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10

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

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篇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

本文立足我国学校教育现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如何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参考。

1.开展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环境适应。

入学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接受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平台。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面临着人际关系、课程专业学习等方面的适应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环境适应障碍。众所周知,新的环境中,只有先适应,才会获得相应的发展,也才会成人成才。学校应紧紧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结合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介绍青少年易出现的环境适应问题,并简要分析,重点提供给学生应对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识,促使学生入学即知环境适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提前预防、沉着应对、妥善疏导,为促进青少年顺利成长做好铺垫。

2.实施心理健康普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已成为教育系统的共识。众多学校已通过心理普测、心理抽测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普测多以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调查表、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问卷等为施测工具,以普测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体等不同级别的心理档案。研究表明,有四类学生群体比较值得关注:留守儿童青少年、流动儿童青少年、家庭离异儿童青少年、贫困儿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测在筛查心理易感人群、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求职择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进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3.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

课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科学性等特点,一直是传统学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虽既不属于学科教育也不属于规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课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人格心理学、情绪管理等选修课来实施大学生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有促进作用。有研究发现,经过系统、全面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其自我评价明显提高、社交焦虑与苦恼程度明显降低,该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

4.打造优质校园文化,发挥文化心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校园文化会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触动、洗礼。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在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时,注重所选内容的科普性、针对性、实效性,力争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触动。心理学工作者应根据青少年在不同年级、不同环境下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设计橱窗板报内容,及时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原因分析及具体的应对策略等,引导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成才。

5.持续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

心理咨询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询辅导的对象均为心理健康状态上处于弱势的群体,虽有时无法表面识别,但这类群体均会感到较大的心理痛苦,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询辅导作为一种个性化辅导,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让来访者体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归属感,进而吐露其可能隐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症结等。咨询师会综合来访者的病程时间、痛苦程度、社会化影响等,给予来访者专业评估,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咨询辅导方案。由于心理咨询辅导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数前去咨询的来访者均能较快的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与此同时,求助者也会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调节心理状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质水平会明显增强,极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6.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以“我爱我”为宗旨、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是众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活动月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活动为主要职责,以心理知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心理书籍和心理漫画展览、心理咨询案例解析等活动为主要形式,是大规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径。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对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遵循活动性、情境性和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寄心理学知识于活动中,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强化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7.开通心理网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作为时展的风向标,电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使用给当前严峻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网络、电话等媒介因其具有隐蔽性、自由参与性、便捷性,与青少年的生活紧密相连,日益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助点。通过开辟网络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热线等,给有心理援助需求但又不愿当面咨询的青少年一个平台,供其倾诉自己的心理困惑;通过心理BBS,由心理学工作者主动发起讨论话题,与青少年在线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引导青少年客观看待当前的种种社会现象,鼓励青少年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从而掌握青少年的真实心理需求,为现实中开展青少年工作提供参考,多方位收集信息,为青少年顺利成人成才保驾护航。

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41-03

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社会、教育等多方面不良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某些超出常规,偏离或违背社会道德、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心理和行为。

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从程度上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良程度较弱且无恶劣影响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文化成绩较差、缺乏自信、敏感多疑、人际交往障碍、考试焦虑、冲动易怒等。在中小学生中出现此类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通常占问题学生的大多数。第二类是不良程度严重且影响恶劣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例如:上网成瘾、叛逆对抗、逃学弃学、自卑抑郁、自闭恐惧、有自杀倾向、早恋或早期、嗜烟酗酒、冷漠亲情、打架斗殴、欺凌弱小、懒惰散漫、撒谎耍赖、考试作弊、攀比炫耀、自控力差、结友不良、夜不归宿、偷窃、、吸食、身陷不良团伙不能自拔等。出现此类比较严重的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对其本人、家庭以及社会的伤害和危害非常严重。

青少年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心理、智力和人格发育和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思维、智力、行为等出现较大变化,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少量青少年因为年纪轻、经验少、分辨能力差等原因,对各种不良风气无法进行有效抵御,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这使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遇到了障碍和挫折。青少年学生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紧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广西青少年学生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及原因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计划,编制了《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调查问卷》,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青少年学生存在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43.6%的学生认为身边的青少年存在异常心理或行为问题。

困扰青少年学生的首要问题是“学习问题”,40.2%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大”,13.2%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53.6%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感觉前途迷茫”。

