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数字化范文

时间:2023-10-06 04:21:31

安全生产数字化

安全生产数字化篇1

关键词:油田;安全环保管理;数字化建设

随着油田开发规模的逐渐扩大,安全环保管理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其数字化建设更是成为油田企业建设项目中的重点所在。因此,正确认识油田安全环保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建设措施对于油田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安全环保管理中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1.1 实现了对设备的远程监控操作

在油田生产的工作流程方面,油田数字化建设简化了生产操作的流程,降低了操作人员出入危险区域的频次,不仅提高了油田开发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保障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免受侵害。同时,油田数字化建设实现了油井的无人值守、自主运行与系统监控,使得维护人员由现场工作转变为桌面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避免了疲劳操作所产生的风险。

1.2 加强了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油田通过数字化建设建立了安全环保的监控平台,可以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环保风险点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以及监测设备运行中的温度、流量、压力与危险气体含量等关键数据,有利于控制安全环保风险点的运行,并采取有效措施或者启动应急预案降低安全生产的风险。同时,油田数字化建设实现了油田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流程的自动控制,从根本上保障了生产过程中的设施安全。

1.3 提高了应急抢险和事故调查的效率

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油田企业安装了预警和报警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将安全事故发生地点传输回控制室,提高了应急抢险的效率。同时,油田企业还安装了数字化的监控设备,可以还原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并记录相关的数据,便于油田企业依据准确数据分析和查明事故的原因,提高事故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2.安全环保管理中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效果

传统的油田生产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和积累的经验,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生产管理也转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既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并可以有效强化安全环保管理。

2.1 油气站库标准化建设的应用

油田企业在油气站库的建设中仍然秉持设计标准化和建设模块化理念,基本是实现了对油气站库工艺的流程与功能实行模块化的建设,使各类站点的风险点基本类似,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标准规范操作流程,要求企业员工依据流程的步骤进行相关作业,并指明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降低了岗位员工操作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几率,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立体化监控与站控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传统的油田生产过程需要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控,但是通过数字化建设建立的立体化的监控与站控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借助数字化的监控管理平台,指挥和控制安全生产。传统的现场监控已经被厂部、作业区和站点等多级监控模式所取代,数字化的监控模式更有利于实时监控、信息传递和现场管理,很好的解决了生产管理中的盲区问题。同时,管理人员不需要进入油田生产区域,只需要借助站控系统就能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并对井场远程启停、外输泵变频和液位压力观察等作业实行站控操作,既保障了员工的人身安全,又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2.3 “三防四责”体系的建设与应用

油田企业依据“三防四责”体系的建设要求,实现了对增压站、接转站和联合站的集中输送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并完善了可燃气体在线监测、管线管道泄露的报警及定位、外输流量的在线监控等功能。如果出现管道泄漏的安全事故,预警和报警系统会及时将信息传输给监控中心,不仅便于管理人员掌握管线的运行状态,而且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安全事故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出现环境污染与安全事故等情况。

2.4 自动化装置的建设安装与应用

为了提高油田在开采生产、集中运输和注水系统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油田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如数字化的新型抽油机、智能注水撬、数字化的集成增压撬、抽油机的远程启停装置和自动收投球装置等,提高了油田开采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企业员工现场作业的风险,避免出现安全环保事故。

3.对安全环保管理中油田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加强油田的安全环保管理。因此,油田企业应围绕着油田数字化建设目的,提高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管理水平。

3.1 将油田报警系统与通信平台及短信平台进行有效对接

在出现安全事故以后,监控中心可以依据报警的类型与级别将报警信息以短信形式通知管理维修人员,在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为设备故障的及时维修排除和安全事故的及时处理节省更多时间。

3.2 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安全措施

油田企业要明确油田数字化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增强管理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由被动执行任务到主动担负任务的转变,并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环保管理,避免在管理操作中出现失误的情况。

3.3 以市场运作方式开展数字化设备的检测工作

油田企业要注重与资质单位的合作,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开展数字化设备的检定检验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强化数字化设备的日常检验与管理,保障数字化设备的良好性能与正常运转,提高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3.4 结合生产实际,完善应急预案

油田企业要建立数字化的网络平台,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和设备损坏情况设计应急方案,并强化数字化的应急管理,在数字化应急管理失去效用时,可以依据应急方案开展快速的抢险救险工作。

4.结束语

总之,油田企业要重视在安全环保管理中的油田数字化建设,以便推动油田企业在工作效率、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革新与转变,提高安全环保管理的水平,在提高油田产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油田安全环保管里形势的稳定。

参考文献:

[1]丁阳,陶荣德,曹海伟. 浅谈安全环保管理中油田数字化的建设[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8:233.

[2]于增杰. 数字化的建设在油田安全环保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4:195.

安全生产数字化篇2

关键词:数字化;油田;网络技术;探讨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油田生产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4G网络传输功能,实现油田生产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及时有效地解决油田生产问题,实现了油田生产的智能化,达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实现油田生产的目标。

1数字化油田概述

数字化油田生产管理的模式就是自控控制和管理,解决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问题,对油田生产过程进行电子监控,随时对生产现场进行巡检,通过中控屏幕显示需要的生产状况,及时有效地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数字化油田是以油田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油田专业数据库的结合,使油田生产的多项数据和管理技术进行融合,涵盖整个油田范围内的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油田生产的效率,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油田的自动控制和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油田生产范围很广,从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经过勘探、钻井、采油、集输等生产工序,得到合格的产品进行销售。针对油田生产庞大的系统进行管理,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最佳的选择。油田生产的数字化管理,以油田生产的基础单元为基本出发点,将井、站等基本组成部分进行现场的监控,在生产现场安装数据采集和监控设备,经过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将采集的结果传输给中控计算机,通过中控计算机的处理,分析生产状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通过中控计算机的中心指挥和调度功能,统一协调油田生产,保证油田生产的顺利实施。油田生产数字化完成生产数据的采集、生产过程的监控、生产的动态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得到合理的解决,避免油田生产中存在安全隐患,引发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提高巡井的力度,实现电子巡井,单位时间内对油田生产的检查和监控的次数增多,解决人为作业的缺陷。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不断提高油井的产量,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

2数字化油田的网络技术措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数据传输功能不断扩大。通过网络带宽的控制,应用网络接收设备,将油田生产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过程,网络传输视频的功能更加强大,能够通过数字化管理的调度中心,观看油田生产现场的情况,实现了可视化的管理效果。

