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学全面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22 18:21:45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篇1

关键词:数字化时期 影视教学 高校改革 实践创新 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J9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31-0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llege Film and Television Teaching in the Digitized Era

Liu Feng

(Suqian College,Suqian Jiangsu,2238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digital age,it has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ollege film and television teaching.To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college film and television teaching should be reformed,especially in education teaching concepts,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content,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in teaching.We should upgrade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skills and hands-on skills,so that they can become compound talents in film industry.

Key Words:Digital Era;Film and Television Teaching;College Reform;Practice Innovation;Applied Exploration

在21世纪这一数字传媒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传媒、新产业不断涌现,数字技术成为当代各类传媒的核心技术。当今的影视传媒业,正在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随着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它的发展也越发迅猛。近年来,影视传媒专业迅速成为高校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广泛涵盖了影视导演、影视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摄像摄影等方面,主要面向全国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电视制作机构等培养优秀人才。

如今,影视传媒业在时代的潮流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影视传媒作品以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优势,成为当今人们在数字时代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它以最快捷、最真实、最为形象的方式记录着人类文明,在新闻报道、商业营销、广告设计、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笔者长期关注影视传媒业的发展,多年从事高校影视传媒教学与实践工作,并有一定的研究和心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之进行探讨。

1 与时俱进,高校数字影视教育教学助推传媒业改革与发展

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影视传媒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数字影视传媒教育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全国广大高校广泛开办了影视传媒专业,影视艺术教育进入了全盛发展时期。当前,为顺应时展,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快数字影视业的发展步伐,以推动我国影视传媒教育的繁荣与健康发展。

1.1 切实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推进高校影视传媒教育教学改革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教育正阔步迈向现代化,处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时期。”[1]当前高校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将育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引领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教育事业实现新的发展。要在深入分析当前影视传媒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找准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树立全面科学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关键、以教学质量为生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教育教学基础保障条件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促进我国影视传媒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1.2 不断完善影视专业教材建设,推进高校数字影视传媒教学改革

根据数字化时期影视传媒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需站在时代前沿,统编一套全国系统完善的影视传媒专业教材。在编撰影视传媒专业教材和教学大纲时,要针对不同专业与不同层次的影视教学需求,拟定不同的内容,切实把握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影视传媒教育内容的深浅度,去除过时繁杂的理论和技术,加入最新的数字影视传媒理论和数字技术研究成果,并在教学方法上及时进行改进,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3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推进高校数字影视传媒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影视传媒事业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态势,也推动了高校影视传媒教育的不断发展。“影视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全国各大高校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巨大的经济来源渠道。”[2]要想满足当前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传媒专业教育教学需求,广大高校应切实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创新,重点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数字化影视传媒专业的师资队伍,定期安排他们及时走进各级影视传媒机构进一步学习进修,使高校影视传媒教学与当前数字化时期的影视传媒业的发展接轨,以促进高校在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4 及时更新先进教学实验设备,推进高校数字影视传媒教学改革

为顺应当前数字化时期影视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当前,要将数字影像技术引入高校影视教学课堂,及时购进一批与时下数字媒体相配套使用的专业影视器材,如当前的数字摄影教学器材,可配置尼康D800、D3、D4系列的数码相机或佳能5D Mark III、EOS-1DX系列数码相机等;数字摄像教学器材,可配置便携高清摄像机如索尼PMW-100、松下AG-HPX260MC等,演播室摄像机如索尼PMW-EX330、松下AJ-HPX2100MC等,3D摄像机如索尼HXR-NX3D1C、松下AG-3DP1等;以及APPLE HD3高清视频编辑制作包装系统、大洋ME-200高清非编系统、EDWS3000高清非编系统等,使之与当前影视传媒行业所使用器材接轨。

2 改革创新,多渠道全方位提高新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在新时期的影视传媒教育教学工作中,需紧密结合当前数字影视传媒技术发展实际,不断改革创新,及时融合吸纳前沿技术与理论成果,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技术发展、艺术发展层面,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与技能,多渠道、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2.1 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当代大学生影视修养

在高校数字影视传媒教学中,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学习文学、音乐以及美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切实从影视传媒教育的艺术语言体系入手,培养他们对光影、色彩、线条等视觉符号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分析,使他们增强对影视传媒艺术的领悟能力,全面提高影视艺术修养与鉴赏水平,从整体上把握那些生动的影视艺术形象,感受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体味融入优秀影视作品中的浓郁的审美情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美的感染和熏陶。切实把影视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新型人才,以打造出新时期影视行业的高层次人才。

