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的例子范文

时间:2023-10-19 16:55:29

诚信教育的例子

诚信教育的例子篇1

【关键词】:重要性 学校诚信建设 家庭教育 诚信自觉 循序渐进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这种美德的核心是真诚。诚则实,不会弄虚作假,吹牛奉承;诚则信,不会出尔反尔,撒谎骗人;诚则顺,为人真诚而办事顺利。中国人从古代便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它告诫人们:一个不诚实爱撒谎骗人的人,最后会失去求援丧失生命。

一、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的要求,不管各行各业或是年幼老少,都应遵守“诚信”二字。事实证明,一个小学生不守诚信,他将养成不诚实的坏习惯。“诚信”二字非常重要,不得忽视,它几乎渗透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小到说实话不说谎,遵守时间,大到对祖国,对工作的忠诚。

“人无信不立”正如“自食其言”的故事,一个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的人,必然会引起大家强烈的反感,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损害自己的声誉,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相反诚实守信的人,会使人对你产生敬意。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晏殊,因为他的诚实,而受到皇上的赏识重用;学者宋濂,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他的守信,人们都乐意资助他。

二、诚信教育的落实点

铸造诚信社会风尚,应从小学生做起。首先,孩子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孩子们若干年后将走向社会,他们的诚信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将来。第二,小学时期可塑性强,是进行诚信教育的好时机。而且,这一时期培育起来的诚信,比较牢固,不易蜕变。第三,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重要而且紧迫。他们欺骗老师、欺骗家长、欺骗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更可怕的是,某些同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认为,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从长远着眼,从细处着手。

一是加强学校诚信建设。在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学校承担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因此,学校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学校诚信教育也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和领导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和领导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和引导学生。

二是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家庭道德教育薄弱是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家长乃至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养成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为子女创立高尚的标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楷模,积极介入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自觉抵制媒体的负面效应,协调学校做好教育工作。总之,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方力量协同工作,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的 发挥作用。

三是培养学生的诚信自觉。学校应该从小做起,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有关诚信的内容外,还应该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学生要用科学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去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让学生逐步树立起“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诚信教育,还不应把起点仅仅放在要不要诚信上,而应该让学生思考怎样建立诚信,使社会多些诚信。让学生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设计诚信社会,由此培养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培养道德的自觉。

三、诚信教育的几点方法

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还应以《新课程标准》、《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

一是从简起点。小学生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一些"唯天下至诚,唯能尽其性"之类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晦涩难懂。因此,教育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比如,以"不说谎话,做个诚实的孩子"起点,使他们懂得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说谎话,就要说真话,说实话,如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说出事情的真相,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

二是从实抓起。诚信教育要从小事抓起,抓点滴,才能知微见著,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所叙述的很多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当教师根据教材举征引申、补充事例时,也需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事例来引发共鸣,以求认同,特别是用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来进行诚信教育,这样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从点落实。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学生道德实践中的错误认识和行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有些学生认为做错事情的时候,自己能够主动承认就是诚实的表现,帮别人隐瞒错误则是讲义气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时要深入挖掘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通过学文明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讲义气。其次,针对现在学生比较流行的享乐主义思想、虚荣心理、嫉妒心理等不良表现,教师应及时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让"诚信"成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规范。

总之,诚信是小学生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础。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多角度钻研小学生教育问题,研究加强小学生诚信意识的措施,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略,以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出发点,逐步提升全体公民的道德品质,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京伦《诚信:永不丢弃的“至宝”》《家庭教育》

诚信教育的例子篇2

一、功利逻辑说理与人文关怀德育理念

理念上如果把“诚信”作为一种个人可以获利的工具,而不是人格的完善,教学实施中会出现功利逻辑说理,1也就是运用推理讲道理,把世俗利益的得失与道德选择相对应进行说理:如果诚信,就会得利,如果不诚信,就会失利。

长期以来为大家引用的“狼来了”“手棒空花盆的孩子”等故事就蕴涵着功利说理。在“狼来了”的故事中,撒谎(不诚信)对应的结果是被狼吃(失利),在“手棒空花盆的孩子”故事中,手棒种着熟种子的空花盆(诚信)对应的结果是得到了王位(得利)。

以上故事情节动人,富有寓意,不妨用于对幼龄孩童的启蒙教育,但并不适合做严谨的学校教学素材。因为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种“道德劝告”运用的逻辑并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经验证实。对于一个人来说,生活中的不诚实并不一定带来麻烦或者消极的后果,甚至可能得到许多本不该得到的好处:用假文凭骗得一份好工作、虚报数据得到上级嘉奖等现象屡见不鲜。

除了事前性的“道德劝告”,为了强化功利逻辑,有的教育者还会进行事后性的“道德惩戒”,对有不诚实行为的儿童施以某种惩罚,从而人为地把不诚信与失利对应上了。殊不知,由于存在不被发现的可能性,儿童往往把受罚认为是自己运气不佳,对于受到的惩戒,也会被当作是“赎罪”,从而获得道义上的解脱,免除也许本还存在的良心不安。当再次需要做出道德选择的时候,他就很有可能用受到惩戒的可能性与程度这些不诚实的“成本”,而不是“道义”本身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因此,用世俗利益的维护与增加来劝说学生的诚信教育,一方面会因为得不到经验证实没有什么说服力,另一方面会引导学生以“利益”而非“道义”为依据做出行为选择,从而违背诚信教育的初衷。

