着微机型保护产品的广泛应用,产品的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也趋于多样化,如果完全依靠修改软件很难满足工程的需要。一方面,由于保护逻辑方案是固定的。如果需要重新配置,会给程序的修改和调试造成许多麻烦。另一方面,编写不同类型的保护逻辑程序,存在着大量重复性工作,由不同的程序人员编写的程序质量也有所差别,程序的调试和兼容性都存在着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和速度,提高保护产品的可靠性,便于产品的维护和升级,亟待开发灵活配置可编程逻辑的保护平台。

2 可编程逻辑平台的特点和功能

可编程逻辑软件平台是基于已形成的统一的硬件平台基础上进行开发的。它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式和元件模块化的软件平台。

2.1 特点

与传统的保护逻辑配置方式相比,可编程逻辑平台具有以下优越的特点!

2.1.1元件实行模块化操作

将保护中的基本功能,如与、或、非等做成元件模块,一个元件就是一个对象,具有特定的属性,以及处理事件的函数和方法。当配制保护逻辑图时,可以直接调用元件。这样就使程序设计人员摆脱了繁琐的代码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1.2实行图形化的操作

将元件在图形界面中创建为图标,通过单击图形工具栏,绘制相应的保护元件,实现对保护元件的灵活操作,如拖动、剪切,复制等功能,图形界面友好、美观,程序设计人员可以专注于数据处理的问题。

2.1.3针对统一的硬件平台,具有完备的通用性

面对基于统一硬件平台的不同类型的保护装置时,软件平台中元件模块可以重复使用,使程序设计人员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降低了工作强度。

2.1.4保护功能元件采用逻辑节点形式

在将逻辑图转化为图论学中的有向无环图时,对于保护逻辑图中的功能元件,不必考虑保护元件的类型,直接抽象为逻辑节点的形式,便于进行遍历搜索。

2.2功能

可编程逻辑平台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控和保护系统中,为用户配置保护逻辑提供的功能如下:

2.2.1提供调试功能

用户可以根据保护逻辑配置的需要,随时调用强大的保护元件库,添加保护元件,实现对控制算法的验证。

2.2.2提供图形化编程功能

在调用模块化的保护元件,完成对保护逻辑图配置后,就可以利用一定的搜索算法表示逻辑图,生成机器代码,下载到保护装置中,就可以及时调用保护程序。

2.2.3生成一定格式配置文件

这种文件利于保存,可以在需要时重新打开使用,提高编程的效率。

3 可编程逻辑的设计原理及实现

3.1 可编程逻辑的设计原理

本文将模块化编程的思想应用到可编程逻辑平台的设计过程中。在微机保护过程中,通过对保护逻辑图进行分析,保护功能被分解成一系列基本功能,然后对这些基本功能进行模块化编程设计。本文是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中“类”的概念来封装各种不同的功能模块,而且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在进行维护和升级时互不影响。

用户可以根据相应的保护逻辑图,在可编程逻辑平台上,从元件库中调用需要的保护模块元件,搭建逻辑图,然后应用图论学中相关的理论,对逻辑图中的各模块元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解析,按照一定的储存格式生成逻辑文件,最后将其通过RS-232串行通信方式下装到保护硬件平台上,这样就实现不同原理相应的保护功能。这样,只要系统发生故障,就可以根据对应的保护原理,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此外,可编程逻辑平台还能够从硬件平台中读取下装的文件,以便于用户对以前建立的保护逻辑文件进行修改和补充,具有可扩展性。

3.2可编程逻辑的实现

3.2.1通用的硬件平台

通用可靠、高效的硬件平台是实现可编程逻辑平台的基础,现在已开发出基于TI公司的TMS320F2812的DSP芯片的硬件平台。逻辑模块结构见图1。

目前,F2812是数字控制领域内性能最好的32位定点DSP芯片,无论是从运行速度方面,还是RAM和FLASH的存储容量方面,都能满足可编程逻辑硬件平台的要求,这也满足继电保护速动性的要求。

3.2.2保护元件模块的分类

可编程逻辑平台是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Builder c++6.0进行开发的。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程序语言类的特点,提高软件的层次性和扩展性,对逻辑图进行解析之后主要分为几类模块Ⅲ,如上图1所示。

3.2.3模块的存储格式

存储的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输入模块,运算模块,过程模块,输出模块。各模块存储范围采用十六进制表示,如表1所示。

(1)输入模块包括: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方向元件,阻抗元件,序分量元件等。

(2)运算模块包括:时间延时模块,闭锁模块,逻辑运算模块(与、或、非及多或)。

非(NOT):Ox1000;默认非运算的输入量为1,对位于非模块之前的输入量进行取反运算:

