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18 07:40:46

icu病人的护理

icu病人的护理篇1

关键词:ICU;重度烧伤;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386-01

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医学模式的急剧转变,人们已不能满足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而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接受治疗护理方面也就有了更高要求。烧伤病人绝大部份是突然的意外伤害,残酷的现实让患者无法接受,而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作为一名ICU护理人员应针对以上特点,科学的指导,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心理问题,是每一个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的新理念。

1临床资料

我院收住入院重度烧伤病人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6岁,烧伤面积42%-85%,深Ⅱ-Ⅲ 35%-55%,ICU住院3-32天,均转入普通病房治疗。

2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1恐惧和紧张心理:烧伤病人绝大部份是突然的意外伤害,事前无前驱和任何身体疾病先兆,伤后疼痛刺激,对ICU特殊环境的不适应,各种监护装置的实施,入院后有陌生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这种突然的意外伤害急剧地改变了病人的心理平衡,导致心情极度紧张、恐惧。

2.2对疼痛的畏惧心理:当病人频繁大量的换药以及随着手术次数的增多,病人怕痛心理越来越严重,时间越长,病人对这种威胁性的刺激越害怕,有的病人甚至因此而拒绝换药及手术治疗。

2.3孤独寂寞心理:患者受伤入院的常常感到被命运捉弄,被生活抛弃,ICU病房限制家人陪伴及亲友探视,导致与爱人和亲友分开,产生强烈的孤独寂寞感和自卑心理。

2.4悲观失望和害怕伤残的心理:烧伤的体液渗出全身肿胀、气管插管、重者呼吸困难等,患者对疾病不了解,对治疗及愈合的不了解,随着创面出现疤痕增生,肢体残缺或功能障碍,这使病人对未来悲观失望,忧心忡忡,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3护理对策

针对以上特点,在对ICU重度烧伤病人进行护理时,除积极作好各项抢救治疗护理外,还应特别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是监护环境中的重要调节者,护士应当迅速热情接待患者,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病室情况,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解释烧伤的性质和发展规律,并介绍烧伤治疗、护理方面的知识。让病人认识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暂时情感障碍,以达到解除顾虑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

3.2对疼痛畏惧心理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讲明只有采取换药、输液、手术治疗手段,才能尽快消灭创面,达到早期愈合的目的,使患者理解采取这些措施的重要性,医护人员也会在操作中尽力减轻病人痛苦,并且合理使用止痛剂,从而减轻病人怕痛的心理。

3.3克服孤独自卑心理:在长期的ICU治疗护理工作中,向患者做好限制探视的解释工作,告诉他们限制亲友探视是为减少患者的感染率。护士要经常给予陪伴,重视病人的精神生活,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关怀,消除自卑心理,让病人不觉得孤独无助,没有被遗弃感。人性化的护理增加了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与勇气。

3.4对悲观失望和害怕伤残心理的病人,不但要密切注意病人的情绪波动,认真观察病情,而且还要提高警惕,防止意外情况产生。要给予科学的指导,发现病人的疑难问题和困难时,要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解决。使他们认识到伤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伤残的消极情绪。通过有计划地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取得较好效果。

4护理效果

烧伤病人心理问题复杂,矛盾突出,通过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病人能面对现实,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加强护理人员做好心理护理不仅及时解决了病人的心理问题,而且促进了病人身心早日康复,促进了护理水平的提高[2]。20例患者均未因心理问题发生意外事故,均转入普通病房治疗。

5护理体会

在ICU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护士所接触的不仅是先进的重症监护设备和患者的疾病,更应该看到患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3]。ICU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复杂的工作,作为一名ICU护理人员应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病人,对病人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促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克芳.5例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52-153

[2]刘敏.烧伤病房实施循证护理的对比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8,20(1):56-59

icu病人的护理篇2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0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69-02

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环境中微生物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尤其对于住在ICU病房的清醒病人,特殊的病区环境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观察、生活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影响因素

