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20 17:37:02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篇1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54-01

Alberts先生(现任美国《Science》杂志主编,前美国科学院院)说:“目前人类社会面对各种挑战,最重要的事就是科学教育,希望科学家的思维方式能够变成社会上更多人的思维方式。”可见,科学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

创新和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也是我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摆上突出位置,这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与此同时,为配合教育教学现实需要,减轻中小学生在校负担,压缩学生在校时间,实行下午两点半放学,与家长工作时间形成明显矛盾,放学后孩子该去哪?“黑托管”安全隐患与教育质量,给学生、家长和政府带来很大问题。综上所述,笔者试提出创新科技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方式:

一、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式

科技教育就是促进青少年从小接受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熏陶,开展有益的科学实验活动,课外科技活动以及有启发性的科技竞赛活动,培养青少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1.以讲座、展览等形式启蒙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情趣和志向

首先要通过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等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自然,增长见识,引发好奇心。参观博物馆,直观了解城市的历史、社会发展;再比如结合小学自然教材关于动植物、人体、水、空气、机械、声、光、热、电、磁、地球、宇宙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有计划、有专题内容设计科学课程和学习目标,邀请相关的水产专家、物理教授、农业专家到校进行关于《光的传播》、《彩虹的秘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座,充分启发科学思维和想象力,引导青少年“卷入”科学奥秘的发现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丰富科技知识等都有较大的影响。组织学生听科学家和科技人才的励志故事和讲座,从他们人生经历中感悟成功科学家的献身科学素养和执着的精神,很有感染力和启发作用。

2.以科学实验、科技实践活动延伸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在青少年产生强烈兴趣和好奇心,并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一些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操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技原理意识。自然科学实验很多,诸如鸡蛋沉浮、磁力吸引、制作指南针、植物嫁接、叶绿素光合作用等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要一丝不苟地忠实于观察、记录各项变化,取得相关数据,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实验结果,发现科学秘密。科学实验活动一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又使青少年学生进一步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勇于挑战公认看法和权威学说,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伟大抱负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使得科技教育延伸和拓展。

3.以科技竞赛活动深化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科技竞赛活动是检验科技教育的试金石,是青少年相互学习促进的最佳渠道,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持续动力。积极开展青少年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如七巧板团体赛、亲子赛活动、科技创新大赛、明天航模竞赛活动等。学生在选定的科技活动项目过程中能较深入地钻研有关知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越高,就会越深入学习,就越会感到学有所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挖掘自身潜在才能,锻炼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全局意识,对独生子女的性格产生有益影响。

4.以科技实践活动基地充实科技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种基地场馆,如动植物园、消防馆、生命科学馆、水电博物馆,加强直观科技教育活动;以户外观察活动补充科技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利用科技夏令营、冬令营和春游、秋游等,开展知识性、趣味性的户外观察活动,因地制宜地、有目的地开展户外观察活动,使学生带着任务去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开阔眼界,积累材料,获取知识达到科技教育的目的。

二、创新青少科技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市围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力度逐渐加大,效果明显。但科技教育工作仍存在着薄弱的环节:一是我市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还不高;二是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三是家庭、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积极性不高,注重应试教育;四是科技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科技教育乏力。

1.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切实把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动员、依靠、组织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明确各级教育、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的职责。加强科协、团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各部门要密切协作,把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2.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育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教育部门要把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知识培训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科技辅导教师在工作、进修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条件,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专兼职科技指导教师队伍。把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列入与教学的教师相同的评价系统,科技o导员和被辅导的学生在参加科技、教育部门联合组织的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其辅导员在评优、晋级、职称评定等方面与担任教学的教师同等对待。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联合县科协在各中小学大力开展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校园内要建立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阅览室和科技制作室,促进科技教育工作的发展。

3.确保中小学科技教育经费的投入,青少年科技教育应有专门的工作经费保障

各县(市、区)财政要充分保障教育局、科协及有关单位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专项经费。把该项工作经费列入年度的财政预算中。要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活动奖励机制,对参加市级以上科技新大赛、机器人比赛的获奖者和辅导员以及优秀组织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要设立县(市、区)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为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激发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从而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探索和构建科普教育新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吉林地区现有学龄前儿童9.5万名,其中市区4.5万名;小学生16万名,其中市区7万名;初中学生6.7万名,其中市区3.5万名,总计32.2万名,其中市区15万名,市区内小学及学龄前儿童11.5万名。未来我市科技馆建设,可考虑采取民办公助,市场化运行模式,即企业投入运营,政府(群团)公益扶助,高校智力保障,馆校合作活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发展。结合我市科技教育活动从三个方面构建新模式:

1.科学体验馆(设施体验):以开放式科教设施展示、体验,配合部分游乐项目,功能分区布局重点设置儿童游乐区(以角色伴演、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为主)、学生体验区(以小学、初中学生教学辅助科学仪器为主,如声、光、电体验;机械运动体验、机器人等)。

2.奇妙实验室(实验培训)配合小学、初中科学类专业课程需要,围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专业大赛辅导,突出实验教学和大赛培训,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孩子科技创新综合素质。重点开设学前儿童七巧板实验室,小学生“两点半趣味实验室”,解决小学生托管痛点;开设初中物理、化学等专业校外实验室,引进中科馆专业培训教程;建立创新大赛实验室,专业辅导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高新技术推广普及,提升全市少年儿童科学普及水平。

3.科普拓展营(室外拓展):不做场馆面积要求,重点开展室外科学拓展。整合全市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展馆资源,组成科普拓展联盟,对少年儿童定期免费开放。建立、扩展少年儿童科普基地,围绕自然探索、农事体验,不断丰富少年儿童科普拓展空间和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瑶.提升科普场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005(04):49.

[2]徐晓萍 科普场馆与学校相结合的科学教育课程与活动

[3]王一凡;青少年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4]中国政府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篇2

【关键词】 青少年 创新能力 研究开发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人才。青少年是否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能否成为有用之才,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充分挖掘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青少年科技 创新能力,对培养科技人才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昆明市科技局从从2006年开始,在昆明市启动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的试点工作,2010年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制订了《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率先在全国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培养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后备人才的工作尝试。截止到2014年,昆明市共认定42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其中:中小学39家、科研院所2家、企业1家;创新实验室面积达到9千多平方米;科技教师达到350多人;在校学生4万多人受益;发现并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研究潜力的学生500多人。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初步形成了以中小学为重点,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依托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新格局。2010年至2014年,昆明市科技局为激发了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兴趣,推动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42项,投入经费近300万元。有力地支撑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的条件建设和科技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据不完全统计,92%以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承载单位,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等重大比赛的金银铜奖270多项。

青少年科技创新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这种过程的实现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是有效的保证。昆明市科技局在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中小学学生树立科学思维方式和科技创新意识,把青少年科技创新作为中小学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中一项重要的举措,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后备人才。

1 树立科学思维方式

青少年的思维十分活跃,对自然界许多现象具有很强的好奇心,都喜欢问一句为什么?总想需求答案。这就是科学研究的萌芽期。科学研究的方法其实质就是发现新事物(现象)――揭示内在规律――进行科学思维――反复认识实践――形成客观结果。青少年一旦了解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就能点燃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热情,让学生在快乐中发明技法,在生活中发散创新思维。另外,经常鼓励中小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和思考,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

2 感悟科技创新乐趣

昆明市科技局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宗旨,就是为中小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阵地和机会,让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真正领略到创新和实践的乐趣。

科技创新是要让中小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真正感悟科技创新能改变生活,在实际构思中发展创新能力。目前,我们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体系还不成熟,我们需要有雄厚的科技师资力量,需要广阔的实践平台,需要先进、全面、正确的指导理念和教育体系。让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树立起发明创造的信心,调动起科技创新激情,掌握基本的发明技法,饶有兴趣地拿出创新成果。

3 培养增强创新意识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只要从小树立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根据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及特点,尊循中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激发起他们的创造热情,给他们更多出彩的舞台,那么,他们即使不能成为科学家,也能开发青少年智力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具创造活力。

4 强化科技教育特色

中小学校要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使学中小学校能够常年开展科技创新教学及活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而目前,中小学最缺乏的是科技教师队伍,要努力探索教师轻松指导,学生快乐创新的教育途径,提供科技创新课本教材,教给教师能高效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方法,让教师避免盲目探索。

昆明市科技局在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作中,一直强调三大特色:(1)学校的青少年创新特色要鲜明;(2)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要轻松;(3)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要明显。昆明市许多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载体中小学校参加全国、全省及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每年5月“科技活动周”定为昆明市中小学科技活动周;10月定为中小学科技节或科技日。目前中小学生功课都很紧张,特别是初高中的学生,天天在忙着题海战术,很少有时间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其实,科技创新活动并不浪费他们的时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中小学生其实只要有创新意识,碰到问题能乐于钻研解决方法,就能明显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5 搭建科技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昆明市科技局积极为中小学科技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国家教育部国家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上海市闵行中学等学校的专家、学者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的中小学校校长、科技教师授课。通过集中学习和相互交流,提升了科技教师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促进中小学办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培训,大家一致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主要的就是培养科技教师的创造力,需要中小学的教师具有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突出的能力去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打下了基础。

