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的利与弊范文

时间:2023-09-29 01:40:51

数字教育的利与弊

数字教育的利与弊篇1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校风学风教风建设 考试作弊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社会文明的载体、科学发展的动力、社会和谐的基础;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培养人才[1]。学风是高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外在体现,还是学生的精神风貌、意识形态及思想品格的内在体现。而诚信则是一种根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总书记在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明确了诚信是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涉及自然人、市场主体、团体、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关系协调,若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优秀群体,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因而在高校贯彻落实“八荣八耻”荣辱观,切实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校学生对考试作弊的态度讨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实践性。

二、学生对待作业和考试的态度反映部分学生诚信观念的缺失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们对我校12个本科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4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涵盖了不同的学院与专业的各年级。

调查问卷中有一道题目为:你怎样看待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等现象?统计结果:认为“这是一种有辱当代大学生形象的行为,应该杜绝”的占24.18%;认为“这是一种缺乏诚信的行为,应该杜绝”的占25.49%;认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足为怪”的占27.45%;认为“作业可以抄袭,但考试不能作弊”的占22.88%。可见,对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视为正常的学生不在少数,认为作业可以抄袭的学生更是超过了半数。

实际上,我们在所担任的课程教学中,亦经常发现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一般每个班每次作业的解答方法不会超过三种版本(指整个过程完全相同),有的因为原作者的字体较为潦草,抄袭者遇到无法辨认的字和字母,就会凭主观进行模仿,而往往造成出错;在实验报告中,本来不是同一组的学生,测量数据当然不相同,但数据处理过程和所得测量结果却完全相同,抄袭现象暴露无遗;更有甚者,连姓名和学号也照抄。在近几年的期末考试中,学生因考试作弊被监考教师发现而取消成绩的情况每个学期都有发生。而且,除了比较原始的偷窥、交头接耳、夹带等作弊形式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也在“与时俱进”,出现了利用计算器或电子词典的存储功能传递答案,利用现代传媒工具如手机传递答案,利用无线耳机收听答案,利用网络技术侵入他人的计算机以窃取与考试有关的信息,等等。有些作弊手段已具有很高的“现代科技”水平[2]。这反映出部分学生诚信的缺失,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三、诚信与校风学风教风之关系

目前,虽然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创新,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中,考试仍然是教学评价、学业检查的一个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对学生诚信素质的考验。而学生是否诚信应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校风学风教风是否良好。诚信是良好学风的基本保障,或者说,出现诚信问题即意味着存在着不良的校风、学风、教风。

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它除了形式上的体现: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外,还具有更多实际的内容,它是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是师生员工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学习风尚、工作态度的综合效应。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外在表现。教风则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3]。学风既受校风的影响和制约,又对校风、教风的形成起促进作用。优良学风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的思考

校风、学风、教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校风是治校育人的重要因素,是学校的一种隐性课程,是衡量和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学校教育和管理中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力量。良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就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心田,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因此,加强校风建设是改善育人环境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对如何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提出如下思考建议。

1.培养优良校风和学风,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大学生则是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理应模范地遵守诚信道德规范,具有较高的诚信度。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美德,当代大学生更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文化。然而,现在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已经表现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层面。因此,高校应将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4]。

从手段上,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设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内容包括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助学贷款、社会保险、信用简史、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是对在校大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较为真实的描述。作为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个人资源,个人诚信档案可以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会使大学生自觉地去珍惜它、维护它,努力地做到诚实,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从而自觉地做到诚信应考,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2.培养优良校风,必须加强教风建设。教师风范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是学校品牌和校风的象征,只有全面加强教风建设,才能确保良好校风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为落脚点,以完善制度、健全机构为抓手,通过统一思想认识和增强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高校考风的根本好转,教师是关键。要支持和鼓励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治教,教书育人,为学生树立表率,以自己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以端正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具体在课程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规定作业必须独立完成,考试监考尽心尽责,对考试作弊现象绝不放纵,并尽量防止此类现象发生。

