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节能减排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1 17:43:43

化工节能减排技术

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篇1

一、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

(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通过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万元GDP能耗逐步下降,COD减排进程加快,S02减排初见成效。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江西产业层次比较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比重居高不下,粗放落后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一些地方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重经济增长、轻节能减排,法制观念和目标责任意识淡薄,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各有关单位、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和重大任务,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构建与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体系,为解决能源资源消耗大、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做出更大贡献。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创业江西、和谐平安江西、绿色生态江西的发展目标,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成果规模化推广应用为重点,围绕化工、冶炼、石化、电子电镀废水、印染、食品、制革、矿山等重点污染行业中节能减排技术需求,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加快共性技术研究、关键设备开发和示范推广应用,着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和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建立我省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体系。

(三)总体目标。到“*”期末,围绕高效清洁燃烧、余热余压利用、高效机电节能、绿色照明、建筑节能、新能源应用、清洁生产节水、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化、烟气控制治理、固废物资源化等10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领域,重点攻克50项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推广50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节能减排先进实用技术,培育扶持50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使我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

三、加快节能技术开发与转化应用

(四)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加快研究推广锅炉燃烧在线监控与优化、煤粉分级燃烧等洁净燃烧技术,开发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业余热锅炉、生物质发电锅炉等新型锅炉。组织推动一批高效清洁燃烧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向规模化应用转化,通过采用高效燃烧技术和应用新型锅炉,大幅提高全省工业领域的燃煤效率。

(五)余热余压利用技术。遵循“梯级利用,高质高用”的原则,开发推广冶金高炉煤气、石化催化重整烟气、建材窑炉尾气等余热发电或制冷的成套工程化技术,重点攻克燃气轮机、吸收式热泵、低温强化换热器等关键设备。扶持一批具有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建设能力的骨干企业,在钢铁、石化、建材、电力、造纸、陶瓷行业组织实施一批能量循环利用科技示范项目。

(六)高效电机节能技术。针对大功率电拖动设备节能需求,开发可广泛应用于高耗电行业的高压变频调速、静态无功补偿等节电技术及装备,提高机电功率因素,降低电能损耗。开发与变频调速等技术结合的水泵、风机、压缩机、电动机、家电等节能机电产品,通过技术集成与应用,大幅提高机电效率。加强该领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七)绿色照明技术。积极培育芯片设计-器件封装-灯具制造的半导体照明产品链,重点攻克关键材料和专用芯片技术,加快大功率器件开发与产业化,支持一批半导体照明灯具、节能荧光灯具设计制造企业,着力推进半导体照明在景观、城市道路、汽车、室内等领域应用。

(八)建筑节能技术。开发推广相变储能材料、薄膜型热反射材料、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等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的新材料,加快推广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先进实用技术,开展太阳能空调等前瞻性技术研究。组织实施光伏屋顶、光伏幕墙等一批重大科技示范项目。

(九)新能源及其应用。加强太阳能薄膜电池、间隙式发电并网、生物质发电焦油控制、工业有机污泥沼气发电、农作物秸杆成型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加快推广秸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农村沼气、有机污泥焚烧发电、填埋气发电、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组织实施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

四、加强减排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十)清洁生产节水技术。着眼于工业污染源头控制,加强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与能源审计,加强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推广应用,研究基于清洁生产的工业节水与水处理智能控制技术。化工行业组织实施基于超临界合成、膜分离等绿色工艺的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在印染行业加强生态染色、小浴比、分质控制等技术研究开发,在食品、造纸等行业加快固态发酵、中水回用等技术推广应用,在电镀行业推进废水“微排放”技术应用,逐步建立面向我省重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十一)废水处理资源化技术。重点围绕化工、冶炼、石化、电子电镀废水、印染、食品、制革、矿山等重点污染行业与耗水大户进行关键共性技术与集成化设备开发,研究工业废水资源化处理新技术,加快染料、农药、医药生产中有机(毒)物处理的工程化技术开发与应用,开展废水有机物的富集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工业化研究。加强催化氧化、高效生化等水处理新技术研究开发,组织实施面向重污染行业的废水综合治理的共性技术转化项目,提升关键工艺设计和工程化成套设备制造能力。以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和排放监测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十二)烟气控制与处理技术。加强钢铁、发电、水泥等行业烟气处理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研究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脱硝技术及装备。开发推广脉冲袋式除尘等新一代除尘技术及装备。加快普及中小型锅炉烟气控制先进实用技术。

