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施工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2 19:21:51

数字化施工方案

数字化施工方案篇1

【关键词】工程档案;数字化;策略

1.概述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成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水电工程档案是指从水电工程项目提出、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施工、监理、验收等建设及管理过程期间形成并应归档保存的文字、表格、声像,图纸等各种载体材料。伴随着档案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档案馆等要求。水电工程档案作为工程建设档案中的一类,其数字化收集和管理也势必是其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办公系统已经在企业中使用,节能环保、无纸化办公更是社会提倡的一个发展方向。若将水电工程档案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就采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模式,那么,水电工程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同工程建设进度同步进行的目标将得以实现。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2.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是指根据《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T/A 28-2002)规定,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归档的所有档案资料全部数字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档案目录信息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

(2)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及录音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建立档案影像数据库或多媒体数据库。

(3)档案管理网络化,建立档案管理数据网。

3.水电工程档案形成过程

4.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的策略

根据水电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要达到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的目的,特别是要使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同水电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同步完成。这就需要将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也作为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系统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其主要内容有:

(1)做好数字化整体规划工作

要将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作为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子系统工程,在工程规划阶段,就要对数字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提出数字化策略、数字化实施方案和数字化实施步骤等详细的子系统工程要求。由于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个贯穿工程全过程的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初期,甚至在工程规划阶段,就应首先实施工程档案数字化系统工程。

(2)建立统一的网络办公系统

水电工程建设不但涉及到很多文件资料,而且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也较多。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多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制造单位等,这些单位都来自不同地区,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各单位之间存在技术、资金、文件、设备等不同的联系。而作为工程档案,他们之间发生的各种联系文件和资料,最终都要归档并移交相应单位。如果让所有因工程而发生联系的单位,均建立一套统一的网络办公系统。所有文件传送,在通过纸质文件传送的同时,也在统一的网络办公系统上进行传送的话。就可以使得各种资料在流转过程中自然完成数字化的工作。

(3)建立统一的文件档案编号系统

水电工程档案归档分类需按照《水电企业档案分类表6-9大类》的要求对所有档案进行编号和分类,最终将以档号进行排架和上架工作。档案的分类编号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若能够在工程建立之初,就对各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下达基于水电工程归档要求而制定的、统一的档案分类编号要求。不同单位按照档案最终归档要求对相关档案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编号。从而形成统一的、又有联系的一套完整的档案编号系统。这样一来,所有的水电工程档案在形成过程中就进行了初步的档号分类编号,既便于档案的统一管理,又有利于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归档管理。

(4)建立数字化档案馆

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各种各样的工程档案,为便于工程档案的统一管理。可以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档案馆,数字化档案馆的作用主要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工程档案进行预归档和日常管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一份最终的档案,便将电子档案提交给数字化档案馆进行归档管理,完成一份,收录一份。最终工程完工时,数字化档案馆的归档工作也同时完成。只需要对数字化档案馆所收集到的数字化档案再按照归档要求进行排架,即可形成该工程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档案馆。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也提出了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规划要求。国内很多档案馆也在逐步开始将原纸质的档案进行数字化保存的工作。同时,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已经是作为新建工程档案验收中所需达到的一个指标进行要求。

新建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是将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提前谋划、逐步实施的过程;将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融入到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的减少将成批纸质档案数字化所需的人力和物力。可以预见,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的工作必将是水电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作者简介:

数字化施工方案篇2

国土资源档案信息作为我国重要的信息资源,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档案资源管理的实际发展需求,因而实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数字化已十分必要。开展数字化管理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建立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目标,加强并完善其管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能体现出国土资源多样化的管理需求

伴随着我国国土资源工作开展程度的逐渐深入,相应的档案内容及数量也日益增多,其类型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而在进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时,首先应当进行分类处理,这当中主要包含了综合类、地籍信息、地表测绘等多种形式的书面文字档案信息,同时还有许多以视频、电子数据等形式存数的档案信息资源。因此在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当中应当依据我国国土资源档案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在其管理方式的选取上采用多样性的管理方式。采用多媒体数字化的档案数据处理形式,能够将国土资源档案转变为各种各样的类型样式,进而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并将其统一存储于相应的数据库中,从而充分体现出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多样化管理当中的有效适用性。