6 探索科技教育创新的几点启示

6.1 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和运行机制

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资源、运行及评价、激励等政策措施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基础条件和需求,积极探索在多种模式下建设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机制,并通过示范加以推广和应用;针对学校整体科技教育水平、青少年科学素质状况和科技教师教学水平等评估、评价及激励等机制的研究;同时开展全社会联动、资源整合等机制的研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校外实践基地、社区活动室的联动;提高大众媒体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积极促进国内外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6.2 积极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评估标准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体系评估标准,要加强对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的集成应用。明确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制定指标体系,开发评测工具,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用以指导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以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开展科技课程、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实验室等科技教育内容和设施设备的研究开发。

6.3 统筹协调各类科技教育资源

整合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科技学会等单位部门的科技场地、设备、人才等科技教育资源,包括人文、信息方面的资源,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搭起一座桥梁。深入开发各类科普教育资源,通过与有关部门联手设计各种专题科普活动,深度利用各种科普与教育资源。建立科技教育的专家库,名师库,为学校的科技教育,科技创新提供教育、辅导及评价力量。

6.4 突出学校自身的特点及条件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设计要有计划性,趣味性和探究性。中小学应该针对自身的特点,确定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适合参与哪类科技创新活动。要认真研究该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经过一定努力基本能够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

同时,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要有适合学生动手动脑开展科技活动的场地和设备。要开展活动必须由相应的场所、设备、器材和资料。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进行体验式的学习,动手动脑,是各种信息能够通过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信息通道进入大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全脑模式的开发。

7 结语

中小学生的书本知识和科技创新是不可以分隔开的,我们应该重视科技创新能力。中小学生更应该着重思考科技创新这个问题。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以及怎样创新,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对于创新的重要意义,想必我们都清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却又是不折不扣的实利主义者。我们为了升学率,为了以后的工作,为了增强所谓的竞争力,我们去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计算机等,做一些我们也许并不感兴趣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对于科技创新而言,这是出力不讨好的无用功。而我们的近邻日本,在这一点上做的却是要比我们出色,他们在继承东方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同时又采取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文化的战略,通过变法图强,抓住有利时机,来发展自己。由此可以发现,对于自身民族文化中的缺陷和不当之处,我们应该果断的加以摒弃,去学习更加符合时展的新思想,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刘敢新.基于高校科技资源共享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133-138.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篇3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要素;创新模式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关键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极具现实意义。

一、关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素分析

1.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要以科学精神为追求

科学发展的推动力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开展中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科技教育活动开展要实现的重要目标,科学精神主要是从事科学活动的人对于科学的态度,以及对于科学活动的理解与认识,还包括科学的习惯,以及对科学活动实施的行动自觉等等,科学精神是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强大的精神源泉,其表现为对于自然本有的科学内在规律的遵循,并形成优秀的科学研究的行动方式,科学精神是科学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是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知识与技能包含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其中既有相对基础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同时也有存在一定深度的内容,现代的科技内涵包罗万象,既有传统科技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也有前沿的科技内容。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科技活动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要充分遵循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在科技活动的内容选择上要选择一些适合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3.科学方法也是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要素

科学的方法是搞好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有了科学的方法作为活动的指导,科技活动的开展才能更好地实施,科学的方法贯穿于科技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好的科技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高效实施,相反,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如果活动的开展不够科学,那么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预期的培养目标就很难得到应有的实现。

二、要加大力气构建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实施的创新模式

1.要以学校为平台构建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创新模式

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升其最重要的平台还是学校,因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依然是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与提升科技技能的重要窗口,而学校教育开展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育的实施对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要通过课堂教学抓好青少年的科技活动教育的开展,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创新有利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模式创新,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会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技技能,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全面进步。

2.要以校外为平台构建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创新模式

要在创新学校的科技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校外的力量,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校外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场地与途径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图书馆就是一个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在现代的图书馆中有大量的有关科技内容的书籍,开展科技教育的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这样的教育资源,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进行科技书籍的阅读活动,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科技知识的丰富与科技技能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要充分利用校外的一些科技活动场所,比如,科技馆、科技主题的展馆,都是非常好的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场所,教师要经常组织青少年到这些科技活动的校外场馆中开展相关的科技教育活动,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

3.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开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推进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媒介,开展相关的科技教育活动,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这可以大大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实施,推进教育活动实效性的开展。

4.要以科技教育队伍建设模式的创新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科技辅导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技辅导工作的开展,科技辅导员教师要在具有丰富的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科技辅导经验,要具备科技辅导工作实施所必需的实践技能,要善于创新科技辅导工作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新时期科技活动教育的开展工作,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还要具备科学精神,只有这样,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教师才能够胜任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工作。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工作的教师队伍,就要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改进现有的教师培养的方式,推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以适应现阶段科技教育的需要,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但是依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对如何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展开了尝试性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篇4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 and is the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for the prosperity of a country. This paper explors the new way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o the Schoo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o the Community" and other series of thematic activities, carries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ducation to popular science and carries forward original spirits, to inspire the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s interest and lov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关键词: 下一代;科技教育;科技创新

