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30 17:24:17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关节镜下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40例患者,其中32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年龄19-52岁,平均34.6±1.2岁;18例为左膝损伤,22例为右膝损伤。韧带损伤原因:16例由交通造成损伤,9例由坠落造成损伤,15例由体育运动造成损伤;22例为单纯韧带损伤,18例为联合性韧带损伤,(内侧半月板、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中的任意组织受到损伤);26例为急性韧带损伤,16例为陈旧性韧带损伤。本文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为2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病期等方面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术后进行6-12个月的随机访问。

1.2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 (20例) 与对照组( 20例) ,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即在手术前制定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康复计划,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以及康复知识的宣教。同时,护士在关节镜下行韧带重建术后,指导病人做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对照组患者进行骨科常规治疗的护理和指导

2、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治疗方法,手术后在护士指导和宣教下患者自行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训练[2];实验组在骨科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康复护理干预,即术前心理干预、术前康复护理指导、术后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

2.1术前护理

(1)心理干预

医护人员热忱接待患者,做好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膝关节不稳定,出现膝盖屈伸和负重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希望通过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来恢复膝盖功能,解除患者的身体痛苦,但患者不了解手术过程和效果,心中对手术的成功性表示怀疑。同时,医护人员让患者了解膝关节功能恢复需要漫长的康复时间,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使其主动配合医生进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

(2)术前康复指导

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术前康复训练的目的、注意问题和训练后的效果。同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规律呼吸、放松精神和转移注意力,以此患者手术带来的痛苦和不适[3]。医护人员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肌肉收缩的方法,以此进行足趾、踝关节和膝关节的伸缩训练。患者在进行术后康复护理干预训练的时候,应该铭记注意事项,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

2.2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后6小时内需保持平卧姿势,并观察伤口渗血和疼痛情况。患者术后下肢血液循环不好,容易出现关节腔内积液,所以进行加压包扎。患者保持膝关节屈伸,并抬高腿30°。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循环,防止出现下肢肿胀,而且减少关节腔内积液[4]。术后6小时内膝关节位置放置冰袋,以此减轻患者关节肿胀和疼痛。

2.3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护理一般可分成3个阶段,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①第1阶段(术后3周以内)

术后当日患者需要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秒,然后放松,但不产生任何关节活动。依据上述方法,每日进行200次左右的训练,50次为一段训练。患者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应该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进行屈伸,防止出现频率过快和动作不到位的现象。股四头肌收缩方法可以避免出现肌肉萎缩,为后期康复护理干预奠定基础。术后1天患者进行踝关节训练,髌骨推移训练和下肢抬高训练。患者下肢抬高约10,慢慢放下后再抬起。患者下肢抬高高度逐渐增加,但不能超过45°,每天3次,每次18分钟。术后早期可以伸缩膝盖,防止髌骨囊黏连,帮助膝关节恢复。术后第4天采用被动关节器进行训练,伸缩范围为30°以内,每日增加10°[5],每次2分钟。术后第7天,患者被动驱膝幅度达到90°,术后第14天,患者被动屈膝达100°。

②第2阶段(术后14周以内)

在第一阶段的康复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强化患者下肢肌肉和关节屈伸训练,股四头肌收缩每日500次,并增加下肢抬起的角度和动作的维持时间;术后第2-4周,患者负重力逐渐增加,第4周后独立负重行走,第6周后可以患者可以主动进行下肢伸缩,幅度在90°以内;术后第7周后,患者增加半蹲式屈膝训练,增加屈伸角度,每日3次;术后第10周后,患者增加屈伸训练,其目的在于强健肢体。患者双脚分开,上身挺直[6],手握护栏,保持下蹲姿势;术后第84日以后,患者可以进行抗阻训练,诸如,自行车训练。然而,训练强度不宜过大,每次15分钟为宜,每日3次。

③第3阶段(术后25周以内)

术后康复护理干预的目的是强化膝关节运动,所以膝关节屈伸幅度为140°以内,主动膝关节屈伸幅度为120°以内。同时,患者不断进行身体平衡、阻力和关节的训练,诸如,自行车、游泳和快走等运动,避免进行动作剧烈的运动。

2.4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Lysholm方法对韧带重建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其中100-95为优秀,代表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95-80为良好,代表恢复效果明显;80-60为可以,代表具有恢复效果;0-60为差,代表无恢复效果。

3 统计学意义

上述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P> 0. 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本组患者韧带重建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其中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50%,实现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 0. 01 ),如见表1所示。

表1关节镜下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两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分析

注释:相对于对照组来说,P<0.01

5、讨论

5.1 康复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目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韧带重建术。目前,关节镜下膝关节韧带重建手术忽视了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使得患者长期处于关节肿胀、渗血和不稳定的状态。康复护理干预作为韧带重建术后的主要辅助方法,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韧带重建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术后痛苦。术后康复护理干预通过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膝关节功能,增加外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实验组20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实现手术前的心理辅导,消除手术恐惧心理;手术后的阶段性训练,快速恢复膝盖功能。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韧带重建术后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5.2 科学地康复训练可以巩固手术效果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2

