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IC卡搅局

时间:2022-04-29 06:59:03

金融IC卡搅局

真的是这样吗?一张小小的IC卡,能主宰庞然大物――银行的命运?这不是危言耸听!自从去年3月15日,央行《中国央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将金融IC卡替换磁条卡的工作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各商业银行立刻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时隔一年,商业银行的进展如何?金融IC卡迁移工作对商业银行来说,还是在完成政治任务吗?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年时间里,商业银行的心态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已经开始自觉自愿、非常急迫地上线金融IC卡应用系统。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最高管理层和决策层已经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竞争是严肃和严酷的。当金融IC卡真正在公共服务领域(比如社保)应用起来后,这就是一次银行业的洗牌,一次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央行已经不再需要用检查工作和通报批评去督促他们了。如果哪家商业银行还没有紧迫感,那可真够后知后觉了。

发卡 尚待普及

3月11日,为调查各大商业银行金融IC卡发行进展,本报记者作为一名普通的银行卡用户,分别于工、农、中、建、交、邮政储蓄6大银行北京地区的分支机构,申请办理金融IC储蓄卡。

记者首先来到的是工商银行的营业大厅。当记者咨询是否可以办理金融IC卡时,值班经理的答复是“可以”,并对记者说需要先填写一张申请表格。为避免不必要的排队,记者追问了一句,“是带芯片的那种卡吧?”值班经理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张卡,给记者展示,“你看,这里有一个芯片。”随后,记者很顺利地在柜台上办理了一张集IC卡芯片和磁条于一身的储蓄卡。办理手续仅需要出示身份证和填写表格,工本费为0元。在办理过程中,柜台工作人员很热心地询问记者是否需要开通协和医院挂号功能,记者答复说,“那就开通吧。”于是记者得到的是一张有银联标识的工商银行和北京协和医院的联名卡。这张卡除了有普通储蓄卡的所有功能外,还可以在工商银行任意网点的查询缴费机(注意:不是ATM,是另外一种设备)上预约挂号,在协和医院刷卡缴费。

“办这种卡的人多吗?”记者问。

“挺多的,尤其是一些老人,您知道协和医院挂号太难了,他们办这个卡就是为了挂号。有的一个人办了卡后觉得挺好用,就全家人都来各办一张。前段时间我们这个网点的芯片卡都不够用,有时候客户来了还办不到。近期分行给我们的卡多了,客户来办理差不多都能办到。”柜台工作人员很有耐心地解释。

在离开工行营业厅之前,记者用刚刚办理的IC卡在查询缴费机上试用协和医院挂号功能,试验成功。离开工商银行后,记者用这张卡在ATM机取款,去超市、加油站刷卡消费,一切正常。

随后,记者又来到中国银行营业大厅,了解是否可以办理金融IC储蓄卡。值班经理查询近期通知后表示:“目前,中国银行发行的储蓄卡还没有以芯片为介质的,但是环球通信用卡可以是金融IC卡。”但值班经理又补充说,“即使您申请信用卡,我也不敢保证您拿到的一定是IC卡。中国银行发行的中银速通卡是金融IC卡,这张卡除了有信用卡的功能,还可以在高速公路ETC通道缴费,缴费享受9.5折优惠。”记者了解到,办理这种卡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办卡用户需名下有车并在中国银行存款超过10万元。也就是说,虽然中国银行已经发行金融IC卡,但并不是每位普通用户都可以申请,它只针对相对高端的用户。

在记者询问的同时,一位中行客户手持信用卡正在投诉。他声称自己手里这张IC卡不能完成小额支付,以致于无法刷卡乘坐公司的班车。到记者离开时,网点的值班经理还在多方联系,想办法解决这位信用卡客户的问题。

相较以上两家,另外4家银行的金融IC卡发放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这里曾经发行了有金融功能的IC卡,但是目前暂停了,现在办理的金融IC卡,只有购买燃气的功能。”这是记者走访建设银行得到的答复。而其它3家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大堂值班人员均表示,目前还不能办理金融IC卡。

由此观之,六大国有商业银行金融IC卡发放进度已分梯次。目前,工商银行走得最远,其发放的金融IC卡不仅具备普通银行卡功能,并且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而正是因为这一点,工行赢得了更多的新客户和存款,提升了竞争力。虽然中国银行也发放了具有金融功能的IC卡,但是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量,中行只将IC卡发放给少数相对高端的客户。

按照央行的数据,工商银行发行金融IC卡的数量占所有商业银行发卡量的87%,中国银行占6.8% ,建设银行占5.3%。记者调查得出的结论与各行数据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

