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30 17:24:17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范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32-01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 人体各内脏器官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在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中, 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 患者表现为:体质虚弱、病情反复、 久治不愈等特点。 在老年呼吸疾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结合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特点、 病程长短等, 采取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措施,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本文对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规范化护理进行分析, 并作出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 男性73例, 女性47例; 年龄61-86岁, 平均(69.5±1.7) 岁。 本组病例中,慢性支气管炎67例, 阻塞性肺气肿39例, 两者兼而有之14例。 病程: 慢性支气管炎15-34年, 平均(20.6±1.2) 年; 阻塞性肺气肿6-15年, 平均(8.3±1.6) 年。 同时, 本组病例中合并冠心病25例, 高血压18例, 糖尿病8例。

1.2 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本院实验室检测, 本组病例中, 末梢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高29例。 在进行动脉血气检测的37例患者中, 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在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22例患者中, 血红蛋白数量均用不同程度下降。上述几个病例的患者在入院后, 均给予祛痰、 平喘、 抗感染、 解痉、镇咳、 消炎等治疗与护理措施, 患者均在11-23d内好转出院, 平均住院天数为18d。

2 规范化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细心,这是对一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甚至多年面对疾病缠绕,可能会出现脾气无常、容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大的宽容,始终以微笑来对待患者。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做好交流和沟通。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有健忘和唠叨的心理特征, 护理人员应予以谅解, 并且以专业的护理知识和职业素养赢得老年患者的信任, 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和情绪。 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长期经受病痛折磨后, 会产生消极、易怒、 孤独等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老人, 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因此, 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问题,以调动老年患者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治疗与护理工作[1]。

2.2 呼吸道护理:当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时, 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本组病例16例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 护理人员迅速使用吸痰器, 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 在使用吸痰器时, 护理人员应注意吸痰管的及时更换, 吸痰动作应尽量轻柔。

2.3 饮食护理:在老年患者的规范化护理中, 饮食护理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提醒老人饮水每天应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供给充足的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应保持足够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 护理人员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 避免食用油腻、 辛辣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2]。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患者还应保持每日的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 以及病变黏膜的自行修复。

2.4 用药安全护理:在本组病例中, 患者普遍存在药物少服、 漏服、 用药过量等现象, 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护理人员采取定时送药的护理服务措施, 并监督患者在规定时间将药物全部服下, 以免患者出现漏服的问题。 另外, 对于病情危重或吞咽困难的17例患者, 护理人员将药物研碎后溶入水中, 以便患者顺利服药。在患者用药后, 护理人员密切关注药物的实际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

2.5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规范化护理的基本措施之一.在患者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进行体力训练、 缩唇呼吸法与耐寒锻炼等康复训练方式, 以利于患者增强肺泡的换气功能, 改善缺氧症状。护理人员在老年患者出院前应嘱咐他们或家属注意冬季保暖外套,严格预防感冒的发生,同时控制和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应用动物皮毛制品和接触温血宠物,包括啮齿动物和鸟类,因其产生的皮屑、唾液、尿液和粪便均能引起过敏反应。需要注意的是, 患者一旦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以防止病情的恶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总结

据国内相关医学研究部门统计: 老年人出现单一或多个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的几率约为85%以上, 由此引发的呼吸系统退行性变, 必然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活量减弱, 残气量明显增加等症状[3]。 由此可见, 在老年呼吸疾病的规范化护理中, 必须注重对于各种感染源的消除, 以保障患者的呼吸畅通和生活质量。 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类常见疾病的特点、 症状等, 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方案。 同时, 护理人员应从老年患者的生理、 心理、精神、 文化与环境需求等方面出发, 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的完善, 从而提高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志芳,张碧红.浅议老年病人的护理和护理道德[J].工企医疗, 2006,5(19):67-68

[2] 吕式媛.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167-189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篇2

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呼吸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优良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5.0%,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结论: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可以切实提升患者认知度与满意度,应用效果极为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 优质护理 责任制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2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医疗观念发生了改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医疗各科室积极开展护理模式创新以为患者提升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医疗水平。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实用性极高的护理应用模式[1],渐被推广应用到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6.8±4.2)岁,具体包括肺部感染患者34例,哮喘患者21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现患者11例,弥漫性肺部疾病患者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例,其它疾病患者3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护理措施。

