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及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01 22:33:53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及办法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及办法篇1

财务部管理细则一1、在主管总经理领导下,严格遵守财务工作规定和公司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向主管领导负责;

2、组织编制公司年度、季度成本、利润、资金、费用等有关的财务指标计划。定期检查、监督、考核计划的执行情况,结合经营实际,及时调整和控制计划的实施;

3、负责制定公司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稽核审计等有关制度,督促、各项制度的实施和执行;

4、负责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定期编制年、季、月度种类财务会计报表,搞好年度会计决算工作;

5、负责编写财务分析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会同信息部、经营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经济行动分析会,总结经验,找出经营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提出经济报警和风险控制措施,预测公司经营发展方向;

6、有权参加各类经营会议,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决策;

7、负责固定资产及专项基金的管理。会同经营、技术、行政后勤等管理部门,办理固定资的购建、转移、报废等财务审核手续,正确计提折旧,定期组织盘点,做到账、卡、物三相符;

8、负责流动资金的管理。会同营销、仓库等部门,定期组织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同时,区别不同部门和经营部门,层层分解资金占用额,合理地有计划地调度占用资金;

9、负责对公司低值易耗品盘点核对。会同办公室、信息、行政后勤、技术等有关部门做好盘点清查工作,并提出日常采购、领用、保管等工作建议和要求,杜绝浪费;

10、负责公司产品成本的核算工作。制订规范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分摊成本费用。制定适合公司特点和管理要求的核算方法,逐步推行公司内部二级或三级经济核算方式,指导各核算单位正确进行成本费用及内部经济核算工作,力争做到成本核算标准化、费用控制合理化;

11、负责公司资金缴、拔、按时上交税款。办理现、现金收支和银行结算业务。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库存现金,保管好有关印章、空白收据、空白支票;

12、负责公司财务审计和会计稽核工作。加强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对公司财务收支进行严格监督和检查;

13、负责进销物资货款把关。对进销物资预付款要严格审核,采购货款支付除按计划执行外,还需经分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董事长审核签字同意,方可支付;

14、认真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财务部管理细则二1、贯彻执行《会计法》及国家有关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上级的《会计核算办法》、《投融资资管理办法》。

2、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3、配合协助企业年度目标任务的制订与分解,编制并下达企业的财务计划,编制并上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指导企业司的财务活动。

4、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调拨和融通,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合理控制使用资金。

5、负责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制系,制定成本管理和考核办法,探索降低目标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6、负责企业网上银行的安全与正常运营,负责下属各企业应上缴费用、下达与收缴工作。

7、负责企业的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的管理工作,参与企业的各项投资管理。

8、负责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审核、编制上级有关财务报表,并进行综合分析。

9、负责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

10、负责企业的纳税管理,运用税收政策,依法纳税,合理避税。

11、负责财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档案的分类、整理和移交档案。

12、根据企业《财务总监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规定,对派往各股份公司的财务总监的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

1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财务部管理细则三一、做好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购物票据要及时清理入账,做到账目日清月结,进出账清楚明确,端正财务人员工作作风,随时接受检查监督。

二、制定好一学期财经预算计划,严格执行班级企业的各种报销审批及借支手续,定期交经济报表给企业有关领导查阅。

三、主动了解同事们工作学习生活所需,及时解决员工生活上的问题,依时准确发放各种物资、工资及补贴。

四、财务收支做到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开源节流,保证资金的到位和合理使用,购物要跑三家,力争价廉物美,深受大众喜爱。

五、财务人员保证依时上下班,廉洁奉公,对人要热情和蔼,对员工提出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改正。

六、做好财物进出仓的登记及公司财产的管理登记,保证借出财物能及时归还,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领导。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及办法篇2

主办会计岗位职责

1、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行业会计规定,结合公司特点,负责拟订公司会计核算的有关工作细则和具体规定,报经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2、参与拟订财务计划,审核、分析、监督预算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3、在部长领导下,准确、及时地做好帐务和结算工作,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明细帐和总帐,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资产基金增减和经费收支进行核算。

4、正确计算收入、费用、成本,正确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具体负责编制公司月度、年度会计报表、年度会计决算及附注说明和利润分配核算工作。

5、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按月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6、负责公司税金的计算、申报和解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财务审计和年检。

7、负责会计监督。根据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审核费用发生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8、负责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审查和报批工作。

9、及时做好会计凭证、帐册、报表等财会资料的收集、汇编、归档等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10、主动进行财会资讯分析和评价,向领导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和有关工作建议。

协助部长做好部门内务工作,完成财务部部长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1、在部长领导下,按照公司财会制度和核算管理有关规定,负责公司各种核算和其他业务的记帐工作。

2、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科目明细帐和使用对应的帐簿,认真、准确地登录各类明细帐,要求做到帐目清楚、数字正确、登记及时、帐证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及时了解、审核公司原材料、设备、产品的进出情况,并建立明细帐和明细核算,了解经济合同履约情况,催促经办人员及时办理结算和出入库手续,进行应收应付款项的清算。

4、负责依税法规定做好印花税贴花工作及相应的缴纳记录。

5、负责固定资产的会计明细核算工作,建立固定资产辅助明细帐,及时办理记帐登记手续。

6、负责公司的各项债权、债务的清理结算工作。

7、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电脑化处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

8、协助主办会计等做好会计原始凭证、帐册、报表等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就职责范围问题提出工作建议。

9、完成财务部部长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1、在部长领导下,按照国家财会法规、公司财会制度和成本管理有关规定,负责拟订公司各处成本核算实施细则,在上级批准后组织执行。

2、主动会有关人员对公司重大项目、产品等进行成本预算、编制项目成本计划,提供有关的成本资料。

3、当公司推行全面成本核算管理和内部银行何等制时,协助有关主管制定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确定各类成本定额、标准,并协助各部门和下属企业的推广培训。

4、不断监督、调查各部门执行成本计划情况,并就出现问题及时上报。

5、学习、掌握先进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方法及计算机操作,提出降低成本的控制措施和建议。

6、做好相关成本资料的整理、归档、数据库建立、查询、更新工作。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及办法篇3

第一条为了规范单位的财务会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单位的财务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市公路管理局的一切经济活动。