新课改下的教科书大都比较注意摒弃功利逻辑说理,而取向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这些教科书不是把诚信作为一种获利的工具,而是侧重“诚信”作为个人修养的终极意义,重视被教育对象自身道德修养的真正提高;不是用功利逻辑来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用充满人文关怀的对话来调动被教育对象道德养成的主体性,并引导学生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养成诚信品质。

人教版教科书的人文关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诚信价值的内容直接与“做人”联系起来,而不是与某种世俗利益相对应,意在培养学生的诚信荣誉观,形成“我不能撒谎,撒谎有辱我的人格”的意识。孔子的“人不信不立”等格言的引用意即在此。

其次,诚信道德的养成被视作个体主动积极的“道德享用”,2而不是被动接受“道德条目”。“走进诚信乐园”栏目的标题本身就给予学生这样的心理暗示:诚信是令人愉悦的,我们都愿意走进诚信乐园;课文中通过让学生畅想诚信乐园的样子、思考入园条件等充满童趣的活动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快乐,同时激发起学生“入园”(成为诚信的人)需求;“变诚信卡为乐园入场券”的活动则给大家提供了满足这一需求的途径;一旦经过努力成为了乐园的一员(养成诚信道德),自身人格得到发展,并由此带来种种积极的精神感受,“道德享用”就得以实现。

其三,呈现形式上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对话贯穿始终。“在你认识的人当中,什么样的人信得过?”“当朋友失信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在这样的开场白问答中,学生首先感受到“我”是在被人关切,而不是接受训诫与审判,从而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学引导。反之,一个被关切对象也容易关注他人诚信对待与感受,并以此来督促自己言行诚信,思考“我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孩子吗?”。这种基于人文关怀之上的德性养成发自内心、表现真实、充满情感,因而持久且稳定。

二、象牙塔式故事呈现与注重“现实问题求解”的课程模式

在浙江某教研活动的一次学生座谈会上,当学生被问道:“你们知道哪些诚信的人和事?”学生纷纷发言,“我知道曾子杀猪的故事”“一诺千金”“我知道宋庆龄奶奶小时候信守诺言”“列宁打破花瓶主动认错”。如此种种,就没有一个提到身边的人或事。

我们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受到经典故事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审美意义远大于教育意义。经典故事缺乏强制性与普适性,而现实是具体复杂变幻无穷的,所以在面对现实问题需要作出道德判断时,经典故事不能给我们提供现成最佳的行动指南。

新课标教科书针对这个问题,采用了直面现实的“问题求解”课程模式。让学生关注当下现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掌握一些道德思维方法,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首先,经典故事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而不是学生必须认知的对象。

“曾子杀猪”的故事在几个版本中都被引用。人教版在故事的结尾用小主持人引出一句问话:“一头猪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不经意的承诺而杀了一头猪,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价值。浙教版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曾子家的孩子,妈妈失信于你,你会怎么想?”以此让学生体会受到不诚信对待的心情,反过来督促自己做个诚信的人。苏教版采用一个开放式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些什么”,以此打开学生的道德思维空间,让他们通过丰富的联想来多层面认识诚信的意义。

以上教科书中,经典故事仅仅是一个引出问题的由头,而不是学生知道的知识点;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是思考问题的一个参照,而不是模仿的经典。学生的注意力从过去的“故事主人公与诚信”转移到“我与诚信”上面。

其次,注意联系当前现实,呈现现实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学做一个诚信的人。

虽然社会上存在着的各种不诚不信现象会对被教育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如果我们对其进行一味地回避,就会使教育素材与现实真实之间出现落差,让儿童感到困惑,产生对教育的怀疑,从而带来更大的问题。

大多数新课标教科书都倾向于引导学生直面真实生活,正视其中的消极现象。

苏教版教科书在“诚信在我们身边”话题下,让学生分别说说“我们班上诚信的人是……”“我们班集体的诚信表现在这些方面……”“我认为一个诚信的小学生应做到……”

人教版教科书选择当前几个方面的失信现象为范例(范例一: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范例二:便民伞的一去不回。范例三:集体活动不守时。范例四:法官造假。)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用事实说话”,“看看假如失去诚信,最终受到伤害的会是谁?”

浙教版教科书让学生讨论:“如果信用卡的持卡人经常透支并都没有按规定期限还款,或一直欠款,这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后果?”

