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行业趋势范文

时间:2023-09-24 22:42:28

医药流通行业趋势

医药流通行业趋势篇1

[关键词]医药物流;发展现状;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19-03

随着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其逐渐成为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的“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中国医药物流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流通效率低、利润空间下降、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营销渠道上的上下游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关于中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的医药产业正在发生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随着GMP认证和GSP认证的强制推行,我国医药行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流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流通效率低、利润空间小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环节,在我国却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整个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基本上可以说是处于无钱可赚的境地。尽管如此,我国的医药行业仍旧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趋势。据统计,中国药品市场每年正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据预测,我国医药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2中国医药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1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步伐将会不断加快

随着我国药品零售企业和批发企业配送需求的进一步加大,企业自身的物流配送能力已经难以满足医药物流的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力度,大型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将会越来越多,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医药物流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优化以及医药物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在新的医药物流运营模式下,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先汇集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统一向下游企业进行配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配送的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零售企业的进货成本。

2.2现代化和开放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逐渐放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的医药物流行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医药物流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外资以及外企的进入虽然会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其销售服务模式和物流管理经验对我国医药物流系统的建设仍旧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物流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我国医药物流逐步走上大型化、现代化、高效化的发展轨迹。

2.3电子商务在医药物流行业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商务也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医药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展网上交易业务,医药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程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4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将愈加明显

目前,第三方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药物流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医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相关统计,通过医药物流供应链及第三方物流运作,可以降低采购费用6%~12%,压缩库存总量10%~30%,降低运输成本5%~15%。因此,在未来中国的医药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并将提供更加专业化、细致化、系统化的物流服务。

3中国医药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经营理念落后,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相对较少

目前,国内的很多医药物流公司虽然在软、硬件设施设备方面不断增加投入,基础设施方面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医药物流管理的理念过于保守,经营管理相对粗放,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物流运作的效率不是很高,缺乏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软实力”。所以,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本身拥有的优势,尚不能满足医药企业更加丰富、细致、专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其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2物流成本过高,企业效益偏低

目前,我国的很多医药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总构成还缺乏足够而又深入的认识,往往只看到直接的运输和仓储成本,对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则是相对忽视,与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加上我国医药物流体系存在的交易环节多、交易渠道复杂、交易信息不对称、流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导致行业内的物流成本处于较高水平,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的整体实力。

3.3运营管理水平低

中国医药物流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销售和配送不能跟上进货量,造成库存积压的情况。而伴随着每个月都有过期药品销毁,造成了行业内部大量的资源浪费。配送分配环节不合理,待配送货物积压时间过长,配送车辆周转时间不合理,不能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等问题也大量存在。销售环节没有很好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达成有效联络,导致经常出现急需药品缺失的情况,相应地造成信誉下降、客户流失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中国医药物流管理人才相对较少,不能对公司的医药物流提供有效的管理,人力资源利用率差,没有对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闲置人力多,这也是影响中国医药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3.4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整体上看,医药物流领域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GIS技术和EDI技术等,但是信息技术在中国医药物流企业的应用范围却非常有限,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货物跟踪系统、客户信息处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接口,限制了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共享程度,不利于企业物流作业效率的提高。

4中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与应对策略

4.1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

在未来的医药物流领域,医药物流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医药产品的分销、配送和流转,所以,中国医药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要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物流设备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的上下游资源,优化医药产品的物流配送环节,想方设法提高中国医药物流企业的订单处理能力,降低库存数量和配送时间,缩减中间环节,提高物流作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而这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是很难实现的。对此,医药物流企业要在参考国外医药物流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这样可以联合更多的企业力量,在更广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以在降低企业的成本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4.2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的医药物流企业要想不断提高医药物流的服务质量,甚至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承担更大的物流服务项目,必须要有高效的技术和设备作保障。对此,企业要增强资金和技术投入,不断完善当地的物流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完善企业医药物流的配套设施和物流技术支撑体系,改善医药物流的运行环境,制定科学的医药物流发展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同时,要重视医药物流的标准化建设,确保行业内部医药物流标准的一致性,促进物流活动开展顺畅,实现物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4.3提高行业内部的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在医药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是重要的趋势之一,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的医药物流业需要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物流信息自动收集与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医药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能力、分析能力、传递能力和决策反应能力,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不断降低物流作业成本,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同时不断拓展业务和市场,促进中国医药物流业市场影响力和营销力的不断提高。

4.4提高企业医药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

随着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不断细化和发展,医药生产企业的物流业务也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这就要求中国医药物流企业必须提高自身提供医药物流综合服务的能力。例如,有的医药企业需要医药物流企业提供自动订货、传递信息、转账以及药品全过程追踪的一体化服务,有的企业会涉及物流管理咨询、库存控制策略、物流方案的选择、规划与建议等业务。医药物流业只有具备综合性物流服务能力,才能满足现代医药物流的现实需要。

4.5重视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基于中国当前医药物流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现状,需要医药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的重视,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提高企业以及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要促进科研机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制定能够真正适应医药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医药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医药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

4.6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医药物流服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医药物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应当在增强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对市场进行重新的定位,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策略,为医药物流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实现从整体经营的固定模式到细微管理的差异策略的积极转变,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尤其是对于中小物流企业,应当大力发展小批量、多频次、快速运输业务,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周边医药生产企业的医药物流需求,实现自身物流业务由点到面的拓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结论

总之,在现代物流供应链理论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医药物流业也必然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只有对医药物流业进行不断规范,遵循医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对医药物流现状的研究,重视医药流通体制的重组和长远规划,不断提高医药分销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才能从整体上推进我国医药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肇兴,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5).

[2]于芳,李泉.新医改背景下医药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25).

[3]李静,刘媛,王振平,等.我国医药物流的SWOT分析及其发展战略探索[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9(4).

医药流通行业趋势篇2

关键词 药品流通 医药市场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3-0027-05

中国市场已进入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阶段,国内市场逐渐国际化,国际医药流通企业已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市场竞争强度不断加大。近几年我国的医药流通行业逐渐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正在向大型化、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新医改的实施,相关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使医药行业规模化、集约化成为发展趋势。解读与思考陆续颁布的诸如医药流通行业 “十二五”规划等新政,可以预计,在政策的推动下,医药流通行业将重新洗牌,行业的大整合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处于一场急剧的变革之中。

1 对标国外先进医药流通行业

1.1 经营特点简析

1.1.1 欧、美医药流通企业主要经营特点

计算机管理系统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人员依赖性低。客户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交并确认订单和了解产品价格以及库存情况。药品批发企业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出最优方案以提高分拣人员效率和安排药品陈列位置。

以客户为本,重视服务。帮助客户平衡消费者需求与库存,降低成本。近几年更是为客户增加了许多有价值的服务,包括为生产企业提品的包装以及标签服务,提供对疫苗、冷冻制品和罕见病药物特殊处理方式服务,提供先进收款系统服务等。

