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自评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23:15:25

标准化自评报告

标准化自评报告范文第1篇

一、 学校基本情况:

宁波市泽民小学位于环城西路北段,是一所全日制公立学校。创建于1958年,1993年落成一号教学楼,2000年落成二、三号教学楼,根据海曙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了办学规模——12个教学班,按每班45名学生计算,最多可接纳540名学生在校就读,学校实际占地面积9985.2㎡,生均用地面积18.49㎡,校舍建筑面积3557.92㎡,生均建筑面积6.58㎡,集中绿化面积3038.31㎡,生均绿化面积5.6㎡,拥有200米环行跑道和100米直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有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

学校选址和校园内功能的布局都比较合理,严格遵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校舍工程质量经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交付学校使用。

二、学校的环境和设施:

1、学校的教学用房分布合理,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2、教学设施先进,有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系统、室外照明系统、电子监控系、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等等,各种现代教育设施一应俱全。

3、学校有通透式围墙、校门、传达室、校牌、旗杆、标准化运动场地、绿化等配套设施。

4、学校普通教室12个,使用面积达到和超过51㎡。

三、校舍的用房情况:

(一)普通教室:12个,每个教室使用面积均达到和超过51㎡,合计使用面积683.91㎡。

二号楼:8.1×6.3=51.03 ㎡ 51.03×9间=459.27㎡

三号楼:10.5×7.8=81.9㎡ 81.9×2间=163.8㎡

7.8×7.8=60.84㎡ 60.84×1间=60.84㎡

合计:459.27+163.8+60.84=683.91㎡

(二)专用教室:5个,合计使用面积409.5㎡。

三号楼:10.5×7.8=81.9㎡

合计:81.9×5间=409.5㎡

(三)公共用房:8个,合计面积330.48㎡。

一号楼:8.1×5.1=41.31㎡

合计:41.31×8间=330.48㎡

(四)办公用房:8个,合计使用面积281.31㎡。

一号楼:3.7×4.3=15.91㎡ 15.91×3间=47.73㎡

三号楼:3.9×7.8=30.42㎡ 30.42×4间=121.68㎡

10.5×7.8=81.9㎡ 81.9×1间=81.9㎡

7.8×3.9≈30㎡

合计:47.73+121.68+81.9+30≈281.31㎡

(五)生活用房:合计使用面积365.61㎡。

一号楼:(使)8.1×5.1=41.31㎡ 41.31×1间=41.31㎡

食堂: (建)15.43×4.65+14.47×5.03

≈71.75㎡+72.78㎡

≈144.53㎡

(使)144.53×0.6≈86.72㎡

厕所: (建)13.8×4.52≈62.38㎡ (使)62.38×0.6≈37.43㎡

(使)7.2×4.9=35.28㎡   35.28×5间=176.4㎡

茶水房:(建)4.27×4.52≈19.30㎡ (使)19.30×0.6≈11.58㎡

传达室: (建)5.05×3.57≈18.03㎡ (使)18.03×0.6≈10.82㎡

垃圾房:(使)≈1.35㎡

合计:41.31+86.72+37.43+176.4+11.58+10.82+1.35≈365.61㎡

四:自查自评小结:

我校现申报 “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Ⅲ类学校”,经过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自查,认为必备条件10条全部达标,基本条件第14条中“关于学生宿舍生均使用面积指标”一条与我校无关外,其余都达到标准,现请领导检查验收!

附件:(1)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自查表

(2)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检查评定工作用表(试行)

宁波市泽民小学

标准化自评报告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5号)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为依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原则,积极组织开展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

二、总体目标

从*年7月至*年底,用一年半的时间,基本完成我市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通过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使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得到明显加强,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我市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三、考评条件和分级

(一)申请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已依法取得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

2、已按照《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开展了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化工作,并自评达标;

3、自觉遵守《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至申请安全标准化考评之日前12个月内,没有参与违法经营或者为非法生产者提供便利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4、至申请安全标准化考评之日前12个月内,未发生死亡事故、3人以上重伤事故或其它损失重大的爆炸事故。

(二)安全标准化考评结果分为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和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

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考评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

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考评得分在70分(含70分)以上。

四、工作部门与职责

(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考评小组,制定*市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开展《规范》宣传贯彻工作,指导全市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负责组织我市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考评工作。

(二)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根据方案和实施计划,督促企业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包括安全监管人员和从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参加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的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的培训教育;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根据企业日常安全生产工作表现情况,提出初审意见,逐级上报至组织考评的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已取得安全标准化证书的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的安全经营日常监督检查。

五、实施程序

(一)企业自评

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自评小组,按照《规范》进行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自评小组原则上不少于3人,经过培训并取得安全标准化企业考评人员资格证书。

(二)申请考评

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申请安全标准化达标考评时,自评小组结合本单位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和自评结果,应认真填写《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申请表》,向所在地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书面考评申请,并按照以下要求提交纸质申请材料:

1、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考核申请表(一式三份);

2、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4、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自评/考核报告、自评分值汇总表;

5、企业基本情况简介、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清单、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名录;

6、相关人员培训合格资质证明(复印件);

7、特种设备清单和检测合格证明复印件;

8、库房平面布置图和主要设备、设施清单;

9、事故记录和隐患整改记录等其它相关资料;

10、安全评价报告提出的问题和整改、验收及结论性意见;

11、考核机构需要的其它材料。

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所在地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根据企业的日常安全生产工作表现情况,提出初审意见后逐级上报至组织考评的部门。

(三)实施考评

负责考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企业的考评申请后,组织成立有相关专家参加的考评小组,按照《规范》和本方案的要求,制定考评计划,认真审核企业书面申请材料以及实施考评,并形成考评报告。考评工作结束后,考评小组应向组织考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考评报告及相关附件(考评通知、考评计划、考评记录表、不符合项报告、首末次会议签到表等)。

(四)批准与发证

对考评达到相应标准的企业,由组织考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将考评有关材料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定批复后,颁发相应的《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和标志牌。对考评不合格的,组织考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发出《安全标准化考评不合格通知书》,企业经整改可重新提出申请。

(五)证后管理

取得《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的企业必须每年进行安全标准化自评,并将自评报告报所在地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每年对取得《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的企业进行抽查,对不再具备相应安全标准化企业条件的,予以降级或收回其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对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死亡事故、重伤3人以上事故或者其它损失重大的爆炸事故的,收回其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

六、实施计划

(一)宣传与准备阶段(*年7月~*年9月)

1.各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各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通知》的要求,成立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安全标准化工作方案和考评工作制度,组成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初审工作小组。并于*年9月2日前将安全标准化的考评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初审工作小组人员资料以及考核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报送市安全监管局备案。

3、组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标准化初审工作人员和企业自评人员的培训,为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具体培训方案按省局另行通知时间为准。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10月~*年6月)

各县(市、区)安全监管局根据安全标准化工作方案,督促指导企业对照《规范》,进行认真的自查和整改,整改完毕后,进行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各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企业的考评申请后,要依照《通知》和本方案的规定,组织相关人员认真进行初审,并出具初审意见。

(三)考评验收阶段(*年7月~*年12月)

按省局的要求,市安全监管局将组织考评小组和专项督查组对全市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一级考评的审查和二级考评及检查总结。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是规范我市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的有效途径。各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把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纳入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各县(市、区)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政策等要求,提高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对安全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企业按照《规范》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

(三)精心组织,认真指导。各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安全标准化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按照职责分工成立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考评小组,配合做好标准化工作考评人员和企业自评人员的培训工作,按计划组织本地区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按照《通知》要求组织考评工作。同时,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标准化工作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并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四)政策支持,大力引导。对取得《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的企业,在办理安全审批、延期或换证手续时,给予优先考虑,并在安全生产评优、奖励、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等鼓励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不合格的企业,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其整改完善;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中发现安全条件和管理水平差的企业,要责令其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对不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原则上不予办理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的延期手续。

标准化自评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冶金等工贸行业达标工贸企业共计96136家。辽宁省冶金等工贸行业达标企业共计4420家,全国排名第6位。其中,一级达标企业28家,全国排名第3位;二级达标企业268家,全国排名第8位;三级达标企业4124家,全国排名第6位。

一、辽宁省的主要做法

一是政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建立体系、完善机制、宣传动员、强化培训。三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四是深入调研,强化督导。省安监局主管领导带队深入各地调研,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约谈创建工作滞后市、县(区)主管领导及安监部门领导,督导市、县(区)政府加强标准化领导和支持力度。各地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推广力度,深入企业开展督导和工作调研,敦促企业真正行动起来。五是创新思路,拓宽领域。六是定期调度,强化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标准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地区政府部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存在畏难情绪,部分县区主动性不强,工作进展缓慢,不能跟上全省统一步伐。

二是存在突击评审现象,评审过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个别评审单位责任心不强,深入企业不够,行业分类不清晰,评审程序不规范,评分标准掌握不充分、分数评定不准确、报告编制不规范、网上申报不及时等问题。

四是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行业分类不准确,自评报告不规范,报告内容存在缺项;在网上系统申报的过程中,企业基本情况信息填写不完善。

三、对策

(一)充分调动政府及其监管部门的积极性,充分提高认知度,使政府主管部门引起足够重视。

1、根据各地区企业分布和企业规模、管理基础、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实际情况,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管局下达任务指标。

2、强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省级政府对各市及省管县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增加考核权重。

3、市、县级政府成立标准化建设领导工作组,定期督导、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

4、市、县区级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

5、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标准化专项基金,调动企业和评审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责任人深入企业,做好动员,监督企业和评审单位做好自评报告和评审报告,控制评审节奏,避免突击评审,严把评审质量关。

