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05 22:36:40

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

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篇1

葛道凯司长在对全国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同时,就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推动校企合作,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运行水平,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在推进职业教育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创新性的做法,为国家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他同时强调,集团化办学是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办学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集团化办学必须遵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下一阶段,有关方面要加强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战略地位、内涵评价、产权制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和公共项目等。

取得的经验

来自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教育行政部门、中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代表,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开展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做法。

政府统筹规划是基础

推进职教集团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统筹规划与政策支持。近年来,一些地方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推动职教改革创新的主要抓手。

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2008年以来印发的《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等文件都对职教集团化办学作出了专门的部署和要求。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和《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试行)》,对职教集团的组建与审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政策保障、指导与检查等方面作出了专门规定,引导全省职教集团向紧密型、规范化方向发展。

山东省2005 年出台了《关于组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的意见》,推动当地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全省组建了9个省级职教集团和67个市级职教集团,累计有400多所职业院校参加,540个企业和19个行业协会参与。为更好地加强职教集团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该省组织各级行政部门建立了职教集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教育、经信和各级职教集团组成,教育行政部门为牵头单位。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1次例会,根据需要不定期召集临时会议。联席会议例会的主要内容形成会议纪要,经与会单位同意后印发至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贯彻落实,改变了以往会议内容需经各级部门层次传导到校的惯例,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将职教集团化办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试点工作来抓,在江阴市成立区域性职教集团。进入新世纪后,江苏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重点发展行业型职教集团。目前已经成立对接行业发展的职教集团20个,联系400多所职业院校、100个行业协会、1000多家企业,覆盖江苏主要产业、重点企业和多数职业院校。

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是关键

集团化的良性发展得益于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这被与会的部分职教集团的典型案例所证明。

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由40所职业院校、33家企业,共73家单位组成。集团以平台为内联,构建共享运作体系。一是遴选应用中心,建设培训平台。在集团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发那科数控系统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形成集团内多层次资源共享机制。二是开发网站,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集团网站实现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链接与信息动态传递功能,形成了校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建设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双师”培养平台,构建以“做学教一体化”教材开发为主题的课程建设平台,探索以“准学徒”培养为模式的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等。

西安航空职教集团通过实行“三共享”,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互补。集团成员单位实现实习实训基地共享、骨干专业教师共享、职业资格鉴定站共享。集团还定期举办高峰论坛,建立起经常对话、充分交流的机制,为共赢发展建立了有效通道。

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家咨询委员会作为集团“协会”,指导集团办学与发展。按专业组设置若干个校企合作工作组,将关注点集中到工作层面,搭建起集团成员之间互相融合的接口。

青岛西海岸职教集团,在产权关系、利益分配、“双法人”制度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集团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赋予职教集团必要的事权和财权, 推动职教集团内部实现实质性融合。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重点

探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适应的技能型人才是集团化办学的重点内容。对此,一些职教集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江苏商贸职教集团自2007年开始探索实施“双高双推”工程,中高职院校合作培养“双高”(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依据人才培养实际进程,实行集团内“双推”(推荐就业、推荐升学)。在“双高”人才培养方面,由集团内中高职院校签订专业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就市场营销、会计、旅游管理等10个合作专业共同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及岗位技能标准,并形成相关专业课程及技能标准资源库。在“双推”方面,每年举办集团内院校毕业生参加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暨职业技能大赛,建立集团内推荐就业和推荐升学的长效联动机制。

西安航空职教集团在集团内部开展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制定了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集团内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电子信息学校、渭南工业学校开展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个专业五年一贯制试点。陕西国防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经贸学校、陕西机电工程学校开展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4个专业五年一贯制试点。

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结合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型人才现状,分析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做好行业人才培养规划。集团秘书处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开展集团联盟订单培养。如,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苏州宝玛数控设备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组建了宝玛数控国际班。校企为冠名班量身订制学习和工作内容,并共同研究制定相应工学管理制度。在企业设有学生实习岗,在校内建有宝玛数控实训室,学生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完成学习计划。

烟台船舶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以共建船舶制造实训基地为依托,在合作办学中实现“三统一”。一是统一使用按照国际船级社标准编写的培训教材。二是统一人才标准。三是统一就业。促进校企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突破。

困惑与思考

虽然各地在开展集团化办学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集团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部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职业院校长,合作企业管理者,教育研究机构专家围绕各地区、各职业院校在集团化办学实践中面临的主要困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职教集团组建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成员之间联盟的稳定性,特别是企业成员的参与程度。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多数职教集团的组织还比较松散,各成员单位原有的法人地位、管理体制、隶属关系、人事关系、财政渠道等不变,牵头单位、成员学校、成员企业及其他成员单位的责、权、利不明晰,成员单位处于一种比较脆弱的合作状态。

对此,与会代表建议: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集团化办学的法律属性、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和业务范围,以确立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二要积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现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引导职业教育集团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三要建立合理的集团组织结构,推动集团化办学由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联合转变,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合理设置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

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

当前,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还缺乏足够的活力。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约束机制,缺乏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积聚多方优势的内部运行机制,导致集团牵头学校负担过重、成员学校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教集团功能的充分发挥。

针对职教集团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与会代表建议,一要建立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办学动力机制。积极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校企合作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二要引导并鼓励企业投资捐赠职业教育,赋予企业在合作学校管理方面的话语权,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校发展定位等方面相应的决定权,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三要发挥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平台作用。发挥行业在信息、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产业和专业为纽带,统筹资源,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库,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

从目前情况来看,集团化办学经费主要依靠集团牵头学校解决,缺乏长期的经费运行保障机制,而诸如学生实习、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受运转经费不足的限制,一些地方的职教集团发展速度不快。

代表们建议,要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制定、出台支持集团化办学试点的专项财政支持政策,设立集团化办学的政府专项资金,以保证集团化办学的深入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形成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通过政府投入吸引企业投资,通过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增强集团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

进一步创新办学模式

在全国已建成的500多个职教集团中,由中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占绝大多数,而由行业企业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很少,大型、特大型中央企业更是尚未涉足。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还相对单一。

