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范文

时间:2023-09-21 12:51:20

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篇1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认真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财务风险,努力提高财务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的风险由多种因素构成,财务风险是其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其特征归纳起来主要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共存性、激励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就客观原因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二是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三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与方法

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因为财务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一)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以期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在决策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例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该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的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三)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切实依照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原则,确保决策科学化。

(四)动态地平衡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资金负债率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总体规模,与之对应的是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在确定资产规模时必须考虑六个方面的因素:1.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2.企业的管理能力;3.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4.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5.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6.国家的有关行业政策。企业在重视规模的同时,也应重视规模的质量。资产规模的机构调整主要采取下述措施:在资产结构方面,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以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快存货的周转,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货币资金回笼,确保销售资金的安全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在负债方面,动态地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负债比率,要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物指标。

优化企业的现金流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投入产出率;动态平衡自由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

(五)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方法

1.分散法

通过企业之间的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的方法就是分散法。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

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

3.转移法

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就是转移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降低法

就是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分散法、转移法、回避法、降低法等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但是,这些方法难以防范与化解道德风险。为扬长避短,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动态地完善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其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六)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财务会计岗位,制定岗位责任制,并赋予各岗位相应的权责,使之相互牵制,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分工与协作。二是财务管理的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财务管理岗位的设置则要动态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以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三是强化企业的价值管理,并与企业的实物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通过强化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改善会计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企业内部外部审计对企业会计控制系统所实施的监督,及时发现企业会计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会计控制系统的措施与对策,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决策的有效性,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风险 风险防范 筹资 融资 投资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

(一)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

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安全性的风险,即企业资金的真实度不够。企业为了保护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不愿透露或透露不真实的企业信息,这就造成了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之间难以相互沟通和了解,无法获得正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为各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外,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成熟,使得企业资金的管理水平很难与现代企业制度同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益较差。

(二)筹资风险

企业资金管理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筹资风险。一方面,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无法偿还借款,企业就不得不动用自有资产来偿还利息与借款。但是,当企业无力偿还时,便产生了企业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利率风险也是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这是由于金融市场上利率的波动而引起的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被动蒙受损失的情形。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过程中遭受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一般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中,企业可以通过兼并和收购来进行扩张,在这过程中,由于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于市场未来走向的不了解,都会造成因企业盲目扩张和对外投资而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这种损失往往是致命性的打击。

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因素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是许多企业所存在的共同问题。虽然,企业管理者逐渐有了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但是没有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缺少对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大大削弱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

其次,企业内部关系的不明确,即在财务方面没有系统的分工,权利和责任混乱、管理力度不够等,使财务管理难以正常进行,最终将导致企业资金流失。

最后,财务决策不科学。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对投资对象的研究、测评和考察等。不科学的决策机制是造成决策失误、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

(二)外部因素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是财务管理的宏观经济环境。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这个大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它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资源因素等。这些因素时时刻刻都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并且交织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树立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是指企业在从事各项财务活动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所具有的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管理者自身必须向其员工传递一种严格、缜密工作的信息,在财务管理方面工作要细致,时刻提醒全员把控好财务大关,灌输有效的风险控制理论,注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实用性。

(二)加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管理

为有效推行和实施资金管理模式,企业必须对其资金的使用做出合理的预测与控制。

首先,要对企业近三年的筹资和融资规模进行分析,并结合市场经济状况和国际发展方向,全方位统筹企业的资金使用,时刻监控企业资金流向,以便企业及时掌控使用情况并可根据实际状况做出相应调整。

其次,在合理细分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上,要对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严格把关,对未来资金的需要进行准确预测,以保证企业及时提供资金、满足客户、的需要;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注意其中的大量赊账和付款条件,在应对不同赊账情况实行不同的收回政策;科学管理存货,对每一种库存产品进行登记,达到最佳存货结构。

(三)形成科学的筹资、投资决策和收益分配机制

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的筹资和投资决策问题,这关系到企业存亡的重要问题。在新形势下,企业应更加注重资本成本的管理,在当前波动剧烈的金融市场中,筹资成本和融资风险难以预测,这就需要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充分衡量其产生的机会成本和资金的时间价值,使风险降到最低。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反复推敲、细致研究,并且考虑利率变化、通货膨胀,甚至国际经济变化的趋势来统筹其投资方向。做到在投资时,慎重选择方案,使投资多元化、区域范围更广等。

在收益分配的选择上,企业也要进行合理的调控和把握。如果是上市公司,其收益分配的选择就是股利政策的选择,即企业发放股利的数量、时间和是否发放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应提前做好决策,制定股利管理方案,不仅要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蒙受损失,还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和关系,以便于企业与投资者的长期发展与合作。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的背景下,更是难以避免的,但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加以防范。只有通过正确认识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形成原因,才能制定一套严格细致的措施和方法来应对,从而保证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李鸣.浅谈如何减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J].价值工程.2010,(4)

