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社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4:53:09

诚信社会论文

诚信社会论文范文第1篇

同志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文秘站网文章-找范文,到文秘站网]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其中的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和普遍价值。正确把握诚信的内涵,充分认识诚信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性,自觉把诚信的要求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构建“和谐抚顺”,促进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诚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⒈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言必信、行必果”等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在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立身之本、生存之道、谋事之基、发展之源。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和为人处事的底线。自己的诚信与赢得他人的诚信成正比,自己越诚信,就越会赢得他人的诚信回报。人不以诚为本,不以信为先,就无立身之地。解决诚信危机,必须倡导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成为一个受同事、受社会尊重的人。

⒉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信用状况关系到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和市场交易安全等整个经济活动秩序问题。企业在市场中要进行无数次交易,各方为了获得总体收益,会理性的讲究信用,希望把交易延续下去。失信在初次交易中也许能占便宜,但最终必然遭到丢掉客户的损失。事实充分表明,诚信是增值空间最大的资本,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要想构筑企业长青的事业,就必须从长远出发,依法经营,信守承诺,树立良好形象。

⒊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发达国家,商业贸易的%采用信用方式进行,只有不到的贸易采用现汇结算,而我国信用交易方式仅占交易总额的左右。诚信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诚信的本质是一种道德约束,是辅助法律来维持社会生产关系和生活秩序的道德准则。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发展。信用经济成份大小,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的运行质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体系,大家不讲诚信,不但生产秩序要破坏,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秩序会被打乱,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⒋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体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两化”的程度越高,国家的形象就越重要。近年来,我国成为全世界吸收外资较多的国家,有人说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说话算数,遵守国际规则,在世界上享有良好信誉。然而,也有资料显示,我国因不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年因此减少两个百分点。中科院推出的“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指出,在世界发达国家用美元可办到的事,在中国需要美元,这意味着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综合成本要高于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诚信是一个具有放大功能的杠杆,哪个国家讲诚信,就会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带来的利益要远远高于诚信的投入。

二、信用制度的缺失与构建的紧迫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出现信用严重缺失的现象,其突出的特点是:第一、见利忘义,不择手段。为了捞钱,一批批惟利是图者大量地制假售假,甚至制造和销售有毒物品,从事图财害命的罪恶勾当。第二,商业欺诈,坑蒙拐骗。以假乱真,误导消费;虚假信息,质量欺骗;商标侵权,专利侵占;强买强卖,欺行霸市;肆意违约,毁掉合同;街头行骗,花样翻新。第三,虚假作帐,瞒报欺骗。虚报注资,偷逃资金;不还欠款,蓄意逃债;拖欠税款,偷税漏税。第四,集团炮制,结伙行骗。经济行骗诈骗很多超出了个人行为,而且带有团伙性、结伙性和地域性。我国现阶段的信用缺失是非常普遍的,具有极大危害性。

我们抚顺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经过多年的“人人学雷锋,创造文明城”、“百城万店无假货”、“重合同、守信誉”、“十星级文明户”创评、“道德信贷”工程、最佳较差“双评”、“诚信单位”评比、创建“诚信商务区”等活动,我市的信用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其主流是好的。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抚顺市的信用状况,还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政府的信用监管还远远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例如,在企业对银行信用方面,利用各种手段逃废债务现象还时有发生;在商品质量信用方面,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在纳税信用方面,企业偷税逃税情况还屡见不鲜;在社会信用方面,市民居家过日子还得处处小心提防。据市消费者协会统计,我市的申诉中心开通三年来,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件,消费者投诉的十大热点有食品、手机、商品房、装饰材料、太阳能热水器、通讯计费、餐饮环境、虚假宣传、洗染服务、美容美发等。再如,我市于年代曾是国家名牌产品在全省第二多的城市,当时获得国家金银质奖的产品分别为种和种。但近年来,由于产品质量每况愈下,诚信度下降,没有一个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导致我市的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当前,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已成为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确定每年月日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国务院领导提出要用年左右时间,建立起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上海和浙江等许多地方,已开始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制度,把企业、个人的诚信表现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直接联系起来。我市作为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不等不靠,采取一 些积极稳妥的措施,着手抓好全市的诚信体系建设,以便给构建“和谐抚顺”,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提供良好的政务、法制、经营和服务环境。

三、对打造“信用抚顺”的几点建议

要打造诚信抚顺,搞好抚顺的诚信体系建设,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⒈强化政府信用建设,树立“信用政府”形象。政府信用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建设信用抚顺,政府要率先垂范,取信于民。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信用意识,大力抓好自身信用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加快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强化信用监管,整治危害社会信用的各种行为,构建信用激励机制,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充分发挥政府信用管理职能。要狠抓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改进执法环境,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要进一步强化行政监察、行政投诉制度,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对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力度;要建立和健全行政决策的社会咨询机制,完善政府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克服行政行为的随意性;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要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社会信用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保障社会秩序井然,经济健康发展。

⒉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推动企业走诚信经营道路。企业信用是“信用抚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兴衰存亡,而且直接关系到抚顺的城市形象和信誉。打造“信用抚顺”,必须要有诚信的企业,诚信的市场。当前应重点抓好项工作:一是抓紧研究建立抚顺企业信用资讯网。汇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劳动保障、外经贸、公检法司、人民银行等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记录,实现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完整的体系,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信用状况,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咨询服务。二是着力推进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完善企业经济户口制度,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健全市场准入和逐出机制。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集中开展打击假冒伪劣、无照经营、行业垄断、商标侵权、虚假违法广告、合同欺诈等专项执法整治,严厉查处经营信用失范行为。三是推进企业依法纳税。完善税收制度建设。健全税务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努力营造诚信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舆论氛围;加快建立抚顺市纳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强化税收管理监督,扩大税源监控覆盖面。四是抓好企业质量信用建设,努力提高我市企业和产品质量诚信度。继续开展名牌产品的评比认定工作,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和保护力度。五是规范企业信贷行为。做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升级工作,促进完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督促企业增强贷款信用度;加大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工作力度,完善管理和防范机制,加强金融同业协作,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同业制裁,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六是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要引导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强化信用自律。

⒊加强社会中介机构信用建设,促进中介服务业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的信用建设,是“信用抚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完善信用中介机构监管,发展信用服务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切实抓好。要努力营造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培育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认证、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促进中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加快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建设,引导社会中介机构诚信经营,完善自律机制,维护良好的社会中介秩序。要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信用监管,尽快研究制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开展社会中介机构清理整顿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从业管理制度和信用记录制度,促进信用中介组织的规范发展。要建立、完善社会中介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鼓励对信用信息的深度开发与延伸服务。

诚信社会论文范文第2篇

(一)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主体不可或缺的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详细说明了诚信的作用,这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道德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中主要内容是诚信。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即诚实守信,诚实是指保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事求是、不任意夸大或者缩小事实;守信是指遵守契约,不投机取巧。这就需要经济活动主体做到诚实待人。在市场经济中最根本的经济关系为信用,是社会生存发展的根基,缺乏信用,将无法维系社会正常运转。

(二)诚信保障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一,信用信息能够确保市场充分发挥效率,在不确定性中促使经济主体节省成本,保障或者增加收益,有效延续市场经济活动和交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大量出现了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自然形成了不确定性与市场风险,扭曲了经济主体,降低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第二,信用管理制度可以延长博弈过程和时间,避免出现潜在欺诈问题,确保市场积极发展。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追求最大化的利益目标,在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的状况下,假如缺乏信用管理制度对其限制,则在交易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欺骗行为。实际上,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交易在市场经济中不断进行博弈。在博弈有限的数量中,假如经济主体担心将会是最后一次交易,都不敢信任对方,那么就不会存在信用关系。因此需要构建自行履行的信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对交易进行约束,帮助经济主体可以自行塑造信用形象和交易对方之间的信用关系。第三,信用管理机构的社会化信用服务行为,确保了有序实行各种经济活动和交易,保证市场经济的运作效率。信用管理机构利用将专业化的防范风险和处理信息提供给市场经济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程度,节约了信用交易所需的成本,延伸了博弈过程,拓展了市场规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失诚信的危害

1缺失诚信是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失衡的具体原因。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已经逐渐脱离了短缺时代,进入了买方市场时期,面临着消费不足的巨大挑战,我国长远经济政策是扩大内需。但是,由于缺失诚信,造成市场中充斥了大量的伪劣商品。结果导致投资主体怯于投资,消费主体无法消费,进一步无法充分发挥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功能。2由于缺失诚信,极大削弱了将诚信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经济往来更加重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模式。这一向现金交易、以货交易等退化传统交易方式的趋势,为企业节省了生产资本以及降低了投资风险,强化了预期投资的不确定性,促使企业与银行更加谨慎与收缩投资行为。3缺失诚信也对有效构建我国一些特殊经济政策造成了影响。例如,改革城镇住房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因为缺少诚信制度的支持,将很难实施改革。4在金融系统中不断累积诚信风险,特别集中于国家银行,最后,不断延伸的失信行为,导致道德风险加大,混乱了经济秩序,加重了财富分配不均。尤其是部分企业与个人通过违法犯罪等方式达到暴富,损坏了市场制度的信誉,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影响。5缺失诚信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一个国家诚信环境的好坏是国家投资者对环境恶劣情况进行衡量的尺度。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促使外国投资者产生了顾虑,不但增加了我们对外资进行吸引所需的成本,并且加大了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成本,阻碍了我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三、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诚信原则的思路

(一)宣传诚信理念,提升公民道德水平

第一积极提倡诚信,加强社会的诚信理念。在现代化社会中,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信。从前的信很多都用于对朋友关系进行处理,逐步扩展到市场经济中的人和人、企业和企业之间,因此可以更好的体现作用。第二积极培养将诚信作为中心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标准。在全社会推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标准。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积极遵守诚信,使其成为复兴中国民族事业的关键内容。

(二)强化法制建设,保证诚信规范

虽然诚信是规则的根据,但是缺少规则,诚信也将无法存在,国家不管通过何种方式提倡诚信,都无法利用法制加强诚信。从微观角度分析,诚信和法制之间关系紧密。在不断完善的竞争制度中,诚信的人更加容易取得成功,而诚信缺失的人最终会被淘汰。可是,在竞争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诚信的人迫不得已隐藏诚信而主动与社会相适应。可见,要想得到完善的市场竞争制度,关键是健全法律系统。