在“自我适应”“人际关系”及“情感意志”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42.8%的学生自我适应能力差,68.4%的学生不懂得或不善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17.5%的学生情感意志较薄弱。

不良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22.5%的学生“情绪不稳定”,11.3%的学生“敏感多疑”,10.3%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不良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8.5%的学生“懒惰散漫”,6.4%的学生“粗口骂人”,5.5%的学生“撒谎耍赖”。

(二)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

导致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因主要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因素,重要外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因素等。

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青少年期是人的青春期,青春期青少年的身体虽已发育成熟,但在智慧、认识、情绪调控、社会经验等方面,仍延续儿童不成熟的水准,其在心理能力方面的发展(如记忆、判断、推理等),与身体的发展不相平衡。青春期也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青少年心理上的“断乳”也是一种危机,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和不安,使之经历情绪上的骚动与混乱。

在心理发展上,青少年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和稳定,容易冲动失衡。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广交朋友,但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其意志逐步发展确立,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性,但还不完善、不稳定,行动上具有盲目性和冲动性。其智力发展日趋成熟,但认识事物还缺乏全面性,不够稳定成熟。

在人格发展上,青少年的人格表现出“狂飙激进”“行为偏激”“变幻躁动”“爱走极端”“闭锁文饰”“神秘莫测”的特点。幼稚偏狭、行为过激、缺乏自制,成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中的常态现象。

在家庭因素方面,有的家长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子女沟通不良;有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体罚、责骂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家长亲情淡漠,对子女漠不关心。

在学校因素方面,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低效,师生关系僵化,致使学生学习压力大,无心向学,甚至厌学、逃学。

在社会因素方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包括黄、赌、毒、暴力等)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策略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将其列入当地和学校的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根据本地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应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学校要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相关工作体制和机制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或心理咨询人员。

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

学校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和科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使教师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先行,通过带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要建设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2.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学校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教师要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具备优良的教学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身心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改革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出现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要多一点呵护、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不同的阶段可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小学阶段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注重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阶段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教育;高中阶段以体验和调适为主,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信箱,还有网上咨询等,建立心理辅导系统。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为其排解心理困扰,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促进学生管理的科学化。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三)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改善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使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自己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社会、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离异家庭”“隔代教育”“孤儿、弃儿”等来自“问题家庭”的学生要予以特别关注,采取有效举措,帮助他们克服和矫正因家庭的不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四)实行传媒过滤,推进社会环境综合治理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电影、电视和网络游戏。有关部门有责任对大众传媒进行必要的过滤,选择一些适合青少年的影视作品,依法取缔非法网吧,严厉打击暴力、色情、和等,加大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通过以上各个层面的工作,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通力合作,不懈努力,可以促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

四、针对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展特别规范教育

特别规范教育,指在基础教育学校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对青少年的一般教育方法而又与之有所区别,对症施教,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特别规范性质的,针对青少年不同的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所实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

当前,各地建立了一批专门以有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青少年为教育对象的教育机构。如:北京东方励志教育中心(广西玉林市南方文武学校)、广东省肇庆市正德青少年教育基地、湖南省长沙市塑才青少年心理辅导学校 、纽特思特(中国)家庭教育支持机构等。这些学校实施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全封闭的特别规范教育,结合实际,对症施教,因势利导,创建出各具特色的比较适宜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教育模式。

例如,北京东方励志教育中心(广西玉林市南方文武学校)创立了“GXL”(即“感化、行知、乐学”)教育模式。该校采用此法矫治“网瘾”,具体做法如下:(1)感化——心理教师进行心理疏导,与学员一起探讨互联网知识、网络应用方法,通过心理剖析、人生观讨论、行为教育、教官与学员共同生活等方式感化学员。(2)行知——进行严格的军事化训练,促使学员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律性,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责任感。组织野外拉练,使学员认识大自然,认识自我,提高野外生存能力。组织各种活动,使学员学会互助互爱,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自理,提高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3)乐学——让学员在快乐中学习,从学习中找到快乐。实施亲情教育、开放式教育,教师有目的地和学生一起玩乐,在玩乐中引导学员,循循善诱,使学生达到到好学、乐学的境界。

