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课程范文

时间:2023-10-05 16:30:20

经济责任审计课程

经济责任审计课程篇1

关键词:国家理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政府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展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新领域。由于当前国家政治授权产生的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对权力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两个“暂行规定”和2006年修订通过的新审计法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制尚未建立起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审计范围广泛,不同层面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差距很大,因此,探索和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个人”的责任审计,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涉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的是非功过,关系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升黜,因此,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诸环节的核心与关键问题。本文拟在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基础上,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并扼要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为进一步出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细则或经济责任审计准则的制订、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一、相关研究评述

界定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是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2006年修订的新审计法第25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仅仅给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总体内容,对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提供了指导意义。现实中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十分复杂,想用一把尺子来界定其审计内容是很难做到的。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1]在总结一些典型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他们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范围分为四个层面、三个范畴和二个系统。四个层面主要由省部级、地厅级、县(区)局级、乡、科级四个层面的干部。三个范畴主要包括块块领导干部、条条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二个系统包括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并提出采用一般分类与特别分类两种办法来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认为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审计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2)审计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3)审计、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最后根据行政区党委,行政区政府领导、政府部门领导界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别内容。在审计署2007—2008年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9)中,以蔡春教授领衔的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党政领导和企事业负责人的目标经济责任的内容分为治理责任、管理舞弊控制责任、经济权力控制责任、效益或绩效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并根据各类目标经济责任,构建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分为民主政治建设和绩效两个方面的评价。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权力范围、组织结构和问责体系、信息透明度、廉洁自律、申诉和执行机制、党风廉政内部监督制度落实、政务公开程度等指标;绩效方面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合法性、投入产出的“3E”、内部控制、资源利用等指标。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3]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政府部门分为经济运行管理部门和社会事务管理部门,在确定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基础上,将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为经济决策权指标、经济管理监督权指标、经济执行权指标和履行廉政职责情况指标四大类。刘世林和牛玉韬[4]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与评价对象、评价责任、任职目标、评价范围挂钩,并构建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给出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级与二级指标为:(1)财政财务收支评价(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等)。(2)资产管理与购建评价(主要包括资产综合情况、长期资产管理情况、流动资产管理情况、固定资产购建情况等)。(3)经营业务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包括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环境情况、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和水平等)。(4)个人及行政执法情况评价(主要包括组织性违法违纪情况、个体性违法违纪情况)。

以上研究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限性:(1)审计内容界定和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多采用归纳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没有运用演绎法,将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构建在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上。(2)各研究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构建审计评价指标框架,但由于主要采用的是归纳法,没能显示各类指标之间逻辑关系,同时各类指标也难免存在一定的重复交叉内容。本文拟以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整体框架的构建及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本文并不涉及具体的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二、以国家理论为基础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包括规范的国家理论和实证的国家理论。所谓规范的国家理论,主要是对国家行为的矛盾性质进行思考,它有三个基本内容:一是从国家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角度论证国家行为的合效性;二是从信息的缺失和国家行为的个人性来论证国家行为所包含的违背经济效率原则的性质;三是界定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而实证国家理论主要是探索国家行为根据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国家的本质和对国家“悖论”的解释。由于规范国家理论可以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这里是以规范的国家理论来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根据规范国家理论,国家在产权界定、保障私人权利、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具有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合效的性质;但由于国家行为的强制性(即非市场自由交易)和关于国家行为成本和收益的可靠信息的缺乏以及国家行为的个人性可能导致国家行为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具有违反效率的性质。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是国家组织比其它任何组织和个人具有优势的经济领域。图1是从规范国家理论的角度,给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

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六个审计评价模块可进行相应简化:(1)国家界定产权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很强的程序性,一般不能归结为党政领导的“个人责任”,因此,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一般不作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的内容。(2)权利范围模块并入日常行政与执法和重大经济决策两个模块中,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现代国家大多偏离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充当“守夜人”的国家模型,现代国家基本奉行凯恩斯的经济干预政策,不仅是公共物品的供应者,而且充当了私人物品的供应者和需求者,因此,重大经济决策审计评价不仅包括了提供公共物品经济决策,也包括了其它如大额非常规经济拨款、大额非日常采购等重大决策。总之,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可分为四个模块:(1)日常行政与执法,简称“日常行政”评价模块。(2)重大经济决策,简称“重大决策”评价模块。(3)遵纪守法与廉政建设,简称“遵纪廉政”评价模块。(4)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与社会满意度等,简称“工作业绩”评价模块。

由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党政部门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且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本文将着重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如表1所示)。

在以上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模块中,重点和难点是重大决策中的重大经济决策和工作业绩的评价。重大经济决策的特点是:(1)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一般可以直接问责到负责人。(2)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复杂,往往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多效果无法进行定量分析。(3)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往往具有时滞性,甚至有的项目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是矛盾的,党政领导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按照决策—执行—结果的顺序,主要是对三个方面的评价:重大决策的合规性评价、执行过程评价和结果的效益性评价,效益性评价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评价,即通常说的“5E”评价。显然具体评价指标对于不同的重大经济决策也是不同的。由于公共投资项目是重大经济决策中最为复杂,审计评价最难的,所以这里给出公共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党政领导重大公共投资项目

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层次与具体指标

合规性立项程序合规性;可行性研究科学性;概预算合理性

决策执行过程项目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项目责任制、建设程序控制、现场控制);概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进度;项目质量指标;项目安全指标

效益性经济效益(常规的财务指标如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税贡献等);环境效益(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指标);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公平等)

党政领导的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和社会满意度的评价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间的差异最大,变化最大,这方面的评价往往存在着指标设计争议大,数字不易获取,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等困难,工作业绩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表3中社会和谐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就业率、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等;社会满意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基尼系数和发生率等;干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包括:中层以上干部群众评议合格率、中层以上干部群众投诉升降率和高级技术人才流失率。