3.培养优良校风和学风,必须在学生中大力弘扬正气。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痛恨考试作弊的。本校理学院曾有学生给院长写信抨击有的教师在考试前泄题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认为:“由于这种不公平现象,一些积极分子心理不平衡,干脆我也那样,这样势必造成学风日益败坏,而且为作弊提供了土壤。”“风气的坏,不加以阻止,正气难以存在。”“希望院长能给我们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我们形成好的风气和优良的作风。”“为了我们以后的师弟能在一个好的环境成长,请院长拨乱反正,不要支持老师放水,严格监考。”这与国家教育部负责同志对考试问题提出的“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特别是要采取一些预防性教育措施,防患于未然”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风行为准则》及《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正视作弊行为的恶劣性质及不良后果;严格要求自己,不随波逐流,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所有关于作弊现象的不正确或扭曲的看法都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就加以防范、纠正,以帮助学生树立优良的学风,尤其要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勤奋刻苦的学习意志,消除他们不正确的学习心理。

4.培养优良校风,必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考试,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考试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应该说是相当严密,除了监考外,还有巡考;作弊被抓了现行,则取消该门课程的成绩,其处理亦不是不严厉。但作弊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这说明并非完全是制度的原因,严惩厉罚已不再是制止作弊的最有效手段。作弊的原因各不相同,一些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学生是为了考试能过关而投机取巧,觉得诚信考试难以及格,作弊还可能混个及格;一些平时学习较认真且学习也不错的学生作弊大概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虚荣心作祟,希望通过考试作弊争得高分,从而获得奖学金、评优等荣誉,二是看到有的学生作弊轻巧过关甚至拿高分,感到不公平乃至觉得吃亏,最终加入作弊的行列。还有一种应称之为胁从作弊,是因为碍于面子,当要好的同学在考场上向自己求助时,出于“哥们义气”而参与作弊。

究其根本,考试作弊乃是学生中未能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所致。有的学生只把上大学看成是拿学分、最终拿文凭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而上大学,当然就容易产生作弊的想法。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思想教育着手,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尤其要重视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将勤奋学习与遵纪守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四年的学习和训练,成为既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高尚品德的有用之才。

五、结语

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所学校的校风,实际上是指教风和学风。可见教风和学风构成了一所学校校风的核心内容,而教风在学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教风与学风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学质量也就没法保证[5]。

从学生对待作业和考试的态度调查,反映出部分学生诚信的缺失,这直接影响着校风学风教风。学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诚信约束制度,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的理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素质,共同铸造校园诚信,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

参考文献:

[1]李元元.增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1):7.

[2]王利华.从高校学生不良学风透视诚信教育[J].高教论坛,2009,(4):49-50.

[3]田杰.反思型教师教学行为特点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1):14.

[4]高远.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1):69-70.

[5]徐仲伟.以党风建设引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12.

数字教育的利与弊篇2

三、xxxx年成人高校招生的改革措施

1、部属院校停止招收脱产生,明年省民办院校脱产生招生计划也不能超过总招生计划的x%,以后还要逐年下降。

2、考生进考场时间和离场时间同高考一致。

3、建立考生诚信考试档案,考生如在成人招生考试中有作弊行为,国家考试机构将记录在案,以后该生每次参加国家教育考试都可查到,录取后电子档案中也有作弊记录。

4、省教育厅在全省考务会议以后将召开一次有关招生单位的联席会议,要求考试期间每市出动一台“无线电信息监控车”,用以对可疑信息的监控。

5、对全省xxxx多名外省籍身份证号码考生和xxx多名同一号码两处报名的考生重点检查,特别是对xxx余名同一身份证两处报名者,省考试院将逐一通知到人,查明原因,要求在一处考试。往年省教育厅默认外省考生在我省报名,鼓励我们加强宣传多报名,今年已禁止了。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四、xxxx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考务工作安排

xxxx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考务工作已基本安排就绪,考点、考场设置表及考生准考证已下发到各县市区招办和各报名点,我们也将在xx月x日上午召开各考点考务工作会议,xx教育局分管局长参会,布置相关工作,发放相关材料。

