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络经济范文

时间:2023-10-17 11:30:59

如何看待网络经济

如何看待网络经济篇1

网络经济给现代商业带来了多样化的形式,人们可以在网上签订商贸合同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谈判,可以呆在家里“逛超市”而免受车马劳累之苦,还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设计或修改图纸,进而可以自行设计自己需要、符合自己口味的产品,可以对生产厂家、商业公司提供样品加以修改。这些使得传统观念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区别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产消者的意义越来越重要,这种产消合一的兴起,开始改变市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①互联网使劳动生产率得以极大提高,人们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网上的信息资源正逐渐替代传统稀缺的自然物质资源而成为富国、穷国共同享有的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谓国际公平……。然而,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网络经济的这些非凡成就时,切不可忽视这种技术型经济所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道德问题。

(一)个人隐私问题

互联网技术作为“信息高速公路”,它运行系统的开放和符号的通用,强调言论自由与人际的虚拟沟通,鼓励对“真实”与“个性”的追求与张扬,这种网络文化造成的后果有可能是个人隐私的被剥夺,私人生活的价值流失。一般说来,通过网络侵犯人们隐私权的行为要有:①电脑黑客的入侵。电脑黑客们出于好奇或其它目的,利用其高超的电脑技术,自由地出入于网络世界,各种安全措施对于他们来说形同虚设。②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消费者在利用因特网购买某些产品和服务时往往要提供一定数据的个人资料,如家庭人员构成、住址、经济收入以及电话号码等,这些资料在网络经济活动中常常很容易被收集、整理、出售,用于商业目的,这就很可能造成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犯。在一项有关消费者隐私的调查问卷中,89%的人认为计算机使某些人更容易获得有关个人机密的私人信息。 ③侵犯员工的隐私权。在网络会,一些公司利用电脑网络对员工进行监视,以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效率,从而可能侵犯员工的隐私权。“网络神探”是指一种新开发的“监工”软件,把它安装在办公室的电脑里,能将每个员工在网络工作站上的所做、所为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企业负责人只要打开浏览器便一目了然。使用了该软件,就如同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可私自打开别人的办公桌抽屉。③许多公司认为员工的电子邮件跟其他商业通信没什么两样,属于本公司所拥有的资源,自己(指公司方)有权决定如何利用它。这种未经许可便私自调阅员工电子邮件的做法在用户和研究隐私问题的专家看来实际上是对员工隐私权的侵犯。④合理的隐私权在当今世界各国已得到公认。一方面,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更为基础,隐私权是一种天赋权利,尊重他人的隐私是自明的义务。保护隐私是对人性自由和尊严的尊重,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伦理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网络经济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之一便是个人隐私危机。在电子信息网络发达的国家,个人隐私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已成为网络经济主体普遍性的忧虑。

(二)知识产权问题

在网络经济时代,侵犯知识产权已经成了裸的强盗行径。互联网上的侵权形式则是各种各样。许多网民将他人享有版权的软件作为礼物送与自己的网友,或是放在网络社会里任人使用。这种侵权行径通过高速、快捷的互联网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是不言喻的了。⑤由于网络知识产权背后涉及到裸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于它的保护问题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面对形形的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现象,世人关注得较多的是从技术和法律方面着手来加强对侵权现象的防范和打击力度。对于由技术筑起的保护壁垒,往往是很容易被新的技术所攻克的。技术本身的性质也就意味着它终将被新的更高层次的技术所取代。如此,对于侵犯知识产权深恶痛绝的人们自然便想到了另一强有力的手段――法律。由于法律在本质上是反应性的,只能对已出现的问题做出反应,而通常反应的方式又是极其缓慢的,技术和法律这两道防线并不能很好地阻止互联网中的侵权问题。第三道防线――道德篱笆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与之相关的道德问题。首先论述的一个问题逻辑是:如果人们在网络上非法复制、使用有知识产权的软件是一种不道德行为,那么当某种社会性的、公开性的知识由于个人垄断而导致妨碍社会进步是否同样是一种不公平、不道德的行为呢?这里不仅涉及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公开合理利用的关系,而且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道德问题,即信息产品开发者的财产权是否有道德基础以及这种道德基础的限度如何?缘于此,复杂的道德问题出现了。从道德角度看,什么是开发者拥有的财产权?其实也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性质和范围问题。再进一步具体化,我们就会提出诸如下述问题:信息产品开发者从其创造中获益的权利该大到什么程度?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应扩展到计算机界面?区分剽窃原始思想、基于其新思想而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的界限是什么?这些问题迫使我们尽快对知识产权做出符合网络经济时代的新的操作规范。

