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技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5:09

纺织技术专业

纺织技术专业篇1

关键词: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于2001年12月获准成为国家级专业教改试点专业,2002年12月被列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近几年来,课题组在学院专业教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制定本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该项目于2004年底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以教学观念改革为先导,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必由之路,深刻认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内涵,就是要求社会、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此,学院联合纺织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成立了“学产研”合作教育领导小组。本专业一开始就建立了具有广泛行业和地区代表性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定期开展活动。他们帮助分析本专业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业务规格,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来设置课程、构建课程体系,直至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他们还参与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修改,自2001年专业教改以来,先后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调整,保证了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直接参与表明,他们是行业最新发展状况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员;是学校设置新专业、调整专业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指导员:是学校加强与企业联系的联络员;还将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质量的评判员。

南通市经评估招标在我院设立的“南通市纺织服装技术服务平台”,下设的“纺织工艺技术中心”、“纺织品设计技术中心”、“纺织品检测技术中心”三个技术服务中心,与本专业三个专业方向相对应,保证专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成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个窗口。目前,省级“家用纺织品实训基地”、省级“家用纺织品工程中心”又相继在本院建立,为本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与纺织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本着“真诚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了校企合作机构,将专业实训基地、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就业基地、技术开发与服务基地相结合,建立了十多家“四合一”的综合基地。其中与南通东帝色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色织新技术研究开发室;.,与南通英瑞集团合作,成立了新型纱线开发室;与南通华业纺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纺织产品研究开发室,为专业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校企合作机构的建立,不仅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提高了教师对企业的渗透力,而且也密切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形成了校企双赢的机制.成为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初步成为“利益共同体”,企业更加主动地关心并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来。本专业教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近年来对社会和企业开办了十多期的“纺织品知识”、“色织工艺”、“剑杆织机维修”等各类技术培训班,为企业和社会培训了近千名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经批准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纺织企业和在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明确要求学生从企业生产实际中寻找课题,目前学生的毕业设计基本上做到“产品化”设计,不少毕业生的设计课题已被企业采纳,其中01级学生的毕业设计获省首届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

二、以就业为导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采用大类化招生,分设“纺织工艺”、“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品检测与经贸”三个专业方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主线, 采用“CPTM”(Communal Platform& Technology Model目p公共平台与技术模块)模式进行课程体系设计。CP为三个方向的基础性和公共课程的组合,以满足素质教育与专业基础的基本要求。TM是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确定专业方向的课程组合。以职业核心技能为基础,构建核心课程模块与就业方向课程模块相结合的选修课程组合模块,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促进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课程体系上的结合,构建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在教学组织上采用“1.5+l+0.5”三段式,第一阶段为一年半时间,主要学习三个专业方向公共平台的内容;第二阶段为一年时间,在学生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后,学习技术模块内容.进行针对性专业内容学习和技能培训,完成上岗前的知识和能力准备,达到本专业方向“精”,其它专业方向“通”的要求;第三阶段集中半年时间,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努力达到毕业生就业的零适应期。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有利于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问题,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

三、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加强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专业在确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时.做到以纺织产品为龙头,以典型产品为分析对象,根据产品风格的特征、生产过程的技术要素来分解、梳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大力度的增删,改革教学内容体系,整合成相应的课程。建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和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制,《纺织机械基础》、《纺织应用化学》、《纺织应用数学》、《纺织纤维》、《现代织造技术》等课程或课程群的建设项目作为院级教科研项目立项。其中《纺织纤维》课程代表学院参加省厅优秀建设课程评选,并获“省优秀课程二等奖”。

在教材建设方面,本专业的许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采取先自编讲义,经试用并修改成熟后再逐步过渡为教材的办法。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按照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化,在广泛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们意见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突出介绍企业需要的实用生产技术、经验和方法,并增加大量的生产实例。《纺织应用化学》打破了传统的化学课程体系,大量增加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诸如纤维、浆料、染料等内容,并以专业需要为体系编排章节,大大地增加了应用性;《纺纱工艺与设备》、《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色织物设计》等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于一些计算公式,淡化公式的理论推导,强调公式的具体运用,并增加了简单实用的经验公式.更好地与企业实际生产相接轨;《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直接将一些实验实训的要求与方法编写在有关章节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目前已完成了《纺织机械基础》、《纺织应用化学》、《毛纺概论》、《棉纺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纺纱工艺与设备》、《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纺织纤维与纱线》、《色织物设计》、《纹织CAD教程》、《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在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其中《纺织应用化学》和《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等教材施教数轮经修改后已正式出版。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发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类的电子教材,完成了《纺织纤维》、《纺纱设备》、《机织设备》、《织物 CAD》、《机织工艺》和《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等电子教材的编写与制作工作,其中有多只课件在省级课件比赛中获奖。