此外,广东肇庆正德青少年教育基地实行“六位一体”教育模式,湖南长沙塑才青少年心理辅导学校采用“七位一体”教学模式,纽特思特(中国)家庭教育支持机构创立体验式家庭教育课程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以上所述的先进教学方法或教育模式通常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采用全封闭、准军事化教育形式,隔断不良因素干扰,进行诱导,促使学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强化心理辅导,从感化入手,开展意志训练、体能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促使学员经历艰苦磨练,坚强心智毅力,健全人格发展。(3)优化教学方法,进行小班化、“家庭化”或“一对一”精心辅导,促使学生快乐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体验成功,立志成才。(4)综合开展亲情感化教育、感恩励志教育、法纪道德教育、文娱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长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感受美好,远大志向,增长才智,健全道德法纪观念。

这些先进教育方法具有可贵的学习和应用价值。

注:本文系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委托重点课题《在基础教育中针对青少年异常行为开展特别规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编号:2011AA024)的阶段性成果。

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篇3

一、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校外教育指的是校外教育机构在学校教育以外,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在校外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之需要,也是丰富校外教育功能的一条途径,更可以对学校教育形成有益的补充。

在2010年年底举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讲到,“教育部准备从明年开始,效仿日本、韩国,建设大型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他说,那里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生存实践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的抗挫能力,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校外教育的应有之意。

近两年来,山西长治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主阵地作用,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不断尝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内容。在青少年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家长亲职教育及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辅导室建设指导和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内容及方法

1.面向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在欧美及台湾地区早有发展,近几年在我国大陆地区不少学校开展了研究和实践。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就是基于人的生命规律,以生命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确认生命的整体性和人发展的主体作用;按照人生命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为受教育者提高生命质量和实现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肖川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所以,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而展开的教育。

在实践中,生命教育可以分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首先是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如: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教会儿童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的教育;教会儿童有效逃离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技巧;使儿童能够具有救护和自我救护的能力等。其次是发展生命的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具体可以包括信仰教育、感恩教育等。信仰就是我们相信并仰望的、生命赖以充实的终极关怀。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意义。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培育学生的生命情怀。再次是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和接纳死亡,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并通过认识死亡来感悟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生命。

实施生命教育,我们最成功的实践是开展“生命如花绽放”青少年心智成长团体辅导。辅导依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及技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目标,借助体验式游戏、拓展训练等辅导形式,实现青少年团体意识和团体价值感培养、接纳和欣赏自己、珍爱生命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及感恩教育等目标。辅导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发展中存在的迫切需要,分为“结缘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规划生命和感恩生命”五个主题单元,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尤其是“护蛋行动”“种植幸运草”“我的墓志铭”等生命实践活动更是给学生带来深深触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面向广大中小学,积极推广引自台湾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认为,生命的问题一旦发生,会作用于不同的方面,包括人与自己的关系出现问题,如自我价值偏差,人与人的关系会不协调,人与生活环境有冲突,人不能以宏观的角度看待生命整体的问题,陷入钻牛角尖的状态,引发心理问题。所以,中小学生活素质教育课程以天、人、物、我四个面向为课程主题结构,设计出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四大教学主题,同时配合儿童认知心理发展阶段,有次序、有系统地设计相关联的课程,同时借助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的绘本及游戏等实施教学。这样的课程设计,应和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尊重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切近儿童实际生活,循序渐进,亲切自然,效果显著。为此,我们通过培训教师、推广教材等方式积极引荐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目前,已有几所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心理活动课中实践该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面向家长,开展亲职教育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因此,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转变家庭教育的行为,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的内容。

为此我们面向家长,通过公益讲座形式,积极传授亲职教育的理念和技术。“绘本阅读,悦读阅美”讲座基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借助绘本故事,教授家长亲子阅读的理念和技巧,提升家长和孩子的阅读品味,同时帮助家长找到与孩子沟通的一条好途径;“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则教授家长亲子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等。同时,我们还通过家长联谊会、家长成长工作坊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先进理念和技术,满足家长自我发展的需求。

3.面向教师,开展心育培训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变得不容忽视。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育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

为此,我们首先组建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沙龙”,沙龙吸收各校心理健康教师及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参加,通过系统学习,帮助教师们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目前我们已开展了“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技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等专题培训。

此外,我们还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公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公益讲座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全体教师,通过“让幸福现身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幸福生活”等讲座,传授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追求的有关理念和方法,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人生信念,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自觉克服职业倦怠,创造幸福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一种是面向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借助“班级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师生沟通的艺术和技巧”等讲座,传授心理学视野下的班级管理技巧,帮助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对师生沟通中的常见困难,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管理技能和水平等。

