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经营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11-08 17:35:45

诚信经营的内涵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1

(一)明晰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指导文化育人的建设

高职教育的文化核心应该是以“自强不息、创新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大学精神,从这个视角来审视,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是“殊途同归”的,都将以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此同时,高职教育文化也应包含其鲜明的职业特色的文化形式,那就是以“职业导向、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职教规律,这也是高职教育文化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文化的地方。因此,高职教育文化的内涵应该是“重德尚能,德业并进”,它应被视为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一脉相承的文化。只有在正确理解高职教育文化基础上推行的文化育人改革才不会偏离轨道,既能坚守教育的本质属性,又能彰显高职的教育特色。

(二)构建和完善高职文化育人的建设机制

高职文化育人的顺利有效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机制和制度保证。首先应该建立有利于高职文化发展的组织和决策机制,而且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及顶层设计,需要有整合资源以及科学决策的组织统筹;其次应建立为高职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咨询机构,以加强高职文化建设规律的研究探索,确保高职文化的科学发展;再次必须建立以师生为主体、以大学精神为内核、以专业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模式;最后应建立一整套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高职育人综合评价体系。

(三)文化育人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文化的核心堡垒作用

学校的人才培养都是以专业为单位予以实施,因此,专业文化的形成及传播对学校的文化育人工程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各专业都应该在学校文化育人内涵的整体框架内提炼和总结本专业的专业文化内涵,并在专业教育中予以积极的传播和推进。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凝练

(一)专业文化的界定

教育界许多学者都对专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各有差异,但反映出的内涵却是基本一致的。专业文化应该是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以及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该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体现专业成员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凝练

从专业文化应遵从大学基本精神的视角来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毋庸置疑应该传播“追求真理、人文关怀、理性选择、自由独立”的大学精神。此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也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理念。专业自身的文化理念应该包含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行为准则等多种元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汽车销售、汽车技术服务类岗位的高素质人才,专业文化主要还是应该包容服务类岗位的人才文化属性。因此,专业文化理念可以高度的概括为“诚信、仁和、坚韧、担当”。首先,“汽车营销人”必须诚信,对企业诚信,对顾客诚信,对社会诚信,这是最起码的职业精神;其次,服务类岗位应该倾听顾客的心声,理解顾客的行为,包容顾客,也就是“汽车营销人”应该具有“仁和”的精神,这也是一种气质的体现;再次,“汽车营销人”在职场上经常会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经常会因为压力而破坏自己设计好的职业规划,阻碍了人生的发展。因此,“汽车营销人”应该体现“坚韧”的精神;最后,“汽车营销人”还应该具有“担当”的勇气和精神,勇于担起责任。在上述专业精神背后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应是“与人为友、仁爱宽和、挑战自我、激越灵动”。

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传播路径

(一)打造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和文化气质

的品牌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文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在文化育人的改革中,如果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自身都缺乏文化熏陶、文化素养,甚至缺失起码的师德修养,即使拥有再先进的文化理念,文化育人也只是徒劳。育人先育己,专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打造具有师德品格、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品牌教师团队。一方面可以借助外力,如聘请一些文化大师、名师做一些有关人文方面的专题讲座,多宣传一些身边优秀教师的人文事迹等;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评价教师考核体系中建立一种机制激励教师的文化育人行为。

(二)形成以专业文化为指引的专业行为准则和标准礼仪体系,约束所有专业学生的行为

1.打造专业的诚信文化,体现“汽车营销人”的诚信。如建立专业学生“诚信评分卡”,内容包含学生的考勤、品德操行、课堂行为等;建立班级“诚信指数观察站”并进行评比;开展“诚信”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等,在专业内形成建设诚信文化的氛围。2.严格制定学生的课堂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对学生课堂的着装、用语规范以及尊师态度都应该有规范的标准,并以此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同时还可以评比出“行为礼仪标兵”在宣传栏进行表扬和宣传。

(三)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和专业知识有交集的人文素质课程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以岗位需求为依托,形成了较为稳定和成熟的课程体系。但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角度来看,稍显缺失。因此,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做出一些调整,开设一些和专业知识有交集的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开设“演讲与口才”“汽车文化”“销售艺术”“中华文明赏析”等系列的专业课程,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为学生建立整体的科学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知识、思维和价值上的帮助。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灵活

调整课程教学单元设计及教学组织,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和文化元素,推进专业文化育人只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所有的专业课程都能够融入文化元素,这样大的文化渗透空间应该被充分利用并显现出文化育人的效果。例如,《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就可以融入“汽车文化”“营销艺术”“成功汽车营销人赏析”等专题,传递色彩斑斓的汽车文化和营销文化;《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可以融入“诚信文化”“保险人精神”等精神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操等。

(五)充分利用实训课堂推进职场文化的渗透

首先,在实训课堂营造出真实、仿真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实训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其次,完全引入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文化标准,用职业精神和行为约束规范学生的实训,尽量使学生对职业形成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2

关键词:老字号;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新生代消费者;父母辈消费者

一、中华老字号企业品牌逐步衰退

中华老字号(China Time-honored Brand)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其品牌也是人们公认的质量的同义语。现代经济的发展,使老字号显得有些失落,老字号企业业绩逐步下滑,消费者长期的忠诚度也逐步丧失。2003年2月,扎根十几代北京人生活的“王麻子”剪刀,被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裁定破产,由此折射出了不少中华老字号企业面临的困境。

中华老字号面临着品牌老化和品牌衰退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进行品牌复兴。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寻找更具有影响力的因素来影响消费者,加强顾客忠诚度。

