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汇总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03 21:34:30

经济责任审计汇总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汇总报告篇1

(一)审计计划和准备阶段

审计计划及准备阶段最主要的是联系企业内部控制实际,制定审计计划并做好审计准备。各审计年度年底前,各部门联合制定出下年审计计划后,书面提交委托书,再对内部审计部门正式授权。接受授权后,审计部门开始拟定审计计划。拟定计划的过程中,应把握三点:一是按不同审计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二是确定审计重点,重点考虑年度重大变化或重要影响;三是综合考虑审计内容、方法、流程。

进入审计准备阶段时,应注意搜集和利用企业已有内部控制信息和可利用资源,从而把握审计重点。此阶段基本流程如下:首先确定审计小组及其组长;其次,根据审计计划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开始审前调查,对重要性水平给出初步评判,进而对审计风险进行预估;第三,基于上述基础,对审计方案进行编制;第四,举行审计小组进点会,将“审计通知书”下发至被审计者及其所在部门;第五,签订书面协议,协议的关联方一是被审计者及其组织、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第六,于组织内部公示审计项目。

(二)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强调将内部控制运用到审计全过程中,考察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及效益如何。在此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应充分衔接审计实施,同时按如下流程进行工作:首先,实施内部控制测试,以考察企业是否存在薄弱点,从而对审计重点进行明确,同时充分利用内控制度中较完善的关键节点及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审计;其次,分析性复核,并进入实质性测试阶段,切实分析企业的运营现状及其领导作风,发现被审计者是否存在重大违纪等,以便为下定审计结论提供参考;第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第四,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第五,汇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审计实施阶段尤其要求审计人员熟悉审计流程,关注细节。

(三)审计结果上报及后期审计阶段

审计完成后,应充分结合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给出并上报最终审计结论。其基本流程应是:首先,提出“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向被审计者及其组织征求意见;其次,正式给出审计报告;第三,对审计档案进行整理;第四,于企业内部公示被审计结果;第五,被审计机构反馈审计报告、审计建议执行情况,审计部门可在认为必要时,提出后续审计计划;第六,审计部门向上级领导书面汇报审计结果,应在报告中详细指出审计过程中组织运行及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书面建议。

二、对内部控制环境下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年度内外部风险数据库,加强日常内控信息搜集

首先,建立年度内外部风险数据库,并于每年年底予以更新。各企业应于每年年底编制企业审计报告,除将下一年度的风险控制目标合理分解外,还应明确相关领导的风险控制责任,以便于重点审计。报告编制时,应以两方面数据作为参考:一是审计风险库;二是审计报告。其次,加强日常内控信息搜集,包括三方面:第一,对与内部控制环境相关的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与领导者风格这两方面给予重点关注。第二,掌握被审单位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业务流程设置、执行。第三,除对内、外部审计结果进行收集外,还要对前任领导者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进行整理和汇总。

(二)综合考虑内部控制评价及经济责任审计,兼顾整体和局部

应充分认识内部控制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应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价仅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出现;另一方面,应了解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一个工具,其有效性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只有充分认识到上述问题,才能真正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兼顾整体和局部,才能避免审计内容分配失调。

(三)深入研究并细化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首先,可立足于“信息”、“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沟通和监督”五方面健全评价体系,并视评价结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机部分。如此一来,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将提高,运行质量也将逐步提升。其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内控评价相对健全,对此进行借鉴,同样可从五方面着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一是控制制衡机制评价,二是内控系统健全度评价,三是核心控制职能评价,四是内控子系统适应性评价,五是内控执行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汇总报告篇2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任期内经营管理权的行使和任期经济责任的承担情况所作的审查、判断、分析和评价,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准绳。下面是分享的单位审计主题材料资料,欢迎参阅。

一依据和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关于部分金融机构领导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安排意见》,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经政策、金融法规及财务制度,对商业银行领导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公正、客观地评价有关商业银行领导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促进国有金融机构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审计原则

(一)独立审计原则。审计署根据国务院要求或有关部门委托派出审计组独立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二)客观性原则。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任期内经营管理权的行使和任期经济责任的承担情况所作的审查、判断、分析和评价,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准绳。

(三)权责对应原则。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被审计人享有权力的大小,评价其行使权力的行为和结果,划分不同责任期间不同责任主体的责任归属,确定其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的范围和内容。

(四)相关性原则。审计人员在安排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时,应当以是否与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相关联为标准,确定审计重点,划分审计范围。

(五)重要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查明会计报表和经营管理行为中是否存在重大的错误,对于不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性和经营管理有效性的次要事项,可以适当忽略,保证以适当的成本和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审计目标,提高审计效率。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一) 组织审计力量

审计机关接受委托后,根据工作量和实际需要。按照委托部门的基本要求和初步估计的业务量大小,选派一定数量、具备与承担审计业务相适应的能力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并指定审计组负责人,明确审计人员分工。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审计人员办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依法严格遵守审计回避制度。

审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除对审计组工作全面负责外,应十分注意协调处理审计中各方面的事项,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派出的审计机关领导请示汇报,按照审计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项目审计,合理确定审计组人员分工,审核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检查监督工作进度,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审查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检查监督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执行及审计项目资料立卷归档等工作。审计组其他人员在组长领导和协调下进行工作,并对分担的审计工作负责。

(二)收集有关资料

审计组进点以前,应当提前告知被审计单位准备以下资料:

1.被审计人负有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与财务收支事项有关的书面材料;

2.被审计人任职期间被审计单位年度工作总结和个人述职报告;

3.上级下达的任期年度各项经济指标考核办法、各年度工作计划及其执行结果资料;

4.任期内重大经营决策、方案、规划及相关会议纪要;

5. 任职期末财产清查和债权债务清理资料;

6. 企业章程、经济合同、内控管理规章制度及内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资料;

7. 任期内有关经济监督部门、管理部门检查后提出的检查报告、处理意见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8. 任职期内财务会计报告、统计资料、信贷档案、账册、凭证、单据、合同等相关业务资料;

9. 任职前后有关经济遗留问题的专门材料;

10.任期内所辖机构发生的经济案件与刑事案件资料;

11. 审计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三)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前,应根据审计要求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并了解和掌握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进行审前调查,应认真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领导干部职责分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财务收支等情况。而且,应听取干部管理、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的意见,了解、收集与被审计人员有关的情况和材料。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审计方案,并经审计机关领导办公会审定,重大审计项目的审计方案应征求委托部门的意见,并报请本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审计组应严格按照审计方案实施审计。在执行中,经本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的审计方案需要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征得有关方同意。

审计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审计依据和目的;

2.审计的范围;

3.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审计的具体实施步骤和预定时间

5.审计组组长、成员及其分工;

(四)下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机关应在实施审计三个工作日前,向被审计单位下达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委托机关和被审计人本人。审计机关在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将审计承诺书一并送达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应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并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签字承诺。

