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14 15:47:16

辩论式教学

辩论式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 辩论式教学法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37

0 引言

当代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是完全无法适应他们的心理特点的。90后大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他们的思想复杂,价值观念多元化,他们敢于求新求变,讨厌墨守陈规的教学模式。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法即是笔者多年来着力探索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辩论式教学法的理论及实践。

1何谓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每门课具体的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困惑与迷茫之所在,设置辩题,通过学生和学生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分析、探讨、辩驳,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辩论中明晰问题,得出结论,进而使学生在辩论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辩论式教学法与其他的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首先,传统教学法的主体是教师,而辩论式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这样,就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关系变成了“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的教学关系,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学生由原来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积极地发现、获取知识。学生广泛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不仅能很好地获取了知识,而且进行了加工整理,发展了应变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其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法要好得多。

2 怎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辩论式教学法

下面,笔者以两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成功应用辩论式教学法为例,来对思想政治课怎样使用辩论式教学法做出初步探索。

首先,以笔者在2013年教授“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为例。在讲到这本书中的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这一内容时,学生对这一问题有很大的困惑。有些学生说,当前的分配制度导致了贫富分化,并出现了两极分化。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观点,社会主义是不能出现两极分化的,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意味着改革的失败。所以,教师就当堂面对学生在学习该理论时候最迷惑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辩论,把正反双方的辩题布置下去,要求同学们准备两周时间后开展辩论赛。辩论赛分为正方和反方。正方的内容是“中国目前的贫富分化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反方的内容是“中国目前的贫富分化会导致两极分化”。两周以后,辩论赛如期举行。双方唇枪舌战,情绪高昂,观众席上掌声不断。学生自己选出评委负责在辩论赛结束后,对本次辩论赛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当场点评。最后由教师就本次辩论赛进行总结、宣布获胜的一方并颁发奖品。

其次,以2011年给公共管理专业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道德”部分的内容为例。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恰逢广东佛山发生“小悦悦事件”:一名叫小悦悦的2岁女孩遭遇车子多次碾压,而18个路人见死不救,最后是在一名捡垃圾的阿婆的呼救下被送往医院救助,但小悦悦最终死亡。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所以教师觉得这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故而教师要求学生们就这一事件展开辩论,辩题由学生自己出。学生选择了两个辩题:“关于小悦悦事件中18个行人的看法,正方为“18个行人应该上前施救”,反方为“18个行人不应该上前施救”。另外两个班级的辩题为“小悦悦事件折射的是法律的不完善还是人性的丑陋”,正方为“小悦悦事件折射的是法律的不完善”,反方为“小悦悦事件折射的是人性的丑陋”。“小悦悦事件”发生的时间是2011年10月13日,学生们决定就这一事件展开的辩论赛时间为10月17日,该事件新颖,社会上各方的观点激烈交锋。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变心理。从辩论题目布置下去开始,学生们自己广泛查阅资料,定主持人,定选题,定辩论组成员,定学生评委。由于这是最新的时事新闻,所以辩论赛准备时间定为一周。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密切关注了整个事态的进展,还注意全面分析各个媒体的观点,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并开出相应的书单供学生查阅,同时也负责解答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辩论过程中,主持人完全按照正规辩论赛的模式组织整个辩论过程。学生们对这一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的事件各抒己见,慷慨陈词,纷纷拿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竭尽所能捍卫己方观点。教室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就连下课都没有休息。这次辩论赛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后来,增加了一道特别程序,就是非辩论组的同学也可以上台进一步阐述自己支持的一方的观点,这样,辩论赛就成了全体同学参与的活动。

最后,由教师总结致辞,表扬优秀的同学,指出有待改正的方面。并把这一事件提到道德的高度进一步阐述。由全体同学投票选举本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并发放“最佳辩手”和“辩论赛优秀主持人”等荣誉称号及相应的奖品。

3 思政课辩论式教学价值及注意事项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使用辩论式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反驳,明晰是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不知不觉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还能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而,在整个思政课教学中推广这一教学法很有必要。

但是,这一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笔者结合这些年实施这一教学法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课程中辩题的选择。思想政治课程中辩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是辩论赛的起点。选择辩题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现实性原则。辩题既要体现教学重难点,又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引发他们的深刻思考。上述笔者引入的小悦悦事件的辩题就很好地符合了这个原则。二是教育性原则,这一点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特别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本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辩题要能使学生通过辩论,促进他们进行理论探索,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明辨真伪善恶,抵制错误思想和言论,树立对党、对国家的坚定信念。上述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的关于“中国目前的贫富分化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这个辩题就体现了这一原则。实践也证明,通过这一次辩论,学生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得到了加强,进一步提升了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辩论赛的准备和组织。辩论赛需要全体成员的参与,如果按照通常的正方对反方的模式,那参与的学生只有8个,容易使得其他同学认为辩论赛跟自己无关,因而达不到所有成员受益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比如笔者在上述第二个辩论赛中探索出的让非辩论组的同学也可以上台进一步阐述自己支持的一方的观点的方法,不失为一个有效调动全体成员积极性的好办法。辩论赛需要学生有广博的知识面,而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理论深度不够,很容易使辩论赛缺乏深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鼓励,可以给学生提供书单供查阅,在学生有困惑时,应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

同时,这个准备工作还包括教师本身的准备。教师不仅要了解辩论赛的基本常识,还要对辩题有深刻的见解。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才能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把辩论赛引入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解析阶段,弥补学生理论的不足,高屋建瓴地指导辩论赛。

最后,评选最佳辩手和优秀主持人,发放奖品。在辩论赛结束后,由全体同学对本次辩论赛中表现优异的选手进行民主投票,选出最佳辩手一至两名,并由教师颁发奖状和奖品。目的是鼓励优秀辩手,激励其他同学更好地参与辩论赛,向思想道德水平高、能力强的选手学习。进一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面临严峻挑战。所以,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的方式方法很有必要。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能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值得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高度关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仲豪.关于“辩论式”教学方法的探讨:以《政治经济学》教学为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2] 刘春荣.“辩论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

[3] 李妍.浅谈对对话式教学的认识.长春理工人学学报,2013.8.

