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18 10:57:33

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

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篇1

一、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合理

在现今许多高职院校中实验室在设立实验室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方面,盲目的仿照公办院校,脱离自己的现实状况。然而民办院校在资金来源、政策支持等方面相对公办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最终导致民办院校仿照公办院校设立的管理机制形同虚设,无法落到实处,实际管理中产生许多了许多问题。

(二)实验室设备购置不合理

民办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时,盲目仿照公办院校实验室的规模进行设置,购置与公办院校相同的实验设备,并未考虑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自身资金的有限性,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在资金方面相对公立学校有很大的不足。这就导致购买的设备不仅未能得到很好地利用,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自身在资金方面更加的捉襟见肘。

(三)实验室师资力量缺乏

民办高职院校同公办院校在社会知名度上相比,差距很大,许多有才能的教师都不会选择在民办院校任职;同时,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招收的学生素质方面相对公办院校也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原因造成民办高职院校一方面是招不到有才能的教师,另一方面是留不住好的老师,这就致使民办院校面临师资力量匮乏的局面。

(四)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

在现今的高职民办院校中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低。一方面管理机制不健全,实验室开放性比较差,基本只在学生有课的时候才对学生开放,且是不对外开放,不同的学校之间缺乏互通有无的合作;另一方面专业老师的缺乏,学院对实验室教学时间安排进一步压缩,导致学生上课的时间更少,而且没有专业的老师教授,学生的上课效果设备的使用情况也不好。同时,实验室设备没有专业的维修团队,在设备出现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的修复,学生实验教学的时间遭到延误。这些都导致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较低。

(五)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许多的民办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紧追潮流,进行大量投资搞建设,但有点忙从,对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在建设过程中,资源被不同部门所分割,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协调,致使实验室在布局上没有了全局观念,忽略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

二、实验室管理改革建议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

实验室机构的设立和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实施科学的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机制。民办高职院校建立实验室管理机制时,要基于自身的管理机制的灵活性的特征,建立具有层次性、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机构[2];在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方面,要本着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为出发点,建立规范化、人性化、明朗化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规范中要明确规定实验室设备仪器的具体使用规范、设备维护章程、设备的详细信息等内容。

(二)规范实验室设备的购置条例

实验室设备的购置应基于民办院校实验室的实际应用情况,按照有关的规定条例进行购置。在设备购置条例中,要明确规定购买设备的实用性、设备的价位及设备的使用时效、采购设备的流程等,以避免在采购中出现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和重复购买等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设备的采购必须按照一定的采购程序进行办理,以防出现贪污腐化等现象。

(三)增强实验室的师资团队

民办高职院校要付出切实的行动,提高社会的知名度,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不但要留住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的教师,而且能吸引更多的有能力的人士走进民办高职院校进行教书育人[3]。在提高社会知名度方面,民办高职院校首先是加强学校管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包括学生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严抓教学质量,制定严格的实验室教学管理机制,对教师实施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行优胜劣汰制度。在改善教师福利待遇方面,民办高职院校,要不惜余力对于高素质人才进行重金聘任,为他们提高优越的科研教学和生活条件。

(四)增强实验室的开放性,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

实验室对外界开放使用,一是可以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穿凿更多的社会效益;二是对外界开放,能从中获取一定的补偿收入,以补充设备的使用维护费用;三是不同学校之间进行互通有无的合作,达到资源的合理运用,共享资源,同时可以减少设备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制定相关的制度,确保学生实验室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在保证实验设备安全的条件下,实验室在课余时间也应对学生开放,切实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

(五)实施现代化的实验室规划布局管理

在对实验室规划布局进行管理时,要采用现代化的软件系统对实验室的规模进行精确定位,避免以后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对实验室建设所需资源进行科学的调配管理,使得物尽其用。成立专门负责实验室建设的部门,对实验室建设资源进行全面统管,部门内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三、结语

总之,实验室管理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5],随着实验室管理的不断发展,管理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将会达到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形成一套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能够充分发挥民办高职院校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 民办高职 实验教学 管理与创新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0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f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on th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近些年来,民办高职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可谓占据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半壁江山。当前,国家领导人多次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量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这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更加重视相应专业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学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才能得以培养。事实上,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他们今后的立身处世之本。因此,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管理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办学观念陈旧,人才培养模式落后。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观念落后,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验,教师上课也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课堂上没有任何实验可言,已有实验室只是摆设,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严重不符,主要表现在实验设备仪器简陋陈旧,实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且现有的实验教师素质普遍较低。