审计通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依据、范围、内容和形式,需要追溯和延伸的审计事项,审计的时间安排,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及必要的工作条件,审计组组成人员。审计通知书应将审计对象和所在单位即被审计人和被审计单位并列在标题上。

(五)实施现场审计

任期经济责任现场审计,按照如下程序实施:

1.审计组进驻现场后,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分部门、分层次的座谈,充分了解情况,确定审计重点;

2.分组调阅、审核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编制工作底稿;

3.汇总情况,整理各种问题和事实,形成初步审计评价意见,并根据情节轻重、风险或损失程度对被审计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界定。

(六)形成审计报告

形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按照如下程序实施:

1.审计组依据审计目标、内容和审计工作底稿等拟定审计报告初稿;

2.审计组与被审计人及其所在行进行座谈,就审计报告初稿交换意见,必要时对审计报告初稿进行修改;

3.审计组将审计报告送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征求意见,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自接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日内将书面意见连同审计报告一并送交审计组;

4.审计组将征求意见后的审计报告连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送审计机关复核机构进行复核。复核机构应于收到审计报告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

5.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必要时经业务会议审定后,由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

6.审计机关召开审计业务会议,根据审计查出的问题,研究审计处理意见及综合评价等,形成提交委托机关、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审计结果报告。

7.审计机关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应下达审计意见书。认为需要给予处理处罚的问题,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下达审计决定书,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审计建议书。

四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地,审计机关应对被审计人的下列主要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和评价:

(一)检查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法律法规、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信贷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

主要检查被审计人任期内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金融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重大贷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信贷政策、制度和银行内部业务规程;对所办实体是否执行国家政策清理脱钩等等。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及风险管理情况。

评价被审计人所在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包括:

1.内部控制环境。最高领导层及所属专门委员会是否正确发挥其职责和作用;评价被审计人及所在行管理层的诚信程度、管理思想和经营作风;被审计人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控制意识,并督促辖内建立了各层面的控制机制;业务部门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完善齐全,并严格履行自律监管职责;是否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2. 风险评估。银行领导层是否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针对各种风险制定了整体经营策略和目标,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各部门的具体目标;面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管理层是否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在业务经营与新业务拓展过程中,是否充分预测风险,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决定应采取的行动。

3.控制活动。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各项责任划分以及不相容职务分离情况;各种业务活动是否经适当授权和批准;评价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正确性;接近和使用资产及记录的实物控制和保护措施;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正确性进行独立检查。

4.信息沟通。评价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会计系统能否有效并合理地确认、记录、处理和报告业务数据;信息系统是否切实保证了各方面信息的传导与交流,确保了信息上传下达及内部和外部沟通。

5.监督。评价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职能是否有效地发挥;是否对业务部门实施定期监督检查并及时反映内部控制的缺陷;查出的违纪违规行为是否进行严肃处理;被审计人任期内发生的重大经济案件或刑事案件以及被审计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情况。

(三)执行各监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监控指标、经营目标及措施情况,并进行一系列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对系统决算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审查被审计人所在行在其任职期内完成财政部下达批复各项财务指标的情况;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分析,检查中国人民银行下达的各项监控指标执行情况,有无违规经营,形成较大潜在金融风险的问题;被审计人在任职期内有无超越上级授权或转授权,重点检查在资金计划管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结算业务管理、外汇业务等方面有无超越权限的行为;被审计人所在行业务拓展情况等。审计人员可以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监测性指标或其他指标中选取适当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

(四)任期内整体经营状况及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1.检查财务会计报告与业务信息的可信度,报告重要事项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真实性,汇总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完整。有无假账、假表、假数字以及发生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现象。

2.资产方面,重点对被审计人任期内资产质量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明确被审计人在经营管理国有资产,担负其保值增值、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等职责中所应承担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检查信贷管理是否合法合规,并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贷款余额和形态反映是否真实,贷款的总体风险状况及发展的趋势如何,对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否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控制和保全措施;各项投资是否真实、合法,有无违规购买其它证券或直接投资行为;或有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是否合规有效;固定资产的购建、核算、管理是否规范,资金来源、运用是否合规。

3.负债方面主要检查行长任期内各项存款数据是否真实,重点检查年底同业往来、系统内往来、汇出汇款等科目,是否有虚增虚减存款、高息揽存、公款私存及转移存款等违规经营问题。

4.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各项收入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有无严重违反财经法纪,隐瞒、截留、少计收益、私设“小金库”、 乱摊成本、虚列支出以及偷税漏税、滥发奖金、铺张浪费等问题。

(五)调查了解被审计人在任期间所做的重要经营决策及产生的经营效果,重大经营事项的合法合规情况及重大经营失误造成的损失情况。

通过召开主要部门领导干部座谈会,了解被审计人在任期间的一些重要经营管理活动情况。通过调阅重要会议纪要和经营决策资料,审查被审计人任期内直接审批或主持审批的财务、资金和经营管理等重大经营事项合规合法情况;有无盲目决策或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问题;掌握被审计人在有关重大经营失误中所应承担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六)稽核行长任期内对历史遗留的业务经营问题是否加以妥善处理和解决。检查有无消极对待、推诿责任以致延误时间或失去机遇造成损失的问题。重点查看解决方法、措施及效果。

(七)对被审计人的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审查。

审计组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公布联系电话、征求有关单位(如中组部、中纪委、中央金融工委等)或个人意见等方式,了解被审计人在廉政方面的情况,对群众反映的被审计人的个人经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通过查阅任期内个人阶段性工作总结及群众意见箱等,了解有关情况;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对被审计人住房、收入、用车、出国等情况进行核查;专项审计本级财务、外事费、行长基金等开支情况,有无被审计人违反廉政规定的问题;调查了解对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情况,有无因被审计人的原因,对重大案件查处不严等问题。

(八)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五关于责任划分

对审计对象的责任认定一直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问题。特别是对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领导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商业银行机构庞大、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业务经营复杂多样,审计人员一般不易认定被审计人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因此在进行直接和间接责任的划分时应遵守客观谨慎的原则。此处结合审计工作经验,并借鉴商业银行内部离任稽核工作的有关规定,对被审计人的责任认定和划分进行初步探讨。

(一)被审计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领导责任。

1.被审计人应当对以下行为和结果承担直接责任:被审计人管理不善及其造成的风险或损失;被审计人未执行集体领导原则、未经集体研究或未采纳大多数人的不同意见,造成决策失误而产生的风险或损失;被审计人越权或违规行使经营管理权及其造成的风险或损失。

2.被审计人应当对以下行为和结果承担主要领导责任:由被审计人主持并经集体研究的决策失误而产生的风险和损失;本单位内控严重疏漏造成的重大损失。

3.被审计人应当对下列行为和结果承担领导责任:领导集体中非被审计人主管的工作,因有关主管人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出现偏差或营私舞弊造成的风险或损失;他人越权或违规行使经营管理权造成的风险或损失;他人违规操作业务造成的风险或损失。