这种问题暴露式的呈现因为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本身就体现了“诚信”。用这样的态度进行诚信教育,可以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次,学生通过自己找到的生活中的鲜活例子与发现的显而易见的结果所产生的强大冲击力,是遥远的经典故事所难以企及的。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道德存在于关系之中,是人在面临一个境遇、一个真实关系时的选择。3道德的养成也必然需要在现实中体会,在实践中践行。因此,我们的诚信教育应多让学生进入真实的道德情境,参与对现象的分析、评判,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而不是面对遥远的经典故事进行简单的效仿。

三、唯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双重属性的定性认识

传统中,很多人把诚信仅仅归于个人修身的道德范畴。《礼记·大学》中,将“诚”列为“八条目”之一,所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可否认,这样的自我修身确实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也是由传统社会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在一个精英等级制的社会,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真正的政治社会实际只是一个少数人组成的社会,所以精英的自我或精英的小团体的道德努力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广大民众与少数统治者隔有相当的距离,这种距离使他们感到后者的权威,努力追随后者的言行,从而使社会稳定,人心向齐。其次,在小农社会和自然经济时代,人与人的交往面极窄,社会活动的范围有限,属于道德发挥作用的“有效射程”。4

但今天的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追求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价值多元化,人们的交往圈也日益扩大,我们已经由“熟人社会”步入“生人社会”。对“诚信”的要求就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上,而是需要建立信用制度,将诚信作为一个规范推行于社会。我们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就需要给予他们这样的意识──作为个人修身的诚信是可以纳入制度层面的。

为此,人教版教科书特意引入了签订合同、政府公示承诺、保修卡等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社会正在进行把诚信纳入规范的努力。海尔砸冰箱与温州鞋事件则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体会:在一个有诚信规范的社会里,守规与违规的结果大相径庭,一时一事就能毁掉信誉,而重新建立信誉要花很长的时间。最后的“回归诚信大行动”则是让学生参与到诚信规范的建设中来,模拟市人大讨论建立诚信城市的几项措施。“我们先调查一下本地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我们的诚信主张和诚信措施。”

把诚信纳入社会规范,可以使诚信的养成具有确定性与强制性,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教科书提出的诚信规范化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结语

简要地说,面对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新课改的教科书从德育理念、课程模式、对诚信的定性认识等层面做出了一些积极回应:或者侧重人文关怀,或者紧扣时代之需调整课程内容,或者跨越诚信仅属于道德范畴的传统思路,开始将其引入制度规范层面。这些回应揭示了当前教科书编写的意识走向,折射出时代的要求与呼声,具有创新性,同时可以帮助教育实践者深入地开展课程改革与创新。

当然,诚信教育不是一个短暂性的话题,也不会是一个终结性的话题。因为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诚信教育需要不断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社会需求相调适。也正是这种调适要求我们时时把它纳入思考范域,从形而上的哲理与形而下的运行操作等层面不断对其加以梳理。

注释:

[1]石邦宏、石中英:《诚信教育的价值与方法》,《人民教育》2003年第24期。

[2]鲁洁:《超越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9页。

[3]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4页。

[4]赵士辉:《中国传统诚信观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1期。

诚信教育的例子篇3

关键词:德国 诚信教育 大学生 诚信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29-02

诚信,即诚实,信用,信任。诚信是人存在的本体,也是价值存在的本体;诚信既是一个道德范畴,也是公民“第二个”身份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诚信也帮助德国人树立了严谨、务实、专业、负有责任感的工作作风。当代德国诚信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我国基本国情需要,针对大学生实际思想特点,深入研究德国诚信教育体系,学习借鉴德国诚信建设的成功方法,对于纾解高校诚信危机,增强高校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大有裨益。

一、德国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德国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世界两大法系包括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德国法系是大陆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诚信建设的法律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德国《民法典》第242条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即“债务人有权利考虑交易习惯,依照诚实信用原则实施给付”,应以此作为法律一般原则适用于所用法律领域。德国诚信建设在法律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德国诚信建设法律法规覆盖面广。一是经济领域诚信法律法规最为完善。例如,德国《商法典》规定公司成立必须经过地方法院,并以公证形式进行商业程序登记,保证商业登记簿可公开查阅,即使登记公司申请破产也应该保证公司信用信息的有效查阅。二是法律还规定个人的信用数据必须得到征信机构的严格保密,不得随意公开。三是严格规范催账程序,德国《反不道德支付法》规定债务人若连续3次收到债权人的催账警告仍然置若罔闻,债权人有权申请地方法院的介入。四是严格规范信用监督程序。德国《债权法》规定联邦金融服务监管局、德国联邦内政部以及各联邦政府、州政府必须承担起职责范围内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不仅如此,德国诚信法律法规体现了浓厚的人本思想:违背诚实信用的方式不同,其承担的法律后果也迥然有别,具体法律后果应取决于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

(二)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是德国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果说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德国诚信教育的法律保障,那么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是德国诚信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制度保障。例如,德国《借贷法》只是规定德国各级政府、各金融监管局理应承担好各自监督、管理、指导的职责,而德国的信用管理体系则直接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德国公民办理商业贷款、住房贷款,按照法律必须递交信用报告,信用报告必须由德国Creditroform、Sehufa等商业信用公司提供,信用公司在保证个人隐私及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做出公正的信用评估。德国信用管理体系还具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例如,德国公民乘坐公交车无需检票,完全依靠公民自觉性购票乘车,由于抽检票发现不诚信行为,逃票人不仅需要交纳多倍罚款,而且严重影响其信用记录,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会给当事人以后的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三)宗教教育是德国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德国是典型的宗教国家,教徒众多,2009年德国联邦统计局报道称在德国有65%的人信仰基督教。《圣经》是教会教育教徒思想德行的“教义”,《圣经》倡导教徒“以诚为善”。教会通过宣传教义,公民对上帝产生敬畏和信仰之心,公民通过参加礼拜和自我教育,告诫自己遵循诚信原则。除此之外,《德意志联邦基本法》规定,“公立学校的宗教教育应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参加形式灵活多样的宗教课程,遵循诚信原则,培养诚信意识。