二、保持父母辈消费者对老字号企业的品牌忠诚度

目前大部分的老字号企业兴起于父母辈消费者的时代,可以这么说:老字号企业与品牌陪着父母辈长大和生活。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父母辈对于老字号品牌有着很深的感情和依赖,也对中国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和兴盛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从CBRQ量表的6个维度可以清晰地体现出来,承诺、信任、相互依赖、自我概念联结、社会价值表达和真有与应有之情,这六个维度都表现出父母辈消费者对于老字号品牌较高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对于来自父母辈消费者的信任与忠诚,对于老字号企业的管理者的政策制定者来说,须保持和维护父母辈消费者较高的品牌忠诚度。新时期以来,面对日渐衰退的老字号品牌市场,部分老字号企业不仅没有开拓新的市场,反而失去了父母辈消费的品牌忠诚度。所以,老字号企业应认清现实,抓住老一辈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继续向老一辈消费者输送多种维度的感觉:信任、承诺以及亲密之情,这样才能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中重振老字号企业的辉煌。

三、培养新生代消费者对老字号企业的品牌忠诚度

市场变化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产品出现,也不断有新的企业淘汰出局。可以这样说,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面对的选择和诱惑是很多的,同样他们对于单一品牌的忠诚度可能远远低于父母辈消费者,因为其有更多的选择。

但同样,家庭生活中的代际传承在青年人身上烙下了深深地印记,他们受到父母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的影响,会在不自觉中对父母辈保持忠诚的品牌同样持有好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一代的消费者就会很容易在其消费生活中保持父母的习惯,做出和父母相似的消费抉择。

(一)老字号企业应保留其核心优势和文化内涵

新世代消费群体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和利用点。老字号企业可以凭借此点把握住新世代的消费者的怀旧心理,保留其传统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以期获得新时代消费者的更大认同。

(1)老字号企业应发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老字号产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表现形式可能为历史故事、文化典故、历史传说等等。有的老字号把儒家的仁、德、和、信等理念用于店名中,以彰显文化品位。例如,同仁堂、全聚德、懋恭等;有的老字号具有悠久的历史故事。例如,西凤酒金凤踏雪、蜂蝶醉舞等。老字号企业应充分发掘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形成企业或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做到与新生产品的区别与不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以培养品牌忠诚度。

(2)老字号品牌应依靠其优良的品质赢得新生代消费群体的认同。在面对新生品牌及国外产品的猛烈进攻时,一些老字号品牌在没有进行市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做出改变。降低了产品的质量,也失去了品牌忠诚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个维度上所体现出的消费者品牌忠诚会很大程度上进行代际传承,新生代消费者记忆中的老字号优良品质也会历久弥新。所以,老字号应牢牢保持其优良的品质以把握新生代消费者。

(3)老字号品牌需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怀旧心理。老字号象征着怀旧与古老,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尤其是近年来,新生代群体怀旧气息浓厚,并在消费时愿意尝试怀旧产品。例如,西安的80后火锅等。在这种情况下,老字号品牌应该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出发,加强力度传播老字号的文化价值,将新生代消费者的怀旧情结充分调动起来,以期获得新生代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以致消费忠诚。

(二)老字号企业为新生代消费者需做出适当调整和改变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仍有部分消费者并没有直接感受到父母的品牌代际传承,或者说老字号品牌的代际传承质量并不高,这表现为老字号品牌代际传承资产的削弱。面对这一部分消费者,老字号企业应当考虑到新世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了解新世代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积极地进行品牌创新和内涵塑造,寻找新的突破口。

老字号品牌应合理使用现代营销工具。正如在“应有之情”上所体现出的那样,现代大众传媒对于“应有之情”的传播已经超过了家庭代际传承,而西凤酒集团对于大众传媒的合理利用,这是老字号企业对于现代营销工具合理利用的一次完美实证。在现代营销环境中,情势瞬息万变,唯有把握市场动态,才能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和偏好。现代营销工具,包括传媒、网络,能够为老字号企业提供满足新生代消费群体偏好的工具,让老字号产品的传播更能满足新生代消费者的胃口,加深老字号产品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提高产品知晓度,以期获得品牌忠诚度。

本文为老字号企业提出合理建议以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对于父母辈消费者,老字号企业应充分发挥老字号传统优势,保持这一部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而对于新生代消费者,老字号企业应该做出改变,但这种改变不能脱离老字号的内涵和传统价值。充分发挥文化内涵,开发品牌个性,积极抓住新生代消费者怀旧心理以培养新生代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从而为老字号产品的复兴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3

[关键词]诚信 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品质 诚信经营制度 诚信经营管理 诚信经营维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诚信经营成为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收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构建企业诚信经营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种种不诚信的行为,例如制假售假、逃废债务、偷税漏税、提供虚假信息,严重损坏了国家、社会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利益,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障碍。要想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经营体系。

一、诚信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和守信用,“诚”意味着保持真实无欺的道德规范心态应对各种事务,“信”则意味着言行一致,恪守承诺。诚信一直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美德被推崇备至,儒家思想将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论语学而》曰:“信则人任焉”,《大学》则认为“诚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其中谈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而“诚意”中的“诚”字,便是“毋自欺”,即不要自欺欺人。《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论语颜渊》中说:“民无信不立”。《孟子•离娄上》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诚”和“信”一直是统一的。如许慎《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程颐也说过:“诚则信矣,信则诚矣”。儒家道德将诚信作为道德修养的天平、君子与小人的分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而无信,何而为言”,这是将诚信作为人们交往的基本准则:“民无信不立”,“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是将诚信作为治国的方略。几千年来,诚信一直是中国人民颂扬和恪守的美德。