三、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下文笔者将在扼要分析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特点及各评价模块间的逻辑关系基础上,总结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完整具体的评价指标不是本文研究内容。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是对党政领导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包括对“经济履行过程”和“经济履行结果”的评价。“日常行政”模块是对党政领导日程行政执法的经济履行过程的评价,包括对财政财务收支、行政执法、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权力范围等内容的评价;“重大决策”模块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程序合规性、决策执行管理与重大经济决策结果的效益性等三方面的评价;“遵纪廉政”是反映党政领导在日常行政和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的遵纪守法和廉政建设情况;“工作业绩”模块从履职结果上集中反映了以上三个模块的履职情况。由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政府部门的工作业绩表现不同,所以该模块宜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评价指标。各模块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比,具有的特点主要有:(1)由于党政领导从事的社会宏观经济、社会事务和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其工作结果大多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所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应涵盖党政领导履职过程与履职结果,而对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偏重于负责人对企业最终经济业绩的影响。(2)动态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治体制的改革,党政领导的职责与目标经济责任在不断发展,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是动态发展的,这点在“遵纪廉政”和“工作业绩”两个评价模块中表现更为突出。(3)差异性。区域党委、区域政府、政府部门之间;经济管理政府部门与社会事务管理政府部门之间;不同级别政府之间,其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点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表现最为突出。

(1)逻辑统一原则。各评价模块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保持逻辑一致,应避免指标间的重复、脱节和冲突的现象。(2)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涵盖党政领导履行经济过程和履职结果。(3)动态发展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评价指标的框架内,做到动态调整和不断发展。(4)一般指标和特殊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正如上文所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上,为了设置简化科学的评价指标,对“日常行政”、“重大决策”与“遵纪廉政”三个评价模块,可设置通用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至少可设置通用的二级评价指标,而对“工作业绩”模块,可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特别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谈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界定[J].审计月刊,2007,(4).

[2]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3]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4]刘世林,牛玉韬.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J].中国内部审计,2006,(12).

[5]刘世林,方伟明.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经济责任审计课程篇2

【关键词】 内部审计;经济责任;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随着科研系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日趋规范,国家对科研院所各项业务活动、经济活动的管理越来越重视,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规范科研院所的科研业务、经济活动行为日显重要。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种主要形式对规范科研单位内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内部控制执行、个人经济责任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能够定量分析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和成效、正确评价其是否履行了相应的经济责任,能够对领导干部的各方面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它是解除领导干部受托责任的重要机制,也是组织部门考核、任免、选任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正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重大,审计结论直接影响到现任领导干部的前途问题,因此,在对待内部审计的结论上,往往审计和被审双方分岐很大,甚至存在尖锐的矛盾。

一、科研单位内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主要矛盾及存在的原因

(一)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常见问题、被审单位意见及产生矛盾原因

科研单位课题经费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题决算数据是基本按科研任务书的预算填制,实际账务发生的数据与科研项目决算报表数据不一致;二是管理费的支出实际超过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三是人员经费开支超过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四是科研经费使用在项目之间互串;五是科研课题结题不及时或截留课题经费。wWw.133229.COM

被审计单位对上述问题的抗争理由是:科研项目决算数据不符主要是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在下达科研项目申报指南时对科研经费额度、管理费、人员经费等进行了限制,如果项目申请不按申报指南编制预算将无法争取到科研项目,致使预算无法按实际需求编制;管理费、人员经费的规定比例或额度太小,不符合科研项目本身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近年出台的国家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规定,管理费还包括了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小比例的管理费根本无法满足科研课题全成本核算的要求;由于国家对科研单位基本运行费拨款不足,研究所宏观调控的经费不足,被迫从科研项目中开支部分人员经费,导致科研项目人员经费超预算;由于管理费和人员经费的限制,致使拥有多个科研课题的研究组为了尽量完成好国家项目的预算,将一些开支在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之间互调,而不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开支情况;课题结题后经费不及时结账,或将已结题的剩余经费转入其他课题是为了使科研人员在接下来的研究探索前期工作有前期启动经费支撑,以顺利申请到新的研究项目,促进研究所的发展和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

存在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不配套,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家财政对科研单位基本运行费拨款不足;国家技科技资金多头管理;科技计划管理缺乏科学性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科技资金分配不透明;

(二)基建项目管理常见问题、被审单位意见及产生矛盾的原因

科研单位基建项目管理常见主要问题为:建设项目自筹资金不到位或挤占其他资金;变更投资规模;基本建设投资效益不高或建设质量不理想;基建日常管理不规范等。

被审计单位理由:科研单位本来宏观调控能力不足,而在基建立项时国家发改委或上级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立项时强制规定一定额度或比例的自筹基建资金,单位只能先按相关规定争取先立项,尽量争取到基建项目,改善科研条件,自知经费不足时再减少投资规模,否则无法申请到建设项目;基建行业是众所周知的高风险行业,围标、转包和分包现象普遍存在,行业腐败之风盛行,建设单位防不胜防,只能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工作,如果中标单位将中标项目转包或分包,从中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真正承接建设任务的工程队利润会受到影响,可能会通过降低建设质量来获取更多利润,因而影响项目投资效益和建设质量;建设单位很少拥有专业的基建管理人才,现有薪酬体制也无法招聘到优秀的基建管理人才,只好边建设边提高,慢慢培养人才,提高基建管理水平。

产生上述矛盾的根本原因: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基建拨款不足;科研单位宏观调控能力不足;自有资金短缺;基本建设行业管理混乱,行业不正之风盛行。

(三)内部审计部门通常由于时间紧迫、力量不足等原因,为了规避审计风险而详细披露审计中发现的所有问题,而被审计方以客观情况、法规制度老化为由对审计结论不服,让审计组拿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意见。

产生上述矛盾的原因:一是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确:将内部审计主要定位在行使监督管理、维护财经纪律、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管理的需求;二是国家或主管理部门的法规或管理制度老化,未及时更新;三是被审计方的本位主义思想作崇。

二、化解经济责任审计矛盾的对策

如何客观公正、有效说服被审计方;被审计单位如何正确对待审计报告所作的评价,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对单位经济活动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呢?笔者作出如下思考。

(一)认真反思,正确对待

对于审计评价、存在问题、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的认识是存在较大差距的。由于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领导是否继任问题及被审计单位的荣誉问题,一般来说,或多或少存在审计方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评价的立场矛盾。一方面审计方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充分披露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规避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被审计方希望审计方尽量少披露问题,以免抹杀单位全体人员千辛万苦创立的业绩,影响单位声誉或领导前途。因此,审计方必须认真组织强有力的审计阵容,让具备较高专业水平、丰富管理经验和综合能力的财会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审计证据必须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审计结论必须有足够的法律、法规依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经济行为和管理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作为被审计单位,首先必须摒弃本位主义思想,虚心接受意见,充分认识到内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单位提高管理水平,防止对所存在的问题麻痹大意,最后酿成大错;其次,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学习审计报告,对照报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充分认识到各自在经济活动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估计;再次,要统一思想,遵纪守法,审计结论事关全单位发展,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宣传和引导,通过披露内部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来提高全员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引以为戒,加强内控