(三)通过社会制度对诚信生存环境积极维系

缺乏诚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成本较低。在诚信机制完善的国家,一旦在诚信档案中产生污点,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在中国,不管是从立法还是执法上,惩罚诚信缺失行为都不能提高失信成本到无利可图的程度。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失信惩罚制度,这也是对诚信系统进行巩固的重要步骤。解决市场经济中产生的诚信缺失问题,需要系统管理制度建设。在构建有关法律的同时,重视严厉执法,产生一整套诚信激励、失信惩罚的制度,促使诚信良好的企业与个人获得社会的信任,进一步取得巨大利益。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犹如经脉,很好的联系了经济交往主体。只有不断完善经济诚信环境,促使其贯彻落实,才能确保健康发展成熟经济。市场经济秩序下的诚信环境,对于推动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规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诚信社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诚信”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充满诚信氛围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诚信”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等。如果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是一座金字塔,那么政府诚信就位于金字塔的塔顶。由此足见政府诚信的重要性。社会要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那么政府首先要做好守法诚信的典范,信用建设须政府先行。本文将首先界定政府诚信并力陈其重要性,再借助几个典型的案例来分析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最后总结构建诚信政府的措施。

关键词:诚信;诚信缺失;诚信政府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兴”。诚信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缺乏诚信的现象。种种不守信的个人行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的发生都不利于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的构建。而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社会要成为诚信的社会,政府首先要做好守法诚信的典范。

一、“政府诚信”概念界定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即内外一致,“信”即言而有信。诚信结合在一起就表明诚恳厚实、有信无欺、坦诚相待。诚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而来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将诚信品德作为为人处事成大业的最基本信条。在当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基石。

关于诚信政府(或称政府诚信)有学者将其界定为在行使国家权力,实施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并以此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方式的政府。它是政府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也有学者认为诚信政府就是一个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正廉洁、透明公开、讲究实效的政府。与以上的定义有所不同,本文试从主体方面来界定政府诚信,即认为政府诚信就是以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主体的诚信。因为代表国家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是政府组织以及这个组织的最集中代表--公务员,也就是说,笔者在此所定义的政府诚信就是政府组织的诚信和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所代表的诚信。政府工作人员应该真诚地制定法律和作出决定、命令等,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应切实地做到诚实无欺、信守承诺。同时这种行为还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面临着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不同的个人利益,多元的公共利益等严重冲突时,能够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透明。

笔者在本文所界定的政府诚信还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基于道德自律的政府诚信,是指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权力,管理社会事物的过程中,在没有任何法规制度或具体契约约束的情况下,也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自觉做到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平、公正;维护公众的利益,做到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二是指基于法律的政府诚信,是指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律、法规、决策、命令的过程中,因能够严格地依法行政,使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真正完善地贯彻实施而取得的来自公众的信任。

二、政府诚信缺失及其主要表现

政府诚信缺失是指政府本该沿着诚信的道路走下去可是在行进的过程中却发生了诚信品质的缺失乃至扭曲。正如一位著名的评论家所言:如果一个社会正大声疾呼什么,迫切需要某种东西时,那就表明这个社会正严重地缺乏此种东西。的确,当前各地方政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发生了种种严重缺乏诚信的现象,使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受损。笔者认为,政府诚信缺失主要有两方面:即作为政府集体的诚信缺失,如决策的随意性和不连续性、行政缺乏透明、政府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等;和作为政府官员个人的诚信缺失,如政绩工程、、、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等。以下笔者将择其主要几个问题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1.政策朝令夕改五百万投资打水漂汽车站更加混乱

“贷款几百万投资搞项目,没想到最后是这样一个结果!”谈起在资兴市和朋友兴建兴宁汽车站的项目,姜元卿连称伤心,表示无法接受这样朝令夕改的政策。

湖南省资兴市兴宁镇是资兴市东部十多个乡镇进出市区惟一的交通要道。为彻底解决城区内交通拥堵状况,2003年,兴宁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与郴汽集团资兴分公司达成协议,作了《关于兴建兴宁汽车站的报告》的批复,并在2003年7月15日下发了《资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客运市场的通告》。政策明朗后,投资商姜元卿和廖小平经行业主管部门及资兴市政府批准,于当年在已破产的原资兴市阀门厂投资500多万元,改建二级乙等兴宁客运汽车站,可同时停放40辆客车,满足了兴宁镇过往200余班次客运车辆的使用要求。车站建成之后,兴宁镇政府及市交警大队也在东门口等路段设立了禁停标志。然而就在此时,事情却突然有了变化。在车站建好的前20天,即2004年9月21日,资兴市人民政府下发了《资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兴宁镇城区交通管理的通告》,规定自10月11日起正式启用兴宁汽车站,所有客运车辆应当进入兴宁汽车站经营,实行统一排班、统一售票、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可文件同时又规定在东门口设两个停靠点,并称:在此“只下不上”如此一来,资兴市政府的文件自相矛盾,前后不一。按照设计和安排,每天应有5000人左右的流量,但车站实际上只有1000人~3000人流动。这样一来,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兴宁镇城区的交通堵塞现象,反而使城区内的交通状况更加复杂秩序混乱的局面。对投资商而言也损失惨重,站内建成的、位于城镇中心的几十个门面无一售出,连出租都少有人问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车站旁边的温州“金厦商业街”建设项目工程部总工程师说,他们投资数千万元兴建的这个工程,南边靠近兴宁新车站,现已改建完毕。投资这个工程项目当时就是考虑利用车站的优势,建设一条优美、热闹、繁荣的商业街。现今,政府改变政策,决定对新车站不予利用,这对“金厦商业街”的投资建设带来了巨大打击。③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前政府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这种政策的朝令夕改,随意行政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众所周知,决策是政府行政活动的起点,也是政府信用的核心。作为公共管理机关和人民利益代言人的政府,其行为必须对广大人民负责。而当前,有些基层政府在决策时不从实际出发,不深入调查了解情况,不讲究科学,凭经验和习惯办事,致使决策失误,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而且这些损失并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可以计算的损失,还应包括未来的许多无形的损失--政府为其缺乏诚信而付出的代价。仅就上述材料而言我们可以想见投资商姜元卿以后再来资兴市投资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而且资兴市政府的这种不诚信行为一经媒体爆光后其它想来该市投资的企业或外商也会望风而逃的。有些朝令夕改是由于制定政策缺乏规范使得政策易变;而有些朝令夕改则是根源于一些政府官员的官本位意识和家长作风,他们认为政策符合本地区或某一部分人利益就贯彻执行,认为政策不符合利益诉求就立马下令废止,丝毫不考虑废止的机会成本。尤其是未考虑到政策的不确定性易使人们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使政府的信用在百姓心目中受到削弱。

因此为避免政府朝令夕改、出尔反尔的随意性,必须使政府的职能分工、行政程序、行政收费、行政审批法定化。通过构建法制政府,有效地避免政府权力部门化、政府权力地方化等不良现象。政府应维护公共利益,敢于对公共决策失误负责。案例2.地方保护主义拷问政府诚信

2005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内蒙古通辽市一家公司环境违法问题,该企业严重违犯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当地政府不仅没有及时制止,反而免收该企业的排污费,甚至明文要求对企业进行检查须事先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进入,而在环保总局组织的一次整治违法排污企业行动中,竟然清理出了208件基层政府制定的地方保护的“土政策”。④

以上材料中企业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造成了污染,危害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却被有的地方政府以看起来“合法”的文件“保护”起来。个中原因,一则是扭曲的发展观,片面强调以经济增长为核心,政绩考核机制忽视了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忽视了作为地方政府应对国家对人民承担的诚信道德责任。二则没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提供“保护伞”的缺乏诚信的官员没有受到应有的处分。为了保护地方企业的利益,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不惜违反国家规定,巧立名目,为自己的“子弟兵”提供保护伞。这几年,仅《焦点访谈》就报道了很多事例。如江苏宿迁市某区曾为保护当地的高价啤酒,收取外地啤酒贴花费0.2~0.5元/瓶,使其无利润。还有云南某地为了让农民把蚕丝低价卖给政府指定的公司,竟然到处设置关卡,禁止农民把蚕丝按照市场价卖给其他企业。地方保护主义往往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自己的企业“吃好喝好“,维持地方财政支柱的稳定,但背后往往存在着、存在着政府部门的部门私利。这样保护来保护去,最后不仅仅是破坏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其实,在地方保护主义这张虚伪的大旗下该地方人民的利益也未曾真正得到什么“保护”,受到保护得到利益的是相关的政府部门官员及其利益集团。这样所谓政府诚信仅仅就是对这部分人而言的“诚信”。

案例3.透明行政公共危机考验政府诚信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境内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百吨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悄悄向下游流动。虽然环保部门次日即测出水体苯超标108倍,但直到爆炸案发生5天后(11月18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和环保局才把产生污染的信息通报给黑龙江省政府和环保局。通报送达后第3天(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一日连发两个原因完全不同的停水公告,先称“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后称因吉化爆炸事件“预测近期有可能受到上游来水的污染,市区市政供水管网将临时停止供水”,两公告唯一相同的信息是“停水时间约为4天”。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通报说,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同日,黑龙江省政府向媒体通报污染实情,吉林省副省长也对哈尔滨市民表示“慰问和深深的歉意”。这时距污染发生已经10天,此前松花江流域的人民和全国公众还一直蒙在鼓里。⑤

哈尔滨水污染事件中,由于刚开始的信息封锁、隐瞒,吉林当地的环保部门没有及时就爆炸对当地环境和松花江水的影响发出权威的信息通报,信息的不通畅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谣言的产生,导致了人心惶惶,社会出现不稳定的因素。政府于同一天连续了自相矛盾的通告,使得公众不得不去猜测揣度,信息的不透明给各种谣言提供了生存的可能,而谣言能够对社会心理、民众情绪产生极大的干扰,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进而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影响社会稳定。公众是支撑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如果他们连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信息都无从得知,或者得到的是失实的信息的话,他们还能相信政府,还能致力于社会的发展吗?经验表明,危机来临之际,让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扎根于民众之中,及时公布事实真相,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表明政府不把公众看做简单的管理对象,而看做是解决危机的依靠力量,这才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关键策略之一。

案例4.不规范、不准确的政府统计信息与诚信政府

2004年7月,国家统计局计算上半年GDP增长率为9.3%,但各省市统计局上报的数据加权已经达到13.5%,相差竟达4.2个百分点;而经济总量(GDP总额)中央与地方的数据竟相差19.8个百分点。⑥