(二)根据遗留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分为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

1.前任责任: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形成责任,一般由前任领导人承担;

2.现任责任: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责任,一般由现任领导人承担。

(三)由于被审计人及所在单位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不真实,或未按要求提供有关资料造成的不良后果,由被审计人及所在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六关于审计评价

审计机关评价商业银行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及审计结果,尽可能采取描述的方式进行。进行审计评价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审计评价应当紧紧围绕被审计人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人不相关的经济责任不评价;

(二)审计评价应当在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事项不评价;

(三)审计评价要依据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进行,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

(四)审计评价要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不做评价;

(五)审计评价既要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工作业绩,审计评价要避免相互矛盾;

(六)审计评价应当依据审计认定的数据以写实的方式进行,要明确、具体。

七审计结果报告

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人员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审计机关向委托人、授权人或其他法定报告对象出具的书面报告。

审计人员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应当向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反映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后,将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审计查实的结果进行归纳、分类、提炼,最终向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人或授权人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审计结果报告,同时送达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

审计结果报告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果的总结和最终体现。在审计结果报告中不仅要反映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揭露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而且要评价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审计结果报告的标题统一为:“审计署关于XXXX(单位)XXX(被审计人员姓名)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报告”。

一般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前言部分

简要概括审计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起讫时间及审计延伸范围等。

(二)正文部分

1.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简要说明被审计人所在银行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业务种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如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情况较为简单,也可将基本情况放在前言部分,不予单列。

2.审计评价。简要概述经审计可以确认的被审计人员的经济工作业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负有的责任和其它相关评价。审计评价应以被审计人所在银行的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对被审计人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综合经营情况、作出重大经营决策情况、任期内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以及被审计人所在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审计评价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肯定成绩,又要具体反映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正确认定责任。

3.主要业绩。较为详细说明经审计确认的被审计人员的主要业绩。如业绩不突出,内容不多,也可以将这部分概括到“审计评价”中去,不予单列。

4.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指出经审计确认的被审计商业银行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的、与被审计人员有直接或间接责任关系的主要问题及被审计人员应负的责任。

对于被审计人员所在商业银行存在的与被审计人员没有责任关系的其它问题,可在全文的最后加以简要列明及提出处理原则。

商业银行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做到结构严谨,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用词恰当,数字尽可能用较大数位表述。

经济责任审计汇总报告篇3

关键词: 公共责任; 政府审计; 职责

公共责任(public accountability),也称公共经济责任、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公共会计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各部门对公共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责任。政府审计职责是得到法律确认的审计机关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也可以理解为得到法律确认的审计机关所拥有的事权。它包括审计事项范围、审计目标层次和审计报告要求三个方面的内容。

现代政府审计是适应监督公共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责任关系是现代政府审计存在的客观基础,因此,它对政府审计的影响就是全面的,当然它也深刻地影响着政府审计职责的确定。公共责任决定了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责就是对公共资产的管理、使用者所承担的公共责任进行监督和报告;界定政府审计职责范围的基本标准就是公共资产所涉及的领域。具体来说,公共责任对政府审计职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责任的范围及其扩展决定着政府审计职责中的事项范围及其调整

政府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初期,公共财产的管理和使用主要是各级政府官员,公共财产主要取自于公民的税捐,主要用于国家机器的运行,公共责任的范围主要是财政收支事项,因此,早期政府审计职责的事项范围主要是政府财政收支事项,财政审计成了政府审计职责中最早的、基本的和“永恒的”审计事项。例如,英国于1866年6月28日颁布了着名的《国库与审计部门法》(exchequer and audit department act),开创了近代政府审计成文法的先例,但对公共账目委员会的职责只规定了三项:对国库日常收支的控制、审查;对财政拨款账户的审计;对拨款账户之外的账户的审计(《世界主要国家审计法规汇编》,第280—282页)。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设立财政部决议,规定财政部设立审计官,负责审计政府各机构报送的会计账簿(魏礼江,199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参与国民经济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进入20世纪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政府开始直接创办一些公营企业,并向私营企业投资参股,甚至向一些非政府单位提供资助,公共资产的运用范围扩大了,承担公共责任的单位和人员也扩大了,涉及公共责任的经济事项增加了。换句话说,需要接受政府审计的单位和事项增加了,审计职责的事项范围扩大了。

1921年英国修改的《国库与审计部门法》,将公共账目委员会的职责增加到五条:拨款账目的检查;税收收入账目的检查;其他现金账目的检查;证券和库存物资账目的检查;商业等行业账目的准备和检查。194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公司控制法》,要求审计总署聘请职业审计师,运用民间审计技术,对政府公营公司进行年度审计(魏礼江,1998)。

现在,许多国家的政府审计机关都已将政府审计的职责范围扩大到公营企业、由政府投资的私营企业和受政府资助的单位。

1983年英国又对《国库和审计部门法》的某些条款作了补充和删除,并颁布《国家审计法》,明确提出建立隶属议会下院的国家审计署(national audit office, nao),并把nao的职责范围扩大到下列五个方面:其一,要求按照1866年《国库与审计部门法》规定准备拨款账目的任何政府部门;其二,要求按照《1977年国家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法》和《1978年国家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苏格兰)法》规定记账的任何团体;其三,因任何法律设定(包括本法通过以后的法律设定),其会计账目应被主计审计长检查或鉴证,或者愿意对主计审计长的检查开放的任何其他管理机构或团体;其四,任何不属于主要由公共基金支持的其他团体以外的单位与王国大臣之间达成的协议(本法通过之前或之后达成的协议);或者愿意接受主计审计长的检查的任何管理机构和团体,其会计账目应被主计审计长检查或鉴定;其五,主计审计长有理由相信在任何财政年度内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公共基金的任何管理机构或团体(《世界主要国家审计法规汇编》,第280—282页)。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86年通过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提出:“在公营企业中,拥有大量的国家资金、政府投资和其他资源,须有充分的公共责任,此项责任只有经过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才能得到保证。最高审计机关应当确保将其职责范围扩展到对所有公营企业进行审计,它包括由企业创办的附属机构在内。”该组织1979年通过的《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中明确了最该审计机关有权对有政府投资的私营企业和受政府资助的单位进行审计(魏礼江,199

8)。

到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的绩效审计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包括对“财政赤字、国防安全、信息资源的运用、人口老年化、海湾战争”等一系列财政政策进行评估(雷达,2004)。

二、公共责任的要求及其发展决定着政府审计职责中的目标层次及其提高

早期的公共责任主要是要求在经管公共资产中发生的保管、使用公共资产行为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相符,确保公共资产的安全、完整,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努力提高公共资产使用效益的重要性。与这种公共责任要求相适应,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政府审计职责的审计目标层次也主要是审查公共资产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真实、合法性审计是这个阶段政府审计的目标。

