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的类型范文

时间:2023-10-11 21:23:17

地摊经济的类型

地摊经济的类型篇1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邻近,无形资产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传统无形资产会计体系主要围绕有形资产进行核算,摊销核算、报表设计过于简单。为更好地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本文对传统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适合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无形资产 摊销 创新

Enterprises’ tangible asset accounting in knowledge economy era

Sun Xiaofan Wuhan 430030

Abstract With knowledge economy era drawing near increasingly, intangible assets gradually become the first productive factor of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system of traditional intangible asset accounting encloses mostly tangible assets. Amortization and report forms designing of intangible assets are too simple. For meeting furthermore the request of report forms users and reflecting the composing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enterprises, the article improves and perfects the system of traditional intangible asset accounting and forms the system of intangible asset accounting for knowledge economy era.

Key words Knowledge economy Intangible asset Disclosure innovation

一、知识经济的概述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原美国总统克林顿第一次使用了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y)的叫法,它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物质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和消费上的经济[1]。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人类的经济形态快速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所有经济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把人力资源信息和知识作为无形资产资源的认识日益被广为接受。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最典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空前提高,知识广泛地参透到一切经济部门中去,而且知识本身也成为一种更加市场化的产品。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1.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传播是知识经济的关键因素。信息经济是以信息的制造加工传播和利用为主体的经济,信息产业成为最受重视发展最快的产业。知识经济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在知识经济中,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撑整个经济的支柱产业。

2.知识经济是智能经济

智能经济是以智力为基础的经济。高新技术成果的大量问世,专利发明的激增,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和更新换代,咨询服务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等都是智能经济的重要体现。智能经济是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继机械工业、电气工业、信息工业之后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进步,而这一进步将带来人类社会新的智能革命。

3.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将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型社会,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源泉,知识将代替权力和财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猛增长无不是取决于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拥有通向21世纪的通行证。没有知识的人将会被时代淘汰。二战结束时,日本的国内经济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但日本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与其早早意识到未来的经济竞争是教育与人才的竞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源、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等几种资源形式中,高水平的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是最不可复制的,它是构成一个国家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

4.知识经济是无形经济

无形经济是与有形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有形经济从本质上看是物质经济,而无形经济则是以处理无形经济资源为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无形资产在社会资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有直接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产业化程度的加快,人才资产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在资产中的份额的增大,使得利用无形经济资源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新途径。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的地位

所谓无形资产是指无实体存在的资本性资产,它们所带来的企业收益超过一个营业周期。无形资产之所以构成企业的资产,是因为它们使企业拥有某些权利,或是使企业具有竞争能力,并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2]。

无形资产的积累被看作是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以美国为例,很多企业中的无形资产的比例已经高达50%-60%。微软公司对应用软件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其获得巨额收入。因此说,无形资产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生产力要素。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是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的迫切要求。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受到强烈的冲击。我国现行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存在着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不合理等诸多不足[3]。因此,正确地计量、核算、摊销及披露无形资产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一)无形资产的计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计量范围应该扩大。在我国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虽有所反映,但一般只有7-8项,而经济学涉及的无形资产却有近30项,美国评估公司所涉及的无形资产有20多项,我国实务中运用单项评估和整体评估的也只有十几项。

一般来讲某一项无形资产所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会大于企业为获得该项无形资产而付出的代价。企业以取得该项无形资产时的成本,而不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为基础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对于其他单位作为资本或合作条件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根据合同、协议约定或评估确定的金额作为其成本;对于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如企业自创的专利权、商标权等,在计量成本时应严格区分相关支出。

而企业在购置或完成某项无形资产后再发生的后续支出一般都确认为费用。因为后续支出很难确定对未来流入的经济利益的影响,同时将这些支出分摊至某一项特定的无形资产在实际工作中也是难以操作的,所以这些支出一般直接列为费用。

(二)无形资产的摊销

无形资产的价值入账以后,不像劳动对象那样,随着一个生产过程而消耗殆尽,价值一次转移完毕,而是像其他劳动工具那样,在多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随着应用和磨损,将其价值逐步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随着销售收入的实现而得到补偿。因此,正如有形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无形资产的价值也需逐期进行摊销。

按照使用年限,可将无形资产分为期限型无形资产和摊销无期限型无形资产两大类。“无期限”是一个相对概念,指企业在良好运行期间的无期限。若企业面临倒闭,无期限型无形资产也随之消失了。对于期限型无形资产,随着使用,它会像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一样,价值越来越低,因此也称为价值递耗类无形资产;而无期限型无形资产,随着使用会发挥越来越大的效用,因此也称价值递增类无形资产。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可分为摊销与不摊销两种情况:

(1)对期限型无形资产项目,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于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等,预计使用年限确定且减值风险较低,采用直线法摊销;对非专利技术等有预计使用年限,但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其价值的影响呈加速变化的,可采用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加速摊销”。

(2)对无期限型无形资产项目,由于它以购入价格作为其入账价值,但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可能会逐渐增值,所以无需进行价值摊销。

(三)无形资产核算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高新科技行业,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的完善要进一步加强。

1.放宽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不仅包括传统的专利权、商标权,还包括ISO9000质量认证、环境管理体系、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其中,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对企业竞争的优势起决定作用。

2.合理入账自创无形资产的开发费

传统模式下的无形资产的入价不够合理,在新时代对于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取得的无形资产将其研究与开发费在发生期全部归纳起来,待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时,分期摊销其价值。这样处理比较科学,避免拉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距。

3.提高无形资产的比重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价值越来越重要,对企业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应适应形式的发展不断提高无形资产的比重。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通常意义的工业、农业可以降低标准,对于新兴的行业,尤其是知识成分较高、价值作用较大的行业则要提高起比例,只要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利的方面,我们要积极鼓励和扶持。

踏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适应时展的潮流,对会计尤其是对其中的无形资产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6年报告.

