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ICU护士定向性培养
中国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048-03
The standardization trains Nurse the ICU oriented training the effect and the appraisal
LIYunLI BinWANG Xin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Zhongshan, 528403)
【Abstract】Objective The standardization trains nurse to ICU to use the oriented training pattern, raises efficiency which and quality Nurse ICU trains, improves Nurse ICU faculty the insufficient clinical present situation. MethodsContrasts January, 2007 from to use the directing plan to December, 2009 in Nurse ICU rotation to carry on the raise partially, collects it to the training program percentage participating, Targets and so on training effect as well as clinical work quality, and compare with standardized training, appraise Nurse ICU the directing raise the clinical feasibility and the effect.ResultsAccepts the directing raise pattern nurse the faculty nurses evaluating indicators and so on theory and skill examination result as well as clinical work quality inspection compares standardized training group nurse to be high. ConclusionThe directing raise pattern may enhance ICU the specialty to train nurse to the standardization the attraction, enhances nurse's faculty to nurse ability, improves the ICU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effectively.
【Key words】ICUNurseDirecting raise
ICU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护士才能保障临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目前临床经过专科培训的护士严重不足,从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加快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是保障ICU护理工作顺利发展的必要要求[1-2]。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采用定向培养模式对ICU护士进行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内科ICU与外科ICU两个护理单元轮转的护士80名,将80名ICU护士按照轮转批次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8名,男10名,女28名,平均(21.7±1.5)岁;学历:本科24名,大专14名;工作年限:
1.2方法
两组护士均按照医院规范轮训方案在ICU内完成为期半年的轮训;其培训方案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4月)为基础理论与技能培训阶段,主要以跟班的形式参与ICU护理工作。通过定期组织理论知识学习与操作示范强化专业知识;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第2阶段轮训;第2阶段(5-6月)为临床实践阶段,在ICU高级护士的指导下,独立完成ICU护理工作,并对其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两组护士在第1阶段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培训存在着不同,具体内容如下。
1.2.1对照组在第1阶段培训中,进行40课时的理论与45课时的技能培训,其主要内容包括循环、呼吸、消化、神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等ICU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病人评估、基础护理技能、抢救技能、各种仪器的使用等临床基本技能。
1.2.2试验组在第1阶段培训中,进行80课时的理论与40课时的技能培训,其内容包括ICU护理理论培养:根据护理状况指数的内容从8个方面进行理论培养:基础ICU 护理; 机械通气护理;静脉内置管护理; 输液管理;心律及循环监测;药物管理;肠内营养护理;卫生护理及设备管理。临床技能培养:采用纽约大学卫生经济学中心关于综合技能汇编的12个部分护理任务,进行分类培训,包括:与病人交流; 营养; 卫生; 排泄; 药物;生命体征; 护理程序; 护送病人; 病人出入院; 各专业间的交流; 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与指导; 给药。
1.3评价指标
①对参与培训的ICU护士进行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的考核,总分均为100分,单项成绩≥90分为优秀,75-90分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APS13.0评分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ICU护士培训考核成绩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ICU护士培训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ICU护士培训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试验组护士在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能和专科护理理论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3讨论
3.1定向性培养模式能够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对ICU专科培训的兴趣
规范化培训护士加入ICU护理团队是ICU 专科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的最主要途径,而目前临床却面临着如何吸引并留住他们到重症护理病房任职的巨大的挑战[4]。一方面,由于我国护理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缺乏ICU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1],新毕业护理人员缺乏对ICU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的了解,也没有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导致,因此对参与ICU 护理的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现有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存在着培训周期长,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使护士在工作中常产生无助感,也对从事ICU护理工作的职业规划产生也会负面影响[5],不愿进入ICU工作。Lorin等针对医生的调查问卷也证实了这样的观点:由于ICU的工作负荷重,压力大,新毕业医生对ICU专业选择度极低[6]。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有吸引力的培训计划来吸纳新毕业护士加入ICU护理团队。