[2]杨丽珍.浅谈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控制[J].中国商界.2010,(11)

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篇3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防范

如今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随着企业的竞争,财务风险加剧应运而生。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的条件下,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理论目前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成果缺乏系统化、深入化和成效化,研究理论有些分散,还不能形成企业财务研究的重心,所以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都发生了偏离。一般意义上,人们对财务风险的理解往往是狭义的,仅仅指企业由于借款带来的风险,即筹资风险。从财务风险管理角度来看,财务风险不仅只包括筹资风险,不管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对企业的资金平衡关系产生影响,可能让企业在当前或者未来某一时期所发生财务危机的因素都应纳入财务风险的范畴,从这个角度上看财务风险是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企业的管理者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而完全消除企业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活动是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而进行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的行为。

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首先,它具有不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或者一定时期内都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进而使企业存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其次它也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且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风险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同时风险也是双重性的,风险的双重性是指由于风险所引发的结果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是收益。因此,对企业来说,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既然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并不断地影响着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那么就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理解之后,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就更加明显化了,因此要想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就要更好的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实践工作中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对此我概括出以下几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是复杂的,这些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使财务系统管理相当缺乏,这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具体表现在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测,反应不及时,因此产生了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管理因素分析。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是分散的,公司具有独立人格,股东承担有限责任,股权经营者和投资者成为基本的关系。企业确定的资本结构是不合理的,负债水平也比较高,许多企业采取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使企业需要定期偿还较高的利息,并且需要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到期本金,这必然给企业经的营活动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公司治理主要是处理公司内部的监督、激励与风险分配等问题,也是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安排,要想实现内部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必须通过财权安排机制,这些都与财务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是由于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从而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企业的负债比例过高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还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企业经营状况较差还会造成企业资不抵债,同时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独特的特点,中小企业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制约着它们的发展。

相对滞后的财务管理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的普遍存在的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不分离,这导致了企业经营者的权力缺乏合理有效的约束机制。在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中,领导者的意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财务管理的有关理论以及手段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对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运用有所欠缺,引起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混乱,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仍然保持相对落后的状态,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也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这些制度普遍存在不到位并且管理制度缺失,企业现金流管理不能遵循国家有关管理制度进行操作,所以就导致了资金管理方面的混乱。当前财务管理的活动又不能适应于现有的管理制度,这些过于陈旧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当前财务管理活动并不能起到监督和规范作用。另外,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由于流程缺乏制度保证,所以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加大。我国国有企业比重很大,现阶段控股企业或国有独资企业还不能做到政企分开,管理组织系统并没有设置风险监控职能部门,不能及时的发现风险,出现危机之后也没有更好的措施去应对,常常给企业带来严重地损失。民营企业中虽然财务决策主体是经营者,但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组织结构单一,不能全面地应对外部市场变化,时常出现重大的财务风险。在中国,目前有许多企业都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但是它们的监控作用没有得到重要的发挥。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企业对内部监管的能力不强。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对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制约,缺乏对资金的监管,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很低,对应收、应付账款没能做到有效的控制,这促使企业的坏账、呆账数量增加,企业的资金链也出现断裂,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如今,有一部分企业对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不合理也不完善,这就丧失了它应有的作用。在并不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率较高且债务融资方式不合理,使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企业的所有者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财务风险得不到有效的预防。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透明度较差,特别是领导阶层的意识不强。企业一些管理人员大多数还受制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造成了企业资金浪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对财务管理不重视,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在中国,有很多企业由于过多的负债金额,导致企业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导致企业破产。另外财务风险管理中,高风险高收入之间成正比,但是一旦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并且过于追求财务杠杆带来的收益,就会增加企业负债率,这样会让企业资金和负债比例失衡,资本结构不合理。同时企业的融资风险也很大,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当前,由于外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具有复杂性,企业面临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这给企业现金流的产生和银行借款的及时性都会带来影响,也进而影响企业到期偿还本息的能力,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而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使得企业不能够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及时的预测,降低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首先,企业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对管理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其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技能和知识,让企业在风险水平下顺利经营,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核算知识和财务风险的相关培训。其次,企业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部门,专门负责管理财务风险工作,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财务风险的预测、识别、控制和监控,这样就可以发现并化解风险。然后,企业要坚持创新管理体制,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并不断实施创新管理体系,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最后,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本部门也要提出详细的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做初步调整的意见,做好预算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监督。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控制过程,可分为前馈风险控制、运营风险控制和反馈风险控制。企业应完善内部的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的作用,提高利益分配机制,不要过分的强调管理者、企业或者股东单方面的利益,要平衡各方利益。中国现在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是并没有发挥出来它们的作用,监控功能被严重削弱。所以要想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就要强化董事会的作用。另外,企业应该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加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才能更好地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深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简单的说就是对企业所经营的活动进行简单的识别。这是企业需要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因为财务风险评估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在财务风险的管理过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出发,把风险防范工作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之中。那么就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意思,有效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企业动态分析策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企业财务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注重资本结构的优化,确保最佳资本结构。企业在确定筹资方式前,应当确定企业最优的经营资本结构,以最佳资本结构为基础确定企业的融资方式,预防企业盲目的使用负债融资。对于企业来说,合理地利用债务筹资、保持好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利用好这点,企业的资本成本才能降低,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由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比较大,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非常严重,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善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并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使企业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在财务管理实践中,要加强财务风险预警防范体系。显然,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体系,为了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合并计算,并将预期的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汇总起来,用数量化形式来表达.建立全面预算,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收支情况。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要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成本上升,应收帐款增大,要依据它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有关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来降低危害程度。同时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采取多种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根据公司中不同行业的自身特点,考虑到各公司的特殊性,设计不同行业公司的风险预警防范体系。