1.2.2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创新护理人员排班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组建责任制整体护理小组,制定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按照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能力、专业水平等进行相互搭配排班,并结合护理工作内容进行护理人员配置;组间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评量小组,并定时监督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评价护理效果。②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无缝化护理:责任护理人员定时进行病房巡视,并向患者沟通,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原因、临床治疗方法与方案、护理措施、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及其治疗、护理相关信息;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如机械通气患者需要进行密切护理,并定时进行翻身护理,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

1.3 观察指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疾病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评价,其中疾病认知度评量总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等,60分以下为差,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级。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行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行X2检验,用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疾病认知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优良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5.0%,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各科室临床护理中有助于科室专科护理的发展[2]。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内容上更加开阔、深刻,更具规范性、科学性与系统性[3],在对专科护理人员素质及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实现了配合化护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转变[4]。本文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研究发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这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5],提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于呼吸内科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将其推广应用到其它科室临床护理工作中。

临床研究发现,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到呼吸内科优质护理中可以切实优化临床护理服务方案,提升医疗质量,强化患者疾病认知观念,应用效果极其显著。本文研究发现,对呼吸内科患者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患者疾病认知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法,充分证实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实用性,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心容,何剑.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2,22(03):63-65

[2] 李周轩,林焕英.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3,19(35):130-131

[3] 毕湘蓉.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21(10):80-82

[4] 袁莉丽.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实践与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7(19):27-28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呼吸内科;呼吸系统;护理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78

呼吸系统疾病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呼吸内科疾病, 此病病程比较长, 且发病患者年龄逐渐偏大, 这使得临床护理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如果护理不当, 难免会发生意外突发事件[1], 为了进一步减少护理风险,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有必要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选取2015年2~11月对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8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11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6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60例, 女56例;年龄64~83岁, 平均年龄(73.4±2.7)岁;慢性支气管炎50例, 支气管哮喘40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 其他4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58例。

1. 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指导患者科学饮食, 加强心理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医疗器械及药品质量的监管:对呼吸内科常见的医疗器械加强监管, 对药品的质量进行监管, 确保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及用药安全。②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力度:通过讲座、专门培训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 尤其是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其综合护理素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静脉注射技巧、胸腔引流技能、雾化吸入方法, 风险事故应急方案等。③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掌握吸氧与吸痰等临床护理操作技能, 进一步熟悉临床氧疗的注意事项、吸氧方式等。④优化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的病床醒目位置贴上警示标志, 安置床档, 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对患者的病房实施定期消毒及通风, 确保病房保持安静与整洁。⑤强化患者的安全教育: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定期实施安全教育, 提高患者安全防护的意识[2]。⑥强化医护沟通和合作:医护人员要主动跟患者沟通, 努力解决患者提出的各种合理诉求, 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评估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55/58),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9.3%(46/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4%(2/58), 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7%(12/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比较高, 究其原因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 而老年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病情发作突然、机体免疫力低下, 存在一定的交流及沟通障碍, 基础疾病也比较多, 使用药物较复杂等[3], 导致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相对繁琐, 护理要求也相对较高, 也容易出现医疗纠纷。为此, 应该加强护理干预, 尤其是安全护理, 进而消除安全隐患,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临床上引发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 如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安全意识不够、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缺乏、护理经验不足、应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处置经验严重缺乏等[4-6]。为此, 针对上述问题, 作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 %(55/58),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9.3 %(46/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 能够明显提升呼吸内科整体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 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可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 姜慧芬, 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5): 67-68.

[2] 季双美. 呼吸内科病房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研究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 35(8):981-982.

[3] 赵波, 刘红梅.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3):71.

[4] 刘爱英.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 2013, 34(7):1356-1357.

[5] 王一兰. 呼吸内科患者安全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吉林医学, 2013, 34(30): 6356-6357.

[6] 梁巧莹, 陈爱, 廖秋雄, 等.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及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36):4500-4501.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篇4

健康信念模式主要为个体主观的心理表现,会促进患者在行为上产生改变,使患者树立起良好的健康信念,从而在行为上产生自觉性,积极维护自身健康,有助于护理效果的提升[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人群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尚没有整体评价患者,也不具备完整体系的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结果,因此评估缺乏参考价值[2]。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18例,男64例,女54例;年龄31~68岁,平均(42.76±5.42)岁。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42.18±5.03)岁;对照组59例,男33例,女26例,平均年?g(42.63±5.47)岁。