1.1环境的影响。我院ICU病房共床位18张,床距1.5米,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除颤器、氧气、吸引器、呼吸机、监护仪等均为病人所不熟悉的高新技术设备随时投入工作,监护病人。各种各样的机器声、报警声、气管吸痰声,甚至夜间谈话及走路声会使清醒病人感到烦躁不安,这些声音足可以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加重,疼痛感加剧,从而影响病人的睡眠和休息,加重病情。

1.2患者心理变化。ICU病人由于发病急、病情重,清醒病人对疾病的产生和转归尤为担心,加上ICU病房原则上不允许家属陪伴,患者容易产生孤独、恐慌和寂寞感;昏迷、麻醉觉醒后的患者时常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识障碍,同病室危重病人的抢救或死亡,或者察言观色受到某些旁人的不良暗示,时刻担心自己病情恶化,生命终结。形成了承重的心理负担,产生了情绪障碍。

1.3医护人员工作习惯的局限。在ICU病房,医护人员通常被监护仪所指导,他们关注的往往是疾病的发展和损伤程度,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的救治工作使他们在精力及体力上有时顾及不到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会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关心只是他们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让病人失去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

2.护理措施

2.1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调整病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线,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监护仪的报警声应尽量调低,尽量保持病人正常的睡眠周期。抢救危重病人或为死亡病人做尸体料理时应注意保护周围的清醒病人,拉上床旁隔帘,讨论病情时放低音调。

2.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信息,机械地做治疗、翻身等操作而忽视患者的存在,了解患者的感觉与心理情绪,对经治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介绍病区环境,探视的过程,满足其心理需求,取得患者信任;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针对性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信心,减少患者对疾病盲目的恐慌和过分的担忧。可以向患者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病情需要制定的,使患者对医疗方案放心,并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之路启发、引导。让患者觉得护士可敬、可信,从而产生安全感。

2.3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在晨晚间护理和喂饭时间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说话时靠近病床,态度和蔼,以增加他们的亲切感。并随时将对患者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漏给患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4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规定家属探视时间,让患者感受来自家人的关心与体贴,消除孤独与寂寞,并做好宣教,以共同保持病室安静。晨间为病人播放新闻,让患者与外界相通,不至于闭塞外界消息;饭后放一些曲调舒缓的音乐,以缓解病人的病痛,减少焦虑使病人感到轻松、舒适。

3.护理体会

患者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体,由于担心疾病的性质及转归,害怕失去健康和生命,失去生活和工作能力,不能履行原有的角色功能;住在ICU的病人发病急骤,病情严重,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对病人造成了极度的恐惧和不安。特殊的病区环境和严格的探视制度,没有亲人的陪伴,让病人产生了孤独、寂寞和焦虑感;ICU护士多注重病情变化,忽略了与病人的沟通,对清醒病人造成一种心理抑制;因此要求我们客观的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在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和情感支持,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正确实施心理护理,对促进ICU清醒病人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美娟,王丽娟,常正云.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1):159~160.

[2]阚峰玉.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188.

[3]陈玉英.浅谈ICU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2,(4):90.

icu病人的护理篇3

1临床资料

自2006年8月~2009年12月入住ICU的病人1 855例,男1120例,女735例,年龄5~86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754例,多发伤286例,各类肿瘤108例,其他707例。

2护理问题及措施

2.1  身体不适及护理

2.1.1  各种管道及监护设备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 ICU各种监护仪器的导线会让病人感觉不舒适,尤其是术后放置的一些引流管,如胸管、胃管、中心静脉导管等,还有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的应用等。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1) 将各种导线适当约束放于合适部位,尽量不影响病人的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限制。2) 向病人介绍各种导管的作用及放置原理以及如何保证引流效果。3) 遵医嘱按时服用止痛剂。4) 定时帮助病人更换卧位,尽可能使病人舒适。