发至各考点材料:①主考、副主考职责;②考点、考场的基本要求;③考场偶发事件处理办法;④致考生的一封信;⑤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至各考场材料:①考试实施程序(考试的xx个时间段);②考试实施(考试时间、考场安排和答题卡分发办法、考试实施规范、试卷的密封装订);③监考员职责;④考生守则;⑤分卷考试答题卡填涂说明。

五、xxxx年成人高校招生面临的形势

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不同于普通高考、中考,生源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层次,难以管理,对考生的诚信考试教育特别困难。今年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大面积作弊;防止有计划、有组织的团伙集体作弊;防止替考;防止个别人为了经济利益驱动,挺而走险,发生试卷失密等现象。

六、建议市招委明确有关招委成员单位具体职责 3、市纪委抽调十名干部参与成考巡视工作。

4、电力部门保证电力供电,确保考试期间考试和保密安全用电。

5、电信运营企业部门要按照省招委、教育厅、监察厅和通信管理局四部门联合下发的x招委[xxxx]xx号通知要求,成考期间要确定专人对手机等通信工具进行严密监控,停止有关考试数字信息传送,严防高科技作弊。

6、卫生、防疫部门要做好考生食宿卫生检查,并抽调医生到没有校医的考点,负责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7、交通部门安排技术好的汽车驾驶员和车况好的车辆在考试开始前和结束后做好考生接送工作。

8、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防止考生参与替考。

数字教育的利与弊篇3

【摘 要】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也呈现出和大数据时代的各种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趋势。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对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利与弊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分析研究,并以某县A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融合

所谓的大数据时代,究其本质而言,就是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条件下,海量的数据产生逐渐形成了大数据库。在大数据库中具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本文一一展开了论述。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益处简析

其一,多媒体教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立体式教学环境,立体式教学环节的创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W的效率,因为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得知识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其二,互联网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因此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结合扩大了教学的信息量,拓宽了教学的资源。其三,现代多媒体教学能够突破一些教学的难点,将一些难以言述的、较为抽象的知识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形式较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进行《走进PowerPoint》课程时,相关教师可以利用PPT软件制作幻灯片等形式的课件,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文件、剪贴画等图片文件,并且采用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这些教学图片的插入能将较为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的展现,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其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从宏观的角度而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促使整个教学面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大,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自身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等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二、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结合的弊端

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领域虽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已经逐渐提升,但是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文中以A小学在《认识键盘》的多媒体教学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1.教学目标。掌握本节中的各项知识点,明确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的字母键、数字键等等。

2.教学模式。此节课完全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的方式,教学资料全部是从网络下载而来。

3.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专伺微机人员

4.教学过程凸显的问题。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大量的图片为主,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确实热闹,但从实际情况而言,其已经脱离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仅仅是被众多图文所吸引,教师也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学生只是了解了键盘的相关知识,并没有精确掌握一些关于键盘的使用知识。因此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根据笔者对这些教师的访问后得到,有很多教师仅仅将信息技术当做备课的捷径以及装饰,并没有深入地认识到两者融合的效用。

5.本节总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书本的知识并没有进行重视,主要以多媒体为主,因此这就造成了课后一些学生完全脱离了课本,对键盘上主要的字母键以及数字键等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进行字符的输入等实际操作等。

6.弊端简析。根据对此节课的分析研究后笔者对信息几乎是对教学教学结合的弊端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总结。其一,在现阶段的教学领域中出现了在进行教学时以多媒体为主,造成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此类教师一旦没有了没有了多媒体的支持就会无所适从,因此此类教师必须明信息技术的和教育教学是融合,而不是结合。其二,部分教师注重活动形式,轻视活动效果。在此节课中我们发现,教师所设计的相关活动仅重视了活动形式,忽视了活动效果,虽然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热闹,但是教学的目标并没有达到。因此笔者认为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的关联,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必须以教学的目标为基础。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在两者融合的教学模式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其三,在后期的调查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的教师仅仅将信息技术当做装饰品,在其利用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本节课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有在相关人员的帮助下才能正常的操作投影仪、幻灯片等设备,所以我们可以断定教师仅仅是将信息技术当做了教学的装饰品,因为如果教师自身都无法纯熟地掌握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知识,其教学的质量必定不会太高。