[2] 唐雪松.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计量的影响.会计研究.2006(6).

地摊经济的类型篇2

关键词:地摊经济 地摊经营 黄石

一、黄石地摊经济发展现状

1.地摊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活动。从世界各国来看,地摊经济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形式,尤其在城市里,随处可见,但由于不占主导地位,所以仅被视为一种边缘经济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地摊或许还能带上些许浪漫的艺术气息,但在中国,只是人们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手段,它更多体现了下层劳动人民艰苦的生活现状。

地摊经济一般具有三个特点:进入门槛低,投入少,收入低,是缺乏学历和技能人群的重要谋生手段;商品种类繁多,价格低廉且季节性强;摆摊工具简便,摊位大多选择人流量大的地方。

2.黄石地摊经营者的构成

地摊运营投入少,进入门槛低,对文化层次较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以及进城的农民工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调查显示,该类人员占地摊经营者总人数的52.63%。对于在社会上不好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摆地摊也成了一种暂时的就业选择,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大学生选择地摊经营只是为了多赚取一些社会经验和零用钱,大学生经营的货物大多新鲜新奇,很有创意,这部分人占了地摊经营者的10.52%。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地被征用,农民失地现象严重,很多农民为了谋生外出务工,地摊经营也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统计,在黄石的摆地摊人群中,农民占了31.57%,而且他们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卖水果或者蔬菜。很多老年人离退休以后,身体康健,不甘心在家里坐吃养老,于是,部分人选择地摊经营发挥余热,同时也赚取些许外快,这部分人占了15.78%。

3.地摊产品类别构成

黄石地摊经济在空间上的分布较为集中,具体的说,主要分布在上窑、文化宫小吃街、沈家营八栋口以及湖师学生街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区。地摊经营的商品类别主要是餐饮小吃、服装饰品和瓜果蔬菜。其中,食品占了47.37%,日用品占了15.79%,植物花和化妆品分别占了10.52%,而排在后列的衣服饰品、药品、文娱用品仅分别占到了5.26%。

4.经营场所

地摊的经营场所多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主要交通干道以及重要的街道两侧,阻塞交通的情况比较严重。摊点的随意摆设影响了市容市貌,小吃摊贩以及水果摊贩往往会造成大量的垃圾,影响城市的美观,并造成城市的污染。

地摊经营无章法,随意性强,流动性大,交易标的较小、交易地点和交易时间不固定,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其实,黄石市城管局有出台的关于摊点管理的规定,但是,调查显示97.44%的地摊经营者与市民都不了解。由此可见,城管局关于摊点管理的实施力度不够。

二、黄石地摊经济发展带来的利与弊

1.黄石地摊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1)满足城市居民部分需求。首先,城市居民的主体还是中下阶层,庞大的消费市场给了地摊商贩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他们经营的早点、小吃、日用商品等满足了一部分市民的日常需求,给其生活带来了实惠和便利。

其次,就摆摊地点来说,摊主们摆摊大都选择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多以居民区为主,这些地方不仅能方便摊主们招揽顾客,也为附近居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方便。

(2)满足无业人员生计需求。经营地摊的一般是两种人,一部分是城市中的下岗职工、无业人员等低收入群体,另一部分是进城农民。这两个群体都是生活困难群体,街道上每一个摊位,都支撑着一个家庭。地摊的存在,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些人员的生计,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地摊商贩中有部分人因经营有方,还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可以说地摊经济为减轻黄石的就业压力,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3)满足附近商场集客需求。一般来讲,地摊周围总是少不了正规的商场。商场的消费群体与地摊消费群体存在着不同的消费档次,地摊吸引的客流很难形成商场的忠实顾客群体,也就是说二者的消费市场是分割的。但是做生意讲究人气和财气,有人气不一定有财气,但如果没有人气,财气肯定不存在。尽管地摊市场的消费群体消费水平低,但如果能把经济实惠的地摊市场打造好,就可以吸引商场的消费群体购物从而满足商场“集客”的强烈需求。目前市场上的产品种类多样,消费者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顾客在消费市场上购物存在多变性和交叉性,随机性购物渐成主流,目标性购物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这就决定了不存绝对的市场目标顾客群体,地摊经济的繁荣可以为商场聚集人气,促进销售提供了重要的软环境基础保障。

2.黄石地摊经济发展带来的弊端

(1)影响居民生活与城市形象。地摊商贩多设在交通路口或者居民区、学校周围,他们的叫卖声,以及经营产生的噪音影响到附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的油烟污染、随处乱倒的垃圾使当地的环境陷入脏乱差,有些地方甚至成为卫生死角,引起居民的不满,影响到黄石市山水宜居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一位接受调查的居民表示,一些地摊往往经营到很晚,影响居民休息。此外,食品类地摊的存在,产生大量油烟,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2)威胁社会治安。一般以地摊为生的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当出现事故纠纷时,一部分人容易激动,比较倾向于以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他们的手段往往比较偏激,比如有些摊贩素质低下,强买强卖,为了抢占地盘地摊商贩之间打架斗殴,不服从城管的管理,甚至和城管之间发生肢体冲突。地摊商贩、城管人员、城市市民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并且从长远看,暴力行为容易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不利社会的长治久安。