辩论式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项目来源:湖南省教育厅课题[2010]243

1.辩论式教学的内涵及优点

1.1 辩论式教学的内涵

辩论式教学法是教师、学生就某一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分析、讨论、辩驳及总结,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辩论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收集资料,突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理论知识面,也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与沟通。

1.2 辩论式教学的优点

1.2.1 提高课堂的吸引力,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辩论式教学从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锻炼自己;辩论赛中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大大超过课堂上教师教授的内容和课本信息,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地探索未知的能力;辩论式教学结合实践,将学生普遍关心的医疗体制改革等问题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制度原则转化成富有活力的热点问题,使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有效衔接;辩论式教学特有的创造性、挑战性、对立性特点正切合了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把学生从“厌学”变得“乐学”。

1.2.2 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

辩论式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辩题的选择与设置,辩论后的点评与总结方面具有极大的引导性,不仅能够反映出教师知识面的宽窄,也能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另外教师需对辩论过程进行调控,在学生的辩论中发现新材料、新问题,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检视反思自身,优化教学理念。

2.在全科医学概论中开展辩论式教学的意义

全科医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面向社区与家庭,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讲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全科医学概论是全科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临床专业学生中开设全科医学概论,是医学模式转变及医学生就业方向转移的必然要求,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了解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的角色,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为学生在毕业后愿意到基层就业,并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奠定理论基础。课堂教学中运用辩论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技巧与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应变能力,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在课前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和相关网站及杂志查阅相关文献,获取相关前沿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全科医学的浓厚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能为全科医学辩论式教学积累经验,促进辩论式教学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普及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3.辩论式教学在全科医学概论中的运用

3.1 辩题的设计及课前准备

3.1.1 辩题的设计

辩论式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结合教学要求和大学生知识经验、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辩题,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辩题的设计。首先,应注意辩题应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又能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其次,辩题观点应有较大分歧,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引领学生通过思考、推理、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最后,通过辩论,能够促进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加强对全科医学概论基本框架的深入理解。我们曾在全科医学绪论、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沟通技能等章节开展辩论式教学,设计“我国将来的卫生事业是以全科为主,还是以专科为主”、“医学发展是以疾病治愈为主,还是以促进健康为主”等辩题。课堂辩论激烈,经课后反馈,教学效果良好。

3.1.2 课前动员和准备

在辨题确定以后,教师提前一到两周向学生公布,因辩题具有专业性,教师需对辩题进行初步分析,引导学生确立观点,同时阐明辩论的规则,并对辩论的形式、人员分组、程序等进行适当的安排。课后,学生根据题目查阅文献,分析、综合后确定自己的辩论观点,推选辩论代表。主辩人除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外,还要听取本组其他同学的意见与看法,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假设及结论,以便在辩论时能够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能有力地反驳对方辩手。

3.1.3 课堂辩论

由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双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之后,要求所有未参与辩论的学员积极进行讨论,此外,教师应该将一些被辩论者忽略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自由讨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虽然,在辩论式教学中,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表达,但是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思考,如果学生能集中精力倾听别人要点、重点、漏洞,积极思考,即使不发言,思维能力照样能培养。

3.1.4 辩论的点评和总结

辩论的点评分为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学生评委在辩论准备和辩论中积极思考,发现辩论中的闪光点与不足,并分享自己在辩论准备中了解到的知识。

4.辩论式教学在全科医学概论课堂运用的思考

4.1 设计好辩题的规模,使更多学生参与辩论赛

辩论式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很重要。我校临床班学生采用大班授课,人数在150名左右,而一般的辩论赛,正反双方的辩手为3-4名,一场辩论最多8名学生参加。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在辩论前不能积极查阅文献和资料,在辩论中也难以深入思考问题,很难从辩论式教学中受益。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做法是:除去主持记录2名,评委5名,剩余同学分成正反双方,各推选10名同学做代表进行主辩,其他同学作为后备力量,双方代表依次阐述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己方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并且在自由辩论发挥重要力量。在辩论赛中未发言同学在教师点评后以作业形式将课前准备材料及本次课堂心得进行总结。全体同学广泛参与在竞赛式辩论中,既能促进同学间的团队合作,又保证辩论参与的广泛性。

4.2 辩论的点评和总结

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在辩论中起导向作用。在点评时,首先应该肯定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以及辩论中思想的闪光点。其次,对同学们的课前准备、立论角度、论据、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等进行点评,指出辩论内容方面的具体不足,并示鼓励。最后,对辩论内容进行总结,对同学们发言中的一些明显的认识错误予以纠正,深化同学们对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认同[1]。辩论的过程事实上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在辩论结束后通过辩论总结,能够使同学们对辩题的理解更加系统化。适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认识到对方观点中合理和科学的成分,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4.3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辩题的现实性

辩题除了具有可辩性,还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样才能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对同学们今后的工作才会有作用。因此,尽量让同学们共同参与到辩题的设计中来。让他们从感兴趣的现象或者问题出发形成辩题。另外,辩论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能提高教学效果,同学们能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如与案例教学法的联合运用可从案例中产生辩题,也能增加辩论的生动性和情境性[2]。

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地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课堂教学摆脱空洞无味。

参考文献

[1]刘亚丁.辩论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当代教育科学[J],2008,15:25-27

辩论式教学范文第3篇

一、辩论式教学内涵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辩论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且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相契合。具体来说,辩论式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反向思维、发展性思维作为主要特征,指导学生围绕特定的辩论主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方、反方,运用一定的事实进行辩驳。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正反两方各抒己见、相互学习,不仅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促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和能力的双向发展。基于辩论式教学的内涵,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区分辩论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与辩论赛之间的区别。一方面,讨论式教学法是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而进行的学习方法,辩论式教学则强调了不同观点的碰撞、对话和融合,主要是将有争议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或者是待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疑问时,指导学生经过思考,最终确定自身的观点、立场等,并随即寻求相关资料、理论知识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辩论;另一方面,辩论式教学与传统的辩论赛也有所不同,辩论式教学侧重点并非输赢,而是运用自己的观点辩驳对方的观点,最终在越辩越明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知识,最终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二、辩论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科学设计辩论题目