与(AND):0x10ZZ;第二位以0为标志,其中0x00

或(OR):0xlAZZ;第二位以1为标志,其中0x00≤ZZ≤0xFF,ZZ表示输入量的个数:

多或(MOR):0xlAZZ;第二位以n为标志,其中2≤n≤9,表示当有n个输人为1时,输出就为1;0x00

时间延时模块:0xlAZZ;第二位以A为标志,其中0x00≤zz≤0xFF,ZZ表示延时的时间:

闭锁模块:0xlAZZ;第二位以B为标志,其中0x00≤zz≤0xFF,ZZ表示输入量的个数。

(3)过程模块:后三位用于在每一次逻辑运算之后,对运算结果进行顺序标识,便于逻辑运算时调用。

(4)输出模块分为:信号继电器,出口继电器,指示灯模块等。

对于(1)和(4),后三位均表示不同模块的标识。运算模块的逻辑运算规则为:当模块存储的第一位为1时,表示为运算模块,应该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查询第二位确定进行何种逻辑运算,再进一步查询后两位,确定逻辑运算的输入量的个数,最后调用相应的逻辑运算对前面确定的邻近输入量进行逻辑运算。在进行逻辑运算时,将需要进行逻辑运算的输入置于逻辑运算模块之前,对于输入模块直接将存储的编号写一遍,而对于逻辑输出,则将其对应生成过程变量写一遍。

4 可编程逻辑平台开发步骤

4.1开发用户界面

保护元件模块封装好之后,将按照特定的保护原理,绘制出继电保护的逻辑图。把每一个保护元件抽象为一个节点,确定每个节点的属性、建立节点之间连线。最终根据节点间连线关系’运用相关的图论学理论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形成逻辑图的网络拓扑结构。

4.2解析逻辑图

逻辑图建立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解析和描述。首先将逻辑图(如图2)抽象为图论学中的有向无环图…。并对其进行拓扑排序(如图3所示)。然后根据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进行遍历搜索,将模块元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深度优先算法的遍历搜索过程(如图4所示),它的访问过程为:E―AND2―AND1―A―B0R1―C―D。其中,A,B,C,D为输入量,E为输出量,AND1,AND2为逻辑与模块,ORI为逻辑或模块。

4.3可编程逻辑在微机保护中的实现

事先在保护装置中。载入一段高效的机器代码,它会不停地计算地保护逻辑图的每一个元件。一旦一次系统发生故障,保护就能够准确动作,隔离或切除故障。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5 结论

用可编程逻辑来实现微机保护的新方法有简单、灵活、可靠、稳定等诸多优点,可以灵活地实现监控、保护和故障隔离的功能,这样对于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逻辑学的功能篇5

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传授新的教学内容,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字:逻辑学教学改革

一、逻辑学的作用

(一)学习逻辑,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逻辑学是一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科学。它的基本功能是训练人们的思维。我们知道,人们不是学了逻辑学后才能思考的,所以,逻辑学的作用不在于教人们思维,而是在于训练人们的思维。进一步具体来讲,通过逻辑教学,学生不但可以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还可以自觉运用这些知识来正确表述、论证思想、揭露与驳斥谬误和诡辩、分析和解决问题。再者,通过逻辑思维训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维素质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习逻辑,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逻辑学它还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逻辑学具有品德教育功能,学习逻辑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学习逻辑学能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和运用逻辑规则的意识的形成,使他们的言行更具规范性。逻辑学具有人文教育功能,逻辑与语言密不可分,因此学习逻辑学也是间接地学习、应用和研究语言,使人们的思想更加严密,语言更有逻辑性。另外,逻辑学与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紧密结合,形成了各种应用逻辑学。

(三)学习逻辑,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各种考核

从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考核类型当中,人们知道的就有GRE、GMAT、雅思等多种考试中均有逻辑问题的出现。在世界著名的大学或是大公司,比如哈佛大学和通用公司的面试考试中,都会出现逻辑问题的试题。在中国也开始引入国际惯例,对人进行逻辑测试,比如中国的MBA、MPA、GCT(工程硕士)的考试中均要求考生达到相当的逻辑能力水平。还有在近几年正如火如荼进行的各级公务员考试中,专业的逻辑知识的考查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考生能否顺利入围公务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高校逻辑学教现状

(一)取得的进步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国家教育部对逻辑学教学越来越关注,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目录》中教育部把逻辑学列为哲学类的三个专业之一。在大学教育中,广泛开展逻辑知识教育,高等学校逻辑教学和研究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重视逻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国内高校逻辑学教育工作者也都在努力积极地探索逻辑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选拔性考试中逻辑测试的比重在不断加大,一般情况下考试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测试考生运用给出的信息和已经掌握的综合知识进行推理、论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摆脱烦琐细节和冗长文字的干扰,清理思路,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没有相应的逻辑基础知识,就大大增加了考生尽快摆脱干扰找出答案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应对各种考核尤其是各级公务员考试,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有些学校开始增加已经被缩减的逻辑学课时。