四、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师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采用导课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大力推行“现场教学、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且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社会化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三个淡化”,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淡化、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身份的淡化、教室与实验实训室场所的淡化。《纺织纤维》课程不再分理论课和实验课,整个教学过程在实验室进行.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能在车间或实训基地讲的课就决不在教室里讲。《纺纱设备》、《机织设备》、《纺织机电技术》等课程,通过在现场结合设备、结合实际操作的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在生产现场无法看清楚的机构及其运动情况则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如剑杆织机剑头运动速度极快,肉眼根本无法看清其动作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反复慢速播放,看清其动作过程,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室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织机实训中心.织物CAD实训中心等,在此良好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近两年又投资数百万元,购置了电脑测色配色仪、电子显微镜、电子提花小样机、电子大提花剑杆织机、毛巾织机、喷气织机等中高档仪器设备,建成纺织标准实验室等。在努力保证仪器设备先进性的同时,兼顾了设备的台套数。纺材基础实验室是目前为止全省高职院校中首批申报并获得通过的基础实验室,实验室内不仅可以完成六十多项纺织品性能的检测训练,而且还能进行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科学研究,承接社会和企业纺织材料的各类测试任务。充分利用新落成实训大楼的良好条件,高起点地进行实验实训室的规划设计。专业实验实训室在布局上模拟企业生产实际,按工艺流程布置设备.体现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校内实践教学的效果。如纺纱工艺实验室规划建立一个从梳棉、并条、粗纱到细纱的生产模拟车间;机织工艺实验室规划建立一个从计算机产品设计到小样试制再到大样投产试制的全过程模拟工厂。加上各实验实训室之间采用通透式设计,具有宽敞明亮的视觉效果,让人产生前后衔接、上下配套、浑然一体的感觉。这不仅能对实际生产流程一目了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能从总体上更好地熟悉生产工艺和操作。

在已有良好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与江苏大生集团、南通二棉集团、江苏联发集团、中国华芳集团等十多家企业签订协议,使之成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有效地弥补了校内实训基地受实验实习设备投资大、更新快、训练项目单一、缺少企业氛围、不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等的缺陷。

六、以“三个一”为突破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本专业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途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增加师资队伍的数量,而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1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12名,占教师总数的80%。实行专兼结合,聘请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6名,不仅发挥了他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提高了实训实习效果,而且缓解了专业教师相对紧张的矛盾。同时明确要求每位教师应做到“三个一”,即教好一门课,联系一家企业,承担一个项目研究。专业教师积极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挂职或不定期的下厂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他们对所蹲点的企业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企业的生产实例成为自己讲课时的一本活教材,将这些实践经验、掌握的高新技术、活生生的案例,带进课堂,编进教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具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他们充分发挥在开发新产品、开展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专业教师都与企业建立了热线联系,提供“短、平、快”的服务,努力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受到企业的欢迎。不少教师被聘为企业的技术顾问,从而使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了很大提高,目前达到学院“双师型”教师标准的教师数达16名,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本专业的教师近两年公开发表纺织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有15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学术会议上获奖;完成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级以上9项,教师开发的新产品在中国面料大赛中获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发表教改研究论文14篇。

纺织技术专业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纺织专业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42-02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①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②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③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2 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项目教学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项目锻炼技能,提高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2)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很快适应环境,直接参与到工作中去,独立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既有效又高效地发挥其潜能。

(3)通过项目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可以很快进入企业的生产领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融入新的血液和能量。

3 项目教学法在纺织教学中的应用(棉织物斜纹组织的设计)

(1)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纺织专业二年级学生。

(2)职业岗位。织物组织设计师、织布值车工。

(3)学习领域。织物斜纹组织。

(4)项目。棉织物斜纹组织设计。

3.1 项目教学目标

(1)制定好整个工作过程计划,以QQ、邮箱或其他网络形式给各小组成员,明确工作流程。

(2)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棉织物斜纹组织的相关知识,了解织物类别特点,能够在计算机上设计斜纹组织并绘制出组织图。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创新设计。

(4)学生能够选择并正确使用必要的绘图工具进行作图。

(5)学生撰写设计说明,并通过网络出去。

3.2 教学内容

(1)斜纹组织的概念。

(2)斜纹组织的分类。

(3)棉织物斜纹组织的特点及应用

(4)棉织物斜纹组织的设计及作图。

(5)教学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实物媒体、计算机。

(6)工具: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画板、绘图笔、意匠纸或CAD软件)。

3.3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和步骤

按照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小组决策―计划执行―成果评价―项目迁移,六个步骤进行实施。具体如下:

3.3.1 获取信息

(1)项目的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导入项目。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棉织物随处可见,我们来观察这几个织物小样(实物展示、课件图片展示),织物组织是否一致,谁来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学生:斜纹组织是具有连续斜线和斜向的组织。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设计斜纹组织。

(2)项目描述。

对斜纹组织的种类、织物特点,小组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并强调和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斜纹组织主要分左斜纹和右斜纹,经面斜纹和纬面斜纹,斜向不同组织点不同,作图也不一样。

(3)项目任务。

教师:请大家设计组织循环为5根经纱和5根纬纱的棉织物斜纹组织,并在计算机上呈现出来。

(4)项目要求。

教师:这个棉织物要求设计为斜纹组织,设计要符合斜纹组织的特点,能用于棉织物,具有创新性,在计算机上绘出组织图,撰写设计说明进行网络。具体要求是:作图规范,设计图清晰美观,经组织点用X表示,纬组织点用空格表示。设计说明书要简述设计的主题,构思,并说明设计图中难以表现的内容,文字易简练,也可附在设计图纸上。对织物的总经根数、经纱数和纬纱数、经纬纱的颜色和排花、试织要求要作出说明。