(三)信息安全问题

伴随着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早已从物理空间蔓延到网络空间。如何界定信息健全的行为规范,又如何追究信息安全的主体责任?首先确保系统安全是不是每一个网络经济主体都应该承担的义务?如果信息泄露且被非法使用,受害的是与信息相关的主体不是泄露方,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安全责任和造成的损失应该由谁负担?其次,如果认定网络经济主体有义务保护信息,那么应在多大程度上对系统和数据加以安全保护?再说,破坏信息安全的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思考:“黑客”未授权访问的危害有多大?假如是非恶意的应如何对待?“黑客”行为的善恶及其后果又该如何看待?如对于1988年11月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莫里还有,如果在没有破坏原始数据的情况下,未经授权的复制行为应该怎样界定其性质?信息是财产吗?如果是,那么某人盗窃或未经许可复制了信息中是否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呢?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网络经济环境下对信息安全的挑战,同时也涉及到个人隐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四)信息垄断问题

在以网络为骨架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谁能更有效地搜集信息、掌握信息、加工信息、使用信息,谁就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从社会共同进步、缩小国家间、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创造一个每个人都有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的环境来看,信息应当共享,也就是说,信息共享是道德的。但是,从信息的生产来看,信息生产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和智力投入,一些大的信息产品所耗费的劳动往往是惊人的。信息生产者有权利要求占有其信息产品的所有权,通过销售信息产品来补偿投入并赚取利润。从信息的传播来看,它需要大量的软硬件产品的支持,这些网络产品的生产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必须在网络使用者身上得到必要的回报。进一步说,由于经济条件不同,个人能力不同,所在地区和国家不同,掌握语言不同,不同的人享受信息的条件是不同的,从而造成多种形式的对信息共享的背离,其极端就是信息垄断。信息垄断不仅是增长其竞争优势的经济行为,也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基本的道德行为。首先涉及的是控制敏感信息的程度问题,即在什么情况下这种控制就走向了其极端――“信息垄断”?其次,社会能容忍“信息垄断”吗?这种垄断是不是与其它形式的垄断一样有害和反竞争?这些问题使我们难以对公平的界限达成一致意见。

网络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高度自由的系统,网络社会的成员十分复杂,网络管理十分艰难,网络经济带来的伦理问题对网络社会各成员行为的道德约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网络道德意识。由于网络和在网络空间中的活动是一种新鲜事物,目前尚无相应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于是一些人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网络空间视为道德真空。似乎在这里,有的只是能力的高低,而没有道德上的善恶。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网络行为缺乏经验,对网络行为的可能后果常常做出错误的估计,造成许多人在行为上并无恶意,事实上却酿成恶果。因此,必须对人们特别是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培养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责任意识。其次,要提高他们估计、认识自己网络行为后果能力。

2、建立和健全对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对网络行为和网络行为者之间建立明确的、可查的一一对应关系。这跟尊重隐私应该并不矛盾。其次,政府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要建立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的“网上警察”队伍,对一些不健康的、对社会危害大的信息进行堵截、删除,查找制造这些信息人,并追究他们的责任。

3、加强对网络的立法执法工作。网络空间必须是一个道德空间,同时还必须是一个法治空间,没有法律的强制力,仅靠良心和社会舆论,是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的。而且,由于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常常并不知道网络行为背后的行为者,社会舆论就很难发挥它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作用。因此,法治在网络空间比在物理空间更加重要。当前,我国在网络的立法和执法方面还不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4、加强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强化防范措施。要通过教育,使工作人员树立起信息安全防范意识,积极主动地查找安全隐患,按照安全制度规范操作、处理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目前,信息网络保护最基本的原则三条:①多重保护原则:在物理层面和逻辑层面上设置多层保护结构,防止外来有害信息的干扰和破坏。②网络分段原则:人为设置信息安全的界限。③最小授权原则:为网络用户分别注册访问级别。通常情况下,访问权限授权以最小为最佳方案。

如何看待网络经济篇2

对于这一新经济形态,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各界都抱有截然相反的态度,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中科院大学教授、互联网知名专家吕本富站在了支持的一方。他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业态,推动政策环境向着有利方向变化,社会上也要对“互联网+”推动的新变革有正确认识并积极响应。

共享经济在崛起,也在面临着障碍

我们每天经历的衣食住行,都或多或少有着共享经济的影子。但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也总会遇到不同的障碍,也会发生一些负面事件。吕本富列举了行、住、食等不同行业的共享经济遇到的问题。

在”行“方面,在网约车合法化之前存在两个争论的焦点:一是私家车能不能进入网约车;二是出租车满八年要强制报废,以及行使满60万公里,不管车子好坏都要报废,这一规定是否合理。

在“住”的方面,曾经有个学生早在六年前就做了类似于现在Airbnb的专门提供给游客的住房共享,但当时就遇到了一个归属问题――是属于旅馆还是出租。因为旅馆和出租是分别属于公安部和住建部管理的。找不到归属,最后也就消失了。

在“食”的方面,邻居间的美食分享要不要办理卫生许可证,这是一个问题。

知识的分享又该如何定价?

