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9-24 01:46:42

隔代教育的特点

隔代教育的特点篇1

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www.133229.COm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

隔代教育的特点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年轻的父母已经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把孩子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被称为隔代教育。

看似温情脉脉的隔代教育,实际上却带来了不少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避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隔代教育是中国特色

近年来,隔代教育在我国越来越普遍,问题越来越突出。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59%和73.45%。有关部门对全国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58%的家庭在帮助子女照管孙辈。上海市一项对0~3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婴幼儿家庭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婴幼儿抚养的占84.6%。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占到总数的一半。一项对北京市两万多人的调查显示,0~3岁幼儿54%由奶奶带,23%由姥姥带。另外有15%由保姆看护,5%由全职妈妈看护。也就是说,近80%的孩子由祖辈看护。

从北京市民政局的数据统计看,隔代教育似乎是社会的必然选择。2008年~2010年,北京市每年新生儿达17万人,2011年有19万新生儿,2012年新生儿数量超过19万人,这个数字一直到2014年还会持续走高。另一方面,到2010年,全市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23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7%,且以每年17万人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3%。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新生儿,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老人,从社会回归到家庭,转换生活的主战场,替儿女带孙子已经成为这些老年人生活的寄托。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青壮年夫妻双双外出或进城务工,将子女交付祖辈教养的现象更为突出,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记者在温州某镇调查时发现,该镇常住儿童80%以上接受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在我国普遍存在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产生的问题也不少。调查显示,带孩子的老人中,24%有大学文化,约43%有初中文化,21%有小学文化,还有11%的人没上过学。25%的老人觉得在带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扰是“与孩子观念上的分歧”。另外有21%的老人觉得体力精力不够,16%的老人觉得自己的教育效果不明显。而多达44%的老人承认自己对孩子太关注、太溺爱。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因此,有专家认为,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出现的问题也很突出,必须予以深刻的认识。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容易产生六类不良习惯:1.自私,做事常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道为别人着想;2.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后不懂得尊重人;3.社会适应能力弱,个性有孤僻、缺少热情的倾向;4.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5.不爱惜财物,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被动,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有厌学情绪。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教授认为,隔代家长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他主持的一项有数万人参与的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我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因果关系,有些犯罪少年就是在隔代老人的溺爱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因此,王教授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隔代教育,积极引导起来,帮助更多的祖辈家长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高效率的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优势明显却难掩弊端

事实上,关注隔代教育的呼声近几年从来没有停止过,民间力量和研究机构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

广东省中山市老干部大学的15名退休老人组成了一个隔代教育研究小组,他们在经历了三年的走访调研后,撰写了30篇家教论文,研究探讨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老干部大学校长姚本棠先生介绍道:“这个隔代教育研究小组是一群热心于教育的学员自发成立的,成员大多数是过去从事幼儿、小学和中学教育的工作者。”该小组的走访调研遍及市区村镇,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在调研过程中,组员们发现隔代教育之所以为人诟病,主要是因为祖辈对孙辈普遍溺爱,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组员撰写的《对隔代教育的弊端分析及对策探讨》中,作者认为,祖辈家长自身缺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溺爱孙辈。多数祖辈家长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愿望。这种愿望往往导致产生“隔代亲”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缺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第二,思想观念陈旧。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中给孩子传授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大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第三,造成孙辈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造成孩子很难接受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与父母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文章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小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从事养殖,极少回家,孩子从出生两个月开始一直由爷爷养育。从小到大,这个孩子深受爷爷疼爱,每顿饭的餐桌上总会有一两盘专门为孩子做的“专利菜”,别人都不准吃。一次,孩子的姑姑尝了一口“专利菜”,孩子躺在地上哭闹了一个多小时,直到爷爷再为他重新炒了一盘菜才罢休。由于爷爷的溺爱,年仅6岁的孩子已经养成了任性、自私和不合群的偏执性格。

类似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祖辈接孙辈放学时,看见孩子值日,马上抢过扫把代劳,就连背书包、抄写黑板上的家庭作业等也一手包办。老干部大学常务副校长张镇鎏先生说:“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老一辈往往将未能在第二代身上实现的理想,转而寄托在年幼的第三代身上,或者出于对第二代过往的教育存在愧疚,而把希望都押在了第三代身上。祖辈的溺爱和迁就,使孙辈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其不利。”

