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14 08:45:06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篇1

转化医学(translationmedicine)是近年国内外医学领域流行的一个新概念,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式提出“转化医学”概念。它以人的健康为本、以重大疾病为研究出发点、以促进科学发现转化成医疗实践为宗旨。其主要目的是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领域固有的隔阂,搭建两者间的桥梁,使日新月异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的防治措施[3]。因此,转化医学本质上是一个双向开放、往返循环、持续向上的研究过程[4,5]。转化医学理念已逐渐成为世界医学研究领域的共识,其应用有利于推进临床医学更好、更快速地发展。

2肿瘤影像医学教学的现状

肿瘤影像学是医学专业中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其教学主要包括肿瘤医学影像诊断和肿瘤医学影像技术两方面。肿瘤医学影像诊断的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主要注重临床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肿瘤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则较为欠缺,尤其是对肿瘤影像新技术的研发、功能拓展、临床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及运用等方面的授教还较为薄弱。目前肿瘤影像医学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传统的肿瘤影像医学教学授课的模式过于单一,跨学科联系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②现行课程安排中有关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手段的课程较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③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单纯从理论和阅片等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对肿瘤影像表现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理解。④教学内容陈旧。该学科知识更新快,教材、教案等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足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6]。⑤学生技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与临床实际应用能力脱节。肿瘤影像医学教育要求培养既会诊断又会技术研究,既有转化理念和能力又有肿瘤影像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开展转化医学教育尤为必要,它是当前培养综合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提倡“从实验桌到病床旁”的转化医学教学理念在肿瘤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转化医学教育理念在肿瘤影像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3.1促进肿瘤影像医学教学多学科的合作

不同学科、不同思想、不同理念的相互碰撞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而一个学科的发展壮大,也需不断加强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与技术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因此建立肿瘤影像学、基础肿瘤学、工程技术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科研小组,让各组组员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通力合作及协调发展,形成纵横交错的综合体系,才有望实现肿瘤影像医学的可持续发展[7]。转化医学教育强调理念的改变,它打破以往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教育模式。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交叉的开放式研究平台,鼓励将物理工程实验室发现的有意义的成果转化成能为临床提供实际应用的手段,有效将肿瘤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实践中,同时也对肿瘤影像征象进行基础研究。其次,不同的影像成像手段各有优劣,将彼此的优势互相融合已成为医学影像设备研发的潮流。转化医学教育对这一潮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为肿瘤的诊断提供更多的成像手段,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如在既有的CT、MRI、PET、B超等设备的基础上研发PET-CT、PET-MRI或将几种成像设备融合的机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平台具有稳定而强大的效果,所形成的多学科介入机制能够满足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需求。

3.2为肿瘤影像医学教学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转化医学理念的应用一方面能增强肿瘤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加深对临床知识的重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为临床医技人员提供进入实验基地探索基础研究的机会。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重视从临床中凝练课题,可以培养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识,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使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8]。如肿瘤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某种肿瘤具有相同的影像征象,但是纯粹的临床实践无法为其提供相应的基础理论支撑依据。转化医学理念主张临床医生与研究员密切合作,提倡由临床医生仔细观察肿瘤的影像特征,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基础研究员,再由基础研究员对此进行研究,进而将科研成果反馈到临床,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探究性研究达到解决临床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医疗总体水平。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转化医学理念的应用为肿瘤影像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多学科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多种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9]。如肿瘤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X射线、CT、MRI、PET、B超检查等的成像原理时,可与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合作学习。通过观摩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操作,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以获得深层次的实验体验,从根本上理解相关概念及原理,将枯燥、深奥的理论学习转化为有趣且自主参与的实验操作。另外,通过与其他学科学生的交流,可进一步培养肿瘤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适应学科发展所需的医学影像技术工程师,塑造能灵活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的专业人才,构建合作融洽的专业团队。

3.4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理念和能力的学生

肿瘤影像医学蓬勃发展,临床应用技术不断更新,而现有的教材、教案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停滞不前,不利于医学生第一时间掌握肿瘤相关研究新进展及新技术。许多学生毕业后开始到临床一线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应的技术问题时,常常无法到实验室通过相关研究来解决当前技术的缺陷,不利于技术的改进与发展。转化医学的应用一方面为肿瘤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人员熟悉和参与临床工作创造了条件,鼓励学生到临床进行实践,让学生在相关教材内容还未能及时更新的情况下,通过到临床实践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另一方面,为学生参加工作后再次进入实验室进行技术研究打下铺垫,真正做到将临床影像医学的应用与工程医学授课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肿瘤医学影像诊断能力和肿瘤医学影像技术研发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4结语