(二)评审组织单位认真履职,切实做好评审组织工作。

1、切实做好对评审专家、评审员和企业自评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培训要从实战出发,突出针对性,对以往评审报告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典型案例,做好政策、法规及标准的解读。考核要坚守公平、从严的原则,对评审员、评审专家实施有效管控,发现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事项,及时上报监管部门,取消评审员、评审专家资格。

2、编制评审报告和自评报告编制导则,规范评审报告和自评报告内容及书写格式,指导评审单位和参评企业做好评审和自评工作。

3、严格评审工作程序。企业和评审单位应严格遵守规定的工作流程和评审程序,材料报送要坚持“二同时”原则,即:企业自评申请与系统同时申请;评审单位评审报告与系统同时申报。强化对参评企业和评审单位考评,对弄虚作假的,上报相应的安全监管部门,取消参评资格和评审资质。

4、对参评企业自评报告和评审单位的评审报告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与企业或评审单位联系,加强整改、修善评审报告和自评报告,确保自评报告和评审报告客观、准确。

5、做好评审过程监控和达标企业检查,使企业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真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评审单位要服务企业、公正自律、确保质量。

1、评审单位应按照要求,建立评审工作责任制。由一名主要领导负责统筹、协调、规划,确定专人撰写、审核评审报告。工作要早部署、早安排,做到有计划进行,避免年终突击赶进度赶任务。

2、做好参评企业的参谋助手,帮助企业查找管理和生产现场的不足和缺欠,提出整改要求并指导企业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评审组成员要做好复查和确认。

3、做好网上申报,并帮助、指导企业做好网上申报。

(四)企业充分认识安全标准化的必要性,积极主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1、企业应积极主动派员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员培训,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为本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2、成立标准化创建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分工。

3、聘请中介机构予以指导,坚持标准,积极开展标准化自评工作。

4、对自评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对由于资金等原因,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落实责任、资金、措施、整改时限和应急预案。

四、结束语

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需要政府及其监管部门、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从法制建设入手,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各地监管部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分类指导、重点推进,严抓整改、规范管理,创新机制、注重实效,严格监督;评审组织单位加强宣传、严格把关;评审单位增强服务意识,保证评审质量;企业增强认识、积极参与,切实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社会各界加强监督,形成合力。必将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标准化自评报告范文第4篇

神,按照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统一部署,结合

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为立足点,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以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为依据,积极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活动,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企业防范事故能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分工负责,合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中介服务的原则,立足企业自主创建为主,加强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技术支撑服务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共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合理确定阶段目标,周密组织实施,重在抓好落实。

坚持管理创新、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解决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和难点。

三、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现安全达标。2012年,全市工贸行业30%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2013年底前,全市工贸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其他企业全部达到通用安全生产标准。

2013年底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在民用爆破、军工、旅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电力生产、燃气、供电、供水等领域全面开展。

(二)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和制度化,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基本形成,进而达到“零隐患”管理目标。

(三)各类事故明显下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遏制,各类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四、工作分工

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安委会及其有关成员单位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职责范围内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各级政府安委会负责指导、督促、考核有关成员单位和下级政府安委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

(二)各级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负责指导、督促、检查职责范围内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帮助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自评工作。

1.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综合督促、检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指导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自评工作。

2.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检查道路运输企业、客货运输站(场)、渡口、码头、车辆维修等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帮助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自评工作。

负责结合实施道路运输动态监管监控,推进道路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系统建设。

3.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建筑施工等行业企业以及燃气、供水、供热等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帮助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自评工作。

负责结合实施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监控,推进建筑施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系统建设。

4.各级经信部门、人防办负责指导、督促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流通、民爆、军工等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帮助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自评工作。

负责协同推进相关行业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建设。

5.各级商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商贸系统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帮助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自评工作。

6.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市属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帮助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自评工作。

7.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旅游企业及涉旅宾馆、饭店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帮助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自评工作。

8.各级司法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本系统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帮助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自评工作。

9.各级共青团组织、工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岗位达标工作。

10.财政、发展改革、保监等部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安全监管局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组织落实,牵头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标准化建设制度、进度、难度

方面的问题。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本企业标准化建设。中央、省在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履行责任,主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实现共同达标。

(二)严格落实责任

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做到思想到位、认识到位、职责履行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完善标准化建设考核机制,凡组织不力、协调不力,未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强化监督检查

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组织专门班子,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每季度通报一次工作进度,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创建工作有序进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纳入“网格化”监管和日常执法检查之中,与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结合起来,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创建标准化进程,科学确定检查和指导频次,做到在检查中服务,在服务中督促,全力加快创建进程。

(四)严格考评考核。将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列入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的内容之一,将考评考核结果作为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有关地区、部门和个人安全生产工作的表彰和奖励必备条件,同时对安全标准化工作任务没完成年初计划的地区和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六、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第一阶段:学习准备宣传阶段(1-5月份)