(二)数字化管理对于国土资源的复杂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进行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当中,由于其带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因此种类较多繁杂,对于不同种类的档案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时就必须要用到一些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有效地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性。采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并进一步加强对系统数据的整合、处理,从而有效达到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适用性。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能体现出国土资源整体性特征

国土资源档案内容是对其实际资源及信息的有效整合,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其中大量的资源内容都是具有一定的依存关系,因而必须要对其建立完整的数据信息库,并实行集中化的统一处理方式。建立相应的数字化管理方式,通过对数据库资源的不断改进、完善,便能够实现整体化的管理策略,对于出现的管理错误或漏洞问题也能够更加及时的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从而显著提升了其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实用性。

二、加强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具体含义,即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纸质资料或是相应的录音或视频资料通过数据的转换,使其成为统一整体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并将其依据相应一致的数据格式储存于数据库当中。进而利用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对国土资源信息进行统一的处理和管理,从而高效的提高对国土资源信息的利用及处理能力。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数字化管理的认识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管理的实际价值,才能够真正的转变档案管理的理念。在此过程当中,相应的国土资源档案部门应当加强对数字化管理推广力度。档案管理的内容牵涉到许多部门单位,在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同这些相关单位的合作,将他们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统一增添进国土资源档案部门的数据库当中。因而,这就需要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加强对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将其传统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从而使国土资源的档案内容更加完善、详尽。

(二)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计划

在开展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前,对于可能出现的管理难题要进行预见性分析。另外,数字化管理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必须要借助于各部门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因而,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始前就要制定出详尽的实施方案,并对其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资金、人才等要素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构建出一整套完备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从而使管理的数字化进程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三)加强安全性建设

在其数字化管理的建设过程当中,最大的隐患问题即为数据的安全性。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病毒入侵形式和程度也在不断的加重,因而在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相应的管理者应当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对数据库系统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医师培训,在资料录入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密码设置,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数字化施工方案篇3

一、档案数字化包括对所存档案通过人工录入或制成电子计算机文件,也可将档案归入电子计算机制成图形文本,最后刻录在光盘上,建成数据库。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将为自动化检索,为开发利用、为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数字化需求越来越多,专业化水平也越来越凸显。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档案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数字化实践过程中,档案数字化并非十全十美,有些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常出现扫描质量差、加工流程不合理、功能不全面、系统流程复杂、后期维护难以为继等问题,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的长期性,这些都是档案数字化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档案数字化实施前期的调研分析。调研本单位档案和档案工作现状,是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调查本单位现存档案的年代、数量、档案类型、载体形态、管理现状、库房管理情况,用以确定档案数字化项目所需资金,以及在档案数字化加工中需要进行的各项工作,如是否需要重新整理、排列立卷、装盒等。其次,调查本单位档案工作情况,如档案信息化状况,档案归档、借阅及销毁流程、文件的运转流程、秘密文件的管理、公文的信息化运转情况以及这些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些情况将直接决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两方面的分析,针对现实管理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是否需要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是否需要信息部门的支持等,从而确定需要什么样物质、资金支持等。档案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由于档案数字化缺少统一指导,缺少各种标准,制约了档案数字化的有序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颁布实施后,这个规范有效地指导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的技术实践,对我们开展档案数字化提供参考的准绳。有些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已经制订了或正在制订各自的制度,如某省出台的《浙江省省直单位纸质档案数字化实施细则》及《浙江省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接收暂行办法》。北京市2011年4月1日起实施《档案数字化规范》,正式成为地方标准。通过熟悉、领会这些标准,将规范并促进地方档案数字化工作,对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保证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还要对当前的档案数字化先进技术有所了解。通过走访档案数字化工作优秀单位,我们既能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也能弥补他们的不足之处。通过了解他们档案数字化的业务流程、档案系统的功能和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熟悉档案数字化最前沿的技术,了解目前档案数字化的最新进展情况,总结档案系统功能的优缺点,为更好地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社会需求与活动规律。社会信息化导致档案数量剧增,档案载体呈现多样性,档案内容分散交叉,档案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管理方法,一方面由于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和新型载体的应用,不宜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档案;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要。国家行业电子政务和电子业务的普遍应用,大大拓宽了档案信息的服务空间,对档案资源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使档案工作跳出传统的狭窄思维,适应社会发展,改变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平台,有效积累和储备国家信息资源,真实保存社会记忆,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多种类的档案信息资源互补与共享,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制定实际可行的档案电子化前期实施方案是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环节,该项工作直接影响到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效果。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强化:一是与软件服务商共同研究编制需求方案。通过分析调研报告、工作内容,安排好时间、人员,双方共同进行需求调研、需求分析、需求规划,分析并落实具体内容、方式、方案等等,作为档案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核查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这个可以和本单位的信息部门协同完成。另一方面,是对档案系统功能、流程及外包的各个微观目标等的沟通和确定。总之,业务需求,既要符合实际,又要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在功能方面,既要考虑功能满足自身的要求,又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在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上要注意如文档一体化管理、归档流程、借阅利用流程、长期保管、安全性能、标准规范等方面内容,在微观目标上,对数据加工流程各环节、著录格式要求、检索方式、文件保存格式、查询统计等等都需要做详细的规定。同时,应该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信息部门和重要业务部门的反馈意见,以加强档案管理的适应性。加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不仅需要对技术把关,还需要进行制度和管理上的约束,提高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工作质量。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涉及到人员、安全、财物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进行档案数字化时,档案部门根据单位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第一,档案部门应要制定出外包工作需要遵循的规范、标准,如根据《关于移交进馆档案质量检查办法》《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等标准和相关地方标准,制定档案数据采集标准、著录细则、加工流程等,以便外包单位有章可循。档案部门人员要积极参与数字化现场的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问题,提供各个环节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第三方审核和三方沟通机制。第三方审核,类似工程项目中的监理方。这个第三方,往往是具备有档案数字化业务指导能力的团体或个人,一般是档案行政业务人员或档案学、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第三方可以采取临时抽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审核,对项目进行评估、召开会议、短期培训,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和解决办法,要求外包商进行改正。档案部门和外包商,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也可以由第三方来统筹考虑,统一解决。对档案的出入库、档案交接、外包的人员出入、作息时间、工作注意事项,进行规定,建立档案出入库表单、工作量表单等,创造良好有序的工作环境。