肿瘤影像医学教育改革任重道远,转化医学是肿瘤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我们实施医教改革的平台和途径。在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下肿瘤影像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模式将促进肿瘤影像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尽管转化医学在肿瘤影像医学教学的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急需加以改进和提高,但其前景却充满了希望,相信转化医学必将成为新世纪医学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本文来自于《中国癌症防治杂志》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杂志简介详见.)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篇2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探索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循证医学对影像医学教学的影响

循证医学是在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发展和完善、最佳证据数据库的产生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是道德准则和公理在医学上的体现,是先进的临床医学模式和临床实践的方法论,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健康的需要[1]。循证医学对影像医学教学有深远影响:促进临床疾病医疗决策科学化和学科发展;提高临床医生业务素质;培养医生发现临床难题、关注科学发展水平的能力;加强临床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改进临床教学培训水平,为培训一支素养良好的医学影像教师提供有力保障;为影像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实现卫生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方便病人进行自身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因此,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影像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影像学生树立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医学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考察学生对影像医学和循证医学基本原则、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循证医学知识,独立解决学习或医疗实习中碰到问题的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 循证医学对医学影像教学的要求

2.1 循证医学对放射科医生自身素质的要求

由于应用信息技术和逻辑方法的查证、评估以及运用最新原始文献的技能是循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实践过程中,医生自身素质非常重要。放射科医生应把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创始人SACKETT对实践循证医学者的四项要求贯穿于影像医学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早期接触和熟悉这方面的内容,可为他们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全面准确掌握病人病情,避免盲目、教条使用最佳证据,结合国情与病情实现影像诊疗的个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循证医学尊重权威与专家的宝贵经验,但不把它们视为临床实践的惟一主要依据。循证医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对病人准确的诊断,没有正确的诊断,治疗就无从谈起,再好的证据也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放射科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循证医学和影像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真实可靠、临床价值高、适用性强的诊疗证据,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医疗实践。同时要求放射科医学生必须进行踏实的临床基本训练,正确收集病史、查体和检查结果,掌握病人的真实情况,善于发现临床问题;注重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更新,与时俱进,以提高影像诊疗的准确性。

2.2 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的学术机构

目前全国各学术机构意识到循证医学教学的必要性。1999 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循证医学机构“循证医学中心”。2000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与美国合作开展循证医学项目研究[2]。由于循证医学涉及面广,对研究内容常需要动态追踪。因此循证医学研究项目的顺利开展,往往需要临床医生与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医学情报专业及统计学专业的人员共同参与,也要求科研管理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3]。因此,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的学术机构,能促进多学科的渗透、交流和发展。

2.3 加强影像医学教师专业培训

循证医学是以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生物)统计学、信息技术、最佳证据信息源(数据库)作为学科支撑和技术支撑的临床医学模式。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和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选派中青年影像医学教师到专门学术机构或国外学习。只有在影像医学教师对循证医学整套理论和方法熟稔的基础上,才能将循证医学的“三原则”和实践循证医学的“五程式”[1]融于医学影像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高质量科学研究,并从论证强度高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诊断措施中获得最佳证据,使学生充分领会循证医学理念,达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的。

3 影像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影像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观点,建立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新模式,对提高当前影像学生临床思考和诊疗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放射科医生对循证医学概念的融会贯通,能改变以个人临床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认知方式、以病理生理学等实验或临床指标为评估标准的临床实验、以小范围或小规模临床研究为制定临床指导原则的传统医学模式,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并能在传统医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临床实践应以科学证据为依据,强调根据证据做出医疗决策,而证据就是当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医学影像教学中同样要求将医生的个人专业与来自系统研究的科学证据相结合。

循证医学要求放射科医生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尊重病人的意愿,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案。

所以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是病人自身价值和愿望实现的要求,是培养具有从群体宏观水平研究医疗决策证据能力,以及能用科学的最佳证据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医生的要求。

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也是最优化个体诊疗原则对现代医生的要求。最优化个体治疗原则是循证医学的最大特点,即强调诊断治疗方案是最适合于个人的,近期或远期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干预措施产生的效益远大于其危险性和成本[4]。

