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8 16:56:33

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

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篇1

关键词:小学期;软件工程;培养模式;项目实训;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26-03

2009年7月23日到26日,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研讨会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会议以推进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实验课程建设为主题,围绕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了讨论。讲座之后,主办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邀请所有参会代表考察参观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贺红向参会代表介绍了该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暑假“小学期”制度。

一、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实训”培养模式

山大威海分校软件工程专业以实训为导向,厚基础、重实践,走出了一条以专业实训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山东省全省得到大力推广,山大威海分校软件工程系也成了山东省软件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通过详细调查了解发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之所以能够走出这样的一条特色之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该校没有盲目的把学生抛向社会,没有盲目的把学生交给社会上的计算机培训机构。现如今,外界计算机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各个层次的培训公司纷纷看中了高校计算机信息类专业这个庞大的蛋糕。很多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或即使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却没有办法引进具有一线实践开发技能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又要为学生就业找个好归属,迫于无奈,只有将学生送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学习。这种做法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培训公司教会了学生开发技术,同时也帮学生推荐找到了工作。而山大威海分校则是把外面的培训机构和实训教师引进来,在校内进行培训,学校为其提供实训平台和场地。该校的做法,对学生比较方便适用,而且安全也有保障。同时,也帮学生省去了很多培训费用。除此之外,威海分校实训培养模式的成功,我们觉得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威海市是夏季避暑胜地,好请人才。威海地处海边,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6度,气候宜人,很多专业人才愿意去该校做短期教学和培训。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根据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实行三学期制,从7月1日到7月30日是第三学期时间,被称为小学期。在该学期,学校会邀请外界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到学校做学术报告,整个教学也是进行选修课、辅修课和实习实践类课程,生产实习也是在这段时间进行。在暑假前,学校会到处“物色”各个方向的专业人才,邀请其到该校讲学或做培训,时间一般分为一周、两周或三周。在培训讲学期间,学校为其提供住宿和三餐补助,并给其60元/学时的讲课补贴。虽然补贴不多,但各个培训教师能够在愉快度假的过程中顺便对学生进行一些培训而且还有收入,应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软件工程系从外界的一些知名IT公司或知名IT培训机构请来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一般都是按4周进行。现在的威海分校,实训模式已经全面铺开,整个工科领域的专业,几乎全都在搞实训模式,从结果来看,效果很好。

2.有资金支持。威海分校软件工程系进行实训教学,是从2006年开始。刚开始没有资金支持,系里就先拿出一部分资金先垫付,在把一期做好后,效果出来了,学校也开始重视了,就开始资金投入了。再到后期,实训的影响更大了,威海市政府和山东省教育厅都开始重视,大量政府资金开始注入。另外,有些大型的实训,也会要求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100元左右。让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按照道理来说,是不符合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的。但威海分校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从实际效果来看,让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否则,很多学生会对这样的实训不够重视。再者,即使是收费的培训,学生在学过后如果的确觉得物有所值,也就不会介意这部分培训费。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软件工程系这样做,其实是替学生节省了大部分钱。因为现在外界的IT培训机构,培训一个项目一般都是几千元。

二、其他高校的借鉴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成功,很值得其他学校借鉴。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国内很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特别是IT信息类专业,新技术发展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大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如果教学上还是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没有掌握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开发工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出去就成了社会的“弃儿”。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软件工程教学应以项目开发为核心,紧盯业界技术前沿,组织项目开发团队,分配项目开发任务,进行项目开发指导,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

1.积极建设软件工程大类实训实验室,为学生创建丰富的实训环境。(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主要是为计算机系大一学生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建立这个实验室投入很小,可以使用学校历年来淘汰的旧机器。计算机系的学生如果只学学计算机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计算机导论课程,导论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学科专业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学科主干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提前把握。根据计算机系新的教学计划,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期间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引导学生对计算机进行组装和维护,可以让大一新生提早对计算机专业奠定学习兴趣。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后,本专业学生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技术咨询,同时也可以在后期重点选拔计算机系的学生充实到学校的网络中心帮助维护整个学校的其他师生的计算机。(2)具有实训场景的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的建设,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网络验证实验外,还要具备网络科研功能。同时,作为学生网络实训使用,一定要模拟实际的工作场景,建设具有实训背景的网络工程场景。可以在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拓扑图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动态的组网场景。其组网设备可以完全照搬学校的网络中心机房模式来购置,真实再现网络接入环境。引导学生架设网络,从铺线开始,包括设备选型、采购,一直到具体实施,从运营商的接入段一直到客户终端,教会学生如何做网络工程。同时,学生报考软考的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考试,而这两个考试对学生的网络实践要求非常多。另外,信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出去找研发类和技术支持类工作时,遇到的面试题目50%以上都是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所以,提高网络实践教学,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实训就显得尤为重要。(3)软件开发实训实验室。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开设的越早,对学生越有利,宜早不宜迟。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来进行建设,分别是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程序开发(C,C++,Java,C#)和软件工程(VSS,UML)。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训的重中之重,建议重点投入重点支持。同时,还可以在软件工程实验室进行软考培训,对报考程序员、软件设计师和系统分析师的学生进行强化。