三、档案数字化工作业务的流程。档案数字化加工的程序繁多,流程大致可分为:提卷、登记、检查档案、拆卷、组卷、编页码、拟标题、核标题、整理、扫描、图像处理、数据挂接、扫描数据质检、修改、二次质检、著录标引、打印目录、装订(装盒)、还档、登记、归档、备份、抽检等。由于各个单位的档案情况不一致,各个环节可能是一起进行,也可能是分开进行,依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业务流程必须能把握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各环节设计缜密,保证错误最小化。项目实施中,针对每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形成数据表格,形成文本,以便查证。如提卷,需要有提卷单;拟标题,需要按规范拟定,条目清晰,形成表单;整理装订要按照国家规定;扫描图片要小心翼翼、操作规范等。

结语: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和档案管理系统的验收,并不标志这这项工作彻底完成。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实践中,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特别是档案管理系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试运行,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

数字化施工方案篇4

现代化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特征。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一大特性就是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基于网络化的基础上进行档案的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最大限度的节省相关的人力物力,对于档案完整性的保持上,网络化的运作也体现出最大的优势。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特征。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就是指基于数字化的基础上,对各类文件或者是图纸进行扫描,进而转化成为电子资源的形式。电子资源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在查询和整理环节,也提供了巨大的便捷。③档案高效使用的特征。档案管理最终目的是合理应用档案信息。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对于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上文已经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结合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推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将管理者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的形成。

2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认为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档案数字化建设缺乏有力的支持。a.缺乏国家与政府的有力支持。我国当前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组织都缺乏政府的支持,没有明确的技术性与管理性标准,处于自我探索的阶段,影响了档案数字化建设。b.硬件环境问题。我国当前档案馆所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实用性与通用性还比较滞后,且设备的性能不能满足档案数字化建设对硬件设备的要求。②档案数字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片面重视高档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先进通信设备的购置,忽视了档案信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这是当前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还没能体现出档案数字化的服务功能。