第三条建立健全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完善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依法组织收入,节约开支;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法纳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第四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五条单位的一切财务会计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符合本制度的要求;接受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税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会计核算

第六条各会计核算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立会计科目,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应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各会计核算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第八条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九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第十条各会计核算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私设的会计帐簿登记、核算。

第十一条各会计核算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帐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帐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帐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帐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

第十二条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便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第十三条单位提供的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应当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十四条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帐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以及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

财务会计报告及各种会计资料须经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同意,方可对外报送。

第十五条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第三章收入核算

第十六条收入的核算包括:公路规费收入、养护资金收入、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等。

第十七条公路规费收入要按“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收入由财政部门委托专业银行代收代缴;经费由财政部门按计划下拨。

第十八条非经营性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入按《广东省非经营性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执行;经营性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入按经营公路的有关规定进行核算、管理。

第十九条各单位(部门)的收入,必须统一使用财政或税务部门监制的收据或发票,资金统一上缴财务部门,严禁私自坐支、私设“小钱柜”。

第二十条财务部门要按要求编制收入报表(年报、月报),并根据收入资料提出分析意见。

第四章资金结算

第二十一条出纳职责:

(一)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现金管理条例》和银行结算制度,负责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二)严格控制现金使用范围,不得超过银行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不得坐支,不得以“白条”抵库,更不得任意挪用资金。

(三)签发支票、本票、汇票后经核准并盖印鉴章;妥善保管空白支票、本票、汇票等有关资金往来票证。

(四)及时、准确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做到日清月结,现金的帐面余额要同实际库存现金相等,银行存款的发生额要与银行对帐单的数额相符,余额不符的要做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的帐面余额要与银行对帐单余额相符,对发生的未达帐,要及时进行追踪和处理。

(五)随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开具支票必须注明收款单位名称、日期、款项用途及最高限额,并与会计处理相符。

(六)严格执行单位各项开支的审批程序。

第二十二条单位的银行存款应以单位名义开设帐户,不得公款私存;预付款项、应收款项应按有关合同或者协议进行结算或办理回收。

第二十三条财务部门应及时对应收帐款、预付帐款等往来款项进行清理核对,对于超过约定期限和法律规定有效期限的款项,应发函催收或者派专人催收。

第二十四条任何应付款项的结算支付,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审批。

第二十五条银行印鉴章必须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分开保管。

第二十六条超过限额的现金应当天送存银行,收到的支票、汇票等票据应该及时处理;对签发的票据应在建立的备查簿上进行登记。

第二十七条下属各单位因资金周转困难,需向市局借款,必须事先确定借款金额、时间、利率,并同市局签订借款合同,经局领导批准后方能借款。

第二十八条未经局领导班子同意,严禁下属单位私自向金融机构或有关单位借款、对外提供抵押、担保。已经领导批准同意借款、担保、抵押的下属单位,每年年终必须向市局如实提供本单位的借款、还款、抵押、担保等资料。

第五章税务核算

第二十九条各核算单位税务核算的职责是:

(一)照章纳税,办理本单位税务登记,异地代扣代缴税务登记及变更税务登记等事项。

(二)办理本单位有关税款的申报、缴纳、免税及退税等事项。

(三)办理接受税务检查、进行税务行政复议与税务行政诉讼等事项。

(四)编制有关的税务报表及相关分析报告。

第六章会计监督、内部稽核

第三十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各核算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第三十一条各单位内部必须建立日常检查和定期审查制度。具体包括:对收入、成本支出、费用开支的检查;对资产、负债真实性、合法性的检查;对基金的计提和使用情况的检查;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检查;对各财务部门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等。

第三十二条局财务科有责任对下属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为了加强整个公路系统财务的宏观管理,各核算单位必须每月向局财务科报送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按照国家规定,会计报表必须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各核算单位出现的异常情况和问题,局财务科必要时可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专项审计。

第三十三条为了使各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向良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各核算单位必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接受舆论的监督。

第三十四条各核算单位的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执法,照章办事。对违反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经济活动,应当及时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该向单位负责人书面报告并请求处理,不得擅自处理。单位内审人员有权对单位财务人员执行公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十五条各下属单位任用财务人员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报局财务科审查。

第七章报销审批程序

第三十六条单位的费用开支、固定资产的购置、对外投资、备用金的借支、经费的拨付、工程款及项目预付款拨付的报销(批)程序是:

一、经办部门(单位)准备所有的发票、借条,固定资产购置申请报告,对外投资的协议(合同),领导批准的文件,请求拨付经费、工程款及项目预付款的申请报告等相关资料。

二、经办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审核项目、事项的真实性,各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其中办公室负责核实车辆使用费、业务招待费的发票、单据),财务部门对项目资金的安排提出意见。

三、财务部门审核发票、单据的合法性,金额的准确性。

四、单位分管项目领导审批。

五、单位负责人或授权人批准。

六、会计做帐。

七、出纳付款。

所有费用开支必须注意如下事项:

一、单位的一切开支都必须遵循上面的程序;

二、严格执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

三、所有开支的证明性与规定性的文件要齐全;所报销的单据必须是财政部门或税务部门监制的收据或发票,由经办人、验收人或证明人注明用途并签名。

四、不符合要求的开支,财务部门有权予以拒付。

第三十七条市局费用一次性开支1,000元(含1,000元)以下的由分管领导审批,但招待费、办公用品费用一次性开支1,000元(含1,000元)以下的由分管办公室的领导审批,超过1,000元的由主要领导批准。

职工的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医药费、差旅费、通信费、教育培训费、抚恤金、慰问金等开支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职工因公出差、办事或住院借款,必须填写借款单,注明借款用途,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方能借款。事后10天内,必须报帐,不得将公款长期留用,否则,财务部门当月即从该职工工资中予以扣回。借款的金额在3,000元(含3,000元)以下的,由分管领导审批;3,000元以上50,000元(含50,000)以下的由主要领导审批;50,000元以上的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局机关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在下属单位借款。

第三十九条单位负责人或授权人对经其批准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负完全责任。

第八章票据管理

第四十条各核算单位票证的印(购)制、领用、开具、取得和保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发票的印(购)制、领用、开具、保管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

