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18 03:54:06

计算机网络能力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1

本文总结分析以往《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的缺点,提出一套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考试方式的解决方案,为其他公共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整合;优化;计算机;网络资源;新农村学生

一、研究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有效应用的研究,主要包括:在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构建一种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及其评价标准研究重点是探索出一种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切实有效的培训模式,难点是整合各高职相关资源,构建适合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专题学习网站及学院教学网络资源库。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学实践反思法)为主,再辅之观察、调查、个案分析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出成果,从而推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措施

1.分析新农村学生,以提高新农村学生信息素养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研究基础

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必须转变新农村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新农村学生为主体,让新农村学生由观望者变为亲自操作者。针对新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强化来自新农村学生的计算机上机操作练习,让新农村学生尽快掌握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②积极开设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作为公选课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各班级培养骨干,促进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实践能力的提高。③授课教师通过开展运用网络搜索相关学习资料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新农村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分析教师,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研究突破口

要以网络资源平台作为加强职高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性的提出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课教学相结合的三条措施:①鼓励教师参加广西教育厅举办的教学技术大赛,开展全院性质的多种形式的教师技能的展示评比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②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以公开课形式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的培训,Word、PowerPoint、Excel等办公软件及网络基础、简单网络应用。③扩大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机房数量,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甚至大多数教师自己也拥有笔记本电脑,这为教师运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加强新农村学生高职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

3.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以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契机

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较大地充实了学院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师生员工师生从网络中收集、下载了图片、视频、课件、教案、试题等带来了很大的便利。①积极利用“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教学资源的特点,加大“微课”教学资源库的艰涩与研究,促进其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却要求掌握的技能。②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教学分模块进行,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统考改为分阶段考试,即“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及分阶段考试的考评体系。③分模块教学、分阶段考试方式可及时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针对校内实训场所的新发展、新情况,整合现有资源,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整合实训资源,为实训场所和实践教学管理设计、开发一个统一的、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的管理信息平台。⑤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教学分模块进行,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统考改为分阶段考试,即“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课程网站,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及分阶段考试的考评体系。

三、研究成果

完善了加强新农村学生高职实践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校园网站及教学资源库。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新农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景。促进了新农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新农村学生发展趋于主体化。新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新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加方便、丰富、快捷的信息与知识,也大大的提高了新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了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索,教师队伍向优质化方向发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中形成了一种自觉运用网络收集资料、开发多媒体课件、使用网络资源教学的良好气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明显增强。

四、研究结论

通过本课题研究,加快了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开发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网站,构建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职高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运用网络资源引导新农村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袁良凤 黄小娥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从龙.在农村环境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探索

[2]张清荣,郭文菁.高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3]杜钦生.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长春大学学报,2011.8.

基金项目: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我国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国家,而创新精神是体现了人类创造力的发展,无论是在历史上的变迁,还是在今后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创新精神都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的要求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就更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了,我国的各个学校作为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为我国创新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培养,特别是像计算机网络这样的专业,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会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我国社会对创新型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需要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方面让学生得到专门的培养,为学生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和适应未来工作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必要的[1]。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所处的是知识经济时代,而创新是能够大大的推动知识经济时展的必胜条件,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明显标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想要发展下去,就需要大批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支撑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宏伟发展的目标,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所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调研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是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进行了调研,进而全面的了解我国社会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的状况,调查未来对技术机网络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为培养计算机网络创新型人才提供依据[2]。

2.1 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应用背景。我国的网络产业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非常迅速,目前,全民都在上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共识,因此,就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但我国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供给却不是很乐观。当前我国的各类报纸的人才招聘广告中空缺职位最多的都是与网络有关的职位,根据我国每天开2家网站的速度进行推算,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量的缺口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人才危机,所以在这样的时代当中,也是具有很大的机遇[3]。

2.2 网络行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伴随着我国网络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高层次规模的展开,在网络人才需求的方面也呈现了新的层面,目前,网络人才的需求包括政府机关的网上工程实施和媒体网站的开发,对网络人才具有大量的需求,还有就是我国企业上网需求量的增加,这也造成了我国网络行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呈现了很大的缺口。

