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6 22:25:32

高一历史学习总结

高一历史学习总结篇1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目的在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锻炼党性,以更好地开展工作、解决现实问题。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也指出,这次学习教育“总的来说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们学习党史,就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立足本职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多办为民实事,以过硬的作风、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在恰逢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从党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并做到学以致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重视学习、认真总结历史、科学对待历史、善于运用历史,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邓小平同志指出,“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养分,才能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的能力水平。

在学习党史过程中,我总结了必须要做到三点:真、实、用。

(一)真,就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学习教育要下真功夫,不能走过场,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真行动,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党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汲取力量。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增强历史自觉,保持战略定力,筑牢信仰之基,深刻认识三个来之不易。要树立正确党史观,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

(二)实实实在在的学,实实在在的懂的用,在党史学习中见实效。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诸多人间奇迹,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注重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两个大局,要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们只有实实在在的学,才能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方法。我们只有实实在在的懂,才能从党史中继承光荣传统,传承优良作风。我们只有实实在在的用,才能做到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的“动力源”。

(三)用,就是学以致用,学以促用,学用结合

高一历史学习总结篇2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委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对于交通运输事业来说,党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要修好,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有序推进。

“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深沉的历史自觉,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总结运用,把学习党史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就学习党的历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知向何处,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不竭于动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镌刻着奋斗的辉煌,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重要历史关口,我们必须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坚定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交通运输行业肩负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先行者、建设者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强化对党史学习教育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学习和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进一步锻造忠诚警魂,用如磐初心激发奋进壮志,以昂扬姿态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伟大事业征途漫漫,以史为鉴扬帆远航。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要紧密结合分管工作实际,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法治思想和重要训词精神结合起来,同开展“交通强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扎实做好工程建设、设施管理、科技创新、交通环保等各项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质量推进交通工作,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做好交通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努力用各项成绩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的新成果。

高一历史学习总结篇3

关键词:历史课堂;艺术;结尾;画龙点睛

历史课堂的完美结尾,不仅可以使教授的知识得到概括、深化,还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结构更为严谨,甚至可以让学生流连忘返,深深陷入历史的无穷魅力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学习历史。但若结尾是草草收场,不仅让整堂课功亏一篑,还会让历史课堂显得枯燥无味,使学生感到无趣,厌倦历史,从而消极学习,产生严重的后果。历史是一个民族精髓文化的体现,它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学生追根溯源的有力跳板,更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最佳途径,这是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的。因此,历史教师需创造和预设余音袅袅、画卷书香的历史气息,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和美感,感受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带着一种自豪、好奇的心理下课,这样就会让学生依依不舍,并且期待着下堂课的到来。历史课的结束形式是缤纷多彩的,但是无论教师采用何种形式结课,其最终目的都是想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保持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智力和文化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尾要遵守五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无论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尾采用哪种形式,其论据和论点都必须是科学、合理的,绝对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还要正确、客观地阐述评价人物以及历史事件,要以坚持以唯物论的观点来讲授历史,要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不能因为学生的猎奇心理,只讲新奇,甚至在原有的历史事件上添油加醋,擅自篡改,这样是极为危险的,也是不科学的。

2.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原则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内助力。由于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所以每个学生都具有异样的个性色彩,同样兴趣也具有相应的鲜明个性色彩,正是因为这样,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尾应该是多样性。缤纷多彩的,而不是一味的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历史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即使下课了也能主动学习,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被动地去学习。

3.突出难点和重点的原则

一个民族的历史绝不是一两堂课能讲完的,一味地、全面地讲授,会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觉吃力,随之产生厌倦感,所以在讲课过程中突出教材中的重难点极为重要。重点是历史教材中最为关键知识,只有让学生理解了重难点,其他的历史知识自然迎刃而解;难点则是历史教材中相对复杂、抽象、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历史知识。教师在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其他的历史知识自然就解决。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采用哪种形式的结尾都应该让学生引起注意,突出课堂讲授中的重难点。

4.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的原则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尾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带领他们从感性认识升华理性认识,这不是一种简洁的重复,而是另外形式的升华,因此,课堂结尾环节绝对不能停留在形式上。高中历史课堂结尾不仅要呈现多样化,还要在结尾的同时揭示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它们的规律性,形成一个有线条串接的知识系统,从而帮助学生记忆,拓展学生的思维。然而,教师除了要重视启迪学生思维智力外,还要注意历史教学所蕴含的基本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结尾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来解决问题,从而把停留在书本上的历史知识转变为能力。

