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3 21:25:32

土木工程实训报告

土木工程实训报告篇1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在大一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在学院的组织下,在校内开展了为期10天的土木测量工程测量实习。

“这实习怎么比军训还辛苦啊?”,当几天之后,我们习惯了早上5点起床,扛着测量仪器外出测量的生活时,我们不再听到之前的牢骚。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和测量的时间进度,我们总是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起床,带上“家伙”到了主一、主二与公一交界处的测量场地开工了!当学院其他专业同学八点走向教学楼进行实践周学习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早上工作结束收工的时候。早上回到宿舍,我们并不能清闲下来,一张张原本的空白数据表等着我们去计算、校验。要是数据满足条件还好,如果像我们小组第一天测量后的那超出容许范围外的角度闭合差,只好准备第二天更好起床,重新测量原本属于第一天的工作。在下午短暂的补充睡眠之后,当其他专业同学下午下课,准备享受丰盛晚餐之时,我们再次扛着仪器,在太阳下山之前再次出工测量。在夏天的傍晚,每当太阳下山,天色暗下之时,已是晚上7点多了。放回仪器,学校食堂已不可能再有饭吃,走出校门来到小店,抬头一看,简直就是班级聚会的景象,大家都在小店狼吞虎咽了。原本以为晚上的可以放松下来休息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还需对一整天的工作进行一番总结,并制定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提高小组工作效率,确保进度的完成。http://shixi.exam8/

实践总能发现许多问题,在这次测量实习中也同样存在。首先,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对仪器的使用上,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其次,我们在实地测量的时候高效地完成测量。我们在第一天测量的时候,角度闭合差居然和容许值差距大于3倍。这个问题的出现就说明我们的能力还很有待于提高,我们忽略对中的要求要点,没有尽量对中点位,而寻求方便直接对中花杆,同时我们对天气对测量的影响没有重视。这些问题的发现也说明了我们的经验还较欠缺。最后在制图的时候,我们对陌生的地形图的绘制非常生疏,没有很好地把土木工程制图中的一些技巧方法运用到地形图的绘制中。这个也需要老师在今后教学中对我们更多的指导,促进我们水平的提高。实习报告网

再来说说这次实习心得吧,通过本次的测量实习,实习报告网网站整理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在于将书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的测量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不再是我们单纯看书本上的文字内容,而实际确不能很好弄懂在今后实践中的操作。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地的测量实习工作的开展,让我们更直观接触到了土木工程测量这个学科,也为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更快地使用仪器、控制测量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明白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触发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这次10天的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收获是很大的。不仅在于我对专业的学习和仪器熟悉程度,同时在对自己做事的严谨、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也极大有促进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在今后求知的道路上继续努力,为做一个合格的土木人而努力!

>

土木工程实训报告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创新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114-04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创新性人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战略性资源和决定性因素。创新性人才是在先天禀赋、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个人努力中成长起来的,其中教育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上。创造性发展,在掌握大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实现[1]。

高校实验教学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大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形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增长学生创新技能,涵养学生创新品格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1]。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专职人员34人,实验用房面积12 000 m2,面向全校18个专业,每年为3 000余名在校生开设10门实验课程,并于2008年底被评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一、实验教学改革与体系建设

(一)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平台属于校级大类学科基础实验平台,主要面向全校的工程建设类本科专业。改革思路是:根据土木工程领域创新性人才的整体培养目标确定了实验教学体系在培养过程中的总体功能要求;通过功能分析确立了系统内部的层次结构和组成要素;由总体功能目标对各层次结构和组成环节提出子功能要求;根据子功能要求确定外部环境(理论知识基础和实验条件),进而制订各实验环节的教学大纲。

(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以创新意识激发为先导,以创新思维拓展为重点,以创新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创新品格形成为目的,紧密结合土木工程实际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了课内外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1)课程教学体系。按照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个模块构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2)课外创新训练平台。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教师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多种渠道开展学生的创新性训练,构建开放、创新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平台。(3) 实验项目层次。按照基础型实验提高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建设实验内容。

1. 三个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教学的整体培养目标,确定土建类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由三个模块组成。第一模块(基础实验模块)包括工程力学和水力学课程实验,面向土建类专业和其他工程建设类专业实验教学。该模块侧重训练学生专业素质所必须的力学类核心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该模块教学内容也是机械动力、材料化工、交通类相关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模块(专业基础实验模块)包括土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面向土建类专业和其他工程建设类专业实验教学。该模块通过规范、系统的基础课程实验训练,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工作作风和科研动手能力;通过进一步掌握实验设计、装置准备、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方法,了解科学创新的基本过程,增强工程创新意识。第三模块(专业实验模块)包括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路基路面试验检测、地下结构工程试验检测、现代施工技术与预应力技术实验、土木工程拓展实验及工程信息管理实验等,面向土建类专业实验教学。该模块通过专业课程实验、大型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综合判断意识与能力,增强工程与技术素养 [2]。

2.课外创新训练平台

课外科研训练环节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实验或实践没有特定的对应理论课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运用到学生所有学过和没有学过的课内、课外知识。实验中心不为学生完成课外科研训练设定具体的实验项目和大纲,允许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提出实验项目,制定实验方案和目标,利用实验中心的实验设备和师资力量开展实验研究。

课外科研训练环节,强调学生是主体,是研究课题的实践者。实验中心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验环境、实验设备,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技能指导和理论引导。