第四十一条各核算单位的票证包括:公路规费发票、过桥(路)费发票、税务发票、财政专用收据及其他票证等。

第四十二条各核算单位要设置发票登记簿,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发票的保管和销毁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章会计电算化

第四十三条为适应会计工作电算化发展的需要,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各核算单位应当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并报当地财政部门批准。

第四十四条各核算单位会计电算化应按照《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

第十章会计档案管理

第四十五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及办法篇4

关键词:会计核算中心 集中结算 资金管理 监督与服务

一、创建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目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理财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充分利用现有高校在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同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也规定“规模较大的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分级管理是指在高校统一领导财务工作的前提下,在明确高校和二级单位权限、责任、利益、以及财务规章制度健全的基础上,根据财权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由高校和校内二级单位进行分级管理。会计核算中心隶属财务部门领导,代表高校领导和财务部门统一集中办理高校二级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业务的专业机构,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部门)之间是委托与、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发挥具有相对独立性,既对管理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也对高校领导和资金管理负责,可以较好地实现服务与监督的统一。

1.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有利于切实深化高校资金管理改革。建立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为了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高校事业发展。wwW.133229.CoM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效益问题。财务管理的综合效益集中体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高校办学过程中的经济行为日趋多元化,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的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财务管理核算体系的构建就要紧紧围绕如何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如何科学配置高校资源,如何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等方面来进行。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掌握高校财务资源的配置状况,可以从总体上起到正确的政策导向作用,分析和比较高校的办学效益,检查和监测高校的财务风险,有利于引导高校的财务管理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2.建立会计核算中心能够保证二级单位依法履行职责。要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就要严格按照《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和监督,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建立二级单位(部门)经济责任制,有利于强化高校管理层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增强单位或部门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心和使用感,促使其为保证高校的发展更合理地筹集好、使用好各项资金,确保资金的完全性和效益性,以便从财力上更好地保证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3.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有利于开源节流。目前,各高校内部办学形式多样化和筹资形式多元化活动的展开,高校各级管理者清楚地认识到这是高等院校办学体制的方向,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配合制定一些激励政策给予积极支持。既要认真宣传国家财经法律和有关经济政策,使各种形式的办学创收活动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又要帮助创收部门树立理财思想,同时也要做好一切服务工作,提供一切方便。在分配制度上要打破过去平均主义思想,要拉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配距离,创收与不创收不能一个样,效益好与效益差不能一个样。从而调动全院各单位或部门参与各项办学创收活动的积极性,筹集办学经费以增强学校办学的整体财力。

二、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特点

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会计核算中心的地位。高校会计核算中心要旨是在高校二级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二级单位进行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体制,实质是资金的所有权和核算权分离,核算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安排,其特点如下:

1.统一委托。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或部门建立委托、受托关系,二级单位或部门与会计核算中心签定委托书,确定委托、受托关系,委托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二级单位或部门指定专人办理报账等事项,具有会计监督功能;二是统一账户管理,核算中心为每一个二级单位和或部门建立内部账户,配发资金结算手册,预留付款印鉴,不开设外部银行账户,核算中心具有一定的银行服务功能。

2.集中办理结算。会计核算中心为二级单位或部门集中办理资金结算,一是二级单位或部门不设会计、出纳,其现金收入、支出等资金结算,与外部单位往来代收代付等由二级单位或部门指定专人到核算中心办理。二级单位或部门收入直接记入二级单位或部门内部账户,然后支付使用,一般不得透支。二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核算中心审核二级单位或部门报来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往来报表,为二级单位或部门定期提供对账单,随时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资料。三是集中管理会计档案,二级单位或部门会计档案全部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保管,分二级单位或部门分年度装订成册,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编目、立卷、归档。

3.建立审核制度一是建立支出审核制度,二级单位或部门报表的所有单据都必须有单位印章、主管领导人签章必须与预留印签一致;二是建立凭证审核制度,会计核算中心必须严格审核二级单位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才能报账和进行账务处理。督促二级单位所有原始凭证达到“四有”:即有合法凭据;有付款印鉴,有使用用途,有经办人的印章。根据二级单位不同的业务活动需要,科学使用会计软件,开展会计核算,严格按照账务处理流程操作,及时、准确、完整的计算、记录、反映其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情况,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全面监督。

4.核定现金流量。建立现金管理制度,根据各二级单位现金流量核定一定额度的备用金,以减少报账人员的工作量。现金实行限范围的管理,严格滥用和超范围使用资金。核算中心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对二级单位或部门情况做到“三勤”,勤了解二级单位或部门项目、勤了解现金来往规律、勤了解现金来龙去脉。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实行“四定”:即定人员,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相互制约;定制度,购入、发出、核销、回收等环节建立票据台账,相互签字制约;定数量,根据业务需要定供票数量;定期缴销。

三、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的会计关系及责任的划分

1.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部门)之间的会计关系。(1)委托与关系。从本质上看,高校会计核算中心是一种记账方式,它是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为加强高校资金管理,在当前高校教育经费不宽裕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开源节流工作是理好财,用好财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规范会计秩序而产生的一种记账方式,是对传统记账方式的发展和突破。它与传统记账具有本质的区别。传统记账是委托单位(部门)自愿委托授权,委托单位或部门的自主权较大,选择权也较大;而会计集中制是领导的强行委托、强行,委托单位或部门没有自主权,处于被动地位,不管愿不愿意,不管接不接受,都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集中实行会计核算,不存在选择权与自主权。(2)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来看,从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到有关明细报表、会计档案管理等一系列会计核算业务都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完成,要为二级单位(部门)提供优质规范的会计业务服务。会计核算中心是服务主体,本校二级单位(部门)是服务的客体,会计资料是服务的对象。服务是第一位的,是基础,是前提,是在服务中监督,监督中服务。(3)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总体上看,会计核算中心是监督的主体,二级单位(部门)是监督的客体,会计核算中心代表高校法人代表对二级单位(部门)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的目的所在。其目的就是通过强化会计监督,加强创收资金管理,开源节流,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从另一个角度看,二级单位(部门)对会计核算中心也存在监督关系。一是监督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工作是否规范合理,是否调动各二级单位(部门)创收的积极性;二是监督会计核算中心代为保管资金是否安全完整、分配是否合理。