二、诚信经营的内涵

诚信经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曾经就职于兰德公司的福山在《信任:社会价值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的社会传统及公民之间的信任程度,对该国经济的影响和物质资本同样重要。企业作为信用的载体,是市场交易活动中重复博弈机制的必然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企业诚信经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忠实履行各种契约的承诺,以体现自身的信用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持久发展的管理活动过程。

三、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内容

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经营品质、诚信经营制度、诚信经营管理和诚信经营维护四个方面。在这个体系中,诚信经营品质是核心、灵魂,诚信经营制度是准绳,诚信经营管理是手段,诚信经营维护是保证。这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如果没有诚信经营品质做导向,企业就失去了诚信经营的方向和根基;没有诚信经营制度的约束,企业经营就可能失信;没有诚信经营管理,就不可能将诚信经营理念转变为诚信经营行为;没有诚信经营维护,诚信经营行为就不可能持续,或者遭受对方失信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只有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企业诚信经营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1.企业诚信经营品质

企业诚信经营品质包括经营者、管理者与全体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伦理观,而经营者诚信经营品质又对企业诚信经营起决定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诚信经营品质主要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诚信战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企业竞争国际化以及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的当今时代,人们对企业的性质、发展目标、经营手段等有了新的认识和判断标准。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目标与价值取向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原则做出,不以利润的增长为唯一目标,而更加重视经济增加值的持续增长;不盲目追求过度投资和企业规模的扩张,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承担企业“社会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诚信产品。不同品牌的产品蕴含着不同企业的全部诚信要素和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是企业诚信品质的外显。企业提供的产品必须在技术、经济、安全、环保和文化上体现诚信品质。

(3)诚信服务。服务是产品进入市场后,其功能的拓展和延伸。销售不是以产品的卖出并取得销售收入为目的和结果的,而是从为用户提供生态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开始,到方便、知情、放心购买,再到经济、安全使用以及得到及时全方位维修服务的全过程。

2.企业诚信经营制度

制度是人类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关系,并要求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划和行为准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规范体系。制度的主要功能是节约社会成本,构建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企业诚信经营制度就是为保证企业经济契约和社会契约的履行而制定并认真执行的制度体系。经济契约是指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签订的经济约定和承诺,包括与股东、员工、金融机构、其他企业、用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契约。社会契约是给予企业伦理而给予社会回报的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社会性地体现。

3.企业诚信经营管理

企业诚信经营管理是企业诚信经营品质塑造、培育、巩固与诚信经营制度的执行和控制系统。企业诚信经营管理不是孤立的自成体系,而是贯穿于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涵盖员工诚信教育、合同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风险应急管理和激励约束管理等多个方面。

4.企业诚信经营维护

企业诚信经营是个涉及经济、社会、法律、道德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对诚信经营的维护,才能保证诚信经营体系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诚信经营理念、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准则、诚信经营管理的执行力、诚信文化的培育以及品牌价值的提升等,实现企业诚信经营的维护。

四、构建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有效途径

1.培育企业诚信经营品质

企业经营者,尤其是成为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的企业经营者,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是以知识、智慧、经验、良知与理性整合、配置生产要素,使之形成社会生产力的社会精英。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是一个对自己、对员工、对企业、对社会负责的人。具体而言,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诚信经营品质。

(1)树立崇高的职业价值观

有人比喻说:市场是海,资本是船,管理创新是帆,经营者是舵手。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灵魂。经营者的诚信道德修养、诚信理念、诚实行为贯穿于企业技术经济活动中的全过程,其言行影响着每个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因此,经营者的诚信品质决定着企业诚信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在人类社会企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功的企业经营者都不是把经验管理企业作为谋生、发财的手段,而是将其作为人生的理想,追求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他们不以自己拥有财富为终极目标,更不是利用掌管企业资源的职权攫取国家、社会和公众财富的机会主义者,而是把经营管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岗位,一种被社会认可、尊重、人们所向往的崇高职业,一种为社会风险、实现企业家人生目标的途径。培养企业诚信经营品质,首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价值观,并用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

(2)制定企业诚信经营战略

以诚信经营战略为导向,企业才会培养出诚信经营品质。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克服传统的利润指标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忽视资本使用效率,而应把股东价值、企业市场价值的不断增长以及长期价值创造作为经营战略的重点和企业发展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消除污染,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把企业做强做大。

(3)提供诚信产品和服务

企业对外界的诚信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企业与外界的一切关系,包括对社会、政府、合作伙伴、业务伙伴等等。某一阶段的成功运作不一定代表企业的最终成功。企业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最大的因素是企业在与外界的诉求和沟通中的诚信度。水能载舟,亦可祝舟,决定企业成功的因素往往会因为各种客观的原因而产生变动,但诚信不能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将眼光放长远,要知道,一旦失信于客户,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甚至要陷入危机。精良的产品和超值服务是构筑企业良好信誉的基石,是树立企业信誉的“硬件”。顾客对企业的评价往往是在使用企业的产品和接受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企业要想留住顾客,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首先要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这对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至关重要。好的产品和服务会赢得顾客好的口碑,进而带来更多的销售,而更多的销售等于更多满意的顾客,等于更多的好口碑。更多的好口碑又带来更多的销售……

(4)对员工诚信

经营者对员工诚信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员工从进入企业直到退休离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尊重、理解、关心员工,即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不能把员工作为获取利润的工具;理解员工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与家庭等。二是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即鼓励、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成才,并为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三是正直公平地对待所有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内在潜力。

2.建立企业诚信经营制度

(1)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资信管理是了解客户信用状况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企业应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客户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作为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贯彻和执行。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必须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以不断地补充完善和更新客户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依据。盲目信任客户,轻率地对外签约,往往是导致日后货款拖欠乃至形成呆、坏账的根源之一。信用分析则是根据手中掌握的客户信息,分析评估出客户的信用等级,为日后的正式签订交易合同时,依照其信用等级所限定的授信额度确定成交额。信用分析对于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盲目的成交。它的目标是保证企业从与客户的交易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又能将客户的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2)建立企业内部授信制度