2.大力引进和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工科学校要有工科学校的“拳头”,要保证有稳定的教师队伍,防止人才流失。很多青年教师特别是男青年教师因为经济压力而从学校辞职,不少双师型教师因待遇问题而投奔企业。要想留住和吸引大量的优秀计算机类人才,必须要舍得投入,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要下大力气提高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的福利待遇。要想让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学校“安身立命”并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同时,要给青年教师压担子,给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具有主人翁精神。(1)请进来和送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合适的双师型教师,四面出击邀请技术“牛人”投入计算机教学。很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项目实践经验少,大部分老教师主要承担专业基础课教学,项目实训类青年教师较少,还有很多实训实践类课程无法开展,还需要从社会上引进一些短期兼职教师,建议大力度引进具有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教学型和工程应用型高校,需要更多软件开发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以一定的社会途径在外界收集和打听技术精英,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引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从社会引进的实训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兼职教师的培训时间应以1-4周为宜,根据其实训项目的安排来决定其实训时间的长短。送出去。由于自身专业和技术的限制,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计算机实训技能。所以,还应该积极的对已有教师进行培训。可以委派青年教师参加外界技术类培训,比如,参加全国的一些大型公司举办的项目培训。像微软、IBM、Sun、Oracle、Cisco、中兴、华为等这些公司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一些大型培训。

3.以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大力推行

“实训”模式。(1)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实训模式。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专业课的先后联系和前后逻辑,无法架起一个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链。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导论教育。一部分学校现在在推行3+1的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课程理论的学习,第4年把学生送到外面的企业进行实习或培训。3+1的教学模式,它的弊端就是学生在前三年期间,过多的强调理论而忽略实践实训课程,学生因为没有动手实践能力而过早的丧失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把实践实训课程放在校内进行,从大一到大四分散实施,结合培养方案,按照各个课程的先后顺序开展对应的实训,在每学期末进行实训[2]。以“实训+项目”的方式来带动。依次进行计算机基础实训、C语言和C++实训、Java实训、Oracle实训和C#实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过早的领悟到“项目”的魅力,增加学习兴趣。实训时间建议定在每学期期末,以方便安排课程教学。(2)以项目开发带动课程教学。结合专业实验室积极开展对应的教学科研和项目开发工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常规项目,比如精品课程网站、学校部门门户网站和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等。在项目完成交付使用后,学校可以给师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提高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做软件项目,要抛弃必须在外面找项目的观念,要抛弃做出的软件项目一定要有市场的观念。很多信息管理系统,完全可以让学校安排本校学生做,做完后学校自己使用,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这种实训模式做成功之后,项目开发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可以考虑成立软件工程工作室,承接外面的项目,做一些大型的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唐浩坤.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N].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田志明.构建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考[N].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篇2

    一、各种各样的宣传和发动

    为推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使其能够适合我国国情健康地发展,财政部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下大力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发动,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向全国普及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等。

    1991年,由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中国财政杂志社《财务与会计》编辑部、北京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普及有奖读书活动”,历时六个月,推动会计电算化知识普及和提高,增进广大财会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共收到答卷7088份。

    1994年9月21日到9月25日,由财政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会计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会计电算化成果展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参展单位共100多个,观众达数百万人次,是检阅我国会计电算化丰硕成果的一次盛会。参展单位既有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实际应用的基层单位,也有为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软件、硬件公司和从事会计电算化科研、教学的单位。展览会比较集中展示了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管理单位和部门的丰硕成果。为了推广这些成果,鼓励先进,展览会组委会组织了“会计电算化事业贡献奖和鼓励奖”评奖活动。山东省财政厅、广州市财政局、上海市财政局、万能公司、用友公司、远方公司、安易公司等16家单位获得贡献奖。大连市财政局、金蝶公司等获得鼓励奖。展览会上,中国会计学会中青年会计电算化分会同时举办了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10名会计电算化专家报告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展览会上鉴定的财务软件销售合同200多万元,意向性协议2000多万元。

    从这次展览会的全面胜利召开并取得丰硕成果来看,我国企事业单位已经普遍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财务软件的设计方面有新的突破。从这次展览会上,我们也看到了国外的财务软件公司正凭借自己雄厚实力虎视眈眈的紧盯着中国巨大的财务软件市场。