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篇2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政府统筹;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社会各级各类办学主体积极参与教育改革。职业教育集团作为一种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办学道路初露端倪。21世纪以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河南、天津、江苏、海南、上海等地产生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模式,职教集团呈现出跨地区、跨行业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家与各级政府的政策与制度是职教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前提条件与基本保障,研究相关政策与制度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与制度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教育领域在体制改革中探索出的产教结合的新路径。根据其发展进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分为自主探索期、迅速发展期和深化改革期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与制度,为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1998年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自主探索期,在这一时期,相关教育政策与制度初步建立。1986年7月,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交了《关于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鼓励经济部门和企业办好职业教育,首次提出“发展企业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办学”。1991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993年2月,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面向社会需要,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举办,鼓励社会各方面联合举办。”《纲要》突出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社会团体的主体地位,要求职业学校走产教结合的路子,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指出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道路奠定了基础。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法律体系。这些政策与法律明确了职业教育办学的主体、路径、制度与发展目标,为社会力量自发办学提供了政策指引与法律保障,成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从1999年到2005年,随着高等教育连续扩招,高职院校迅猛发展,各级政府部门逐渐转变角色,通过政策指导与协调,适时地推动职业教育集团有规模地发展。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颁布,提出“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了各级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要求“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并强调要依法保障职业学校的办学自。各省、市、自治区相关部门逐渐重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纷纷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引导与支持,浙江、江西、北京等教育部门陆续出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政策文件。

与此同时,随着自主就业政策的实施,就业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2004年初,教育部相继出台《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职业教育转变办学理念,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同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自2005年起,针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国家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与改革。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太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要求公办职业院校通过资源整合与重组,进行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鼓励他们“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或“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决定》要求各地政府“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决定》还提出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同年11月,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根据《决定》与会议的精神,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案,并创建了许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颇有成效的特殊模式,如以城乡联合、以城带乡的河南模式,市县合作、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政策与制度的问题反思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从自发组建走向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阶段,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角色由办学主体逐渐转变为主导者、统筹者与协调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增进各个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成为有效利用办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的重要桥梁。政府的政策与制度为职业教育改革明确了发展方向,更新了办学理念,为职业教育集团确立现代教育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应对市场需求,规范、有序地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尽管如此,这些政策与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组建与发展中定位模糊、干涉失当

随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深入发展,有些政府部门未能清晰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及时地由办学主体向统筹者、协调者转变,而是作出过多的干涉。在职教集团组建过程中,有些地方行政部门虽然提出自愿参加的原则,但实际上却利用行政力量牵强撮合,而不是靠市场力量自发推动。有的甚至用行政命令强制执行,“拉郎配”的现象?壹?幌剩?斐杉?拍诓抗叵邓缮ⅲ?狈δ?哿ΑS械男姓?鞴懿棵旁蛭?烁铣绷鳌⒆非笳?ǎ?谌狈Χ陨缁岫?Φ那逦?鲜队牒侠淼南低彻婊?那榭鱿拢?つ抗睦?榻ɑ蚶┙ㄖ耙到逃??牛?贾录?拍诠芾硖逯坡浜蟆⒃诵谢?苹炻乙约鞍煅е柿坎桓叩任侍馔瓜裕?踔脸鱿钟忻?奘档闹耙到逃??牛?朔呀逃?试础S械恼??棵呕怪苯硬迨种耙到逃??拍诓渴挛瘢?浇缰贫ü芾碚鲁獭⒖纬躺柚玫龋?眯姓??畲?嬷耙到逃??诺囊庵荆?秩帕似浒煅ё灾魅ǎ?现赜跋炝酥耙到逃??诺亩懒⒃诵小?nbsp;

(二)政策与制度的指导落后,未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

在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初期,政府的政策与制度集中在如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当职业教育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时,集团内部产生许多新的问题,而政府却未调整工作重点;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与制度。这些问题主要有:第一,各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的权利与义务界限模糊,各办学主体对教育集团的短期与长期利益认识不一,产生多元利益冲突,这些分歧妨碍了职业教育集团的后续发展;第二,人事关系复杂,内部组织松散,管理制度停留在扁平化阶段,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办事效率低;第三,对市场人才需求的动态把握不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老套落后,缺乏改革动力;第四,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没有保障,这在私立职业教育集团表现尤为明显。这些虽然是职业教育集团自身发展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与政策支持,单纯依靠集团内部力量,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与良性的竞争机制

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集团并没有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各个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地发展水平尚难以作出统一的评价与认定。出于政绩考虑,地方政府往往偏向大力发展公立职业教育集团,在优惠政策上有所倾斜,有的甚至还会过分保护。对私立职业教育集团的扶持力度相对薄弱,导致私立职业教育集团在社会上举步艰难。又由于地方政府的影响力有限,这些教育集团在不同地区与不同行业之间容易形成竞争壁垒,难以展开公平的竞争。在这种条件下,职业教育集团难以真正应对市场需求。及时改进运作模式与管理机制,不利于他们长远、健康地发展。另外,职业教育集团地区差异明显,京、津、沪、苏、浙、鲁、粤等沿海地区发展趋向成熟,豫、鄂等中部地区相对缓慢,而西部地区发展不足,这些欠发展地区的条件、资源有限,很难直接借鉴发展地区的经验,更需要探索出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本土化模式。如果缺乏良性的竞争机制,这些地区的职业教育集团难以探索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发展道路。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政策与制度的策略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见,随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日益发展,现有的办学政策与制度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政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合理定位,创造优良的外部管理环境

在职业教育集团组建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积极转变管理职能,承担起统筹者、规范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逐步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各地区应建立统一、规范的行政管理制度,明晰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步骤地解决主管部门放权的问题,充分保障职业教育集团的自主办学权,尽可能地减少阻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社会制约因素。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参与办学的社会力量的权利与义务,合理定位各办学主体的角色与职能,根据职业教育组织的属性和功能,确定职业教育集团的运作权限和基本规范,努力实现教育公益性和营利性的统一。各级管理部门还应改变以下达行政指令为主的王作方式,采取指导与监管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如制定贷款、投资、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提供信息、搭建合作乎台,建立专门的监督评估机构等,发挥统筹和协调的作用,为职业教育集团优化办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外部管理环境。

