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审计意见范文

时间:2023-12-03 19:56:40

标准审计意见

标准审计意见篇1

关键词:上市公司 非标性意见 监管

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可以反映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差异,进而反映上市公司的质量。反映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高低。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006年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分析,探寻2006年审计意见所表现出来的新统计特征及相应的信息含义。

一、2006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总体分析

2006年年报显示,在已审计的1457家上市公司中,150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占上市公司的10.30%,比2005年的12.56%低2.26%,比2004年的10.83%低0.53%,近五年来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意见情况见(表1)。2006年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中,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段85家,占非标准审计意见的56.67%;保留意见35家,占23.33%;无法表示意见30家,占20%;否定意见0家。近五年非标准意见类型占非标准意见的比例见(表2)。其统计特征及信息含义:

(1)非标准审计意见较2005年有所下降。2006年非标意见的比例为10.30%,比2005年低2.56%。笔者认为,非标意见下降原因有以下方面:2006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在公司上市中取消了IPO必须连续三年赢利的要求,改为有3年营业记录;取消有发起人必须自行认购35%的规定;同时对公开发行时股本也作了修改,这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可以上市,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数量2006年新增加了80家上市公司。2006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新证券法)规定对于公司的发行上市实行保荐制度,公司上市必须有保荐人,保荐人对公司的发行上市承担连带责任,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新上市的80家公司相对质量较高,均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新《证券法》规范了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了违反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处罚和民事责任,增加公司负责人的责任规定,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公司定期报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当对董事会编制的公司定期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上述规定加大了公司管理当局的违规成本,有利于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这也是2006年非标准审计意见下降的原因之一。

(2)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段占非标意见比重上升,保留意见比重下降。2006年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段的比例比2005年增加12.16%,保留意见则下降了9.62%。自2006年5月起施行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拟进行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应当符合的条件之一是最近三年及一期财务会计报告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所涉及的事项对发行人无重大不利影响或者在发行前重大不利影响已经消除。这意味着财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将三年与公开发行无缘,如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还将和定向增发无缘。由此,上市公司尽可能的避免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

(3)2006年未出现否定意见。从前五年审计意见的出具情况看,除2005年一家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外,其它四年均未出现否定意见,无法保留意见则保持了较高的比例。由于上市公司对否定意见极度排斥,在目前注会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为保住客源,如果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因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而导致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可能以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为由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二、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审计意见分析

2006年,154家上市公司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60%,其中;注册会计师对23家公司的年报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占变更事务所的公司数的14.94%,略高于上市公司整体非标准审计报告10.30%的比例见(表3)。其统计特征及信息含义:

(1)变更事务所公司数量占上市公司比例加大。2006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司占上市公司比例为10.60%,比2005年增加0.29%,比2004年增加2.8%。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因素很复杂,公司管理层的变更、新业务的开展、公司与事务所意见不一致、筹资的需求、保险的需要、鉴证费用等都可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另外市场竞争也使得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合并重组,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发展优势业务争取客户,从2006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情况看,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了有实力的大所,而随着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竞争能力的增强,上市公司由国际合作所转向收费相对较低质量高的国内所。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占上市公司比例的加大,说明双方都在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合作。

(2)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下降。2006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154公司中,选择由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变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有39家,选择由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变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有115家。由上述统计特征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动机较以往有很大改变,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一些上市公司为自身利益向市场提供虚假信息、粉饰报表,并希望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方式获得标准审机意见,而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渐规范,证监会处罚力度的加强,上市公司更愿意通过知名度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鉴证来提升企业的形象,获取公众的认可。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良性动机导致了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下降。

三、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时间与审计意见分析

2006年报披露的时间比较平均,而非标意见则集中在2006年年报披露的最后10天,加上截止日期后披露的1家,该段时间披露的非标意见105家,占非标意见的70%。其中,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段45家,占该项总额的52.94%;保留意见32家,占该项总额的91.43%;无法表示意见27家,占该项总额的93.33%。见(表4);年报意见与公布时间的总件,情况如(表5)。其统计特征及信息含义:非标意见集中在年报披露后期。该统计特征表明,审计意见与市场反映正相关,非标意见向公众传递了对上市公司不利的信息,上市公司选择在最后时段公布年报,是为了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另外,在非标意见的出具中,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会有更多的协商和沟通,这也使得报告公布的时间推迟。

四、2006年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审计意见分析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者难于判断公司前景,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将对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特别处理是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对存在股票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加强风险警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存在股票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对其股票交易实行“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特别处理”,即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并将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2006年度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16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1.79%,在这些公司中,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比例高达56.67%,也明显高于上市公司整体非标准审计报告比例,见(表6)。

统计特征及信息含义:从历年的统计资料看,ST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比例明显高于上市公司总体比例。ST公司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蕴涵着较大的审计风险。该项统计特征说明注册会计师充分关注到sT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在高风险审计领域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这也说明上市公司的业绩同审计意见正相关,ST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注册会计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提出质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颁布也使得注册会计师更加关注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更多的ST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另外,也预示着在赢利公司的审计中可能存在问题。由于公众对盈利公司的关注程度低于ST公司,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中更容易与上市公司共谋。事实上,在以往的审计失败案例中更多的是财务报告盈利公司造假。