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定向培养模式,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常见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与规范化培训的规范化护士培训方案相比,尽管试验组的部分培训内容课时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参与度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在于定向培养模式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培训方式针对性强等优点,能够针对新毕业护士工作特征,制定适宜的培养方案,提高了参与ICU护理工作的兴趣,吸引其加入ICU护理队伍,有效地解了新毕业护士对ICU专业选择度极低的现状,达到建立与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7因此,定向性培训在ICU护士培训的一项新选择。
3.2. 定向性培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ICU专业水平
不同ICU培训模式对其在专业核心能力水平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8],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定向性培养方案培训的护士,在ICU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方面能力提高明显,特别是在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如专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临床运用能力等几个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其原因在于,传统的ICU护士培养模式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培训内容上单纯理解成动手能力或者看成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叠加,没有贯彻“整体化培养”理念[9],在培训方式上对护士的引导不足,导致现有ICU护士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存在缺陷;而本次研究所采用定向性培养模式更加强调了培训的全面性与针对性,一方面,根据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学习特征制定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参与培训护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的参与对ICU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培训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培训内容上,吸收了护理状况指数的内容以及护理任务的综合技能方案的优点[10],使理论培养方案全面合理,培训内容覆盖了临床需要掌握各种基本专科知识与技能,而技能培养的针对性更强,培训的内容是根据临床需要而制定,可有效地解决临床可能遇到的各项问题,因此其培训质量较规范化培训模式有了显著的提高。
3.3定向性培养模式能够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与接受规范化培训模式培养的护士相比,接受定向性培养方案培训的护士,在独立临床工作中,工作质量较规范化培训组显著的提高,其原因在于接受规范化培训模式培养的护士,其培训内容系统性与针对性不强,导致护士缺乏对ICU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不但影响培训的效果,而且导致在临床工作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Binnekade等也研究证实未经ICU 专业培训的护士对ICU 护理质量的存在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差错发生率增加,增加了护士的职业风险[10]。而定向性培养方案的优点正在于其培训模式对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强,在培训初期就重视了护士综合能力,特别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充分调动护士的潜能与积极性,从理论与技能等多个方面全面培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使接受培训的护士能够更有效的应对临床工作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因此,通过本模式培养的护士,不仅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团队合作的意识等方面高水平的职业素质,而且也掌握全面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娴熟的操作技术、敏锐的感知观察能力和广博的人文知识等ICU护士应具备的主要能力[11],因此,能够在临床护理工作就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保障临床工作按质按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欣然,李淑迦,韩斌如. 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护理研究, 2006,20:1788-1789.
[2]Brilli RJ, Spevetz A, Branson RD, et al. Critical care deliver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defining clinical roles and the best practice model. Crit Care Med, 2001,29:2007-19.
[3]刘淑媛,陈永强 危重病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4]Nibert AT. New graduates a precious critical care resource. Crit Care Nurse, 2003,23:47-50.
[5]庄一渝,严林娟,金奇红.临床发展计划在ICU护士专业培训中的实践. 中华护理杂志, 2005,40(4):299-301.
[6]Lorin S, Heffner J, Carson 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 regarding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subspecialty training. Chest, 2005,127:630-6.
[7]王维利,房彤,李惠平等,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 中华护理教育,2008,5(2):127
[8]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中国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 现代临床护理,2008,7(8):1-3
[9]白妙春 王岩 陈海花 ,“整体化培养”理念在急诊ICU专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现代临床护理,2009,(8)9:67-70
[10]Binnekade JM, Vroom MB, de Mol BA, et al. The quality of Intensive Care nursing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nurses without ICU-training. Heart Lung, 2003,32:190-6.