(二)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办学机制

各级行政部门应当增强服务意识,在了解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建立并逐步完善操作性强、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如减免税收、贷款担保、提供奖励或资助等,吸引各行业、企业与个人积极投身职业教育;第二,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协调机制,加强学校与行业管理机构的联系,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限制,整合社会、企业与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激活资本运作方式,适时地协调职业教育集团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第三,发挥龙头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优势,加强宣传与推广,鼓励中小集团不断改进内部管理体制;第四,指导并监督各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同等标准的质量保证体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的交流与培训活动,实施统一的资格考核办法;第五,积极提供动态的行业岗位需求信息,搭建平台,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他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尝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三)引进良性的竞争机制,逐步完善配套措施

政府应当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的准人登记、评价和淘汰等制度,引进公正、良性的竞争机制。国家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集团的引导与扶助,平衡地区发展差异。各地方政府应该根据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以市场为杠杆,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建立相对稳定的评价机制,对各个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基础、运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平的分析、评价,以监督他们的办学行为,鼓励他们积极寻求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优化办学模式,提升办学质量。对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的教育集团,相关行政部门应根据诊断结果,引导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政府还应规范各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集团的竞争行为,避免恶性竞争,净化市场环境,保障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公平竞争、同步发展,允许市场自然淘汰部分运行模式落后、浪费教育资源的集团。此外,随着职业教育集团的深入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活动,除了常规的检查监督,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

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苏南 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 发展构想

[作者简介]翟志华(1962—),女,山西洪洞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贸易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高校财务管理。(江苏 无锡 21415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加快苏南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与对策选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11//03110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007—03

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苏南职业教育产业化的产物,是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区域内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实力较雄厚的职业院校为核心,联合相关的行业企业,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组成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旨在提升办学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是新形势下整合苏南职业教育资源、实现成员优势互补、谋求多方共赢的新举措,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为苏南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深化校企行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实践表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这种由多个成员主体自愿结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新型组织形式,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苏南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战略选择。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具有强大的时代生命力,是苏南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的良好载体。然而,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瓶颈。当前,如何正视问题,加大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引导与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与机制,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已成为苏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价值与功能分析

(一)创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与机制

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对传统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使苏南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从单一僵化向多元灵活、投资体制从一元途径向多元渠道、管理体制从条块分割向协议组建转变,实现了以政府为指导、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以行业与市场为依托的成员间的横向联合、纵向沟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赢。

(二)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作为面向苏南区域经济建设的职业教育,在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技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苏南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才需求的类型、规格和质量也发生变化。苏南职教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正是苏南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变化与发展的必然结果。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区域社会经济提供了知识智力和人力资源支持,将实用型与应用型教育相结合,培养了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苏南经济建立起一个层次齐全、灵活开放、柔性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在做好企业员工培养、培训的同时,也关注科研创新、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对科技成果进行系统集成,并快速孵化形成新的生产力,最大限度地获取聚变效应。苏南职教集团依托其资源平台、制度平台与交流平台,通过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联合路径,在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主体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三)推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无疑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相对固化了集团内部学校与企业、行业、政府之间的关系,加强了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了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加务实、高效,真正解决了苏南职业院校存在的生产性实训设备不足、“顶岗实习”岗位稀缺、专业不对口等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推进了“工学交替”“前校后厂”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制约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瓶颈”

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许多问题,成为制约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瓶颈。

(一)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管理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

由于多种原因,苏南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模式多为松散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成员之间没有实质性的捆绑约束或约束力非常小,成员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十分有限,集团成员之间的关系过于松散,导致集团的整合发展能力较差,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很难相互融合,难以真正实现集团成员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作为一种松散型的非正式组织,职教集团目前只是一种事实存在。职教集团身份不明确,既没有法律地位,也没有行政权威,集团成员进出集团自由,加上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从发展的角度看,集团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难以进行长远的发展规划,难以制定长远的集团战略目标。这些问题最终可能导致职教集团有名无实,流于形式。

(二)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干涉多于协调,缺失激励、保障政策

苏南职教集团的创建和发展与政府的推动密不可分,也是政府权力一定程度的让渡。政府担当着引导、协调职教集团的创建与发展的重任。但总体来看,政府在职教集团组建与发展中干涉多于协调,主要表现在:政府利用行政力量而非市场力量撮合组建职教集团;政府成为职教集团组织体系的架构者和运行基本规则的制定者;政府忽略和抑制了集团主体办学内生动力的发挥。到目前为止,政府尚未出台针对职教集团及其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缺少对职教集团发展的激励、保障政策,影响职教集团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权利与义务不清晰,内部管理不规范

职业教育集团涉及政府、院校、企业、行业,由于缺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制度体系和有效机制,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导致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各成员的地位及权利义务不清晰,责、权、利不明确,无法协调好政府、院校、企业、行业之间的关系,导致集团成员参与集团工作的动力及投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比如政府参与集团活动的表层化、行业组织参与集团工作的被动性、部分企业成员和院校成员参加集团建设的滞后性等,使得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政府的主导作用、学校的主体作用、企业行业的参与作用无法有效发挥,集团内部校企深度融合、院校紧密合作、校政互动发展尚待实现。

(四)职业教育集团中的企业多是“被参与者”,难以发挥能动性

职教集团组建的根本目的是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一般会通过章程的形式约定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合作的动力与保障是多方共赢。目前,苏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作为合作主体一方的高职院校热情很高,态度积极诚恳,而作为参与主体的企业,合作办学的意识并不强,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也不足,大多是“被参与者”,难以调动积极性和能动性。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没有把参与校合作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开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提高、兴衰成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苏南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还有进一步发挥的巨大空间。

(五)集团国际化水平亟待提升,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尚待加强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促进和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达国家国际教育市场的扩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职业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国际化的进程势在必行。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和经验还比较欠缺,在国际化进程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目前,苏南职教集团内国际成员数量少,而且合作方责任感欠缺,对集团的贡献度低,个别合作项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人才培养不能产生积极作用。因此,苏南职业教育集团的国际化水平亟待提升。