科学设计辩论题目是开展辩论式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结合辩论式教学的内涵,教师在设计辩论题目之前,必须要关注:首先,契合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教师应明确辩论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因此,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刻地解读,对教材中的逻辑结构进行梳理,从宏观上把握政治知识体系,明确本章节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对重难点知识中蕴含的思辨性因素进行思考,结合政治教材中提供的情境、问题,科学设计辩题;其次,在设计政治辩题时,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广泛搜集近期国内外的热点材料,善于挖掘其中蕴含的辩论资源,将其作为辩论的主题;再次,还应坚持生活性的原则设计辩题。基于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辩题时,还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在熟悉的辩题中主动参与其中。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社会环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最终设计出最“接地气”的辩题;最后,还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教师设计的辩题必须要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区,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辩论式教学中,教师依据上述原则,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辩题,即:“个人收入与个人分配有什么联系”,并结合辩题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自己有个人收入的话,自己应该怎么客观分配”,给辩论题目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的因素,以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辩论学习中。

(二)科学设计辩论情境

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下,由于学生深受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政治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积极性比较低,严重制约了辩论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在优化辩论式教学时,还应围绕辩题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辩论情境,不断增强辩论式学习的趣味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社会阅历等,灵活借助微课视频、抖音视频等内容,给学生创设出辩论情景,以便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吸引下,积极主动参与到政治辩论学习中。例如,在“法治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辩论式教学之前,就给学生设计了“没有法治,社会将会发生哪些改变?如果老人摔倒,你该怎么做”等辩题。接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辩论中,教师就运用了视频、图片等方式,给学生设计了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契合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辩论题目辩论学习中。

(三)加强引导,保障辩论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高中政治辩论式教学开展之前,为了保障辩论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促使学生在辩论中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充分地预设,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辩论现状,适时调整和引导,帮助学生在辩论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等。首先,针对学生在辩论中常常出现的“跑题”现象,教师必须要在课前明确辩题中心议题时,要求学生提炼出简短的辩论提纲。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仍然存在“跑题”现象,必须要给予提醒;其次,针对学生在辩论中存在的“参与度不均”的现象,可通过创新辩论赛形式的方式,将辩论赛的参与者和智囊团结合起来,指导其共同准备,在辩论结束之后,由双方的智囊团做进一步的补充。如此,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辩论参与程度,真正实现了所有学生的参与;最后,针对辩论过程中出现的“冷场”现象,教师可选择在课前将辩题告诉学生,并给其提供搜集资料的时间,以便于学生能够理清辩论的思路,并写好辩论词等。如果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冷场”现象,教师就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以“激将法”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人民当家做主”这一部分知识学习中,为了发展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就给学生设计了“权力是福,权力是祸”的辩题。但是在具体辩论的过程中,反方列举了大量的腐败官员实例,在辩论过程中情绪激昂,致使正方被质问得哑口无言,一度出现了“冷场”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就可借助“激将”法,说道“原来我国的公务员全部都是分子呀”。在这种情况下,正方学生就会立刻抓住“主流和支流”的关键词,由此继续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辩论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政治学科素养的关键途径。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科学设计辩题,围绕辩题设计辩论情境,加强辩论过程中的引导等,切实保障辩论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辩论式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本科;教学方法;辩论式教学

一、引言

在古希腊时代,为有效传授知识,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发明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法”。所谓“苏格拉底法”即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不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应知道的知识,而是通过讨论或辩论方式揭露学生认知中的矛盾或漏洞,以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主要运用辩论方式进行教学,所以“苏格拉底法”也被称为辩论术。这种“术”要求辩者无论在何种形式的辩论中,都需要对辩题分析透彻、引据合理、思路清晰、推理缜密、反应敏捷、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并能够准确地将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进行完美表达。因此,这种“术”对培养人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甚至个性品质都具有极理想的效果及作用。高等教育应是教学领域创新与改革的先遣兵,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进行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学习,应是教师不断追求地理想与目标。本文便是在这种教学思想与背景的作用下,试图探讨将传统的辩论术与现代教学理念及有关学科相结合,创设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架构

我们以西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专业选修课《梦的解析》为教改蓝本,以应用心理专业三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进行了为数九次,每二周一次共18课时的教学活动。具体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如右下表:

三、教学过程

全班54名学生经自由结合,分为六个辩论小组。每个辩论小组内再自由结合为正方3人组与反方3人组。教师将教学计划与辩论内容分发到每个辩论小组,各辩论组可自行选择辩论主题进行辩论准备。教学过程模拟2005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赛程与规则,每组都设一辩手、二辩手与三辩手。在第一回合的辩论中,正、反方都是就己方观点,一辩负责开篇立论,主要任务是说明已方观点、立论的根据及所得结论。二辩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并补充一辩的论据,进一步以事实说明已方观点。三辩的主要任务是总结陈词并说明已方结论的正确性,每一辩手公开发言的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从第二回合开始,双方进入公辩。在公辩中,正、反双方都要竭力寻找对方立论根据上的不足与漏洞进行辩驳,并进一步说明已方认为正确的论据,每一辩手公辩的时间限制在3分钟以内。双方公辩一回合后,进入全班同学自由辩论时间,其他不在辩论席上的同学,在辩论中可任意支持正方或反方的观点,但每人发言的时间限制在2分钟以内。教师在辩论中承担主席角色,控制辩论的时间及主题,维持辩论秩序,并在辩论结束时对本次辩论的内容与过程进行评价与总结,同时对某些理论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与说明。

辩论规则如下:

1.各小组一辩在辩论时必须以课件形式陈述已方的观点与内容。

2.各组辩手必须遵守时间规则,辩手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陈述。当辩论时间用完时,辩手应立刻停止发言,否则便视为违规,主席有权剥夺辩手再行辩论的机会。

3.公辩时间内,质询者可询问问题,但不得自行申论或就质询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引申,否则视为违规。质询者自行申论或引申发言时,答辩者有权要求其停止。

4.答辩者应回答质询者提出的问题,但问题明显不合理时,质询者应说明理由,否则答辩者可拒绝回答。

5.正、反双方在答辩过程中,均不得有恶意,否则视为违规,主席有权剥夺辩手再行辩论的机会。

四、考核标准

在辩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核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设立了以下标准。

1.正方与反方同学在辩论过程中,为说明己方观点的教学课件占全部考核内容的20%;