(十三)固废物资源化技术。加强工业固废物高效利用新途径、新工艺研究。在垃圾利用方面,推动高效自动分捡、有机垃圾液化气化、禽畜粪便生产有机肥、二次污染防治等技术开发与应用;开发研究生物制药有机污泥的综合利用研究;积极开发推广废旧电子电池电器、废旧塑料橡胶的工业化回收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五、培育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十四)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培育计划。到2010年,择优扶持50家研究开发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前列,以及能耗和排放指标属省内同行先进,其技术经验模式可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授予“江西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十五)建立一批节能减排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强我省节能减排领域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依托相关高校、研究院所,新建能量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化、工业节水与“三废”资源化等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组织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成果对接洽谈活动,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建立一批节能减排产学研合作联盟。

(十六)大力推动清洁发展机制(CDM)工作。积极参与控制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实施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江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创建清洁生产企业,实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有效减排或零排放。进一步强化江西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培育专家团队,为我省清洁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碳贸易服务。积极推动中加、中日、中盟等的CDM合作项目的开发。

六、扎实推进全民节约科技活动

(十七)加强机关节能工作。抓紧制定《全省科技系统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在各级科技机关推广节能灯、节能装备,实现办公节能。坚持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对科技计划从申报受理到立项及成果管理全部实行网上运行,为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和项目申报单位节约开支。充分利用科技厅网站和政务专网,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机关办公经费。进一步完善大型精密仪器协作共用网,实现共用共享,节约财政资金。

(十八)积极推动全民节约科技活动。认真贯彻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倡导的“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认真组织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专题宣传活动,加强节能减排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构建节能减排科技工作长效机制

(十九)加强对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领导。省科技厅成立节能减排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王海厅长任组长,左喜明副厅长任副组长,办公室、社发处、计划处、条财处、政策法规处、高新处、农村处、成市处、山江湖办、知识产权局等有关处(室、办、局)为成员单位,负责协调全省节能减排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社发处,负责日常工作。各设区的市、各有关单位以及有条件的县(市、区)科技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促进组织,领导协调当地、本单位的节能减排科技工作。

(二十)试行节能减排考核评价制度。建立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将节能减排列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以及各类科技计划评价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调整科技奖励重点,适当向节能降耗、污染物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倾斜。

(二十一)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投入。设立节能减排科技专项,用于实施节能减排科技项目及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各市、各类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也要设立节能减排科技专项,没有设立专项的,省级相关科技计划不予支持。要严格监督财政预算安排的节能减排专项科技经费的使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严禁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篇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扎实推进“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2011年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荐“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的通知》,确定了80个项目为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

这些项目被纳入工信部重点指导推进的“两化”融合项目库,指导推进的期限一般为三年。一年来,上述项目进展顺利。

融合铁律

当前,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必须通过“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实现跨越式发展。

“两化”融合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两化”融合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能效,控制污染排放。实践证明,在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规划、加工制造、装配等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升信息化应用的力度,可以有效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把信息技术和生产过程中的其他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幅提高生产的自动化和精细化水平,从而在生产环节有效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排放。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清洁能源与火电、核电等传统的能源结合起来,从而大幅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这也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二是“两化”融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节能降耗。在企业管理层面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生产经营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处理手段,重构过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可以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实现节能增效,降低运行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两化”融合能够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实现行业节能降耗。在工业各行业中可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改造,以提升各类工业设备的利用效率,并使之成为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的重要途径。

四是“两化”融合能够促进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不断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水平。政府主管部门通过重点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能源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对能源统计数据的动态监测,进而可以有效约束企业自觉进行节能减排。

有何良方

尽管近年来“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整体上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律性和艰巨性等方面,还普遍存在着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的问题;二是各地重点管理的用能企业和一些重点减排企业,在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方面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三是本土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规模小,工业软件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支撑服务能力弱;四是复合型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的短板。