(3)侵权。地摊商贩往往本薄利小,所售商品质量差,出了问题购买者退货无门。经营食品类的摊贩,一般缺乏相应的卫生资质,食品卫生质量令人堪忧。而且许多摊贩在出售商品时缺斤少量、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如果购买后,使用途中出现不当,消费者也无法通过合法的正确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地摊商品往往与一些知名品牌类似,使得消费者不易分辨,这在侵犯消费者合法利益的同时,也侵犯了正版商品的版权。

三、培育和完善黄石地摊经济的对策

1.坚持疏导与科学管理

首先,沈家营区湖北师范学院正门口一带,上窑地区,市中心文化宫一带,以及集贸附近是众多摆摊者的聚集地,政府可以将这些区域选择性的规划出来,在特定的时间内开放给摊贩者。其次,改革政府传统自上而下的权力运作方式,建立政府、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社区成员单位及社区居民之间的多元互动的网络型运作模式,使社区治理组织体系由垂直科层结构转变为横向网络结构,建立以社区共识和认同为基础的,充分发挥社区能动性和自主性的治理机制。

2.落实出台的城市管理法规及措施

政府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各个社区已有管理部门的人力,对地摊管理落实已有规定——“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让其知晓应遵守的规定,并且要对“市级统一规划、分区建设管理”的原则宣传到位,对象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地摊商贩,还应涵盖城市居民。在此过程中,强调充分尊重地摊商贩,耐心与之沟通,摒弃地摊商贩素质低而不可沟通的偏见。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法规来维护并促进地摊经济的管理,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地摊商贩主动配合,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摊经济的效益。

3.坚持合理规划、严格管理的西方经验

西方国家在在对马路摊贩的管理上,比中国有着更丰富的经验,他们大多都实行了以“严格保护, 积极管理”为特点的分区域、分场所和分时间管理。对于黄石而言,应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让地摊经济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健康发展,使地摊者身份合理化合法化,加快推动地摊经济组织化。坚持民生大于市容的理念,分时、分地、分区的管理思想。

4.强化对地摊商贩进行严格考核的管理制度

黄石市相关政府机构应出台一套系统的考核制度对地摊经济进行管理,具体的考核项目应该包括设施完善、摊位卫生、垃圾袋装、个人卫生、用具整洁等方面。实施扣分累积考核,分级递进执法,每发现地摊商贩一次违章,就在其首次违章留下的“违章档案”上扣除若干分,直到满分全部扣除,重点打击屡教不改、多次违规者,既体现了“人性化”文明执法,又为强制取缔准备了证据和条件。考核制度对于分数被扣除者实行强制取缔,城管执法有理有据。在规范了地摊经济的同时,也使经营者有一种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赵英军,黄华侨.地摊经济背后的博弈[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10)

[2]宫希魁.解析地摊经济[N].云南经济日报,2006-08-15(001)

[3]张广辉.给予城市“地摊经济”生存空间[J].辽宁经济,2007(9)

[4]张森林.解决就业问题不妨解放地摊经济[J].今日新疆,2009(6):34

[5]韩民春.国外地摊经济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6-14(10)

[6]庹旋.地摊经济浅析[J].湖南农机,2010,37(3)

地摊经济的类型篇3

关键词:公路路面;关键设备;优化组合;理论模型;施工工艺

Abstract: a study 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hrough calculation of model is correct and effective, suitable for highway paveme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yp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and check whether highway pave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o optimize combin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ut forward new opinions.

Key words: road surface; Critical equipment; Optimum combination; Theoretical model;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日益发展的高速公路建设,日益提升的高品质、高性能产品的要求,预示机械化程度越发激烈,以高科技含量为突破口,追求高起点、锁定新目标、求得新发展,是我们筑路人的追求。在公路路面施工工艺中,机械设备是完成各项工程施工的主要工具,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加快工程进度、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技术装备。对于整个公路机械化施工系统,施工机械种类杂、数量大,施工环节多,在研究公路路面施工机械设备的重点是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摊铺设备、运输车辆和碾压设备这四个工艺环节的相互配合问题。一方面,他们之间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任何一个环节配合不当,都会使整个机械化施工系统阻塞和混乱;另一方面,上述四类设备是公路施工的关键机械设备,数量多、投资大、使用范围的局限性较大,绝大部分是专用机械,每一种设备只能完成一、二项或者三、四项性质相近的工程。公路路面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受作业内容、地理环境、运距远近、气象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选用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能与工地的地理环境,当地的气象条件相适应;

(2)满足工程质量标准要求,在施工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重型机械,并保证为其安排足够的工程量;

(3)不破坏周边已有建筑设施和质量;

(4)具有良好的性能及可靠性,能高效完成既定工程量;

(5)机械使用费少,施工单价低;

(6)容易操作,维修方便,可靠性高;

(7)可实现自动化,节约劳动力;

(8)安全性能好,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和破坏;

(9)安装调试简便,转场运输容易。

公路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是由多种机械设备协同作业,发挥同一工程中多种作业机械的最大经济效益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即对这些施工机械进行优化组合,优化组合的基本原则:

(1)选好既定工程的主导机械,其它机械必须与主导机械进行配套,主导机械在施工工艺中称关键设备(关键设备随着工程的变化而变化)。

(2)尽量减小配套机械设备的数量;

(3)各配套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必须相匹配;

(4)采用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⑸同一作业要尽量使用同一型号的机械,以便管理和维修;

⑹选用最经济的机械优化组合。

关键设备决定施工方式、方法、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套机械生产效益。因此,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置是否合理,对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圆满完成施工任务、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单体设备的技术性能并使公路施工机械设备之间的参数匹配合理,减少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降低能耗,首要的问题是建立优化组合的理论模型。