授信管理的核心是定量化的评估信用风险,严格按照授信额度控制企业内部决策行为,规范与客户间的信用关系,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交易审批程序,使企业内部交易科学化、定量化,减少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决策失控和信用失控。

(3)建立应收账款监控制度

实行该项管理制度,就是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专业化、规范化地进行应收账款的监督和催收工作。影响应收账款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债务人地偿还能力。为预防风险失控,企业对采用赊销结算方式成交的客户,应仔细地做出信用额度审核,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审核的授信额度进行交易。

(4)加强对中间商的评价和管理

即定期对中间商进行评价,改变以销量作为评价中间商的唯一标准,以避免中间商不择手段取得最大的销量,从而影响市场稳定,企业要教会中间商要如何赚钱,要提高他们的经营素质和惊异技巧,为产品创造一个畅销局面地同时,也为企业地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秩序。

3.完善企业诚信经营管理

(1)强化对员工的诚信教育

员工个体和群体的诚信品质与职业伦理是在经营者诚信行为率范及企业诚信经营制度的约束下,通过愈小管理的灌输、教育和倡导,在长期的盛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员工行为的基本规范和准则。诚信教育的作用在于以诚实守信的人文精神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灵感化、环境熏陶及相互间的情感影响,使企业的制度得到全体员工认同并自觉地遵守与自律。

(2)加强合同管理

加强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签约的原则、程序、责任人的明确;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与控制;合同违约的调节、仲裁、诉讼以及损失追偿的管理等。

(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不做假账、不虚报瞒报,做到诚信经营。明确规定销售人员的权限并根据客户的资信度规定不同的赊销额度和期限。再次,建立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对货款回收进行专业化管理,缩短回款期限,降低呆账坏账比率。从国内企业的经验看,应收账款的账龄与回收的可能性也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即账龄越长,回收的可能性越小。当货物销售出去后,必须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时时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程序的安全。

(4)加强诚信信息系统管理

对企业内部、外部各利益相关者诚信信息的采集、分类、归档,并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共享平台,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有关部门、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一方面保证企业的诚信,另一方面及时防范外部信用风险。向政府有关部门、宣传媒体部门及信用服务市场的信用、资信、征信等合法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真实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向社会公众传播企业的诚信理念,维护企业的诚信形象。

(5)制定信用风险应急预案

及时解决用户、消费者的异议、偶发或突发信用风险事件,化解各类危机事件,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谅解。

(6)建立员工诚信行为的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

对于在本职工作及社会交往中恪守诚信职业道德及维护企业诚信形象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与晋升,而对于违反企业诚信经营管理规定或损害企业形象的员工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这种奖惩管理的原则、措施必须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使其真正起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作用。

4.开展企业诚信经营维护

(1)培育诚信文化

企业应把诚信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培育诚信文化。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诚信价值观念,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企业文化氛围,让诚信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每一项活动、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企业诚信文化,应与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起来,以诚信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在管理和发展中体现诚信的丰富内涵。

(2)加强诚信监督

首先,加强法律监督,加大规范企业诚信行为的立法力度,确定诚信等级评价机构的种类、性质、功能、定评价指标的构成、诚信数据的开放程度以及赋予被评定者质疑权等。其次,建立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完善行业监督,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信用等级评价机构体系,制定科学的、具有广泛覆盖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媒体和大众舆论的作用,给企业施加压力,实现社会对企业诚信建设的监督。最后,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政府除了履行提供规则、维护诚信秩序的职能之外,还承担着在政策推动、市场准入、运营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价值引导等方面提供广泛的公共服务的角色,在自己对企业诚信建设严密监督的情况下,督促中介机构、大众媒体等组织加强对企业诚信建设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孟子,离娄上

[2]论语,为政

[3]李华倦:企业诚信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11月

[4]王吉鹏:企业诚信与经济效益.中外企业文化,2005年第1期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4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战略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应用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可以催生企业的活力,诱发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的发展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密不可分。它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据查尔斯·汉迪5年的考察结果,那些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其他企业则仅增1.66%;公司股票价格增长9.01%,而其他为7.4%;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而其他仅为1%。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价值观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建设最具活力、最具渗透力、最具个性化的特色企业文化将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也培育了各具特质的企业文化,其中的佼佼者有海尔、万科等。但在总体上,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阶段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尚不成熟。这其中的问题主要在于:

1.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了其内涵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的一些形式,热衷于打广告、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企业还直接请企业文化策划公司做ci(corporate identity,即企业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些做法,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因此就给人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宣传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根据组织文化权威艾德佳·沙因给企业文化所划分的层次,企业的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属于企业文化最表层的表现方式。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企业文化雷同,个性化特色不突出

企业文化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而是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然而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大体相似,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事实上,每个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发展经历不同,管理模式也不同,所以其对市场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其价值内涵和企业文化的类型都存在差异,因此,企业文化应张显个性化特色。

3.政治思想式的企业文化

许多大型企业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而且设立了企业文化部,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混为一谈的现象,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政治思想式的企业文化观点根深蒂固,甚至有人将这点归纳为中国企业文化的一大特色。企业文化依然带有政治色彩,重视人的“集体性”,压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员工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形式主义、是务虚的最直接原因。

三、如何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1.以人为本,精心打造企业文化基础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人力资本的价值,突出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人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我们注重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发与利用。要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和文化环境来凝聚人,关注人的个性张扬和能力的充分释放来激励人。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还要重视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不仅关系到员工利益,同时也关系到企业业绩。美国席尔士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提升1.3%的客户满意度,因此企业绩效会提高0.5%。满意的客户靠满意的员工,可以说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重视员工满意度,不仅仅是重视工作满意度,还要重视员工对薪酬、待遇、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为员工的竞争和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不仅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用人制度,还要令员工满意,更要让客户满意、股东满意、社会满意,做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人与企业、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2.突出诚信企业文化的建设

现代企业不仅是市场主体,也是维护信用的主体。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就是企业的资本、企业的财富、企业的竞争力。要把诚实守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如何树立企业的诚信文化理念呢?

