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0:08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篇1

【关键词】乙肝病毒;癌症;化疗

据报道,全世界近1/3 的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virus , HBV) , 保守的估计, 约有3.5 亿的携带者, 其中我国超过一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1-2]。 近年来,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 肿瘤合并HBV感染的患者也明显增加。由于细胞毒药物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这些HBV 携带者, 一旦使用细胞毒性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 约20%~50%的个体会出现体内HBV病毒的重新激活, 导致肝功能异常和各种程度的肝炎, 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肝功能衰竭引起死亡。更重要的是在临床肿瘤治疗过程中, 由于预防严重肝功能损害, 均会提前中止当前的抗肿瘤治疗或推迟下一阶段的抗肿瘤治疗, 以致化疗时机延误, 出现肿瘤进展, 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 影响患者的预后[3-4]。本研究分析硫普罗宁和恩替卡韦联合给药是否减少HBV 携带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乙肝急性发作、甚至肝衰竭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例自2002 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携带乙肝病毒的恶性肿瘤并且需化疗( 包括术后辅助化疗) 的患者,男性126 例,女性74 例,肺癌120例,结、直肠癌40例,胃癌30例,食道癌10例,年龄24 ~ 69 岁,中位年龄48岁; 病毒血清学检查证实患者均为携带乙肝病毒,化疗前肝功能基本正常。其中对照组40 例,未行保肝或抗病毒治疗; 观察Ⅰ组105 例,予硫普罗宁保肝治疗,观察Ⅱ组55例,用硫普罗宁保肝加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化疗周期≥4 个周期。三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以2006 年出版于世英主编《肿瘤内科学》为诊断标准及选择化疗方案。平均4个周期,化疗期间观察组给予硫普罗宁保肝治疗或硫普罗宁保肝加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第一次化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其后每个化疗周期前和化疗后1周检查肝肾功能。,每个周期化疗前采用美国ABI7300 荧光定量PCR 仪检测HBV-DNA。

1.3 评价标准

乙肝病毒再激活定义: 化疗后HBV-DNA 水平升高10倍以上或其绝对值>109 copies/ml[3]。肝功能损害判定标准参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价。0 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总胆红素≤1.25倍正常上限; Ⅰ度: 1.26 ~ 2.5倍正常上限; Ⅱ度:2.6 ~ 5倍正常上限; Ⅲ度: 5.1 ~ 10倍正常上限; Ⅳ度:> 10倍正常上限[4]。化疗延迟:因肝功能损害使下一个周期化疗延迟≥14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

2 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肝功能损害和肝衰竭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肝脏损害。随着我国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和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合并HBV 感染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也增多[4].恶性肿瘤患者的乙肝感染率比普通人群更高,其原因可能有:(1)癌症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2)癌症患者接受肌肉或静脉注射治疗的次数多,有可能造成HBV感染。(3)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HBV感染人血制品机会较多。目前有资料表明,癌症患者化疗时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乙肝病毒活化的原因[2]。

本研究发现, 对于HBV携带的肿瘤患者化疗时采用硫普罗宁保肝加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HBV 携带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乙肝急性发作、甚至肝衰竭的情况。并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推荐临床中使用。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为HBV携带的肿瘤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病种制定不同的化疗方案,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使HBV携带者在化疗过程中,减少肝功能损害、乙肝急性发作、肝衰竭的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观察组在生存期、有效率方面也有优势,可以让病人获得较长时间生存。

参考文献:

[1] Ghavami S, Hashemi M, Kadkhoda K, Alavian SM, Bay GH, Los M, Apoptosis in liver diseases-detection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Med Sci Monit, 2005, 11(11):337-345.