(5)提供相关信息(经验)。

项目的完成与经验有关,学生的经验来自课堂的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授、实物展示、参观、网络等把信息传授给学生。

(6)确定评价标准。

教师在计算机上给出评价的框架(包括市场调研、讨论、设计、图面表现、汇报等方面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评价标准,并根据项目进行细化。例如,优秀:市场调研充分,调研报告翔实;表现出较好的技能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有一定的见解和创新;完成设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图规范,内容整洁无误;汇报时,简明扼要,概念清楚,能熟练正确的回答问题,掌握了设计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

分组: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项目难易程度及工作量的大小进行分组,并说明小组工作的指导原则。本项目4~6人一组。

操作示范:教师在意匠纸或计算机上示范组织循环数为5的斜纹组织的设计思路及作图步骤,示范内容包括分析斜纹组织的斜向,经纬纱根数,类别及作图思路步骤。教师要强调设计要求、组织类别设计思路,作图要规范等。

(7)制定计划。

学生根据从多媒体获取的斜纹组织相关知识信息,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针对工作项目设计工作计划,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指导建议。

第一,确定工作步骤。学生要充分了解项目,利用图书、网络收集有关资料;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方案;负责绘制草图的学生速记下讨论的内容,将讨论后的方案绘制成草图,一般先绘制出2~3个方案,根据草图讨论方案,方案确定,在计算机上绘制设计图。第二,列出小组成员负责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三,列出相关材料及工具。第四,小组用网络的形式总结汇报工作成果,将计划情况在组内通报,保证每个组员都了解工作程序、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五,小组决策细化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第六,计划执行实施,学生根据计划安排,分步骤进行操作,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8)成果评价。

学生完成项目后,参照预先制定好的评价标准从市场调研、小组讨论、设计、作图、汇报五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我评价结果,讨论优点及存在问题;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设计作品,全体参与者根据汇报情况给出分数;参加汇报的所有听众(包括学生、教师)及汇报小组本身,根据准备好的评价标准,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9)项目迁移。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此项目进行迁移,讨论其他类型的斜纹组织的设计,重点讨论如何进行新的设计应用。

(10)教学效果评价。

设计出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4 在项目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概括来说,在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项目教学法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单要具备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实践流程,具备职业能力和职业经验,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积累工作经验。②加大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力度,将理论知识直观化融入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项目课程研究开发团队。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合作项目的兴趣。④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优化教学环境。⑤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文化、制度、岗位职责、工种任务,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参考文献:

[1]要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纺织技术专业篇3

纺织和生物技术深层次的交叉与融合将可使纺织成为21世纪最有生命力的产业之一[2]。传统的纺织工业因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其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新工艺,而应用生物技术是重要途径之一。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发展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一门学科,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生产产品、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生物技术对纺织原料的获取、纺织印染工艺、纺织品最终废弃处理等整个纺织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助于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关注健康与安全,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功能性。目前已用于纺织工业的成熟的生物工艺有棉织物的酶退浆、氧漂生物酶净化、牛仔布的返旧整理和生物抛光等,还有一些工艺正在逐步成熟和完善,如棉织物的精练、羊毛的生物改性、合成纤维的生物改性等。因此,纺织生物技术对纺织工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环境友好、促进传统纺织产业的升级改造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纺织生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和实际应用,对纺织生物技术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适应纺织行业这一新趋势,根据人才需求和专业特点,有必要在纺织类院校开设纺织生物技术类课程。我国的一些纺织类高校已开设纺织生物技术相关课程,如我校开设的课程为“纺织生物技术”,江南大学开设的课程为“纺织生物化学”,西安工程大学开设的课程为“生物技术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国外一些纺织院校也以不同形式开设了同类课程。“纺织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开设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纺织生物新技术,了解这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运用纺织生物新知识、新技术解决纺织行业面临的生态、环保、节能等问题,适应纺织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因此开设“纺织生物技术”课程可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纺织专业人才。

二、课程内容设置

“纺织生物技术”课程主要涉及生物和纺织两个学科,课程内容设置既要考虑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体现两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在对纺织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等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纺织生物技术”教学大纲。该课程为选修课,总学时为32,主要面向生物工程、轻化工程、应用化学、纺织工程和功能材料等专业。课程内容安排见表1。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生物学基础知识,又要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因生物学知识内容庞大,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主要选择与纺织染整工业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基础知识和酶学基础知识两部分。授课时,首先介绍生物学基础知识,然后按纺织染整工艺的先后分别讲解纺织品的生物前处理和后整理技术。另外根据课程面向专业的不同,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对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按上述内容讲解;对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生物学基础知识,增加纺织染整基础知识,如纺织材料的结构特性和纺织染整工艺等。