吕本富总结出:共享经济任何一步的发展都面临着旧的管理框架和新业态之间的矛盾,这是具有普遍性的。在如何看待它的问题上,吕本富说:“管理部门在看共享经济的时候不能从一个行业看,一定要从一个国家经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时视野就不一样了,做法也就不一样了。”所以,滴滴、Uber没有被一棍子打死,而是合法化了。

共享经济可无限量吸纳就业

在去产能、去库存的主旋律下,强强联合、混合参股、关停并转、内部重组等多种方式的并购重组案例将持续涌现。而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一大批下岗工人。“接下来,还有中粮和华润的合并,武矿和中冶也要合并。那么,这批人的再就业岗位在哪儿呢?在共享经济,在互联网行业。”吕本富说。

7月18日,滴滴出行的《移动出行支持重点去产能省份下岗再就业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5月底,滴滴为国家去产能计划中的17个重点去产能省份提供了388.6万就业机会(含专快车和代驾)。而其中来自去产能行业的滴滴司机为101.9万,这相当于这些省份的滴滴司机,每4个司机中就有1个是去产能行业职工。

中国就业促进协会在2015年8月份的《网络创业就业与大 学生网络创业再就业的报告》中显示,2015年全国网络创业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达1003万,间接就业如物流、营销、培训等达300万,即由网络创业者一波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大概是1300万。吕本富算了一笔账:“这1300万再加上由纯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的300万就业岗位,网络公司带来的总就业应该在1600万左右,这还是不完全统计。如果再算上例如‘回家吃饭’这样的厨房共享、Airbnb这样的住房共享,就业更是无可限量。所以,分享经济对于就业带来的帮助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当然,也有人质疑,共享经济提供的就业岗位是不是反过来冲击了原来的出租行业、零售行业?吕本富引用了麦肯锡的调查结果,说:“60%的线上消费确实取代了线下零售,剩余的40%则是如果没有网络零售就不会产生的新增消费。增量消费在欠发达城市更为明显,在三四线城市占近60%。共享经济还要好于电子商务,对城市是50%冲击、50%新增,对三四线以下的城市则70%都是新增。”经济要发展,就是要挖掘需求。不管是电子商务,还是共享经济,都是挖掘和激发了之前传统行业所没法满足的需求。

如何看待网络经济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时展继承传扬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科学规划家庭教育专项课题《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BY[2019]G283号。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05-02

当今时代是一个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关注也不能缺位。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行为方式与思想认识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为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伦理道德的传承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这种情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对伦理道德的推陈出新、批判继承应该采取符合时展实际的办法,以便于能够达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实践中求传承效果。

一、时展产生的新元素以及引起的新变化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时展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而网络技术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技术不同,更新速度非常快,自身面貌变化速度较快,对社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人们的社交方式在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的刺激下变得多样而快捷,网络社交新元素的增加对人们的社交生活产生了不同影响。一方面,外向开朗的人在这种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不仅与熟人之间的交往变多,与陌生人的交往也随之变多,社交网络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内向的人也借助网络社交这一“面纱”开展数量更多的虚拟社交活动,毫无疑问,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社交范围以及社交行为数量不断增加。

网络的迅速发展促使各种新产业随之出现,移动支付、网络购物以及与之相伴的快递行业、外卖产业、共享经济以及虚拟货币等等都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再是以前触不可及的“天方夜谭”,新兴产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减少了生活中的不少麻烦。同时,这些行业的收入与平均收入相比都较高,但行业准入门槛并不高,导致高收入与低知识水平共同存在的现象,而这些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生活隐私得到了更多的暴露,消费者与从业者之间产生矛盾时如何保证道德底线成为了重要问题。

网络技术与人们生活的捆绑程度逐渐上升。现在生活的人们,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智能手机,离开了智能手机就寸步难行,可以说,智能手机的功能与使用场景就是当今社会的缩影。人们的社交生活、日常购物、娱乐活动等都与智能手机紧密相连,各种数据成为了不同行业分析客户面貌的重要基础,通过手机并分析用户数据能够得到不同个体对某一产品的具体偏好程度,投放的广告更加具有针对性,吸引个体产生消费行为的几率大大增加,这无疑是各个行业增加经济收益的良好机会。然而在未经个体用户同意前提下,利用广告等形式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到用户的喜好隐私数据的“擦边球”行为,不仅有触犯法律的可能性,更多的是道德约束感不强的表现。

二、时展新变化引起的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今社会产生了各种不同变化,不论是社交方式的拓展与延伸,还是新兴产业的出现,亦或是智能手机与人们生活捆绑程度上升,这些变化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行为,也促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在上述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人们的社交范围与社交行为数量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不断拓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产生了对“交往”这一社会行为的不正确认知。由于熟人与熟人之间、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都能够很迅速展开,并且处于网络技术自带的相对隔绝状态,很多人出现了社交关系随意化的思想认识,不认真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维护,当出现社交矛盾时,非常容易走向迅速激化状态,产生社交关系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同时,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得人们发表意见的限制大大减少,部分人依仗网络评论的这一特点,随意组织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甚至发展为网络暴力。上述现象都体现出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特点而逐渐延伸出来的人们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可以说具有上述行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会表现出相同特点,只是在真实环境中会比网络上有所收敛,真实状况也并无实质性差别,但不能否认的是网络这一技术起到了助推作用。

