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分配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15 15:06:40

考核分配制度

考核分配制度篇1

关键词:医院绩效考核 分配制度 应用与创新

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作为医院的战略目标,通过对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的研究,能够极大的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而对其应用与创新的研究,对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应用与创新的意义

依照按劳分配的原则,打破原先的人情主义、平均主义,有利于医院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将医院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员工的绩效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励员工的士气,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根据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能够增强员工对医院的归属感、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有利于规范医院员工的行为,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有利于加强医院文化的建设,是员工们的价值观念与医院的文化融为一体。

二、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应用与创新的原则

(一)分配原则

随着改革的深入,医院的绩效考核主要是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对员工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岗位风险等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劳动分配也要打破改革之前的平均主义,进行按劳分配。根据员工的具体工作成绩与对医院的贡献,给出相应的报酬,将劳动分配倾向于一线工作、重点科室与风险较大岗位、管理等重要岗位。根据工作中的表现与成绩,进行绩效考核与分配,将个人绩效与医院的利益相结合,可以极大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对医院的信心;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要在客观公开的基础上,兼顾公平,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奖金直接挂钩,;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还要发扬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广泛征求医院各方员工的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修订与完善。并将最终结果在医院内部的网上公开,使每个员工都能看见。

(二)执行原则

建立了合理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后,就要严格的执行。测评的结果由人力资源部门与专家一起分析、判断,并由考核人员进行核算。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作出改善;而岗位的责任风险则有组织院的专家进行测评,测评结果由经管办进行核算。采用综合的考核评价标准,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医院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的严格执行与及时的反馈,能使医院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共赢原则

缺少与员工的沟通、不能实现医院与员工双赢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是失败的,就算能够实施,也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遵循共赢原则,以帮助员工为出发点,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能力,激发员工工作的动力与积极性,在达成医院的管理目标的同时,加速员工的个人职业目标的达成,实现医院与员工的双赢。

三、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的应用与创新

(一)更新分配观念、收入结构

根据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的多元化,对员工收入分配也要改变以往的单一模式,可以将员工收入分为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等。固定工资的发放按照岗位编制与工龄,按照不同标准按时发放;绩效工资作为不固定的部分,其根据医院规定与创收进行发放,发放额受医院的创收与个人业绩影响;奖金与福利作为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奖励,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奖金的波动性较大,而福利则比较固定。由于奖金与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比较大,所以在医院制度的改革与探索中,要注重员工奖金与福利部分。

(二)确定绩效工资的构成

1、岗位考核

根据被考核员工的所在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责任与任务,对员工在岗位上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进行综合的考评与测量,并对岗位的风险指数进行详细、准确的判定。

2、工作量考核

工作量的考核要注重各个科室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评,制定不同特点的考核指标。例如:在病区工作量的考核中,要依照病床的周转次数与使用率进行考评;在门诊工作量的考核中,要依据急诊人数、抢救人数、手术量进行测评。根据不同的医疗技术与实施项目,制定对应的考核标准,将工作量考核结果上交到院办进行讨论之后,下达给各个考核单元。

3、管理指标考核

管理指标考核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每门门诊的人次收费水平与药物费用、药物占用比例等。各项考核标准都需要医院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基准范围。在每个基准范围内,上下浮动指数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如超过幅度范围,则要进行相应的绩效增加或减少,还要根据不同级别的重点学科奖励相应的考核比。

4、成本控制效益考核

成本控制效益的考核能够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可以将科室收入与支出的差额与绩效考核比相乘,计算出科室的工作绩效,并将绩效考核按照病区与门珍进行区分,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医院技术科室则实行成本率的考核。

5、合理调节绩效工资

合理的调节绩效工资,对于业务创收科室的工资分配要做有重点的倾斜,并根据科室人员的情况对个人的绩效工资进行再次分配;对于非创收科室,根据不同的岗位特征、工龄、工种、职称等制定考核标准,今年考核,而考核指标则包括服务态度与工作能力两方面。

四、结束语

医院既要参与公共服务,也要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既要保证内部制度的合理公平,也要保证外部的服务质量。所以,医院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的应用要结合医院的这些特点,做出适当的改革创新,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与效率,这对于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涛.关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1( 19)

[2]余岚.浅议医院绩效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华现代医院 管理杂志,2010

考核分配制度篇2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医院

2011年5月14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要求建立以岗位责任、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2012年12月25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进一步要求完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和基于考核结果的收入分配制度。2013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制定下发《关于市级医院深化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我院全面启动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项目的实施,并逐步优化[1]。

1内部绩效考核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1解决与收支结余脱钩的分配模式

以往医院实行的收入减支出按一定比率提成的奖金分配模式,导致医疗行为趋利现象,与公立医院公益性相悖。与收入挂钩,即与医疗收费项目挂钩,绩效薪酬的分配受医改对医疗收费项目调价的影响较大,且物价收费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卫生材料的价值,劳务性的价值在收费项目上不能完全体现。因此,改革核心是实行“两切断、一转变”。“两切断”主要解决切断科室经济收入指标与医务人员考核之间直接挂钩关系、切断科室经济收入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直接挂钩关系;“一转变”是指转变科室收减支结余分配模式[2],构建新的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和与之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1.2设计和优化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体现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工具,从财务、客户(患者)、内部流程及学习成长4个方面构建医院目标管理系统。以目标为导向,运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法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考核指标及考核周期,建立覆盖全院职工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各项指标以权重系数体现医院管理重点,每年度微调,见表1。

1.3将考核与分配相结合

实施院科两级管理,以科室为考核分配基本单元,考核结果以综合计分形式体现,100分为满分。考核结果直接与分配挂钩,以考核比例与预算控制相结合测算而定。

2医院不同类别人员绩效薪酬机制设计

2.1考虑不同类别人员绩效需求特点

我院高度重视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院内成立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并作为绩效考核的核心管理机构,下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指导医院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并对医院不同类别人员绩效需求进行分析。

2.2把握几个原则

医院内部绩效管理综合考核体系以绩效为基础、以考核为依据,坚持体现公益性和保持高效率并重;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注重公平;实行岗位聘任制、岗位薪酬管理制,按岗定酬、薪随岗走、岗变薪变。注重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难易度、服务质量、医疗安全、成本控制、科研产出及教学、医德医风8个方面,实施全方位考核。考核结果除了作为衡量绩效工资的依据外,还将作为职务晋升、聘用、表彰奖励、科室学科人才建设投入等重要依据。

3医院绩效薪酬分配的基本思路

引入“岗位工作量”概念,实行分类、分级、分等考核。将同一岗位分成不同职级、等级,结合岗位技术风险确定相应的岗位薪酬,实行医护分开考核与分配。根据分类、分级、分等的考核原则引入关键绩效指标法理论,分别制定临床、医技的绩效考核指标。从多维度对临床医疗工作进行考核,在分配中运用“岗位工作量”和“护理时数”概念,运用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BRVS)法使考核与分配相挂钩,在分配中体现考核,在考核中体现分配,充分体现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3.1医生绩效薪酬分配要点

3.1.1分配基础

在确定薪酬结构与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工资预算总量,制定各级医生岗位分配基础值,每年作相应调整。不同科室同一职级、同一等级分配基础值相同;医生按聘用职称分级,用不同职级、不同等级确定各自的分配基础值;同一级别按医、教、研年度考核结果分A、B、C、D四等;对特殊岗位增加岗位技术风险系数,主要指创伤性操作科室和具有较强职业风险的科室,一般一年定一个比率,比率根据预算和实际工作量进行测算而得。