企业要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把创建安全标准化企业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周密安排部署,依照相应考评办法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并与评审机构签订协议,5月底将方案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必要时请咨询服务机构提前介入咨询,为企业创建标准化提供技术服务。安监部门要对所监管的企业加强指导,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创建培训,督促企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协调解决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企业达标升级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第二阶段:企业自评阶段(6-7月份)

冶金工贸等企业都要成立自评小组,按照相应的考评办法和考评标准,开展自评,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查找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自评达到标准化等级后,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将自评报告(一式三份)上报到市安监局。

(三)第三阶段:申请评审阶段(8-12月份)

1.企业向组织部门(安监局)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①单位简介②厂区平面示意图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④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清单⑤安全生产条件及安全管理现状诊断报告⑥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说明⑦成立自评工作组和任命自评员的文件⑧评审申请书⑨自评报告

2.评审组织单位根据申请单位申请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依法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告之企业理由。

标准化自评报告范文第5篇

Abstract: Safety standardization of non-mine has been basically completed in China in the end of 2013, we have found many problems in this process, particularly in the small non-coal min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based on the three main bodie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safety standardization and gives the solutions for these problem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create a non-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other industries in the future.

关键词: 小型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问题

Key words: small non-coal mines;safety standardization;problems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98-02

0 引言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中心统计,2006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869起、死亡2271人,同比分别减少59起、71人,分别下降3.1%和3.0%。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非煤矿山伤亡事故总量过大,重大、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09起、死亡1271人,同比分别减少221起、269人,下降18%和17.5%。自2004年起实现了连续七年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双下降,2010年在2009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大幅下降基础上再次实现了“两位数”下降,是2001年以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2010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06相比分别减少860起和1000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6.0%和44.0%。2011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10相比分别下降了13.7%和16.6%①。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自2007年矿山安全标准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明显降低,达到了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目的。

截止到2014年1月27日,已有71家企业达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同时也基本完成在2013年底前完成所有非煤矿山和尾矿库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的目标,但是在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过程中,由于小型非煤矿山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资金相对匮乏以及基础管理相对落后等原因,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安全标准化的概念

安全标准化系指在系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事故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有效执行,从而形成事故预防机制,有效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事故风险,促使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工作符合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安全生产绩效得到持续改进,即安全标准化=风险分析+制度完善+过程控制+绩效改进[1]。

2 标准化的评审程序[2]

①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审定级程序为:非煤矿山自评,评审组织单位组织评审,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公告。

②非煤矿山自评。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尾矿库为正常库),建立标准化体系并良好运行6个月以上的非煤矿山,可成立自评组织机构,自评确定相应等级,形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

③申请评审。非煤矿山根据自评等级,向安全监管部门确定的评审组织单位提出书面评审申请。

④评审、报告。评审组织单位收到评审申请后,应从安全监管部门确定的评审单位中随机选择评审单位,委托其开展评审工作。评审完成后,评审组织单位应进行审核,认定其符合要求并确定等级后,向负责审核公告的安全监管部门提交评审报告表、评审报告等相关材料。

⑤审核、公告。安全监管部门对评审组织单位提交的评审报告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公告。

⑥颁发证书、牌匾。经安全监管部门公告后,由评审组织单位颁发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牌匾。证书、牌匾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制,按照相应等级统一编号。

3 小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以上评审程序,我们可以看到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过程中,包括三个主体:非煤矿山、评审单位和安全监管部门,所以在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也是围绕这三个主体单位产生的。

3.1 非煤矿山

①企业不能合理的组织自评小组,根据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进行自评。

由于大部分小型非煤矿山都存在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所以很难合理的组织一个自评小组对矿山的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自评,也有个别企业是图省事干脆不自评,直接找安全中介机构实施评审,根据中介机构的建议进行整改,然后由中介机构一起编制出自评报告和评审报告。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程序,而且严重地违背了企业自主搞好安全工作的初衷。

②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执行力度不够。存在个别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在生产中的重大意义和目的,往往考虑到的只是在创建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不能在短期内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因而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不积极、不配合,消极应付。例如企业不能及时地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标准对作业现场进行整改和完善;不能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而是一味地套用模板,不能认识到一套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良好运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能根据每天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填写运行记录以及其他记录台账,而是等到评审单位检查时临时补充,应付安监部门,完全失去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安全生产设备、设施不齐全,更新不及时。

③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缺乏长期性,持续改进不能落实。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风险管理是整个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基础和核心,遵循的是PDCA循环的原理[3],在矿山企业中,设备、工艺、从业人员以及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企业通过不断控制其安全生产中的风险来不断提高矿山的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而大部门小型非煤矿山都忽略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长期性,只是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初期根据专家组的意见要求进行整改,待评审通过后便戛然而止。