(二)存在的不足

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虽然逻辑学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这种重视程度仍不能与其重要性相匹配。在许多西方国家,非常重视逻辑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从小学教育就会出现逻辑的课程,而且在他们的教育体系中会自始至终贯穿逻辑培养的中心和重点。在我国,小学阶段我们暂不必说,就是在大学,逻辑学的教学地位也远不如其他各门学科,课时得不到保证,任课教师大量流失。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已经没有逻辑学了。即使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开设有逻辑课,但逻辑课已经由原来的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有的专业将作为必修课的逻辑学的教学时间压缩、减少。

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逻辑教学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结构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学的惟一组织者,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逻辑学教学也是如此。一方面逻辑教材内容多关注逻辑知识的抽象性,无法突出其应用性;教学内容偏重于逻辑知识的系统性,限制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趣味性;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忽略了学生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对逻辑学的学习兴趣度降低。

三,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为了弥补逻辑学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高校逻辑教学工作者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传授新的教学内容,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改观逻辑学教学的不利局面。

(一)更新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定位是素质教育、大众化教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注意创造师生交往的机会,创设学生创新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让每堂课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由度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个性。

(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西方逻辑学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思维与推理部分着重于日常生活的论证理论;基础逻辑相当于我国大学通行的《普通逻辑》;符号逻辑,则担负着以完全形式化的方法解决推理问题的任务。通过对这三个层次进行仔细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深化的过程。由于课时有限,在这三个部分当中,我国很多大学开设的逻辑学课程主要讲述第二部分,也就是《普通逻辑》,如果没有第一部分作为铺垫,而单纯地讲这部分内容,通常会使学生感觉比较抽象,一些符号、公式,十分枯燥乏味,又难于理解与记忆,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学习逻辑学缺乏兴趣,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为了使每一部分都相互很好地衔接,应将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部分内容作为并重的两部分来看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逻辑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用生动的实例去进行教学,而不应单纯地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从符号到符号进行推演。

(三)改进教学方法

(1)以灌输为主,灌输中突出趣味性

逻辑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有很多固定的规则、规律和原理,这些硬性规定就如同数学中的公式一样,学生是无法通过自悟而掌握和理解的,所以逻辑学的学习仍然要以灌输为主。但这种灌输不应是机械的灌输,而应在灌输中突出趣味性。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美国教育家西蒙斯也强调:

“如果教师能适当地用一种令人愉快而又认真的方式教授的话,那么所有的科

学知识,就其本质及关联来说,都充满着趣味。”因此,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也是学习的原动力。每一门学科都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逻辑学更是如此。为了能将逻辑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结合起来,使逻辑教学趣味化,教师在系统讲授逻辑学原理的同时,适当地穿插有趣的逻辑故事、逻辑典故、生活实例。尽量将有趣的故事作为讲授原理的敲门砖,首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逐步深入展开。如果不注意用生动的实例去教学,而是单纯地从符号到符号、从公式到公式地进行推导,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灌输法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可以适当展开课堂辩论,逻辑学是在“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我国古代,逻辑学也称为“辩学”。故辩论对于学好逻辑学而言,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辩论的题目可以是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热门话题。辩论要求语言流畅,有的放矢,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以理服人,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辩论的一个作用。此外,辩论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了,逻辑问题也出来了。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由他自己去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定理和法则,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高。他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他的学习越加积极,兴趣也会越大。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多方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做好问题总结,讲透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确问题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还有必要设计一些课堂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努力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进而使抽象逻辑变为趣味逻辑。

逻辑学的功能篇6

1.1逻辑语言概念

逻辑语言的概念始于古希腊哲学家的辩论中,随后在数学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逻辑语言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计算机的发明,逻辑语言的使用也逐渐被升级。由于计算机的产生被称作第三次的科技革命,所以,计算机在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是基于数学模型的存在形式,所以,同样需要使用逻辑语言对其软件进行控制。最初受到计算机自身性能的限制,软件的编写只能使用二进制语言,所以,必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才能使计算机正常运行[1]。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现在的计算机程序使用的是高级语言,所以,逻辑关系的作用更加明显。

1.2逻辑语言特点

以语言学标准将逻辑语言分为自然语言与形式化逻辑语言以及带符号数学语言三种。逻辑语言是在逻辑学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逻辑语言的产生是为了讨论问题时建立与数学同样完美的特定符号语言而产生的。所以,逻辑语言与其他语言具有一定的差异。逻辑语言自身具有谨性,能够将逻辑性推理有效的转换成数学语言,并且在出现特殊问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该语言,结合计算形式解决问题。与此同时,随着逻辑语言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且,在解决问题时会优先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有效的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因此,逻辑语言具有极强的严谨性与普遍性,并且可以对全部问题进行描述。在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逻辑语言,并且对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计算机的每个程序都可以转换成数学模型,并使用逻辑语言对其进行描述。