3. 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

每一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项目按照基本型、提高型(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的三个层次进行分类与建设。其中,基本型实验是实验课程的基础,所有学生必须完成;提高型(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内容适当超出大纲的要求,学生应在教材基础上参考其他资料,可以在开设的范围内限定选择完成部分项目;创新型实验项目中,学生的自由度和知识综合程度更高,学生可以某一主题为背景,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目标,并进行实验,这一类实验多为自由选做实验,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心提出了“以创新意识激发为先导,以创新思维拓展为重点,以创新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创新品格形成为目的,紧密结合土木工程实际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构建课内外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 实验教学体系渐进化

每一个实验科目,要求学生完成必做基础实验内容外,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实验中心开设的选做实验项目,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做一部分难度较大的实验来提高学习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实验室内所学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斜拉索是斜拉桥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受力状况和承载能力直接影响整桥的安全储备。对于斜拉索索力的测量现在最常用的是频率法――基于索力和索振动频率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进行测量。首先在本科阶段第一层次工程力学基础实验中开设振动基本参数的测量原理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振动参数测量技能;然后在第二层次综合设计型实验中,让学生采用前面所学的基本振动参数测量技能测试拉索中的拉力与其频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找出索力与索的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第三层次创新研究型实验中,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前面已分析总结的索力与索自振频率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斜拉桥斜拉索的索力,从而掌握斜拉桥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在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中,均按照基础型实验、提高型(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的模式组织实验项目,而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也体现由基础到提高再到综合创新的训练过程,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课堂所学方法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外创新训练途径的多样化

实验中心为学生进行课外创新训练提供了很多途径。

(1)在实验中心参加自主立项的部级、省级、校级及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近两年,通过学校及学院专项经费资助,学生自主立项课外科研项目130项,年均60项以上。这些项目包括院级和校级101项,部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项,参加自主立项课外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约500人次。实验中心通过安排教师进行指导,开放实验场所、设备,为这些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2)利用实验中心的实验条件参加部级、省级、校级结构设计、力学等学科竞赛。学校开展一年一度的力学竞赛、材料力学实验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结构创新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其中,材料力学实验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结构创新竞赛由学生自由组队并提出设计方案,实验中心组成专家委员会,面向所有参赛者对所有方案进行评选,选择创新性较强的方案进行重点资助,对完成情况较好的命题推荐参加省、地区和全国比赛。通过点评,所有参赛学生了解自己与他人方案的优点、缺点和改进方向,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水平,而且很大程度上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的150人次,其中部级的力学、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10余人次。

(3)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心参与研究生实验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土木工程学院教师每年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同时很多教师参加了国内重点工程的科技攻关。每年约有80名以上的研究生在实验中心开展科研实验项目。实验中心鼓励本科生参加实验中心的研究生实验项目,实验中心在开放式管理平台中每周公布下周将要进行的研究生实验项目名称、目的、方案和本科生参与需求,学生自由报名参加。由于这些实验研究本身具有创新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 实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指导方式和不同的考核办法。

基本型实验,学生通过课程网络平台选择实验时间,分组,并预习实验指导书内容。学生在预习基础上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不讲解,仅答疑。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合理性评定学生成绩。

提高型实验,学生首先根据选定的实验项目提交相应的实验方案,包括试件(样)设计、测试参数、测试方法和测试手段;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预约实验时间,自行进行实验准备和实验操作,并完成分析报告,教师提供试验设计指导。根据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实验方法的先进性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评定学生成绩。

创新型实验,学生提交申请报告,通过答辩确定是否立项。同意立项后实验室根据项目要求提供实验条件及安排指导教师,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后撰写研究报告。根据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评定学生成绩。

(四) 实验课程管理的开放化

实验中心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开放管理制度。每一门实验课程均安排必做实验项目和选做实验项目,便于学生按照自己能力、兴趣和目标自我调整。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通过网络系统向实验室提出预约和申请,自由选择时间进行课内实验和自主实验。同时,制定完善的校内和校外开放制度,承接跨专业、跨学科和跨学校学生提出的实验申请。

三、 平台发展规划

(一)国际化土木工程本科实验教学创新平台的建设

坚持开放办学战略,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是东南大学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十二五期间,将努力推进国际化土木工程本科实验教学改革。

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实验等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中有选择地编写双语实验教学大纲、双语实验指导书、双语实验教材等,争取开设10~15个双语实验教学项目。

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有计划选聘国外大学教师参与本科实验教学,同时选派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去国外大学进行短期培训和进修。

(二)坚持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目前,教育部要求“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并于今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拓宽视野,寻求合作,深化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的联系,完善工程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环境。

(三)创新实验课程开放管理模式

实现实验教学日志、实验时间、实验项目的远程登记,采取现场刷卡(校园一卡通)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加强资源共享,建立开放的实验中心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让学生实时掌握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情况,方便实验设备的开放。网上提供实验中心主要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等,方便学生使用。提供现场答疑、网上答疑、电话答疑等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地回答试验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平台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对现有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先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学生设计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为重点,构建课内外一体的创新型国际化土木工程本科实验教学平台,满足学生自主研学和创新实践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郑家茂,熊宏齐.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邱洪兴,吴京,王恒华,等.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83-87.

[3]余魅,习友宝.建设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件创新人才培养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0-11.

[4]严薇,袁云松.强化实验室建设过程管理,推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05-107.

[5]陆庆,邢建川,侯孟书,等.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86-188.

[6]孙欢,贾功利,侯其考.建设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25-127.

[7]刘宏,肖发远,黄朝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84-86.

[8]蔡晓君,窦艳涛,刘湘晨,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87-89.

[9]赵希文,吴,燕杰.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与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67-69.