除了溺爱,研究小组还发现,祖辈由于知识陈旧,影响了隔代教育的质量。小学的放学时间通常为下午4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父母因为上班都无法接孩子放学,这项任务就落到了老人的身上。“可以说,从小孩放学至晚上六七点吃饭前的这段时间,是隔代教育的时间。在这段时间,老人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关键的。”张镇鎏表示。

研究小组成员何绮雯女士向记者讲述了两个案例:一名初二学生长期和奶奶一起生活。每天晚上睡觉,奶奶一定会讲一个鬼故事给孙女听,致使孙女从小迷信鬼神。有一次期中考试,开考的铃声响过了,迟迟未见这名女生进考场。大家四处搜寻,最终在离学校不远的寺庙堂内找到了她。班主任问她在庙堂里干什么,女生回答:“我奶奶说,只要在佛祖面前许愿,就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由此可见,老人的陈旧思想很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孙辈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另一个案例则发生在一名初一男生身上。这名男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也强,平时很喜欢摆弄一些小玩具。有一天,他把妈妈刚送给他的一架小飞机给拆了,想看看里面的结构。爷爷看到后,马上制止,并指责孙子的“破坏行为”和“浪费行为”。孩子爱动脑筋,积极探索本来应该得到鼓励和赞赏,但祖辈由于传统观念束缚和教育知识缺乏,对孩子横加干涉,严厉批评,无疑与科学的家庭教育背道而驰。

尽管隔代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但是如果祖辈家长能够具备一定的现代家庭教育知识,隔代教育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优势一: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

优势二: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

优势三: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优势四:祖辈家长大多有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有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由此可见,尽管隔代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潜力的家庭教育方式。只要祖辈家长改变心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知识,完全可以成为子女的好帮手,对孙辈的成长施加正面的影响。

扬长避短是唯一出路

那么,隔代家长怎样做才算合格呢?网友们也在讨论这个话题。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合格的隔代家长应满足以下十个条件:

第一,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

第二,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偏差。

第三,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不吸烟,不酗酒。

第四,了解孩子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第五,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见,对孩子有耐心。

第六,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

第七,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第八,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第九,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第十,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孩子。

平心而论,网友们对隔代家长的要求太高了,能达到这十个标准的老人家恐怕很难找,但不得不承认,网友们的要求都是有道理的,值得隔代家长们深思。

综合教育专家的意见,本刊认为,要成为一位合格的隔代家长,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以孩子的成长为重,控制自己的感情,杜绝溺爱。隔代教育是许多家庭的无奈选择,但隔代教育也有一定优势,除了很大程度上解除孩子父辈家长的后顾之忧外,还可以缓解祖辈家长的孤寂,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年轻的心态大有裨益。但是,从大量儿童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隔代教育也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异常,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性格畸变、心理脆弱等,所以,祖辈家长要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对孙辈爱得适度,用正确的爱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做合格的隔代家长就成功了一半。比如,隔代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给孩子立规矩。孩子的玩具柜、小书架、抽屉等都要求孩子自己主动整理,玩完玩具必须收回原处,若不收,祖辈家长就将玩具没收,态度要温柔而坚决。如果孩子配合得很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另外,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特别需要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一致,如果爷爷严格要求而奶奶放纵,那是不可能培养出孩子的好习惯的。

在给孩子立规矩的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空间。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穿衣、吃饭、分筷子等,都让孩子自己做。要着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思考的,应当让他自己思考。凡是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和做决定的事,一定让孩子参与,也可以让他当小主人,在小事上拿主意。

其次,祖辈父辈要通力协作。父辈家长对教育孩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父辈是主角,祖辈是配角。所以,父辈家长要端正态度,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应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两代人对教育孩子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是普遍现象,如父辈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而祖辈家长则看重做人的道理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当祖辈家长溺爱孩子时,父辈家长应及时提醒、干涉,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合力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要让孩子学会照顾别人,为家人服务,这对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当父辈家长教育孩子时,祖辈家长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父辈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隔代教育与父母抚育各有优势,两代人应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再次,隔代家长不可放松学习。祖辈家长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大多已落后于时展,由他们对孙辈实施家庭教育,往往效果不佳,因此,要成为一位合格的隔代家长,必须加强学习。隔代家长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家庭教育,都要自觉学习新知识,特别是在教育理念上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隔代教育的特点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 隔代教育; 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97-002