回顾分析26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膝关节镜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教会功能锻炼的基本要领,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结果对26例患者随访6,22个月,术前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完全恢复正常行走步态,疗效满意。结论实施有效的术后康复计划是膝关节达到良好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严格的功能康复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重建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2

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中最强的韧带,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断裂后将会引起膝关节后向不稳及旋转不稳,继而引起膝关节炎,从而损伤关节功能。所以,有重建的必要性。目前,随着现代膝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关节镜下进行PCL重建术是近年来膝关节镜外科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和受到广泛重视的手术方式之一,目的在于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恢复其运动功能。我院自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2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行重建术的患者,现将康复训练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岁。运动损伤6例,车祸致伤20例。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15例,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断裂5例。26例均为伤后出现膝关节后向功能性不稳,影响膝关节功能,妨碍正常生活、工作及体育运动。手术采用关节镜下行重建术,合并损伤给予修补或重建,以防止PCL重建后失效。术后与医生共同制定程序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应用数字卡盘调节式膝关节支具(以下简支具),被动活动等综合康复训练。

2 康复训练

2.1心理护理

关节镜下重建手术已经成为修复PcL的最佳方法。但是,多数患者因惧怕术后疼痛及担心术后出血、担心重建的韧带松动、断裂等不愿配合功能锻炼。因此,护士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手术的成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绝大部分是要靠手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所以一定要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拟定膝关节康复训练程序。从患者的实际出发,根据手术医师的要求,制定一套适合患者的康复训练程序。康复训练程序经讨论集体认同后,由责任护士全面实施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和目标,保证康复训练动作既标准、规范又到位,并能按时达到预期目标。康复训练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给予调整。让患者明白手术后掌握好运动量、频率和强度,严格按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非常重要。护士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心鼓励患者,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教会锻炼方法,使患者能克服怕痛心理,配合做好康复训练这项工作,取得手术的成功。

2.2功能锻炼

2.2.1踝泵练习 要求患者做最大限度的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运动。从术后当天开始,患者在卧床伸直双下肢的情况下,双踝先自然放松,然后做背伸动作,背伸时一定要达到最大限度。从最大背伸状态开始做跖屈,跖屈也要达到最大限度,如此反复进行,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

2.2.2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

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进行适量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舒张运动。患者平卧在床上,双腿自然伸直,足尖向上,踝关节背伸,绷紧腿部肌肉,持续10秒钟后放松为1次。每天收缩、放松次数共3组,每组50次,共150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延长时间。以不引起肌肉疲劳为原则,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肿胀消退,增加肌力。

2.2.3被动屈膝康复训练从术后第3天开始,行膝关节功能练习器(CPM)被动伸屈膝功能锻炼,一般从30度开始,每日逐渐增加5~10度,每天2次,每次1小时,循序渐进,活动度以70度为限。锻炼时每次用数字调节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1周内屈膝达60度,2周屈膝达90度,后改主动屈膝锻炼。

2.2.4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1)从术后1周开始,抱膝练习屈曲,双手拇指分别位于两膝眼处,其余四指固定膝关节,行小腿屈曲锻炼。抱膝至开始感到疼痛处保持10秒,稍稍放松(不可突然完全伸直膝关节休息)。休息5~10秒,再抱膝,反复练习20分钟,每日1次。(2)主动直腿抬高运动。鼓励患者直腿抬高,练习股四头肌力,以主动抬高为主。患者平躺在床上,膝关节伸直,将患侧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cm处,坚持10~15秒,放下腿休息10秒,10~20次/组,2~3组/日(练习时膝关节皮肤切口处的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3)术后4周在膝关节活动支具保护下开始主动伸屈膝训练,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直至屈膝约110度。

2.2.5下蹲训练术后第6周开始,扶拐患肢足尖点地,负荷身体25%重量行走练习,每周增加25%的患肢负重,第10周后可弃拐完全负重活动,并行下蹲训练,协助患者将患肢足尖抵住床尾的一个床腿,以控制此足不向前滑动,保持稳定,然后双足分开,与两肩同宽,上身挺直,双手扶床拦杆做45度下蹲训练,每次5~10分钟,每天3~5次。在功能锻炼时要注意进行循序渐进性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训练,不可急躁。术后3个月,有针对性地进行上、下楼、游泳、骑车等低冲撞的有氧训练指导,以恢复肌力,增强耐力。参加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应该在术后6~9个月之后,这时应具备接近正常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并且患肢本体感觉应存在。

3 结果

随访6~22个月,平均14个月,本组26例PCL重建术后的患者,经过有计划的康复指导,术前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完全恢复正常行走步态,疗效满意的有24例。有2例患者存在不能接受的症状,包括仍有关节疼痛,并存在关节活动度受限。

4 讨论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3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护理;功能康复