4 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 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方法改进中的应用

影像医学是影像学生的必修课。随着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成为当今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大型临床医学影像科室。CT、MRI、DSA、CR、DR、PET、SPECT以及超声等先进影像设备用于临床并深刻地改变着原有影像技术教育的内涵。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对专业人员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进高科技技术人才以及影像医学生与高精尖设备的有机结合,形成医学影像学先进技术与现代化医学影像教育管理相互配合的优势,是当前医学影像技术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不同,它是在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寓于医学影像教学中,能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发现问题并寻找最佳科学证据以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我们增加对学生自学的引导性教育和讨论性教学。并建立适应开放实验教学的“创新实验室”,开放的时间空间、开放的实验内容、开放的软件资源和开放的实验指导可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独立实验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目的[5~7]。

所以,在实践医学影像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理念,实现实验室开放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循证医学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以自主学习和远程交互式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在理论课和见习课授课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训练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医学图像可同时与解剖图谱、临床病史体征、实验室资料、超声结果、手术所见及病理图片对照。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授课模式,能启发学生的横向思维活动,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养成科学的临床辩证思维习惯[8,9]。所以,PACS诊断工作实际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类同于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即提出临床问题、寻找证据、结果分析、系统评价后的结果再服务于临床的全过程。

总之,循证医学为影像医学教育改革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是放射科医生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循证医学教学使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增强,并能运用所学得循证医学知识客观评价原始文献,大大改善他们对待影像医学专业杂志文献的态度。为进一步提高影像医学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放射科教师,要求医生熟练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理念融于相关教学中,加强同国外同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多方位地促进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泰相,刘关键. 关于循证医学的问题与思考[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5(8):636640.

[2]李富军,袁军,姚战鹏,等. 关于临床科研管理引入循证医学思维的探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12(2):182.

[3]陈进,李幼平,李静. 从考试改革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方法[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5(7):511514.

[4]刘学礼. 循证医学的发展及其伦理思考[J]. 医学与社会, 2005,18(12):4951.

[5]王境生,袁力,袁聿德,等. 国内影像医学(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21(9):987990.

[6]袁荣涛,李宁毅. 循证医学——21世纪的临床医学[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39(1):119110.

[7]于建中. 浅论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改革[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3):272.

[8]武兴杰,关向东,曾文彦. 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的数字化教学初探[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6,22(4):451452.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篇3

1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的必要性

1.1超声诊疗对人员素质的依赖性大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发展,但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诊疗费用仍是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与其他影像检查(CT、MRI等)相比,超声诊断的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性能价格比最优,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程序相对简便,使得超声诊断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影像诊断由人工控制检查速度,即使仪器成像速度再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仍由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n;准确无误的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对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从多角度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超声影像诊断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极大。为有效应对超声科室不断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进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超声诊断医务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1.2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2.1“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2.2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超声影像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量大,理论教学较为单调,学生易产生倦怠感。临床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在超声影像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式讲座、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定期开展与住院医师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各专科医师的定期讲座将极大丰富超声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见闻,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和维护与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医院内的观摩、考察、讨论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和资深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意向,实施阶段性的院内实习,合理安排医院见习时间,要求掌握各种型号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特点,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疗技术,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及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同时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论文。

3.2加强在岗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篇4

    某一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例,在临床上,泌尿系统疾病涉及肾上腺、肾脏、前列腺、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泌尿外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在形成过程中除了应具备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方法。疾病是一个客观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即对疾病的认识,都要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临床诊断要经历初步诊断、会诊、确诊等几个阶段,这个过程是泌尿外科医生对所获得的泌尿系统疾病信息进行临床思维,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最终将信息形成疾病诊断的过程。正确处理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与临床诊断思维的关系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使外科医生的视野扩大了,并克服了过去脏器诊断的模糊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T、核磁共振等已成为肾脏等腹膜后器官检查的重要工具,而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各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进步,不但使医生得到了对疾病的深层次认识,也使其对临床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例如,CT、MRI在成像手段上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它集计算机、物理学、生物工程学等于一身,形成了影像数字化。其高分辨及薄层技术可以对局部较微细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临床产生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诊断手段越先进,越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越要求影像专业的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所以,面对大量的影像高技术参数,临床理论思维方法要求更完善、更全面,就越要求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和临床水平。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处理好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关系