一、引言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80后逐渐为人父母,年轻的他们却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亲子教育,于是祖辈接手养育他们的孩子。据千龙网的一个调查:全国大中城市中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接近6成。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总数的一半。[1]

隔代教育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式之一,成为家庭教育中一种非常普通的教育现象,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它的客观存在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可以说,隔代教育的状况、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品质,它深刻地改变着家庭教育的现状,冲击着学校教育,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因此,现阶段我们有必要对这样的隔代教育进行研究。

二、我国家庭隔代教育的现状

1.隔代教育人数在三代家庭所占比重大

2004年《新闻周刊》报道: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隔代教育在中国是普遍现象,它与亲子教育共同成为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家长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两种主要的形态。据估计,全国有近五成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也就是说中国有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2]。

2.隔代教育比重大于亲子教育

当前,家庭中隔代教育的比例要大大超过亲子教育。据人民日报报载,目前小学以下的每10个孩子中就有五六个主要由隔代老人教育,在一些城市的日托幼儿园门口可以看到,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长有许多是老年人。

3.祖辈自觉承担教育责任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1999年底已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许多祖辈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抚养或看护孙辈的责任。

三、隔代教育的存在问题及影响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0-3岁是人生教育的黄金时间,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重任时候,隔代教育能否承担起这个重任呢?[3]答案显然是不能够。总体来看,隔代教育的弊还是大于利:

1.抵消亲子教育效果

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法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存在差别,这样的差别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隔代教育减少了亲子教育机会,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人到老年格外疼爱孩子,把更多的爱无原则地补偿到孙辈身上,不太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培养孩子爱劳动、坚持性、相互谦让、关心他人等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3.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祖辈们由于交往范围有限,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新生事物和新观念接受较慢,对孩子的拆卸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这恰恰扼杀了孩子探究事物特点和规律的好奇心。

四、造成隔代教育的原因

1.家庭伦理观念

家庭伦理观念奠定了隔代教育的历史渊源。长期的宗法制社会,形成了我国民众浓厚而独特的家庭伦理思想。“含饴弄孙”不仅是祖辈追求的理想境界,更是他们肩负的自觉责任。“一切为了孩子”,这曾经是众多父母的不二选择。

2.逐渐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

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父母面对逐渐加快的工作节奏,日趋剧烈的残酷竞争,这迫使年轻父母在“教育—职业—教育”间不断地循环往复。紧张的学习、繁杂的工作等诸多压力,客观上使一些年轻父母无暇他顾,在子女教育上求助祖辈,就成为他们现实无奈的选择。

3.新一代独生子女为人父母

我国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性实施,造成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如今他们已为人父母,被视为“抱大的一代”的他们,虽然与非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并无太大差异,但在养儿育女上更加不知所措,这时祖辈主动地负起隔代教育之责,也就是情理之中、不足为奇的事了。

五、消除隔代教育不良影响的建议

1.相互配合、各自定位

教育子女乃是父母自己应尽的责任,祖辈可以协助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不要长时间地把孩子扔给老人而只顾忙自己的事,要多过问孩子的情况,多进行情感交流,还要经常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交替管教,以免造成亲子之间[4],孩子的父母应该主动担负起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尊重祖辈家长、发挥隔代教育优势的同时,要协调好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实施合作教育,这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做父母的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争取多跟孩子在一起,培养与孩子的感情,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一味地依赖老人来抚养和教育孩子,把老人当免费的保姆,既是对父母的不敬不孝,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2.组织社会力量办好家长学校

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组织祖辈和父辈家长进行学习,转变祖辈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他们陈旧的教育方法,向他们介绍科学育儿知识,可以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老教授、老专家讲课,也可以请一些隔代教育好的祖辈家长介绍好经验,不断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对少数年老多病的特殊家庭,学校要安排老师与学生家庭结对子,采取一帮一的办法,搞好家庭教育。

3.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与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5]

参考文献:

[1]吴旭辉.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7)

[2]黄祥祥.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6)