三、加快苏南职教集团发展的有效策略

随着职业教育市场的逐渐成熟,构建有效的职业教育集团化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集团内部关系体制,重视当前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探索针对苏南职教集团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已刻不容缓。

(一)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治理结构,增强集团凝聚力

治理结构完善与组织制度构建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运行载体与规范力量,是职教集团化运作的组织架构与行动框架。第一,完善治理结构。由成员单位共同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职教集团董事会、理事会,代表职教集团行使权力、承担责任、规避风险,制定与规划集团发展的理念、目标和文化等,导引集团发展的核心价值系统。第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职教集团的章程,规定集团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通过项目书形式,明确合作内容和各自的分工以及利益。同时,明确各成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规范职教集团及各成员单位的行为,在集团内部产生积极的协同效用,塑造一种自主、创新、灵活、紧密的新型合作模式,保证职业教育集团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提供机制、体制保障,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消除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领导体制和投资体制中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进行积极引导和宏观调控,指导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在合理变革中办实、办大、办强。首先,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国家税收等措施,鼓励地方企业等社会组织参与苏南职业教育,加大统筹力度,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质量评估、招生就业和实习实训基地创建等,鼓励职业院校建立产学结合、企业化管理的实习实训基地。其次,通过免税,鼓励社会各界、利益主体捐赠或投资职业教育。最后,政府相关部门要为苏南职教集团提供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并且加大对职业教育集团化运行的监管力度,最终提高苏南职业教育的运行效率与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与苏南产业匹配度的提高,为苏南产业调整与升级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理顺和提升管理体制,明晰集团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为进一步理顺和提升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的管理体制,要从体制机制上引导好、发挥好集团各成员促进发展的积极性:政府在宏观指导的前提下,赋予集团更多的办学自;行业要发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结合不可或缺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应在政府政策与信息导引下与行业、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依据区域经济结构、技术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的培养结构;企业通过行之有效的政校企行合作,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和人才梯队,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要明确政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在职业教育集团化运作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职教集团应紧紧围绕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在校企的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和校企的产业规划开发、咨询与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而紧密的合作,在技术革新、产品研发、专业开发、职教课程等教育产品的研发上集体攻关,共同解决生产经营和职业教育中的疑难问题。职教集团应积极探索教育与产业接轨的模式及运作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创新机制,认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行使必要的职责,以确保集团的市场化运行,真正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不断创新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管理体制。

(四)找准企业利益关注点,增强企业融入集团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深度参与职教集团,关键在于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职教集团切实了解企业的需求,找准企业的利益关注点。首先,让企业明确参与职业教育集团,体现了其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履行,是“授人以渔”的有效平台,企业以其文化和资源的优势彰显育人的特色。其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将学习和工作、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合作过程中发现和储备人才,节约人才教育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后劲,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集团国际化水平

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推进苏南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他山之路。苏南职业教育集团要进一步树立教育国际化观念,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的内涵要求,根据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依托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教育国际化便捷的合作平台,科学判断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不断增加职教集团国际成员的数量,汲取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拓展对外教育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毕守一.职教集团合作办学中教学运行机制的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2010(1).

[2]曹晔.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几个问题的基本认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

[3]叶峰.浅析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脉络[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

[4]周劲松.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模式选择与功能实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5]杜旭东,张伟.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趋势[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1).

[6]杨煌.发挥职教集团功能,实现校企互利双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7]王捷.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实现途径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09(10).

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职教集团医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将现有的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集团化有机结合,构建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多元主体共建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企业资源的优化,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多重效益共享,强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功能的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集团的外在发展形态,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在平台。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方针,2015年教育部也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中提出了“开展集团化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具体要求。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职教集团发展机制、提升职教集团发展活力,获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效能的最大化,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职教集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1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进下,各地组建职教集团的热情高涨。但就整体而言,职教集团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办学理念貌合神离。(2)政策制度集而不团。(3)运行机制团而无力,难以协同。

由此可见,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互动合作的体制机制,如何推进集团化办学,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医学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保持发展活力,也必须顺应时展,因地制宜进行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院校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湖北江汉医学职业教育集团为例进行探讨。

2湖北江汉医学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实践探索

湖北江汉医学职业教育集团(后简称医教集团)由仙桃职业学院牵头组建,是湖北江汉平原地区首家面向医疗卫生领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医教集团立足江汉平原,辐射湖北省,致力打造湖北医学职业教育品牌,目前成员单位有78家(其中政府机构及行业协会/学会5家,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3所,中职院校3所,医疗机构60家,企业5家)。医教集团成立以来,仙桃职业学院作为理事长单位,着力从完善集团化办学制度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推进行业、医院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有效途径和方式。依托医教集团,仙桃职业学院的护理、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先后立项湖北省高职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打造成医学类优势专业群,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和建设成效。

2.1以价值认同为目标,核心理念深度融合,提高集团丰富专业内涵的凝聚力

医教集团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的价值取向,旨在通过搭建平台,加强校企(院)合作,提升医学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为江汉平原乃至湖北省的医学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服务。

高职教育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是将协同育人建立在“利益多赢、责任共担”的体制上,建立在合作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和平衡上,彼此信任、诚心合作,最终将育人落在实处。医教集团在运行过程中,引进经营理念,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人才交流等途径,为医院与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切实保护集团各成员的自身利益;构建互利互惠的动力机制,不断寻找集团成员的利益共同点和驱动力,激励医院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增强了职业教育集团对医院和企业的吸引力。

2.2以科学有效为追求,管理机制深度融合,提高集团运作专业建设的执行力

为求得机制上依存、资源上互补、利益上共赢,医教集团不断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逐步构建了一套科学有效、适合集团整体协作运行的管理机制,建立起了良性的集团运营模式,有效提高了集团运作专业建设的执行力。通过制定落实发展规划研讨机制、重大事項研究讨论机制,保障了集团化办学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与严谨性。落实教学研讨机制、名师工作室引领机制、教师研训一体化机制等,提高了集团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整体质量,也避免了出现各自为战、不相往来的局面。