经济责任审计所发现的问题,不少是由于单位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没有对制度执行情况建立监督机制。内部审计只是一种督促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单位业务活动是否真正做到了遵纪守法、科学管理、高效运行还是取决于单位本身。因此,单位应该将内部审计评价作为一个引子,来真正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控制。

一是控制环境。单位决策层对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决策层、管理层及员工的分工制衡及职责权限是否有效履行;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及权责分配是否恰当;内部审计机制,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开展及其独立性是否得到保证;单位人力资源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单位文化氛围是否良好,这些都是内部控制需要重视的方面。

二是对单位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具体要实行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定期报告控制、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

三是加强信息与沟通。要确认、计量、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揭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管理层与单位内部、外部的顺畅沟通,要求信息真实、及时、有用。

四要加强内部监督。是配备适当人员评估内部控制设计、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监控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对问题应作出相应处理。

(三)充分沟通,换位思考

由于科研系统内部审计是由上级主管单位监审部门或由其委托各二级管理单位监审部门对基层研究单位进行审计,审计组和基层科研院所立场不同,对审计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或者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做法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和所作的评价要反复沟通,尽量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矛盾激化。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要充分尊重审计组的意见和评价,对有疑问的地方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同时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依据,同时还要站在审计方的立场反复思考,如果自己是审计组成员,如何面对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审计组也要对审计意见和评价反复推敲,每提出一个问题或作出一个评价必须有充足的政策依据,要经得起质疑和推敲,同时针对被审计单位所提出的异议,也要作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被审计单位,能否接受此问题和如此评价,从哪个角度和以什么方式来提出问题和作出评价能更公正和更具说服力。如果双方能相互理解,换位思考,那么,审计的职能就容易履行,审计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四)抓大放小,帮助改正

一个基层研究单位,特别是一个业务量较大的研究单位或一个正处在高速发展的研究单位,在其开展科研业务和管理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果单位领导层过于谨小慎微,没有创新意识,不犯任何错误,是不利于单位快速发展的。如科研项目一些政府采购目录外的大型采购,单位会采取比质比价的方式压低采购成本,但由于时间关系可能不一定会走过多过细的程序。针对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审计组应从高起点来审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应对单位遵守各项法律、单位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单位决策层、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和职务胜任能力、单位各个层面对法律法规及制度执行的力度及防腐拒变等方面进行监督,重点提出有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问题,以体现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对于审计出的问题,有些是单位实际情况无法解决的,如科研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超标、课题结题不结算或结算后仍将经费留给科研人员支配等行业普遍性难题,审计组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最好能同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使被审计单位心悦诚服,真正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五)提高认识,加强整改

面对审计提出的各种问题,单位领导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首先要组织有关人员重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对与单位业务关联性大的条款要特别提醒,由相关部门反复学习研究,找出出错的原因和防止再犯类似错误的有效措施;其次,要尽快对错误进行整改,并在整改的同时,由相关业务部门或管理部门反复思考和探索,看是否会由此而引发出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六)科学总结,共同呼吁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科研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且由于客观原因难以整改的,如:科研项目立项预算的不合理问题、管理费规定比例太低问题、用科研经费发放人员费用、自筹基建经费不到位等问题,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应客观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国家相关部门反映,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完善相关管理法规,使之科学合理。又如:在如何正确面对表面规范、事实上腐败(如基建工程招标的围标情况普遍存在)、效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的程序操作问题上,应以实是求是、效率为重、不走过场的工作方法来应对,应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反映(该行业已到了非整顿不可的程度),以避免审计工作表面化。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 审计研究,2007年第2期

[2] 郭郁婷,韩建军,何勇.经济责任审计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作用[j]. 财会通讯,2008年第7期

[3] 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 审计研究,2007年第6期

[4] 赵海峡.刍议审计证据说服力[j]. 财会通讯,2008年第7期

[5]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j]. 2008.

经济责任审计课程篇3

宝鸡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去谋划部署。2005年该市就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纪检、组织、人事、审计、财政、国资委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审计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进一步夯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2014年,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新内容及新要求,及时将编办补充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将市经济责任审计处改为经济责任审计局,由副县级构架升格为正县。全市12个县区也都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其中8个县区先后设立了科级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建章立制。规范审计行为

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2011年,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契机,按照中、省新要求,宝鸡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宝鸡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宝鸡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和《宝鸡市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与中、省新要求相配套的制度规范,为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面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大、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为突出审计重点,2014年宝鸡市经责办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容》,对县区党委政府、市级部门、市属企业三类领导干部,依据其履职过程中的经济责任特点,分别确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提高了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5年,宝鸡市审计局又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点意见》、《经济责任审计约谈报告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谈话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审签流程、报送范围、主要内容及审计约谈范围、对象、内容等事项进行规范,从制度上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切实发挥审计成效。

三、不断学习。理清工作思路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在审计实践过程中,组织审计人员不断学习、不断研讨、不断修正、不断完善,逐步理清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目前宝鸡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整体思路是:一个经本、两条主线、三个重点、四种方法、六项内容,简称12346。一个经本即中央两办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中央七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两条主线即党政领导重大经济决策一条主线和财政资金另一条主线;三个重点即重大决策、决策执行、执行效果;四种方法即审查账目、查阅资料、谈话问卷调查、现场勘查;六项内容:一是全县整体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二是全县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三是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和程序到位情况、四是农业教育卫生社保等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五是自然资源资产和编制情况、六是领导干部主体责任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

四、加强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综合性强,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该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是邀请专家、领导授课。在每年初开展的全系统集中学习培训中,经济责任审计都是必修课,通过邀请外省及省厅领导进行专题授课,学习经济责任审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二是主动学习其他地市先进经验。近年来该市组织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先后赴长春、延安、铜川、汉中等地学习,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案卷等形式现场取经,并将学习体会在全局进行汇报。三是积极派员参加培训。该局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对南京审计学院、省审计厅组织的各类审计培训班,总是积极争取名额,鼓励市县人员报名参加,为提升审计人员能力素质创造条件。