3.2 评审单位

①评审过程不科学、不严谨。在2013年底前要完成所有非煤矿山和尾矿库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的工作,我国小型非煤矿山数量大,所以具有评审资质的安全中介机构大量揽活,其中存在个别中介机构的专家组成员水平较差、数量有限,所以在专家组成员到现场检查时就出现走马观花、不严谨,不能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整改意见,仅仅纠结于表面工作,不能达到杜绝事故、降低风险的根本目的。

②评审报告的编写不严谨。编写评审报告时,有个别安全中介机构不能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加减分数,而是根据以往的评审经验,以一个达到三级标准的分数为基准,在各元素按适当的比例加减分数,甚至有些安全中介机构的技术人员没参加过现场的检查就开始对企业情况进行评分,这种做法不仅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极大地违背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根本目的。

3.3 安全监管部门

①标准化评审工作结束后,安全监管部门不能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持续监督。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性最主要是依靠企业自身的重视,而企业的重视程度是由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决定的,而在我国小型非煤矿山基本都是私营企业,雇佣大量农民工,并且只有少部分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因此小型非煤矿山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意思相对较弱,所以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长期的监督工作,定时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做好检查的相关记录,并给予适当的奖惩措施,必须让企业知道国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

②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认定不公正。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创建过程中,存在企业托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对标准化等级的认定工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希望国家相关部分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工作,同时企业和安全监管部门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意义的认识,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正确行使自己的责任,提高矿山生产的安全性。

4 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现有问题的对策

4.1 培训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顺利进行的基础 矿山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外雇安全培训机构或者安排本企业专职安全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包括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识、安全法律法规、危险源的辨识以及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对自身保护的培训等等。通过培训不仅是对企业人员安全生产认识的一种提升,也是对员工安全生产技能的一种改善,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意义以及创建程序,从而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工作。

国家要经常安排对评审专家和评审人员的培训,严格培训后的考核,以提高评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安全中介机构也要加强对自身的提升,领导和员工以及员工和员工之间要积极沟通,更正不良的工作态度,同时要不断对本机构的专家队伍进行加强,提升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2 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安全中介机构和矿山企业以及自身的监管 在对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过程中,安全监管部门一定要做好对中介机构以及矿山企业的监督工作,特别要做好对企业现场评审过程中的监督工作,确保整个审核过程的公正性,中介机构要自觉接受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认真做好评审组织工作。同时,中介机构要经过安全监管部门的授权,对评审单位的现场评审工作进行抽查,发现抽查结果不合格的,应向相应安全监管部门书面提出暂停评审单位评审工作的建议;对两次抽查结果不合格的,提出取消评审单位评审资格的建议。对取得标准化证书的非煤矿山进行现场抽查,并将抽查情况报告相应安全监管部门。对不符合要求的,向安全监管部门书面提出撤销其标准化等级的建议。安全监管部门也要对自身进行监督,防止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出现不良作风,提高评审工作的公平性。

注释:

①以上数据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参考文献:

[1]李晓飞.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5:80-84.

[2]侯茜,王云海,程五一.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与考评[J].金属矿山,2009,398:142-143.

标准化自评报告范文第6篇

标准化工作目标为:2012年底前,完成全省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2013年底前,完成非煤矿山和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2015年底前,完成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交通运输、建筑等其他行业(领域)根据本行业实情,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按照自评、申请、受理、评审、审核、公告、发证的程序进行。企业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后,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自评并对自评结果产生的后果负责,然后将自评报告报相应评审组织单位审查。评审组织单位根据企业自评情况每年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对达标企业进行抽查,3年内对每个达标企业至少抽查一次。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有8种行为之一的,由原公告部门撤销其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等级并进行公告,原发证单位收回证书、牌匾。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被撤销后,企业应在1年内完成整改,整改后可提出三级达标评审申请。这8种行为包括:发现其隐瞒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资料、报告的;企业不接受评审组织单位抽查,或抽查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发现企业存在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在证书有效期内发生死亡,较大以上或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被撤销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证书有效期满未申请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应予撤销的。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在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后3年内满足以下5种条件的,可直接换发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未发生人员死亡事故,或者10人以上重伤事故(含承包商事故),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爆炸、火灾、泄漏、中毒等事故;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有效运行,并有有效记录;安全监管部门、评审组织单位或者评审单位监督检查未发现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突出问题或者重大隐患;未改建、扩建或者迁移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未扩大生产经营许可范围;每年至少进行1次自评。

标准化自评报告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进食堂硬件条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要求对食堂进行量化分级管理,确保我县学校食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饮食服务,防止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组织保障

由教体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抽调专门人员成立阳信县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制定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2、制定统一的学校食堂建设标准及食品卫生量化评分细则。

3、对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进行验收;对符合条件的发放量化分级等级标牌,对不符合条件的督促其按规定整改。

4、对问题较多、限期整改不到位、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学校食堂依法进行处罚,并予以曝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工作措施及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