2、一般优化模型的建立

公路路面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应根据路面结构类型、材料种类、施工方法和工艺、工程数量及环境条件、生产工期等确定。路面的施工工序一般采用:沥青混合料拌和一沥青混合料运输一沥青混合料摊铺一沥青混合料初压一沥青混合料复压一沥青混合料终压(图1)。其对应的机械设备分别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摊铺设备、运输车辆和碾压设备,关键机械设备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其生产能力决定其后续工作所选用机械设备的类型、数量和生产能力。下面以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摊铺设备、运输车辆三种机械设备(根据施工现场,碾压设备一般不需要进行优化配置)的生产能力等性能参数为中心,以公路路面工程量为基本依据,建立公路路面施工机械优化配置理论模型。

图1

设公路路面工程班所需生产能力(即拌和量)为Qm,则某种公路路面施工机械不同类型的数量分别为N1,N2,N3,…,其性能参数(即台班生产能力)分别为C1,C2,C3,…,为使公路施工实现生产能力Qm,针对某种公路路面施工机械,其总的班生产能力之和必须大于工程班所需生产能力,即必须有下式成立

N1Cl+N2C2+N3C3+…≥Qm(1)

2.1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生产能力关系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班生产能力根据式(1)有

βNjiCjihiaj≥Qm(2)

令aj=NjiCjihjajβ/Qm

则 aj≥1(3)

式中:aj一搅拌设备富余系数;

Nji一搅拌设备的数量,台;

Cji一搅拌设备类型的台班生产能力,t/h;

hj一每班工作时间(工程上一般以12 h计),h;

aj一搅拌设备时间利用系数;

β-为机械设备生产效率因子。

2.2沥青混凝土摊铺设备的生产能力关系

沥青混凝土摊铺设备的理论摊铺能力比拌和能力大得多,但其实际摊铺量取决于摊铺速度、宽度、厚度等三个方面,利用沥青混凝土摊铺设备生产能力的经验公式,根据式(1)得

NpiCpi≥Qm(4)

根据台班生产能力有

Cpi=Vtγbhhpαp

令 B2=Vtγbhhpαp/Qm(6)

由式(4)~(6)得αp=B2Npi≥1(7)

式中:αp一摊铺设备的富余系数;

地摊经济的类型篇4

几个哥们儿近来闲来无事,抛去了喝多伤身、喝少伤神、不喝伤肾的烦恼,干脆晚上在休闲广场摆起了地摊。练摊有如下好处:一可以服务大众,增加收入;二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适应市场的能力;三可以完全感受广场文化,陶冶情操;四可以借机消遣,体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如果人人如此,那社会就不再有烦恼,那人间就是天堂。

抛去哥们儿练摊对和谐社会的卓越贡献外,从市场角度来分析,他们之所以不投资开店、买股票,亦或干一份兼职,而是独选练摊,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练摊资本投入不大。哥们儿虽然步入有车有房的小康社会,也实现了有妻有子的和谐家庭,但还没达到开家像样的公司或大店的条件,而练摊的成本只是大家吃顿饭的钱,进入此行业,融入此商业模式门槛极低,符合大众的投资能力。

二是练摊经济效益稳定。从近阶段的财务核算来看,他们平均每晚摆上两三个小时,少的能收入五六十元,多的收入二三百元,没有亏损现象发生,几乎实现零风险运营。

三是练摊经营机动灵活。起初,哥们儿们经营的品类主要有两种:一是针织产品,二是驱蚊产品。这两大品类中共涉及两个品牌,实现了品类中品牌的平均分布。不过几天过后,一哥们儿转产经营自制饮品,实现了企业的快速转型,而且短时期内就实现了转型成功。

四是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从哥们儿练摊的一段实践来看,基本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不仅能发现潜在顾客,还做到了客户关系管理,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消费者利益至上”。

哥们儿练摊,是一种纯纯的生活姿态,而非生存姿势。主要由以上几点所决定,如果投入大量资本,利润不确定,亦或出现经营失误,想必他们定没有心情去享受这份悠然的广场文化。

为什么他们经营不会亏损?主要由其经营方式决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赚钱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靠人赚钱,二是靠钱来赚钱。从市场表现来看,人必须与资本相结合才能创造价值,但人力成本如何与资金成本相结合,各占多少比例,这确是一门学问。从哥们儿练摊来讲,其商品所占用的资金是很少的,所以按利润来源来讲,他们赚的只是体力和服务的利润,所以几乎不会赔本。

从赚钱的角度来讲,同样是付出体力,有人死扛那点可怜的岗位工资,也有人默默无闻地干着并不赚钱的活。他们为什么不改变一下劳动的方式?如练摊。练摊是最简单的经营活动,但经过对周边人的调查,大部分人认为练摊不是正式的工作,更放不下自己面子。

对于练摊,放下面子是第一要素,必须要有勇气战胜自己,克服自己的保守观念与心理障碍。如果你有练摊的经历,那么你一定会有颗坚强的心,也会成为未来在商业上有所作为的源动力。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不成功或不如意,并不是没有梦想,也不是没有去坚持,而是所选择的道路不正确。

地摊经济的类型篇5

何谓无形资产的加速摊销法?是指将无形资产的摊销额按先多后少的原则分摊于各摊销期,各年负担的摊销额呈逐年递减趋势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笔者认为,与直线摊销法相比,加速摊销法更符合成本补偿的理论,更有利于企业早日补偿成本,更有利于降低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具有更高的现实意义。以下针对无形资产摊销核算中采用加速摊销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表笔者的几点浅见,仅供探讨。