[2] 彭国正,化疗引起肿瘤患者乙肝病毒再活化的病例对照研究。2009年中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3] 陈彦帆,韦燕,龚建忠,赵善琳,等.恶性肿瘤化疗与乙肝病毒再激活及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食用癌症杂志。2012,27(1):45-57.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篇2

【关键词】 重型肝炎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两组均按重型肝炎常规检查和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PE治疗。结果 治疗组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治愈率为66.7%(4/6),78.6%(11/14),41.7%(5/12);对照组为16.7%(1/6),18.2%(2/11),15.4%(2/13),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值<0.01)。结论 PE为重型肝炎提供了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各种肝脏疾病所致重型肝炎,起病急骤,病死率急高。目前尚无满意的特殊治疗 [1]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血液净化常用的可靠方法之一,今年研究显示,该方法可用于肝衰竭的人工肝支持,以清楚患者体内毒性物质,为其再生创造条件。自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对32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112次血浆置换技术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治疗组32例重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26例,女6例,年龄19~52岁;急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4例,慢性重型肝炎12例,乙型23例,乙、戊型8例,乙、丙型1例,血清胆红素>17.1μmol/L,平均238.2±55.1μmol/L。对照组30例,均为同期住院患者,治疗上除不用血浆置换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一致,其性别、年龄、病型、肝功能与治疗组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2] 。

1.2 治疗方法 两组重型肝炎患者均给予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甘力欣、补充白蛋白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血浆置换。应用DBB-22型透析机,常规建立单针三腔管置管股静脉通道,每次血浆置换2500~3500ml/min,术中常规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肝肾功能、PTA、血氨。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血TBiL、PTA的改变,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到血常规、肾功能变化均无显著性。每次PE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精神食欲好转,乏力、腹胀明显改善,但部分患者不久后病情出现反复,白蛋白、PTA略有升高。肝功能ALT、TBiL、血氨变化较显著。对照组仅有1例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症状逐渐好转。

治疗组中,3例急性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Ⅲ°,治疗后神志转清,8例亚急性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Ⅲ°,治疗后神志转清,8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Ⅲ°,治疗后2例神志转清。

治疗组急性、亚急性、慢性治愈率分别为66.7%(4/6),78.6%(11/14),41.7%(5/12);对照组为16.7%(1/6),18.2%(2/11),15.4%(2/1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好转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值<0.01)。

不良反应:在血浆置换过程中,28例出现口周麻木、寒战,16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4例出现荨麻疹,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及时恢复。

3 讨论

长期以来,重型肝炎的治疗始终是困扰传染病及肝病界的难题之一 [3] 。重型肝炎患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发生大块或亚大块肝细胞坏死,加上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常出现严重的内环境变化及电解质紊乱,各种毒性物质不能代谢解毒,激素及肝功能下降,氨基酸比例失衡,严重的内毒素血症等,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毒性物质堆积,后者反过来又影响肝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形成恶性循环。现有的内科综合对症支持法均不能充分代偿患者的肝脏功能,难以打破由肝组织坏死所致的体内大量毒性代谢产物堆积,并进一步加重残存肝细胞的损伤,使其无法再生的恶性循环,故大多数患者因肝脏在短时间内尚来不及再生而死亡,病死率高达60%~80%以上。已有研究表明,经PE能改善肝功能,降低血内毒素,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 [4,5] ,1998~2001年我国用PE治疗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为42.2%~51.6%之间,PE治疗重肝晚期的生存率多在20%以下 [6] 。血浆置换采用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并弃去,代之以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溶液等,这样既可以清除内源性毒素(血氨,芳香型氨基酸,假性神经递质),异常血清成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如内毒素),循环免疫复合物,活化的血栓产物等;又可以补充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凝血因子、白蛋白、调理素及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达到辅肝支持的作用。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血浆置换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TBiL降低,白蛋白、PTA升高这与国内报道一致。本文显示:单纯血浆置换对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效果好,但对慢性重型肝炎效果差,如与其他人工肝方法如生物人工肝合用,可提高疗效。

由于PE治疗极大降低了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因此,它不失为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广泛推广使用。尽管人工肝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肝功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新的选择,但也存在一些已知和未知的缺点、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相信在未来的数年中人工肝技术将会更加完善,成为肝脏功能衰竭最有效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75.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3 张宝凤.重型肝炎,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肝病杂志,1994,2:191-195.