3加强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①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有别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与方法,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新的并适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如档案工作制度、档案信息的管理规范、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以及机房管理制度等,使档案数字化管理有制度的保障,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②树立安全保密意识。档案数字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是安全问题。电子档案信息是通过数据的形式储存在数据库中的档案信息,若出现安全问题,就可能造成大量的数据损坏。因此,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正确操作计算机,并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黑客与病毒的入侵。(2)科学利用相关资源。①保证资源的准确性与完备性。对于档案资源的扫描、入库以及整理环节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准确性,不要出现一些过失性的错误。档案资源数字化系统建设之前仍需要一部分人力劳动,而人力劳动难免出现疏忽,因此需要避免资源遗漏现象的出现。②统一配备软硬件设施。相关软件硬件设施是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正常进行的基础保障,其直接决定着档案资源入库后一系列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软件硬件设施的统一配备也是建设开始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对于一些网络技术的支持上,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③定期检查和更新。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更新速度方面有了新要求,对于档案的更新方面,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在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当中,对于档案的更新也应得到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还应配备相关的专门部门开展档案的更新工作。(3)强化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现代档案管理数字建设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其涉及的环节诸多,且存在许多容易被遗漏的地方,因此在具体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相关档案主管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聘请相关的专家对管理系统的构建做出一套详尽的计划,并且对于相关的工作原则以及工作任务的分工应尽量细致到每个部分和环节,尽量减少疏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提高相关的硬件操作上的要求,并且对于网络安全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按照行业化的标准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档案资料一般用纸质文档存储在档案室里面,查找检索时浪费很多时间,存储空间又大,维护不方便,备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容易出现错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作者:刘玉俊 单位:海东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邹薇.新常态下谈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卷宗,2016(05).

[2]杨灿.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7(05).

数字化施工方案篇5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

医院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简化了工作流程。传统医学档案管理是人工整理、登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出错率比较高。现在采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数字化档案管理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等,将传统纸质的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储存[1]。数字化的存储模式能够实现及时利用、有效共享,对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使用和传播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随时修改,随时调动,既方便又迅速。其次,数字化管理灵活,直观性强。在医院中如果想要查询档案的借记情况,在计算机上直接输入借记人的信息就可以查 阅,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地查到相应的信息,方便灵活,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很多时间,而且提高了检索的准确率。在不接触档案的情况下就可以检索到相关信息,这对档案原件来说是极大的保护,可以延长纸质档案的存放时间。在档案的录入及整理上,数字化技术有着人工档案管理没有的优势,可以减少出错率,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最后,传统模式将逐步被数字化模式取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人工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行业在进步,所需管理的工作也在日益剧增,传统工作模式已承受不了工作的负荷,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给传统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在过去传统的手工管理中,档案统计工作量特别大,实施数字化模式后,统计工作变得轻松、高效[2]。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里比较棘手的问题,现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极大地简化了传统档案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医院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针对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医院认识不足

现在很多医院对档案管理并没有投入较大的关注度,对医院的发展形式的认识也不到位,所以大多数医院对于档案的管理知识在于初步阶段,并没有形成规范的数字化体系[3]。医院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他们认为档案管理的好坏跟医疗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在档案管理上并没有太大的投资。

1.2专业人员缺乏

虽然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在医疗方面并没有在相应的技术上有过硬的要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明显不高,而且医院档案管理处多是年纪较大的或是转岗的人员,他们只会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再加上医院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数字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上的应用则可想而知,缺乏专业性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现象较为普遍。

1.3基础设施不达标

医院档案想要数字化模式必须要有先进的、齐备的软硬件系统设施,这是档案管理数字化模式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目前很少有医院在数字化建设中配套设施齐全[4]。建设设施速度缓慢,技术力量、技术基础以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较为薄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中一个较难的关卡。

1.4数字技术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数字化技术不受实践和地域的限制,电子文件不受载体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下,数字化的信息内容和位置易发生变化,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信息泄漏的问题。虽然数字化技术比较方便,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在国家相关网络法律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档案室需要加紧落实把关环节,建立网关、防火墙、安装防病毒软件等来维护电子档案,保证数字化信息的安全,保障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的有效运行[4]。