三、教材的选用

目前关于“纺织生物技术”课程的教材不多,主要有周文龙主编的《酶在纺织中的应用》,陈坚主编的《纺织生物技术》,李群、赵昔慧编写的《酶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国外教材有ArturCavaco-Paulo主编的“TextilePro-cessingwithEnzymes”,RyszardKozlowski等编写的“BiotechnologyinTextileProcessing”。这些教材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生物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各有特色。《酶在纺织中的应用》是一本在国内较早讲述纺织生物技术的教材,该书不仅系统介绍了酶的基础知识,而且以不同的酶为主题分别介绍了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等的特性以及在纺织印染加工中的应用,还介绍了麻纤维的微生物脱胶、酶脱胶以及纺织废水的处理等。《纺织生物技术》一书分别围绕纺织品的前处理、后整理、废水处理及其他纺织生物技术等工艺模块进行讲述。《酶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一书以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为核心,介绍了酶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在前处理、后整理和纤维改性中的应用。授课时,可以其中一本书为主教材,参考其他教材,同时补充最新的研究进展,不断充实授课内容。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

由于课程内容既涉及生物方面的基础知识,又要结合纺织工业的工艺特点和工艺要求,因此授课方法得当与否对学生理解并接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内容,我们采用讲授、分析对比、讨论和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考虑到纺织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纺织品的生物前处理和后整理教学中,主要采用对比法教学。如在讲授纺织品的生物酶整理工艺时,先从学生熟悉的传统工艺讲起,让学生了解工艺的目的、要求及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入生物酶处理工艺,介绍具体用酶的来源、特性、作用机制和工艺条件;最后从工艺流程的复杂性、生产周期、产品质量、废水、成本等方面比较酶处理工艺和传统工艺的优缺点。经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酶处理工艺的必要性、先进性,对两种处理工艺的理解更深入和全面。在纺织生物技术发展方向的教学中,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查阅文献,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开拓学生的思维。对一些接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关于牛仔布的纤维素酶整理,可以问学生如何将牛仔布整理成不同的风格、原理是什么。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五、课程的考核方式

课程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占20%)、综述及其讲述(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参与情况及作业。综述及其讲述主要就纺织生物技术的几个专题让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报告、制作PPT并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述,考查学生查阅资料情况、对论文内容的理解及表达能力等,也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措施。期末考试对全部学习内容进行考核。多种考核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避免了因某一方面的不足影响最终成绩的弊端。六、结语纺织生物技术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交叉学科,“纺织生物技术”课程的开设对培养新型纺织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纺织类院校开设“纺织生物技术”课程是必然趋势。我校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纺织生物技术”课程,在传授纺织生物技术新知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选课情况看,学生对该课程还是比较有兴趣的,选课学生来自轻化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纺织工程等不同专业;除了本科生外,还有部分研究生选课,特别是一些研究课题与纺织生物技术有关的研究生。我校(东华大学)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较短,今后的教学仍需在以下方面不断改进提高:(1)该课程目前没有特别适合的教材,教师在备课中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准备系统详细的教案。(2)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授课内容既要紧跟学科前沿,又要结合实际应用,并随着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3)继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

纺织技术专业篇4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作为为实现“纺织强国”提供装备技术支撑的行业,纺机行业大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一历史性文件无疑将成为一面镜子,映照着整个纺织服装业的现在与未来。

把脉:纺机业的现状与问题

工信部权威定位纺机业―― “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撑”。至2008年底,我国规模以上纺织机械企业近千家,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占世界纺织机械市场的25%。

“课题组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指导,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基本情况,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认清国际、国内纺织机械工业面临的形势基础上,明确了纺织机械工业调整和振兴方向,确定了发展的重点。”《意见》第一稿起草人、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刘家强在接受《中国纤检》采访时阐释了出台背景。

“纺织机械工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意见》指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纺织机械工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整机制造和零部件生产配套体系,为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列举了我国纺机业近年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年产20万吨成套聚酯装置、日产200吨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的国产化应用,使我国在涤纶、聚酯装备制造领域居世界先进行列;自动络筒机生产实现了较大突破,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三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我国成为世界四大自动络筒机生产国之一;剑杆织机、电脑横机、高速经编机等产品实现了产业化,非织造布机械在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上取得了积极成果。

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意见》对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劣势作了四点权威总结: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传统的棉、毛、麻、丝等纤维加工设备比重较大,差异化、节能降耗等新型、高端产品仍主要依靠进口,年进口额高达40亿美元,占国内纺织机械市场的近40%。二是专用件和配套件生产水平不高,整机产品稳定性较差,2008年辅助装置和零配件进口额4亿美元,占国内纺织机械部件市场的40%。三是“两化”融合水平较低,纺织机械设计制造集成化、模块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应用还不普遍,产品自动控制水平较低,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融合水平亟待提高。四是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为纺织机械行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调整:四原则“领航”

《意见》定调了本次结构调整的四大原则:一是将调整与升级相结合;二是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三是整机制造与专用件、配套件相结合;四是市场竞争与政策引导的结合。

“调整与升级应同步进行。纺机行业的调整是契机,升级是为了巩固调整的成果。”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解读说,这就要求行业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的纺织机械装备,实现发展模式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重大转型。