【关键词】ICU; 护生; 临床教学
重症监护室(ICU)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1],是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地方。作为临床实习的一个重点科室,ICU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多变的病情往往使实习生茫然不知所措,不能很好进入角色。为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笔者对本院ICU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院外科ICU共接收36名实习护生。其中男生4人,女生32人。本院校学生20人,在ICU实习时间为3周;外校学生16人,ICU实习时间为4周。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4人。ICU实习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技术操作及专科理论知识。
1.2 教学方法
采取一对一方法实施临床带教。入科前3天由总带教老师负责培训,包括介绍ICU的组成、职能、环境、进入ICU的注意事项、ICU的工作特点及服务理念等,让学生对ICU及危重病医学有初步的认识。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制定带教计划,要求细化到每周的教学安排。
实习最后一周进行出科成绩评定。评定指标及考核内容包括:评价表(包括思想品德、工作纪律、工作整体性、计划性、独立性、合作能力、应急能力等的总评)占20%、过关项目占20%、护理程序运用占10%、基础操作占20%、专科操作占20%、理论成绩占10%。
2结果
36名学生全部按照计划完成ICU实习,掌握ICU基本工作流程和基础的监护抢救技术。护生出科平均成绩为87.2分,理论成绩平均84分,技术操作成绩平均89分。
3讨论
ICU收治的是各种急、危重病人,涉及多个临床专科,集各种先进监测、仪器设备于一体,实习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教学大纲针对ICU的实习要求存在内容广泛、操作复杂与实习时间较短的矛盾,因此认真分析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的ICU护理教学方法是临床教学的重点之一[2,3]。我院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任务繁重,而且ICU接收的实习护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实习时间有所不同,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1护生进入角色困难
重症医学虽然已经成为二级学科,但在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危重病医学的专科知识,仅是在各门临床课中学到一些疾病危重阶段的内容,这可能导致学生到ICU后不知从何学起。而且ICU环境特殊,工作压力大,具有仪器设备多、报警声音不断、患者病情危重、突发事件多等特点。部分护生可能因环境陌生或压力过大产生恐惧心理,很难适应实习角色,面对病人感到束手无策。
3.2不重视基础护理
ICU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较多,护生往往在实习初期对技术性较高的专科操作,如动脉采血、气管插管、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但对床上浴、口腔护理、更换床单等基础护理重视不够,在完成实习大纲的要求后不主动参与生活护理。
3.3缺乏整体医学观念
ICU 集中了各专科危重病人,而且同一患者的疾病往往涉及多个脏器、多个学科。与传统学科不同,危重病医学更强调以整体的思维来诊治患者[4]。护生从其他专科轮到ICU 实习,往往只能观察到患者片面的生命体征的改变,缺乏从患者整体进行综合判断的思维方式,需要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加强。
3.4带教老师压力大
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的主体之一,其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5]。ICU工作高度紧张,护士队伍较年轻,带教老师要承受来自学生和危重患者的双重压力,需要付出双倍精力,在某种程度上临床教学可能成为工作的负担,致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未得到老师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机会,ICU实习有可能变成单纯的观摩学习。
4管理对策
4.1临床教学循序渐进
为减轻护生压力,教学应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展开,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制定每周的教学计划,第1周以熟悉环境、了解ICU理念和工作模式为主,消除学生对ICU恐惧、排斥等心理。第2~3周实习内容逐渐接触ICU常见的危重病人护理及基本抢救监护技能,理论讲课和临床实践同步进行。第4周进行考核,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此教学计划接受度比较高,能较快转变角色,顺利完成ICU实习。
4.2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
带教老师的言行对护生的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临床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设立总带教老师,负责整体把握教学计划和日常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调整。所有带教老师必须参加医院的教学培训后方能担任教学工作。每年度教学结束后实习护生评出优秀带教老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4.3培养临床整体思维能力
在ICU临床教学中要坚持整体思维,无论病人还是疾病都要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教会学生不仅要观察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还要考虑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病人的基础生活护理,提高学生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度。
4.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采取教、学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查房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或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制作成讨论题,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练习从整体的观念思考临床的问题。
由于ICU病人周转快,一些很有教学意义的病人往往很难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碰到,因此,总带教老师将平时遇到的典型病例收集整理,做成多媒体教学材料,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ICU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认真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人施教,教学计划与时俱进,有利于提升护生的临床护理水平和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大为. 21世纪的医师丛书-危重病医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2]梁玲, 高海莲, 曾新芝. 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2): 161-162
[3]张春英. 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6): 692-693
[4]叶进燕, 林锡芳, 潘景业. ICU临床见习带教的方法和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11): 1056-1057
[5]边巍, 罗媛, 张媛, 等. 临床实习管理及带教工作体会[J]. 华北国防医药, 2008, 20(2): 34-35
作者简介:
【关键词】ICU护士;培训;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28-02