上面反映的不规范、不准确的统计信息不仅存在于国家统计数据与各省市统计数据之间,同时在各省市与各基层政府之间更是普遍存在。我国目前的宏观数据来源于政府,属政府行为,其本身就代表着政府的公信力,是不能掺杂半点虚假的,虚假不仅带来信息失真,导致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政府信用。公众面对由政府的不规范、不准确的统计信息,往往是感觉难以适从,是相信好呢,还是不能相信?明知是假的去相信就如睁着眼睛说瞎话,而如果连政府的数据信息都不相信的话,那么他们该去相信谁呢?可见,政府信息统计不规范、不准确也是影响政府诚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统计数据有关联的是近些年普遍盛行的注水数字,因为上级政府部门往往是将下级上报的年终数据作为考核下级的主要指标,于是下级为了捞政绩以便升官发财就大肆地往数字里注水或伪造数据,特别是当一些人这样做不但没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蒙混过了关甚至因此升官后,这种注水数字、官出数字现象更是愈演愈烈了。老百姓也就对这种数字嗤之以鼻,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信任度愈是直线下降了。

案例5.公务员与政府诚信

一个镇政府的吃喝帐

2004.10.9招待县协作办来人169元

2004.10.9县协作办主任一行220元

2003.6.15石坎工业经济发展公司170元

2003.10.4接待法庭处理山庄事宜138元

2003.11.29县宣传部来人160元

2003.11.12县组织部来人190元

2003.12.19县人事局来人223元

2004.1.25老干局来人139元

2003.10.2招待惠州市中级法院来人485元

2003.11.8县来人198元

………

这是广东博罗县石坝镇一家名叫“友好”的个体酒楼保存下来的尚未兑现的就餐发票,总共352张,时间从2000年至2005年初,总数约10万元(上表为部分账目)。债主是酒楼老板周振成,欠债人是石坝镇政府及下属单位。对用餐的原因分类,80%是招待上一级政府部门,还有媒体记者,其次为工作餐与会议餐如计划生育办公室加班等,还有个别是招待前来考察投资环境的港商、本地客商以及邻近政府的官员。无独有偶,石坝镇干部吃垮的饭店还不止“友好”一家。在2005年5月3日《南方农村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石坝干部吃垮一家饭店》的文章后,又有三家饭店老板向记者披露了当地干部公款吃喝的内幕。⑦

受到传统观念的支配,一些政府公务员以为自己就是“官”,认为政府权利可以随意行使不受制约,甚至认为为了公共利益行使职权可以不考虑信用问题,以至于自以为是为所欲为。在许多方面,法律约束也常常显得苍白无力,这其实是与某些官员仗着自己手中有行政权力,藐视法律的特殊心态有关。上述材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有些地方官员从没想到自己应该有服务意识,反而是以为当官就是该享受的。他们吃喝抽赌、恶意欠帐、从吃饭店的吃喝款、到欠工程款,无所不包。相当多的基层政府部门吃了百姓吃企业,吃了企业吃教师,吃了教师吃救济。更让人不可理喻的是一边竟相欠款,一边是许多政府官员拿着公款去各处著名挥霍,一掷千金,丝毫没有想到他们花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如此不体恤民众的官员如何让百姓爱戴?由这样一些完全没有服务意识的、的官员组成的政府怎样博得人民的信任呢?要知道官员不讲诚信,不仅是个人信用的丧失,更使政府在丧失信用的同时,也失去了民心。由此,针对上述情况,正如笔者在前面对诚信政府的界定着重主体方并强调政府诚信应主要通过其代表--公务员自身的诚信来表现。每一个公务员切实把为人民服务理念牢记心中,通过为人民服务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来树立一个诚信的政府、服务型的政府。

三、构建诚信政府的路径选择

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就像一座金字塔,下面是普通民众,上面是政府,如果金字塔的塔尖歪了,作为塔基底下的每一个人都会跟着寻找自己的方向,整个金字塔就会不复存在。政府诚信具有公权效益。政府诚信有问题,危害极大,因为政府在社会和公民当中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比较重要,所以政府的诚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诚信,它的诚信要得到认可和尊重的话,公共政策的诚信就比较顺利和成功。如果政府的诚信受到质疑和挑战,那么公共政策的贯彻就要打折扣,公权的合法性就要受到威胁。政府诚信还有一个扩散的效力以及示范效力。对一般社会公众而言,政府诚信具有示范效力。所以,发生了政府诚信危机,整个社会的诚信不但减少了主导,而且还会削弱甚至丧失基础。因此,社会要成为诚信的社会,政府首先要做好守法诚信的典范,也就是说,信用建设须政府先行。总之,只有政府首先作好了诚信的表率,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创建才有希望可言。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因此,我们只有努力构建诚信政府、负责任的政府,才能够构建起和谐社会,才能取信于民。总结上面的案例,笔者认为诚信政府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几条路径:

(一)强化政府官员的诚信意识

政府信用缺失的根源就是政府官员缺乏信用意识,缺乏施政的诚信理念,因而,提升政府诚信首要是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政府组成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要言必行,行必果。政府应倡导和加强信用教育与宣传,培养政府官员的诚信观念、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些不仅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激发政府官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行政工作程序、树立规则意识,严格按规则办事,按程序办事,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二)推进公务员承诺制度

公务员的素质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果。全面提高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是建设诚信政府的人才基础,要建设一支遵守纪律和职业道德,诚信廉明,公道正派,甘于奉献的公务员队伍。此外,要建立公务员信用承诺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形成高效、廉洁、诚信的行为规范。承诺制还需要相关制度配套,为此,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对公务员承诺制度的奖励、惩罚和监管的制度显得尤为迫切,藉此将公务员承诺制落到实处,使公务员一诺千金,增强执政为民的责任感。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控、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定权力履行职能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做出决定。因此,建立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机制至关重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听证制度、公众参与、社会公示、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促进政府决策与公民知情权的统一,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凡是政府在决定重大事项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涉及社会突出!敏感问题时都应当说明政府决策的道理。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

(四)建立政府信用考评机制

政府要逐级建立政府信用考评机制,上级政府负责对下级政府的信用考评,本级政府负责对所属部门的信用考评,国家工作人员的信用考评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在公务员中推行个人信用评级,考评结果作为其参评先进的依据,个人考评结果则作为本人晋升、晋级的依据。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要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领导职务,规定不同的任职期限、届数、最长任职年限,并明确任期届满时的考核、评价标准,根据考核结果决定领导干部的进退去留。只有不断完善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阻断地方政绩考核的利益驱动。

(五)透明行政,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公共信息信誉与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高度统一,是提高政府信誉的要件之一。政府如果想取信于公众,取悦于民,最省事、最少耗费的途径就是开放政府信息,开放公众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的渠道;加紧出台信息公开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透明政府政府;要简化程序,设立一门受理、一条龙服务的办事窗口,明确办事时效,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已经或正在制定和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经常政务信息,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六)健全政府诚信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的执法监督,并把行政执法置于人民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之下;健全人大监督的法律制度,加强人大自身建设,落实监督内容,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代表视察制度、制度;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如赋予司法机关真正独立的权力和地位,尽快出备详尽的反贪污法、监督法等;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和监督意识,营造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尽快出台新闻法,扩大舆论监督的独立性,限制和约束失信行为,督促政府取信于民。

第六,强化政府失信惩戒法治

尽快制定建立失信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建立刚性的政府失信惩戒机制,如把政府官员的失信行为作为其政绩评价的重要依据;完善责任追究机制,避免由于政府失信的责任主体缺位,以政府集体名义做出的行政行为成为政府官员相互推委责任的借口;落实信用责任主体,把失信的惩戒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政府官员头上,防范以及制止政府官员的随意失信;对失信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其行政及经济责任,并给予受损方一定的补偿;对严重的政府失信行为要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惩治措施;特别恶劣的,要坚决追究失信者法律责任。比如,切实落实各级政府的偿债责任制,建立偿债资金,尽快解决一些地方政府因担保及乱投资等造成的债务问题。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加大惩罚措施以提高腐败行为的风险成本,一旦查获,让之倾家荡产,使之产生不敢贪的畏惧心理。政府不仅要从严治政,还要赏罚分明,所以有必要建立守信奖励的制度和机制,以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局面。

参考文献

[1]孙育红.对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2,(5):14-16.

[2]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01.347.

[3]吴敬琏.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的八点建议[J].光明日报,

2003-04-17(3).

[4]梁勇.政府引入ISO国际认证与政治文明建设[J].河北学刊,2003,(2):37-40

[5]邹东升.政府诚信缺失与重建探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6]李静,黄笛.论诚信政府的构建[J].中国科技成果.2005.24

[7]廖进,赵东荣.诚信与社会发展[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6

[8]魏昕、博阳.诚信危机-透视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

[9]康志杰、胡军.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0

诚信社会论文范文第4篇

大学生今后将遍布并掌管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所以,探讨当今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不仅对构建和谐校园、诚信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诚信观,建立诚信社会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问题;诚信社会体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人交往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诚信不仅对他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大学生今后将遍布并掌管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所以,探讨当今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不仅对构建和谐校园、诚信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诚信观,建立诚信社会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主流是乐观、积极的,绝大多数学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具备诚信这一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综合能力符合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我们也发现,个别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行为,比如仍有学生有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等行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思想政治诚信缺失

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对于一些问题感到困惑和迷茫。目前,大学新生入校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率一般在95%以上,而在针对对学生的入党动机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不明确,或为了好找工作等理由,而非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这种以利益为目的入党思想极易造成大学生为了入党拉关系。如果对这一现象不尽快加以遏制,不仅造成学校风气败坏,更重要的是会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把这种失信行为作为自己事业成功的捷径,造成整个社会失信风潮的蔓延。

1.2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在当代大学生中现在流行的词汇为“翘课”、“挂科”、“裸考”等,个别学生由于上课不用心听课,课后或沉迷于游戏或沉迷于小说,对所学的知识了解甚少,以至于在上交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只能以抄袭应付了事,而当正式考试来临时,更是想尽办法,投机取巧,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学习诚信缺失的真实写照。学习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学术造假现象频发

在大学毕业之际,毕业论文成了大学生拿到毕业证的最后一道门坎。但是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在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大部分学生面临着毕业实习、就业等众多压力,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显得无能为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论文抄袭、论文等等学术造假行为屡见不鲜,而学术抄袭的方式,主要就是先选上几篇文章,然后再从中复制和黏贴有用的部分,换一种表达方式将抄袭的段落和句子重新写出来,最后加上一些自己的观点甚至还不是自己的观点,就成功完成了一篇论文。很多毕业生的论文都是这样完成的,虽然学校每年都对论文的重复率进行严格控制,甚至用测试论文重复率工具检测,但是学生们在上交论文之前自己先花钱去购买测试工具然后不断修改,这样能使自己论文的重复率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之内。这样做在表面上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实质上仍然是学术作假,严重影响了大学学术的严肃性。