[10]沈秀,张黎,戎红仁,等. 普通本科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20-122.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novation plat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for undergraduate

XU Ming, ZONG Zhouhong, XIAO Shizhe, QIU Hongxing, WU J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P. R. China)

Abstract:Laboratory center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became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in 2008.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of civi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center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s of civi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土木工程实训报告篇3

关键词:移植、栽植,保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树木的移植和栽植是城市绿化和园林工程中的重点。无论移植还是栽植,都要根据树木的习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时期且做好后期的保养和养护工作。

二、项目的施工

(一)、施工方案:根据树苗的习性和要绿化地方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苗木起栽与运输和保护与保养等关键工作。

(二)施工准备:

1、建设项目部,确定各岗人员及其岗位责任制,确定施工作业人员,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和标准培训。

2、图纸、设计文件、技术资料的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质量保证计划,分解和确定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确定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内容、标准及质量检验、验收程序。重点是施工安全措施到位。

3、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负责人、分包全体人员进行书面技术及安全交底并签字存档,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4、设备、器具、材料经招标确定,规格型号核对和对外观检查,进行有质量合格证并检验合格,施工机具设备包括起重机进场、性能检验合格,安全防护用品的准备。

施工现场封闭管理,临时设施的搭建要有警告标志,包括导航交通,文明施工等。

(三)施工控制

1、依据的理论:目标动态控制原理:总的步骤:1、准备工作,计划值2、动态控制3、目标调整

详细步骤:目标分解,得到计划值-----收集实际值-----比较计划值和实际值-----纠偏------调整目标

依据目标动态控制原理将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合同等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

2、施工流程

三、树木移植技术及施工管理

(一)大树移植

大树一般是指胸径200mm以上的落叶乔木、胸径150mm以上的常绿乔木。

树木的选择

(1)观赏性好,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无危害性的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3)植株健壮且生长良好。

(4)起重及运输机械能达移植树木的现场。

(二)移植时间与准备工作

1、大树移植的时间最好是在树木休眠期,春季树木萌芽期和秋季落叶后均为最佳时间。如特殊需要在生长旺季(夏季)移植,最好选择在连阴天或降雨前后移植。

2、准备工作

大树移植前必须做好树体的处理。首先要对所移植树木,生长地的四周环境、土质情况、地上障碍物、地下设施、交通路线等进行详细了解。还要对树冠进行必要修剪,树干采用麻包片或者草绳围绕。

落叶树移植的树冠修剪:裸根移植一般采取重修剪,剪掉全部枝叶上网1/3~1/2;带土球移植应适当轻剪,剪去枝条的1/3即可。修剪时剪口必须平滑,截面尽量缩小,修剪20mm以上的枝条,剪口应涂抹防腐剂。

常绿树移植前一般不需要修剪:定植后可剪去移植过程中的折断枝、徒长枝、病虫枝等,修剪时应留10~20mm木橛,剪后涂防腐剂。

(三)挖掘包

根据起掘和包扎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种不同的挖掘包扎方法。

土球挖掘:这种方法适用于胸径100~200mm的大树。在划定的土球圆圈的外缘挖掘600~800mm的沟,沟深一般500~800mm,在用麻绳、蒲包片、麻袋片等软材料混合包扎起来。

木箱挖掘:这种方法适用于胸径150~300mm或更大的树木。土块成方形,以树干为中心,以树干胸径的8~10倍为宽度画正方形,沿画线的外缘开沟,沟深与留土台高度相等。每一侧面都应修成上大下小的倒梯形,一般上下两端相差100~200mm,随后用4快专制的箱板夹附土台4测。用钢丝绳或螺丝使箱板紧包土块,然后将土块底部掏空,附上底板并捆扎牢固。

裸根挖掘:这种方法只是用于落叶乔木和萌芽力强的常绿树木,如樟树、白玉兰、银杏等。大树裸根移植,所掘根系直径一般是胸径的8~12倍,且在主干一定高度截干。选留几个主枝缩剪外,其余部分全部剪除。顺着根系将土挖散敲脱。然后再的根系空隙处填入湿苔藓,再用湿草袋、单绳等软质材料将根部包裹。

(四)树木的移植

1、挖栽植穴:按设计位置挖种栽植。栽植时要栽正扶直。树冠主尖与根在一条垂直线上。保持直立,方位正确。

2、方向确定:栽植前要确定新栽植地的方向是否和原生长地的方向一致,这将极大地提高大树移植后的成活率。

3、还土:还土时要分层进行,没300mm一层,一般用种殖土和腐殖土以7:3的比列混合均匀使用,注意肥土必须充分腐熟,填满后踏实即可。

4、开堰:裸根、土球树要开圆堰,土堰内径与坑沿相同,堰高200~300mm。

(五)树木的后期管理

1、支撑树干。一般采用三柱支撑固定法来确保大叔的稳固,一般一年后,大树根系恢复好可撤除。

2、平衡株势。对移植木地面上的枝叶进行相应修改,保证植株根冠比,维持必要的平衡关系。

3、包裹树干。用浸湿的草绳从树干基部密密缠绕至干顶部,保持树干的湿度,减少树皮水分蒸发。

4、合理使用营养液,补充养分和增加树木的抗性。主要有:(1)伤口涂抹剂(2)树体吊瓶 (3)抗蒸腾剂 (A半透膜型;B闭气孔型)(4)保水剂(5)基因激活剂名佳花园、。

5、水肥管理。大树移植后应当连续浇3次水,浇水要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由于损伤大,在第一年不能施肥,第二年根据生长情况施农家肥。

四、竣工验收

(一)、竣工验收的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说明书;施工合同;设备技术说明书;设计变更通知书;验收规范和验收标准。

(二)、竣工验收的基本条件:1、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2、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3、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施工单位签署的保修书。