新型产业的发展使得经济产业风口的变化频率变快,产生了诸多经济向好产业,在经济利益的引诱下,大批大批的人开始追逐经济利益,跟随网络技术与其他行业结合的脚步而发展,期待自己能够成为引导下一个经济潮流的人,“金钱至上”思想逐渐改变着人们对待正常工作与经济投机的态度。而其中突出的为共享经济和直播经济两种经济产业,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共享经济中,从共享单车走向共享汽车的发展,但成功者数量仍旧不多,与之相比,直播经济更加残酷,许多青少年受到直播经济光鲜亮丽表象的吸引,放弃学业投入直播行业,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在经济形式快速变化的时代,更加需要具备正确对待金钱与长远个人发展之间关系的思想认识。

三、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有效途径

时代在发展,技术提升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我们不能阻止时展过程中各种新元素的出现和它们进入到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更不可能改变不同元素对人们思想认识的渗透过程。但是,我们应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做出改变,在适应新时代网络技术迅猛發展和其引起的诸多变化的基础上,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认识加以有益干涉,提高人们对不同新事物的正确看法,用平常心看待技术与经济的发展,保持自身积极的思想状态,能够将网络技术为自己所用,成为网络技术的利用者,而不是盲从者,从而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仍旧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中华传统优秀思想当中汲取营养,运用悠久的中国古典哲学社会思想解决技术发展中对人们思想认识产生的种种不利状况,将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精华挖掘出来,成为加强人们精神世界建设的有力支柱。在实际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挖掘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的优势,与当前阶段的实际生活进行融合,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积极传承,成为指导人们思想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一)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融合,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征就是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网络技术也在飞速更新状态中。传统文化乍一听与科学技术毫无联系,是毫不相关的两种事物,其实不然,在实际生活当中,任何科学技术都和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一方面,科学技术可以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供有力技术支持,体现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宣传、发展等诸多方面,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更多可能性实现传统文化的广泛发展,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度。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减少科技主导思想有害状况的出现。因此,现代科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能够为优秀传统文化带去多方面的实际帮助,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例如,3D打印技术能够帮助重现古代精美艺术品,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载体,促使优秀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展。3D技术还能够提高传统艺术成品的精细度,增加艺术品的精细价值,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同时网络技术的加入则为打破历史文物展示的时地限制提供重要帮助,可以做到随时随地重现历史文物,破除了只能到博物馆观看历史文物的限制,为世界人们认识我国优秀文化提供更多可能性,传统文化传承的几率大大增加。在校园建设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意识,能够在各个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用理性的角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意识,有效培养学生们的自发探索当代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途径,为今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有生力量。

(二)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范围

当今社会娱乐业迅速发展,新型媒体方式不断涌现,传统文化与其结合能够得到最大方式的传播。影视行业发展迅速,一大批自媒体平台和自媒体账号蓬勃发展,拥有众多粉丝,影响力和号召力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视利用网络自媒体这一重要宣传途径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能够有效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走出以往传统文化宣传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被动状态,在主动出击中不断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发挥对人们思想认识的积极引导作用。

例如,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一是可以利用微博这一社交工具提升话题热度,二是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三是可以利用多种短视频手机终端进行宣传。以上三种方式都是基于手机端进行的宣传,有利于将传统文化的宣传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而在后期,辅以大数据分析的方式还能够对众多的后台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对人民群众喜欢以及接受程度较差的宣传方式以及内容进行准确定位,进而找到接地气同时受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对宣传工作起到针对性的反馈,可以有效改变人民群众对部分传统文化“高高在上”的认知,增加传统文化与人们生活的结合,有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认识的积极转变作用。新媒体宣传途径在这一环节中具有更广泛的宣传效果,不断扩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范围,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

(三)结合时展特点,批判继承传统伦理道德

历史上的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只有优秀与落后之分,然而伦理道德不同,历史流传下来的伦理道德并不一定都是健康的,所以在面对伦理道德在今天的传承应该更加谨慎。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并不是所有的伦理道德都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思想水平。因此,伦理道德的传承也要在批判中进行传承。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例如,在传承伦理道德过程中,对于基础性一般性的伦理道德可以大力宣传,其中代表为“中庸”思想、道家“无为”思想、孝亲敬祖、尊师重道、克己奉公等社會规范性伦理道德。对于有些伦理道德要进行取舍,其中代表为“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三从四德”等思想。对伦理道德进行甄别能够提高伦理道德在新时代社会群众中的传播范围与接受程度。

如何看待网络经济篇4

众所周知,互联网经过十余年发展才达到今天这种家喻户晓的普及程度,而3G时代的降临,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无线互联网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希望。让我们大胆地预测:未来会出现另一个新兴时代,那就是无线互联网时代。

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奇迹之一就是新奇感会很快消失。在必须跟着无线互联网时代走、没有退路可以选择的形势下,我们还是听到另一种声音,无线网络只是对有线网络的补充和延伸,只是被当作一种边缘的接入方式,并非网络的主流。其实不然,在当下的网络中,用户对于无线网络的期待胜于对有线网络,对于加强无线网络管理的要求更高于对有线网络。