今后一段时间内,针对当前“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应通过加大宣传、增加培训、开展教育等方式,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并重点开展工作:一是提高对“两化”融合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提高对“两化”融合的内涵、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三是提高对“两化”融合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四是提高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利用节能减排、信息化以及各种产业发展资金,特别是利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专项资金,扶持和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应用,逐步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示范效果明显的节能与信息化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应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与信息化领域。最后,应考虑设立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加强政府引导调控能力,从而在资金投入方面充分保障“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做好典型企业的试点示范工作。对具有推广潜力的专用系统和典型做法,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重点企业,开展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试点示范工作。可以采取分行业进行推广应用,在行业内宣传和鼓励应用效果好的典型企业和优秀应用方案,以点带面,带动全行业的深入应用。

四是建立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支撑和服务平台。目前,很多新的技术处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工业行业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信息通讯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尽快把这些先进技术应用到行业发展上来。另一个方面,针对工业行业节能减排需要解决的关键性和迫切性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组织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业集中攻关,从而为工业各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更好的技术、装备和各类解决方案。同时,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新兴的生产产业,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应着力创新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逐步形成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营造有利于专业信息化服务企业成长壮大的市场环境。

五是进一步抓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并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其节能减排的能力。可以考虑以政府资助、贴息贷款和税费减免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同时,对企业投入节能减排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的专项投资,可以考虑计入企业税前成本。此外,还可以将企业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相关技术改造项目成果纳入国家科技奖励评奖系列,并列入该单位技术创新评奖的专业序列。

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应建立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在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咨询和辅助决策作用。其次,应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一批既懂行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最后,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节能减排的教育培训,提高有关节能减排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服务能力。

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篇3

节能减排信息化现状

各级政府是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领域应用的主导力量,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借两化融合之机,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2011年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推荐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的通知》,同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广西柳州组织召开了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为节能减排信息化下一步的发展理清了想法和思路。

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引导和自身节能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也开始探索性地开展了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北京市在2008年出台了《北京市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并编制了《北京市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产品和应用方案汇编》(第一批),重点推进了以行业制造执行系统(MES)、新一代集散控制系统(DCS)、高效节能变频调速技术、企业能源管理及调度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LED光源等技术和系统应用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同时继续完善节能减排监测和监控信息平台的建设。

在企业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应用方面,目前企业主要通过建立能源监控或综合管理系统来实现节能减排责任目标或能耗指标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监管;掌握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跟踪主要耗能环节、掌握能源结构信息和能源基础数据及报告的评估分析,完成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完成情况的汇总及评估等。

例如,宝钢的能源中心实施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在原日本引进的能源中心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覆盖宝钢一、二、三期工程个单元的全局性能源管理系统。宝钢的能源中心覆盖了基础自动化、过程监控及管理三个层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对供配电、给排水、动力和环保等有关能源子系统的自动控制及检测,作为实时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实时采集、数据的海量储存和二次加工等。

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利用管理信息化减排;二,利用装备信息化减排;三,利用生产过程管控和工艺流程优化减排;四利用能源管理和能耗及排放在线检测减排。

节能减排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形势日趋紧迫,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全面促进和提升节能减排监控、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现在满足拓展领域、深化应用、提高水平、落实保障等发展需求上,从而全面提升为政府决策和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支持和服务的能力。

目前,两化融合不断深化,节能减排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亟需通过顶层设计确立统一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系,进而提出统一的技术规范,突破行业间的信息隔离状态,构筑跨行业、跨领域的社会节能减排信息大平台、大体系,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出现,全面提升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应用水平。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由以工业为重心向多行业、多领域全面推进,就要求信息化应用迅速跟进,在应用范围上进一步拓展,并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做出针对性调整。

此外,对信息化体系功能上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强。简单的数据收集、统计、显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形式的要求,未来对大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将形成有效的能耗预警和管控机制,另外信息技术通过与管理科学良性互动,可以辅助节能减排目标制定、指标分配与成效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在技术上,为突破旧有技术瓶颈,实现功能跨越,需要以物联网,与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中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从而大大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时效性和工作效率。