同时,仙桃职业学院积极借鉴、吸纳、融合集团成员高效的管理经验,结合医学类专业实际,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运行机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仙桃职业学院充分发挥专门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指导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技术服务指导委员会等)的指导作用,形成日常的交流和研讨机制,达到了以专项工作促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

2.3以互兼互聘为手段,员工队伍深度融合,提高集团调配专业资源的均衡力

医教集团的组建为区域内师资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深度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考虑学校和医院实际工作需要,尊重教师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意愿的基础上,医教集团统筹调配人力资源,切实均衡师资与医院专技人员比例,推动专业和医院均衡发展。

医教集团以促进学校与医院人才“双向流通、资源共享”为宗旨,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逐步完善“人才互聘、双向兼职、双向负责、双向互利”的互兼互聘机制,建设共享型教学团队。仙桃职业学院的医学类专业均实行双带头人制,通过聘任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重大事件的顶层设计,推进医学职业教育与医药卫生行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遴选临床一线的专家、技术骨干参与临床教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完善兼职教师考评与退出机制。定期组织“教学专家宣讲团”深入合作医疗机构,采取专家讲座、床旁教学、示范授课等方式,加大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落实专任教师每五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定期轮训制度,新任教师必须先临床实践、后上岗。鼓励集团成员医院聘请骨干教师参与临床兼职、横向课题研究、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及规范化培训等,各出版社聘请专兼职教师参与教材编写、资源库建设等工作。

医教集团各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间,在专业及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学生的中职技能高考培训、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省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培训、专升本考前培训等方面,已基本实现了师资互兼互聘的常態化,有效促进了集团内各层次院校的效益最大化。

2.4以共建共享为模式,临床实践深度融合,提高集团优化专业条件的原动力

仙桃职业学院严格落实医教集团章程决议,在本地政府的土地、税收等优厚政策支持下,先后与集团内多家医疗机构共建融理论教学、实训实习、培训考证、对外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医院,并成立了4所临床学院。

建设过程中,仙桃职业学院以“校外基地教学化”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医院建立医教结合的教学病房,完善其教学功能,将其打造成融“教学-示教-见习-实习”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并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管理平台,院校双方通过网络平台联合开展教学管理和教学研讨活动,全面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确保临床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仙桃职业学院以“校内基地职场化”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和职场环境建设,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医学模拟教育互动平台,将其建设成为集教学研究、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共享型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内高仿真的职场氛围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依托医教集团丰富的实训资源,仙桃职业学院医药卫生类专业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构建“课堂中的职场、职场中的课堂”,广泛开展了“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对接,极大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

2.5以捆绑统一为标准,考核评价深度融合,提高集团引领专业发展的控制力

加强考核评价,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打造专业品牌效应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要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劲的活力,就需要政校行企等多元实体凝心聚力,着重加强对人才职业综合素质与知识、职业岗位需求与能力的考核,共同构建动态的校企联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第三方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实现管、教、评的真正分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进而创新集团化办学路径,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多元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良好态势。

仙桃职业学院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依托医教集团,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由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卫生行业协会担当领头羊,优质医院参与示范,对医学类专业学生和医院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捆绑实施联合考核评价,着重加强对职业综合素质与知识、职业岗位需求与能力的考核。基于三方(校、政、行企)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利益驱使,最终形成了在政府部门监管下,行业医院开展考核评价,职业院校和医院共同组织培训的职教利益共同体,三方互相制约,有效运行。

三方联合考核评价共享平台的建立,不仅为学校提供了测评毕业生培养质量的依据,也为医院考核员工提供了依据,使医院用工、学生就职、员工加薪都有了统一的标准,实现了多方共赢。医教集团引入深度融合的三方联合考核评价体系,倒逼学校与合作医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引领专业发展,树立专业建设的职教品牌效应。

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篇5

一、办好事务工作

1.文宣工作。起草重要会议讲稿、经验交流材料、日常各类文稿,做好会议记录,完成集团官网、官方微信号的编审工作。截至目前,共发送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20份、党委会议纪要9份、专题会议纪要6份,下发抄告单60份;编送《集团工作简报》9期;编审集团网新闻信息259条;编审推送官方微信各类信息130余条;向中国高校后勤信息网、省教育后勤信息网、省教育工会网站、学校官网等平台发布信息近200条。

2.协调工作。协助做好“校庆节”暨优质服务系列活动、“暑期中层干部会议”“双代会”等工作方案;协同做好工会、离退休工作,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牵头做好党务公开、司务公开、信息公开,保密等工作;协助落实集团领导外出考察交流活动30余次,安排集团领导接待日35次;做好省教育后勤协会行专会协调工作。

3.接待工作。接待上级领导、专家和省内外兄弟院校以及商务来访29批次180余人。

4.督办工作。执行集团定性工作目标考核;督促各中心(公司)、部门每月报送工作简报;实行收发文、领导批文OA运转,通过OA进行工作督办;根据《后勤集团下属公司及二级单位班子会议议事规则》及时督办落实相关事宜。

5.机要工作。截至目前,通过OA、纸质形式登记、处理来文800余份;收、转校发等上级来文683份;处理中心(公司)、部门请示报告文件223份。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队伍培训。举行信息宣传工作业务培训1次、摄影培训1次,提高办公室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工作能力。结合“思政大讲堂”举办了管理执行力修炼、幸福管理与自我成长等4期主题培训。

2.加强对外交流。参加全国教育后勤系统信息宣传与理论研究业务交流研讨班、全国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高级研修班,牵头举办浙江省教育后勤协会行专会年会、办公室公务礼仪文化培训等活动,促进与省内外高校办公室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推进创新工作

1.集团党建工作。印发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制定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举办“思政大讲堂”、纪检干部培训会。组织开展“喜迎十九大 保安全促生产”系列行动,“荷·和”廉洁文化摄影书画作品征集活动,“支部好案例”征集活动等。