(2)实验室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民办高职院校实验课基本上都是这样进行的:教师把实验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步骤、记录处理数据表格以及待填的实验结论等抄在黑板上,学生照抄一遍,在教师讲解以后,学生按部就班地把实验做完,把实验数据填进去,做出实验结论,提交实验报告,这样实验就算完成了。完全没有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研究,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办学资金紧张,舍不得把钱花在改善实验教学上。由于民办院校是以生养生,资金必然紧张,因此各院校都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上,舍不得把钱花在实验设备的改造换新上,陈旧的实验实训设备已经不能适应实验教学需要了。

(4)缺乏完善的实验室建设方案和管理体制。目前,各民办高职院校各专业基本都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室,但都不是开放式的,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才向特定的教师和班级开放。在做实验时,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一个班的实验还没完成时,待做实验的别班学生由于时间到了就已经来了,导致该班实验没有完成。而且,各分院只是对自己的教师和学生开放,且鲜少安排创新性与兴趣性实验。各分院之间缺乏协调管理,管理权分散,使得实验资源利用率和共享度均较低。

(5)缺乏科学的实验资源配置。有的民办高职院校为了应付升本达标评估,花费巨额资金匆匆上马建设特色实验室,μ厣实验室建设未有充分论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脱节,缺乏科学的实验资源配置,主要表现为实验室不仅小而且设备不齐全。这样,不仅实验室的有效性和系统性会明显不足,能够发挥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还有的民办高职院校为吸引生源,学校过分强调特色专业建设,把原本有限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其中,忽视了其它专业实验教学投入,缺乏长远规划。

(6)缺乏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队伍主要由年轻教师、退休反骋教师、兼职教师、上不了理论课或被教学岗位优化下来的人员所组成。年轻教师大部分是80后毕业留校的,其理论基础不足,实践技能缺乏,没有对新设备、新仪器的充分了解和掌握,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来自企业的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虽说理论和技术相当过硬,但由于不是专职教师,总是在学校和企业间来回奔走,给实验教学管理上带来不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还有部分根据学校需要的返骋教师,他们的年龄偏大,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掌握较为欠缺,且容易凭其较深的资历而喜欢摆架子,给实验教学与管理带来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上不了理论课的教师,往往都是一些“关系户”,其学历层次往往较低,这些教师只是在实验室中混混课时而已。被教学岗位优化下来的教师,因为其本身就有一种被“发配”的感觉,容易对实验室工作产生抵触心理,只要有机会便随时离开实验室而另谋高就,试问他的工作积极性从何而来?

多数民办高职院校中的实验技术人员被定位为教辅人员,属于“三低人员”,即学历低、职称低、待遇低,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都不愿意到实验室来从事实验实训教学工作。

因实验技术人员属于教辅人员,与教学单位人员相比,在职称评定、地位与待遇等方面都有差距,严重挫伤实验技术人员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缺乏激励机制,也不利于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及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实验技术人员流动性大。

2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管理与创新的几点建议

2.1 转变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特别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这种能力在教室里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在实验室里才可以得到锻炼。这种能力是学生走入社会后立身处世之本。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首先必须转变办学理念,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制定《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制度》

学校实验室要完成的实验任务种类繁多,面对名目繁多的实验任务,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同时又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完成的条件。

对年轻教师,为了让他们快速成长,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一是采用老教授与年轻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的方式来进行指导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二是加强实验室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一方面派遣他们到相关的企业或行业去学习或顶岗实训,提升他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另一方面骋请实验教学方面的一流专家或相关行业或企业方面的一线技术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培训,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先进仪器设备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对兼职教师或返骋教授,要辩证地看待,因为他们都是有丰富的技术经验或管理经验,或者是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他们的加入较好地解决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方面所面临的高职称和高技能教师不足的问题。当然,对兼职教师或返骋教授必须加强考勤管理,以强化其责任心,同时对其教学效果要有一定的评价考核制度。

对上不了理论课的教师,应该加大对他们的业务能力培训力度,对经过培训的教师,再进行相应实验教学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依照新制定的《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制度》,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合格证书,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对考核不合格者,应将其在实验室内部转岗。