五、2006年非标准意见成因统计分析

2006年的非标意见成因主要集中在持续经营能力、审计范围受限等方面: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06年非标意见中涉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有75份,占非标意见的50%。其中,无保留带强调段的54份,占该项意见的63.53%;保留意见10份,占该项意见的28.57%无法表示意见11份,占该项意见的36.67%;审计范围受到限制。2006年有50家公司因审计范围受限被出具非标意见,占非标意见的33.33%。其中无保留带强调段的1份,占该项意见的1.18%,保留意见28份,占该项意见的80%,无法表示意见21份,占该项意见的70%;诉讼。2006年有11家公司因涉及诉讼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占非标准意见的7.33%;对外提供担保。对外提供担保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和偿债风险,2006年有3份报告涉及该问题;证监会立案。公司或公司高层违法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很难估量,5家上市公司因此被出具非标意见;关联方占用资金。2006年非标意见中涉及关联方占用资金的有2家;其他。2006年共有17家公司非标意见中涉及税收、债权收回不确定性、土地使用权存在争议等其他问题。统计特征及信息含义:

(1)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规定:当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对此予以强调。由此产生的无保留带强调段的54份,占该项意见的63.53%。同时注册会计师关注执业风险也有关,从1997年度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包含对持续经营能力考虑的审计意见至今,持续经营问题已成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主要成因。为什么持续经营问题如此受到注册会计师的关注,尤其是在无法表示意见中频繁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持续经营对于会计的极端重要性,被审计单位只有持续经营,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才能正常运用,会计核算才能正常进行,会计报表才能最终形成,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是影响报表使用者合理决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相关利益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非持续经营大多与公司不良或违法经营有关,而这均会导致公司出现重大经营问题,投资者必然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此时他们就会控告注册会计师,认为是注册会计师没有将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查出来,导致注册会计师受诉和受查处的风险增加,注册会计师为规避风险,对持续经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2)审计范围受限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规定: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应出具保留意见报告;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该原因导致的非标意见中,保留意见28份,占该项意见的80%无法表示意见21份,占该项意见的70%。

标准审计意见篇2

【关键词】 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

截至2008年4月30日,我国A股市场共有1 55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7年年报,117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54%。在非标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有88份,占非标意见总数的75.21%;保留意见为15份,占非标意见总数的12.82%;无法表示意见的有14份,占非标意见总数的11.97%。非标意见对市场评判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不同程度地表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醒使用者需谨慎使用会计报表资料。因此,对上市公司非标意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假设

李淑华的研究发现,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较低、流动性较差的上市公司较容易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朱小平、余谦的研究显示,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与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负相关,现金流量比率等因素与公司收到非标意见概率正相关。唐跃军、左晶晶依据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非标意见与年报披露迟滞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的资产规模、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等情况,给审计师判断审计风险提供了依据。因此,人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

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5大假设(H):

H1:经营效率低、盈利能力较低的上市公司比较容易收到非标意见。

H2:资产规模与上市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负相关。

H3:债务杠杆高、流动性较差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

H4:总现金流量金额与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负相关。

H5: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存在显著的时间迟滞。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笔者选取2004―2007年连续4年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43家A股上市公司,剔除数据缺失的10家公司,将余下的33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同时选择同一行业被出具标准意见的33家公司作为控制样本。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CCER数据库及巨潮资讯网,并经过逐一整理。同时,笔者对所选取审计意见的统计数据与中国证监会公布的统计数字进行了核对,以确保其准确性。本文的数据处理使用 SPSS11.5 统计软件进行。

三、研究方法与变量设计

(一)研究方法

笔者以连续4年被出具非标意见的33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公司的规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等方面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选取研究样本和配对样本时已经考虑了公司年报披露的时间、公司的行业和规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另外再选取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5个关于财务状况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以控制其他变量对测试假设可能产生的干扰。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笔者以OP表示审计意见,OP=1表示非标意见;OP=0表示标准意见,意味着审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不存在重大错报且不存在取证限制。

2.控制变量。企业资产规模也会对审计意见造成影响。资产规模小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而且往往容易面临能否持续经营和经营失败的问题,因此比较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笔者以TA表示总资产,取自然对数(即lnTA=X1),预期上市公司规模与非标意见负相关。

3.解释变量。每股收益(X2)指标反映公司的获利能力,获利能力越差,盈余操纵动机越强烈,越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本文预测每股收益对非标意见影响的估计系数为负值。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X3)可以作为企业业绩的预警信号,其相对信息含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因此,笔者预测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与非标意见负相关。流动比率(X4)直接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一般地,流动比率越低,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越低,越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本文预测该指标与非标意见类型负相关。资产负债率(X5)指标既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又反映了公司资本结构的稳定性。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差,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也越差。本文预测该指标与非标意见类型正相关。总资产周转率(X6)是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该数值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本文预测该指标对非标意见类型的影响的估计系数为负数。年报披露天数(X7)对审计意见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笔者以实际披露日期与当年资产负债表日的时距(天)作为审计意见的一个变量,并预测其与非标意见正相关。

(三)模型构建

笔者基于前面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文献,并针对这些研究的缺陷,设计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在模型设计方面,笔者基本参考了以前的研究,将审计意见作为因变量,以每股收益、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年报披露天数作为解释变量,并加入一个控制变量,构成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估计模型的表达式为:

lnp/1-p=β0-β1X1-β2X2-β3X3-β4X4 +β5X5 -β6X6 + β7X7+ε

其中,P为非标意见的概率。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收集的数据可知各影响因素的平均值比较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从被审计公司的资产规模看,标准意见组总资产的平均数为739 467万元 ,高于非标意见组的99 509万元,初步验证了假设2。从盈利能力看,标准意见组的每股收益的平均数为0.5,高于非标意见组的-0.6,说明盈利能力低的公司更容易引起会计师事务所的关注;标准意见组的总资产周转率平均数为1.12,高于非标意见组的0.42,从而验证了假设1。从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看,标准意见组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平均数为0.96,明显高于非标意见组的-0.0625,于是假设4得到初步验证。从公司的偿债能力看,标准意见组的公司的流动比率平均数是1.49,而非标意见组的流动比率为0.85 ,流动比率是标准意见公司高于非标意见公司;标准意见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数显著低于非标意见公司的306.15,因此假设3也得到初步验证。标准意见的公司报表披露时间距资产负债表日平均为84天,时间少于非标意见组的103天,假设5得到初步验证。