2.文化建设工作。制定《后勤集团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完成集团大厅文化物化建设。结合“优质服务活动”、工会工作开展系列后勤文化品牌活动。获“全国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3.制度创新工作。出台《后勤集团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后勤集团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校属企业 后勤集团工会经费提取及使用管理办法》《金华市浙师大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商务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后勤集团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校属企业 后勤集团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校属企业 后勤集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校属企业 后勤集团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校属企业“荷·和”廉洁文化建设方案(试行)》等;修订《后勤集团信息与宣传工作考核办法》;起草《后勤集团“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完成了《后勤集团制度汇编(2005-2017)》。

四、数字后勤工作

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篇6

如今,盐城市第一小学已在其母体的基础上成长为包括五个直办校、四个领办校在内的“一校九区”的联合办学体。随着成员单位的不断增多,规模的日渐扩大,管理的头绪变得繁杂,难度也自然而然加大了。如何掌控方向,行得从容?集团在面对现实中智慧行走,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各个环节,建立以共同愿景为灵魂、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集团运行机制,辩证地处理均衡与发展、优质、特色的关系,构筑起高品质的教育生态。

联动决策机制,让校区间同步共振

决策明晰思路,决策引领发展。集团构建“党政联席、校区联合、部门联手”的“三联”决策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决策民主化、管理扁平化、发展科学化。一是党政联席。凡涉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团党委会与校长室共同决策、分工负责。二是校区联合。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兼任校区主要负责人,或担任支持领办校工作的分管校长,促进集团核心层与紧密层之间领导班子的高度结合。三是部门联手。集团中层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部门负责人参与集团领导班子会议,反映民意,建言献策。整体联动的决策机制,缩短了“指挥链”,既使得集团的决策建立在各校区共同愿景的基础之上,又使得集团的操作指令让各校区同步共振。

统筹协调机制,让集团内高效运转

集团各部门的高效运转,是集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集团构建“管理调适、质量调控、方向调正”的“三调”管理机制,在集团决策与校区执行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集团成立党委会与校长室,设置集团办公室(党办、校办、外办三办合一)、教育教学协调部(与网络管理中心合署办公)、资产与财务管理部(与财务结算中心、安全保卫处合署办公)、监察室、督导室以及工会、团委等中层管理部门,既独立设置、各司其职,又条块结合、整体联动,确保集团高效运转,高位运行。一是管理调适。集团中层部门既接受集团校长室的垂直领导,又承担着对校区对口中层部门的指导、协调、督查的职能,通过部门内部会办会、平行部门通气会、对口部门碰头会等途径,交流工作动态,会商重要事宜,调适管理细节。二是质量调控。集团创造性地设置了督导室,“请督导室来督导”已成为各校区开展日常工作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无论是规定动作的综合评估,还是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生活服务等自选动作的专项督导,都注重各成员校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整体上起到了有效的调控和促进作用。三是方向调正。凡涉及公开招标、招生收费、考核评优、职称晋级等教职工和社会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集团纪委、监察室及工会等部门分别参与,全程监督,纠正偏颇。

多元共享机制,让校区间开放融合

推进集团化办学,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尤为重要。集团构建“资源统配、平台统建、方法统筹”的“三统”共享机制,走“学校发展共同体”之路。一是资源统配,实现校区间硬件资源与人才资源的均衡配置。采取“校长+教师”“特级+骨干”的模式,以每年不少于15%的比例,在各校区之间实行师资定期交流制度,确保每个成员校都有在岗特级教师、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从而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二是平台统建,实现校区间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的深度融合。采用“网络+社区”“团队+个人”的模式,建立网上资源库,成立名师工作室,跨越校区界限,突破时空束缚。三是方法统筹,实现校区间总体规划与阶段目标的优化组合。采用“刚性+柔性”“标准+自主”的模式,制定集团内均衡发展的标准、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在项目投入、人事调配、考核奖惩等方面一体运作。

和谐竞争机制,让集团内整体优化

集团化办学,追求的是集团各成员校的协同发展。集团构建“思路创新、特色创优、发展创先”的“三创”竞争机制,使集团内呈现出同进共长的一体化上升发展态势。一是思路创新。各校区既坚守集团发展的统一思想,又着眼校区发展的个性追求,出新招,求新意,走新路。如在集团核心文化“涵养大气”的引领下,聚亨路校区的“爱的教育”、盐渎校区的“厚德如盐·怀若海渎”等文化主张旗帜鲜明。二是特色创优。各校区融进对教育的独特理解,逐步形成独特的气质,在一些特色项目上做优做大。如北校区的“家庭实验室”与“四力”心理健康行动、实小校区的“四建阅读”与“校园足球”、盐渎校区的“文轩少儿读书俱乐部”等活动各具特色,魅力四射。三是发展创先。发展一盘棋,操作一条线,各成员校对外相对独立,对内相对统一,在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生活动等各方面展开积极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形成奋力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在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中,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依靠母体“内生力”,持续保持高品位、高质量,彰显学校品牌、管理、文化的优势,以超前发展的状态继续引领教育,带动整体,实现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近三年,集团三度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阅读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继去年有2名教师成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后,今年又有7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使集团在岗省特级教师增至20名,一批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为规模不断扩大的教育集团奠定了师资力量基础。

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篇7

[论文关键词]海河教育园区 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集团是指以一个或若干个办学实力较强的学校为核心,由多个优势互补的独立法人主体组成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的,以资产联结或契约合同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联合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具有职业教育集团特征的多法人联合体的办学行为,是职业教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

一、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需要

1.进一步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海河教育园区是天津市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提出的新举措。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借助政府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大胆改革创新,在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上探索新路子;可以利用有实力公司企业的加盟,争取行业企业的全方位支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可以通过学校之间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集中资源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推动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2.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岗位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职业院校办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一是可以通过集团内部的所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共享,解决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资源不足、难以适应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的需求,在合作中寻求各院校办学效益最大化。二是要进一步密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各方面的联系,不断培植新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生长点,提高办学效益。

3.资源共享培育特色。海河教育园区建设使许多学校集中在一个区域内,使得原来以就近上学而设置的专业地域优势尽失,势必使各校一些弱势专业发展困难。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一规划协调专业布局,在考虑各校综合发展的同时,整合教学资源,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专业,将优势专业做大、做精、做深,为走特色发展之路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条件与基础