五、强化措施。抓好组织实施

(一)在计划安排上。强化“一盘棋”理念。在安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结合起来,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二)在审计实施上。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抓好审前调查环节。根据单位的业务特点,重点调查了解账面以外及下属单位的有关经济活动、业务往来,全面掌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相关的经济事项,制定周密、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二是抓好审计查证环节。重点关注会计资料、业务资料、会议记录(纪要)、工作总结、目标责任、工程资料以及账外与经济往来有关的收支活动,寻找审计突破口。

(三)在审计内容上,坚持三个重点。一是政策落实情况。以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为重点,通过对惠农、社会保障、文教卫生等财政资金支出的审查,把监督检查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作为重要审计内容,促进党政领导尽职尽责。二是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情况为重点,审计“三公”经费、会议费及培训费等费用支出情况,促进相关单位和部门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厉行节约。三是以重大决策为重点,对投资决策、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谨慎用权。

(四)在审计评价上,实行四个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以审计事实为依据,不带主观感情,不用修饰性语言,以写实手法做出评价。二是谨慎性原则,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放人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加以分析,坚持审什么、评什么,不评价审计范围以外的事项。三是全面性原则,对审计结果和事实进行全面分析,既肯定成绩,又要指出问题和不足,不用单个事实或指标评价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四是实用性原则,以领导干部应履行的职责和履职结果作为审计评价的主要依据,使评价更具实用性。

六、督促整改。提升审计成效

经济责任审计地位的高低、审计作用发挥的大小,取决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程度,更取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社会影响力的大小。宝鸡市审计局始终将落实审计整改作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一环,逐步建立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约谈、跟踪整改、结果公告、问责追责、综合分析等机制,强化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对审计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查找管理漏洞,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2013年该局对某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进行同步经济责任审计,面对该院建设投资规模大、重要事项时间跨度长、建院以来先后有数名干部被纪检司法机关处理等复杂情况,通过对学院近3年资产负债、财务收支、内部管理以及8年基建和重大决策的全面审计,揭示了该院在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资产处置等6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结果引起了重大反响,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逐条研究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措施。2015年宝鸡市审计局组织开展了4个县区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无依据发放奖金补贴等问题,县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引起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责任县区有的通过严把财务人员进口关、组织财务培训等措施,着力提升会计队伍整体业务能力;有的对个别部门的领导给予提醒或警示,并成立了审计整改督办小组实行领导包抓制度,逐项分解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有的将审计整改与完善制度相结合,根据审计建议,建立并完善制度规定,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审计结果综合运用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责任审计课程篇4

一、目标确立:创建“幸福审计”

年初计划,3、4月开始审计,年尾出报告、整理审计档案。从年头到年尾,审计人象铁路警察,各审计一块,没一刻停顿。宜春审计人在完成繁重的审计工作的同时,磨砺了作风,增长了才干,赢得了一连串的荣誉,上到审计署、省审计厅,下到市委、市政府,他们该得的奖项一项不缺。然而,因为各自为“政”,更因为审计人长年在外忙碌,原本应该亲近、熟悉的同事逐渐觉得陌生,缺乏激情和朝气。局里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如何从更高层次发挥审计的作用,如何在高质量地完成好审计任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让广大干部职工充分感受组织的温暖、体会工作的快乐、品味生活的甜美、收获同志的真情?局里的同志对这些问题思考不多。

孙国琴局长到任后,深刻感受到审计这支队伍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队伍;深刻体会到审计人特别辛苦、作为审计人的家属特别不容易。“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要有系统、全面的举措,让审计人在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同时,充分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否则,发展将难以为继。”通过充分交流,局主要领导的这一想法引起了全局同志的热列反响、普遍认同。

有了动议,就必须有动作。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审计工作务虚会议上,与会同志就“幸福审计”的内涵及实现途径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综合各方面意见,根据审计工作实际,孙国琴局长代表局党组提出了创建“幸福审计”的工作目标,并就“幸福审计”的内涵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审计干部职工充分“感受组织的温暖、分享工作的快乐、品味生活的甜美、收获同志的真情”。

二、目标驱动:机关建设提速提质

确立目标,绝不是提出一两个概念名词就完事。局党组深谙此理,决定以“幸福审计”为目标驱动,以加强机关全面建设为抓手、为平台、为突破口,促进机关建设提速提质。

一是创办“审计大学堂”,全面提升审计人的综合素养。制定出台了《宜春市审计局关于创办“审计大学堂”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办“审计大学堂”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对全年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作出了系统安排。每一项学习均由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负责组织实施。建立周五半天学及一月一小课、二月一大课、三月一交流的学习制度,每月安排一位机关干部进行讲课,每两月邀请省厅处以上干部和业务骨干来宜春授课,每三月安排一次学习交流活动,用密集有效的学习培训活动充盈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在“审计大学堂”创办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共举办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培训20天120课时。通过培训,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业务素质、人文素养均有较大的改观和提高,“我要学习”、相互比学蔚然成风。

二是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奠定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根基。制定出台《宜春市审计局关于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将“好学、严谨、公道、亲和、勤廉”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核心,将“增强政治意识、促进行为规范、改进工作作风、提升道德水平、凝聚队伍力量、陶冶精神情操”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目标,用审计文化的牵引力、渗透力和聚合力,为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我们在强化人文知识培训的同时,注重审计文化氛围的营造,将从群众中征集的20多条审计文化语录经修改完善后下发或上墙。组建了舞蹈、音乐欣赏、书法、、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利用工余时间自主开展活动。通过以上措施,只会工作、不会生活的状况已得到改观,先进文化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三是加强审计作风建设,全面锻造“实、高、新、严、细”的审计作风。以开展“十要十戒”主题教育活动和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为平台,采取领导点、个人提、群众评等方式,认真查找干部作风中存在的“庸、懒、散”、“假、浮、蛮”、“私、奢、贪”问题;按照“实、高、新、严、细”的要求,由个人针对发现和查找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将个人的整改承诺予以公示,接受社会、被审计单位和干部职工的监督;注重作风建设上的传帮带作用,利用统一组织和大型审计项目实施的机会,实行集中、集体攻坚;通过有意识地科学分组配备,让业务强、作风硬的同志潜移默化地影响业务弱、作风软的同志。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科室和个人考核办法,量化工作指标,严格奖惩,多方位、多角度地锻造审计干部“实、高、新、严、细”的工作作风。