3.1.2考核内容

(1)医疗质量考核:主要是病史质量、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等,根据考核结果按一定比例扣减。

(2)服务质量考核:主要是服务投诉、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的测评。

(3)科研工作考核:根据科研考核周期确定课题、论文、获奖及专利等不同的科研考核指标,对于达标者予以相应的奖励。

(4)其他考核:医疗费用、质控考核、医保预付制结余考核等及其他专项考核。

3.2护士绩效薪酬分配要点

3.2.1运用RBRVS法

RBRVS法是哈佛大学一个课题组经过10年的努力,研究出的一种新的服务酬金支付系统,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服务中投入的各类资源要素成本的高低来计算每次服务的相对值,即确定全部服务项目的非货币单位表示的相对价值比率(RVS),并结合服务量和服务费用总预算,算出RVS的货币转换系数,该系数与每项服务RVS的乘积推算出该项服务的酬金价格。

3.2.2引入“护理时数”概念

根据不同护理单元在不同病种下的治疗难易程度、操作难易程度和技术要求以及治疗风险性等,制定不同科室的“护理时数”基准。3.2.3护理人员二次分配按照不同的内部分配要素,进行护理单元内部二次分配,鼓励护理人员能级考核和分配制度的推进。坚持向临床一线倾斜、向夜班护士倾斜、向风险责任和任务繁重的科室倾斜。

3.3医技人员分配要点

引用CCHI方法(中国医疗服务操作项目分类与编码)测算不同医技科室、不同检查项目的工作量点数,即检查项目×(难度系数+风险系数),按不同核算单位进行累计,形成医技业务工作量。充分考虑同级同类医院相同科室的工作量水平,以前3年科室工作量为基数考核,根据不同的考核结果,予以上下浮动。各检查项目分值由科室与院部讨论核定,一般每一项目设为一个常数,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

3.4行政管理人员

根据行政管理不同属性设置管理和业务类岗位。按管理部门承担的职责不同,向责任大、工作量大的部门倾斜,根据部门内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责分A、B、C级,确定分配差距,体现管理要素和责任要素。综合医院总体的分配情况,对每一职级设定固定分配值与考核分配值相结合,每年根据医院绩效运行情况调整。

3.5后勤人员

各级后勤人员中可进行工作量考核分配的部门按照工作量核算分配;不能按工作量考核分配的按岗位职责确定固定分配值和考核分配值,每年根据医院绩效运行情况调整。

3.6实验室人员

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和实验室岗位特点,结合实验室(专职人员)科研产出和教学质量的考核结果,实施等级评定,与分配挂钩。每年根据医院绩效考核要求作适当调整。

4医院绩效管理项目成本控制

4.1成本计划与预算挂钩

绩效分配严格遵循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关于市级医院医疗收支预算和工资总额预算的要求,实施“双控双降”预算指标。“双控”是指以控制次均费用增幅为重点,控制医疗收入增长率;以控制人员经费和管理费用为重点,控制医疗成本增长率。“双降”是指降低药品收入和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在绩效考核体系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指标,如预算完成率、节能降耗指标。

4.2成本差异分析

4.2.1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

绩效管理项目实施对各部门人员绩效分配产生不同影响。

4.2.2差异原因分析

在工资总额核定范围内,临床分配量增加4.51个百分点,医技下降2.99个百分点,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医技科室依靠大型设备及高收费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不合理状况。科研部门通过科研产出提升绩效。人力资源配置向临床一线倾斜,行政大部制管理、后勤社会化,人员精简使得分配量下降。绩效管理工作目标效果显著,分配结构趋向合理。

4.2.3调整策略加强成本管理

为有效适应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有利于医院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有效利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综合绩效管理,国内大多数医院开展成本管理。对此,可借鉴剑桥大学医院联合体在成本管理实践中采取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组合策略,积极构建成本管理问题化,吸引全体员工、病人、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在谋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控制成本,同时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特别是目标成本管理、项目管理、标杆式管理等,多种管理工具共同发挥作用,建立起持续性的成本管理机制,为医院转变运行机制、谋求战略发展赢得优势[3]。

5优化绩效管理项目,实施质量控制

5.1通过完善考核体系,树立绩效标杆与导向

为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通过凝炼考核指标、调整分配要素比例,关注指标合理性、敏感度和可操作性,提升指标权重的激励导向作用。临床月度考核指标由原来的13项修正为7项,突出对患者满意、成本控制和医疗质量的考核。工作量考核指标由床日数调整为出院患者数量,体现临床工作负荷程度。临床医技科室增加学科等级系数,体现医院对学科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为科教兴院提供有力支撑。

5.2搭建绩效管理网络,贯彻落实医院绩效目标

医院各科室设立绩效专管员,负责科室绩效考核分配事项。建立院科两级间开放的沟通平台,使各项绩效政策的实施与下达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形成民主反馈的机制。

5.3实施绩效反馈,促进绩效管理的正向引导作用

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沟通,让被考核者清楚考核结果,分析其绩效提高或降低的原因,帮助其改进,转达医院期望,从而正向引导和规范其医疗行为[4]。

6实施效果

6.1业务量提升,

医疗效率与质量稳步提高业务量方面,至2014年底,医院年门急诊量84.6万人次,同比增长8.51%;出院患者数量6.25万人次,同比增长9.6%;手术含操作量3.32万人次,同比增长2.41%;胸外科手术数6855例,同比增长28.83%。医疗效率方面,平均住院日6.35天,较上年度下降0.43天。病床使用率106.69%,同比增加1.06个百分点。医疗质量方面,2014年疑难危重收治病例上升16.66%。三、四级手术率达到79.14%,同比增加7.72个百分点。

6.2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

我院公共卫生医护人员成为绩效改革的较大收益者。实施绩效分配新方案后,结核科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人均效益分别提高48.1%、20.8%。医护人员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2014年结核科出院工作量同比增长18.4%。医疗队伍趋向稳定,结核科护理人员离职率由9.6%降至3.5%。

7思考

7.1各不同群体间如何达到利益平衡

工资总额核定范围内,各类人员绩效奖金分配量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各科室之间、各类人员之间分配水平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理顺。

7.2完善科室两级分配,促进绩效目标有效传导

院科两级考核两级分配制度下,绩效目标最终依靠科室两级分配落实,从实际分配中看出,科室两级分配中按职称、年资作为要素分配的情况仍较普遍,导致职工对于医院绩效改革目标不明确和不关心医院绩效考核问题。因此,完善科室两级考核分配运行机制,提高职工参与度与满意度,对实现医院绩效管理目标意义重大。

7.3加强风险控制

基于岗位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绩效考核与分配新模式,成本控制考核效用较原“收支结余提成”模式减弱,加之药品加成取消预期,如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公立医院补偿主要途径由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政府财政补偿收入3个渠道向医疗收入和政府财政补偿2个渠道转化[5]。这对公立医院自身经济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医院从原来的增加投入逐步转向缩小规模,从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的方式来解决预算资金有限的问题,对医院内部绩效分配预算形成压力,医院财务风险增大。另外,医院在成本控制考核中,要向内涵经济发展方向努力[6]。

7.4加强非经济薪酬激励

非经济性薪酬是指工作环境与氛围、个人能力提高与发展以及职业安全、职业福利等。目前医院所指的绩效薪酬基本上就是指经济性薪酬,而对非经济性薪酬缺少关注。医院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面临政府投入资金有限、自身经营效益有限、绩效奖金预算受制约的情况,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从“人本管理”理念出发,非经济性薪酬的作用是经济性薪酬所不可替代的[7]。医院管理者应关注绩效管理内涵深入以及外延拓展,采取多方面的激励配套措施,比如进修培训、专题讲座、有效的职务提升等机制和手段,保护职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工作绩效,最终实现全方位的绩效管理,达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建平,郭永瑾,高解春,等.上海市级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2015,19(9):1-3.