社会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日益重要,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将会对整个国名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经营中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即使对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由于市场环境的多变,也不能满足其种种需求。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对财务分析方法的研究,深入企业实践,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丹.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9,(06).

[2]孟祥霞.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01).

[3]刘继伟.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9).

[4]宋平.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及管控措施[J].现代营销,2012,(01).

[5]谢凡.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探析[J].中国外资,2011,(10).

[6]孙爱平.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与完善[J].财会通讯,2009,(06).

[7]张敦力.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篇4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类型

1.财务筹资风险。

医院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更新换代医疗设备,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医院往往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这就会产生筹资风险。筹资产生的财务杠杆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当筹资产生的利润大于债息率时,带来的是收益增长的效应,反之就是收益减少的财务风险。

2.财务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医院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医院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不得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添置先进医疗设备,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目前,大部分医院的设备采购和项目建设缺乏财务专业人员参与可行性论证,导致可行性报告中的经济效益分析缺乏专业性和可靠性,极易引发投资风险。

3.财务经营风险。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医院在经营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财务风险:

(1)应收帐款变现风险。

(2)医疗纠纷赔偿风险。

(3)重大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

(4)存货管理风险。

(5)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风险等。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医院不可能消除财务风险,只能采取措施将财务风险对医院的危害降到最低。充分认识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采取有效措施的前提。

1.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很多医院仍然实行传统的经验性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轻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

(2)医院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医院现有财务人员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而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和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医院会着重于培养临床一线人员,而忽略了加强财务人员的后续培养。

2.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医院之外,但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如国家实行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就加大了医院的欠费风险。

(2)利率风险。医院未能充分考虑自身偿债能力,在不适当的时间用不适当的筹资方式筹集了资金,使医院支付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资本成本而蒙受经济损失。

(3)信用风险。主要指交易双方不能或不愿意履行合同造成的财务风险。

(4)法律合同风险。指由于合同本身不细致、不明确、不合法等原因造成合同不能执行引起的财务风险。

三、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

医院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因此要求医院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其次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正确的预期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消减可能遭受的损失。控制医院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风险防范意识差是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医院必须树立职工的风险意识。只有树立风险意识,医院才能主动采取可行的防范措施。医院领导层应认真分析医院的经营环境,明确医院财务风险的容忍度,并制定医院风险管理政策。

2.实施稳健的财务融资策略。

在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下,医院竞争日益激烈。医院可通过适度融资来推进医院发展,但是也不能盲目融资,必须实施稳健的财务融资策略。通过对比过去各个时期的财务数据,同时预测未来5年医院的发展状况,确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最佳融资方案。同时要对按期偿还债务性筹资及利息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防止信用危机的出现、财务风险的恶化及财务困难的加剧,将风险意识贯穿于融资过程的各个方面。

3.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既立足于会计又不局限于会计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程序及动态改进过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应当遵循合法性、有效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适时性等原则。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就要求医院领导要改变家长制管理模式,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规范运作的工作流程。

4.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财务风险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防范财务风险,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为必要。

(2)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医院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医院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