随着公众效益意识的增强和公共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仅以保证公共资产为内容的公共责任已不能满足国家和公众对公共资产保管、使用者的期望和要求,要求公共资产保管、使用者努力提高公共资产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已成为应当而且可以达到的目标,公共责任的内容增加了,不但包括要求公共资产保管、使用者应当做到公共资产收支的真实、合法,而且要做到公共资产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随着公众民主和效益的不断增强,管理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保证公共资产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日益成为公共责任的主要内容。与公共责任内容的这种发展相适应,政府审计的目标也从单一的真实合法性审计,发展到真实合法性审计和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内容的绩效审计相结合的多目标审计,并逐步发展为以绩效审计为主的现代政府审计目标。

1945年美国国会通过《政府公司控制法》,规定美国审计总署不仅审查联邦政府供应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而且应对其管理效率和内部控制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价。1972年美国审计总署颁布《政府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权的审计标准》,确立了政府审计不仅监督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而且监督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继美国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许多国家在财务和发行目标的基础上,相继确立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目标,建立了现代政府审计目标体系。受此影响,1979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中将过去的真实合法性审计称为“传统审计”,并指出除了这种审计外,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称之为“绩效审计”。

例如,1983年英国颁布的《国家审计法》,明确提出nao其主要职责有二:一是依据《国库及审计部门法》,对政府机关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与鉴证,即财务报表审计;二是依据《国家审计法》对政府机关使用公有财物及政府经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检查与评估,即绩效审计(《世界主要国家审计法规汇编》,第280—282页)。

20世纪末,随着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兴起,公众要求政府又开始要求政府不仅要保证公共资产的真实、合法、高效使用,而且要确保把公共资产都用于为民众的服务上,对国民要高度负责。因此,美国又率先发展政府审计的目标,开始对政府运用公共财产履行公共责任的尽责情况进行审查、评估。为此,美国于2004年将联邦审计总署易名为联邦政府责任评估署。

三、公共责任的民主性质决定着政府审计职责中的报告要求及其提高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君主是国家的化身,拥有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国家的一切资源,连同全体民众都属于君主所有。因而,这些时期国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资产和公共权力,也就没有真正的公共责任可言。在这种情况下,君主授予下属臣子管理君主资源的权力,臣子对君主个人负责,这种责任并非公共责任。只有在确立了在民的民主社会中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产和公共责任。在民主社会中,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通过选举代议机构任命公共财产的保管、使用者,按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诉求保管、使用公共财产,管理国家事务,行使公共权力;公共财产保管、使用者要接受人民及其代议机构的监督,最终向人民大众负责,公共责任才据此产生。因此,公共责任是国家民主化的产物和表现,其本质是民主。

为了体现公共责任的民主性质,公共财产的保管、使用者必须按照人民或其选举的代表制定的法律,合法、有效、尽责地保管、使用好公共财产,并通过及时向人民及其代议机构报告公共资产的保管、使用情况及承担的公共责任的履行情况,接受人民及其代议机构的监督,确保公共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诉求。为了确保公共财产的保管、使用者向人民及其代议机构提供的公共财产保管、使用情况报告是真实、完整的,人民及其代议机构需要授权政府审计机关代表人民,对公共财产保管、使用者保管、使用公共财产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尽责性以及向人民及其代议机构提交的公共财产保管、使用情况报告的真实、完整性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人民及其代议机构报告。因

此,在民主社会中,审计政府审计机关承担着及时向人民及其代议机构提供审计公共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完整的审计报告。社会的民主化程度越高,报告的范围应当越广泛,报告的内容应当越全面、细致,报告的时间应越及时。

英国1983年《国家审计法》规定,对于该法规定的职责范围内的所有事项“主计审计长都可以向议会下院报告检查结果”。gao每年向国会提交各类审计报告多达1 300多份,除少数涉及国防机密的外,民众均可索取审计报告(戚啸艳等,2005)。

【参考文献】

[1] 审计署.世界主要国家审计法规汇编[g].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2] 魏礼江等.政府审计法律理论与实务[m] .中国审计出版社,1998.

[3] 雷达.新公共管理对绩效审计的影响及对我国发展绩效审计的启示[j] .审计研究,2004(2).

[4] 戚啸艳等.中外绩效审计制度变迁及我国现行制度体系完善的思考[j] .审计研究,2005(6).

经济责任审计汇总报告篇4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良好环境

乡镇是地方一级政府,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层次高、敏感性强、磨擦力大,对此我们有着清醒的认识。局班子形成了统一认识:要以宣传铺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审计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健康的开展。我们利用一切宣传机遇广泛宣传开展任期审计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关审计事项,争取各界理解支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1、抓住各种机会多请示,勤汇报,争取领导有效支持,增强审计后盾。首先,印发《两办暂行规定》小册子,直接呈送五套班了,供领导参阅,并向领导具体解释重要条款规定,增强领导干部对任期审计的理性认识。二是定期汇报和信息反馈。利用半年、全年工作总结,同级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阶段任期经济审计情况等综合性材料,定期向领导反馈汇报任期审计开展情况,使五套班子了解和掌握审计动态。三是采取见缝插针,迂回战术向领导汇报。我们利用领导交办事项审计情况反馈或重大审计事项审计情况汇报等机会,见缝插针汇报任期审计发现问题、案件线索,或遇到困难,以引起领导重视。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一是借助舆论与媒介作用,通过《霞浦报》分期全文刊登《两个暂行规定》,同时利用政府政务公开栏,分期分批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对象等内容进行公开,向社会广泛宣传。二是以县委办名义转发霞浦县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五家关于做好科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审计通知,下发到全县科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副科级企业单位,使审计对象和部门单位进一步明确审计内容与要求。三是举办了科级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审计法规知识讲座。四是利用召开领导干部审计进点述职报告会机会,向审计对象及班子成员,财务等机关人员,专题宣讲开展任期责任审计的目的意义,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要求、法律责任等,进一步加深被审单位对有关任期审计工作了解,提高了认识。得到广大审计对象的支持和配合,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赢得了良好的审计环境。

二、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审计任务。

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政策性强、要求高、任务集中、时间紧、任期跨度长、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联度高等特点,针对审计资源相对不足难以应对的矛盾,我们采取三结合一统一措施,调动一切力量,整合各种审计资源,形成合力,保质保量完成审计任务。

1、手工操作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缓解审计时间压力。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为审计工作提供辅助支持。将历次乡镇有关审计信息等资料输入电脑建立领导干部任期档案,为审计人员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和资料利用打下基础,从而减少审计时间。