    1995年3月15日,中国会计学会中青会计电算化分会与计算机世界报在在北京联合召开《财务软件技术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我国财务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的问题,从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财务软件功能和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于提高财务软件的质量,不断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同年11月24日,财政部会计司组织向全国推荐的安易、万能、华正、用友等15个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教学软件和6本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教材。

    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同意,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算型”财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国“管理型”财务软件,并就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中的各个方面提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会后一些财务软件专业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都为开发和应用“管理型”财务软件投入了一些力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99年4月在深圳召开了有各省市财政部门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同志参加的会议,会上提出了财政部和各省市财政厅(局)不再组织商品化财务软件的评审和替代手工记账验收等建议,并形成了“关于改进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意见”。会后,进一步酝酿和建立在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向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政策与法规

    作为财务软件管理部门,财政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会计电算化作出了政策指导和支持。1987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国营企业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工作中若干财务问题的规定》,文件规定:“凡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需要购置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应尽量先用企业发展基金解决,确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对单个系统价值在5万元以下,可分项摊入生产成本。”在当时国营企业成本支出管理严格,计算机价格又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这一规定无疑对于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8年在上海召开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议,对制定各省(市)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规划、实施对财务软件的评审等工作作了统一部署。随后,又把会计电算化列入我国“会计改革纲要”,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这次会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988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注3,会上提出了实现财务软件通用化的几项措施。后来实践证明这套方案是可行的,不久按这些方案开发设计出了一批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用化财务软件,并相继成立了几百家专门开发与营销商品化财务软件的专业公司,形成了庞大的财务软件市场,促进了我国财务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1990年,财政部正式成立了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委员会。按照规定,我国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同时,必须使用通过财政部门评审的软件。由于境外软件的本地化偏弱,因而要通过评审并不容易,这无形中就形成一个壁垒,这也在一定程度给了我国财务软件一个成长壮大的时间。「注2

    1994年,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对培训、长远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要求。「注4

    2000年7月1日开始生效的新《会计法》,更是对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各企业单位使用财务软件提供了法律依据。

    以上这些政策、法规的推出,都在社会舆论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推动力,为财务软件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和较好的外部环境。

    同样,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从1989年起,财政部先后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1989年)、《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1990年)、《关于加强对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商品和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通知》(1991年)、《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规则》(1994年)、《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4年)等法规。这些法规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非常快,使得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常处于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形,管理制度也就面临着经常修改与变换的过程。

    三、大力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

    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离不开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会计电算化人才,大致可以分为管理型人才、操作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1994年5月,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中、高三级培训计划。拟到2000年,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初级培训,有10%—15%接受中级培训,5%接受高级培训。在财政部文件的指导下,各地的培训工作发展迅速。1995年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大连、哈尔滨、沈阳、深圳、广州、宁波、武汉、成都等各市财政局共审批电算化培训点215个,培训会计人员17万。「注5

    在对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培训方面,主要由财政部会计司牵头举办。例如1995年4月由财政部会计司和全国财政干部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三次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培训班。同年12月,会计司又在重庆市召开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座谈会,对电算化审计方面的知识、各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情况和经验、会计电算化培训具体做法以及今后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计划和任务等进行了学习和交流。

    同时,为了使各地的电算化培训规范化,1995年4月27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共14条,对会计电算化培训的具体实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随后,财政部会计司又公布推荐了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上机实习教学软件,包括安易、万能、华正、用友、润嘉、益和、四方、金蝶、华兴、远方、新星、汇理等共15个财务软件。

    截止1998年年底,我国1200万会计人员中已经有200万人接受了比较正规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事实证明,通过培训和发放会计电算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形式使得大多数会计人员了解和掌握了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无疑对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四、会计电算化资料的出版

    自1990年以来,财政部为了便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和使有关人员了解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制度、理论动态、工作规划、实践经验、国外信息等以及为帮助广大的会计人员全面理解和掌握财政部1989年65号文件及1990、1991年有关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的补充规定的精神实质,由会计事务管理司分别编写了《会计电算化资料选编》第1、2辑、《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讲解》和《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等书。

    同时,财政部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委员会工作组为了系统介绍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工作的方法、步骤、组织程序等,推动这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并且让广大的会计人员更好的了解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工作,也于1992年7月编写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方法与实践》。

    这些会计电算化资料的出版,为在高校和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育奠定了基础,为培养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开发人员、培训教师及普及会计电算化提供了条件。

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篇3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培训;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12-01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劳动力、资源以及信息的争夺已经转变为对人才的争夺,知识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才的获取一方面是通过招聘引入外部性人才,而更重要的方式则是企业内部的培训和管理,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对企业的现有员工进行培训并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在实际的员工培训中建立一个全面、快捷、有效的培训信息管理机制。

一、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相关信息录人。主要包括参加培训人员基本信息的录入以及与培训信息的录入,主要是对相关培训信息进行联网输入