ICU是集为重病人,利用现代化仪器及设备,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的抢救中心。护理是ICU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ICU的建设与发展。我院自成立ICU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完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ICU专业护士,现将培训经验介绍如下。
1 培训内容
1.1 个人素质
1.1.1 心理素质: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决定个体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基本条件。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于ICU护士更为重要,由于ICU护理工作的特性,繁忙而紧张的氛围给他们带来比其他科室工作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ICU护士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在紧急情况下能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工作;另一方面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的痛苦和生命高于一切。
1.1.2 业务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突出的应变能力,熟练地操作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等临床能力,掌握一定的英语、计算机、心理学等知识,勤于思考,善于改进等科研能力。
1.1.3 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因为个人的职业价值决定其职业态度,对于情感和情绪的变化起着导向作用。ICU护士更需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到在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ICU工作的内涵,感悟并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从而激发起积极的职业态度。在培训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在临床服务及与病人和家属沟通过程中正在处理的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和高度同情病人,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人性化得优质护理服务。
1.2 专业能力
1.2.1 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各专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知识及抢救治疗原则和监护要点;心肺复苏、氧疗、心脏电除颤、机械通气的急救知识;多器官功能衰竭、人工气道的管理、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ICU主要用药知识及ICU病人的精神症状及心理护理等综合基础理论知识。
1.2.2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除要求熟练掌握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外,还应掌握ICU护理常规,人工气道护理操作技能,各种导管管理操作技能,检测操作技能,ICU书写技能,各种医疗设备的适用于保养等。
1.3 法规及规范
1.3.1 法律意识与自我防护:一方面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针对护理医疗纠纷特点,分析讨论吸取教训,强化服务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防范于未然,减少护理差错及过失的发生;另一方面表现在职业预防,ICU护士需要近距离解除各类为重病人,经常接触病人血液及各类分泌物,其职业暴露的风险远远大于其他临床科室,加强自我防护培训,同时准备必要的设备和物来源应加以防护,避免感染,保护自我。
1.3.2 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班各级人员职责。在培训中让每位护士充分掌握规章制度及各班各级人员职责,理解其必要性,明确职责与责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查找问题,提出不足及时改进、修订完善制度,使之切实可行。
1.3.3 建立ICU各项操作规范:例如床旁血滤操作流程、中心静脉测压操作流程、冰毯机使用操作流程等,使护士明确操作标准,在工作中遵循操作规范,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1.3.4 建立ICU交接班流程及规范:详细定出ICU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内容及护理交接班流程,要求人人掌握并按规定进行交接班。
1.4 教学及科研能力:ICU作为重点科室,是护理的前沿科学,护理人员在临床中会发现许多问题,同时进修护士、实习生多,ICU内许多护士均需参与实习、进修生临床带教,因此对于培养ICU专业护士的教学及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 培训方式
2.1 岗前培训:指新分入ICU内三个月试用期护士的培训,由ICU高年资护士专人带教,熟悉ICU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班职责及工作流程,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试用期满经通过理论和操作的考核合格后方可留用。
2.2 定期集中培训:除每月要求所有护士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外,每月还组织专科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每月组织一次护理技术操作示范及培训并完成相应的考核,有经验丰富的的主管护师、护师及专科医生主讲,操作也根据所制定计划由指定的带教老师示教。每年进行至少2-4次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理论学习。
2.3 不定期培训:每周组织一次教学护理查房,不定期晨会提问,主要结合临床上所遇到的新的或疑难病例、典型病例,要求护理查房前查阅资料,查房时参与讨论;要求护士参与对护士所分管病人的医疗查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自我知识小讲座及讲课比赛:每月护士进行自我选题,进行科内业务小讲座,目的养成自我查阅资料的习惯同时要求符合条件的护士参加每年科内组织的“青年教师理论讲课比赛”通过选拔参加院内组织的比赛,不断培养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教学能力。
2.5 自学:主要针对新护士完成一定量的学习笔记,学习有关的专业的、社会的、心理的等自学内容,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并在新护士之间进行交流,高年资护士及主管护师要求每年完成一篇综述或护理论文的撰写,并争取科室每年立题申报科研项目至少一名。
2.6 外出进修学习:每年均有计划排除1-3名护理人员到省外、国外进行学习重症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新理论及管理,鼓励并支持护士参加医院的英语半脱产学习考试选拔,并每年支持一人参加学习。
3 培训效果及评价
3.1 主管考评:自我评价、小组评议、医生及患者的评价,带教老师及护士长鉴定四个方面进行评议,从平时工作中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沟通能力、工作自律性、对各种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团队协作精神、医护合作等给他们进行评定,找出不足,及时提出加予改进。
3.2 客观考评
3.2.1 理论考试:考试内容为专科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常规、三基理论等。
3.2.2 操作考试:基础护理操作、ICU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使用、心脏电除颤操作、床旁血滤的操作、常见仪器故障的排除及仪器的一般保养技术等。
3.3 效果:通过多年的培训学习,提高了ICU护士的整体素质,护士认识到自身价值,护理工作质量和抢救监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护士业务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张新.护士轮转ICU培养的效果评估.[J]男方护理学报,2004,8(8),78-79.