[3]宋煜.隔代教育之反思[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4)

隔代教育的特点篇4

隔代寄养弊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无论城市、农村,还是单亲家庭的隔代寄养,都难免在孩子幼小心灵上留下烙印。”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博士辛志勇说。早期的亲子教育对人格养成至关重要,隔代寄养的明显弊端若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就可能造成成年后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有关专家分析说,大量调研案例表明,隔代寄养有两大特点:一是“重养轻教”。祖辈们教育观念陈旧,认为衣食住行就是养育孩子的全部,很少关注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二是“施教不当”。俗话说“隔代亲”,老人们更溺爱孩子,容易养成孩子任性、蛮横、自私等不良性格,使孩子成为家中“小霸王”的同时,可能也会使其形成孤僻、不合群、胆小怕事等人格特征。

年轻父母们通常认为孩子在上学前的几年内尚年幼无知,在祖辈处并无大碍。然而,恰恰相反,0~7岁是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早期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年后的人格特征。

除个性问题外,隔代寄养对孩子的创新性的束缚也不容忽视。有关专家分析说,隔代寄养还可能扼杀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老人的养育观念相对传统或滞后,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易改变。对孩子“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探究举动,总习惯性地予以阻止;对外界的新鲜事物不鼓励孩子观察,或瞻前顾后地认为影响孩子身心,往往一味束缚孩子的脚步和视野。

隔代寄养要掌握好“分寸”

隔代寄养利少弊多。实在需要隔代寄养的,也要掌握“分寸”。

“沟通”是化解隔代寄养问题的“金钥匙”。一方面,年轻父母们要多与老人沟通,尽可能地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免在教育孩子时“口径不一”,令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困惑、恐慌,乃至焦虑。另一方面,年轻父母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如可通过写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对孩子的思念;在电话里如果孩子不说话,可以给他讲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其与父母通话的兴趣;和孩子相处时,有意识地带给孩子惊喜,尽量带孩子去做祖辈无法带孩子做的事情,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感。

隔代教育的特点篇5

关键词:隔代教育;家园共育;祖辈家长;策略

一、家园共育策略下“隔辈亲”现状

随着信息科技的腾飞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大量的人才人员互补流动,随之出现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隔代教育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矛盾。这跟我们提倡的父母积极参与的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了强烈的冲击和碰撞。

二、隔代教育与家园共育的碰撞

(一)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

1.隔代教育有利于发挥家庭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把父辈的竞争性教育和祖辈的宽容性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家庭内部形成科学一致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

2.隔代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代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年轻的父母,使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工作和事业,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3.祖辈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他们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很有发言权,可以帮助孙辈快速实现社会化对接。

4.祖辈能够充分发挥余热,隔代教育给老年人带来了不少生活的乐趣,老有所为且老有所乐,满足了众多老年人“含饴弄孙”的理想追求,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

5.祖辈对处于社会不利境地子女提供帮助,使子女不致陷于绝境,减轻了社会保障压力,对社会稳定大有裨益。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1.过分溺爱,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利于孩子形成独立、谦让、坚强的性格。

2.观念陈旧,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祖辈相对来说比较传统,不利于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超越的性格。

3.经验主义,与父母的亲子教育方式冲突,隔代教育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祖辈和孩子父母以及幼儿园的教育不一致。

4.沟通不畅,“家”“园”双向互动不足,祖辈家长往往对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不理解,对于新的教学方式接受较慢。另外,幼儿园经常会开展一些亲子制作或者亲子运动会之类的活动,由于年龄和身体的问题,往往是祖辈家长力所不能及的。

三、“隔代教育”背景下的家园共育策略

面对祖辈家长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教育群体,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策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寻找与祖辈家长有效沟通的契合点,使他们成为家园共育的共同体。

(一)奠定情感基础,进行有效沟通

祖辈家长资格较老,注重面子,因此,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情感纽带是做好祖辈家长工作的前提。与这些祖辈家长拉近彼此距离,让其感受到被尊重与理解,奠定建立良好关系的情感基础。

(二)分类搭建平台,发挥祖辈优势

祖辈家长对传统文化非常了解;生活经历丰富,人人有自己的“育儿绝技”;相对年轻的父母更有耐心,时间也比较充裕。幼儿教师要善于挖掘祖辈家长群体中的优势教育资源,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祖辈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三)提倡优势互补,优化“隔代教育”

不同的祖辈家长,家教的能力水平也不一样,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分类指导,使不同个性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的祖辈家长能够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

总之,隔代教育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之与亲子教育、幼儿园教育实现优势互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让孩子在成长的“第一环”中,汲取来自各方面的“有益营养”,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曹玲.浅谈隔代教育: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J].考试周刊,2013(50).

