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1:33

想象力的作用篇1

一、声乐想象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

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和学生多次的交流,进而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了初步的了解。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抽象唱法很难深刻体会、理解,甚至茫然不解。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借助想象的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变通一下,替换成形象的比喻、易懂的形象语言情景,灵活引入声乐教学中,这样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想象是指由一种事物或情景联想到另一个事物或另一个情景的心理过程。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从听觉感受到声音,通过想象转成视觉形象,这就是想象的作用。想象在声乐教学的整个环节中,都是常见的和必不可少的,例如,歌唱的气息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训练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声乐学习取得效果的关键环节。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呼吸是人体的一种机能,使耳、鼻、喉、胸腔、横膈膜、腹肌等器官的协调运动。在做气息练习中,要求颈部面部肌肉放松,两肩自然下垂,挺胸,用口鼻同时吸入肺叶底部,横膈膜下沉,胸部扩张,小腹内收,通过上下对抗造成气息的支持点产生声音。如果进行上述的讲解学生根本不可能理解要旨,因为语言过于学术化、抽象化,不易直观理解。

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作者在声学教学中借助想象采用了灵活的想象教学法:要求学生体会喘气时一吸一松的感觉,这就是歌唱时气息吸入和放出的感觉,同时让学生体会闻花香吸气的感觉,让他们得到自然而深沉的气息。这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学生很快就能找到感觉,从而使学生通过轻松的方式就较容易掌握深奥的理论,进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想象声乐教学法对于课堂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概念化的知识不能被很好掌握,学生就会面临一个个障碍,久而久之会感到学声乐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产生了抵触情绪或上课紧张,就无法放松歌唱,就无法正确发声,也就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了。

二、想象教学在歌唱共鸣教学中的作用

正确的歌唱发声除了气息的支持,还需要良好共鸣。共鸣是由于物体振动而发声,影响到其他物体或其他物体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象,歌唱的共鸣是指一个声音从声带出发,经过喉咙、喉咽腔,达到口咽腔,这是基因得到扩大。如果声音再从鼻咽腔和口腔中得到共鸣,同时胸腔也发生共鸣,这样声音就会产生丰富、圆润、明亮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声音共鸣。

如果我们把这些声音共鸣的理论直接灌输给学生,相信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很大难度,甚至产生极大偏差。那么该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枯燥的理论呢?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打哈欠或者微笑的感觉,整个面部处于一个微笑时的状态,整个面部处以一种打开、兴奋的状态,声音的回声就会很大,那么微笑和打哈欠的过程就相当于盖房子,想让声音产生共鸣,就必须把口腔的共鸣打开。房子盖好后,想要获得更好的面罩共鸣,我们可让学生在想象头顶有一钩子,把声音树立向上挂在头顶,就可以得到头腔共鸣。这样发挥想象的作用,对学生理解声音的共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呼吸与共鸣的支持下,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发声的技巧,但想演唱好每首声乐作品,仍然离不开想象的发挥,尤其是对歌曲意境的把握。例如演唱《江南谣》这首歌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江南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然后再去演唱,必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声乐想象教学的意义

声乐的歌唱仅有技巧是不够的,同时必须拥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认真的体会此情此景此物,充满感情的抒发作品丰富的情感。例如刘和刚演唱的《父亲》为什么能打动听众?甚至八十岁的老人?因为他在演唱时深有体会并联想自己的切身经历。他说每当唱起这首歌,他就会想到为自己付出太多太多的父母亲,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们背后无私奉献和支持,太多的生活场景让他激情涌动,让他发自肺腑的感谢自己的父亲。同样,在唱《黄河怨》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屠杀中国人民的累累罪行,想象大好河山被践踏,人民被蹂躏,这种凄惨的情景让人充满悲愤的情感。学生在演唱时经常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想象力的作用篇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注重于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创设写作的情境

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活动的空间。

在教学生“写环境保护”一类的习作时,我从鹏博士多媒体素材库中,把一些有关“污水”、“空气污染”、“酸雨森林”、“受过污染的小河”等动画引用到写作情境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心境。当看到“从工厂里排放的烟雾”时,学生就联想到自家附近工厂、澡堂烟囱里排放的黑烟,他们在自己命名的作文题《还我一片蓝天》中写道:“看,我家附近澡堂里烟囱里排放的一股股黑烟像一条条妖龙在空中张牙舞爪,……”接着写附近居民受到了怎样的危害――人们淡忘环境;要发出倡仪,保护环境。有的写了《20年后的我》,长大后怎样治污染;有的写了《地球妈妈的话》,告诉人们不要乱砍滥伐;《假如我是发明家……》、《小鱼的自述》、《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假如我是城市美容师》……写出了自己大胆的想象。不少学生的习作在市区发表,杨淋同学写的《小纸团历险记》,获部级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