(二)逻辑回归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系数值的符号均与预测的符号一致。上市公司的规模对审计意见不存在显著影响,虽然大公司治理结构一般优于小公司,但大公司审计风险高,审计成本和诉讼成本高。安然、世通等事件使审计师已经淡化了客户的规模优势。

总资产周转率与非标意见在0.01水平上负相关,这说明注册会计师较为关注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较低时,则预示着资产周转速度慢,利用效率低,公司的营运能力较差,这将使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出具非标意见;资产负债率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当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则会认为公司长期偿债能力不佳,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更倾向于出具非标意见;每股收益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与非标意见负相关,说明获利能力与财务困境是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重要考虑因素。假设1、3、4得到充分支持。

年报披露迟滞时间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绩差公司往往到4月底(法定截止日前夕)才披露年报。公司在年报盈亏的性质和数量上都表现出非比寻常的在意,需要在会计上进行“特殊的处理”,这自然容易招致非标意见。同时,为求得注册会计师的认同,公司与审计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沟通,这又会影响到年报披露的时间,假设5得到验证。

五、建议及对策

(一)优化公司财务结构,降低审计风险

上市公司获得中长期资金主要依靠再融资,不仅途径单一,而且由于不断稀释股东收益,不利于公司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募集中长期资金,从而优化资本结构和债务结构,提高流动比率,降低流动性风险,降低不必要的借贷成本支出;通过采取固定利息方式锁定未来资金成本,有效降低财务费用;拓展融资渠道,降低单纯依赖银行贷款带来的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股东权益收益,有利于实现股东利益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外约束机制

针对上述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要强化上市公司的独立性,使控股股东真正做到与上市公司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准则的权威性。同时,要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进行严惩。要建立资本市场诚信原则及相关的法规,让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经营者担负起诚信义务,这既是推进上市公司治理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精髓所在,也是证券市场赖以存在的基础。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的核心是规范大股东及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的行为,应建立完善的法规,明确大股东等有关法人、董事长和其他主要经营人员所负诚信义务的具体内容与标准,规定在违反诚信义务时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而不仅仅是调整董事会的结构,增加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在美国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拥有多名独立董事,从董事会的结构看,应能达到有效的公司治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此,只有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约束机制,才能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使我国证券市场和审计行业规范、健康地发展。

(三)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

政府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应对被出具非标类型审计意见的公司和亏损公司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公司管理层为达到特定目的而故意推迟披露的机会,保护投资者利益,使其他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取公司信息。此外,还可以结合国外实践及投资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考虑缩短年报的披露期限。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国的年度报告披露期相对较短,为90天左右。考虑到年度报表需经审计以及定期报告披露的频率,本文认为我国将披露期限制在3个月内比较合适。

【主要参考文献】

[1] 田利军.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06).

[2] 李维安,王新汉,王威.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非经营性收益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4,(11).

标准审计意见篇3

本文通过分析在2012年-2014年之中出具非标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之后几年的财务表现发现,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并没有对会计师事务所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非标准审计意见;市场反应 ;审计声誉

一、问题提出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会对上市公司本身和资本市场上的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审计意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一方面是事务所对于公司公允反映了本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怀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事务所客观公正的态度。虽然这种公允的态度是法律法规所要求的,但是,市场是否会欢迎这种“公允”呢?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否会影响事务所之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事务所的收入是否会减少?(二)若是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那么是大所①受到的影响大,还是小所收到的影响大?

二、研究假设

(一)基本假设。1、影响事务所收入的因素不仅有审计客户的偏好以及事务所审计声誉,还包括了事务所的本身与审计客户的关系好坏等等其他因素。由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可以假设,影响事务所的收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事务所的审计声誉。2、由于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本质上还是无保留意见,投资者对于这的关注程度与保留意见和无法发表意见的关注程度不在同一等级。因此,我们假设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对于事务所的影响与保留意见和无法发表意见对事务所的影响有不同。

(二)本文研究假设。1、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后事务所的收入会减少,或者是收入增长的幅度会下降。1)只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事务所之后几年的收入增幅虽然会下降,但是比较细微。2)出具过保留意见和无法发表意见的事务所之后几年的收入会有大幅的减少,或是收入增幅会大幅下降。2、若是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大所①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小所收到影响会比大所验证多。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我们选取了2012-2015年间在上交所与深交所公布的年报中出具过非标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出具过保留意见或是无法表示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本年也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将其并入发表保留意见或是无法发表意见的情况。

在2014-2015年度中,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的年收入增速为93%。在2013-2014年度中,广东正中珠江事务所审计的年收入增速为83%。在2012-2013年度中,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年收入增速为58%。我们认为,个别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大幅增长可能与事务所自身原因有关,但具体原因不详,因而,予以剔除。

因此,我们得到了对144家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出具非标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24家,对98家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出具非标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23家,以及对23家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出具非标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18家。为对照研究,我们还按随机原则挑出其余6家2012-2014年度未发表非标意见的具有证券资格的事务所组成一个控制样本组。所涉及的公司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每年中注协发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

四、研究结果

(一)出具非标意见对于事务所收入的影响。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扣除了通胀带来的影响之后,大体上,出具非标意见的事务所的收入均在上涨,只有少数事务所在出具非标意见之后的一年里收入下降。而下降幅度最高的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也就是在22%,这可能是因为之前的收入调整所致,其余事务所的收入下降幅度均在10%以下。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出具非标意见对于事务所的收入下降造成的影响比较小。