隔代教育的特点篇6

一、认真细致地搞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摸底调查

1、留守儿童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期,我们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从调查统计中看到,随着我镇劳动输出人数的增加,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全镇18岁以下儿童总数5020人,留守儿童为2850人,占学生总数的56.77%。

2、“留守儿童”父母亲的务工现状。

从调查的结果看,“留守儿童”的父母到外省外市务工的占大多数。在外省务工中,以在上海最多,占外省务工的60%以上,“留守儿童”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3、父母亲与“留守儿童”的亲情交流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与外地工作的父母一个星期通一次电话的占84.11%,半个月到一个月通一次电话的占12.15%,半年及以上通一次电话的占3.74%;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农忙时回家的17.76%,春节回家的占58.88%。

4、“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从留守儿童监护情况调查结果看,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由祖辈监928人,亲戚监护603人,朋友监护303人。

5、“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心理性格发展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结果显示,有12.2%的留守儿童成绩较差,在同年级倒数几名的也大多是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在学习上往往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遵守规章制度方面也比其他同学差,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也会出现偏差,从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孤僻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焦虑、任性、暴躁的性格特征。

6、特殊的“留守儿童”。

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还有一批特殊的留守儿童,他(她)们是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有的还是孤儿。

二、加强领导,多方协作,积极构建社会监护体系

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为此,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校园内开通“亲情热线”和“留守儿童”求助电话,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等,并积极配合镇妇联经常向镇领导汇报工作。学校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到学校给学生上法制课,让孩子从小就学法、懂法、守法;定期召开校外辅导员座谈会,共同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由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协调,这为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1、建好留守儿童的专项档案。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将调查信息分类整理建档。各校以年级为单位,分班建立了“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对留守儿童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都有详细的记录。并对孩子在学习、生活、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形成材料反馈给家长。

2、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

各中小学校长带头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校领导和老师们经常自己买本子、笔和课外书送给帮扶对象。对留守儿童坚决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

3、净化环境,加强教育。

每年秋季开学,万山镇妇联、政法部门协同中心校对全镇每所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顿,对网吧、无证摊点等场所进行清理。发动老干部、老党员成立了留守儿童较外辅导团,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心理、学习、生活上关心、照顾,解决其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人品、人格,鼓励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4、优化家校合作,办好隔代家长学校。

我们从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看,隔代监护居多,这种带养方式存在几点不利的方面,一是由于隔代的亲情关系,使得监护者在养育和管理方面过分溺爱,形成隔代疼。由于缺少必要的限制,从而容易让这些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其次,由于两代人年龄相差甚远,再加上农村的老一代人往往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很多司代家长是文盲,这样他们自身的局限性使他们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

针对这些情况,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优化家校合作显得非常必要,明德中心小学的做法是重点办好隔代家长学校。

建立隔代家长培训制度。培训的目的一是提高隔代家长对留守儿童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让隔带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情况,这有利于家长从自身的角度和立场,来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

5、定期召开隔代家长会。

上学期,明德中心小学召开了留守儿童隔代家长会,参加家长会的除了隔代家长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在外地打工回家过年的学生父母。我们一是给家长发放家庭教育材料;二是现场互动,对隔带家长提出的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三是和留守儿童的班主任、课任老师互通信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建立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家访制度。

各校提倡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每周至少到一名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要与留守儿童的隔代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联系,让隔带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让老师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7、推广留守儿童“三知、三多、三沟通”家庭教育。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格观,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家庭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合力。

隔代教育的特点篇7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幼儿 社会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Impact of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to Young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Bingb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family education, you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ancestors of the social experience, the liberation of young parents, to ease the pressure forces the integration of family social security. However, due to the impact of a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habits, etc.,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section grandparents are still some gaps in terms of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training,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family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current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for our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and to explore the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to improve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help children improve social skills in a good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