1.1.2 日本医药流通企业经营特点

条形码技术应用广泛。所有药品的销售包装上都有条形码,条形码的应用使药品供应的各个环节操作效率与准确率都大大提高。

储存、拣选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在规划设计时考虑修建立体库,采用立体货架,提高整体储存空间。拣选设备方面,物流中心通常会使用自动分拣机等拣选设备,同时结合商品条形码的应用,提高分拣效率,严格控制出货的差错率。

仓库管理软件、物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强大。物流中心非常注重管理信息系统的适用性,该系统会同多个自动化设备连接。

1.2 对标国外领先医药流通行业后的思考

国外大医药流通企业近二年经济指标情况见表1。

1.2.1 医药流通行业最终要走向集约化、规模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医药商业从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向整体方案提供商,是一个普遍的趋势。不论是美国、欧盟还是日本,医药流通行业都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只不过不同的医药体制下的医药流通产业链不同,从而导致了整合速度的差异。但不管速度如何,发达国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医药流通行业必须提升集中度,最终将走向规模化。

1.2.2 并购促使龙头企业取得超常速度的发展

国外大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并购和整合,或通过并购竞争对手,提升市场份额;或并购合作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或并购业务相关企业,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并购大大拉动了销售的增长。除此以外,还要多方面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比如,经营现金流,世界领先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都较为充沛,这给他们自身发展和兼并重组都提供了动力和基础。并购后的整合提升,国外医药批发企业通常会选择三种途径进行整合:横向合并化、地区扩张化、垂直一体化等。提升内部精细化管理程度,降低费用率,提升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等方面也非常重要。

1.2.3 新兴的盈利模式带来利润

就医药流通整个产业链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成本环节,因此,从行业本质而言毛利率下降是长期趋势。对抗毛利率下降的有效方式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控制费率与加大增值服务,新的盈利模式不但能有效提升利润水平,还能提高原有分销业务的服务质量,进而创造更高的行业价值。

1.2.4 国外领先企业在华扩张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根据IMS数据,预计2012年底中国将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许多国外领先企业在其本土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非常高,希望能寻找更好的突破机会,纷纷看好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近年来,外资医药巨头在华投资也不再局限于制药工业,而是慢慢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渗透,从生产延伸到分销和药品使用终端各个环节,外资发力进军中国医药商业流通领域的苗头已经显现。

2 医药市场规模将继续增加

2.1 药品的生产与销售规模增长

自2004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及药品终端市场增速均高于GDP水平(图1)。中国医药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2005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1%,1990-2009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8.7%。“十一五”期间,我国7大类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24.4%,2011年工业产值累计15 707.5亿元,同比增长28.5%,增幅基本持平。

据769家直报企业填报的数据,药品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 568亿元,实现利润152亿元,平均净利润率1.6%,平均毛利率7.2%,平均费用率5.3%(图2)。2011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为9 426亿元(全行业含税口径),扣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增长23%。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步伐加速。2011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市场总规模的7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前3位集团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百强的42%,同比提高近8个百分点。

2.2 医改新政助推市场规模扩大[1-3]

医药流通行业趋势篇3

【关键词】医疗改革;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发展

一、医疗改革下我国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生存现状

1.我国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行业改革的“活跃期”

2009年4月6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此番新医疗改革使得医药流通行业重新洗牌,竞争压力日趋激烈;2015年7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已于2015年5月18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此举不仅对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进行了双重把控,更是对整个医药流通企业的行业标准进行了规范。

2.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数量繁多,行业集中度不高

此次新医疗改革方案规范了整个医药卫生行业,但归属其中的医药流通企业却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根据智研咨询的《2016-2022年中国药品流通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508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4981家,下辖门店204895家,零售单体药店243162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448057家,连锁化率为45.7%,较2014年上升6.3PCTs。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625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9%,增幅回落4.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8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6%,增幅回落4.2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6.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5.4%,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7%,与上年基本持平;净利润率1.4%。

此种现状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针对这一行业现状,我国在“十二五”计划中就已经明确鼓励药品流通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医药流通资源的配置效率。新医疗改革的出台,会对整个行业进行整合,这是有助于整个行业发展的,但同时也会导致中小型企业数量锐减。

3.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不高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低,也就表示了整个行业的企业呈小而多的分布。企业数目多,竞争也就激烈,利润率自然提不上来。据统计,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毛利率在6.7%左右,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毛利率要超过7%,换言之,中小型企业的利润空间就被挤占,使原本就不高的利润率更加捉襟见肘。

二、医疗改革下我国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瓶颈

1.配套政策改革影响中小型企业发展

2009年1月17日,《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正式实施。其中对我国的药品采购机制进行了规范。在新的药品采购制度中,医药流通企业被取消投标资格,由药品生产企业直接“对话”药品终端消费者。这一举措可以大大规范我国医药流通秩序,减少药价虚高的现象,让利给消费者。但这无形中也侵占了医药流通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根据政策调整自身发展模式,而中小型企业则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2.医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冲击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均受到了不小冲击。在医药流通领域,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家的“互联网+”计划中不断涌现和发展。这一新兴销售形式简化了药品的产业链,突破了原有的药品销售体系,但也o了医药流通企业不小的冲击。

3.物流环节成本过高挤压利润空间

对于我国整个医药流通行业来说,复杂的物流环节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我国的药品流通从制造商到终端消费者通常要经历6个环节左右。如此繁复的药品周转在增加药品流通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成本。特别是对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来说,无法做到大型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效率,只能靠价格战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无疑会挤压中小型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利于整个行业形成规模效益。

三、医疗改革下我国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建议

1.适应新政策,提高竞争力

新医疗改革方案的实施,不仅会给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以竞争压力,更会带来改革红利。其中,提高行业集中度是本次医疗改革要求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型企业为避免被淘汰,应该详细解读政策细则,准确定位自身市场价值及优势、劣势,不断的寻求差异化经营,从而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2.创新经营模式,加速企业拓展

在医疗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进行整体的改革转型。其一,应尽快转变固有经营理念,转变销售策略。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可以考虑“身靠大树好乘凉”――成为大型企业的终端,学型企业优势科技的同时,根植于末端市场,稳固自身根基不断壮大实力。其二,如果自身根基较稳,可以趁此机会实现重组和并购,通过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其三,可以积极更新管理理念,从固有的销售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开拓电子商务平台,抓住科技机遇,实现市场占领先机,加速企业的规模拓展。

3.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优势

与大型龙头企业相比,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细致、专注和用心。中小型企业的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借助新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农村的“东风”,将大型企业无暇顾及的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市场收入囊中,化被动竞争为主动扩大市场利润,提升企业规模。农村和城镇市场的医药流通行业现状呈多、小、散的特点,但好在整个市场处于较原始的状态,只要用大城市固有的管理整合经验去规划,想率先拿下市场份额并不难。同时,成本费用率低也会使资金风险大大降低,适合成为中小型企业转型的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1] 陈文玲,李金菊,颜少君,等.药品现代流通研究报告――中国药品现代市场体系研究与设计[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62).