前交叉韧带(ACL)的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是膝关节损伤中很常见的一种,而且损伤后常可导致明显的功能障碍。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是非常重要的[1]。目前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而要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恢复膝关节功能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则需要术后正确的护理与康复指导。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病人28例。试用了一套较为合理有效的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2岁;运动损伤10例,生活中损伤6例,车祸致伤12例。患者共有体征是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其中6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26例前抽屉试验阳性,2例不明显。麻醉后前抽屉试验均与对侧有明显差异。磁共振结果示前交叉韧带连续信号中断。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术前由主管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手术方法及手术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关节镜下手术的优点。消除患者的猜疑和顾虑,鼓励患者相互间进行交流,增强信心,提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主动性。

2.2术前护理指导床上排便习惯,以适应术后卧床排便;术前皮肤准备,术前1d剃除术区毛发,术晨膝关节局部皮肤碘伏消毒,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术日晨测生命体征,留置尿管,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功能的康复,正确的膝关节功能锻炼至关重要,故术前需教会患者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和直腿抬高锻炼的方法。

2.3术后护理椎管内麻醉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h,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密切观察手术刀口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肢端血运,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踝关节及各足趾的活动情况;术后常规膝关节冰敷3天,膝后垫软枕以保持膝关节屈曲15-20°。

3康复指导

3.1术后1-3d此期间患者疼痛比较剧烈,主要是膝关节静止的功能锻炼。患肢膝关节伸直位固定,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将大腿平放于床上,双下肢伸直,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群保持10-30s,5-10次/d,5min/次,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宜。可防止肌肉萎缩,加强膝关节功能。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跖屈和背伸为1次,连续20次,5-8次/d,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对减轻局部肿胀也有很大帮助。

3.2术后4-7d此期间患者疼痛减轻,关节内渗出较少,但股四头肌肌力差,主要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开始鼓励患者进行患肢直腿抬高锻炼,由被动至主动,逐渐抬高,即病人平卧位,膝关节伸直,家人协助将腿匀速抬高达35-45°,保持5-8s,然后缓慢放下,再重复以上动作,以利于恢复肌力。髌骨被动活动,上下左右推动髌骨,防止髌骨粘连。

3.3术后8-14d此期间股四头肌肌力明显恢复,关节稳定性增强,患者佩戴支具,一般从屈膝0-30°活动,每两天增加10°。指导患者掌握关节屈伸的速度和幅度,逐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角度。这期间患者可在支具的保护下适当负重训练,卡盘支的作用是稳定和保护膝关节,并可控制调节膝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功能锻炼时用力,下床活动和休息时将支具调整并锁定到伸直位,避免因为膝关节突然的大幅度屈曲而造成重建的韧带松弛[2]。

4出院指导

向患者强调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①术后第3周膝关节活动范围可逐渐扩大至90°;②术后2个月膝关节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③术后6个月可进行游泳、慢跑等力量恢复锻炼;④术后12个月后根据情况可参加正常体育活动。此外,还应注重各种位置觉、运动觉训练及运动时的协调性训练。

5结果

本组28例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个8-24月,平均12个月,刀口Ⅰ期愈合,均顺利拆线出院;术后无膝关节感染,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活动度良好,可恢复正常生活,抽屉试验为阴性。复查X线无发现膝关节松弛或内固定物松脱现象。复查MRI结果显示移植肌腱形态及张力良好。

6讨论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向前稳定的重要结构,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会引起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对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有严重影响。随着关节镜下重建与移植韧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重建韧带两端的固定强度的提高,为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对患者进行正确有计划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和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以及对手术切口、疼痛、患肢活动的护理,尤其是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是确保患者手术成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结果表明,术后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必须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以保证膝关节正常功能的恢复。因此,有效的康复训练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保证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必要措施,并且对防止膝关节挛缩、减轻疼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关节软骨代谢、保证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参考文献

[1]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

[2]袁梅梅.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早期护理及功能锻炼[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64-2265.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 物理疗法;膝关节损伤;疗效分析

膝关节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其中包括膝交叉韧带受损、骸骨软骨病、骸韧带发炎、伸膝筋膜发炎等,同时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时间较长,如果临床单纯性使用药物,恢复的效果往往不佳,通过物理疗法的治疗可促进受伤的膝关节复原,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膝关节损伤前来就诊的4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为18-54岁,平均年龄为35.7岁,患者病程为3天-5个月,平均病程为3.5个月。患者均为单侧性损伤,其中左膝损伤12例,右侧损伤8例,内侧损伤14例,外侧损伤6例。运动损伤的患者有22例,施工意外损伤的患者10例,交通事故的患者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本组患者已排除血管神经损伤、合并股骨、骨折等症状。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对关节进行探查,明确半月板内侧损伤的类型及部位,对前交叉韧带的张力进行探查,确定韧带损伤的情况。本组实验中共有18例患者采用自体骨、髌腱骨界面螺钉法进行交叉韧带重建,共有14例患者采用自体或异体同种肌腱悬吊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有8例患者进行自攻型强生骨锚内副韧带重建术。