2.2 采取与多学科相结合方式,针对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在影视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意识及造型能力的开发与训练,强化学生对影视艺术作品的理解,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影视艺术佳作。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教育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如结合新闻、文秘、中文等文科专业教学特点,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镜头前面事物的关注上,指导他们学习拍摄并制作出优秀影视艺术作品;再如结合建筑、计算机等理科专业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着力培养他们严谨的思维习惯,强化他们对影像控制的理解能力;而对于广告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等专业学科,要突出光线对造型构图、影像表现力的影响,强化突出影视创意效果与视觉冲击力等。通过以上方式,促进数字影视艺术特性在多学科的渗透和交融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切实在实践中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其思维空间。

2.3 采用直观性教学手段,提高数字影视传媒教学质量与效果

采用多媒体等工具进行影视教学,能够有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中,可采用专业数码相机、数字高清摄像机等器材进行操作示范,现场指导学生,使其从示范实例中学习影视技术和技巧,感悟影视创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影视专业技能。用形象直观的优秀影视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影视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为今后的影视创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4 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

面对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牢固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积极探索构建人才开发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打造出一批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数字影视传媒人才。积极建立“校企共建”模式,积极为全国广大影视传媒机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使高校影视传媒教育真正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影视传媒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 多措并举,全面促进数字影视传媒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高校影视传媒教育,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以及开展影视艺术创作活动,使广大学生掌握影视专业技术技巧,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3.1 更新高校数字影视教学内容,满足当前影视教育发展需求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高校的影视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上要及时调整,以满足当前影视传媒业的发展需求。影视教学中要相应增加数字影像拍摄及后期数字技术制作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观念,拓展影视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大学生欣赏与评判影视作品的能力,使之能够多侧面地运用影视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创作出富有时代特征与个性的影视艺术作品。

3.2 渗透前沿影视教育理念,为高校数字化教学提供新鲜血液

影视教学中应融入当前最前沿的新观念,以便使高校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与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同步。一是渗透学科前沿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素养。二是整合优化实验资源,及时整合、优化、更新数字影视传媒实验设备,开放数字影像、多媒体、广告、广播电视等实验室,为学生搭建自主实践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三是有机结合影视传媒教育教学体系,运用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多维的空间形象直观地学习、理解影视作品,增强数字影视传媒艺术教育教学效果。

3.3 改革影视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影视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一是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增强影视传媒教育教学效果。二是运用范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优秀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开阔影视创作的思路。三是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彰显影视传媒艺术的表现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四是采取集体创作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与想象空间,全面提高影视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作为影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和诞生摇篮的高校,要切实加强数字影视传媒教育教学工作,以顺应数字影视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从而推动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的数字影视传媒事业的领航人,全面推动我国高校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博.育人为本是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和理念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2-11-02.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篇2

关键词 数字化时期 影视教学 高校改革 实践创新 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1与时俱进,高校数字影视教育教学助推传媒业改革与发展

1.1切实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推进高校影视传媒教育教学改革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教育正阔步迈向现代化,处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时期”。要在深入分析当前影视传媒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找准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树立全面科学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关键、以教学质量为生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教育教学基础保障条件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促进我国影视传媒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1.2不断完善影视专业教材建设,推进高校数字影视传媒教学改革

根据数字化时期影视传媒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需站在时代前沿,统编一套全国系统完善的影视传媒专业教材。在编撰影视传媒专业教材和教学大纲时,要针对不同专业与不同层次的影视教学需求,拟定不同的内容,切实把握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影视传媒教育内容的深浅度,去除过时繁杂的理论和技术,加入最新的数字影视传媒理论和数字技术研究成果,并在教学方法上及时进行改进,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改革创新,多渠道全方位提高新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质量

2.1采用直观性教学手段,提高数字影视传媒教学质量与效果

采用多媒体等工具进行影视教学,能够有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中,可采用专业数码相机、数字高清摄像机等器材进行操作示范,现场指导学生,使其从示范实例中学习影视技术和技巧,感悟影视创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影视专业技能。用形象直观的优秀影视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影视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为今后的影视创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2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

面对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牢固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积极探索构建人才开发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打造出一批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数字影视传媒人才。积极建立“校企共建”模式,积极为全国广大影视传媒机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使高校影视传媒教育真正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影视传媒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多措并举,全面促进数字影视传媒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3.1更新高校数字影视教学内容,满足当前影视教育发展需求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高校的影视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上要及时调整,以满足当前影视传媒业的发展需求。影视教学中要相应增加数字影像拍摄及后期数字技术制作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观念,拓展影视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大学生欣赏与评判影视作品的能力,使之能够多侧面地运用影视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创作出富有时代特征与个性的影视艺术作品。