2.3 网络行业的前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都离不开网络,因此,在将来的一段时期中,我国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其中既有传统企业,还有网络公司,他们都处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这样就呈现了对网络人才的强烈需求。据我国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就有800多万家,但是只有一半的企业在使用互联网,而他们仅仅是开设了企业主页,信息的更新并不及时,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网络人才跟进不及时就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会阻碍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无法保持竞争优势[4]。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了对软件人才的培训,这种人才成为就业的新亮点,但与软件人才相比,网络人才的就业与培训问题,就被忽视了,造成了我国网络人才的缺乏。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调查,了解到国内网络的工程师缺失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如果没有网络,那就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由于计算机网络培训的投资比较大,我国各大院校缺乏网络技术的实用型培训。因此,造成网络行业建设比较困难,阻碍了网络行业的发展[5]。

3 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教改不断深化的今天,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要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精神,学生才会从教师的指导当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只有在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知识的情况下,才能教授给学生知识,因此,只有教师具备了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去教授学生掌握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日后的发展。

3.1 更新教学观念。我国创新教育的观念都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这就造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教学都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技能和智能方面的培养,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严重后果[6]。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是多方面培养学生才能的理念,让学生为以后的就业做足充分的准备。

3.2 教学内容的完善与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教育是教学的重要手段,课程的改革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内容选取的过程当中应尽量满足我国产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把握我国市场方面对技能型人才方面的要求,以行业的实际需求为理念,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重点体现出职业性的要求,这样就可以采用模块结构的方式,来保证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更适应我国企业职位的变化,促进学生日后的更好就业。

3.3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动脑,由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教师进行传授的,因此,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势在必行的,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总结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属于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事情,而教师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要与时俱进,把握转轨,努力开拓创新,及时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努力为学生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思维更加完善,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创新型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庞燕芳.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9) .

[2]牛炳麟. 浅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资讯,2010(20).

[3]钟闽. 浅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2008(33) .

[4]李艳慧.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华商,2008(15) .

[5]张保华.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文教资料,2006(05).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3

关键词:职业能力;技能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90-02

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教育目标。它最初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兴起,并得到了广泛地运用,90年代初逐渐在各国推广。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用这种教育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能力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被比较全面地介绍和引进到我国。从此,这一理念主导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争鸣。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的内涵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课程模式。它是以“能力中心”为基本依据,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使其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即:(1)职业性。高职教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是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2)实践性。为适应IT产业及社会需求,以培养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为主线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加强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网络的组建、维护、信息管理等能力。(3)应用性。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并以此为目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能够胜任网络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以及二次开发应用技术人员。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要重视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纲要》等文件精神,以学生职业能力核心,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提高人才竞争力。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随着3G时代的来临和“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互联网将拥有约4亿8477万台主机,每年也将会有约560亿元资金投入用于机房建设,其中约140亿元用于核心网络建设。而随着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基于局域网的应用系统正以每年超过34%快速增长。据工信部部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等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预计今后5年将达到60~100万人,而目前我国的网络人才还不足20万人。但是,全国90%的企业网络工程师属于传统网络管理人员,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面临淘汰。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因不具备实际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被企业拒之门外。因此,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企业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论,使教学活动紧密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是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依据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方法,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以“技能”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从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出发建立与就业岗位对应的能力模块,再根据能力模块的内涵来决定课程的数量和内涵以及每个能力模块的培养目标。这样构建课程体系有利于集中时间和精力,针对性地传授知识,改革教学内容,使学生达到基础理论知识牢固、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通过到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并根据行业需求,分析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需的职业技能,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为五个模块:基础素质课程模块、网站和网页课程模块、程序设计和数据库课程模块、网络管理课程模块和网络工程课程模块。依据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方法,其基本操作程序是:就业市场调查—工作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以网站和网页课程模块开发为例,这个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方面的技能。首先,深入就业市场,调查理解用人单位对网站设计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调查结果作为制定课程培养目标、方案和标准的基础。其次,聘请专业人员成立专家委员会进行工作分析,由行业内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小组,具体讨论网站设计人才的职业能力构成。再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将网站设计人才的能力标准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并将这些能力单元以模块的形式组织起来,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将行业、企业的需要与职业教育课程联系起来,保证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能够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最后,进行职业能力归类,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最终形成课程体系。

依照此方法,可以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中的网络工程人才、网络管理人才、网站建设与维护人才、网络编程人才等技能人才的情况进行分析,使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方法,构建出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组织教学过程