1.2.2 康复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受损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第一阶段(术后0-1周):本阶段的目标是减轻疼痛的发生,防止水肿、炎症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对肢体进行局部冰敷,每次20min,每天3次,适当抬高患肢,以肢体与心脏齐平。术后第一天应对股四头肌进行功能训练及踝泵训练,鼓励病人多活动四肢及多做曲膝动作,每天30次,持续做1星期,主动牵动和收缩小腿屈膝肌肉,对髌骨进行活动训练,以后每3天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第二阶段训练(术后2-4周):本阶段的目标主动进行训练,增大肌肉活动的范围,对肌肉的耐力及力量进行训练。每天增加膝关节活动的角度5°,屈曲的角度不超过90°,固定支具伸展的角度不超过20°。在支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膝关节的弯曲和伸展练习。当患者可扶拐负重练习时,逐渐对患者增加负重。第三阶段的训练(术后5-7周):强化肌肉的训练,增大膝关节自主运动的范围,增加肌肉的耐力及力量。加大肌力量的训练,可选用沙袋或弹力带等进行辅助的练习。第四阶段训练(术后8-11周):运动功能恢复阶段,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度的训练。对照组患者只采用石膏固定。

1.2.3 评分标准 采用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根据患者关节疼痛感、肌力、功能活动、稳定性进行综合评分。痊愈:患者膝关节疼痛感、肿胀感消失,ROM为90°-115°;有效:患者局部疼痛感及肿胀基本消失,ROM为65°-95°;好转:局部肿胀及疼痛稍减轻,ROM为35°-60°;无效:患者疼痛感及肿胀无明显的改善迹象甚至出现恶化,ROM为0°-35°。2 结 果

经过持续3个月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两组患者患者康复情况,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

n(%) 痊愈 有效 好转 无效 显效率

观察组(n=20) 4(20%) 8(40%) 6(30%) 2(10%) 18(90%)

对照组(n=20) 0(0%) 7(35%) 6(30%) 7(35%) 13(65%)

3 讨 论

物理疗法主要是通过合适的运动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减少关节愈合过程的肿胀感和疼痛感,加强膝关节肌肉的力度。相关研究显示,持续适量的运动可以刺激关节滑液的分泌以及促进关节软骨组织的生长和合成,物理疗法可导致髌骨关节相互作用力增加,使其接触面随关节弯曲幅度的增大而增加。

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恢复关节正常的活动度、稳定正常关节和肌力。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手术刚结束的第一周时间里,康复的目标主要是以消肿止痛为主,在术后第二阶段可适当增加肌肉力度的训练,第三阶段继续加大肌肉的力度训练,第四阶段是以功能康复为目的。物理康复训练应遵循上述4个阶段进行,如果刚开始就用力过大,会导致术后重建的韧带再次断裂,造成二次损伤,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如果训练的幅度太小,患者恢复的时间就相对较长,而且不同的患者康复计划的制定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康复计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合适的调整,尽可能不给患者留下遗憾,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文锋,侯树勋,任东风.膝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术后功能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05):118-119.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5

我院自2005年以来,对39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施行了自体半腱肌重建术。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重点加强了康复护理。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提高了关节镜手术的成功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9例,男26例,女13例。其中左膝19例,右膝20例。年龄17~59岁。运动损伤23例,交通意外损伤16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15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12例,内侧半月板损伤7例,双侧半月板损伤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

1.2 随访结果随访最短8个月,最长1年6个月。按Lyaholm评分:优12 例,良16例,一般8例,差3例。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在做治疗或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解释与心理支持,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从心理上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应多与患者交流,找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与患者交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安慰,从情感上得到支持,很好的配合术后康复[1,2]。

2.2 康复训练

2.2.1 关节康复支具对重建术后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指导患者掌握正确佩带支具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3]。本组39例患者均于术后开始使用卡盘式支具。

2.2.2 康复训练方法

2.2.2.1 第一阶段(0~2周)(1)髌骨内推。术后第2天开始,用拇、示指固定住髌骨内外侧缘,缓慢向左、右方向推移,幅度逐渐增大。然后用拇、示指固定骸骨上缘及下缘,缓慢向上、下推移,幅度由小到大,2次/d,5 分钟/次。这种训练可以提高膝关节的活动度,防止粘连,可有效地降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2)支具制动及负重:①在休息时必须锁定于完全伸直位。②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撑双拐可根据耐受情况行部分及完全负重。(3)股四头肌、绳肌、髋内收肌等长收缩训练。膝关节伸直,但不产生关节活动,背伸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持续5秒再放松为1次。2次/天,20 分钟/次。

2.2.2.2 第二阶段(2~12周)(1) 支具制动及负重:①在休息时必须锁定于完全伸直位。②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撑双拐行完全负重。(2)肌力训练:①直腿抬高,2次/天,20 分钟/次。要求抬腿幅度不要过大,保持5秒空中停留时间,再缓慢放下。开始可给予一定的助力,逐步过度到主动抬腿。②绳肌抗阻收缩。③提踵训练。④0°~40°半蹲。(3)全范围被动活动(0°~120°),要在CPM的辅助下,确保重建韧带稳定修复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关节活动度,从最小角度开始,循序渐进,2次/天,30分钟/次,逐渐达到屈曲120°。(4)固定自行车。平衡板或软垫(双腿,支具限制活动范围于0°~40°)。(5)膝后肌牵张。髋周肌、踝周肌牵张,侧向活动。

