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礼仪范文

时间:2023-09-18 06:34:43

辩论的礼仪

辩论的礼仪篇1

部分大学生存在礼仪修养缺失,如不注意个人仪容仪表仪态、沟通中不够有礼貌、用语粗俗,与同学相处不融洽,争吵、打架;与老师沟通,缺乏应有的尊重等等。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多方面,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偏差,还有大学生对自身内在礼仪修养的要求不够。

二、从新生起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是学生从高中完成向大学转变的重要时期,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相应地开展了专业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但大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并未将礼仪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中。笔者认为,基于以下三点原因,高校应将礼仪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大学是学生从依赖到独立的关键成长期

随着心智的不断健全成熟和年龄的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性格、情感、意志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性格更加细腻,情感更加丰富,也更渴求精神和情感层面的交流。融入陌生又新鲜的集体生活后,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获得友谊和情感的满足。

2.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体现和必要途径

能否与周围的同学、师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丰富的社交活动,对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生活的游离状态。每天看似过着“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宿舍—食堂—教学”三点一线的规律生活,实际上处于一种孤立、封闭、没有明确目标的“混日子”的状态。他们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生活的突破和创新。渴望被了解,渴望交友也渴望情感,但缺乏对友谊和友情的正确认识,人际社交方面知识和技巧十分匮乏。不懂得表达,也不主动去了解他人,很难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越早让大学生们掌握人际交往的礼仪,对成长就越有利。

3.优秀的个人礼仪是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体现

做过辅导员的老师们应该对宿舍矛盾、学生干部竞选失败导致同学关系紧张等现象颇为熟悉,相当一部分同学之间存在人际交往及个人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处理好了,学生会学会适应环境、包容他人,反之,会导致“大学梦”还没有开始便淹没在自己的世界里。而礼仪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学习礼仪,能提升个人修养,尊重他人,更好适应大学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了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可以顺利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礼仪教育宜早不宜迟,中、小学时期学校没有对学生的礼仪教育给予足够重视,如果进入大学能处处可见学礼、行礼的良好氛围,对新生的成长非常有利。

三、高校新生开展礼仪教育的措施

1.将礼仪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

高校入学教育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系统化的新生入学教育能够推进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模块化、方式多样化、活动项目化、主体全员化、载体多元化和影响长效化,发挥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笔者所在学院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包括专业认知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礼仪与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图书馆入馆教育、学生事务介绍等。礼仪与行为规范教育是新生在入校后最先系统学习礼仪的第一次课程,通过讲座的形式开展,课程内容包括为什么学习礼仪和日常基本礼仪知识两个部分。

2.开展礼仪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礼仪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大学新生,可以开展两部分活动,一是礼仪零距离活动,一是礼仪知识大赛。礼仪零距离活动包括新生辩论赛、和谐宿舍评比、班服班徽设计三个部分。通过班级竞赛,初步认识辩论形式及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逻辑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礼仪主题的辩论,能使学生掌握沟通礼仪、演讲辩论礼仪。和谐宿舍评比是以宿舍为单位,通过创意设计,打造不同风格的宿舍环境。有利于让同学们学会融入环境、掌握相互包容的礼仪精神。班服班徽是以班级为单位,设计班级标志,对设计作品结合其意义进行阐述。让学生们学会集思广益与分工协作,有效沟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到礼仪的核心内涵,即尊重。礼仪知识大赛包括礼仪技能大赛与经典诵读大赛两个部分,礼仪技能大赛是以礼仪为主题,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竞答、展示,经典诵读大赛由学生围绕礼仪主题自选作品,从中学习和了解礼的文化、礼的内涵。

辩论的礼仪篇2

[关键词] 社交礼仪 口才训练 学生

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会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一、科学安排程序,明确训练目标

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高潮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二、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现在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一要适时。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才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上该说时不说,他们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对请教不及时解答;对求助不及时答复……反之,有的人该止时不止。他们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仍滔滔不绝发表宏论;在长辈家里乐不可支地详谈“马路新闻”。请设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见了上面这种人,你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二要适量。捷克讽刺作家哈谢克的名著《好兵帅克》里有一个克劳斯上校。此人以说话罗嗦闻名。他有一段对军官的“精彩”讲话:“诸位,我刚才提到那里有一个窗户。你们知道窗户是个什么东西,对吗?一条夹在两道沟之间的路叫公路。对了,诸位,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沟吗?沟就是一批工人所挖的一种凹而长的坑,对,那就叫沟。沟就是用铁锨挖成的。你知道铁锨是什么吗?铁作的工具,诸位,不错吧,你们都知道吗?”克劳斯上校的这番话,虽然是作家加工过的,但生活中、社交场上说话罗嗦,也不乏其人。