例如,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高端软件等新兴技术,实现对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控、实时管理,以及实现图形化、可视化展示,预测、预警,乃至解决方案制定和成效模拟等功能。

为确保节能减排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落地实施,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有力的保障措施。必须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作用相关知识、推进新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此外,还需要建立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从人才培养到技术研发再到推广应用的良性模式。

节能减排信息化构架

基于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总体构架可以分为四层,分别是基础设施层、信息集成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展示层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中的最终用户端,基于数据采集层、信息集成层和应用层之上且直接面向用户,为用户提供政务与互联网入口、信息显示界面、管理和操作界面。

根据服务功能的不同,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包括监管信息平台和管理信息平台两大面向用户的系统平台。其中,监管信息平台主要实现对被检测单位能耗、温室气体排放等节能减排指标的监测,主要面向政府主管单位和被监管单位。

管理信息平台主要掌握各个用能和排放单元的能源利用效率、跟踪主要耗能和排放环节、掌握能源结构信息和用能与排放基础数据,节能减排管理信息系统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等众多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其展示平台的内容和结构也有不同。

以云计算、新型显示技术、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展示层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基于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体显示器)、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以及基于IPv6和4G等新型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移动显示终端具有轻薄便携的和高通量移动信息交互的特性,应用于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将使管理工作更为便捷、高效。

同时采取云协同的概念发展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客户端交互信息在多平台终端间的数据同步,大大提高了能效管理的泛在化;此外,在家庭和商业建筑节能管理领域,借助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一体化的三网融合技术,也为展示层的数据传输模式和展现形式提供了新的载体。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总量控制、用能填报、在线监测、统计查询、分析决策、信息公开、平台管理、过程控制及优化等,基于这些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可以实现政府部门的节能减排监管、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生产流程控制和优化、企业能源管理和家庭能源管理等。

总量控制模块主要通过一体化系统的监控,实现对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对能耗总量、某种能源的消耗总量或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的监测和控制管理。

用能填报模块主要用于用能单位定期在线填报本单位的用能数据,主要包括能源手指平衡信息、产品能耗信息、产值能耗信息等;在线监测模块主要用于政府用能监管部门实时监测用能单位当前数据,以及用能单位对自身能耗情况的实时管理和监测。

统计查询模块主要支持政府用能监管部门基于平台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时间范围对用能单位、行业或地域的用能指标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以图形、表格的形式展现统计结果。

分析决策模块主要是运用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节能减排综合平衡状况、能源消费构成、能源流转、能源加工深度、能源储存、能源经济效益、能源综合利用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和推理,而基于新型显示技术的可视化应用系统,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形象化显示和分析决策的可视化和管理,信息公开模块由用能监管或检测部门进行管理,主要介绍关于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与规划、行业标准规范、指标体系和对标结果公示等,以及平台能耗与排放信息;平台管理模块主要由平台管理员进行配置管理,提供定义基础数据的功能,包括用户的定义、用户角色权限定义、后台数据管理等,以支撑平台其他业务功能的应用。

节能减排信息化的典型应用

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作为促进地区、政府、企业间顺利开展节能工作的重要平台,进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到了逐步发展,特别是在国外,已开展了大量研究、示范和应用工作。

比如美国能源信息局构建了国家能源数据系统,该系统可提供近几十年不同能源的消费数据、支出数据、能源价格和排名数据,以及依据数据行程的文本报告,供国家能源管理部门制定用能计划和决策使用。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能源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工业、建筑等重点能耗领域构建了注入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和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等平台,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作为推动节能减排监管工作的有效措施,仍需要继续加大研发和应用力度,推进平台建设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从政策方面看,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政策力度日益加强。自2004年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以来,中国节能减排工作日益深化,政府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节能执法监督的力度将会不断加大。

201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司的《关于建设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的通知》指出,为及时跟踪了解工业节能减排进展情况,准确把握和分析发展趋势,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组织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建设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并明确了建设目标、主要功能和相关要求。