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措施,护理模式为常规模式。观察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护理措施。①感知到易感性:个体通常不会对某些行为可能给健康带来的危害有所认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基本行为方式有所了解,了解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及态度[4]。然后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性地向患者介绍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吸烟等,另外也存在遗传因素。②感知到严重性:护理人员需要将疾病的相关知识概念及应对措施告知患者,使患者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所了解;然后向患者介绍各负面因素,使患者认识到生活习惯的改善对于疾病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要使患者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因此会缓慢发展,时刻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到最后会发展成为肺源性心脏病或呼吸衰竭症。③提升患者健康信念:使患者真正明白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引导患者自觉改善不健康习惯,促进患者健康。a.对患者进行每周1次的知识讲座,并敦促患者逐渐戒烟;b.指导患者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c.对患者进行低流量的供氧,并记录吸氧开始和结束的时间;d.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呼吸功能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益处。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P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比较:观察组的所有自我效能感维度得分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干预前后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观察组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全身性呼吸体操3个方面的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常见临床疾病[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且表现出进行性的发展趋势,该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6]。虽然导致肺功能损坏是因小气道病变合并肺实质破坏同时造成的,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然病程具有可变性,如果患者处于稳定期,那么通过良好的护理康复管理措施,就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这就需要借助健康信念管理模式来实现川。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24h综合强化护理;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由于现代医学发展为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要求,护理不仅要满足治疗需要,还要全方位地进行护理以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模式,从强化24h病情评估、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饮食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强化组基础疾病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特点入手,针对患者病情变化快,进行24h加强病情评估,尤其是患者呼吸机相关参数、一般生命体征或血氧饱和度等数据,与常规护理比较,提高了病情评估的次数,提高了病情评估的有效性,这一干预措施主要针对呼吸内科ICU患者病情变化快,发展快的特点。同时加强了护士交班期间的护理,避免交班期间出现病情恶化。同时对患者实施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有效清除患者痰液,避免出现CO2潴留进一步加重高碳酸血症。同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减轻肺部感染,促进患者基础疾病痊愈,细致有效的呼吸道及通气管理,利于患者血气指标如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等值恢复正常,P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930例急诊抢救患者的救治资料。

1.2方法

回顾性统计了6930例急诊患者的救治资料,主要包括就诊时间、疾病构成、性别、年龄等,统计标准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如果患者自身所存在的疾病符合多种类别标准,则取第一诊断标准统计。

1.3抢救标准

①创伤较为严重;②存在循环衰竭、休克情况;③存在心力衰竭、严重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情况;④存在肺梗死、急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以及严重性肺挫伤情况;⑤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碍情况;⑥存在严重性昏迷以及脑伤情况;⑦存在农药中毒,或是药物中毒情况;⑧存在抽搐以及窒息情况;⑨存在潜在性高风险,或是生命危机疾病。

2 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6930例患者中,有2780例为女性患者,所占比为40.12%;有4150例为男性患者,所占比为59.88%。患者年龄介于1d-87岁之间:有638;例80岁。6930例患者中,有2082例为神经系统疾病,1021例为创伤;1007例为循环系统疾病;876为消化系统疾病;852为呼吸系统疾病;641为急性中毒;451为其他疾病,具体构成比详见表1:

除此之外,观察统计结果可知,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人群年龄普遍在20岁以上;创伤、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而且神经系统疾病逐年呈现年轻化。

3 讨论

本次统计表明,急诊救治患者多为男性,且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由此可见,急诊救治人员必须对中青年人群的常见病、高发病情、用药原则进行准确率了解,并结合该年龄段患者的生理特点,对其行以有效的抢救措施。分析急诊救治患者的疾病构成比可知,急诊救治患者多存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由此可见,急诊患者多为内科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内科急诊重症护理知识,才能有效提高急诊有效率。