而在收入上升的事务所里,事务所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对于收入增幅的影响与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对是收入增幅的影响是不同的。在2013-2015年间,只发表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事务所的平均收入增幅稳定在12%左右,而出具过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事务所的平均收入增幅在逐年下降,而对照组的平均收入增幅都超过了只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事务所收入平均增幅,而在13%以上。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会使得事务所的收入增幅逐步减少。而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和标准无保留意见不会使得事务所收入增幅下降。

(二)出具非标意见分别对于大所和小所的影响。我们将在中注协发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中排名较稳定的前十名事务所定义为大所,排名在十名之后的事务所定义为小所。而将收入下降的事务所也纳入考量范围之后,我们发现出具非标意见的大所平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与小所的平均收入年均增长率的差别不大。

综上分析,出具非标意见并不会因为事务所的规模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不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产生负面影响。

注释

①大所与小所之分以中注协发表事务所百强排名前十为界

参考文献

标准审计意见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审计意见;影响

一、引言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就是审计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对于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的职业界、监管界和学术界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讨。识别和分析我国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对于评价我国独立审计的执行现状,更大程度地方便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选择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作为研究的主题。研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探讨目前我国审计现状,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审计理论研究、改善审计质量和提高审计实务水平来说,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理论分析

(一)标准审计意见标准的审计意见就是指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同时符合下列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会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计划和实施了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3、不存在应当调整或披露而被审计单位未予调整或披露的重要事项。

(二)非标准审计意见

1、带说明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当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且不影响已发表的意见时,或者当存在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事项(持续经营问题除外)、且不影响已发表的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说明段)对此予以强调。

2、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保留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反映有所保留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如果认为会计报表就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会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2)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致无法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这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4、否定意见。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如果认为会计报表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为这些未调整事项、未确定事项等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超出一定范围,以致会计报表无法被接受,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已失去其价值,注册会计师就不能发表保留意见,又不能不发表意见,而只能发表否定意见。

三、研究设计

(一)审计意见类型分析按照新的审计准则,目前我国的审计意见分为四种固定的意见类型,即无保留意见(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本文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称为标准的审计意见,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及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统称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本文主要对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进行研究。

标准审计意见篇5

【关键词】 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内部控制审计

一、引言

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都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客观公正评价。一般把审计意见分成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两类,其中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下文简称“非标”)包括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不仅影响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管理活动,还会给广大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传递一种重要的信息,以便于相关利益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研究综述

本文主要从客户特征、审计师特征和年报披露时间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客户特征

1.财务状况

财务指标给审计师判断审计风险提供了依据。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大,持续经营能力出现困难的公司,粉饰报表的动机更为明显,审计师基于成本收益原则权衡后,对这类公司出具 “非标”的概率更大。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Chen and Church(1992)发现106家破产公司中有42家在破产前一年度被出具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并通过单因素检验和回归分析充分证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破产申请显著相关。破产申请是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表现之一,也就表明危机严重程度会影响审计意见类型。此后,很多学者用不同的指标表示公司财务状况如损益、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等,研究表明财务状况越差,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Louwers(1998)、Bao and Chen(1998)、Clive Lennox (2002))。方军雄等(2004)以2001和2002年首次发生亏损公司代表高风险公司,再次检验了客户的风险程度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即越是出现亏损、被他人提讼、股东占款比重和资产负债率越高,被出具非标的可能性就越大。田利军(2007)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审计意见显著影响因素。吕先锫,王伟(2007)则从行业角度研究表明行业平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注册会计师在该行业出具的“非标”比例呈显著负相关。

2.资产规模

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也就越高,从而增加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和诉讼风险,而作为理性人的审计师,则更倾向于出具负面的内部控制审核意见或者非标准审计意见,来降低自身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赔偿成本。但是如果该客户的审计收费是事务所收入的主要来源,审计师为了留住客户对其出具“非标”的可能性应该更低。朱小平、余谦(2003)研究显示资产规模与“非标”概率正相关。而鲁桂华等(2007)认为在考虑了非诉讼成本后,客户相对规模显著地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决策,相对较小的客户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较高。蔡映雪等(2009)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与审计意见负相关。

3.盈余管理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被认为存在盈余管理现象,其内在的风险将会增加,从风险导向型审计来看,注册会计师就不应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Francis and Krishnan(1999)研究表明应计利润高的公司由于可能存在的资产变现能力差和持续经营问题更容易收到“非标”。Chen等(2001)实证研究再次证明盈利调控引起的盈余管理与“非标”显著正相关。而我国李东平等(2001)却发现应收账款、存货和非核心收益项目同“非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样本量过小,不具有推广性,而且当时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审计师对盈余管理的风险考虑不足。章永奎、刘峰(2002)增加了样本容量,利用扩展的琼斯模型估计企业的盈余管理,证实了国外的研究结论。陈关亭(2005)检验了财务敏感区间、项目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发现微利区间、重亏区间同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李维安等(2005)用非经营性收益占总利润的比例作为盈余管理指标,得出“非标”和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当外部监管较弱时,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关联方购销金额越高,注册会计师出示“非标”的可能性越大。吕伟、林昭呈(2007)