[2] 刘苏君,谢贞.护理研究与论文写作.[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1-12.
[3] 胡琼华.ICU专职护士的临床培养与管理。[J]现代护理,2005,11(17),1452.
icu是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病房单元。由于icu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1]。由于护士人力资源有限,且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培训尚未普遍开展,icu护士配置通常是从临床各科室抽调及新毕业护士补充,这些护士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胜任icu护理工作,这对icu护士长是个严峻的考验。本科2004年成立综合icu以来,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对进入icu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icu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 培养方案
2.1 培训目标
2.1.1 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 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 培训方法
2.3.1 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 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 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 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光昱.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进行icu新进护士的培训体会[j].当代护士,2008(3):101.
方法:选取了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4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1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采取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5.1±2.9分,而研究组为95.8±4.1分,研究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讨论:对ICU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观念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性 人文关怀理念 ICU护理 基础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3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34-01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知识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将护理的重心由护理任务转为患者的具体需求,更加全面地考虑到患者的身心感受。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2例ICU患者采取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12例。其中研究组男性68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22岁―85岁,平均46±2.9岁;对照组男性67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24岁―84岁,平均45±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具体的内容为:①营造人文关怀氛围,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氛围,尽量降低医疗器械工作时的声音,光照以及灯照应当柔和,走廊内应适当安装相关的扶手、指示图等,对于病房内的色彩应当适当进行丰富,以削弱病房的冰冷感和严肃感;②尊重和关爱患者,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注意措辞,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动作应当轻柔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感。另外,还应当尊重患者的隐私,在为患者更换衣服、擦洗时,逐一进行遮挡,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及习惯;③多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需求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尊重患者的意愿,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一些舒缓积极的音乐,提供适量的书刊等,指导患者科学地进行康复锻炼以及营养搭配等。然后由两组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评价标准。其中基础护理质量的评分内容包括压疮情况、感染情况、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等内容,评分介于0分―100分之间,分值越高代表基础护理质量越高。护理的满意度划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十分满意以及满意均归为满意。两项评价由患者及家属在护理人员的解说指导下完成。
1.4 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的处理结果以X±S的形式来表示,计数资料的处理结果以率(%)的形式来表示,卡方检验,t检验,其中P
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5.1±2.9分,而研究组为95.8±4.1分,研究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对ICU患者采取持续性人文护理观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组中,研究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5.8±4.1分,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21%,均明显超出了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性人文护理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时刻围绕患者为中心,由于ICU患者的病情往往具有急危重的特点,并且ICU患者的护理为封闭式管理模式,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极易出现恐惧、孤独、空虚等不良情绪,对于时间、地点等也会出现认知障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多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当及时予以排解开导。护理时动作应当细致轻柔,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感以及被尊重感,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护理人员也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积极维护患者的隐私以及信仰,注重维护自身的形象,护理工作做到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另外,还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为患者创造整洁舒适、安静积极的医疗环境。在做好基础的消毒通风工作的同时,同时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为患者提供患者喜爱的书刊等,总而言之,围绕患者的护理需求尽量丰富护理的内涵,使患者能够尽早康复,回归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参考文献