2.1网络技术的应用概述

网络化技术措施的应用,是将IPV6和数据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措施,将油田生产管理起来的模式。由于油田生产的分散性的特点,将所有的生产现场管理起来,通过现场的数据采集设备,经过传输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实现了方便快捷的效果。而数字化油田应用初期,是通过电台的转输方式,传输生产数据具有滞后性,对油田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每口井,每个转油站及联合站的生产情况进行网络通讯,准确采集原始的生产数据,传输给中控计算机,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和分析,采取必要的实时控制措施,保证生产全过程的安全,完成油田生产任务。将数字化油田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集成,应用ERP等系统,实现通信网络化及管理网络化。大量的油田生产专业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被集成处理,增加数据的处理量,实现了油田企业级的管理系统,达到油田生产全过程的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目标。

2.2油田数字化的组网方式探讨

数字油田生产管理过程中,能够实现生产监控、视频监控、示功图的分析、可燃气体检测、设备检测、电子报表的自动生成、管网监测、注水分析、系统集成等功能,对油田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和管理,完全实现了自动控制,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油田数字化组网方式的研究,提供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应用,提高油田生产数据传输的效率。有线网络的传输由于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只能局限于油田中控区域范围内的生产现场,而远距离的生产环节,应用有限网络传输,会产生巨大的建设和维护管理费用。有线网络传输的抗干扰性能差,传输的距离有限,利用光纤传输,维护保养的成本较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取无线传输的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促进油田数字化的发展。无线网络传输也具有多种形式,有点对点的传输模式,也存在着CDMA无线网络和GPRS无线网络。还可以通过无线的路由器实施数据和信息的传输。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快捷的网络传输系统应用于油田数字化生产中,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油田分布范围广,采取的网络传输的技术措施,实现的是无线和有线网络的结合,发挥网络传输的优势,达到及时快速传输数据、影像资料等,满足油田生产实际的需要,能够实时监测油田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远程控制的模式,实现了就地解决的效果。对于油田生产的油水井、转油站及联合站的网络传输一般采用的是无线网络技术措施,在井场上安装监控设备,对现场生产情况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然后通过网络传输给中控室,有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发出指令,确定油田生产现场的运行状况,如能够实现远程的开关井,对抽油机井的启停操作,均由远程控制,使抽油机井的井场达到无人值守的状态,实现了抽油机井的自动控制和管理,达到数字化油田管理的需求。

2.3油田生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油田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数字化油田的实现,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效率。优化数字化油田的数据传输功能,建立油田信息传输的安全的网络系统,避免网络黑客的入侵,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物联网技术能够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对现场的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解决远距离网络传输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数字化油田管理的进程,覆盖整个油田,实现油田生产管理的自动控制,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油田生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结合起来,完成油田生产的自动控制和管理。通过关键数据和信息集成,提高油田数字化生产的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措施,整合油田生产管理的各项基础数据资料,形成生产数据报表,能够及时进行油田生产的动态分析,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油田生产参数的调整,如注水井的调剖技术,采油井的工作制度的调整,使其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达到油田生产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通过对油水井的数字化管理,整合油水井生产数据之间的关联,对远程的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远程设备的关闭和打开,能够自动切换生产工艺流程,减少由于人为倒流程而引起的管路憋压的状况。自动调节和控制注水井的生产能力,实现配注要求,保证油田注水的顺利进行。

3数字化油田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油田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油田生产的数字化技术措施,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化油田的建设能够拓展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空间,提高油田生产的效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促进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油田开发后期的产能,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数字化油田生产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稳定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应用,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和平稳,避免网络黑客的入侵,有效地保护油田生产数据资料,合理解决数据信息、影像资料的传输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油田生产的实际问题。对油田生产管理实行动态管理的机制,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报警处理,警示岗位员工引起注意,经过中控计算机的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远程控制完成对隐患的处理工作,保证油田数字化安全运行,提高油田生产的安全性,平稳地完成油田生产任务。通过数字化油田生产管理,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油田生产设备,降低油田生产的成本。不断提高油田生产运行的质量,提高自控系统的功能,实时监测油田生产过程,处理事故及时有效。深化油田改革,进一步促进油田开发的进步,保持油田开发的产能效果,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4结束语

通过对数字化油田的网络技术的探讨,实施数字化管理,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远程的控制功能非常强大,达到油田生产智能化的目标,大大地提高油田生产的效率。数字化油田管理是油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油田生产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在数字化油田实施阶段,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针对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快传输速度的网络系统的出现,针对油田数字化管理系统,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不断解决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用科技知识,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巧燕.物联网技术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5):55-57.

[2]陶媛媛.物联网技术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浅探[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8):126.

[3]李园园,胡璐,吕海卫.数字化油田中网络技术的使用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3(10).

[4]程有为.物联网在数字化油田建设中的应用[J].数码世界,2017(3):59-59.

[5]刘朝阳,林海鹏.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井场建设中的应用[J].科研,2016(12):11.

安全生产数字化篇3

【关键词】数字化 信息化 自动化 智能化

1 前言

国内油田面临的困难是:一是保证原油产量的持续提高,二是持续降低采油成本,三是为了应付未来油气业务萎缩造成的人员过剩,必须严格控制员工数量快速增长,四是油田关爱员工工作的不断加强,考虑员工多元化利益诉求而努力降低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环境。为此,国内油田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数字化技术在油田生产的应用。

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将声、光、电和磁等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将这些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学模型,存储到计算机,进行统一处理和数据资源调配的系列过程。它与其他非数字信息相比,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不失真、保密性好等特点,且便于计算机操作处理。数字化技术结合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优势技术,遵循油田生产管理特点,充分挖掘设备的工作潜力,紧密围绕生产过程,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油田工业的相融合。数字化技术在油田应用十余年,目前推广程度最大、应用效果最好的就是长庆油田,它在油田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应用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下面本文就以长庆油田为例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油田应用和发展前景。

2 主要数字化技术的作用

长庆油田已完成数字化配套的35000口油井,12000口水井,数字化覆盖率90%,其数字化技术主体思路是“主要参数实时采集,重要场所视频监控,关键设备远程控制,安全生产智能预警,紧急状况连锁制动”。

2.1 生产运行系统的实时监控

通过数字化站控中心、调控中心、生产指挥中心将生产运行中主要的生产参数实时监控,实现了生产信息的“统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

2.1.1 长输管线状态实时监控

以站控系统为基础,通过采集、分析站点外输压力、温度及流量的曲线变化,监控、分析管线是否运行正常,及时对管线泄漏预警并预测泄漏点位置,泄漏点误差±50m。它比较传统的全程步行巡线效率极大提高,减少了原油泄漏损失。