三、突出举止礼仪训练

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在顾客家中,未经邀请,不能参观住房,即使较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抚摸和玩弄顾客桌上的东西,更不能玩顾客名片,不要触动室内的书籍、花草及其它陈设物品。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体微往前倾,不要跷“二郎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出现在场,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你的总印象。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前化妆是男士们最讨厌的女性习惯。关于这一点,惯例放宽了。女性在餐馆就餐后,让人见到补口红,轻轻补粉,谁也不再大惊小怪。不过,也只能就这么一点,不能太过分。需要梳头,磨指甲,涂口红和化妆时,或者用毛刷涂口红时,请到化妆室,或盥洗室进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气恼的一个习惯。同样,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行为应该尽量节制。

四、优化训练谈吐礼仪,达到理想境界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格和道德品质。礼节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必要的协助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具体体现。社交是一门技术,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人如果不懂一些礼节的话,会闹一些笑话,这还是小事。就是怕你无意做出的事,对别人来说,是一种侮辱,怕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礼仪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约定熟成的,这是各民族礼仪文化的一个共性。

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冒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在人际交往中,摆正你和他人的位置,交往以对方为中心,请你注意端正自己的态度,善于接受别人,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方位津.实用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艾华.思维训练与口才训练同步进行尝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

[3]杨哓.论社交礼仪与口才训练课的误区及纠正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辩论的礼仪篇3

答辩的准备(1)正确看待论文答辩,做好心理准备,克服焦虑心理和轻率心理。(2)认真研读论文,做好知识准备。(3)进行必要的模拟答辩,做好应变能力准备。

答辩的态度(1)态度要谦虚,老师提问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老师的话,也不能做小动作;(2)仪容要庄重、朴实、大方、得体。仪容要庄重、朴实、大方。容貌修饰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职业、年龄。表情要自然、大方,待人要热情,目光平视。穿戴上要清洁、整齐,还要适合场合;(3)讲究礼仪。答辩前应向教师敬礼。答辩结束时,应向教师致谢。答辩结束后仍要对教师谦恭。如果教师是站着与你说话,你也应站着。教师没有说结束,不要急于离开。答辩结束后不要立即离场,以示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尊重,同时听取别人答辩也是学习的好机。

答辩的方法答辩时不仅要针提问被动地回答问题,还要适当出击,善于辩论。答辩中师生之间有时会围绕某些论点进行争论,这是正常的。遇到教师对论文中的观点提出质疑,甚至予以否定时,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应当在谦逊平和的态度下充分运用论文中的材料或在写作过程中掌握的材半泪居理力争。即使自己的观点和流行的观点或权威的意见不一致时,只要“特之有故,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就仍然不失为一场好的答辩。有时教师可能是有意质疑,切不司盲目附和,或态度暖昧,含糊其辞。当然,发现自己的论文某些观点有片面性时,则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承认不足之处,防止情绪的偏颇。

答辩的语言答辩原则上要求使用昔通话,忌用别人难以听懂的方言;说话要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避免重复,甚至语无伦次;应用术语要规范,不能生造术语;说话要讲究速度节奏,语速适中,不能太快或太慢;表达要点的关键词句要强调语气,以引起教师的注意;同时,还要语言明确,用词准确,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夸大或缩小。这些语言技巧的熟练运用,都有助于增强答辩的效果。

(来源:文章屋网 )

辩论的礼仪篇4

二、活动时间:年11月13号(友谊赛)

三、主办单位:通信5班、广电八班班委会

六、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辩论培训

①比赛前2-3周开始通知各班支书报名参赛,并作好宣传及选手登记工作。

②比赛前2-3周准备好辩题及相关的辅导材料(包括如赛制规则,评分标准,辩论的一些基本知识)

③比赛前2-3周确定各班带队人员。

④请各参赛队领队、队员仔细阅读策划书,熟悉赛会的日程安排,并希望能同承办单位达成下列共识:

2、遵守赛会的记录以及规则规定,请在各场比赛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以利于辩手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3、请各参赛队遵守赛事各项时间安排,如遇特殊问题,请及时与大赛承办单位联系,以便安排协调,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

4、请各参赛队于每场比赛前30分钟到达比赛现场,以利于组委会对赛事的统筹安排及各场比赛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5、比赛期间,请各参赛队不要与评委接触,如想表达对赛事的意见,请与组委会联系。

6、各班可专门组织本班同学观看比赛,并可组织、准备适当的宣传、标语、口号等,但不得有影响比赛现场进行的行为,组委会有权组织并要求其离开比赛现场。

(二)活动现场

现场分工如下:

1、现场布置组:负责现场的布置,包括挂条幅,贴辩题,摆放桌椅,分区安排作座位,及事后的整理工作。

2、音响组:负责音响的调试(最好有一个专业的音响师负责整场的调试)。及事后的音响搬运归还工作。

3、茶水礼仪组:负责茶水的供应,及相关的礼仪工作。

4、计时组:负责计时及吹哨,以提醒辩手。

5、统分颁奖组:负责及时算出各班得分,并填写奖状。

6、现场维序组:负责维持现场秩序,提醒吵闹的同学。并在现场观众迟到时,进行催促。

(三)辩论赛程式(由主持人执行):

1、辩论赛开始,公布本场辩论题目

2、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3、介绍参赛队员

4、介绍评委

5、宣布比赛规则

6、开始辩论比赛

7、评判团退席评议

8、观众提问

9、评判团入席,评判团代表评析发言

10、宣布比赛结果

11、颁奖典礼

(四)活动后期

1、活动结束后要及时作好清扫工作,并把财物及时归还。

2、要及时总结好活动的材料,上交给办公室。

辩论的礼仪篇5

【关键词】学生道德学习

《职业道德与法律》(以下简称《职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它在职业中学的德育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不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的基本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少,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体验。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了过去灌输式的“我讲你听”、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以及调查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使学生乐学、好学,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Www.133229.COm

一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学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教材,联系实际归纳问题,讨论交流,撰写学习体会,弄清疑难,练习巩固,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程序为:“学生课前预习—师生依据实例设疑—学生质疑再阅读—研究讨论—教师点拨答疑—练习总结—实践养成。”

二参与讲课,让学生提高

在一些内容较浅的章节,可指导学生钻研教材,独立阅读,找出结构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目,开阔视野,编写提纲,然后选出两名有特色的学生讲述学习心得,再由老师讲评总结。如在学习第五课提升道德境界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职业道德“在职业实践中锤炼”时,学生向榜样学习、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做好每件事谈了自己的体会:作为一名中职学生来讲,应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校学习生活中,要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要重视专业学习中的技能训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加强自我修养,经常进行“内省”,努力做到“慎独”,争取学做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三课堂演讲,让学生锻炼

课堂“演讲”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或观点,教师适当辅导,学生自备演讲材料,上课时学生演讲,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评奖鼓励,从而达到明确观点,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目的。例如:职业道德课依据就业形势,结合课本第二课展示职业风采,精心选定了演讲主题:“中职生,路就在脚下”,学生声情并茂,富于激情的演讲使同学们懂得职业礼仪有讲究,礼仪可为职业添彩,任何人只要遵从职场礼仪,努力拼搏,他的人生一样可以辉煌!

演讲需要精心准备,查阅详实资料,客观评分,讲评扼要,要有激励作用。

这种形式可以活跃气氛,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进步,鼓励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选题、收集资料、组材到定稿,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口才和审美能力。

四讨论辩论,让学生发展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爱思考,但不善于全面思考;有一定知识,但不善于运用,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讨论辩论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优良作风,如大方、勇敢、自信、以理服人、认真、团结协作、机智等等。

如:在讲授“违法无小事”时,教师给学生布置辩论题目:“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并积极思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与辩论,从而使思想受到了净化与洗礼,对如何做人、处世有了科学的看法。

五采用电教,让学生表现

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职法》的第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自我介绍”一分钟活动;第一单元完后开展了“展礼仪风采,做文明学生”活动;第二单元完后开展了“学有标杆,行有示范”活动等。开展这些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提高了教学实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六通过表演,让学生展示