(3)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医院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篇5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与管理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工作也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因为各种因素影响不能够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因此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存在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任何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势必会给事业单位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充分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有效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努力提高经营效益,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研究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经济活动中实际的收益与预期的收益出现相应的偏离所发生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这个概念通常被较多的应用于各个行业的众多企业之中,其用在事业单位中的目前比较少见。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资金渠道也日益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与目前事业单位现存的体制与制度出现了较大的冲突,从而使得事业单位遭遇资金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些资金问题大多是由于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的意识不足所引发的,所以财务风险管理的缺位日益成为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此外,由于事业单位主要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组织目标,它不涉及筹资、负债、盈利等问题,其非营利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重点是财务资源的依法取得和使用,而不是净利润或每股收益。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应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事业单位难以合法、有效地获取并使用财务资源,从而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目标的可能性。它与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一定区别,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1.支付风险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支出担负着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开支的需要。目前,事业单位各种挤占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现象十分普遍,随着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金支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挤占公费的现象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因此在确保稳定和发展的工作压力下,挤占公用和专项经费,弥补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成为不得已的选择,同时会出现日常开支资金严重短缺等现象,显现出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财务部门也因此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2.债务风险

近年来,一些事业单位因投资强度不够,便以举债扩大再生产和事业发展,结果提高了资产负债率,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了正常地还本付息,同时对货款风险认识不足、建设项目论证不科学等导致的事业单位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而形成的债务风险。

3.管理风险

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严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授权制度不明,权力使用失控,监视措施的不到位,削弱了财务监管的控制力。管理手段更新不及时,制约了管理效率的进步,造成事业单位财产流失。这些终极导致了对会计信息由产生、传递、审核等全过程的治理不到位,造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公道性,增大决策失误的风险。

4.道德风险

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对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财务人员的选拔、任用、交流、教育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的力量有限,使得财务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造成偏离财务管理制度,甚至违规从事财务活动的风险隐患。

三、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1.风险意识缺位

由于事业单位一般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在我国,事业单位往往是政府职能的延伸,是特殊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有财务活动,那么必然也就存在着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由于这些因素导致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缺乏有效地风险意思,风险管理意识极其薄弱。

2.政府预算约束严重弱化

近年来,由于控制环境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特殊性主要源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即财务管理的重心是预算管理,预算具有导向作用。然而事实上,众多决策者难以抵挡外部机遇带来的快速发展的诱惑,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地铺摊子、上项目,将企业运营中的“负债经营”思想引入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势必造成隐性赤字预算。这种由预算约束弱化、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责任风险,已成为当前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中之重。

3.事业单位财务决策不科学

就目前情况来讲,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中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作出的决策往往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时缺乏合理的规划,在决定资金的使用方向时不能够实行大额资金的集体研究,只是由事业单位管理者一个人决定,财务决策不科学,这种现象造成了事业单位资金极大的浪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偿还债务的能力,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风险。

四、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措施

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建立良好的资金管理制度有助于降低单位财务风险,针对事业单位收入特性形成的现金流入量不均衡的特点,财务预算管理要借助现金流量平衡规律,编制现金预算,解决财务收支在时间和数量上的不平衡,提高财务保障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事业单位应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正确计算潜亏总额,规划扭转潜亏时间表,控制好单位的基本收入、支出及分配政策,以收定支,做好单位运作资金的节流工作;实行盈余预算,弥补事业基金亏损。

2.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虽然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各种财务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在进行财务活动前,财务人员要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同时培养其运用专业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数量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风险的检测能力,并根据预测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及出现的可能性,对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的度量,将风险控制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3.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在事业单位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状况风险及连带责任风险进行预警预报。同时要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4.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

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不能一提到“ 规范”就认为会阻碍事业发展,实际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又是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持事业发展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只为眼前的利益,不讲原则,不顾法规约束,即使事业有了发展,由于财务风险的迅速膨胀引起了财务秩序混乱,也必然会导致业务工作秩序的混乱,最终必将阻碍事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管理是当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充分的分析不同风险产生的原因,不断增强事业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使事业单位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军.我国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4.

[2]张如侠.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财税管理.2011.3.

[3]张盼.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5.4.

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化

企业的发展状况与财务管理的宏观经济变化环境密切相关。一旦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改变,比如进行利率调整、改变税收政策或者实施消费信贷政策等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如果发生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企业供给资金的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导致企业的资金成本不断增加。比如,世界石油的价格持续上涨,会直接导致成品油价格的上升,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减少,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期收益。而市场因素也是影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外因,经济市场的不稳定必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财务活动一定伴随着财务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致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市场主要是买方市场,许多企业的产品存在滞销的现象。有的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增加销售业绩,大量占据市场份额,基本都采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同时,企业在对客户进行赊销时,没有事先对客户的信用以及付款能力进行全面调查,盲目赊账,造成许多应收账款无法按时收回,甚至成为坏账。企业资产长期被债权人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安全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制定财务决策时,仅仅依靠以往经验或者管理者的主观意识,导致财务决策制定不科学,从而产生财务风险。比如,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进行投资。但在制定投资项目前,没有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与研究,缺乏全面有效的决策数据资料依据,造成投资决策失误。投资决策失误,致使企业的投资项目无法收到预期效益,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1.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操作失误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所以,必须将财务风险意识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始末。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是建立并有效发挥财务预警体系作用的基础,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加强有关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从而提高财务管理者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2.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首先,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体系。在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现金流量表可以充分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当企业的应收账款或者存货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表示企业的货款回笼效果明显,企业库存商品积压较少,企业的经济活动运营较好。相反,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则表明企业经济运营存在问题,企业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加强管理,而投资者则应该引起高度的警惕性。其次,建立长期财务预警体系。企业进行举债是财务风险发生的根本原因,建立长期财务预警体系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以及发展潜力。对于资产获利能力,主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对于偿债能力,其主要指标是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两项;对于经济效率,其主要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从发展潜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销售净现率以及股东权益收益率。