1.2.2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已经成为了每个班级考试时经常发生的失信行为。尽管每到期末开始总是要求学生们签考试诚信承诺书,学校加大作弊处理的力度――轻者提高申请学士学位的学分绩点,重者勒令退学,但是在考试的时候,作弊现象仍然非常普遍。而且他们的行为表现形式多样,例如带纸条、接收短信、抄袭前后桌甚至是打手势、交换试卷。还有同学是直接是找了代考机构然后戴上机构给予一种隐性的耳机,塞进耳朵,从外观上看不到,在考试过程中就收听考试答案,事后再通过镊子拔出。考试作弊改变了勤奋铸就成功的校园秩序,损害了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利益,可以说是大学校园的一个顽固的毒瘤。其实这件事不仅体现了大学生的不诚信,更是体现了当下社会上一些机构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提前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提前买到考试题目然后再通过高价出卖给大学生,谋取高额利润。

1.3 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生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对高校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也越来越大,贫困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助学项目越开越多,扶持对象越来越广泛,但是这种政策让一部分学生有机可乘,经济诚信缺失的现象屡有发生。

1.3.1 拖欠贷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家庭贫困的优秀学子继续读书,缓解就学压力的一种无担保贷款,以学生自己的身份和信誉做为担保,然后通过银行发放助学贷款。这是国家财政贴息的,适用于高等院校学生的政策。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系统并未完善,所以还款是建立在大学生的自身诚信水平基础上的。多数大学生对助学贷款的履行还是十分严谨、重视的。但是有一些困难学生在入学的时候申请助学贷款,但是在就业若干年后不仅不归还助学贷款本息,连利息也不按时归还,这就造成了国家贴息的助学贷款出现众多坏账。

1.3.2编造理由,骗取助学金

助学金是大学里面专门针对贫困生开设的一个项目,帮困力度很大,获得贫困生资格的大学生可以得到来自国家的经济补助、享受针对贫困生的专项助学金,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还是有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弄虚作假获取贫困生资格,向学校提供虚假的证明,在每年的大学生困难补助评定等环节,都会发现一些学生不惜慌称自己的父母离异、身染重病、残疾等原因去骗取困难补助。在拿到困难补助之后,花钱大手大脚,损害了真正需要帮助的那部分学生的利益同时降低了自己诚信道德水准和人格,在学校校园引起了极坏的影响,也亵渎了国家资助贫困生的初衷。

1.3.3 日常小事缺失诚信

笔者曾在校园内将手机丢失,发现是被学生拾到,后来笔者花了200元钱将手机赎回。校园里这种日常小事中缺乏诚信的现象有很多,教师上厕所的功夫,办公室内的手机等贵重物品就会丢失;学生吃饭后落在食堂里的包、上课或上自习后落在教室里的包,再回去找便不见踪影。这些都是一个社会普遍现象的缩小体现,但是却反映出我们的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正在逐渐减少。

1.4恋爱诚信缺失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经历,同时也是男女双方一种强烈依恋、信任、责任以及无私专一的情感。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当大学恋爱变得更加的自由和放松时,有个别学生的恋爱态度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一些同学对爱情缺乏正确的态度,不够真心,持有的态度是游戏人生。他们认为谈恋爱就是玩一玩而已,缺乏诚信思想及行为,缺乏法律意识与基本道德素养。而且有的大学生因为对方欺骗感情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这也给恋爱双方及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关注与警觉。

2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体制上的缺陷,也有管理上的漏洞;既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认识上的偏差。

2.1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因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

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社会诚信危机侵烛着学生思想

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取决于他周围的环境,而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又进一步影响他的社会环境。虽然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化的思维模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各种市场经济的标准逐渐的开始渗透到人际交往之中,利益成了人们行为处事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社会上一些人坑蒙拐骗、制假售假、少数干部贪污受贿腐败等一些失信甚至是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不仅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社会的诚信危机同时还不同程度的渗透到社会活动中去。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恶化导致其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原本纯洁的思想受到极大侵烛,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使其受到了社会中的消极影响。

2.1.2教育体制的弊端

学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诚信教育是以小学、中学诚信教育为基础的,但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有着应试教育的深深烙印,从小学到中学,这是一个人成长尤其是形成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道德诚信教育并没有被摆在重要的位置,学校里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诚信教育流于形式,把诚信教育当作知识传授,教育手段单一,方式枯燥、内容陈旧,是一种空泛的政治说教。进入大学阶段,高校对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方面表现滞后,诚信机制不健全,教育、管理者忽视学生诚信的不良影响。学习成绩优秀往往成为学生评优、评奖的最主要依据,而这些又是将来能找到满意工作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诚信缺失行为,如考试作弊,正是为了获得他们发展、尊重与交往的需要。

2.1.3家庭教育的失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家长在社会活动中存在严重的道德失范,如行贿受贿等。当着孩子的面所做的这些违背诚信的事,影响了孩子诚信品质的形成。当学生从家长身上观察到某种不诚信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并没有受到处罚,那学生在对这种行为的后果进行估量时会认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尽管他个人主观认为那样做不是诚信的表现。所以说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当前很多家长以孩子为家庭的中心,奉行“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信条,从小娇生惯养,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没有从正确的方向引导,反而偏袒纵容,影响了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诚信意识。其次,由于现代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日常生活中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重智育轻德育,把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成才的重要标准,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这都导致了当今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2.2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

现在大部分大学生诚信素质较差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责任意识淡薄,个人价值取向偏离。大学生当中决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过分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的观念。这种观念常常会诱导大学生发生偏离诚信正轨的行为。此外,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大学生的社会经历单一,道德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理性思维和分析选择的能力较差,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的全面理解,缺乏对诚信缺失危害性的认识。容易将亲身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使其失去诚信观念。多数大学生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掌握一定的硬件条件,例如,四、六级英语证书,各种荣誉证书等,忽视了道德修养这种软件的重要性。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在社会法律、道德允许的条件下,把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效率优先和利润最大化作为评价一切事物的重要尺度,使得价值取向功利化,责任意识淡薄,常常已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产生诚信危机。

诚信作为当代社会人际交往和社会秩序形成的最基本内容,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者和未来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的希望,诚实守信是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备素质。当代大学生更应当深刻认识诚信的价值,认真理解诚信缺失的危害,自觉的将诚信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生活、学习、求职和交友等方面,做到诚信做人、以诚为本。

基金项目:

诚信社会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从诚信缺失的角度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建立了迫使农户还贷的“三维”诚信机制。农村小额信贷在帮助贫困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民的诚信意识比较淡薄,偿贷意识不强,致使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

论文关键词:小额信贷;诚信缺失;博弈;诚信机制

小额信贷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种新型扶贫模式在一些国家取得了成功,尤其以孟加拉国的Grameen银行为典范。它是农信社根据农户的偿还能力、信用程度、贷款用途而发放的额度相对较小的一种贷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借,余额控制”的办法。其本质上是一种信贷方式,属于自然人贷款,不是企业贷款,对农户的自有资金没有严格的比例规定,主要以农户的信誉和偿还能力为依据来发放信用贷款。但由于农户和农信社之间信息不对称,致使贷款偿还率不尽人意,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挑战。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诚信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小额信贷工作从1993年开始试点,1996年进行扩展,1999年全面推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农信社发放低息支农再贷款,由农信社以优惠的利率再贷给农民。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在帮助贫困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止到2006年,各项农村小额信贷累计发放1766亿元,惠及贫困农户5745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10.

农村小额信贷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但随着它的不断实施,这项政策遭到了空前的信用危机。农信社面对的难题越来越多,例如,不断出现新的呆账坏账;无法很好的确定信用额度;农户欠贷不还等。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覆盖面达31%,但不良贷款比例高达70%.在对湖北十堰市竹山县、黄石市阳新县2005年小额信贷质量进行的调查时发现,当年农户还贷的违约率分别达到25%和26.3%,个别基层信用社的违约率高达48%.

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农村小额信贷中农户与农信社之间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农村小额信贷本身的高自然风险、道德风险和管理风险等特有的行业特征及不完善的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致使农户还贷违约率很高。但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农户的诚信意识淡薄,偿贷意识不强,贷款农户贷款后还款与否完全靠个人自觉,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因此诚信缺失问题在农村小额信贷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借贷双方的信用博弈分析

在农村小额信贷中,贷款农户的违约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诚信缺失,造成这种诚信缺失,农户有借不还的主要原因是相比于其他可行策略(还贷),违约能给理性的农户带来更高的净收益。可以分别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和“相机选择”原理来分析这种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

(一)“囚徒困境”分析

农户小额信贷博弈的参与者为农信社和农户。假如一家农户贷款c万元,按正常情况,农户会获得一定的收成。用字母来表示双方在不同情况下的利得。如图1所示:

图1“囚徒困境”分析

其中,括号中的数字分别为农信社和农户的利得,下面来分析每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农信社为农户贷款c万元,贷款农户还贷时总收入为c+e+h.若他能履约,向农信社还贷c+e万元(e为贷款利息)。这可以说实现了小额信贷的初衷,农户自己还有h的利得。第二种情况,农信社为农户贷款c万元,贷款农户违约,造成农信社连本带利未收,实际上农信社损失了这笔资金,而农户获净利c+e+h万元,这就是诚信缺失造成的违约后果。第三种情况,虽然农户是诚信的,选择还款,但农信社拒绝为该农户贷款。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致使农信社的利得为-(c+e),而农户由于没有贷到资金,他也就失去了进一步获得收入的机会,这实际上造成了农户最低为h的损失。第四种情况,农户可能违约,农信社也就可能拒绝贷款,两者没有合作意向,机会成本为0,双方的利得或损失就为0,这或许是双方按照各自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的最优策略。

(二)“相机选择”分析

“相机选择”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农村小额信贷中农户诚信缺失行为,其博弈的双方依然是农信社和贷款农户,地方政府不参与博弈,但可对博弈双方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该博弈为动态博弈。如图2所示。图2中三个终端黑点处的数组表示博弈各方到达这些终端路径所实现的得益,其中第一个数字为先行为的农信社的得益,第二个数字为后行为的农户的得益。

图2中最上方的圆圈表示农信社的选择节点,博弈中农信社先进行选择,农户后进行选择,因而博弈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由于农户作为后行为的博弈方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因而处于较有利的位置。在第一阶段中,先行为的农信社有“贷款”与“拒贷”两种可选策略。如果农信社拒绝贷款,则博弈结束,它能保住c万元本钱,而农户则不能获得进一步的收入,农信社与农户的得益数组为(c,0)。如果农信社选择“贷”,则到达农户的选择信息集,农户将掌握主动权,可选策略有“还贷”和“违约”,若选择“还贷”,则博弈结束,双方得益数组为(c+e,h)。若农户选择“违约”,双方的得益数组为(-c,c+e+h)。农信社追偿与否则取决于追偿成本的高低。