2.1.2  噪音: 我院ICU病房有12张床位,病室面积约100 平方米,床距1米,无隔栏装置,各种各样的机械声、报警声、吸痰声甚至夜间谈话及走路声可成为噪声来源。据报道[1],危重病房是医院噪声最强的地方,可达5~80dB,而超过60 dB时,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干扰。我科调查发现,60%的病人感到噪音使他们烦躁不安。噪声可刺激人的交感神经,使病人的心率上升,心情烦躁,影响病人睡眠。护理措施是:1)医护人员谈话轻声细语。2) 严格做到四轻。3) 根据情况夜间调小报警音量。4)所有治疗尽量集中,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2.2  精神方面的不适及护理

2.2.1  恐惧与焦虑: ICU病房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除颤器、氧气、吸引器、呼吸机、监护仪等均为病人所不熟悉的高新技术设备。

这种过度的拥挤,使病人活动空间缩小,进而产生思想上的压力,同时ICU内各种噪音,光线刺激,同病室危重病人的抢救或死亡均会对病人的心理、生理上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保护性医疗,护士避免谈及病情易引起病人猜疑。护理措施如下:1) 对术后清醒的病人讲解各种仪器使用的目的、用途及安全性,告诉病人监护对他的病情有利。2) 根据病人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看法不同采取不同的解答病情的方式。给病人讲解如何配合治疗,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3) 对于术前联系的病人,由护理人员到病房进行探视,给病人讲解ICU制度及特点,询问病人有何特殊要求。4) 采用音乐疗法: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让病人自己选择收听平时喜欢的音乐。通过和谐优美的音乐,通过对病人的心理和生理起到双重作用,产生情感效应及震动效应,以调节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郑春美[2]对设有对照组的鼻咽癌病人进行音乐治疗,实验组病人心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2.2.2  孤独感和被抛弃感: 病人一进入ICU就感到精神紧张,调查发现有70%~80%的病人感到ICU的环境及复杂的仪器设备对他们是一种威胁,感到不知所措。如气管切开术后采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既影响了病人语言交流能力,同时机械呼吸机的应用又加重了病人焦虑、孤独和疲劳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这种心理上的刺激,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很多病人认为医护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仪器,无法了解病人身心整体情况。ICU的护理人员往往被监护仪所指导,很少与病人交谈,他们关注的是疾病和损伤,80 %的病人认为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其他状态无暇顾及。。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家属穿上隔离衣探视,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2) 护士尽可能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3)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4) 对病人多鼓励,让病人知道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病情稳定了就能转出ICU。

2.2.3  人格丧失:手术后病人转入ICU后,为适应监护和引流需要,病人几乎全身裸露,而护理人员为治疗,记护理记单,观察仪器而忙忙碌碌,医护之间也是谈论病情,这只会让病人以为护士更关心他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我们采取的措施是:1) 除了做好术前探视外,术后病人清醒后立即为他们介绍手术情况,,应询问病人有何特殊要求。2) 经常给病人翻身按摩皮肤做好基础护理,尽量让病人舒适,多与病人交流。3) 随时给病人介绍一些必要的监护情况,并介绍一些康复及饮食治疗方面的知识,让病人对自己病情有所了解,对康复充满信心。

3 体会

总之,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的医源性伤害及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避免的。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管理,经常深入实际,了解病人产生困惑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把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及生理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促进整体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郭凤琳. ICU综合征及音乐疗法[J]. 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6(3):103 - 104.

icu病人的护理篇4

【关键词】 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08-01

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一种主要的急救手术方式是气管切开术,因为危重患者较低的抵抗力,较差的自理能力,对气管套管需要保留较长的时间,所以气管切开术一个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现对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的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男26例,女性22例,年龄31~79岁,平均59.4±5.8岁。气管切开时间6 d~3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种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操作的严格化执行:保持定期消毒与监测,病房内安静,紫外线每日都能照射入内。进出ICU室的工作人员,在衣着上要着专门的工作服、专用的拖鞋、必须戴帽子和口罩,还要及时地进行洗手,对于患感染性疾病的人员,要禁止出入ICU室。如果病员感染了高度耐药菌或者其他特殊的病菌,要对其予以保护性隔离,住单间病房。对于病室,日均使用三氧消毒机进行2次的严格消毒,按时进行通风换气作业,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人员的流动,病人要求无陪护。冷凝水和呼吸机管道等每天也都必须要更换。