3.2渗透前沿影视教育理念,为高校数字化教学提供新鲜血液

影视教学中应融入当前最前沿的新观念,以便使高校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与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同步。一是渗透学科前沿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素养。二是整合优化实验资源,及时整合、优化、更新数字影视传媒实验设备,开放数字影像、多媒体、广告、广播电视等实验室,为学生搭建自主实践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三是有机结合影视传媒教育教学体系,运用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多维的空间形象直观地学习、理解影视作品,增强数字影视传媒艺术教育教学效果。

3.3改革影视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影视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一是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增强影视传媒教育教学效果。二是运用范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优秀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开阔影视创作的思路。三是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彰显影视传媒艺术的表现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四是采取集体创作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与想象空间,全面提高影视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作为影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和诞生摇篮的高校,要切实加强数字影视传媒教育教学工作,以顺应数字影视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从而推动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的数字影视传媒事业的领航人,全面推动我国高校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博.育人为本是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和理念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2-11-02.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篇3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有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除了教育的思想观念更新外,教育手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尤为重要。”

现今2016年,十余年期间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发展目标和经费措施都对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提供了巨力支持。各地职业教育均有所受益,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都得以提升。

国外在这一方面是走在前面的,1998年2月加拿大温哥华学区的《信息技术报告》就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该报告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能实现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甚至是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视野。

相较之,国内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无论是认知还是基础设施上是存在差距的。彼时有许多老师对数字校园网络认知停留在只能用于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经常以非计算机专业或年龄较大等原因疏于数字化的学习和使用。还有一部分老师虽然已经意识到数字化校园的重要性,但苦于不懂得如何去应用网络为教和学服务。思想上的以及技术上的滞后限制了数字校园网络发展的。如今这些现象仍旧存在。

数字化校园应该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一体化自动办公,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目前在网络功能,使用效率等方面,许多学校都拥有一支在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方面的队伍。省市各级教育部门也有专人负责。但推广有余却创新不足,很少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创新,开发人员也相对缺少,从而影响数字校园网络为现代教育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以湖南省教育部门力推的“世界大学城”为例,每年也有教师相关培训,但是并不能摆脱其创新缺乏力度的困境,其教师个人空间使用上的不便和技术上的滞后屡遭教师吐槽。

回到数字化校园的话题上来,对于数字化校园网络应用,当前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重管理轻服务。表现在小看或者忽视数字化校园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教育目标与数字化校园应用并没有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各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科室无纸化办公,百兆光纤上网,全校园WIFI覆盖等等,但这些并不代表数字化到位了。各个科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解决科室内部的流程及管理数据的积累,疏忽了领导的决策分析服务、师生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同时不重视科室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与目前实际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符合。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校园应该有丰富的内涵。建设基础的管理平台、门户系统、家校通工程、校务系统、教育资源库、自动化办公信息服务系统等也仅仅只是数字化园的一角。以“师生为本”的建设指导思想,围绕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个要素来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的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学校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处理,并且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序的整合和集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实现全过程运用宽带网络与通讯网络、交互性和专业性的局域网络来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个性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利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规划和管理,使之构成统一的管理平台、统一的资源平台、规范的管理与教学秩序,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面向社会、面向家庭的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数字社区。

数字化校园的使用,应该要起到改善学校领导、教务人员、教师、学生等各层面的信息传递途径的作用,方便促进了解,拓展信息来源。其与因特网集成在一起的方式则更令人兴奋,因为这将使校园与社会、校园与家庭更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教育环境,种种更为直接的沟通方式,使教育真正做到学校、家庭与社会全方位的最佳配合。这里有一个误区,各省的教育平台也好各校的数字化校园也罢,本来旨在方便沟通的教育网络自身就缺乏沟通,各省教育平台只是形式上的能互相访问。各个学校之间更加如此。为了避免竞争或者说怕竞争,大家都还是留有余地的。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当理解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否者就会演变成一个“填鸭式”数字化建设。建设的流程会随着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再造,其软硬件平台也会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我们不是为了有数字化校园而数字化,我们是为了使用数字化校园而数字化。要真正将数字化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管理、生活等方方面面。师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来提升工作、学习效率,方便师生生活,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这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真正目的与初衷。请注意一个细节,学生在学校接收的快递逐渐增多了。为什么?方便呀。

俗话说“知易行难”。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知已不易行更难”。虽然现状有这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处,但思想上的禁锢以破除,总会越来越好罢。

参考文献:

[1] 和汇等,信息化教育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2]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

[3] 吴琳,张玉振,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电子科技, 2011年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篇4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网校校通网上教研视频会议

**市共有8处镇、街道,69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7处,在校生73319人,教职工5385人。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的紧迫感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建设数字化教育,促进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发展数字化教育具有现实迫切性