2.2.2.3 第三阶段(12周~6个月)(1)(0°~40°)半蹲训练。方法:患肢足尖抵住床腿,保持稳定,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抓住床栏下蹲,逐渐加大度数至足跟接触臂部,保持数分钟。(2)平衡板或软垫。(3)侧向跑,2次/天,20分钟/次,以锻炼肌肉灵活性。后退跑2次/天,20 分钟/次,以锻炼患肢本体感觉。

2.2.2.3 第四阶段(7~12个月)(1)平衡板。侧向跑。(2)后退跑。向前变速跑。

3 讨 论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是一项长期、细致、艰巨的工作。其中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笔者认为是最基本的训练,一方面,可以刺激肌肉微循环血管扩张,有利于肌肉组织摄取营养,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另一方面,可以依靠肌肉收缩产生的“泵”的作用,有利于组织水肿和膝关节积液的消退。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提高股四头肌力量,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对膝关节疾病患者都是至关重要的。术后前2周患者在院内进行康复训练。2周后出院,依据康复计划定期复诊。在康复训练中,要及时从患者方面得到反馈,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动作及训练量,达到科学而有针对性的康复。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康复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2.

[2] 范英华.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学杂志,2003,18(2):152-153.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6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康复;护理

随着人民群众运动活动的增加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前交叉韧带损(ACL)伤被越来越多的诊断并治疗。由于前交叉韧带损伤多合并内侧副韧带、半月板的损伤,如无法重建修复,可导致患膝疼痛、不稳定,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前交叉韧带一旦损伤,应尽早重建修复,恢复关节稳定[1]。关节镜下ACL重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关节镜术后护理康复至关重要,如患者术后没有得到合理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手术效果将受到严重影响。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4月对31例ACL损伤患者开展了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术。现将护理、康复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27~49岁。交通伤16例,运动损伤11例,高出跌落伤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均为伤后1 w内入院。手术均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在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同时对损伤的内侧副韧带及半月板进行修补。肿胀消退时间为7~12 d,平均8.9 d。

1.2结果 术后随访7~21个月,术后3个月时活动度为(102±16)°,6个月时活动度为(118±19)°;术后6个月测Lysholm评分为(91±6)分,关节稳定性及主动活动幅度均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2术前护理、康复

2.1心理护理 关节镜这类微创手术,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均不太理解,容易对手术产生质疑、误解,因此患者及家属容易焦躁、不安。甚至要求选择开放性大手术。责任护士要向患者介绍关节镜手术的特点及优势。关节镜手术切口小,创伤低,术后痛苦少,运动能力恢复快,同时也要讲述关节镜的不足,毕竟所有手术都存在风险。绝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治愈的同时,还能不影响美观。可以建议患者到网上搜索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必要时,可请术后患者与术前患者进行沟通,增强患者对手术的理解。对手术有良好理解的患者,才能更好的配合治疗程序[2]。

2.2术前康复教育 术前康复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术后能更好、更快的开始康复治疗。康复内容主要包括股四头肌锻炼,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强大的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前积极的锻炼可以有效防止术后股四头肌的萎缩。因此,要向患者阐明锻炼的意义,使得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锻炼。锻炼方法主要是: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②直腿抬高锻炼[3]。

3术后护理、康复

3.1术后护理

3.1.1 术后去枕平卧6 h,患肢抬高,屈膝15°~30°功能位。保持负压引流通畅。24~48 h后拔管。这样可以使膝关节处于放松状态,有效减轻疼痛,促进肿胀消退,加快膝关节恢复[4]。

3.1.2冰敷 局部冰敷,防治肿胀。术后膝关节周围放置冰袋冷敷24 h,减少关节周围软组织积液渗出和切口出血,此外冰敷还能缓解局部软组织肿胀及减轻疼痛程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需把冰袋放入塑料袋,再用毛巾或棉纸包裹,这样可以避免低温对组织的冷损伤。目前市面上有售各种冰袋,需选择无毒、无味、可反复使用的为宜。这样既能方便操作,也能经济实惠。

3.1.3术后护理 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常规的操作如血压、脉搏、呼吸需检测1次/h,如平稳,12 h后可停止检测。提问检测1次/4 h,连续3 d,如均正常,3 d后可改为1次/d。术后如体温升高,需告知医生,尤其是体温高于38.5°C时,需提醒医生重点关注患者,警惕切口感染或关节内感染。术后还需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麻醉反应,如恶心、呕吐和头晕等。