    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两者的辩证关系,对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各科的合理应用具有现实意义。3.1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是各项高新技术的基础,它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例如,腹部平片(KUB)就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医学传统技术,它简单方便,易于实施,且费用低廉,因而成为最基本的技术技能。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门诊总人数为21062人,虽只有922人检查了腹部平片,但确诊为结石的患者有645人,其阳性率为70%,便能充分说明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例如,肾绞痛患者的KUB传统技术,适用于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肾盂造影(IVP)可以作为泌尿外科大部分疾病的常规检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IVP检查人数为806人,阳性率为65%,这足以说明IVP等影像传统技术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影像传统技术是发挥影像高新技术的基础例如,X-CT检查是一种目前已成为临床较为普遍开展的医学影像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建立在普通X线基础之上的。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随着传统影像的突破及工程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具有新颖性、尖端性特点例如,应用MRI波谱技术检查前列腺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来发现早期癌性结节的存在是很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段。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例如,CT技术就包含了X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它是多种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因此,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各科医生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可实现临床诊治的定量化和定位化例如,CT检查能够准确测定肾脏等占位性病灶的各种主要成分的密度,MRI三维图像能够准确判定腹膜后病灶的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等。这些医学影像学高新技术均提高了临床诊断定量化和定位化的准确度,从而为诊断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临床诊断上的无创性CT及MRI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基本上是无创的,完全取代了以往有创的腹膜后空气造影,而且这种方法能获得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运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的相互关系在临床外科领域,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并驾齐驱,给当代临床外科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虽然X光片能够确诊泌尿系统的结石等疾病,但其准确性要比CT逊色得多,而MRI对腹膜后结构的观察更精细、更清楚。相反,CT技术尽管能定性、定量分析患者疾病的种类和部位,但在治疗时仍需参考泌尿专科影像传统技术。例如,输尿管结石即使经CT明确了诊断,但手术时仍需要检查腹部平片进行术前定位。泌尿系各项影像检查均有优缺点,两者之间可以互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泌尿系CT检查数占CT总人数的5.2%,泌尿系疾病进行MRI检查的患者数占总数的0.96%,传统X线检查占3.3%,说明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既运用了高新技术又把传统影像技术作为适宜技术予以保留。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并不排斥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例如,泌尿系MRI水成像技术(MRU)能无创地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但因为受尿液产生、排泄及输尿管蠕动的影响,有时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而胆道MRI水成像(MRCP)检查,影响因素较小,效果好于MRU。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MRU检查人数只占核磁共振总检查人数的0.25%,MRC检查人数占总人数的5.75%,所以,逆行肾盂造影仍被广泛使用,它虽是有创的传统技术,但它对泌尿系统狭窄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向常规技术转化[2]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迟早要转变为影像常规技术,这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例如,CT引导下肾囊肿等的硬化治疗在治疗技术成熟后,它将成为较常规的治疗方法。

    结语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篇5

据记者了解,庞文跃教授是一名心内科专家,其研究的主要学术范畴是先天性心脏病和冠心病介入治疗。那么,在本届长城会上,他为什么如此钟情于影像学的学术活动呢?就此问题,记者在会议间隙,对庞文跃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心脏影像在中国发展的迫切性

采访一开始,记者就把萦绕在内心的问题抛了出来。庞文跃教授不假思索地随口化解了记者的疑问,他说:“心血管影像学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又是心脏学发展最迅猛的领域之一,目前,这门学科正在从心脏二维成像向三维成像发展。尽管心脏影像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而且心脏影像学已发展成为多种成像技术将临床问题逐步整合、化解并最终提供参考答案给临床医师的一门新学科,但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这一学科还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达成广泛、一致的共识,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且仍需要使目前日益强大的成像能力为心血管患者所受益。这就是我在本届长城会上尤其关注心脏影像问题的原因之一。”

庞文跃教授还介绍说,现代医学技术的精细化和专业化,需要医技人员掌握更多的心血管疾病和放射学技术交叉学科的知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目前的培训系统在交叉学科知识的训练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技术的进步要转变成病人的获益,其关键环节在于应用技术的医疗技术人员,即医生和技师。如何使心血管科医生对心脏中的影像知识更加清晰、让放射科影像中的心脏色彩更加斑斓,已成为我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心脏影像学在我国能否顺利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圆中有缺”的我国心脏影像学