一、采用加速摊销法是时展的需要

无形资产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资源,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比例将大大增加,在高新技术领域甚至处于支配地位。据统计,经合组织内一些先进企业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例为1:2-3,1998年我国的海尔集团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比例为1.78:l,我国加入WTO以后,无形资产的投资规模及投资比例将进一步扩大。由此,为了减少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使投资者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观上要求投资者在组织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中必须遵循稳健性原则,以努力降低投资风险。时展要求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予多样性,摊销方法应更具稳健性,为使用加速摊销法提供了契机。

二、适应无形资产本身特点的要求

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同行业的竞争等,因此一方面其预期的获利能力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也具有难以辨认性。由此可见,无形资产投资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投资的成功率不高,而且已经取得的无形资产可能因为技术进步或偶然的经营失误而失去应有的作用,因此保护好投资者在这方面的投资利益是无形资产投资的关键。在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中应用加速摊销法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止投资风险,因而更能适应无形资产本身特点要求,从而使加速摊销法的应用成为可能。

三、理论上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现代财会制度

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特别是加入WTO后对我国会计制度的要求,我国的会计制度正经历着一场具有时代意义的变革,逐渐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颁布与实施,正是这一变革的具体体现,不过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上层建筑都要适应一定时期经济基础的要求,因此任何时期的会计制度均应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此准则中仍然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一)摊销方法和摊销年限

此准则15条规定:“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准则中该条规定无形资产摊销采用直线法,方法单一,不符合稳健性原则,不利于降低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

此外,该准则15条中还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作了明确规定,与过去相比,摊销期限有所缩短,虽有利于降低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但同时在有些方面也不无遗憾,一是有些无形资产类型存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或企业规定的受益期较长的问题,二是在“法律没有规定有效期,合同中没有规定受益期的,摊销期不超过10年”的规定中对摊销期的确定方法没有作出具体解释,因此可以理解为由企业自行确定,从而给了人为因素以可乘之机,摊销其不超过10年,可能出现与实际受益期不符的现象,容易人为操纵利润,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减值

此准则中关于无形资产减值方面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反映资产的变现值,充分体现财务报告的客观、真实、公允性,同时也有另一方面的目的,即为了降低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但笔者认为准则中有关该方面的规定在以下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缺憾。

1.此准则16条规定:“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每年检查一次”,此外还作出了在三种情况下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差额确认为减值准备的规定。按照此规定每年须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检查一次,无疑将使会计核算难度加大,大大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进行估计的规定,为人为因素的干扰提供了可能,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

2.此准则17条“无形资产减值的迹象全部消失,企业才能将以前年度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全部或部分转回”。在此规定中减值的迹象如何判断,采用何种判断方法,完全由企业确定,也为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会计处理方法上的可行性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长期资产”。从该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属长期资产,支出的效益将涉及到多个会计期间,其支出属资本性支出,这一点与固定资产相同。利用该特点,在具体采用加速摊销法时,可以仿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具体方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余额递减法等,以下对如使用这些方法举例说明。

(一)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是根据每期期初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和双倍的直线摊销率计提无形资产摊销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摊销额=期初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年摊销率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目的是为了加速摊销,采用该方法时如果某期出现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摊销额小于该期用直线法计提的摊销额,即出现:

情况进应改用直线法

例如:企业购入商标权一项,购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为150000元,假定按准则规定确定的摊销期为5年(准则规定摊销期不超过10年)。

每年的摊销额计算见下表

(二)年数总和法

该方法是用一个以无形资产各年摊销年限各年相加之和为分母、把无形资产尚需摊销的年限为分子的分数去乘以无形资产的全部应摊销额,计算出各年应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摊销额=无形资产全部应摊销额×年摊销额

现以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资料来说明年数总和法下无形资产摊销额的计算。

年摊销额计算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是年摊销额,如按月计提可以换算为月摊销率计算出月摊销额。关于无形资产加速摊销法的其他具体方法不再举列。

五、加速摊销法在使用范围上具有可行性

关于加速摊销法的使用范围的提法有两个含义,一是哪些类型的无形资产摊销采用加速摊销法,二是哪些企业的无形资产摊销使用加速摊销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纳入现行企业核算体系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六项内容,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无形资产的内容将不断扩展,一般认为,除六项传统的无形资产内容外,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国际互联网的域名注册、市场营销资产。组织管理资产也应列为无形资产的核算内容。

地摊经济的类型篇6

[关键词] 夜市;市场机制;管理机制;完全竞争市场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国内需求的增长,同时又给供给的延伸创造了空间。供给的增长表现为市场上出现的许多新兴产业以及新的增长点。需求和供给的增长必然促进新市场的形成。夜市作为不被人关注的一种市场形式,是如何形成以及有何作用。就其定义而言,夜市分为广义及狭义夜市。广义夜市通常指夜经济,包括餐饮、购物、娱乐、旅游、休闲、健身等几大消费服务和狭义夜市。狭义夜市仅指夜间所摆的地摊,主要以买卖一些方便携带的小型非耐用消费品及服装等为主,本文是对狭义夜市进行的调查和研究。

2 夜市的实地研究

2.1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式

调查对象:内大南门前由东到西的马路。在对呼和浩特市夜市密集点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内大南门前的夜市因具有规模大、销售商品种类多、客流量较大、摊点比较稳定等特点,所以具有代表性。

调查方式:现场调查方式。其中运用统计调查与访问调查方式,在2009年和2010年夏季,对夜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2.2 商品价格比较

为了解夜市商品的价格与附近商店商品价格的差距,在内大附近的一些商店里对同类商品的价格进行了解。这些商店有:小礼品店,十字绣商店,文化商城里的礼品店和文化商城东门以南的朝阳电脑城等。