四是组织课题攻关,培养审计领军和骨干人才。将2012年定为“质量攻关年”。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分别由分管领导领题,将业务骨干分成六个课题攻关组进行质量攻关。即AO、OA系统交互使用、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精品审计项目和优秀审计报告、保障廉洁从审、完善机关内部管理课题攻关组。各攻关小组进展顺利,攻关形成的全面提升审计质量五年规划、绩效审计工作意见、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等已制定下发,成为指导我市审计工作的重要文件。同时,攻关的过程,也成为审计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局有2人被评为全省审计机关审计能手,有1人入选省厅骨干人才,4人入选省厅骨干后备人才。

五是加强廉政建设,全面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牢固树立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高压线的理念,通过思想育廉、制度律廉、监督保廉,全面筑牢廉政建设的防线。深入持久地开展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机关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使审计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责任感、归属感、荣誉感和“精气神”;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了倡廉的教育制度、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廉洁自律承诺制度、审计纪律公示制度、领导干部述廉制度、执纪回访制度、廉政谈话制度、审计业务会议制度,从制度层面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充分利用内外两种监督手段,确保各项廉洁从审的措施、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鼓励、支持局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审计人员执纪情况进行回访和调查,随时了解审计人员廉洁从审情况;通过政务公开等形式,将审计人员置于被审计单位、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保证和促使审计人员以责立志、以德立身、以能立业、以行立信。

三、目标融合:为建设“幸福宜春”积极作为

创建“幸福审计”,最终目标是通过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传播幸福”,为“幸福宜春”建设贡献审计人的聪明、才智和力量。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将审计工作放在建设“幸福宜春”的伟大实践中来谋划、来推进,推动审计工作目标与建设“幸福宜春”目标的有机融合,在建设“幸福宜春”的伟大实践中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一是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当好国家资金的保卫者。围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通过审计监督,促进财政部门强化预算管理,促进预算执行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激发财政政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审计,着力揭示预算执行、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安全、政策效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当好国家资金的保卫者。

二是全力开展民生资金审计,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全力开展社会保障资金、保障房建设、教育、卫生等民生资金的审计,指出和揭示民生资金、民生工程管理、分配、使用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中央和地方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真正为民使用、为民谋利、造福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推动实现让低保群体幸福、让居者住有其居、失地农民有保障、民生工程更有绩效的目标。

三是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当好干部廉洁的监督者。本着“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规范和深化。不断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的统筹结合;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重点关注财政、土地、节能减排、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情况;逐步健全审计评价体系,坚持职务、权力和责任一体化原则,促进领导干部“阳光行政”,当好干部廉洁的监督者。

四是综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当好建设“幸福宜春”的促进者。审计具有预防、揭露、威慑、抵御功能,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方面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把项目选择、方案编制、审计实施、问题定性、分析建议、审计整改六个关口,统筹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不断提升审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突出对重点资金、重大工程和重要部门的审计监督,加大对影响发展环境、有碍优质服务问题的查处力度,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服务全市十大幸福工程建设,着力揭示和反映十大幸福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前瞻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幸福工程真正幸福宜春人民。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幸福审计”目标的牵引和驱动,宜春审计人一定能在服务“幸福宜春”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有更大、更新的作为。

经济责任审计课程篇5

[摘要] 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作出的结论性评价,包括审计结果评价和综合评价两部分内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权责一致、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及依法办事的原则。

[关键词] 经济责任 审计评价 评价标准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审计评价是指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作出的结论性评价,包括审计结果评价和综合评价两部分内容。审计结果评价是指审计机构根据审计结果,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情况作出的职业判断行为;综合评价是指审计机构根据领导干部历次接受审计、所在单位历次接受审计、其他项目审计和审计整改情况,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提出评价意见,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研究审定后作出的结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权责一致、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及依法办事的原则。

1.审计结果评价的基本内容

(1)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主要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和决算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

(2)遵守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情况,主要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经济行为是否遵守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

(3)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主要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建立情况,民主决策情况,决策执行情况及决策有无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情况;

(4)内控制度情况,主要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和运行情况;

(5)个人廉政情况,主要评价在审计中有无发现领导干部本人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

2.综合评价的基本内容

综合评价主要是依据领导干部本次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历次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以及所在部门、单位历次执行审计决定和落实审计意见的情况等提出评价意见。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1.审计结果评价标准

(1)评价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财务收支真实性评价标准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三个等次。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审计调整幅度不超过1%,并且审计机构或审计业务会议认为审计调整数额较小不影响使用“真实”评价用语的;基本真实的标准为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完整,调整幅度不超过5%,并且不影响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不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审计调整幅度在5%以上,或违规行为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无法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

财务收支合法性的评价标准可分为合规、基本合规、不合规三个等次。合规等次的标准为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或者违规行为显著轻微不需要处理的;基本合规等次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5%以下或有违规行为,但不影响使用“基本合规”评价用语的;不合规等次的标准为违规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或拒绝提供审计资料,或提供不真实资料,导致审计机构无法进行职业判断。

财务收支的效益性评价标准可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好等次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90%以上(含90%,下同);较好等次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80%以上;一般等次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以上;较差等次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以下(不含60%)。

(2)评价遵守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情况的合法性

评价标准可分为合法、基本合法、不合法三个等次。

合法等次的标准为领导干部作出的决策和与经济有关的行政行为符合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规;基本合法等次的标准为领导干部作出的决策和与经济有关的行政行为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的现象,但不涉及重大原则问题;不合法等次的标准为领导干部作出的决策和与经济有关的行政行为违反国家的政策和财经法规,或违反重大原则问题。

(3)评价重大经济决策的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及决策执行的有效性

重大经济决策规范性评价标准可分为规范、基本规范、不规范三个等次。规范等次的标准为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健全,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提供的决策方案至少两个,决策时主要负责人能够尊重多数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基本规范等次的标准为建立了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但个别环节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不规范等次的标准为缺少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或决策前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论证不充分或缺失,或决策的内容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

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有效性评价标准可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效果较差三个等次。有效等次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实现决策目标;基本有效等次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基本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并基本实现决策目标,但有轻微损失浪费;效果较差等次的标准为决策没有被执行,不能有效监管人、财、物,造成明显损失浪费,不能实现决策目标。

(4)评价内控管理制度情况的健全性、有效性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健全性评价标准可分为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三个等次。健全等次的标准为所有的控制点齐全,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均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基本健全等次的标准为控制点基本齐全,基本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基本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不健全等次的标准为关键控制点有疏漏,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要求。