4.面向学校,开展活动和调查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分析中小学生教育和成长问题中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整体德育工作提供依据,提出建议。”

为此,我们联合广大中小学,先后开展了“中小学心理状况调查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等调查研究,翔实地掌握了我区中小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现实依据。

此外,我们还策划了“5·25暨‘我爱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方案”,倡议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和教师提升心理健康的自护意识和能力,同时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三、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1.面向儿童,开展心理援助

面向特殊需求儿童,如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或离异家庭儿童等开展心理援助服务,是我们活动中心今后要面向社会实施的一项公益服务。我们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及时排除障碍,走出困境。

2.面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

目前,生命教育理念刚刚走入学校,生活素质教育课程也处在尝试阶段,今后,我们将团结我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依据我区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写适合我区的生命教育教材,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找到一条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辅导为主的科学心育之路。

3.面向家长,开展绘本阅读

绘本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得到专业人士和家长的认同。今后,中心将提供绘本资源,运用“绘本阅读+亲子共读+心理辅导”模式,为儿童提供绘本阅读服务的同时,宣传亲子共读理念,同时通过绘本表演、心理剧、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家长掌握亲子沟通的理念与技术,在提高儿童阅读能力、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时,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4.面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篇4

>>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绘画治疗技术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优势 家庭治疗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现实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应用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心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家庭治疗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开展哀伤辅导的尝试 评述系统式家庭治疗在引导“问题少年”方面的应用 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治疗效果评价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因素与家庭治疗的研究 沙盘治疗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的疗效分析 健康行为理论在青少年安全研究中的应用 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道德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个性化训练理论在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浅析心理训练在青少年运动竞赛中赛前的应用 论电影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莫妮卡·麦戈德里克著.成长中的家庭(第三版)[M].高隽,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高刘宝慈,等.个人工作与家庭治疗(第一版)[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

[4]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5]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四版)[M]. 苏彦捷,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

[6]樊富珉.心理咨询与治疗丛书——团体心理咨询(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7]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第六版)[M]. 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8]金灿灿,邹泓,曾荣,窦东徽.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6(26).

[9]郭菲,雷雳.初中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与其互联网社交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0(25).

[10]李丹黎,张卫,李董平,王艳辉.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早期攻击和社会退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3(28).

[11]林丹华,Xiaoming Li,方晓义,冒荣.父母和同伴因素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24).

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篇5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等都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有可能会成为影响他们健康发展的一大阻碍。因此,初中班主任除了做好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从学生细小的表现中发现其心理障碍,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能尽快摆脱障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那么,初中班主任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呢?

二、初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班主任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取得学生信任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成熟,一旦遇到一点挫折或者困难,都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应通过观察分析、集体座谈、主题班会(如“青春期的烦恼倾诉”“青春期的性教育”等)和个别谈心的方式,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了解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困难,并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发现自己的优势,能自我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要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朋友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沟通时要多听、少评判,多议论、少建议,如多提问一些“你认为怎么样?”“你觉得呢?”少说“你应该怎样来做”等;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谈论中所涉及的个人问题和看法,应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不扩散给任何人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任,更利于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二)班主任要教学生学会自我调控

最好的心理医生是学生自己,因此班主任要教学生学会自我调控,让学生学会有意识调控自己的情绪,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能辨真伪、知荣辱、识美丑、扬善恶,能按社会认为模范的准则来约束自己,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挑战,成为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目前很多心理学家就提出了许多关于自我调控心理的方法,如自我宣泄法、超觉静坐法、自然回归法、深呼吸法、自我教导法、自我激励法、情志相胜法等等。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可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这些自我调控法,让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进行自我疏导,能通过“宣泄”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集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营造一个互帮互助、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引导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要尊敬师长、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使良好的班风在自然而然间形成。而这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减缓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而一旦其产生了压力,也能在同学的互帮互助上得以缓解,从而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就要求班主任自身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现今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多方面无形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势必会产生不健康心理,从而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初中班主任要重视自身的心理调节,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在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能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络、建立“心理联系卡”等方式,向家长宣讲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及一些基本知识,让其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在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时不应无视,而应耐心启发和引导,从而正确引导孩子向健康方向发展。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须同步,扩大学校心理教育功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三、结束语