二、用音乐渲染习作环境

运用与作文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音乐把学生轻松带入写作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想象、表达。

总之,尽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写作电教材料,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有情必表、不吐不快之感。

三、利用一组声音,想象作文

利用电教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利用一组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的不同,编写一个故事或一件具体的事。我们可以从多媒体素材库中录下一组,按一定顺序并有内在联系的声音,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编成有一定情节的内容进行创造性作文,学生的写作热情很高。总之,学生通过听也能把“看”到的合理地写下来,想象力很丰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再一次得到了提高。

四、巧用电教为课文续写结尾,推测以后发生的事

为课文续写结尾,推测以后发生的事,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有这样一段话:“他们俩(奶奶和小女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一段话后,又让学生观看屏幕:奶奶怀抱着小女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呀飞……此时,我就让屏幕动画至此暂停,问学生:“小女孩会到哪儿呢?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到了我们中间,我们怎样和她相处呢?”学生们看着屏幕,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在说:“小女孩,快飞吧,快来到我们中国,我的奶奶也是你的奶奶,我的爸爸、妈妈也是你的亲人,我会带你一起游览那驰名中外、千年古寺、神秘地方――少林寺;游览那桂林的山水;欣赏那水平如镜的西湖、红叶似火的香山……我们一起打电脑、一起学习、一起逛公园,让你过得开开心心……”

五、再现真实情境

有些作文要求学生实地观察后或亲手做实验后把过程写下来,当时学生可能兴致勃勃,但常常因为沉浸在活动之中,而没有仔细观察,体验不周全,文章写得不够生动。可活动不能再组织,而利用多媒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把真实的生活情境拍摄下来,制作成课件,然后反复播放,直至学生看仔细为止,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材料”留有想象余地。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去郾城县龙城参观了那里的桃花园,一路上,美丽的春景让学生乐不知疲,野餐中,学生们互相分工合作,亲手做午餐,赏花时惊喜,学生们在园中作画写诗、拍照、嬉戏……好不热闹。我们把这春游录上来,以便学生在写作时再回忆、再互说,以完善自己的写作。学生真正投入到了大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家乡的可爱。在习作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此得到发挥,避免了以往春游只写这儿美,那儿美,无病的俗套。不少学生写出了新意,写出了春游中“赏花―作诗―论诗”的趣事;有的学生在习作中以诗表达自己赏花的愉快心情,做到了吐真言抒真情。

六、根据某一词义,提供一些和词语描述的景物特点

某一词义学生们理解后,可提供一些景物和这个词相照应,说明这个词的意思,如“今天天气真热啊……”为开头写一段话,出了太阳、空气、小草、动物们等在天热时的反应,再通过想象平时自己的观察,可以具体地描写出来。

七、条件作文

即教师也可在屏幕上给出动物、植物提要求、给方向或范围,让学生想象作文,如可以出示猫,让学生在观察后再展开想象,描述外形――颜色――气味等特征,还可以由想到人的品质、追求、希望。

八、利用故事,培养学生的幻想

幻想及想象力的升华。儿童喜欢幻想,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常常会使学生浮想联翩。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录音听童话故事,通过电脑看动画片、科幻片,启发引导学生写童话、写科学幻想,不少学生写《地球妈妈的话》、《水的回述》、《南郭先生逃走后》、《20年后的月球上会……》等等写得很成功。

九、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电教优势,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鼓励学生利用空间资源、自己身边电教资源,写好作文。比如,电视中每日新闻、科幻故事、动画片、广告等等,都是学生写作文的好的电教素材,看新闻不仅了解国内外大事,还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责任感:当“9.11”事件发生以后,就连世界最强大的美国也不安宁时,他们从心中发出渴望和平的呼声,并在日记中写下《我渴望和平》;看到有人非法捕捉珍贵动物时,更是愤愤不平;学生在日记中不断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则新闻》、《看新闻有感》、《我喜欢的一则广告》等很多有价值的习作。

想象力的作用篇3

论文摘要:文学是传达人类情感、思想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作品内部所深含的意义。但是语言文字只是负载着意义的符号.人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做到真正地阅读作品.获取作品内部的深层意义。创作也是运用想象进行创造的过程.丰富鲜明的想象在文艺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