(四)传统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是德国诚信教育的途径

德国诚信教育并不拘泥于借鉴宗教所倡导的伦理原则,还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和日耳曼民族文化中的规则意识。德国人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体现在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德国很多零售店在店外摆放待售的商品,待消费者自行挑选后自觉进店付款;德国许多公司将“诚信”“责任”作为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等待红绿灯的德国人绝不会擅自闯红灯,近似刻板的举动彰显了民族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五)德国人通过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开展诚信教育

德国人注重通过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培育诚信意识。一是诚信教育是德国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家庭教育倡导为国教子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子女诚实守信的品格,为尊重子女的个性和人格的发展,采取平等民主的教育方法。二是德国劳动教育通过培育孩子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德国法律也明文规定,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承担不同强度的家庭劳动,比如,洗碗、扫地、替人擦皮鞋、收拾花园等。学校也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校园劳动,例如,鼓励学生假期到工厂、医院、福利院、养老院服务1-2周。

二、当代中国高校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毋庸讳言,研究德国诚信建设的途径及方法有助于纾解当代中国高校日趋严峻的诚信危机。高校诚信缺失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问题,网络自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滑坡问题,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滑坡问题以及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问题,每一类型的诚信危机又包含多方面的诚信缺失现象,兹不赘述。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因素是高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顾影自怜,头脑固化,目光短\,不主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本末倒置,为求得名利舍本逐末,不讲诚信。二是部分大学生缺乏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不知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一个人创造的价值越多,对社会贡献越大,越能树立正确的“三观”,越能找到“获得感”,诚信道德观念越强,反之,只索取不奉献诚信滑坡就会演变为诚信危机。

(二)高校因素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缺乏实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例如,校园诚信规章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健全的大学生诚信监督及奖惩机制。中国社会注重讲求人情义理,人际关系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格外重要,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倡诚信的机制取得实效性成果,一些高校尽管设立了诚信守则,但部分准则只停留在教师们的口头约束上,缺失与之有效衔接的践行准则。

(三)社会环境因素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一是体现在现实环境领域。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价值观蔓延,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正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实现现代化的社会转变,不可避免地给部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带来一些挑战,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这些都可能加剧大学校园的诚信危机。二是体现在虚拟环境领域。伴随着网络自媒体的普及,部分大学生在开放又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意志力较弱,助长了网络失信现象的发生。

三、德国诚信教育对高校诚信教育的启示

(一)健全大学生诚信法律体系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德国诚信建设的经验表明:要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一要健全大学生诚信法律、法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高校的实际状况,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不断总结法律制度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高校诚信法律体系。二是建立法治秩序。坚持德治与法制相结合,建立一种符合当代大学生发展要求的“法治秩序”,进而提高大学生法制观念,为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供法治保障。三是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大学生没有法治精神就难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权利和义务对称的精神等。四是用法治精神培养诚信意识。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衔接,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是对我国青年发展的顶层设计,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做光荣之事,拒为耻之行,知荣辨耻,扬荣抑耻,诚实守信,抱诚守真,在高校形成明诚守法的良好风尚。

(二)发挥高校信用管理体系的监督功能

德国诚信建设过程中,德国相互协调的信息公开制度和信息保护制度对当代中国高校诚信建设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必须健全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在培育大学生诚信意识过程中的作用。一是扩大高校诚信教育的覆盖面。大学生校园信用信息档案和大学生社会信用信息档案要实现有效衔接,监督大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表里如一,校内校外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二是健全高校诚信奖惩机制。在家庭、高校、社会的引导、监督、管理工作有效衔接的条件下,社会各界还应针对大学生信用状况,健全大学生失信惩罚机制和奖励机制,群力群策,确保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持久性、实效性,预防失信行为的发生。

(三)坚持文化自信,培养“四有新人”

从德国的诚信建设经验可以看出,文化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展高校诚信教育更应该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文化是民族的血液,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界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更应该做到道路自信,方向自信,理念自信,文化自信。坚持道路自信是坚持文化自信的前提,坚持道路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之路。高校教育者和大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坚定中国人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用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诚信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四)重视劳动教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德国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启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劳动在高校诚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责任感意识来培养诚信意识。一是要从思想上转变社会财富价值观,尊重劳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和自立自强的意识,而不是让大学生认为劳动就是“干苦力”。二是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韩非子说过,“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越是艰苦的劳动,越能磨炼大学生的品质,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大学生的毅力,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并且在劳动中践行诚信价值观,真正把高校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2]戴焰.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导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诚信教育的例子篇4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笔者曾对所任教的班49名学生进行过调查,竟然发现:有42名同学是留守儿童,其中,有39名留守儿童的家长最在乎的是孩子的学习,只有3名家长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能学到什么程度就学到什么程度。

那么,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面对这样的家长、家教环境和有性格缺陷的留守儿童,又该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呢?