主要内容是培训基本信息输入。主要包括参加培训员工的姓名、工号、参训单位、培训时间、培训性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考核成绩、证书编号等一整个参与培训和取得成绩的信息。

以上基本信息内容应由企业具体的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准确输入,并每个人负责自己所输入的参训学员的信息,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输入传给信息统计部门的总服务器,进行同一时间段的保存和管理。这些基本内容信息主要是从人力资源部门获得。在首次建立数据库时,应采取开库操作,集中时间,一次性地将相关学员的数据信息录入到信息库中,在以后的信息变更和保存中,和人力资源部门保存同步变动,保证统计信息的及时有效性。

(二)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一、保护信息库。信息化中,存在各种电脑病毒,而一旦发生病毒入侵,将造成信息的泄露,因此,应该采用最新的防毒软件,对重要信息进行独立备份并保存,建立起安全、完善的员工培训信息库以及基本信息库。

第二、方便信息查询。信息系统的更新和进步使培训人员信息的系统化查询方便快捷,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查询到培训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信息成本。

第三、权限管理设置。指充分利用加密技术,根据不同人员的职位设置不同的权限,信息录入系统的基本信息录入人员、查询管理人员、信息备份管理人员、信息修改人员等都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二、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每一个企业尤其是志在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说,有没有大量相关人才的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但同时,很多企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致使人才库工作建立不完善,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

(一)重培训不重信息保存

一般企业都会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在进行多次大量的培训后,却没有建立起对应的人才培训信息,在以后查找培训档案的时候,费时费力,非常难找,同时,存在保存数据准确率较低等问题。

(二)人才测评体系不完善

由于统计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其他单位传给的信息,没有主动地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主动询问和索取相关的信息资料,导致企业人才库信心不全,不能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测评体系。

(三)统计信息标准不统一

由于各个部门内部缺乏有效的联系,加上统计部门权限不大,不能有效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导致统计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培训信息形式多样,给统计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也导致在国内或国际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一定不足。[1]

三、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方法

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使得企业将人才培养与开发工作更加系统、安全、有效的展开,在对员工相关信息录入的基础上,对员工增加了解,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掌握员工的相关信息,方便对人才进行培养和任务分配,从而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动态管理。

(一)重视计算机软件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的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企业要高度重视,只有系统的各个模块都有人管理,系统得到有效的维护与保管,才能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统一输入格式和规则,让企业领导者能方便的进行信息的浏览。

通过信息系统化的管理,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获取员工相关的信息,更是方便的工作,杜绝以往信息不全、繁琐查询、参考价值不大的困境。企业领导通过信息管理,能够有效地找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理顺企业领导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

(二)培训企业相关人才

人才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企业也只有引进和培养相关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突出机制,才能够有效的推进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培训信息管理工作中的运行,从而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在了解员工培训信息以及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才能够有效的开发、使用以及利用人才,企业储备完善的员工资料信息,可以以此来公正、客观地选拔人才,使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通过人才引入和人才带动,能够使企业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迅速成熟。

(三)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还要不断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系统的软件开发和使用使得培训管理工作更加实用、系统和科学,将使很更多的人力资本从繁杂的人工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经过培训,可以从事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效率。

四、小结

企业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培训信息管理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应对现实存在的不足,并充分重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才能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培养企业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江江.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术进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理[J].金山企业管理,2002,1:24-26

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篇4

【关键词】 税务稽查; 会计电算化; 培训模式

一、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近三十年,根据财政部的规划,预计2010年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程度将达到80%以上。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财务软件产业,通过部级评审的财务软件已达30多个,财务软件从简单的核算型发展到了集财务、业务于一体化的综合型财务管理软件。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小型企业普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一些大中型的重点税源单位已开始使用集企业供应链、生产管理及财务管理于一体的ERP软件,不仅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产、供、销集成化的管理。还有一些跨国企业使用国外的ERP系统,内部采用局域网进行连接,总部和其他关联机构采用广域网方式连接,数据都存储于总部,信息高度共享。由此可见,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会计电算化新环境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新要求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深化促进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给税务稽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务稽查的内容必须扩展

在会计电算化新环境中,所有的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手工会计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已大大减少。但是,如果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硬件不符合要求,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那么输入的原始数据即使再准确,经计算机按给定的程序处理的结果也是错误的。我国目前财务软件繁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有的财务软件公司为了满足客户要求,设置了一些功能,弱化了内部监控,如反记账、反结账、清空年度账等。因此,税务稽查内容不再局限于会计数据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进行审核,包括系统内部控制的检查、系统安全检查、系统合法性检查、系统操作规范性检查,更重要的是软件功能和正确性的检查。