2.辩手在辩论中的具体表现占全部考核内容的20%;

3.全部教学过程结束后,要求每组辩手根据本组辩论的主题提交一篇总结性论文,论文占全部考核内容的60%。

五、教学效果评价

在为数九次,为期18周的辩论式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在辩论式教学活动中得到了空前体现,焕发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具体表现在:

1.学生为辩论活动阅读了大量有关资料。由于辩论是具极大挑战性的活动,辩论双方在辩论前都必须为己方获胜准备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在准备过程中较深刻地领会其理论精髓,才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个人所掌握的理论与对方进行紧张、激烈地辩论。因此,学生们为辩论阅读的资料之丰、种类之繁、准备之充足,充分体现在他们为辩论准备的课件与辩论讲稿和笔记中。

2.高质量的课件。学生为辩论制作的课件内容完整而不累赘,画面丰富而不杂乱,动静结合,色彩搭配协调美观,充分体现出现代大学生在电脑和多媒体制作上的水平与优势。

3.锻炼了思维的品质。通过这种有组织的辩论活动,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辩论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一种思维反应能力。在辩论中个人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缜密性及对该学科理论的领悟程度及丰富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与培养。许多学生通过辩论不仅培养与锻炼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心理学科的博大精深,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4.培养了团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由于辩论式教学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因此,辩论团队是否能够相互支持,高度合作,紧密配合以迅速作出最佳反应,对辩论一方能否在辩论中获胜有重要影响。为达到辩论取胜的目的,各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从积极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准备辩论提纲到制定辩论计划、协调发言顺序等,经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与效果,而且也培养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5.为学生施展个人才华与表现个性提供了理想平台。在辩论中,有的学生锋利,有的学生幽默,有的学生沉稳,有的学生敏捷。辩论不仅锻炼与培养了学生的胆识与能力,也为学生们表现个人在学科知识方面的才华与个性提供了极佳的平台。

6.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极佳途径。通过辩论式教学,使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较全面地认识与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了教师对学生的某些不良认识与看法,并能够使教师深刻反省个人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上的不足,从中汲取教学经验,实现教学相长。

六、将辩论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已具备相应学科的基础知识是辩论式教学进行的前提条件。辩论式教学应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拓展性教学,它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已学习与掌握了相应学科的基础知识。只有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学生才可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在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与辩论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理论根据,达到拓展与丰富相关学科知识的目的。

2.应选择适合辩论式教学的课程。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其局限性,辩论式教学亦然如此。我们认为辩论式教学较适合大学本科教育学科体系中专业选修类课程的教学,不适合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由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目的是为学生学习这一专业奠定基础,因此,这类课程一般需要教师对学科的知识体系、理论架构、具体内容进行完整、细致的讲解与介绍。而专业选修课一般都是在某一理论体系与架构上的知识拓展与延伸,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学科体系与理论后,完全有能力去实现个人在这一领域中的自我学习与领悟,而没有必要囿于教师所提供的理论框架中。

3.教师需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辩论式教学不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前要翻阅大量有关资料,以便于在理论上指导学生进行辩论。而且还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规定辩论的主题及规则,使整个辩论活动在高度有序的情形下进行。

4.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辩论主题。即辩论主题的确定应是能够拓展学生相关知识领域,在理论建构上处于不同的角度与观念,并在立论根据上有一定的对立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各自的理论框架与立论根据中,充分运用已领悟与掌握的理论,展开生动、深刻、有理有据的辩论。

5.教师要锻炼个人控制现场的能力。尽管已经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但也不能保证辩论就一定能够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因此,在辩论出现混乱局面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已制定的规则严格控制现场,不能随意改变规则,更不能以个人好恶控制现场,一定要给所有学生提供公平辩论的机会。

6.及时评价总结。每次辩论后,教师都应留有较充分的时间总结本次辩论的优点与不足,并根据每个学生在辩论中的具体表现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认知-发现式学习,学会生成式学习,并通过自我学习在学业上取得更大进步。

7.对学生理解领悟不足或有误的内容进行必要讲解。虽然学生为辩论阅读与准备了大量的有关理论,但不能保证他们对这些理论的认识与理解都是准确无误的。教师在辩论过程中,应记录下学生对某一理论在认识与理解上有误的或不准确的地方,以便在辩论结束后,对这些地方进行必要讲解与介绍。这一点对保证学生对该理论的正确理解与学习至关重要。

以上是我们对辩论式教学方式的一些总结与体会。就一种教学方式而言,辩论式教学是我们针对目前大学教育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的一次新尝试。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感到这种教学方式有它积极与优越的一面,它使学生的学习活跃、积极,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力。我们希望有更多教师能够步入到这种探索过程中来,总结出更多辩论式教学的积极经验,使它成为一种大学本科教育中被广大教师认可并能够积极推行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桂荣.风格化教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新教育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

[2]程广文,陈笃彬.论教学的生成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辩论式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辩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215-02

一、辩论式教学的基本原理

辩论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和艺术。至少在4 000年前,人类就开始辩论话动。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王子们就在法老法庭上辩论农业政策。亚里士多德的《辩术》一书奠定了辩论的基础,至今仍有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提问式教学法是辩论式教学法的里程碑。苏格拉底总结出“教育应在交谈中揭示真理,通过交流使人信服”的教学方法论。苏格拉底善于采用谈话、论辩的方式,通过诘问,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无知,逐渐修正思想。他认为,思维矛盾的揭露以及对立意见的冲突是发现真理的最好办法,他自豪地称自己为“知识的助产士”,并用这种方法“帮助已经包藏于每一个人意识中的思想出世”。苏格拉底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苏格拉底提问式教学法作为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在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提供了启示。