纺机行业的调整、升级,单纯依靠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为此,《意见》提出两者要紧密运用的原则。一方面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实现纺织机械设计制造核心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装备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将专用件和配套件提高到战略位置是《意见》的一大突破。一直以来,政府和行业都强调要增强整机制造的能力,然而随着一些进口关键零配件对利润的巨额吞噬,业内已逐渐认识到专用件和配套件的重要性。“以提高专用基础件、配套件可靠性为重点,加强专用件和配套件研发力度并尽快实现产业化,为提升纺织机械整机装备水平提供保障。”

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一向是一对矛盾,双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针对纺机行业出现的一些不良的市场竞争手段,为了保证行业的整体利益,《意见》要求政府应努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健全产品研发、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行业企业也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完成:三年量化目标

《意见》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在2009―2011年三年要实现三大目标。

三大目标为: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无梭织机和主要针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新突破,国产纺织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由60%提高到70%。2.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并推广应用国产产业用纺织机械,使其占全部纺织机械市场份额由目前10%提高到30%,节能减排型纺织机械产品的推广应用水平逐年提高。3.制造工艺水平明显提高。制造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材料利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85%,重点企业制造设备的数控化率由目前的10%~12%提高到15%~20%,主要专用件、配套件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明显提高。

作为纺机行业的“掌门人”,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会长高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心完成工信部制定的“三年三大目标”。他提出,完成目标行业协会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提升技术水平;二是通过行业展会向市场推介宣传新型纺机产品;三是充分发挥协会的信息优势,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服务。在技术进步方面,由于前几年棉纺、化纤成套设备国家专项的设立,目前成果逐一显现。最近,国家相关部门又建立了针织、印染、节能减排、器材专件等领域的专项攻关,正在全力实施中。“通过专项提高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以此带动行业的进步。”他透露,协会、大专院校、企业的三角“技术创新联盟”正在谋划当中,不久的将来,三方可以“共同投资,共同攻关,共享技术成果”。

而作为行业协会科技部门的负责人,刘家强表示,“三年调整和振兴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有许多新观念、新思路要我们学习理解,有许多新模式、新举措要我们来贯彻实施。”

狠抓:七大重点任务

《意见》提出,应着重加强在传统与新型纺机、节能减排、配件等方面产品的研发。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采用柔性化、机电一体化、模块化结构设计,开发具有差别化功能的化纤设备和具有在线检测、计算机网络诊断和自动控制功能的纺织装备,实现传统纺织机械装备升级换代。重点发展细络联、粗细联等棉纺设备,高速智能型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电脑横机等织造设备。”不仅仅传统纺机的技术水平要提高,新型纺织机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也要加快。“以成套装备的工程化应用为依托,加快新纤维、新材料、产业用纺织机械成套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设备制造和工程化服务能力。重点开发特种和高性能纤维的专用成套设备;大力开发并推广产业用特种织机、经编机、缝编机以及各种高性能的非织造布成套设备和后整理设备等。”

纺机的节能减排性能以及配件制造是《意见》的一大亮点。由于国家环保指标的日益严格以及国外“绿色壁垒”的存在,具有节能减排“概念”的纺织机械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在纺织机械装备中推广应用具有高强、轻质性能的新材料和节能的机电产品,降低纺织机械装备能源消耗水平,为纺织工业整体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重点发展新型印染设备、节能节水的麻纺和丝绸设备等。”同时要求提高纺织机械专用件和配套件的制造能力。具体部署为以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基础,加快纺织机械专用件、配套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性能纺纱配件、高速织造专用部件、针织用针等;加快纺织检测检验仪器的研发和生产;推广应用智能化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

“两化”融合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意见》提出要提高机床数控化率,并推广精密铸造、精密冲压、粉末冶金、塑料注塑等精密成型工艺,扩大信息化管理软件和先进设计软件的应用。作为企业运行的载体,现行的产业组织结构也应调整。“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完善产品配套水平;支持中小企业精、深加工,形成以专用件和配套件为支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上下游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支持以产品、技术和产业链为纽带,促进区域合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建立健全行业公共服务体系。整合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标准化委员会和各级检测中心等资源,建立行业技术服务平台,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工程化应用和新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和完善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省级纺织机械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增强基础性试验、工程化试验和检测分析能力。“加快修订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依托行业协会,建立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行业运行预警机制,及时、准确行业经济运行、国内外市场动态等信息,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意见》明确了政府对纺机企业政策支持的具体方式和项目。

政府应重点对技术进步项目和应用国产机械予以政策支持。“订购和使用首台(套)国产纺织机械装备的项目,按国家鼓励和使用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相关政策执行,并在技术改造项目安排等政策上予以优先考虑。”在支持技术进步方面,重点支持新型纺织机械装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提高质量水平的工程化试验线项目、采用高效节能电机开发的纺织机械装备项目以及纺织机械制造工艺研发、质量检测、工艺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

要加大对纺机企业的税收和金融支持。税收支持主要针对零部件进口税收而言。“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高速喷气织机和自动络筒机的纺织机械企业,在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时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进一步研究国家支持发展的其他新型纺织机械进口关键零部件税收优惠政策。”众所周知,纺机企业的资金问题是其长期以来面临的一大难题。《意见》提出将“对符合条件的纺织机械企业在上市、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方面给予支持;充分用好出口信贷,扩大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出口”。