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需要对财务管理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第一,加强筹资风险控制。企业筹资渠道主要是所有者投资以及借入资金。企业在借入资金时,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偿债能力以及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是由利率波动、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或者外汇风险等,企业需要严格控制筹资风险。第二,进行投资风险控制。企业投资主要有生产项目、证券市场以及商贸活动三个投资方向。如果企业在投资项目时,没有按期投产或者没有取得预期收益都会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增加。第三,进行资金回收风险控制资金回笼是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而应收账款则是企业资金回笼的关键。应收账款没有按时收回,会导致企业的资金运用的流动性降低。因此,需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第四,进行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收益分配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项内容。留存收益是企业扩大投资规模的来源,而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企业需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于控制,可以充分保障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安全,增强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曾红樱.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12):123-124

[2]于占龙.浅谈财务管理风险及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商情,2010.10(19):190-191

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已经壮大、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仍有一个无法忽视问题没有解决,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仍然没有被切实解决,企业经营成本仍旧过高,其内部管治水平比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国外成熟企业欠缺。需要认识到的是,如果想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长久不败,国有企业应该制定一套现代企业制度。另外,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治的重心,确保企业管治工作顺利进行。

一、国有企业在内部管治、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在内部管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1、认识内控不到位

现阶段,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一部分国企对内控制度的认识有两种趋势:一个是部分人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治模式,习惯于制定几个简单的条条框框来规范化操作,并不去考虑需不需要改进成更先进、更科学的模式。另外一个是尽管大家都有意识应该进行改革、完善内部管治模式了,却会犯片面重视改革组织结构,没有到位地强化、跟进控制模式。让国有企业的改革跟微观管治体制相脱离。

2、内控体制不完善,内部管治力度不够

很多国有企业对内控理论的认识欠缺,没有很好地掌握内控管治内涵,规范化的操作没有被建立起来,工作不透明,让不少内控体制形同虚设。企业内控管治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奖惩、考察体制不完善。不管拥有多么完备、先进的体制,如果没有良好的考核、管控,就没法发挥出其自身的功能。另外,内控中应该有适当的监督活动,在必要的时候实现修正、完善。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内部管治的机构是国资委,但是因为不少国企领导人,其自身行政级别的问题,国资委没法在他们面前发挥有效的监督功能。

3、监督体制不健全,发挥的内审作用有限

不少国有企业监督体制是通过内审部门来实现其功能的,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内审单位属于财务部门或者与财务部门一起被同一个人领导。财务人员不是内控管治的评价者、检查者以及执行者。如果第三方不够独立、公正,就没办法实现检查以及执行的分开,会为国有企业内控管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一些国有企业虽然设置审计部门,但是其内审范围主要在检查纪检以及传统“财务监督”上,在内控体制上提出检查、评价以及管治上的建议主要依赖于中介机构的管治建议书。

(二)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

1、资金结构不合理,地方债务严重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显示,到2013年底,我国非金融企业已有14.2万亿美元的债务,远远超过美国,变成世界企业债最大市场。财政单位发表的《2013年1-6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上所列举的数据显示,进驻地方国有企业所需很大的融资,但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公告表明,一至六月份,地方国有企业已有24.26万亿元负债,同比增涨百分之十七点九;财务费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三。地方国有企业在2013年利润处于降低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一到八月,地方国企已经有4174.9亿元的利润,同比减小2.9%,利润总额同比减小的有十五个省份。依据国资委分析,效益减小的几个重大原因有企业市场变化力弱、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粗泛的经营模式;大型国有企业一般偏向于大规模投资,但是其主要融资的来源是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的杠杆率较大。

2、过剩的行业产能,产品竞争力欠缺

国有企业有产能过剩的境况。我过国企主要的几个行业有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开采、加工等资金密集型行业,2012年,我国的大型钢铁企业首次出现近十年的亏损。放缓需求、过高的市场分散度、过低的产品差异化都会导致钢铁价格的连续低弱,进而打击钢铁行业的发展。