一、教会做人――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

“欲使孩子成材,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说到教育孩子做人,有许多家长把“有用”的人与知识和技能划等号,其实,良好的品行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从农村孩子习惯于说粗话、脏话,不懂礼貌入手,利用班会、品德等课程,在具体的案例中,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如在《学会说“对不起”》案例中,我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孩子们讨论:案例中的家长和孩子哪个做得对?你的理由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孩子思考:假如案例中的周全是你,你又会怎么做?

在教学《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中,我仍然通过情景模拟,让大家讨论:孩子抢到座位,妈妈该怎么教育孩子?如镜头一的妈妈那样教育孩子有没有危害,什么危害?再推测一下这位妈妈平时又是怎么做的?在学习镜头二和镜头三时,我让孩子闭着眼睛听老师朗读“让文明礼貌伴孩子步入大雅之堂”片段,当我读到“生儿育女,头等大事是教孩子学做人。文明礼貌是做人处世的必备素质”时,不仅加重了语气,还放慢了速度,并反复读了几遍,让孩子身临其境去体会。在学习“答疑问难”,我借助书中的内容向他们介绍了文明礼貌用语,重点分析了孩子说粗话、脏活的原因,讲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通过这些案例模拟,慢慢的矫正了孩子不讲文明的习惯。

二、讲诚信――为人处事之本

何谓诚信,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理学家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又说:“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儒家则要求,不自欺和不欺人。然而,在经济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却诚信丧失;面对生存的压力,我们的一些家长不讲诚信,那么,面对孩子生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又该如何教育他们守诚信呢?为此,我仍然以案例和情景模拟,让孩子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如在《教育孩子做诚实正直的人》中,我就向孩子讲了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始创者、总经理、大名鼎鼎的、曾被评为“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奥尔森父亲的故事。奥尔森的父亲是一名推销员。一次,一位顾客想从他的手中购买他推销的机器,但他发现这位顾客并不真正需要这部机器,于是他极力劝这位顾客不要购买,这件事让他的老板火冒三丈,但却为他自己赢得了好名声。父亲的诚实品德,给了儿子巨大的影响,奥尔森在为人处世上就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办事讲原则,合作重诚信,在员工和商业伙伴中拥有非常好的口碑。在此基础上,我创设情境:学生A在班里借同学的钱或其它东西,少还甚至不还,遇到同学追问,他就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对此,你怎么看?通过情景模拟,孩子们明白了,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有了诚信,就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三、榜样引领――家长肩负的责任

家风是一家的主旋律,是由家长的形象、追求、喜好、品质、道德、家教等构成的,它形成家庭的思想体系和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家长怎样教孩子做人,首先看家长怎样做人,良好的家风要靠家长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引导,实实在在的示范,靠父母人格力量的影响,还要善于配合学校对孩子因材施教。做人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最复杂最艰难的教育,诸多范例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是父母以身作则。为此,我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以讲故事等方式,指导他们如何去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如何去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认识到家长的溺爱、打骂、有气发在孩子身上……这样的教育方式的危害性。认识到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使孩子有正义感、责任心、义务感、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勤俭节约、孝敬父母、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以此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家长素质的提高,也使孩子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此基础上,我仍然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引导家长努力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情景一:学生A的父母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骂自己的父母,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却是百般迁就,一味顺从满足。可是拳拳父母心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恩情怀,相反,学生A却经常和父母顶嘴,不听家长的教导。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症结出在什么地方?

情境二:学生B厌学,性格暴躁,经常打同学,还常常为芝麻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同学关系十分紧张。他的父亲是个酒鬼,一天三顿酒,喝多了就骂人、打人、摔东西,只要B错了事,很少问理由,拉到就一阵打。后来,经过老师的教育,B的父亲慢慢改掉了这些毛病,B同学的行为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不仅能做到主动帮助同学,团结同学,而且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和案例分析、情景再现,家长们不仅知道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而且也明白了,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是自己肩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诚信教育的例子篇5

1加强实施诚信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

开展诚信人格教育必须要有规划、全方位且注重实效,切忌搞形式主义,政治挂帅,空洞无物,脱离实际,把道德与人格割裂开。其现实意义表现为:可以真正解决(纠正)下列当前诚信人格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全社会忽视诚信教育,加上体制问题,出现了信任危机,在某些地方和邻域不正之风盛兴,成为潜规则。例如:在手机和互联网上,诈骗信息满天飞且花样繁多,防不胜防。知名大公司造假、夸大产品功效欺骗消费者等缺诚信行为不断被曝光。(2)在家庭人格教育中,有些家长功利化现象明显,且方式简单粗暴,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只重视智商,忽视情商培养,造成有些学生逃学厌学,为人处世自私、冷漠,不讲信用,个别学生追求高消费信用卡逾期不还;就业后助学贷款不还。有些家庭奉行“棒头出孝子”,缺乏爱的教育和平等沟通,特别是家庭暴力、离婚和留守儿童问题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健全人格。(3)一些高等职业学校还停留于“应试教育”,只讲毕业率和办学效益,对人格教育投入少。部分专业教师只教专业知识和技能。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重形式轻内容;只灌输讲权威,与学生交流互动很少;在公共场合不起诚信表率作用。此外,还可以使高职生切实受到优良的诚信人格教育可以使高职生与时俱进,能和发达国家接轨,成为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对五年制高职生加强实施人格教育,特别是诚信人格教育的关注点和实效措施