展现生活情境,发挥个体创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巧妙设置问题,并把知识点层层落实到情境发展中,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的展开,则是靠学生的表演来实现: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复习第一单元时,教师根据求职面试、职场礼仪,让学生进行“招聘情景模拟”。教学时,围绕面试简单编写了4组小品,把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推出2~3名同学参加一组小品表演,台词可根据主要内容临场发挥。每组表演完后,可由其他学生质疑、纠错。这样,使德育课成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自我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应聘技巧。

七收集资料,让学生自悟

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从报纸、杂志、书籍中搜集与本节课紧密联系的典型的人和事。如在学习“见贤思齐,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内容时,学生们收集了雷锋、范玉茹、李四光、蒋筑英、李素丽、航天英雄和奥运冠军以及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并在课上交流,学生们印象深刻,易理解和接受,向劳模、标兵学习成了自觉的行动,这样,提高了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也为将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观摩现场,让学生体验

如学习了第三单元后,老师和学校有关领导到县法院取得了联系,让学生参加了一次法院开庭审理“关于村民宅基地纠纷案”的审判,使学生了解了审判程序,强化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另外,还可让学生用知识竞赛、上网求助、阅读、搞调研、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

辩论的礼仪篇6

一、《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

(一)高职学生的礼仪基础薄弱,现状堪忧,亟需改变。

高职院校学生步入大学前没有任何礼仪基础,有限的礼仪知识仅来源于家庭教育和周遭环境影响,若家庭缺乏礼仪教育,基础就更薄弱,更何况是讲究专业理论和技能的酒店服务礼仪,因此,急需转变单纯“学生”角色,加强礼仪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服务礼仪技能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满足行业和岗位的需求,成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较高礼仪素养的职业人。

(二)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具备礼仪课课程改革创新的软硬件环境。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历来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尤其是《酒店服务礼仪》类的实践技能课。学校不断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山水酒店、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酒吧、形体训练室等可以充分满足服务礼仪各个项目的实践操作;同时,不断扩展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培训、讲座、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材、参与评价学生等途径共同培养人才,给《酒店服务礼仪》的课程改革构建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二、《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构建高职院校《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课程体系。

认真学习领会职业教育精神,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企业行业专家的帮助下,对接品牌星级酒店的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完善包括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图片、视频、作业等资源库建设。

(二)创新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探索多元立体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专业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讲练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与课程设计一体化、校外实践与职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启发式、讨论式、演示式、情境模拟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做、学做结合,达到养成技能的目的。

(三)改革服务礼仪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多元、过程考核。

第一,考核主体从礼仪教师个体变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合体,辅导员、其他科任老师、家长、同学、实习企业管理人员都参与礼仪评分。第二,考核形式从单一的笔试向实作、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转变,注重项目过程考核,如仪容仪表考察、基本仪态训练、技能展示、情境模拟、知识问答、实习表现等,鼓励学生成果形式多样化,包括PPT或FLSAH课件、照片、录像、录音、情景剧等展示作品。

(四)利用校园大环境,培育礼仪素养,塑造内外在美。

利用校园学生活动空间,如礼仪队、庆典仪式、礼仪风采大赛、文明礼仪之星等活动培育学生礼仪素养;同时,把培养规范行为贯穿于养成教育、班级教育和班级考核之中;另外,利用形体训练和美学等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美的培养和熏陶,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内、外在美。

(五)提升礼仪教师水平,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

以《酒店服务礼仪》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辅以《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开发,组建服务礼仪课程教师团队,深入行业实践锻炼,广泛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礼仪培训和项目咨询,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礼仪素养,为人师表。

三、《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改革创新,实现了四大优化、三大创新,达到了学院、学生和旅游企业的“三方满意”。

(一)实现了四大优化。

一是优化了课程体系,《酒店服务礼仪》乃至《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已基本成型,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逐渐完善。二是优化了教学方法:《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方法逐渐立体、多元、新颖,讨论、演示、情境模拟、师生互动、辩论赛、小组比赛、礼仪小品、风采展示等多管齐下,赢得了学生的高度喜爱。三是优化了师资队伍,礼仪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科学、合理,教师技能和素养不断提升,教师团队逐渐强大,“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四是优化了校园建设,学院有关礼仪课的山水酒店、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酒吧、形体训练室等实训场地日益完善;学校掀起文明礼仪之风,礼仪风采大赛、文明礼仪之星、文明寝室评比开展如火如荼。