所谓无线互联网,其实是一个建立在无线网络基础上的互联网,它由移动无线网络组成,以宽带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为技术核心,并实现网络的手机数据双向传输,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简单地说,就是能让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商务、娱乐等各种网络服务。

伴随手机用户数的不断攀升和无线互联网服务的不断丰富,手机网民的数量正在持续增长中。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更多“移动”的网民流动性加速,国内很多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地铁上、公交车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人在乘车的时候用手机上网聊天、浏览网页、玩棋牌游戏。可以说,世界上本没有好与坏的区别,有的只是一种状态和另一种状态的比较,与传统互联网的激烈竞争相比,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互联网属于“新势力”,但毋庸置疑,无线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将会给我们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

从调查数据来看,截止到2010年6月底,全球网民大约19亿,占全球人口30%,2010年全球3G上网终端用户将达到5亿,预计2014年终端数字会占到80%。要满足数十亿用户的上网需求,单纯靠PC互联网已经不够了,因为PC互联网受终端和网络的限制不能覆盖到所有的用户。未来十年将是3G产业疾速发展的时期,无线互联网不仅是PC互联网的补充,而是将取而代之成为主流的互联网平台。

目前,我国的无线互联网的网络基础非常好,其网络已经覆盖全国,除了特别偏远的地区,基本上可以保证网络服务在全境都能实现。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继3G的融合、电力设备融合和应用层融合之后,互联网会有一个大的时代即将到来。引用官方的观点,“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可以说,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轨迹深深地烙刻着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印记。

无线互联网不缺少技术,不缺少产品,但缺少对这个产业全貌的认识,找不到启动的关键点,其产品价值的实现无法与商业结合。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行业、市场、品牌、产品、客户和竞争对手,重新审视过去、现在和将来,考虑如何抓住商业成长的关键点(即盈利和持续盈利),考虑如何关注品牌的成长与长期赢利的关系,考虑规范市场的竞争环境等等。只要无线互联网产业链上的政府、运营商、手机厂商们扮演着他们应该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有理由相信,无线互联网要比传统互联网的生命力长很多。

无线互联网是针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通信量和移动用户数,即将发展起来的新型网络和通信体制。中国的无线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在开放、分享等方面做得较低端,在内容和运用服务方面做得相对高端。但互联网的市场是很大的,而且随着开放幅度扩大和分享层次提高,无线互联网一定会给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需求。

即将到来的21世纪第二个十年,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必定更加深刻,伴随着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无线互联网时代的特性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国家的高度关注,技术型企业的专注研究,行业内各阶层代表的积极参与,一切都推动着无线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

如何看待网络经济篇5

网络服务的要求可以简单概括为: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提供任何方式(any style)的金融服务。显然,这种要求只能在网络上实现、而且这种服务需求也迫使传统金融业的大规模调整,主要表现在更大范围内、更高程度上运用和依托网络拓展金融业务,而且这种金融业务必须是全方位的、覆盖银行、证券、保险 、理财等各个领域的“大金融”服务。

事实上,网络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网络金融大潮离我们并不遥远。

2000年,随着因特网和商务在亚洲的蓬勃、不少地区的网络金融业务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如银行港澳管理处、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均表示将推出网上银行服务;渣打银行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网上楼宇按揭、外汇买卖、个人零售和公司融资业务;东亚、永亨银行表示计划分拆电子银行上市;大新银行也打算利用其私人银行安新银行的银行牌照,设立一家独立的电子银行。显然,网上银行服务已经逐步成为银行必须提供的金融服务之一,否则银行就必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从我国内地的情况看,网络金融的发展已经迅速起步,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的网上支付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据报道,由中国光大证券和光大集团其它成员共同组建的光大银证数据网络公司将于2000年4月到5月开始内地的网上股票买卖业务。伴随着内地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金融已经越来越逼近中国金融业。

在传统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要素的构成是有形资产和劳动力,基于其经营的金融产品的同质性、价格易于同一性等方面的原因,传统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一般都是采取增加规模效益性地增加营业网点、外延式扩大营销渠道的大规模无差异营销策略。而由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加强,处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时代的网络银行的出现已经是时代所趋的必然了。以有形资产和知识资本为资本构成要素,经营无纸化、理念化、数字化的金融产品,突破了传统条件下的时空限制,实际上,不知不觉,我们早已置身于网络银行之中,早已从电子货币和网络服务中体会到“无需等待,无需远行”的快捷了。

目录

网络银行的产生背景

遭遇网络时代

全球金融自由化

金融全球化

网络银行概述

网络银行的基本特征

网络银行的主要业务

网络经济时代的金融游戏新规则

网络挑战传统金融机构的存在

网络大潮冲击下的银行战略:困境与选择

网络金融时代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展望

如何看待网络经济篇6

一方面,涉及网吧的负面事件不断;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能在家里上网。中国网吧将何去何从,这是个问题

近年来,虽然广大民众对网吧的态度有了极大的改观,政府也一直在积极引导网吧产业健康发展,但是针对网吧的坏消息依然居多,微软状告东莞网吧、影著协开始向网吧收费、重庆在立法层面审议网吧零时断网等等,而且越来越多的个人具备在家里上网的条件,中国网吧将会何去何从,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市网吧协会副会长里航。

积极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方圆》:从中国第一家网吧诞生之日算起,网吧行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4年,现今的网吧行业是什么样的局面?