首先,把诚信意识融会于经营理念中,贯穿于业务发展中,植根于广大员工头脑中。要制定企业诚信准则,开展企业诚信培训,树立诚信的价值观。诚信的价值观建立在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它使个体在诚信文化中获得归属感,获得人们相互信赖、相互认同的整体感,获得一起共同实现价值的成就感。要建立诚信的价值观,必须在企业文化定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形式。松下公司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松下幸之助曾说:“如果你犯下一个诚实的错误,公司将大大地原谅你;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次教训,吸取教训。不过,如果你违背了公司的基本原则,你将受到严厉的批评。”为了使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深入人心,该公司规定了以“本应至诚、团结一致”为主要内容的员工信条。因此,要把诚信的价值观深深地融入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工作措施之中。其次,企业应提供符合质量标准和环保安全的产品或服务。在这个越来越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社会中,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企业必然立于不败之地,相应的那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就没有了他们的容身之地。例如2001年中秋节前,南京冠生园的“陈陷月饼”事件,不仅使企业最终倒闭,而且导致数十家“冠生园”乃至全国月饼市场遭殃。这件事情理应给所有的企业敲响警钟。因此,诚信的服务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能够赢得顾客的心,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再次,诚信的管理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的根本途径。良好的诚信管理,使得管理人员一诺干金,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工作中减少内部沟通障碍,企业上下级之间彼此相互信任,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内聚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认识到诚信管理的作用与价值。仅从拖欠民工工资这一社会焦点问题,就能看出有些企业不守信用。这无疑损害了这些企业的形象。由此可见,诚信的管理对企业的形象影响之大。

3.强调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构建

比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一个组织只有成为“学习型”组织后,才能在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自如地应付各种复杂局面,增强对外部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国外管理专家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各阶层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企业本身要形成强大的学习机制,有浓郁的学习文化氛围,有鼓励学习创新的文化传统,才能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学习型企业是一种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是以共同目标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是一个对客户负责的扁平化的横向管理网络系统;它强调学习加激励,不但使人勤奋工作,而且尤为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它强调更大程度的人文化管理,通过学习提高群体智商,使每个员工活出生命的意义;它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实现团体能力及利益的迅速提升。

4.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品牌建设中去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它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企业文化并非纸上谈兵,必然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坚持创新,改造自我,追求卓越是企业文化革命的力量源泉。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必须增强产品品牌的打造意识。如果企业的产品根本没有品牌力,企业最多只是商品流通公司,从而差别化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比如动感激情、富有个性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文化,那么可口可乐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不能脱离激情、创新,很难想象一批守旧沉稳的人能够领导可口可乐公司。海尔品牌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优质、真诚和负责,其企业文化也是以真诚、创新为核心。联想并购ibm笔记本事业部,可以说是其创业精神的完美体现,同时,这与其品牌“只要你想”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红塔集团原来的品牌口号是“天外有天,红塔集团”,现在改为了“山高人为峰”,这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一致的,而且更凸现出了人文气息。所以企业文化是品牌建设的手段,它能保证品牌建设的方向是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前进,并且能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平衡。因而企业文化是本是源,品牌是标是流,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凝结在品牌中。

5.设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

企业文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包含着企业对内对外的企业文化内容,即企业对内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对外的品牌文化,如果将企业文化工作由某一个传统职能部门兼负就往往会存在如下弊端:传统的职能部门在负责企业文化工作时缺乏系统的思路,如策划部负责企业文化就会偏重于企业的形象宣传,人力资源部负责的企业文化偏重于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党委工会负责的企业文化偏重于政治思想工作,而企业文化工作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内外兼修,平衡发展,若偏重于某一方面,往往会使企业文化的效果大打折扣。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涉及面和深度不是单一传统部门能够解决的,它必须从企业的全局考虑,由各个部门协调起来才能完成,这就要求企业文化的工作应该由专门的部门来负责。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文化是综合的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它最终的绩效应该体现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上。企业文化来源于实践,升华为理念,又指导实践。在建设和提升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立足自身,结合实际,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加强领导,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将企业文化的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才能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特色的企业文化并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查尔斯·汉迪:管理之神:组织变革的今日与未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光明:企业文化世界世界名著解读[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3]金.s.卡梅隆(kim s. cameron),罗伯特.e.奎因(robert e. quinn).组织文化诊断与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5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

一、 引言

自取消住房实物分配的十多年来,商品住宅开发就成为我国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房地产企业”)的主要业务,这种状况将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而延续。我们在肯定房地产企业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房屋质量纠纷、绿化面积缩水、虚假品质宣传、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等与房地产企业诚信相关的问题时有曝光。这些问题会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社会安定。因此,需要强化对房地产企业的诚信管理。

诚信评价是诚信管理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房地产企业诚信评价的研究多着眼在财务指标方面,对于商品住宅开发建设、销售的业务过程考察较少,也缺少守约、自律等评价内容。

本文从房地产企业业务特点出发,在界定房地产企业诚信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房地产企业诚信评价问题进行研究。