Key words: next generation;Technology Education;Technology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015-02

0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具体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共同的历史任务。国家的未来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1]。

关心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自2004年以来,市科技进修学校深入幼儿园、校园、社区,开展“‘科技创新’进校园、进社区”系列主题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技创新精神,激发青少年一代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爱。

1“科技创新”进幼儿园

1.1 幼儿期是培养创新精神最佳时期,幼儿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火种和出发点。在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期,开展幼儿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不但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能使想象力不随年龄增大而减退[2]。

幼儿期是性格形成的初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树立强烈的创造意识。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对培养创新精神及今后发扬创新精神都是非常有利的[3]。

幼儿期是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对一个创造者来说,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他去敲开创造的大门。强烈的好奇心可以诱导其主动、频繁地接触新事物,孜孜不倦地观察、探索,使认识深化,从而找到事物内部规律,取得创造成果。“成就感需要”也是人生五个层次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成就感)中最高级的需要,幼儿期获得成功体验的次数越多,好奇心也就越强,求知欲也就越强,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很好培养,从而影响他们一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4]。

1.2 开展“科技创新”科普讲座,培育科技创新幼苗针对幼儿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以平煤集团幼儿园为活动基地,重点开展了“科技创新”科普讲座,以信息时代的典型代表物――计算机、手机及其相关物品的发展历程为例,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科技的迅速发展:①古老的手摇机械计算机、8086CPU、286CPU、386CPU、486CPU、586CPU及最新的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②古老的胶木唱片、电影胶片、录像带、磁盘、光盘及当今流行的SD卡、CF卡。③古老的皮影戏、投影幻灯机、电子管收音机。④古老的拨号电话机、BP传呼机、老式大哥大、模拟手机。在与小朋友们的交互中,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够触摸到所有的物品,都有机会徜徉在科技创新的历史长河中。“科技创新”科普讲座使2000多名小朋友受益,小朋友们亲手触摸、观察,亲眼看到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是如何由大到小,由简单到复杂,在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中感叹,从而感受到科技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好创新”的理想,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事业的发展绘就灿烂的第一笔。

2“科技创新”进校园

2.1 开展“科学溯源”校外活动,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素质创新,无处不在!我们熟视无睹的时空、一个苹果、一粒豌豆、一张地图、一道闪电、一盏吊灯等等,在爱因斯坦、牛顿、孟德尔、魏格纳、富兰克林、伽利略等眼中,都会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在科学发展史上,多少大师在寻常中进行开拓创新,取得了一项项划时代的科技成就,一次次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科学溯源”是以“追溯前人科学的足迹,寻觅科技创新的启迪”为主题的系列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跨入历史长河,沿着先人足迹、前人案例,经历科学探索、创新的整个过程,融会“做中学”、“赏识教育”等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和能力。

历史长河中,前人的科学成果灿如繁星,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以及活动的教育性、创新性、可行性、示范性、完整性等多方面考虑,尤其是考虑到体现中华民族的古代、近代、现代的光辉成就。经研究、分析,在科学技术出现、发展的早期阶段,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往往都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从这个时期选择活动项目,一方面不需要太复杂的仪器设备,可行性较强,另一方面这些早期的活动也更便于青少年经历、体验完整的科学发现历程,培养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素质。“科学溯源”活动(第一辑)先期选择了20个不同形式、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项目多以表现科学技术最早期的状态为主,包括观察、制作、探究等类别,总计活动28次,56个学时。每个活动详细实施方案均包括:活动介绍、所需材料、活动单元、如何开展、制作说明、注意事项等几个部分,对活动实施的方方面面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描述。

《科学溯源》校外活动方案,在市青少年宫、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开展以来,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并获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优秀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2.2 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以电力资源为代表的能源不足而引发的“能源危机”,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我国电力需求预测的失准是造成电力偏紧之根本所在。传统的电力网络中的总装机容量、总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等参数可以反映出区域电力的总体的量的情况,但并不能反映出区域电力的分布的面的情况。我们指导平顶山市一中高二学生宋凌云将分形原理引入电力网络,运用计算机工具作为辅助,通过对电网分维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研究,指出电网分维是区域电力建设中的一个新的科学参数,并提出了电力需求平衡线及其方程,为较为准确地进行电力需求预测,缓解我们面临的“能源危机”,提出了新思路。该科技创新竞赛项目获平顶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创新奖、平煤专项奖,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三等奖,在中国电工学会第二届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年会交流,现列入平顶山市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依托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