2.1.2 站点运行参数实时监控

通过站控系统将各类站点的重要工艺参数进行采集并显示出来,实现了室内即能巡检全站的生产参数,站内值班人数大幅减少。

2.1.3 功图计量

每隔十分钟采集油井地面示功图,传送到油井功图计量系统集中处理,通过多边形逼近法和矢量特征法对泵功图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工况严重程度分级预警,计算抽油泵的有效冲程和产量。传统示功图每月采集2次,一些暗趟井不能及时发现,单井计量需配置部分人员、单量车或双容积,而功图计量系统可实时采集功图、智能预警和计量,减少大量车辆、人员和地面设备的配置。

2.2 图像采集技术

2.2.1 视频监控

利用摄像机成像技术将重要场所图像进行实时监控,可实现闯入报警、智能跟踪、实时图像抓拍、历史图像查询等功能。

2.2.2 电子智能执勤

集成图像触发技术、车辆抓拍、车牌识别、数据库技术、GPS车辆安全管理技术等,对进入油区的车辆自动识别,实现车辆抓拍、历史视频查询等功能,对可疑车辆进行预警,并结合GPS车辆安全管理信息对油田内部车辆进行跟踪管理。

视频监控、电子路卡使打击非法盗油有的放矢,井场实现无人值守,驻井人员转移到应急驻点。

2.3 自动化控制技术

2.3.1 数字化抽油机

数字化抽油机中的智能控制柜中含有采集传输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工频控制模块、变频控制模块等,除了实现功图、油井状态、冲程、冲次、平衡度实时采集的功能,还可以远程启停抽油机、调整冲次、调整平衡度等。

2.3.2 智能配注

实现了对注水阀组的分水器压力、管压、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的采集,还可以远程调整水井配注量的功能。

2.3.3 重点输油设施远程控制

通过变频控制模块可对输油泵远程调整转速和紧急停泵,应用启停控制模块对截断阀实现了远程的开启、关闭功能。

2.3.4 水源井智能控制

采用电机智能保护技术、数据远程监控技术及数据传输技术等,实现了水源井卡泵、空抽、过载等异常状况的智能识别和自动停泵保护,还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采集流量、压力参数和远程启停泵。

2.3.5 撬装化站点

撬装化站点充分体现了设备集成化、流程简易化、操作自动化的特点,基本可实现无人值守,降低了建设和运行成本,主要设备有撬装增压站、撬装注水站等。

2.3.6 自动投球

自动投球仪可一次性加入若干钢球,设定时间自动发球清扫管线的功能,较传统的人工投球、扫线要方便很多。

关键设备的远程控制减少了人员的现场操作,既提高了效率,又安全快捷。

2.4 智能预警技术

2.4.1 油井工况预警

站控系统可对功图计量系统分析的油井异常工况进行智能提示。

2.4.2 工艺参数超限报警

为了生产安全,对站点工艺流程上的关键参数设置极限值,超限即智能报警。

2.4.3 可燃气体浓度超限预警

站控系统对油气区设置的可燃气体检测仪的数据实时采集,对可燃气体浓度设置上限预警。

2.4.4 设备状态预警

主要设备如抽油机、输油泵、水源井设置了状态预警,如状态发生变化智能预警。

2.5 连锁制动

为了避免关键设备运行异常可能出现的安全环保事故,对外输输油泵设置了进口压力超低限停泵、出口压力超高限停泵,可避免紧急情况可能造成的事故。

3 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效果

3.1 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运行方式上,由传统“守株待兔、大海捞针”转向“智能诊断、精确制导”,实现了从人工巡检到自动巡检的转变;工作效率上,缩短了管理链条,信息传递、指令下达、问题处理更加顺畅、快捷;工作质量上,重要生产参数实时采集,消除了资料处理的人为因素,确保了基础资料、生产参数准确、可靠。

3.2 生产安全性较大提升

数字化技术将大量人的行为转变为设备的行为,人工操作转变为远程操作,生产参数实时监控、视频监控、远程控制等功能将人员、车辆的行为大大减少,从而也相应减少了安全事故。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安全生产从人防、物防向技防转变。

3.3 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数字化技术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用工总量增长,较大程度地减少车辆、设备的配置和运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工作量,比如换皮带轮、测平衡度、量罐、测功图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员工从简单、重复的操作工作中解脱出来,降低了劳动强度。

4 数字化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4.1 故障类型多,难排查

从现场采集、格式转化、传输到显示、提取和存储,将经历若干节点,任何环节故障都可能导致数据异常,排查环节多是主要困难;数字化技术中的电气化采集设备,如载荷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要及时标定,液位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智能流量仪等需要及时校验,否则采集数据不准或故障。

4.2 应用环境要求高

数字化技术中的电气化设备需要稳定的电源环境,功图计量需要大量的后台技术数据支持,安全预警功能需要正确的极限设置,站控系统、客户端程序的正常运行需要上位机的系统支持,数据准确、稳定的传输需要匹配的网络传输设备,数字化大部分设备处于野外露天环境,受雷电、风沙、雨雪等侵蚀,易损坏。

4.3 部分功能不适应实际情况

因多数单井产量较低造成油流不能充满管线或因设备精度不够,大部分井组集油管线压力不准确;因集输枝状管网、产液量低造成投发钢球收不到,易淤堵管线致使回压升高;因产液量低致使站点输油泵长期低频率运行,对设备可能形成一定损害。

5 数字化技术发展探讨

5.1 数字化技术是油田发展的必然

油田在成本、用工压力和不断增长的生产任务压力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它的应用和发展是员工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日益增强的安全要求和及时准确掌握生产状况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手段。

5.2 软硬件适应能力将大幅提高

为避免因电源环境不稳定造成的数字化设备闪断、烧毁等问题,各种设备中必将增设电源保护装置或者功能;数字化设备的有效寿命、抗干扰能力将进一步延长和增强;设备体型向微型化发展,其密闭性、防水性、抗震性、抗温性、防雷性能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设备的带宽、效率和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失真性进一步降低。

5.3 数字化技术与生产进一步融合

数字化系统在设计理念上油田生产的要求紧密结合,充分降低人员劳动强度,界面简单,易操作。它的部分功能将得到强化,部分功能将弱化,比如视频监控、功图计量、抽油机的远程控制、注水井远程配注、输油泵连锁制动、撬装化站点、生产参数实时采集、智能预警等功能将得到增强,收球筒压力温度采集、自动投球、自动收球、井组集油管线压力采集、输油泵的三相电参数采集等功能将逐步弱化或撤销。

部分功能中尚存在缺陷,例如长输管道油气泄漏系统目前以压力、流量的变化来确定是否泄漏,某种状态下或被利用进行盗油,未来或同时应用超声波探测技术来共同确定异常状态;沉降罐采用静压液位计采集液位,测试密度不断变化的产液误差较大,未来或用雷达液位计代替;无线网桥技术信号辐射有效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差,光纤技术受地面状况影响较大,且光纤易断,未来数据传输或采用雷达技术传输;上位机中安装的监控、驱动、采集、监视等各类软件,这些软件在兼容性上还存在问题,这些程序将不断完善且能与各类常用杀毒软件相兼容。