(三)、竣工验收步骤:1、自检自验:项目负责人组织生产、技术、质量、合同、预算人员及施工员进行。2、预验收:自检合格,向监理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预验收申请报告,监理单位提出质量及资料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意见,协商整改方案,确定要求和时间。3、复验:解决自验和预验中存在的需要整改的问题,为正式验收做好准备,4、正式竣工验收: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验收,建设单位28天内需要组织验收。

(四)、工程竣工报告的内容:1、工程概况;2、施工组织文件;3、施工质量检查结果;4、符合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情况;5、履行设计文件的情况;6、履行合同情况。

五、维护与修复

1、养护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定期的对园林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树木的检查、保养等维护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细致系统的处理,做好存档管理,为园林树木移植提供基础信息和保障。

六、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和园林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树移植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地景观、提高城市绿化质量等方面,但由于大树树龄长、主根发达、原生长地与移植地立地条件的差异、在采挖过程中根系受伤、树体失水、养护管理水平不到位等原因,致使大树移植成活率受到限制,因此掌握大树移植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实训报告篇4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各高校逐渐转变为研究型大学,主要强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有:1.改进实验内容的选择。土木工程材料的类型有很多,涵盖了有关建设的各种材料。理论上有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内容复杂而又庞大。另外,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课时一再精简,目前精简为32个课时,而其中实验课只有8个课时,这根本满足不了材料试验的要求。甚至有些实验需要学生反复进入实验室,如混凝土性能实验,初期学生需要制作混凝土试块,然后放入养护室一天后才能拆模,再经过28天的养护后,才能对其抗压强度进行测定,整个实验的完成,学生至少要前往实验室3次。2.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陈旧。一直以来,实验课以验证性和常规性实验为主,内容比较单一。随着土木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实验教学课进行了多次的精简,导致许多的创新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无法进行,这就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培养。由于实验过程过于程序化,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限制住,仅能按部就班地参考实验步骤参与实验过程,而不能积极思考实验中的一些实验现象和其原理,造成了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存在一些实验流于形式。3.实验教学考核机制不合理。受学生人数和现有的实验设备的限制,在进行实验时,学生人数过多。仅有少数学生会按照老师所讲的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并得到相应的实验成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时并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甚至在完成实验报告时是抄袭其他学生的实验结果。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实验成绩进行评定,这样就会造成同组学生成绩差别不大,也就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实验状态了,降低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进而导致相关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说服性。而且现有的考核形式以及实验教学方案致使学生过于重视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忽略了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4.实验技术力量有待加强。随着实验改革的进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的基本设备也进行了更新,但是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一直未得到提高。实验教学人员很少有机会再培训,导致实验室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还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从而导致实验教学人员不能设计出更多的高质量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积极改革土木工程的实验教学

针对土木工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经过实践教学探索和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在改革实验教学方面提出了以下措施: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导的原则改革《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知识、素质、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增强基础性实验内容,开发实验的综合设计性,使同类型的实验得到整合,开设更多的试验项目。将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进行结合;并按项目将实验教学分为创新实验和基本实验。创新型实验主要体现的是对课程重难点或相关领域热点的运用,这种实验的特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可以是选修项目,适合那些有剩余学习时间且对该项目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基本实验以验证性和设计型实验为主,内容必须对应教学大纲,而且以少量的综合型实验为辅,这是每位学生的必选项目,也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可以极大地满足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2.构筑创新型的实验教学平台。在学生有了扎实的实验基础之后,进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使综合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索研究性实验这三种实验能够得到同时开展。在实验教学得到保证的同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条件进行拓展实验项目,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活动(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等。3.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实行考评与实验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即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分工与合作;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把控,主要是让学生主动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时总结并进行相关讨论,增强学生对规范的实验操作的认识;注重实验内容的精确性,对实验结果进行多样化分析总结。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采取上述方法之后,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实验学习的主动性,大多数学生反映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虽然会感到紧张,但都愿意自己动手去进行实验了,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印象,也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收获。4.完善实验教学的基础力量。促进基础实验仪器的更新,还要尽量使实验室的环境得到优化,进而保证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合理开设;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规模效应,实现资源的共享,使实验中心能够跨专业、跨学科,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有效资源,使实验室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鼓励具有扎实基础和丰富实验教学知识的老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深入到工程单位进行学习和锻炼,并鼓励老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要及时关注相关的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

三、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成果

为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我校以土木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为主要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模块清晰、层次分明、多专业结合的系统完善、合理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实了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创设了多种教学法,使教学平台的建设得到了加强,有助于全面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自实验教学改革实施5年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1.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要求,在教师的辅助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使之得以开展,并对实验现象进行独立解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验过程写实验报告,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在实验过程中接触到的结构性能、材料组成、试件制备(选择)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2.通过实施多种激励保障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如获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项。通过优化实验内容,建立多类型的实验项目,使实验教学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实验项目得到了更好的开创和完成;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使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原有的考核体制,创设新的考核体制,即实验学习与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土木工程实训报告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

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目前,多数高校由于毕业设计管理与制度方面存在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水平要求偏低,致使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相关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巨大锻炼作用也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基于近3年来针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大量调查与研究,结合多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实践,认为可以从毕业设计前期准备、毕业设计的题目规划与选题、毕业设计指导和毕业设计管理与监督4个方面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模式构建,全面提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1.1毕业设计前期准备

工程设计理念、专业知识和国内外相关工程设计素材是影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毕业设计制度层面上规定参与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教师要切实围绕着这些关键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的相关调研活动,并从中获得与当前国内外先进的土木工程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相适应的一系列初步毕业设计项目.同时组织召开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研讨会,为指导教师开展初步毕业设计项目的研讨与相互交流提供场所和机会.通过研讨与相互交流,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必须拿出满足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项目以备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审核.审核通过的指导教师方可获批进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