2、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缓解任期审计工作量,进而保证适时完成任务。领导干部任期一般一届三年,长的二届。为了缓解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的矛盾,我们把经济责任审计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等常规审计相结合。一是充分利用以往的审计成果,直接从电脑审计文件库中调出已发出的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摘录所需材料,生成工作底稿,减少了所需审计的年份,从而节约了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审计时间资源,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年度常规审计计划实施期中审计,减少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我们在每年自定的审计项目计划任务时,将所辖审计对象情况按年龄、岗位、任职情况等干部静态管理信息划分成:即将退职、同一岗位任期较长、政绩突出三种类型,实行动态管理审计,在年度审计计划中有目的预先安排常规审计项目,优先组织实施,一旦接受组织部门的任期经济审计委托通知,即可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任务。保证了任期审计工作忙而不乱,有序开展,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得到组织部门高度赞扬。

3、离任审计与届中审计相结合。审计方式以任中审计为重点,在20*年试行开展乡镇领导干部任中基础上,20*年有计划地全面推行。全县14个乡镇街道已完成了7个,为2009年乡镇换届审计打下良好基础。

4、统一调配审计力量。为化解审计力量不足矛盾,我局实行全局一盘棋,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调配,形成整体合力。一是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深入一线协调各方关系,为审计人员排忧解难,保证审计人员有足够宽裕审计时间。二是突破行业与股室职能分工,统一调配审计干部,能够上一线干部都要到一线,确保一线审计力量,全局在职19名干部,保证有5个审计组在任期审计工作现场审计。

三、严格把关,防患审计风险

较常规审计而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更具挑战性和风险性,为防患审计风险,我们着重从审计源头上控制风险,把好“三关”。

1、把好审计程序关,堵住简化程序造成的违法运作。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最容易被审计组所忽视,采取简单做法替代。如:审计通知书,边制发边进点审计,没有达到规定时限介入审计;征求审计结果报告意见通知,按工作需要要求对方回函,而不是按审计程序规定时限等,造成违规操作。要求每个审计组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审计。遇有特殊情况,在符合程序规定前提下与被审计对象和部门单位具体协商取得被审对象支持配合,赢得审计时空。

2、把好制定审计方案和实施审计关。审计方案是落实和实现审计目标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到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果。是审计人员组织实施审计“纲”,把好审计方案制定关和实施审计关,是规避审计质量风险核心环节,我们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实施分级管理,即分管领导、审计组长、审计员三级质量负责制,严格把关,做到四查四看:一查是否进行必要的审前调查,看制定的审计方案内容是否符合“准则”要求;二查方案审计重点是否突出,看审计时间与人员分工是否符合局总体安排或审计目标要求;三查是否依照审计方案或依法调整的方案组织实施,看是否依法收集和编制审计取证记录;四查审计工作底稿是否符合审计准则要求,看审计目标是否全面实现。

3、把好经济责任认定和综合评价关。经济责任界定和评价是领导任期经济责任的核心内容,是县委组织部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最关注、最敏感的事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之一。我们始终坚持合法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历史性原则。谨慎恰当评价,防范风险,取得组织部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认同。

(1)坚持合法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公正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一是以事实为基础、法规为准绳,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量化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如会计人员素质低、技术差错或人为因素,前者则披露不界定责任;同时考虑背景分清是否属于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法律法规滞后性问题,作出客观、实事求是恰当界定。如接待费,依据财政部文件规定标准为单位公务费支出2%,对基层政府来说,公务接待量大与每年可支配的接待费总额矛盾大,实际支出虽然突破法规规定,只要审计组在审计过程未发现有虚假支出,其审计风险率较低的情况下,不予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充分体现客观性原则,做到宽严相济。二是合理区分书记与镇长责任。由于乡镇工作的特殊性,书记、镇长的经济责任界限模糊难取证、难区分,我们坚持三个原则: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出现问题的书记负直接责任;为完成上级考核任务(指标)出现问题的书记负直接责任;财政、财务收支过程出现问题的镇长负直接责任。

(2)以合法、全面、客观、历史为原则,做好任期经济责任综合评价。一是紧密围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载体列示的经济运行指标,审什么、评什么,特别注意有的指标虽然是经济指标,但依靠审计手段无法核实或由于有效审计时间限制,没有核实的经济指标不予评价,如工农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不能照搬述职报告或被审单位工作总结,否则,就会引发审计评价质量风险。二是把握合法性原则,认真考核领导干部任期内取得的各项经济指标,是否依法取得,有无寅吃卯粮,以牺牲环境、土地资源为代价等,如财政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规模产生的经济效益等,要以合法性为前提,认真把关谨慎评价。三是把握全面,客观、历史原则。在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评价中不但要从定量上考虑——即“操作规程”例举的违纪违规资金比率,还要从历史角度、客观的原则,在违纪违规的构成上作定性考量,这对保工资保运转“吃饭财政”县、乡一级政府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尤其重要,为了“吃饭”,历任以来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维持过日子,在违纪资金总额中占有一定比例,并已作了责任认定,收支合法性评价应从定性上对所挪用挤占专项资金性质作进一步考量,看是属于救灾怃恤、防洪抗旱、疫病防治等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应急救助资金还是乡村统筹资金等一般性专项资金,若属一般专项资金,则按所占比例在考察中适度予以放宽或剔除,客观、历史地作出评价。

几年审计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搞好乡镇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得益于县委、政府领导重视支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审计干部的顽强奋战。

一、加强领导是关键

一是县委加强了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除成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县委组织部、纪检、监察、人事、审计五个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制度”外,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审计工作,为审计排忧解难。如20*年在某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按规定审计对象必须参加由联席会议主持召开的审计对象述职报告会,向所在单位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审计组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派出的联络员作个人述职报告。该审计对象既不向联席会议办公室请假,也不参加述职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依照各自职责直接将情况反馈给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县委高度重视,指定县委组织部长亲自约谈审计对象,并给予口头告诫,在第二次补开的述职报告会上,该对象在作个人述职前作了自我批评,表示道歉。并要求参会的单位财政会计、政府会计具体负责认真按照审计组及联席会议要求,及时完整提供审计资料,支持审计工作。促使该项目后期审计工作进展顺利,按时完成任务。为了缓解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矛盾,县委支持审计机关建议,实施了任中审计。二是审计机关要加强领导,确保领导力量到位、协调沟通到位、指导监督到位。做到科学安排、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严格把关。

二、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整体作用是保证。

我们注意发挥组织、纪检、监察、人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整体作用,变审计一家独轮转动为多轮共同驱动。一是共同组织主持召开被审计对象个人述职报告会,听取领导干部任期履职情况报告,各部门从自身职责角度强调对审计组审计工作和被审计部门单位及领导者如何支持审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增强审计工作的感召力。二是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几年来,组织、纪检、监察、人事部门都能够按照联席会议组织办法确定的职责,各司其职,做到分工不分家,密切协作,共同搞好这项工作。审前阶段,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监督部门及时向审计组通报沟通各自掌握干部管理和监督中收集的信息,以便为审计组实施审计参考或核实取证,审计过程中发现违纪线索或遇到阻力,纪检、组织部门及时介入。如前所述某审计对象不支持审计工作拒绝参加述职报告会,阻力得到及时排除。某审计对象不但书面向审计组承诺审计资料真实完整性,同时述职报告会中向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多次口头承诺任期内没有小金库。之后审计组接到职工举报,审计组证实举报内容,该单位涉嫌转移收入,要求提供收入去向资料,但该领导拒不协作,并提供假证,干扰审计工作,纪检、监察部门立即介入,对相关人员采取组织措施迅速查清了该单位转移收入设立小金库金额达到50多万元,该审计对象因严重违纪且提供假证而受到党政纪处分。