5.量力性原则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结尾形式虽然五彩缤纷、各具特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艺术结尾形式都适合课堂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结尾要依据所教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水准以及接受能力等因素来决定用哪种个性化的艺术形式。若是一味地追求远离实际的猎奇艺术形式,不但学生接受不了,还会对课堂的教学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相对应的结尾形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尾应该多采用明确任务式、练习式和回应式等,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则应多采用迁移式和归纳串线式等。不同教材、不同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结尾的优化设计自然不相同,因此教师在选用结尾形式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书而异,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三种方式的结尾艺术

1.课件式结尾

目前,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被广泛运用在各大高校的教学中。课件式结尾是所有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尾形式中运用最为普遍的,运用课件对整堂课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小结,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各大高校的排课表,我们知道高中历史课是不会安排在上午第一节课的,而经过几个小时的学习,学生的精力有所消耗,所以在上历史课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学生情绪或者大脑疲惫的现象。若是所上的历史课内容平平,中间过程极为平庸,结尾也马马虎虎,这将会加剧学生疲惫的现象,但如果历史教师在做课堂结尾时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这不仅会提高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为下一堂课做好铺垫。

课件中展现的动态画面以及轻松音乐,不仅能帮助学生放松情绪、调节身心,还能促使学生回忆课堂中的所学知识、帮助记忆。例如,在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见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章第一节)一课中,在用课件总结时,我们不能大段大段地将“诸子百家”所主张的思想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达不到帮助学生记忆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因为感觉内容文字太多,而选择放弃记忆,毕竟高中生的学习量是相当巨大的。我们可以用一些历史照片以及涉及相关教学内容的电影,来呈现学生需要掌握的历史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少量的时间放映《墨攻》中的某段电影片段,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毕竟书本上呈现的“百家争鸣”,远远没有眼睛看到的来得直接。在总结的同时,还可以配相应的音乐,营造一种厚重的历史气息,让学生感受到“百家争鸣”所带来的影响,在画面与音乐两者结合的同时,再呈现相应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深深地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不是直接给学生施加背诵的任务量。

用课件式的结尾,不仅显得整个教学过程有结构性、层次性,最主要的是带着学生重新回顾了一遍所讲授的内容,还能更加明显地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学习历史,记忆历史知识。

2.交流式结尾

学习历史不仅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认识,也是一个从了解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从而加深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参与的过程。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学生学会同他人交流,因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同样一件的历史事件的看法不一定是相同的,加强学生与其他拥有不同看法学生的学习交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给出史学家对历史的总结,这样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是极为不明智的行为。历史课堂的交流式结尾,不仅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及时消化课堂讲授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宋明理学》(同上,第二章第七节)一章时,这一章与宋、明两代的历史有着很大的联系,通过介绍宋、明两代历史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好奇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绝对不是简单式阐述能达到的。我们可以先通过让学生讨论“郑和下西洋”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总结本课中所讲授的内容,说出宋、明理学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造成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对比记忆,这样不仅能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3.组合式结尾

组合式结尾是将多种结尾形式有机组合的结尾方式。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预设组合方法,也可以根据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组合式结尾相对其他结尾方式,不仅方式上更加丰富,而且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师在选择这种结尾方式时,一定要掌控好,否则容易画虎反成犬。

三、艺术结尾的几种方法

1.制造悬念

一堂历史课堂结束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总结知识,然后根据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来设置一个悬念,在学生最想猎奇的历史事件处戛然而止,这样就让学生带着一种遗憾、好奇的心理去期待下一节课,而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艺术结尾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比赛竞争

高中时期的学生特别好强、好胜,良好的竞争环境与鼓励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进步,并且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历史课堂剩余不多的时间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然后提出基础、重点的知识,采用计分的模式,组织学生个人或分组抢答,每个月累计一次,然后给予那些表现好或者回答好的学生及小组适当的奖励,从而让整个班的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竞争中,而在学生参与抢答的游戏中,知识早已在无形之中就刻印在其脑海之中了。

3.游戏趣味

一堂历史课,应该尽量避免长篇的阐述,要达到少讲、精讲的效果,让学生知道虽然历史事件数不胜数,但是仍旧可以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对于一些可以以游戏模式来总结的课程,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例如,可以采用古代“击鼓鸣冤”的模式,来构建抢答规则,这样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玩得开心、学得开心的效果。

4.列表归纳

在讲授的课堂内容中,可以尽量将文化类知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和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指图串讲