竞争 日趋严峻

虽然从对各大商业银行的调查情况来看,金融IC卡的发放情况并不乐观,但随着金融IC卡受理环境的改造、升级基本完成,这种情况将会发生巨大转变。

根据央行的数据,目前直联POS(银联的POS)的改造100%已经完成,间联POS(商业银行的POS)的改造完成87.7%,两者合并统计,全国商户的POS机有95%已经可以受理IC卡。ATM已升级改造的比例是42.4%。按照央行的要求,所有POS和ATM的改造将在2012年底之前完成。从发卡量来看,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发放金融IC卡2400万张,其中2011年新增1400万张,比过去6年发卡量的总和还多。

虽然1400万张发卡量的增速相当可观,但1400万并不算一个大数字。央行相关人员介绍,2011年,央行就开始在政府主导下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合作,将所有的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进行芯片化,发行金融社保卡。也就是一芯两用,既有社保应用,可缴纳五险一金,又有金融功能。按照十二五规划,人社部会对所有居住在城市的公民发放社会保障卡,数量达8亿张。人社部会逐年发放,分解8亿张指标,2011年已发卡9千万张,2012年的指标是1.5亿张。而2012年商业银行的IC卡发放量也会有几千万张。两者数量相加,今年全国新增IC卡数量将接近2亿张。

随着金融IC卡发放数量的剧增,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严峻。

“一年前,央行刚刚发文时,还有很多商业银行将金融IC卡的开展工作当作‘政治任务’,但是现在,他们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央行有关人士说,“因为当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真正应用起来,每家商业银行都会看到,不参与金融IC卡应用,就会完全失去在下一轮竞争洗牌中胜出的机会。当社保卡加载了金融功能,每个城镇居民的五险一金都在这张卡上,而这张卡又将陪伴居民一辈子,即使是退休以后,五险一金也都在上面。社保卡近几年每年都要发1亿多张,如果哪家银行发不了IC卡,就会失去社保的客户。还有公交、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IC卡应用,对商业银行来说都是重要的商业机会,如果不发卡,就会丧失整个消费群体的客户。现在央行已经不用总催促他们了,商业银行比我们还要急。”

回首 筹备十年

虽然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发放金融IC卡,是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都在积极部署金融卡业务。但回首整个金融IC卡推广历程,央行内部人士还是表示,“央行将金融IC卡应用推上快行道,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十年时间里,央行为IC卡的大规模发放进行了充分准备。与此同时,从用卡环境来看,伪卡犯罪的日渐猖獗,也让金融IC卡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000年,欧洲使用的磁条信用卡伪卡诈骗严重。当时三大国际信用卡组织Europay(欧陆卡,已被万事达收购)、MasterCard(万事达卡)和Visa(维萨)就提出伪卡严重是因为磁条卡很容易被复制,要用IC卡替换磁条卡,并推出了IC卡迁移规范――EMV2000。当时我国银行卡的使用量只有3%〜5%,多数国民还是使用现金消费。但央行还是明确――要跟踪国际发展,开始组织研究EMV。在这期间,央行出台了PBOC 1.0规范。EVM是一个框架、基础的规范,PBOC是在EMV基础之上细化的规范。其实,PBOC规范最初的名字是《中国集成电路规范》,国外的信用卡组织总是把这个规范冠以央行的名字――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简称PBOC),后来PBOC1.0、PBOC2.0的名字就真的叫开了。

2002年3月份,银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银联成立。银联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国内银行卡不能跨行交易,不能异地取款的问题。目标是一卡在手,走遍神州,进而走出国门。两年后,这个目标基本实现。

银行卡实现了联网通用,但犯罪分子伪造银行卡之后在异地取钱也“方便”了,伪卡立即在国内出现。这个时候央行认为芯片化迁移的准备工作应该启动。当时提了十八字方针,“先标准、后试点,先收单、后发卡,先外卡、后内卡”(商业银行与国际银行卡组织合作发行的卡称之为外卡,银联标识的卡称之为内卡)。

当时,PBOC1.0在七八个城市进行了小规模试点,但是试点的效果不太好。原因一是国民还不习惯用卡支付,二是电子钱包功能有缺陷,用起来不太方便。

2004年,央行开始组织编写PBOC 2.0规范,借鉴PBOC1.0的经验教训。2005年PBOC 2.0正式推出。这个标准共沿用了5年,直到2010年又进行了一次升级,为PBOC 2.0 2010版。