医药流通行业趋势篇4

趋势之一:开拓第三终端的企业将越来越多,竞争白热化

第三终端,由于其一年400-500医院的市场容量,已经成为诱人的陷饼,笔者商帅天成管理学院举办人大、北大医药行业EMBA班的同学,就有很多咨询笔者,或者请笔者去授课,有制药企业,也有医药公司。业内还有许多朋友在探讨如何介入第三终端。这说明大家今年都在规划第三终端营销工作。

趋势之二:针对第三终端订货会、推广会将越来越滥,第三终端会议营销的边际效益必将递减

目前工商企业开拓第三终端的主流形式还是工商联盟,展开针对第三终端的各种形式的订货会、推广会、答谢会、促销会、培训会等。2006年这一形式将出现以下趋势变化:

·开会企业越来越多: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医药公司等流通企业,大家都会使用这一方法,纷纷通过订货会抢占第三终端。

·每次订货量将越来越少:由于订货会大量增加,每次会议上第三终端客户的订货量必将越来越少,因为总体市场容量没有增加,第三终端客户的口袋的钱是有限的。

·会议拦截将愈演愈烈:由于会议数量增加,不同工商企业订货会竞争就成为必然,也就出现了会议拦截,比如广西桂林市桂临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擅长做第三终端营销的医药流通企业,去年就有四次订货会被其他企业在开会前1-2召集同样的客户开同样性质的会议,这就是所谓会议拦截。2006年这种拦截将更加成为一种竞争手段。

综上所述,第三终端订货会营销的边际效率必然递减,其每次花费、订货量、投入产出比必将递减,第三终端订货会创新将成为企业必须研究和面对的课题。

趋势之三、第三终端开拓从内容到模式都将会出现创新形式

目前覆盖第三终端的三大主流模式:县级市场订货会、两网定点医药公司配送、大物流快批等模式,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其他创新的方法必将出现。可以预测的模式有

·第三终端制药企业自配人员开拓模式。比如河北有家企业在广西已经配备60多人的队伍,大力开拓第三终端。

·联合开拓模式。两个产品群之间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必将联合起来,开拓第三终端。这样开会费用可以减半。

·新药推广模式:如果纯萃以普药开拓第三终端,则投入产出必将不花算,而且农村第三终端的购买能力和产品价格水平必将上移!一些在城市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新特药必将出现在第三终端开拓的行列中。这也是第三终端希望只所在。

·承包制模式:以卫生院为主体的第三终端,其用药的绝大部分会被一些有能力和实力且有经营资格的医药公司承包。这样生产企业要想开拓第三终端,就不得不假手这些医药公司,徒增开拓成本,可这也是无奈之举。

趋势之四、第三终端的营销竞争将体现在细节和执行环节上

由于大家都在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第三终端营销工作,这样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执行到位和细节营销上。你不得不注意你的产品订货会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你必须把每一件事情百分之百执行到位,这样总体效果才能出来。比如在第三终端的会议拦截上,你必须细心把握邀请客户的时间地点,迟了,客户可能安排不过来时间,早了被竞争对手知道消息后拦截。通知时间最好是:客户接到邀请的最佳的时间是:自己公司得及准备,客户有时间事先安排好参会计划,但竞争对手即使知道了也没有时间准备,这样的时间就是最佳的。

细节还体现在你所有的营销活动有没有一个标准、规范的SOP手册。

趋势之五:企业将在开拓第三终端的营销战场上中途落马

以下原因将使不少企业在开拓第三终端的征途上纷纷中枪落马。

·由于对开拓第三终端的几大难点、规律、模式认识不清,规划不力,轻举妄动。

·缺乏对第三终端市场详尽的市场调研和企业自我资源匹配度的周密分析规划。

·不善于借力渠道,自己一味蛮干。

·执行跟踪不力,没有坚持,细节总是输人一步。

医药流通行业趋势篇5

2006年是医药市场的整顿年。政府表示,这次整顿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举措。

我国的医药市场正处于持续扩大之中,众多百姓的需求造就了这个庞大的市场容量。但往往是,需求大了,企业就难以处处精益求精,造假仿制更是猖獗泛滥。好在我们的政府已经看到了这平静海水另一边的丛丛火焰,扑灭它也不过是早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药市场持续快速扩大,而我国的医药市场也正处于持续扩大之中。伴随我国不断进行的体制改革和开放,医药市场通过大力推进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已步入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上升阶段,医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也在不断的增强。

2006医药市场整体情况

2006年中国医药市场依然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趋势。2006年全年医药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017.21亿元,比上年增加近800亿元,同比增长18.91%,累计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了4753.69亿元,资产总计达到了6031.41亿元,利润总额最高的达到了362.65亿元。医药工业增速趋于平缓,但仍高于我国2006的GDP增长幅度,并且远远高于国际平均的7%的增幅。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的提高(如图1)。

图1 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比重的变化

2006医药市场特征

2006年我国的医药市场,整体而言表现为稳步增长,并且伴随以下特征:

1、医药市场更加活跃,竞争趋于激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医药市场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竞争市场已勿庸质疑。按照入世承诺行进的时间表,2006年已经是我国入世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随着国外银行的进入,外来资本表现得异常活跃。目前80%的500强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了机构,以不同方式参与到中国市场的浪潮中。

现阶段就医药市场而言,竞争还只是刚刚开始,因为外资准入仍有诸多限制和壁垒。外商投资中国市场只能以合资、合作方式进行,并有投资比例限制,而国外同类药品进入中国市场也因关税高导致价格偏高而丧失一定竞争力。而几年后,庞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将吸引外国大公司巨资的不断投入,中国将成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药品进出口贸易将急剧增长,药品价格悬殊的现象将荡然无存,医药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化。

2、新型消费将成为主题

由于受新医改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植的影响,技术含量高、拥有一类新药的生物药、中成药和化学药将面临较好的成长环境,而中西普药、基础医疗器械市场等将面临第三终端市场较快的需求增长,所以说,以自主创新和以第三终端市场为主的新型消费成为2006年的主题趋势。

3、央行加息影响医药企业

2006年8月19日央行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27个基点,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39%调整为6.84%;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同时调升存贷款利率,明显说明紧缩是未来金融政策的主轴。近几年来,虽然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有所拓宽,但其向银行借款融资的根本格局并没有改变。从国内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结构看,银行贷款仍占80%以上。