[1] 徐英.浅谈人文关怀在ICU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30)
[2] 邓燕,陈慧珠等.人文关怀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9,(4)
ICU是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的标志之一,护理人员在ICU病房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因此,ICU的护士需要系统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实践才能胜任ICU 工作[1]。目前,护理本科生毕业后大多被分配到ICU工作。现将ICU护理本科毕业生带教经验总结如下。
1 ICU病房的特点
1.1 ICU是以救治各类危急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诊疗体系。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危急重症患者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且各种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
1.2 ICU病房工作量大,基础护理多,护理人员常身心疲乏。
1.3 ICU病房危重患者多,随时处于抢救状态,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有良好的专业敏感度。
2 护理本科生的特点
2.1 护理本科毕业生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理论扎实,接受能力强。
2.2 护理本科生往往过于重视理论的学习,而轻视护理实践操作,使得临床操作不够熟练、准确。
2.3 护理本科生往往自恃学历高,对基础操作及理论知识不够重视,易“眼高手低”。
3 ICU 对定向护理本科生的带教
3.1 带教老师的培训及管理
3.1.1 职业素质培训 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将对受训护士产生深远影响[2] ,因此,入选培训的老师应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及崇高的责任心,对工作负责、对患者负责、更要对护理事业具有崇高敬业精神。
护理本科生在毕业后初到工作岗位往往会因为周围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强烈的落差感,特别是在ICU病房这种工作压力大,体力消耗大的科室。因此,带教老师要敏感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心。
3.1.2 理论教学培训 带教老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带教质量。由于ICU 理论知识日新月异,因此,要求带教老师除掌握专业及边缘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学能力。选择一些威胁ICU 危重患者生命的临床危象如多器官功能衰竭、昏迷等,以临床病理生理学机制、监测、治疗和监护作为培训教学的主要理论讲授内容,使培训对象的基础理论知识得以更新和拓展,为以后的临床带教打下良好的基础。
3.1.3 实践技能培训 ICU 护理实践性较强,因此对带教老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培训内容包括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监测及急救技术的应用,并能熟练掌握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带教老师在实际带教中可选用示教操作、小讲课、案例分析、模拟急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找到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
3.2 护生的培训及管理
3.2.1 职业素质的培养 刚走出校门的护生可塑性强,较易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可以让其跟随同为本科毕业的带教老师一起工作。通过语言的共通性达到“亦师亦友”的效果。通过带教老师的成长历程激发其热爱本专业的热情,消除其消极心理。
同时,带教老师要和护生多沟通,在带教上也需逐渐强化,逐渐提高要求。给学生一个思想缓冲时期、一个角色的转换时期、一个自我约束的时期。
3.2.2 培养高度的责任心 ICU护士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重症患者。要培养护生高度的责任心、慎独精神及踏踏实实工作的作风。对于本科护生来说,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思想,容易在小操作上出差错。带教老师在工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纠正护生工作中的每一点不规范、不谨慎,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操守。
3.2.3 加强ICU技能训练 ICU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科室,其护理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预见性、责任性、技术性的特点,而且患者所用的监测仪、治疗仪、呼吸机、除颤仪等多种仪器,均需要ICU的护士观察、调试、使用;所以ICU护士必须具有娴熟的技能和对仪器的熟练操作的能力才能胜任工作。
本科护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特点。针对这一优势,带教老师可起到引导作用,可以给学生布置要学习的内容,让其自学,并在工作中加以回示,还可让护生自己准备 “小讲课”,回示、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培养护生的表达能力。
对于基础操作,要求带教教老师严格带教。可让学生自行操作,然后自己找出问题,再予以点评。并要求其能准确说出操作要点,培养其教学能力。
3.2.4 培养主动、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名优秀的ICU护士需要求自己建立T型的知识结构,将社会科学(法学、伦理学、历史、文学等)和自然科学(数学、情报学、天文学)、心理学等横向知识结构与护理学知识等纵向知识结构有机结合[3]。这就需要ICU护士不断学习、钻研业务。不仅能从阅读、听讲中有效地获取知识,还能在工作实践中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扩充知识领域,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和危重症监护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3.2.5 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ICU护士需要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其表现在与医护之间的沟通以及与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带教老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榜样,不给护生带来负面影响。护生要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做到良好、有效的沟通。
ICU中对护理本科定向毕业生的临床带教关系到ICU的科室发展。带教老师,要重视其在其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做护生的良师益友,培养出高级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李国荣.ICU方向护生能力的要求及其培养措施.中国实用医药,2009,2(6):253.
[2] 闵小彦.ICU 带教老师培训的实践与管理.护士进修杂志,2009,3(5):408.