(二)实现了三大创新。

一是创新了人才培养主体。将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将“教”转变为“学”,将“坐中学”转变为“做中学”,其他专业教师、辅导员、同学、学生家长、企业行业专家全面参与学生的礼仪培养过程,极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创新了课程实施模式。《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改革创新的主体内容包括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师资素养等等。通过改革,《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呈现全新面貌,得到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三是创新了人才培养效果。通过改革,学生的服务技能和礼仪素养不断提升,受到广泛好评,为学院树立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形象,尤其受到实习单位的高度赞誉,其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提高了教师课程改革的兴趣和力度,掀起课程改革的高潮,整个学院的课程改革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辩论的礼仪篇7

辩论赛策划书流程

一、活动背景

经历了六月高考的磨练,在秋天开始的时候,大学新生们带着一份期盼,一份新奇,些许的疑惑,踏入了郑州、踏上了阳光的土地。刚刚进入大学校门,对大学的生活是陌生而又憧憬的,大学生身为建设祖国的未来主力军,做到最基本的文明礼貌,是从最根本规范同学的行为,为了丰富新生的大一生活,以多样的形式,去宣传文明礼仪。传承工艺系的特色活动,我们举办一场辩论赛。

二、活动目的

重视同学的文明礼貌行为,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辩论赛的形式不仅可以考察选手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等,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加深对典故、哲理、大学生做人处事的理解与看法,辩论赛也可以增加新同学互相的熟悉感,增进班级团结力和凝聚力,也能挖掘出一些优秀、表现突出的人才,为我系其他相关活动选出选手。邀请部分老师担当评委,PK淘汰制度,决出优胜班级。

三、活动主题

第六届风尚杯-“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提升自我”辩论赛

四、活动对象

工艺系全体同学、若干学生干部及老师

五、活动时间

第一轮 待定

第二轮 待定

决赛 待定

六、活动地点

教学楼(教室待定)

七、活动流程

(一)、辩论赛程序说明(主席完成)

1、 宣布辩题

2、 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3、 介绍参赛队员 (队名以及口号)

4、 介绍到场评委

5、 宣布辩论比赛开始

6、 宣布评委评分及点评

7、 宣布比赛结果

8、 宣布本场辩论赛结束

(二)、辩论赛流程

1.立论阶段(共6分钟)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 3分钟

反方一辩开篇立论 3分钟

2.驳立论阶段(共4分钟)

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 2分钟

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 2分钟

3.攻辩环节(共3分钟)

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4.攻辩总结(共3分钟)

正方三辩针对对方辩手回答进行攻辩1分30秒

反方三辩针对对方辩手回答进行攻辩小结 1分30秒

5.自由辩论(共4分钟)

自由辩论 4分钟

6.总结陈词(共6分钟)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7.观众提问(共6分钟)

辩论的礼仪篇8

第二,僭礼行为背后隐藏着对民众的重视,孕育了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僭礼和重民之间看似并无关联,但在僭礼行为背后,却隐藏了重民思想。春秋时期,僭礼最终目的是为了攫取更多的政治、经济权力。僭越者知道,如果忽视民众的力量和作用,他们的努力将付诸东流,不仅得不到实惠,还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因而,重民就成了僭越者用以巩固既得利益的一项重要法宝。如鲁国三桓虽以僭越者身份出现,却取代了国君而掌控着本国权力,并最终获得了社会认可,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重民、惠民政策使民心归附。三桓掌握国家军政大权之后,鲁昭公不甘心失去权柄,联合与季氏积怨的贵族攻打季氏,结果“三家共伐公,公遂奔”,季氏、叔氏、孟氏三家齐心协力将昭公驱逐出国。昭公在外流亡长达八年之久,在此期间由季氏代行君权,昭公虽也曾多次策划回国夺权,均未能实现,最终客死他乡。此事发生后,在当时居然并未引起多大震动。晋国执政卿赵简子就此事问及史墨,史墨答曰:“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也,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史墨认为鲁君因不重视民众而为民众所抛弃,季氏虽为僭越者,却懂得重民、惠民,从而在鲁国僭居国君之位而行使君权。当时一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了民众的重要性,为了防止权力被僭夺,或以实际行动树立重民形象,或以诤言进谏国君,力陈重民的意义。如邾文公曾占卜迁都于绎,史臣谓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文公答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也。”邾文公的举动,必将得到民众的拥护,从而使别有用心者难以实现非分之想,充分展现了邾文公的高明之处。《论语•颜渊》篇所载有若和哀公的对话也颇能说明问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如果说,这种重民思想是统治者被迫的非自觉意识,那么春秋时代思想家“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的呼吁,则可视为自觉重民意识的觉醒。这种重人事、轻鬼神的思潮,奠定了后世君主治民的基调。