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篇6

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师范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小学教师。这就不仅要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各种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获得一个健康的心理,真正达到全面发展。因此,师范教育应发挥其教育功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一、各学科教师都应发挥作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使得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且学习压力过大,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注重灌输,对待学生的态度过于生硬、严肃,甚至讥讽打击、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改变教育观念、方法,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其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各学科还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例如,心理学课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思想品德课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养成教育等。

二、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影响都很大,这就使班主任能更直接地针对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1.怎样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早恋问题,怎样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由于性心理的发展,这个时期的学生出现对异性的追求、渴望与其交往等都是正常的心理表现,但如果出现问题后不加以解决就可能对其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学生与异往密切后则无心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频频补考;一些学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租借黄色书刊阅读,观看黄色录像,登陆黄色网站等,这些表现都说明他们的性心理在发展中出现了一定问题。

2.怎样在班集体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多数师范生入学后都过起了集体生活,因此,班集体中的人际交往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如果在班上、同学之间拉帮结伙,勾心斗角,势必就会让他们的心理朝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3.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常会遇到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一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往往无力面对,造成心理挫折,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如脆弱、自卑、畏缩等。

针对以上所提到的这些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如开展主题班会、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让班上大多数学生从中受到影响;通过个别辅导,如与其谈话、关心其生活学习等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班上学生心理上的困惑,从而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心理学科教师应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及心理咨询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心理学科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心理学科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心理咨询。他们由于有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因此,更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健康辅导课,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辅导与帮助,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辅导采取课程的方式,以班为单位,针对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识自己、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人际交流、人际合作、关于学习技能辅关于职业发展辅导等。心理健康辅导课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差别,它应遵循以技能形成为导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参与。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易于接受。

心理咨询是在咨询室进行的面对面的咨询。它是对个别存在某些心理困扰的学生而进行的,目的是提高他们自身应对挫折的能力。教师应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咨询澄清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对来访者情况进行判断,从而对其进行评估,确定改变的目标,再采取各种咨询技术与措施,影响来访者对目标产生积极改变。当咨询会谈目的基本实现后,就可以结束咨询并进行追踪咨询。在咨询中,教师可以用各种方法和模式帮助他们,如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等。

除此之外,心理学科教师还应开展各种活动来影响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通过开展各种心理讲座、组织心理兴趣小组、配合学校开展各种社会调查、举办心理知识竞赛、出心理健康墙报专刊、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等,都可以对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和促进。

四、发挥学校团体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团体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对学生的集体意识的形成,对其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相互协同、良好的人际关系、个性特长的发挥、各种能力等都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这对他们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学校的各种团体组织应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如各种体育竞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文艺竞赛活动、扫墓、募捐等,从而达到教育影响的目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篇7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我镇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进 “平安蓝田”的建设。根据我镇实际,制定本年度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一、夯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建设

1、加强组织建设。镇要及时调整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今年的预防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制定工作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青年中心、青少年维权中心、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法律学校等维权工作阵地建设。

2、优化工作队伍。通过强化培训、实践交流等方式加强预防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提升组织协调能力、服务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做好干部队伍的培训,加强法制实践能力的辅导,提升干部队伍的法制素养。

3、健全工作制度。完善《XX镇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考核办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考核办法》。完善青少年违法犯罪信息采集点的建设,构建青少年违法犯罪信息报送机制。

二、协调村两委、学校、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齐抓共管

1、加强“两法两制”的宣传,实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主渠道作用。发挥法制辅导员的积极作用,深入开展校园法制宣传活动。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列入正式课程,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保证每两周一个以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地方和学校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学法求知的主动性,培养青少年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自尊、自爱、自律、自醒的精神。。

2、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继续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培训班、研讨会和“拒绝邪教进家庭”签名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家长,特别是农村学生家长和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学生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帮助他们掌握正确而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推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推进重点工作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

1、继续开展有害图书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联合公安、文化等相关部门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生产、销售有害卡通画册和淫秽“口袋本”图书的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要组织编写和推荐一批内容健康、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展向青少年赠书活动,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2、继续做好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工作。联合公安、学校等部门重点整治中小学生帮会活动、以大欺小、强行勒索财物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学校群防群治,组织中、小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法制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深化重点群体的教育、服务、管理工作

l、服务青少年的学习、就业需求。重点关心弱势群体、流动人口的子女,使他们不因贫因故失学,保障其合法权益。组织开展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问题和“双失”青少年问题的专题调研。