纺织技术专业篇5

作者:奚旦立 定价:248.00元

本书卖点:本书是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指导和支持下,由纺织行业和审计行业的专家与学者共同编撰完成的。全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纺织工业各行业的生产工艺、环保现状、产排污系数、能源消耗的情况;论述了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汇集了行业内各种类型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例和能源审计方法,并作了扼要的案例评析。内容全面、系统、权威、实操是该书的四大特点。

本书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十一五”重点推荐书目,是我国工业行业首部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审核专业书籍,对其他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读者对象:从事纺织工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纺织品清洁染整加工技术》

作者:吴赞敏 定价:38.00元

本书卖点:实现印染产品清洁生产,要以生产引进新技术、环保引入高科技为依托。近年来国内外对纺织品清洁染整加工日趋重视,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为实现纺织行业清洁生产开发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本书内容新颖、条理清晰,获得“200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优秀图书奖”。

读者对象:印染企业科技人员,纺织高等院校师生。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朱虹 孙杰 李剑超

定价:30.00元

本书卖点:我国是纺织印染的第一大国,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的大户,要实现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废水污染问题。作者多年来从事印染废水治理的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印染废水处理经验和资料。作者将这些经验和资料编纂成书,对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工程实例等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研究,针对不同纺织产品所产生的印染废水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方案,对印染企业污水处理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该书获得“200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读者对象:印染行业和环境工程中从事废水处理的技术人员及相关院校的师生。

《数学喷墨印花技术》

房宽峻编著 定价:32.00元

数字喷墨印花技术是一项快速发展的纺织印染新技术。本书详细的介绍了数字喷墨印花技术的基础概念、印花原理、设备、墨水品种及应用等相关知识,并附有多幅彩色效果图。本书适合广大纺织印染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相关院校轻化工程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作者及其所带领团队在数字喷墨印花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的资助。

《服装印花及整理技术500问》

薛迪庚编著 定价:32.00元

成衣染整不同于传统的面料印染加工,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书重点叙述了服装的涂料、染料和特种涂料的筛网印花及转移印花,并介绍了数字喷墨印花和其他印花方法,以及服装整理方面的内容。本书将这些技术提炼分解成500个问答,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适合服装加工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竹纤维及其产品加工技术》

张世源主编 周湘祁副主编

定价:36.00元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竹纤维即竹原纤维、竹浆纤维和竹炭纤维的制取,竹纤维的微观结构、物理性能、生化性能及其纺纱、织造和染整加工、竹原纤维、竹浆纤维在苎麻纺工艺、棉纺工艺上纯纺纱、混纺纱的工艺实践以及竹原纤维纱线和竹浆纤维纱线的机织物、针织物的工艺实践,为纺织企业进行竹纤维产品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较成熟的工艺技术。

纺织技术专业篇6

作为行业的倡导者,“ShanghaiTex 2013”将以"云集全球顶尖纺织机械,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为主题,全面展示国内、外的纺织行业的产品、机械设备和新技术及新工艺等领域。

崭新的主题专区迎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ShanghaiTex 2013”将推出三个新主题展示专区。香港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主席朱裕伦先生表示:“由于纺织业营商环境的竞争和变化越来越大,业界极需要一个采购纺织机械设备及相关产品、信息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而我们展会的观众以制造商为主,他们非常重视提高生产力和更迅速地满足客户的要求,故新的展示区将以新概念作为亮点,为买家带来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无尽灵感。”

新材料、新技术及新设计针织品:新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令针织产品更加精细,也可以应付更复杂的设计要求。这个展区将展示最新的针织成品及相关的技术应用。

产业用布技术及成品:这个展示专区是展会亮点之一。该技术专区将展出一系列功能性面料和具附加值的纺织产品。

数码印花机械:这个展区会综合展示纺织品的数码纺织印刷技术和机械设备。展区内的新一代数码印花机械设备,拥有更高输出率及解像度的打印喷头,以及先进的纺织材料处理系统,定是参观人士必看之选!

“ShanghaiTex 2013”的多个主题展示专区,以往成效显著,能为纺织业界人士提供行业、机械设备及相关服务等全面信息。这些展示专区分别是:针织及织袜机械;织造机械、纺纱及产业用布机械;印花、染色、后整理机械及纺织化学品;纺织机械零配件。

展会加入战略合作伙伴

主办单位邀请了业界之翘楚——“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 ,成为“ShanghaiTex 2013”的战略合作伙伴,令展会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创立于1968年的香港中大实业,主要的业务为欧洲各国著名的纺织机械设备,为业界提供最顶尖的纺织技术。目前,除香港总部外,中大实业的办事处和分公司合共约20间,遍及中国大陆多个省市和多个东南亚国家。中大实业的董事长朱立夫博士表示:“我们非常高兴成为这个行业盛事的战略合作伙伴。展会自首届举办至今已经接近30年,是业内人士必定参与的重要活动。在‘ShanghaiTex 2013’中,我们将准备向同业展示最新的纺织机械和先进的技术,并分享发展远景。”