图2两阶段动态博弈

通常情况下,农信社在发放贷款时,都是假定贷款农户是可信的,即获得收入后农户会主动还贷。若农信社预知农户不可信,则农信社与农户的合作最终成为不可能。那么,有没有办法使得农户变成可信的,从而使农信社愿意选择“贷款”,而农户遵守诺言选择“还贷”,最终增加双方的利益呢?事实上,这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必须增加一些对农户行为的制约。

在图2中,当农户选择“违约”时,他可能会更换住所或采取别的方式,使农信社无法追偿贷款,或者追偿的成本太大以至于放弃追偿。如果农信社在农户违约时可以用法律武器,或通过其他途径,则农信社的合法权益就有保障。这时双方的选择,以及农户对农信社选择行为的判断,就会使农户自己的行为发生变化,博弈的结果就大为不同了(如图3所示)。

这里,第三阶段农信社的行为选择非常重要,因为有了这个阶段,博弈的结果就大为不同,当农户违约时,农信社可以选择“追偿”。当然,由于目前相关体系还不健全,如个人征信系统、还贷监测系统、农户个人信息查询系统以及公安部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完善,农信社向农户追偿的成本过大,使得农信社追偿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因为预知农信社将“不追偿”,所以借款农户获得收入后往往选择“违约”。若农户违约,农信社肯定选择“追偿”,则博弈双方的得益数组为((c+e)*,h*),在此,(c+e)*为农信社的期望收益c+e减去它的追偿成本后的收益,h*为农户的收益h减去由于他违约带来的负效应后的收益,如面子成本、名誉等。

图3三阶段动态博弈

对农户来说,当他完全清楚农信社会唯一选择“追偿”时,并且知道农信社“追偿”的威胁是可信的,若他不还贷款,等待他的必然是一场官司和家庭及个人的名誉扫地,那么他就会选择“还贷”。即使其最终的利得为0,农户理性的选择肯定依然是“还贷”,也就是说,在农信社的追偿行为保证实施(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保证)情况下,农户的“还贷”许诺就成为可信的会信守的许诺,那么农信社在第一阶段会理性地选择“贷款”,而农户在第二阶段会理性地选择“还贷”,从而双方各得利益,结束博弈。

三、“三维”被迫诚信机制的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依靠农户的道德等内在诚信约束效力非常有限,他们的违约是有极大可能的。要使博弈双方顺利达到农信社发放贷款、农户按时归还贷款这一均衡路径,就必须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此,建议设计一套外在的诚信约束机制,迫使农户不得不守约还贷,笔者将这种诚信机制称之为“三维”被迫诚信机制。之所以称其为“三维”,是因为在这里,将由地方政府、农信社、贷款业务委员会以及借款农户形成三维立体图(如图4所示)。所谓贷款业务委员会是由借款农户所在地的乡政府以及村委会各派出一人,由该村选出一位比较有权威和声望的人,再由借款农户家庭中的一人等共四人来担任委员会成员。其中地方政府和农信社对贷款业务委员会进行还贷的监管,同时政府、农信社和贷款业务委员会又对借款农户形成制约,以使其获得收入后能主动还贷。

图4小额信贷的“三维”被迫诚信机制

上述的“三维”被迫诚信机制,反映了地方政府、农信社、贷款业务委员会以及借款农户之间的权责、义务以及有关各方的制约关系。

(一)地方政府推行各种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帮助农信社开展各项正常的金融活动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小额信贷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虽然小额信贷是一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规范约束贷款农户的行为,使农信社的权责在农户不还贷时没有受到法律保护。既然要坚持推行小额信贷政策,健全法律法规是很必要的。政府应抓紧制定《小额信贷合同法》和《个人信用管理法》等,并且地方政府在大的框架内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在这些法律法规中,规定农信社、贷款业务委员会和贷款农户在小额信贷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规定政府、农信社和贷款业务委员会在个人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和使用中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提供虚假信用资料的法律责任。通过完善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把农信社、贷款业务委员会和贷款农户的行为纳入法制轨道,从而减少信贷风险。因此,在笔者设计的“三维”被迫诚信机制中,地方政府是小额信贷政策的积极倡导者,也是相关小额信贷法律法规的制定者,还是小额信贷政策的帮扶者,而且在小额信贷的执行中,地方政府有权利对农信社、贷款业务委员会和贷款农户进行监督,使得农户按期还贷,减少违约。

(二)农信社经办小额信贷政策,并委托贷款业务委员会对贷款农户进行监督和管理

农信社在经办小额信贷政策时,可以以优惠价打包出售给农户所在地贷款业务委员会,再由农户所在地贷款业务委员会直接给农户贷款,并由其向农户所欠贷款进行催收和管理。相对于农信社来讲,贷款业务委员会对小额信贷的管理和催收的成本比较小。若某家农户到期不还贷,农信社可以委托贷款业务委员会向农户追偿。一般来说,这样农户违约的可能性比较小,他们不会因“赖帐”而使其名誉受损,而且贷款业务委员会对借款农户有催还借款的义务,贷款农户会听从贷款业务委员会的劝告而自动还贷。在小额信贷“三维”被迫诚信机制中,农信社首先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农户信用等级评价方法,确定不同农户的授信额度,当农户的基本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变更信用等级及相应的授信额度,拒绝不能还贷可能性较大的农户,从源头上控制资金的去向,这将大大有助于解决呆账坏账、农户欠贷不还的问题。其次,农信社要通过贷款业务委员会加大对违约农户的惩罚力度,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约束作用。例如,贷款业务委员会要代替农信社多途径定期公布违约农户的名单,这样可以借助周围农户的监督和舆论力量加大借款农户违约的心理压力,从而加大其违约成本。

(三)贷款业务委员会加强小额信贷的管理和监督,并向农信社负责

由于信用评定和授信额度由农信社和贷款业务委员会集体核定,并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在操作程序上有效地防范了现代过程中的内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贷款业务委员会要经常深入农户掌握和了解其生产经营和贷款使用情况,确保农户小额信贷按规定用途和要求使用,真正发挥其功效和作用。在笔者设计的小额信贷的“三维”被迫诚信机制中,贷款业务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有比较紧密的社会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远远大于农信社和农户之间的程度,他们在贷款农户的资格审查、资产状况、信誉状况、经营能力、道德水平及贷款的事后监督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低,克服了农信社和农户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外,贷款业务委员会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地缘、人缘优势,依靠所掌握的“软”信息以及他们本身良好的口碑和威信,建立农户自律机制,增加监督力量,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四)农户可申请小额贷款,但负有偿还贷款的义务

政府推行小额信贷政策为许多贫困农户解了燃眉之急,但极高的贷款违约率使这项政策的长期实行受到阻拦。由于农户驾驭市场的能力不强,获得信息的渠道狭窄,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有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地方政府、农信社和贷款业务委员会对其并非仅仅提供资金,而相应地为贷款农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管理培训,甚至是基础教育等。在小额信贷“三维”被迫诚信机制中,贷款农户可在原籍向农信社申请贷款,并负有偿还的义务。贷款农户的还贷行为将受到政府、农信社和贷款业务委员会的制约和监督。贷款业务委员会可以说是农户还贷的担保者,当农户违约时,它负有追偿的义务。

综上所述,农信社可以作为政府和借款农户之间的中间人,开办个人委托贷款新业务,把资金低成本、高效率地贷给需求者;贷款业务委员会也可以作为农信社和借款农户之间的中间人,充分发挥信用中介的职能,为农信社和贫困农户借贷的双方牵线搭桥,从而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实现小额信贷的初衷。在笔者设计的小额信贷的“三维”被迫诚信机制中,可以积极推进政府、农信社与贷款业务委员会的垂直联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使三者结合、协同运行,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丽。对农户小额信贷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6(5):74-76.

[2]孙清,汪祖杰。LOGIT模型在小额农贷信用风险识别中的应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8):27-29.

[3]应宜逊,黄震宇,徐永良。我国小额农贷体制的特点及改进思路[J].金融研究,2005(5):180-190.

[4]谢玉梅。国外小额信贷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2007(5):85-87.

诚信社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177-01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是大学考试中的舞弊。作弊是大学生诚信危机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虽然高校对作弊学生的处分程度越来越严厉、考试管理办法也越来越严密,但学生作弊队伍却呈不断壮大的趋势,作弊者的心态越来越坦然,作弊工具越来越现代化,作弊方法层出不穷,涉及的考试也越来越多。

二是大学生学术研究中的诚信危机。(1)毕业论文抄袭剽窃。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刊物上摘抄几段或是上网下载几段搞“大拼盘”是家常事,甚至整篇文章“摘抄”也不足为奇。(2)。为了奖学金、毕业、保送等,公开发表的论文有一定优势。然而通过“版面费”发表的论文不仅对于学术水平的提高毫无裨益,还将产生学术腐败的恶性循环。

三是大学生经济信用问题。(1)恶意拖欠学费。一些学生故意拖欠应缴纳的各类费用,并把他们的学费用于购买高档消费品、吃喝玩乐、及恋爱支出。(2)不履行助学贷款承诺。助学贷款本是由政府给予全额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但是部分学生诚信的缺失,不能按期还贷、还息,甚至恶意欠贷、欠息的现象屡次发生。其结果不仅影响自身信用、学校声誉,而且将直接影响其他人的贷款工作,使学校和银行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

四是大学生求职信用缺失。(1)虚假求职。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毕业生为了获得面试机会,伪造就业材料。如伪造学习成绩、各种等级证书,虚编在校期间任职情况和社会经历等。(2)频繁违约。近些年来,由于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就业要求,大学生签订工作协议后的违约情况开始浮出水面。无视用人单位利益的违约现象频频发生。

五是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的信用危机。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出于惰性、自私、虚荣等原因,以种种假理由欺骗父母、教师和同学。如编造理由迟到、请假、逃课;在发生矛盾、犯了错误时,编织谎话、隐瞒事实;在同学交往中不诚实,骗取别人,捞取好处等。在公共事务方面,如网络道德缺失,在虚拟络空间,有部分学生在网上充当“黑客”,虚假信息、编造虚假新闻、制造传播病毒,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

由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着力构建诚信社会。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做到了管理上落实、法制上健全时,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才能更有成效。而大学生更应该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为打造诚信社会出力,以此来培养道德的自觉。

第二,教育管理更要讲诚信。教育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杜绝种种失信行为的发生。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把诚信落实到全体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对学校和教师的失信行为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大家都来讲诚信。

第三,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结合两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现代民法一般都把“诚实信用,公序良俗”作为基本原则,如果违背了则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或者对民事主体产生一系列不利后果,而受到处罚和制裁。

第四,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高校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可以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要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三种方式。