1.2.2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严密化:对于进入ICU病房的患者,要严密的对患者的血压、体温、意识、呼吸、脉搏、肢体活动的变化、对光的反射及瞳孔的大小进行密切的监测观察,发现患者是否有脑疝、颅内再出血等先兆性症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的动作尽可能的轻柔,避免因为连续过度的护理操作产生医源性刺激,造成波动血压。

1.2.3气管切开操作后的良好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伤口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是否有出血的现象,对于气管切开的局部位置,应尽可能的保持干燥和清洁,按照伤口敷料的清洁程度以及分泌物量的多少,决定换多少次药。正常情况下,每天换药1~2次即可,如果纱布被痰液浸渍,则要马上更换,对于切口周围,用使用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每天进行2次消毒操作。气囊压力保持的范围应该在低于2.45Kpa。气囊放气的时候,患者要平卧, 气管内的痰液要先被吸净,然后吸净口鼻分泌物,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因为痰多,使得气体测压不准,产生高压力或者因为发生了漏气,产生了坠积性肺炎。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

2结果

2.1两组的预后情况对比

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1.67%(22/24),对照组为79.17%(19/24)。两组的成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表1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2.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24),对照组为16.67%(4/24)。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3讨论

ICU气管切开后,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是合并肺部感染,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病情关系密切,比如有其他合并性疾病、高龄、较低的FEV1/FVC、有较长的吸烟史、营养不良等等;因为较长的手术时间,较多的术中失血,在手术后,长时间的采用抑酸剂、PCEA等等:这些就会减弱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使得其咳嗽能力被降低,使得患者进行深呼吸(清除痰液)的能力也被降低;如果患者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这些都使得患者的储备能力和呼吸代偿能力较差;在手术的负面影响下,比如伤口的疼痛等等,这些都会延迟老年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本研究对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分析,按照具体的结果,可以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优势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得护理质量被提高,非常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双玲,王东信,吴新民,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03-504.

icu病人的护理篇5

危险因素分析

病人本身的病变相关因素:不同病情、不同部位与不同程度感染的危重病人集中,成为发生感染的基础原因。

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因素:ICU病人的院内感染与病房平常消毒灭菌工作不彻底,进出ICU室内人员多,空气污染严重,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的手细菌数过多,超出限定值太多也有关系。日常工作繁忙,1名护士管理2~3名危重病人,使交叉感染的发生成为可能。

治疗操作的相关因素:ICU病人均有生命体征和神志改变,咳嗽反射受到抑制,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故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来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病人生命。由此,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破坏了人体的第二道屏障的保护作用,空气未经上呼吸道加湿,湿润过滤而直接吸入气管造成气管黏膜干燥损伤,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药物应用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剂以及大量多种抗生素的使用,造成机体内正常菌丛的紊乱和大量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流行和感染,成为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最重要原因。

护理措施

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切断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严格按规定要求定时清洗、消毒各种器械和物品,包括呼吸机管道、雾化器、给氧面罩、鼻导管、湿化瓶等,防止交叉感染。对每个病人应尽量专人管理,在给其他病人做完治疗和护理后必须再洗手后工作。输液器接头处污染时应立即更换灭菌输液器进行输液。另外,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凡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带有致病菌者,应立即调换工作。

加强对昏迷病人口咽部及气道的护理:及时、彻底清理昏迷病人口咽部的分泌物,防止口咽部分泌物漏入气道。严格掌握正确、无菌的吸痰操作技巧,区别使用口腔、气道导管,导管一次性使用和更换。吸痰前应加大吸氧浓度,以免病人缺氧。给病人气道内吸入加温湿化的氧,利于痰液排出。呼吸机管路和细菌过滤器应定期更换和消毒,给氧面罩和湿化瓶中的灭菌蒸馏水需每日更换。