二、 房地产企业诚信内涵

诚信是一个历史范畴,涉及道德、经济、法律三个领域。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准则之一。简单地说,诚信就是要“说到做到”:“说到”为事前承诺(体现为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合同契约和社会道德等中的要求),“做到”是履约表现(体现为守法程度、合同履行状况等),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即为诚信水平。诚信具有过程性和积累性。

结合诚信内涵和房地产企业业务特点,对房地产企业诚信内涵作如下界定:在一定的诚信环境下,房地产企业在从土地获取直至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其业务行为满足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的程度。

三、 房地产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 概念模型。分析房地产企业业务过程,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从诚信基础(资本实力、土地储备等)、业务诚信(包括前期开发诚信(如规划许可诚信)、建设阶段诚信(如竣工验收诚信)、营销推广诚信(如交付使用诚信))、诚信环境(诚信法律环境、征信体系建设水平等)三大方面构建了房地产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

2. 房地产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确立。根据构建的概念模型,设计出指标体系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调查背景、目的及房地产企业诚信概念;第二部分是受访问对象的背景资料选项,包括供职单位、从业年限、职称、学历等;第三部分罗列了依据概念模型细化出的26个表征房地产企业诚信的指标。

问卷于2012年下半年通过现场和网络向来自房地产企业、建筑业企业、监理企业、主管部门的专家和消费者代表发放240份,回收188份,有效问卷177份,满足问卷分析样本数量要求;被调查者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69.3%,有15年以上工作年限的占67.6%。调查对象来源和业务水平保证了问卷调查质量。有效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描述性统计分析。各指标评分的均值介于3.37~4.46之间,标准差除“社会贡献水平”指标之外均小于1,说明大部分指标的评分趋于一致;偏度绝对值介于0.048~1.016之间,峰度绝对值介于0.014~1.341之间,均满足“偏度值小于2,峰度值小于5”的基本要求。总体表明样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

(2)t检验。对问卷数据进行t检验,假设H0:u

(3)信度分析。问卷的整体量表Cronbach's Alpha值为0.909,大于0.7;并且删除任意指标之后整体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均有所下降,表明量表中各指标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4)效度分析。问卷有效样本数据KMO值为0.795,大于0.50,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显著性概率0.00060%,因子分析效果显著。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各拟合指标计算结果(见表1)均满足判断要求,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指标体系通过效度检验。

根据上述分析确立如表2所示的房地产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该模块化体系可根据诚信信息获取情况有选择地采用,如“诚信环境”指标模块(多为主观定性指标)因不易获取权威数据,当前评价时可略去。

四、 模糊综合评价实例应用分析

根据设置的评价指标特点,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房地产企业诚信进行评价。根据企业年度报告,广泛收集企业相关诚信信息,对两家房地产企业诚信进行实例评价。

1. 确定评价因素集。评价因素集由表2中的各指标构成,指标评语集设定为V={较差、差、一般、好、很好},赋值为S={60,70,80,90,100},并设置“三等五级”的诚信等级分级标准。

2. 设定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依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建设单位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A1)》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哈尔滨、重庆、烟台等地的管理办法,在专家研讨基础上,制定了房地产企业诚信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见表2)。

3. 计算指标评分值,确定指标隶属度矩阵。根据评分标准对样本企业诚信评价指标打分,采用分级隶属度函数法(梯形分布函数)计算定量指标的隶属度,采用“模糊统计法”计算定性指标的隶属度,最终形成判断矩阵。

4. 确定指标权重Wij。采用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作为赋权方法,并借助超级决策软件(Super Decisions,SD)计算出房地产企业诚信评价指标权重,详见表2括号中数值。

5. 模糊运算和综合评价。经过一、二级模糊运算,结合评语集赋值,最终得到两家实例房地产企(下转第120页)业的诚信分值分别为86.85分和95.19分,对应“三等五级”的诚信等级分级标准,这两家企业的诚信等级分别为“AA”和“AAA”级。请相关专家进行直观评价对比,与研究评价结果一致,表明评价结果合理、实用。

五、 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的房地产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法进行了实例评价,评价结论符合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合理。但部分指标设置略显笼统,评分标准亦需进一步细化,多项目同时参评时如何综合计算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当然,制度设计也是推进诚信评价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郑磊, 赵伟光,朱磊.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10):93-95.

2. 陆宁,李伟红,姜丽宁,王巍.评判房地产开发商销售诚信度的方法研究.中国住宅设施,2006,(4):22-25.

3. 薛小荣.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 王碧剑.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张智明.房地产企业社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与应用.商场现代化,2009,(26):61-62.

6. 郑磊.现代诚信内涵刍议.现代管理科学,2012, (9):91-93.

7. 吕俊友.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评价研究.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09CJY070)。

作者简介:郑磊,博士,东南大学建设与房地产系副教授;刘元春,东南大学建设与房地产系硕士生;吕俊友,东南大学建设与房地产系硕士生。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品牌战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115-02

1 银行品牌的内涵与外延

菲利浦・利特勒将品牌定义为“一种名称、术语、符号、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应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银行品牌”是指银行企业在长期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在其银行产品的开发、管理、销售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被市场广泛熟悉、与其它同类商品在标识上有显著区别的、为客户乐于接受和一致认同的银行产品,以及客户对产品所属银行本身形成偏好、信任感和依赖感的银行企业。

银行品牌是银行服务个性化的体现,是一个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区别于其他银行的重要标志。由于银行服务的同质性,其产品极易模仿,但银行品牌所表达的银行企业信誉和形象,是一个银行多年的经营活动以及使用产品的经验在消费者心目中持久积累的印象。一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了卓著的信誉和优良形象,便难以模仿和复制。所以,银行应更注重反映企业综合实力的传播,把品牌建设置于战略的高度,从大处着手,追求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树立独特的价值内涵。