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评价标准可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无效三个等次。有效等次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有关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能够胜任控制的职能,实现控制目标,没有出现内部管理控制问题;基本有效等次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有关人员的控制能力有一定差距或不能全面执行内控制度,没有出现重大控制漏洞,基本实现控制目标;无效等次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没有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控制人员,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没有实现控制目标。

(5)评价个人廉政情况

个人廉政情况的评价应客观表述在审计范围内发现领导干部有侵占国有资产的情况。

2.综合评价标准

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综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

优秀等次应当具备的条件:一是本次经济责任审计各项指标审计评价全部在良好等次以上,并且优秀等次数量超过总体评价指标数量的三分之二;二是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本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好于历次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三是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历次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意见到位;四是其他单项审计没有发现违法违纪情况。

良好等次应当具备条件:一是本次经济责任审计各项指标审计评价全部在良好等次以上,并且优秀等次数量超过总体评价指标数量的二分之一;二是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本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略好于历次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三是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历次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意见到位;四是其他单项审计未发现有违法违纪情况。

一般等次应具备四个条件之一:一是本次经济责任审计各项指标审计评价良好等次在80%以上;二是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本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低于历次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三是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历次审计决定执行率和审计意见落实率均在80%以上;四是其他单项审计虽有违法违纪现象,但有关责任人尚未受纪律处分。

较差等次应具备五个条件之一:一是本次经济责任审计各项指标审计评价一般等次数量超过总体评价指标数量的20%;二是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历次审计决定执行率和审计意见落实率均低于80%;三是其他单项审计有违法违纪现象,有关责任人受到纪律处分或司法处理;四是本单位存在“账外账”“小金库”等违规现象;五是接受审计期间有关责任人拒绝配合,或提供虚假审计资料。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

纪检监察部门应将审计评价结果作为年终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审计综合评价达不到良好以上等次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审计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列入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内容;审计评价材料存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组织部门将审计评价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写入干部考察材料;审计综合评价达不到良好以上等次的,一般不能提拔使用,或不能担任重要岗位的领导职务。人事部门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审计综合评价达不到良好以上等次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所在单位不能参加先进单位评选。

参考文献:

[1]简燕玲辛旭: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审计研究,2006,(01):44~47

[2]崔振龙.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探讨[j].中国审计,2006(01):44-46

[3]张宣波: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探讨[j].中国审计,2005,(22):49~50

[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课题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研究[j].审计研究, 2005(05):80~83

经济责任审计课程篇6

关键词:职业能力;会计综合实训;改革;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99 -03

一、问题提出

高职教育实施的是“高端技能教育” ,职业能力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已成为各有关方面的共识。在有关省市对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人员工作能力基本要求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具备会计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需求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这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相一致的。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重点强调专业技能教育,突出职业技能训练。高职会计教育的实践性这一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全部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会计实践课程是形成学生职业能力的主“生产线” ,因此强化会计实践课程的改革是基于职业能力视角的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三年级都安排了大型的会计综合实训,一般为期一个月左右,以此作为就业前的实战训练,以期达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但从各院校开设的具体情况看,普遍存在实训与实际会计工作脱节的现象。

(一)没有体现会计岗位责任制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是不同的,需要会计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并严格强调岗位责任制。如财务人员经常要面对许多不规范的票据,需要其认真审核把关,对于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单据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对于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原始凭证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上报。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综合实训教材中,教师没有事先将涉及的原始票据精心设计,巧布陷阱,结果学生拿到手的原始单据都是正确无误的。这样实训内容的设计显然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审核票据基本技能及岗位责任意识的。

(二)没有充分展现会计工作核算流程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每个经济组织单位都会与外单位发生诸如货物购销、劳务提供或接受、资金借贷、税费计算及缴纳、利润分配等经济业务;对内也经常发生费用报销,薪酬发放,成本核算等经济业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就是正确、及时地处理这些业务。因此,作为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经济业务交易凭证流转的操作规程。现实的会计工作核算流程是自成体系并严密规范的,如办理采购业务结算,经办人员首先要办理验收入库手续并由相关领导签字,才能到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因此,掌握各项业务办理和结算流程是财务人员最基本的岗位业务知识。现行的会计综合实训教材却省略了相关手续,这样实训的结果使学生不能全盘掌握业务处理流程,导致顶岗上任时出现操作上的反复。

(三)没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从实际会计工作内控角度来看,会计人员不仅有分工,而且要不定期进行轮岗。但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综合实训是由一个学生做一套账,负责所有业务处理环节和步骤。这种安排,与现实工作中的财务人员分工和岗位轮换的要求存在比较大的距离。

(四)没有还原会计工作的原始状态

现行的会计综合实训教材普遍存在提供原始单据的同时也提供文字题目,学生的惰性较大,基本上就是看题目,而不是分析原始单据,判断经济业务的类型并做相应的会计处理,以至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没有应有的锻炼,到了实际岗位接触种类繁多的原始票据时犹豫不决,不敢下手。

(五)没有覆盖专业能力培养所需的全部内容

目前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所涉及的课程主要是《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较少涉及《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课程的实训。从工作内容看,也主要是会计核算的实训,缺乏预测、预算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和分析等内容的实训,达不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认识会计工作的目的。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实战》课程组成员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进行了跟踪调查,在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实训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门新的实训课程《会计实战》,并申报为学院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会计实战》课程开设在第5 学期,是一门为期六周的大型综合实训课程。前导课程是《会计原理与技能》、《出纳基本操作》、《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特殊经济业务核算》、《税费核算与申报》、《成本计算与分析》、《财务软件应用》、《Excel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过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处理程序和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跨行业企业、分会计岗位实际工作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特别是对实际会计工作中有关会计凭证传递处理的认知相对贫乏,对不同行业企业账务处理的特殊性要求不够了解,这些都需要通过系统化技能训练,为此在第5 学期学院开设了《会计实战》课程。该课程后续课程是《职业体验》、《毕业实习》。因此,该课程是职业体验和毕业实习前的实战演习,是一门具有把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迁移能力培养融汇的复合功能课程。