4 李兰娟,董建荣,陈江化,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中华肝病杂志,1997,5:202-203.

5 李兰娟,董建荣,陈江化,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应用研究.中华肝病杂志,1999,17:228-230.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篇3

一戒朝三暮四很多患者治疗没有主心骨,今天吃这药,明天吃那药,今天找赵教授看,明天又找许教授看,换来换去,急于求成。其实,再好的治疗方案也很难立竿见影,频繁更换治疗方案既浪费钱财,也会延误病情。乙肝患者需要找准真正的专家,严格按照他们制定的诊疗方案,一丝不苟地认真执行。待疗程结束后,进行一次认真的总结,讨论得失,制定下一阶段的诊疗方案。

二戒期望过高有的患者抱着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根治乙肝的念头,对于治疗目标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求最新最好的药物,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治好乙肝。他们对于目前治疗乙肝的主打药物,例如干扰素、长效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抱有过高的期望值,觉得花了这么多钱,用上了最好的进口药物,病情一定就能治愈。

实际上,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率也只有50%左右。这就意味着有一半的患者花钱治疗后有可能无功而返。因此,对于目前的治疗水平和疗效,患者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做好治疗失败的思想准备。

三戒盲目求新有的患者治疗往往追求“时髦”和“新潮”,误认为新药就是好药,一些患者在阿德福韦还没有在我国正式上市时,就急不可耐地从国外或港台地区购药。一听说长效干扰素疗效更好,就迫不及待地购药尝试。

其实新药不见得就是好药,新药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都有还待进一步验证。同时,即使新药的疗效比老药有所进步,也有其明确的适应证,不是每个患者都能使用,如果适应证不对路,有时还会引起不良反应。

四戒边治边“毁”有的患者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又在自毁治疗成果。一边吃药,一边又应酬不断、贪杯嗜酒、四处玩乐、起居失常。这样,治疗对肝脏的保护还抵不上不良生活方式对肝脏的毒害。还有的患者在坚持正规治疗的同时,为了提高疗效,尽早康复,悄悄吃“偏方”、“秘方”。其实这些“歪招”不但无用,还有可能干扰正规治疗,起到负面作用。

五戒半途而废有的患者按照正规治疗方案进行一段时间后,疗程还远远不够,自觉病情已痊愈,便终止治疗。这样做不仅使得治疗半途而废,浪费了大量金钱,最重要的是贻误了病情,有可能导致肝功急剧恶化。以拉米夫定为例,不少乙肝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觉得疗效不错,便以为病已经治好了,就擅自停药。结果病毒出现变异,肝功突然恶化,有的患者甚至出现暴发性肝炎。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篇4

【关键词】 黄疸型肝炎;保肝退黄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重度黄疸型肝炎指肝炎进展中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多由病情持续进展或反复活动、肝细胞大量破坏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肝坏死程度、死亡率呈正相关,故保肝退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002年1月-2007年8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26例患者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院消化科及中医科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3~67岁;急性黄疸型肝炎13例,淤胆型肝炎8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4例。对照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8~69岁;急性黄疸型肝炎10例,淤胆型肝炎9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或MIR检查,排除肝外梗阻性黄疸和其他肝胆系统疾病。2组均有不同程度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腹胀症状。查体:巩膜、皮肤重度黄染,部分患者有肝脾肿大。辅助检查:所有患者总胆红素(TBIL)均大于171 μmol/L,不具备重型肝炎其他指标。2组在年龄、性别、病种、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肝水解肽100 mg、维生素C 2.0 g、维生素B6 0.2 g、能量合剂20 mL。对照组加用还原型谷胱肝肽2 400 mg、门冬氨酸钾镁20 mg, 1次/d。治疗组用保肝退黄汤(赤芍30 g,丹参20 g,茵陈30 g,大黄20 g,栀子12 g,厚朴6 g,枳壳10 g,白花蛇舌草20 g,桃仁12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2次温服。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用4周。