为准确及时掌握井筒状况,油井实时监控中将实时采集动液面数据,使工况分析更加准确;视频监控系统中可实现监控现场与上位机管理人员实时对话沟通,以便安全合理的配合操作;长输纯油管道在首末两端将实时监测原油含水,以避免不合格原油的集输;为了便于巡站时掌握生产状态,压力变送器选型将全部升级到数显模式;各上位机上会安装系统自检软件,可自动自检故障部位、故障原因和提示解决办法。

6 结论

(1)油田数字化技术结合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优势技术,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油田工业的相融合;

(2)数字化技术主体思路是:主要参数实时采集,重要场所视频监控,关键设备远程控制,安全生产智能预警,紧急状况连锁制动;

(3)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安全性大大增强,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

(4)数字化技术在生产应用中出现了故障类型多,难排查、系统应用环境要求高、部分功能不适应生产实际等问题;

(5)数字化技术是油田生产发展的必然,其软硬件的适应能力将大大增强,技术发展中将根据生产需求逐步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冉新权,朱天寿.《油气田数字化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10

[2] 冉新权,曲广学.《长庆油田基层管理案例集萃》(第二辑),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9

[3] 冉新权,曲广学.《长庆油田基层管理案例集萃》(第三辑),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8

作者简介

安全生产数字化篇4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 探索应用 新型用工

1.数字化配置基本概况

数字化管理主要包括管道运行管理、工业安全管理和企业应用信息系统(SCADA控制系统,终端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站库红外周界报警系统,会场视频会议系统,电教中心系统,电话通信系统,MIS综合信息系统,安全巡检系统,管道泄漏检测系统、企业网络),涉及输油工艺、自控仪表、通讯网络、计算机及数据库等若干专业。

2.新型用工模式的探索应用

在“用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的管理不断渗透入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时,“扁平化及矩阵化”的组织机构与用工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新形势下的用工需求。

2.1探索实施,组织机构扁平化

随着数字化管理广泛应用于一线生产组织,该企业结合人员实际,探索实施了生产组织及单元设置的相适应的数字化用工管理。

2.1.1推行生产组织一级管理。该企业着力提高生产管理数字化程度,推行机关直接指挥到基层岗位的一级管理。企业调度中心实时对阀室、设备和参数进行全面监控,直接与基层站控岗联络指挥生产。

2.1.2精简优化基层管理单元。为了缓解用工紧张,该企业将基层部分功能单一、规模较小的站点从行政管理上予以合并。

2.1.3优化基层生产岗位配置。根据各输油站的生产组织结构,该企业实行岗位兼并,将材料、资料岗合一。

2.2优化组织,用工形式矩阵化

该企业积极优化劳动组织结构,探索形成了矩阵化用工形式,即从点、线、面出发,探求最为经济实效又具有一定内在规律的矩形方正式立体用工管理模式。

2.2.1“点、线”管理彰显特色

该企业通过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使生产现场的实时画面通过工业电视监控系统传输至中控中心和基层站控室,实现了调度中心对全线场站以及基层站控对本场站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

(1)数字化站控岗成为生产组织管理核心“点”。站控岗是数字化管理模式下的核心岗位。在人员配置上,将文化层次高、责任心强的人员配置在站控岗。由于站控人员实时掌握、分析场站生产状况,指挥各岗位工作,在提高安全运行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工作强度,充分发挥了数字化优势。

(2)上下联动与同步联动成为生产组织管理“平行线”。该企业积极发挥生产管理“平行线”效应,在紧急状况下,调度中心与基层站控的应急措施与设备自动保护同步进行,上下联动,减缩环节。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与现场查看同步进行,岗位人员得到优化的同时,员工日常工作考核实现了信息化、科学化管理。

2.2.2“垂线”管理彰显张力

该企业把数字化建设应用于组织管理各个环节,优化了用工形式,呈现出最具效应的“垂线”特征。

(1)办公自动化优化用工。该企业开发应用的MIS综合信息系统集办公、生产于一体,能使所有生产、经营信息实时到达人员“桌面”,且具有人事调配、网上请销假等“阳光”功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优化了劳动力组合结构。

(2)管理工作智能化优化用工。数字化系统的应用,使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变为智能管理,降低了安全风险和工作强度,解决了用工紧张和混岗问题。

(3)防护体系信息化优化用工。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和工业电视监控等安防系统,构建了生产安全“全方位、全天候”防护网络。该企业对值守性岗位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阀室无人值守,降低了人力成本。

3.新型用工模式的成效

数字化在生产管理工作的运用,为企业带来了便捷、清晰的目视化管理功效,助推了多个方面工作的开展。

3.1运行管理目视化。该企业将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MIS系统、水击泄放系统等广泛应用生产管理中,中间环节得到减缩、管理单元得到精简,岗位配置得到优化,促使了生产组织简洁明了;因生产数据的在线采集,工业视频的实时监控,巡检系统的实时录入,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的远程控制,使得基层站控人员对本场站生产运行情况清晰掌握,调度中心和企业管理层对全线生产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实现了输油管道运行目视化管理。

3.2生产安全可控化。由于全线控制系统具备水击自动保护和全线紧急停车(ESD)功能,场站主要设备(机泵、炉)、关键工艺参数和设施(重要阀门)自动化控制有效运用;由于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和工业电视监控和红外周界报警系统的全面覆盖,生产巡检系统的电子化录入、智能化考核,极大降低了管道遇险几率和危害后果,构建了生产安全防护网络,实现了生产安全可控化管理。

3.3会议视频高清化。对承担上级部门会议接待任务的该企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对企业内部会议视频进行了互交式高清升级改造,提高了对外会议接待服务质量和企业内部生产会及其他会议、远程培训等视频效果,降低了人员频繁流动带来的交通安全风险,缓解了用工紧张局面,同时实现了工作、学习为一体的有效立体功能。

结束语

该输油企业围绕数字化管理,探索应用了扁平化运行机构及矩阵化用工形式,取得了运行管理目视化、生产安全可控化、会议视频高清化的成效,进而提高了企业规范、科学的管理水平,对其他输油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冯艳,基于价值链的中国企业数字化管理、现代情报,2005/05

2.吴量福,城市数字化管理之二:数字化管理的全面性特点、信息系统工程,2008/11

作者简介:

安全生产数字化篇5

【关键词】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优化研究

1、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现状

1.1数字化管理

所谓数字化管理,就是将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为这些数据建立合适的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电脑可识别的二进制代码,由计算机统一处理。其是目前企业战略管理的前沿问题,其的出现顺应了现代化油田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的需要,是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实现清洁环保的有力保障。①数字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形成一些扁平型和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组织形式,有利于管理与被管理者的沟通、交流,集思广义,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1.2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现状