2.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责任的划分及界定。(1)资金收支活动的主体。虽然二级单位(部门)创收资金的会计核算工作移交了,但资金收支的使用权没有变,二级单位(部门)按学校规定的资金拥有权,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所有的创收项目活动及收支活动都由二级单位(部门)自行决定,会计核算中心不得干预。(2)资金权的主体。二级单位(部门)的资金集中以后,会计核算中心履行的是代管职能。要了解二级单位(部门)还有多少资金,可以通过资金结算手册或直接到会计核算中心查询,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没有发生转移,仍归二级单位(部门)所有,发生转移的仅仅是资金的保管权。(3) 会计核算中心的权限。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二级单位(部门)发生经济活动以后提交的原始凭证,重点审核原始单据是否合法,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以及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至于二级单位(部门)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经济活动凭证的内容是否合法、真实,会计核算中心无法监督和管理。因此,会计核算中心主要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及保密工作负责。(4)“集中与分级”管理的内容。集中不是权力的集中,分级不是分散,集中与分级是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统一,制度和规则的统一,是高校全局收入和重大项目收入资金调度的统一,事关高校师生的共同利益。分级管理的要素是高校二级单位在不违背政策法规和学校宏观计划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单位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教师的正当利益得到体现。

四、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任务

高校财务管理核算中心的核心问题是效益问题。会计核算中心的综合效益集中体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要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不断强化筹资功能,并把“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来抓。经济体制改革为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提供了动力,但是,另一方面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又为高校筹集资金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会计核算中心要积极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目前,高校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和科学技术进行咨询服务、开放实验室等各种有偿服务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进修班等办学活动。会计核算中心在管好用好这些资金的同时要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开辟筹资渠道,并且促使高校筹集资金渠道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总体上说,高校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体制要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方面要坚持学校对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的统一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同时调动校内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要进一步集中全校的财力;另一方面又同时下移财务管理权力,扩大二级单位(部门)自主理财空间。一级核算,二级管理其实是试图在两种财务管理体制中找到某种结合点,一方面是实行分级管理,赋予二级单位(部门)一定的财务管理权力;另一方面不允许二级单位(部门)单独设置财会机构,二级单位(部门)的全部收支必须集中在校级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并在会计核算中心机构监督之下,以集中全校财力。

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严格内部控制,加强监督与服务,应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财务规定,结合中心和二级单位的工作实际,制订相关、必要的办法和规定。如:一是中心岗位职责。中心可根据业务需要,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等方式,但从中心领导到一般会计工作人员都必须明确到岗、到位,从会计业务岗位到管理岗位,都应职责分明。二是报账员岗位职责。二级单位报账员的岗位是负责衔接本单位和中心财务关系往来的重要环节,对其要求须具备一定财务知识,掌握和熟悉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学校的财务制度等,同中心会计人员一样二级单位报账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也必须明确。三是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及查询制度等。为了规范工作秩序、衔接好各会计岗位之间的关系,还应制定内部操作规程、工作行为准则等。四是监督与服务制度。监督是为了加强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服务应寓于监督之中,监督与服务有机结合,将有力促进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童道友。财务集中核算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及办法篇5

一、创建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目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理财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充分利用现有高校在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同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也规定“规模较大的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分级管理是指在高校统一领导财务工作的前提下,在明确高校和二级单位权限、责任、利益、以及财务规章制度健全的基础上,根据财权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由高校和校内二级单位进行分级管理。会计核算中心隶属财务部门领导,代表高校领导和财务部门统一集中办理高校二级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业务的专业机构,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部门)之间是委托与、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发挥具有相对独立性,既对管理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也对高校领导和资金管理负责,可以较好地实现服务与监督的统一。

1.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有利于切实深化高校资金管理改革。建立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为了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高校事业发展。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效益问题。财务管理的综合效益集中体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高校办学过程中的经济行为日趋多元化,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的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财务管理核算体系的构建就要紧紧围绕如何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如何科学配置高校资源,如何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等方面来进行。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掌握高校财务资源的配置状况,可以从总体上起到正确的政策导向作用,分析和比较高校的办学效益,检查和监测高校的财务风险,有利于引导高校的财务管理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2.建立会计核算中心能够保证二级单位依法履行职责。要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就要严格按照《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和监督,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建立二级单位(部门)经济责任制,有利于强化高校管理层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增强单位或部门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心和使用感,促使其为保证高校的发展更合理地筹集好、使用好各项资金,确保资金的完全性和效益性,以便从财力上更好地保证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3.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有利于开源节流。目前,各高校内部办学形式多样化和筹资形式多元化活动的展开,高校各级管理者清楚地认识到这是高等院校办学体制的方向,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配合制定一些激励政策给予积极支持。既要认真宣传国家财经法律和有关经济政策,使各种形式的办学创收活动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又要帮助创收部门树立理财思想,同时也要做好一切服务工作,提供一切方便。在分配制度上要打破过去平均主义思想,要拉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配距离,创收与不创收不能一个样,效益好与效益差不能一个样。从而调动全院各单位或部门参与各项办学创收活动的积极性,筹集办学经费以增强学校办学的整体财力。

二、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特点

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会计核算中心的地位。高校会计核算中心要旨是在高校二级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二级单位进行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体制,实质是资金的所有权和核算权分离,核算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安排,其特点如下:

1.统一委托。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或部门建立委托、受托关系,二级单位或部门与会计核算中心签定委托书,确定委托、受托关系,委托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二级单位或部门指定专人办理报账等事项,具有会计监督功能;二是统一账户管理,核算中心为每一个二级单位和或部门建立内部账户,配发资金结算手册,预留付款印鉴,不开设外部银行账户,核算中心具有一定的银行服务功能。

2.集中办理结算。会计核算中心为二级单位或部门集中办理资金结算,一是二级单位或部门不设会计、出纳,其现金收入、支出等资金结算,与外部单位往来代收代付等由二级单位或部门指定专人到核算中心办理。二级单位或部门收入直接记入二级单位或部门内部账户,然后支付使用,一般不得透支。二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核算中心审核二级单位或部门报来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往来报表,为二级单位或部门定期提供对账单,随时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资料。三是集中管理会计档案,二级单位或部门会计档案全部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保管,分二级单位或部门分年度装订成册,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编目、立卷、归档。