2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策略

2.1培养专业化人才

人才培养是数字化建设的关键,现在医院医护人员中,低学历者较多,不喜欢从事档案管理者居多,缺乏相关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所以要想发展数字化管理模式,首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性人才,包括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后续储备人员[5]。要深刻认识到自己人力资源缺乏,首先在现有的人员中进行信息素质培养,有关网络技术的专业培养,使之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数字时代的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档案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化解心理障碍。

2.2提高思想认识

医院要摒弃档案管理与医疗水平无关就不重视的想法,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的基础工作,应该引起医院领导的重视。医院应将档案管理列入医院工作的日程,对档案管理工作者增加保障力度,根据规定安排合理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室。医院可以建立自己的局域网络,这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契机,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档案工作人员随时提供信息查询的通道,提高档案利用水平,通过系统化联网,提供信息在线检索和阅档服务,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便利。2.3加强硬件设施,保障信息安全要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对医院的硬件设施也有较高的要求,硬件靠谱,数字化发展才能有序进行。医院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可以为医院数字化建设留下发展的空间。内部设施完善后还需要外部的配合,包括打印设备、扫描设备、拷贝等方便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以数字为载体的信息安全性较低,由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电子文件不受载体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下,数字化的信息内容和位置易发生变化,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信息泄漏的问题[6]。加强硬件设施还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有必要建立医院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系统,确保数字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应采用相应的信息安全技术,在技术上应加强防范,可以使用防火墙、防病毒软件、认证与授权技术等[7]。要加强对档案中价值较大的文件的保护,价值较大、保密性强的文件容易遭到黑客的侵袭,医院有必要最大限度的加强防范。

3结语

现在大型医院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还是比较广泛的,数字化建设为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使得档案在医院中的价值得以体现,加强数字化建设,推进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是顺应时展的要求,符合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是新时代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是代替传统档案工作模式必然趋势,这样才能够促进医院快速全面的发展。

作者:王坤 单位:通化市结核病医院

参考文献:

[1]赵全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运用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4(3):98-99.

[2]罗娟,高江苓,符峰钊,等.医院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4(5):439-441.

[3]郑玲玲.医院实施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分析研究[C]//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4:257-259.

[4]马清.档案数字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1.

[5]沈燕.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3(9):173,175.

[6]李霞.医院档案管理中应用档案管理模式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6):180-182.

数字化施工方案篇6

【关键词】: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勘察方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4年10月起开始着手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2015年是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全面推进的一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无线数字覆盖工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面推进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数字化覆盖,仍需要我们相关工作人员再接再厉,争取早日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落实到位。

一、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的概述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是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其根本性目的是实现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的国内无线数字化覆盖,实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套节目的地级市无线数字化覆盖。项目的具体实施由中央和各地方广电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按照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来开展。其中,由总局负责技术方案的编写、工程的组织建设以及发射机等系统设备的招标、频率等参数的审核等;由地方广电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工程的分段实施、竣工后的验收等落实工作,该项工程计划在两年内完成。

二、推进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实施工程勘察

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勘察工作主要由以下三大方面组成:1、勘察内容,由于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系统设备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这两大方面,因此勘察的内容主要为台站周遭地理环境、天馈线及发射设备的安装条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条件等。2、勘察前的准备工作,为了确保勘察工作的高效性,在勘察前我们应当对勘查路线、时间安排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制定详细的勘察表格,同时对勘察工作进行细分,合理安排人员分配,通常每个勘察组应包括2~3位勘查工作人员。3、严格落实现场勘察工作,在实地勘察中,工作人员要收集详细、准确的技术资料,比如说场区总图、发射系统图、天馈线系统图、基础设施分布图、建筑结构图等。

(二)全面落实工程建设

1、分前端建设方案

在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应考虑中央台节目的传输,同时还要兼顾省、市、县等地方台节目的传输需求,因此在建设中要重点规划节目流打包方式,当前最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县级平台实施中央、省、市及县四级节目的打包,然后通过复用流方式传输到县内的各发射台;二是省、市、县的节目采用基带方式传送到发射台,然后在台内完成编码,并与中央台节目流服用,选择这一传输方式需要进行压缩,否则将占用比较大的带宽。

2、节传系统的建设方案

在电视节目方面,首先在电视发射台站安置长达三米的卫星接收天线和AVS+专业卫星综合接收解码器,然后通过接收、解调并整形卫星信号,将其还原出两路TS传送到发射系统,以确保完成信号转换与发射。