年9月16—9月30日,对全县学校食堂进行调研分析,向教体局党委提交专题调研报告。依据专题调研的情况制定学校食堂卫生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量化分级评分细则。

2、组织实施阶段

(1)10月8日—11月25日,下发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标准细则。要求各学校认真学习实施方案,深入研究标准细则,并对照标准启动学校食堂改造升级工程,规范食堂管理。督导室安全办指导各学校作好自查自评。各学校11月底前提交自评报告及量化评分表。

(2)11月26日—12月25日,组织人员对各学校食堂进行初评督查并下达整改意见书,督促存在问题学校依据实施方案及评分细则进行整改,改进食堂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2012年上半年,通过自评确认整改到位的学校向督导室安全办提出书面申请,督导室安全办组织复评验收。复评验收合格的授予量化分级等级标牌,实行分级管理。

(4)强力推进食堂标准化建设,将“食堂标准化建设”列入危房改造和学校安全工程的重要内容,逐步解决学校食堂房舍严重不足、老旧失修等问题。

标准化自评报告范文第8篇

1.1策划实施方案

江苏检修公司先后组织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班,并经考试合格获得评审员证书;召开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推进会,对公司分管领导、下属生产单位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主要负责人员,就规范、达标评级标准和公司工作方案等内容进行了宣贯,并对相关查评的流程、办法,以及支撑材料收集等工作的要求进行了讲解。随即,公司行文下发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单位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评工作。公司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相关文件、标准下发给公司系统各单位,组织班组学习讨论,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自下而上,全员参与,达标自查工作到位。

1.2制订工作计划

为扎实有序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公司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培训宣贯、自查自纠;专业查评、整改验收;专业总结、外评申请;外部评审、持续改进”4个阶段中各项具体工作的时间、内容、责任。3个专业工作小组制订查评工作计划,细化工作内容,自上而下将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2013年3月25日开始,公司组织各部门、班组,对照查评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全面评估安全生产规范化的程度,查找与评级标准之间的差距,扎实做好本专业管理领域的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在自评过程中坚持边查边改的原则,对暂不能整改的项目制订了整改计划,并按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完成了自查自纠和整改完善工作,为全面摸清和掌握在人、设备、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奠定了基础。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办公室定期召开专业工作小组协调会,对自查评开展情况进行专业查评指导,协调解决查评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相关部室、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3]。

1.3实施自主评定

2013年11月,公司召开专业组长会议,对专业组的查评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对部门的查评时间。2013年12月开始,公司组织各专业组由专业组长带领专业组成员开展专业查评,各专业工作组依据专业分工,将查评项目逐一分解、细化,落实到人,采取“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模式,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现场查评。每次查评逐项进行,每项查评结果注明得出结论的依据,如相关计划和制度名目、活动和培训记录、相关证件名称及编号、资料台帐名称等,避免单纯汇总查评结果的做法,保证查评全面、准确[4]。现场查评中,专业组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查评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部室、单位,并加强专业指导,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认真督促相关部门制订和落实预防措施,初步实现了事故预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办公室汇总专业查评情况,形成了《国网检修分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评报告》初稿。

1.4总结完善、改进提高

在2013年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公司2014年再次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查评验收工作。在整个验收过程中,本着贵在真实、重在整改的原则,对自查自纠、专业评审中的整改完善项目进行了重新的评估,对项目得分进行了校正,已整改完善的项目未进行扣分。通过不断自我检查和自我完善,检修分公司按期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自查评工作,并于2014年4月底形成了《国网检修分公司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6月11日,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通过了《检修分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自评报告》;6月中旬完成了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网网上注册、申请提交和自评报告上传工作流程。江苏检修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自评工作中,在基本条件符合基础上,公司自查评13个大项、154小项。原标准分总分为1200分,删除的评价项目10项,应得1114分,实得996分,得分率89%。自评结果符合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的要求。

2外部评审阶段专家组现场评审

2014年10月13—23日,标准化评审专家组在江苏检修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工作。通过外部评审,公司找到了在安全生产标准化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1)安全基础管理还需加强,班组安全日活动等安全例行工作执行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质量效果评估不到位,外协单位安全管理存在不足;2)现场作业管理有待提高,部分现场工作危险点预控没有结合实际落实,工器具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3)设备安全管理还有欠缺,部分起重设备、消防设施的管理仍需进一步完善。

2.1针对问题纠正完善

公司正确看待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评审结果,以标准化创建工作为起点,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安全生产环境的不断改善,确保员工、企业、相关方的职业健康安全和设备的有效运行。公司尽快落实现场评审中所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本着“举一反三”的原则,全面梳理,系统分析,认真组织整改并积极落实,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将整改情况上报到公司标准化达标办公室,并行文下发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现场查评问题整改通知》。同时,公司组织了标准化整改“回头看”,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和确认,以保证整改落实到位。