4.公司治理结构

Warfield et a1.(1995)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减少盈余操纵和改进财务报表质量。因此,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向审计师传达出信号,越完善的治理机构,出现舞弊的可能性越小,审计风险越小。Carcello和Neal(2000)研究发现出现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中关联董事的比例与持续经营审计报告可能性呈负相关关系。近几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开始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进行了探索。蔡春等(2005)用财务指标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有待研究。杨孟环(2006)认为,股权结构决定实质上的审计委托主体,而审计委托主体的利益取向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随后,王震和彭敬芳(2007)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四个层面实证分析,用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用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衡量)、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与总经理两职设置状况衡量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表明流通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与非标审计意见显著相关。张秀梅(2009)则选择H5指数(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如何衡量公司治理状况对审计意见有重大影响,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其财务风险大,审计师所面对的潜在审计风险也大,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应当更倾向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Hammersley等(2007)研究了2002年SOX302条款颁布后市场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反应,内部控制受到普遍关注,市场对于那些可能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如发生过财务舞弊的公司)的市场反应普遍不好。杨德明等(2009)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7年度相关数据,采用中山大学和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课题组提供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来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证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容易收到清洁的审计意见。内部控制效率的评价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杨德明等人的研究无疑为今后的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见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审计师特征

1.事务所规模

审计师的独立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务所的独立性,而事务所的规模决定了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的独立地位。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事务所规模越大,专业胜任能力越高,同时在充分考虑未来诉讼风险的情况下,就越可能出具非标审计意见。DeAngelo(1981)指出会计师事务所越大,出具不公允审计意见可能导致的损失也越大。Palmrose(1988)研究表明前5大所比其他事务所更倾向于对财务困难的客户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从不能“真实公允”地审计所引致的惩罚看,Dye(1993)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越大,其被诉讼的概率越高,其财富或者声誉的风险也越大,其合伙人也越发保守,并会督促其属下遵照“真实公允”的原则执行审计业务。国内研究在这一问题上尚无一致结论。吴溪(2001)得出“规模越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越强”这一结论,而夏立军等(2002)和原红旗等(2003)都没有发现事务所的规模大小与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他们的研究都较早,仅仅以所拥有的客户数排名来衡量事务所规模欠妥。李春涛等(2006)采用了6个连续变量测度事务所规模,证实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于鹏(2007)将上市公司按照公司治理和财务状况分类后发现,国际“四大”对业绩差、风险高的公司出具“非标”的概率更高。尚兆燕(2009)的实证研究表明,会计师会考虑那些亏损的、频繁更换会计师以及经常被出具“非标”的公司可能给自身带来的法律风险,综合权衡后决定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意见。该结论进一步支持了Dye的结论。

2.审计师变更

根据审计意见购买的定义,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有着无法摆脱的联系。国内外多数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是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潜在原因,而改善审计意见是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直接动机。Chow和Rice(1982)发现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变更审计师的频率很高,但是变更审计师后审计意见并未得到显著改善。2000年,Lennox设计了一个审计意见估计模型,通过此模型来估计上市公司在不变更审计师时可能收到的审计意见,并与变更审计师后的审计意见进行比较,发现英国的上市公司成功地实现了意见购买。耿建新、杨鹤(2001)统计分析发现,被出具过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比未被出具过的更易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在变更后其审计报告中标准无保留意见显著多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陆正飞和童盼(2003)以证监会颁布的14号规则为事项窗口的经验研究表明,审计师变更与上年审计意见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于雳和马施(2009)的实证结果与Chow和Rice(1982)的结论一致。我国就审计师变更对审计意见影响不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并未对变更审计师加以解释,而审计师变更的原因不同对审计意见影响也不同。

(三)年报披露时间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有助于投资者对年报审计意见类型的判断。国内外学者几乎得出一致的结论,即年报披露时间越晚,越有可能是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Haw et al.(2000)在研究中国股市后指出,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更多上市公司选择在4月的最后一周披露年报,特别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时。Chen et al.(2001)也发现,审计迟滞和被出具“非标”的频率正相关,这表明审计双方的谈判协商久拖不决是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性增加的信号。李维安等(2005)的研究发现未预期盈利为正、本年度和上一年度未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以及企业业绩好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较及时。谢仍明等(2006)通过经验研究证明本年年报披露晚、上年年报披露晚、本年年报披露比上年年报披露晚(年报披露迟滞时间长)的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大。

三、启示

(一)研究新视角――内部控制审计

随着美国SOX的颁布,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和审计进入了强制规范阶段。虽然我国尚未对内部控制审计作出详细的规范要求,如财务报告审计是否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审计程序),内部控制审计必然会对审计意见的形成产生影响。通过研究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可以为内部控制审计是否有效提高了审计质量提供有力的证据。

(二)研究方法――审计意见细分

鲁晓岚、张文杰(2009)在国外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异质性的研究综述中指出,由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和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异质的,对于审计意见的研究笼统地分为标准与非标准,而不再对非标准审计意见进一步区分,这种简单二分类法是有失偏颇的。从以上文献回顾中笔者发现,我国普遍只分为标准和非标准两大类。从我国“非标”的层次性上来看,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严重性程度最低;从出具“非标”的原因来看,持续经营问题与非经营性问题导致的“非标”有本质区别。因此,如果对审计意见进行细分应该会得到更好的研究结论。

(三)研究对象――样本分类

于鹏(2007)考察国际“四大”与“非四大”在整体上以及对不同特征公司出具审计意见上的差异,研究结论表明:“四大”与“非四大”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针对不同具体特征的上市公司则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研究样本作进一步的分类,预期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Kevin,C. W. Chen,and Bryan,K. Church.Going Concern Opinions and the Market's Reaction to Bankruptcy Filing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71(1):117-128.

[2] Joseph, V. Carcello, and Terry, L. Neal. Audit Committee Composition and Auditor Reporting.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0,papers.省略.

[3] Jacqueline, S. Hammersley, Linda, A. Myers, Catherine and Shakespeare. Market Reactions to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302 of the Sarbanes Oxley Act of 2002.省略.

[4] Ronald A. Dye. Auditing Standards, Legal Liability, and Auditor Wealth.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3,101(5):887-914.

[5] Chee, W. Chow and Steven, J. Rice. Qualified Audit Opinions and Auditor Switch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2,57(20):326-335.