对医药市场的整体利润而言,加息作为一种调控的信号,其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间接层面。加息直接影响的是增加高负债市场企业的资金成本,并对其盈利预期形成压力。作为非周期性偏保守的成长性市场,医药市场的前期投入较大,如GMP/GSP认证等对资金需求较大,而加息将会加重部分资金困难企业的负担。此外,加息等紧缩政策还可能导致流通环节资金紧张,从而使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扩大,存货周转率降低。当然,加息还将对医药市场产生间接和长远的影响。

本次总体来说央行升息根本上是影响投资的收益预期,进而给近几年来医药市场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降温。

2007年医药市场发展总体预测

2007年全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会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15%~16%;药品销售收入达27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9%;

图2 人口老年化倾向

2007年医药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

1、OTC市场保持快速发展,药用消费品未来增速惊人。预计未来OTC市场将保持14%到15%的增速,在OTC市场经过长期市场积淀的优势企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品牌企业。OTC中我们特别关注药用消费品,药用消费品目前市场容量仅20亿人民币,预计在终端网络成倍增长和医药企业按消费品模式运作带动下,未来5年增长幅度超过10倍,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2、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数据显示,老年人的平均医药卫生费用支出是其他人口平均数的6-7倍。2007年我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8.1%。这势必会对我国整体医药市场的发展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3、全市场的并购重组继续进行,将产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外资和民营资本对国有医药企业的并购重组比重将明显上升,其中,外资重组医药市场的重点是医药流通业和原料药。控制营销网络和销售终端资源被许多企业作为应对激烈竞争的主要砝码。药品流通和零售企业将成为医药市场重组的焦点。经过并购重组之后,将有一批大型医药企业出现。

4、我国宏观经济还将继续快速发展,带动医药市场的需求继续增长。

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2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37亿人,比2005同期增加10.52%。

6、城镇化进程会进一步影响农村医药消费市场的发展。

城镇人口平均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是农村人口的4倍。2006年情况基本于2005年持平,但略有上升。

图3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当期值

2007年医药市场分市场发展趋势

药品市场发展趋势

第一,2007年处方药市场泡沫逐步挤压。今后反商业贿赂将成为长效政策,居间人的空间越来越窄,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重新划分,过去具有优势品种、走学术推广之路的制药企业将在处方药市场强者恒强。A股的处方药强势企业是恒瑞医药、益佰制药、天士力、华东医药等,通化东宝胰岛素用药正在崛起。

第二,有价疫苗前景诱人。疫苗作为疾病防控重要有效的手段,随着疫苗生产企业积极介入有价疫苗研发和生产,并从终端拉动市场消费,未来有价疫苗前景诱人,产品创新将决定有价疫苗的盈利能力,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未来都会有所收获。

第三,化学原料药仍是化学制药增长的主要部分。预计2007年,我国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将会有所突破,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会有大幅度提高,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中药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药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

第四,中药国际化程度将有所深化。“十一五”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生物制药和国际水平差距将进一步缩小。预计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开发将取得显著成果,将有15种至20种新的生物工程药物投放市场,其中部分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生物制药的先进水平将进一步缩小。

保健品市场发展趋势

从时间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在过去5年里一直以9%以上速度高速增长,2006年其增长率接近7%,预计2007年将继续以7%和6%以上速度持续增长。医药保健品消费水平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具有很强相关性,按GDP和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可以估计,保健品在未来10年内会有持续增长,达到目前的2―3倍。

2007年保健品市场将呈现出的态势:

第一,保健食品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功效更加确凿的产品是2007年的消费主流。

保健食品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样也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积极研究保健食品,对保健食品产品的开发更注重功效性、科学性,使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明确,功效更加确凿,工艺更加先进,第三代保健食品必将在我国占据主流。

第二,农村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保健品的主要市场在城市,而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将是巨大的保健品潜在市场。据悉,近几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农村市场为销售重点的。专家指出,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应充分考虑到市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市场推广方法。

图4 城镇与农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变化

第三,2007年中药保健品看好。我国5000多年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传统在国际上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炮制技术为我国商业秘密,其除杂、降毒、适用、储存等功能为中国所独有,开发中药保健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保健品进入品牌时代,个性化传播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国内的4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偏小,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投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只占1.45%,投资小于10万元的作坊就有12.6%。在4000多种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低水平重复和恶性竞争严重。与此同时,洋品牌则早已大兵压境。现在已经有400多种洋保健品登陆我国,还有上百个品种正在申报。资料显示,近5年洋品牌保健品在我国市场的销量呈12%递增。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趋势

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兴产业,其产品聚集和融入了大量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许多现代化产品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物。截止到2006年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人均医药卫生消费药品和器械的比例已达到1∶1。医疗器械工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与此同时,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销售利润达40%~50%,产品附加值相当高。

2007年我国的医疗器械预计仍然以进口为主。目前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但医疗器械的功能、质量上与国际市场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一些小品种、低档次产品中占有成本价格优势,而一些大型医疗保健仪器目前还是以进口为主。2007年这种以进口为主的态势还将继续。

医药流通行业趋势篇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企业的根本。没有市场,便没有企业的生存,没有市场的创新,也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处在中国医药市场培育和规范及发展阶段的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着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市场创新,即医药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如何通过引入并实现各种新的市场要素的商品化与市场化,以开辟新的市场来进行促进医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新市场研究、开发、组织与管理活动。医药市场创新是医药企业生命的源泉;医药市场创新是医药企业永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一个新市场将赋予企业一次新的生命,连续不断的市场创新活动将使企业永不衰老。

一、医药市场发展趋势

纵观当今世界医药市场,医药市场的科技化是当代世界医药市场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医药商品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科技竞争力比重不断增大。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造成了医药市场的科技化,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医药市场国际化进程,不仅表现为医药商品流通与交换的国际化,而且表现为医药商品开发和生产的国际化、医药商品消费的国际化。与传统医药市场相比较,当今世界医药市场的知识化、信息化、无形化,也是医药市场发展的又一个大趋势。另外,也要实现医药商品生产及市场营销活动的无污染化、无害化、清洁化。随着当今世界医药市场科技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市场关系日益复杂,竞争与冲突也更加激烈,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制定必要的医药市场标准,规范和约束各类医药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从而必然会出现医药市场的标准化。同时,随着医药产业的高度化和医药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医药市场一定呈现出高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我国当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医药市场正处于培育和规范与发展阶段,呈现出主要特点是市场主体的规模小、数量多,经营无特色,行为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环境变化影响大。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医药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国家有关政策和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例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医药分业管理、建立新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等),这些都将对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后中国医药业会进一步加大新力度,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途径和手段,逐步实现高度化。会通过加强资产运作,实现资产重组和资本扩张,不断提高资产配置水平和效率。会随着当今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从需求和竞争出发,通过对企业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更有价值的结果,从而获得绩效的巨大改善。会通过城镇职工基本医药保险制度、医药分业等有关政策和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今后医药市场创新的重点将由城市医药市场开发转向农村医药市场开发,将由处方药(RX)市场开发转向非处方药(OTC)市场开发。会随着建立新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销售利润率会进一步降低,特别是对于一些老的国有医药商业企业,由于负担大、费用高将出现经营亏损和亏损进一步加大的局面。