在采访中,庞文跃教授简要回顾了影像学的历史渊源,他介绍说:“据我了解到的资料记载,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发现了X射线,并应用于临床,进而形成X射线学,这应该是医学影像学的第一阶段,其后称为放射学;其中包括各种X射线造影技术的开发、应用和亚专业的形成;而以CT应用于临床为标志,包括CT、MR、核医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超声等在内的影像学的形成,是影像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指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和诊治兼备的现代影像学的形成……”

对于国外心脏影像学的重视程度,庞文跃介绍说,现代心血管影像学是一门设备依赖性学科,以CT、MRI为代表的检查方法得益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正在对临床心血管病学产生划时代的影响。比如,2008年9月的欧洲心脏病年会(ESC),将大会主题确定为心血管影像,其对心脏影像学以及基于影像学的循证医学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2009年11月的北美放射学会议(RSNA),不仅是放射诊断设备展示的舞台,更是对其临床应用的全面总结。

关于我国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庞文跃教授介绍说:“中国医学影像学跟随世界的步伐也在不断发展。以第三阶段为例,西方发达国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本形成了现代医学影像学,我国则是在90年代中期实现了这一进展。而这一时期,恰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正是这些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成像方法,加之影像治疗体系(为介入治疗学)的形成,医学影像学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谈及医学影像学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时,庞文跃认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本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之高已名列各类疾病之首。本世纪是医学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领域,各种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日益更新;特别是影像技术在最近十余年的发展更甚,包括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不断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拓展了心脏影像诊断与治疗的信息量和信息深度。但是,心脏影像学在我国迅猛发展的同时,不可否认也存在诸多问题,就像未盈的月亮一样,“圆中有缺”……

庞文跃教授进一步详细介绍说:比如说,现阶段CT冠状动脉造影(CTCA)主要适合于胸痛(中危患者)、通过单项无创性检查和临床评估无法肯定者;此外,急性胸痛、搭桥术后患者以及非冠状动脉的心脏手术如老年瓣膜替换术前亦可优先考虑CTCA。对于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等急诊患者,因扫描快、空间分辨率高且不受条件限制等,亦可作为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心脏CT在心功能评价中有了一定的进展,近年来有同仁报道了MSCT在二尖瓣和右心功能中的应用;但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超声心动图仍然是评价瓣膜功能最优先选择的方法。MRI能更准确地评估左右心功能,而CT时间分辨率的限制和X线的辐射损害,使其不应该作为一线检查评估心功能。心脏CT评估心肌灌注和心肌活力等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专业工作者对此必须有客观的认识,没有必要盲目追求所谓的“一站式”检查。事实上,CT单凭密度而缺乏组织分辨率的缺陷无法与核素和(或)MRI相比拟。

庞文跃还说,心脏MRI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与CT单因素成像和单一层面扫描方法不同,MRI系多参数、多序列和任意层面成像,但MRI必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临床应用目的。因此,放射科医师需要充实自己的临床知识,这也是为什么心脏MRI在国外应用更为普及,而在国内难以全面推广的重要原因。国内同行如不能尽快地认识到这一状况,若干年后心脏MRI被心内科“收编”,绝非危言耸听。当然,就技术特点而言,MRI空间分辨率不及CT,检查耗时较长,所以帮助临床医师认识心脏MRI的核心价值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本届长城会专门开辟的心脏影像论坛。庞文跃认为:“心血管界和放射界同仁应当把握这一契机,与时俱进,携手驾驭引导心血管影像诊治新技术。”

让VISION计划

引领中国心脏影像之发展

在10月15日下午召开的《中国心脏影像的发展(VISION项目)》专题会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长城会的发起者胡大一教授强调说:“为了进一步在临床心内科推广和普及心血管影像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与GE公司联合推出了针对心内科医生的心血管影像学的推广和培训计划,简称VISION项目。鉴于VISION项目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其已经被列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0年五大重点项目之一。”