第五,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把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统一起来。在广泛进行诚信教育,普及道德知识与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让那些失信的学生及时品尝失信的后果而遵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以免将来给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六,切实加强大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学生教育和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善于做学生工作的同志担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有效地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与发达国家已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信用体系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缺陷是比较大的。因此,呼唤大学生诚信,在全社会建立诚信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诚信社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 作弊 博弈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30-02

笔者将从与舞弊者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方面:社会,学校,学生群体入手,一一分析舞弊者与他们之间的博弈关系,其中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博弈为完全动态博弈,学生与学校的博弈为混合策略博弈,而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博弈为完全静态博弈。

一、社会环境下的学生舞弊博弈分析

1.社会诚信的现状:企业、个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诚信情况直接决定了社会诚信的状况,因而社会诚信的状况直接可以表现为: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1)企业诚信: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一些企业秉承着诚信理念,发展壮大,但不容否认,我国企业诚信问题非常严重,撇开那些层出不穷的企业丑闻,仅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就使民众对整个企业界的诚信状况产生巨大的质疑。(2)个人诚信:我国个人诚信缺失也相当严重,表现为:信用卡恶意透支,恶意欠费,伪造学历和文凭,伪造发票,逃税,漏税。

2.考生舞弊与社会环境的博弈分析模型(此博弈为完全动态博弈)。学生在此社会坏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诚信缺失的影响,社会各方的失信动机成为学生在考试中不诚信的一种潜在信号。假设学生和社会诚信环境是两个理性的参与者,他们完全理解对方的特征,但是他们的行为有先后顺序,学生在了解这个社会环境是诚信还是失信的前提下,选择自己的行动。因此二者的博弈属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现在用博弈的扩展式进行分析。(1)支付扩展式的构建(第一个数字代表社会,第二个数字代表学生):

我们假定博弈的先后顺序如下:{1}社会环境首先行动,选择诚信或者失信。{2}不管社会环境选择何种决策,学生在考试中选择均为舞弊或者诚信。

从图1中可以看出社会环境的策略:(诚信社会,失信社会);学生的策略:(诚信社会,诚信),(诚信社会,失信),(失信社会,诚信),(失信社会,失信)。支付序列左边是数字式社会环境的支付,右边是学生的支付(这里的数字只是作对比之用,并没有实际意义)。

这个博弈中有两个子博弈,社会诚信,学生也诚信,形成双赢的局面,学生和社会的支付各为10;在社会诚信环境中,如果学生舞弊,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而整个社会因为个人的失信整体道德指数就会下降,所以社会环境支付为8,学生为5。如果整个社会环境是失信状态,如果学生舞弊,就不会受到谴责,支付为(8,8);如果学生守信,那他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要求不相符,不会受到他们的尊重,个人信心受挫所得的支付为5。(2)纳什均衡解的确定。在诚信的环境中,社会诚信,学生诚信的支付明显高于社会诚信,学生舞弊的支付,因而理性人会选择(诚信,诚信),在社会失信的环境中,则会选择(失信,舞弊),两者相比(诚信,诚信),的支付明显高于(失信,舞弊),所以这个博弈的均衡为(社会诚信,学生诚信)。

但是从前文中对社会诚信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现实社会存在一些诚信缺失问题,失信现象随处可见,在此背景下(诚信,诚信)的均衡不能实现,只有(失信社会,舞弊)成为人们的选择。(3)均衡意义:要改变学生的舞弊行为,根本上还要改变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这有赖于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推进。

二、学生与学校的博弈分析

1.基本说明:学生参加考试,其作弊行为发生与否,与学校的考试制度息息相关,而考试制度的直接表现者为监考老师,所以本博弈分析,将学校具体为监考老师,即考察学生与老师的博弈分析,而且该博弈用到的信息均为深大目前的考试制度信息。

2.学生与监考老师的博弈分析模型(此博弈为混合策略博弈)。

假设:老师和学生都是理性人,二者在决策的过程中不会考虑道德成本,而且只要老师监考尽职,学生舞弊行为一定被发现。(1)支付矩阵的构建。假设以下参数:

{1}监考老师认真监考的成本C1(考前清理考场,考中巡视,留意学生,发现舞弊现象的后期处理,恶化与学生关系);认真监考的收益R1(学校的奖励,深大目前还没有)。{2}不认真监考的成本C2(被巡视发现批评,通报,纪律处分),监考老师不认真监考的收益R2(更多的闲暇时间支配;聊天,看报纸,发短信等,学生及格率提高,博得学生喜欢)。

{3}学生诚信考试的收益G1。{4}学生舞弊考试的收益G2(舞弊及格后不用重修,有资格评选奖学金,竞选部长,有保研的资格,简历光彩);学生舞弊的成本M(取消该门成绩,班级考评扣5分)。

基于以上的参数,得出以下矩阵(第一个数字代表老师,第二个数字代表学生):(2)纳什均衡解的确定:此博弈非纯策略纳什均衡,它是一个混合策略意义上的纳什均衡。

学生舞弊的概率(设为P)和监考老师不认真监考的概率(设为Q)的确定:

{1}在p,q的条件下,老师获得的效用为:

UT=(1-P)(R1-C1)(1-Q)+(R1-C1)(1-Q)P+(R1+R2)Q(1-P)+(R2-C2)PQ

=R1-CI+C1Q+R2Q-R1QP-QPC2

max×UT(Q|P)=R1-CI+C1Q+R2Q-R1QP-QPC2

F.O.C:■C1+R2-R1P-PC2+=0

得到P=(C1+R2)/(R2+C2)

所以老师的效用最大时,学生作弊的概率为:

P*=(C1+R2)/(R2+C2)

{2}在P,Q概率的条件下,学生获得的效用为:

US=G1(1-P)(1-Q)-M(1-Q)P+G1Q(1-P)+(G1+G2)QP

=G1-G1P-MP+MPQ+G1PQ+G2PQ

max×US(P|Q)=G1-G1P-MP+MPQ+G1PQ+G2PQ

F.O.C:■-G1-M+MQ+G1Q+G2Q=0

得到Q*=(M+G1)/(G1+G2+M)

所以学生的效用最大时,老师监考不利的概率为:

Q*=(M+G1)/(G1+G2+M)

(3)均衡意义:通过对上述均衡的推导,我们一定程度可以解释为什么高校会有那么频繁的作弊现象。{1}由于学生的作弊概率与老师认真监考的成本C1和不认真监考的收益R2成正比,与老师认真监考的收益R1和不认真监考的成本C2成反比,而在现实学校生活中,老师认真监考的收益很小,甚至得不到学校任何奖励,而不认真监考的成本也很小,在笔者学校对老师的惩罚也就是通报,纪律处分,实际上都流于形式了,在上述两种背景下,P会变的很大。再加上老师监考时很无聊地度时间会使得C1很大,而老师在监考过程中另寻消遣方式,再加上当前一名老师“一竿子插到底”的制度,即讲课,辅导,考试,阅卷由老师一人承担,这样不认真监考,一定程度可以提高自己所教学生的成绩,这样老师额外的R2会更大,在上述背景下,P会变大。因此在当前对监考老师的奖惩制度以及老师的全程负责制度会使得P变的很大,这样层出不穷的作弊现象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2}老师不认真监考的概率Q与GI和M成正比,而对于大多数舞弊者来说,他们诚信考试所获得的收益是很小很小的,又当前对作弊惩罚措施比较弱,使得M比较小,这样Q就比较小:又Q与G2成反比,而在学校的制度中,将考试不及格与奖学金的评选,社团部长的竞选资格等联系在一起,就使得G2非常大,这样使得Q比较小。

因此在对学生不及格的一些过重惩罚措施和对舞弊者惩罚的过轻处理,使得老师不认真监考的概率很小,这样就为学生作弊创造了条件。

三、舞弊者与大学生群体内部的博弈分析

1.大学生内部的诚信问题背景资料:从2010年来看,大学生内部的诚信问题突出,关于大学生不诚信的报道不绝于耳。(1)考试作弊成风,这点在前面分析当前考试舞弊现象时已经说明。(2)抄袭论文现象普遍,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形容当前大学生如何写论文:上网,复制,粘贴,打印。(3)为了骗取国家助学金,利用各种关系开出三级证明,将自己包装成贫困生,申请到钱后,大吃大喝,大肆挥霍。(4)在就业时,伪造简历。曾有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收到的100份自荐表中,竟有5人为来自同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2.舞弊者在大学生群体缺乏诚信的环境下进行的博弈模型(此博弈为完全静态博弈)。(1)支付矩阵的构造,假设以下参数:

只有A,B两个学生,两人都处在诚信缺乏的学生环境中。A,B在考试中都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诚信,二是舞弊,二者关系为完全静态博弈,可以直接用“囚徒困境”模型分析:{1}在失信的环境下两人都诚信得到的支付是0。{2}两人都舞弊,能从中获利,所以得到的支付是10。{3}A守信,B舞弊,B可以得到10个支付,而A损失5个。{4}A舞弊,B诚信,A可以得到10个支付,而B损失5个支付。

由此可得到以下矩阵(第一个数字代表A,第二个数字代表B。(2)纳什均衡解的确定。在此模型下不论其他人是诚信还是失信,选择失信总归是最有利的,所以这个模型的纳什均衡解为(10,10),即双方都失信。(3)均衡解的意义:从这个模型来看,在失信的群体中,每个人都看到失信带来的好处,自然就没有人选择诚信。所以说,良好的学生诚信氛围对于学生的舞弊行为有约束行为,反过来不良的学生诚信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倾向于从众,原来不良的氛围会发生恶性蔓延。

四、考试舞弊现象的对策研究

虽然考试舞弊是一种顽疾,但只要分析透彻,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层次进行根治,考试舞弊之歪风将会得到根本扭转。

1.从学生与社会环境的博弈中,我们就可以得出,大学生舞弊之风盛行与社会的风气不正有密切关系。为此要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努力打造诚信社会,信誉社会。根除舞弊现象,必须有一个良性的、诚信的宏观环境为支撑。一个诚信的社会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遵纪守法,诚信考试,而要想打造诚信社会,这离不开政府、企业、个人的三管齐下。政府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要取信于民,而企业要诚实经营,不弄虚作假,个人更要用诚实守信的原则约束日常的生活。