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建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远远不能发挥校园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想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信息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实现学校的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建设数字化学校。即:配齐计算机,建成校园网仅仅是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数字化学校建设是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严峻的现实是: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效益的高产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正是从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适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是适合我市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的最佳方案。为此,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二、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要从长远着想,制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二是要把数字化学校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渐完善。三是要全体师生积极参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市从4个方面,加强了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一是计算机的配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赞助和厂校共建等方式,在不到两年的时问里投资4000多万元,配备计算机11000多台,基本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1机,学生近10人1机。二是“校校通工程”。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了市教育信息中心和46处校园网,并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取“村校”联建的形式为所有农村中小学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2005年我市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三是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建起了300多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四是加强软件建设。借助电教教材收费政策,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为教育局信息中心、学校校园网配备了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软件,建起了全市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搭建起了较好的软、硬件平台。

2.强化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保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学校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市里成立技术保障和建设应用两个项目组,建立了以相关业务科室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小组责任制。技术保障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各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更新及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和培训等,为其他科室和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服务。建设应用组由教研室、普教科、政工科、职教科和装备站等业务科室组成。教研室负责教研网站的管理及各学科网上教研工作:普教科主要负责网上学籍管理、中考招生录取及**德育网管理;职教科开展了网上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技能培训;装备站开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网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训机制。为抓好全方位的培训工作,我市依托教研室成立了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依托装备站成立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进修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各培训中心在每学期的开始,通过教育网本学期培训菜单,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面授或网络课堂进行学习,每学期完成60课时的学习内容。在搞好本市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大量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参加网管员培训100多人次,计算机制作培训200多人次,机器人教育培训100多人次,信息学奥赛120多人次,教材培训l100多人次。另外,每学年我市都要组织一次全市教职工教育信息化技能大比武,比武分教育行政干部、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员4个组别,内容涉及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制作、网站建设、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3.狠抓设施应用,增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实效性

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本着“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在抓好信息化常规应用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采取“面向一线教师,立足教学实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建设思路,成立了由装备站、教研室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建设工作小组。装备站负责主题网站建设软件、网站系统的培训、资源建设任务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资源的编目、入库和。教研室负责主题资源内容的审查和评比。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制作主题资源。运用阶段性评价和重点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先后多次召开点评会和研讨会,解决了栏目设置不科学、资源内容不全面、网站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使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狠抓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工作。大部分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常态课堂教学,许多学生借助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网上自主学习,发挥了主题资源网站在教育教学中作用。

(2)扎实做好网上教研工作。我市在2005年就依托教育信息网建设了教研网站——“**教研在线”。开通了校园网的学校也建立了校本教研网站和学科教研专栏。各学科教研员都建有本学科教研专栏,通过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所有教研员和部分教师建立了博客网站,开设网上专题研究,实现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使上级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能够及时贯彻到基层,同时教研员也能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发掘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推广或纠正,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开通视频会议,实施网上办公。我市在所有市直学校和乡镇驻地小学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召开面向全市的各种会议,有计划地组织了示范观摩课、研讨培训等活动。实行网上办公。教育局所有公文、各科室的通知和有关报送的材料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方便了基层,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办事效能。

(4)抓好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与应用。在征订方面,分学段、分学科成立了由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育技术软件征订专家组,每次征订之前,先由专家组成员组织本校本学科教师,通过目录和公司网站了解软件性能,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实用的软件推荐意见,由教育局汇总后形成我市的推荐意见。然后由学校根据推荐意见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征订。对于大型软件,采取“先试用,后征订”的办法。在管理方面,实行县、乡、校三级管理体制,各学校都建立电子音像室,做到专人管理,专橱存放,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账、卡、物相符。对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使用实行过程性评价,促进了软件的日常管理与使用。

(5)积极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我市专门设立了机器人教学教研组,由机器人教育教研员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组织、指导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先后共投资120多万元,建成7处机器人教育实验室,6处机器人教育示范校,20多所学校共配备机器人100多台。开展了全方位培训,并按要求开设了机器人教育课程,机器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96个代表队分别在国家、省、市获奖。

4.实施课题带动,推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十五”期间,我市在22处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开展了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课题实验。“十一五”以来,又确立了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机器人教育、校园一卡通等内容的“十一五”课题实验项目,共立项国家、省、市级课题44个。在实验中学、第一实验小开展了“建立学生成长数字档案”的实验研究,便于家长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学习情况,方便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第一中学、文山中学开展了“校园一卡通”实验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用“校园卡”在学校内用餐、借书、考勤和身份识别,方便了学校管理。在外国语学校、奎聚小学开展了“家校通”实验,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教师随时为家长各种信息和建议。90%的学科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实验课题,如:“信息技术与阅读兴趣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多媒体与问题情景设计”等,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实验的良好实验氛围。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了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的做法,形成了较为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数字化学校建设模式和方法。