2012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了《关于加强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节能减排信息监测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把握分析节能减排形势、研究提出有关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建设由中央政府各相关部委牵头推动,由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建设,由各地区用能企业、机构、实体配合实施,自上而下覆盖多级管理机构和监管对象。其中用能部门是平台监管对象,涵盖了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四大重点用能领域。平台管理对象为政府主管部门,包括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是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的直接使用者,其职责是获取监控对象的用能数据,保证监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将数据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是指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上级行政管理单位。

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的建设框架可以定义为四层两体系,其中四层为:表现层、应用层、数据层和基础设施层,两体系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

综合看来,我国节能减排监管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平台功能单一,以检测为主,不分项目还不具备预警功能,对监控和用能单位上还不能起到很好的服务和决策作用。但整个平台的建设与实施正处在高速的建设与不断的进步中。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关链接

信息化节能减排的企业应用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支撑。

能源问题已不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上,成为掣肘一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尤其是在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而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已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长期国策摆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系列行政和经济手段,来共同推动节能减排在企业和区域持续深入。

这一重大决策势必将引导行业拉开整合的大幕,抓住机遇的优势企业将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契机。

节能减排是一个概念里面衍生出来的两种行为。企业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物品移动消耗的能源;加热、制冷消耗的能源;用电设备消耗的能源。

所以节约能源措施分为三类:减少物品移动转运;减少加热、制冷环节的消耗,主要是锅炉等;减少设备用电消耗。企业的能源排放主要包括:燃料燃烧后排放;原料加工过程副产品排放;清洗、消毒等过程的排放。

所以减少排放措施分为三类:提高燃烧效率;提高加工过程效率,加强污染处理;实现循环应用,加强污染物的处理。

想要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就必须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具体方法有:

1、利用管理信息化减排。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达到节能的目的。由于 ERP系统具备的基本功能是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具体到节能减排,支持能动的对节能减排值班表的监控能力,提高节能减排绩效。

2、利用装备信息化减排。制造企业的装备落后成为制造业节能减道路上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此通过把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不仅可以有效监控设备本身的消耗,还能监控设备消耗的能源排放,从而使节能减排做到有据可依。

3、利用生产过程管控和工艺流程优化减排。企业通过MES系统达到对生产控制的目的以促进工艺优化、能耗降低、产量质量提升,助力节能减排。

4、利用能源管理和能耗及排放在线检测减排。

一方面是利用能源监控系统,以钢铁企业和化工企业为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搭建一个完整的能源系统,既采集数据,又实施能源的平衡和调度。

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篇4

论文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六、结语

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篇5

目前,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就相关内容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接受记者专访并提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推进措施。

一、“十一五”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取得了的进展

“十一五”以来,按照《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我部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制定与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为做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专门成立了农业部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同时,成立了农业部重点流域农业面源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组织编制和修订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相关标准105项,其中已经颁布实施的标准有77项。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资金212亿元,发展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到目前为止,全国沼气用户达到4000万户,建成沼气工程7.2万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19万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达到2498个,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1亿亩以上,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580万吨。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高毒农药替代技术。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农业上使用。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12亿元,对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启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带动养殖场对包括粪污处理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在全国17个省(区、市)建成1200多处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开发出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生活垃圾、污水、人畜粪便处理工艺与配套设备。

三是农村生产生活节能成效显著。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报废与禁用标准,专门下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机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了《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十项技术》,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进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筛选并推广渔船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开展水产节能减排技术示范。全国累计推广应用省柴节煤炉灶炕1.8亿户,形成年节约7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这些措施不仅有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在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关键环节,以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为工作重点,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手段,建立清洁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生活、生态一体推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资源化利用农村废弃物,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力争到2015年,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8%,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1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60%,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30%;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淘汰一批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节能减排型种植制度,减少高耗能低效率的种植环节;5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农村沼气用户达到5500万户,年产沼气216亿立方米,形成年开发34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旧农机和渔船,对乡镇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农村生产用能效率得到提高。