3.1.4肢体观察 术后患者下肢一般使用弹力袜或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这样可以简单、有效的减少关节内出血、积液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需密切关注患者双下肢血供情况,如检查患者肢端血供,最常规的方法就是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但是不能完全依赖这一方法,需结合患者下肢皮肤颜色,必要时检测脚趾血氧饱和度。如出现皮肤发紫,下肢麻木、肿胀,疼痛,需考虑下肢缺血可能。此时需报告主管医生。可以暂时解除加压包扎,观察血供是否好转,如无好转,有必要进行B超、血D-二聚体等检查,明确是否血管栓塞。

3.1.5术后引流是一种术后减少关节内积液,缓解软组织肿胀的有效方法,所以关节腔内手术的患者一般常规术后放置引流管。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引流量、引流的性状。一般开始为负压引流,如患者术后引流出血量较大,需告知主管医生,是否需要解除负压,继续引流。一般解除负压后,可以减少出血量。此外,需保持引流管通畅,需定时查看引流管是否扭曲折叠,防止引流液逆向回流。如引流不通畅,需告知主管医生,对引流管进行调整。如引流袋内引流量较多,需及时更换。更换过程需严格无菌操作。因为关节内感染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必要时请医生自行操作或协作操作。一般24~48 h后,可拔出引流管。有些患者会自行拔除引流管,所以术后要对患者及家属告知引流的作用以及不正当操作存在的风险。

3.2术后康复

3.2.1 0~7 d 该阶段为手术后1 w内,主要护理及康复目的为消肿止痛,保持股四头肌力量。交叉韧带损伤后的患者,我科常规建议患者购买可调节式支具协同康复训练。有些患者可能对于支具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价格昂贵的支具只能暂时使用。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虽然手术已完成,但是关节稳定性并未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此时,也是再损伤高发阶段。佩戴支具可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可以保护刚刚重建的韧带再次受伤,也能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因此,我们建议每1例关节镜手术患者购买支具。

术后第1 d,主要以休息为主,但是患者可以抬高患肢,轻度屈曲膝关节,患者软组织张力,促进血液回流。此时患者刚刚手术完,切口疼痛仍明显。应积极镇痛,对于疼痛明显者,可以和医院疼痛科或麻醉科合作,进行多模式镇痛。因为过度的疼痛,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信心。同时,鼓励患者活动足趾,进行肢体肌肉的等长收缩,促进下肢血液流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第2 d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等长收缩可以有效的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摄取营养。持续5~10 s/次,反复进行,可以有效维持肌肉力量,防治萎缩。同时进行大腿加紧动作练习,提高膝关节动力学稳定。2次/d,时间30 min/次。逐步开始抬腿练习,让患者抬腿30°左右后保持静止,每次都尽量延长抬腿时间,练习15次/d。滞空时间保持>5 s/次。锻炼的时间和次数也要根据患者实际能力,不适患者过度疲劳为限。

3.2术后8~28 d 此阶段主要康复目的为加强肌力,提高患者主动活动能力及自主活动范围。支腿抬高时间继续练习,滞空时间应逐渐增长。可以开始CPM练习,从20°~40°开始,速度缓慢,2次/d,30 min/次,根据患者恢复速度,逐渐增加活动角度。需注意防止力量过猛引起损伤。开始使用膝关节支架,注意把支架轴心放在关节间隙伤1.5 cm 左右处[5]。可以开始坐位伸膝训练,嘱患者把悬挂的小腿主动伸膝,并保持一定的滞空时间。重复以上动作。练习时仍应根据患者体力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术后2 w,患者开始下地活动。此时,建议使用步行器协助行走,刚开始需有护士陪同保护,如患者能维持自身平衡,单独活动。进行步态行走指导,掌握相关的病理步态,如提髋步态、画弧步态、股四头肌麻痹。上下楼练习,进行部分负重行走。对于伸膝困难的患者,可在膝关节伤用沙袋加压,促进膝关节伸直功能的恢复。休息时支具固定在0°,平时步行需部分负重。

3.3术后5~12 w 如患者关节稳定性较好,可以去除支具进行合适的康复锻炼。训练内容包括0°~45°半蹲训练。让患者站床尾,足尖抵住床腿,两足等肩宽站立,保持稳定,进行下蹲训练。训练时,最好旁边有家属陪伴保护。关节活动度可进一步扩大,活动度可达0°~150°,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幅度,一般同对侧幅度即可,无需要求过高。

3.4 3~6个月 此阶段患者已能独立进行日常活动。大部分患者已经可以开始阻力训练。但仍需避免剧烈活动及膝关节的突然发力等动作。强化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练习。进一步改善膝关节稳定性及腿部肌肉力量。可以进行弹力带训练,踏板、踩阶梯训练,需牢记所有的运动、训练都需循序渐进,切不可急躁冒进。因为肢体需要逐渐适应增大的负荷,否则,及其容易再度损伤关节。被动屈膝可以逐渐增加至同对侧,进行下蹲和勾腿练习,重心在健肢,并逐渐开始蹬踏练习。最终达到患膝与对侧活动度相同,并无明显疼痛。

4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技术已比较成熟。但是,术后康复的锻炼对手术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31例随访均有效。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且无明显不良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合理的术后早期康复,对于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均有重要意 义[6]。

参考文献:

[1]薛海滨,敖英芳,于长隆,等.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对膝关节软骨退变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4):304-307.