5.建立评价体系,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信息化设施管理与应用的关键,为此,我市在2004年制定了《**市现代教育技术考核评价办法》,从“校园网的管理与使用”“资源建设与使用”“网络化办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电教软件的管理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计算机、多媒体的配备”“竞赛及成果”等几个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计入各单位每年一度的综合督导成绩。从2006年开始,为推动创建数字化学校建设,又制定了《**市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从环境建设(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建设(图书、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到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和办公等)几个环节实行了多元化评价,针对不同类别的内容分别设定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研究、成果与效益,每一个三级指标均对应一个工作点,都有相应的评估要点及打分办法。如: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网页、教师博客和学生个人网页等采取评选的办法;教师信息素养通过技能比赛进行测试,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抽考和计算机作品来进行评价。将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工作也纳入了全市一年一度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信息化设施的管理与应用,激发了学校创建数字化学校的热情,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了活力。

三、取得的成绩及建议

数字化学校的创建,带动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逐步实现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收到了良好的效益。通过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进一步完善了电子校务系统,优化了学校教育决策与管理,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实现了集管理、教学、学习、科研、办公和后勤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管理方式、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沟通方式和后勤服务方式。通过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锻炼造就了一批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要求的专业化人才。数字化学校为教科研工作搭建起了高效、便捷的研究交流平台。使教研员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互成为现实,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涌现出了一批教科研典型,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篇5

具体目标:

到2015年,江干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1.提高标准,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步伐。按照教育超前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教育现代化、数字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继续实施名校(园)集团化战略,确保新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在功能布局上能满足现代化学校的办学需求。“十二五”期间,建设10所示范性数字校园,建设3~5所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1~2所创建为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

2.统筹发展,深化教育应用平台建设。建设标准统一、数据互通、资源丰富、功能齐全、高效安全、广泛应用的区校两级教育信息化平台体系,涵盖统一身份认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网络教研训、协同备课、自主学习、竞赛考试、课题管理、论文管理、网上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直播交流、远程教学、家校互联、学生成长档案、班班通主页、个人微博、即时通讯、校园一卡通等各项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功能,到2015年,全面建成“数字江干”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

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认真做好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岗位培训等多种手段,积极推进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工作。同时通过招聘现代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壮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

主要工程

1.数字校园建设工程

数字校园是指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与完备通用的技术规范,基于统一的信息标准整合、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构建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2.数字化教育应用平台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融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一体,以江干教育信息网门户网站为核心,实现与各学科子网站、各校园网门户网站无缝整合,面向公众的一网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

以现有的办公业务系统为基础,整合全区教育电子政务应用与资源,建设江干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开发能满足一站式协同办公要求的教育业务管理应用功能,以明显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无纸化、数字化办公能力。

建设功能完备的远程教学平台,一要能为学校和各级教育机构提供视频会议服务;二要能对优质课堂、各类活动进行网络直播;三要能对各类视频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合理便捷的上传、下载、分类、检索、点播功能;四要有良好的交互功能,满足因特网远程教学需要;五要能有效沟通其他业务平台,提供视频类资源支持服务。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为目标,建设江干教育数字图书馆。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程

制定全区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引进紧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稳定队伍,每年对网络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进行培训至少48课时。

普及领导干部信息化知识,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信息技术学习。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篇6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数字化 教材 建设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79-04

作者简介:马春燕(1981―),女,浙江浦江人,浙江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等。

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每年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以13%左右的增速发展,这大大促进了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2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①。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虽快,但三教(教材、教师、教法)问题始终制约着该项事业的发展。[1]许嘉璐先生在2012年第四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论坛暨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上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一定要提高汉语国际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否则,三年后将掀起关闭孔子学院的高潮。汉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有赖于三个方面:一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二是要有一系列高质量的汉语教材;三是要有行之有效的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2] 其中教材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和教学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

一、国际化背景下对教材的要求

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和研究,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方面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学习者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有的教材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因地制宜”能力差

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已变“招进来”为“招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并举”。目前的汉语教学不再局限于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学,全球孔子学院的建立,各国教育机构开设的汉语课,都使汉语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据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将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其中孔子学院(课堂)面授学员100万人,网络孔子学院注册学员50万人。汉语学习场所由中国扩展到世界,这就要求教师、教材能够迅速地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虽然目前有不少出版社推出了不同语言版本的教材,但是因地制宜除了语言要求外,更深远的是对文化和习惯习俗的需求。

(二)“因材施教”能力差

教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求。教学对象和教学场所的多样化必定引起教学需求的多样化。一方面,学习者从单纯的汉语学习转变为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并重;另一方面,本土学习者缺乏汉语环境,而目前传统的教材仅适合课堂使用,无法提供语言环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迅猛发展,使得汉语学习者的年龄层跨度越来越大,不同年龄层的学习者也对教材和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案。