3.建立审核制度一是建立支出审核制度,二级单位或部门报表的所有单据都必须有单位印章、主管领导人签章必须与预留印签一致;二是建立凭证审核制度,会计核算中心必须严格审核二级单位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才能报账和进行账务处理。督促二级单位所有原始凭证达到“四有”:即有合法凭据;有付款印鉴,有使用用途,有经办人的印章。根据二级单位不同的业务活动需要,科学使用会计软件,开展会计核算,严格按照账务处理流程操作,及时、准确、完整的计算、记录、反映其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情况,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全面监督。

4.核定现金流量。建立现金管理制度,根据各二级单位现金流量核定一定额度的备用金,以减少报账人员的工作量。现金实行限范围的管理,严格滥用和超范围使用资金。核算中心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对二级单位或部门情况做到“三勤”,勤了解二级单位或部门项目、勤了解现金来往规律、勤了解现金来龙去脉。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实行“四定”:即定人员,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相互制约;定制度,购入、发出、核销、回收等环节建立票据台账,相互签字制约;定数量,根据业务需要定供票数量;定期缴销。

三、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的会计关系及责任的划分

1.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部门)之间的会计关系。(1)委托与关系。从本质上看,高校会计核算中心是一种记账方式,它是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为加强高校资金管理,在当前高校教育经费不宽裕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开源节流工作是理好财,用好财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规范会计秩序而产生的一种记账方式,是对传统记账方式的发展和突破。它与传统记账具有本质的区别。传统记账是委托单位(部门)自愿委托授权,委托单位或部门的自主权较大,选择权也较大;而会计集中制是领导的强行委托、强行,委托单位或部门没有自主权,处于被动地位,不管愿不愿意,不管接不接受,都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集中实行会计核算,不存在选择权与自主权。(2)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来看,从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到有关明细报表、会计档案管理等一系列会计核算业务都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完成,要为二级单位(部门)提供优质规范的会计业务服务。会计核算中心是服务主体,本校二级单位(部门)是服务的客体,会计资料是服务的对象。服务是第一位的,是基础,是前提,是在服务中监督,监督中服务。(3)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总体上看,会计核算中心是监督的主体,二级单位(部门)是监督的客体,会计核算中心代表高校法人代表对二级单位(部门)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的目的所在。其目的就是通过强化会计监督,加强创收资金管理,开源节流,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从另一个角度看,二级单位(部门)对会计核算中心也存在监督关系。一是监督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工作是否规范合理,是否调动各二级单位(部门)创收的积极性;二是监督会计核算中心代为保管资金是否安全完整、分配是否合理。

2.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责任的划分及界定。(1)资金收支活动的主体。虽然二级单位(部门)创收资金的会计核算工作移交了,但资金收支的使用权没有变,二级单位(部门)按学校规定的资金拥有权,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所有的创收项目活动及收支活动都由二级单位(部门)自行决定,会计核算中心不得干预。(2)资金权的主体。二级单位(部门)的资金集中以后,会计核算中心履行的是代管职能。要了解二级单位(部门)还有多少资金,可以通过资金结算手册或直接到会计核算中心查询,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没有发生转移,仍归二级单位(部门)所有,发生转移的仅仅是资金的保管权。(3) 会计核算中心的权限。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二级单位(部门)发生经济活动以后提交的原始凭证,重点审核原始单据是否合法,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以及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至于二级单位(部门)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经济活动凭证的内容是否合法、真实,会计核算中心无法监督和管理。因此,会计核算中心主要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及保密工作负责。(4)“集中与分级”管理的内容。集中不是权力的集中,分级不是分散,集中与分级是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统一,制度和规则的统一,是高校全局收入和重大项目收入资金调度的统一,事关高校师生的共同利益。分级管理的要素是高校二级单位在不违背政策法规和学校宏观计划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单位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教师的正当利益得到体现。

四、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任务

高校财务管理核算中心的核心问题是效益问题。会计核算中心的综合效益集中体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要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不断强化筹资功能,并把“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来抓。经济体制改革为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提供了动力,但是,另一方面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又为高校筹集资金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会计核算中心要积极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目前,高校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和科学技术进行咨询服务、开放实验室等各种有偿服务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进修班等办学活动。会计核算中心在管好用好这些资金的同时要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开辟筹资渠道,并且促使高校筹集资金渠道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总体上说,高校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体制要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方面要坚持学校对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的统一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同时调动校内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要进一步集中全校的财力;另一方面又同时下移财务管理权力,扩大二级单位(部门)自主理财空间。一级核算,二级管理其实是试图在两种财务管理体制中找到某种结合点,一方面是实行分级管理,赋予二级单位(部门)一定的财务管理权力;另一方面不允许二级单位(部门)单独设置财会机构,二级单位(部门)的全部收支必须集中在校级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并在会计核算中心机构监督之下,以集中全校财力。

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严格内部控制,加强监督与服务,应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财务规定,结合中心和二级单位的工作实际,制订相关、必要的办法和规定。如:一是中心岗位职责。中心可根据业务需要,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等方式,但从中心领导到一般会计工作人员都必须明确到岗、到位,从会计业务岗位到管理岗位,都应职责分明。二是报账员岗位职责。二级单位报账员的岗位是负责衔接本单位和中心财务关系往来的重要环节,对其要求须具备一定财务知识,掌握和熟悉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学校的财务制度等,同中心会计人员一样二级单位报账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也必须明确。三是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及查询制度等。为了规范工作秩序、衔接好各会计岗位之间的关系,还应制定内部操作规程、工作行为准则等。四是监督与服务制度。监督是为了加强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服务应寓于监督之中,监督与服务有机结合,将有力促进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童道友。财务集中核算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及办法篇6