2.2安全生产持续改进

江苏检修公司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作为契机,按照标准化达标13项要素要求,在全公司范围大力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措施,严格管理,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公司进一步得到全面贯彻,更有效地促进公司安全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加快公司的快速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进一步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各项管理行为合法合规,推进依法治企。公司将在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和其它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把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部纳入安全标准化范畴,让公司的每位员工,所从事的每项工作,都能够按安全生产标准化办事,全面改进和加强公司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5]。

3结论

通过此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公司在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设施、作业环境和作业行为方面,各生产环节趋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机、环境、管理趋于良好状态,并持续改进,促进了公司安全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工作对电网企业安全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应当看到,公司虽然在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设施、作业环境和作业行为等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企业将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与安全管理日常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安全管理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标准化自评报告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工作原则,标本兼治,认真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总体目标

从*年底至*年,用两年时间,完成我市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达标任务。通过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使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得到明显加强,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三、工作任务

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的要求,通过重点强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以下八个方面的建设,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承包活动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2、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3、依法培训各类从业人员;

4、严格安全设施设备建设和管理;

5、严格作业现场管理;

6、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7、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和建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8、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四、工作职责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危化字[*]198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危化司确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考核机构(以下简称“登记中心”);省安全监管局对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确定广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为省二级达标企业考核机构(以下简称“省安科所”),承担全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二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市、县(市、区)安监局的具体职责如下:

1、负责本辖区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组织发动工作;

2、负责检查督促、指导本辖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

3、负责对本辖区申请达标考评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4、负责对本辖区已取得安全标准化证书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检查。

五、实施对象

(一)实施范围

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活动,且符合如下条件的从业单位,都要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依法设立并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或其分公司、子公司所属的独立核算成本的公司。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依法设立并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自有固定的仓储设施且危险化学品储存量已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单位。

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依法设立,自有固定的仓储设施且危险化学品储存量已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从事危险化学品纯储存业务的单位。

(二)重点对象

突出重点,以下几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作为安全标准化建设重点实施对象。

1、生产剧毒化学品的;

2、生产火灾危险性为甲类危险化学品的;

3、生产过程伴有高温、高压、低温、真空或剧烈化学反应的;

4、使用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硝化棉、剧毒溶剂等重点品种从事生产活动的;

5、储存剧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承包单位;

6、罐储设施超过10000立方米或库房面积超过550平方米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单位。

六、实施程序

(一)企业自评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成立自评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安全标准化自评工作。自评小组应由分管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的代表组成,原则上不少于3人,且依法取得安全标准化企业自评人员资格证书。

自评小组结合本单位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对照安全标准化规范进行自评,认真填写《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自评/考核报告》。根据自评结果,向相应的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提出考评申请。

(二)申请考评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申请安全标准化达标考评时,应认真填写《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申请表》。并登陆“”网站,进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如实填写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提出相应的安全标准化考评申请。

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申请一级达标考评时,先由省安科所对网上申请资料进行预审核。符合要求的,通知企业按照以下要求提交纸质申请材料:

(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申请表(一式三份);

(2)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4)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自评/考核报告;

(5)企业简介、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及组织机构设置文件(复印件);

(6)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清单;

(7)主要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清单;

(8)重大危险源清单;

(9)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或销售服务网络简述;

(10)厂区地理位置图及厂区颊布置图;

(11)至申请之日前一年内未发生死亡事故或重大泄漏事故的证明文件(必须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监客部门签署核实意见);

(12)所在地市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推荐该企业申请达标考评”具体意见的公函。

省安科所对企业提交的纸质材料进行预审查,符合要求的,上报省安全监管局签署意见后,连同相关纸质材料一并寄送登记中心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通知企业对有关材料进行补正。

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申请二级达标考评的,按照上述程序和要求直接向省安科所提出考评申请,并提交相应材料。

(三)实施考评

考评机构在受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提出的考评申请后,成立考评小组,制定考评计划,确定考评日程安排。现场考评时,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化规范的有关要求,认真实施考评。考评工作结束后,考评小组应向考评机构提交考评报告及相关附件(考评通知、考评计划、考评记录表、不符合项报告、首末次会议签到表等)。

(四)批准与发证

经考评,符合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颁发其安全标准化证书。一级安全标准化证书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发,二级安全标准化证书由省安全监管局颁发。对考评不合格的,考评机构应发出《安全标准化考评不合格通知书》,企业经整改后可重新提出二次申请。每个企业申请考评次数原则上不超过二次。经登记中心考评未达到一级但满足二级要求的,由省安科所颁发二级安全标准化证书,可不再组织现场考评。

(五)证后管理

达标企业必须将每年的自评报告报所在县(市、区)安监局和市安监局备案后报省安科所审查。省安科所有重点地对达标企业的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进行抽查。经抽查,发现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存在缺陷的,由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下达整改指令书,责令其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或拒不整改的,以及发生死亡事故或重大泄漏事故的,应立即逐级报请省安全监管局撤消其安全标准化企业称号。