另外,随着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短期学习者的数量在近几年也增长迅猛,但短期教材却极度贫乏。

(三)“与时俱进”能力差

传统的教材更新慢,雷同现象严重,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这些严重阻碍了国际汉语传播的进程,牵制了由此衍生的其他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思考。[3]随着信息化加速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数字图书因其便携性、互动性、立体性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西方国家已经提出了“无书包”“无校园”和“无教师”的教学模式。我们首先要建立大规模数字化汉语教学资料库,给各国汉语教师提供选择、拼接教材的方便,可解决某些国家和地区教材不足的困难,也可帮助教师合理应用教学法,提高教学能力,部分缓解教师不合格的矛盾,并为培训教师提供更多资源。[1]

《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到2015年派往孔子学院的专兼职合格教师达到5万人,其中,中方派出2万人,各国本土聘用3万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缺口和差异将会进一步扩大,无校园、无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为解决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缺口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二、数字化汉语教材出版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的扶持和推动

我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和《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报告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快我国数字化出版步伐。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国际汉语教材多语种、广覆盖。基本建成功能较全、覆盖广泛的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与国内外出版社密切合作,打造编写、出版和发行一体化的教材供应体系。建立国际汉语教材资源库,为教学法研究和教材编写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数字平台,帮助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用母语上网学习,鼓励和支持各国孔子学院开展远程教学。”

(二)科技的发展为教材的出版提供了技术支

数字化教材研发要与电子技术相结合,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如积件系统、E-Learning、云计算等技术的开发运用,都为数字化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信息化浪潮下,西方教材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不管在广度、深度还是力度方面都领先于世界水平。早在2007年年底,美国的白宫科技办公室与国防部共同推动了高级分布式学习先导计划(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Initiative,ADL),希望通过“教材再用与共享机制”的建立,来减少教材开发时间和成本,平台的建立能让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装置(如计算机、手机、网络电视等)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2012年4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下简称“FCC”)和教育部召集苹果、英特尔、微软、谷歌等公司举行会议,讨论制定具体措施,计划未来5年在全美K-12公立学校普及数字化课本。[4]CK-12基金会开发的Flex Book平台为高中教学提供数学和科学模块,大大满足了个性化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要求。

(三)我国出版界的有益尝试

据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已扬帆启航,2011年成立了数字出版部,2012年成立了数字出版公司[5],还制定了“十二五”数字出版发展规划。

2012年,外教社两项数字出版项目获得了专项基金资助,其中“交互式外语数字教材编纂系统的研发”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40万元,另一项“基于电子书包平台的外语电子教材平台”获得了2012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150万元。

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也积极推进数字教材体验平台的建设,另外还推出了针对中文教师编写教材和日常备课的实际需要的工具软件。该软件除了帮助教师编写教材外,还能评估教材的难度和质量。这为实现汉语国际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汉语教材和教辅材料的研究和出版

近几年出现的教材大多配有较为齐全的辅助材料,除了有主要课本之外,还有教师用书、练习册、家长用书等,另外课件、音频、视频等方面的配套资料也在增多,还有不少出版商提供了可供下载的网络拓展知识。

在教授汉语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本土化的教材也层出不穷,如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Cheng & Tsui出版公司都出版了一些汉语教材,这些教材结合当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土化的知识,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亲切感。但是这些教材往往使用面比较窄,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汉语国际教育学习网站的建立。美国教育部门主办的“阅读中文网”“学写汉字网”“中国语言文字网”“汉语国际教育辅助教学网”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书写汉字的能力。这些网站图文并茂,配有大量音频、视频、动画素材,生动灵活,深受学习者喜爱。我国汉办网站http://专门开设了在线孔子学院http://,该网站可使用10种语言,并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开发了学汉语、教汉语和汉语考试板块,按照年龄开发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相应汉语课程,按照汉语水平设置了初级汉语、中级汉语和高级汉语的相应课程。汉语学习者既可以在这里在线互动学习汉语,也可以浏览中国文化(文化集锦)和查阅相关书籍(数字图书馆),还可以了解中国的新闻(新闻汉语)。在线孔子学院为汉语国际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和示范。

工具类汉语学习网站。这类网站主要提供对汉语学习起支持作用的软件服务,如词典、拼音输入、翻译等。如“在线新华字典”。值得一提的是“线上中文工具”与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联网,不仅提供词典功能,更提供语言、文化常识,如中国人的姓氏、中国的数字文化等。

另外,教辅资料的研究和开发也为立体化数字教材提供了援助。文化类的如《中国的世界遗产》(英文、日文两个版本)、《中国文化欣赏》《中国国情课件》《中国文化课件》《博览中国》等,都是很好的现成视频资料;语言类工具书如《汉字演变五百例》《汉语近义词典》《对外汉语常用词对比例释》《HSK汉语8000词》等。