1.3 观察项目

①观察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并记录。②肝功能: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每周测1次。

转贴于

1.4 疗效评定

疗效标准:主要症状消失,黄疸消退,TBIL、ALT、AST恢复正常为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TBIL、ALT、AST均明显下降为有效;症状、体征无缓解或加重,TBIL、ALT、AST未下降或升高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3)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略)注:2组各项指标治疗后比较,P

3 讨论

黄疸型肝炎以黄疸为突出主症,故中医历来多将其归属于“黄疸”范围;因其具有传染性而称之为“瘟黄”、“天行发黄”。其病因主要是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内因与正气亏虚有关。主要病机为湿热疫毒深入血分,瘀毒内蕴,气滞血阻。张仲景曰:“诸病黄家虽多湿热,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金匮要略》亦云:“一身尽发热而黄,胆热,热在里,当下之。”因此,黄疸的发生是以湿热熏蒸为病理基础,瘀热内结于阳明胃腑也是黄疸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笔者自拟保肝退黄汤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通里攻下、驱逐邪毒而不伤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为退黄专药;赤芍、栀子、白花蛇舌草使湿热从前阴而出,瘀毒从后阴而下,退黄护肝;丹参、桃仁活血凉血、化瘀退黄;大黄、厚朴、枳壳共组小承气汤急下阳明腑实,祛除毒邪,推陈致新,使邪有出路,不致闭门留寇。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比单用西药综合治疗效果好,能有效消除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保肝退黄,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篇5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分型论治

作者单位:476000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40例急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对照组为优的远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住院的80例急性乙肝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病原学诊断标准为HBV-M和HBV DNA定量发生动态变化,HBeAg转阴或发生血清学转换,HBsAg转阴或发生血清学转换,其他肝炎(甲、丙、丁、戊、庚)病原学指标均为阴性。80例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36.0±13.2)岁,平均发病时间(9.8±3.4) d,ALT(1320.9±576.3) U/L,总胆红素(124.1±78.6) μmol/L,平均住院天数为(41.6±6.8) d。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分型有可比性,中医辨证:中西医组与西医组肝胆湿热型,分别为13例,15例,肝郁脾虚型分别为6例、4例,寒湿固脾型分别为14例、13例,脾肾阳虚分别为7例、8例,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西医组采用5%葡萄糖500 ml,加甘利欣针150 mg,门冬氨酸钾镁针静脉滴注,1次/d,干扰素针300万U,肌肉注射,1次/d,并口服凯西莱片0.2 g,3次/d,维生素c片0.2 g,3次/d。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党参16 g,白术16 g,金钱草16 g,丹参15 g,板蓝根30 g,黄芪20 g,五味子10 g,半枝莲15 g,陈皮10 g,焦三仙16 g,肝胆湿热型加茵陈30 g,栀子10 g,大黄10 g;肝郁脾虚型加柴胡10 g,郁金10 g,赤芍10 g;脾肾阳虚型加附子9 g,干姜10 g,寒湿困脾型加干姜9 g,川朴10 g,白术15 g,1剂/d,水煎分两次服,疗程为4周。

1.3 检测项目 治疗前后检测HBsAg、HBeAg、HBeAb、抗HBc、PCR-HBV-DNA及肝功能。

1.4 疗效判断标标准 显效:疗程结束后,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脾回缩;有效:症状改善,肝功能:ALT下降>30%,且其他几项以上血清学指标的转阴;无效:主要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无改善甚至病情恶化。

2 结果

参见表1、表2。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级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西医组402041660

中西医结合组40325392.5

注:两组总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随访半年后两组HBV复制指标转阴率比较(例,%)

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

治疗前阳性

治疗后阴性转阴率(%)治疗前阳性

治疗后阴性转阴率(%)