多年来,组织、指导平顶山市一中、平顶山市一高、平顶山市九中、平顶山市实验中学、平顶山市四十一中等学校的宋凌云、张鸿昌、可心、冯览光等20余名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教育工作者科教制作与发明展评等活动,2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3“科技创新”进社区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是组织、开展校外科学探究和动手制作等科技实践和科学普及等活动的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公共场所。我省兄弟地市都先后建立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并积极开展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进社区工作。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城市居民的聚居、生活场所。“让科学走进生活,让公众理解科学”是当今科普的主题词。“‘科技创新’进社区”系列主题活动,旨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技创新,提高广大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科技创新兴趣与能力,实现社会-社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互动,调动社区、家庭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搭建软环境,创造条件,提供热情与支持。

积极发挥市志愿者协会的科普志愿者及“五老”在“‘科技创新’进社区”活动中的先锋作用,以“全国科普日”、“六一”儿童节等宣传活动日为契机,在西苑小区等社区开展“‘科技创新’进社区”系列活动,开展“牵手百名留守儿童”活动,带着万能机床、机器人等青少年科技创新教具,支台搭架,让青少年亲自动手操作。借助简易安全、功能强大的万能机床及风靡全球、可编程控制的Lego NXT机器人这些青少年喜闻乐见、但又难得一见的科技创新教具,以青少年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为载体,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DIY动手做形式,开展融合了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历史、艺术等多学科文化知识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数万名青少年、社区居民在“‘科技创新’进社区”系列活动中受益,该活动锻炼了青少年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科技创新、科技实践、社会交往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青少年的综合科学素养。引导青少年“爱科学 学科学 好创新”,并将之转化为学习动力,为初、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思想、知识基础。

4科技创新教育研究

在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同时,积极进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调查、理论研究,为有关部门及领导制定青少年科技教育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资料。先后承担、完成了《素质拓展训练在青少年工作中的研究与实践》、《新世纪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研究》等重点社科调研课题,并分别获平顶山市优秀社科调研课题特别奖、一等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封建迷信、伪科学、色情、暴力等消极、负面的东西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并开始在网络上泛滥。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互联网“绿色”视频空间,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依照市反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的要求,承担、完成了《基于MPEG-7的互联网影视分级过滤系统》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开发了《卫道士网络播放器》软件,对互联网数字视频进行动态分级过滤。《卫道士网络播放器》软件作品,获河南省第二届青年软件设计大赛优秀奖。该项目为反封建、反迷信、反、反伪科学、反色情、反暴力,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长治久安,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5总结

国家未来在创新,青少年是国家未来,民族希望。关心下一代的科技创新教育,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就是关心我们的希望,就是关心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根本。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05]第044号.2006-2-9.

[2]刘晓枫.试论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与培养.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7.

[3]张涛,冯月明.学会关心:幼儿教育重要的一课.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篇5

创新才能就是发明力。所谓发明力,是指对已积聚的常识和经历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发明,发生新概念、新常识、新思维的才能。大体上由感知力、记忆力、考虑力、想象力4种才能所组成。在感知力、记忆力、考虑力、想象力这4种才能中,感知力、记忆力和考虑力直接关系到常识和经历的积聚和科学加工。感知力、记忆力和考虑力合力修建了人们现有常识和经历的根底。感知力、记忆力和考虑力越强,则对常识和经历的积聚和科学加工越是有用,常识和经历的积聚就越是丰厚,就越是有利于人们想象力的发扬。丰厚的常识和经历将使想象力成为有泉源丰沛之水,然则,假如不擅长对现有的丰厚常识和经历进行加工和新组合,以发生新的常识和经历,那么,现有的丰厚常识和经历将难以发扬应有的效益,人们不免成为“挪动的书柜”。

现代社会是一个青少年的主置突显的时代,是以青少年为主体开展的新时代,青少年在社会出产、生涯和文明等的创新开展中的主力军效果日益明显。创新才能是一个国度所拥有的研发原创性、有中心常识产权的科学技能的才能,是一个民族所拥有的不时开辟文明的进步前辈范畴、更新民族精力的才能,是一种对民族开展、国际竞争的看法由自觉转化为有战略的盲目、并构成共识和民族凝集力的才能。青少年能否具有创新才能关系到国度的将来开展和可否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综合国力的成功。我们需求经过有用路子来培育和开展我国青少年的创新才能。