三、“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采取措施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产生活节能。推进农业机械和渔船节能,加强节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快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及其装备的更新换代,研究淘汰高耗能、高排放农机、渔船的经济补偿方式。推广应用复式联合作业农业机械,减少作业环节和次数,推进农机标准化、规模化作业,降低农业机械单位能耗。推进种植制度高产节能,加强农作物高产种植措施的集成配套,减少高能耗、低效率的种植环节,建立节能型高产种植制度。推进乡镇企业节能,加强乡镇企业能源消耗管理和节能设备更新改造,推广立窑水泥节能节电技术,炼焦清洁型回收余热发电、炉门密封技术,新型铸造熔炼技术,空心砖、新型节能型转窑、窑炉密封制砖技术等。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推广太阳能果蔬干燥技术。推进农村生活节能,加快省柴灶、节能炕升级换代,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和产品,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建设节能型住房。

二是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围绕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目标,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精准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排种植制度和节水农业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实行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大力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推进秸秆养畜。积极推进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生产结构。加快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加强标准化水产示范场(区)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应用节水、节能、减排型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

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篇6

关键词:合成氨;工业;节能减排

合成氨是化学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在中国工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合成氨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我国合成氨的产量亦居于世界首位,但大量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小觑。由此可见,意识到合成氨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做好这项工作是实现合成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中国合成氨工业生产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科学高速的发展进步,我国合成氨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合成氨的产量与技术已经位于国际的领先水平。但环境的日益恶化不容忽视,当下,中国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使节能减排等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由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成为合成氨工业未来是否长足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当前合成氨工业生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合成氨工业在生产中存在材料利用不合理现象,这是由于我国仍然以老旧的煤气为合成氨的原材料,未采用当前成本低廉、节能减排的天然气作为主要原材料。第二,合成氨工业技能问题:我国在工业技能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使得我国在合成氨工业中消耗大量能源[1]。

2合成氨节能减排技术要点

2.1造气系统节能减排技术

一,煤气化技术。煤气化是合成氨工业生产中也是消耗能量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的耗能占合成氨工业总耗能的50%以上,而我国目前合成氨的造气材料主要以煤气为主,煤炭造气在氨生产中约占总量的80%。二,粉煤成型技术。在煤炭资源装卸中,会存在煤屑,以往对煤屑的利用率极低,不仅浪费了煤屑资源,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过去煤炭碎屑回收利用率低,是由于煤屑燃烧的利用率低且煤屑的价格与煤块价格相近,造成相关企业对煤屑的轻视。由此可见,煤粉的重新再利用将会提高煤的利用率与生产效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三,新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相关节能减排的机械不断涌现,合成氨工业生产行业也不例外,近几年也陆续研发出新设备与新技术。在其中,造气炉的研发进程最为突出,此种设备自动化项目增多,可以自动添煤、排除煤渣,节能减排效果较以前也大幅提升,称得上是合成氨工业的新突破。

2.2合成氨污水节能减排技术

一,造气污水微旋涡处理技术。合成氨污水节能技术对造气循环水采取深度净化、强化冷却、水质调整等三项内容。采取水量不涨水技术,该技术以较少的投资实现污染气体的零排放。如巨大集团采用造气污水微旋涡处理技术,冷却排污已达5年,真正的实现污水的零排放。二,合成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合成系统节能减排技术采用低温精馏技术,首先将合成的尾气冷却达到一定的温度,然后再利用尾气中不同的气体成分沸点不同进行精馏处理,可以得到甲烷、氧气、氢气等气体或液体产品。这种技术改进了传统只对尾气热量的回收,将回收合成的尾气向深度开发利用。三,循环冷却水提浓减排技术。循环冷却水是合成氨相关企业常用的用水环节,用水量可达70%,通过数据可知,在这个环节降低污水排放量的重要性。该技术的关键是选用了相关药剂以及新型的去污过滤器,不仅能节约用水,还能保证水质的清洁。通过此技术的提升,冷却浓缩污水数增致原来的4倍左右,排污水量比之前减少将近75%。

3合成氨节能减排措施

目前,我国的能源成本逐渐上涨,节能减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合成氨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推展面临阻碍。此时,合成氨企业需利用多方资源,加强创新转型工作,使合成氨技术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应将重点放在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环境治理以及降低污染等相关工作上。