3、减弱集中管治,有效内部管治欠缺

现阶段,不少大、中型国企内的层次比较多,其投资的权力实行层层下放的手段,切块使用企业的资金,没有统一的资金内部控制使用标准以及薄弱的财务管治导致没办法有效地监控使用的资金。公司没有完善、健全全面预算管治体制以及财务监管体制,财务单位没有参与管治经营决定。

4、落后的国有体业经营体制

在经营上,国有企业没有统一的经营目标、明确的战略规划以及经营质量标准。财务预算编制太随意,欠缺指导性以及科学性。控制流程上没有科学的审批权限设计,过于原始、单一的信息以及会计核算,没办法跟上会计政策的不断发展。加上亏损挤占了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以及自有资金,放大了资金紧张问题,导致减低了商业信誉,出现恶性循环。

二、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治、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完善、探索国企的监督、激励体制

作为国企的出资人,国资委要采取足够的监督措施,如监督国有企业统计职务消费、薪酬制度、离任审计、考核经济效益等等,严格核查内控的所有指标,制止国有企业的违规行为,对内控执行状况定期实行评价、考核和检查,外部监督单位如审计、税务、财政等应该分工合理,增强相互间定期的信息交流,实现合力、有效的监督。另外,还要积极创新、摸索激励体制,建立有效、科学的激励体制,才能鼓励高层管理人员完成内控所有职能。

(二)有条件的情况下,实施会计委派制

作为近几年试行的强刚性会计控制模式,会计委派制是把国有企业会计规划到政府的管治下,作为财政单位的外派工作者,进而国有企业会计单位能够不被本单位的高层管理者管治,进而正确、真实地表现整个单位经营过程,最大可能地避免国有企业高层管治中出现不正常支出。但是一旦没有处理好委派会计和管理者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到管理者的工作效率、积极性以及决策。管理者只有做到正确对待、解决在试行当中的难题,才能一步步适应管理新模式。

(三)合理设置控制活动

不仅要在业务源头,还应在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重点是控制货币资金。在会计角度上,所有经济业务都离不开会计单位,应该明确会计部门和各部门有关业务,以避免在管治当中出现漏洞,也方便会计部门更及时、准确、真实地反应资料,减少会计出现遗漏记录的情况。增强国有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即信息控制和人员控制系统。其中,人员控制包含考评绩效、资产记录和接触使用、票据控制、记录控制、工作流程、职责分离几个方面。控制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手工凭证、数据输出/录入控制、采取权限控制等等。另外,还应明确会计和出纳各自的职责,实现互相牵制。

(四)构建财务风险处理、预警体制

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报表相关的分析体制,做好负债率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分析以及月份流动性分析,完善年度会计体制、预警风险系统;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如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在财务监管风险中的积极功能。另外,国有企业还应该构建动态、全面、实时的财务预警体系,实时监控在企业经营管治中潜在的风险。利用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财务指标,全过程地监控财务实施管治,重视做好可行性分析以及投资决策。

三、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经济情况下,各因素的存在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治中的所有环节都存在财务风险,因此所有国有企业在财务管治中都应该积极研究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以及成因,构建完善、成熟的内控体制,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文霞.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机制[J].财会论坛,2007

[2]夏国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

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篇8

【关键词】 高校; 廉政风险防范; 财务内部控制

高校规模化的快速发展与滞后的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尚未健全的高校管理监督体系,为高校经济犯罪、职务犯罪创造了条件。近年来,高校在招生、基建、物资设备和图书教材采购上频频出现腐败现象,多起高校领导因受贿被撤职的案件,暴露出高校权力的过度集中和权力监督中存在的严重脱节问题。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迫在眉睫。

理论界对高校廉政风险管理作了大量的研究。范春梅对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原则和措施。尚芳结合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从防范商业贿赂入手来提出高校如何做好廉政建设。华中师大在狠抓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中取得了成效。庹彩珍论述了高校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剖析了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财政部也先后出台了高校内控文件,要求从内控角度加强对高校廉政风险管理。如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提到的“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本文将结合高校财务内控建设,从财务内控的角度探讨高校廉政风险防范,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以期共勉。

一、廉政风险与高校廉政风险

所谓廉政风险,主要是针对具有公共权力的主体在实施权力过程中存在的可能产生或发生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与廉政教育、制度健全、内部监督和权力主体的廉洁自律程度密切相关。而高校廉政风险则指各相关权力职能部门或单位人员在履行职责或权利时产生廉政风险的可能性。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五种类型。各类风险具有不同的表现。具体如下:

思想道德风险:高校人员思想上放松自我约束;世界观、价值观塑造松懈;信念动摇,政治觉悟低;背离职业道德观,私欲膨胀;弄虚作假,软弱涣散,等。

制度机制风险:高校部门制度不健全,制度规范不到位;部分制度相对独立,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较弱。