(二)税务稽查的手段必须革新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变化,纸张介质逐渐减少甚至无纸化,更多的或完全是新的载体,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等磁介质或光电材料。这些载体上存储的会计信息是肉眼看不到的电子信息,并且信息量非常大,如果继续采用人工手段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整理和核查,将会严重影响税务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实现税务稽查手段的电算化,是税务稽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税务稽查手段电算化的实现一方面依靠计算机税务稽查软件的推广使用,另一方面则需开展计算机辅助税务稽查。

(三)税务稽查的方法必须改进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财务数据记录、存储、修改和删除都是通过计算机中的数据库功能来实现的,数据容易被人为修改、删除,而且一般不会留下痕迹,传统的稽查线索基本消失。随着财务软件在技术上的日新月异,稽查人员在检查这些数据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系统,以及各种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这给税务稽查取证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在稽查的线索和内容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仍然采用常规的稽查技术和方法,是不可能达到稽查目的的。因此,必须基于财务软件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流程,对常规的稽查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提取各种所需要的会计数据,才有可能对所获得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得出稽查结论。

三、税务稽查人员现状

税务稽查工作的主体是税务稽查人员,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新环境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新要求,稽查人员必须具备和掌握除税务查账知识外的现代化综合技能,熟悉财务、税务法律、法规,掌握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熟悉财务软件的日常处理流程以及系统参数的设置,才能够运用专门的查账软件进行系统的测试,或运用计算机辅助稽查技术去应对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财务软件。只有这样,税务稽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一般办公软件的运用对稽查人员来说已经没有问题,但是既精通计算机又精通财务软件的综合型税务稽查人才却非常欠缺,很多人对财务软件仍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稽查人员还是要求被稽查单位的会计人员操作财务软件,将所需的一些会计数据通过打印机打印成纸质资料,然后再针对纸质资料进行手工核查。这种绕过计算机的方式,为企事业单位弄虚作假提供了机会。虽然少数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水平及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稽查人员在得到许可的情况下,能够直接打开财务软件亲自将各种会计资料打印出来,但也很难保证稽查结果的正确性。因为在新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如果不是对财务软件的程序、功能有非常深入地了解,即使稽查人员现场打印,也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见目前大多数稽查人员已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税务稽查工作的要求,加强财务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知识的培训,提升税务稽查人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已非常迫切。

四、常规培训模式的缺点

目前税务稽查人员的培训主要采取两种途径:一是与高校合作,依托高校资源建立培训基地;二是税务部门自身组织培训。从节约社会资源角度,前者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笔者所在的三峡大学与当地税务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依托大学的实验室资源和师资,对税务稽查人员进行轮训。在最初的培训过程中,立足于受训主体是税务稽查人员,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作为其中一门课程来讲授,讲授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财务软件进入相关系统,根据稽查要求快速查询打印所需的凭证、账簿、报表,并通过对证、账、表的分析和核对来获得稽查的线索和证据。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模式在帮助税务稽查人员快速熟悉财务软件界面,利用计算机辅助稽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对财务软件的功能模块结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系统处理流程、账套设置、用户权限分配、系统参数设置、账证表文件的存放路径和之间的勾稽关系等缺乏系统地介绍和培训,造成了税务稽查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得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从而无法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软件的正确性、程序有无舞弊和漏洞、数据的可靠性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五、构建换位培训模式的思路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税务稽查和企业会计电算化其实是一种对立关系,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把受训主体假设为会计人员,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培训模式,将克服传统常规培训模式的缺点,有利于提升税务稽查人员适应会计电算化新环境的能力,培养出既有较高水平的财务会计知识又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的复合型税务稽查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查账技能及业务素质。这种换位培训模式的构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环境

利用学校已建立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对企业财会部门的职业环境进行仿真,设有组合操作台,提供各种实验用的原始凭证以及账、证、表、单等会计专用工具。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硬件方面配有服务器一台、微机60台、教师操作台、多媒体投影仪、打印机,软件方面配有用友U-8系列ERP软件、金蝶K3系列ERP软件、税务稽查查账软件。

(二)培训内容

1.手工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根据某企业某年最后一个月的财务资料,要求学员以一名会计人员的身份完成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与明细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账项核对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手工账务处理流程。

2.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利用培训中心提供的大型用友U-8系列或金蝶K3系列ERP软件和一套某企业的仿真综合实验资料,要求学员完成账套设置、人员权限分配、基础档案设置、总账系统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购销存系统初始设置、购销存日常业务处理等实验项目,熟悉企业的实时财务核算、供应链、生产制造等业务。

3.税务稽查查账软件实训。利用税务部门提供的税务稽查查账软件,要求学员熟练操作查账软件,完成对企业财务数据的读取和转换,实现对这些数据的抽样、查询、排序、分类、汇总,从而发现涉税疑点,确定稽查方向。