2.从学生和学校的博弈模型中,我们得知学生舞弊成风的现象与学校相关制度的不科学,以及监考老师的不作为有密切关系,为此:(1)学校要改革相关的考试制度和奖惩制度:比如加强巡视的力度和强度,使监考老师有第三方的约束,同时加大对不尽职监考老师的惩罚力度,不能流于表面,当然也要加大对于尽职监考的奖励,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老师监考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应改变相应的制度降低学生舞弊的收益,比如成绩不合格者也可以评选奖学金,也可以参加社团主席团的竞选等。(2)学校应努力改变当前的一名老师“一竿子插到底”的制度,即老师将本班的学习、辅导、监考、阅卷于一体。这种制度本身就与舞弊相容的因素存在,即老师会为了提供本班的及格率,对本班学生的舞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老师竞争制度,使竞争老师相互监考对方班级,这样监考老师的不作为概率将大大降低。(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作用可谓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人格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影响,老师只有正其身,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仿其行,自觉地诚信考试。此外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老师方法得当,自然会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思考,研究,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这样考试舞弊就会根绝。而且高尚的师德也会促使老师在监考的过程中尽职尽责。

3.从学生与学生群体的博弈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学生之间的诚信行为可以相互传染、影响,为此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自觉地预防和控制舞弊。考试舞弊行为是与个体的自我特性想关联的,是自我缺陷在考试状态下的反映。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我,把自我的实现建立在合理、道德的基础上,引导自己形成健康、客观的自我概念,建立科学、积极的自我评价体系,形成准确、清晰的自我意识,对成败、得失进行科学的归因,实现对现实的我、理想的我准确的定位,不断对现实的我的批判,在修正中塑造完美的自我。我想只要每一个学生能自觉地修养自己,养成上述的特质,那么舞弊行为就可以根除。

参考文献:

1.安玉发等.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成因分析与对策,高等农业教育,2003(6)

2.王莉.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几点思考,淮南工学院学报,2004(3)

3.李万福.论考试作弊的成因和基本性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5)

4.高建勋.考试舞弊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消极影响,武汉科技学报,2007(4)

5.游细玉.大学生舞弊: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基于高校实证研究,2006(3)

6.深圳大学.深圳大学学生管理手册,2002

7.刘波.依法治考.净化大学考试环境.咸宁学院学报,2007(2)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广东深圳 518060)

诚信社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考试;诚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26-02

一、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

1.诚信及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诚信社会,从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到社会个体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诚信无处不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诚信也是对每一个从业者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诚信还是社会主义民商法的重要的法律原则。可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处处离不开诚实信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孟子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诚信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个体的诚信品德的塑造,而诚信品德的塑造过程就是社会个体接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同样,诚信品德的养成也离不开教育,通过教育,使社会个体形成道德认知,产生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并在行为上得以落实和体现,最终养成道德习惯和树立起自己的道德信仰,使道德行为得到强化和巩固。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道德养成的外部教育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在一个人诚信品德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启蒙教育,也会伴随孩子的道德人格形成、成熟的整个时期,但家庭教育一般不是系统的教育,加之一些父母忽视“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效果并不理想。学校教育是儿童期到青年期最重要的诚信教育形式,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下,受教育者将接受较为系统的诚信教育,如果教育内容设置合理,教育教学方法得当,其效果是最为理想的。社会教育是最为复杂的,其渠道多,形式灵活多样,但受众面不易把握,其效果也不易评估。因此,相对来说,学校道德教育我们要高度重视,其对诚信品德的养成尤为重要。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渠道

从教育内容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直接进行诚信教育的课程。该门课程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自我完善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遵守职业道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个层面,阐释了诚信品德的重要性。

从教育形式看,课堂教学仍然是其主要的形式。课堂教学以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诚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到诚信对于执政兴国、社会文明、提升民族威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进而自觉增强诚信意识,提升诚信品德。另外,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实践教学形式近些年也备受关注。

从教学手段看,伴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发展迅速,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普遍采用,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很直观的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听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从教育目的和教学效果看,诚信教育的目的在于感化学生,提升学生的诚信品质,并在学习、生活中坚守诚信,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学效果好坏是通过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体现的,现实中大学生不诚信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说明诚信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不利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但考试环节单一和考试方法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不端行为,极大地削弱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考试中的不端行为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期末闭卷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其危害性不容小视,它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在作弊行为不能得到制止和惩罚的情况下,还会助长学生通过违规违纪获取不当利益的投机心理,损害学生的人格健康,为其走入工作岗位后从事不法行为埋下隐患。二是论文的抄袭剽窃成为常态。考查课的结课论文一般要求字数在3 000字左右,如果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是必须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的,不然难以按要求上交。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论文的抄袭剽窃或者变相抄袭剽窃变的轻而易举,很多学生能够轻车熟路地利用手机或电脑在互联网上下载资料,然后经过简单修改或者东拼西凑,甚至个别学生不经过修改,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篇结课论文。而评卷教师虽然也想制止这种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就考试学生的人数来看,每个学期每个思政教师所教的学生人数少则几百人多则近千人,这么多的论文想要逐一甄别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教师难以逐一甄别,就可能出现抄袭剽窃之作获得高分的情况,于是又会变相助长抄袭剽窃之风,甚至是恶性循环。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知荣明耻本来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但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无言以对。三是对试卷中某些问题的回答存在不诚信的问题。转型期社会的阶层结构日趋复杂,学生成长环境、家教方式、父母社会地位、就业前景等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加之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导致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大相径庭。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有些学生的“三观”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但是,在考试的时候,为了获取高分或者为了考试及格,这些学生也会违心地回答问题。这如同很多落马的官员,在任时把党的先进理论挂在嘴边,大会小会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却“”、“腐化堕落”。目的动机不同,但性质相似。

曾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考试中存在的这些不端行为,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构成严重的威胁,也将对党的事业构成巨大的潜在的威胁。

三、消除考试不端行为,加强诚信教育

1.消除期末闭卷考试作弊的问题

第一,变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这样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的作弊几率。但为了保证考试的促学功能,我们对答题时间和考试题型可以适当调整,督促学生认真复习和思考。例如,对于客观试题缩短答题时间或增加题量,主观题以材料分析为主,突出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死记硬背失去“用武之地”。

第二,适当缩减试卷成绩所占期末总评成绩的比例,增加学习过程、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考核。给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即便笔试考的不理想,但在平时能够表现良好,做到“知行统一”,成绩仍然可以合格。避免个别学生铤而走险,违纪作弊。

第三,提升教师监考意识,严格监考,建立教师监考的奖惩制度。一般来说,高校对教师的期末监考都有明确要求,但是在监督检查方面往往做的不到位,导致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宽严程度因人而异。我认为,“监考必严、违纪必究”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无言的教育”,相反,“监考不严,违纪不究”,对违纪作弊行为的宽松、纵容是对“诚信的亵渎”,更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误导。

第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电子监控设备加强对考试的管理,加大对考试作弊的惩罚力度,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2.解决考查课结课论文的抄袭剽窃问题

考查课的结课论文的抄袭与剽窃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言之包括:助长了不良学术风气;损害了知识产权法的权威;侵蚀了学生的诚信美德;强化了学生的投机心理;弱化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对于这种行为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解决的办法是。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强调遵守学术规范要求的重要性。

第二,由教师确定选题范围,对抄袭剽窃的论文更容易识别,便于教师的监督管理,也能增强对学生的约束力。

第三,要求学生查阅10至15篇相关论著并将主要观点整理列出。强化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增强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敏锐性和深刻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并认真执行。例如,对于抄袭剽窃者,一经发现,考试成绩计为零分,取消补考资格。只有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抄袭剽窃者付出高昂违规代价,才能有效避免问题的出现。

3.避免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诚信的现象

在回答某些问题是,学生想要获取高分或者考试及格,需要“违心”作答,矛盾就会凸显出来,而弄虚作假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养成。邓小平曾讲到“我们取得的成就,如果有一点经验的话,那就是这几年来重申了同志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讲,少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不认同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要想办法解决,有效实施教育和引导。“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考试角度,解决问题的关键的是要提高试题的设计水平,除了出一些要求学生掌握、了解的识记性的试题之外,应多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例如,考核有关人生观的知识点,如果直接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可能出现上述的矛盾,更好的设计是通过一个案例(如丛飞的事迹),让学生谈一谈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综合上述,仅就诚信教育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要尽量消除不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因素,避免部分学生的行为走向了诚信品德的对立面,即欺骗。

参考文献:

[1].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诚信社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 诚信建设 总体构想

对于一个现代文明社会来说,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当前诚信建设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个人,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其作用都不可或缺。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在诚信建设上还缺乏总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将对于高校在诚信建设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存在问题和总体构想谈一些看法。

一、高校在诚信社会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高校诚信是以高校及其教职员工和大学生为主体的诚信。高校诚信是诚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高校的重要标志,是高校社会影响力的关键。高校诚信在构建诚信社会进程中能发挥特殊的表率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高校在诚信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高校诚信建设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诚信社会的建立、信用的构建,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赖于社会组织和个人。高校具有特殊地位,其诚信研究建议会影响政府,可以促进诚信法律法规的制定。高校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影响一个学生,往往会改变一个家庭。

2.高校诚信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高校师生的思想往往走在社会的前沿,其行为直接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当学生因为高校的诚信而感到社会公平时,就会在心目中树立起对社会的良好印象,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

3.高校诚信建设有利于社会管理。如果高校诚信建设得好,有利于学生诚信意识的建立,将来踏上社会,他们将以诚待人,有利于社会诚信风气的好转。如果高校出现信任危机,就会动摇整个社会管理的基础。

(二)高校在诚信理论创新的探索作用

1.高校在诚信伦理和诚信法制建设上有优势。高校是新思想、新价值观的创造高地。我国诚信问题的求解,诚信理论的创新,诚信法制的建设,要靠高校的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去探索和实践,所以,高校诚信建设就是自觉承担使命,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高校在诚信思想和诚信法制传播上有优势。高校是诚信思想理念的主阵地。高校的任务在于将诚信的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促进人们思想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诚信建设,有利于诚信教育的开展。

(三)高校诚信对社会诚信建设的辐射示范作用

1.高校要做守法诚信的典范。没有栋梁,社会诚信大厦难以建立起来,所以,要建成一个诚信的社会,作为社会栋梁的高校诚信建设得好,可以通过率先垂范,促进社会诚信进行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

2.高校的诚信实践对社会的其他组织有示范作用。诚信对大学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因为它代表中国素质教育的程度。大学生诚信实践对社会的人员也有示范作用。通过高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诚信实践,对整个社会产生广泛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二、当前高校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诚信建设理论和实践缺乏前瞻性。高校诚信建设的重点应在诚信引导和失信预防上,也就是建立一个好的诚信制度和机制,引导人们主动诚信,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目前在我国还缺乏诚信高校的总体构想,看不到具有前瞻性的失信预防。诚信高校的建立可谓任重道远,主要原因是高校诚信建设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但我们应当看到,由于高校诚信问题的大量出现,社会开始对高校的诚信不信任,对高校评价在降低,这不但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教育质量,高校对诚信建设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高校诚信建设思考缺乏系统性。高校诚信系统性建设是把高校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诚信问题,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性应包括高校对社会的诚信和高校所有人员的诚信,内容包括管理服务诚信、教学学术诚信、学习考试诚信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建设。可操作性就是采用具体的、能够被衡量的诚信模式来检验人们的行为,并对其行为有所记录。