3.1不断优化技术

如今,天然气的价格不断上调,对企业的转型有一定影响,因此有些企业开始转换方式,以原有的设备技术为基础,不断地创新改革技术,将天然气的消耗量降低,减少工业成本。合成氨工业正面临转型期,企业应该把握时机,加强相关工作的研究工作,以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

3.2关闭不达标企业,化解产能过剩

我国正在倡导节能减排,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平衡生态,应找准平衡点,促进经济与节能工作同时进行。为此,应该将高耗能及高污染的合成氨企业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缓解过剩压力,更好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产能过剩是合成氨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解决该问题应遵循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分别实施、重视相关规则。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政策,综合考虑国家能源与环境状态,合成氨企业转型势在必行,工业技术亟待提升。合成氨工业应不断地创新技术,促进合成氨的转型,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力度。由此,合成氨工业节能减排才能落实到实处,得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化章.合成氨工业节能减排的分析[J].化工进展,2011,06:1147-1157.

[2]钱锋.论我国合成氨工业的现状及节能减排的措施[J].化工管理,2015,03:9.

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篇7

1.1建设健全组织机构

人员是工作开展的主体,健全、稳定的组织机构是管理理念、要求得以贯彻落实的前提和保障。

1.2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体系是节能减排工作在企业长期、有效、规范开展的有力保障。

1.3建立能源计量网络

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制度,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标准、要求以及管理进行细致、明确的规定。

1.4完善能源统计体系

及时、准确、有效的能源统计数据是企业进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指标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保障。

1.5建立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为科学评价各专业单位的节能减排成效,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过程监测,必须相应的设置符合生产经营实际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

1.6编制节能减排规划

通过现场调研、统计分析和会议研讨等方式搜集整理基础资料,结合当前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对企业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五年)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评估,指导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方向及产业发展方向。

1.7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当期节能减排规划目标,制定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并制定能源消耗计划,作为全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执行文件。

1.8落实目标责任考核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艰巨,工作难度逐步加大,企业应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到各级用能单位,并将其完成情况纳入单位“一把手”的绩效考核,使之成为各级单位全体员工共同重视和努力解决的工作。

1.9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长效手段,对提高广大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深化厉行节约、降本增效的理念,进一步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10组织节能减排知识培训

丰富的节能减排技术知识和设备维保、操作知识是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前提。

1.11建立日常巡检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日常监督检查是“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工作落实具有良好的督促和纠偏作用。

1.12严格考核评价制度

严格落实考核评价制度是落实责任制、实现闭合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13落实奖惩,激励鞭策

奖优罚劣是激励团队、员工开展比拼、赶超、努力完成工作目标不可或缺的有效措施。

1.14开展节能减排劳动竞赛

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技术进步、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技能竞赛,激发基层员工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1.15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持续改进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

1.16建立能源消耗定额指标

能源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能源的数量标准。能源消耗定额的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用经济办法管理公司,加强经济核算,考核经济效果的主要基础工作。海洋石油工程企业拥有较多的船舶等大型设备,建立能耗定额指标并实行定额管理,对于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7借助外部机构强化监督

借助企业外部专业审计机构,开展企业清洁生产、节能监测及能源审计,查找企业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和查找潜力,提出整改建议,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服务,可推动企业从粗放管理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

1.18引入专业服务公司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开展,一些好做的项目基本得以实施,节能工作就会遇到瓶颈,由于企业的业务领域、技术水平所限,想要突破技术瓶颈较为困难。这时就需要引入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帮助企业突破瓶颈,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良好的合作模式。

1.19开展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

开展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节能减排工作涉及的环节、单位、部门较多,数据统计和分析量大,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节能减排数据统计分析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海洋石油工程企业节能减排重点方向

2.1设计节能

设计是工程实施的龙头,在满足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简化流程、优化方案、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裕度,从节省材料、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期、减少工程船舶的使用量等方面入手实施优化设计,将会对海洋石油工程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在设计中融入节能减排理念,在设计阶段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对油气田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具有举重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2.2技术革新

企业要把技术创新作为节能减排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准,融入班组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切实增强一线员工节能减排的执行力。