三、强化队伍建设是基础。

作为新时期党和政府使用管理和监督干部的重要手段之一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标志这项工作含金量高、任务重、审计工作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完成上级党委政府重托,没有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双过硬的审计队伍,是难以胜任的。我们切实做到:坚持审计业务培训,提高审计干部实战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审计业务考核,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我县的乡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还存在明显不足,存在三个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审计方案编制上没有走出审前调查的误区。审计调查是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基础环节,由于时间紧和审计组认识上的偏差,没有认真开展审前调查或调查目标重点不明确,致使审前调查流于形式,不能为编制审计方案服务,造成审计方案的审计内容不突出,与财务审计没有质的区别。二是在审计内容上没有走出财务收支的误区。没有围绕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要求去收集审计证据,界定领导干部责任,而是以财务审计为重点,从财务审计发现问题来界定经济责任,造成审计内容偏离经济责任审计内涵,书记与镇长审计报告内容雷同。三是在审计评价上没有走出“述职报告”的误区。部分审计评价没有严格执行“审什么、评什么”,简单采用领导干部述职报告,造成评价扩大范围或评价没有审计证据支持。

下阶段开展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设想

根据几年的审计实践,要在强化薄弱环节上下功夫,突破难点,不断提升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

1、要进一步提高审计干部业务水平,为开展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打下坚实基础。工作重点放在增强干部综合分析能力、归纳判断能力、写作能力上,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2、要高度重视审前调查,认真实施调查摸底,为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奠定基础。审前调查要注意了解掌握领导干部工作职责、履职情况(任期内采用哪些措施来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及其实现程度),政策情况(任期内上级党委、政府有哪些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任期内上级下达具体考核指标及完成情况)、财政工作情况(任期内财政体制变化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等等各方面资料,经过分析加工,确定审计工作重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经济责任审计汇总报告篇5

一、推行任中审计

1.有重点地选择县直部门实施任中审计。2012年,根据县委组织部委托,对县物价局等6个单位进行了任中审计。针对审计业务人员少和审计任务重的矛盾,该局决定选择部分重点县直部门进行试点,召开审计进点会,参加会议的对象有审计组主要成员、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有关人员及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同时邀请县委组织部、县纪工委派员参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统一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针对任中审计的实际情况,编制统一的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的目标、对象、范围、内容和重点。同时对审计组人员的职责和责任予以明确,从而使整个任中审计工作有了一个统一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既可以防范审计风险,又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3.科学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将被审计领导干部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纳入审计评价的范畴。以经济责任为基础,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坚持审计评价与审计内容相统一的原则,评价结论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杜绝将个人述职报告内容或单位工作总结等直接引用为评价依据,做到审计到哪就评价到哪。

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1.坚持每月月初制订全月审计工作计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汇报,月末督促检查每人本月工作完成情况。

2.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在审计过程中除了关注工程结算款的真实性外,更加注重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隐患,加强了对工程管理及税费缴纳情况的监督,采取“切蛋糕”的方法,对大项目实行分块审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严格执行《修水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对投资1 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本年度重点对秋湖里大桥等工程实行了跟踪审计。

4.严格执行《修水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相关规定,对隐蔽工程增加工程造价5万元以上的签证,审计人员坚持到场签字认可。

5.积极当好县领导对重点工程监督的参谋,参与了艺术中心、“四馆”与便民服务中心及良塘市民广场绿化工程的询价等基础性工作。

6.严格遵守廉政纪律,在工作以外坚决做到与施工方背靠背。审计过程中杜绝与施工方、个体老板私自接触,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中介审计机构审计了的项目实施再监督,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节约国家资金。

三、突出“三公”经费审计

在实施财政“同级审”时,将“三公”经费预算管理情况列入重点审计内容,将“三公”经费审计调查与财政“同级审”一并进行,以了解县本级预算单位“三公”经费支出预算的总体规模、分配标准,分析预算的公平合理性,检查经费支出预算是否明确细化等情况。将“三公”经费列作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必审内容,加大对单位“三公”经费的审计力度,凡实施审计的单位,均在报告中就“三公”经费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披露和反映。

2012年每季度编一期《审计动态》,反映一个季度以来所发生的审计信息和审计工作动态,将一些重大审计事项及时向县主要领导汇报。以利于领导随时了解审计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指导。

五、突出对医疗卫生系统的审计

2012年加大了对医药卫生系统的审计力度,对县第一医院、县二医院、县中医院及部分乡镇卫生院实施了报送审计。就审计查明的超标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等热点问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县主要领导汇报。

六、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安排审计项目计划

为了使2013年度的审计项目计划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就2013年审计哪些重点项目、哪些重点资金、哪些重点领域,如何审、达到什么目的等通过审计信息网络平台向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济责任审计汇总报告篇6

一、审计的目的、内容不同

我们在对某类资金占用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进行审计时,属于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目的是以证实其真实性,合规合法性为主,检查主体只是对这个单位,检查其合规合法和效益,对领导者个人应负的责任只是这个项目审计的从属内容。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除检查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外,还要检查领导人在任职期内在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中是否履行了经济责任,如任职期间上级有关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有关责任制考核指标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上级有关部门指定落实的有关事项。否则,审计目的、重点不清,将影响审计质量和结果。

二、审计的程序、原则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在准备、实施、报告阶段不太复杂,且针对性强。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准备阶段不论领导人自行离职还是组织调动都要在组织人事部门下达调令前进行,要坚持“先审后离,调一审一,未审不调”的原则,审计部门在接到委托审计通知后,要合理确定审计实施方案和日程时限安排,并将需要审计的内容、范围、要求告知有关被审计人员和部门,要其作好相应准备,同时除要求领导人所在部门、单位提供有关资料外,还需领导人按时提交有关经济责任书面(述职)材料,对重要的经济事项要进行分析研究;在实施处理阶段,要对领导人任职期间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目标资料进行认真核实,对发现问题要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人员述职报告中谈及的问题,审计人员有权要求其作出明确答复,对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要进行延伸审计。

对领导人应负的直接和间接责任要划清责任归属。如要区分前任与继任领导人责任,对遗留问题要区分形成和解决责任,同时还要区分层次责任,明确领导人自身决策同主管领导部门行政干预和执行人员所负责任,报告阶段要及时将审计结果报告上级部门,还要按常规下达审计意见、决定,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等重大经济问题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并提请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三、审计的对象、范围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资产负债、资金运用等会计资料,审计范围主要是财务收支状况,财务成果真实性,合规合法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则是全部经济管理及资金活动,审计范围涉及面较广,既有经济活动,又涉及财务领域。