[关键词] 高校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建议

一、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健全。由于高校会计环境的变化,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高校会计制度越来越表现出难于满足社会对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从而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出现失真。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局限性。(1)不能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采购设备、维修材料、图书及工程项目等发生的应付账款,因不涉及现金的支付而不记账,但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债务。一旦债务到期,如果会计信息未作揭示而未做好现金准备,费用又大,就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相反,其他单位所欠款项、学生欠交学费等因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而不记账,既不能及时、全面反映高校的债权,也容易导致不能及时催收账款,甚至形成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2)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收支结余。在收付实现制下,高校应付未付的款项、应上缴而未上缴的款项,不作支出记账;相反,单位应收未收的款项和应由上级拨入(下级缴入)而未拨入(缴入)的款项,不作收入记账;这都造成了收入、支出、结余不实。(3)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动全貌。如应付未付工资、设备磨损、房屋折旧等实际已经发生,但没有现金流动而不记账的情况。使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现金的运动而不是整个事业资金的运动。

2.基建支出不能完整地反映财务信息。高校会计分为预算会计和基建会计两部分,分别核算经费资金和基建资金。随着高校的发展,基建投资规模逐年扩大,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贷款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基建资金与学校经费资金分开核算的弊端愈加明显。(1)混淆办学经费和基建投资的列支范围,不能真实反映基建项目的价值。在目前会计制度下,用贷款资金建设的项目,建造支出在基建财务核算,建设期内的贷款利息支出却由学校财务支付。使“基建支出”账面反映的金额小于实际投资金额,从而不能正确地反映基金项目的价值。(2)基本建设资金单独核算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由于正在建设项目的投资支出不在学校财务的账目中反映,基建项目完工后,只有办理了交接手续才登记固定资产账和固定基金账。这往往会形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甚至多年不入账等情况,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3)资产负债表不能正确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由于基建资金与学校经费资金分开核算,基建贷款反映在基建财务帐目上,学校的账目和资产负债表不体现基建融资贷款数额。但基建贷款将来必须由学校财力来进行归还,这就形成了两套账和两套会计报告。不能统一反映学校整体财务状况,同时也容易忽视基建贷款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3.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只核算账原值而不计提折旧,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发生的损耗不予反映。其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净资产不实。由于对房屋和建筑物以及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学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的净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基金”反映的净资产严重不实。第二、教育成本核算数据不真实、不准确。高校要扩大招生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教育部门都要制定有关收费和投资政策,首先对教育成本进行分析,而固定资产折旧费是高校教育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就使教育成本不真实,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本分析,影响到教育部门和高校的正确决策。第三、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缺乏依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后勤企业要有偿使用学校的固定资产,这就提出了有偿使用的补偿标准问题。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磨损程度无法体现,有偿使用的补偿标准就难以确定,后勤企业的成本核算、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都将受到影响。

(二)预算管理体制的局限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健全。现行的财政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办法是“核定收支、定额和定项补助、超支不补、节余留用”,这一管理办法的改革,看似有利于促进高校加强计划管理,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但给学校核定预算的主要依据还是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和单位的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加之人为因素使财政事业支出预算在各单位间的不平衡,同时财政还有一部分机动和专项补贴促使一些高校想方设法能够多争取一些资金。因此,管理者都不可能使单位的资金节余过多,这样会影响下一年度的经费收入预算。还有一些地区,在招生并轨改革后,财政拨款没有按照原有的指标逐年增长,而是把收费部分一并纳入财政的预算收入和教育事业支出增长率中,学校收费收入比例逐年提高,财政补助收入逐年降低。收费制度改革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财政,而不是学校,从而限制了高校的事业发展,使高校的经费在并轨和扩招期间陷入了困境,有的部分高校出现了高收费、乱收费现象,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内部控制难度较大。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各部门的经费很难从微观上去把握,各部门经费支出范围有限,不属于开支范围内的项目较多,又非开支不可的,只能采取迂回的办法,因此,会计信息从采集开始就失真。二是在专项资金和建设资金的使用上,不能形成相互监督和有效控制的机制。三是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始终直接参与管理,只能事后被动地报销付款,财务管理不到位。四是二级单位财会人员素质相对较弱等等。这是高校内部治理的重点。在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下,高校会计人员均隶属于本单位,会计人员的任命、提拔、调动、晋升、工资、福利主要由本单位负责,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受制于本单位的领导,无法实施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国家和学校利益难以维护。

(三)高校会计人员队伍薄弱,职业道德建设有待加强。据统计,从目前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看,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有的会计人员只会进行简单和单一的记账工作,而对财务分析、成本核算、增收节支和贷款风险等问题研究不够,领导的参谋作用发挥不够;有的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得过且过,不负责任;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会计法规和业务,工作效率低,甚至个别人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差错;有的会计人员服务不热情、不到位,不团结周围同志;甚至个别会计人员在市场经济逐利原则的驱动下,做假账,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四)外部监督乏力。一是监督力度不够,普通高校一般都是政府举办,高校与政府及其各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财务检查往往流于形式。二是监督力量不足,目前的监督检查主要靠财政监察和审计部门的审计,而这两个部门的人员不足以监督检查成百上千的事业单位,因此,对某个单位来说通常是几年被查一次。三是监督技术跟不上,随着科技进步和核算手段的提高,监察人员疲于工作,学习的少,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特别外审人员对高校的经济运行情况了解较少,审计难度大。而且这些审计人员不是专门审计高校财务的,相对缺乏高校财务管理知识,在审计过程中,有时只有听取被审单位意见来进行判断,这就造成审计的偏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审计中,对有些情况只能做到抽查,以点代面,譬如对各高校内部办学、校外办班的情况落实不能深入到每一个学院系部,各院系部自己计划外办学的“账外账”就逃出了审计,从而导致高校“小金库”屡查不止。

二、防范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会计工作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内部管理系统,要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高校自身的需要,完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和有关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秩序,保证对内对外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使各项经费合理高效运作。