[2]许岩,罗莉,曹建文,等.上海市级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体系发展思考[J].中国医院,2015,19(9):11-13.

[3]程明.NHS筹资模式下医院成本管理策略及借鉴[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8):78-80.

[4]赵明,罗莉,邓然,等.上海市级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参与者评价[J].中国医院,2015,19(9):8-10.

[5]赵薇,杨练,李见,等.取消药品加成对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营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8):11-12.

[6]谢世堂,尹金淑,张梦平,等.北京市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分配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4):12-15.

[7]唐敏.公立医院薪酬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8):65-66.

考核分配制度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评价机制;监督约束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概述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就是规范事业单位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规范绩效工资内部分配程序。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主管部门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确定分配项目。在分配中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二、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绩效工资政策认识不到位,职工思想有待转变。职工对绩效工资的期望度较高。但实际执行时,由于限高政策,对部分高收入单位来讲,收入不增反降,单位因此对推进此项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同时也存在个别单位错误认为工资调整只是人力社保和财政部门的工作,不主动参与分配方案设计,希望有统一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从而在工作上产生懈怠。

再者,原有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观念已根深蒂固,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人对绩效工资的制度理解并不透彻,甚至有一部分员工只关心个人收入,认为实施绩效工资就是变相涨工资,对于具体绩效考核及绩效分配这两个过程没有较高的参与度,绩效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这与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相违背。

(二)激励作用有所弱化。绩效工资实施给单位管理带来了新矛盾。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许多职工认为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个人应得部分,拿出来重新分配不合理,从而引发单位内部干群关系紧张,导致团队合作精神淡化,没有真正起到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还有些单位出现绩效工资分配新的平均主义。由于没有一套科学的绩效工资考核指导意见,单位所制定的分配方案过于简单,搞平均主义、大锅饭,从而造成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这就损害了单位原高收入群体、业务骨干既得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单位的良好发展。

(三)考核制度不够完善,评价标准不规范。缺乏与绩效工资相配套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和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实施难点主要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而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难点是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缺乏行之有效的岗位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岗位绩效评价标准不科学、制度不完善。另外,国家对各类事业单位也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由于事业单位性质差异较大,经费保障不一,各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分配办法困难重重,需要各业务主管部门大力指导。但部分主管部门也没有行业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性意见出台,指导无从下手。

(四)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绩效工资的分配对于单位职工来讲,是一件关系自身利益的大事,所以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尤其是事业单位,还没能建立专门的部门,配备专业人士对这项工作进行监督的情况下,就更难公平公正地推行,阻碍了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公平客观的实施,自然也谈不上全面深化绩效工资的改革。

三、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宣传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绩效工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破除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等固有思想的束缚,消除对改革的抵触情绪。通过培训学习、讲授辅导等形式使广大干部员工深入理解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的实质和具体内容,人人树立创先争优的竞争意识。尤其是中层以上干部和实际执行者,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绩效工资体系、机制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保证充分发挥出绩效工资体系的各方面作用。

(二)要科学设岗,合理调整人员结构。事业单位应转变以往“因人设岗”为“因事设岗”。由于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要求、劳动强度、技能、经验等,所以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岗位价值。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描述、岗位分析和评价,准确地衡量各个岗位的价值,然后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合理的岗位,把岗位设置作为一种制度落实下来。这样,用人制度才能随之变化,做到因岗设人,岗变薪变。

(三)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事业单位要根据行业特点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按照专业技术、管理层面、工勤岗位具有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的绩效考核,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责权限等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单位在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之初,应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应当体现对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的激励作用,在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时,建议注重以下几点内容:

1、合理的考核评价内容。事业单位考核内容不再仅限于对所做工作的简单罗列。考核指标覆盖要全,要反映员工个体的岗位特点。考核的内容扩展到品德的考评、工作能力的考评、工作态度的考评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等,同时要突出重点,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量化的尽可能予以量化。

2、明确的评价标准。要做到绩效考核所依据的数据真实,可核查、可印证。考核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针对客观考评材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掺杂主观因素和感情色彩,也就是 “用事实说话”,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能相互印证。

3、做到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一般是年底时,对被考核者年度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而日常考核主要是对被考核者日常履职情况的考核,日常的考核资料积累是产生年度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日常考核,为定期考核提供切实可行的准确记录。

(四)完善分配方式。分配办法要与考评结果相衔接,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现自主灵活的分配方式。应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要避免重复按岗位进行分配,也要避免平均主义,要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制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提交职代会或领导班子通过后,报上级部门审核,人社局、财政局备案审批,分配方案要经得起群众监督。

考核分配制度篇4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法。方法: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其中包括绩效管理的战略思路、组织保障、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管理内容及结果反馈。遵循绩效考核分配原则对全院实行院科两级绩效考核分配。遵照评估收集分析调整持续改进等5个步骤进行绩效管理效果评价,从而进一步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结果:实现护士自觉地按考核指标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促进护理单元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结论:绩效管理体系行之有效,充分发挥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潜在能力,提高了满意度和未来成就感,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管理;绩效考核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66

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用在经济管理活动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指主体行为或者结果中的投入产出比;用在公共部门中,是衡量政府活动的效果,它是一个包含多元目标在内的概念。护理工作的内涵及外延在不断地扩展,并不像医疗或医技那样可以计量,护理绩效管理要体现护理人员工作的质和量,同时也要体现整个管理的导向。在护士津贴分配中,要围绕医院发展总体目标,根据医院整体管理思路和文化氛围,针对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制订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方案。关键要选择合适的考核指标,提出合适的考核方法,要具体、易于操作,不必强求一步到位,可逐步完善,不断改进。2010年1月卫生部在南京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我院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一直将该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在狠抓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有效控制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2]。院长在2011年职代会工作报告中强调提出,将绩效考核作为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有力举措,对全院护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管理,逐步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奖金分配制度[3]。实现绩效考核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向工作量大、技术性强、风险高及特殊岗位倾斜,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酬、兼顾公平的原则,较好地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优质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建立可行性的绩效管理体系

为了进一步实现医院快速跨越式发展,完善医院经济核算和分配机制,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优化绩效考核方案,以护理为绩效改革实施试点,我们建立了可行性的绩效管理体系。其中包括绩效管理的战略思路、组织保障、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管理内容及结果反馈。

1.1绩效管理的战略思路首先明确绩效管理的战略目标,我们的战略目标主要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活动和工作结果,使得护理人员护理行为和工作目标能够与医院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在拟订了战略目标的同时,要明确管理目标,医院在多项管理决策中都要使用绩效考核的信息,如津贴发放、薪级工资的调整、晋升、晋级和评优、评先等,并且根据不同的管理目的,构建不同的考核标准。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开发目标,其目标是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进一步开发,以使她们能够积极去践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全过程。