1 文学创造中的想象

历来的文学家、艺术家、批评家都十分强调想象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说:“在文艺中起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翻高尔基也曾指出:“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翻具体来说,想象就是人脑把客观的形象记忆下来.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

想象是文学写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行为文学写作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虚拟性。它与实用写作不同.不是照搬生活,不是如实传达人们的生活行为.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形象的组合、再现的过程.虽然其具体过程很复杂,还会运用意识等心理手段,往往还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更正、改善,但它离不开想象的辅助作用,所以,文学语言是想象的符号文学写作必须通过写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去选择、提炼、加工、重新改造生活,把生活变为自己的心灵产物、情感的产物。也就是说.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情节故事都是作者虚拟的结果。而虚拟,是必须依靠想象的.因此,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就必然要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发生作用。

对于创作主体来说.一切艺术发现都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当创作者在营构形象的时候.想象就开始发生作用了,跳跃腾挪,轻舞飞扬,陆机的《文赋》中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醉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从而把创作者的艺术感觉和艺术发现转化为能被读者感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很多创作者在完成文学作品之前,就已经在大脑中构思了,就是说,创作者借助想象设计未来的作品。在小说的创作上.小说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中由这些形象所构成的形象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着作品的成功.而想象又是创作者创作构思的主要方式.所以想象对整个作品的形象和形象体系的雏形的孕育起着“设计师”的作用。鲁迅先生写作《阿Q正传》的情况就是突出的例子,他说:“阿Q的影象.在我的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了”。

想象可以弥补创作者实际经验的不足。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并不一定是创作者的真实写照.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拟的.甚至可以说是虚假的其中很多成分就是经过作者的构思、想象而来的。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狐鬼世界,蒲松龄并不是亲眼所见.而是对社会现实有感,在对现实反映的基础上运用想象构建出来的.创作者利用想象之力把读者带到了人不能到达的世界.也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如果没有想象的翅膀.今天的我们是无法见到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学的。

阅读文学作品和创作文学作品是不同的.它们的宏观步骤是相逆的创作者如何运用想象来创作文学作品会对读者在阅读时如何展开想象有着非常有力的影响。创作者将思想和情感深藏于语言文字背后.读者就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阅读能力、展开想象力.挖掘这些深层的意义:相反.如果创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处于文学语言的深层.读者就可以利用想象和其它鉴赏手段较为轻松地领会。诗歌是想象的艺术,它的语言是高度想象性的语言.叙事性的历史史诗能把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呈现给读者.蕴意深远的现代新诗能通过文字给读者心灵深处的震撼,所有这些都是要依靠想象的作用的。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就是依靠诗人们的想象而成的.倘若没有想象,读者无法通过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没有诗人丰富情感的渗人以及广阔心理时空的神游,这些诗句的美感是无法产生的。没有想象,就只剩下赤裸裸的语言文字符号,文学作品就缺少必要的张力、活力,不仅鲜活的文学形象无法获得.作品中深刻的思想蕴涵也就无从谈起,就更谈不上文学作品的美了。

文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主体发挥想象力酝酿的心理过程创作主体运用想象力的好坏关系到作品的优劣。想象为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提供载体与展现形式.同时为审美情感所推动.使作家从创作中的自我与此时此地的现实生活中分离出来,而进入物我同化的世界。除此之外.在文学的创造过程中.作家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众多表象,以静态的方式储存在头脑中。但是,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作家在审美情感作用下.通过想象.使头脑中这种静态式的表象转化为动态式的表象。

想象力对于文学创作的作用往往是综合地发挥着作用,想象力作用于创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任何文学创作主体都不能忽视、低估想象力对文学创作的作用。文学的创作是离不开想象的.这是人类文学创作发展史上的一个公理。

2 文学鉴赏中的想象

尽管文学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鉴赏者的再创造能力的心理机能是想象。“想象是一种在观念形态上再造或创造现实表象和形象的心理能力”.想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它可以使人“能够根据别人口头或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康德就认为:“鉴赏是与想象力的自由合规律性相关的对一个对象的评判能力”“想象力可以自得地合目的地与之游戏的东西对于我们是永久常新的.人们对它的观看不会感到厌倦”。可见.想象力对于文学鉴赏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想象力帮助鉴赏者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夏丐尊和叶圣陶在《文心》中曾说:“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却要倒翻过去.把自纸上黑字依旧翻成具体的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不论是欣赏小说还是欣赏诗歌、散文.都必须将文字符号首先转化为具体形象.想象力就担当了转换者的角色。