(五)阅读工具和阅读方式的改变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年轻人和发达地区的人们,而这些人恰好又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对象。美国学生拥有平板电脑的比例已经高达76%,拥有笔记本电脑的比例更是高达85%以上。[6]智能手机、iPad、Kindle阅读器、电纸书、iBook等数字终端产品的热销和普及,使得纸质出版物逐渐失去了市场主宰的地位。

网络覆盖的进一步扩大,使得这些功能强大、携带方便的数字产品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大部分人对携带、储存方便,互动性强,个性化程度高的产品的需求更为急迫。

(六)数字化教材突显的优势

数字化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它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其优势在信息化时代日益得到凸显。

从出版商的角度看,数字化教材比纸质教材更具经济性、便捷性和环保性。而且对于出版社,数字化的教材格式让教材定制、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数字化也有利于教材的拓展,如进一步开发出医学汉语、科技汉语等专业汉语教材。目前专业汉语教学的困境是汉语教师不懂专业术语,专业教师不懂汉语教学,数字化教材的立体性和互动性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有时候学生们需要的仅仅是一本书中的某几章,或者是几本书中的某几章来辅助学习,借助定制教材,读者可以不用为对自己无用的内容买单。[5]FCC的研究显示,如果使用数字课本取代传统的纸质课本,每年每名学生可以节约至多250美元成本。[5]

数字化课本还能带来更具针对性、趣味性的互动学习体验。美国教育部全国训练和仿真协会最近进行的研究显示,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够将学生学习一个主题的时间减少80%。另外一项研究显示,93%的教师认为,电子白板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工具,81%的教师对平板电脑也持这个态度。[6]

数字化教材的这些优势也进一步推动其实现全球化。

三、汉语国际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设想

教材数字化并非简单地将纸质教材转化为数字图书。数字化教材要十分注重内容和制作方法,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和数字技术的双重知识和能力,在制作中要时刻体现并突出以下几点。

(一)针对性

数字化教材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开发本地化教材,体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改变过去“以我为主”的教材编写观念,特别要注意学习者的年龄、文化、喜好,及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从操作层面上来讲,可以首先建立一个庞大而细致的资料库。前文已述全球已经有大量的汉语教材在使用,我们可以挑选在全球有一定影响的教材,并对这些教材的适用范围进行合理标注,如学习者情况(母语、国家、民族、地区、年龄、使用效果等)、内容(语言内容、文化内容、使用要求等)、配套(练习册、教师用书、视频音频资料等),针对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主动为学习者配置适宜的学习资源和相应的交流渠道。

(二)立体化

数字化教材能够克服传统教材形式单一的缺陷,满足现代学习者多种学习方式的要求,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图书、多媒体和网络等不同介质的优势立体化开发教材,另外还要注意跟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社会热点相结合,跟语料库相结合,跟教材使用地、使用人的个性相结合,还要体现出对学习者学习知识的拓展,在掌握了相应的语言文化知识后,给出相关的拓展知识导航供学习者选择。

(三)互动性

数字化教材的互动性不能单纯地体现在以往远程教育的可点读,有授课视频,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还要体现在教学相长上。通过对师生问题的积累,建立有利于学习的语料库(如文化冲突库、语言偏误库等),这些问题可供全体教学、研究者研究,实现研究成果共享,再反过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促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发展。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系统评估和整合,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互动工具,甚至还可以建立一个更为庞大的社区体系,让世界的语言和文化在这里得到碰撞和融合。

四、结论

未来学习必然经历“无书包―无校园―无教师”的发展,教材的发展也必定要走一条“传统出版─局限于内容电子化的主流数字出版─为电子教材提供在线学习工具和在线教学服务的延伸数字出版─提供内容深度挖掘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的深入数字出版”的道路。[7]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学科,有能力、也必须走在数字出版的前沿。

注释:

①以上数据均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参考文献:

[1]周小兵.建设数字化国际教学资源库[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1).

[2]陆俭明.再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问题[J].长江学术,2007,(2).

[3]吴志山.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4]竹子.美教育部拟5年普及数字化课本 苹果三星等参与[DB/OL].http:///20120331/n339524560.shtml,2012-03-31.

[5]刘霄.中国教材出版如何应对教育资源数字化?[N].中华读书报,2012-08-22.