1.政策导向与政府支持成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因。《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骨干职业院校的带动作用,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的规模化、集体化、连锁式发展模式。”《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津政发[2010]46号)指出:“坚持并完善行业、企业为主的办学体制,强化集团化办学,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理事会(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加强产教结合委员会对职业院校的业务指导,做大、做实、做强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办学模式。

2.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发展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造了条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方向、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特色等各方面受到经济发展状况与水平制约。《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天津市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全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崛起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这就决定了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成为大势所趋,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滨海新区八个产业功能区的建设标示着天津经济的未来走向,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结构匹配,这就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规划办学方向上确立了坐标。三是滨海新区经济迅速发展为海河教育园区院校与滨海新区企业融合带来了机遇,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注入;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经常参加高水平的实际工程项目、技术的研发,提高执教水平;可以建设高水平的校外生产实训基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3.园区学校的实力及地域优势形成了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良好基础。首批进入海河教育园区的五所高职院校中有两所是国家示范校建设单位,有两所是国家骨干校建设单位,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高,在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各种变化,在改革和创新中更容易产生经验和思路。在精品课建设方面,截至2009年天津市高职院校中国家级精品课共有42门,而首批进入海河教育园区的五所高职院校就达到18门,这为以国家职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以行业为主体的办学体制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提供了保障。天津市职业教育以行业办学为主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改革创新为天津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使得依托行业办学、走工学结合之路成为天津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特色。首批进入海河教育园区的七所职业院校中有五所是行业主办的院校,与行业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得到了行业企业多方面的支持,在合作办学、工学结合、人员培训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中,探索与滨海新区结合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策与建议

1.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的建立应在充分调查研究、总结成功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及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站在把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并在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的战略高度加以考虑和落实。基本思路是由政府统筹,以海河教育园区有实力的1~2所高职院校为核心单位,联合教育园区其他职业院校学校、企业及相关实体组建教育集团。

第一,设立教育集团董事会。董事会是教育集团办学决策机构,董事会成员一般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集团成员单位法人代表、教育界知名专家、社会经济知名人士、教育研究咨询机构专家等组成。董事会负责决策教育集团办学方向、目标、形式、范围的确定;决定教育集团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教育集团办学重大业务活动和投资方案;批准教育集团的基本管理制度;负责政府与集团成员中间的联系与协调等。

第二,政府的主导与统筹。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职业教育集团建立需要政府从园区长远发展考虑统筹与协调。特别是天津市政府作为部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项目的承担者,将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责无旁贷。

第三,横向多主体、纵向多层次的运行机制。横向多主体机制决定了教育集团化成员单位不仅包括园区内各职业院校,还应广泛吸收社会各种力量参加,特别是利用园区毗邻滨海新区的地理优势争取滨海新区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入教育集团,以得到更多的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支持。横向多主体机制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市场化运行的效率,充分尊重各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协调好参与各方的利益,用利益杠杆激发成员单位、特别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共赢。纵向多层次机制就是强调教育集团的功能不仅包括高职教育、中职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研究咨询功能、培训功能、职业资格能力鉴定功能、技术服务功能等。纵向多层次机制着眼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有较高的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水平。

第四,强化内部管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各成员单位、各职能部门、全体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履行集团章程及各项制度,确保集团化办学正常、高效运行。强化内部管理主要体现在科学地进行组织机构设置及制定有约束力的制度,以保证集团化办学的管理、组织、运行及督导。

组织机构设置就是建立一会三系统。董事会作为集团化办学的决策机构,其职能决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设计。执行系统负责集团化办学各项业务工作的计划、运行与管理;督导监控与评价系统监控检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督导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业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数据进行跟踪、收集、整理、分析,帮助集团领导层进行科学决策。

进行有约束力的制度建设就是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职业教育集体化办学的文件精神,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教育集团章程和具体实际,制定、更新与完善内部管理的各种办法和规定,以达到规范和约束组织行为的目的。

2.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第一,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协调的目的是使集团成员形成合力。根据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际,强化政府主导的协调是集团化办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政府的协调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学校、企业、研究咨询机构等在集团化办学中的权利与义务,引导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方向;二是出台各种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参与教育、实行校企合作,使企业在集体化办学中发挥作用;三是强化管理与服务职能,为校际之间合作服务,加强学校之间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

第二,建立利益驱动的激励机制。激励理论认为,激励最直接有效的因素是需要,从组织角度来说也可以认为是利益。利益决定行为,为保证集团成员单位行为的一致性,并主动、自觉地保持和维护这种一致性,建立利益驱动的激励机制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容忽视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政府和集团的政策上要充分尊重成员单位的意愿,兼顾集团和成员单位的责权利,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二是在制度上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易于操作的行为准则以及工作业绩和成果评价体系,做到利益的分配以贡献服人;三是加强监督,建立相应督导检查机构,制定奖惩办法,将工作质量、效果与利益紧密挂钩。

第三,建立市场导向的合作机制。市场导向是职业教育集团与社会各方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本前提。市场决定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合作关系只能是在利益目标相互认识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从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教育集团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按照市场规则办事,紧贴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合作目标强调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只有相互的利益一致,才能得到社会各方面支持,特别是行业企业的支持。

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篇8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近年来,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25个省市组建了2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单位6000多个,成员学校达到2400多所,合作企业达到3600多家,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然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一些职业教育集团虽然轰轰烈烈地成立起来,但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功能和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速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

现就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目前除个别职业教育集团外,我国建立起来的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均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是一个非法人组织。由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这就使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还不是一个法律上认可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职业教育集团本身没有公章与帐号,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种局限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集团紧密度的程度来看,由于集团本身不具有法人身份,成员单位加入集团或开展某种合作,都是由成员单位与牵头组建方单位之间签定协议,构成一一对应的契约关系。这类协议的甲乙方关系不是成员和集团之间的关系,成员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从法律的角度是难以界定的,导致集团成员之间的紧密度受到局限。二是从行使权利的角度来看,集团的一切操作规范的法律有效性都只能通过某个成员单位(大多是牵头单位)的法人地位来实现的,在集团对外开展各项活动例如联合招生与企业缔结校企合作协议时,只能以某个成员单位的身份而不是集团的身份来行使权力,导致权利的局限。三是从承担责任的角度来看,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导致了运作的随意性。因此,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强化其管理与运行,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快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性质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主要在集团成员之间发挥沟通、协调、中介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在民政部门注册,授予职业教育集团社团法人身份,将职业教育集团纳入社团法人的管理框架之中。