[6] 田利军.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6):116-122.

[7] 吕先锫,王伟.注册会计师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业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7(1):51-58.

[8] 鲁桂华,余为政,张晶.客户相对规模、非诉讼成本和审计意见决策[J].中国会计评论,2007(3):95-109.

[9] 蔡映雪,杨朔.上市公司审计需求与审计独立性研究[J].商业会计,2009(1):33-34.

[10] 吕伟,林昭呈.关联方交易、审计意见与外部监管关系[J].审计研究,2007(4):59-66.

[11] 王震,彭敬芳.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22(6):16-19.

[12] 杨德明,王春丽,王兵.内部控制、审计鉴证与审计意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2):60-66.

[13] 于鹏.公司特征、国际四大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07(2):53-60.

[14] 尚兆燕.法律对会计师审计意见的影响:实证检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24(5):22-33.

[15] 于雳,马施.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9):24-27.

[16] 李维安,唐跃军,左晶晶.未预期盈利、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年报披露的及时性[J].管理评论,2005(3):14-23.

[17] 谢仍明,唐跃军,邵燕敏.预约披露、信号显示与审计意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21(6):32-36.

标准审计意见篇6

一、审计准则发展对审计意见类型分布的影响

本章利用我国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统计其在1998年到2008年间审计意见类型的变化情况。

2000年之前,我国的审计主要受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影响,在1998年到2000年间,我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比例达到历史峰值,均超过15%,相较于审计制度更完善的美国,这一比例也是相当高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在此时并不发达完善。从上市公司本身来说,整体质量较低:从证券市场来看,由于监管不严,使得操纵利润现象普遍。在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中,又以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和带说明段的保留意见为主,始终保持在11%和3.2%上下,这一原因在于1995年的准则中对带解释性说明的审计意见没有具体规定,在制度不健全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选择较为模糊的审计意见。并且准则规定发表否定意见的情况必须是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而弄清那些经营混乱的公司该如何调整确非易事,这使得审计意见进一步集中在带解释性说明的审计类型上。

2001年,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该规定第六条指出上市公司违反会计准则、制度及信息披露规范,将导致非标准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要求公司做必要调整,若不调整或调整后仍不符合规定,证券交易所对其进行停牌处理并要求限期纠正,这使得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审计意见类型,减少财务报告错报。这使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比例显著提高,连续两年保持在87%左右。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不得以解释性说明代替审计意见、或者以保留意见代替否定意见。”,使带解释性说明的审计意见下降了3%,而保留意见上升到3.7%。该规定同时取消了拒绝表达意见,增设了无法表示意见,使2000年以前维持在1.4%的拒绝表达意见几乎全额归入了无法表达意见。

2003年开始执行修订后的《独立审计准则》。该准则将审计报告建立在遵守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和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不得不说这一完善直接造成了2003年高达93.17%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准则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仅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但不提及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并且删除了审计报告意见段中的“一贯性”。这两点,一方面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免责条款,另一方面减少了对会计政策的限制,因此注册会计师更敢于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

可以看出,2003年标准审计意见的增多并非是上市公司质量上升所致,因此在2004年了修订后的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比例大幅上升,2005年已达到11.89%,较2003年增长近一倍。修订后的审计风险准则建立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注册会计师运用辅助审计软件在风险评价基础上更加重视外部环境、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并且避开了过往的详细审计程序,集中于高风险项目。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准则的规范使注册会计师更易于发现重大错报风险,也就导致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增加。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各部分所占份额更加均匀合理,这说明新的风险导向模型使注册会计师更易于从市场风险、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来辨识上市公司风险程度,以发表更精确的审计意见。

总体上来说,2006年以后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情况明显好转,这无疑受益于新颁布的审计准则。从上市公司来说,新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向治理层和管理层及时通报内部控制缺陷和识别的重大错报,并要求管理层提供书面证明。这使上市公司更加规范了内部结构和信息披露。从注册会计师来说,新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也应关注内部控制的非重要缺陷,强调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与错报风险、审计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联系,公允价值会计估计与风险评估的联系。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内部构成来看,新准则扩大了带强调事项段的范围,强化了重大错报对非无保留意见的影响,使带枪带事项段的审计意见提升了20%,其他比例相应下降。

二、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审计准则的变更从两方面影响审计意见类型。

审计准则在发展过程中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力度,使其更关注审计意见类型。为避免因不利审计意见而导致的损失,上市公司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公司质量,合法公允的计量会计信息,使标准无保留意见比例逐步上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准则的完善过程中更加明确其与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划分,从而保证其以更加理性身份据实发表审计意见。并且准则的完善提供了更详细的审计工作标准,减少了不确定成分,使审计意见更为精准。

标准审计意见篇7

关键词:财务能力 会计信息风险 审计意见

一、引言

独立审计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鉴证。审计意见不仅影响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管理活动,反映管理层受托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还向报表使用者传递信息,为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用审计意见类型来衡量审计质量,是已有审计治理效应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美国经济学家Eugene Fama在有效市场理论中提出,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冲突,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强势有效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信息风险,投资者的理性决策和价值判断会受到影响。会计信息风险的存在,客观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并产生了严重的成本问题。可信的财务报表有利于缓解两权分离所产生的成本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公司所有者需要考察经营者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审计作为一种自愿的需求,是监督管理层的有效机制,是降低成本的手段,审计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二、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影响审计意见类型(朱小平,2003;原红旗、李海建,2003;王怀栋,2009),而且财务状况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是众多影响因素中最显著的(Kjda,1980)。发生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明显大于没有出现财务危机的公司(李淑华,1997),亏损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较高,且亏损越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等性质严重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也集中于亏损上市公司(段培阳,2002)。不同学者探讨了影响审计意见的不同财务因素:朱小平、余谦(2003)选取了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资产规模、存货占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比率等因素;王小红、晁军宁(2010)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权益净利率、销售成本利润率、现金流动负债比、总资产增长率等因素;Kjda(1980)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权益和总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等因素;Bao和chen(1998)选取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盈利或亏损等因素。