1.2绩效管理的组织保障我院“一把手”直接领导,成立了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分配小组,分二个层面。一级绩效考核分配小组由院长任组长,护理部主任任副组长,科护士长任成员组成。工作任务是负责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及全院科室分等、护士长分级的考核指标和具体分配方案,监督二级分配的公平、公正及合理性,负责与院领导沟通,及时反馈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分配结果报医院经管办审批。二级绩效考核分配小组由病区护士长任组长,优秀的护理骨干任成员组成,负责细化护理人员的考核指标,每月对本科室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实事求是地进行综合考评排序,负责与上级领导沟通,及时反馈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分配结果报护理部核实,经经管办审批。

1.3绩效管理制度绩效考核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科学、真实、准确,达到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目的,必须要建立规范化的考核制度。护理部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建立了较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分配指导原则和绩效考核申述制度,先后分层级召开护理人员座谈会,反复听取她们的意见和建议,为绩效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4绩效管理内容绩效管理的内容包括绩效考核、绩效考评、绩效管理。三者区别在于:绩效考核是对护理人员进行的考察、核实,也就是看护理人员的工作是否达到了工作目标,做的怎样;绩效考评是指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考察、评估、评价,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护士长针对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进行阶段性工作小结,以激励和促进护理人员进步;绩效管理是在考评的基础上,注重科学化管理,更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案的改进与完善。

1.5绩效管理结果反馈通过评估收集分析调整持续改进5个步骤进行绩效管理结果反馈。评估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收集护理人员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及建议;分析绩效考核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的结果不断调整、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及分配方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绩效考核实施方法

2.1绩效考核分配原则绩效考核分配原则依据护理岗位的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工作风险等,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酬、兼顾公平;向临床一线倾斜;向工作量大、技术性强、风险高及特殊岗位倾斜。

2.2绩效考核对象一级绩效考核分配的对象是全院科室及护士长,二级绩效考核分配的对象是科室护理人员。

2.3绩效考核的分配方法

2.3.1一级绩效考核分配方法

2.3.1.1科室等级考核护理部根据科室等级考核标准,每月对科室进行一次考核,针对各项等级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具体从科室的基础护理工作量(15分)、出院病人数(10分)、危重病人数(20分)、护理安全(20分)、护理质量(20分)、病人满意度(10分)、是否值中夜班(5分)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每半年将考核得分进行汇总、排序,根据排序结果评定科室等级。分为五级,按照科室总数的20%评出一级科室;科室总数的20%评出二级科室;科室总数的30%评出三级科室;科室总数的20%评出四级科室;科室总数的10%评出五级科室。根据评定的科室等级及科室各层级护理人员的系数,护理部对科室进行核算分配。

2.3.1.2护士长绩效考核护士长绩效考核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KPI绩效管理可以将医院的战略目标与护士长的具体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4]。关键绩效指标法就是把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护士长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的评估方法。护士长的主要业绩考核包括科室医疗业务指标、护理管理指标和护士职业发展指标等3个方面。其中科室医疗业务指标由医务处和经管办进行细化考核;护理管理方面关键绩效指标由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安全达标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师、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长履职调查达标率等组成;护士职业发展方面关键绩效指标由科室专业发展业绩、护士培训率及科研、论文完成率等组成,每项指标均赋予不同的权重。护理部每季度对护士长进行1次考核,量化评分各项考核指标,根据考核结果评定护士长等级。分为五级,按照护士长总人数的20%评出一级护士长;护士长总人数的20%评出二级护士长;护士长总人数的30%评出三级护士长;护士长总人数的20%评出四级护士长;护士长总人数的10%评出五级护士长。根据分级系数进行核算分配。

2.3.2二级绩效考核分配方法科室二级考核侧重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护理工作量(数量、技术难度等)、工作效果(质量、患者满意度、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等)。护士长结合护士各层级岗位的工作考核标准,每月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量化评分各项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进行核算分配。

3绩效考核效果评价

我们遵照评估收集分析调整持续改进等五个步骤进行绩效管理效果评价,将此目标层层分解,找到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比如:(1)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在同等条件下的考核结果略高,在指标体系中加入“基本情况”,包括工作年限和职称。(2)由于我院护理人员的岗位分技术风险岗、特殊岗位及普通岗三类,为了体现岗位的风险和贡献程度,在原有科室等级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殊岗位”这项指标。(3)由于医疗专科的不断细化,护理学科发展也日趋细化,我院着力培养了一批专科护士,如肿瘤、伤口造口、重症医学、血液透析、急诊、糖尿病等,给病人提供了更加全面、细致、专业的护理,为了体现专科护士在相应岗位得到相应的报酬,在指标体系还加入了“专科水平”一项指标。从而进一步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4小结

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改善职工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潜在能力,提高满意度和未来成就感[5]。我院实施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使护理人员明确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使其按考核指标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单元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使“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得到持续性快速推进。绩效考核对各位医疗战线同仁们来说并不陌生,两年多来,我院护理部坚持采取绩效考核管理的模式,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分享着医院绩效管理和改革创新带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晓伟.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5-8.

[2]何丽琼.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改进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56-157.

[3]卢爱玲,刘魁.绩效考核在医院分配制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0,11(2):64-65.

[4]陶秀彬,鲍娟,匡霞.关键业绩指标绩效考核体系在我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87-89.

[5]刘保萍,陈海英,雷华,等.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10-112.

(收稿日期:2013-05-14)

考核分配制度篇5

【关键词】 医院 绩效工资 改革

[Abstract]How to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xplore the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medical care system in opinion (draft)" :Change the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operation mechanism, establish a service quality as the core, take the post responsibility and on the ba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system. The hospital managers fa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changsh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at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public specialized subject hospital to be able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health of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 Hospital; Performance salary; Reform

引言

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103万市民及35万流动人口的精神病普查及防治工作。目前常年住院病人380人,年门诊病人12万,拥有职工210人。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作为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如何深化改革、建立现代薪酬激励制度,形成既讲求效率又保障公平的机制,是摆在基层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本市卫生系统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同行不吝赐教。

一、精神病专科医院分配制度

改革面临的问题与一些综合性医院存在的“经济利益至上”分配体系相反,目前大部分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分配处于平均主义“大锅饭”状态,其弊端是以公平的面目出现,忽视工作质量和技术质量。不讲效率、缺少竞争性、没有激励作用、不能发挥分配机制的导向作用。这种貌似公平实质却是不公平,极大地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调动和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陋习,又要避免走向“经济利益至上”的道路,这便是我们当前深化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确立指导思想、明确改革目标分配制度

改革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分蛋糕”,而是通过“分蛋糕”,使得医院今后的“蛋糕”做得更大。因此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近、远期目标。

1. 指导思想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质分配相结合,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坚持分类管理,建立灵活多样的分配体系。采用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杜绝绩效工资分配直接与医疗业务收入相挂钩。

2. 改革目标

2.1 近期目标

充分释放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正常欲望,激励人们为了争取获得更多的奖金而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集体经济利益,还原于“奖金”的真实作用。实现医院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

2.2 远期目标

通过激发职工活力来推动医院经营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寻求一种符合社会公益准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满足医院经营需求的经济管理模式,促进医院长期健康发展。使医院发展战略和规划得以实施。