1.“职业技能大赛进课堂”,推进课程教学与技能证书的对接。以职业技能大赛为纽带,推进课程教学与技能证书的对接。通过将历年参加技能大赛的一些经验总结和比赛训练、真题、样题等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实现如《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技术》、《路由与交换》和《信息安全技术》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与技能证书的对接。使学生能在综合性的项目中,总结知识,提高技能,最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目的。

2.采用强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为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技能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法、综合训练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3.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能力培养,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在能力培养多样性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打破传统教学形式中以班级为中心的界限,采用“大班”的形式组织教学。另外,在教学计划允许的范围内,结合选课制度的特点,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适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把涉及的多方面能力知识整合起来,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三)推进校企对接,构建“多元化”办学运行机制

通过校企对接,构建“多元化”办学运行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四个对接,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1.“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了避免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标准脱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比如:在网络系统集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312-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等综合布线标准,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和相关职业技术标准的对接。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企合作成立多个实训基地,将“专业认知”、“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直接引入到这些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相关实践教学,通过真实的生产任务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

3.“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入“Cisco、Redhat、Adobe、DCN”等企业认证开展双证教学,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职业认证证书,比如:网络系统集成方向考取Cisco CCNA CCNP认证、神州数码DCNE、DCNP认证;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考取Redhat RHCT/RHCE认证;网站建设和应用方向可考取Adobe企业认证,以及劳动部、工信部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以“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的获取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

4.“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拓宽专业办学思路,在校内教学的基础之上,通过校企合作,每年开展针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方面的技能水平。此外,围绕“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网络工程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基地,定期开展社会化的培训,服务于社会。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学生及其家长等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吸纳来自不同渠道的考核意见,既注重校内课程的评价,更注重校外的评价。包括企业评价、学校评价、认证机构评价、竞赛机构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企业评价是企业导师对实习过程的阶段性评语及终结性评语;认证机构评价是学生获得的技能证书,例如,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资格证;竞赛机构评价是学生参加职业资格竞赛获奖;用人单位评价是学生毕业后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就业单位的评语等,通过以上多元化评价的综合实施,从而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G].教高[2006]16号,2006,(1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G].2010,(7).

[3]杨雨峰.基于工学结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9).

[4]许丽婷.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

[5]梁倩.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8).

基金项目:本文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273,2011JGZ065,2009BD92)阶段性成果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4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课程;工程背景创新能力;教学改革与实践;

【分类号】G434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依据这门日新月异的学科和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特点进行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呢?结合这些问题,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

现今,大多数的高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要求为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算法和协议。重点讨论计算机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七层体系结构和TCP/IP体系结构。课程主要内容以模型层次结构纵向展开,并对每一层的知识点是横向讲授,但学生所能掌握的也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上,对其涉及到的配置程序,网络设备很难进行实际操作,就更别提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改研究

1. 教学观念更新

教学观念的转变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指导学生促进主体发展。教师更像有一个引领者,指导学生、配合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和主动因素,化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2.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应以计算机层次结构及其基本概念为重点,只有把这些知识点讲授清楚,才可以缩减课堂学时,留给学生更多的学时去思考、学习和工程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授课时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也要结合工程的实践指导,并且要在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过程中可以借鉴欧洲工程教育和CDIO的先进理念,让学生以主动方式、实践的方式在工程背景下系统地学习课程知识,达到工程创新能力和学科意识的完美结合。

基于以上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学时的限制,修订了教学内容,以OSI/RM模型和TCP/IP模型相结合形成一个5层的教学模型,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对于下面四层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每层所涉及的网络设备要重点讲授,对于应用层知识点和网络新技术需要学生自学,同时给学生讲授网络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让他们应用软件对所设计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从而完成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理想,另一方面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推行引入式、启发式、自学式、问答交流式等多种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1) “引入式”教学。在授课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先走进实验室,提供学生网络环境,让学生配置计算机网络软件,并通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使其连接到Internet。

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组建局域网,测试连通后进行语音视频聊天,收发邮件,资料共享等应用。

这样的尝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便捷、高效,从而提高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

横向教学内容展开时,结合每一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网络协议、网络设备提出相关问题,然后通过PPT的图片、动画演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大家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更多的建设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3)“自学式”教学。

针对自学的内容,学生可以阅读课本,观看视频,网络查询,请教学长等形式学习课程内容,并形成学习笔记,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

(4)“问答交流式”教学。

在讲解仿真软件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让大家通过帮助文件学习,然后分布式提出,集中式回答,并且学生可以形成问题讨论小组,讨论组网过程中,拓扑结构类型、网络设备选取、参数设定等问题,最后通过计算、实验获取最优的解决方案。