纺织技术专业篇7

2009年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

时间:10月20-23日地点:上海主办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盛大的纺织品展览会之一,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能系统地组织参展商与买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为他们提供更理想的专业商贸平台。事实上,每年秋季,都有数以千计的纺织品供货商蜂拥而至,在这个筹办出色的展会上展示最新设计及面料。除了吸引到中国及海外的大型供货商外,展会还将迎来多个海外展团,包括带来一系列高科技面料的德国展团、展示高品质面料的日本展团、呈献精细设计的意大利展团、提供以价格优势取胜的别致女装面料的韩国展团。

2009年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年会

时间:10月23-25五日地点:上海 主办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据悉,2009年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年会的主题为“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世界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演讲嘉宾将就“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纺织业带来的冲击”、“纺织业与零售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国纺织工业的调整与创新”及“未来全球纺织业新的增长点”等问题发表真知灼见,并与参会者互动问答研讨。这也是中国首次承办ITMF年会。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纺织服装组织代表、政府官员、著名企业家、品牌专家、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出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中国纺织业将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向世界展示中国纺织业改革开放的成就,树立负责任的纺织大国的形象,并向世界表明中国纺织业正在致力于产业升级,重视知识产权和努力加强环境治理。

新形势下调整振兴纺织产业与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

时间:10月29日-11月1日地点:浙江杭州主办方:工业和信息公部人才交流中心本次研讨会将围绕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纺织工业科技创新与融资情况、纺织企业技术重组并购与资源整合管理等方面,全面讲解在加快推进纺织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主要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纺织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深入学习《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使相关职能部门更好地配合纺织企业,做好纺织技术改造、科学研究、标准项目的申报和编制工作,实现三年振兴目标。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

第八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

时间:11月1-4日地点: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方:广东东莞自2001年开始,大朗“织交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据主办方介绍,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本次“织交会”将以“创新和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大朗镇推进毛织业实现“两大转变”的总体战略和工作思路,深化“三个转变”,切实加快展会从形象展向贸易展转变。展会期间,组委会还将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企业与客商对接会”、“产业高层论坛”等系列活动,特邀行业专家及精英人士,共同分享行业前景、市场动态、潮流资讯,管窥中国毛织业之态势,微观中国毛织业之发展。

2009年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全暨编织科技成果产业化研讨会

时间:11月25-26日地点:广东西樵

主办方: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在当前的形势下,探索纺织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和有效的运动机制是全面贯彻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高编织行业科技水平,加快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和突破口。为此,中国纺织信息中,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编织服装教育学会、将于2009年11月在广东省南海区西樵镇联合举办“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暨纺织科技成果产业化研讨会”。活动将集中展示国内外最新纺织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推介纺织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同时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纺织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探讨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为研单位和企业搭建―个科技成果交流和交易平台,整体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成果化水平。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2009年全国牛仔布行业年会

时间:10月20―21日地点:上海主办方:中国棉纺织(色织)行业协会、中棉行协牛仔布专业委员会天虹纺织集团会议围绕年会主题展开研讨:1.纺织行业发展形势与牛仔市场的开拓创新;2.美国牛仔零售市场及国际牛仔流行趋势;3.国内牛仔布及牛仔布用纱线市场分析与预测;4.牛仔服装的新发展及产品创新;5,产业链的相互支撑推动牛仔产品的创新与1提升;6,为纺织企业参与激烈的竞争积蓄力量;7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产业升级8.优秀论文交流。会上颁发优秀论文奖及“2009/010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推荐产品”奖牌,并参观2009年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2009年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高端论坛

时间:10月22日地点:上海主办方: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本届高端论坛以倡导“绿色、健康、创新”为主题,力邀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市场人士,共同交流探讨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环保纺织品、智能纺织品、交通运输及绿色能源用纺织品等领域中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市场动向及应用创新等方面的信息及研究成果,以推进高新技术在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行业中的应用。

中国服装协会

第十三届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时间:10月22―25日地点:浙江宁波主办方:中国服装协会、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拥有各类服装生产企业3000余家,年产服装近15亿套,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3%以上。2006年宁波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总额达63.2美元,同比增长27.4%。涌现了雅戈尔、杉杉、罗蒙、唐狮、洛兹、太平鸟、培罗成7个中国驰名商标,以及巨鹰、爱伊美等16个中国名牌和7个商务言唾点培育出口品牌。服博会以“大众时尚,国际色彩”为主题,以“打造中国服装名城’为宗旨,以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为方向,通过举办产品展示与交易、产业合作与交流、趋势与论坛等活动,使宁皮成为纺织服装生产的基地、交流的中心的窗口,不断提高宁波服装产业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2009年中国国际纤维纱线科技时尚周

时间:10月20―23日地点:上海主办方: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过去几十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无不得益于纤维纱线的创新、集成,与流行元素、技术工艺的完美结合2009年站在新一轮产业升级帷幕前的纤维纱线行业,将再次以龙头的姿态全力助推中国纺织服装业,引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走出危机,走向世界。拥有80年历史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将集合国际国内的优势企业、―流的科技资源、―流的媒体源,以“寻找中国纺织服装发展的‘元’动力”为主题,开创中国首个动态纤维纱线科技时尚趋势及交流平台。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2009年(天津)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创新论坛暨高新技术纤维专业委员会年会