接受美学学者英伽登认为,文艺作品形象体系仅仅构成一个模糊的图式框架.其中有许多不确定的空白处等待读者去填补、充实、丰富、深化,甚至“重建”。在文学鉴赏中.想象担负着通过作品的语言再现审美意象和创造新的意象的重要任务。鉴赏者鉴赏作品的再创造性想象是具体、不同的.所以就导致了“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林妹妹”的现象如前所言,鉴赏和创作是两个相逆的程序。创作大体上说是将情感、意义负载在文学形象上的,鉴赏则是运用想象.从文学形象来领悟意义的。鉴赏中想象力的作用方式是一个由“形”到“神”的逐步的想象力再创造的过程.当然.这种想象的再创造具有充分的自由和广阔的空间,就是“使有限的艺术形象在欣赏者面前展开着有感觉的有限性通向形象的广阔性的道路”,“如果没有欣赏者的想象来充实和扩展形象诉诸感觉的有限性那么无论哪一种艺术形象都将失去它那广阔、深人反映生活的可能”。想象力对于文学作品的再创造鉴赏是文学作品的生命。

创作主体将自己的情感、感受、意义藏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中,想象力将这些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这对于读者领会其中的内容是十分有利的。不仅如此,鉴赏者的积极想象,还有助于发现、补充、发展作品的内在意蕴。当鉴赏者丰富、发展作品意蕴的时候,也是深刻领会了作品意味的时候。换句话说,文学作品的鉴赏者不是也不应该一味被动地接受文学作品的精神内容,而是在鉴赏作品的同时能动地、自发地发掘更多的精神内容,以此填补作品形象结构中的空白部分这也是再创造性鉴赏的一部分。

文学鉴赏对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创作主体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鉴赏主体对它的反应,那么.文艺作品的形象构造必定要顾及鉴赏者的因素.这就造成了对创作的反作用了。鉴赏的心理机制中,想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鉴赏者如何想象就不能不是决定创作主体如何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了。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大众文化的消费取向决定了文化生产的重点.文本的创作亦是这样。

想象还是文学鉴赏中发生情感共鸣不可缺少的条件文学欣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活动,共鸣发生的基础是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或类似。诚如此言:“艺术就是这样一种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鉴赏者必须借助想象进人作者的世界,与作者同思同感,才能体会到作者倾注在形象画面中的思想情绪。无论欣赏者的主观条件如何.即使在情感上与作品有了共通之处,没有想象力的帮助.共鸣还是不能产生的。

总而言之.文学鉴赏是不能没有想象的。

3 结语

想象在文学中显示出非常明显、重要的作用,在文学创作和鉴赏的过程中渗透着想象力心理机制的作用“‘文学’一词如果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似乎是最恰当的”。它的作用还是源远流长的.马克思也说:“在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字,而且已给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

在文学领域.它对文学创作与鉴赏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创作与鉴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环节缺少了想象.文学作品就会变得毫无活力和张力.也就不能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深刻意义和内涵.文学鉴赏将会变得索然无味。“在实用主义不断获得尊崇的今天.文学创作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由此而导致的结果.便是近些年来的文学创作.已越来越远离必要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失去诗性的审美质感.越来越依赖于客观的现实生活作为阅读上的逻辑印证这种远离梦想、放逐想象的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对文学核心品质的一种公开抛弃与逃离”。这段话非常郑重地告诉我们,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并不是充满着想象的“空白”.而是想象力呈现了一种空前溃败的局势。

想象力的作用篇4

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要抓住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能帮助幼儿增长知识,而且情感的变化靠想象力。当然,想象力能让幼儿形成创新能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幼儿以后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想象力的形成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引导,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如果能借助多媒体,在各种活动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想象力培养,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运用多媒体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美术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会出现更好的效果。陈鹤琴提倡活教育,即教师对幼儿的帮助是要克制的,幼儿能自己完成的,教师不要多管;幼儿能想的,则不用教师去启发。要放手给幼儿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做想做的事,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事。美术活动不是简单的会画画就成了,而是伴随着想象力的培养。用多媒体对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启发,引导他们由画想得更多、想得更远。