就此项目,庞文跃教授介绍说,在中华医学会部级医学继续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的牵头下,GE公司组织了一大批国内包括胡大一教授、葛均波教授以及赵世华教授等心血管和影像医学领域知名专家,贡献了他们的资料、时间和智慧编写了一本针对心血管影像医学的实用教材,目的是介绍在心脏影像医学领域主要的诊断技术应用与发展。本书初步设想阐述包括心血管影像的应用原则,心血管CT的原理、适应证与辐射剂量,超声心动图原理与应用,心脏MRI的原理、适应证与禁忌证,SPECT、PET的原理、显像方案与辐射安全性,心脏负荷试验的原理、适应证与禁忌证,心血管影像学的合理应用与优势互补,心脏功能的评价,造影剂肾病,冠心病的影像学诊断的临床评价,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与影像学诊断,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心肌活力的评估,肺栓塞影像学诊断的临床评价,肺高压影像学评价以及继发性高血压的影像学诊断等内容。

关于VISION项目的宗旨,庞文跃教授补充道:编写VISION项目教材的宗旨是介绍心血管影像医学方面最新的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全书的编写风格比较自由,尽量让各位专家充分阐述方法和技术上的发展而不拘泥于格式或体裁,适合作为临床心血管医生日常学习和查阅的工具书。所以,作为本次教材编写的主要牵头人,胡大一教授特别指出:“此次GE公司与中华医学会合作共同推出的这本心血管影像学教材,将是我国第一本专注于心血管影像学的专业指导书籍,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实事,必将为我国心血管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据记者了解,GE公司将针对心脏影像学的相关热点问题,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针对性讲课解析,并拍摄制作成D800学习光盘。D800学习光盘将通过最新的医院内电子化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和推广,预计在未来的二至三年中将在超过1000家医院推广,有超过近10000名心内科医生将接受D800光盘内容的学习和培训。

另外,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和GE公司还将邀请相关专家和心血管影像学教材作者,在全国将近30家城市进行心血管影像学的学术专题巡讲。庞教授还特别说明:VISION项目作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0年的五大项目之一,由GE公司来承办,这充分体现了学会、专家和厂家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同时也期待媒体加入其中,共同为健康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采访到最后,庞文跃教授欣慰地说,VISION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心脏影像系统培训正在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必将达到帮助全国各地方医院掌握心血管影像学的基本技术和应用,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实现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中国、健康中国人的和谐社会目标的最终目的。

专家简介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篇6

[关键词] 医学影像专业;超声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18-02

Research on ultrasonic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YOU Lanlan1, ZHU Xiaohu1, ZHA Xiaoxia1, WU Shaoping2, YANG Fan3

1.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 China;2.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 China;3.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West China the Second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Ultrasonic teaching has some shortcomings in curriculum contents,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s, faculties tea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iming at these shortcomings, the thinking of teaching reform such as transforming teaching mode, using advanced information system to teach, use equipment, PBL method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teach and emphasizing practice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Ultrasonic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医学影像专业的超声医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15%左右,比如一本厚480页超声诊断学仅有不到100个学时,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②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④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学生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学生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⑤超声医学理论教学师资和实践教学师资都相对不足,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都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迫使笔者有责任在超声教学中有所思考。笔者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开展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入手,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转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均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1年进行实习。这种模式由于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时间跨度较大,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最后1年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还将面临就业,有很多实习生因为就业准备及参加招聘或公招考试使实习的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把医学影像本科专业“4+1”教学模式改革为“3+1+1”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第4年所有学生均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课教学,第5年实习。这种模式的亮点在于第4年把学生集中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直接接触临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加深学生对临床超声诊断工作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为了做好学生在第4年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笔者还专门配置了4台B超仪器,成立了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1名超声专业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

2 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教学。近2年来,笔者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了整理保存,现已积累了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近5 000例,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第4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的比较、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该患者的ID号从医院“军惠一号”电子病历系统中,查阅该患者的其他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指导学生“对照解剖认影像,分析影像找病变,依病理分析病变,结合临床作诊断”,体会“同病异影、异病同征”现象,既达到了回访的效果,又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院还建立了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教师无需像以前准备大量的图片、患者病历资料等,就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 利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如三维超声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腔内超声技术、超高频超声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导管治疗技术、超声靶向药物治疗技术等[3],这也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充分利用我院新引进的先进设备及开展的新技术开展教学,如我院引进了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专门安排了一次实时三维/四维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三维/四维超声的技术原理、仪器的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并在临床诊断中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B超仪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学习观摩,学生较为直观地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再如笔者在超声造影技术的讲解中,利用一节课进行超声造影技术的课堂教学,讲解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超级造影剂的使用、造影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以及需要临床科室做哪些配合等,再利用时间组织学生分批进行现场观摩,让学生更为主管地了解超声造影技术。此外,笔者还积极邀请部分学生参与本科室关于超声造影剂制备的省级科研项目,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超声造影及造影技术的认识。