2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因为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时间较晚,所以计算机在软件开发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与不足。计算机软件出现的初期,由于计算机自身性能的限制,使得计算机软件的逻辑形式较为简单,只是较为简单的计算,所以无需对需求进行分析[2]。计算机的程序编写需要具有针对性,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程序的编写并解决问题,但是计算机自身没有存储的设备,所以,遇到相同的问题仍然需要程序的重新编写。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完善与发展,计算机自身的语言系统有了较大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程序编写,对计算机传统的语言进行了更新与改进,将复杂的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高级语言,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领域的各种需求,计算机软件也需要逐渐变得复杂。因此,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计算机语言的使用。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也会不断拓展自身功能,进而使自身的提及逐渐增大。为了更好的结合实际的软件开发现状,会将其以模块为单位进行划分,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软件的易读性以及可维护性,逻辑语言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3计算机软件开发中逻辑语言的应用

3.1逻辑语言的基本表现形式

逻辑语言是具有理论性的语言之一,所以,使用逻辑语言解决问题也被大多数人所关注。计算机本身是数学模型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且由逻辑语言进行描述,使用连通电路与非连通电路两种方式,可以把数学的二进制进行有效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逻辑语言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并在计算机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针对各领域中的需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软件。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将计算机的语言根据相应的逻辑关系来排列,计算机再根据指定的程序执行指令。因此,计算机程序是逻辑语言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计算机产生初期,会由于其程序的简单而无需考虑相应的逻辑关系。但是,目前阶段,计算机自身的程序变得更加复杂,使得计算机的软件占用其巨大的空间,所以,逻辑关系要清晰。

3.2逻辑语言的实际应用

目前阶段,计算机软件是使用高级语言进行软件的编写[3]。但是,如果想实现软件的各种功能,就需要在其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功能对软件进行模块的划分。与此同时,使各个模块都能够实现软件的一部分功能,再建立适当的主程序,利用相应的扫描系统,将所需的模块功能进行及时的调用,进而实现程序的维护操作。计算机主要是基于数学建立的,所以具有极高的严谨性,如果在进行程序的编写时产生错误,就会直接影响计算机整体软件的正常使用。所以,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时,要科学合理的使用逻辑语言,进而保证计算机程序的正常执行。同时,在实际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计算机编程软件功能较为完善,并且完成程序的编写后,能够实现编译与运行。科学合理的使用逻辑语言进行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能够有效的预防逻辑错误的出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在我国科学技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逻辑语言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也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程序的完善与创新,进而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逻辑学的功能篇7

由于自主性实验需要学生独立、系统的完成实验任务,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如果实验题目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他们是不会花费精力和时间的。因此,选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二、实验内容安排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础实验采用TDS-2数字电路实验系统,使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是资源密度仅几个门的集成逻辑门,如与门、或门、异或门和触发器等;中规模集成电路(MSI)是资源密度仅几十个门或几百个门的标准功能模块,如计数器,寄存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综合实践平台采用GW48-SOPC实验系统,使用Altera公司的超大规模通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Device),资源密度在上千门至百万门之间,使数字系统设计从电路级深入到了芯片级,用Al-tera公司的MAX_PlusⅡ或QuartusⅡ,允许学生在印刷线路板上编辑和修改器件逻辑功能,使硬件功能的重构与软件设计一样方便。

1.设计准备。学生首先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设计分析,按系统复杂程度划分功能单元,然后进行方案论证,权衡系统工作速度、PLD器件资源、产品成本及连线的布通率等,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和性能比高的PLD器件。设计以项目工程的形式进行,新建项目时可指定项目的存放路径和目录、设计工程名称以及最高层设计实体的名称、指定目标器件的系列和型号,最后工程向导会给出设计报告。

2.设计输入。学生在编辑器中建立源文件,阐明设计要求。源文件可以是原理图方式或文本方式。原理图方式使用逻辑符号组构电路,容易理解与掌握。开发软件平台除提供功能强大的各类器件库外(如逻辑门、触发器、组合功能部件、时序功能部件、存储器等),还允许学生自己建立特殊的器件符号。文本方式是采用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描述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及逻辑功能,学生可以不需要熟悉系统的底层电路和PLD的内部结构,通过逻辑描述就能确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3.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PLD开发软件对设计文件进行处理的第一步骤。首先由编译器分析检验设计输入是否符合规范,包括逻辑规则检测、网络连接检测、信号来源和流向检测等。比如图形设计文件中信号线有无漏接、信号有无双重来源,元件端口属性是否匹配;文件设计中有无关键字、逻辑语法或结构等错误。检验通过后编译器对设计文件进行优化和综合,简化逻辑方程式以减少设计占用的资源,并综合成一个网表文件形成系统逻辑模型。