2005年,按照PBOC 2.0规范,芯片化迁移所需的基础设施逐步开始建立,比如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CA认证(Certificate Authority,电子商务认证授权机构)等。2005年~2007年,CA认证、密钥、跨行清算、跨行转接四大类基础设施陆续建立起来。

2007年央行开始在宁波进行金融IC卡试点。目前宁波已经发行150万张金融IC卡,形成良好的用卡环境。

2008年,国内盗卡、国外刷卡的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伪卡犯罪呈快速上升趋势。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第一,奥运会让中国成为全球的热点,奥运会前后银联做了很多工作,银联卡能在境外一百多个国家刷卡消费。第二,欧洲已经开始芯片化大规模迁移,中国还大量使用磁条卡,人民富裕了,但是安全意识却没有跟上。在犯罪分子眼里,中国易于犯罪,国际犯罪团伙分工明确,黑市上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防伪任务严峻、准备工作就绪,央行在2011年3月15日出台了对商业银行要求非常明确的《中国央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与其说是“意见”,不如说是“要求”,是“任务”。对各银行的芯片化迁移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在受理环境改造方面,2011年6月底前直联POS能够受理金融IC卡;全国性商业银行布放的间联POS、ATM受理金融IC卡的时间分别为2011年底、2012年底前;2013年起实现所有受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终端都能够受理金融IC卡。在商业银行发行金融IC卡方面,2011年6月底前,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邮储银行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为金融IC卡。也就是说,央行要求――2015年磁条卡退出历史舞台。

这使得我国金融IC卡应用步入了快行道,每家商业银行都行动起来。为此,央行初步框定上海、重庆、深圳等13个城市成为首批重点试点城市,在2011年底前完成试点;天津、哈尔滨、厦门等30个城市被确定为扩大试点城市,在2012年底前完成试点。

展望 忧喜交加

金融IC卡应用步入快速发展期后,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是解决金融IC卡推广标准、商业模式、成本等难题。

作为试点单位,建行宁波分行在金融IC卡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很多,比技术问题更难解决的是怎样平衡各方利益。“最主要是找到各方都满意的商业合作模式。IC卡应用涉及到多行业利益,必须有共赢的合作模式,才能使IC卡顺利应用普及。宁波在市民卡推广方面,采取了六方分利润的模式。兼顾各行业利益,才能保障各方积极性。”建行宁波分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潘武杰说。

关于金融IC卡的行业应用标准,潘武杰总结说,“行业应用最好有统一规划。一方面有利于IC卡应用快速推广,降低实施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IC卡的联合联网通用。”举例来说,A城市公交IC卡采用的是金融IC卡,B城市则发行业卡,行业卡只有电子钱包功能。这就导致市民在A城市办的公交卡无法在B城市用来乘车。至于问题如何解决,潘武杰认为,行业卡都应该转换成金融IC卡。这样难点又回到了行业利益分配上。发放金融IC卡,可以让预存资金体现在银行账户上,方便平衡各行业利益,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最后,是成本问题。IC卡比磁条卡成本高,再加上改造受理环境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当央行将芯片化迁移作为战略任务布置给商业银行时,商业银行纷纷做出预算。

在记者的调查中,工商银行发行的普通IC储蓄卡的成本,完全由工行承担。而中国银行办理IC卡的限制条款表明,并不为普通用户负担成本。

在行业应用推广中,比如建行健康龙卡的发行,建行承担了医院信息化系统改造的成本。然而银行是否愿意投入这种应用,还在于银行的经营理念,以及该应用是否能带来收益。

虽然金融IC卡在推广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但却有银行业人士表示,道路曲折,前景光明。“这是由我国的体制决定的。中国的特点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欧洲的芯片化迁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原因是欧盟凡事需协商,你愿意动,我不同意,就动不了。我们从宁波试点总结出经验:中国芯片化迁移应该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在政府主导下,大家一起动,不能你动我不动。各个POS、ATM都是各家银行的,如果你动我不动,就会让犯罪分子钻了空子。”

按照央行规划,我国芯片化迁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在2011年打开局面,受理环境都能受理IC卡,各商业银行开始发卡。受理环境的升级改造一定要早于发卡,否则老百姓拿到卡之后用不了,就会是一片抱怨。第二步,2012年上一个台阶,发卡量增加,一卡多用走进公共服务和快速消费领域。第三步,2013年,真正开始规模化发展。这个时间点的制定是由央行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商确定的。国产芯片需要一年的时间进行技术攻关和量产。金融IC卡替换磁条卡不仅拉开了银行业新一轮竞争的大幕,也给IC卡及应用整个产业链升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上一篇:三方博弈移动钱包 下一篇:IEEE预测云计算应用之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