2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中的问题

2.1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刻理解,银行品牌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知识经济时代,客户的功能性消费已经向文化性、心理性消费转变,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注重营销中的文化因素的投入。据大众传播心理研究,消费者对任何产品都有一种潜在的抗拒心理。消除这种抗拒心理的最有效手段是让消费者自愿了解产品,而具有文化内涵或特定理念的产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2.2品牌定位不准确,忽视客户需求,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塑造鲜明的业务特色,是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一大特征。我国国内的银行虽然数以百家,但忽视对客户需求的研究,导致市场定位往往如出一辙,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层次不高,特色也无不鲜明,大都是简单的存、贷、汇,中间业务尤其是个人理财产品比较有限。

2.3 品牌推广上,形式偏颇而且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在品牌经营上缺乏重点和个性。大多数金融企业在品牌经营方式上,偏重广告,把品牌知名度的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寄托在重磅媒体的广告轰炸上,而能够让产品及品牌推广得更好的方法,却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即便是广告本身,也是思维贫乏、创意雷同。

2.4 品牌维护上。偏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

一些商业银行在业绩佳、势头好时,往往忽略对品牌的长期维护和培育。走品牌之路,应是一条正确而且应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但品牌的构建、内核扩充、推广、维护、提升等过程,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短视、浮躁和投机取巧。

3 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的方法策略

3.1 清晰定位,找准市场目标

首先,做好市场分析。银行要从市场出发,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分析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状况和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并根据各种标准进行市场细分定位,为银行选择目标找出依据。

其次,正确评价银行内部条件。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要找出现存的劣势,预测未来市场给本行带来的商机和挑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做好定位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第三,深入研究竞争对手。要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定位特点,以及产品品牌和银行形象的特色,并把本行目前的情况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做到知己知彼。

第四,选择目标市场。要根据各细分市场的发展潜力和银行自身实力,在扬长避短、避开同业竞争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

第五,确立品牌特色。通过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针对目标客户现实和潜在需求制定银行的营销策略,确定产品结构和服务内容,进而提出能凸显自身个性的品牌。

3.2 强基壮骨,狠抓核心管理

首先,要坚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宗旨。始终把客户满意放在第一位,把客户满意作为银行的最高追求,把客户满意作为服务的最高标准。

其次,应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加强质量管理的一面“镜子”。商业银行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推出新的服务标准,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加强服务检查工作,规范投诉处理行为,把握质量关。

第三,必须突出抓好技术创新,使品牌的创立和发展永远充满活力,这是加强银行质量保证工作的基础。要依靠“科技强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使品牌不断再定位、上档次,增强高科技含量,增加高附加值。

第四,必须走质量规范化管理之路。我国各商业银行必须落实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表明,银行贯标不仅可以确立市场竞争优势,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3 推陈出新,寻求忠诚客户

实施品牌战略,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与时俱进、根据时间、环境、市场发展水平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持其活力,才能赢得更多更好的忠诚顾客。发现和吸纳新的客户固然重要,而留住客户则更重要。有数据表明,留住顾客较之争取新顾客的难度和所需成本要低5-6倍,而且还能提高相关产品的购买率,并带来新的顾客。所以,留住顾客,提高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点和目标。提高品牌忠诚度,必须有忠诚的员工,必须有优质产品和服务,必须有忠诚的客户,三者缺一不可,这是建立品牌忠诚度三者互动平台的基础。

3.4 稳打稳扎,提升品牌美誉度

为保证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扩大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应努力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誉是银行最大、最有效的盈利资产。而好的品牌要靠良好的信誉支撑。当今世界前500强跨国公司,很多是“百年企业”,它们之所以经久不衰,关键是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银行信誉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全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把建立和增强银行信誉,同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结合起来。

3.5 强化宣传,塑造品牌形象

一个品牌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与宣传的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对正比例函数,没有宣传就很难成为知名的品牌。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7

一、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诚信经营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应有的收益,营造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这一切都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息息相关。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工作职能的深化力度,将宏观市场经济管理和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作为当前工作的核心内容,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自身需求出发,不断对市场交易的规模和范围进行扩展,全面杜绝工作过程中出现部门或地方保护主义,让每个企业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竞争机会。与此同时,还要在市场上建立起完善的第三方诚信信用体系,并保障诚信考评标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企业进行涵盖资格认证、信用评估、法律服务、审计、会计的综合性诚信测评。不仅如此,法院、公安、银行、税务以及工商等部门应该对企业诚信档案进行联网管理,保障企业诚信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大众媒体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提高企业经营诚信的透明度,为企业提供诚信查询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决定是否进行相应的市场经济活动。另外对于企业诚信评估过程,还须建立起严格的法律监控体系,确保企业诚信档案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对于其中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惩。

二、政府加大对企业失信的惩处力度

政府对于企业的失信问题,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企业失信问题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个别企业的诚信缺失问题和多数企业的诚信缺失问题。其中,前者指的是通过非法手段诸如欺诈消费者、经营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传销等谋取经济利益的企业。后者则是指那些严格遵循社会诚信伦理建立经营理念的公司,但由于企业诚信管理理念薄弱,为了快速获得经济收益而发生的失信行为。对于这两类不同诚信缺失的企业,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惩罚措施。政府处理以非法经营手段盈利的企业时,需要大力增强他们的诚信文化建设工作,定期开展诚信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以往非法经营手段对社会大众和市场经济的危害,从而逐步建立起诚实守信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除此之外,政府还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条例,让我国企业的诚信原则能够从法律上获得强有力保障,使债权人的利益远离非法经营手段的危害,做到企诚信经营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惩。同时提高对企业诚信缺失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并依据相关法律追求企业责任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刑事责任,增大企业的失信成本,沉重打击非法经营者。在管理正常经营企业的失信行为时,政府应该先确定该失信行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如果是企业内部的诚信缺失问题,则应该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引导式教育,帮助企业建立起健全的内在诚信管理体系,依据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确立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经营理念。而在处理企业对外的诚信缺失问题上,政府应该加快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通过外部市场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约束效力,保障诚信经营企业的利益的同时,让投机取巧分子无路可走。