第三,僭礼使春秋各国宗室贵族之间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宗族势力在这些勾心斗角的夺权中或遭受重创,或直接消亡,宗族统治难以为继,新官僚制度的推行势在必行。按照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的规定,嫡长子与分封诸子之间形成了双重关系,从血缘关系上来讲,他们是同姓兄弟;从政治关系上来讲,他们又是尊卑分明的君臣,正如《左传•襄公十四年》所说:“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这种统治格局以宗族为各级政权的核心势力,并且各级宗主职位可以世袭,使得国家与宗族合二为一。经过春秋社会的礼制动荡,人们的宗法观念逐渐淡漠,宗室贵族之间为一己之权力私欲结党营私,全然不顾同宗骨肉血缘之情,宗派与宗派之间形成对抗与残杀,往往导致两败俱伤,大批宗族消亡,各国宗族统治名存实亡,新官僚制度呼之欲出。晋国公室内斗就是最好的例证。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分封于曲沃,时人称其曲沃桓叔。曲沃桓叔的封邑规模甚至超过了晋国国都,这在当时是不合乎礼制的,《左传•隐公元年》记祭仲言:“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晋国一些贤者忧心忡忡:“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分封确实为晋国埋下了祸乱的根源。公元前739年,晋大臣潘父弑杀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桓叔入晋受阻,与国君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尖锐化。后曲沃一系在庄伯、武公时代完全把持了晋国政权,晋国国君由他们任意废立甚至杀戮,如庄伯弑杀了晋孝侯,武公弑杀了晋哀侯、晋小子和晋侯缗。仅经过三代人努力,曲沃便取晋而代之,周釐王封武公为晋君,位于诸侯之列,最终完成了代晋的全过程,曲沃也从晋之小宗摇身一变而成晋之大宗。在这场长达67年的权力争夺战中,晋国旧公族遭受到沉重打击。晋武公之后,其子献公即位。献公为巩固君位,采纳士蒍之计,对桓叔、庄伯之族展开了大清洗,最终诛杀了桓、庄之族群公子,晋国公族势力再一次遭受打击。然晋国公族的厄运仍未结束,时隔不久发生骊姬之乱,太子申生受骊姬陷害被迫自杀,重耳、夷吾等群公子也受到骊姬诬告而失去信任,被迫流亡国外,“自是晋无公族”。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回国执掌政权,是为晋文公。鉴于晋国公室内乱的惨烈教训,文公不再分封同姓子弟,政治上亦不再倚重公族而起用一批能干的异姓贵族。晋国宗族从此逐渐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不惟晋国如此,春秋其他国家的宗族也基本上经历了类似的衰落过程。由于各国国君多有提防同姓篡权夺位的心理,使得同姓贵族出仕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却大力提拔异姓贵族出仕,导致这一时期的君臣关系出现了新变化。由于“臣与君未必属于一族或一‘家’,异国、异族之君臣关系逐渐代替同国、同族间之君臣关系,于是所谓‘忠’遂不得不与‘孝’分离”。这样,宗法制下君臣之间的血缘关系不复存在,臣对君也就不可能盲目地绝对服从。从政治角度分析这一时期的君臣关系可以看出,“忠”的观念依然得以保留,但这种“忠”是有条件的,即以臣子的人格受尊重作为前提。如臧文仲教育儿子要“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论语•八佾》载:“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都强调臣子对国君尽忠的同时,国君也要尊重臣子的人格,对他们以礼相待。春秋末期,孔子兴办私学,弟子中“学而优则仕”者不在少数,他们无论仕于国君参与国政,还是仕于卿大夫为其家臣,都是凭借才干谋得职位;他们和国君及卿大夫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不存在依附性,合则留任,不合则去职,职位亦非世袭。这些都与宗法制官僚体系下的情形有别。第四,僭礼使得诸侯国之间攻伐战争不已,部分小国为大国吞并,直接沦为大国属县,加速了国家行政建制的改变。周灭商后,为有效控制被征服地区,派遣王室子弟或异姓勋戚建立诸侯国,同时赐予他们土地和人民,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管理。诸侯在其封国内,将部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再将采邑内的部分土地分封给士作为“食地”。经过周初大分封,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在众多的封国之中,姬姓封国独占鳌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出周初以血缘关系为重点的分封特点。同时,由于周人实行同姓百世不婚的习俗,又与异姓贵族结成了婚姻联盟,这样,整个国家被一张庞大的血缘网所笼罩,各级贵族的封邑构成了国家行政建制的主体。至春秋时期,礼坏乐崩,同姓诸侯国之间不再顾及骨肉之情而大动干戈,企图侵夺对方土地和人民以壮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晋国就曾先后灭掉了同姓的虢、虞等国。同姓的诸侯国之间尚且如此,无血缘关系的诸侯国之间攻伐更加残酷和激烈。随着大国所属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各国普遍设县以便于统治和管理。在诸侯国的混战中,小国被灭成为大国的属县,县名也多以原国名称之。如晋献公灭掉耿、魏后,“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晋文公灭原,以“赵衰为原大夫”;楚庄王灭陈,“因县陈”;楚文王曾“实县申、息”。故顾炎武谓“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此外,一些诸侯国内失去权柄的宗室贵族,其封邑被新兴权贵倚仗军事实力和政治特权瓜分而设为县。如晋国大批宗族失去封邑后,以六卿为代表的新兴贵族就将其封邑改称为县,“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公族祁氏、羊舌氏的封邑被六卿分为了十县。县的设置与运行,揭开了由宗族政治体制下的封邑制向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转变的序幕。