总之,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是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适应,教师自身应掌握相应的多媒体教学的知识,明确两者是融合的关系,而不是结合,只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数字教育的利与弊篇4

关键词: 作弊 现场心理 外部表象 心理干预措施

不知从何时起,作弊成为考试制度的必带附属品,不论是各级各类学校正常教学中的考试,还是各种升学考试,以及社会考试,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每年学校组织的单元、期中、期末考试,承办的自学考试、成人高考、中考等考点工作过程中,监考老师不时会遇到形形的作弊考生和存在作弊倾向的考生。本文从专业监考的实际出发,研究如何运用好观察法,以有效地甄别作弊倾向和预防作弊行为为目的,研究考生作弊的现场心理和外部表象特征,以期尽早发现有作弊倾向的考生,及时采取干预、提醒、警告等心理影响的方法措施,预防作弊现行行为的发生。

一、作弊考生的现场心理与表现

(一)大多数有作弊倾向的考生总是想着先完成会做的考题,在多余时间准备作弊。

大多数有作弊倾向的考生,只要是有一定科目学习基础和做了一定考试准备的,往往都抱着这样的心理。先熟悉全部考题的难易与分布,在能够解答的尽快答后,才会开始考虑用作弊的方法解答不会或没有把握的考题。因此往往作弊行为多发生于考试的中下部时间。只有极少数学习基础极差、什么都不会的考生才会在开考不久就蠢蠢欲动。

(二)面部表情冷静、安静、不想引人注意是有作弊倾向考生的共同特征。

从对待学业的态度、品行意志方面来说,欲作弊考生的心理素质是差的;但从敢于或有准备想在考试中以作弊行为获利的角度讲,其本身承受压力的心理能力却是比较强的。很可能以前有过作弊的经历,又因为是有备而来,心理准备充分,又需要在作弊时有不被人注意的前提条件,因此通过对该类考生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虽然其作弊时处于应激情绪状态,但在作弊未进行或间歇时从外表上看往往显得非常冷静和安静,心理紧张不易表现外露。

(三)动作表情上往往利用无邪的表演掩饰作弊行为或倾向。

为了掩饰自己的作弊倾向或行为,不引起监考老师的注意和防范,同时又要不断观察监考老师的位置和动向,作弊考生经常需要目光游离、抬头观察,有时往往会配合种种的表演:有的作苦思冥想状;有的口中念念有辞;有的摇头晃脑好像完全沉醉在考题中;有的甚至会含情脉脉地注视监考老师,弄得监考老师莫名其妙。许多有经验的监考老师参破了这类作弊考生的惯用伎俩,但也有相当多的监考老师还未能意识到这些现象背后的实质。

(四)欲作弊考生对监考人员发生注意时的外部表现及特点。

这种注意为有明确目的的有意注意,产生适应性动作,如答卷、写字等无关动作的停止,考生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叹气、深呼吸动作等,还会出现如握拳、咬紧牙关等紧张注意时的动作。由于要实行作弊,这种注意必须转移到作弊的实施上,其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给监考老师发现其作弊行为创造了条件,但也有些考生因注意的分配能力较强而较难发现。

二、不同作弊手法的现场现象和心理分析

(一)夹带。

要想靠夹带作弊,必定要有抄录有考试相关信息的载体物,如小纸条、教科书、练习卷册等。目标比较小的小纸条、缩印本等“小抄”,带进考场时为避免监考老师注意,考生往往将其藏匿在令人意想不到而又便于拿出翻看或转移的隐蔽处,夹带者在心理上往往自认为监考不会注意到,如女生的裙摆下,男生的袖管、前襟下,或眼镜盒、文具盒、笔袋里,最近又出现将资料抄在餐巾纸上、调换草稿纸等夹带行为。因此现在正规的考试都不允许带文具盒、文具袋、眼镜盒到座位,监考老师对餐巾纸包、草稿纸也应加以检查注意,有条件的学校可换用有色草稿纸。该种作弊手法容易留下物证。