古希腊的柏拉图,也是采用辩论式教学的典范,他把辩论式的教学提到空前的高度。在他的“学园”里,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辩论,由此掌握辩论之术,开启智慧之门。在柏拉图对话集《克力同篇》中记载,当苏格拉底受到雅典法庭不公正的审判,学生们奉劝他越狱而逃时,苏格拉底以雅典法律的名义与克力同展开了论争。在这一段对话中,苏格拉底以假设性的提问和深刻的分析、辩驳,表明了他忠于法律、誓死捍卫法律的观点。据柏拉图记载,古希腊的德谟斯忒斯原先患有口吃的毛病,后来发愤苦练,竟至于把石块含在嘴里练习发音,最终成为古希腊的第一雄辩家。当时智者派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普鲁泰哥拉和伟大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居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辩论:究竟是标枪还是扔标枪的运动员、还是主持竞技会的人应该对不幸被标枪刺死的人负责。古希腊人的这种辩论的热情尤其表观在苏格拉底的身上,这位自诩为“雅典的牛蛇”的哲学家整天蓬头赤足,到处找人辩论,柏拉图的三十多篇脍炙人口的对话记录了苏格拉底辉煌的辩论业绩。在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的对话集中,还有许多充满哲理和智慧的精彩对话,充分展示了辩论式教学方法的优越。

中世纪时期,辩论之风盛行,辩论被列为七门大学文科中的一门。任教于巴黎大学的托马斯・阿奎仅在1256年春至1259年春,第一次在巴黎大学执教3年,就主持了对253个问题的正式辩论,这些辩论被记录在一本叫《论真理》的书中。除了教授们组织的正式辩论,还有“四旬斋”和“降临竹”的即兴经院辩论,前者40天,后者十几天,这也就是说,巴黎大学有60多天的专门辩论时间,供师生在一起即兴辩论。

辩论式教学由来已久,公元前1122到前255年,中国周朝的学者们则进行过重要的辩论。教育家孔子、孟子都运用了辩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树国之栋梁。通过辩论来阐明道理,既可使教师受到教育,也能帮助学生接受教育。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大批辩士应运而生,辩论在古代的学府中盛行开来。中国有句俗话说:“理越辩越明”,理论是在争辩中发展的。中国哲学史上义利、理气、天人等争论,都在双方的唇枪舌剑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认识升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辩思潮”,虽有诡辩之嫌疑,但他们长于论辩,乐于论辩,揭示出了概念内部确定中的不确定,揭示了思维表面和谐之中的深刻矛盾,他们提出的有些命题至今还是人们争论的聚焦点,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另外,还有很多古代教育家都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如朱熹。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定势和思维特点

由于所处的特定时代的特点,形成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鲜明而独立的心理定势和思维特点。第一,自主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主观的注入式教学,克服那种“我打你通”的简单教学法,而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逆反心理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防止过早地下结论,给学生一种非接受不可和毫无商量余地的感觉。而应变换一种角度,让学生“进入角色”,主动思考,自我教育。第三,思想复杂、价值多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安排上,针对学生思想的热点、疑点和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特别要注重教学方法。第四,学习积极性差。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兴趣不高的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必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辩论课型更新颖,更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竞争的主动性,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高职院校开展辩论式教学的意义

(一)辩论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教师口若悬河,学生缄默无语。学生总是被动的,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也很难表现出自己的能动性。而辩论式教学方法能迫使学生思考:老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我又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又会怎样辩驳?这迫使学生主动阅读、查找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深入思考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积极发言以表现或锻炼自己的口才。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质问、辩论会出现高潮,形成热烈的气氛,刺激学生对一些问题刨根问底。同时,通过阅读、思考也容易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实现某一学术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二)辩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形成创新思维品质

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思维是创新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学生创造性思维相对薄弱,而辩论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锻炼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辩论型”教学模式,以其真实案例的现实性、感染性,以课堂讨论、激烈争辩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机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更快捷、更灵话,独创性更强,从崇拜权威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发展过程中,迸发创造火花,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养成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辩论式教学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及多向思维能力

由于辩论双方的观点都以确凿的事实材料为依据,方能站稳脚跟,这就促使学生从搜集的大量资料中提取信息,去粗存精,深入理解为我所用,这样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资料的综合和归纳能力。学生要想在辩论中取胜,必须养成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要懂得“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道理,这个角度攻不进,换个角度攻;这个角度不好驳,换个角度驳。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发散性的趋向,同学们各抒己见,探新求异,增强学生周密全面看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辩论式教学将课前的准备、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总结、辅导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强调的是课堂知识的传授,教师一般并不要求预习或复习,学生往往是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备考。高职院校辩论式教学方法中,课前的阅读、查找资料等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前预习,它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相关书目,主动查找相关信息,结合现实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课堂的提问、辩论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是获取知识,拓展视野,锻炼口才、胆识,学习新的思维方式的过程;课后的总结、辅导是深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理清思路,整理论证要点,归纳结论,积累经验,汲取教训的过程。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五)辩论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应着眼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辩论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学能够营造竞争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学习,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同时,思辨性活动为学生智能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活动中所获的信息比一本教科书和一个教师的信息大大增加,有助于学生了解学科动态,加深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锻炼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探索未知的知识。

(六)辩论式教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辩论式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 任务教学法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编号12JK028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编号12JK0292);西安邮电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编号JGC201144)。

引 言

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口语表达方面,要求学生能用英语交流、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鉴于此,结合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实践,辩论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有着广泛的积极意义。

辩论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辩论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辩论式教学在西方教学中颇为盛行,经过众多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柏拉图就是辩论式教学的典范。学者Christopher G. Dugdale认为:离开作为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辩论式教学模式,教学的难度是不可想象的。将辩论作为一种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可以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在口语教学中,教师有策略地、适度地实施辩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的提高,让学生随时都对教学内容保持高度集中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浓厚的语言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国内学者文秋芳也认为将辩论引入英语课堂可以在四个方面贯彻“最大限度”: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覆盖面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的交际真实性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达到最大限度。这种尝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大大提升语言理解和输出能力,迅速提高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智力水平。

辩论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它不是将辩论与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服务于教学,促成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这种英语口语教学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语境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营造出综合运用语言的实际环境,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其自信心。

1.辩论是一项目标明确的动态教学活动,辩护及驳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能教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的适当技巧,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英语交流、英语会话的自信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辩论注重论点的辩论与交流,强调语言的运用,而不是形式。辩论涉及内容广泛,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活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来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比单纯的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方法更容易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法能力、语言能力和应变能力)。

3.评价反馈有助于教学活动。学生辩论的质量可以评价学生的论据是否清晰;学生辩论的风格,可以评价活动是否生动有趣;学生辩论效果可以评价其协作能力和组织方式是否得当。