三、统一思想认识、合理选择方案

我院绩效工资改革前的分配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其突出问题就是平均主义,即基本工资固定不变、奖金基本平均分配,干好干坏差别不大。精神病医院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性大又不存在吸引病人、争取市场的压力和动力,工作量与业务收入不匹配甚至呈负相关状态,这是造成平均主义现象突出的根本所在。要打破平均主义、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首先要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为此,医院在各个层面反复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向职工详细解释改革的目的、意义,经过全院反复的讨论,最终获得了大多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使改革方案在医院职代会上高票通过。如何设计符合专科医院自身特点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是改革中的一大难点。分配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过程,就是要打破不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分配体制,建立一种以工作绩效考评为核心,按贡献、按能力分配的“正向激励”机制,从而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在分配上的不公平感和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凝聚人才,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基于这一思路,医院从众多备选方案中选择了以平衡记分卡为原理设计的多维度考核方案。全称:《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绩效工资改革四维度考核方案》。

四、四维度考核方案的设计要点

1.分配制度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结合、同步推进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创建紧密协作的团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医院现实状况,对各科室进行定编、定岗、定员。由原来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什么岗位拿什么钱,核定同类科室医、护、工的不同考核基数。临床科室通过公开竞聘,实施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责任护士负责制。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适度拉开差距(起步阶段高低在一倍左右)

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向技术、管理岗位倾斜。绩效工资分配与科室业务收入完全脱钩。

3.启动步骤

先粗后细、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先在病区试行,2009年全院全面启动。

4.合理划分核算单元,实施成本核算精细化,提高统计信息质量

把各核算单元的可控成本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实施院、科二级分配,打破科内平均主义。

5.总额控制、适度调控

在时间上分月度、半年度、年度;在形式上按绩效奖、安全文明等单项奖考核发放。若遇事业单位工资政策变化,则将现行实施方案过渡调整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后的奖金考核方案。

6.四维度设计

即财务、病员、内部管理、员工学习与成长。

6.1 财务维度

设计若干效率和结构指标,如标准工作量、病床周转率和使用率、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成本费用率、药品比例、医保、农保及三无、救助、协议病人费用定额等。目标是提高效率和效益。

6.2 服务满意维度

病人信任度(服务满意率、病人或家属知情率),零缺陷服务(无投诉、无医疗纠纷)。职工满意度(职工对行政、后勤服务临床认可度)。结合每月病人家属及职工满意度测评实施。目标是创造病人信任度及职工忠诚度。

6.3 内部管理维度

医疗质量(基础质量、环节质量、门急诊病历质量、住院病历质量)。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件)。科室行政管理(政策执行、学习制度、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爱国卫生、团队协作、综合治理、医患矛盾)。目标是质量保证。

6.4 学习与成长维度

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科研论文(医院、社区讲座、上级或院内三基考试、教学差错、教学事故)。实施院内学分制办法。目标是提升全员素质。赋予上述四个维度中每个指标及各分解指标一定的分值,实施百分制考核。

7.提前判断方案执行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指标的选择、难点在于考核的执行

把握分配方案关键环节的设计:即要便于操作和考核,针对医院岗位设置的特点分类设计分配方案。

8.加强考核队伍建设,严肃考核纪律,每月考核一次

切忌讲情面、走过场。

五、考核方案顺利推进、分配改革初见成效

由于考核方案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符合专科医院发展特点,试行两年来成效显著,初步达到了医院增效、职工增收的预期目标。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勇于探索、善于实践,小改革也能取得大成效,小医院也能做出大文章。

1. 改革方案的推进,促进了医院的文化建设

职工的平均主义观念被打破,医院为员工创造了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条件,把员工注意力从结果均等转移到机会均等上来。

2.科室关注医院发展,重视各项考核指标

在客观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抽调人员组建新病区,多收治病员70余人,使住院难的矛盾得以缓解。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府投入巨资新建医院的进程。

3.员工的成本意识大为加强

医院增效、职工增收已成为一种共识。通过核算单元分装水电表,一年就节约水电费5.2万元,下降率为8.6%,目前水费继续呈下降趋势。这是在工作人员和业务量双增的情况下取得的,数额不大但意义深远。

4.全院工作量、人均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与改革前相比:门诊人次年均递增25%;住院病人有所增加、实际占用床日年均递增7%;业务收入年均递增16%;成本比例下降,医院经费自给率由原来的73%提高到目前的79%。

5.职工从改革中看到希望,也从改革中得到了实惠

职工奖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平均增幅超过了15%。从而激发了更大的工作热情,反过来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6.服务态度改善,医护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重视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院内、院外月月有讲座。新技术、新项目得到应用,科研项目也已启动。由于各项考核指标紧扣主管部门签订的综合目标责任书,年终考核成绩连年优秀。

7.处理好医院经济总量增长与个人收入增长的关系

医院提倡职工利益和医院发展双赢,反对通过增加病人费用负担来获利,明确了向管理要效益、向效率要效益、向工作量要效益的方向。

8.调整收入结构,降低药品比例,提高设备利用率

把药品比例、病人门诊及住院费用、病人住院天数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从而把这些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六、绩效工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体会

1.精神病专科医院同时承担着“防”和“治”两项工作职能

目前的考核方案偏重于“治”,亦即医院内部建设。弱化了“防”的环节,如何使游离于医院外部的走村串户防治普查工作纳入医院统一的考核体系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医院行政、后勤部门也是考核的盲区,如何量化其工作并完善考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2.分配制度改革是通过一系列指标考评来完成的

指标设计至关重要,指标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改革的进程。同时考评指标的评定是由人来完成的,如何体现考核的严肃公正性,就必须既有严格的考核程序又有高素质的考核队伍。

3.医院的绩效分配一般是院科二级核算

核算到科不成问题,但科到人则往往是走过场,形成了新的大锅饭。因此,科主任必须由院部来考核,科主任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室管理上,避免在分配上无权时要权,放权时不会用权。要在科内形成新的竞争机制,“按功论赏”。

4.分配制度改革要从基础工作做起

一是成本核算要精细化,并成为奖金核算工作的支撑。二是要提高信息质量。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提供的信息要准确无误,提高核算质量。并逐步向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发展,最终目标是建成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完整网络系统。

5.分配制度改革要有明确一致的原则作指导,并有统一的、可以依照的规范作依据

考核方案要有一定的透明性,要让职工自觉参与进来,要区分不同工作类别,建立不同的分配体系,逐步消除员工的不平衡感。

6.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让职工认识到公平只是相对的,效率才是绝对的

要研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只有高效能、低消耗才能获得高收益。

结语

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希望通过分配制度改革的尝试来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真正激发职工活力,使医院得于科学持久发展。

【作者简介】

考核分配制度篇6

关键词:血站 绩效工资 改革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R 197.322 文献标识码:A

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血站作为公益性机构,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对促进采供血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经历长期的实践与改进,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采供血业务开展,推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血站的战略目标。

一、血站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必要性及成效

传统工资制主要与学历、工龄、职称、职务、岗位有关,反映不出工作量、实际业绩和贡献大小[1],工资的激励作用难以发挥,已不适应现代血站的发展要求。而绩效工资是以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工资制度,具有较强的激励导向作用和内部公平性,是实现收入分配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采供血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血站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可谓是正当其时。