(三)培训方式

采取课堂讲解与综合实验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理论教学与实验均在实验室进行,将培训内容分解成各个模块,教师边讲解学员边练习,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而且练习资料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实现了仿真化,从而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了提高培训质量,逐步建立一套教学绩效评估体系,对每个模块应掌握的知识点都进行标识,并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实施培训全过程监控,对学员的培训结果进行量化考核。

为适应不同学员的情况,培训还可以进行模块化组装。例如,如果学员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基础,可以只选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如果培训时间有限,可以只选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培训模块。另外还有针对制造、商业、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等不同行业的仿真练习资料可供选择。这种菜单式的培训方式灵活方便,实用性较强。

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换位培训模式,税务稽查人员会计知识基础更加扎实,对企业财务和业务流程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能真正体会并掌握到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精髓,从根本上提高税务稽查技能。“用友”和“金蝶”ERP软件是我国工商企业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实际工作中纳税人可能使用其它软件,但是大同小异。税务人员只要熟练掌握一套ERP软件的管理与使用方法,就可以应对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财务软件,从而适应不同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钟晓鸣.浅谈税务稽查如何适应企业应用财务软件新环境[J].财会月刊,2008(26).

[2] 张玉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税务稽查[J].信息系统工程, 2008(6).

[3] 曾月霞.会计电算化对税务稽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 李先琴.会计电算化下税务稽查的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开发;实训

要想使学生的软件实训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对软件的实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在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与欠缺,使得自身的能力不断提升。所以,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软件实训的课程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1实训教室的开发建设

实验室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训教学的成效。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的建设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别:①实训专用室;②公共软件实践机房。建设软件实训教室是开展教学最佳的方式,可以通过实训室将教学上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课上不懂的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好的解决疑惑;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通过课上的理论进行摸索。这对深化学生的记忆,加强实训的效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建立实训室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对开发过程有着更直接的体验。举个例子,在某堂JAVA程序的实训课上,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名同学充当用户,来体验另一名同学设计出的软件,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充当用户的同学可仔细观摩,但不要提出问题或是给予帮助,直到实训者的工作完成,将成品软件交于充当用户的同学体验时,这名充当用户的同学方可提出自己对这款软件的看法,需要或者增设软件功能和特性,以及自己对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建议。这样,双方不仅在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巩固,还避免了由闭门造车而引出的狭隘观念。

2实训理论实践相结合

事实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可谓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为确保培训资源不被浪费,也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所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训模式在落实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需要对哪些课题进行实训,实训项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实训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实训过程中,不仅要切实贴合训练任务,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重视培训过程,提升学生对实训的认知能力。当然,重视实训也不等于完全忽视课堂教学,任何高楼的屹立,都必须是根基的牢固,举个例子,在实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到模拟器上报出ActivityManager:Error:Activityclass{..}doesnotexist,要是事先对这一内容的知识没有掌握,盲目进行实训操作练习,不仅会使问题挤压,还会浪费实训资源。假如课题要求学生对ClearCase等大型配置管理工具进行设计,如果事前不做好研究工作,对软件的配置和使用不当,这样造成的问题会相当多,所以事前做好充分而细致的准备工作,在实训过程中,参与实训的人员才能游刃有余。

3正规机构的接触磨合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实训大都围绕两个方向来进行:.net和java。这两个方向会涉及到一些主干课程,像C++,Java,等等课题,实训的内容主要围绕这些主干课程设计一些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软件,但多数高校由于受到资源的约束,所以一般会和社会上的一些正规机构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软件实训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和专业的计算机培训机构合作,采用这种方式的院校,多是先选择一家资历雄厚的计算机培训机构,经过双方协商,签订协议。实训室由学校方面负责提供,普通课程可由校内老师进行培训,实训课程则由培训机构的专职人员到校讲授,并且负责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实训。还有种方法就是直接让学生参与到大型IT或者软件公司的培训活动中去,这种方法和培训机构的类似,只不过合作对象变换成了相关的计算机公司或企业。公司可以使用自己的商业软件为实训课题,委派程序员或是工程师到学校进行实训辅导。实训工作的前期一般是在学校完成,等到实训后期,公司可以让学生到公司内部承担一些相关工作,相当于是把实训和实习结合到一起,这种方式中学校只提供教学和实训所需的场地,实训室由公司来提供,所有课程也是由公司的人员进行讲授。

4结语

走实训之路这个理念,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但是如何切实贴合自身,建立完善的实训课程,则是各个高职院校难以选择的,既要考虑费用的开支问题,还要顾虑到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并且加强研究力度,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贺媛媛,仇宾,王慧斌.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训的实现途径及分析[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126~128.

[2]王利,杨征.浅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训的实现途径[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28~30+27.

[3]段淑敏.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模式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1:157.