关键词:ICU护士;分层培训;方法及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患者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危重患者心理生理机能进行监测和进行生命支持,最大限定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ICU的救治水平是体现医院整体水平的窗口,而培养训练有素的ICU专科护士是提高重症监护水平,救治水平的重要保障。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自2007年~2008年ICU护士的专业培训,采取了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的形式,结合科内制定的学习与培训计划,现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30名护理人员,其中1名副主任护理师,1名主管护理师,8名护理师,11名护士。其中大专11人,中专12人,工作15年以上11人,工作3~5年7人,工作1~2年5人。
1.2方法
1.2.1实施全员培训 讲课由本科护理骨干承担,经讨论后确定培训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见表1,专科内容见表2。培训前集体备课。授课学时为46学时。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训,做到人人达标,合格率100%。
分批到急诊科、麻醉科、心电图室进行学习,每批2人,各科学习内容见表3。
1.2.2实施层次培训 分层次培训,根据不同年资护士培训的内容不同进行培训,由护士长统一管理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培训计划,与不同年资的护士交流,找出不同年资护士所需,结合专业对不同年资护士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
1.2.2.1对工作0~1年护士是培训的重点,以三基培训为主。三基培训是护士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度的重要环节。采用个体化的带教制。可将培训的护士分配给一名固定的指导老师,或将需培训护士的训练分为几个部分,由不同老师负责指导和评价。
1.2.2.2工作1~5年护士以三基培训为辅,继续教育为主。其培训方法如下。
1.2.2.2.1专科进修:①院外进修,以吸收新知识拓宽知识面;②院内进修,可分批到心电图室学习1个月,掌握心电图基本操作,识别正常心电图常见及致命心率失常的分析。
1.2.2.2.2专题讲座:学习内容主要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
1.2.2.2.3学术交流:有科内学术交流,院内外交流。5~10年护士以继续教育为主,同时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课题精选实例,如经典范例,身边实例,反面举例等急诊护理技能采用分项递进式方法及群体配合急救训练,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有关人员的合作采用演示方法。
1.2.2.2.4由护士长统一管理,按学习与培训计划具体实施。
1.2.2.2.5业务学习与监护技能操作1次/w,进行业务知识讲座1次/月,组织护理业务查房1次/月,护理教学查房1次/月,每日进行床头交接班查房,由护士长带领护士为每一位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共同讨论患者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利用晨晚间床头交接班,督促大家不断学习。
1.2.2.2.6讨论并制定学习疑难病例标准护理计划,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1.2.2.2.7每人必须建立学习笔记,每月对笔记进行检查。
2 结果
2.1经培训的4批共30名护理人员,其考试结果,见表4。
2.2对医生的调查情况,见表5。
3 讨论
3.1 ICU病房收治多系统功能损害,重要器官移植和大手术等患者,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护理人员应具有熟练相应的知识和技术。而我区ICU护士普遍年轻化,工作年限短,存在临床经验相对不足的现象,这可能与新疆高等教育起步晚以及地域等因素有关[1]。在对专科知识的学习方面,除了熟练掌握常见重症的临床护理,如心衰、呼衰、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肾功能衰竭和重要器官移植等。我们还加强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呼吸、循环系统的临床解剖、及生理、血液气体变化的临床意义、休克的病理生理学、心律失常的心电特征等。
3.2 ICU病房是各种监护抢救等仪器种类和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部门,我科除了要求掌握各种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注射泵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熟知正常值、异常值的意义,我们还加强学习一般故障的识别排除和日常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处于完好状态。
3.3 ICU患者多数器官功能不稳定,医师将根据监测结果和病情变化来调整或更改治疗方案,护士必须严密仔细地监护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因此,我们在培训低年资护士时,除了能做到严密观察和判断监护的数据波形和图像是否正常,并对异常的结果进行纵横分析判断,如中心静脉压升高或降低说明什么;定时检查呼吸机的通气设定是否被意外改动。
3.4果断恰当地处理问题能力对ICU护士尤为重要。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必须在判断准确的前提下立即采取恰当的救护措施,特别是医生不在场时,要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想尽办法维持患者生命赢得抢救时机。因此,我们在培训中,侧重急救技术,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除颤起搏和先进监护设备的运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套管针等常用急救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并增加了如何识别异常心电图和掌握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
4 结论
ICU是适应重症患者治疗建立的护理单元,具有"三集中"的特点:①集中了各种病情多变的急性危重患者;②集中了众多先进的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装置;③集中了最新的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这就要求ICU的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抢救技术[2]。通过ICU护士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培训,采用带、帮、学的方法,做到日有提问,周有讲座,月有考试,年有交流。通过培训、拓宽和充实了ICU护士理论知识,提升和增强了专科监护技能,使ICU的工作质量及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肖江琴,李萍.新疆三级医院ICUo士重症护理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4B):973-974.