避免冷凝液的吸入。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及时弃去集液瓶中液体,防止逆流入呼吸道。

提高病人非特异性防御机能。加强病人营养支持疗法,提高血清白蛋白,增强病人抵抗力。另外,可考虑给病人疫苗注射。

降低病原体感染:①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隔离安置。保持床铺整洁。②尽可能依照药敏实验合理科学地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计量准确,严格掌握配伍禁忌,两种抗生素不宜置于同一种溶液中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同时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以使感染彻底治愈。③督促尽早拔除各种不必要的留置导管,以免长时间留置微生物滋生及逆行感染。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及时更换引流袋。所有有创导管,拔除时尽量做细菌培养以协助病室内流行病学调研。深静脉穿刺处每日消毒,更换敷料,有伤口者应保持伤口部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并置于污染袋中封袋送外处理。④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通畅,每月做室内空气细菌浓度培养1次并实施消毒措施。床单位及仪器表面用500g/L含氯消毒剂擦试,浸泡器械用2%戊二醛,每周更换2次。进入人员应更换衣服、拖鞋、戴好帽子和口罩入室。做好空气净化。

综上所述,ICU病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内源性感染为病人易感因素,侵入性操作和细菌耐药性为促发因素。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是预防为主,而预防院内感染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道德教育,增强预防医院内感染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严格护理操作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医院内感染的监控,使医院内感染给病人健康带来的威胁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周兰姝.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监护.危重症护理学,2003,3:65.

2潘亚菊.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实验比较.中华护理杂志,1995,30(3):162.

icu病人的护理篇6

坠积性肺炎是ICU昏迷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昏迷患者不能够进行自主进食,增加了其口腔内细菌的定植机会,从而导致病原微生物发生异常增殖,一旦患者吸入口腔内细菌就会引发坠积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会给患者的治疗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积极的加强ICU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于ICU昏迷患者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以下就对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36例于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昏迷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18例患者。本次研究中排除了合并有口腔疾病史的患者、合并口腔出血的患者、合并口腔手术史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由于呼吸道疾病入ICU进行治疗的患者[1]。观察组18例患者,男11例,女7例,患者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3.9+4.2)岁。对照组18例患者,男10例,女8例,患者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4.5+3.9)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口腔护理,即每日早晚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依次对患者口唇、峡部、牙齿外面、咬合面、舌面、硬腭、舌下进行擦洗。观察组患者给予强化口腔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误吸是导致坠积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每次在实施口腔护理前,首先要使用听诊器听患者的双肺音,必要时先给予吸痰处理。对于处于浅昏迷状态的患者,可以刺激其上凹内气管以此来诱发其咳嗽反射,无创行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2]。

②实施护理时,首先将患者床头抬高30°,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需两名护理人员共同配合完成,其中一名护理人员使用20ml注射器吸取生理盐水,然后套上截去针头的头皮针,将生理盐水从患者一侧的嘴角注入到口腔中。另一名护理人员应用吸痰管从患者的另一侧嘴角将生理盐水抽出,如此反复进行5次[3]。

③患者在完成口腔冲洗之后,使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口腔护理,此处的护理方式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完成常规口腔护理之后,使用弯钳夹取蘸有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溶液的纱布,对患者的硬腭、舌面、舌下、峡部、牙齿表面进行再次擦拭。擦拭过程中要重点对附着有牙菌斑的部位进行仔细的擦拭。在完成擦拭之后,护理人员要严格检查患者的口腔内是否有遗漏的棉球或者是纱布。同时在擦拭的过程中要注意棉球和纱布不可过湿,一面引起患者发生呛咳[4]。

④对于昏迷患者来说,往往是采取张口呼吸的方式,对于这类患者,使用蘸有生理盐水的单层纱布对其进行口腔覆盖,纱布一旦干燥之后及时蘸湿,每个4h更换1次纱布,以此来达到湿化入口的空气,有效的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5]。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率用字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平。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口腔卫生情况比较

护理前的口腔卫生状况,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相当,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口腔卫生状况,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坠积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综上所述,对ICU昏迷患者实施强化口腔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显著降低患者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黄庆萍,邹丹,郑玉玲,杨凤玲.抽吸型口腔护理法在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100―101.