4.功能仿真。功能仿真可验证系统模型是否满足设计功能要求。仿真的测试码或测试序列可以通过建立矢量波形文件、矢量文件和矢量输出文件设置。其中矢量波形文件以设计文件的输入、输出时序波形直接显示设计对象的逻辑关系,与时序波形图相似,适用于具有重复状态变化特征的逻辑函数。在波形编辑器中,一般可以选择需要观察的输入、输出节点,对输入信号赋值、改变信号状态的显示方式等。只要给定各测试输入信号的时序关系或逻辑电平,仿真器就以信号波形图或仿真报告文件的形式给出逻辑仿真结果甚至信号的传输时间供设计者分析。如果逻辑功能不符合设计要求,学生可以修改设计直至要求满足。

5.时序仿真。由于不同器件的不同布局对系统信号延时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器件适配完成后可以进行时序仿真,分析信号传输延时,检查和消除竞争冒险现象,估计系统设计性能。

三、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交流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实施自己计划的主战场,教师不应再去面面俱到的指导学生如何做实验,而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设计方案和不同问题做一些关键性的指导,形成一个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引导与点评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遇到问题时需更多的鼓励学生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教师切忌有问必答,一切包办代替,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性实验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选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进行的试验,要在面包板上连接电路,做单元小样试验,体现了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安排,往往因接线紊乱和接触不良带来各类麻烦,实验比较费时和枯燥;而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EDA,使逻辑电路设计、模拟仿真等琐碎的工作都可以脱离具体对象,在构筑于计算机平台上的虚拟环境中自动实现。由于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处理能力,采用EDA技术设计的逻辑电路不需要考虑逻辑化简问题,硬件试验也被功能仿真所取代,学生只要将功能要求在开发平台中建立起系统模型,然后输入合适的测试码或测试序列,EDA软件就会自动对电路模型进行测试,并以波形图或文本方式给出测试结果,供学生分析电路功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设计要求。如需要修改设计,通常只需要对设计文件作适当调整,并无牵一发动全身之虑。EDA不仅可以提高试验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还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直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开设数字逻辑的课程设计,先分析实验目的和特点,利用已有的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电路,模拟实验方案、设计数据表格等。不仅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式”实验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实验,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反复修改实验方案,研究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实验室真正成为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逻辑学的功能篇8

【关键词】现代逻辑/真理/语言

【正文】

真理问题,既是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本文试图立足于现代逻辑,对真理问题作一初探。

真理,作为英文truth的中译, 它在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涵义与在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涵义是并非完全相同的:第一,作为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所研究的真理,指的是其值为真的命题或语句,因此,任何一个命题或语句,只要其值为真,它就是此种意义下的真理。所以,诸如“二加二等于四”、“有的花是红的”、“‘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等均可以谓之真理,但很显然,这些命题却并非传统哲学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因为,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所讲的真理主要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第二,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所指的真理主要是指一个个的真命题或语句,而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则更倾向于用“真理”来指称关于某一问题的正确而系统的理论,即一类真命题或一个个真命题组成的体系。所以,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一般并不指某一孤立的命题,而是指某一理论。鉴于这两个区别,我认为,可以把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所指的真理谓之广义的,而把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意义下的真理谓之狭义的。

关于真理的不同涵义,我国哲学界与逻辑界都已有人提及,并有学者提出,为避免混乱与误会,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意义下的“真理”一词应以“真”取代,(相应地,truth 应译作“真”而非“真理”)以使之与传统哲学认识论涵义下的“真理”相区分。[1]对这一点,我表示赞成。不过,考虑到“真理”的用法在逻辑与哲学界已成习惯,本文仍沿用“真理”一词,但需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真理乃是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意义下的,也即广义的,指其值为真的命题或语句。