2.1开展高职生诚信人格教育,需要并加强四方合作要搞好诚信教育,需要认识到目前学校人格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是社会文化和落后的教育观念、家庭因素、学校及教师自身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由四个方面组成:学校和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人员,为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职业教育中的德育课程,是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当然,高职生的基本人格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家庭对人格的影响力极为重大。还有社会环境包括政府、各类群体、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出现后,在多元化思潮和各种社会现实冲击下,对高职生诚信人格塑造影响更大,毁誉参半。最后,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自己,其是人格教育的主体。有效的诚信教育需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来完成。其中,前面三方是教育者和影响者,后一方是被教育者和被影响者。这四方合作的特点是“三方支持,一方主动参与”。(1)四方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社会正能量和诚信宣传。不得相互矛盾、指责和推卸责任。主要措施有: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全社会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全体公民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众传媒及互联网要积极配合政府和学校,加大诚信道德宣传,可采用头版头条,经常报道;各行各业为了重视诚信职业道德,可以定期褒奖诚信单位和个人,提高其福利待遇等。(2)四方要尽快建立常态的合作机制,制定有效和细化的合作方案,并落实到实处,定期考核。这个合作机制要由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学校主抓,其他各方配合建成;学校和教育管理者来承担制定有效和细化的合作方案的任务,并贯彻到日常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中去;学校要和学生及家长约定好,一学期合作诚信度考核一次等。(3)还要重点抓好学校与家长以及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主要措施有:学校与家长要建立常态化有效的联络机制,常见有电话联系、告家长书、家长会、家长在学生成绩单上填反馈意见,新的有微信和QQ家长群互相联络交流;教育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全面而深入了解学生的人格状况,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和因势利导,还要提供优质的德育课程,严肃校纪校规,同时要采用目标和情景激励、评选优秀学生及干部和写诚信总结等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诚信教育的积极性。

2.2在实施高职生诚信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抓好四个环节(1)抓好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班会课);(2)抓好校园管理环节(学生校园生活表现、遵章守纪情况);(3)抓好互动环节(设置情景场合、演练);(4)抓好考核评估环节(众多参评者、考评项目和等级)。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一环也不能少。

2.3开展高职生诚信人格教育,还需要分清三个层次,因材施教(1)对低年级(高职一、二年级)学生实施一般的诚信教育,要以社会公德中的礼仪诚信和遵守规章制度为侧重点;(2)对高年级(高职三、四、五年级)学生实施高级的诚信教育,要以职业道德中的诚实守信和法律规范为侧重点;(3)针对个别学生,例如有性格缺陷、心理障碍、自控能力差等情况时,要实施特殊的诚信教育,不能熟视无睹。发现个别学生经常说谎、冷漠和孤独等时,应该在正常的诚信教育同时及时联系家长摸清情况,加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情感交流,还要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重塑人格。

2.4开展高职生诚信人格教育,还需要结合三个不同的生活空间(1)真实的家庭生活;(2)真实的校园生活;(3)模拟的职业生活(实习生活)。

2.5开展高职生诚信人格教育,最后还需要落实三个措施(1)要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意识教育。有效方法是:学校可采用多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和体验活动,例如:考试杜绝作弊,“3•15”消费者维权日活动等,使学生亲身体会明礼诚信的要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社会要弘扬诚信文化,坚决抵制“反诚信”文化(脑子活络”、“会搞关系”、“灰色收入光荣”);政府和学校还要优化诚信氛围,突出建设性。(2)学校要尽快建立高职生个人诚信档案,把它当做第二身份证来看,并与学籍档案挂钩,放进学生毕业后的人事档案中,这既是对高职生诚信教育管理的规范,也是对诚信教育的深化。有效方法是:因地制宜设计好诚信档案,可包括学生诚信承诺书、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社会实践诚信评价;还要建立诚信评价、诚信监督和奖励机制;最后还要对高职生个人诚信档案信息收集、管理和利用环节严格把关。(3)要健全高职生诚信评价体系。它有利于高职生诚信人格的培养和校园诚信氛围和社会诚信道德风尚的形成,避免高职生诚信缺失,人格缺陷。有效方法是:确定诚信评价的要素包,括较高的责任能力、平等意识、自主人格和虔诚的敬业态度;确定诚信评价体系的分类指标,包括学习、经济、生活和职业四个体系;确定诚信评价的途径,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校方及中介评议等方法;确定诚信评价的标准,从高到低可分为ABCD四等,作为学生评先进、奖学金、入党和优先推荐就业的最重要指标。

诚信教育的例子篇6

【关键词】诚信;初中生;课堂教学;制度

伟大的儒学家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可见我国从古人开始,就非常重视诚信这一品质。而党的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二十四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也对诚信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从国家建设的角度出发,初中生群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对他们进行诚信的教育和熏陶必不可少;从青少年自身成长需要来看,树立并加强其诚信观念是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