HBsAg407184025

HBeAg34277932928

PCR-HBV-DNA403075401128

注:两组转阴率比较HBeAg和HBV-DNA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乙型肝炎迄今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不是将相应指标“全部”、彻底转阴,而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使HBeAg和HBV-DNA转阴,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阻滞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强调抗病毒、保肝、调节免疫治疗;中医则据“湿热疫毒病邪内侵”,“邪伏血分”为基本病机,采用祛邪抉正,调理全血为治疗原则。大量临床实验证明,中药的某些配伍分别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改善肝脏炎症、改善临床症状以及防治肝纤维化等综合作用,在许多方面是西药治疗不能替代的。某些中药与降酶、保肝西药有协同作用,如黄芪、党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并增加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促进机体代谢,这是中药的扶正作用;如丹参促进肝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改善微循环,抗自由基并改善肝区疼痛;半枝莲,金钱草、板兰根、白蛇舌草,具有抗病毒,抗炎,解热,并增进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茵陈、大黄有利胆,退黄作用,焦三仙可明显改善肝炎患者的纳差,腹胀、乏力症状,所以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乙型肝炎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篇6

    治疗以清肝泻火,疏肝和胃为大法,以宣郁通经汤加减。以丹皮、栀子、黄芩清泄肝火,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理气,肝体阴而用阳,肝火内郁,易伤肝之阴血,故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内经》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在此有缓急之意,合白芍即芍药甘草汤,有缓急止痛之功,但宜仿《伤寒论》芍药甘草汤原方剂量,一则重用,二则芍药、甘草等量。方中白芥子辛温助热,故去之。

    2头痛

    肝经经脉贯通躯体,从足走头,加之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故肝病表现众多,病情复杂多变。因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肝气郁滞,郁而化火,火性炎上,循经上犯清窍,遂致头痛。此肝火头痛的表现主要有头痛剧烈,可呈跳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丹溪心法?头痛》[2]云:“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清空膏治诸头痛,除血虚头痛不可治。”清空膏由羌活、川芎、柴胡、防风、黄芩、黄连、甘草组成,方中羌活、防风辛温发散,虽火热内郁有“火郁发之”之治法,但本证肝火已经上炎头面,不可再升之发之。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头痛》[3]所谓:“有里邪者,此三阳之火炽于内也,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故清空膏不适用于肝火头痛。而宣郁通经汤清降肝火,调畅肝气,故可借用于肝火头痛。肝失疏泄,津液输布失常,及肝火煎熬津液,均可变生痰浊,而加重症状。而方中白芥子“善化痰涎,皮里膜外之痰无不消去,实胜于半夏、南星”[4],故用之殊为恰当。

    3不寐

    不寐为常见病,但该病的辨证论治确需强调,因临床中一些医生一遇此病,则叠加养心安神及重镇安神之品而凑方,忘了治病必求于本之训。赵绍琴教授[5]治疗不寐的案例堪称经典。曾治一失眠20余年的男性,辨证属肝胆郁热,气机阻滞,热扰心神。治以泻肝热,调气机,方用升降散(僵蚕、姜黄、大黄、蝉衣)加柴胡、黄芩、川楝子、焦三仙、水红花子、竹茹、枳壳而获佳效。此案未用安神药而收捷效,乃治病求本之典范。七情太过,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可致不寐。其辨证要点有急躁易怒,头晕梦多,口苦耳鸣,舌红脉弦。治疗以清肝解郁为原则,故可予宣郁通经汤。不兼痰浊者可去白芥子,若兼痰浊则不去白芥子,且可加半夏。

    4病案举例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篇7

乙型黄疸性肝炎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一种相对自限性疾病,据统计,急性乙型肝炎转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国内为18.7%~30.2%甚至更高。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院研制了退黄散制剂联合苦参素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100例,乙肝病毒清除率较以前提高,且乙肝黄疸消退速度加快,提高了急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清除率,缩短了乙型黄疸性肝炎的病程,较好地解决了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率高的难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16~62岁,平均32.6岁。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西安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关于乙型黄疸性肝炎诊断标准[1]。