综上,急诊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急救意识: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反应性以及责任感,患者抵达后,可以通过明确分工,有序且有效的救治患者,这样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其次,强化专科疾病护理:①心血管疾病:护理人员要明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急救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休息,并对患者进行有效安抚,保证患者情绪平稳,对患者相关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明确相关药物的药性以及副作用[2]。②中毒:护理人员要准确且快速的通过患者中毒症状,掌握毒物的进入时间、进入剂量、名称以及种类;构建静脉通道,确保液体药物可以及时输送,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物,确保患者气道畅通;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行呼吸辅助措施;如果患者为口服中毒,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行以洗胃措施,直至洗出液无气味、澄清;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应用适宜药物对患者进行导泻、灌肠治疗[3]。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③消化系统疾病:叮嘱患者多休息,保证情绪平稳;保证患者饮食健康均衡;如果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构建双通道,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并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④儿科疾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确保患者的气道可以实现顺畅呼吸,对患者进行密切监视,避免其因惊厥出现舌咬伤、坠床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高热现象,对其进行药物、物理降温;对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惊厥时长、外界刺激反应、生命体征以及神志进行密切观察[4]。⑤外科系统疾病:要对患者伤情进行及时且准确的把握,给予患者适宜的伤面以及止血处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瞳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以及神志变化情况,构建静脉通道,准备随时接受手术治疗。

结语: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 老年患者;呼吸疾病;护理问题;方法

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占老年疾病患者很大一部分,这些患者大多年龄较大,时间较长,而且由于自身身体机能的衰退,比较容易复发。常见的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需求多样化也不断增长,这样对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也逐步被重视起来。 下面就从一组数据中,来分析怎样对老年人患者进行护理。

1 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现状

在一个调查小组中有40例老年患者,年龄平均在60~85岁,大多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病时间平均在5~15年,同时很大一部分患者还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

2 在护理时遇到的问题及方法

2.1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人的年龄较大,各系统、组织以及器官功能的衰退,很容易会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再加上长期的治疗,不能有效的快速根除这些疾病,这样就造成老年人心理上对医院和治疗不信任,出现焦虑、恐惧、沮丧、不配合治疗等一些不良情绪。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医护人员要做到对老年患者心理的护理,关心老年人,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消除或缓解他们的不良心理压力。

2.2 专业的医护护理 老年呼吸疾病常伴随有反复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和咳血的颜色以及量的多少,如有病情变化,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老年人的病情容易突变,所以要重视老年患者的细微变化和出现的症状,及时向医生反馈信息。在做到对病情观察的同时还要对老年患者做到正确的氧疗护理。正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的需要给患者采取相应流量吸氧,在氧疗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要注意巡视,多观察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改善,自信检查氧气管是否漏气,吸氧管是否通畅,定期做到对吸氧管的更换等。对有排痰护理的患者,也要重视。这是因为老年人肺功能低下等,容易使痰液阻塞呼吸道,影响肺通气功能。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改善肺功能,这样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患者明白排痰的重要性,教会他们有效的排痰方法,指导并协助患者排痰。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击患者的背部,以使粘附在肺部的痰液松动脱落,使痰液咳出。对病情比较严重或昏迷的患者,要及时有规律的对其进行吸痰,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吸出痰液等分泌物,以免窒息状况的发生。

2.3 老年人的生活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受到感染造成反复发作,要求医院保持安静的室内环境,保持新鲜的空气和适量的温度和湿度。针对病情较轻者可以让患者适当的做一些运动,对病情较重者,要加强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和患者家属讲清翻身的重要性,并做好翻身记录。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同时还要对患有呼吸系统的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这类的老年患者由于感染、呼吸困难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身体机能处于负氮平衡,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容易受到外来的感染。因此就必须要给老年患者补充充足的营养。嘱咐患者家属对患者饮食的注意,应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多引用流质、半流质食物,忌辛辣冷的食物,多食高蛋白和蔬菜、水果。

2.4 健康指导 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让患者学习并采用缩唇呼吸法、体力训练等一些基本的康复训练技能。通过缩唇呼吸法,可以延缓吸气时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排除肺内的残气,吸收新鲜的空气,增强肺泡换气,有效的改善了缺氧症状。体力训练也多主要是以呼吸体操和医疗体育等有氧运动为主。

2.5 用药安全护理 因为老年患者大多伴有其他的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果疏忽,就会造成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在服用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常常忘记吃药,或忘记已经服过又过量服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就要做到口服药由护士按次送服,并且监督患者把药服下。针对患有吞咽困难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最好把药物研碎溶解在水中服用。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6 老年人的日常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患者自己处理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还要注意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多听音乐、阅读等,让患者保持舒适的,根据天气的变化添减衣物,常开窗换气。

因为康复期是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这样就应该采取措施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对易患感冒患者鼓励加强锻炼,增强耐寒能力,增强体质,鼓励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活动,增加有效通气量。注意有氧呼吸,对有烟、酒嗜好者要鼓励戒烟戒酒,以利改善呼吸功能。

在入睡时,老年患者多患有睡眠障碍,这样就要求医院必须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护理人员也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和关门轻。在入睡前让患者用温水泡脚,避免进行刺激性的谈话或节目,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用药物辅助患者入睡。

3 小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慢性过程,病情不稳定,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心理和日常生活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想通过护理来改善对呼吸系统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要重视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和环境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老年患者的体制,老年患者健康的目的才能实现,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全方面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全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分析[J].医学产业资讯,2007,4(34):37-38.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9.