[2]纪彩娜,王高洁,张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临床效果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14,46(4):306―308.

[3]蒋丽红,谭伟丽.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比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158―159.

[4]张兰叶.生理盐水与牙龈炎冲洗剂在口腔护理中的效果比较[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558―559.

icu病人的护理篇7

关键词:ICU;人性化设计;ICU改造

北京协和医院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中国第一个ICU,如今ICU建设和管理日渐成熟,但在ICU的设计中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以下通过新建ICU和改建ICU的两个工程实例,深入探讨ICU人性化设计的问题。

一、ICU的医疗特点及对设计的影响

最初的ICU包含了外科系统患者和内科系统患者两类,之后从ICU中分化出以心肌梗塞、狭心症等心脏疾病为中心的内科系统患者的护理单元,即CCU。现在ICU内的患者准确地说是指以外科系统为中心的患者(大部分是术后重症患者),ICU为重点放在外科系统患者呼吸管理上的护理单元。

从患者状态特点出发,CCU的患者,大部分神智清醒,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通常需要设置对外的透明玻璃窗,病室内部空间敞亮开阔,明朗安静。而ICU的患者大部分处于无意识状态,病室的空间处理只要满足治疗与护理上的要求即可,所以有些医院的ICU采用无窗(为减少空调负荷)或高窗(为避免晃眼)的处理手法。

从患者需求的角度考虑,ICU中的患者对于治疗方面的要求很高,但对于生活方面的要求较低。单元的建筑空间不需特别考虑患者的生活舒适等因素,也不必设置活动室、浴室等生活空间。

从医护人员工作特点的角度考虑,ICU是将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作为重点,并进行不间断监护,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所以对于ICU功能区域的人性化设计主要针对的对象为医护人员,通过必要的人性化设计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其也是为患者度过安全期提供更好的保证。

另外,还应注重患者家属的情感需求,如在公共区域设置谈话室、视频探视室等,力争缓解抚慰家属的情绪。

二、四川省肿瘤医院新建病房楼的ICU设计案例

ICU单元按功能一般划分为中心观察区、病室、辅助用房3个区,空间组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整个单元的使用效果。其中病室和护士站是ICU的主体。除了合理的空间组合,细节设计和科学的需求计算也是人性化设计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以四川省肿瘤医院新建病房楼为例, 其ICU位于新建病房楼的四层, 面积为2000㎡,设有50张病床。二、三层为手术层,五至二十层为住院病房层,在ICU与手术、住院病房之间有便捷的手术专用梯联系,且交通流线合理(图1、图2)。

(一)中心观察区

该院ICU以中心观察区(护士站)为中心(图4),三面环绕病室,将抢救治疗距离控制在最短,且患者一旦通过专用电梯厅换床进入病区,首先就会经过护士站,方便病区管理。

(二)病室

根据院方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病房,设有单人间、二人间及多人间,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感染隔离病房临近污物区设置,便于污物快速处置,见图3。

对于床间距的宽度,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要求其应大于1.2m,但在实际需求调研中,医护人员指出一个床位实际使用宽度(加吊桥)为2.4m,两床间需再留出0.6m的通道,所以在该设计中将床间距设为2.1m,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图5)。同时,为每个床位设滑轨式“L”形帷幕,必要时用帷幕隔开,这样既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又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和护理工作,很好地突显了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另外,ICU病床周围需为治疗与抢救提供空间,面积应比普通病室的面积大,为了便于开展抢救工作,开放式病床每床所占面积约为15m2,单间病房面积约为18m2。