1.引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具体体现在:通过“递延收入”科目核算学生预交的学费、培训费等,待实际发生时再确认为当期收入;通过一些应收应付科目核算高校应收应付而实际未收未付的款项,如“应收账款”、“应收利息”、“应付账款”等;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高校正在建设但尚未完工的固定资产;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一些长期资产的折旧;通过“备抵坏账”科目核算发放给学生的贷款计提的坏账损失等等。所以,通过引用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的做法可以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2.基建核算并入高校会计核算。为了理顺学校财务和基建财务的关系,使基本建设资金成为学校财务核算的一部分,建议将基建资金核算并入学校财务核算体系,在学校会计科目中增加“基建投资”和“在建工程”科目,反映正在建设基建项目价值。其中“基建投资”按项目、投资主体设置名细科目,核算各投资主体包括学校自有资金转入的基建投资款;“在建工程”按项目、支出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所有基建项目建设期间的支出和费用。具体核算办法如下:收到拨入基建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基建投资”;发生基建支出费用时,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考虑到高校普遍存在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但由于没有决算,造成固定资产长期不入账,账实不符的情况,建议在基建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即进行如下会计处理,借记“基建投资”,贷记“在建工程”,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

3.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反映。为了解决高校固定资产存在的一些问题,满足高校资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使管理者掌握现有固定资产的折损程度和使用状况,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将高校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核算纳入高校成本核算体系。即高校设“累计折旧”科目,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或国库支付;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等,“贷”记累计折旧;年终在事业基金中反映固定资产净值。第二、建议采用模拟计提折旧法。在高校中另建一套资产核算系统,对资产进行独立核算,同时也进行折旧,但折旧不列高校的事业支出,不纳入成本核算,但仍可为测算高校办学成本提供数据。第三、分步进行高校资产计提折旧的核算工作。首先进行模拟折旧,在对资产数值和管理有一个较准确的定位后,再将其准确的资产数值和折旧额并入高校财务大账,进入高校成本核算体系。

(二)完善内部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治理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重点在于控制故意失真行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完善财务管理办法,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行财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并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功能。二是要完善教代会制度、听政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以及大项支出集体决定和汇报制度等,强化各部门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建立有效监督一把手的监督机制。三是建立学校统一的集中采购制度和物资供应制度,统一采购,集中管理,只给各部门经费指标,不给采购权,因为虚假开支大部分都是购物发票。集中采购是控制虚假支出的最有效的途径,大项支出要实行公开的招投标制度。四是利用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加强对校内各核算单位的监督。建立二级财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和会计委派制度。完善校内经费分配办法,按照各部门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度放宽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强化高校内部监督机制。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是财务监督机制,其职能是在具体财务收支活动中执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活动合理、合法、真实。第二是会计监督机制,其职能是在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核算,通过核算对财务收支进行事后监督。第三是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监督是高校内部监督机制中的一种独立监督,内审人员与会计人员相比,不参与学校的具体经济活动,具有超然性、独立性,监督更客观、公正,更有说服力。三种监督机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高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根本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使会计人员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制度,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诚信为本、奉公守法,不丧失原则,不谋取私利,能及时为单位领导及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有用的会计信息。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应认真学习会计法、税法、经济合同法和有关的财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其次,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再次,要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另外,还应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并通过竞聘上岗,不合格者转岗,对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放在重要岗位,以促进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外部监督。财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有着规范和指导作用,同时,财政部门也应该对其检查和验收,从外部来有效地促进对高校的监督力度。具体来讲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财政部门重点应加强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会计法》及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审计部门重点加强财务收支合法性的检查,重点审计有无偷税、漏税,有无贪污挪用,有无公款私存等违法违纪问题。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只有执法监督人员素质得到综合提高,才能及时发现并能客观公正地进行监督,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保庆.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努力促进部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2]黄祥林.高等学校举债的行为分析与风险防范[J].教育与经济,2003,(4).

[3]陈贝贝.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7,(3).

[4]章新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浅探[J].财会月刊,2004,(1).

[5]陈德刚.关于高校会计制度的重新审视与改革的构想[J].财会通讯.2005,(4).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及办法篇7

一、指导思想

加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通过改革教育经费管理方式,规范学校收支行为,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促进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二、管理方式

在保持单位“会计主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统计职能和内部理财机制”不变的前提下,全区各学校财务收归区教体局统一管理,实行“校财局管校用”,由区教体局开设教育经费专户,按照“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集中收付、统一核报、规范管理”的原则进行统一管理。

三、预算编制

区直学校各项收支统一纳入区教体局实行“以校为单位”、各乡镇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实行“以乡镇为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

四、管理办法

(一)调整管理体系

1、成立“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负责按财务制度规定审核原始凭证;办理学校资金结算;核算、监督、管理学校财务收支;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保管会计档案资料;定期编制报送各类财务报表。具体业务在区教体局的领导下,接受区财政局、审计局的指导和监督。

2、取消单位会计岗位,区直学校、仙来学校、通济小学、石洲小学、北岗中学设置报帐员1名,其他乡镇(办)中学设置报帐员1名,所有小学及公办幼儿园设置助理报帐1名。报帐员负责编制单位年度综合预算;向区财政局领用、核销票据,进行收入报解;审核票据;向核算中心领取并妥善保管备用金;定期向核算中心报收支账;登记收支、往来款、固定资产等各类备查账;做好本单位工资发放、增减变动工作及报表报送工作。

(二)调整管理模式

1、账户统设。撤销全区中小学校原在银行开设的所有账户,在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设立独立的教育专户,统一核算各单位财务收支。

2、工资统发。教职工工资仍然按原渠道由区财政统一发放。

3、集中收付。(1)经费收入管理:预算内正常教育事业费、义务教育改革的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局拨到教育核算中心账户统一管理。预算外收入(包括收费收入、捐赠收入、代办业务手续费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代收费(课本费、作业本费等)由学校直接缴入财政归集专户。(2)经费拨付管理:统发工资按现行渠道直达个人账户,其他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由区财政局按年度预算及时间进度拨付到核算中心帐户,学校统一到核算中心报账。

4、统一核报。各单位所有财务收支均由核算中心统一办理,统一按照财务制度要求进行分户核算。单位报账员按照《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和《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报账制度》等规定向核算中心领取核定的备用金,并按规定时间向核算中心报账,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

5、规范管理。(1)严格预算管理。各中小学、其他教育单位按照区财政局综合预算编制办法,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年度综合预算,经区教体局审核后,由区财政局批复,学校预算指标一经批复不得随意调整。(2)严格支出管理。各单位工资福利性支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发放。区教体局要加强对学校工资福利性支出的管理,并接受区财政局监督。基本建设(专项)项目,应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工程支出由项目单位按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区教体局审核、区财政局复核后,由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直接将款项拨付到项目单位指定的账户。凡属区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采购支出,各学校要列出采购清单及金额,由区教体局审核后送区财政局,按政府采购程序办理。