(5)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目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通常采用静态PPT,虽然信息量大,视觉直观,但对于通信过程、网络配置的动态过程,很难清楚描述。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营造一个新型的授课氛围,使其更好地兼顾主导性与主体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所以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练习提高自己的实操性。课程开设了水晶头钳制实验、点对点网络实验、交换机、虚拟局域网、路由器配置实验,实验为逐级递进多个层次,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驱动性实验。通过层次化实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循序渐进的得到培养。

四、学生评价体系改革

传统的考试制度,更多的注重理论考核,轻实践测试,也就不利于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现有的考核体系,构建多元、动态、全面的评价体系。把学生在实验项目中

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元素,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探索与改革, 寻求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新途径。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基础知识,更让学生能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实现高校对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成忠. 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 [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64(6):131-133

[2] 刘彦保.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J]. 高等理科教育,2007,73(3):78-81

[3] 胡晓娅.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研究 [J]. 2008, 27(4):116-118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5

关键词:应用能力;高职;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课程体系与学生群体的现状

1.课程体系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主要还是沿用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由主修课、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组成。这些课程又可分为专业课与文化课两个大方向,不论专业课还是文化课教学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育为辅。课程体系的开展也没有围绕社会与岗位的需求,违背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2.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属于理工科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有活跃的思维,对喜欢的问题能积极思考,但因为自身学历的原因常常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如本科生,这样的心理状态往往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与学习热情。

3.缺乏实践机会

当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缺乏实践环节,虽然随着教育的深入,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践的机会与课程安排还远远不够,还是偏重理论教育,导致一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良好,但在生活与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就变得束手无策了。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要让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并重,结合企业实训操作的教学方法。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注重培养高职学生适应社会与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相对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必须要有特色。着重培养学生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开展整周实训工作,让学生能真正地接触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了解将从事的行业,真正做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以往的课堂气氛沉重,任务感过强,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的授课方式没有创新,让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很少,教师教学也没有针对性,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课程其实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不仅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应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对个别存在问题的操作,教师要给予指导与点拨。校方通过加设实验课的方式,让学生重视实践。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可以通过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树立新考核制度

在传统的考核制度中,成绩是最主要的评判标准。要“注重过程剩余结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要想改革,修改考核制度也是必要的工作。 要建立以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考核中心的考试观念,实操考核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能进一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岗位竞争优势。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一定要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提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计划的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多加设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训机会。在实训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规范意识与共同协作意识,为企业输送更多“合格员工”。

参考文献:

[1]张 雪.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6(1).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6

关键词 高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一、实践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实践”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由“实践”和“能力”组成的“实践能力”,中外学者从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领域展开了研究。对高职学生来说在实践能力狭义上说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广义上说实践能力包括一切实践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活动能力,兼顾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目前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高职学校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上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缺乏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独立从事实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实验研究能力。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相对滞后,好多实验人多设备少,不是学生在做试验而是在听试验。实习环节基本上属于参观性质的活动,学生实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薄弱,实习单位的功利性很强,很难对生产过程和工作实践有深入的了解。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一方面学生层次确实有差异,另一方面教师的精力投入和人员配备存在许多弊端,设计环节的实际收效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一种模仿,很少有创新。目前高职学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很少,即使有也仅仅局限于教师,学生没有参与产学研机会。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以及产学研的研发中心,各自发展,互不协作。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更需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三、建设强化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地区行业企业人才规格需求,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阶段性需要,确定核心课程和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统计,网络管理员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普遍需要的职业岗位。因此,专业建设的突破点是在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工学结合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证书性学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一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学习基础课的同时,围绕考取职业证书安排教学。主要取得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网络基础(建网基础)、网络管理员(管网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用网基础)。以达到基本职业素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入门水平。“证书性学习”阶段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入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为择业、乐业、创业和个性发展打下基础。坚持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将知识融入到职业技能训练之中,课程开发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课程目标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

第二阶段“生产性实训”是指三年制的第二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工厂化实训基地以“典型工程项目”安排教学。以达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较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围绕“建网、管网、用网”职业能力安排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课程。突出专业核心能力,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第三阶段“顶岗性实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三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外的企业顶岗工作。以达到专业应具备的企业经验和综合素质。“顶岗性实习”围绕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设计课程,在校内安排企业真实性的专业综合实训,在校外以实训基地为主,有计划地安排顶岗实习。