根据笔者对几所规模较大的学校的初中生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初中生的诚信道德意识较高,然而也存在不少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诚信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初中女生的诚信道德意识普遍高于男生,乡村地区的初中生对诚信的期待和认同度则比城市地区的初中生更为强烈。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见识的增多,初中生对诚信的认同度逐步降低。(2)诚信实践力度较弱。虽然绝大部分初中生的诚信道德意识较高,但很少付出实际行动来落实,普遍存在理论高过实践的空谈现象。(3)诚信的落实遭遇条件的限制。许多初中生都会视情况而决定是否讲诚信,一旦诚信行为危及到自身利益,许多学生都会选择以失信来自保。

面对初中生诚信缺失如此严重的现状,笔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试图找出其产生原因,以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从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初中生诚信缺失现状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1)社会大的诚信缺失环境给中学生制造了一种诚信可有可无的错觉,例如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诈等;(2)学校和家庭过分注重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品德教育的必要,使得部分学生“弃诚信保分数”,铤而走险考试舞弊以求得到高分,从而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认可;(3)“偷针”所带来的眼前利益使得他们滋生了“偷金”的欲望。不讲诚信未被发现或处理给他们带来的暂时好处诱发了其继续失信的想法。

根据这一现状及原因,在笔者同学校领导及身处一线的广大教师们群策群力下,共同探讨了加强初中生校园诚信教育的几点方法,具体如下:

一、将诚信教育纳入各学科日常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渗透

首先,思想品德教材为诚信专设的板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本校思想品德老师们认真组织了集体备课,探讨了课堂进行的方式方法,如情景剧的表演、故事续编比赛等,力求做到让学生印象深刻且有所顿悟;其次,在语文课堂、历史课堂甚至是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对名人的介绍和对诚信事例的具体讲解,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诚信的重要性,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校领导的共同研究下,设置了本校独具特色的课程――修身课,并将其安排进日常教学课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诚信教育和实践的摸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完善学校、班级奖惩考核制度,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行为规范准则

目前很多学校在这一点做得并不够完善,诚信行为没有给予相应的表扬和鼓励,不诚信的行为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处理和批评。所以,经校领导的一致商定,及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的共同参与制定和修改,出台了一本专门针对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和保持的读本,其中就规定,各班各年级,对于不诚信的行为,必须要着重批评教育并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让失信者认识到其严重性;而对于讲诚信的典型事例要树立榜样,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奖励,以扩大其影响力,加深学生印象。最终真正做到奖罚分明,用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诱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合格中学生。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

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良好的校园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诚信意识的提高和诚实守信行为习惯的养成。(1)我校自建校以来先后建立了多个校园文化宣传栏,并为培养诚信意识专门设置了宣传板块,根据校园诚信教育情况变化及社会诚信新闻时事的变更定期的更新宣传内容。为学生培养自身诚信行为习惯提供了一个良好学习平台。(2)国旗下讲话是我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文化教育又一个重要举措。每周星期一的大课间是我校升国旗的时间,紧跟着这一神圣活动之后,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强调诚信意识的重要性,增强初中生对诚信的认知和肯定。

四、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践行诚信的能力

例如,开展以弘扬诚信的价值观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的评比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讲诚实、守信用的浓厚氛围。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演说家或本校威望较高的老师来做一次诚信讲座。此外,也可以班集体、年级或校级为单位举办弘扬诚信的演讲比赛,将学生内心的诚信因子通过演说和竞争激发出来。

五、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联,携手为孩子全方位打造一个讲诚实、守信用的健康成长环境

我校每个学期都会通过举办家长会、假期家访、以及成立家长委员会等方式来宣传和普及诚信的理念。

诚信,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所具备的优良品质,而面对如今社会诚信缺失成常态的残酷现实,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不仅需要让成年人警醒诚信的重要性,更需要教育孩子,而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孩子的成绩,更需要做的是洗涤其灵魂,让其纯粹、健康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诚信教育,势在必行。相信通过日常的校园教育教学工作,再配合家长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一定能培养出德行兼备的新世纪优秀中学生。

项目基金:初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XJK015CZXX002)。

作者简介:

陈淋(1989-),女,汉族,湘,主要从事初中政治教学;

吴晓芳(1989-),女,汉族,湘,主要从事初中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龙滔.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诚信教育.政史地教学研究.2012-09.

诚信教育的例子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诚信;培养

引言: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广义上讲,“诚”是指诚实无妄;“信”是指责任与信任;对孩子诚信的教育和培养,一直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如何能培养好孩子的诚信品质,是每个家庭都要重视的问题。

家庭教育汇总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教育,首先是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高品格,有益于社会的人,同时教会孩子做人也是培养孩子诚信意识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潜在性的问题,尤其是诚信教育。主要表现有: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自身不能做好诚信的榜样,这样就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家长喜欢用一些谎话去哄骗孩子,所以此种行为不符合诚信教育的基础。例如,当孩子把东西弄坏,主动去告诉父母时,有时候换来的不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而是粗暴的打骂。这样下去,孩子自然就会去学着撒谎来逃避责任,所以家庭教育父母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诚信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社会、家庭、学校是影响孩子成才教育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的影响是对孩子影响不仅时间最长,而且影响也是最大的。家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课堂”,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也是每个家庭应尽的重要义务。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诚信品质培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生活化的。整个教育的过程大多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对孩子进行品质培养。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从婴儿的出生开始,同时也是孩子的诚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父母的一切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能仅仅的认为对孩子的谈话和教导才是教育孩子,更应该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譬如:怎样说话、怎样和别人交流、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责任、怎样对待朋友的承诺等等,这一切都是对孩子有益的教育。家庭对孩子诚信品质的教育,是在生活中通过多种的途径,同时也是在有意无意间进行的,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最主要的还是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在实际的行动中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三、家庭教育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途径和策略