血站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以来已取得一定成效。如某血站通过修订绩效考核方案,调整内部分配机制,根据工作量和绩效指标完成情况按月足额兑现奖励性绩效工资,利用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稳定了人才队伍,实现了互助献血负增长,采血量逐年递增,现已超47吨,居全国前10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献血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多渠道拓宽了血液“源头”,创新了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提高了新浆制备率,保障了血液安全,采供血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二、血站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一)对绩效管理缺乏认识

绩效管理是绩效工资改革的基础,但受传统管理思维模式的影响,血站部分员工不了解绩效管理的实质和目的,认为实施绩效管理就是通过绩效考核变相地扣罚工资,其负激励让员工很少且不愿去关注绩效管理。正因如此,当绩效工资改革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时,利益趋向差异致使这部分人排斥改革,从而对绩效管理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绩效管理的落实及其体系的建立,影响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实施,最终必定阻碍绩效工资改革步伐和组织整体战略管理。

(二)成本控制管理不规范

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后,血站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越来越重视成本领先战略。但由于血站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后,总额是受控制的,进行成本控制形成的结余资金不与单位绩效挂钩,对绩效工资没有任何激励作用。因此,血站内部存在成本控制意识淡薄,成本管理不规范,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过度使用和严重浪费等现象,成本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三)绩效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目前,血站绩效考核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考核前准备工作未做好,考核指标不够全面、明确、量化,特别是行政职能科室的考核指标不够量化,新拓展业务的考核标准未明确;考核结果的运用不够多元化;考核者存在趋中或过宽倾向等现象,致使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失去考核意义,未能真正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难以使其朝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最终无法实现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共同提升。

(四)绩效分配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血站绩效工资总量是按照人头数予以核定的,其忽视了工作业绩、成本开支情况及增收节支成绩等因素,且具有滞后性。而血站为实现战略目标,在绩效工资分配过程中,又往往会过多考虑一线的采血目标绩效,行政职能科室人员的业绩易被忽视,某些分配要素会被放大或缩小。且在科室二次分配中,存在“平均主义”或“分配不活”等现象,未能真正体现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易激发组织内部矛盾,影响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血站绩效工资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战略性绩效管理理念,推动绩效管理有效实施

血站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内部自上而下一致的认可。可通过培训、辅导等途径加强政策解释和思想宣贯工作,积极宣传绩效工资的实质,让全员意识到绩效管理是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既要加强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重视,有效运用战略性绩效管理理念推动动态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及其体系的建立;又要引导员工转变传统思维观念,改变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态度,消除对绩效工资改革的担心和抵触情绪,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规范成本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各科室根据本科室参与采供血业务的责任范围和实际工作量,与单位签订成本管理责任书,并将以此核定的科室综合成本消耗定额纳入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进行管理,实行包干使用――节约按比例奖励,超支从科室绩效工资中扣除。通过利用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的“经济杠杆”作用,督促科室节约工作中的消耗,降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达到规范成本开支、避免成本过度和浪费的目的。同时促使全员建立成本领先理念,树立节约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使血站步入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3]。

(三)建立系统、公平、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系统、公平、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落实和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核员工业绩贡献大小的杆秤。为深化绩效工资改革,血站必须实现以服务质量、效率优先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建立“目标管理、绩效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监管体系。有条件的血站还可依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为其“量身”定制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系统,以提高考核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员工积极性和组织目标制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确保绩效考核的顺利开展,必须抓好考核实施前、中、后三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具体如表1所示。

考核前,重点做好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和精细化管理工作。针对血站的战略目标和各科室的工作量做好人力资源分析,特别是科学的工作分析,细化岗位职责,明确岗位任务,让员工明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避免人浮于事。同时对“核岗定员”信息进行数据量化,并确保数据精确和便于查询,以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和数据化。同时实行精细化管理,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规范和优化管理流程。此阶段既是做好绩效考核及分配的准备阶段,也是设计考核指标的事实根据。

考核中,重点做好量化考核标准的制定和分类考核专业指标工作。血站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必须结合质量体系的各项工作和绩效计划目标,运用平衡计分卡法和KPI法等系统的考核方法开展分类考核。科室考核以当月的血液供应计划、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质量目标数据报表为依据,针对内部管理、工作数量、服务质量、业务重点、中心工作等指标量化考核,其中着重考核科室的业务重点和中心工作等专业指标。如采血科应着重考核月采集量完成情况、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团体和街头献血率、质量差错事故,考核全年献血者满意度≥95%、年不足量血液报废率≤0.65%,每月ALT漏检率≤1.5%、血液标本标识正确率≥100%、献血登记表正确率≥98%,培训率达100%等专业指标。员工考核分中层以上干部和一般员工考核,中层以上干部考核主要从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及工作任务等方面开展,着重考核业绩和管理、执行能力;员工考核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性质由科室内部制定相关考核评分细则,主要从职业道德、工作纪律、工作数量、服务质量、业绩和贡献等方面进行考核,着重考核业绩和行为表现。为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还须加强考核者的意识和培训,为绩效分配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

考核后,重点做好考核结果的改进和应用工作。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对结果的考核,更是一种提高员工绩效水平的过程管理。它既可让组织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也可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因此绩效考核结束后应及时将结果进行反馈,加强沟通,并运用ISO质量管理体系等有效的绩效改进方法帮助员工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同r,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人员招聘、合同签订、岗位设置、职务晋升、培养培训、绩效工资分配、年度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等方面,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的目的,实现绩效考核价值最大化。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办法

首先,血站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方式和多寡是制定分配办法的前提,因此在总量核定时应结合工作业绩、成本开支及增收节支情况等因素,实行动态调整及管理,建立与工作成效相符的动态绩效工资增长机制。其次,绩效工资总量确定后,血站应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结合各类岗位、不同层级间的不同特点,充分考虑技术含量、风险性和工作量等要素,围绕“岗位价值+业绩贡献”分配模式,搞活内部自主分配机制,制定出适合血站自身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分配办法。分配思路为既要向采血一线倾斜,又要重视行政职能科室价值,还应对各岗位设计权重。如可将“岗位价值”与“业绩贡献”的权重设为2:8或3:7,“业绩贡献”方面可将采血科、其他业务科室及行政职能科室的权重设为1:0.8:0.7。既体现成本开支情况和增收节支成绩,又体现超目标激励和突出贡献激励。既设集体奖励,又设单项奖励。既实行单位层面分配,又要推行科室二次分配,将主动权下放到科室,使科室能充分利用绩效奖励奖勤罚懒。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打破平均分配、按系数分配、大锅饭等“共享主义”局面,确保各层级、各岗位之间差距合理,以促进采供血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真正实现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绩效管理和绩效分配是血站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两个核心问题,我们必须不断提升绩效管理认识和水平,规范成本控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及时修订绩效分配办法,搞活内部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才能更好地激发个人和组织干事创业的热情,推进血站个人和组织绩效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血站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焱.浅谈血站实行绩效工资管理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5(1).

[2] 孙昂.浅谈血站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190- 191.