里航:近年来,网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全国网吧总数有13.8万家,注册资金约为262亿元,拥有各类计算机设备1000万台,网吧每天的客流总量可以达到上亿人次,接纳各类就业人员110万人,年产值约为256.8亿元。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网民通过网吧上网的比例为35.1%,规模达到1.36亿人(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民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从1999年的4%,到2001年的15.5%,再到2005年的25.3%,直到现在的35.1%。在网吧上网人数已在2006年超过在单位上网人数,成为互联网行业里的一支主力军。

《方圆》:虽然网吧产业如此兴盛,但是网吧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社会影响,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里航:不能片面地去看待某个事物,任何行业都存在消极的一面,网吧行业也不例外,但是这个行业为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肯定要大于负面影响,按照国家统计局17的比例计算周边行业贡献的统计方法,网吧行业每年为电信、电脑设备、软件系统、餐饮、游戏、电子竞技等相关产业带来的间接经济收入约1800亿元。

《方圆》:这些巨额的间接经济收入是如何产生的?

里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根据行业规律,网吧的电脑设备平均每两年,最多三年就要更新一次,对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物业等产业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即使按照最保守估算,全国现有13万家营业性网吧,平均每家网吧50台电脑终端,每三年就需要更新电脑来计算,每年至少需要更新200万台电脑。清华同方的台式电脑年销量约100万台。就是说,单中国网吧每年电脑的需求就要至少两个清华同方这样规模的电脑厂商。电脑的购买成本是2500元~3000元之间。根据2500元/台的保守计算,仅电脑设备这一项,每年创造的产值高达50亿元,这还不算服务器、易耗品、网络设备更新所带来的产业拉动。

《方圆》:即使网吧行业拉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事件对网吧行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微软公司状告东莞网吧使用盗版的窗口操作系统,影著协在2010年开始向所有网吧收取视频版权费,网吧行业如何面对这些事件?

里航:我们都希望使用正版的电脑软件和看正版的电影视频,但由于现今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仅在关注微软状告东莞网吧这个案件,我们更关注这个案件的最终判决结果,据我所知,这个案子至今没有任何进展,目前不会对网吧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至于影著协要向网吧收版权费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之前音著协和全国所有卡拉OK之间的纷争,音著协在收费之初计划收取的费用高达亿元,可几年过去了,它在某些地区收取的费用还不足百万元,甚至不够工作人员的开销,影著协的情况可能会和音著协一样,更何况影著协没有向网吧收取版权费的权利,它只是一个协会而已。

《方圆》:那重庆在立法层面审议网吧零时断网的事件呢?

里航:网民之所以到网吧就是为了上网,零时断网就是变相逼迫网吧停止通宵营业,可是网吧早在2002年就被划归为娱乐服务业,并由此征收20%的营业税,和酒吧、夜总会的税收一致,但是网吧的盈利能和这些场所相比吗,网吧只是收取2元/时的机时费,既然酒吧和夜总会都能通宵营业,为什么网吧不可以呢。

连锁网吧大势所趋

《方圆》:网吧行业的发展瓶颈在哪里?

里航:网吧的盈利越来越少。在中国,网吧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背负着恶名,但是收入却是最低的,网络游戏的厂商才是最大的获利者,其次则是电脑硬件制造商,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网吧是最弱势的一环。

《方圆》:如何改变现在这种弱势局面?

里航:只有发展连锁网吧一条路。网吧想盈利更多首先需要重点发展增值业务。有数据显示,网吧增值业务占网吧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在一些地区,增值业务收入甚至能占到网吧总收入的20%。诸如饮料食品销售、点卡销售、空中充值、数码产品销售、PC形象展示、广告销售等网吧增值业务,在现今及未来的几年里,仍将是网吧总营业收入的有力补充。

但是只有网吧电脑数量越多、规模越大,网吧增值业务才会获得更大程度的收益。举个例子,假定每家网吧100台电脑终端,那么100家网吧,1万个电脑终端,可能卖出的广告收入约20元/台/年,网吧收入只有2000元/年。而如果是1000家网吧,10万台电脑终端,可能卖出的广告收入会是200元/台/年,网吧收入会是2万元/年。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增值业务可发挥的空间就越广阔,从而给网吧创造的利润收入就越多。

《方圆》:连锁网吧除了可以增加增值业务发挥的空间外,还有哪些优点?