[3]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2-236.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病情进展缓慢、死亡率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不完全可逆的气道受阻,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是利用雾化吸入器的负压空间将盐酸氨溴索制成气雾,进而使药物可以进入病人呼吸道而直接作用于气道,该方法作用疗效迅速、可靠、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本文主要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配合综合护理措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草案》中规定的诊断标准[2]。男68例,女32例;年龄24~71岁,平均(48.3±5.2)岁。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且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解痉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0mL和盐酸氨溴索30g配成的雾化吸入液进行治疗,驱动药液的氧流量4~7L/分,2次/日,连续治疗8天。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分为3个级别。①显效:肺部音减少,咳痰、气促消失或明显好转,痰量减少在70%以上,痰液稀薄;②有效:症状好转,肺部音减少,痰量仍较多,痰液较稀薄;③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或肺部音增多,痰液量多且黏稠。

统计学处理:采用计量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比较,在P

结 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1.4219,P

护理措施

雾化护理:治疗前要保持病区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流通良好,保持室内温度、湿度舒适。耐心向病人解释咳嗽、排痰意义及雾化吸入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意义,以得到病人理解和配合;雾化中指导患者雾化吸入时宜取坐位或侧卧位,深吸雾气,每次在11~14小时吸完。雾化吸入过程中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神志、面色、氧饱和度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率加快,氧饱和度降低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操作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雾化结束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漱口、排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雾化吸入器的管道做到一人一具一消毒,用消毒液浸泡后、冲洗、晾干备用,防止交叉感染。

氧疗护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适宜流量4~7L/分,也有报道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量不宜过大,以3L/分为宜[3],每日至少吸氧15小时。按时进行巡视以便观察患者的缺氧改善状况,吸氧管是否正常通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根据患者呼吸情况随时调节氧流量,定期查看湿化瓶并添加加蒸馏水等。嘱咐患者及其家属不能随意调动氧流量。

排痰护理:者在护士的帮助下定期翻身,叩击背部,并配合拍背、咳痰,拍背时面对患者以便随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情况,不能用力过猛,以患者能承受为宜[4]。鼓励病人咳出痰液,以提高疗效。护理人员应对重病患者给予看护,因患者排痰功能差时可能发生痰阻,护理人员应及时吸痰。

营养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为蛋白质热量型营养不良,表现为脂肪和肌肉质量的各项指标明显下降。试验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合理供能比例应分别为20%、30%~35%、50%。因此,应保证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低脂类食物,避免吃高糖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呼吸锻炼护理:呼吸体操可以改善呼吸肌功能,是防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其中,呼吸操锻炼诸如缩唇呼吸科延缓呼气流速,增加气道内压,改善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其它交换,腹式呼吸科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的不合理的浅速呼吸方式,降低呼吸功耗,亦缓解气促症状。

健康护理:健康教育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从本质上认识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性,避免烟尘吸入,让患者明白吸烟的危害及戒烟后的益处,与患者一起制定戒烟的个性化计划,以确保患者下定决心戒烟并承诺戒烟,保持家中具有一个良好的戒烟环境及寻找药物治疗,如尼古丁替代治疗。此外,还要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加强锻炼等。

心理护理:患者及其家属心理负担较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咨询,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加强针性心理护理,热情的与患者交谈,给予患者鼓励支持,态度和蔼,使其正确认识该病,赢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用实际行动缓解患者的病痛,并做好家属及亲友的工作,鼓励他们给予患者关怀,使患者充满信心,从而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态。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呼吸性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居所有疾病病死率第5位,其患者的病理改变多属于不可逆性,可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长期反复发作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影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命质量。

盐酸氨溴素具有化痰、协同抗生素等作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物理与化学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并积极配合合理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泽贤.盐酸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2):51-52.

2 谭从容.持续正压通气结合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5):578-580.

3 谢新华.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11(5):412-413.

上一篇: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范文 下一篇:韧带术后康复训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