第三,高校诚信建设实践缺乏整体性。就目前的情况看,高校学生诚信建设有所突破,但教师、管理人员诚信建设缺乏。单单有学生的诚信建设是不完整的,也是很难真正实现的,因为一个人是否诚信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学校的诚信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失信对学生有负面的影响,而且影响很大。当前高校诚信建设不能缺少教师、管理人员诚信建设。

第四,高校诚信建设研究缺乏指向性。从目前学界关于高校诚信建设研究现状看,问题现象研究多,而实践做法研究少。从所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来看,研究现象和问题的很多,形成了泛泛的空谈,对改进高校的诚信建设实际意义有限,而很少有学者提出可操作的诚信方案,目前只有学生的诚信档案在个别高校实施。从研究来看,现在各高校的诚信方案实践的做法几乎都是针对学生诚信问题的,很少有人对实际效果进行跟踪和进行规律性的总结,使一些尝试性的做法难以推广。

三、高校诚信建设的总体构想

(一)制定和完善高校诚信的法律法规

制定高层次的诚信立法,目的是强化诚信的法律义务,而不单单是道德境界,使高校诚信领域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1.国务院应当制定学术诚信研究行为的法律规范。目前立法有知识产权法,还急需由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制定并公布实施的《中国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诚信研究行为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高校科学研究的教师和学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避免高校师生在科研的道路上自己摸索前进的尴尬。此前,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不具有法律规范性质,只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学术契约,所以它对学者强制约束力远远不够。二是内容简单粗糙,规范性不强,没有程序方面的规定。三是现在的规范散乱不系统。《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只能适用于人文社科学术研究,还缺少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的规范。针对科学研究的法规是:2007年12月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只有8个条款直接涉及科研诚信建设和规范科研不端行为。针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又另行规定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恪守学术规范、帮助学生树立学术道德,但这个行政文件不具有道德规范也不具有法律规范性质,仅仅是一个道德的号召。

2.教育部应当修订学生管理的法规。目前,高校管理及与高校学生有着密切关系的法律有: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1989年实施《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1990年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就学位评定程序来说,关于研究生管理有1995年的《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从目前的规定来看,学位评定诚信、学生管理诚信的内容还没有明确纳入其中,比如考试作弊、成绩造假等,教育部应将学生管理的法规进行及时修订,从而有效地遏制学生失信行为的发生。

3.制定调整高校与各服务公司关系的服务诚信法规。现在大学后勤社会化,在服务方面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不能提供优质服务上。另外,目前保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靠民法调整还不够具体,比如学生权益在受到后勤服务的侵害时,学生向谁索赔,学校是否承担责任等问题还不明确。

(二)大力推进高校诚信教育

1.诚信教育要从知晓诚信规范开始。首先全校师生应人手一册诚信规范。知晓后还要做出承诺,承诺就是别人信任的开始,以此激发人们诚信的信心与动力。因为被人信任是有尊严生活的开始,过有尊严的生活,人生才有积极意义。所以高校的诚信教育要从让高校所有人员知晓诚信规范开始。

2.高校诚信教育要从教育者开始。教育者中教师的责任重大是诚信教育的重点,学生出现诚信问题,首先是老师有责任。现在的问题是一些教师本身就不懂学术诚信规范,自己不知什么是借鉴他人成果,什么是抄袭,如何教育学生,所以最重要的是解决老师自己的诚信问题,教育者要首先接受诚信教育。

3.学生的诚信教育更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注意务实性问题,在学术研究中避免学术失范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正确引用,什么是抄袭。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相结合,力求让大学生成为既是各个领域学术技能,同时具备诚信学术公民所必需的素质,只有这样,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才有希望。

(三)建立健全高校诚信档案

在高校诚信建设中,将高校的所有人员全员参与诚信建设是取得实效的关键,诚信档案要人手一册,诚信档案的设计应在第一页显示高校师生的诚信承诺。但由于人员的岗位和职责不同,诚信的档案的设计应有所不同。高校教师的诚信重点在于学术诚信和教学诚信。管理育人重点在于招生管理、考试管理、学生管理。服务人员重点在于提供已承诺的服务。对学生缺乏诚信则重点在学术诚信和考试、评优等方面。

(四)积极建设高校诚信文化

明礼诚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影响广大师生。开展各种校园诚信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诚信育人环境,可以增强高校师生诚实守信意识,可以促进师生严谨治学,可以树立高校的良好形象。可以在每年的开学第一周定为诚信周宣传诚信,将教师、学生诚信的典范进行大力宣传,将学生诚信收到奖励和不诚信收到惩罚的故事融入大学生的各种活动中。

(五)建立和完善失信惩处机制

目前,国家在高校的诚信处理上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各高校制定的处理规定有不统一的现象。所以教育部应统一立法,实现失信的投诉举报、调查核实、监督监察、公开公示和惩戒处置的程序有法可依,特别要规定对不服的处理决定与诉诸司法救济相衔接,避免失信处理定性为行政处分,只能通过申诉等其他途径来解决,造成不能有效地保护其自身权益的问题,从而有失公开公平原则。

总之,高校诚信建设复杂艰巨,任重道远。国外的大学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我国的高校要想建成世界有一定影响的大学,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努力,还必须以远见卓识和勇气魄力推进实施,才能把高校诚信建设好。

[参考文献]

[1]董娅.当代大学生诚信状态研究报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龙庆华.高校诚信道德建设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诚信社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44-01

一、当今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一)学习诚信缺失

1.抄袭作业、论文。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大学生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独立完成作业、论文,而是直接下载抄袭完事。2.考试作弊。现在很多大学生把业余时间都用来泡韩剧、打游戏,一考试时就慌了阵脚。为了不挂科,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考试作弊就成为了成功的捷径。其结果是每次考试都有学生受处分。即使没被发现,也会在以后的应用中遇到理论知识不扎实带来的麻烦,这一现状表明,学习诚信的缺失,在高校已经是普遍现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3.伪造学生证,篡改成绩单。现在不少人为了出游享受半价,更换学生证上的照片,更改乘车区间;为找工作,篡改成绩,买假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学位证、毕业证;为出国留学,模仿导师手迹签名等等。

(二)经济诚信缺失

1.开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国家助学金。国家重视对贫困学子的资助,人均每年可获3000元的助学金,因为这笔钱,很多家境并不是很贫困的学生也从社居委、街道开来了贫困证明,弄虚作假,骗取助学金。2.不按期偿还助学贷款。国家的无息助学贷款分为开放银行和农信社两种。帮助很多贫困学生度过了求学的难关。但学生贷款按时归还的情况不甚理想,导致银行对学生贷款顾虑重重,给学校的管理加大了难度。3.拖欠学杂费。一部分确有实际困难的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未办理成功的情况下,确实交不起学费,但也不排除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诚信问题,故意拖延。

(三)就业观缺乏诚信概念

1.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就业签约不履约。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严峻,许多毕业生海投个人求职资料,有接受单位就草率签约,而一旦发现有更好的单位马上毁约再签,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和对毕业生的管理,也损害了了人才市场秩序。2.毕业生“跳槽”现象严重。频繁“跳槽”实际是签约不履约的另一变种。长此以往,使大学生的择业环境恶化。用人单位受此影响,要么不愿意录用应届大学生,要么抬高,门槛,降低待遇,以减少录用成本,要么对新录用的大学生不愿花成本进行培训。双向的不诚信现状,造成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混乱局面。

二、切实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虽然对德育非常重视,但具体措施却过于简单化,结果忽视个人道德的完善,助长了一些学生虚荣、舍“信”取利的不健康心理。2.社会上,缺少信用制度保证,更缺少相应的惩戒措施,使人们不需要对不守诚信的行为负责,也就导致了大学生信用缺失这一现象的产生。3.信用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夯实自己的信用基础,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信誉。信用不仅反映在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上,也存在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交往之中。4.国家助学贷款是大学生信用的试金石。按时偿还贷款、利息是每一个学生良好的个人信用品质的基础,是当代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产生信用形象的重要筹码。

三、我院关于诚信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诚信”教育主题班会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各班级利用晚自习、班会时间陆续开展“诚信”特色主题班会。诚信是大学生为人的基础,是大学生品德优劣的衡量标准。为了配合现今社会对诚信教育的重视,我院在毕业生贷款确认之际要求各班级展开诚信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深入地了解诚信、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主题班会,同学们围绕何为诚信、诚信与成人、诚信与成才等主题,通过讲故事、演讲、播放视频、师生互动等形式,阐述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重要意义,真正在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诚信意识。

主题班会结束,各班级将相关材料,PPT文档,照片统一发至学生资助中心老师邮箱。

(二)“诚信做人、按时还贷”宣传活动

除了在学院宣传栏上张贴《关于做好我院2013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毕业确认工作的通知》和相关表格,学生处处长在每周日晚召开的辅导员例会上,再三强调毕业生诚信做人,按时还贷的重要性。学生资助中心老师将所有毕业生贷款名单(农信社和国开行)整理打印出来,交至每位毕业班辅导员手中,再三叮嘱辅导员及时的告知并教育学生及时完成毕业贷款确认工作,并按时偿还利息和贷款,拒绝进入诚信“黑名单”,并告知不及时进行毕业确认、不按时偿还贷款的严重影响,今日的无所谓,会对以后买房买车造成重大影响。

(三)“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研讨会、征文比赛

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各班级组织了研讨会、号召广大同学拿起笔,以诚信为主题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参与到征文比赛中。各班级积极响应,以诚信事迹为着力点,交上了一篇篇感人的征文,院团委、学生资助中心经过认真审核、评比,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

(四)“做诚信大学生、誓诚信考试”宣讲、签名活动

六月是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AB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一系列考试举行的月份,我院结合考试月,进行了诚信考试的教育活动,由辅导员利用周日班会强调诚信考试的重要性,做到严守考试纪律、尊重监考老师,真正成为一名以诚信为本的高素质大学生。学生会学习宣传部在食堂门口举行了诚信考试签名活动,签上自己的名字,遵守自己的诺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贯彻“诚信”思想,坚持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示范性、有效性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师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首要的一点是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诚信”教育做好制度铺垫。

参考文献:

[1]王静.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探索[J].商业经济,2005(9).

上一篇: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会实际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