四、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能力分解,按能力等级分步培养的专业改革思路

课程设置基于知识的应用,基于将来从事的工作,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按企业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整合设计出对应组网、管网、用网三项典型工作任务和根据能力递进的课程进度安排(如表1)。

表1 分阶段能力培养设想

五、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基地设想

原有的实训室和经过改造的实训室,应满足计算机网络各类取证考试的训练条件和考点考场的要求,作为“证书性学习”阶段的基础条件。

为满足“生产性实训”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基地,设计出生产型的网络工程“大车间”,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各个工位。努力将实训基地工厂化;实训室车间化;学生座位岗位化;贴近企业岗位培养职业能力。实训基地能不断提高承办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的水平,并且实训基地能为社会培训服务和培养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等做出贡献。

建立真实的中小型企业网络环境,并可随意变动和拼装,一方面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职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服务,作为企业科研和工程项目的实验基地,也能够从中更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创建校内的企业性生产实训基地,作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校内场所。依托行业,政策导向,借助学院的环境和设备资源,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校内引入企业,形成校企共同管理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

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师徒方式传技能,学生在学如上岗”的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并考虑设计导向和综合能力。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确定综合性学习任务。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环节实行“教、学、做合一”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将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实施,如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做”合一的实现必须做到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合二为一,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边学边练,从而达到真实工作过程的情景化呈现。

八、建设立体多维的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对课程建设和对学生学习效果鉴定的重要方式 ,“学习过程+职业态度+行动结果”为主导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评价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1)过程性、终结性考核想结合: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过程考核;某一个大模块结束或期末时进行终结性考核,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2)理论、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以便指导实际操作;实际操作有助于基本原理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生培养成既懂理论,更会实践操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3)校内、校外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主要对真实/模拟工程项目素材,校外考核主要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素材,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考核相结合:在实际工程项目实施时,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促使学生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达到职业标准,并且适合企业文化。

九、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专业经过从人才培养模式到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全面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俊玲.建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J].科技风, 2012(02).

[2]杨道宇.学生实践能力的三维内涵[J].现代大学教育,2012(04).

[3]陈经优,肖自乾,王弗雄.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4).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行动导线;教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10-01

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中职院校肩负着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培养出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的专业技术不足,其不符合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十分有利,为了给社会培养出给多优秀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教学的目标不符合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于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其建立及维修局域网的能力、安装维护网络设备的能力、组装维修计算机软硬件的能力等。而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更加注重计算机软件制作、维护及检修等。目前我国这种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与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脱轨的现状严重影响了中职院校培养出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实用性,其造成了目前社会上中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网络人才不符合企业的人才要求,企业缺乏既符合企业人才要求又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企业计算机网络人才选择难、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就业难的两难状况。

2、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教学的内容及教学的方法存在不足

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速度十分之快,因此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时应该紧跟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改进步伐,教授给学生最前沿、最新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但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内容远远跟不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跟新的速度,其造成了中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掌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滞后的现象,其大大降低了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效果。此外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中职院校中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力度还有所欠缺。其次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内容较为狭隘,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此外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方式较为传统单一,不利于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根据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目标

中职院校教学应该紧密围绕社会的人才需求,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也应该紧密围绕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进行。社会需要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实用性计算机网络人才,且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及维护人才、计算机网络创建及维护人才、计算机销售人才等的需求量较大,因此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应该掌握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内容,并重视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此外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目的对于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也十分重要。教学目的对于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目的能够正确的引导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方向,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

2、改革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方法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方式对于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应该创新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方式。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首先应该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然后再对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但要注意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关系,学生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不够雄厚会对其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产生严重的影响,但过于重视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的教学而忽视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则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实用性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应该把握好计算机理论基础教学与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度,从而培养出既有足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又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例如在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积极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对于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及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共同提升十分有效。

3、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实用性人才

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人才更加注重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能力需要中职院校积极采用实践教学的模式。实践教学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让学生进入实践基地,通过亲身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二是通过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现代社会需用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对于学生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要求不高,其只需要能够满足学生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需求即可,因此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应该加大学生专业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的锻炼,从而培养出实用性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实用性强的专业计算机网络人才,因此积极研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对于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尹 玲.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 刘香玉.浅谈项目教学在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14,(33):227-227.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方便,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依赖计算机网络。因此,如何使计算机网络不受破坏和干扰,持续进行可靠性工作,成为网络开发者和网络使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已成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要求,探索计算机网络的方法和策略,使计算机网络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要完成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协作处理,并且计算机网络跨度较大、相互独立。所以,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越来越受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工程科学,有较为完整、健全的体系。下面将具体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指计算机网络在规定的条件下,给定的时间内,网络保持连通和满足通信要求的能力。特定的条件,给定的时间,计算机完成业务的能力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反映了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支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能力,是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