对被教学岗位优化下来的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教学岗位本无贵贱之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同样可以做出贡献,尤其在职业院校更是如此,把他们引导到正轨上来。接下来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业务能力培训,对经过培训的教师,再进行相应实验教学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依照新制定的《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制度》,同样进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2.3 科学安排实验室建设运行的经费管理

与公办院校不同,民办院校的一切经费来源于学生学费,以生养生,因此实验经费非常紧张。如何把有限的实验经费用在刀刃上,这就要求做好实验室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包括实验设备配置系统的完整性、实验材料的供应与使用问题、实验开课率等。实验经费的分配,应对重点实验室、重点专业、重点课程、核心课程、重点学科制定相应的实验经费分配原则、方案,做到统筹兼顾。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院的发展规划,逐步有效推进。在实验室运行方面,在保证正常的实验课开出之外,还要兼顾学科竞赛,课外兴趣小组,创新实验如创新工程师班的实验室的开放。当然,所有的实验设备应当确保完整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2.4 创新开放共享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实验室的开放共享不仅能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设备重复购置从而节约实验经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机会。当然,要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必须创新一整套体制、机制、开放平台方面的建设。

(1)创新开放共享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要构建开放、高效、共享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就要打破实验室各分院分散管理的现状,从体制上进行创新,不受条条框框、学科专业限制,应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对现有实验资源(包括实验设备、实验用房、实验教学队伍)进行整合重组,这是作为学科一级的开放实验中心。对于公共实验室、基础实验、计算机基础、机器人实验室、创新性实验室,比如创新工程师班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组成相应的校级实验中心。另外,各专业的实验室,合成院级实验中心。所有的实验中心归属一个总的实验机构管理,即学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学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心负责全校的实验教学安排、监控考核、改革创新、实验室建设与规划、建章立制、组织教师业务培训、仪器的购买与维修等。

(2)创新一套系统、高效、安全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能否有序、高效、安全运行,靠的是创新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为此,必须制定一系列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如《对社会开放实验室收费细则》《实验室开放实管理制度》《实验指导教师职责》《大型精密仪器预约登记办法》《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等,从而为全校师生和广大社会人员提供实验资源共享提供了制度保证,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从而使实验室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创建实验室开放预约平台。学校验教学管理中心把各整合后的实验资源分门别类地按照基础实验、公共实验、专业实验、特色实验、重点实验等加以整合,包括实验室地点、各实验室开设实验项目,全部公布在网上,校内师生或社会人员可以根据需求事先向学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提出申请预约,经审核批准后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执行,自行完成各自的实验科研任务。特别注意,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是在满足教学计划内的正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的开放。

2.5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开设创新工程师班

创新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灵魂,创新工程师班的创立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民办高职院校要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依托各工科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相结合,基础教师与专业教师互相融合,构建相互相长的实验平台,开设各种专业的创新工创程师班,并制定创新工程师班的教育模式。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提出如下创新工程师班的教育模式:

“项目激发兴趣、打造创新平台、创新方法引导、自主研学创新、综合创新实践、团队攻关创新”。该模式体现了该模式体现了:(1)激发兴趣―基础(综合)训练―创新精神―创新项目―综合实践―项目创新成果(竞赛、专利、获奖)―创新能力。(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也得不到保证,除少数二三本本科生外,绝大部分是专科生和自考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创新实验教学将更加困难。因此,在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创新工程师班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完善和运作。民办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工程师班,将为企业培养一批拔尖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师。

近几年来,由于我校各类创新工程师班的教学运作落到实处,我校学生先后在省级及国家级的各类大学生创新、设计、发明大赛上获得多个奖项及发明专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战略号角的吹响,以及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管理与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拥有一支优良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完成的条件;合理使用实验经费,实现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的最大化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根本途经;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是民办高职院校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蒋小飞.民办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研究[J].科学时代,2011(22).