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财务能力是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资金周转越快,现金流量越大,资产负债率越低,偿付能力越强,那么公司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基于此,提出本文假设1:财务能力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

Francis 等(2005)将信息风险定义为与投资者定价决策相关的公司特定信息低质量的可能性。以Dechow和Dichev(2002)模型残差的标准差作为衡量信息风险的指标,发现公司的信息风险越高,资本成本也越高。Lobo等(2006)采用同样的指标,研究发现信息风险影响分析师预测的误差和分散度,这表明财务中介也关注公司的信息风险。于李胜、王艳艳(2007)以应计质量作为信息风险的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应计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提高应计质量有利于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具有专业分析能力的审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会关注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各种风险(Lam 和Mensah,2006;Krishnan等,2007;于鹏,2007)。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会计信息风险对市场定价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这种风险是不可分散的系统风险。如果公司的会计信息风险很高,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从而使公司的资本成本提高,相对于投资者,审计师对公司报表的解读能力更强,为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性,审计师更容易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基于此,提出本文假设2:信息风险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即会计信息风险越高越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1、自变量

(1)核心财务能力

本文将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成长能力作为研究公司财务能力的四方面子能力。盈利能力选取每股收益(X1)和净资产收益率(X2)两个子指标;营运能力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X3)和存货周转率(X4)两个子指标;偿债能力选取流动比率(X5)和产权比率(X6)两个子指标;成长能力选取每股收益增长率(X7)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8)两个子指标。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避免各指标的量纲不同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使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数据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出核心财务能力:

F=0.233*X1+0.223*X2+0.082*X3+0.033*X4+0.057*X5-0.066*X6+0.195*X7+0.238*X8

(2)信息风险

Francis(2005)等认为,仅以公司当期的应计利润回归残差来衡量公司应计利润质量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应该考虑公司应计利润的波动性,即公司的信息风险。会计信息风险的存在,影响着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理性决策。本文参照Francis等(2005)、Doyle等(2007)的方法,利用修正的截面DD模型来估计会计风险。

2、因变量

本文研究核心财务能力、会计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因而将审计意见作为因变量。将审计意见(OPIN)定义为一个标准的0—1变量,当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时,OPIN=0;当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时,OPIN=1。

3、控制变量

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本文引入下列控制变量:(1)公司规模(SIZE),用总资产对数表示;(2)股权集中度(DR1),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示;(3)股权制衡度(DR5),用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表示;(4)行业(IND)作为行业虚拟变量,按CSRC行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定2007—2009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回归中所使用变量缺失的公司,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样本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处理:(1)剔除年末市值为负的公司,(2)剔除了当年的IPO公司,(3)剔除金融行业的公司。最终本文选定的样本公司为3332家,其中2007年有1097家,2008年有1044家,2009年有1191家。

(三)描述性统计

样本公司中,2007年的1097家上市公司,其中1043家获得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2008年的1044家上市公司,其中998家获得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2009年的1191家上市公司,其中1136家获得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3332个样本上市公司中有3177家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155家获得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利率为4.65%。

(四)变量相关性检验

表1是为了检验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可以发现,各自变量之间、自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都不大,相关系数均较低,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现象,从整体上看,各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性较小。在表中,财务能力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信息风险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与本文假设相一致,进一步的论证需要通过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五)模型设计

我们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检验上述假设:

Prob(OPIN)=β0+β1*F+β2*AIR

+β3*SIZE+β4*DR1+β5*DR5+β6*IND+ε

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6表示logistic回归系数,ε表示残差。

(六)结果与分析

由表2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模型中核心财务能力的回归系数为-1.187,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核心财务能力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本文选取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二级指标代表公司整体财务能力,综合财务能力越高,证明企业整理的运营情况良好,存在财务风险越低,越容易收到标准的审计意见。信息风险的回归系数为0.068,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信息风险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正相关关系,会计信息风险越高,越容易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实证检验表明,公司信息风险越大,资本成本越高,因此,审计师出于谨慎考虑有必要对会计报表进一步深入解读,更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作为控制变量的公司规模的回归系数为-0.707,公司规模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通常认为规模大的公司内部控制设置较为完善,公司各方面管理较为完善,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比小公司小。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在编制报表时会更加谨慎,注册会计师更容易出具标准审计意见。股权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2.33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股权越分散,经营者侵犯投资者利益的可能性越大(Fama和Jensen,1983),股权集中在某些大股东手中,他们会有较大动力去监督管理者,大股东的存在成为缓和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有效形式(Shleifer和Vishny,1997)。LA.PORTA早在1999年就研究发现,股权越集中,财务报表受到大股东操纵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越容易收到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股权制衡度的回归系数为-7.063,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股权制衡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通过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行业对审计意见的获得基本没有影响。

四、结论

本文主要以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核心财务能力与会计信息风险对公司能否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较大,会计信息风险越高,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会计信息风险更能反映出公司盈利质量,并且投资者定价时会考虑公司的信息风险,为了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更为关注财务能力较差和信息风险高的公司。本文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会计信息的风险性,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第二,财务能力较差的公司,更有可能伪造财务报表,其会计信息风险也越高,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需要更加谨慎。

参考文献:

①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意见质量[J].审计研究,2003(1):30—35

②陈丽蓉,潘芹.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综述与启示[J]. 会计之友,2010(9):68—70

③向锐,章成蓉.公司财务特征与会计信息风险.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7):108—113