里航:我们可以拿出具体的数据来分析,全国有13万家网吧,每家网吧平均拥有50台电脑终端,在大中型城市,网吧电脑终端数量在100台-150台之间的占到多数。以一家电脑终端数量150台的中等规模网吧来看,每台电脑每日上网时间14小时,按平均每小时1.5元上网费计算,一家网吧每年仅上网费这一项的营业收入就达115万元。除去各种费用,按25%的行业普遍利润率计算,150台电脑的网吧每年仅上网费净利就有30万元。

如有一个大型连锁网吧机构,其盟下拥有100家中等规模(150台电脑终端)的网吧,该连锁企业一年仅上网主营业务收入一项就有1.15亿元,年净利约3000万元。在此规模上,每多增一家网吧,就可以多增营收100多万元,多增净利30万元。如果该连锁企业拥有400家类似网吧,年上网费收入就可达到4.6亿元,年净利约1.15亿元。还不算这400家店连锁形成规模后的增值业务收入。

《方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在家里上网的条件,网吧会因此消失吗?

里航:现在网吧的两大主营业务就是网络游戏和影音视听,随着家庭网络的发展,人们在家里都可以享受到流畅的影音视听,所以在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网吧的客户主群体还是网络游戏玩家,那么网吧未来会不会消失的问题也需要问这些玩家们。

根据行业规律,网吧里的电脑设备每三年就要更新一次,否则就会被淘汰掉,这样做就是为了给玩家们提供最好的硬件设施,从而更好地去体验高端游戏的品质,普通家庭会每三年就换一台电脑吗?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这肯定不现实。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因素,虽然8M的宽带都开始进入普通家庭,但是这还不能和网吧的网速相比,加之众多的网络游戏每天都有更新,而快速更新并不是家庭网络所能承受的,所以网吧还是占有巨大的优势。

如何看待网络经济篇7

当我们欢呼着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空前巨大的全球化市场的时候,别忘了,因为互联网,我们的目标消费者早已沉浸于一个如火如荼、海纳百川的丰饶供应市场。消费者只要轻点鼠标,一下就把企业连同竞争对手一股脑全给翻倒出来。所以,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乐观空前的大蛋糕,更是一个严峻空前的“短兵相接的机遇抢夺”战场。

面对这样的新经济挑战,不战,企业必败无疑:战,企业营销者该如何应对?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如何凭借着自己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去应付如此颠覆性的市场挑战,当是企业管理者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的此类业务单元)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合理地看待互联网,如何部署有限资源取得不同互联网营销战场的胜利;同时强调,对无过多人力物力去把握互联网“IP”(即流量,指到达企业网站的人数)的中小企业来说,所有互联网行为的终极目的和成功标准不是流量,而是销售额以及忠诚用户的积累量。

以这样的战斗宗旨出发,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必须把以下几个被忽略的互联网特征铭刻在脑海中:

1.网络创造了丰饶的经济时代,也许你关注到了他给你带来的机遇,所以前几年一直忙碌着建设企业网站、购买各类推广机会。但其实,你只有充分重视到网络给你带来的竞争是多么激烈时,你才能有获得机遇的可能。

2.网络创造了很多的网络营销平台,如百度竞价排名、Google搜索引擎营销、企业黄页聚合等。也许你会兴奋地暗想:他们将带给你无数的新机遇。但其实,他只是你掌握新机遇的一个工具,更可怕的是,他同时被你的对手掌握。就像当每个国家都发明了同样的武器,那这个武器就已经不是制胜的关键了。

认识不到这两点,就算网络创造了低成本把你的企业信息传递给全球的机会,就算你认为网络会把你的服务和产品推向那个巨大的市场,但事实也许是,你仅仅充当了一个互联网上的免费“内容填充商”,丰富了各类供应聚合平台的网络内容而已――这样说毫不夸张!

短兵相接的机遇抢夺

如何看待网络经济篇8

这里,笔者选取了两类涉及女性话题的站点:女性网站和门户网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弱势群体――互联网中的女性地位有待改变

根据新浪网AV中文网页检索,截至2000年5月1日,共检索到涉及女性内容的网页25176个,占网页总量(158918)的15.8%,涉及男性内容的网页82870个,占网页总量的52.2%。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统计,截至1999年12月31日,女性上网人数占网民总数的21%,而中国女性占人口总数的49%。这些网站的数量显然不能满足大量的潜在女性网民的需求,与男性群体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距。由此可见,女性在互联网世界中仍旧是处于边缘的弱势群体,在目前仍以男性话语为主导的网络世界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尚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长期以来,由于信息技术是男人主宰的领域,很多软件的设计也比较男性化。再加上受传统的性别角色的影响,中国不少女性面对信息时代,更多地表现为畏惧、等待和不自信。而激发这些潜在的女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的热情,正是改变互联网中女性弱势地位的首要选择。《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8日报道的一个女性网站的做法很值得借鉴。这家网址为.cn的女性网站(“grrl”是1995年诞生的新词,它的创造者是一位建立了数个女性网站的谢尔曼,这个词专指那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精神的在线女性),其宗旨是“倡导女性出于职业或者个人的需要,更多地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帮助女性掌握和更深地了解互联网,使女性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从网上可以看到,其工作人员不久前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女生普及互联网知识,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她们对网络产生兴趣。这样的举措能让更多的女性及时搭乘网络快车,感受到网络的神奇。随着女性网民的大量涌现,势必为女性群体在互联网的崛起提供契机。