2.3 市场主体调查

2.3.1消费者结构

在调查过程中,对夜市上50名消费者进行口头询问式的抽样调查。

2.3.2摊位主结构

夜市上摊位主的身份各不相同。其中一部分是属于兼职工作者,有内大的学生以及在类似满达商城卖东西的商人把商品摆出来卖;还有一部分是失业者在夜市上摆摊来挣钱维持生活,并将其当作是自己的一份职业。而这些人中大多数商人是呼和浩特市本地人,也有极少数外地人,但都居住在呼和浩特市。

2.4 夜市的管理制度

在对于摊位主的调查中,通过交谈得知:夜市形成初期,由于只有一些零星的摊主,所以并没有相关的监管制度。而随着规模的增加和矛盾的积累,建立相关的监管制度变得尤为重要,并得以逐步完善。天黑之前,内大南门前会出现许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车辆来预防夜市过早的开始而影响附近的交通。此时,摊位主即使到了其固定的摊位点也不能将其摊位摆开,只有等到附近交通拥堵情况得到缓解才开始买卖商品。

内大南门前夜市的摊位主总共有两百多家,而其摊位地点也在城管局的安排下固定不变,并且收取一定的摊位费用,距离内大南门近的摊位收取的费用要高于距离内大南门远的摊位。正是因为有这些管理机制的存在才可以使夜市能够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3 夜市的经济学分析

3.1 夜市形成的原因

(1)收入差距的加大。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将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而进一步影响物价水平的上涨,然而人均收入的增加并不代表每个人的收入都会增加。从我国近几年的基尼系数来看,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仍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且,物价上升的幅度和收入上涨的幅度并不是时刻处于同步情况。所以收入较少的那部分人们便会选择购买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而夜市上商品的价格恰好可以迎合这一部分人们的购买动机。

(2)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会促使一部分人购买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也就是说,逆向选择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夜市的繁荣。

(3)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人平时没有时间去逛商场,而在上下班的途中出于便利会选择购买夜市上的商品。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在茶余饭后出门散步时,随时随意的购买一些非必需品商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夜市的繁荣。

根据以上论述,不论是买家还是卖家,出于双方不同的利益驱使,无形间加大了夜经济的规模。

3.2 夜市的供需过程

夜市的形成过程是供给和需求同时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在原始社会的自给自足时期,由于没有过剩的产品,所以不存在市场这种交换场所。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可以进行交易的过生产品进而产生了市场。当少数的几个摊主发现部分地区对某商品有一定需求时,便会在特定地点摆摊卖商品,随着需求的增加、利润的增加,促使更多的卖家进入这一小型市场。久而久之,其规模便会逐渐加大,形成现有的这一市场----夜市。由以上分析得出,市场的形成过程为少数供给者首先洞悉到潜在的市场需求而进入市场,促使需求增加,获得经济利润。而这一利润又会促使更多的卖家进入市场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机制。

当夜市上的商品与商场的商品相比失去了其本有的价格优势时夜市的存在本身就会得到一定的威胁。也就是说,虽然夜市的市场形态是一种完全竞争的形式,但其运行形式及市场价格受到日市价格限制。如按下图1中的(a)图来讲,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而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Pe,市场会按照Pe的价格来进行交易,而对于夜市上的商品来讲的话,就必须要按照Pe以下的价格来进行交易,也就是图1(b)中Pe以下区间的价格进行市场的交易。

3.3 夜市的发展前景

地摊经济的类型篇7

关键词:医疗保障;动态共付率;影响因素

一、现有研究――最优共付率

1.定义及其作用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参保人的医疗费用在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部分,主要由统筹基金支付,但个人仍需负担一定比例,即个人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共同负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这就是所谓的医疗保险共付比例。

2.最优共付率的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对于共付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最优共付率的确定。学者普遍认为医疗保险机制能够通过成本分摊的方法影响参保者的卫生服务利用和经济风险。面对卫生服务价格的相对降低,价格弹性促使参保者更多地利用卫生服务,包括一些不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即出现道德风险损失。部分研究探讨了道德风险损失的存在,通过估算费用分摊变化带来的卫生服务需求的改变,如Manning等人1996年的研究得出“当共付比例为45%时,增加的边际效益等于由于道德风险增加带来的边际损失,即个人支付比例为45%时为理论上的最优比例,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与医疗保险项目的复杂性,最优的共付率水平在实际中很难确定。

成本分摊政策(主要包括共付率与起付线标准)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费用控制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公共医疗保险制度还是私人医疗保险制度,都在制度运行中不断协调成本分摊政策,而且大多数实现了对总医疗费用或者单个疾病费用的有效控制。随着我国医药费用的日益增长,不但需要考虑对医疗服务进行价格上的控制,还需要考虑运用医疗保险手段来调整成本分摊政策。此外,部分国家在降低总卫生费用、调整成本分摊政策的同时,加重了参保者特别是低收人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等群体的经济负担。

由于不同特征老年人对共付率变化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即在相同的共付率下,老年人的医疗服务价格弹性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提出了的对策是对共付率进行动态调整。

二、动态共付率

1.定义:共付率的动态调整

动态共付率是指以参保老人的年龄,收入,健康状况(患病种类)以及上一年度医疗消费情况等因素为依据,为每位参保人制定不同的共付率,同时由于这些因素可能会变化,因此需要每年度进行调整,故称为动态共付率。