4.辩手通过陈述性演讲稿的多次改写可有效提高其写作能力、听力理解能力。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听和读被视为接收,说和写被视为创作。学生辩论中论点陈述的缜密和流畅切实反映了在其他几个方面的关联性。

辩论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从任务教学法视角出发,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其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合作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语言,完成学习任务。结合当前我国高校英语听说课程的实际,将辩论赛引入课堂,设计辩题,分配小组,积极参与无疑体现了任务教学法理论的若干观点,转变教师讲解语言知识时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任务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从而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义。

1.课前准备阶段

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三册和第四册每单元Part B中的Speaking Tasks部分都有一个特定的正反辩论话题, 选题多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感兴趣的热点内容, 时代感强, 新颖多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做好引导和组织工作,向学生介绍辩论赛的要求和流程,将全班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辩论小组。组织双方学生收集资料, 罗列论据, 讨论方案。由于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所以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各推选6至8名同学当辩手。以Unit 10中的辩题为例:Arguments for or against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bring humor into classroom teaching,教师可以给予辩前指导: ①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me students(positive); ②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chool administrator (negative)。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词汇量、阅读能力及信息的分析能力。

2.课堂辩论阶段

陈述—自由辩论—总结陈词的辩论赛程序可为英语课堂辩论提供一定的借鉴,但为了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适度调整辩论赛的流程和时间比例分配,可以允许对方队员重复解释说明,可以适当增加非参赛选手的提问时间等。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一方面锻炼其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而言受益匪浅。

3.点评阶段

辩论式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这就要求教师在点评阶段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学生的充分准备工作和课堂积极表现,运用多种鼓励性的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等。同时,也要适当指出不足,便于他们确立努力的方向并正确地评价自我。教师点评侧重点可以围绕学生语言掌握程度,如:词汇选择准确性,语法应用合理性,语言表达清晰度等进行评价。同时除教师点评外,还可增加学生点评、打分,做到公平公正。

4.反馈阶段

信息反馈是教师和学生得以弥补不足,自我总结,促进提高的有效途径。在英语课堂辩论结束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交一篇书面报告, 及时总结和修改在口头辩论中的要点及不足,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转化为书面表达能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其书面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

结 语

辩论式教学作为丰富课堂组织活动的手段之一,通过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其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真实活动,使课堂口语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语言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与此同时,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把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内涵。总之,集听、说、读、写能力为一体的英语辩论式教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2000,(2).

[2]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彭曼君,熊丽君,交际策略和课堂辩论[J].当代教育论坛:科学教育研究,2006,(9).

辩论式教学范文第7篇

1.辩题选择原则

辩题是辩论活动中所使用的题目,是一堂辩论课中最重要的元素,所有的辩论都由此而生。一堂辩论课的精彩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辩题。辩题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辩题要切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社会现实问题设计辩题,体现辩论的教育意义。

(2)可辩性。辩题要有一定可辩性,既有共识点又有争论点,才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和思维拓展。

(3)公平性。辩题在理论、事实和逻辑等方面没有倾向性,这样对正反方学生才公正、公平。

(4)适宜性。辩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要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探究意识。辩题还应简单明了,辩题不宜过大,课堂辩论毕竟不同于一般辩论,要求在一节课的范围内进行。

(5)趣味性。辩题要有新意,具有趣味性、时代性、热点性等特点,这样才能辩之有趣,辩之有理,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教师指导原则

(1)辩论环节与课堂教学结合。辩论应服务于教学,它是促成教学目标完美实现的一种手段、方式。课堂中的辩论应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材中重难点进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发现式辩论、深入探讨式辩论或综合运用式辩论等不同类型,并适时地根据学生在辩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真正发挥辩论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2)适时指导与耐心观望融合。辩论中有两种态度都不可取。一种是“过度指导”,即教师干涉过多,带有倾向性,左右着学生的思维。另一种倾向是“隔岸观火”,针对学生粗杂而单调的讨论或辩论,教师不介入、不引导、不指正,这些都达不到辩论学习的最佳效果。当学生处于知识混淆、思维束缚时,教师应及时纠正或引导;当学生在讨论、倾听中提炼出自己思路时,教师需要耐心观望,做到“指导”与“观望”有机融合。

(3)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兼顾。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使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兼顾。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教师应尽量使每一次辩论参与人员最大化,争取每人都有一定的尝试机会、锻炼机会。

二、辩论式教学的课堂实践

(1)时间。一学期安排2~3次辩论学习即可,一般15~30分钟,如果时间允许也可整节课安排辩论赛。前提是必须按要求完成本节或本章的教学任务,为给辩论赛留出充足时间,一些教材内容可简化,以节省时间。

(2)分组。可将全班分成正反两方,每方四小组讨论,全班共八小组,每组6~8人。每个小组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以促进小组内部的有效合作。各组再分配立论、辩论、结论的任务,安排一辩、二辩、结辩的角色。各组发言情况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处理。

(3)准备。提前1~2周将辩题和分组情况公布,让学生针对自己承辩的内容查找资料,做好辩论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4)评价。在辩论开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去参与整个辩论过程,避免个人的情绪化表现。教师在辩论结束后对正反两方辩论组应做客观评估,评价应以激励、表扬为主。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智力水平等方面寻找其闪光点,使小组成员感到荣辱与共,从而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各尽其才,取长补短。

(5)实践。实施过程为: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正反方代表陈述自由辩论总结。实施过程可灵活处理,如有停顿、冷场现象,教师可把问题抛给观众学生回答;如果时间不够,或过于激烈,教师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交由学生继续思考和深入探讨。以西北师大附中高一某班的一堂辩论课为例探究其实施过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章内容较简单,前3节课讲授第一、二节主要内容,第4节课专门留作辩论活动。第87页有一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针对“城市交通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可设计“城市交通中哪种交通工具更好”的辩论内容,正方辩题:城市交通中自行车优于汽车,反方辩题:城市交通中汽车优于自行车。表1是辩论摘录及教师点评。