(一)提高对孩子的尊重

在家庭教育中,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源于对孩子的尊重。从某种层面上讲,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挑战,得不到孩子所期望的尊重,往往就会导致很多不诚信的言行。在现实中,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粗暴式的家庭教育是不会取得好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采用命令、威胁等暴力手段,会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极大的影响,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一系列不诚信的行为。对孩子的尊重是家庭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前提,只有对孩子尊重和理解,为孩子提供心灵上的安全港湾。

提高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每个个体在人类社会中所必须具备的品质,责任感可以说是诚信的一个重要体现。责任感不只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从小就有责任感的意识,懂得责任的重要性,对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在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从小做起,而且还要从家长做起,只有通过家长的行为来感染孩子,从而以榜样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加强榜样教育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布朗杰曾经说过:“要想让一个孩子做到有教养,其父母必须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来说,人生观、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尤其是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来说,并不是每天给孩子灌输多少大道理就能取得效果。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受更为重要。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但是眼睛所看到的东西也是最真实的,很多关于诚信品质的点点滴滴,都会从父母的日常活动中所看到。

加强孩子的践行意识

家庭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更加要强调孩子的践行意识。在家庭中,家长树立好榜样,培养孩子对诚信问题的自我判断。鼓励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譬如守时、不撒谎等小事做起,反复实践,使孩子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加强孩子的践行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同时也能够严格的要求家长在当前的行为中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将自己作为孩子的榜样,体现出家庭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总结: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者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优秀传统。诚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优秀品质,那么如何从家庭做起,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多年来一直就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课题。本文对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富有可行性的意见和想法。笔者相信,只要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在如何有效利用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诚信品质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蕖;冯文全.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J].学前教育研究,2010,03:73-74.

[2]曹国华.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教育中幼儿诚信品质的培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02:61-65.

[3]杜江华.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A].中国校外教育,2012:5.

[4]徐晋华.人无信不立――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诚信负责[J].中华家教,2012,02:61-65.

[5]周建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5.

诚信教育的例子篇8

在高中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是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从以上现实需要和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对诚信教育基本内容的有关规定,学校主要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第一,传统诚信思想教育。如“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信不立”等传统诚信思想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宝贵资源。

第二,正确的交往观教育。通过真诚待人教育,使学生懂得真诚是人际交往的第一要素,使他们学会通过培养和完善自身“诚信”品质来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中蕴含着诚实守信等公德意识,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公德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

第四,纪律及法制教育。把诚信教育和纪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诚信教育于纪律教育之中,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促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诚信品质。

二、进行整体设计,突出诚信教育的层次性

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诚信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为使诚信教育取得实效,遵循学生人格形成的一般规律,把整个高中阶段三年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案,使诚信教育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高一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以“做诚信社会的高中学生”为主题的理想教育和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进一步将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二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通过对高二年级的教育使学生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帮助他们变他律为自律,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再内化为自觉诚实守信的思想品质。

高三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诚信人格形成教育。通过对高三年级的教育,使学生站到更高的起点上,明确人生的理想,将远大的理想同眼前的具体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养成求真务实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形成诚实守信的人格。

三、打通三条渠道,强化诚信教育的协同性

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的建设人才。因此,诚信教育要打通社区、家庭、学校三条教育渠道,形成教育的合力:

第一,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使他们的诚信品质得到升华。

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诚信示范作用。要求每一名教师,不论在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中,都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决不能敷衍了事,弄虚作假;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教师在讲公开课之前不得反复“演练”,在书写学生评语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地反映学生的优点、缺点。

第三,将诚信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课程《高中学生诚信教育读本》,作为德育课程来学习,并纳入学分制管理,实现诚信教育课程化。

第四,制定学生诚信守则,实行“诚信”承诺制度,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使学生诚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第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如让学生到社区散发诚信宣传资料,组织社区居民在诚信公约上签名,利用居委会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诚信宣传。在参加社区诚信宣传和具体商业活动过程中,丰富了学生们对诚信的体验,为学生们诚信品质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第六,通过开办家长培训中心、举行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引导家长在思想上重视诚信教育,号召家长诚信做人,当好子女的表率,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

四、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灌输晓理法。诚信意识不可能自然形成,强力灌输才能收到教育的功效,这种灌输必须时时处处反复地讲。

二是案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诚信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以促进学生诚信水平提高。

三是榜样示范法。讲解名人诚实守信的事例,展现教师诚实守信的人格,宣传学生中诚实守信的典型,为全体学生提供学习榜样。

四是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到诚实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从而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上一篇:金融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少儿美术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