1.1 运用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自由的形态,受外因的影响很小,只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基础,那么,他就可以自由地想象,不受自然的影响,也不受传统观念、科学道德、生活习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限制,更不是原有事物的翻版。所以,在绘画中,对于幼儿的作品,不用画得像不像来评价,而看画中是不是有想象的成分,是不是具有一定的想象元素。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通过画面的展示,在屏上显示要提问的问题,让幼儿跟着设计的思路去思考与想象。发现幼儿的想象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肯定那些想象的成份,从而避免教条式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小班幼儿中,让幼儿画太阳,在绘画之前,为了让幼儿了解光的不同色彩,用多媒体把不同颜色的太阳展示在他们面前,让他们了解太阳并不只是红色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颜色。让幼儿知道光有7种基本色彩,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画出来。在观察太阳的颜色时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区别,当然不同天气下也是不同的颜色,以及戴上不同颜色的墨镜时也有不同的颜色。多媒体可以把所有可能的情况下的太阳颜色表现出来,然后关掉屏幕,启发幼儿想象出更漂亮的颜色,可以试着画一画,看谁画得好。在幼儿画的时候,教师还要进行启发,随时提出一些问题,如:“下雨了,阴云把太阳遮住了,透出淡淡的光。”“太阳要落山了,把周围的云彩映成了什么颜色呢?”“夏天来了,我们站在太阳底下看一看太阳,它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光?”不同的提问,可能被不同的学生所采纳,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颜色的太阳。

教师的提问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从启发中仿佛看到了老师描述的太阳。如果教师对学生画出的不同的画进行鼓励,夸张地表扬他们哪些地方想象得最好,这样,他们再作画时就会更有信心画出更具想象力的作品。

1.2 多媒体画面显示大自然,诱导幼儿想象

如果利用多媒体,就可以让幼儿足不出户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而且看到得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在画面中,参天的大树,可爱的小动物,宽阔的草原,高大的山峰,无处不存在美。这些画面会把幼儿的兴趣一下子抓住,优美的画面吸引了他们,留给他们无限的遐想。比如,在大班的绘画中,让他们画一片森林,那么,森林是什么样子呢?没有条件的地区,幼儿是无法看到森林的,他们的想象中没有森林的样子,他们也无从下手。但是,如果启用多媒体,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事先找好表现不同森林形象的图片或者录相,给幼儿展示,画面中既有优美的森林景色,也配有动听的音乐,树林被风吹得自然摇摆,很具诗意。这样优美的景色,一下子就把幼儿打动了。接下来就是让幼儿根据画面中的图像进行想象:在你的脑中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呢?很快,他们就会完成优美的作品。然后教师用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用不同的图形与不同的树形相对应,夸张地展示不同的树林,并让学生猜一猜几何图形所代表的是哪种树。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大自然风景中培养想象力,从而让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大自然的美。

1.3 用多媒体调动幼儿的身体感官,形成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大脑的活动,但是想象力的培养不是光靠动一动大脑就形成了,而是需要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的画面来“看”,让幼儿在看中认识事物,想象事物,这是美术活动中对观察的要求。当然还可以让幼儿去大胆地想,比如拼板游戏,让幼儿把拼板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会拼出不同的事物。还可以用多媒体让幼儿添一添,如给画物画上小眼睛,画不同的眼睛表示不同的神态,让幼儿大胆想象。

1.4 通过多媒体欣赏作品培养想象力

很多作品是能够以画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的,但是,实际的画摆放起来很困难,也很费事,会很乱。如果用多媒体就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把画录入多媒体中,可以根据需要点一点,就会很轻松地出现在画面上。不同作家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个性化非常明显。从幼儿对作品的欣赏中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一个作品中会有另外的想法,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所以家长或者是教师,都要注重对孩子的作品欣赏能力进行培养。

2 利用多媒体在音乐方面对幼儿进行想象力培养

多媒体与音乐有着很大的联系,而音乐能陶冶幼儿的情操。通过接触音乐,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提高。在音乐活动中,可以运用多媒体随意切换,也可以剪辑,还可以把音乐与优美的画面联系在一起,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与画面结合,给他们以很多的联想,让音乐带着他们在想象的天空中飞翔。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让幼儿将自己所听音乐的思想用动作表现出来,边听边舞。当然,还可以把音乐拟人化,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听故事,或者把音乐编成相应的故事。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幼儿的想象力在学习音乐中得到发展。

3 通过多媒体播放生活场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想象力是一种生活的积累,丰富的想象靠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只有让幼儿在生活中对发生的事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提高想象力。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中的幻灯片以及电视、科教电影等来丰富儿童的表象,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事物,形成完整的形象,这是发展想象力的基础。所以,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一些中国的古建筑,欣赏异国风情,让他们领略大千世界。当然,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让他们多看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电视。这样,他们的视野开阔了,想象力也自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起月,赵红霞.智慧地培养孩子想象力[J].早期教育:家教版,2009(6):

24-25.