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开放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12-02

一、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1.实验室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摇篮。实验室是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桥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实践基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其科技创新成果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都诞生在实验室。

2.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所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进而努力进行创新实践、创新创造,锲而不舍,从失败中总结提高,最终完成实际的科学创造。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实验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是建立学校知识创新体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既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又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设备使用率低,资源严重浪费。院系教研室根据本专业的需要选择采购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建设的实验室往往专业针对性强,规模小,功能单一。单一功能实验室设置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表现为有课使用,无课闲置,设备等资源使用率低,造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源浪费是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2.实验室建设经费分散使用,经费使用效益低。有限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被分散使用,造成使用经费额度小,必要的大型实验教学设备无法购置,经费只能用来购买基本的实验教学设备,建设经费不能统筹安排,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建设经费的最大效益。同时,这很容易造成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重复建设率高。

3.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散的实验室建制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所设置专业和学科的实验教学能力封闭性较强,实验教学涉及知识面单一,缺少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造成了缺乏跨专业学习的机会与条件,无法适应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室相互独立,导致实验内容只是围绕所在院系教研室专业课程的开设来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建立开放实验室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实验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等较高层次的实验项目越来越多,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建立开放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开放实验室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

2.建立开放实验室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开放实验室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实验资源效益,使实验室资源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开放实验室能转变和更新传统的实验教学理论,带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及实验内容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能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固有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使实验教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最优化的实践环境和学习空间。除此之外,开放实验室能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扩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对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

1.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应以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原则。开放实验室模式应以改变传统实验授课方式为起点,应以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为主线,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验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同时,开放实验室应坚持训练与提高相结合,低起点与高层次、高目标相结合,发挥个性与兼顾一般相结合。我们要以传授实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立足点,以创新思维、实验设计为核心,以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循序渐进地根据各专业特点采取各种模式建立开放实验室。

2.开放实验室建设应坚持“实验环境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的原则。首先,实验环境开放是开放实验室的基础,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建设基于网络化的开放、以人为本的新型实验环境,实现实验室设备、资源、管理信息化。新型实验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管理。其次,实验内容开放主要通过“必修实验”、“选修实验”、“科技创新实验”、“综合实验”、“科研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灌输式实验向主动寻知求学的主动实验转变。再次,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实验预约系统,赋予学生充分的自自填实验课表、自选实验项目、自定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方案、自带实验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放。

3.开放实验室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学校在实验中心建立虚拟实验服务器,将部分实验项目的资料统一放到服务器上,并利用一些仿真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在校园网上建立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从校园网内任何工作站登陆虚拟实验服务器,通过用户验证后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这突破了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丰富的实验内容。学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查询各个实验室设备情况和开放时间,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验需求。因此,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新型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开放实验室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模式。

4.开放实验室应逐步实现对外开放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需要实验室自身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与改善。传统实验室服务范围的封闭性是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弊端,它一方面导致实验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还存在实验室资源不足的现象。因此,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内容还应包括对社会的开放,包括对其他高校、企业和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的开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是缓解实验室资源短缺和实验室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对社会开放,除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发挥社会效益之外,还有助于提高实验室自身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收费实现设备的正常维修和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使用,有助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

五、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开放实验室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实验室主管部门务必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其次,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严密的操作规程,落实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师生安全与实验设备安全。第三,抓好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与开放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2.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开放实验室与传统式实验室相比,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性、实验项目多样性、实验内容多变性、实验对象多层次和多专业等问题,开放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增大。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我们要加强建立申报制度、建立预约登记制度和建立自选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负责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则》、《开放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开放实验室仪器损坏赔偿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

六、结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实验室肩负着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工作是永无止境的,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热点问题上,需要我们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建设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相称的高校实验室。高校开放实验室是广大实验室管理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他们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篇4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专业课实验室是进行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专业课实验室的水平是反映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介绍了目前高校专业课实验室的现状,分析了开放式实验室的可行性,提出开放专业课实验室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 :高校;专业课实验室;开放模式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28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2011年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114)

收稿日期:2015-01-19

实验教学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高校的专业课实验室的实验课程,自建校以来教学都已成体系,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课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1 专业课实验室的传统模式

1.1 实验教学体系的局限性

目前通常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实验教学当成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实验课进度紧跟理论课进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观点。

实验课一般按整个班学生同时进入实验室组织教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这样每次实验即使实验室投入全部的仪器设备,每组人数依然很多,其结果就是每个小组只有少数人在动手操作。而由于课程的时间所限,常常是由实验人员预先将实验基本准备就绪,学生只是测试一下数据,导致实验教学几乎流于表演的形式,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得不到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种按部就班的实验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难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1.2 专业课教师不进实验室

专业课任课教师只在课堂上讲理论课却不进实验室,对实验设备仪器不熟悉不了解,不在实验室内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这实在是对实验设备资源的一种浪费,使任课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同时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也没有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2 实验室开放的意义

2.1 开放实验室对学生的意义

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实验这一环节,能更有效地理解、贯通课本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放式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他们将来参加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开放实验室对教师的意义