二、我国医药市场创新的障碍

从市场的主体情况看,我国医药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经营集中度低,企业“多、小、乱”的问题十分突出,研发能力弱,尚未完全摆脱粗放经营、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管理失衡的无序经营局面。全国当前共有各类制药企业63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1700多家。在医药商业中批发企业数量过多,企业规模小,资信能力较低,根据有关统计,1999年3月份我国药品批发企业已达17000多家,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只有500家,仅占医药商业批发企业总数的2.94%,而全美国仅有一级批发商13家,零售药店已达63850家。从药品消费情况看,1997年中国医药商品销售额838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66.5元,其中城市人均消费175元,农村人均消费25元。城市药品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村药品人均消费水平的7倍,差异是比较大的。而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总数25%左右,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75%左右。从医疗单位情况看,根据统计我国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共有15200多家,其中,大中型医疗单位400多家,全年药品差价收入和企业销售让利及回扣款共计可达这些医疗单位的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表现出医疗单位依赖单位药品差价收入生存的事实,同时产生一些严重的弊端,造成竞争无序,市场难以规范,使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三者之间的债务关系最终在医疗单位变成死结,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整体效益大幅度下滑,盲目追求让利和回扣,使市场营销的本质变了样。从医药流通体制看,随着中国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药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全面进入买方市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已经突破了医药商业一、二、三级批发层次的流通格局,形成了多渠道少环节的医药流通网络。在此形势下,商业批发企业恶性膨胀,形成了16500家庞大的竞争力群体。如此众多的批发企业是造成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医药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流通手段落后,效率低下,无序竞争使商业销售利润率由1985年的4.46%下降至1997年的0.47%,企业的亏损面逐年加大,已由1985年的2.19%,上升至1998年的40%。我国现有的药品消费水平比发达国家低几十倍,但是批发企业的数量比发达国家高几百倍。从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情况看,尽管保险覆盖范围有大有小,但用药都以常见病药、普药为主。进口药、新药、非治疗药、保健药品占的比例很小,从而给医药市场带来较大的变化,影响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由于克服浪费,控制使用贵重药品等,使医药企业的平均市场利润下降。

三、我国医药市场创新的方向

任何一种市场变化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发生,把握各种市场要素条件和环境所决定的市场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企业进行市场创新必不可少的,就当前我国医药市场要素条件和环境看,医药市场创新的方向主要有:非处方药(OTC)市场。近年来OTC市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正在迅速扩大,1994年至1998年平均年增长率为8%,与整个药品市场增长率相比,高出2个百分点。OTC销售额从1993年的389亿美元已经增至1998年的571亿元,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从17.2%增到18.1%,如果保持这样的比例到2002年(按出厂价计算)OTC将达到730.8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我国医药市场正在加速结构调整,当前医药工业生产增速逐步回升,产销衔接状况不断改善,产销率达93.7%。医药商业购销总体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5.38%。如果按OTC销售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额的比重为17%计算,到2002年(按出厂价计算)我国OTC市场份额将达525亿人民币。在医药商品居民零售额的逐年大幅度增长和国家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的双层作用下,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我国OTC市场发展的黄金时间。农村市场。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医药商品消费水平较低,随着农民的收入增加及知识水平的提高,我国另一潜在庞大的医药市场在农村。全国农村人口每人每年增加1元钱的医药商品消费,就可增加10亿元的市场份额;据预测,到2000年农村药品消费将达人均30元,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80亿元,而这个广阔的市场不受公费医疗改革的制约。另外,农村药品供应问题非常重要,不能做到安全、有效、方便、及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给予高度重视,现在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从保障9亿农民用药安全有效角度来讲,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农村医药商品有效供给体系的建立。因此,农村医药市场将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医药市场、最有潜力的医药市场。中药市场。近年来,当西药对一些疾病束手无策、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和化学药品开发难度、费用增加,使人们又重新“回归自然”,于是天然药物的开发再度兴起。国际市场每年中草药销售额达160亿美元,而我国作为中药发源地,仅占其中的3%份额,出口额为5.89亿美元。而韩国人参、银杏叶制剂每个品种销售额都超过1亿美元。美国一家专门生产销售芦荟药品、保健品的公司,年销售额达14亿美元,而芦荟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国外中成药大举进口我国,很多中药材在国外二次加工或重新杀回老家。这些现象既可以说明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说明我国企业进行市场创新的方向。

四、我国医药市场创新的对策

医药流通行业趋势篇7

关键词:药品物流;现状;问题;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一、 国内外药品物流现状分析

1.西方发达国家药品物流配送系统现状

据统计,美国医药商业市场经过自由竞争,目前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医药分销的前三位即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95%以上,麦卡森公司(McKesson)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CardinalHealth)即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排进世界财富50强。其中McKesson公司一年销售额就达368亿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也占了业务量的95%以上。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药品物流已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可以说产业垄断化、企业寡头化、经营规模化是国际医药物流产业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

2.国内药品物流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改革和 OTC 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架接制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重要通道――药品物流, 国内首家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北京医药物流中心、西部规模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成都医药物流中心区、新疆新特药民族药业物流配送中心等已正式投入使用。随着医药物流热的兴起,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的格局也正在改变,实力型国有企业凭借其几十年的资本、网络积累雄踞一方;一些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迅速崛起;外资企业也密切关注国内市场的变化,伺机进入。

二、吉林省药品物流配送系统存在的问题

1.吉林省药品物流组织方面的问题

现行医药流通企业商业运作模式不符合现代流通企业的要求。吉林省现有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区域全国化、流通技术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缺乏市场开发和服务能力,这阻碍了医药流通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必须通过业务的整合和流通配送环节的优化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2.吉林省药品物流专业化方面的问题

物流专业化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物流设施短缺,而另一方面是现实当中有许多码头、仓储、专用线的利用率很低,例如目前全国仓库面积平均利用率不到40%。由于医药企业也不例外,既怕失去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于是纷纷自营物流,从原料药采购到成品药销售,这一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都由企业内部组织自我完成。

3.吉林省药品物流市场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从事医药生产企业约有近6000多家,医药批发企业有1.7万多家,在册登记的医药零售店约有14万多家。医药流通企业多而小,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低,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低。省内的制药企业、医药批发企业以及医药零售企业多半各自为政, 造成医药物流资源浪费严重; 信息化水平低下,网络技术应用不广泛,电子资料交换(EDI ) 、企业资源管理( ERP) 、分销需求计划(DRP) 、有效客户反应( ECR) 、电子自动订货(EOS) 、卫星定位技术( GPS) 等围绕物流信息交换与管理的技术并未普及。企业又大多没有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