科技创新,要害在人才。出色的科学技能人才群体,是国度科技事业开展的决议性要素。当今国际竞争中,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核心。无论是兴旺国度照样开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本视为计谋资本和提拔国度竞争力的中心要素,鼎力增强科技人力资本才能建立。培育培养多量高本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力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出路,直接关系到国度和民族的将来。同志在讲话中亦指出:具体施行人才强国计谋,结实树立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要对峙在创新理论中发现人才、在创新运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集人才。起劲培育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巨匠和科技领武士物,特殊是要抓紧培育培养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同志强调指出:“综观科学技能开展史,很多科学家的主要创造发明,都是发生于风华正茂、思想矫捷的青年期间。”在天然科学范畴中,良多后来有成就的各行业专家在青少年时代就矛头初现了。青少年是科技的将来。开展科学技能需求培育青少年的创新才能。中心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度”的目的,同志在讲话中亦强调培育中青年专家对科技创新的主要性,这为起劲把优异人才集聚到建立创新型国度的伟大事业中来提出了愈加紧迫的义务,培育青少年创新人才,促进创新人才特殊是年青人才锋芒毕露,显得尤其主要。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体例不顺应培育和进步青少年的创新才能,急迫需求变革,这曾经成为教育理论界的根本共识,当前比拟分明的,经过教育变革有能够处理的障碍我国青少年创新才能的首要问题是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形式。我国的应试教育形式,培育了很多的人才,但这并不是其在培育创新才能的要求面前逃避变革的盾牌,事理也十分粗浅——任何理性的教育形式都邑培育人才,分歧的要害在于培育什么样的人才。(1)我国的应试教育形式的评价系统,以计算化的应试目标对教育结果和学生才能进行评价审核。以成果、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行政部分、校长、教员和学生的独一规范,这就迫使整个教育内容、教育办法、招生测验准则都环绕成果、分数、升学率运转,在这种教育准则下,创新精力和创新才能的培育只能成为一句空论。(2)在这种评价系统之下的教育办法,必定接纳灌注式的战略。在日常进修中,高强度的为学生灌注测验中规范化谜底的威望,让青少年构成定势的思想习气,解说方法缺乏教育互动和民主氛围,灌注是目标,启示也是为了灌注——这种做法严峻的勾消了青少年的思想特性和发明力。(3)进修方法以记忆为主,教室教育办法依然是举座灌、填鸭式。因为必需经过题海战术和大活动量演习才干顺应应试测验的需求,教育伎俩根本上是“划、背、考”。在这种方法下,学生的常识面狭隘,批判性考虑、发明性思想遭到压制。经过这种办法培育出来的人才,“听话”与“会测验”是评价青少年的遍及认识,这种教育体系体例,以青少年的特性为敌,以自力人格的培育为敌,以创新才能的小我开展为敌;这种教育体系体例诚也能培育出人才,但却不克不及顺应创新大潮之下的国际竞争。详细说,培育与进步青少年的创新才能有两个首要的途径,一是以维护和指导青少年的创新才能为目标的变革。变革教育体系体例、变革人才培育和选拔准则、改善人力资本情况,去除勾消和障碍青少年创新才能开展的妨碍,处理消极影响青少年创新才能的实际问题。二是探究有战略、有方案的培育、进步青少年创新才能的理论和办法,引进培育和进步青少年创新才能的进步前辈理论,树立配套准则,增强相关教育理论的研讨。对教育范畴来说,若何更好的培育青少年的创新才能,在当前略显陈腐的教育体系体例和教育变革大潮面前,也是一个理论和理论的创新进程。教育体系体例、教育理论、国度教育的开展程度、国民受教育的水平,不只仅决议了青少年创新才能的开展,也必定决议创新型国度可否建成。其间的事理再也简略但是:青少年是民族的将来。没有发明力,缺乏创新才能的青少年建立不成一个充溢生机的“少年中国”。

现代社会将是一个青少年的主置突现的时代,是以青少年为主体开展的新时代。是一个基本分歧于农业社会——以博大精深的老一辈为代表的前喻文明为主导的时代,也基本分歧于工业社会——以密切无间的平辈为代表的并喻文明为主导的时代。我们正在面对的这个社会,是一个以年青人频年长者可以更切实地舆解实际的后喻文明为主导的新时代,青少年社会位置主体性的明显而敏捷的加强。因为常识经济、信息化海潮使得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共享性、开放性特征的常识资本、智能资本的根底性位置确实立,使人类社会出产范畴的代际对等得以完成;青少年在社会出产、生涯和文明等的创新开展中的主力军效果日益明显。实际的显示在:谁更好地把握中心技能、进步前辈技能,并将其转化为出产力,谁就博得了居有更高社会位置的能够性和实际性;这是一种对创新才能的实际需求,也是对青少年的实际需求。这个属于青少年的时代里,能否具有创新才能,是经济开展、国力提拔的要害,也是国运地点。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篇6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人才;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21-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建设充分的后备人才库,已成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在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育是一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科技教师在各类活动中均需时时关注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科技实践活动、科技兴趣小组培训和科技课题研究三类活动中。