在广播方面,同样首先在广播发射台安置卫星接收天线和数字声音广播专业卫星综合接收解码器,然后将主备两路数字音频广播节目TS流进行码流切换并传送到发射系统,如果是模拟音频信号可以使用原来的接收系统直接传送到发射系统。

3、发射系统的建设方案

对DTMB系统来说,可以用码流切换器对卫星接收的TS流和地面传输网络传来的TS流进行转换,然后选出两路TS流传送到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在这项系统中,数字发射机应当配置主备双激励器,同时配套假负载等一系列附属设备。

4、天馈线系统的建设方案

针对各地方台现有天馈线系统的不同特征,通常来说有以下三种地面数字电视的天馈线系统建设方案。分别为:一是利用现有的天馈线系统,如果现有的发射天线在带宽和功率容量方面能够满足新增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性能需求,可以通过针对性改造或者是新增多工器的方式共用原有的天馈线系统;二是直接拆除现有的天线,直接更换上宽频带的数字天线,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迅速、快捷;三是重新增加天馈线系统,当铁塔桅杆上留有空余位置时,可以选用增加新的数字电视天线的方式改造天馈线系统,不过这时应注意要根据空余位置选择合适的天线。

5、台站基础设施相对应的改造方案

台站基础设施的改造应当根据实地情况和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实际需求来综合规划。通常基础设施改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房的改造,具体的工程项目包括机房扩建、结构加固以及内部重新装修等,如果选择在机房顶部安装新卫星接收天线,就需要在机房顶部构建新的卫星天线基础,施工时必须注意房顶结构的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电力系统的改造,具体项目为新增电气设备、升级原来的电力系统等;三是通风空调系统的改造,为了保障改造后的发射系统、节传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必要时就要对通风空调系统实施改造,通常是提高换气系统和空调的容量;四是铁塔桅杆的改造,作为天线的承载基础,铁塔桅杆的改造也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改造方案为应当根据天线的布置状况和铁塔桅杆的具体情况来规划与设计。

(三)科学安排工程进度和时间计划

由于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工期较短且工程量较大,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工程每一阶段的进展,并实施严格的审核、验收工作,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如期完工。从工程建设的实际经验来看,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应当包括立项、前期准备、实地勘察、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招投标、基础设施改造、设备安装和调试、测试以及验收、试播等多个环节,并且这些环节内的施工工作还会出现联系与交叉,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的困难性。

结语:总的来说,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工程,想要建设好这一工程,需要我们从各地方台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实地勘察获取全面、准确的技术资料,然后根据资料设计、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落实工程施工建设工作,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保质保期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 姜文波,冯景锋.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08)

[2] 代明,刘骏,高力,曹志,李国松,高洋,马小朴.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测试与技术验收[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5

数字化施工方案篇7

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1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在这信息化浪潮中发生着巨大改变。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使无纸化办公成为了必然,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档案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向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道路。数字化建设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迅速和准确。

1.2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档案所包含的原始凭证是最真实可靠的记载,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当今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开始关注获取档案信息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了。与传统档案载体相比较,数字化档案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不会损坏到原文件。所以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应该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准确及时的为各个领域提供便利,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1.3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档案数字化建设之所以会成为档案管理的必然,是由于传统的管理和数字化管理存在着几点显著的差别。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成本高、容量有限,而且一旦遭到破话,将难以得到恢复。而数字化档案载体成本低、容量大,数字档案可以通过备份避免档案受到损害。再加上纸质档案工作繁琐、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数字档案只需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的在很短的时间检索到所需的内容。最重要的差别是数字化档案可以满足人们在建筑设计和科研等方面的多维需求,这是传统模式不能相比的。

1.4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

如果能将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做的出色,就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是为国家更好的服务,达到社会资源共享的效果。档案数字化建设之所以说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是因为数字化建设可以克服地域的限制,实现大规模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和使用,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准确、时效性。因此,应该加快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服务。