1.2毕业设计的题目规划与选题

1.2.1毕业设计的项目规划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都心存期望,都想基于自己的专长来选择自己喜爱做的毕业设计项目.因此,在毕业设计项目的规划阶段,指导教师要牢牢抓住能切实体现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应用、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项目的设计,在毕业设计项目的设计上照顾到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生,在立足于体现对学生基本知识应用和专业设计技能训练的同时,为每位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发挥创造条件[4G7].毕业设计项目规划包括:(1)毕业设计项目的类型规划.依据土木工程设计的特点,结合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训练与创新培养的要求,可将毕业设计项目类型设置为“基本训练型”和“基本训练+创新培养型”2个基本类型.(2)项目的难度规划.可规划为“单一结构形式项目”,是以训练本科生的基本设计素养与设计技能为目标的项目,对应于“基本训练型”,以及“组合结构形式项目”,是在训练本科生基本设计素养与设计技能的同时,又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目标的项目,对应于“基本训练+创新培养型”.(3)项目的数量规划.可依据学校关于每位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设计学生的额定人数加2作为毕业设计项目数量.

1.2.2学生选题

毕业设计学生通过专业主任指派给指导教师,一位指导教师可指导8~12名学生,这些学生共同围绕一个工程设计项目进行毕业设计,但每位学生又各自独立完成工程设计项目中的一部分(又称一项目多生),这是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模式.“一项目多生”虽然便于指导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开展指导工作、增强毕业设计学生的团体与合作精神,但无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爱好与兴趣,因此无法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发挥,部分高校开辟了学生可在3位指导教师提供的毕业设计项目中同时选择1个毕业设计项目(又称一项目一生的师生互选).这一毕业设计模式不仅给予了学生针对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项目的充分自主选择权,也给予了指导教师针对报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实现了充分尊重学生爱好与兴趣的师生双向选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这样的毕业设计模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每位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而且也充分激发了指导教师的指导积极性.

1.3毕业设计指导

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全过程中,指导教师与毕业设计学生间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的互动交流对完善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至关重要.如果要保质保量地达到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建立一支为人师表、责任心强、工程背景深厚和创新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8].指导教师在指导方式上既要注重毕业设计形式上的实战性,又要切实做到设计内容上的创新性.指导教师应针对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设计方案的形成、毕业设计计算与工程图绘制注意事项、设计说明的撰写,为学生提供“问题与解决方法”互动交流,切实解决毕业设计学生心中的疑惑.同时,指导教师要注意去除“放鸭式”和“保姆式”这些过去常见的指导陋习,营造创新性毕业设计环境[9G10].

1.4毕业设计管理与监督

1.4.1管理模式构建

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指导教师针对选择自己毕业设计项目学生下达与设计项目相对应的毕业设计任务书,然后是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计算与工程图绘制、设计说明写作、毕业答辩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8个环节.除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环节外,其余7个均为毕业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环节.分析研究这7个环节各自的特点,可以找出高质量完成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素、合理完成时间和管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这7个环节调整为3个阶段,具体为初步设计阶段(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外文翻译4个环节)、实质设计阶段(包括计算与工程图绘制、设计说明写作2个环节)与毕业答辩阶段(毕业答辩环节).调查发现,社会机构针对毕业生的招聘时间与实质设计阶段重叠较多,而与初步设计阶段重叠较少,与毕业答辩阶段几乎不重叠.在毕业设计实践中通过抓牢关键要素(各个环节的进度与质量)、加强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的管控工作,将合理完成时间引入到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可有效地将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缩减5天左右.指导教师可将缩减下来的10天左右的时间,基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于找工作与毕业设计间时间冲突的解决.

1.4.2监督模式构建

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的切实监督,可有效消除毕业设计工作中学生及指导教师的不认真和消极思想,有利于提升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11G12].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加强随机对每位指导教师及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上设计质量的抽查工作,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学生职业素质提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为强化毕业设计工作监督,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1)为每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其学生指定专门的设计场所,要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实行现场签到和签离制度,规范请假和销假制度,并采取随机现场检查;(2)以建筑工程系主任作为该系毕业设计监督小组组长,协同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组的监督成员,负责全系指导教师与毕业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监督,为毕业设计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3)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要严格遵照校、院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发现的小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解决,较大的问题及时向学院主管领导汇报,以便得到合理解决.

2毕业设计成绩评价

对每一位毕业设计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成绩既是其毕业设计劳动成果的具体量化,也是其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客观评定.这就要求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者要设计出一个合理、科学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评定方法,为毕业设计学生成绩的客观评价、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奠定基础.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工作,可由院、系审核通过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组依据预先设定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量化标准进行.成绩评定量化标准应着重体现在基础专业知识应用的基本设计,以及新方法、新手段应用的创新设计.首先要重视学生针对工程设计的基本功锻炼,把基本设计成果质量作为主要的考查对象,其成果分值占总分的80%;将创新设计成果质量作为成果提升的考查对象,其成果分值占总分的20%.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量化标准中,指导教师的评分权应仅限于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度与质量的考查上,评分值可占总分的15%;评阅人应针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质量考核,评分值可占总分的40%;答辩小组应针对学生个人知识水平、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全面考核,评分值可占总分的45%.基于评分标准,将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划分为优秀(成绩值≥85分)、良好(85分,成绩值≥75分)、中等(75分,成绩值≥65分)、及格(65分,成绩值≥60分)和不及格(成绩值<60分)5个等级.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量化标准中还应对评阅人及答辩小组成员做出一些限制性规定,如:评阅人及答辩小组成员不应与被评定学生存在利害关系、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评定意见应由答辩小组长给出并提交至系毕业设计委员会备案、系毕业设计委员会负责将创新性突出或有较大实用价值的毕业设计成果推荐至校优秀毕业设计评选委员会.