(二)偷窥。

偷窥是指偷看周围其他考生的答案,是考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依靠“他助”或“自救”得到或参考其他考生的答案,特别是容易看清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答案。正规考试中答题卡分A、B卡两种错位发放的方法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偷窥作弊的难度,但在平时的学校考试中,这是一种较难防范和处理的作弊手法,原因是它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且没有任何物证。

经常有前后、左右配合偷窥的行为发生,通常前面的或左右的学生将考卷有关部分放到同伴容易看到的地方,并配合观察监考老师位置和有无引起注意。

(三)传递。

传递的作弊方法是比较老套和容易引起监考老师注意、容易被捉到物证的一种方法,正规考试中很少出现,在一些考试风气较差、不以作弊为耻的学校、班级中会有出现。方法主要是将答案写在纸条、橡皮或其他一些东西上,传给需要者,由于可能事先经过预谋,往往在考场上有相互观察对方,共同观察监考老师等动作,用递、抛、滚等办法进行传递。最大胆的是前后换卷,是一种预谋性强、风险较大的作弊行为。

(四)现代高新技术作弊。

作弊考生依仗对高新技术能熟练掌握和使用的心理,利用监考老师对高新技术的不了解、不熟悉,使用相关技术工具进行作弊,将手机、无线耳机、电子存储发送装置等或我们还未熟知的设备偷偷带上座位,用短信、语音、文字等传出试题、接收或查找答案,通常会有两个以上的合作者,用内外勾结的组织方法进行。这种作弊方式我们在新闻报道中时有耳闻,而且都出现在如高考等重大考试中。由于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不良学生往往利用技术占先心理,在监考方还未了解某种技术、方法如何用来作弊之前使用其作弊,其预谋性最强,波及面较大。

三、作弊者心理动机与成因的调查分析

研究中我们对考试作弊心理动机与成因等方面在我校的高一年级通过发放问卷进行了调查,共发放947份,回收931份。我校是江苏省三星级高中,生源质量中等,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一般。经过统计,其中学生考试前一定程度感到压力大、内心焦虑的占68.21%,其中因自己的掌握情况不佳原因而引起考试压力的比例最高,达61.33%;有49.62%的学生在考前、考中缺乏自信、心中无底;学习动力不足的比例也比较高,达32.22%。在所有受调查学生中对产生作弊倾向、引起作弊动机的各种具体成因出现比例调查统计如下表:

学生普遍认为引起作弊的主要原因是需要应付、蒙蔽家长和对知识的掌握应用状况不好,分别占到59.08%和51.99%(具体比例见下图)。

绝大多数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作弊行为有正确的认识,有一定的荣辱意识,在问卷的建议栏多主张应该以考生自律和用严格监考控制、严肃纪律严厉处罚、加强学校教育、减轻考前压力、家长与教师不以分数看人等多种方法结合来根治作弊现象,同时也对监考老师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如监考要安静规范,对考生严格要求、一视同仁;监考老师的位置、方法要科学;加强巡视等具体做法,还对学校平时的教学、复习及时间安排、考试组织提出了不少建议。调查基本反映了像我校这一个层次的高中学生在考试作弊心理动机与成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也使我们对考试组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四、以预防、警诫、震慑、教育为目的的考前、考中、考后心理干预措施

(一)考试前的心理震慑教育。

每场考试前,监考老师应注意做好考前教育工作,用劝告、警告及举实例等多种方法对考生施加心理影响和震慑,培养、诱发考生的理智感、诚信道德感等积极的情绪情感,自觉抵制作弊行为,充分利用考生既想考得好成绩,又怕作弊被抓被处分的趋避冲突心理。