2.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2.1建设系统工程,实现信息共亨

档案电子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总体设计、设备选型、软件开发、档案管理、扫描录入、系统管理、光盘备份、查询管理、安全措施等一套硬件加软件的系统。由于各大型机关、企业日常工作中,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文字档案,需要进行录入、保管,因此该系统应采取双服务器、磁盘陈列存储、高速扫描仪集中扫描、光盘和磁带双备份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了提高利用率,还应设置适当的档案查询系统,通过触摸屏查询及文档网络上传,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2提供科学技术保障措施

在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创新要多样化,譬如信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长期可存取技术等。只有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不断更新才能促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性,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保障,促进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2.3实现数字档案统一管理

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要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对管理体系的加强、提升体系标准化、增强研究体系的支撑体系等。在管理制度上,也要从不同方面来完善。譬如,要改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文档管理,健全系统运行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等。在建立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时,必须依据国家确定的国家信息化相关规定来制定,同时还要与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办法相结合,使之形成严密的体系,从而使整个数字化建设标准统一,步调一致,有利于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系统之间,乃至整个城市、国家和国际之间的互通互联。

2.4完善纸质档案规范处理

由于之前的档案馆存储的文件等信息主要是纸质文件、图纸、照片和录像带等。所以,现在大部分档案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档案资源从各种不同的载体全部都转化为数字档案资源,从而实现网上数字信息的传递。首先,对提供利用率高的档案信息,优先进行数字化,将档案信息的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摘要、提纲、重要数据等数字化。然后,利用相应的设备,分阶段依据不同的载体,采取不同的方式,着手实施必要的数字化处理。只有通过数字化的转换,才可使大量的馆藏的固定化的信息被激活,使信息管理技术得到发展,从而适应新世纪中高速高效的网络环境。

2.5加强数据系统设施建设

数据库建设已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建设在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础设施的优化,需要配备适应数字档案信息发展所需的软硬件。档案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适应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的办公设备,保证能够满足档案资料从输入、存储、管理到利用的数字化管理全过程的需要,努力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加工。同时,还要配置先进、适用和可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有序性、完整性、可读性以及安全性,此外,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完美融合极大地方便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开发效率。

2.6建立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上网络犯罪的手段也愈加高端,如今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譬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和虚假有害信息等问题层出不穷。要利用杀毒工具、访问级别控制、防火墙、加密技术和病毒防护技术等全面堵截,防止网络文件被非法破坏。在加强软硬件以及网络安全维护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自然因素对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应对地震、火灾、冰雪和洪涝等突发自然灾害对重要档案造成的破坏,避免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数字档案的存放如果能存放在不同的地方,这样会大大降低损失率。数字档案在保管条件上要求高,在选择存放地点时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将档案的安全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确保数字档案的安全管理。

3.结束语

数字化施工方案篇8

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了加快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方便检索和提供利用,档案馆多年来花大力气致力于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早在1994年就探索性地应用平板扫描仪进行档案扫描,2002年引进柯达高速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加工,2005年建立档案数字化加工流水线形成空前规模。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已完成800多万页纸质档案和600多小时声像档案的数字化转换,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做法:

一是搞好试验论证。档案数字化工作不是简单的文件扫描,尤其是流水线的工作方式,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为了确保数字化生产线的顺利建成和数字化工作的高效展开,2005年1月,我们成立了数字化实验小组,进行数字化加工流水线的试验论证工作,在软件研发、流程设计、标准规范、量化管理等方面获得了大量关键性数据。

二是健全制度规范。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基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大背景、大系统下的一项基础工作,必须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才能确保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连互通和共享共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中国人民文书档案数字化技术要求(暂行)》等国家、军队档案行业法规,我们先后制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质量标准》、《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原则》、《档案数字化加工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制度体系,使档案数字化工作有章可循,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三是加强软件研发。与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相配套的软件系统是提高档案数字化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积极开展相关应用软件的研发工作,自主研发了《光盘分发和浏览系统》、《军队声像档案数字化转换管理系统》,联合开发了《〈文档天地〉军队档案采集专用系统》、《军队档案数字化加工管理平台》等。实现了对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全方位、全过程实时监控和工作量的自动统计,充分满足了档案数字化工作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需要,极大地提高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是严格管理控制。确保档案实体及档案信息的完好与安全,是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坚持教育管理双管齐下,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安全教育,普及安全保密常识,强化安全保密意识,从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制定数字化工作安全制度,从源头上堵塞安全漏洞;采取数字化加工网络与外网物理隔绝、安装干扰器和防火墙、加装密码设备、密封移动设备数据接口等安全措施,从硬件设备上切断泄密途径;严格操作规范,加强检查监督,从日常管理上排除安全隐患。近年来数字化档案上百万份,没有发生任何失泄密问题和安全隐患。