3结语

土木工程实训报告篇6

根据市委第三巡察组的要求,现将xx镇林业工作情况作以下报告。

一、林业工作总体情况

2017年以来,在县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我镇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政策精神,开展好村级林业生产规划和林业生产,将上级林业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到村到户,提高群众对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做好了创森工作。

2017年以来,重点围绕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重点开展工作。结合我镇实际,主要针对我镇“五路一水系”进行了规范化种植。重点抓好阳七路、寿郭路、五四路、乔崔路、安石路五条道路路域绿化工作,总长38公里,规划林带土地2800亩,共流转农户土地1943户,路肩上土12万余方,伐树15000余棵,栽树12万株。全力推进赵王河水系绿化工作,在水系两侧绿化宽度达100米,新造林面积3000余亩,栽植苗木24万余棵,完成比率达100%。推动5个森林村庄建设,新栽植各类苗木3万余棵,突出了村庄特色。抓好农田林网及村级骨干路绿化,重点规划建设了后屯至刘子英段2个2000亩以上的农田林网示范方,总长60公里,新栽植苗木4万余棵。

在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上,每年都提前摸排调查,现场了解疫情,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配合飞防公司搞好飞防工作,做到无死角防治。防完后定期观察防治效果确保林木病虫害不再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树木养护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提升。2017年聊城市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我镇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森工作专题调度会,着力推进我镇创森工作。通过深入研究上级文件精神,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经营和村级统一管护等措施,按时按质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创森工作目标。但是,树木栽植后,由于造林面积大,养护意识不强。出现了对树苗浇水不足、树木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的现象,造成部分树木萎靡。例如我镇三官庙村,在2017年创森过程中就曾出现这些问题。发现问题后,林业站立即靠上去,实地查看,并安排村委组织群众浇水保苗,针对病毒侵害,对症喷药。最终解决了问题,确保了树木成活率。针对这一问题,镇政府专门召开了村干部和各村树木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会,宣传培训树木养护管理知识,培养了一批树木养护能手,确保了我镇的创森成果。

2、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问题。我镇既有千亩苹安耶果苹果园生产基地,又有刘品玫瑰园生产基地,还有东大生产园林地和县级林场,加上创森千亩林带。作为林业生产大镇,我镇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每年都积极配合县里组织飞防工作,做到了有林尽防。但是在飞防过程中,存在个别地块通知不到位的现象。例如在今年的飞防开始前一天,发现东大生态园林地未通知到位。问题发生后,立即联系飞防公司排后防治这一块,没有影响园区内养殖产业。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且林业站对全镇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场所进行了一次全面实地普查,实行林业站和管理区双通知制度,确保明年全部通知到位,不再发生此类问题。

土木工程实训报告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73

[中图分类号]TU1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1

1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作用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土木工程的发展必须依托测绘技术的进步,才能正确处理测量技术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进入信息时代,土木工程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与应用推广机遇,因此,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应当从土木工程技术需求出发,去应用测绘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新方法。当前的多数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材体系,都强调出土木工程要着眼于测绘科技的基本原理。科学的测量科技给土木工程勘测设计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可以说,现代测绘技术是土木工程实现勘测设计现代化的关键。

2 改进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方法

2.1 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功能,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环节的讲解,使学生对工程测量的目标、任务、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技术发展动态等都会有一个直观全面的学习与掌握。

2.1.1 授课教材

工程测量课程,一直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应该与建筑市场、技术应用市场对接,过旧、脱节和不实用的教材内容,会对教学起到反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该课程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跟紧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脚步,有必要从几方面对教材进行调整。①科学合理继承基本理论,重点关注和增加业界新技术、新方法及先进仪器的应用,课程内容上应加大施工测量实践、案例部分。②注重编写辅助教材。有条件的学校或专业,要通过编写参考书、实习指导、习题集和实验报告等弥补教材上的不足,让这些辅助教材来帮助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③教材要突出专业特色。土木工程专业方向众多,涉及面广,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教材内容就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学校的就业形势,以及学校自身办学特点来确定专业方向的侧重点,形成个性化的专业特色与优势。

2.1.2 课堂教学方法

由于工程测量学理论多、图表多、计算公式多,课堂教学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多样化、丰富化的效果。首先,教师应注重课堂内外的沟通,尽力做到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遇到的集中问题,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授课中:①可根据授课内容穿插图片、录像等元素让学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与印象;②对于一些重点环节,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在公式的推导和复杂的数学运算方面,先讲思路,后让学生自学,并结合专业实际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刻苦攻关。其次,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板书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不断优化课堂环境。采用电子教材、网络素材、CAI课件等制作演示讲稿(课件或教案),要图文并茂,又要结合声音和视频、动画,有目的地将实物图形、案例特征、定位原理等演播给学生看,比如:测量仪器的内部构造、读数装置的原理、GPS原理等,这样可加大授课信息量,也拓宽了知识面。

2.1.3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合理地制订考核方案。课程的考核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组成,且合理分配比例,逐渐加大校外考核成绩的比例。在试卷内容上增加案例分析类题目的比重,以考核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实践教学环节

2.2.1 实践教学

工程测量实践环节,通常包括测量实训和测量实习。一些学校或专业,由于实训项目偏少(尤其是施工测量项目),且与工程实践结合不足,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而有的学校或专业,则缺乏实践基地及实习场地,笔者建议:①广泛积极创建实习场所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②加强与建筑企业的联合,使学生能够直接进入企业体验和进行生产实践演练;