也可以将职业教育集团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使其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义务的独立法人单位。例如,河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在民政部门成功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集团的性质是以河南机电学校为依托,由同类型职业学校(含职业教育中心)和相关企业联合,自筹资金、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教育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该集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河南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教育厅。该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为理事长。该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

职业教育集团的各项工作需要通过集团下设的工作机构来具体组织与落实,因此,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依赖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的健全。目前,应重点加强以下一些组织机构的建设:

(一)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办事处)

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是负责集团日常工作组织与落实的重要行政机构。集团秘书处工作能力的强弱往往直接决定着集团工作的好坏与集团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有相当多职业教育集团的秘书处设在集团牵头学校内,与牵头学校的相关机构合署办公,并没有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集团秘书处的工作由牵头学校的相关人员兼职负责。由于牵头学校工作人员本身有大量本职工作要做,分不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集团秘书处的工作,导致集团秘书处形同虚设,从而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派专人负责集团秘书处的工作,以便使集团秘书处能够有效发挥组织、联络、沟通的功能与作用。

(二)健全各类专业性委员会

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集团成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招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要使职业教育集团所提供的这些潜在的功能和好处转化为现实的合作行为和效益,有必要在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下设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由这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筹划、组织与管理工作。专业性委员会的建立也为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搭建起广阔的组织平台,有利于调动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集团建设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管理不仅仅是成员单位领导的事情,而是广大普通教师和技术人员都能够参与的事情。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内已建立起了若干专业性委员会。例如,河南省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在内部成立了两个专业性委员会,一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一是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企业用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仍有相当部分职业教育集团还没有在集团理事会下建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负责承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集团的大量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由集团秘书处来承担。这样做一方面不利于保障集团专业性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调动集团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成立若干专业性委员会。这些专业性委员会隶属于集团理事会,主要负责就集团内一些专业性的工作向集团理事会提供咨询建议,并在集团理事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三)建立经营性实体

由于目前大多数职业教育集团本身还是非独立法人组织,集团组织自身既没有公章,也没有账户,更无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就给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上的这些困难,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由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一个隶属于职业教育集团的经营性实体,职业教育集团的一些经营业务由这个实体具体承担。以这个经营实体经营利润所得作为职业教育集团日常经费的重要来源。例如,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一个隶属于集团管理的经营性实体——北京市酒店旅游管理培训学校,该学校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其法人为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董事长。这所培训学校依托集团成员单位,面向集团成员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开展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非学历培训,所得收入主要用于职业教育集团日常运行经费。

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经营实体,首先使集团成员在契约联系的基础上,加入资产联系,这有利于密切集团成员单位的关系,使职业教育集团由松散的联合体走向紧密的联合体。其次,也为职业教育集团成员间的经济往来和职业教育集团的对外经营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三,职业教育集团经营实体的有效运作,为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因此,我们认为,在职业教育集团尚未获得独立法人资格的条件下,建立一个经营性实体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职业教育集团制度建设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由多个法人机构联合建立起来的多法人办学联合体,集团成员在职业教育集团这个组织平台上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办学合作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集团章程是职业教育集团的根本制度,相当于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多法人办学联合体的“宪法”。但是,集团章程的具体实施还需要一系列专门性的具体化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都制定了集团章程,但是保障集团章程具体实施的专门性的规章制度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在职业教育集团内还尚未形成以集团章程为基础与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集团理事会会议制度、集团信息沟通制度、集团财务公开制度、集团成员资源共享成本补偿制度、协调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质量考评制度等等。

四、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需要稳定、充足的经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一)建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一定管理费的制度。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机构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及其下设办事机构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集团成员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作为享用这种公共服务的集团成员,理应为集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买单”。因此,按年度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应当成为集团成员应尽的义务。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的管理费应该成为职业教育集团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经营实体所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应当成为职业教育集团运营经费的重要补充来源。

(三)政府应当给予职业教育集团一定的奖励性引导资金,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

(四)职业教育集团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吸收捐款和赞助,作为集团运行经费的补充性来源。

五、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与引导

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组建起来的,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对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制定并出台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的政策法规。近些年,我国许多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集团的专门性政策文件,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性质与职能、组建原则、组建形式、组建程序等问题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有效地推进了职业教育集团的快速、规范、健康发展。然而,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职业教育集团的政策文件主要规范的是职业教育集团组建的原则、形式和程序,对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后,如何规范地运行管理还缺乏细致、具体的规定。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政府部门有必要出台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方面专门性的政策法规,对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的基本规范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尽快落实职业教育集团的独立法人身份,以使职业教育集团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法律地位,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正规的社会组织。

(三)出台并落实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职业教育集团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文件精神,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载体,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政府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

目前,全国不少省市已经出台了一些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例如,河南省教育厅2004年发布的《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职教集团发展,在政策、经费上给予扶持,同时扩大职教集团相应的统筹权和管理权。允许职业教育集团自主制定集团内各层次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制订教学计划,自主选用教材,自主开发课程。对职教集团内具有“3+2”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学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予以倾斜。为了保证“3+2”分段制高职培养质量,“3+2”分段制高职招生计划仅限于安排在省教育厅确定的具有“3+2” 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学校。积极鼓励、优先支持集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上海市教委2007年发布的《关于本市推进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意见》对运行良好职业教育集团提出了5条鼓励性政策:1.支持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工作经历转换成学分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2.在安排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时,优先考虑集团内的职业院校;3.对于集团内的成员单位优先给予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4.凡符合有关条件的集团内高等职业院校可被列入高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院校;5.对于在集团建设中成效显著的相关人员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然而,据我们的调查了解,上述这些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扶持性政策目前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的政策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

上一篇: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汇报范文 下一篇: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