[2]李卉.浅谈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与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2).

[3]胡燕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几种教学方法[J].广西教育:小教版,2005(7A):

92-93.

[4]王振丽.谢召文幼儿创新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50.

[5]王娟.0-3岁幼儿想象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技术教育研究,

想象力的作用篇5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想象力

初中生的思维活跃,思考东西天马行空,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正是这样,才能突出初中阶段对于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意义。想象力能激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比如,第一,事物描写题材类的作文,学生一般能够顺利完成,而且写作过程中表现的比较热情和积极,这足以说明想象力可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类作文形式也更容易被学生认同。其次,学生在写作时,将描写的事物运用其它方式表现出来,能够不断开拓思维空间,写出更加生动形象的作文,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越写越好,对写作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有了兴趣,他们的作文才能越写越好。首先,需要让他们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将《草船借箭》的故事引入课堂。教材中有很多好的成语故事,如《刻舟求剑》等等,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写作欲望,从而提高初中生写作质量。初中生真正接触作文写作的时间还不长,没有经过系统和正确方式的训练,在思维方式上面还有一些不足,导致他们无法将想象力发挥完美。作为老师,应该学会引导,可以尝试带着他们进行想象,让他们感到简单易学,从而越来越有兴趣,愿意参与到作文写作当中去,打开思路去写作,进而不断提高写作想象力。

二、进行同题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力

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对周围事物缺少观察,想象框架不够完善,这就对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造成了妨碍。想要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提升他们的表象储备,为他们想象力的塑造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同题写作的训练。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给个题目让学生按照题目来写作文,而是让学生根据题目,联想出相应的事物,从最佳视角去写。

比如,当教师在教学时,给出“春天来了”这个话题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想象,然后说出自己想到的跟题目有关的东西,并让学生逐个进行发言。这时,教师会发现学生的两类回答。一类只是春天来了的表面意思。比如,“美丽的春天”、“春天万物苏醒”、“春天,我去踏青”等。还有一类就比较能挖掘出春天的深刻含义。比如,“春天来了,我看到了生命的萌芽”,“春天代表着希望,在我意志消沉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旁生机盎然的迎春花”,“春天来了,世界变得更加温暖”等等。通过这样的同题训练,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后的结果。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看谁想出来的点子好。这样,不仅提高了W生的想象力,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培养自由立体思维,提高想象力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就需要培养想象力了。想象力与自由立体思维有关,想象力培养的过程,其实也是自由思维和立体思维的培养。自由思维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夸张想象,它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对此进行培养。比如:第一,引领学生在写作时合理地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其次,鼓励他们对一个事物进行想象,然后在原来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想象,提高自由想象能力。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进行训练:第一,鼓励学生对立体事物进行描写和想象;其次,引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小的工艺品,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完全根据自己的想象处理;最后将他们制作的物品与真实事物进行对比,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再让他们自己改正,从而纠正他们在立体思维中的不足,提高其立体思维能力。自由立体思维对于想象力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格外注意。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空间,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讨论之中,拓展他们的自由立体思维,真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想象是进行艺术创作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基础,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能让作文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从而得到更高的分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初中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进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想象能力。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写作习惯,不断强化初中生对作文知识的输入机制,并让他们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地消化吸收和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想象力的作用篇6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再造想象。对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补充,使作品变无形为有形、变平面为立体、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作品的语言,有意识、有目的地点染作品的情境,让它再现于读者面前,触发学生的想象。如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唯余莽莽”等描写加以点拨,使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北国雪景跃然纸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有一种轻松、舒展、优美、豪放之感,能促发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以点染这把钥匙,来启动学生的想象之锁,学生自然面然地就会体味到文章的主旨所在。二是正确引导,驱遣想象。对于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师应把学生带进作品的意境中去,来驱遣学生的想象,设身处地,以人度物,推己及人,以体验其情、欣赏其景、领悟其理,从而发掘不尽之意。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在有意无意间为教师、教材所驱遣,达到训练想象力的目的。三是巧用类比,产生想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展现的生活画面,教师可运用与作品相类似的生活或事件,引起学生的联想,产生丰富的想象。总之,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良好基地,作家选材严、挖掘深,我们就引导学生从“小”想到“大”、由“近”想到“远”;作家做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我们就引导学生从“言已尽”而想到“意无穷”。