长庆油田的数字化管理是围绕井、站、管线等基本生产单元的过程管理,其通过前端生产管理为主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和公司层面的运行指挥系统、油藏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系统来实现长庆油田数字化生产管理项目建设。

首先,长庆的信息化重点向生产前端延伸,将把多年来的勘探开发成果数字化、电子化,全面实现勘探生产、油藏评价、开发生产、生产运行等环节的信息数据共享。其次,注重对气田及油田数字化建设的工作,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远程开关气井、方案自动生成、单井电子巡井、异常自动报警等功能。最后,公司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长庆油田创建了“马岭模式”、“安塞模式”、“靖安模式”、“西峰模式”等一系列模式,近年来为适应信息化时代油田管理的内在要求。

1.3数字化管理取得效果

自2008年成立数字化管理项目经理部以来,长庆油田按照数字化建设和管理的部署要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工作方案,注重总结交流,突出切身感受,稳步推进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公司进行了三十多项技术攻关试验,目前申请专利26项,受理22项①。

2、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存在问题

公司的数字化管理程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组建了强大的系统平台,适应了集成和智能化的协同趋势,降低了生产一线的劳动强度及生产安全隐患,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但油田数字化管理在应对外界风险、员工素质、数据开发、配套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2.1数字化抗风险能力差

长庆油田的位置处于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山西五省,区域内海拔高、地势高差大、沟壑纵横,气温的年较差和月较差大,全年平均风速2.0—4.5m/s,大部分处于风沙区。在如此恶劣自然环境下,如何使数字化设备保持良好性能并达到使用寿命期限,对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来说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复杂的地理环境,加之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因素,生产区域内盗窃、聚众哄抢、破坏等性质较为恶劣的治安、刑事案件屡禁不止。

2.2员工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长庆油田公司虽然加大了培训力度,建成多媒体模拟培训教室、并多次培训数字化管理及应用人员,但是与全面推广数字化的需求相比,技术人才仍十分匮乏。培训人数比例仅为3.6%,特别是基层操作员工,在公司占有绝大多数比例,培训人数只有756人,造成基层员工不熟悉操作平台,以致技术分析不到位。老员工培训力度不够,新鲜血液补充不足,致使数字化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化管理需要。考核体系中存在平均主义现象,不能体现出个人业绩和贡献,也未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无法根据员工岗位和兴趣爱好采取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进而到达培养人才的目的。

2.3数据资源开发亟待加强

长庆油田自将数字化建设应用于企业生产建设活动以来,致力于数据资源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大量宝贵的生产原始数据和开发经营成果数据。然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数据库中的共享程度不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人工录入出错,导致数据内容不齐全、不准确,数据质量不过关。同时施工单位录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在录入数据时,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3、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对策

3.1加强基础设施与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基础设施对生产的的拉动具有重要作用。应切实推动油田又好又快稳健发展;不断完善生产指挥系统平台,建立数字化运行保障体系,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准确性;降低安全风险,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组织效率。完善数字化服务保障体系,为实施好油田数字化服务保障奠定坚实基础。依托油田生产运行网络,全力配套完善好以数字化集成装置和基本生产单元的数字化设备远程维护管理系统;建设覆盖全油区的服务网点,以数字化施工队伍为主体,整合原售后服务网点。

3.2制定适应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战略规划

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重要部分,也对企业的数字化战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指在业务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解决方案、所需资源、实施阶段与计划。

首先,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做需求分析,明确信息化的方向及目标,并评估企业信息化现状及能力,然后确定企业的具体的业务需求;

其次,是中端-生产运行指挥系统。实现油气生产在线监控、油气集输在线监控、产能建设动态管理、重点油气田监控、安全环保应急抢险指挥。

最后,是后端-以油气藏管理、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支撑系统。提供实时生产协调服务和油气藏综合管理研究,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决策能力、发挥科技优势,形成知识、成果和经验共享。

3.3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要调整管理策略,逐步完善现有管理组织机构,规范制度流程、进行持续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一个运转高效灵活,责、权、利清晰明确统一信息化建设管理架构。其次,积极探索创新和改革数字化管理手段下的油田管理思路和方法,对管理模型的选择要敢于突破常规,又要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再次,建立高效数据和应用系统等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特别是要加快数据中心建设速度,减少重复建设,避免资本浪费,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化建设经济效益。最后,建立数字化运行长效机制,一是结合厂矿实际,进一步细化劳动组织改革方案,对新建区块,严格按照新方案同步实施,对老油田改造区块完成一个实施一个。

参考文献

[1]丑世龙,陈万林.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建立与实践[C].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0月下期.

[2]RFC2292.Advanced Sockets API for IPv6[S].1998.

[3]丛沛桐,陈存恩,薄景山.大庆油田地震应急预案情景分析[C].华南地震第27卷第2期,2007年6月.

[4]蒙海军,巩小明.基于Web的油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C].

安全生产数字化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数字矿山;煤矿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4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8-0081-02

1数字矿山的定义及意义

1999年,“数字矿山”(Digital Mine)的概念在首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上被提出。数字化矿山是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真实矿山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和数字化再现。是在统一的时空坐标下,采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三维、数据库、过程控制、煤矿工艺等技术,综合生产、经营、管理、环境、资源、安全和效益等各种因素,将海量、异质、异构、多维、动态的矿山信息进行科学、全面、高效的采集、整合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矿山数据的潜能和作用,为矿山的勘探设计、资源评估、开采生产和市场运营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决策支持,以增强矿山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保证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矿山是在测量、地质、采矿、选矿、安全等各个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料比较完备的基础上,结合相应软件建立起来的三维模拟图形,可以相当真实地立体展示地质形态和生产现场实际情况。神华集团,就是以数字矿山建设来创新企业的生存核心技术,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从而引领行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管理者不仅可以通过不同设计方案的比较,实现最优化的管理;更实现了站在整个矿山或公司的角度,整体评价和管控各个矿山、矿区、作业面的生产计划,合理调配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还可以在整体设计平台之上,进行动态技术信息交流,及时改进测量、采矿、地质工作和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漏洞。各生产单位也可借助整体设计平台,根据生产现状科学合理地进行日常生产计划安排。

数字化矿山还可以作为检验监测手段,将矿山边坡、排土场、尾矿库、地下采场和采空区等已发生危险的部位所设置的监控设施统一进行在线监控,进行安全的监控预防;将其他合作单位提交的测量、勘探、设计等技术资料进行复核,找出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部分,提高项目成果的精确度,使设计能和矿山实际生产活动相结合,科学推动矿山长远发展。