图片是最能给人直观感受的,所以可以用图片表现讲授内容的前提,尽量收集图片,这样不仅可以形象化、生动化地总结所讲内容,还能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完成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6.讨论小结

在课堂快要结束之前,教师可以拿出一定时间,提出一些难度相对适宜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小结,然后一一展现,让小组互相评价各自的总结内容,再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样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还加剧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互动。

7.音乐总结

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很容易产生疲劳的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调节,在结尾时,可以通过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放松下来,同时缓慢地展现所学内容的总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8.动画播放

随着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被引入课堂,选择用课件上课的教师越来越多。在新知识讲授结束后,可以用与相关讲授内容有关的影视片段或者动画片段来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接感受,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艺术结尾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效率以及增加学习兴趣的手段,为了达到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艺术结尾,但是不能为了艺术结尾而结尾,这样就本末倒置,也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使用艺术结尾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的艺术气质,同时也要对历史了如指掌,只有自身具有艺术气质,对历史事件信手拈来,才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学生想要看到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是一味地阐述和总结,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各种各样的艺术结尾,而不是被各种各样的艺术结尾所驾驭。

参考文献:

[1]杨小峰.高中历史教学结尾艺术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1(12).

[2]李勇智.历史课结尾艺术举例[J].河南教育,2012(7).

[3]黄丽.小议高中历史课中导入和结课的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1(6).

高一历史学习总结篇4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对于全国公安机关来说,党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要修好,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有序推进。

“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深沉的历史自觉,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总结运用,把学习党史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就学习党的历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知向何处,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不竭于动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镌刻着奋斗的辉煌,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重要历史关口,我们必须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坚定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公安机关肩负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强化对党史学习教育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学习和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进一步锻造忠诚警魂,用如磐初心激发奋进壮志,以昂扬姿态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伟大事业征途漫漫,以史为鉴扬帆远航。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公安机关要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法治思想和重要训词精神结合起来,同开展“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扎实做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要求锻造过硬队伍,高质量推进公安工作,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努力用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成绩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的新成果。

高一历史学习总结篇5

一、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培养其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内驱力,只有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才会在激烈而持久的学习状态中使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1.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从高中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入手。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就要做到用历史教学内容来指导学生的生活。在授课时,我经常会选一些与讲授内容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焦点问题来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学科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当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时,能让学生明白历史学科的实用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意识到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明白历史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运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提升其思维能力。教无定法,运用多种多样的教法能够活跃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每次新课导入我都会精心设计,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我进入学习状态。比如讲到辛亥革命时,我就联系鲁讯先生的《药》和《阿Q正传》等作品来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我还常用古诗、历史故事、歌曲等来导入新课。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我也经常运用录像、录音、投影和幻灯片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教学。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增加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要增加教学的深度。那么,怎样加深历史教学的深度呢?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科学表达,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挖掘。分析概念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让他们在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过程中提升总结与概括能力。小到总结一个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大到对历史规律的简练概括,都可以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比如我在讲授“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革命”内容时总结得出: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当时的生产力,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了,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势力,最后由于工业生产力的大增,英法加紧了掠夺的步伐,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各种潮流。通过总结,学生对这一运动进行了深入挖掘,加深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提升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不能一味地讲授知识,也不能隔裂历史知识提升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一方。

三、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高其思维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其积极思维,从而提升其思维能力。历史课本是历史知识的载体,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分析课本的思维能力,而不是让他们简单地看一看、背一背就可以了。在教学中,我就提倡学生先预习,即要求学生带着我设计好的问题去看课本,把课本读透。如我会把要讲章节的重点以问题的形式列一个提纲,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重点的语句。还会通过讨论会或演讲比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鼓励他们自己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写出小论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其思维能力。在平时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了问题,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出他们一个“桥梁”性问题,引导其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高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1.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讲练结合”是我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练习题,不仅要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练习题的设计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如选择题要能够考查学生的对比、筛选、判断等方面的能力,问答题的设计要能够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组织好课堂讨论。讨论是比较好的交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途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点拨,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高一历史学习总结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历史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渠道,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它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师要立足于新课程的改革,不断地创新教育,改变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方法,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跃。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渴望得到一个无拘无束、自由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扩展思维能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老师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的有力条件之一,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包容和理解,学生才敢于提出和回答问题,求知欲和思维才可以得到很好的释放。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会轻松很多,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老师多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吸取对方的优点,从而能够更加激励学生上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精心的课前准备,随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教师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历史老师使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大胆化和趣味化,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场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入课堂中。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联想,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一课中,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日常积累,通过阅读,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让学生探讨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播放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比如,《铁血战狼》《大秧歌》等题材的电视剧,选取经典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理性地反思战争,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努力,今后为国家作出贡献。老师将影片结合课文知识,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能更加容易,从而牢记历史,尊重历史,养成崇尚和平的思想观念。