④朱小平,余谦.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实证检验[J].中国会计评论,2003(2):12—15

⑤Fama, Eugene, 1965, 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38 (January)

⑥CHARL ES E JORDAN,STANL EY J CLARK.An Examination of Audit Reporting for Accounting Principles Changes [J].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1996,12(3):97-109

标准审计意见篇8

(一)财务舞弊事前预警机制的概念

本文旨在构建的财务舞弊事前预警机制特指,会计司法鉴定人经相关委托人或单位授权,对有潜在财务舞弊风险的审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检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从而对企业潜在的财务舞弊问题进行事前预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有效防止财务舞弊案件发生的系统机制。

(二)审计报告概念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委托后,开展初步审计业务,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确定进行实质性程序的审计性质、时间和范围,运用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为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公允性提供合理的保证。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结果的不同,分别出具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为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其余四种为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

二、会计鉴定人利用审计报告发现潜在财务舞弊事项的可行性

(一)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的易获取性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2年修订)》中,第七条规定,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告应当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报告应当由该所两名注册会计师签字。第九条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将年度报告全文刊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因此,会计鉴定人员可以在资产负债表出日和财务报告报出日之间通过证监会指定的网站或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获取有关的上市公司审计报告。

(二)会计鉴定人员职业判断的专业性

会计鉴定人员是在诉讼活动中,接受指派或委托,对诉讼活动中涉及的与财务有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出具鉴定意见的专门性人员。每一名合格的会计鉴定人员都对“红旗标志”及舞弊信号有一定的敏感性,通过对上市公司被审计报告的研究和分析,运用相应的司法会计检验手段和鉴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被审计单位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

三、会计鉴定人员利用非标准审计报告发现潜在财务舞弊事项的有效性

(一)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列示了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不仅重点指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潜在说明了被审计单位的异常现象。因此,会计鉴定人员可以根据非标准审计报告中提及的不确定事项以及注册会计师描述的被审计单位所处困境进行研究和讨论,选择可能发生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通过进一步对其披露的年度报告和相关资料的深入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二)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公信力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注册会计师及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所作出的审计报告承担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法律责任。在此种风险下,为了避免承担法律责任,陷入诉讼活动的泥潭,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尽量做如实报道,客观真实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

四、有关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现状

(一)有关2008、2009、2010、2011年审计报告的定量分析

以2008、2009、2010、2011年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为对象,以分析非标准审计报告所占比例及产生的原因。经调查,2008年会计师事务所共出具1624份审计报告,其中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110份,占总审计报告数6.77%。2009年会计师事务所共出具1777份审计报告,其中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119份,占总审计报告数6.71%。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共出具2129份审计报告,其中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128份,占总审计报告数5.54%。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共出具2362份审计报告,其中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115份,占总审计报告数4.87%。

由此可知,虽然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壮大,但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比例在逐年降低。尤其是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所占审计报告总数的比例下降尤为明显,由2009年占总审计报告的1.05%降低至11年的0.17%。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将对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涉及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合理解释。

(二)非标准审计报告涉及的原因分析

1.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从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来看,大部分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原因都来源于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08年共发布75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中以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理由的共有34份,占45.33%。2009年共发布87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中以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理由的审计报告高达68份,占总数的78.16%。同样,2010年因持续经营存在问题而发表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共72份,占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83.72%。2011年因持续经营存在问题而发表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共59份,占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64.13%。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往往通过强调事项段来代替意见段等以较轻的审计意见来报告,从而较好地维护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但是,实际上这是注册会计师的不负责任,以模糊的托辞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降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和经营活动的危险性,不仅削弱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还造成了利益相关者对审计报告的不信任。目前公众已经习惯于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作为一家公司经营失败的早期预警信号,[1]许多实证结果均表明,审计师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破产的可能性显著相关。[2]

2.审计范围受限制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的规定,审计范围一般应限于约定的会计报表报告期内的有关事项,但凡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有关和影响注册会计师做出专业判断的所有方面,均属于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当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时,其可以根据限制情况及重要性水平进行判断,从而出具保留意见或是无法表示意见。从2008至2011年这四年的审计报告来看,2008年度只有ST华光、*ST帝贤B和中国嘉陵三家上市公司由于审计范围受限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被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9年共有1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主要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函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判断某些事项对财务报表或公司经营产生的重大影响。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一共出具了25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7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其中17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全部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均是源于审计范围受限,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难以对重要事项提供合理保证。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一共出具了19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4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其中13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均是因无法获取有关特定事项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3.不确定事项

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不断运行的,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确定的事项,如果这些事项是重大的,有可能对财务报表和投资人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那么注册会计师就不能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提供合理的保证。在此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将秉着职业审慎的态度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或者是无法表示意见。通过分析2009至2011年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产生的不确定事项主要集中在诉讼事项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监管行动的未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合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以及稽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等。对不确定事项的判断,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五、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和财务舞弊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2008,2009,2010,2011年审计报告进行分析,发现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涉及原因一般是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以及不确定事项这三种。而狭义的财务会计舞弊是指企业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最常见的财务报表舞弊手法是不恰当地确认收入、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和费用。由此可知,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和财务舞弊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独立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严密的审计程序以及识别与财务舞弊相关的关键指标而发现财务舞弊现象,例如应收账款周转指数、毛利率指数、资产质量指数以及销售增长指数等。另一方面,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行政处罚公告不仅可以与上市公司该年度审计报告相照应,也是检验审计报告真实公允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

通过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08年至2012年间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行政处罚公告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披露虚假信息占近五年舞弊案件总量的41.26%,其中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占披露虚假信息总数的9.79%。

上一篇:地摊经济的类型范文 下一篇:财务收支审计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