(二)监考中的密切观察。

根据考生风气的不同,及时调整提高密切观察的程度和频率,要求监考人员不做和监考无关的事,降低监考老师的绝对感觉阈值,保持敏感性。利用考生作弊时注意分配的不熟练特性和不稳定性,及时发现和制止该类行为。

(三)考试进行中的心理干预和对策。

在考试进行中,针对个别或部分考生出现的想伺机作弊的状况,须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本着预防为主、对每一个考生负责、保证每一个考场考风优良的原则,不可以以放任或呆滞的态度来对待。此时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1)个别警告法,用语言、轻敲桌面等警告手段提醒个别考生;(2)公开提醒法,针对几个考生,用明确的语言、严肃的语气予以提醒和警告;(3)取消作弊条件法,将考生中可用来作弊的条件或环节及时取消,切断作弊信息获取、传播的路径,如将边上、前后考生的考卷放到不易被看到的位置,将考桌中的书本、纸张拿走,适当调整考生座位或间距等。

(四)考试后对作弊考生的严肃处理与心理教育及治疗。

对已经发生作弊行为的考生,非常需要一个严肃的心理教育过程,对作弊的学生严肃处理、公开警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需要严格按照考场纪律或校纪校规尽快处理。这样,一方面,将对考生本人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降低其对作弊行为的自我效能感,防止其养成作弊习惯。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教育和警诫该考生或其他考生。

在考试的组织和监考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探讨考生发生作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外部表现,注意发挥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强化考生抵制作弊的意志,削弱其作弊动机,杜绝作弊风气、作弊工具等诱因,坚决否定考生将作弊行为作为考试情况不良的补偿的心理防御机制,全面提高对考场与考生的控制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考风和考生诚信自律的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98-502.

[2]王春芳,张宁主编.医学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76-85.

数字教育的利与弊篇5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可见,多媒体在教学中有利有弊,但是利大于弊,所以说多媒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好好利用。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语文; 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77-02

现在社会,条件比以往的条件都好,所以说多媒体也可以广泛的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说是教学当中一个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成就。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把好多方面的技术结合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

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所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可以 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2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 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

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数字教育的利与弊篇6

一、引言

高校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目标和方向。笔者认为,当前与教学整合的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和智能教育平台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使用的课件上,已经遍及国内所有教育体系;网络平台技术主要体现在课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上。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该类平台是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打造的名为“智慧泛在课堂”的学习平台;智能教育平台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电脑关于学习的App应用上。国内最深入人心的案例是中小学教育中出现的“点读机”,国外当属荷兰的“乔布斯学校”, 学生和老师以iPad平板电脑作为其唯一的学习和教学工具。这三类技术都是双刃剑,有利有弊,如何扬长避短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关键。

本文研究与高校教学整合的信息技术之弊端是为了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把握它们,从而寻找更有效、更简捷的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途径。笔者下面将从技术、使用以及效果三个方面,对三类技术存在的弊端进行探讨。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弊端分析

最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是制作教学课件,可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其中PowerPoint因为简单易用而最常用。

下面笔者将对PowerPoint用于课件制作的弊端进行分析:

1.技术上的最大弊端是缺乏互动性

如果不用触发器或是VBA编程,一切都是按既定的顺序播放,这必然会影响师生的课堂互动,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解决方法是提高互动性。触发器是动画效果中的一种播放技术,专为互动性设计,简单易学,是教师提高课件互动性的首选。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用VBA编程制作课件是不现实的,所以如果要使用VBA编程提高互动性,就必须请专业团队与教师商讨,共同制作课件,然而这样时间和成本耗费较大,不过随着组件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日益支持,此举在不久的将来亦或可行。毕竟由专业团队制作的课件无论是美观、动画还是互动性上都会有大幅提升,而课件的使用相对比较稳定,几年之类不会有大的更改。