2 神华集团数字矿山建设

数字矿山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由煤炭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各个学科的科技人员协同作战、长期奋斗才能实现的。在确定了数字矿山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现代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根据神华集团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数字矿山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2011年5月,神华集团在北京召开了关于建设神华数字矿山的启动大会。此举将进一步提高神华集团的劳动生产效率,增强生产安全性,促进绿色开采,从而极大地提升神华的竞争力,对于推动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建设神华数字矿山项目》分为五个子课题进行:一是建设神华数字矿山规划研究;二是统一开放的集成应用软件平台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三是研究区域集中自动化控制与生产指挥;四是数字矿山示范矿井建设;五是物联网、云技术、智能视频监视、高精度人员和车辆定位、无线通信、灾变情况下的应急救援通信等新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2.1神华数字矿山的结构

数字矿山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主要级层,分别为:基础信息化、作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决策信息化,每个级层中,根据处理的任务不同,又可细化为不同功能层面。

2.1.1基础信息化级层

主要包含基础数据管理和模型管理。基础数据库即实现各类数据的获取、传递与存储功能。数据获取包括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各种形式的数据及其预处理;数据存储包括各类数据库、数据文件、图形文件库等。该层为后续各层提供部分或全部输入数据。

模型管理即实现各种数据的形象表述。如空间和矿物属性的三维和二维块状模型、矿区地质模型、采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模型、虚拟现实动画模型等。该层不仅将数据加工为直观、形象的表述形式,而且为优化、模拟与设计提供输入。

2.1.2作业信息化层级

主要包括模拟与优化、设计规划和执行与控制:模拟与优化即实现如工艺流程模拟、参数优化、设计与计划方案优化等;设计规划即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为把优化解转化为可执行方案或直接进行方案设计提供手段;执行与控制是生产方案的执行过程,实现如自动调度、流程参数自动监测与控制、远程操作等。

2.1.3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化层级

包括办公自动化、ERP与企业外部环境(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依据各种信息和以上各层提供的数据加工成果,利进行相关分析与预测,用决策支持软件工具为决策者提供各个层次的决策支持。数字化矿山的基本逻辑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2.2神华数字矿山系统要求

2.2.1数据中心功能

数据中心按数据仓库概念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于地质、测量、采掘等矿山对象的几何基础数据、空间拓扑规则和几何网络信息分别按地段、时间、资源类别等关键字段进行组织和管理;对于矿山生产作业设备、作业状态、安全等数据对象按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分类进行组织与管理,并与基础地矿信息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三维可视化实体信息。在实现海量的地矿、生产作业数据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数据的分专题深层次利用,为深入分析与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2.2.2三维矿业软件应用功能

系统应与三维地理建模软件(3DGIS)进行无缝融合,利用三维地理建模软件进行矿用对象的表述与存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矿山、作业状态、生产设备的可视化监控与跟踪。

2.2.3企业管理功能

企业管理为企业数据管理配置中心,系统完成的功能主要有:①矿用对象数据目录:基于数据中心所定义的矿用对象按目录树的模式组织数据,通过对象目录树可以查询对象类,可以定义对象属性数据结构,可以新增、修改、删除、配置对象。②生产系统数据目录:实际上生产系统是由各种矿用对象按照一定的拓扑网络关系构成的,比如供配电设备和电缆及其相互的连接关系构成了供电网络,所以生产系统目录中的对象数据包含了相应业务信息,用户可通过相应生产系统查询、配置某一对象包含的信息。③对象属性结构自定义:对任一对象用户可以自定义属性结构,并且可以根据需求增加、修改、删除属性字段,这些由用户自定义的属性字段通过系统支持的访问机制。④测点配置管理:系统与全矿山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无缝集成,对于全矿山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所包含的监测点信息与对象属性字段进行绑定,可以实时获取绑定测点信息,支持一个对象属性绑定多个字段。⑤数据字典管理:数字字典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基础信息,通过数据字典管理可以对诸如设备类型、设备型号、巷道用途、厂家信息、服务访问路径等信息进行维护管理以支持其他系统对基础数据的平滑使用。

2.2.4生产动态过程管控一体化功能

应用可视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工艺、设备、仪器的自动监测与控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基于GPS的露天矿采场生产调度监控系统。②安全生产管控:通过对人员设备的定位跟踪来实现安全生产和通过优化方法实现设备的有效利用。③提升、供电、通风、排水等系统的自动监测与控制。④矿用对象库管理:系统提供矿用对象信息库,可以对不同厂家生产的矿用装备、配件、材料进行管理。

2.2.5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时更新

把各个矿山的信息系统包括三维矿业软件作为终端的数据接口,每个矿山只掌握自己矿山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人员、设备等定位信息在信号自动采集的基础上可实现同步实时更新,地测采、矿山生产调度部门可每隔一定时间及时更新矿体、巷道变化和生产现状等资料,暂定研究院的矿山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为中心系统,让中心系统和终端系统保持同步,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矿山地质资源、生产动态的实时准确掌握与管理。

2.2.6与ERP系统的兼容

公司的ERP系统已经上线了生产、销售、财务、供应等四个模块,该信息系统要和ERP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将资源的应用最大化、最优化。本信息系统更加侧重矿山生产的技术层面,而ERP系统更佳突出经济层面的生产经营管理,通过对接将技术和经济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真正在信息化、数字化上做到“精细化”管理。

3结语

我国的数字矿山建设刚刚起步,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数字矿山的建设有力的改变了现有的生产模式,确保矿山发展的可持续性,优化资源配置。数字矿山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概念,也是一种动态持续的过程,是符合适应建设信息化社会要求的矿山信息化的完整解决方案,数字矿山实施的成功,将对我国煤炭资源行业实现结构优化重组和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矿山技术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 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不断突破给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化矿山是另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 全面推进信息化装备的应用,使矿山企业综合信息网络化、过程控制自动化、安全管理信息化、生产集约高效化,实现信息与业务之间完全融合、信息共享,将是数字化矿山发展的更高追求。

参考文献:

[1] 金朝辉,李倩.呷村银多金属矿数字化建设的探讨[J].信息 安全与技术,2007,(3).

[2] 陈仲杰,李英.计算机技术在矿山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途 径[J].金属矿山,2009,(11).

[3] 僧德文,李仲学,张顺堂,等.数字矿山系统框架与关键技术 研究[J].金属矿山,2005,(12).

[4] 王青,吴惠城,牛京考.数字矿山的功能内涵及系统构成[J]. 中国矿业,2005,(3).