三、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历史是高中各学科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阅读历史课本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首要途径,因此课前预习很有必要。学生把问题带进课堂中,通过老师讲解和分析找出答案。在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清晰。

比如,在讲解“思想”一课中,首先让学生总结革命探索的背景思想有哪些?然后分析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人的智慧还是集体的智慧结晶?分析为思想体系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逐步掌握了课文的基础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进一步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个训练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在指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阅读和了解课文知识,归纳课文的知识点,只有深刻明白课文知识,总结起来才更容易,头脑中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使学生从复杂的“学会”变为简单的“会学”,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使我们的历史课变得更加轻松,学习历史也变得更加简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创新教学,教师要不断探究和摸索,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学好历史,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成绩。

参考文献:

[1]闫阳春.历史教学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9).

高一历史学习总结篇7

历史作为当前高中教学的必要科目,如何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成为当前历史教学的重点。但是现行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实行比较分析教学法,改进历史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

(一)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上课积极性低,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实行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积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量被开发出来后,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历史学习能力自然会提高。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美国的崛起历史”,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的崛起之路,在比较中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受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历史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只注重基本的历史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对历史知识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实行比较分析法,学生可以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对同类的历史体系进行自我总结和归纳,通过比较学生会主动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如在“二战”学习时,将起因、过程、结果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比较,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到战争的意义,获得历史知识的有效吸收。另外,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教学,能够改变整体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整合相关理论体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比较分析法适应了教学体制的改革,调整教学模式,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二、比较分析法的实践应用

比较分析法作为新式的教学模式,对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比较分析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应用。

(一)注重设计教学情境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停留在表面的问题,历史教师必须积极设计教学情境,实行创新式教学模式,将比较分析法教学落实到实处。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主观地理解知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做课堂的主人。在高中历史教材学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夏、商、西周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汉至元的政治制度,以及明清君主制。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某一朝代的发展特点以及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对政治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合理性的见解,并阐述其建议的科学性。创建教学情境,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开展短剧表演,以辛亥革命为例,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革命领袖孙中山面对的困境,从而让学生获得不同事件的历史价值。

(二)注重比较分析研究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加强对深层次知识的探究。当前教学中,学生缺乏深入探究的能力。实行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对同类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同和其内在联系。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学到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主要学习了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历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国家政策、地理环境,比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形式,进行有效的比较,发现三者的内在联系。深入的比较研究,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深层次知识的研究,不再仅仅掌握表面知识,还能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研究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历史资料进行比较,例如汉朝到元朝的中央制度变化,通过资料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到制度的变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另外,比较分析需要沟通与互动的有效开展,教师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自主分析历史知识。如学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模式,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背景,自主比较分析,整理完毕后,教师进行系统性总结,对不足的地方补充归纳,完善知识体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保证比较分析教学法的顺利进行。

三、总结

总之,比较分析法教学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引导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水平,将比较分析教学落实到实处。只要能够结合高中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实行比较分析教学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

高一历史学习总结篇8

一、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的特殊地位

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具有与中学其他年级历史教学不同的特点和作用。l.《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科考试说明》是指导历史教学和高考备考的基本依据和权威性文件。高考历史科在考查考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其学科能力。高三文科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增强选拔意识。2.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还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完成初中、高中历史教学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全面学好历史基础知识,对课本上的目录、彩图、插图、注释、年表、课后习题及选学的部分,都不能遗漏。3.高三历史教学的原则与教学方法发生了明显了变化,教学模式由“讲授新课——训练巩固”转变为“复习训练——讲评归纳”。4.高三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越来越重要,教师指导的针对性越来越重要。高考的优秀者总是在知识中找联系、找规律,在不断积累中提高技能,学会运用,从而获得优良成绩的。5.高三历史教学要立足历史,呼应现实,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前途教育。

二、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

从高三历史教学的目的、性质、特点出发,经过多年高三历史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三历史教学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1.计划性原则。要制定总体规划,大体定出基础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三个阶段,再定出各单元,各章节的计划,按先总后分,由浅到深,由史实到史论安排复习,要确立学生主人翁地位,加快信息反馈,充分调动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动态性原则。高三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中。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使知识再深化,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处在不断变化、刁

三、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上一篇:企业形象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审计的步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