Key words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children; social skills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夫妇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把自己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祖辈成为孙辈抚养和教育的隔代教育者,这就是隔代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教育形态,其一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其二是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①2002年上海市一项对0~3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婴幼儿家庭共占73%。②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也在逐渐转型,促进了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年轻夫妻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一方面要投入工作中不断充电,另一方面还要经营好家庭。在他们初为人之父母时,由于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抚养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自己父母带,导致隔代教育越来越多。而在一些农村,中青年人常年在外忙于赚钱,照顾子女的重任自然落在祖辈身上。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存与发展环境,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影响着幼儿以后的成长和发展。0~6岁是幼儿个人品质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能逐步体验社会生活。在隔代教育中祖辈们由于年龄和教育环境的差异,视野和理念容易与时代脱节,可能会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当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造成很大影响。因此研究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幼儿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1.1 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的习惯

隔代教育中由于很多祖辈疼爱孩子,容易溺爱和迁就小孩。特别是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庭祖孙几代都只有一个孩子,老年人更是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每天围着孩子转。孩子犯了错误老人也不能及时纠正,还会满足孩子很多不合理的要求。例如在吃的方面会将所有好吃的都让给孩子,包办孩子的所有事务,帮孩子穿衣服和整理玩具,甚至喂饭给孩子吃,担心孩子摔跤抱着孩子上下楼梯等。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四肢发育迟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在祖辈的精心呵护和无限度溺爱下,孩子在交往中也不会为他人着想,不会主动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和行为,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

1.2 语言交流的不足抑制幼儿语言发展

六岁以前是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发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隔代教育中由于一些祖辈的语言不同和对幼儿的语言刺激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幼儿语言的发展。例如,大多数农村通用的是当地方言,很多孩子出生时就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在幼儿期接触的就是当地方言,一些祖辈由于自身语言能力薄弱,只能用方言和孩子沟通。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接受的交流平台和语言刺激不足,容易导致语言发展迟缓。幼儿教师在与这些孩子谈话时,很容易发现这些幼儿的语言发展薄弱,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影响孩子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

1.3 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隔代教育也不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影响以后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一些祖辈年龄较大,可能表现出脾气暴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孩子在和祖辈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会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产生自卑、厌学和人际交往恐惧等,有些甚至会有轻微的心理障碍。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疏导,孩子很难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在祖辈长期的包办代替下,孩子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也缺少与人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更不会养成爱劳动、懂谦让的品质。同时,隔代教育会导致“亲子隔阂”,影响“亲子关系”。③隔代教育中很多老人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会限制孩子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导致孩子缺乏交往的技能和策略,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1.4 扼制了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

一些祖辈在教育孩子时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在老人全方位的呵护下,孩子没有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法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扼制了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大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对家人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解决,也不知道如何向他人求助,容易缺乏自信,甚至产生愤怒和不满情绪,很难适应社会环境。

2 提高隔代教育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对策

2.1 父母应加强亲子教育

心理学研究证明,家庭环境特别是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④父母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应加强亲子教育,平时多抽出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隔代教育的幼儿普遍缺乏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教给孩子们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父母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或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言传身教,教幼儿礼貌待人并掌握礼貌用语。例如,在每天入园时对他们说一声“早上好!”让孩子做出同样的回应,引导他们向同伴问好,和老师说再见。父母也要教会孩子主动与人交往的方法,在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时,引导孩子与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同时父母要注意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利用故事或小朋友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向他们介绍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引导他们学会分享、谦让和道歉,遇到问题学会向老师、家长询问。父母引导性的语言和对孩子正确做法的鼓励,都会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孩子通过模仿、实践能更加灵活地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

2.2 祖辈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 祖辈应当更新观念。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平时可以利用多种渠道了解先进的育儿经验,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园地”中也增设了“爷爷奶奶的秘籍”专栏,提供一些新颖的、通俗易懂的育儿小常识,供祖辈参考,让他们了解先进的育儿经验。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祖辈应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寻找孩子和同龄小朋友的差距,思考正确的教育方法。祖辈们也可以向老师反映生活教育中的疑点或意见建议,让教师帮助解答,主动与老师交流,探索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2.3 父母应加强与祖辈的交流沟通,扬长避短实施教育