三、企业加大自身诚信建设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从本质来说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最大化,而一般员工的努力工作也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所以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对员工以诚相待,保障员工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做到言而有信,遵守双方之间的合同承诺,增强企业与员工的信息沟通力度,尊重每个员工的个人价值。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降低人才的流失,还能让企业以良好的诚信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从而促进企业的全方面快速发展。除此之外,企业还要秉承为客户负责的服务理念,紧抓产品的质量并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进而通过品牌诚信增强企业产品的附属价值,维护客户忠诚度,不断提高企业的品牌诚信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品牌价值与经济效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诚信伦理机制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庞大有机体系,它的建设工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仅仅靠企业或者政府的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要想保障业经营管理诚信伦理机制的顺利建立,则务必要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加入到该工作中,让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诚信对于我国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诚信缺失问题,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8

关键词:清明;旅游;对策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假日列入我国法定假日范围。首次将传统假日列入法定假日,取消已实行了十个年头的“五一”黄金周,从法律高度规范劳动者的带薪休假权利等都使这次假日调整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一、新的假日制度实施后旅游业发展特点

新假日实施已有三个多年头,正确看待假日制度调整及其影响,是旅游业因势而变、取得更大发展的重要基础。假日的调整,带来了新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有:1.促进短线游、国内游市场的繁荣;2.缓解出游压力,平衡淡旺季旅游需求,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3.促进环境保护,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和假日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等。可见新假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三年的培育,“清明出游”的观念正逐渐形成。但是,与其他小长假火爆的出游情况相比,清明旅游仍然显得不温不火。

二、清明小长假期间河南旅游市场主要问题

(一)传统观念束缚,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创新

清明节在古时是一个兼备祭祀、岁时、农事、庆贺、游艺等多样内涵的节日,在一些现代人的观念里,清明节仍是一个肃穆的日子,不适宜外出游玩,人们的出游愿望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虽然清明节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但从目前市场上的旅游产品看,这些文化内涵的挖掘仍然不够,旅游线路显得比较单一、缺乏传统文化特色。

(二)旅游营销宣传及市场开发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河南通过组织“河南风”旅游推介这种新颖而又生动活泼的旅游宣传营销形式,到各地进行了多次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受到了海内外旅游界、新闻界和广大旅游者的广泛好评。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偏少,在重点市场只能做蜻蜒点水式的宣传促销,有许多城市甚至没有专项促销经费的预算。各级旅游部门在搞产品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市场开发。像南阳的卧龙岗景区,除了打名人牌外,鲜有大手笔的营销。汝南县的“梁祝故里”,文化搭好了台,经济和旅游的戏也还没有正式登场……

(三)河南节日旅游目前仍停留在层次低,内涵挖掘不够阶段

河南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决定了河南旅游必须要走文化旅游之路。河南旅游界近年来围绕文化旅游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连载的《厚重河南》介绍河南历史和文化、对濒临灭绝的民俗文化的保护、收集传说故事等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河南文化旅游的主流仍然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文化的内涵挖掘还缺乏深度、文化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文化的附加值比较少。

(四)政府监管不到位,服务质量跟不上实际需求

由于政府监管的缺失,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省的一些景区在游客大量涌入以后,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1.个别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较差,对景区内游乐设施的使用及收费项目介绍不清,造成游客误解而引起投诉。2.个别旅行社压缩行程,单方面改变旅游线路,增加购物次数,有些导游素质较差,从而引发游客投诉。以上现象严重影响了河南旅游的整体形象及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三、促进清明小长假期间河南旅游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

(一)抓住景区特点,开发特色旅游线路

清明的重要内容祭祀先人,也可以扩展到更广范围的寻根感恩,祭祀先人应该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联系起来,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可以将清明节和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在缅怀先烈的同时,锻炼身心。除了扫墓祭祀和踏青赏花等各种迎春活动,清明节也可以去看看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另外传统民俗中,古人清明扫墓的同时还有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在这方面,一些旅游景区也可尝试开发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旅游线路。

(二)开展整体营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以清明节为例,利用小长假的机遇,发展以人的智力、创意、创新等非物质性投入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这也是拉动河南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抓住景区自身特色,开展整体营销,促进景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清明上河园从开园之初,就竭尽全力演绎北宋时期东京梦华景象,力求使游客能“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后被授予“中国清明文化名园”也是因为市场营销的成功,获得游客的认可。再如康百万庄园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借“豫商先驱魅力庄园”大型摄影展活动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关注,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46%。因此,旅游景区利用清明节日,不断挖掘自身独特价值,与现代人的思想意识接轨,也是旅游营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深度挖掘清明节日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新假日调整的一个重要特色便是对于节日文化内涵的重视。随着旅游者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倾向于追求深度体验游、文化游,因此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旅游市场,旅游开发和规划者更应注意考虑如何开发独特、有生命力的文化旅游产品,从而赢得旅游消费者的青睐。只有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创造高品质文化游、民俗体验游,旅游企业才有可能提高自身竞争力,打好这场文化旅游战。

(四)不断加强景区诚信制度建设,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上一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范文 下一篇: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