第五,僭礼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趋向开放和自由。春秋时期鲁国的僭礼现象非常多,但并不能完全改变鲁国保守的思想观念,毕竟鲁国为周公后裔,得周礼之嫡传,号称“周礼尽在鲁矣”,是当时各国恪守周礼的模范,因而发生像宋伯姬为等待保姆而宁可葬身火海的悲剧就不足为奇了。但这件事并未得到其时“君子”的肯定,“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女待人,妇义事也。”显然,在“君子”看来,宋伯姬固守礼制,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似乎有些迂腐,因而并不值得称道。《国语•鲁语》篇记载季康子拜见他的叔祖母时,“皆不逾阈”,孔子“以为别于男女之礼矣”。这种男女有别的礼制规定,使人们的思想僵化、保守。与鲁国相比,其他国家的人们精神面貌相对开放一些。齐晋鞍之战,齐国大败,齐顷公率兵仓惶逃归途中,锐司徒的女儿拦路打探消息,询问国君和她的父亲是否免于战争死伤,在得知“君与父免矣”的确切消息后才离去,态度落落大方,毫无羞涩之意。齐大夫杞梁随庄公出征战死,杞梁妻迎丧于郊,齐庄公欲在郊外行吊唁之礼,杞梁妻据理争辩说:“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结果齐庄公不得不“吊诸其室”。这位齐国女子直面国君亦无忸怩之态。此二女做法显然与“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规定相背离。除此之外,齐国还经常组织社祭之类的群众性活动,使男女一起玩乐,鲁庄公就曾欲“如齐观社”,“以是为尸女也”,即以“观社”为由头,想趁机去看女人,盖因齐国举行社祭时,男女可以同时参加,礼制方面没有性别忌讳,这种男女混同参与的公众活动,成为吸引庄公前去观看的主要动因。第六,僭礼导致的名实失调为先秦名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为中国古代思想领域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春秋时期僭礼之所以层出不穷,原因在于僭越者不断追求礼所象征的等级名分,以致本应天子才有资格享受的礼制,却被诸侯甚至大夫僭用,鲁国季氏的“八佾舞于庭”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此,礼的名与实严重不符,同时,君不君、父不父的名实失调现象,使得子弑父、臣弑君的社会事件也屡屡发生,整个社会呈现出紊乱状态。孔子从政治角度对名实关系进行了思考,呼吁通过“正名”重整社会秩序。但这样的呼声,最终被淹没在社会巨变的浪潮之中。战国中期惠施、公孙龙等名辩家的出现和名辩思潮的兴起,使名实观念从哲学思辩角度得到了大讨论,为名实的理性回归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战国名辩思潮的出现,和名辩家对春秋僭礼现象所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有一定关系。

上一篇:绩效考核的原因分析范文 下一篇:德育教学叙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