实行开放式管理,让理论课教师经常到实验室来,使理论教师与学生在做实验时可以互动,做到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随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了解和操作新型的仪器设备,这对教师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是有着很大意义的。尤其是对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安排一段时间在实验室工作,可以尽快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和实验方法以及实验仪器的使用,这也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好机会。还可以鼓励促动教师的科研能力,让他们在实验室多做些科学研究,并可以带动学生一起来参加科研工作。

3 开放专业课实验室的实施办法

专业课实验室的开放,是以实验为主,科研为辅的模式,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相辅相成,使专业课实验室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多功能体系。

3.1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开发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才能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一个机构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也就是管理,可以在不影响实验课程开设的情况下,集中调用人力,发挥出实验中心的优势,并制定一套完整的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使实验室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唯有严格的规范的管理,才能确保实验室高效运转。

3.2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自身素质

把理论教师扩充到实验室来,这样不仅解决了实验室人员的紧缺, 还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可以把新参加工作的博士毕业生安排到实验室参加一年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同时也鼓励博导、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加入到实验室工作中来,他们自身素质高、历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可以加强实验室的学术氛围,保证实验室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带动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把学科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也会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实验室和教师获得双赢的效益。

另一方面,实验人员和专业课教师相结合,根据本专业的培养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来收集资料,编写实验报告,还使实验人员的实践经验不断得到提高、深化和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也进一步培养并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3.3 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在实验课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建立开放型实验。原来的实验课主要是以教为主,让全班同学在规定的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实验,现在把它变成以指导为主,由学生自己来做。以前的实验课是以教师为主,现在是以学生为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写出详细的实验计划后,才能接受教师的指导,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实践操作和测试。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收获、得到锻炼、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走进实验室,而是自己带着问题来到实验室,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找到答案,带着收获离开实验室。大大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教学的根本在于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践表明:学生在开放式实验室做实验会积极主动,遇到问题会主动想办法开动脑筋加以解决,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发挥专业实验室的优势, 实行对外有偿服务

专业课实验室拥有完整的成套高级专业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又有一批专业实验技术人员,可以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对外有偿服务,服务于社会。既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又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比如:利用有利资源争取横向项目和课题,与各生产单位、科研部门共建实验室,根据社会需求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为一些有需要的单位提供技术咨询等。

4 结语

开放式实验室是对传统模式的改变,是改革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开放式实验室可以为学生发挥某一方面的特长或在某一学科领域进行探索提供必备的条件,有助于新型科研人才的成长。

作为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使实验室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实验室其应有的作用。使专业课实验室生机勃勃地活跃在教学、科研、社会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 王晓云,樊东.高校本科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4)

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篇5

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同其他实验室的管理一样,必须从学校工作的整体出发,确立“服务于教育,发展于需要,一切为了育人”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实验室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根据物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实验员的岗位规范和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的保管和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和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等。一些重要的制度更是要放大后悬挂于实验室醒目位置。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的开展。例如:作为实验员,我每学期都参与物理备课组的备课活动,配合任课教师制定《学期实验教学计划》。物理学科备课组长应在学生分组实验前一星期将《学生实验联系单》交给实验员,演示实验也应提前三天将《演示实验联系单》交给实验员。实验员则会根据实验联系单,做好实验室的安排和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如无实验联系单的,实验员有权拒绝准备实验,并逐步形成一种固有的制度。实验后实验员应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册》并及时收回所借出的仪器。如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填写《仪器报损(赔偿)单》。学期末,实验员应将任课教师所有的实验联系单装订成册,并保管好《实验记录册》,为学校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学校应经常组织实验员到先进的学校学习交流,参观取经,开阔视野。

二、实行规范的管理模式

物理实验员的中心工作是使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可使用状态,安全可靠,能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实验员一定要在实验室的管理上下功夫。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也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物理实验室及其设备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为他用,以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按照教育部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实施。各类仪器应分门别类排放,仪器应分橱分层定位存放,做到不挤压、不堆放。各器材除易损易耗外,都应有相应的编号。对各种新购入的仪器经验收合格后编号人橱,要将各类仪器说明书交给学校的财产管理员以便以后查用。对实验室的仪器存放,应遵循“科学、规范、合理、美观、方便”的原则,并做好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防霉变、防变形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使仪器的性能经常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这样可减轻仪器损耗的程度,延长使用寿命,是提高仪器利用率的重要前提,也是实验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