2.计算机网络可靠度及其算法。计算机网络可靠度是指计算机网络在特定的条件下,给定的时间内,网络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计算机网络可靠度可以通过传统精确算法和现代智能算法来进行计算。一,传统精确算法。它的本质是利用图论、树等理论简化处理计算机网络模型,然后应用数学中的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等理论来求解计算。它主要有五种计算方法,分别是完全状态枚举法、不交和算法、容斥原理算法、因子分解算法、特殊网络可靠度的计算方法。二,现代智能算法。它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大的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可靠度的计算。它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精确算法不能解决的计算问题。现在比较流行的现代智能算法有:遗传算法、模糊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神经网络方法等。

3.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三种。一,网络设备。用户终端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用户终端的交互能力提高,网络可靠性也会随之提高;网络设备中的传输交换设备要使用标准的通信线路和布线系统,使计算机网络具有可靠性。二,网络管理。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合理地选择管理软件,为网络管理和维护提供有力的依据和策略;要制定一系列网络管理制度和条例,加强人员培训,使管理人员养成良好的网络应用习惯和职业道德。以此来提高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属于计算机网络规划问题,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关键性因素。不同应用领域,不同规模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必须要有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二、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

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在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要考虑到一些影响因素,找到合适的计算机网络设计方法,通过设计更好的计算机网络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原则。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根据相关标准设计出来的。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计算机网络设计要遵循国际标准,使用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将先进性与成熟性、实用性与适用性相结合,使计算机网络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第二,采用余度设计和容错技术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网络中独立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成为彼此的后备机,如果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处理事务,保障了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第三,选择优质网络产品,提高性价比。在计算机网络开发和设计时,要选择具有良好声誉、优良质量的产品,要满足国内外最新的技术标准,争取使整个系统性价比达到最高。

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有不同的方法。一,容错性设计。允许操作者产生错误行为的设计为容错性设计。它可以容忍失误的存在,并能让操作者在错误的信息中得到帮助。二,双网结构设计。在原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之上添加另外一个网络结构为备用的设计方案为双网结构设计。设置备用网络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容错性。双网结构设计能够使计算机网络不受干扰和破坏,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稳定地运行提供了保障。双网结构设计方案比较容易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因此,双网结构设计在复杂的网络系统中使用较多,而容错性设计在简单的网络中使用较多。三,网络层次和体系结构设计。一个良好的网络管理系统,需要有先进的网络层次和体系结构,合理的网络层次和体系结构设计可以促使网络设备优越性能的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网络分层设计模型,“网络模块的多层设计”,它有利于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适应现代化网络的发展和应用。

3.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可靠性设计工程实例。某研究所顺利置入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群,为保证该机群的可靠性,伴随它一同进入的还有曙光天罗100D防火墙系统。系统安装实施后,防火墙能对高性能机群进行高效的管理和可靠的功能保护。一,安全隔离防护。大大提高了机群的可靠性,保障了机群的安全。二,网络访问控制。用户可以通过天罗防火墙实现对访问的控制,只向合法的计算机开放访问权 限,而不合法的用户将被拒之于外。强大的访问控制功能,从根本上阻断了攻击的路径,是一种更彻底的防护,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风险,保障了机群的可靠性。三,节点映射安全管理。端口映射是实现可靠性的另一关键技术。它方便了管理,提高了可靠性。天罗100D防火墙 的存在,大大加强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基于Over IP技术的曙光SKVM,提供了弹性的管理方案,网管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TCP/IP网络来远程管理分散在世界各地机房中的机器。同时,曙光机群安全管理系统可以集中管理网络资源,使整个安全体系形成一个整体,使高性能服务器机群整体的可靠性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不仅使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加,同时也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采取一些合理正确的措施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保证计算机网络更加科学和高效运行的基础,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骏.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6):22-24.

[2]蔡贵荣.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0):21-23.

上一篇:大学生思考能力范文 下一篇:防水工程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