2.3生产节能

制定节能减排管理实施方案和考核奖惩措施,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通过优化作业方案、合理调度船舶等大型耗能设备实现生产节能。

2.4办公节能

该领域节能减排与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主旨高度契合,能够推动员工形成和深化节能减排意识,我们的目标是先影响一小部分人,然后由人来影响人,在一个企业内部营造节约用能、适度消费的整体人文环境。

3海洋石油工程企业节能减排关键环节

3.1领导层重视

企业领导必须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统筹企业的改革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才能确保生产经营和节能减排两不误。

3.2培养员工意识

宣传是培养员工节能减排意识的根本途径,能够促进员工积极主动参与节能减排,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长效手段。

3.3提升员工节能减排能力

企业应定期的组织公司级节能减排知识培训,推动各二级单位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节能减排知识培训及技术技术交流。

3.4产业结构调整

拥有技术能力的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应尝试推动走出去战略,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在不断提升自身节能减排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拓宽企业的业务领域,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

4结论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应夯实节能减排管理基础,逐步建立企业节能减排体系,同时强化办公节能,树立员工意识,主抓设计节能、生产节能,并将技术创新作为节能减排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面对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海洋石油工程企业需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采取积极地行动,才能把节能减排各项机制真正的落到实处,从而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为海上油气田开发运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打下良好基础。

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篇8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10年承担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建设项目,在三个示范村展开了工作。

一、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心

根据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10年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工作方案》要求,201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三个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由于自治区农广校第一次承担这样的项目,没有经验可循,为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自治区农广校派专人参加了呼和浩特市政府举办的节能减排宣传周活动,从感性上了解了节能减排的意义。自治区农广校领导班子认为要做好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工作,让有限的项目经费、科普资料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宣传上,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工具的作用,扎实做好节能减排的宣传工作,增强广大农牧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帮助农牧民掌握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让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人心,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目的。

二、选择好示范村

示范村的选择首先要符合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规定的条件,同时自治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又制定了一些标准:1.示范村所在旗县应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级校办学水平评估获得A级的学校中产生。2.示范村所在旗县的农广校校长要有事业心、责任心和较强的工作能力。3.示范村要具有区域性、代表性、示范性。村主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4.示范村所在旗县的农广校要承担过国家、自治区农牧业项目。根据以上条件,经自治区农广校校委会研究决定,确定东部地区的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敦海镇三道沟村、中部地区的包头市固阳县兴顺西镇史家营子村、西部地区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图克镇红旗村作为自治区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

三、工作开展情况

自治区农广校2010年7月中旬及时将中央校配送的节能减排科普资料分发到三个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8月中旬将项目经费全额拨付到项目县账户,目前示范村培训教室的课桌椅、黑板、音频和视频播放设备和书屋的书架、桌、椅等培训设备已配备完善。每个示范村都建立了“致富早班车”村级广播站1个,节能减排科普宣传橱窗1个,并张贴了节能减排科普知识挂图。陆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节能减排宣传工作。

三个示范村都建立了一个农牧民科技书屋,并将中央校配送的节能减排科普资料存放到农牧民科技书屋,使农牧民科技书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旗、县农牧业局、农广校也为农牧民科技书屋配备了书架、桌椅及部分科技图书和光盘。

为保证节能减排的宣传效果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培训和科技致富技术培训的质量,自治区农广校要求承担项目的盟市、旗、县农广校要根据当地农牧业资源发展优势、生产布局,生产方式,分门类分层次选聘专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由农牧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经验丰富的农牧民技术员、科技能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下转14页)(上接12页)

根据培训计划聘请有关专家、教师为农牧民讲授农牧业和农村牧区节能减排十大技术、开展循环农业、发展区域经济和建设新农村的相关知识。

目前节能减排技术培训和科技致富技术培训正在进行中,节能减排技术培训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1)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生产与生活节能技术推广;(2)加快发展秸秆固体成形燃料、省柴节煤灶炕灶升级换代新技术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3)促进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和新能源化利用技术、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技术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4)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

上一篇:对于科技发展的感受范文 下一篇: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