凡是进出物理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药品、材料,应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应建立固定资产、低值耐久和低值易耗品的帐册,仪器借用使用归还情况也必须登记在册。这些帐目不但是实验室装备情况的缩影,同时也反映一个学校实验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末应对各种器材、药品进行一次清点,列出报废、报损的清单,经领导审核后消帐,使之一目了然,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帐帐相等。在物理实验室内由于使用的仪器设备、操作过程的复杂性,致使其中隐藏着不安全的因素,如触电、燃烧等,因此物理实验员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防护工作放在首位,定期检查更新消防设施,检查用电是否安全,检查实验过程中是否存有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三、探索创新的实验机制

物理实验室的仪器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有些复杂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一时难以掌握,这就要求实验员勤动手,常操作,熟练掌握全部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操作要领。特别是二期课改后的教材中的新的实验仪器,实验员更应该及时研究、反复操作、熟悉掌握其性能,在实验中多动脑筋、摸规律,要耐心、细致地去探索、研究,为确保每一个实验的成功,并把实验过程中的捷径和注意事项提供给任课教师,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物理实验员,就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使物理实验室成为教师和学生施展才华的基地。实验员不仅要为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还要善于改进和更新一些老旧、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装置,并能在生活中利用一些随手拿来的物品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学仪器。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实验员还可以配合教师积极开展主题明确的课外实验、科学探究实验,在锻炼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验的技能技巧,开阔学生的观察范围。此外,在实验室场地充足的条件下,实验员可以配合学校教导处,设计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生利用自由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课中未做好的实验或一些实验习题,也可做一些趣味实验,增强感性认识,从中领会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有效地发挥创造能力。当然,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验员就必须不断进修和学习先进的实验经验、实验技能技巧和实验管理方法,还要参加教育学院举办的各类培训,和其他学校的实验员相互交流实验中遇到的困惑和解决办法。实验员在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总结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配合任课教师把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中学实验室信息化是在传统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的信息,加工处理传播技术,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它能协调人员、设备、仪器药品、资金、实验教学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使管理工作协调有序。信息化管理后的中学实验室是集实验教学、实验教务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它的优点是:改变了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可以大大改善原有的一成不变的老的管理方法,充分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

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实验室建设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为满足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金陵科技学院由高等专科学校实行合并重组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了学校办学层次,扩大了办学规模,在迎来好的发展时机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科院校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课堂,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完善实验室建设工作,满足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任务要求,对于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1-3]。本文从发展定位、资源共享、开放性实验室、师资队伍、规章制度方面对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分析。

一、找准定位,科学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

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实验室的发展定位,有了发展定位才有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才能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验室建设实施计划。高校的发展定位决定了该校实验室的发展定位。金陵科技学院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坚持“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走“产学研结合、国际合作”的新型办学之路,彰显应用特色,谋求科学发展,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探索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就为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建设明确了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金陵科技学院作为教学型高校,实验室建设必须为教学服务;作为地方性高校,实验室建设要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多学科发展的高等院校,要求实验室建设必须实现综合服务功能。此外,随着学校的发展、科研能力的提高,实验室的定位要逐步发展为科研的重要基地。

二、建立综合实验室,加快院系融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学院考虑建立跨院(系)、跨学科的综合实验室作为全校的公共设施进行建设,供相关学科实验教学用。在实验中心建设中充分考虑仪器设备的共用功能、通用性和多功能性,使其尽可能为多学科服务。例如,力学实验中心建立了机械性能实验室、电测实验室、光测实验室、力学综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立既考虑了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实验教学需求,又充分考虑了机电工程学科、材料工程学科的力学课程实验教学需求,保证了实验中心能够构建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大平台。院系之间开展实验教学交流与合作,仪器设备和人员相对集中,统一安排使用,这样既可以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又可以减少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实验室建设的投资效益。

三、建设开放性实验室,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

开放性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开放性实验室可以分为校内开放和社会开放两种形式[4]。