关键词:基础护理ICU危重病人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21-01
ICU收治危重症患者,实行24h特别护理制度,患者病情及护理等级都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医护患间的和谐与融洽。因此ICU高质量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义。
要做好ICU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1高质量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
基础护理质量体现护士职业责任心,护士的职业责任是“保留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在护理工作中需护士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员提供的每一项技能操作都必须谨慎,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本着患者生命高于一切为目标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护士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护士才会无论有人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自愿的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护理,充分体现护士的“慎独”精神。在业余时间虚心好学、刻苦专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重视“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四新(新业务、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供高质量护理,更好为患者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是对护士履行职业责任的客观评价。
2对基础护理实施过程的管理
制定了基础护理质量目标,只是为做好基础护理找到了开端,最重要的是要使全体护士掌握基础护理方法,做好预见性的护理。针对RICU年轻护士多、缺乏护理实践经验的弱点,逐一现场操作带教,使年轻护士确实掌握操作方法。
2.1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结合医院护理部定期开展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不断强化全体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同时根据ICU危重患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基础护理培训如: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为带有多种治疗引流管路的病人进行床上擦浴和更换床单法,对不同程度、不同致伤因素的皮肤护理方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的胃管置入法,各种治疗管路、引流袋标示与固定法,为不同专科患者设置肢体功能位,终末床单位处理法,正确洗手方法的训练等。
2.2基础护理程序安排。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量、护士工作能力安排监护人员,这样既保证了监护质量,锻炼护理队伍,又为基础护理质量控制找到依据。上午是ICU医生、护士进行诊疗的时间,我们将擦浴、更换床单等基础护理措施集中改在治疗活动相对较少的午后进行,可使临床治疗与基础护理减少相互干扰,有利于整体监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减少了夜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2.3健全基础护理制度。为全面、客观掌握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情况,建立“ICU基础护理措施单”,护士每完成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后即打钩标示,既防止遗漏、又便于工作检查。急症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尽快给予患者卫生清理,对病情观察、减少感染、预防皮肤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的,护士要不断完善基础护理工作,对于一个大便失禁的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无糜烂、床单无污染,需要各个班次护士的通力合作。
3对基础护理质量评价的管理
质量目标要求是可测量的,并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2]。“基础护理质量检查评价表”将基础护理内容细分为40项,护士长采用护理查房和跟班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对基础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三级护理质量监控和评定护理质量的依据,纳入学分考评和奖金管理。
4高质量基础护理能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4.1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创作良好医疗氛围,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及家属易出现恐惧、焦虑、易怒,通过高质量基础护理使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心情放松,对护理工作人员充满信赖,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治疗工作开展。
4.2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ICU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需要护理组织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不断调整服务策略,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高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而这仅靠一、两个护士是远远不够的,需护理人员紧密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发挥团队精神。有对ICU护理人员调查发现,85%护士希望与其他护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
5持续质量改进与创新,不断满足质量要求
事物具有个性和共性两个方面,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个性化、针对性护理。许多基础护理方法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也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互相学习的经验和护理科研的成果,通过临床护理实践认识到:只有持续质量改进,才能保证优质的基础护理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技能。
6治疗离不开高质量基础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体现了基础护理是治疗的根本,患者治疗过程中许多动态信息需要通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结合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来提供的,如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瞳孔观察,注意“两慢一高”,术后患者24小时生命体征检测,引流液形状、量、颜色观察等等,为医生治疗、诊断、护理提供了依据。昏迷患者营养支持,需注意鼻饲液温度、速度、浓度,进食体位及营养支持效果观察,并发症防治;各种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离不开基础护理,如果没有掌握熟练的基础护理,则无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会产生不利于患者的严重后果。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与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最后要强调基础护理操作中物品配置与使用同样重要,如松软的床垫、干净平整的衣裤、被褥、含有香皂香味的毛巾、清爽的护肤粉、散发着少许消毒味的护理工具等。避免使用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的器械和含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一定需要使用,则做好保护工作,如器械上可用纱条包住,病人可带口罩、眼罩等。
参考文献
[1]高钰琳,陈佩文.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存在争议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39-240
[2]赵曙光,李晓予.用理论指导护理实践从实践中升华护理理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6)56-57
上一篇:休闲农业产业前景范文 下一篇:事业单位采购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