图1动态共付率简表

这是我们根据老年医疗保障与生活质量之间基本特征研究得出的全新的概念,是以医保制度中已有的共付率(亦称共保率或共付比例)为基础,着重提出动态二字。

动态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第一是每个个体不同,不同老年人的收入、年龄、健康水平和医疗消费状况都不相同,因此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价格弹性曲线都不相同,需要针对个体异质性建立不同的共付率;第二是动态调整,因为在时间维度上要素也会产生变化,所以每年都应根据上一年度要素的变化对共付率进行适当调整。

建立动态共付率的目的是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的消费,减少或避免高收入人群过度医疗的现象,促进基本医疗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健康老龄化社会。

2.基本原则: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根据上述基本点――“动态”,本文在为老年医疗保障制度提出建议时会考虑以下五点:

(1)上一年度的医疗消费情况,是我们调整的主要参考因素;

(2)参保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适当拉开不同收入人群的成本分摊标准;

(3)不同类型卫生服务的价格弹性;

(4)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制定有差别的适合各人群的成本分摊标准;

(5)该政策的变化将可能导致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根据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实施状况来制定相应的成本分摊政策。

因此,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下实行成本分摊政策要同时考虑到每种成本分摊方法的特点,和不同患病人群对不同类型卫的生服务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特别是可能引起弱势群体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最大程度地体现公平健康。

动态共付率的数据来源来自于医疗信息系统中建立的健康档案与信誉档案。

①上年度医疗消费情况

老年人的上年度医疗消费情况我们主要考虑是否存在过度医疗现象。结合老年人健康档案中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当地的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对老年人是否存在过度医疗现象进行评价,将该评价成为信誉档案。当老年人多年的信誉档案记录较差时,我们认为应根据现实情况,对老年人的起付线和共付率进行调整。

②参保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不同收入的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这可能造成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我们认为在考虑动态共付率时,必须讨论参保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对于高收入的老年人,为了避免其进行过度医疗,可以适度降低起付线并提高共付率。这样既不会增加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也可以利用共付率降低过度医疗的可能性。而对于低收入的老年人,则适度降低共付率,以减少经济负担。

同时医疗需求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医疗费用支出不能影响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因此动态共付率成本分摊政策中的上限也是动态的。以杭州市为例,有学者认为杭州最低生活标准约为1083.5/月,每年约为1.3万元。那么假设老人每年收入为5万,那么该老人自付上限小于3.7万元,这可以很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

③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服务

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指不同级别医院不同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由于缺乏相应的转诊制度、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患者不管疾病大小直接就医大型医院,造成大型医院的拥堵严重,看病困难;同时由于大型医院医疗服务成本相对于中小医院和基层医院较高,从而导致相应的医疗费用也较高;基层医院陷入就医患者较少,资源利用率低,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弱的堪忧状况。因此,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应运用信息经济学的“信息甄别”理论,设置一、二、三级医院对应的不同个人自付比例,而不是单纯的以不同的起付线作为区分,促使参保人员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种类在不同级别医院合理就医,引起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同时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能够展开公平的竞争,促进医疗机构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

④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非常大,它几乎决定了老年人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我们认为应根据所患疾病种类,根据疾病的医疗消费特征设置不同的共付率,如针对感冒、风寒等所需医疗消费较少的疾病设置较高的共付率。

3.作用:促进家庭供养,减少过度医疗

动态共付率主要可以解决两部分问题。

首先对家庭经济供养的促进,对家庭经济供养水平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两个部分。第一是不同的医疗保障水平对家庭经济供养的促进水平不同,通过对共付率的调整,可以很好地促进家庭经济供养水平。第二是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保险金的交付可以对子女起到教育作用,促进他们提高供养水平。

其次是动态共付率可以减少过度医疗现象,促进医疗保障可持续发展,从而持续保障老年人口的晚年生活质量。我们在动态共付率中考虑老年人上一年度的医疗消费情况,如果存在过度医疗,则对其共付率进行调整,这对老年人进行不合理的医疗消费产生了约束作用。

4.实现路径

(1)建立老人的健康档案和信誉档案

个人信息档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参保者个人的健康档案;二是参保者个人的信誉档案。分开建立档案是为了方便管理和保护患者的隐私。健康档案有利于及时掌握参保人的健康信息,避免重复检查,提高诊疗效率;个人的信誉档案便于监督参保人的消费行为,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这可以强化对参保患者的支付约束,强化患者节约意识,有利于减少参保患者的道德风险。

(2)加强医疗消费相关因素研究,完善动态共付率建立机制

现有大多数医疗消费相关因素研究是基于理论研究,而实证分析不足。我们认为应加强医疗消费相关因素的研究,根据各地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因素纳入动态共付率的建立机制中。

(3)设置科学的动态调整频率

以往医疗保障的成本分摊政策的调整时间跨度大,现代社会瞬息万变,过长的调整频率使成本分摊政策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各地应科学设置动态共付率的调整频率,甚至可以将其指数化,这样更易于进行调整。

(4)统筹部门的统一

建立统一的经办服务机构,统一结算平台和信息系统,既可以降低运行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又方便群众,便于医疗卫生机构,因而这一措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明确将这项医疗保障业务交予一个政府部门主管,有利于调整和协调社会医疗保障政策,也为今后医疗保障制度的统一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D].财经研究,2005(5).

[2]刘国恩等.中国老人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1(3).

[3]黄枫等.过度需求还是有效需求?―城镇老人健康与医疗保险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6).

[4]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黄丞,李玮.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模型中的最优共保率[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4).

[6]Pauly, M. The Economics of Moral Hazard: Com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8, 58(3).