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篇6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信息管理;办法

目前,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及了各个领域之中,上到科学领域与研究方面的应用,下到个人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办公等等,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因此,利用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来培训信息管理自然也得到了众多企业管理者的重点关注,并逐渐变成了一种新型的企业培养员工的方式。

1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实施培训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

能够推动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合理有效的提升企业实际的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实施培训信息管理,是当今企业的必行之势。其不但能够促进人才考核体系的构建,同时也是在人才选拔方面的重要基础。经过这种信息管理方式的应用,可以全面掌握所有企业员工具体的信息,方便实施动态性管理。除此之外,还可以为相关领导在决策以及人事调动等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1.1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实施培新信息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实际的工作效率。在传统之中,对于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的应用以及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培训管理工作。它具备的实用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帮助人们从复杂繁琐的管理工作之中解放了出来,从而把这部分富余出来的劳动力合理的安排到一些更重要、更有价值的有关工作之中,进而达到提升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

1.2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可以使人才评测体系更加完善

凭借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实施培训方面的信息管理,可以对相关的信息材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从而方便对于人才信息的利用以及整合。在整个人才评测的有关工作之中,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对于有关信息的应用以及搜索。从而可以合理的构建完全符合企业自身有关特征的、完善的人才评测体系,进而提升运作效率。

1.3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有利于培训信息管理方面的储存

目前,有很多企业对于相关员工开展几次培训之后,在培训信息方面就会产生一些漏洞。对于这种情况来说,使用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对于培训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不但可以及时的存储这些培训数据,同时又方便企业在人才培训档案方面的管理以及查找。这些内容都是目前人力资源需要进行开发的关键。妥善的掌握人才的资料以及信息,是如今在企业培训的方面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对于相关员工进行培训之后,应该第一时间把有关的培训资料进行保存,同时构建一个对应有关资料的档案,从而方便之后评测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凭借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技术,强化对员工具体资料上的管理。

2应用计算机软件有关技术进行信息管理的方式与内容

2.1对于相关管理信息的录入和采集

对于信息的录入工作来说,其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培训信息实施联网输入。其主要有培训信息以及基本信息等双方面的录入。对于培训信息具体的输入内容有:培训单位、员工工号、培训时间、考核成绩、内容以及证书编号等。将这些有关内容经过网络传输到对应的服务器上面,或者是将其拷贝到有关的信息系统,之后再由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整合,从而利用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技术输入具体的内容。而基本信息方面需要输入的内容有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号、身份证号以及籍贯等。对于工作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有岗位名称、岗位性质、工号、职务在聘情况以及编制等,在这里面还有个人的获奖情况与学历,也就是具体的毕业院校、学历、荣誉、专业以及实际的获奖日期等。

2.2信息管理系统所具有的主要功能

培训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对于相关员工具体情况的查询非常方便。利用这种系统输入有关内容进行检索,可以准确高效的找到对应人员的一些信息资料,大大减少了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的成本,切实提升了企业实际的工作效率。传统上的管理工作都是利用纸质档案进行管理,这不但增加了管理时间以及成本上的消耗,就算从资源方面的角度来看,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合理有效的进行信息系统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益以及作用。

2.3重视对于信息库的保护

对于信息海量化的今天来说,有很多电脑病毒也凭借着各种各样的形式隐藏在这些信息之中,进而对于信息库的安全产生威胁。一旦信息库受到病毒的侵袭,那么就会导致大量重要的信息丢失或者是泄露,严重时甚至有可能会致使系统崩溃。应用合理且行之有效的一些保护措施,对于一些重要信息进行重点保护,这不但需要应用许多先进的防毒软件,同时还要将这些关键的信息进行备份以及保存,从而构建一个完善、安全的有关培训信息库在管理方面的体系。

2.4注重在管理权限方面的设置

对于管理权限的有关设置问题上,应该使用信息加密的有关技术,根据相关人员具体的职务对其访问权限进行设置。由专业的人员对于有关这方面的培训信息定时进行更新以及修改和管理,从而保证系统信息的安全以及完整。对于打印功能进行拓展,对于诸多已经录入的相关培训信息,不但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打印某人所有的资料,同时还能够任选其中的某一个有用的部分,或者是对于某个特定时间段之内的资料打印,这种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对相关员工具体资料的需求。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有关技术也会不断的进步更新,在有关信息管理的工作之中应用这项技术,不但能够符合时代进步的需求,同时又可以积极的提高企业实际的工作效率,可以为各种人才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技术还在进步与完善的过程当中。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跟住时代的脚步,对其不断优化、不断提高,从而使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够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白雪.浅论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信息管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8).

[2]杨希成.如何实现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培训信息管理中的合理应用[J].软件,2013(10).

[3]李红兰.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3).