1.在各类科技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科技实践活动是青少年科技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活动。活动中更为关注的是对已知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与创新。在科技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是要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指导下,进行实践运用与再创造,要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在课堂上无法体验到的经验和技能。它应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正是创新人才具备的重要品质。

2.在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中注重奠定学生科技创新的基础。必要的技术知识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育的基础。高技能要求和培养学生潜在发展能力是科技兴趣小组培训活动区别于科技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兴趣小组活动中,良好的实施这项重要内容,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科学合理的设置好培训计划,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以技能为本位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特征。二是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训练学生手脑并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力和好奇心等创新品质的最佳方式之一。三是要重视传授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知识结构要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育。

3.在各项课题研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在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鼓励有兴趣、有基础的学生参与到化学、工程、环境科学、计算机、物理、动物、植物等多个领域的课题研究中已成为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置身于科学发展的前沿,能够加深其对课题所在领域各类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更有利于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最真实的学做结合。因此,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探索研究的精神。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会与不同领域中的各个专家交流,会接触到不同的先进科研设备,会和不同性格的人合作实践,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应该说,在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是多样的,但无论是科技实践活动,还是科技兴趣小组培训,亦或是课题研究,取得成功、达到目标都必须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涉及到科技教师在这些活动中的指导方法。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传统的过于偏重讲授的指导方法已不再适应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指导方法则更为贴近于适应时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也表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科技教师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各类活动中指导方法的改变。

1.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指导方法的改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存在着相当普遍的“统一化”倾向,即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学制、统一的课程安排和修习程序、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统一的学习评定方式等。这种传统的“统一化”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科技教师在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各类活动中的指导方法,使之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不足,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与考证。但创新的前提条件需要的恰恰是思考、怀疑与考证,因此,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青少年,关键在于改变科技教师的指导方法。值得欣慰的是,随着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逐步发展和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逐步重视,科技教师在各类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指导方法的变革已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各类实践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指导方法的改变能有效促进科技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各科技项目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各科技项目兴趣小组的建设和发展,除具备必要的设备、教师等相关条件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紧密结合项目特点进行有效的指导方法改变,它是促进项目建设和发展、提高培训效果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篇7

关键词:科技创新;青少年;本土资源

十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知识是力量,人才是未来。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实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小学科技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大家都知道,大足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并拥有大足石刻、龙水小五金、汽车生产三大特色资源。同时,大足区实验小学拥有科技馆、天文台、生态园等校内活动基地和北山佛湾、长河、天醉园枇杷山庄、荷花山庄、西苑、驻足部队实践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于是,教师可以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青少年发展需要,依托本地区及学校资源,创新科技教育活动形式,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科普活动。

1.依托本土自然资源,普及青少年科学知识

科学普及是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1]学校的科技教师对大足的自然资源非常了解和熟悉,他们知道大足区西山森林公园既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珙桐、活化石桫椤等珍稀植物,又有小灵猫、白鹭、竹鸡、青羊、猪獾等60多种飞禽走兽,还有溶洞、温泉、奇石、茶山等自然景观,等着孩子们去探索发现。因此,科技教师可以依托这些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财富,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探秘龙水湖、桫椤园生态环保科学体验活动、走近大足矿产资源等,普及学生的科学知识,树立青少年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同时,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挖掘地区特色资源,培养青少年实践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2]适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保持青少年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造智能,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大足拥有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更有“龙水小五金、汽车生产”现代工业文明对它的格外垂青,科技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地区特色资源,并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如参观龙水五金博物馆、到汽车生产基地实地考察、了解大足石刻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在这些科学实践活动中,青少年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他们不断动手、动脑、动嘴,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又增强青少年的对家乡的自豪感。

3.利用科普教育基地,树立青少年远大理想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我国青少年因长期接受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力的训练,忽视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缺乏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思维死板,缺乏创新。[3]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青少年会面对许多既尖锐又艰巨、既复杂又实际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制定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到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思维,而这一过程正是对青少年创新思维开发和培养的过程。大足荷花山庄、雅美佳湿地公园、西苑原也农业公司等是市级科普教育活动基地,也是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科技教师可以积极开发这些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定期组织青少年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如:到西苑认识植物、荷花山庄观察太空荷花的生长情况、在学校的科技馆、天文台、科技创新制作室、劳技室等校内科普实践阵地大显身手等。这些基地是科技创新的典范,青少年在参观学习或亲手实践时,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树立科技兴国的远大创新强国梦。