安全生产数字化篇7

【关键词】数字集群; TETRA;TETRA系统中海油试验网;远程对讲通讯

一、前言

随着石油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防止意外发生,很多陆地油气田、石油化工厂都在积极筹建集群系统来保障通信调度。怎样保证繁忙时的有效通信和调度,满足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要求,是关系到安全生产,提高生产力的大事。结合国际和国内类似项目的经验和TETRA系统技术特点,认为800MHz频率TETRA数字集群系统解决方案能够满足中海油无线指挥调度通信需求。

二、数字集群系统概述

数字集群是现今专用无线通信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同属移动通信范畴,可集指挥调度、电话、数据等功能于一体。数字集群通信以其“灵活的分组调度、迅捷的接续速度、保密的话音通信、智能的网络化管理、高效的频谱利用和优良的资源共享”等技术优势广为人知,其在专业无线通信指挥调度应用上的一些重要功能和作用以及相关业务的增值意义又愈来愈为人们普遍认同,目前行业里已将其作为政府和公共安全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的主要手段。数字集群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球范围兴起,短短十来年时间里,相关技术和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肯定的说,在不久的将来,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必将以其技术的先进性彻底取代原有的专业通信模式。

我国信息产业部已颁布《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行业标准,确定了TETRA、IDEN、GT800、GoTa等四种数字集群通信制式。2001年信产部下发了518号文件通知,明确了2001年年底前要对模拟集群网的频率进行清理,并规定所有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原则上必须于2005年12月31日之前停止运行。这为我国加快发展数字集群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发展方向。此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应用和建设,一些大型数字集群专网项目(多为TETRA系统)如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天津港、深圳盐田港、上海市公安政务网和北京正通网等等已经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并且取得了不错的行业反响以及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对专业指挥调移动通信服务要求较高的石油化工行业来说,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目前,石油化工行业用户占据了世界数字集群通信市场近三分之一的用户数量,与政府及公共安全部门和交通运输行业一并成为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同时也是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单一行业产业。由于石化行业对通信设备和服务的安全性、保密性以及网络独立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石化企业专用数字集群通信网均采用TETRA系统。较大型和较知名的已投入运营的专网有法国最大的能源企业道达尔(TOTAL)8基站TETRA数字集群通信专网、尼日利亚陆地及海上无线数字集群痛信系统(TETRA)、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超过2000个终端用户的TETRA系统等等。这些项目中有的是一步到位式的直接上马数字集群系统,有的是由模拟集群系统逐步升级过渡为最新的数字集群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以其更清晰的话音质量、强大的语音数据服务、更好的通信保密性以及更高的频谱利用率为全球众多石化巨头打造了一个专业高效的移动通信专用网络,极大提高了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同时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应对危急、化解风险的能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石化行业目前还没有较深入的研究以及规模化的应用,而我们海油内部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仅处于初级阶段,与世界先进国家和企业的差距十分明显,也正因如此我们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也是巨大的。本研究项目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国内外大环境下酝酿产生,并最终获得总公司批准立项。本项目实现了海油第一次系统化、规模化引进数字集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第一次由海油内部单位作为数字集群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主体,第一次在海油内建设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试验网并首次提出中海油数字集群通信专网总体规划及设想。这三个第一次都将奠定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海油的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地位和意义。

三、无线数字集群系统在中海油应用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3.1主要目标

本研究项目因应国内外专业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针对海油内部工厂企业对专业无线调度通讯的具体需求,本着科学严谨、适度超前、效益最大化等几大原则,根据当今数字集群通信技术领先的几种制式标准的性能指标、国内外应用情况等综合考虑,决定以TETRA系统作为 “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应用和研究” 项目的研究方向和主体。首先建设中海石油化学公司(东方化工城)数字集群TETRA系统试验网,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基础平台,包括研究无线数字信号在特殊生产结构区域的覆盖和穿透问题;研究数字集群技术在海陆远距离通信接入可行性以及规划设计建设中海油数字集群专网;研究现有模拟生产调度系统与数字集群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数字集群系统设备接口的二次开发、系统的兼容、网络技术的融入等多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全面完成本研究项目的全部内容,以期达到适应当前海油企业的生产调度和应急指挥通信需要,并满足未来一定时期内不断增长的对更专业无线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

3.2主要任务

1)研究和应用无线数字集群通信技术,为海油的生产调度和应急指挥提供更好的支持,建立一个可靠的、安全的通信调度平台,为突发事件提供快速、及时的应急指挥和相应的救助服务,并且满足海上油气田、陆地终端的防爆要求。

2)研究数字集群系统终端用户和中海油原有通讯网用户的互通以及无缝连接可行性,在完成化学公司数字集群TETRA系统试验网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具有海油特色、适应海油要求的数字集群专网,最终统一规划构建成一个覆盖整个中海油内部油气田、石油化工厂、港口码头的数字集群网络。

3)完善海上数字化油田和陆上数字化工厂建设,构成一个灵活、实用、符合现代通信发展要求的数字集群网络。

四、无线数字集群系统在中海油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

选用数字集群通信TETRA系统制式完成中海石油化学公司(东方化工城)试验网建设,对终端设备进行严格选型以满足石油化工、陆地终端等特殊生产作业环境对防爆性能的较高要求,为生产调度和应急指挥提供了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专业数字集群通信服务;

研究和解决无线数字信号在特殊生产结构区域的覆盖和穿透问题,如平台或化学装置大型钢体结构及密闭空间的信号分布等。

研究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在海上和陆地的联合应用,重点在于海上与陆地远距离通讯链路的接入,平台群之间的链路传输等等,并最终规划、设计建立覆盖整个中海油内部油气田、石油化工厂、港口码头的集群网络。

对现有的常规模拟无线生产调度系统加以利用,实现不同频率、不同系统的模拟对讲手持用户与数字集群手持终端的互联互通。有效利用部分原有模拟手持对讲机,逐步向数字集群终端设备过渡。

完成对数字集群系统设备接口的二次开发、系统的兼容、网络技术的融入等多方面的研究试验。

五、无线数字集群系统在中海油应用的研究意义

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当今技术最先进、发展最快的专业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其具有灵活的分组调度、迅捷的接续速度、保密的话音通信、智能的网络化管理、高效的频谱利用和优良的资源共享等优势,目前广泛应用于政府及公共安全部门、交通运输以及石油化工行业等领域。基于技术更新的趋势、行业发展态势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我们海油尽快开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是大势所趋,这是对企业的生产管理、通讯调度能力的大力提升和努力完善,同时也为我们力争建立国际一流能源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我们海油正处于快速发展壮大的上升阶段,企业涉及面广,着力点多,内部资源分散,油田、工厂、码头众多,对生产调度、通信指挥等专业移动通信服务的要求很高,而现有的无线调度指挥通信系统较为单一,功能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可用于广域调度指挥的集群通信网络的迫切需求。因此,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开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海油系统内各企业单位现有的网络系统硬件基础较好,渤海地区微波网络已经完全覆盖,南海地区北部湾油田和陆地终端也建立了完整的微波通讯网络,其他油气田也均有卫星网络可实现互联互通,陆上化工厂区和电厂、码头等生产基地也拥有较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因此完全具备了建立中海油海陆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专网的基础和条件。