③不断改革实训项目,增加施工测量项目。

2.2.2 实验室建设

如今测量仪器品种多,设备更新换代快,有条件的学校必须注重对实验室的建设,如添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引进新技术,加大硬件的投资力度,这是满足工程测量教学,打好基础的关键。要注重引进全站仪及数字一体化测图技术、GPS定位技术、建筑物变形监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些仪器与技术的引进为学生毕业后应用新仪器打下了基础。

2.2.3 实习考核

实习结束后,必须制定全面、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实习考核办法。①从外业观测记录、内业计算、仪器的操作技术、绘制地形图、实习报告、实习日记等方面制定考核指标,全方位对学生的实习综合情况进行考评;②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答辩,且将答辩成绩作为学生考核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结 语

工程测量课程具有涉及测绘仪器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加之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与进步,促使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不断完善优化。因此,必须让学生掌握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熟练应用测绘科技,最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勘测和施工中,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实训报告篇8

关键词:应用技术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场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11005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应用技术本科教育隶属于职业教育体系,而传统的普通本科教育属于普通教育体系[1],不同的教育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差异。应用技术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以产业需要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产学研协同,着重培养在技术实践、技术设计及技术研发方面能适应现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型及管理型人才[2]。为实现应用技术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提出“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现场工程师”就是工作在工程技术一线的工程技术的实践者,工艺技术的设计师,技术难题的解决者。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应着重强调技术,而技术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所有实践环节的设置直接影响着应用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尝试,探讨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工科专业,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必须具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及实践性[3]。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应遵循应用型人才培B规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4](以下简称“专业指导规范”)中明确指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涉及实验、实习及设计

三大主

要领域,而设计领域又包含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两个方面。该实践环节的设置具有国际通用性,其科学性不言而喻。因此,

重新整合优化实践环节,将其整合成实验教学环节、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及“择业”实践环节三方面,如图1所示。对实验教学环节仅进行内容及组织形式的适当调整,将测量实习、认识实习及课程设计合并形成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合并成“择业”实践环节。“择业”实践环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学生就业意向为前提。

二、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专业指导规范》中规定土木工程专业实验领域应包含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性试验及研究性试验四个环节[4]。在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时将这四大环节融入“两大平台”,通过“两大平台”锻炼学生的“两大能力”,而在平台建设时引入即强调实验项目开发的“综合集成化”理念,如图2所示。

(一)“两个平台”的建设

在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时应搭建服务于四大环节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合并构建为“实验教学平台”,将专业研究实验构建为“科研创新实验平台”,即构建出如图2所示的特色显明、目标明确的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二)“两大能力”的培养

通过“两大平台”的建设锻炼学生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专业创新应用能力。实验教学体系应以教学为核心,人才培养为主线[5] ,通过实验教学平台锻炼学生

的实践技能,帮助学生强化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消化、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科学精神及必要的实践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该环节的锻炼,南京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生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近两届“江苏省结构创新大赛”中均取得三等奖以上的好成绩。

(三)“综合集成化项目”的开发

土木工程专业中实验设置往往受课程影响,难以打开课程体系的壁垒,使得实验项目开发各自为阵。这样既割裂了各课程实验之间应有的联系,也使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实验的用途及意义,因此,有必要开发“综合集成化项目”,让学生将各基础实验串联起来,提升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及应用创新的能力。以“综合集成化”的梁抗弯试验为例,图3给出了梁抗弯试验的集成框图。通过梁抗弯试验这一主线,将多门专业理论课程的知识及多个专业基础实验有机结合。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至关重要。通过该实践环节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多名学生依托该综合实验平台申报“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连续三年均获得“省级项目”资助。

三、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构建

将测量实习、认识实习及课程设计合并形成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在构建的过程中应“依托行业最新标准,结合区域产业岗位需求,强调创新及应用”。通过“两平一库”平台(“两平”即“半拉子工程”实训平台和“虚拟”实训平台,“一库”即课程视频库)的建设提升测量实习、认识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并以工程为主线将松散的课程设计集成,同时将多门专业课程及课程实习穿来。课程设计的集成化既实现了专业知识的串联,也训练了学生工程实践的综合能力,还可作为毕业设计的预演。该课程实训教学体系可表述为图4所示框图。

(一)两大实训平台的建设

“半拉子工程”实训平台将工程现场搬到学校,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及进行课程设计时,做到“边看边学,边学边做”。“半拉子工程”实训平台的开发,使学生对拟设计结构的构件组成及构件间的连接形式了然于胸,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图5为南京理工大学已建成的门式刚架结构及网架结构两个实训平台。此外,对两类结构中涉及的连接节点也按照1∶1的比例做成实物模型,供学生拆卸。该平台还可将工程测量及认识实习融入其中。

“半拉子工程”实训平台花费巨大,难以做到面面俱到。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实训平台花费较少且效果较好。如孙国华等[6]将电子模型引入钢结构设计。笔者所在学院也基于Web3D技术开发了结构设计类的实训平台,图6给出了基于Web3D的梯形钢屋架支座节点,学生可实现节点的拆卸及装配。计算机“虚拟”实训平台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节点组成及连接,还能帮助学生理清节点复杂的空间关系,提高施工图绘制及预算编制的正确性。

(二)施工技术课程视频库的建设

施工技术视频库建设可弥补学生对施工技术了解较少的短板,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依托“基于工种的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项目,进行了“施工技术课程视频库”的录制工作。现已完成钢构件加工制作、门式刚架吊装以及管桁架吊装等视频的录制。图7为中国医药城会展中心二期大跨度管桁架施工视频截图。通过一系列视频库的建立,可帮助学生建立对一些关键施工技术的直观认识。