岗位职责风险:高校各岗位职责不清,“一条龙作业”;擅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或自己请托,谋取私利;独断专行或者软弱放任,失职渎职、等。

业务流程风险:高校各部门经办业务流程不清晰,执行不规范,随意性大,可能造成权力失控、行为失误的因素。

外部环境风险:高校利益群体间关系复杂,存在诸多潜规则,形成对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干扰;个人生活圈和社交圈的不利影响等风险因素。

二、高校财务内控与廉政风险防范的关系

高校财务内控是高校加强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而廉政风险防范就是要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水平,确保高校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廉政风险涵盖财务廉政风险,财务内控即控制财务风险,当然也包括财务廉政风险。因此,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一)高校财务是管控廉政风险的关键部位

高校财务部门既是高校资金管理者,也是高校各利益主体的协调者,是高校的重要核心部门之一。高校财务是廉政风险点的集聚点,拥有最集中、数量最多、风险度最高、危害性最大的廉政风险点。高校财务部门既有导致其他利益主体产生廉政风险的可能性,也是最容易自我滋生廉政风险的主体。其内在涵义有三点:一是高校财务通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能,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财务参考信息,其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可能影响学校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同时学校领导作出的财务决策在财务管理环节未得到有效的监控,也会存在产生廉政风险的可能性;二是各职能部门、学院“财务一支笔”经济责任未能通过财务控制得到遏制,从而产生廉政风险;三是由于财务部门自身内控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廉政风险意识不强,财务行为随意性等等,从而产生危害严重的廉政风险。

一般情况下,廉政风险等级呈“金字塔”形状,即职务职位越高,廉政风险等级相对越高(如图1)。以高校财务部门为例,办事员、科级干部、处级干部的廉政风险是逐级增加的,层级越高,风险越大。当然,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一线岗位中有部分廉政风险可能较高,如现金出纳、银行出纳、系统管理员、工资票据管理员等岗位。同时,财务部门廉政风险处于高水平的岗位多,自然应归属于高风险部门。因此,财务部门在高校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杜绝腐败、监管高校经济活动、强化各相关利益财权与责任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财务内控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相辅相成

廉政风险防范是一项思想意识重视程度高、推行综合性强、执行力度大的系统工程。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要求较高,推行时间较长,深入层次多,意义深刻,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对于财务部门来说,以此为契机,结合廉政风险管理,也将财务内控内容融入到廉政风险防范中去,有利于减少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中的诸多障碍,从而有效地减少协调成本和建设成本,也为财务内控建设指明方向。通常情况下,廉政风险与岗位职位职务层次高低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职位职务层次越高,岗位廉政风险越大,反之亦反;廉政风险与财务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财务内控制度越健全,执行力越强,廉政风险越低,反之亦反(如图示2)。

同时,高校内部若缺乏缜密的财务内控制度约束,廉政风险监控不严格,廉政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也容易引发高校整体在廉政方面出现系统性风险,甚至造成高校内部组织结构不稳定甚至坍塌(如图示3、图4)。

(三)高校财务内控点与廉政风险点具有一致性

廉政风险点是存在于易滋生廉政风险的各个岗位、科室、部门、行业、个人等的业务行为、工作环节、任务实施的各个风险点。财务部门廉政风险点相对较多,也比较复杂,容易引起关注。诸如会计核算科室的会计审核岗位、复核岗位、出纳岗位、印鉴签章等岗位,计划管理科室的收入分配、预算调整、票据管理等岗位,学生财务管理科室的学费数据库管理岗位、学费减免岗位、奖助学金等岗位,以及财务部门负责人岗位、贷款管理岗位、系统管理员等岗位,既是财务部门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又是廉政风险较为集中的岗位。审核多少,把关不严允许通过审核、复核,出纳支付多与少,收多或收少,收多入账少,印鉴签章、支票开具“一条龙”,收入分配随意性,预算调整无依据,学费减免任意性,财务负责人签字寻租,系统管理员擅自修改存档数据等,都是产生廉政风险的风险点,那么,这些风险点也是高校财务监控的重点。因此,廉政风险点与财务部门的内控点设定是一致的。抓住了财务部门内控点,加强对财务内控点的风险控制,也就抓住了财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要害。

三、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财务意义

实施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需要,是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对公共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各部门各单位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推进工作规范高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财务部门来说,意义非常重要。

(一)有利于深化高校财务部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开展,在高校掀起了排查廉政风险点,认清财务风险源,及时控制财务廉政风险产生的高潮。廉政风险点的查找,让每位财务管理者和财务经办人员了解知晓自己的岗位职责、潜在的廉政风险,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变上级要求防范风险为自身需要来自觉防范风险。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无疑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自我警醒、自我提高的廉政教育过程。