三、课程开发的理念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开发的理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不断提高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会计实战》课程借助于仿真的实训环境、真实的实训器材、综合的实训内容着力培养学生建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期末处理、报表编制、纳税申报、会计电算化应用等会计核算技能,努力提高会计档案整理、报表分析、会计工作交接等会计管理能力,强化学生对经济业务的识别、分析、判断处理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如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和职业素质养成( 如诚信、细致、严谨等) 起主要支撑作用,对学生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职业岗位迁移能力、行业适应能力、继续深造能力等) 的培养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专业能力与专业发展并重”的课程开发观,该课程依据实际会计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后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坚持“三以”原则。即:以实用为原则,选择中等规模企业常规经济业务为设计依据;以原始单据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综合性为特征,选择涵盖企业资金周转全过程典型经济业务。在具体教学项目设计方面,遵循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工作流程,分析典型业务岗位工作职责,通过将会计工作任务嵌入不同工作岗位,按照岗位分工进行账务处理,采取“岗位轮换、任务循环”的模式进行循环实训,仿真呈现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具体思路如下:

1、构筑工作岗位与学习任务融汇的“两维”课程框架结构

依据会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完成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框架结构如图1:

图1

2、以会计工作任务的准确分析作为课程项目设计的基本依据

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项目的设计须满足两方面要求:一是覆盖整个工作领域;二是负载必需的本专业基本知识,也就是说要尽可能把知识点都纳入到实训项目中。实训项目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后精心设计的结果,但是由于实践中有些工作任务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因此需要进行项目分解和取舍,具体操作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所选择的项目的典型性,满足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能力区分度。据此设计的课程内容才具有项目课程的特色,其中的学习内容也更具体,这样就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会计实战》课程设计了职业目标明确、项目任务鲜明、模块内容适当的五个项目。如图2:

图2

3、以手工电算一体化作为课程设计的主线

为全面训练学生的会计职业基本技能,比较会计手工作业与会计电算化之间的关系,验证会计手工作业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每一实训小组配置会计电算化系统,加深同学们理解会计手工作业是会计电算化作业的基础,会计电算化作业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4、采取“岗位轮换、任务循环”的模式进行循环实训

按照会计岗位的划分情况( 出纳岗、往来会计岗、成本会计岗、总账会计岗和财务经理岗) ,将会计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应工作岗位,由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完成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并进行岗位轮换实训。即: 将实训学生进行分组定岗( 每组5人,每人一岗,每岗一周) ,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按照分岗情况由相应岗位的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操作票据传递和相应的会计处理。

四、课程建设实效

针对现行会计综合实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院《会计实战》课程组成员对课程内容、实训组织、教学手段进行了大尺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原始单据高仿真,加强学生岗位责任制意识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对票据的审核能力,增强他们的顶岗能力和适应能力,我们一方面根据现行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印制了大量高仿真、彩色的原始票据,取消了文字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迫使学生只能通过审核原始票据分析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业务识别、分析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了许有问题的票据,如车票时间与出差时间不一致、发票上没有税务部门印章、住宿发票超标等。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出差过程中丢失发票、出差补助的计算等相对复杂的问题,这些内容在前面的单项和专项实训中都未曾出现,因此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觉比较新鲜,在任务达成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审核票据基本技能及岗位责任意识。

(二)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开展的业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现行多数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学生是没有自的,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事先编制的程序处理所有经济业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学习兴趣,一是业务处理中增加学生自主设计环节,如某些业务不再规定付款时间和付款方式,由学生自行确定;支票、进账单、委托申请书、收费凭条等全部由学生自行填列;从银行提取现金的时间和金额由学生自行确定,老师不再予以规定,老师的责任是检查企业是否遵守现金支付和银行结算的有关规定等;企业需要的借款,均与金融企业签订借款合同,自行确定借款金额、利率、期限、利息支付方式、本金归还方式等条款,然后由银行划款,到期由企业归还并付息等。二是本次实训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老师不再提供答案。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满足学生对完成作业的成就感,我们在实训结束时组织了小组之间的交叉审计,审计质量作为老师考核打分的依据之一。从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对相互交叉审计这种形式比较欢迎,同时学生也反映不同老师对相同问题的解释不同,导致个别小组之间因对相关问题认识不同而发生比较激烈的争执。争执的背后是学生对相关问题认识的加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向老师提出了挑战,促使老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注重教研活动的开展。

(三)仿真设置各职能部门、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提升学生顶岗能力

为了强化学生对出纳岗位的认识,实训中教师充当银行角色,负责审核学生结算凭证填写的正确性,负责受理各银行结算业务;为了加深学生对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的认识,我们规定,所有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都必须经过仓库部门审核签字才能办理对外付款或委托收款手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顶岗能力,我们结合企业不同情况制定了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不同职务人员在出差过程中的住宿费标准、交通费标准以及出差补助标准;我们还规定了付款审批的额度,5 000元以下(含5 000)由财务经理审批,5 000元以上由总经理审批(老师兼任),使得学生在校实训的体会更加深刻,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后的角色转换。

(四)教师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实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在以前的实训中,所有经济业务由教师拟定,教师既要控制实训进度,还要负责提供答案,老师是校内实训的主导者、监督者、裁判。而在《会计实战》课程改革中,付款时间、付款方式都由学生自行确定,部分经济业务如提取现金;对外结算等业务由学生自行设置;老师也不再提供答案,老师还要作为董事长协同学生处理经济业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一般问题不予正面回答,而是给予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开展讨论。为了确保实训达到预期效果,对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错误老师要深入分析可能产生的危害,不再用一句“不符合规范或制度”来简单答复学生,因此在《会计实战》课程中授课老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实训的参与者、协助者。

五、职业能力视角下进一步完善《会计实战》课程建设的思考

从学生实训总结及离校后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对《会计实战》实训课程的改革成效是比较满意的。通过学生在实训总结及离校后与指导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梳理了进一步完善《会计实战》课程建设实效的思路:

(一)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增设“交易关联、行业循环”的课程实训模式

由于学生就业去向是各行各业,而不同行业企业( 如制造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金融企业等) 的经济业务特点不同,其账务处理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本课程组成员深入不同行业企业,与其共同研究,将设计包括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等在内不同行业相互关联的经济交易业务,构建仿真实训企业及工作场景,将会计工作任务嵌入各工作领域( 不同行业) 的不同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循环实训,力图改变过去“单一以某一制造企业经济业务为对象”账务处理的不足。如图4:

图4

图中:每个交易区域中每组学生在完成一个行业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处理后转入另一个行业企业,进行行业循环会计实训,如: 某组学生完成制造企业经济业务处理后进入物流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在物流企业中分别担任不同会计岗位的角色并进行岗位轮换实训,完成物流企业账务处理后再转入商业企业进行账务处理,依次类推,达到“交易关联、行业循环”的实训目的。