(三)课程设计的集成化

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课程设计有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预算等。现阶段多数院校对各门课程设计的内容作了适当调整,然后再把原先孤立的课程设计集成起来[7]。

课程设计集成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依次将项目分解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施工图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根据具体要求统一编制任务书,将原先分散的课程设计有机地串联起来。目前已实现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等部分课程设计的贯通。课程设计的集成化既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全局思想,提高χ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为学生做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四、“择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合并设置成土木工程专业“择业”实践环节。“择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立足区域经济,以应用为前提,就业为导向,强调岗位能力培养,为学生就业谋求最大发展。为此在传统“实习”的基础进行了改进,构建了“择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8。

(一)融入毕业设计

依托学生“择业”方向及实习工作展开毕业设计选题,凝练实践内容,既能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实现真题真做,提高毕业设计的工程实践性,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8]。

学院已对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做了初步尝试,依托实践环节内容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有30人。这一部分学生的课题涵盖施工、造价、结构设计、结构鉴定与加固、地基处理及新型建筑材料性能研究等内容,覆盖面较为广泛,对指导教师挑战较大。通过改革让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明白工程实践的重要性。

(二)选择“择业”实践周期

建设项目周期通常较长,而传统生产实习学时较少难以保证学生全程参与,很难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工程适用能力;实习时间过短也使学生不能真正介入工程,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期望值降低,也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一问题,少数院校提出“3+1”模式,将专业应用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合并,学时增加至1年,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较好[9],但其改革中并未将各实践环节深度融合,只是简单的实践环节的集中。学院提出设置1年的“择业”实践,并将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深度融合。1年的“择业”实践既保证了学生对项目全过程参与的学时要求,确保学生对建设项目各环节都有所了解,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还要求学生将实践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毕业设计论文,提升了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确定“择业”实践岗位

为学生定制合身的“择业”岗位是“择业”实践体系的基础。现行的做法是根据当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反馈以及就业指导部门统计的当年的人力资源市场岗位需求进行“择业”岗位确定。表1给出了2015届254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根据就业统计数据制定“择业”岗位针对性强,有利于提高后续毕业生的就业率。

(四)开展实践岗位能力培训

为提高学生的择业面及企业的欢迎度,提升产学研融合度,学院积极探索“实践岗位能力培训”制度。培训岗位根据学校统计的“择业”岗位及学生的就业意向展开针对性培训,分为

岗前和在岗实时培训两种。为确保该制度落到实处:(1)针对区域产业的人才需求,制定“择业”实习环节拟开设热门岗位的短期岗前培训,要求学生获取1项校内岗位技能培训结业证书方可进入“择业”实践环节,保证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能够基本适应企业需求。(2)采取“助推”措施,通过“基于工种的一体化教学平台”提供岗位能力实时培训,帮助学生强化岗位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变传统的“硬推实践”为“助推实践”。

(五)落实“员工身份”

多数学生只重视理论课程学习,轻视实践环节,表现为被动接受,且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实践效果较差。为提高“择业”实习环节的教学效果,可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10],帮助学生落实“员工身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员工的蜕变。

学校通过创办“创业产业园”,引进多家企业帮助学生创业,产业园每年可接收20余名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生。此外,学院还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每年接收约30名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生。这部分学生均能以员工身份进入企业,实习结束后经过考核合格可签订就业协议。在实习期间,企业帮助学生缴纳意外保险,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这种方式既解决了传统实习中的安全纠纷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实习效果显著。

(六)建立“择业”实践管理信息平台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土木工程专业招生人数剧增,学校组织集中实习的难度加大,取而代之“分散实习”。以南京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参加生产实习

人数为254人,实习地点覆盖国内12个省、市、自治区,省内覆盖全省13个地级市。实习地点分布范围之广,使教师对实习过程的监管力度弱化,导致实习流于形式,甚至个别学生根本未参与实习。为此,学院自主开发校外实习管理系统,学生每天通过上传实习现场图片及实习日记,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实习完毕还可通过该系统提交实习报告,较好地解决了“分散实习”监管难的问题。

五、结语

从实验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实训)教学环节及“择业”实践环节三方面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试验课程、课程设计、“择业”实践环节中多课程、多知识的整合贯通,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构建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落实了学院“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理念,符合应用技术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既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技术能力要求;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架构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做了必要的知识及能力储备。这一实践体系构建虽然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效果,但有些做法还处于小范围试点中,若要全面实施还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J].职业技术教育, 2014(18): 50-59.

[2]云波.用技术型本科的定位及建设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36): 92-94.

[3]王玉林, 张向波, 孙家国, 等.应用技术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6): 29-33.

[4]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5]李彬彬, 苏明周.特色创新的部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4(4):97-100.

[6]孙国华, 高晓莹, 高建洪, 等.电子模型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6): 174-178.

[7]谢镭, 于英霞, 梁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9(3): 87-89.

[8]易富, 张二军, 赵文华.基于毕业去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 2014(11):19-21.

[9]周清, 黄岚, 赵玉新, 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 2013(19):137-138.

[10]任晓霏, 戴研.德国双元制大学创新驱动产学研合作之路―巴登-符腾堡州州立双元制大学总校长盖尔斯德费尔教授访谈录[J].高校教育管理, 2015,9(5):5-8.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conception of the “field engineer”,a series of reforms such a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design(practical training)teaching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jobhunting exercitation teaching system a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an better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eet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上一篇:传统企业信息化范文 下一篇: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