其次,追根索源,探求作者的想象力。想象在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完成研究和选材的过程,按自己的想象意图和审美理想,把分散而有关的人物、事件缀合起来,把生活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加进去,进而提炼加工,构成了一幅幅新的画面,产生了一个个新的形象。创作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我们探求作者如何从生活基地起飞,运用联想展开想象,是为了善想会想,启发学生既要展开想象的翼翅,又不能信马由缰、漫无边际;既要让他们扩大想象的范围——天地人间、古今中外,又要基于现实、源于生活,使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敏锐而合乎规律。

二、跳出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首先,根据原作的主题、故事情节展开联想,加以想象,发展新的故事情节。如《项链》的结尾,佛来思节夫人告诉路瓦栽夫人当年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文章便戛然而止,由此便可推进一步,引导学生由原情节的结尾发挥想象来发展新的故事情节:根据路瓦栽夫人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当她得知自己付出十年艰辛竟是为一串假项链作赔偿时,她会怎样呢?

其次,通过作文,发挥想象,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想象力的作用篇7

[关键词]:宁静致远 美术课堂 想象力

随着新课程在不断的革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摆脱传统的教育方法,在课堂教育中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通过从用教学语言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用美妙的音乐来催化想象、评价学生的作品鼓励想象以及课内课外相结合来拓展想象,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课堂想象力的培养途径,进一步为加强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

一、用教学语言激活想象

在采用教学语言来激活想象的前提是注重情感。通常情感是具有感染性与迁移性的功能,它具有扩散与泛化的规律。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需要学会以情育人,做到以情动人,让情感的交流以及和谐的氛围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想象力空间。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优美动听的语言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调来向学生描绘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去通过语言来领悟画面中的情景,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学会利用优美的动作、神态来向学生展示画面情境,这种语言上的灵活运用能够最大效益的调动学生的情绪,最终达到提高美术课堂效率的效果。例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课堂中《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深入了解,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调来慢慢引入,教师在画面内容中为学生增添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情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灵感的产生,在学生发散思维中创造了更美的画面。使得美术课程富有灵性的特征。

二、用美妙的音乐催化想象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采用美妙的音乐来催化学生的想象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正如一位艺术家所说的:“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将绘画以音乐的形式来进行具体的表现。富有音乐的色彩,为学生展现更多的艺术魅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的感性与理性来帮助学生完成绘画的效果。在音乐中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想象空间,将音乐的旋律来为学生提供更加活跃的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将音乐中的情境让学生在歌唱中,完美的展现在美术作品中,这种教学方式增强了美术的活跃气氛,在聆听和歌唱中,将音乐与绘画融为一体,并且将音乐中的愉悦心情体现在画面中,增强了画面中的艺术效果并且丰富了绘画中的具体内容。

三、评价学生作品鼓励想象

1、需要肯定学生的作品,鼓励想象力

由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正处于过渡阶段,逐渐从“图式期向写实期”进行过渡,心理特征正处于成熟阶段,因此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对绘画已经逐步的形成了思维,在具有观察力以及视觉感受能力中,开始偏向于写实绘画,在作品中往往表现是比较逼真的情境,在实践操作中融入了思维情感,在作品中正处于萌芽阶段,各项描述比较简单,只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细微的想象力。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需要不断的认可学生的作品,从学生作品中不断的启发孩子富有新颖、以及个性的想象力,在肯定中欧冠不断的鼓励学生更好的发展,并且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转化为现实的作品中,使得画面更加完善。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来不断的创新,提高了学生对绘画的积极性,以及更高的热情。

2、欣赏学生的绘画作品,激发想象力

在学生完成了简单的绘画作品后,可以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让学生介绍画面描述的内容,这就培养了学生将画面用清晰的文字表述出来,同时教师可以扩展对画面的描述,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作品中让学生了解绘画,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增强想象意识,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作品中,师生相互交流,这样教师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让学生深入研究自己的作品,从中激发思维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进一步在绘画作品中进行创新。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扩展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从自己的作品中以及教师课堂中去培养想象力,还需要借助课外内容来增强绘画的内容,不断丰富美术素材,这样来将想想了培养的更富有特色。在想象力作品中,它既是思维意识的一种体现更是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灵感。因此为了学会僧想象力更加丰富,这就需要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儿童的天性来激发艺术发展。另外在课外教育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呢个进行独立的学习和思考,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观察,在赋予自己的想象力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创作。在课外想象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设定某一个美术范围,让学生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创作,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进行大胆思维的能力。有助于加强美术的效果。并且使得学生的想象力更富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五、总结

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具体的研究,分别从语言教学、音乐教学以及学生的作品中去引导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美术素材以及进行绘画的方式,在各种艺术熏陶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创作空间,来激发学生思维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师在具体的作品中进行启发,为学生提供想象力的方式,培养了更多的艺术效果,并且联合课外教学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力氛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对身边的实物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赵真,徐露萍.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关于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26).