三、吉林省药品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思路

1.由“分散竞争”向“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近年来,我国医药商业前10名销售合计的市场份额从2002 年的33%增长到2003年的38%,2004年达到了 58%,其中利润占据 整个行业的一半以上,这说明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逐步增加,已有向寡头垄断方向演变的趋势。

2.实现医药流通业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

物流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物流系统内部、外部的物流数据资源,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利用信息技术指导物流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车辆调度、路径选择 等;物流信息化同时可对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发现市场的新机会。

3.发展社会化医药物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医药企业成立的物流公司,由于其上游企业生产的产品有限,因而除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外,必然会其他企业的产品。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专业化分工才更有利于提高效率,所以医药物流公司有必要向第三方转变。第三方物流,其一般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在物流渠道中,有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向用户提供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后一方面可以从非核心业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比如新药研发。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实行社会化混载运输降低流通成本,减低仓库养护及库存成本。

4.打造配送中心,整合社会运输资源,降低运输费用

随着连锁药店的普及,以及医疗集团连锁诊所的开设,建立配送中心不可避免。建立配送中心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化流通体制与合理高效的现代化物流运作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压缩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实现少库存或零库存。目前,全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平均费用率将近11 % ,国家计划通过5年的时间把这个数字降到6 %。数据表明在流通领域通过物流来整合运输资源从而降低总成本的空间和潜能很大。因此,吉林省大型医药企业可通过组建配送中心对药品进行统一的在库管理、周转、分拣以及配送,从而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药品流通效率,实现整个医药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加快医药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申志华.360度的医药物流平台[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2:26-28.

[2]刘希娟.我国现代医药物流思考[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1:78-81.

[3]彭向辉.我国医药供应链现状及成因分析[J]. 物流技术,2007,6:30-32.

医药流通行业趋势篇8

奥巴马的医改方案还停留在讨论的层而,而中国的新医改已经稳步推进。在新医改方案公布四个月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正式启动。8月18日,公布了行业分析师一直期待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率先亮相的药物目录是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部分,其他部分预计在9月份公布,届时两部分药物目录将共同在公立医院使用。

按照制度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将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的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药品保障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很明显,这对基本药物的生产厂商是个利好。

此次公布的部分以普药为主,涵盖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三部分,其中,化学药有205种,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为102种。除了独家产品外,全部是疗效确切、价格较低的普药品种,均有几十家企业生产。因此,分析师普遍认为,虽然普药生产厂商将受益,但受益程度较为有限,而那些生产独家产品的厂商才会显著受益。

据申银万国统计,有13家企业的19种品种属于独家产品,其中有9家企业的15个产品都是没有竞争的排他性产品。这些独家产品中绝大多数是中成药。分析师认为,中成药多在零售市场销售,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后,销售渠道将拓展至社区和农村医疗网络,会极大受益于销量扩容。

中投证券结合占公司营业收入比率、占公司医药工业业务收入比率、占公司毛利比率等几个指标,以及是否为独家品种、产品是否具有较大弹性等因素,将受益公司分为几个层次:一是将明显受益的公司,包括康美药业、云南白药、千金药业、中恒集团、马应龙、金陵药业、中新药业和双鹤药业;二是将有限受益的公司,包括天士力、广州药业、三九医药、人福科技和康恩贝;三是受益不明显或者不确定性较大的公司,包括复星医药、同仁堂、白云山和昆明制药。其中,康美药业、云南白药的进入品种超过了原来市场预期,值得重点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尚未涉及到价格调整问题。基本药物将采取政府定价的原则,即由国家发政委按通用名称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在保持生产企业合理盈利的基础上压缩不合理营销费用。如果未来基本药物目录价格大幅下降,将给相关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分析师认为,普药经过多年竞争,价格下降已经较为有限;而独家品利较为稀少、价格合理,降幅也会非常有限,而且因为只通过一家商业企业配送,企业利润率反而可能提高。

按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步骤,2009年底将在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此,分析师认为,真正产生效益将在2010年。

走出暴跌 回归理性

桂浩明

内地股市进行调整是正常的,但暴跌缺乏理由。机构中流行的趋势化投资思路与股市暴跌有着某种关联。

8月份的暴跌行情令广大投资者震惊,在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里,股指最多竟然下挫了20.61%,并且这期问还有4个交易日股指的单日跌幅超过4%!即便是2007年的“5・30”暴跌,也未曾如此吓人。如果以海外成熟市场的标准而论,这种下跌堪称“股灾”。

大跌缺乏可信理由

股市为何如此下跌,市场上众说纷纭。一种比较常见的解释是,由于前段时间大盘上涨较快,积累了较多的获利盘,加上当时没有及时进行整理消化,以至到了现在才集中释放,构成了巨大的下跌动力。而之所以获利盘会在现在释放,又与近期公布的部分宏观经济数据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以及7月份的新增信贷发放规模骤然大幅度下降有关。也就是说,主要是因为宏观环境的某些变化导致了市场预期的改变,从而令向上行情逆转。

不过,认真思考一下,这样的解释多少有些牵强虽然部分宏观经济数据没有人们原先想象的那么好,但也绝对不能算差。至于说7月份新增信贷投放减少,如果把一些扰动因素也考虑进去,看得出实际上这只是个案,并不能据此说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转向。相反,从近期不断披露的上市公司2009年中报来看,经济复苏的迹象还是比较明显的,绝大多数公司二季度业绩环比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再说,周边市场总体上也是出现了经济见底回升、资本市场表现相对强势的格局。而所有这些都表明,内地股市如果因为阶段性涨幅过大而进行调整是正常的,但出现如此大的下跌则是缺乏理由的。

趋势投资过度投机

有人认为,这是一段时间以来趋势化投资盛行的结果。这有一定的道理。

所谓趋势化投资,是指主要根据市场运行方向的趋势性变化而进行操作,不太考虑投资对象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其特点往往是在上涨趋势形成后大肆追涨,下跌趋势出现后又快速杀跌。

今年以来,随着人们对经济向好的预期不断升温,虽然企业的业绩还没有真正得到改善,但股市就出现了上涨行情。多数机构起初对此不甚认同,但在股市持续大涨以后相继人市,并且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权重股板块中,从而导致股市在5、6月份连续飙升。而一旦股指运行到高位,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显现,股指在3400点上方形成了滞涨,就促使部分机构开始修正原来的思路,认定趋势已经变坏。本来是追涨的动力一旦演变成了杀跌动力,其能量不可小觑。由此看来,今年在很多机构中流行的趋势化投资思路,与股市的连续暴跌有着某种关联。当然,将下跌解释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许更为合理。