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篇7

一、会计电算化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减少了会计人员抄写、计算等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了数据处理的广度,促使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实务核算型转向参与预测、决策、控制的经营管理型,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

我国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培训工作。《会计法》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对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适应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普及电算化知识,在这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个别培训点将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高额利润回报或是补充经费不足,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抢学员,办“短、平、快”班。更有甚者,对个别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学员代考,造成有些学员认为:“只要交了钱就能办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至于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严重损害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2.教学用计算机数量有限。相当多的培训点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学员上机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个别未配置专用机房的培训点,上机时间就更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租用营业性机房的培训点,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比如说:奥林岛教学用财务软件不宜采用网络计算机,而现在的营业性机房无一例外都是区域网。如果租用此类机房用于教学和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3.师资力量不强。因为培训班是阶段性的,许多培训点为了节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每次培训班开班时,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另外,个别培训点过多考虑外聘教师的报酬问题,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常常请一些非专业的教师授课,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

4.考试方法不完善。目前采用的是在各培训点设置考场,培训点提供考试机房及考试教室,会计管理部门派监考人员。由于各培训点极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和会计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不一致,加之各培训点与管理部门人员长期业务往来,大都比较熟悉,对考试作弊问题,培训点难脱干系,监考人员也有碍于情面的时候,考试结果就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5.统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与计算机和计算机知识普及水平不协调。管理部门给培训点统一配发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计算机及计算机知识在城市基本上已普及,而偏远县城,则差距较大。笔者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永寿监考时,大多数学员反映,在培训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培训时上机时间又太短,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更难以理解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而在市区监考时,发现很多学员计算机操作相当熟练,有些学员家中已有计算机,有些单位很早就已使用计算机记账,而且本单位的财务软件版本远远超过教学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对他们来说,现有的教材与教学用财务软件已不解渴,需要的是更高级别的培训学习。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问题的途径

1.纠正各培训点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树立为广大会计人员服务的思想。建议会计管理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培训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知识的重大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从而端正办学态度,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迎接会计的国际化、信息化。

2.加强各培训点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建议会计管理部门督促各培训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特别是尚未建立专用机房的培训点,要尽快配置专用机房,保证教学软件的安全运行及学员上机操作时间。

3.建立培训师资队伍的档案库。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档案库。各培训点搞培训,从专业教师库中选用所需教师。管理部门根据各培训点的教学反馈状况,定期对入库教师打分评比,符合任教资格的,继续入库使用,否则,淘汰出教师库。专业教师库的建立使每期学员都能有合格、专业的教师授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学员的最大负责。

4.实行考试与培训相分离的制度。为防止人为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干扰,提高考试透明度和公正、合理性,笔者建议改革现有考试办法,培训点专司教学培训工作,由管理部门定期举办考试,考试教室和机房由管理部门统一确定。通过这种教学与考试相分离的制度,提高考试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做到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合理。

5.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级次的电算化培训。针对统一使用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与各县区计算机知识普及水平难以协调的问题,笔者建议,管理部门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计算机普及程度的不同,开展不同级次的电算化培训工作,配发相应级次的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诸如,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应尽早开展中高级会计电算化培训,在经济落后的县城主要开展初级会计电算化培训。

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篇8

    工作

    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等无以复加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改变了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计算机被运用到会计实务中时,财会电算化便应运而产生,掀开了会计业发展的新篇章。

    财务电算化故名思义,曰: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它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不仅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更是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财务电算化的运用,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令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它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财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是会计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硬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会计人员应有所准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管理岗位的员工都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考核,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最好能够达到财政局认可的会计电算化中级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问题。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试中就包括了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熟练使用、一般办公软件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运用等知识,尤其是微软办公软件中的EXCEL内容对会计工作帮助很大,很多日常会计核算中的辅助工作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单位里还要准备财会电算化的计算机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显示器、u盘、硬盘等基础工作。

    二、软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无论是通用的商品软件还是针对本单位定点开发的,亦或是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会计软件,都具备处理数字信息快捷、准确的特点,这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初始化之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准备使用的软件后,便要在符合会计政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然后将期初数据录入,这个过程就如同我们选购新房后,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内部装修,布局计划,一切就绪后才搬入家具正式入住。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要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科目设置时,除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做到名称简洁,编码遵循软件要求,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如新的会计科目代码很长,一级总账科目即有四位编码,每增加一级又增加两位编码,不易记忆。但软件本身提供了“助记码”功能,可以将常用的会计科目用简便易记的数字代替,这样就能加快会计凭证的录入速度,对提高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三、人员培训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  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四)培养会计电

    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几年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发现短时间内要普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不很现实的。但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缺乏又会成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效果的瓶颈。为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应付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用,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务电算化,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公司和会计人员都应引起足够多的注意,并且为这一潮流做足应对措施。毕竟在这个科技化的时代,谁利用好了这个“聚宝盆”,谁就会遥遥领先。

    财会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要失现完善的电算化,这几方面必须失现完美的结合。

上一篇:公益活动推广范文 下一篇: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