三、地理课堂适合开展辩论的内容

辩论式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辩论式 教学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让高中生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政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策略,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经常采用“辩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又能在辩论过程中让全体参与者接受到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大量信息,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一、辩论式教学的内涵及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辩论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中的某一论题内容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就某一方面拟定正反两个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展开辩论、研讨,使学生经过思考、争论、交流、体验等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辩论式教学旨在探索如何将辩论引入课堂,使之转化为适用于整个班级的学习活动,通过讨论、质疑、资料搜集与小论文撰写等训练,达成让学生提升思辨与表达能力、产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建构有效的学习策略等教学目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辩论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由于辩论式教学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使课堂教学过程建立在多边互动基础上,以导促学,以情激学,以教辅学。另外,短兵相接的辩论,有利于学生表现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和较强的表达等能力,进而通过自由联想、横向过渡、触类旁通、不断创新,使课堂教学多了活力与生机,多了观点的碰撞与问题的解决途径,多了主体的参与和探索的快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综合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2、辩论式教学能够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辩论式教学为教师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实践的平台。在教学理念上,辩论式教学能使教师更进一步认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的内涵,课堂是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生成的场所,教师的目光应着眼于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获得新的突破,诸如突出目标境界,实现三维突破;强调素质培养,达到乐于学习;强化大众教育,提倡个性展示;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二、辩论式教学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应用的具体过程

1、精选辩题,作好课前准备

辩论式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要求和高中生的知识经验、思想实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辩题,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辩题的设计。辩题的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现实性原则。辩题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二是思辨性原则。辩题观点分歧比较大,容易引发思维冲突,引领学生通过思考、推理、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是教育性原则。通过辩论,能够促进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澄清思想认识,明辨真伪善恶,明白什么事能做、该做,什么事不能做、不该做,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好辩论课前准备,不仅要围绕教材重、难点确定论题,而且还需要许多资料支撑论点。这就需要对课前进一步进行组织,包括划分辩论小组、确定中心发言人、查找资料、作好小组内交流等。

2、课堂辩论的实施及过程控制

课堂辩论可以参考电视里“大专辩论会”的形式,但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辩论又不同于比赛性质的辩论,课堂中的辩论指向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适时地根据学生在辩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要确定好学生辩手,分成“正方”组与“反方”组去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辩论的方法、技巧和礼节,如尊重他人的发言,不对同学进行人身攻击等。在辩论结束后,当场由台下学生观众投票确定双方的胜负。

一般来说,从时间上讲,这种课堂小型辩论会在时间应控制在30―35分钟以内;从形式上讲,采用自由辩论较为合适,以让更多的学生围绕辩题参与其中;从内容上讲,辩论者须具备扎实的书本知识,以保障探究和合作内容充实;从主导作用讲,教师应成为辩论的组织者,以“主席”的身份调控辩论的气氛和节奏,及时缓解辩手的紧张情绪,可以适当引导,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并控制局面。

为了引导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设问技巧,做到引而不发、讲而不透,让学生自奋其力、自求其果。

在辩论式教学中运用一些教学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提供一些激发学生思维的情景,如一段材料、一段音乐、一段录像等等。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形、光、声、色等信息功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3、作好辩论的点评和总结,5―10分钟时间“点评”,作最后的总结陈词

要注意的是,与一般辩论赛不同,总结陈词既不代表任何一方的观点,也不仅是分析赛情,而是对一节课的教学总结。因此教师的总结陈词至关重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导向作用,关系一节辩论课的“收官”效果。

教师的点评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立论角度是否正确、论据支撑是否有力、论辩条理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以及学生的参与热情、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等进行点评,对辩论过程中的思维闪光点进行赞扬和鼓励。第二部分,对辩论内容进行总结,这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要对学生发言中的一些明显的认识错误予以纠正,从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深刻剖析问题实质,深化学生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与认同,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明确真理的方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赖和崇尚,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课后,要求学生写出辩论心得体会,进一步提升辩论课的实际效果。

辩论式教学范文第9篇

一、辩论式教学的特点

辩论式教学打破了以往“填鸭式”“说教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时代化,更加注重知识获取和论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具备以往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它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活性

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广阔舞台,辩题的选择要符合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也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搜集素材,丰富辩题。

(二)时代性

辩题的选择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色,这样辩题才具有鲜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现实,对待社会,打造完善人格。

(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辩论的过程只有具备趣味性,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兴趣需要综合运用语言、形体、动作、形态等各种因素,调动气氛,增加趣味,推动辩论的进展。

(四)指导性

就辩题的选择而言,辩论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辩题的选择要对学生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就辩论的过程而言,教师要积极有效地指导,防止辩论脱离辩题。

二、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过程

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准备阶段、课堂辩论阶段、辩论评价阶段。

(一)准备阶段

辩论赛的组织阶段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辩题的选择、课前准备和小组分工、资料搜集。

辩论前,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切合时代脉搏,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合适的辩题,要有一定的思辩度,既能引起学生共鸣,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例如,正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继承传统文化

反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学习外来文化

选择合适的辩题之后,教师要把学生适当分组,辩论一般分为正反两方,课堂辩论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确定人数,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确定正反方主辩人数各为4人,同时每方可以有智囊团,智囊团每方人数为16人,记分员2人,监督团8人,这样就基本可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辩论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可是文字、图片,又可是视频,还可是学生实际调查结果。

(二)课堂辩论阶段

课堂辩论阶段主要有课堂辩论和教师指导两大部分组成。

课堂辩论赛的形式可以借鉴大学生辩论赛的流程,结合学生实际加以补充。首先是一辩阐述本方观点,其次是二辩对本方观点的论证。接着是自由辩论时间,自由辩论时间以每方的三辩为主,其他人员皆可参与,智囊团也可参与其中,丰富辩论,活跃气氛。最后是每方四辩阐述总结时间。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才能,又能促进每方团队之间的合作。双方积极互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培养健全的思维方式,体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乐趣。

课堂辩论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对整个辩论过程的引导、调控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健康、自由的言论环境,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尊重学生言论自由,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辩论主题和过程,当学生辩论脱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将学生思维拉回主题;当学生辩论出现过多负面影响时,教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保证辩论赛的正确方向;当辩论赛气氛过于活跃时,教师要严肃认真、恰到好处地控制;而当出现冷场时,教师又要善于调动气氛,适时引导。教师的点拨要精练,言简意赅,“四两拨千斤”,不可喧宾夺主。