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价值投资而言,趋势投资在本质上带有投机的色彩,特别是针对中短趋势而进行的趋势化投资,投机性就更强了。

认清趋势重构秩序

尽管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这最多就是个小插曲,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以新增信贷规模而言,7月份是3500亿元,8、9月份很可能又回到5000亿元的水平。如果说某一个月的减少也算是趋势的话,那就只是个小趋势,随后又要回归到大趋势里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有越来越多的宏观数据证明大趋势没有改变的时候,那些曾经参与杀跌的资金力量又会迅速改变方向,重新开始追涨。

从市场表现看,在股市探低2761点之后,出现了企稳反弹的行情,特别是8月20日,以一根长阳线将前一天的阴线全部覆盖。这表明,已经有不少投资者开始认识到

股市如此暴跌是非理性的,因此进行了坚决的逢低吸纳。这种操作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股市持续下跌的势头,也给那些还处于看空状态中的趋势投资者以某种震撼,

当然,希望股市会出现持续的报复性反弹也是脱离实际的。大涨大跌之后,股市需要的是休整。特别是刚刚走出暴跌的阴影,现在应该是回归理性的行情。

我们比较倾向于认为,后市继续向上反弹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缩量整理。在急剧波动中被打乱的个股比价秩序需要时间进行重构。因此,在8月份剩下的几个交易日内,股市有可能收复3000点,但很难进一步超越。市场未来将以较为温和的态势展开整理,消除大幅震荡留下的痕迹,走上平稳有序运行的轨道。

铁矿石“中国定价”初告捷

姚 舜

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与澳大利亚FMG公司对2009年度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价格日前达成协议,FMG公司承诺销售给中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实行一个价格,即粉矿于基离岸价每吨度94美分,降幅为35.02%,块矿干基离岸价每吨度100美分,降幅为50.42%。降价幅度略高于此前力拓与新日铁达成的长协价格。有分析师认为,谈判结果对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不大,但打破了3大矿业公司垄断的局面,是“中国需求”迈向“中国定价”的重要一步。

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如果降幅全部实施,行业可增加利润13亿美元左右。但因为FMG的产量仅占我国矿石进口需求量的4%左右,所以中钢协的后续谈判仍需密切关注。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中钢协应该会继续坚持不接受力拓的价格。但近期国内钢价和现货矿价的飙升为三大矿业公司继续坚持强硬立场提供了支撑,恐怕也很难跟随FMG价格,双方仍将僵持不下。

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铁矿石现货价格已经高于长协价格,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增加以及国际钢铁产能利用率的恢复,未来铁矿石价格下跌的空间有限,因此,国内高长协比例的企业受益较大。其中吨钢市值小、业绩弹性大、绝对涨幅小、长协比例高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如武钢股份、鞍钢股份、唐钢股份、八一钢铁、酒钢宏兴、宝钢股份、韶钢松山、安阳钢铁、济南钢铁、马钢股份等。

国泰君安分析师也认为,目前使用长协矿吨钢矿石成本将比使用现货矿低200元左右,所以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唐钢股份、济南钢铁等长协矿比例高的大型钢企已再现成本优势,并可能继续加强,未来业绩回升速度也有望加快。

国泰君安基建类股具防守价值

未来几个月基建投资增速将缓慢回落,但仍会高于整体全社会投资增速,因此基建类建筑公司仍具有防守价值。投资策略为:1,在市场调整期主要配置浦东建设、中国中铁等基建股作为防守;2,配置中材国际、中工国际等全球经济复苏概念股;3,配置宏润建设、龙元建设房地产投资复苏概念股。

国信证券零售业景气缓慢上升

零售行业逐渐走出低迷、缓慢进入景气上升阶段的趋势基本上确立。考虑到零售股流通市值较小、流动性较弱,策略上需要提前布局。超市类公司重点配置新华都、步步高、武汉中百;家电连锁重点配置苏宁电器;百货类公司配置区域龙头为主,如百联股份、新世界、银座股份、新华百货、东百集团等。

联合证券家电低估值凸显机会

下半年家电行业的景气提升和低估值凸显出家电股的投资机会。对稳健型投资者来说,家电股估值的安全边际高,是很好的防御性品种。而对积极型投资者来说,龙头企业业绩的向上弹性大,提供了在中长期内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机会。重点推荐白色家电龙头企业――格力电器、青岛海尔和美的电器。光大证券化工行业仍值得投资

原油价格中长期上涨趋势不改,建议配置业绩弹性较大和具有资源优势的化工股――粘胶(山东海龙、澳洋科技)、氨纶(华峰氨纶、友利控股)、TDI(沧州大化)、PVC(中泰化学、亿利能源、湖北宜化)、纯碱(双环科技、山东海化、三友化工)、资源类(兴发集团、盐湖钾肥),以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

长城证券汽车业面临全面复苏

汽车业全面复苏已是必然。将汽车行业、乘用车和商用车行业今年的增速由此前预测的18.81%、23.97%和5.48%分别上调至26.34%、32.12%和11.41%。选择业绩增厚的个股,如乘用车及相关零部件行业的上海汽车、一汽轿车、中鼎股份、福耀玻璃等,以及行业筑底回升的个股,如潍柴动力等。

东吴证券 工程机械毛利率提升

随着全国基础建设和住宅建设的加大,工程机械需求有望进一步放大。原材料成本虽然略有增长,但同比仍呈下降趋势;产品毛利率环比略有压力,但同比较有优势。预计今年工程机械将通过毛利率的同比提升来冲淡销售增长不力对业绩的影响。建议关注三一重工、徐工科技和山推股份。

国泰君安未来关注大因素

在经济由复苏向扩张确认的过程中,受制于货币政策微调和基本面的波动,市场将迎来一轮两个月左右的调整期,调整幅度15%~20%。未来需要关注房地产销售、价格和外贸恢复三大因素。当市场经过暴跌阶段,进入震荡期后应当寻找阶段景气较高或稳定增长的行业进行投资。震荡期间阶段景气较高的板块有三季报超预期的板块、出口复苏板块、消费类行业,仍持续看好地产、金融。但真正的机会在于盘整期结束后大盘上升时的领涨板块――投资类主线。

中信证券未来趋势依然向上

当前的急涨急跌是资金在投资情绪放大下推动的,属于正常的股价整固,而不是趋势改变。全球经济复苏依然是大势所趋,国内流动性将由推动经济预期改变的信贷资金换档为存款的活期化、贸易顺差、热钱流入带来的流动性,未来A股趋势依然向上。中期来看,伴随经济复苏向纵深推进,多数周期性行业及地产行业盈利将逐步释放,2010年动态PE会降至20倍以下,仍然坚持“上游一中游一上游”的进攻性配置策略,未来3-6个月处于第二阶段,最大的投资机会依然在中游。