校内开放包括三种形式:一是为教学实验课程开放,二是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开放,三是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开放。校内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分部分开放实验室和完全开放实验室两种。部分开放实验室针对于基础性的、验证性的教学实验,由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后,在工作时间内可以对学生进行开放。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室巩固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部分开放实验室可以在低年级学生和教学实验中采用。完全开放实验室是理想的校内开放形式,要求实验室的所有设备、实验项目、实验材料等,包括实验指导在内的任何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来实验室做自己准备好的实验项目,也可以做自带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应做到实验时间、内容和教学形式开放,允许学生自行安排时间,选定实验项目,以灵活的方式独立完成实验。这要求教师有较宽的知识面及指导能力,要求设备完备并能及时维护。完全开放式实验室对高年级的学生和参加各种实验竞赛的学生是比较适用的。

高校实验室向社会开放是高校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实验室效益。高校实验室向社会开放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向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开放,这包含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二是为社会科普活动开放。高校实验室向社会开放就可以为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资源和条件,使得高校实验室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可以促进科普活动开展。比如,建筑学学科的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材料与构造实物展示实验室拥有各种中外建筑模型和学生获奖作品,相当一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利用寒暑假向中小学生、社会开放是完全可行的。

四、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队伍整体水平

针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的现状,学院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实验建设工作,选择德才兼备、工作热心高的教师到实验室工作。为了提高实验人员的学历层次,学院倡导高级职称、博士进实验室,并从教研室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实验师资队伍,要求各教研室主任必须参加相应的实验室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保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通,实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的一体化[5]。

五、完善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规范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中心的安全运行,学院根据学校和教务处文件,从学院实验中心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有制度、有记录、有检查、有考核。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包括: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中心人员值班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低值耐用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培训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和消防制度和仪器设备的修理、报废、赔偿制度等。

在学校领导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建筑工程学院坚持“跨学科、跨专业、开放性、现代化”的实验中心建设理念,制订科学可行的实验中心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搭建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探索适合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创新,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实验室。

参考文献:

[1]蒋士亮,李菁.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管理与评估[M].南宁: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2-80.

[2]陈国锋.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6,(1):134-136.

[3]张萍.对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5):94-96.

[4]王南华,陈青.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19,(4):70-72.

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公共科技平台;公平分享机制;优化

科技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资源,科技资源公平分享正在成为各国政府最具优先权的任务。公共科技平台(包括大型科学仪器、研究和实验基地、科技文献平台、科学数据、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科技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公共科技平台的公平分享对提高创新效率和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我国公共科技平台分享机制的特点

(一)供给机制以行政命令、政府供给为主

公共科技平台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如科普基地、科技馆等基础性科技服务平台以及国家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企业孵化器等专业性科技服务平台,很少有私人愿意投资,因此,这些公共科技平台的投入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投入,它们的供给模式主要是行政命令制。但有些公共科技平台的市场化建设趋势较为明显,例如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它的投入特征是政府投入作为引导,引导其他投入主体投资兴建。

对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中对其的供给机制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建立省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联合评议机制,由江苏省财政厅、科技厅等联合制定的《江苏省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从源头上控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促进该省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其供给机制是典型的行政命令制。

科普基地供给模式主要是以行政命令制为主,以市场经济制、义务责任制为辅,具体表现为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科普法》要求各级政府要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工作保障水平。在各级财政安排的科普经费中设立“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大型综合科普活动经费。按照《公益事业捐赠法》,倡导捐资赞助科普事业,开辟社会资金供给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服务,经营科普事业。建立科普经费支持制度,对经常性科普工作之外的科普项目,除政府资助部分资金外,鼓励执行机构从企业等其他渠道获取支持。

科技文献的供给是典型的行政命令制。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专门出台了《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促进办法》、《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考评激励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了科技文献的供给机制,设立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分中心运行经费,服务中心工作经费,部分文献数据库的共建经费等。

(二)运行机制以委托为主

公共科技平台的管理运行机制表现为典型的委托制。某些平台基于共同的创新需求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形成大平台,实现整体运行,其管理运行机制则表现为共同联盟制形式。

如科普基地,国家整合投入,科普基地建设完成以后,把其运行管理交给委托单位来管理,但对其开放运行提出具体要求。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要求科普基地有适合常年向公众开放的一定的科普设施、器材和场所等,累计每年不能少于200天,对青少年实行优惠或免费开放的时间不少于每年20天(含法定节假日)。

又如重点实验室,也是以典型的委托制进行运行管理。国家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中对开放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做了规定: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国家公共研究平台;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开放课题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再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交由依托单位管理运行。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为例,该中心建立《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规定核心分析测试仪器应提供有效工作机时(每年按200个工作日计算)不低于50%的时间用于中心共建单位和社会上有需求的单位的服务,根据仪器工作要求,实行24小时开机和开放服务,保证中心的开放度和仪器设备的共用共享。