社会新闻―――女性网页的“稀缺资源”

女性网页不太吸引人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大部分的网站因经营理念没有跳出平面媒体的概念而缺乏应有的特色和模式。浏览女性网页的内容,看到的无非是服饰、化妆、健康、、育儿之类的内容,还有的是“恋爱技巧”、“星座配对”、“减肥秘方”之类的大量硬塞给网友的信息。就像“美容厅里的一本时尚杂志”,给人的感觉是社会资讯不够。比如时事、财经、科技、教育、军事等社会新闻都成了“稀缺资源”。经济学中,稀缺资源亦称资源的稀缺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与人们的需要相比较,资源的供给量相对不足。笔者在新浪网搜索到的50多个女性网站的内容介绍中,仅有4个站点设有女性新闻或社会新闻专栏。大部分女性网页由于一味囿于传统媒体性别角色的定势,忽视了现代女性的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这些网页热衷于炒作强调女性特征的内容,如关于女人如何美容、如何做饭、如何维持婚姻、如何相夫教子。这些貌似没有性别歧视的内容实际上是在表达这样的观念:女性不是社会的中心,而是社会边缘的装饰品。女性网站也就成了强化传统性别角色差异的载体。

自古以来附加在女性身上的社会性别特征所传达的生活观念就是:将女性生存空间界定在为家人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的领域;而男性更多注重的是自己在社会、事业上应起的作用与职责。于是,作为社会精英的男性有着强烈的从传媒获取信息知识的欲望,而幸福的家庭主妇们则满足于时尚、家居、美容等休闲文化的氛围。传统的社会性别特征一旦作用于网络,则表现为传播内容的不均衡。

今天,现代女性多元化的社会角色使她们从“男人背后”走了出来,摆脱了以往依赖心理的束缚,从而更自觉地关心社会的变革。1995年,中央电视台利用全国电视收视率网对妇女观众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N=10000)。调查表明,中国妇女日平均观看电视时间为2.6小时,68.4%了解《半边天》节目,21.8%的妇女经常收看《半边天》节目。在68.4%了解《半边天》节目的妇女中,29.0%的妇女喜欢《女性社会》栏目,是所有栏目喜欢率最高的,高于《休闲时光》的喜欢率(18.2%),说明妇女并不是对社会情况不感兴趣。当媒体传播了女性关注的新闻时,女性就有可能感兴趣。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时效性、互动性能够赋予女性更多的知晓权和表达权,可是社会新闻的“稀缺”却成了制约女性网页内容发展的瓶颈。发展中的女性网页应不拘泥于“小我的情感”,有意识地拓展其社会性的功能,充分发挥网络资讯丰富的天然优势,关注女性的现实需求,为现代女性的发展及时传递变革中的社会时事动态。让女性在新思维的交流中,提高社会认知水平,进而不断提升自我社会价值,努力为女性自身获得更多的平等生存的社会空间。

“虚拟空间”―――应以“内容为王”创造品牌

商品化是网站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众多女性形象被大量复制进网络内容的根本原因。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把女性作为“吸引眼球”的极好卖点。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公众的注意力被认为是网站的最大资源,谁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能拥有更大的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因此注意力经济就成为当前国内ICP(网络内容供应商)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众多的“ICP”为吸引注意力,将大量时尚女性的照片刊登在网站上。有很多网站几乎就是“美女”照片的汇集库,如“美女明星照片集”、“美好写真”、“性感写真”、“小女生写真”、“眉妹天地”等。它们以大量的时尚女性的图片来吸引网虫特别是男性网民的点击,增加注册用户的数量。

市场价值常向男性倾斜,因此在网络传媒内容中依然可见商业文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操纵。据新浪网AV中文网页检索,截至2000年5月1日,涉及色情内容的网页有37265个,占网页总量的23.5%,这些网络内容大多以色情和性为主。其中所谓“女性魅力”的形象展示无非是为迎合男性的欲望,但却轻视了女性主体意识的感受。这种以女性为卖点的市场注意力,是否真的能够为网站带来预期的持久的公众注意力呢?事实上,注意力经济将女性作为卖点只是片面强调了“眼球术”,而未真正意识到网站生存的根本―――以品牌优势吸引固定的回访用户。如果在网站内容的建设上不付出努力的话,注意力只会形成对网站信誉的杀伤力。另外,充满性别歧视的网站必然令女性望而却步,失去女性的注意力则意味着失去了潜在的女性消费群体。看来,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中,追求“内容为王”的品牌网站才是网络ICP(网络内容供应商)务实的经营理念。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网络奇迹。

参考资料:

⑴《中国妇女报》2000.6.13

⑵《南方周末》2000.9.21

⑶《中国青年报》2000.3.8;2000.6.22

⑷卜卫:《性别与传播:政策和现状》,《妇女研究论丛》1998.1

⑸祖嘉合:《试论女性的主体意识》,《妇女研究论丛》1999.2

上一篇:市场营销策划的内容范文 下一篇:如何学习临床医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