上海证券市场泡沫有望减小

7月份上证A股泡沫指数当月值增速继续加大,增加幅度高达32.85%。泡沫值处于高位,意味着股市上升力度仍然较大,但风险也大为增加,且调整的潜在势能在加大。8月中上旬市场急升速降的表现,正是市场泡沫高位震荡的反映。未来泡沫累计值的下降,将对股指的向上走势形成较大压制力。随着调整而来的市场热度的降温,未来泡沫值有可能逐渐减小。随着下半年宏观经济的好转,股指在没有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降低股市泡沫值。因此,在资产价格重心下降后,股指继续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

“复苏忧郁症”重创股市

姚 舜

前期还非常乐观的投资者似乎患上

了严重的“复苏忧郁症”。A股市场对前景的担忧传染了全球投资者,环球股市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暴跌。上涨势头戛然而止

市场真是风云突变。就在前一周,环球股市还晴空万里,包括日本、欧洲等多个市场创出了本轮反弹以来的新高。但获利丰厚的投资者心态也相当脆弱,只要一点风吹草动,持股信心立即出现大崩溃。

环球股市今次出现的震荡源自内地股市,而内地股市近期的大型调整则来自市场对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产生了疑惑。与此同时,口本第二季经济年率增长达到3.7%,是5个季度以来首次增长,成为继德同及法图之后走出衰退的国家,但因为增长率比预期低,该数据变成了利空因素。加上此前公布的美国8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和7月份零售额数据欠佳,投资者纷纷获利了结。继近期环球股市升浪中的领先市场内地股市出现巨幅下跌后,环球主要股市也纷纷创下数月来的巨大跌幅。

支持股市前期大幅反弹的是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良好预期,而“复苏忧郁症”则让人们重新审视未来的复苏之路。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至今共动用了2万亿美元振兴经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全球救市的效应过去后,一旦政府开始撤出刺激措施,复苏未必可以持续。而时好时坏的经济数据也使市场担忧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可能非常坎坷。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表示,虽然美国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复苏,但不会出现类似于此前经济从衰退中回弹时期所经历过的快速v字形复苏,因为消费者开支仍处于较低水平。因股票估值不受基本面支持,所以美国股市涨势已经见顶。

不过,有投资策略分析师表示,宏观经济指标整体显示全球形势正逐步得到改善,因此市场没有理由如此悲观,但如果股市继续下跌,将很难能改变目前的市场情绪,

标准普尔公司认为,中国股最近山现的回调对本地市场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应该不会影响到亚洲股市整体良好的中期前景。

港股如影随行A股

内地股市出现恐慌性抛售,港股也如影随行,出现暴跌。

市场一直担忧流入香港的外资开始撤走。自8月6日以来,香港金管局已经连续10多天没有承接美元卖盘,也没有向市场注入港元,说明之前汹涌而来的热钱暂时退潮。但汇丰亚太区主席郑海泉日前表示,没有见到投资香港的资金流走。恒牛银行总经理兼投资及保险业务主管冯孝忠也认为,目前港股市场的资金面陷入一种胶着状态。随着下月中冶金和国药控股在香港市场IPO,可能会引发新一波的资金流入他认为,除非美联储大幅加息而香港跟随不足,从而打开资金套利空问,否则根本不需要担忧资金流出。

业内人士表示,前期港股累积升幅较大是近日市场出现调整的主要原因,近期A股持续大幅下挫也给港股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未来投资者需要关注企业回搬的利润,以及管理层对下半年所作的安排

在投资者惴惴不安之际,大行分析师却十分乐观。高盛呼吁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保持信心,表示目前日股的调整为投资者提供了长线投资价值。高盛表示,内地经济复苏、企业盈利增长,加上流动性维持充裕,因此维持对投资中资股的正而行法该行认为现在可收集H股,如果未来指数再出现调整,可加码买入,其比较看好银行、保险、地产,以及具有回归A股概念的大型股份。

美林也表示,H股企业盈利仍很可能会为市场带来惊喜,建议投资行趁低吸纳。

英镑高位宽幅震荡

叶耀庭

今年一季度表现最为疲弱的英镑,在第二季度展开了强劲反弹,进入8月份以来,英镑兑美元止势呈现冲商受阻后的高位宽幅震荡格局。8月5日,英镑兑美元达到1.7042的年内高点,同时也改写了近10个月来的高点纪录。高位受阻后,展开快速回调,最低下探剑1.6273获得支撑,并在1.6273至1.6664问构筑了箱体,进行区间整理。量化宽松扩大规模

英镑兑美元在8月初冲高受阻并迅速回调,是因为英国央行出人意料地扩大了量化宽松政策规模。

英国央行在8月5日和6日的利率决策会议后,宣布将量化宽松政策规模从1250亿英镑扩大至1750亿英镑,令市场惊讶市场原本预期将会增加250亿至1500亿英镑。

英镑多头抱怨英国央行事先没有与市场很好地沟通,搞突然袭击,因此纷纷抛售英镑,锁定盈利,导致英镑承受回调的压力。市场还担心央行超出预期地扩大注资规模,可能反映英国经济较预期更为疲弱。

8月19日,英国央行公布了8月份会议记录,显示包括英国央行总裁金恩在内的3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曾力主扩大量化宽松规模750亿至2000亿英镑;另外6名委员分成两个阵营,3名支持扩大至1750亿英镑,3名主张按兵不动。这暗示英国央行还有进一步放宽政策的空间。

通胀水准保持稳定

英国央行贸然大举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主要是担心今年底英国的通胀水准可能会远低于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即为了预防和对抗通缩风险。

不过,市场认为英国央行的担心有点多余,至少目前来看显得过于谨慎。因为最新数据显示,英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较上年上升1.8%,与6月的通胀率持平。虽已连续两个月低于2%的预定目标,但离通缩风险还十分遥远。

而且,英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回升到50.8,服务业PMI回升到53.2,双双回到了50荣枯分水岭以上。全英房屋抵押贷款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7月房价较6月上升1.3%,为近5个月来的第四次上升月度。这些数据预示英国经济第三季度将摆脱衰退,恢复增长。

由此,英镑在回调过程中,获得了来自经济面偏暖数据的支持。

短期维持区间震荡

与此同时,美元基本面多空参半。利多美元的因素为美国经济今年下半年将恢复增长,利空美元的因素为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需要加大美国公债发行规模。因此,基本面因素决定英镑兑美元短期内将维持区间震荡整理的格局。

由技术面来看,英镑兑美元日线MACD指标在O轴上方向下运行,表明短期趋势看跌;周线MACD指标在0轴上方向上运行,预示中线趋势看涨。短、中期趋势性指标的矛盾,加上目前日线和周线RSI指标均处于30-70的平衡区域摆动,日线布林轨道线走平,表明技术而也支持进行区间震荡。

上一篇: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方案范文 下一篇:项目投资风险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