1.2治疗方法在一般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用退黄散每次1g吹入鼻腔,一日一次;另加苦参素(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生产)600mg每日静脉点滴,每日1次,45天为1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原则》,将疗效综合判断标准分为基本治愈、有效、无效三级。①基本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肝脾肿大回缩或稳定不变,且无明显压痛,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转阴视为基本治愈。②有效:症状明显好转但未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压痛,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或下降至峰值1/2以下,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不变或有一项转阴视为有效。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视为无效。

2结果

一个疗程结束后(45天)总疗效,见表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见表2;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见表3;治疗前后乙肝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见表4。1年后随访ALT复常94例,HBsAg阴转11例,HBeAg阴转37例,HBVDNA阴转32例。

通过100例临床观察,临床总有效率96%,HBsAg阴转率16%,HBeAg阴转率60%,HBVDNA阴转率75.29%。对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的乏力、肝区胀痛、纳差、恶心、脘腹痞胀、黄疸等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作用,对肝功能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

3讨论

急性黄疸性肝炎多属阳黄之证,临床研究证明,其治法在以往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合并活血化瘀,通腑攻下等法,取得较好的效果。退黄散组方为盘龙粪、瓜蒂、藏红花、赤小豆。方中盘龙粪清热解毒利湿,瓜蒂苦寒清热解毒退黄为君药,藏红花活血,通经散瘀,养血生新导邪外出为臣药,赤小豆清热利湿为佐使。四药相伍,通过鼻腔局部给药,促使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得以恢复,引起活血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从而使黄疸的消退速度加快,明显缩短黄疸消退时间。苦参素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且抗病毒作用相对较好的优点[3],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2]于培龙,刘朝阳.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抑制乙肝病毒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5):233.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篇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分院肝病中心,上海200235

[摘要] 目的 探析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临床诊断治疗后,对其治疗后期患者的休息以及饮食、用药、皮肤、患者情绪等护理方式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述。结果 所有收治患者经一段时间护理后,其中55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4例患者经再次治疗后采用相同护理方案康复出院,1例患者发生死亡。结论 进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不仅应注意对于患者的用药治疗护理,更要注重患者在治疗康复期间的情绪、心理等方面护理,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 http://

关键词 ]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诊断;护理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b)-0162-02

在临床治疗中,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中医学研究领域中黄疸以及阳黄病症范畴,它是一种湿热性的疫毒病症,通常情况下,患者一旦出现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多会表现为患者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出现不正常,并且同时伴有胆汁出现外溢等,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患病毒与患者体外的外感疫毒、患者的肝气郁结、肝风内动、淤血阻络等症状都有一定的关系。在进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对于治疗患者后期的饮食以及休息、用药、皮肤等护理十分关键,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提升康复速度,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为探析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该研究就将结合该院2009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其护理方式与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在30~6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约为42岁。在对于所有收治患者经临床检查诊断后认为,患者符合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症的诊断标准,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后,进行患者休息以及饮食、用药、皮肤、情绪护理,以帮助患者康复出院。

1.2护理方法

根据上述对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在进行患者护理过程中,主要从患者的休息以及饮食、用药、皮肤、情绪等方面,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

①在进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期间,休息是进行患者病症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在对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休息护理尤为关键和重要。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早期应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以帮助增加患者的肝脏血流量,降低患者代谢。此外,随着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在保证患者的绝对休息外,可以逐渐的增加患者的活动量,使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适度运动中以患者不会感觉疲惫为标准。

②在对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饮食护理中,应当给予患者低脂肪含量以及高糖性、高蛋白含量的清淡饮食,患者食物供给中应当以软食或者是半流质的食物为主,以通过饮食方式帮助患者达到补脾缓肝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肝气容易出现横逆犯脾的情况,因此,在对于患者的饮食护理中应以疏利为主,避免患者出现食物腻滞的情况,此外,在对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饮食护理中,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告诫患者应当注意戒烟戒酒,并且进行饮食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注意根据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患病早期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以及反胃、呕吐、厌油等情况,在进行患者的食物准备与供给中,给患者容易消化并且适合患者口味的食物补充。比如,在进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早期饮食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给患者吃黄花菜或者是栀子仁粥、泥鳅炖豆腐等饮食补充,其中,对于患者的黄花菜给余量应为50 g,以水煎服的情况下,每日使患者服用一剂的量,而患者食用的栀子仁粥则是使用7 g栀子以及80 g粳米,以煮粥方式补充食用。最后,在对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饮食护理中,应当注意保证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患者出现吃的太饱而加重肝脏负担的情况,一旦患者饮食护理中出现腹胀或者是产气过多等情况,可以通过使患者食用少量的牛奶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腹胀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进食牛奶过程中,应当食用小汤勺一口一口的帮助患者慢慢喝,同时注意帮助患者补充水分,以加速患者小便频次,实现毒素排泄目的。