四、审计的报告、结论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对发现的违纪违规等问题,只作出不真实、不够真实或不合规合法等审计结论,或经过审计证实其真实、基本真实或合规合法,并针对存在问题直接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而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要将审计内容归类汇总写出结果报告,除财务方面不仅要作出是否真实合规合法的结论外,还要对领导人所在部门,单位各项财产,财务等家底状况以及审计时间界限作出全面结论,对领导人任期内应履行经济责任作出客观公正反映与评价,为上级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

五、资料的取证与核实也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的有关资料,可直接从会计报表、账雹凭证中取得,并通过计算核实。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有的可从财务收支审计中取得,有的需要通过外埠取得,如对项目投资决策审计时,就需要从有关合同,有关企业账表以及有关部门经济计划统计等资料中取证。

总之,财务收支审计可以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最基本内容,但经济责任审计包含着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讲,财务收支审计是一种专项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则具有全面审计的性质。与财务收支审计不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意识,积极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严格按照中央两办《规定》,成立由党政有关领导参加,组织、人事、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及时布置、反馈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设立专门经济责任审计科室,建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适当补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费,真正支持审计执法,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撑腰壮胆,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2、要提高效率,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首先要在观念上正确区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正确区分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和纪检监督在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位置,抱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投入审计;其次在审计方法上要大胆改进。对于管辖单位较多,时间跨度较长的经济责任审计,采取单一的就账定论法是明显不行的,必须采取适当的抽样审计、重点审计的方法。从账户入手,结合座谈、走访等账外调查分析法,全面真实高效地拿出审计结果。审计的内容要注意可比性,如对比有关财务经济指标,要注意与其历史同期数或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资料的真实性,以便正确地反映业绩;再次在审计保障上,应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业务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确保他们认真把好审计程序关和审计质量关。

3、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应根据任务的要求,要兼顾到财务等各方面的人才,对重要审计事项应坚持审前培训,以便使审计结论更具客观公正,全面真实,保证审计质量。关于经济责任的时间,要尽量做到与现行财务、会计和统计报告期相一致,截止时间可考虑定于年底、季末或月末,以便核查。对任职期限较长的领导人的审计,要抓住重点,可考虑以近几年的工作为主。

4、对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在审计职权范围内,应尽量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对移交处理的有关事项,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避免悬而未决的事项。组织部门要严格落实“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做到不审计不离任不重用,参考审计结果,再决定人事去留。为了解决换届轮岗与审计时效不够的矛盾,也可采取先离任待岗,再审计安排的方法,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效果两不误。

5、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下查一级,即哪一级任免管理的干部,由哪一级负责审计。审计要严格按规程办理,对查出的问题,必须有根有据,能经得起历史的检查,减少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汇总报告篇7

关键词:新常态;内部审计;实践;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努力创建国资监管新模式的探索也愈加紧迫。金华市国资委受市政府委托,对市政府授权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尝试。

一、内部审计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一)内部审计工作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紧密相关

2010年底前,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的末期,企业经济增长属于外部扩张式、外延式增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更多偏向影响企业外部经营规模扩张的因素。

2011年-2014年,企业经营发展关注的重点与目标转向了内部扩张式,通过各项管理手段降本增效,提升增长质量,相应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更多的是偏向影响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经营风险的因素。

2015年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经营风险有所增加,企业经营发展关注的焦点转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有效性,执行有关规定的情况等。相应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评价。

(二)金华市国资委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不足

2007年底,金华市国资委从市财政局正式脱钩,作为市政府特设机构,对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的市属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成立之初,金华市国资委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查阅企业自行委托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资料为主,以审计报告中披露的事项为线索,查找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结合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专项检查。此时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为确定企业资源整合方案提供决策参考作用。但是由于年度财务报告由企业自行委托,难免会存在中介机构为维护客户关系而应企业要求不完整披露有关事项的风险,客观性受到了影响,市国资委因未能完全掌握企业实际情况而在决策时容易产生偏差。

为进一步保证社会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按照国务院、浙江省政府和金华市政府工作部署,从2011年开始在金华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中单独安排一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市属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审计费用支出。为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2012年4月,金华市国资委通过公开招标,建立了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库,以三年为期,到期重新招标。由市国资委直接委托中介机构对市属企业进行审计,保证了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并且在审计过程中建立了与审计人员直接沟通机制,有利于市国资委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这一段期间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载体为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及工资总额执行情况审计报告,辅之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同时要求企业根据管理建议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由于部分资产涉及历史遗留问题,仅凭企业自身难以解决,因此该类问题久拖未决,严重的已影响到企业持续经营。整改反馈也仅是通过企业上报的审计整改报告来体现,未对审计整改再监督,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效果也打了折扣。此外,由于分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资总额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次数至少两次,增加了企业应付审计工作的压力。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工作由不同处室分别布置,审计人员往往不是同一批人,加上审计时沟通不畅,造成各项指标数据不一致,对制定国有资产监管决策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带来了不良影响。

2015年以来,金华市国资委根据企业现状及监管需要,对审计模式进行了调整,年度财务报告由企业自行委托审计并支付审计费用,将经济责任审计、工资总额审计及其他需要了解掌握的审计内容整合至财务专项审计,审计时间安排在企业完成自行委托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结束后,一般从3月初开始,至4月底出具正式审计报告。一方面对企业自行委托的年度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复核,另一方面又得到了需要的数据信息,这对金华市国资委加强下属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带来了积极意义。

二、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制度与模式的创建

(一)内部审计制度联动机制的建立

为提高审计效率,加强数据口径一致性及利用率,金华市国资委建立了一套内部审计制度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审计内部联动机制。由营运监控与统计评价处牵头,整合产权管理与业绩考核处、企业改革与发展处、机关党委等审计需求,以文字或表格的形式统一数据口径。二是提高审计过程参与度,建立与主审人员沟通机制。每次审计工作开始前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由市国资委有关处室人员担任审计组组长,负责审计总体事项协调与沟通工作。社会中介机构委派的注册会计师担任主审人员,由其负责具体的审计实施过程。三是建立审计组与企业书面沟通机制。由审计组将未能合理确定或有异议的审计事项以签证单的形式书面反馈至企业,由企业书面反馈至审计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报告初稿后,书面征求企业意见,以尽量做到审计留痕,增强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与客观性。四是建立审计组与市国资委审计汇报沟通机制。各审计组在完成外勤与资料整理之后,由市国资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委领导听取各审计组审计情况汇报,及时回复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重大事项。五是建立审计沟通交流群。为方便审计沟通交流,建立了交流群。借此,各审计人员可及时了解审计要求,交流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

(二)建立有针对性的审计内容与报告格式

经济责任审计汇总报告篇8

科技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工作包括立项、实施、验收到成果的全部过程.