二、档案数字化工作实践的几点体会

档案数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统筹规划是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关键。搞建设,抓工作,关键在筹划。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档案馆工作的全局出发,从档案利用需求出发,从档案事业整体发展需要出发,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务实地制定出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档案数字化工作又是一项涉及多个业务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加强统筹,确保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一致。如此,才能确保整个数字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质量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核心。质量是生命。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档案数字化工作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必然影响到整个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如,前处理要数据准确、标识清楚;扫描要维护档案原貌,符合质量标准;光盘刻录要格式正确、内容完整,能够独立浏览和检索,等等。只有对数字化工作的所有环节和流程实施有效监控,才能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质量。

(三)技术保障是提高档案数字化工作效率的依托。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必然对硬件和软件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扫描仪等硬件配置低、性能不稳定,影响扫描的速度和质量;软件功能越强大、操作越简便,质量就越有保证,效率就会明显提高。多年以来,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顺利高效运转,硬件设备的大力投入和精心维护,以及软件的及时研发和升级是重要保障。

(四)科学管理是档案数字化工作有序发展的保证。管理出效益,出战斗力。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有力保证。实践中,我们一是积极探索档案数字化工作特点规律,不断优化数字化工作流程;二是根据任务需要,适时调整各环节人员比例;三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实施全程监控和自动统计;四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定岗定责;五是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三、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档案数字化工作,不是简单的档案扫描转化问题,而是一项周期长、任务量大、操作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从实践看,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一)要科学确定档案数字化的范围。这是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策略问题。馆藏全部档案数字化,是理论上最彻底的数字化方案。事实上,对于馆藏较大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美国信息化非常发达,但马里兰州档案馆传统载体的档案也只有千分之一进行了数字化并上网。对于哪些应该数字化、哪些不需要数字化、哪些急需数字化、哪些需要数字化但可以缓一缓,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和规划。对于档案数字化的原则,目前学者们提出了很多看法。有“四原则”、“十原则”、结合馆藏实际采取优先原则等。笔者认为,作为综合性档案馆应以利用需求为牵引,结合本馆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优先数字化利用频率高、具有馆藏特色、最为珍贵的档案。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利用,档案数字化的所有工作都应围绕服务利用展开,如果偏离此,则不利于体现档案的真正价值,也影响档案数字化工作效益的发挥。

(二)要高度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标准化研究。“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推行标准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标准化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基础,也是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档案利用需要,实现网上共享共用,统一的标准则是档案资源网上交流实现的基础。档案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可以从管理性标准规范、业务性标准规范、技术性标准规范三个层面来研究制定和推行。从简单的标准化向科学、精确的标准化,从孤立的标准向标准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从单个标准向标准体系发展,是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看,档案数字化标准化建设还处在简单、孤立、单个的状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软件开发、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还很不完善,还亟需加强研究。

(三)要充分发挥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效益。效益是一切社会活动所追求的基本目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同样要注重效益。提高数字化的效益,就是要在提高服务利用上下工夫,就是要把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尽可能地用起来,使数字化成果真正产生价值。笔者认为,当前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档案(数据)的鉴定、应用系统研发和安全体系建立上,确定了开放的数据、拥有了超强的应用系统、建立了完备的安防体系,数字化档案信息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效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档案数字化的意义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四)要切实保证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安全。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是档案数字化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安全,涉及档案实体管理、信息管理和数据管理三个方面。实体管理就是加强档案实体流动全过程的监控,确保档案实体的绝对安全;信息管理就是做好档案内容的保密工作,严防失泄密。数据管理主要是防止数据的丢失、破坏、被盗、更改,消除电磁辐射、非法下载复制、病毒侵袭、系统崩溃、硬件损坏等不安全因素。上述三个方面,必须综合管控、不可偏颇,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上一篇:高标准农田建设讲话范文 下一篇:常用的网络推广渠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