时间:天津地点:10月25―27日主办方: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议将以探讨高性能纤维材料及复合材料技术发展为主题,围绕《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探讨高新技术纤维及应用的发展构想,讨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新型纤维、新型成套装备的产业技术标准,为编制“十二五”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发展规划打下基础。同期,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SAHPE北京学会、SAHPE上海学会及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专业分会,将共同举办“中国航空学会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200术报告会及行业内近年来研制开发的尖端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活动。

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

2009年中国西部服装、纺织及鞋业产业对接配套博览会

纺织技术专业篇8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瞿静,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成果推广处处长张放军,上海纺织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杜卫平、副主任李勇,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原会长、专家技术委员会顾问王智,中国毛纺协会副秘书长吴砚文等相关专业协会领导,各成果推广单位专业院校及企业代表出席本次推广活动。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原会长、专家技术委员会顾问王智进行了关于针织功能性产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发言。他指出,功能性纺织品在纺织品特别是针织纺织品里的重要性已经日趋明显。王智对智能针织产品的概念及其带来的便利进行了阐释,同时在功能性纺织品里,王智特别介绍了舒适功能针织产品的发展情况以及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其中包括发热、吸湿排汗、速干效果以及触感舒服性等功能技术已经基本完备,可以提供更舒适的功能产品。王智还进行了对保健功能针织产品的新发展进行了分析。他强调,总体来说单一功能纺织针织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多功能性将成为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

参加推广活动的代表对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

成果1

?纺织之光“上海纺织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暨“针织新技术”重点成果介绍

基于前端治理的针织印染工艺再造和产业化应用

推广单位: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成果介绍:该项目主要针对以棉为主的针织印染企业前处理加工的技术改造和工艺设计,解决传统技术加工中水电汽等消耗较高的问题。采用本技术后,水电汽消耗减少30%~70%,废水排放量减少30%以上,废水pH值降至8以下,COD下降30%左右。可针对不同的面料和加工要求等提供个性化的系统解决方案;解决传统技术加工中布面易产生色块、色条等问题;同时降低棉纤维、面料等的损伤,获得优良手感。该技术成果已服务近百家企业,为印染产业的前端治理的可行性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该项目荣获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2

“差别化+”纤维原液着色纤维和多元复合功能纤维

推广单位: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

成果介绍:发挥“差别化+”产品的优势,将差别化功能性与原液着色相融合,生产功能性、差别化的原液着色纤维,既环保又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如原液着色高色牢度纤维、原液着色异形截面纤维、原液着色功能性纤维,实现了纤维的功能性与染色同步生产,产品色牢度高、功能持久,兼顾了低碳环保、高牢度、功能性、时尚等等诸多优点。多元复合功能纤维,赋予单一织物纺织品至少2~3种,甚或5种以上功能,如吸水速干抗菌防臭纤维,吸水速干抗紫外线纤维,吸水速干凉感纤维,以及吸水速干抗紫外线抗菌防臭凉感纤维等,可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需要。“咖啡炭聚酯纤维”和“凉感聚酯纤维”项目为“2014年纺织行业新技术成果推广项目”。

成果3

高温低NOx煤粉锅炉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技术研发

推广单位: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

成果介绍:该项目研发了一种以高温低NOX液态排渣煤粉燃烧器为核心的完整技术系统的工业锅炉。在煤粉燃烧器内采用集中供粉和分区段配风控制技术、高热负荷状态下低过量空气燃烧、煤粉气化燃烧以及烟气中心回流再燃烧等技术的组合,实现了煤粉在高温燃烧过程中抑制NOX生成,并促使NOX还原成N2,达到低NOX排放目的。煤中的灰渣在旋转流场的作用下被燃烧室的壁面捕集并在高温下成液态渣除去,进入炉膛的是洁净的高温火焰。高温低NOX煤粉燃烧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燃烧器技术、燃烧器与锅炉匹配技术、煤粉储存技术、煤粉供料技术、燃烧控制技术等单元。该项目荣获“纺织之光”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4

仿棉针织运动面料的研究及开发

推广单位: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介绍:“仿棉针织运动面料的研究及开发” 项目开发制备了一种适用针织的高吸湿率仿棉聚酯纤维。通过复合加弹制成具有短纤纱效果的长丝;优化了预缩、预定形工艺,避免了仿棉涤纶长丝高含油量造成的染色疵点问题及高温预定形造成的面料手感发硬问题;优化了仿棉涤纶与阳离子可染改性仿棉涤纶一浴法低浴比染色工艺,解决了面料染色时易出现的染色散点问题,并攻克了涤纶仿棉面料的染深难题。通过优化磨毛工艺,改善了仿棉面料的表面光泽及手感;通过抗菌等功能整理,提升了面料附加值。该项目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该项目荣获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5

高档导湿快干羊毛混纺针织面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推广单位: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计算机硬件发展史范文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