地摊经济的类型篇8

环境损失计量是企业根据环境污染状态进行环境损失的实物量化与货币化,并对货币化的环境损失按照会计的要求进行确认与记录的过程。

环境损失计量应以环保部门公布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企业从环境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环境状态数据为基础,其概念构架包括四类变量:环境污染状态、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实物型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以这四类变量为基础,逐渐形成三个计算过程:①根据环境污染状态计算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②将实物型损失货币化;③对货币化损失进行确认与计量。需要指出的是,这四个变量和三个计算过程均具有时变性,即:环境损失的发生时间及其计量过程具有时序性与动态性特征,发生空间、表现形式与计量方法具有多样性与变化性特征。

二、环境污染计量的四类变量

1.环境污染状态。①以污染物排放量形式表现的变量,如厂区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污染物产生速度等;②企业权责范围内的污染物排放量,如“三废”的排放量等;③企业权责范围边界的污染物流出量与流入量,如环境责任主体因污染破坏造成的影响程度。污染状态变量决定了企业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变量的大小与权责份额,是环境损失计量的起点。

2.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①急性实物型损失,如有毒液体的排放导致的森林树木毁坏、有毒气体的排放导致的人员伤亡和野生动物灭绝等;②慢性实物型损失,如浓度较低的有害气体和液体,由于长时间的排放导致的水土流失、气候恶化、土质改变等;③尚未完全确认的实物型损失,如地表下陷、气候恶化等导致历史文物的毁损和风景资源的破坏等。其中①、②类大多是具有可视性或者是可测性的显形损失,能够而且必须计量;③类是可视性和可测性较低或很低的隐性损失,不容易准确计量。

3.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其在内容上包括伤害型损失、防御型损失等;在价值构成上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在计算方法上可以采用现实市场价格法;在计量模式上可选用名义货币或一般购买力计量单位,选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属性。

4.实物型损失的确认与计量。实物型损失的确认:要求在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经济效益范围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与相关性等标准进行初始确认与再确认。实物型损失的计量:要求在对其确认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计量方法与计量模式,按照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准确性、一致性、有用性、可靠性与效益性等标准对引起环境损失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货币化与分配,它具有间接性、异质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

三、环境污染计量的三个计算过程

1.根据环境污染状态计算实物型损失。污染破坏程度一般是用污染物浓度来反映的。该计算过程的关键是建立污染物浓度与导致各种实物型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些函数关系的类型取决于环境污染的三种主要形式:①扇式影响,即一种环境污染产生多种影响,使函数表现为叠加型;②链式影响,即一种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沿其因果链依次传递,使函数表现为关联型;③网式影响,是扇式影响与链式影响的综合,使函数表现为关联叠加。

2.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实物型损失的合理货币化是保证环境会计信息可靠的又一重要环节。该计算过程应重点考虑污染可能造成的价值损失,如水污染会造成农田污染损失,农田污染又会加剧水污染的损失。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函数应用十分广泛。

3.货币化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企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等原则的要求对货币化损失进行确认与计量。其日常账务可用待摊方法和预提方法进行处理:①待摊方法。在企业发生污染损失金额较大且受害期较长时,按总损失扣除残料价值、可收回的赔偿款后的金额,借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环保赔偿款”、“应交环保税”等科目;分期摊销时,借记“环境损失-污染损失”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②预提方法。逐期预提环境损失支出时,借记“环境损失-污染损失”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预提费用”、“应付环保赔偿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还应在期末或至少每年年终,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生态资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减值计提准备。

四、环境污染计量模型

1.环境污染治理模型——外部负效应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外部负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另一个经济主体造成了额外的成本。换句话说,如果行为的实施者造成了额外成本,由此产生的就是外部负效应。

假定某社区有一大型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造成该社区居民健康受到损害,医药费用开支增加,如果将这种费用开支的外部负效应计入企业的总成本,它的生产量就会减少,同时污染也会减少。外部负效应产生一个外部边际成本,产品产量越大,造成的污染越严重,外部成本也越大。这时,整个社会为生产该产品所花费的社会边际成本应等于该企业的边际成本与外部边际成本之和。因此,该产品的有效率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应由社会边际成本与市场需求状况决定。显然,企业不计算外部负效应时将过度生产,从而造成严重的污染。

2.限制污染排放模型——最优排放量分析。环境污染并不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就是为了保持城市的环境目标值,将排入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控制在环境容量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

我们可以用边际分析法来确定污染物的最优排放量。一般来说,各种污染产生的边际损害是递增的,即污染越多,其边际损害也越大,而社会的边际收益则因污染的排放而递减。污染的最优排放量由其边际损害和边际收益变化曲线的交点所确定。当污染排放量低于最优排放量时,社会的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损害,污染排放就是符合标准的;当污染排放量高于最优排放量时,污染的边际损害大于其边际收益,污染排放则是有害的。

3.环境绿化管理模型——外部正效应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外部正效应就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对另一个经济主体造成了额外的收益或好处。换句话说,如果行为的实施者造成了额外的收益,使得其他经济主体(厂商或个人)无偿地获得额外的好处,由此产生的就是外部正效应。

假定某个房产商在住房小区的开发中大幅度提高其绿化率,这样当然会提高自己开发小区的住房价值,同时环境的改善也会给附近地区的居民带来好处。新鲜的空气、优雅的环境,使临近居民增进了健康、减少了疾病。但是附近居民并不因此而付费给该房产商,即这种好处对房产商来说是无法计入自己的生产收益的,只是一种外部收益。外部收益的存在使得房厂商收益减少,因而他不愿多进行绿化,这就限制了城市环境的改善。

上一篇:加强网络安全宣传范文 下一篇:标准审计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