[2]黄苑芬,张志娟,曾秋华. 关节镜手术46例护理体会[J]. 实用医学杂志,2010(18):3434-3436.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7

[关键词] 关节镜;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114-02胫骨髁间棘是前交叉韧带下止点附着部,多因间接暴力而至撕脱性骨折,直接导致的病理变化之一就是前交叉韧带松弛,致使膝关节稳定性下降,继而损伤软骨及半月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自2011年1~12月共接诊28例,有25例均在关节镜下行关节腔清理、骨折处复位及内固定术,术后配合科学的肌肉力量训练,骨创治疗仪,蜡疗,中药熏洗,手法、CPM关节活动度训练器及冰敷等康复手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3~46岁,平均31岁;左膝14例,右膝11例;车祸伤11例,运动伤10例,摔伤4例;骨折后2 h~15 d,平均5 d。按照Meyers 及Mckeever分型:Ⅱ型14例,Ⅲ型1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1例,侧副韧带损伤9例。其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关节腔内积血肿胀体征,关节不稳及前抽屉实验阳性等,术前X线拍片及MRI也明确提示髁间棘撕脱骨折、半月板、侧副韧带损伤。

1.2 方法

1.2.1 术前指导

向患者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包括床上练习解大小便;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中的注意事项;给患者示教并熟练掌握术后各阶段功能训练方法、目标,使其积极主动配合。

1.2.2 术后病情观察与处理

术后接患者回病房,注意交接输液通道,遵医嘱连续硬膜外麻醉后6 h去枕平卧位,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术区渗血、引流管道及伤肢末梢血运情况。为减少或避免切口出血、关节腔积血积液,术后患肢常采取内衬棉花腿后外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膝关节伸直位(膝关节下禁垫物品)并抬高30°。术后3 d伤口处每次冰敷20 min,以减轻关节肿胀及疼痛。术后随着麻醉的消失,切口处的疼痛接之出现。疼痛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使之痛苦不堪,必须加以重视,除保持安静的环境、心理疏导、改变、术区冰敷等外,使用自控镇痛泵(PCA)在缓解疼痛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有少量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及嗜睡、尿潴留、血压下降、胃肠道等不良反应。护士应注意密切观察,及时处理[1]。

1.2.3 功能练习

1.2.3.1 踝泵练习 下肢肌肉有效收缩促进血液回流,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减轻肢体肿胀具有重要意义。术后当天麻醉消失后就可进行踝泵练习,最大限度趾屈和背伸,速度不宜过快,缓慢用力,全范围屈伸踝关节,于极限位保持5~7 s,每次屈与伸为1组,每组15次,每天3~5组,并贯穿始终。

1.2.3.2 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练习 在闭链运动中,股四头肌与腘绳肌同时收缩,膝关节受到垂直压力,很少受到前后作用力,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2]。因不引起关节活动,故术后24 h即可进行,每次收缩并保持10~20 s,放松10 s,尽可能多做,不少于500~1 000次/d(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以分别增强肌力及肌肉耐力。并贯穿始终。

1.2.3.3 直腿抬高、侧抬腿、后抬腿、髌骨松动等适度练习 术后第1天即可从被动到主动行直腿抬高练习。第2 天可行侧抬腿、后抬腿、髌骨松动练习,以练腿内侧及外展肌力和防止膝关节粘连。术后10 d左右即可坐位伸屈膝及抗阻练习,以利于增强肌力。

1.2.3.4 膝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10 d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下肢CPM 功能锻炼膝关节活动度,从30°开始每天增加6°~ 9°,30 min/次,2次/d。每次活动后膝关节处均可冰敷30 min,以减少关节肿胀。

1.2.3.5 手法、理疗及中药熏洗 为减少术后引起关节粘连,在活动关节前使用蜡疗、中药(本院自制的下肢洗药)熏蒸,熏洗患肢1天2次,以软化瘢痕组织。也可采取手法推拿按摩来达到关节松动的目的。

1.2.3.6 注意整体练习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可能多的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2]。

1.2.3.7 本体感觉和神经的康复 应在第3周开始。当膝关节损伤或关节手术时,膝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3]。而一部分本体感觉要靠特殊的训练,除加强肌力外,一部分本体感觉要靠特殊的训练,如引导负重练习,站在平衡板上进行静止及活动练习、利用平衡训练仪进行训练曲线跨越、单腿站立、直线跑、往后跑等。电针治疗仪的应用,20 min/次,2次/d,以刺激神经恢复[4]。

1.2.3.8 渐进性的康复训练 争取2周膝关节屈曲达90°,6周后达120°,8周可基本达到正常。出院后继续加强以上训练,纠正异常步态,及上下楼梯练习,术后2个月内,一直带着支具,休息时将支具锁定在伸直位。渐进性训练,定期复查。