4.联系当地自然现象,激发青少年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技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反映自然科学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引起青少年的极大的探究兴趣,从而真正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如结合重大天文现象2016年5月9日的水星凌日、2014年10月8的月全食、2013年ISON“最美彗星”光临地球等现象进行讲座、观测、摄影等活动,激发青少年探究欲望和对太空的向往;也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热点问题,如我国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宇航员太空授课,物联网、智能家居、3D打印、云计算、4G时代领跑等等作为与青少年交流的话题,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又使孩子们好奇心得到满足。

我们还可以结合本土科学资源,反映自然科学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如大足石刻启动夜游工程,运用3D投影技术,为大足石刻增添色彩形成了白天游宝顶山、夜游北山,昼夜可赏景的立体式旅游线路……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驱使他们迫切想知道3D投影技术以及相关的新进展。这时科技教师就可以抓住契机,对青少年介绍相关的科学前沿知识。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的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能使青少年在科技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真实地感受到体验科学的本质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5.打造优秀辅导团队,保障青少年科技活动

稳定而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是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有力保障。仅有了好的活动形式,没有优秀的科技辅导员进行有效指导,也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的。科技教师首先可以依靠本校的科学、科技教师队伍,组成精良的辅导员团队,形成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其次,可以邀请热爱科学的爱心人士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利用他们的专长开设特色课程,以弥补师资的不足;再次,科技教师还可以借助科委、科协的力量,聘请一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特聘辅导员为青少年举办讲座或开展活动时进行具体操作指导,可以提升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技含量和整个活动的质量。总之,要尽可能地与其他科技辅导员形成教育合力。另外,科技教师还应该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与成果展示,确保活动质量,这样既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兴趣,又促进科普特色活动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教育工作应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科技活动为抓手,依托本土资源,精心组织丰富的活动内容,细心呵护青少年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体会到科学的神奇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科学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务院公报.2002.6.2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篇8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和强调创新,呼唤和凸显创新人才的价值。

高新科技的出现、互联网的普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资讯系统的空前发展,使得信息总量猛增、信息流速加快。信息的及时获取、信息资源的共创和共享、对自然空间阻隔的冲破、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捷等,这一切深刻影响着整个世界的面貌,改变着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计算机和网络不仅改变了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和信息的总量、流速和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构建了继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后的第四个空间——数字虚拟的网络空间。而这个空间将是他们今后生活和生存的条件与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空间里,通过人机互动、信息互动、人人互动,正在引发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由此带来的平等与协作的人际交往、自由和多元的沟通交流、自主和互动的存在方式,将激发起学生对自身能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的渴望。

面对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革,如何利用好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为我国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构筑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打造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圈,是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打造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圈,需要顶层设计、资源有效整合

顾名思义,“生态圈”一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或拔苗助长,二是各要素无缝衔接,发展模式上协调配合,使“圈”更圆、更大。

打造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圈就是要整合青少年探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各种要素,力求将学校组织资源、辅导教师资源、参与学生资源、研究参考资源和社会活动资源等无缝融合;就是要科技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校等机构协同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建立使优秀学生不断脱颖而出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机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校而言,生态圈的打造,还需要学校形成追求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善于运用资源,为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宽松有利的条件;需要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各级各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综观目前中小学情况,教育部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地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制订国家课程标准;修订中小学课程计划;编写新教材;增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强调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等。

无需讳言,整个改革推进过程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有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学校缺乏开展创新活动的必要资源和条件;目前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管理和评价游离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主旋律;绝大多数教师亟需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帮助和指导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处于一种讲得多做得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状态。

归结起来,制约学校指导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瓶颈”就是观念、资源和教师。如何突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工作部整合国内学术科研机构和各类科技专家力量的优势,以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通过品牌赛事推广、学习环境构筑、资源共享共建、加强有效辅导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并培养一批能指导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由该部主办、承办或参与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青少年创新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具有导向性、示范性、权威性、科学性、普及性的品牌赛事与活动,受到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重视和好评,成为我国青少年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的重要活动,对中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打造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条件

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已经实现了“校校通”。为了将这些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条件充分利用起来,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还研发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文件通知与新闻报道、品牌活动与赛事服务、工作网络与会员学校建设、国际科学交流活动、网络创新研究院应用等板块,并围绕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一主题不断拓展和细化各子系统的功能。该平台以学生和教师为两个主要对象,以网络研究院为重点建设目标,提供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创新项目孵化、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图书馆、创新论坛、科学报告厅、创新邮局等功能支持,切实推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目前,该平台已然成为我国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态资源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圈的打造,除了国家层面的推动外,各省市也频出亮点,在此仅举一二。

上一篇:服务业的发展特征范文 下一篇:逻辑学的学科性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