[6]张洪艳.探索教材数字化道路[J].出版参考,2010,(19).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篇7

论文摘要: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方向,现已分担起传统图书馆的教育服务任务,本文联系实际阐述了当今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如何为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凭借迅速快捷的可互操作性,将文献资源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交互、传播提高了一个新的台阶,已经开始为传统图书馆的分担起高校教育的服务任务,逐渐开始体现其巨大的作用。然而,在高校成人教育的领域里,人们普遍对数字化图书馆为成人教育的服务作用重视不够,其潜在的教育职能并未体现出来,如何重视并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转变管理机制、拓宽拓展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及服务对象,进一步提高高校成人教育的质量,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

1数字化图书馆是高校成人教育强有力的后盾

1.1成人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办学基本内容之一。

国家教委指出:“函授生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校集中学习期间,学校应统筹安排其使用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图书馆、学生宿舍以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国家教委又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在现阶段,人们科学技术知识需求不断提高的形式下,成人教育再教育质量的提高,刻不容缓。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很重要,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为成人教育服务同样责无旁贷。

传统图书馆丰富的馆藏;针对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基础,同时也为成人教育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就我校而言,图书馆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71万余册;中外文杂志520余种;中外文报纸110余种;各种音像资料2000余种;数字资源有: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草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北大方正Apabi电子图书》、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另外我院与韩国培材大学达成协议,我校师生可以远程访问该校的电子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对文献采访、编目、流通、检索等实行统一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配有服务器,磁盘陈列,与校园网互联实现全院跨时限馆藏信息资源的检索、查询和利用。这些基本条件保证了数字化图书馆有能力直接为成人教育服务。

1.2从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来看,其也非常需要数字化图书馆。

成教学生绝大多数为在职人员,有一定经济能力,首先能满足可互操作性的自身硬件条件。其次,学习目的较明确,能从本职工作出发,通过交互式平台汲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提高理论和实践素质修养。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在要求成教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数字化图书馆强大的资源信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2把握成人教育的规律,充分拓展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成教学生因工作、生活上的局限性,增加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工作难度,具体表现为成教学生在校时间短,不能随时按需进入图书馆,不能及时地借还阅览图书;从传统图书馆方面来说,又不能正常有秩序地开展服务工作,这些矛盾导致了成教学生的教育质量无法充分提高。数字化图书馆面对这些问题,则能轻易将传统图书馆的被动服务升格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而成教学生则能随时“进入”图书馆进行学习。

2.1高校主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为成人教育服务的重大意义,把为成人教育提供资源当成图书馆的份内工作,图书馆经费要保证专项拨款,并根据成人教育的发展而适当增加经费。

2.2图书馆管理部门应在高校的支持和协助下建立起数字化图书馆的操作程序,开设交互式网络培训等讲座、咨询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员提高自学能力。针对成教学生年龄、知识结构层次不齐,针对部分学生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实现远程访问数字化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数字化图书馆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指导,学生在检索书目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可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与工作人员联系解决。

2.3数字化图书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成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弄懂弄通成人教育教学的规律,开展专题服务和定题服务。根据成人教育各专业的设置情况,准确及时地采购那些成教学生急需的、针对性强的图书,建立个性化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成教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以利成教学生在面授环节中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篇8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尹少淳,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张劲、周凤甫,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冬辉,武汉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翁子扬,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郑冬琦,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美术教研员黄宏武,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刘荣青,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潘明琴、美术教研员陈勇,深圳市布心小学校长宋声鹏,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以“数字美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设有专家讲座、教学展示和交流研讨三个板块。在专家讲座板块,尹少淳教授认为数字美术教育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有助于克服美术的技能障碍,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参与度;二是快速、迅捷;三是数码效果独具魅力、吸引眼球;四是便于修改;五是能够与儿童对电脑等新潮事物的兴趣有机结合;六是生活中有用的工具。因此,对数字美术教学应当持“不要拒绝,可以慢追”的态度。它是传统美术教学的拓展而非替代,二者要平衡和兼顾。

翁子扬副教授做了题为《传统国学文化的数字艺术教育》的讲座。他针对过去电脑美术只重视技术展示、忽视文化内核的问题,提出了“用电脑技术模拟传统绘画有多大的意义(7”的疑问,以及“数字美术的‘新’究竟体现在哪里?”的思考;剖析了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数字美术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建议。

会议期间,郑冬琦先生还介绍了部级课题“中小学数字美术教室方案的研究”的背景、意义和进展,并邀请与会教师积极参与该课题的研究。

在教学展示板块,来自“《中国美术教育》数字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实验基地校的四位教师进行了数字美术教学展示,这四节课分别是:成都市实验小学明道分校李茂渊老师的《功夫》、无锡市兰亭小学邵华强老师的《奇妙的数字篆书》、沈阳铁路第五学校高佳音老师的《会动的世界名画》和深圳市布心小学赵爱琼老师的《魔幻的画面》。课后进行了专家点评和互动研讨,与会教师们反响热烈,数字美术教学QQ群和微信平台也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关注。

上一篇:建筑工地施工安全范文 下一篇:网络安全常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