父母要加强与祖辈的交流沟通,两代家长共同努力,扬长避短实施教育。父辈与祖辈平时都应该多为孩子考虑,尽可能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例如一个四岁半孩子在家吃饭很慢,祖辈疼爱孩子自然地喂饭给他吃,这时孩子的父母看到已经四岁半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坚决地让孩子自己吃,导致孩子撒娇哭闹,祖辈会急忙庇护孩子。这种情境下,两代人的教育方式都不对,父母没有做到循序渐进,而祖辈又过于溺爱迁就孩子,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任何事情。两代人都没有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没有很好地沟通,在教育幼儿问题上缺乏一致性。因此隔代教育中父辈与祖辈应当共同努力,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以此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4 加强学校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多了解隔代教育幼儿的需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人格,引导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鼓励、欣赏的眼光对待幼儿的点滴进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的正确引导,既可以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又能激发孩子与人交往的兴趣。教师可以用朋友的身份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孩子们的谈话,这样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也要帮助隔代教育的两代家长寻找正确的教育方法,了解隔代教育中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性格、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等。平时通过当面交流、网络沟通、家访等多种方式,让幼儿父母掌握更好、更新的教育方法。同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和祖辈沟通,多邀请祖辈来幼儿园了解孩子的情况;也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孩子在祖辈的监督下完成,增强祖辈和孩子的互动,改变祖辈溺爱孩子的思想。

隔代教育容易使幼儿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父母和祖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方法和技巧,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隔代教育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 李赐平.当前隔代 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137-139.

② 李洪曾.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东教育,2002.6(11):25-27.

③ 李炎.农村“隔代教育”调研[J].四川教育,2003(21):20-21.

④ 沈锄云.认知隔代教育[J].老年人,2000(9):4-5.

隔代教育的特点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祖辈;隔代教育;利弊

[中图分类号]G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3

[作者简介]李平(983―),男,四川营山人,本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通天小学教师,中学二级。

隔代教育指三世同堂家庭和隔代养育家庭中存在的“中国特色”教育方式。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模式逐渐形成。隔代教育是一种在中国城乡都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在认识到其减轻年轻一代养育负担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隔代教育中的诸多问题。

一、隔代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年轻父母们为了养家糊口,缺乏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孩子多半由祖辈养育。当今,城市经济生活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与在农村务农的低收入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就吸引了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小孩则交给老人照管。城市居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上海市一项对-3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一起生活的婴幼儿家庭占73,祖辈参与婴幼儿抚养的共占846”。而在北京、广州等发达城市,有超过的孩子正在接受着隔代教育。中国目前实际上有近的孩子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教育的。因此,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隔代教育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模式之一,隔代教育的客观存在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二、老年人在隔代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从隔代教育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老年人与隔代教育的特殊关系,老年人对隔代教育影响重大。

(一)老人在隔代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最直接把老人变成宝的,就是老人在隔代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美国,老年人向儿孙们提供的援助项目中,比例最高的是“看管孙子”,占4。在日本,老年父母所承担的家务,除烧饭外,比例最高的是“照看孩子”。男性老人承担这份工作的占22,女性老人则高达397。在我国,有一半以上的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照顾孙辈。

首先,双职工年轻父母因市场竞争激烈,知识更新周期短等原因,必须花大气力去“学习”“充电”,他们缺乏育儿知识和经验,也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而老年人没有事业带来的压力,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的生活和安全得到保障。老年人作为一个帮手,早晚接送幼儿入托或上学,中午准备一顿午餐,放学后督促做功课,可以解除双职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又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老年人在教育和抚养孩子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对于孩子在不同年龄出现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很有方法。他们注重让孩子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强求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有助于孩子形成勤奋学习、刻苦耐劳的良好思想品质。老年祖父母疼爱孙儿,常常会细心观察孩子的表情,不仅是面部的表情,还包括孩子的语音、语调、语速等言语变化,手、脚四肢动作和形体姿态的变化,来揣摩孩子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内心情感活动,以便对症下药予以疏导、劝解,帮助孩子培养自尊感,发展独立性和进取心。