(三)考核机制侧重结果、注重激励

目前我国公共科技平台机械的评价激励主要考核、激励为主。

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中规定:评估主要对重点实验室五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办法中对实验室的评估属于整体评估,没有特别涉及对开放共享的评估,开放共享仅作为一个评估指标包含在整体评估中。湖南省在《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中规定对运行机制进行评价,评价组建方式和管理体制、独立运行和对外开放机制、专家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结构是否符合工程中心建设标准等。

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建立的评价指标包括共享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对科研工作的支撑作用、数据质量指标、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等。《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网上服务系统用户手册》建立适合共享服务特点的科学评价机制,从共享服务业绩、仪器装备、服务质量等方面,针对各类仪器机组的特点,由管理部门、专家、用户代表共同参与,进行全面评估、科学评价;建立年度评价结果制度,公布评价结果,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接受社会监督。

二、我国公共科技平台分享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公共科技产品分享机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供给渠道单一,经费不足

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37-02

一、独立学院的定位及培养目标

教育部于2008年2月22日正式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对独立学院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由此可见独立学院是具有民办机制的本科院校,也是从普通高校中衍生出来的,它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实现公办高校名牌效应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但是相对于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却不尽相同。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学院的办学主旨应在于培养基础扎实、掌握技能、具有特长或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为当地社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独立学院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既然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同生产结合起来,那么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加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担任重要的角色。同时实验室教学还是衡量院校综合实力、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指标,是决定该校能否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关键。作为独立学院,国家没有直接的资金投入,师资力量有限,所以目前在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1.基础设备不全。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在创办之初,大多采用借用母体学校的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在人财物方面沉淀的资源很少,所以实验室的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导致较多本该学生实践操作的实验由于设备不足而改为演示实验,或者几个同学共同使用一台实验设备,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初衷。

2.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其高中文化水平本来就较弱,自主的开发和探索思维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实验设置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程丧失兴趣,很少有学生主动研究思考实验。

3.师资队伍薄弱,实验教学观念陈旧。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对经济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多,经常大量引进公办高校中离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高水平、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教师。同时实验室体系基本按照母体学校模式照搬过来,而未经改进,实验教学观念陈旧,导致不能很好地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要么照搬母体学校实验室制度导致与实际情况不符,要么对于特色专业新建设的实验室,相关制度都有待完善,如实验室资产和设备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设备采购制度、实验人员考核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1.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我们应该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先制定实验教学体系,然后对实验室进行统筹规划。在满足基本教学的同时,优先发展特色学科,建设品牌实验室,同时暂缓建设前景不明和使用效率较低的实验室,争取在一定的资金投入下,建设高效的实验室。与此同时,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也尤为重要,实验人员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依靠力量,是增强实验室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我们应该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在知识结构和职能素质结构上,形成群体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实验管理人员既具有管理职责,又具有服务的特征。不断加强实验人员的自身素质,有计划的开展对外交流和培训学习,学习实验管理经验以及设备管理新方法,从而改进实验项目和内容,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创建开放严谨的管理模式。实行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是高校实验室真正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实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和实验利用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也是实验室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得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再者实验室设备逐年增加,仪器设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物质基础,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管理人员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建立良好的仪器设备档案,相关的帐、卡、册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簿,确保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效率。

3.实行多模式的实验教学。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课的补充而存在,但如今实验课程是充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用人单位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而设立的,用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核心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在实验教学科研规划时合理安排多模式的实验创新,如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在这三类实验内容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尤其是研究性实验,提倡把教师的科研成果,经过条理化,编写成部分可操作的实验,促进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未知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4.结合市场和社会应用。在实验室发展的基础上,实验室可以依托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对社会开展服务。实验室对外提供实验室资源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积极寻求相关企业合作,在为企业、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多渠道获得资金,充实实验室教学科研实力,拓展和加强实验室自身建设。

总之,独立学院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科学化的系统改革,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更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抓准研究定位,达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红云.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硅谷,2008,(15).

[2]许春英,阳会兵,等.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3]何锡风,金永茂,安红.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的探索[J].高师理科学,2007.

[4]吴红,韩大勇.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室科学,2008,(5).

上一篇:农业农村工作交流发言范文 下一篇:常用的体育教学原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