鉴于上面的分析,则“什么是真理”的问题也就是“真命题或语句是什么”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中关于真理的符合论、融洽论、实用论、语义论与多余论。符合论认为,语句或命题的真在于它与事实之符合与对应,与客体和事实相符合的语句即为真,反之为假。可以说,罗素、维特根斯坦、奥斯汀等大多数逻辑实证主义者都持真理的符合说。融洽论则认为,真理是一组命题之间的贯通关系或相容关系,一个命题必定属于某一命题系统,该系统是由许多不同的命题通过逻辑蕴涵的链条而连接起来的整体,一个命题的真假就取决于它与该系统内的其他命题是否相容(即一致)或融洽,融洽即为真,反之为假。实用论又叫效用论,它侧重从语句、命题或思想、观念等的功用方面来判定其真理性。按实用论的观点,真理就是对人们有实际效果的东西,某种观念只要对谁产生了实际效果,谁就会相信它,于是它就成了真理。所以,一种理论能否成为真理,并不取决其真假,而在于它有无功效。语义论是波兰逻辑学家塔尔斯基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所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从形式上给语句的“真”提出一个定义。至于多余论,又称冗余论,这种观点认为,真理问题其实不过产生于语言混乱,“真的”与“假的”这两个谓词是多余的,可以把它们从任何语境中删去而不会引起语义上的损失。例如,多余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瑞姆塞就认为,说一个命题是真的,实际就是断定该命题本身,而说一个命题是假的,实际就是否定该命题,比如说“凯撒被杀是真的”无非就是说“凯撒被杀”,而说“凯撒被杀是假的”无非就是说“凯撒没有被杀”。因此,他认为,“真”与“假”这两个谓词是多余的,可以删去。

就我本人来说,我赞成符合论,即认为可以简单地把真理即真的命题或语句理解为所反映的对象情况与对象本身的情况相一致的语句或命题。可以说,现代逻辑的真理观基本上也是一种符合论。在我们对真理作这种理解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把命题或语句当作真的承担者即“真理的载体”的。在此,我们不妨对真理载体的问题作一分析。

真理载体又叫真值载体,是人们对英文truth-bearers的汉译,指的是具有真假值或可以言说真假的对象。那么,什么东西可以具有真假值而成为真理的载体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从哲学史看,关于真值载体或真理载体,有的认为是判断或信念,有的认为是语句。有的认为是命题,由此形成了关于真理载体的判断说、语句说与命题说。[2]不过,从现代逻辑的观点看,认为判断或信念是真理的载体的判断说是被排除的,因为,判断或信念是一种个人的主观的心理活动,它只能存在于具体的个人的思维之中,因人而异。而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的一个重大区分就是要坚决把心理的东西从逻辑中排除出去,判断与信念则明显是属于心理的东西。至于关于真理载体的语句说与命题说,一般认为这是尖锐对立的两大派别。[2]但我以为,在现代逻辑的视野中,它们在本质上是可以协调的。

何谓语句?语句是由语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而形成的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词序列,从逻辑的角度看,语句是语言的主要单位。在自然语言中,语句的功能主要有三个:陈述、表情、导引。所谓陈述的功能,是指通过语句对对象进行描述或说明,比如“这朵玫瑰是红的”、“所有的金属都导电”等等,可以看出,陈述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语句中的陈述句来完成的。所谓表情的功能,也叫表达,即通过语句来抒发感情、倾吐情绪,比如“多美的花啊!”、“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多自在啊!”等等,因此,表情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语句中的感叹句实现的。所谓导引的功能,是指通过语句,引导对方作出某种行为。例如,使用问句“你是哪里人?”,是引导对方进行回答,使用祈使句“不要讲话!”或“我们一起去图书馆吧!”是引导对方按我的要求行事。因此,可以认为,导引的功能一般是由语句中的问句或祈使句来实现的。

在语句的这三个功能中,陈述的功能意味着说话者对对象有所说明或描述,这就存在着所说明或描述的情况与对象本身的情况是否一致的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陈述句是有真假的:所陈述的情况与对象本身的情况相一致,该陈述句便谓之真,反之为假,正因为如此,语句的陈述功能我们也谓之逻辑功能。至于感叹句与问句及祈使句,它们的功能不在于对对象进行说明或描述,因此,它们不存在所说明或描述的情况与对象本身是否相符的问题,因此,它们没有直接的真假值。由于感叹句、问句与祈使句我们统称为非陈述句,因此,非陈述句是无直接的真假值的。

就现代逻辑来说,它研究的主要是推理,即语句与语句之间的真假推导,因此,现代逻辑研究的语句主要是陈述句,实际上,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都只局限于研究陈述句的逻辑。同时,在现代逻辑中,命题指的是有真假值的语句,即陈述句,因此,“命题”与“陈述句”是可替换的。正是从现代逻辑的这一观点出发,我认为,关于真理载体的命题说与语句说是本质上一致的,因为,这里的语句,只是指陈述句即命题。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将真理定义为其值为真的命题或语句。

既然真理是其值为真的命题或语句,所以,真理可以主要包括如下:

第一,逻辑上的永真命题或重言式。在逻辑上,有一类命题或公式,它们在一定的辖域中,在任何时候其值都总是为真。我们称这类命题为永真命题,表示这类命题形式结构的公式则叫重言式。例如,在二值逻辑的范围内,下列语句或命题或公式均属于此类:“小李或者是大学生或者不是大学生”、“并非张三既是数学家又不是数学家”、“pv~p、pp、(p∧q)(q∧p)等等。