最后,老年人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要有正义感,有尊严,人和人之间要懂得谦敬、礼让、宽容、诚信、友爱。同时老年人喜欢用讲故事等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把传统的优良美德传授给孩子,有助于孩子在面临西方价值观的冲击时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有利于孩子成为一个有良好思想品德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有的年轻父母则只是注重学习知识的培养,忽视优良传统美德的教育。

(二)老年人在隔代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当然,老年人对下一代的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存在一些误区和负面影响。

首先,教育孩子的方法过于简单,常用形式为语言育人即言教,而在语言教育孩子时会出现许多问题。老年人一般只会对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直接批评,很少赞扬孩子的优点,没能很好地掌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这样会使孩子不听劝告,甚至进行辩解,最终结果就是不仅不能很好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也不能发挥孩子的长处,甚至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其次,老年人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教育能力,不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老年人经常用自己“踏过多少桥”或“吃过多少饭”来显示自己资格老、能力强。但是在如今的知识经济下,新科学、新技术不断呈现,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老年人凭着几十年前的育儿经验来抚养孙辈,大都是难以成功的,因为现代孩子的思想与能力与以前的孩子有很大区别。因此,老年人如果不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方法与技能,则不能给予孙辈科学的指导。

最后,老年人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委屈孩子,不愿让孩子受一点苦,让孩子在完全的顺境下,在温室里长大,陷入了隔代教育的溺爱窠臼中。老年人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使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老年人这种“保姆式”的教育使得孩子只会更娇气,适应性弱,依赖性强,为所欲为。

三、克服隔代教育弊端的几点对策

要使隔代教育取得积极的效果,老年人要改变教育观念,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祖辈应当更新观念

祖辈教育孙辈不能完全照搬当年教育子女的方法。因为社会在发展,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也在变化。祖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教育与爱相结合。祖辈应注意发掘孩子的才能,发挥孩子的优点,不能只把孩子当孩子,为他安排好一切,而应该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权。老年人要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多看有关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了解儿童的心理,不识字的老人则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要盲从自己的经验而固执不接受学校的教导。同时,老年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儿童的模仿意识很强,老年人应该意识到身教的重要性。老年人要提高自身素质,祖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教育质量。祖辈要教育孩子就要自己先接受教育。祖辈要心态年轻,性格开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乐于接受外界事物,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正确定位,不仅要照顾好而且要教育好孩子。

(二)积极主动寻求帮助,接受正确的指导

老年人要多与学校和孩子的父母沟通,及时反映孩子的情况,齐心协力,一起教育孩子,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相互协作,避免目标不一致而引发家庭矛盾。不要认为孩子交给我就任由我如何管教,固执地以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孩子以致误导孩子,错失培养人才的良好时机。

(三)藏起对孩子的一点爱

毋庸置疑,所有祖辈都是为孙辈好,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给他们。有研究认为,隔代教育,祖辈对孙辈是溺爱大于教育,祖辈的姑息纵容和包办代替,一味迁就和百依百顺成为普遍现象。其消极后果是: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惰、娇气、磨蹭,缺乏朝气、理解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自主自张,缺乏独立人格。因此,祖辈在养育孩子时应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培养孩子做小事的能力,让孩子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是磨炼孩子意志的好办法。

(四)鼓励孩子合群,让孩子出去玩耍

一项调查发现,在“您是否鼓励孩子在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的问题上,祖辈与父辈差异极大,经常鼓励的祖辈只有2。由于祖辈对孩子采取限制多于引导的“看管方式”,孩子的主动交往意识弱,隔代抚养的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的只有9。孩子融入群体之中的时候,他不但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他的困惑和痛苦通过与人交流也会得到化解。因此,孩子只有融入群体,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社会的需要,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会生活享受快乐。可是,不幸的是,许多孩子由于生活的限制和学习的压力,加上老年人的严格看管而失去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孩子合群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久而久之造成心理上的孤独与寂寞,产生许多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在隔代教育中,老年人与孩子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双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两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互动。虽然老年人在隔代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克服的。简而言之,老年人在照顾、教育孙辈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因为照顾孩子而影响睡眠和愉悦的心情;同时,老年人的教育观念及方法在某些方面需要与时俱进,以使下一代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4(4)

上一篇:法律的基本内容范文 下一篇:地域文化的内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