(二)有利于提高财务部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要求细致梳理业务工作流程,查找风险点,找出可能引发腐败的制度漏洞,明确了制度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从而增强了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制度防范更为规范。在财务部门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活动,有助于系统化推进财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促进财经制度健全。既利于提升财务内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又促使财务单位有效防止各二级财务负责人自由裁量权滥用,督促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财务职责和约束自己的财务行为。总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进一步推动了高校财务部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也确保了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

(三)有利于加强财务干部队伍建设

财务干部是财务部门各项财务工作的负责人,履行着重要的财务职责,也赋予了其一定的财务权力与责任。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开展,使财务干部在思想意识上提高了认识,对廉政风险点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能力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旨在防范,也促进多种预防措施的实施,使财务干部及时远离腐败,拒绝行贿受贿,真正为财务干部构筑“防火墙”,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促进财务队伍建设。

四、坚持以财务内控为导向,切实防范高校廉政风险

(一)增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意识,正确认识财务廉政风险特点

廉政风险防范关系到高校事业发展健康与否,是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对于高校财务部门来说,重视和认识财务廉政风险是有必要的。即明晰财务廉政风险特点,财务部门廉政风险点最多,危害最大,辐射面较广。廉政风险等级与职务职位直接相关,但财务部门现金出纳、银行出纳、系统管理员、工资票据管理员等一线岗位的风险也会较其他部门高职务职位的风险高。同时,由于财务部门廉政风险高的岗位多,所以财务部门属于高风险部门。那么,高风险部门在对待廉政风险防范的时候,应当更加细化廉政风险点的查询,风险评级考虑因素应当更为充分。

(二)立足高校财务实际,全面查找和评定财务内控点,降低廉政风险发生率

财务内控点查找是提高财务内控能力和降低廉政风险的基础。在财务内控点查找中,首先各处室、科室明确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任务和目的,使每个财务人员思想意识增强。其次,从岗位的廉政风险点查找和评定入手,同时归纳各科室业务流程,按流程来指导和完善廉政风险点。在组织执行中,先由每个科室的各个岗位人员总结岗位特点,查找廉政风险点;再由科室科长、分管处领导汇总后予以评定,提出相关风险政策的建议。某师范院校实行“六步走”的工作步骤,切实系统地查找廉政风险点,将财务部门32个岗位中的17个岗位定为高等风险岗位,15个岗位定为中等风险岗位,为下一步设定廉政风险控制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财务部门负责会计核算业务的科长岗位廉政风险评定为例(详见表1),其思想道德方面风险为低,但在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方面风险都为高,则该岗位最终定位于高风险岗位。

(三)健全财务内控体系,防范财务廉政风险

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根据经济业务的关联程度,以预算内控为主线,构建以下九个相对独立但又相辅相成的、呈网状交织的内控子系统,即包括预算管理控制系统、会计核算管理控制系统、资金管理控制系统、收入组织与学生资助管理控制系统、分配与绩效管理控制系统、票据(含支票)与印鉴管理控制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信息与查询管理控制系统和内部稽核管理控制系统。其中,预算管理控制系统、会计核算管理控制系统、资金管理控制系统、收入组织与学生资助管理控制系统、分配与绩效管理控制系统是重中之重。而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又是贯穿整个高校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主线和核心,会计核算管理控制系统是控制的基础,资金管理控制系统是控制的关键(图示5)。

(四)强化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力,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1.令行禁止,提高财务内控的执行力。以处级干部为例,财务管理中应坚持的“123原则”即一支笔审批、收支两条线、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制;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做到钱账物分管、批钱不管钱、用钱不支钱;不贪小利、不搭“便车”、不斤斤计较。

2.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发挥财务内部日常监督、内部稽核作用;坚持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充分发挥单位“财务物资民主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向所在单位教职工公开单位经费收支特别是基金收支情况;发挥学校纪委监察处、审计处专门监督作用;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监督作用;接受国家纪律检查、监察、财政、审计、物价、税务、教育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及时整改。

高校财务的廉政风险是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财务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双重角色,防控高校财务廉政风险对于廉政风险防范工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财务廉政风险相当复杂,危害性较大,但总体上是可控的。因此,应立足高校财务内控建设,找准财务廉政风险点,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廉政风险,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范春梅.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

[2] 尚芳.建立健全高校内控制度防范商业贿赂[J].会计之友,2010(4下).

[3] 华中师范大学.狠抓廉政风险防范管理[J].中国监察,2010(11).

[4] 庹彩珍.高校财务人员职务犯罪及预防遏制[J].教育财会研究,2006(6).

上一篇: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范文 下一篇:强化网络安全举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