(三)辅助用房区

1.医护工作区域的辅助用房设置

辅助用房区除了设置医护办公室、治疗室、库房、更衣室、值班室、盥洗室等外,还应包括谈话室、家属视频探视室、家属休息厅等。设计中,应强调科学性和经济性。谈话室、视频探视室等宜紧邻休息厅布置,同时尽量靠近公共电梯厅。

2.医护人员更衣室的设置

根据《医疗机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设置与管理规范》第七条规定: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2.5~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故在50床床位均饱和的情况下,更衣空间至少应满足50位医师及150位护士的需要。由于护士以女性居多,故女更衣室应大于男更衣室,且预留部分空间以适应发展。

3.医护值班室的设置

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一般约8~12小时,平均每人监护2~3床,定时对患者的身体信息进行记录并进行治疗,工作强度大,因此休息室设置足够的面积十分必要。医护办公空间宜紧邻病区,便于随时查看患者病情,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靠窗设置,使医护人员能拥有自然采光和通风。

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ICU改造案例

华西医院原有ICU床位数141张,仅占总床位数3.3%,趋近于《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下限,改造完成后,监护病床增加20床,ICU的总床位数达到161床,占全院总床位数的3.7%,可有效缓解目前床位紧张的现状。

(一)选址

改造的ICU位于华西医院院区南侧原信息楼三层,在第二与第三住院楼之间,并通过廊桥与两住院楼连接。改造选址符合ICU与手术、住院之间紧密联系,且交通流线合理的原则。改造前为办公用房,楼层总建筑面积约1240㎡,其中改造面积约1090㎡,见图6、图7。

(二)改造重点

该ICU改造工程的重点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医生流线、病患流线、家属流线、污物流线规划清晰分明,最大程度地满足科室的功能需求。

通过对该工程现有条件的分析,将各流线规划如下:

第一,医护人员可从与信息楼相接的第二住院楼二层病房辅助区直接进入换鞋区,然后更衣进入病区。

第二,患者从信息楼大厅通过医梯上至三层,再由医生推入病房,家属则在本层电梯厅旁的视频探视厅等候,不进入病房。

第三,病房产生的污物收集后直接通过消防楼梯前室走楼梯送出,不进入普通病区,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科室的功能设置同样以护士站和病室为主体,并设置辅助用房,设计标准均按照现在最新的标准配置,有关设计参数参考上一案例设计标准。由于实施ICU改造的旧房多为框架结构,梁柱结构均会尽可能地保留,因此在护士站和病室的主体设计中,应注意结构柱位置对于功能区的影响,要避免出现通道中有柱子凸出占用通道宽度的情况,影响病床通过,或是出现病床一侧紧挨柱子的情况,不利于抢救工作的实施。

(三)空间设计

在环境、经济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区和家属区的设计应注重声、光、色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例如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尽量采用吸音材料,病房以明度较高、色彩纯度较低的柔和色调为主。空间整体氛围洁净、明朗、安静,既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也有助于病患度过安全期。

四、结束语

icu病人的护理篇8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重返;影响因素;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the return rate of ICU patients by nursing means.Methods Collecting data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to return to ICU patients, recording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turn to the causes,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to return to influence factors.Results Nearly 2 years 1315 cases of transferring patients,36 cases of returning to ICU,readmission rate of 2.74%;to return to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e patients,families,and nursing,management,and other factors.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service training,strengthen the ward management,establish regular follow-up and nursing consultation system,and reduce the rate of return of ICU in patients