从海油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快开展数字集群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应当建设自己的数字集群试验网并投入使用,在进行充分研究、实践、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向各地区各单位全面推广应用,并最终建成能够覆盖整个中海油上下游产业链所有工厂企业和生产设施的一个专业数字集群通信网络。

六、结语

数字集群通信是实现移动中指挥调度通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以特有的调度功能、组呼功能以及快速呼叫等特性,在专业通信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担负着日常指挥调度以及应急通信的重大使命,通常其社会效益要远重于经济效益。然而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具有的强大的功能和可扩展性可以很好的满足中海油目前和将来在生产管理和挥度调指方面的通讯需求,因此投入一定的资金以全面提升企业生产调度、应急指挥等生产管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建设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对我们企业不断增长的调度通讯需求,应对紧急处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辅助和完善作用。从中海油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百利而无害,因由生产管理和危机处理能力上的完善和提高而给企业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参考文献:

[1] 郑祖辉,陆锦华,郑岚.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第2版).

[2] 王视环,盛石新,周月臣.新一代数字集群系统――TETRA.电力系统通信.

[3] 张乃通,张中兆,谭学治.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安全生产数字化篇8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聚焦“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互联网诞生50周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5周年,主题鲜明,时点特殊,意义重大。“浙江分论坛”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产业数字化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契合了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焦点。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和5737万浙江人民,对本届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围绕本次论坛主题,重点聚焦产业数字化在浙江省域层面的实践,和大家分享三点思考:  

第一,产业数字化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深刻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的重要指示,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必须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跃升。 2.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万物互联时代是“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万物互联时代,物体和互联网将深度连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层出不穷的新变化新挑战新机遇。我们要接受变化、适应变化,更要崇尚变化、追求变化。唯有如此,才能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潮流的驾驭者、创新红利的“尝鲜者”。 3.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是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利器。强调:“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石和支撑,将对未来制造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革命性影响。特别是,工业互联网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产业、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各种生产和服务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大幅提升企业的组织效率、生产效率、劳动效率。据预测,未来5G应用场景的80%会在工业互联网。  

第二,产业数字化助推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浙江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抢抓工业互联网机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五年倍增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老树发新枝、新树深扎根”的转型新路。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2.33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41.5%。今年1—9月,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3%。 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从“起步”逐步迈向“成熟”。聚焦技术创新突破,整合阿里云、浙江中控、之江实验室等优势力量,初步建成“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全力打造“supET”基础性平台,推动各类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提升产业基础、共性和通用服务能力。目前supET平台已接入离散工业设备约15万台、流程行业成套设备2.5万套,提供云化通用软件700多款、高价值工业应用软件30多款,托管工业APP 230个。加快培育N类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平台,目前全省打造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22家,上云企业累计达31.5万家。 二是企业由“制造”逐步迈向“智造”。大力推动智能化改造,经历了从“机器换人”到建设“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再到建设“未来工厂”三个阶段,企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8.09万台,拥有智能工厂121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5.6万家。比如,杭州兆丰机电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建设智慧工厂,生产能耗减少6.7%,综合效率提升3%以上,订单交付周期缩短7天,人均产值从85万/年提升到280万/年。 三是传统产业由“量大”逐步迈向“质优”。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步伐。自2017年起,我省全面推进10个传统制造业改造,重点推动传统制造业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去年,10个传统制造业研究开发支出增长33.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8.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4%、快于规上工业6.1个百分点。 四是新动能由“萌芽”逐步迈向“茁壮”。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智能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数字安防、云计算大数据和电子商务3个世界级产业集群。比如,成立于2001年的海康威视,从28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成为1.2万人的高科技企业,连续多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第1位,成为我省安防产业集群的领军者和强劲增长极。  

第三,以产业数字化为引领,加快推动浙江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总体目标是,聚焦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到2022 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较2017年翻一番,达到4万亿元以上,基本建成“三区三中心”: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 1.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平台创新,重点抓好“一核、两链、四支撑”。一核,就是紧紧抓住“1+N”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个核心。加快完善“supET”基础性平台,积极培育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到2020年,培育形成“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开发集成3万款以上工业应用程序(APP),连接5000万台工业设备,服务1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两链,就是抓好“内链”和“外链”。在企业内部,打通实现人机物的闭环系统,构建工厂内部人与机器、机器与物料、机器与机器互联的网络结构。在企业外部,全向打通上下游供应链、销售链,加快构建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慧化协作的上下游全产业链体系。四支撑,就是企业上云、5G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网络安全保障。企业上云方面,推动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鼓励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应用。5G边缘计算方面,重点加快5G网络规模试点和应用示范,积极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深入实施“云上浙江”“宽带浙江”“泛在浙江”行动,优化大数据中心布局。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方面,大力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全面开展分行业、分区域工业APP应用试点,加快构建工业APP开发、流通、应用的新型网络生态系统。网络安全方面,重点建设工业互联网攻防实验室,加快健全涵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显著提升安全技术防护能力。 2.着力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把创新驱动摆在产业数字化的重中之重位置,提升“三大能力”。一是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的综合集成优势,努力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二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谋划建设智能云平台、量子计算研究等大科学装置,加快5G、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配送等试验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和企业技术中心。三是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集中力量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瓶颈,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自给率。到2022年,力争创建2家部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10个以上部级试验验证平台和30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5万项以上。 3.着力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抓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深入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工业机器人应用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促进传统制造业安全、绿色、集聚、高效发展。到2022年,力争传统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7%以上,建设示范智能工厂100个,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00台/万人。二是抓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区块链、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柔性电子等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推动浙江制造品质加快提升,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三是抓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培育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4.着力推进制造业企业主体升级。以产业数字化领域为重点,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雄鹰行动”、培育单打冠军隐形冠军“雏鹰行动”,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支持科创企业上市。力争到2022年,培育数字经济世界一流企业5~8家、上市企业150家、独角兽企业50家、准独角兽企业250家,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生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5.着力以政府数字化转型营造最优发展环境。把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作为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对政府职能进行系统性、数字化重塑,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以政府数字化转型牵引撬动经济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到今年底,全省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可办,80%以上实现掌上办,90%以上实现“跑零次”可办,90%以上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  

上一篇:生物科技发展前景范文 下一篇:顶岗实习报告目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