第二,数学上的真命题。例如“二加二等于四”、“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一百八十度”、“四边形四内角之和为三百六十度”、“(a+b)[2]=a[2]+2ab+b[2]等等。

第三,语义上正确的定义。从逻辑的观点看,定义就是用一个词项(概念)去说明、解释或规定另一个词项,定义的形式是“s就是p”或“s等于p”这样的语句。因此,如果一个定义正确,则可以认为该语句是一个真语句,即真理。例如“单身汉就是未婚的成年男子”、“等边三角形就是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等等。

第四,与所反映的对象情况相一致的命题。所谓命题,是对对象有所反映的思维形式,也即有所陈述的语句。命题对对象有所反映、有所陈述,因此,它必然面临一个所反映或陈述的情况与对象本身是否一致的问题。如果一个命题所反映的对象情况与对象本身的情况相一致,则此类命题我们便谓之真实命题,也叫真理。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雪是白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海拔8848米”等等。

以上面的分析为基础,我们将视线投向真理的分类问题。

关于真理的分类问题,不同的哲学家与逻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但集中来看,将真理分成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是一种最基本的观点。

在哲学史上,莱布尼兹首次明确提出了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区分。他说:“只有两种真理:推理的真理与事实的真理。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的,而它的否定是不可能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而它的否定是可能的。”[3]按莱布尼兹的分析,推理的真理即逻辑真理的内容不涉及任何经验内容,而事实真理的内容则来自于经验,所以,他把逻辑真理又叫必然真理,而把事实真理则谓之偶然真理。

逻辑实证主义者继承了莱布尼兹等人的观点,认为真理可以分为逻辑真理与综合真理,并认为,逻辑真理的真只在于它们符合逻辑句法的规则而与经验事实完全无关。所以,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数学与逻辑中的真命题表述的都是逻辑真理,而自然科学中的命题如能获得经验的证实,它们表述的便是经验真理,也叫综合真理。与逻辑真理与经验真理的区分紧密相联,逻辑实证主义坚持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按他们的观点,命题可有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之分,分析命题所表述的内容的真假的判定不需要求助于经验事实,而只需依赖其词或符号的意义或逻辑规则,综合命题则是对事实与经验的陈述,它们的真实与否必须求助于经验。因此,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变成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根本“教条”。

对于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区分以及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对立,一些哲学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哈佛大学的哲学家与逻辑学家奎因。在其经典性论文《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中,他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划分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驳,并由此得出结论: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分界是不可能划出的,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区分也是不能成立的[4]。

我认为,将真理作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之区分,在一般的意义上是可行的,是有意义的。事实上,在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各种真理中,逻辑上的永真命题或重言式、语义上的正确定义、数学上的真命题均可以归入逻辑真理,而与所反映的对象情况相一致的命题则可以归入事实真理之列。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将这种划分绝对化,即是说,所谓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区分也是相对的,真正纯粹、绝对的所谓逻辑真理是不存在的,即使象排中律、矛盾律这样的逻辑真理,它们的真也是有条件的(在二值逻辑的范围之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奎因的反驳是有道理的。

我认为,既然真理是指其值为真的命题或语句,且命题与语句在现代逻辑中又是可通的,因此,我们可以将真理作语形真理、语义真理与语用真理之分。

按现代指号学(semoitics,又译作符号学)的观点, 对语言表达式(语词与句子)的分析可以有三个层次,即语形、语义与语用层次。如果对某一表达式的分析只涉及其符号间的组合即形式结构而撇开表达式本身的具体意义,则这种分析是语形层次的;如果对表达式的分析不仅考虑其符号间的组合、结构,而且要涉及其表达式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即表达式的意义,则这种分析便是语义层次的;如果对表达式的分析不仅涉及其语形与语义,而且要考虑其具体的使用语境,即分析表达式与其使用者之间的特定关系,则对表达式的这种分析便是语用层次的。

与上面的所述相对应,相对于一个命题或语句,如果不需要分析符号的具体所指,只需考虑符号本身及其形式结构便可以确知其值为真,则这样的真理我们谓之语形真理。逻辑中的永真式、重言式,反映数学真理的公式均可以归于此类。比如“或者p或者非p”、“pp”、(a+ b)[2]=a[2]+2ab+b[2]等等。如果一个语句或命题的真,不能只通过分析其语形结构,而且必须分析语句或命题的具体意义才能确定,则这种类型的真理便谓之语义真理。比如,某些语义定义如“单身汉是未婚的成年男性”以及一些事实上真实的命题如“雪是白的”、“地球是圆的”、“金属都导电”等等。如果一个语句或命题的真,必须联系其具体的使用语境才能确定,一旦脱离具体的语境便无法确定,则此种真理我们谓之“语用真理”。例如“尼克松是美国总统”这一语句或命题,它在尼克松的任期内是真的,是真理,相对于尼克松的任期之外,则不是真理。因此,要确定它的真,必须考虑该语句或命题的语境因素。所以,语用真理的真主要是由其语境确定的,而语境是一个包容量很广的概念,它不仅可以包括一句话的上下文,也包括理解该语句所需的各种背景知识,由此,可以把一个语句或命题的语境定义为理解该语句或命题所依赖的各种自然与社会因素。可以看出,语用真理的最大特征就是对语境的依赖性。