4 积极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PBL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以学生小组为载体学习,发展学生自我认识学习内容、寻找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在消化系统超声诊断科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以急腹症送入院的一名中年男性,自述 4 h前吃火锅饮酒后,逐渐出现上腹部疼痛伴腹胀,进行性加重,疼痛难以忍受,呕吐两次。患者回忆近年来有间断性右上腹隐痛,但未正规就医。患者身高165 cm,体重70 kg等,接诊医生申请腹部超声检查。笔者要求学生设想自己是超声医师,首先进行1次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学习的问题,成员分工收集相关问题的资料。第2次讨论时,大家把收集的资料信息向小组反馈,通过交流讨论、互相质疑等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讨论结束后,还要求由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书面材料(通常为文字材料和PPT幻灯),再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在急腹症中的运用,胆系急腹症和胰腺炎的病因、病理改变、特征性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超声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典型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以及其他相关影像学的知识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教师也参照学生的问题不断完善PBL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良性反馈循环。

5 积极开展超声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关临床科室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对临床疾病的认识不足,在超声诊断实习中,应该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影像专业学生超声实习教学时,设计了“三周满负荷实习教学”新模式[4],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模块,以具体病例为线索,实施案例式随访教学,强化超声与临床知识整合,提升学生横向思维能力,挖掘纵向知识深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安排3周时间,培养学生“三周满负荷学习”的习惯,即正常上班、见习急诊,下班后的学生在科室自学、复习相结合,3周内持续工作,以达到所学疾病种类和数量的满负荷。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对右下腹急腹症患者,笔者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阴道出血、停经、疼痛特征等临床表现,结合尿、血化验检查,再根据超声征象,分析诊断是否为宫外孕、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病变,并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尹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4-8,49.

[4]宋晓琴,吴少平,刘亚斌,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三周满负荷综合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99-101.

[5]查晓霞,常山.PBL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2):152-154.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篇7

1.1超声诊疗对人员素质的依赖性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发展,但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诊疗费用仍是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与其他影像检查(CT、MRI等)相比,超声诊断的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性能价格比最优,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程序相对简便,使得超声诊断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影像诊断由人工控制检查速度,即使仪器成像速度再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仍由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n;准确无误的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对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从多角度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超声影像诊断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极大。为有效应对超声科室不断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进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超声诊断医务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1.2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2.1“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2.2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超声影像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量大,理论教学较为单调,学生易产生倦怠感。临床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在超声影像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式讲座、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定期开展与住院医师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各专科医师的定期讲座将极大丰富超声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见闻,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和维护与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医院内的观摩、考察、讨论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和资深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意向,实施阶段性的院内实习,合理安排医院见习时间,要求掌握各种型号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特点,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疗技术,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及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同时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论文。

3.2加强在岗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篇8

招聘科室

岗位名称

岗位分类

招聘人数

学历/学位

招聘对象

年龄要求

专业及其他要求

普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2021年应届毕业生(同期完成学业并取得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人员、 未签订就业协议的2020年毕业生可视同对待)。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骨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胸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泌尿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神经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眼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眼科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妇产科(含生殖中心)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肛肠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头颈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心脏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肿瘤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肝病感染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心内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消化内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血液内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内分泌代谢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肾脏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神经内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神经病学

肿瘤内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放疗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精神卫生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全科医学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皮肤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

风湿免疫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急诊医学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急诊医学

重症医学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重症医学、急诊医学

病理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超声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麻醉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麻醉学

放射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康复医学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放射科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医学影像学、放射医学

检验科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医学检验技术

药学部

药剂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药学

病理科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医学检验技术

心电图室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

肌电图室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

脑电图室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

康复医学科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康复治疗技术

妇产科-生殖中心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医学检验技术

护理

护理

专业技术

40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护理学

党政办公室

行政

管理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新闻传播学类、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

人事科

行政

管理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

医务科

行政

管理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

临床工程科

行政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

IT中心

行政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

基建科

行政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有工作经验

35周岁以下

土木工程等土建类专业,具有3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后勤维护中心

行政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具有3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总计

 

 

100

 

 

 

 

上一篇: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范文 下一篇:反垄断法与经济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