Key words:Intensive care unit;Return;Influence factors;Nursing

1 临床资料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中心ICU共收治患者1427例,转出1315例,重返36例,重返率2.74%。重返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7.2岁;多数患者存在三种以上疾病,入住ICU第一诊断疾病分布:心脑血管疾病12例,慢性呼吸功能不全9例,外科手术后6例,高位截瘫4例,重症胰腺炎2例,其他疾病3例。重返直接病因有:呼吸道问题16例、心脑血管问题9例、消化道问题5例、术后并发症4例、其他2例。重返后13例安置人工气道,23例应用呼吸机,12例应用血管活性药物,5例行纤支镜灌洗,3例行血液净化治疗。重返者医疗费用每日是非重返者的1.6±0.7倍,重返后入住ICU时间为(4.3±2.47)d。重返者中病情好转转出25例(其中3例再次重返ICU),家属放弃治疗7例,死亡4例。

2 影响因素分析

2.1患者因素 研究显示: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转出风险及重返率成正比。ICU患者存在病情重、病程长、基础疾病多、多系统多器官功能异常、合并症并发症多、年老体弱、抵抗力低等特点,即使病情暂时稳定、顺利转出ICU也可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本组中最主要的重返病因是呼吸道问题(占重返率的44%)。其中咳嗽无力致排痰不畅7例,误吸4例,肺部感染发生或加重6例,呼吸衰竭3例,重返者中14例有呼吸道基础疾病。因心脑血管问题重返的9例:其中心律失常3例,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跳呼吸骤停各2例,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6例。本组中未达到转出指针而转出者占重返率的19.23%。

2.2家属、陪护因素 部分家属因年少、年老或工作需要无法照顾患者而请陪护照料,因在ICU期间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参与较少,转出后陪护人员后续护理跟不上易出现照料失误而致病情加重。有的家属认为患者在ICU病房多住几天可使病情更稳定而要求重返ICU。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家属认为ICU费用高、对ICU的密闭环境和无陪护制度不理解、误会医务人员故意拖延患者转出时间或对转出标准不清楚,导致患者因家属强烈要求过早转出ICU,而在普通病房又得不到较好照顾,不得不重返ICU。此类因家属、陪护因素导致重返者占26.92%。

2.3管理因素 因医院管理要求,患者住院时间长会影响病房平均住院日、药品比例等因素导致患者转出标准把握不严。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缺乏、工作量大、排班结构不合理,危重患者的转入带来较大护理压力。少数达到转出标准患者因主要疾病对应科室无床位而转入其他科室,转入后得不到专科护理致重返率增加。

3 护理对策

3.1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提供合理的资源配备 对ICU转入患者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在病区内形成当班护士、质控护士、护士长三级监控体系。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不仅会影响护理质量,也会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很大的生理及心理压力。对ICU转入患者重点加强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气道护理、引流管护理、排痰护理、院感防控,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因此增加护理人员配置、合理排班、加强责任心教育势在必行。ICU 转入患者在转入72 h内病情通常较重,加上转科途中颠簸、环境及医务人员改变等易造成不适,应派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负责其护理,床旁配备必要的抢救用物及监护仪器、氧气、吸引器等设备,待患者适应新环境、病情稳定后再予以撤除。

3.2规范患者转出流程,提高交接班质量 制定并遵循规范的ICU患者转出流程。对未达到转出指针而要求转出者重点强调转出风险,请家属确认签字。根据患者情况准备转运中需要的抢救药品、物品及其他用物。医务人员共同护送患者转科,保障安全。与接收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口头、书面、床旁交接班,详细交接患者病情、诊疗经过、管道、皮肤、病历资料等情况,双方确认签字。

3.3建立ICU转出患者定时随访制度和护理会诊制度 建立院科两级转出患者护理随访制度。规定ICU患者转出后5 d内责任护士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对ICU护理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并作出健康指导。医院成立随访办公室,对临床科室随访工作尤其是ICU转出患者、特殊患者等的随访及反馈进行监督和抽查。普通病房设立联络护士,成立危重症护理小组,定期总结汇报ICU转入患者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必要时请ICU护理会诊。Frost等人认为,为ICU 转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和随访等目标性干预对降低ICU 重返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祥飞.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 210-212.

上一篇: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范文 下一篇:公共管理的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