1.1项目可研立项阶段

科技项目可研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有: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上报;科技项目经费估算编制与上报;科技项目可研汇报有声幻灯片的制作与上报;科技项目计划简表的填写与上报等.科技项目立项要求按照相关科技项目管理规定进行,以供电企业的发展重点为重点,不得与本企业发展战略、法规相违背.重点应明确项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成果形式和经费预算等.

1.2项目实施阶段

科技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有:科技项目任务书的编制与签订;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与审查;项目物资和服务采购材料的制作与审查;项目外委合同签订等.实施阶段要求科技管理部门依照上述形成的文件,根据有关科技项目管理规定,及时了解项目的组织实施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检查,与项目下达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等及时沟通有关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1.3项目验收阶段

科技项目验收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完成全套科技项目验收文档的编制与审查,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测试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经费决算报告、审计报告、项目完成情况汇总表、项目验收报告(草稿),以及项目验收汇报幻灯片等的制作,在项目验收材料准备完毕并自查合格后,请示项目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科技项目验收阶段要求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有关结题验收事宜,并及时向科技项目管理部门请示,根据科技项目下达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协调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科技项目验收后还需要为科技项目档案归档,具体内容如下.(1)项目实施阶段审批文件、任务书、合同书、重要的会议记录和来往文函,项目(课题)实施方案.科研实验的主要原始记录、源程序、设计文件、图纸和技术工艺、基础资料、计算材料、阶段研究实验报告.(2)验收阶段项目(课题)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论文和专著、测试报告、项目(课题)经费决算、验收报告、经济和社会效益证明、专利文件.(3)与各阶段有关的文件专业会议文件、样品目录、照片、声像材料等.科技项目结项阶段要求档案归档材料全面真实及时.

1.4成果管理阶段

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研究活动所产生的,并经过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它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重演性和完整性.科技成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科技成果评价、成果登记、成果奖励,以及成果推广和转化等,其中评价是基础,奖励是中心,成果推广与转化是目的.成果管理主要是对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奖励的管理,二者紧密相联,科技成果评价为奖励提供支撑,科技奖励是对成果评价工作的进一步肯定和认可,这两项工作往往集中在年终年初进行,对管理者来说工作量大、时间短、要求高,因此做好该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地县一级科技管理部门根据本单位科技项目验收结果,以及基建、大修、技改等方面形成的科技成果,针对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推广意义大的项目,依据查新报告等资料确定需要成果评价的项目和推荐科技成果申报,待明确成果评价或报奖项目后,通知项目负责组按要求准备资料.科技成果鉴定文档的汇总和审查工作,包括科技成果评价或报奖申请书、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测试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成果鉴定证书、项目验收报告、查新报告、形式审查汇总表等.

2科技管理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科技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工作对立项、实施、验收、结项制定了工作流程,每个阶段设置了组织架构.科技项目执行过程全程包含4个阶段,按照顺序依次为立项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成果管理阶段.为确保流程的正常运行,规范科技项目管理,抓好项目关键节点的控制,保证科技项目顺利实施,每个阶段都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对科技项目进行审查,对项目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计划及费用概算等进行重点审查,以确保各阶段专业工作的顺利完成.

2.1立项阶段

科技项目立项阶段组织架构包含如下3个工作流程.(1)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在收到上级科技管理部门做好《20××年科技项目储备的通知》文件后,拟定本单位储备项目的通知.留给各项目准备可研资料整理的时间为1个月.(2)项目组收到通知后按照可研及简表模板填写相应的文档,经本单位审核通过后,再按要求制作有声PPT并按时上报科技项目管理人员.(3)科技项目管理人员组织项目可研内部审查及修改.一是科技项目管理人员汇总各项目可研资料后,组织召开局内部可研审查会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各项目申报人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好可研资料,并提交科技专职.二是复审合格后的项目可研材料,各单位科技网络成员在“科技项目管理平台”上进行申报.同时电子文档由市局科技专职人员上报省公司归口部门.

2.2实施阶段

科技项目实施阶段组织架构包含如下3个工作流程.(1)科技项目管理人员收到上级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关于下达20××年科技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后,拟定本单位的通知,要求项目组上报项目实施方案和省公司任务书,留给各项目组准备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准备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项目负责人在收到通知后组织项目组按照模板及典型范例填写相应的文档,按时上报科技专职人员.项目组需要上报的文档包括项目实施方案、项目任务书、项目服务采购相关文件.(3)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在收到项目组上报材料后,组织项目实施方案、任务书及服务采购资料内部审查及修改,主要是汇总各项目实施方案、任务书及服务采购资料后,组织召开局内部审查会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各项目必须在一个星期内,修改好资料,并提交科技专职人员.然后由市局科技专职人员审核后将实施方案转化成PDF格式,下发各县局及直管部门.复审合格后的项目任务书及服务采购材料、电子文档由市局科技专职人员上报省公司归口部门,并与省公司签订任务书.由省公司对限额以上的服务采购统一组织招投标.

2.3验收阶段

科技项目验收阶段组织架构包含如下3个工作流程.(1)科技项目管理人员收到上级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年度公司科技项目验收计划的通知》文件后,拟定本局项目验收计划通知,然后下发《××××年科技项目验收计划的通知》.(2)项目负责人在收到通知后,按照通知上的时间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并组织项目组按照模板及典型范例填写相应的文档,按时上报科技专职人员.项目组需要上报的文档包括项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测试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经费决算报告、项目完成情况汇总表、项目验收报告(草稿),以及项目验收汇报幻灯片等.(3)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在收到项目组上报材料后,一是组织内部形式审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返回各项目并要求相关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修改,修改好后再提交科技管理人员.二是汇总各项目验收资料并经审查通过后,组织召开验收会议,项目如通过验收,则出具验收证书.凡是省公司验收项目,应将资料上交省公司,由省公司组织验收.

2.4成果申报阶段

科技成果申报阶段组织架构包含如下3个工作流程.(1)科技管理人员依据查新报告等资料确定需要成果评价的项目和推荐科技成果申报,待明确成果评价或报奖项目后,通知项目负责组按要求准备资料.(2)项目负责人收到拟成果评价的项目和推荐科技成果申报项目的意见后,按照模板填写相应的文档,按时上报科技管理部门.(3)科技管理人员在收到项目组上报材料后,一是组织内部形式审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返回各项目组,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修改好的资料再提交科技管理部门;二是汇总各项目资料并经形式审查通过后报成果评价机构或将成果资料报送评奖机构,由成果评价机构组织评审会议或由评奖机构组织评奖.

3结语

近年来,科技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工作模式保证了对该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按期实现了项目进度目标和资金进度过程的控制,从而保证了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一篇: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医疗器械市场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