2、关注弱势青少年群体。联合司法、公安等部门深化刑释解教青少年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助一”、“多助一”的刑释解教青少年结对帮教机制,积极实施“矫治计划”。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辅导活动。通过设置宣传画廊、咨询台、发放资料、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反邪教集中宣传咨询等活动,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青少年解除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篇8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99-02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1]。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校中学生也不例外地受到了这个大环境的影响,提前感受了这些大的压力,如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等。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加之由于家庭的残缺和不和谐,如父母感情不和、父母离异形成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公民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2] 2008年,在抗震救灾中政府与社会对灾区人民开展了积极的心理援助活动,可见心理健康维护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反映在教育领域中,随着经济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社会各界都开始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笔者深切体会到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大力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全方位的发展的重要性,尤其需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反思。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现状

笔者在担任某中学的心理辅导教师期间,曾与多个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做过学习交流,参阅其他资料,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有以下特点。

1.学校对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配备了心理咨询室的学校所占比例还较小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证明。

2.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心理辅导教师重视不够。心理辅导教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普通学校一般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职担任的,重点学校相对重视,会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来担任。但是由于学习和考试的压力,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普遍存在不足。

3.从中学生的角度来看,普通中学的学生对心理辅导还比较排斥,不愿进行心理辅导,对接受过心理辅导的学生会有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大城市的重点中学的学生相对较易接受心理辅导,愿意前往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

二、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结合笔者的咨询辅导实际、相关资料和与同行的较多的沟通,认为目前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中学生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这个群体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等。

2.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3.青春期问题。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相应的心理问题,比如:早恋、情绪不稳定、自制力较弱、过分关注自我等,这些都需要引起广大心理工作者的重视。

三、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反思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和其他心理辅导教师的反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进行了反思,以期获得同行和专家的共鸣。

1.反思心理辅导教师。对于心理辅导教师而言,当面对不同的来访者前来寻求帮助时,我们是否需要向他们提供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按照罗杰斯的观点,我们应该秉承“非指导中心的原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每个前来咨询的中学生,将问题说完都会问到“老师,我应该怎么做?”,这似乎暗示着中学生内心是渴望我们给他们一个具体明确的方法,这也是大多数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而这也似乎暗示着我们有责任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这种理论与实践上的不协调,作为咨询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取舍?

2.反思中学生。对于前来咨询的中学生而言,正如笔者所提及到的,大多数学生都迫切的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相关的建议和方法。此刻,笔者不禁要反思,当辅导老师给来访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时,按照这样做的学生有几个呢?或者能这样长期坚持做下去的又有几个?我们知道短短的一次辅导仅仅给来访者带来的是心理上的启发与行为上的建议,真正的改变还在于自己,而对于其是否会按照辅导老师的意见来做我们是不得而知的。

3.反思心理辅导形式。对于心理辅导的形式,笔者更多的感受是在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交流,或是在进行一次思想教育课,缺乏甚至不会运用专业的咨询技术。因此才出现了其他学科老师能够代替心理咨询老师的现象。作为咨询师我们要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如何做到科学的运用有关咨询技术?又如何改变这种咨询模式?使得其他学科的教师无法替代心理辅导教师这个专门职业,笔者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4.反思心理辅导效果。对于心理辅导效果,笔者深知不能对此做全盘否定,因为当来访者来到咨询室那一刻,他的内心是期望改变现状的,哪怕只接受了一次心理辅导,也可以在动机、认知观念上或多或少发生着某些变化。但众所周知,心理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不仅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还包括社会因素,要想解决好心理问题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要想跟进心理辅导效果是很难的,首先学生不愿再次前来做咨询,对于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其次是心理咨询老师有限,需要咨询的学生较多,无法顾及到以往咨询过的学生,因此无法得到咨询效果的反馈意见。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是否需要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建档?是否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持久的跟进工作?是否需要对心理辅导效果进行评估?倘若需要,我们又当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对于以上种种反思,是心理辅导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应该引起心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为这既是对学生负责,更是有利于心理辅导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崇富.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9,(22):6-7.

[2]吴颖慧.借助心理周呼吁全社会关注师生心理健康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3):27-29.

上一篇:老年人护理知识范文 下一篇:教学辅导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