七、进度安排

(一)宣传与准备阶段(*年12月—*年2月)

1、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组织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企业自评人员参加培训,为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3月—*年9月)

1、*年3月—*年12月,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

2、*年1月—*年9月,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

各地根据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工作方案要突出重点,尤其是纳入本方案所列重点实施对象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优先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确保辖区内企业如期通过考评达标。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10月—*年12月)

省安监局组织专项督查组,对我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

八、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有关单位要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实施安全标准化是规范我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发生事故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纳入重点工作来抓,加强领导,依法行政,采取有力措施,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政策支持,大力引导。《广东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工作中明确,对安全标准化建设按期达标并持续保持标准、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可不再进行安全评价,直接办理延期或换证手续,并在安全生产评优、奖励、政策扶持等方面优先考虑,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对安全标准化建设未在规定时限内达标的,实行警示制度,取消参加安全生产评优、奖励等活动的资格。未取得安全标准化证书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原则上不予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手续。

(三)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各地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政策要求,提高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对安全标准化的认知程度,扩大社会影响面,促使企业主动、积极地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地要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详尽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本辖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督促和指导,并抓好落实,确保标准工作按照全省的进度安排顺利实施。加强跟踪协调和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标准化自评报告范文第10篇

根据我县的行业特点,按照分期分批达标的原则,分二批实现所有企业安标化达标。第一批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名单见附件),在2014年底前实现达标。第二批为其他工贸企业,2015年底前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二、实施范围

全县冶金、建材、机械制造、家具、食品、纺织、商贸等行业企业。

三、评审标准、评审程序

(一)评审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执行国家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焦化)》、《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烧结球团)》、《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铁合金)》、《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轧钢)》、《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氧化铝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和《电解铝(含熔铸、碳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以及有色金属延压加工、有色重金属冶炼、机械制造、造纸、家具、食品、纺织、商业、现代物流商贸等25项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二)评审程序。

1.企业自评

企业应制定创建安全标准化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进度、责任人员,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员工代表参加的内部考评小组,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请企业自行到国家安监总局和市安监局网站下载)等规定,对本单位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全面的初始评估。根据初始评估的结果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相关实施指南的要求,动员组织企业全员对照14项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内容进行排查(14项安全标准化系统内容为: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安全教育培训;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检查;应急管理;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绩效测量与评价)。企业根据全员排查的结果,编制、修订、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岗位操作规程。然后对照基本规范和评定标准逐项给出自评分值进行自评,形成符合相关规定的自评报告,并确定自评等级,写出书面验收申请报告,经县安监局审核后,申请上级安监部门验收。

2.申请评审

企业根据自评报告的结论和等级,向审核公告的安全生产监管局提出书面评审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经省安监局同意后,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经所在地市级安监局同意后,向省安监局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的,经所在地县(市、区)安监局同意后,向市级安监局申请,并提交申请表、自评报告等相关材料。

四、经济支持与政策支持

根据省安监局、工信委、人保局、国资委、工商局、质监局,银监局七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全省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安监管三字〔2013〕72号),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实行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

(一)经济支持

1.优先提供融资性担保和信贷服务。推动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信息与金融类信用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机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信息录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鼓励金融机构在企业贷款中使用。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性担保和信贷服务。优先将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和二级企业作为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培育。

2.下调工伤保险费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制定和考核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办法时应予以体现工伤保险缴纳优惠政策,对达标企业的工伤保险费率如符合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费率下浮条件的,按规定下浮其工伤保险费率。

3.免交或降低培训费用。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师资和评审员培训、专家咨询指导、组织评审、政策调研、信息平台建设等必需费用,可从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列支。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符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立项条件的申报项目,可予以优先支持。加大安全培训的支持力度,对已经达标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费用给予优惠。

(二)政策支持

1.立项审批优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在政府投资补助、项目审批、项目核准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限制其新增建设用地。

2.工商年检优先。工商部门在办理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年度检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时,开辟“绿色通道”,专人负责,对材料齐全有效的,限时办结。对2015年以后(或新建企业连续3年)仍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根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审核意见,不予办理企业登记和通过年度检验。

3.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适度减少对其实施安全检查的频次,除法定检查、专项检查和涉及举报以外,减少其当年的日常安全巡查和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考核时的现场抽查比例。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不达标的,增加对其实施安全检查的频次和范围,并对违法生产企业依法予以从重处罚。

4.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发生轻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免于行政处罚。对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发生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按照上限依法从重予以处罚。对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发生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关闭和取缔。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乡(镇)安监站、有关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按照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结合本乡镇、本企业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和措施,落实责任,切实把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确保2015年底前实现所有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

(二)扎实推进,抓好落实。列入2014年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必须在5月31日前启动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在6月30日前将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报县安监局备案。其它冶金、工贸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必须在12月底前报县安监局备案。

上一篇:项目验收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