③在进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用药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在对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药护理中,应保证患者按照主治医生的嘱咐进行保肝药物的服用,避免出现患者胡滥用药的情况,尤其是那些对于患者肝脏具有损害作用的药物应禁止患者服用。其次,在进行患者用药护理中,注意根据患者的病症类型以及情况给予不用的用药护理与指导,比如,像以湿热为主并且兼有表征的患者,在进行服药治疗中,多会出现恶寒以及发热、头痛身重、浮肿等情况特征,对于这类患者在合理用药指导下,可以使患者以频服热粥取汗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上述表象特征;而在对于热重于湿类型患者的用药指导中,可以使用药物帮助患者清利湿热,疏利大小便,期间应注意指导患者进行大小便情况观察,结合患者病症治疗情况,给予合理的药物服用;再次,在进行湿重于热类型患者的治疗护理中,由于这类型患者多会出现头身困重以及身热不扬、舌苔厚腻等情况,因此,在进行患者治疗护理中,除了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外,还应对于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避免患者食用肥甘滋腻的食物,出现湿热症状加重情况,这类患者多可食用薏苡仁粥等较为清淡食物,以帮助患者吸收排湿;最后,对于疫毒发黄类型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护理中,注意对于患者的神志情况进行观察,看患者有没有出现皮肤瘀斑以及出血等情况,在进行这类患者的用药护理中,可以帮助患者灌服安宫牛黄丸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开窍作用的药物,以实现患者的治疗康复。

④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症发作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胆盐沉着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从而使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等症状,因此,在进行患者治疗护理中,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也十分重要。进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皮肤护理,应注意让患者穿棉质并且比较柔软宽松的内衣裤,同时注意经常对于患者的皮肤进行擦洗,保证患者的床单清洁干燥。进行患者皮肤护理过程中,对于出现皮肤瘙痒的患者,可以在患者瘙痒位置进行局部涂抹止痒剂,并且每日食用温水进行患者全身皮肤擦洗,禁止擦洗过程中使用肥皂、化妆品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皮肤瘙痒症状,也可以使用苦参煎水后擦洗缓解患者瘙痒。

⑤在进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还应注意做好患者的情绪护理,注意体贴关心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解释病症发生原因,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注意创造干净舒适以及整洁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清心寡欲、静谧安和的心境,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2结果

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经3个月的护理后,55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4例患者经再次治疗护理后也得到康复并且出院,仅有1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心脏病发作出现死亡。

3讨论

综上,在临床治疗中,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中医学领域中黄疸以及阳黄病症范围,是一种湿热性的疫毒,患者病症发作多是由于肝胆气机受阻或者是疏泄不正常、胆汁外溢等所导致引发的病毒性肝炎,因此,在进行患者临床护理中,不仅应注意对于患者用药治疗进行合理指导与护理,同时还应助于加强对于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以帮助患者实现早日康复。

[ http://

参考文献]

[1]姜晓晴.1例聋哑老年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1,11(6):264-265.

[2]孙梅花,张振果,高蕙萍,等.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09,12(9):1284-1285.

[3]徐继会,王德华.茵栀黄加苦参素注射剂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8,24(27):67-68.

[4]张红旭,王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18(23):612-613.

[5]李绍佐,徐方明,李世波.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12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3(3):964-965.

上一篇:文学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土地利用规划分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