五、工作要求

(一)各学校及其他教育单位要高度重视与支持教育经费集中核算管理工作。移交前严禁转移教育资金,严禁突击乱发钱。

(二)各单位要认真清理债务,每年安排一定经费偿还债务。今后不得随意举债,如确需举债要严格实行报告审批制度。要进一步规范操作,在教育经费集中核算管理实施过程中不得使用非正式票据、私设小金库、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坐收坐支等,违者将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三)本办法由区教体局、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及办法篇8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做法

会计集中核算在运作过程中始终坚持预算管理体制、单位理财机制、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三个不变”的原则,对集中核算单位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对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实行“阳光操作”,实行操作程序公开、理财公正、办事公平,积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及财政监督。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通过建立专职的会计核算机构,由专业化的会计人员,运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和科学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具体运作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各单位不设会计人员只设置报账员,会计业务处理由各单位处理改为报账中心处理,制止了作假行为。二是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权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报账中心行使,具体审批人与实际操作人实行分离,形成有效制约机制。三是会计资料的存放管理与单位分离,进一步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四是会计业务处理实行公开,每项会计业务的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经手人、财务审批人、报账员、报账中心审核会计、后台主办会计和总会计等六个环节,整个报账处理过程是知情范围扩大、运作过程公开,从运作机制上有效遏制舞弊行为。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效果

(1)强化财政监督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自设的银行账户,由报账中心在银行为各单位设立分户。预算内资金由财政拨人各单位的基本账户,预算外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预算内外资金由过去的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少部分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上的随意性,保证每笔资金按预算、按项目使用,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强化财务监督职能,减少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后,纳入报账中心管理的单位所有收支都通过报账中心会计统一核算,报账中心有权对各单位的收支事项和原始单据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查,从而有效地遏制单位财务收支中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使不合法或不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得以制止,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证,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

(3)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报账中心统一核算,中心调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人员,运用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统一了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4)提高报账单位的会计法律意识和财务管理意识。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从管理、控制的手段看,突破了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过去,各单位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及领导压力,往往不能保证在会计监督中不偏不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财务收支都集中在报账中心办理,款项进出都经中心审核,会计档案在中心保管,整个过程在公开监督下进行。集中核算实行后,各单位领导和报账员会计法律意识增强,对支出审批更谨慎、认真,报账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和财务管理意识明显增强。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不足

(1)会计集中核算认识不统一。由于都分单位领导存在着本位主义思想,对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认识还不到位。有的认为设立报账中心只是专职办理会计核算业务,单位拥有资金使用权、财务自,有的则认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削弱了自己部门的权力;还有的认为只是资金支付程序的简单变更。这些认识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健康发展都存在着制约作用,尤其部分单位在某些账务无法报账时,采取行政、领导干预等手段,影响会计核算的独立和正常运作。

(2)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监督职能是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职能,由于集中核算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且相应条款只是原则性的,操作性不强,缺乏实施会计监督的程序性法规。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状况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对不符合规定票据,只能按相关政策予以拒付。主办会计对各单位报来的发票只要手续齐全就入账,无法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监督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3)支出标准的滞后与标准制定、执行的差距。由于缺乏相对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际准体系,形成了部门预算正常经费编制与各部门实际正常经费开支相差较大的状况,而当前的部门预算专项经费编制也不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基数加增长法”。就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部分支出标准与现实相差较远。例如,差旅费、招待费等缺乏相关的切合实际的支出标准和依据,致使会计集中核算时尺度难以把握,无法实施有效监督,成为制约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健康发展的难点。

(4)国有资产管理困难,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实行集中核算后,报账中心根据支出票据登记单位固定资产,而资产仍由各单位保管、使用,资产的增减完全由单位报账员结账,报账中心未参与管理,因而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流失。报账中心人少事多,对各单位实物资产不能进行定明清查盘点,部分单位实物短缺不能及时向报账中心报账,账实不相符,会计账目失去了监督牵制作用。因此应建立健全国有预产管理制度,定期与核算单位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完整。

(5)报账员的管理与集中核算单位会计事务性工作的分工。按照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的思路,原单位只设置一名报账员,负责办理本单位与报账中心的相关业务手续。部分单位的领导认为,单位只需报备用金,报账员谁干都可以,从而出现了有些单位安排的报账员完全不了解财务知识;有些单位的报账员则身兼数职无法投入过多精力进行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等情况;报账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对报账员的业务培训以及各单位对报账员的管理都急需加强等问题。各单位会计事务性工作中的会计核算工作由报账中心的主办会计负责。目前从报账中心的人员配备来看,主办会计的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提高报账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及增加报账中心工作人员显得十分紧迫。

四、会计集中核算的改进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要加大宣传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和重要意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二要加大财政形势、财经法规政策和

《会计法》的宣传工作,转变思想,改正错误思想,转变认识。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服务水平,将监管寄于服务中,多向核算单位做好政策宣传,加强沟通联系,理顺与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只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和各部门才能理解、配合和支持集中核算工作。

(2)强化监督,实现从单纯核算服务型向监督管理型转变。主办会计既要向核算单位负责,认真搞好日常会计核算,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更要向政府财政和《会计法》负责。报账中心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办事,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掌握单位正常经济活动情况,了解单位的经济决策和预算编制,定期组织报账员学习财经法规,最大程度地避免核算业务判断上的误区。另一方面要更新监督观念,建立有效实施会计监督的运行机制,改善监督环境。加强同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联合检查监督,重视社会监督作用,切实强化会计监督,真正发挥源头治腐作用。

(3)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结合实际制定统一、可行的费用开支标准。严格按照公共财政要求,扎实推进“零基预算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配套制度的建立应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等部门联合调研、制定、修订。标准的设计应根据单位对资金的客观需要和财力范围,同时兼顾单位的实际支出和目标任务的调整,有效解决集中核算中的监督尺度问题。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报账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财政部门、报账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上一篇:工程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下一篇:工会会计核算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