就语形真理、语义真理、语用真理而言,它们的“真”的程度也是不同的:语形真理的程度最高、语义真理次之、语用真理最低。在一定的辖域或范围内,语形真理的真不需要分析符号本身的具体意义,只需分析其形式结构便可以确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真是不以具体内容为转移的、是十分确定的:不管对符号代之以什么相应的内容,它表述的都是真理。不同于语形真理,语义真理的真必须通过分析表达式的具体意义才能确定,因此,它的真的程度要低于语形真理。至于语用真理,其真理性依赖于其具体的语境,即是说,某一表达式在某一语境中可能是真的,但在另一语境中则可能不真,所以,只是相对于某一语境,它才是真理。因此,语用真理的“真”的程度最低。从这个意义上看,语形真理、语义真理与语用真理又是三个相互递进的层次:它们的每一前者都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都逻辑地包涵了前者。

值得注意的是,将真理作语形真理、语义真理与语用真理之分,这种划分也并非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事实上,纯粹而绝对的语形真理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程度最高的语形真理,它的真也是有条件的:它必须相对于某一具体的领域或系统,或就一定的条件而言。例如,pv~p、~(p∧~p)作为重言式即语形真理, 它只是在二值逻辑的范围内才是永真的,在非经典逻辑比如多值逻辑、直觉主义逻辑等系统中,它们都不永真,而如果离开逻辑与数学,即不是从逻辑与数学的眼光谈问题,则诸如pv~p、pp、(a+b)[2]=a[2]+2ab+b[ 2]等可以说都不是真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真理都是语用的,它们的真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一定的语境而言的。这一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

从现代逻辑的观点看,作为其值为真的语句或命题,真理的表述语言主要可分为两种,即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所谓自然语言,又叫日常语言,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一定的语言范围中所使用的某种民族语,比如英语、汉语、法语、俄语等等。所谓人工语言,则是指人们根据特殊需要而自觉创造的符号或符号体系,其根本属性是人工制造。人工语言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工语言泛指一切人为地制造的各种作为交际与思维工具的符号,狭义的人工语言则专指某些学科特别是数学与逻辑学科所构造的形式化语言。形式化语言其实质也就是一个形式系统,它的一般的构造顺序正如波兰逻辑学家鲍亨斯基所说:“先确定有意义的符号,然后从符号中抽象掉意义,并用形式化方法构成系统,最后对这个所构成的系统作一种新的诠释。”[5]

无论是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它们都具有符号性与指谓性两个基本特征。而从逻辑的观点看,语言本质上是由基本符号、语形规则、语义规则三部分组成的一个特殊、复杂的符号系统。因此,语言的符号性是与语言系统中的基本符号与语形规则相关的,语言的指谓性则是与语义规则相关的。同时,除了符号性与指谓性这两个共同特点,从现代逻辑的角度来看,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还各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地说,自然语言方便、灵活,使用起来生动、有趣,同时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联,这与它本身的多义性、模糊性、民族性是连在一起的。所谓自然语言的多义性,是指如果离开语境,很大部分的自然语言表达式有时表达不止一种意义;所谓模糊性,主要是指自然语言中的一些语言表达式的应用范围不是十分确定、没有严格的界定;所谓民族性,是指自然语言是伴随着某一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而一代代地承袭下来的,它属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掌握某一民族的文化传统,就难以真正掌握该民族的语言。不同于自然语言,人工语言是人造的,它具有单义性、精确性、人类性等特征。[6]

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的这些特点,使得在逻辑上一方面人工语言较自然语言的表达更严密、更精确,因此,可以认为,自然语言更适于用来表述语用真理与语义真理,而人工语言更适于用来表达语形真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是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在表述真理时都有其不足之处:自然语言有欠严谨、精确,而人工语言虽然在严密与精确方面胜过自然语言,但它本身也存在过于专业化、应用范围狭窄、有时过于深奥、难以用于日常表达与交际等缺陷。因此,可以说,作为真理的表达形式的语言并不能绝对准确地表述真理的内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

【参考文献】

[1] 见王路:“真与真理”,载《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2] 参看梁庆寅“略论真值载体”,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逻辑学研究增刊。

[3][4]参见陈波《逻辑哲学引论》第238页,第246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鲍亨斯基《当代思维方法》第4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生物中的化学知识范文 下一篇:母婴护理优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