考核分配制度篇7

论文关键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激励机制

o引言

目前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着岗位职责不分,缺乏绩效反馈与沟通,绩效考核标准体系不科学等问题。要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相挂钩,就要求深化高校人事制度,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切实完善高校的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津贴分配制度。我国高校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高校教育发展的成败。二十世纪末至今,中国高等院校人事制度改革虽已掀起浪潮,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相距甚远。这就要求建立起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切实完善高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制度。

1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人力资源部按照等级管理、竞争上岗、正向激励、兼顺公平、系数为基、绩效为果的原则,实行以岗定级、以绩夺薪、薪|点递进、动态考核的薪酬分配改革,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建立了“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做出什么绩效,享受什么待遇”的薪酬制度。主要做法是:

1.1设置机构。定岗定责

成栋学院行政基本架构为学院办公室、宣传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学工部、教务部、培训部、资产设备部、图书馆等29个部门。从促进工作开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要求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特别是在人员配置上,要按照精简高效、合理配的原则,突出加强部门人员配置、控制和精简岗位规模,并进一步界定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

1.2以级定酬,确定薪点

成栋学院教职工的薪酬总额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等几部分组成。基本工资体现了教职丁的原职级、职称、工龄等因素的差异,是员工的固定收入。岗位工资和绩效]_资等分别按系数分配。岗位工资系数和绩效工资系数构成岗位总收入系数。相同的岗位等级,完成岗位目标绩效任务,其岗位总收入系数相同。岗位等级和岗位类别不同,岗位工资系数和绩效工资系数的结构就有所不同。岗位等级越高,绩效工资系数越高。绩效工资是在分类业绩考核基础上,根据各岗位级别绩效系数和个人业绩考核情况分配的。

1.3薪酬调整,动态激励

要通过工作综合考核确定本岗位等级的执行薪点,而后根据实际工作表现适时予以调整,采用动态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利用每年的年度考核进行动态调整。考核不合格的教职工,要根据情况降低其执行薪点;个人年度考核优秀的教职工,要相应地提高其执行薪点。

2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

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是一个单位选人、用人、留人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设计和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的整个分配、运作过程,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单位狭得最大限度的回报,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从传统的概念来看,薪酬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支出。但在今天看来,薪酬已经成为人才资本的投资,一种能带来更多价值回报的投资。对教职员工而言,通过工作获得薪酬是一个获得满足的过程。他渴望得到的不仅仅是有数量的薪酬,还应包括物质利益的满足、人格尊严的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体系,是从根本上保证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薪酬不仅仅作为具有传统生产成本支出功能的载体,还是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紧密相关的重要管理要素。显然,薪酬并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要素,但却是一个有效和常用的方法。薪酬总额相同,结构、管理机制和支付方式不同,往往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所以,如何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实现薪酬激励效能的最大化,使薪酬既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2.1定岗定薪是关键

岗位设置和分类分级是在明晰和确立各部门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对新架构下的部门职责、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分析,综合考虑业务经营需要、工作内容和业务量、管理层级和幅度等要求设置工作岗位,进而按照各岗位与本单位经营目标的关联程度和工作性质,从横向划分为若干序列,然后按照岗位评估结果,从纵向上划分各岗位级别,明确岗位等级关系的全过程。设置岗位和开展分类分级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树立岗位差别意识,夯实岗位管理基础,逐步建立新型的岗位职务晋升、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岗位级别是岗位价值的还原和回归,级别高低除由岗位工作需要具备的影响力和技术、能力需求度等因素决定外,还与所在单位、部门的发展重心、经营目标和关键绩效相关联。关联度越强,重要性越高,岗位价值量就越大,岗位级别也就越高。这是薪酬体制改革“按劳取酬,价值体现”的关键。

2.2以绩夺薪。薪点递进是核心

运用岗位评估成果,对岗位进行分类分级。教职员工薪酬水平取决于聘任岗位、团队及个人业绩完成的清况,实行以岗定薪、以效取酬。通过这种方式建立正向激励为主的绩效牵引机制和岗位等级晋升制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岗位等级晋升和工资紧密衔接,促使员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根据业务经营清况和其他相关因素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工资水平;同时为调动各岗位员工的积极性,适时调整不同岗位员工的薪酬组合权重,以增强激励的针对性和效果。这是薪酬体制改革“动态调整,正向激励”的核心。

2.3收入明示,竞聘上岗是保证

人力资源部对薪酬分配管理的组织架构、岗位分级分类及相关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各部门公布,具体包括组织架构、岗位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改革方案以及员工岗位选择、退出人员安置、操作日程表等相关方案。各部门应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方案精神和具体操作办法,有条不紊地推进竞聘上岗。教职员工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业绩选择相应的岗位和薪酬。薪酬体制分配管理需要广大员工的充分认可、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

3绩效考核与实行薪酬分配管理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国内高校数量不断增加,这都给高校带来了竞争和挑战。各高校必须转换思维,由被动发展转变为主动发展,以获取竞争优势。而高校发展的关键就在于高校教师人才的引入、培养和使用,不断地提高高校教师的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层次。针对高校教师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机制。通过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进行考核,有效掌握情况,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培养竞争能力,创造竞争优势。

3.1留住学科精英,确保教学质量

以适当的待遇吸引人、留住人,是成栋学院薪酬分配管理的一大目标。通过这个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的岗位分析、评价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上岗条件,目标任务,薪酬标准和考核办法,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以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的分配依据,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职能。此项举措对激励、稳定和发挥成栋学院高级管理人才、优秀专业教学人才和部门业务骨干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3.2打破平均主义薪酬

实事求是地反映出员工的不同业绩,并将考核成绩与员工绩效工资收入挂钩,才能有力地冲击“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而陈旧的思想观念。有效地解决“干多于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平均主义弊端,使绩优者得到肯定和激励,绩差者受到鞭策,甚至淘汰,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3.3激活人力资源

成栋学院根据工作需要,设定岗位等级,进行定编、定岗,并建立了素质和能力与薪酬待遇相结合的分配方法,把人力资本纳入薪酬分配体系之中,有效地激励了广大教职工自觉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以获取更高的岗位等级,增加薪酬待遇。教职员工学业务、练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方能感到工作有目标、有动力、有奔头。由于将个人绩效工资与本部门绩效考核等级分值挂钩,教职员工集体意识和学院部门凝聚力有所加强。

4实行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的几点启示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综合竞争的核心。而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关系到每个组织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4.1走科学化管理道路

绩效与薪酬分配管理过程中,要首先明确岗位职责。学校与教师签订岗位聘任合同后,要对其岗位职责进行详细说明。岗位聘任制对教师起着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其次,要确定岗位薪酬。根据岗位聘任合同,不同岗位设定不同薪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高校薪酬制度中存在的平均主义。

4.2走精细化管理道路

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采用分级制定考核的分配方案,并最终落实到岗位的粗放式薪酬分配体制。这种分配体制使得人力资源成本分散最大化,弱化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推动性,无法形成资源的有效科学配置。应大胆尝试,精细管理,直接将薪酬分配方案制定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岗位,使其职责、等级、考核和薪酬一目了然,有利于基层量化经营管理,教职工明确岗位绩效。

4。3走标准化管理道路

近年来高校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将来力求实现的目标,都要求岗位层级和薪点薪酬管理要实现标准化与制式化。这不仅可以使内部管理职责分明、效率提升,而且将大大提高教职员工的竞争力和积极性。事实证明,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体制的标准化是基础是关键。

4.4走人格化管理道路

考核分配制度篇8

论文关键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激励机制

o引言

目前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着岗位职责不分,缺乏绩效反馈与沟通,绩效考核标准体系不科学等问题。要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相挂钩,就要求深化高校人事制度,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切实完善高校的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津贴分配制度。我国高校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高校教育发展的成败。二十世纪末至今,中国高等院校人事制度改革虽已掀起浪潮,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相距甚远。这就要求建立起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切实完善高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制度。