[2]李吕涛,陈诚,史爱连.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2011(12).

[3]赵笑,吴金辉.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1(37).

想象力的作用篇8

关键词:想象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7-0063-02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教材内容取材于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笔者结合“探究合作型”课型进行设计。

二、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成“探究合作型”课型,即把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激发想象”――“尝试想象”――“引导想象”――“感受想象”四个环节进行设计。“激发想象”即通过学生学习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跳出常态去看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尝试想象”即借助图像、音乐等数字资源,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角度尝试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尝试用想象力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想象”即通过绘画想象体验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想象”即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等方式进一步感知想象力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教师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带领学生感知想象力,使孩子主动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三、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

(2)创设情境,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3)让学生懂得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四、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大胆想象,乐于表现想象的内容。

难点:创设想象的氛围,使学生积极而有兴趣地想象。

五、活动准备

课件、图画纸,试验用具。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想象

师:老师听说同学们非常聪明,我要出一道难题来考考大家,1+1=(生答)?我说等于3,爸爸加妈妈有了你就等于3,跳出数学的领域你还能想象出1+1=(学生发挥想象)?

同学们,一个简单的1+1=?就能想出这样的答案,可见,大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这节课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一次奇妙的想象之旅,感受想象的快乐,学习第19课《发挥你的想象力》。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1+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尝试想象

1.尝试视觉想象

我们都拥有想象力,那大家想知道自己的想象本领有多大吗?接下来,就试验你的想象力。

师:(出示图1)仔细观察图画你想到什么?

<E:\2015电\2015.04\431.jpg>

图1

(观看图像)学生小组讨论。

师:看,同样的一幅图大家能把他想象成不同的事物,同学们的想象真的很精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视觉想象。)

2.尝试听觉想象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清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细细地体会,听着音乐,你想到了什么?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学生闭眼倾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听觉想象。)

3.解决实际问题

师:看到图片,听到音乐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发挥你的想象力来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生活问题:张爷爷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想用一个酒瓶装黄瓜泡酒喝,可是黄瓜大,瓶口小,你有什么办法能把这根黄瓜装进酒瓶里吗?

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实践操作。

教师准备(资源准备)瓶子4个、黄瓜4根,并分别发放到4个小组,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记录。

教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黄瓜在瓶子里的生长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生活实践想象。)

(三)引导想象

师:(出示小组学习任务)请各小组画一幅平面几何图形组画。

师:有人说,我们的自然界、生活中视觉可见的许多动物、植物、物体都可以抽象概括为某种几何图形(课件出示:圆形、矩形、三角形、梯形、棱形……)。

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不同大小的各类平面几何图形组合,画出动物、植物、人物或建筑物等。

学生小组合作创作。

学生小组汇报展示作品。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精彩,想象应用非常广泛。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过想象力(作文构思、音乐创作、做游戏、看书、建筑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想象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看来,想象时时伴随着我们,不仅给让我们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成功的喜悦,也造福了我们人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绘画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感受想象

(教师课件展示)

数不尽的发明创造把人类的丰富想象变成了现实。电子鼻的出现,雷达的发明,潜水艇、飞机的制造,吸盘和锯的使用。

你知道这些发明,科学家是从那些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吗(课件演示狗、蝙蝠、鱼、壁虎与以上科学发明的关系)?

让学生观看《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视频。教师问,通过短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利用百度搜集科学家通过发挥想象发明创造的故事。

学生汇报交流。

师:我们看到莱特兄弟的成功是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探索,经过上千次的试验才取得成功,看来想象是我们发明创造的一只翅膀,另一只翅膀就是实践。我们的想象要通过不断实践创造才能够变成现实。想象的本领真是太大了。拥有它的人,能“上天入地”,能“穿越时间”,能“回到过去”,能“奔向未来”。设想一切皆可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想象力的作用,从而培养勇于想象的能力。)

(五)想象未来

师:再过几百年后,我们的地球环境以及人类会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预测百年后的地球家园,人们的衣、食、住、行是什么样子的?看谁想象得更科学,更具有想象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畅所欲言。播放“未来世界”视频,感受科技迅猛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力。)

(六)拓展作业

课余时间关注传媒: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教育频道《奇思妙想》、科教频道《科学幻想》。

七、教学反思

上一篇: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范文 下一篇: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