2 结果

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关节稳定程度和关节功能情况分4级。优:膝关节无疼痛或不稳定症状,能工作或参加一般体育项目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良:轻微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偶而会有膝关节不稳,但上、下楼无困难。可:中度疼痛并伴有关节不稳定,影响工作,上、下楼有一定困难,膝关节屈伸受限。差:疼痛明显,影响正常生活,上、下楼困难,膝关节屈伸受限严重。对本组25例患者进行了5~18个月的术后随访,优1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6%。

3 讨论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直接引起前交叉韧带的松弛,膝关节不稳,最终造成膝关节的退变与骨性关节病的发生。术后康复训练日趋早期,快速、激进,期望在获得良好稳定性的基础上尽早恢复正常的膝关节运动功能[3]。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显著减少了手术创伤,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能早期进行功能训练[5]。完美的手术,配合科学的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方法与措施(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功能训练与物理治疗相结合,各种运动方式相结合等),才能使膝关节达到理想的功能恢复[6-7]。

[参考文献]

[1] 崔快. 创伤性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61-4862.

[2] 张秀美,孙士英,刘茹,等.康复指导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B):337-338.

[3] 敖英芳. 膝关节交叉韧带外科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107-109.

[4] 张宁,李英丽.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105例康复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89-90.

[5] 朱兴建,杨兵,冯劲松.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J]. 创伤外科杂志,2007,9(3):251.

[6] 严巍,刘长亮. 微创经皮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8):2173-2175.

[7] 谢卫梅,郑倩卿,于青.胫骨平台骨折55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指导[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B):310-311.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8

一、韧带损伤的几种情况

对于膝关节侧副韧带受伤的运动员,伤后1~2天就可以在粘膏带的保护下进行练习受伤腿的屈伸活动。如果运动员的韧带发生了部分断裂的情况,就要固定损伤部位至少3周的时间,才能进行康复锻炼。如果做了韧带完全断裂的手术,那么应固定损伤部位4~6周的时间,之后,就要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负重直腿抬高练习等,并逐步增加负荷重量。伤势好转且拆除了固定物后,要循序渐进地做膝关节活动练习,着重恢复股四头肌和屈肌的力量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如果出现前交叉韧带损伤时,要注意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练习。如果是后交叉韧带损伤时,要着重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练习。踝关节是运动员最容易损伤的部位,如果踝关节韧带受伤后,在1~2天内就可以在粘膏支持带的保护下进行走与慢跑的练习,7~10天之后就可以恢复训练。如果出现较严重的韧带受损伤时,就要用石膏管型来固定踝关节1~2周的时间,练习行走时必须要用石膏加固,这样就不会出现二次损伤的情况。如果出现韧带断裂的情况后不管做不做手术都应该固定踝关节4~6周,之后再做脚趾屈伸运动和踝关节的等长练习。7~10日后就可以穿着有鞋跟的石膏靴进行慢走,等拆除了石膏后,就做踝关节的屈伸以及足的内外翻转活动练习和屈伸肌力练习。在一般情况下2~3个月后可参加运动队的训练。

二、肌肉肌腱断裂的几种情况

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肌肉完全断裂的情况,就得做缝合固定手术。在手术后1~2周时间内,要同时做周围肌肉的等长练习,在2周之后再做缝合肌肉的等长练习,如果去除固定石膏后就要做增强及牵伸损伤肌肉的练习。

作为运动员,跟腱断裂的受伤是最容易发生的,跟腱断裂后必须要做跟腱缝合手术及石膏固定,在手术3周后才可做足部等长练习,在去除石膏固定后,在坐、卧位活动关节,下地时仍带石膏靴,5周后穿中跟鞋步行,并逐渐降低鞋跟。以后做跟腱牵伸练习,恢复踝背伸展活动度,约8周可练习双足提伸,3个月可练习慢跑,6个月可全力踏跳。

如果出现肌肉肌腱部分断裂时,是不需要进行手术来修复的,应该将受伤的肢体维持于使损伤肌肉充分伸长的位置,防止挛缩。一般一周后开始牵伸及加强受损肌肉的练习。

三、关节软骨损伤基本做法

如果出现非负重关节和负重关节非负重区的软骨损伤,如肱骨小头的骨软骨骨折,股骨远端脂肪垫区骨软骨骨折等情况,在摘除游离片后,等切口愈合即可负重训练,做活动度肌肉练习,1个月后可参加练习整体性训练。

关节负重区的骨软骨骨折无错位或复位固定4~6周,做周围肌肉等长练习及邻近关节活动,去除固定物后做活动度练习及肌力练习,负重练习从缓进行。做负重区病灶清除术后,新生的肉芽创面通过压磨才能化生成玻璃软骨,但过度运动会引起组织脱落或出血,故手术后2周应做不负重的关节运动,4~5周下地负重,半年后才可参加正规训练。

作为运动员,自我保护非常重要,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动损伤,如果出现受伤情况,不必过于担心,在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后还要坚持辅练习,不要把受伤治疗当做是在家休息。

参考文献

[1]王步标编.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 下一篇:乡村规划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