1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人力资源部按照等级管理、竞争上岗、正向激励、兼顺公平、系数为基、绩效为果的原则,实行以岗定级、以绩夺薪、薪|点递进、动态考核的薪酬分配改革,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建立了“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做出什么绩效,享受什么待遇”的薪酬制度。主要做法是:

1.1设置机构。定岗定责

成栋学院行政基本架构为学院办公室、宣传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学工部、教务部、培训部、资产设备部、图书馆等29个部门。从促进工作开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要求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特别是在人员配置上,要按照精简高效、合理配的原则,突出加强部门人员配置、控制和精简岗位规模,并进一步界定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

1.2以级定酬,确定薪点

成栋学院教职工的薪酬总额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等几部分组成。基本工资体现了教职丁的原职级、职称、工龄等因素的差异,是员工的固定收入。岗位工资和绩效]_资等分别按系数分配。岗位工资系数和绩效工资系数构成岗位总收入系数。相同的岗位等级,完成岗位目标绩效任务,其岗位总收入系数相同。岗位等级和岗位类别不同,岗位工资系数和绩效工资系数的结构就有所不同。岗位等级越高,绩效工资系数越高。绩效工资是在分类业绩考核基础上,根据各岗位级别绩效系数和个人业绩考核情况分配的。

1.3薪酬调整,动态激励

要通过工作综合考核确定本岗位等级的执行薪点,而后根据实际工作表现适时予以调整,采用动态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利用每年的年度考核进行动态调整。考核不合格的教职工,要根据情况降低其执行薪点;个人年度考核优秀的教职工,要相应地提高其执行薪点。

2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

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是一个单位选人、用人、留人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设计和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的整个分配、运作过程,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单位狭得最大限度的回报,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从传统的概念来看,薪酬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支出。但在今天看来,薪酬已经成为人才资本的投资,一种能带来更多价值回报的投资。对教职员工而言,通过工作获得薪酬是一个获得满足的过程。他渴望得到的不仅仅是有数量的薪酬,还应包括物质利益的满足、人格尊严的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体系,是从根本上保证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薪酬不仅仅作为具有传统生产成本支出功能的载体,还是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紧密相关的重要管理要素。显然,薪酬并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要素,但却是一个有效和常用的方法。薪酬总额相同,结构、管理机制和支付方式不同,往往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所以,如何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实现薪酬激励效能的最大化,使薪酬既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2.1定岗定薪是关键

岗位设置和分类分级是在明晰和确立各部门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对新架构下的部门职责、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分析,综合考虑业务经营需要、工作内容和业务量、管理层级和幅度等要求设置工作岗位,进而按照各岗位与本单位经营目标的关联程度和工作性质,从横向划分为若干序列,然后按照岗位评估结果,从纵向上划分各岗位级别,明确岗位等级关系的全过程。设置岗位和开展分类分级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树立岗位差别意识,夯实岗位管理基础,逐步建立新型的岗位职务晋升、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岗位级别是岗位价值的还原和回归,级别高低除由岗位工作需要具备的影响力和技术、能力需求度等因素决定外,还与所在单位、部门的发展重心、经营目标和关键绩效相关联。关联度越强,重要性越高,岗位价值量就越大,岗位级别也就越高。这是薪酬体制改革“按劳取酬,价值体现”的关键。

2.2以绩夺薪。薪点递进是核心

运用岗位评估成果,对岗位进行分类分级。教职员工薪酬水平取决于聘任岗位、团队及个人业绩完成的清况,实行以岗定薪、以效取酬。通过这种方式建立正向激励为主的绩效牵引机制和岗位等级晋升制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岗位等级晋升和工资紧密衔接,促使员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根据业务经营清况和其他相关因素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工资水平;同时为调动各岗位员工的积极性,适时调整不同岗位员工的薪酬组合权重,以增强激励的针对性和效果。这是薪酬体制改革“动态调整,正向激励”的核心。

2.3收入明示,竞聘上岗是保证

人力资源部对薪酬分配管理的组织架构、岗位分级分类及相关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各部门公布,具体包括组织架构、岗位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改革方案以及员工岗位选择、退出人员安置、操作日程表等相关方案。各部门应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方案精神和具体操作办法,有条不紊地推进竞聘上岗。教职员工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业绩选择相应的岗位和薪酬。薪酬体制分配管理需要广大员工的充分认可、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

3绩效考核与实行薪酬分配管理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国内高校数量不断增加,这都给高校带来了竞争和挑战。各高校必须转换思维,由被动发展转变为主动发展,以获取竞争优势。而高校发展的关键就在于高校教师人才的引入、培养和使用,不断地提高高校教师的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层次。针对高校教师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机制。通过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进行考核,有效掌握情况,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培养竞争能力,创造竞争优势。

3.1留住学科精英,确保教学质量

以适当的待遇吸引人、留住人,是成栋学院薪酬分配管理的一大目标。通过这个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的岗位分析、评价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上岗条件,目标任务,薪酬标准和考核办法,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以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的分配依据,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职能。此项举措对激励、稳定和发挥成栋学院高级管理人才、优秀专业教学人才和部门业务骨干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3.2打破平均主义薪酬

实事求是地反映出员工的不同业绩,并将考核成绩与员工绩效工资收入挂钩,才能有力地冲击“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而陈旧的思想观念。有效地解决“干多于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平均主义弊端,使绩优者得到肯定和激励,绩差者受到鞭策,甚至淘汰,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3.3激活人力资源

成栋学院根据工作需要,设定岗位等级,进行定编、定岗,并建立了素质和能力与薪酬待遇相结合的分配方法,把人力资本纳入薪酬分配体系之中,有效地激励了广大教职工自觉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以获取更高的岗位等级,增加薪酬待遇。教职员工学业务、练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方能感到工作有目标、有动力、有奔头。由于将个人绩效工资与本部门绩效考核等级分值挂钩,教职员工集体意识和学院部门凝聚力有所加强。

4实行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的几点启示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综合竞争的核心。而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关系到每个组织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4.1走科学化管理道路

绩效与薪酬分配管理过程中,要首先明确岗位职责。学校与教师签订岗位聘任合同后,要对其岗位职责进行详细说明。岗位聘任制对教师起着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其次,要确定岗位薪酬。根据岗位聘任合同,不同岗位设定不同薪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高校薪酬制度中存在的平均主义。

4.2走精细化管理道路

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采用分级制定考核的分配方案,并最终落实到岗位的粗放式薪酬分配体制。这种分配体制使得人力资源成本分散最大化,弱化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推动性,无法形成资源的有效科学配置。应大胆尝试,精细管理,直接将薪酬分配方案制定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岗位,使其职责、等级、考核和薪酬一目了然,有利于基层量化经营管理,教职工明确岗位绩效。

4。3走标准化管理道路

近年来高校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将来力求实现的目标,都要求岗位层级和薪点薪酬管理要实现标准化与制式化。这不仅可以使内部管理职责分明、效率提升,而且将大大提高教职员工的竞争力和积极性。事实证明,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体制的标准化是基础是关键。

4.4走人格化管理道路

上一篇:德育方法及其运用范文 下一篇:人员考核的基本要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