(三)辩论评价阶段

辩论评价可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好的点评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点评从学生角度,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特点和想法。教师点评可从学生论前准备和论中表现两方面入手。论前准备包括学生材料准备是否充分、逻辑思维是否严密以及学生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论中表现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程度、队员表现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创新,肯定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指出学生在辩论赛中的不足,从更深层次、更高角度对辩题进行剖析,并与课本理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宏扬正能量,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辩论式教学方式的反思

辩论式教学需要课前较长时间的准备,课堂上大量时间的付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此方法,教师要切实从教材出发,结合国家和学生实际,慎重、恰当地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辩论式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法律职业教育;辩论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40-02

一、开展辩论式教学的必要性

1.法律职业能力要求辩论式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快适应实践工作的需要。实际上,这些能力就是实践操作能力。

从工作内容来看,实践操作能力就是运用法律基本原理进行法律关系分析,适用法律条文,提出司法建议或参与法律诉讼的能力。从能力类型来看,包括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娴熟的谈判能力、流利的交流能力、扎实的调研能力、丰富的诉讼能力、敏捷的应变能力等。我们利用上述能力作为开设辩论课程的衡量指标。逻辑思维能力是指辨别和说明司法实践问题、法律基本原理,合理进行法律关系分析及推理,用基本法律原理解决司法实践问题。交流能力是指通过语言文字与其他社会主体沟通社会信息,表达法律意见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两种。谈判能力是指在司法实践中解决法律问题时的能言善辩、满足委托人委托事项的能力。诉讼能力是指掌握诉讼程序,运用诉讼技巧应对或参与诉讼的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是指能够策划调查方案,采取调查手段,确定事实真相,并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随即应变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上述实践能力都能在辩论式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案件事实,查找法律相关资料、阅读法律理论著述,最终获得有效信息、提出辩论意见的方法进行锻炼。交流能力、谈判能力、诉讼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通过撰写法律文书表达自己的观点,运用诉讼程序技巧解决各种突况,采用口头表述、质疑、立论等手段进行法庭辩论等手段得到锻炼。

通过各种比较和尝试,比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法律咨询、进行法律援助、旁听庭审、增加实训、案例分析等,笔者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辩论式教学方法是简单易行且成效显著的途径。

2.中等职业学生现状要求辩论式教学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上课时不认真听课,玩电子产品,甚至于经常逃课;课余时间谈恋爱现象普遍,有的甚至打架等。如何对中等职业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等法律职业教育应当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辩论式教学的内涵

辩论的历史与人类语言的历史一样久远。中国古代倡导“百家争鸣”,使辩论有了高度发展。如最著名的庄子与惠施公的辩论;孟子也曾自述:“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为此得到古今好辩之名;墨家辩者,简称墨辩等。辩论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有三个,一是互动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在活动关系网上应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格局,促进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把课堂教学过程建立在多边互动基础上,力求体现学习的主动性、认知的深刻性、交流的多维性。教学信息的输出与反馈,不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而且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形成多维交流、合作、碰撞的态势,建立多层次、立体式信息传递网络。二是生成性教学。辩论式教学课堂是充满活力的,学生思维和思维的碰撞,会激发灵感,课堂不是预设,而是生成的,创新的,无法预想的。三是合作式学习。实施辩论式教学活动,可以根本转变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行为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益,达到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法学教育的辩论教学是指科学设置规划体系性的辩论课程,采取逐步推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系统掌握辩论基本知识,熟悉运用常规的辩论技巧,在司法实践当中进行锻炼,从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法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即包括法学基本原理和司法实践技能两大部分。而辩论式教学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很好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践教学与培养学生法学职业能力的目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观察,笔者认为以学生在校期间的三年或四年为一个周期,辩论式教学的开展步骤应当按照以下顺序展开:第一阶段,在刚入校的学生中间开展普通辩论赛,类似于在电视上举办的大专辩论赛,因为他们还没有具体接触到法学专业课,只有就普通社会论题展开辩论;第二阶段,在已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展案例研讨和辩论式课程。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法学基础知识,可以结合法学专业展开辩论;第三阶段,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间开展法庭辩论赛,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知识,并已经学习了各部门法学知识,利用法庭程序规则展开辩论进行实弹演习尤为必要。

三、辩论式教学课堂设计方案

1.准备阶段。恰当选择合适的案例或辩题,组织模拟演练。所选案例应当具备:一是新颖性,选取最近发生的教学案例能够激发课堂兴趣。当今发达的网络环境可能使学生已经知悉案情,可以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二是代表性,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案件材料应当齐全,包括案情简介,案情模拟演出,模拟询问当事人和组织答疑等环节。注意案例控辩双方的平衡性和案情的可辨性,以便有足够的辩论空间。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分配案情角色。基本分成审判法官小组、原告人小组、被告人小组和书记员小组等角色。可能有学生不能直接分配角色,但也要给他们布置一定的任务,不能让他们做旁观者,以便让他们在提问和交流环节发表意见。通过组织预演纠正程序或实体上的重大错误,保证课堂效果的顺利实现。

2.组织辩论阶段。这一阶段是辩论实施阶段。学生完全进入角色,按照预设案情发挥辩论能力,开展实战。在场景布置上,应当设置成法庭或辩论赛场的格局,摆放适当桌签以增加现场感。学生要着制式服装,营造真实的现场气氛,增加实战效果。要做好现场记录,以便总结点评时有据可查。

3.总结阶段。辩论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不可长时间拖延,否则会降低教学效果。任课教师或实践一线的兼职教师都可以担任点评人,但最后任课教师要进行全面总结。点评前,先让学生相互提意见,针对整个辩论课程认为不对或不恰当的地方提出想法或建议,未直接参加的同学则必须按照课前安排对某些环节进行评析并发表意见。通过这种交流互动可以提高辩论课的教学效果。点评总结后,学生必须书写心得体会。这不仅利于增强学生认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改进教学工作积累原始资料。

上述三个步骤就是辩论式教学课程授课方案。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从实践锻炼中获得基础法律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其实,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缺陷。在当前社会需求现状和中等职业法学教育背景下,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教学方法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基层法律人才的需要,进而提高中等职业学生的就业率。辩论式教学就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之一。

上一篇:风险监管范文 下一篇:传统审计技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