(二)扩大学生自主设计开展的业务范围,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会计实战》课程组成员与毕业班学生进行实训中期座谈时,学生提出能否让小组之间自主开展采购、销售、投资等业务,这样学生在自主开展业务过程中能够更加熟悉并掌握企业生产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上的知识,而老师要负责监督、检查学生自主开展的相关业务的合理性。《会计实战》课程组认为学生的这种建议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的缺陷。因此在以后的改革中应尽量增加业务的自主性,减少已知性,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和学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多方举措,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实训效果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具有企业会计工作背景的教师不多,大量的教师只有短期到企业从事会计实习的经历,有的教师虽然从事过比较长时间的会计工作,但是由于所在单位规模以及岗位分工等原因,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由于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很多实务问题没有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导致不同老师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也不一致。对此,《会计实战》课程组拟采取的措施如下:①组织教师共同讨论、解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以及教师之间也不明确的问题;②组织教师下企业,把下企业锻炼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③要求老师在授课前自己先将实训内容手工和电算化都做一遍,从而确保教师的指导有的放矢,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兰芳,罗立明.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2]马月.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9,(11) .

[3]俞校明,张东志.高职财经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 12).

作者简介:

管永权,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学、教育学;

经济责任审计课程篇7

(一)农牧团场在审计过程中,要充分审计前的调查,按照就地审计的原则

农牧团场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审计方法的确立方面,要注意按照就地审计的原则,对于要审计的团场,在具体审计工作开展之前,要对被审计团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认真分析被审计团场的整体情况,了解其内部农垦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研究团场近几年的重要规划项目以及团场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目标等。在了解这些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实际调查情况,进行就地审计。

(二)对农牧团场主要领导要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

要加大对农牧团场主要领导的审计力度和审计范围,团场主要领导的责任重大,其管辖的各项事务对于团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加大对团场主要领导的监督,提高其领导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降低其违法违纪的机会,要注意采用经济责任审计和常规审计相互结合的审计办法。对团场领导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在日常审计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其常规管理领导责任的审计。

(三)审计机关要联合相关部门,提高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

农牧团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其中涉及到的部门众多,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以审计机关为主要力量,同时还要结合其他的相关部门。单位,对于团场内部的审计信息,在合适的情况下,要实现共享。团场的各级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机关以及上级审计单位的审计调查工作,降低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提高审计效率。(四)农牧团场经济责任审计要采取审计查证与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农牧团场内部组织单位众多、经济资源庞杂,在开展经济责任审工作时,为了切实提高审计的公平性、客观性,应该注意加大调查分析的力度,即坚持审计调查和审计分析相互结合。对于比较复杂的审计内容,要责令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实际调查取证,进行合理分析,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功能效果的正确发挥。

二、农牧团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一)审核团场年度经营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

农牧团场年度经营发展目标,不仅包括实际经济总量的增加幅度,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例如团场内部人均收入的增加情况、社会福利的落实情况、城镇化水平等,这些都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同时,审计时还应该结合团场制定的年度发展计划纲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团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突破,也要团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二)农牧团场的经济效益

农牧团场经营者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应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个综合性指标,除盈利目标的评价以外,还涉及经营方针或经营决策是否正确,因此需要单独加以评价。针对农牧团场中存在的影响效益的主要效益问题,审查其取得的经营业绩,也是评价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审核农牧团场现有资产,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作为农牧团场的法定代表人,均应保证在其任期内投入的资本保值、增值,并且资产是完整的,未受到损失。重点落实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完整,有无流失情况和损失浪费的现象,核实数量和账面价值,审查折旧提取比例及设备更新情况;无形资产是否受到侵犯、损害;流动资产账面数与实际数是否真实相符,债权债务是否清楚。

(四)审查农牧团场的行为

农牧团场向国家或社会有关单位提供的经济信息,包括会计信息、统计信息或主要业务信息,都应真实、正确,不能虚假、错误。因为,这些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管理、有关各方制定决策、以及财税机关征课税收与执行监控的依据,如有虚假、隐瞒,社会经济的监控、决策和管理将发生混乱。因此,团场的主要负责人及其各级领导应把保证经济信息的真实、合规、正确作为一项经济责任。

三、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经济组织来说,可以起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无论是企业还是兵团农牧团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则不能收集其发展的客观信息,不利于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在新时期,新疆地区的兵团农牧场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也需要不断对其审计方法进行创新,科学评价审计内容,合理调整审计范围,为农牧团场经营、管理、效益、守法奠定良好的审计基础。

经济责任审计课程篇8

(一)精心安排,合理组织,全面完成全省国土资源局局长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省厅任务下达后,市局领导对省厅安排的全市、县(区)国土资源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非常重视,确定了此次审计不仅要对市级国土局局长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而且要对县级国土局局长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此,我们拟定了《全市5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以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组办公室晋市责审办3号文件下发;其次,分别召集县级国土局局长和各县审计局长对此项工作作了专门部署,强调本次审计的重要意义,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最后,在审计实施中我们又及时到各县审计点上进行研究商讨有关具体事项。为保证县级国土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安排好县级国土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又对市国土局局长的经济责任进行了认真的审计。进点前,我们系统地地学习了土地相关政策法规,编制了针对性较强的审计方案,确定了审计重点,做到了有的放矢。审计中,我们采取审计与调查相结合,查帐与询问、座谈相结合,资料审查与深入现场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参阅年度预算审计资料相结合,有效地实施了审计。通过审计,查出违规行为金额535万元,对应收未收矿产资源补偿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未及时下拨、隐瞒截留收入等十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披露,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合理化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按照部署完成了两个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我们按照局里的整体部署,对市公安局、市水利局2个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严格程序,严把审计质量关。如对市公安局审计时,严格审查其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资金的支出,查出该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32万元,违规使用票据39万元的问题;又如对市水利局审计时,着重对其专项资金的拨付情况等进行审查,查出该单位滞留专项资金598万元的问题。针对查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了适当的处理意见,落实了审计决定。

(三)、积极稳妥,搞好城区区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决算审计如何实现审计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常规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机结合是局领导年初提出的重要课题之一,年月我们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认真总结以前年度对县区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大胆探索,积极稳妥地实施了城区区长经济责任审计和城区政府年财政决算审计,截止目前两项工作已完成现场审计。

上一篇:钢结构安装存在问题范文 下一篇:土木工程就业情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