2.使用上的最大弊端是易导致一成不变性和依赖性

课件的使用相对比较稳定的原因是每年同一门课程针对同一专业、年级的学生,知识点的改动一般不会很大,教师可以使用同一课件,然后根据学生差异、环境差异稍作修改即可,但事实是大部分教师会一成不变地使用原课件。而对属于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在涉及同一教学内容时, 这种课件使用的相对稳定性也会导致很多教师不加改变地使用一样的课件进行教学。甚至有的教师“一劳永逸”地使用“现成”课件(不是自己制作的) ,而不管对自己的教学是否合适。上述情况都是课件使用上出现的一成不变性。依赖性体现在教师对信息技术过多依赖, 如果没有课件或计算机设备出现问题或是停电, 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只会给人一种喧宾夺主、小题大做的感觉,从而游离于学科课程目标之外解决之道应该从始作俑者——教师下手。

为了使教师能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成功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素养与能力[2][3]: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知识深化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教师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能力标准》(ICT Competency Standary for Teachers,简称ICT-CST), 于2008 年1 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义,在ICT-CST 文本的概述部分提到并强调了这四种素养与能力,并且明确指出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使教师达到这样的目标:能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构建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与新型教学方式相融合, 从而形成既有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又便于学习群体开展协作交流、小组活动的社会化互动课堂。[4]具备构建学习环境能力的教师肯定不会在课件使用上产生一成不变性和依赖性。

3.效果上的最大弊端是与实物操作相比,缺乏真实性和可触摸性

能用实物进行操作演示的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地制作动画进行模拟演示?因为安全性(化学实验)、方便性(物理实验)等等原因,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两点:一是哪种效果更好,二是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能用实物进行操作的应该坚决用实物操作,有需要的再配以动画演示,让学生在真实感中构建知识,触发创造力,这个“麻烦”教师应该担当。

三、网络教学平台技术的弊端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是利用网站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流媒体技术搭建一个让教师上传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教学视频以供学生课后点播或下载的资源平台以及师生交流的互动平台。互动平台主要两种:一种是贴吧和论坛形式的文字、图片或视音频的非即时互动;一种是视频、音频、文字即时互动。

笔者曾为某高校搭建过此类网络平台并参与后期的维护工作,对该类平台的制作和使用深有体会,下面是笔者对该类平台的弊端分析:

1.技术上很难保证网络的畅通

通常好的多媒体课件富含图片、动画,2课时的课件平均可达到5M,教学视频就更不用说了。在校园服务器上很难保证多人在外网(校园网外)同时下载畅通,完全比不上百度、google、优酷等大型网站。如果不能保证网络的畅通,与其耗资打造资源平台,不如借助已有的大型专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例如百度文库、google学术、优酷视频等。非即时互动平台也可以使用百度贴吧和各种专业的学术论坛。

2.使用上过度依赖网络

网络不通就会全面瘫痪;网络上的娱乐资源容易让人分心,缺乏好的学习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打造校园网内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有利的;可能导致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因为想看什么都可以从网上下载。

3. 效果上缺乏即时和真实反馈

资源平台只能提供课件、习题等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无法答疑。非即时互动平台不能即时答疑,而且也有表述不清的潜在阻碍。目前没有专门的网站提供即时互动平台,因为它的应用涉及具体的时间和特定的人物,主要用于网络实时教学。该方式虽然解决了地域问题,但教师看不到学生,无法得到真实的课堂反馈,不适合普通教学。

四、智能教育平台技术的弊端分析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打造了名为“智慧泛在课堂”的学习平台,[5]将500门课程的近2000套教学参考资料放入“智慧泛在课堂”中,并且学校图书馆针对每位学生所选修的课程主动推送对应的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教学参考资料。只需手持一台电子教学参考的移动阅读器,老师便可随时随地查阅或是增删课程相关参考书籍,刷新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则可阅读所选课程任课教师推荐的和自己需要的书籍,如果碰到困惑的问题,也只需手指轻松一点,便可以听到老师的讲解。这在很多方面可让学生和教师不再受时间、空间以及网络环境的制约,其优势如同iphone、ipad一样明显,智能平台在教育界的使用将是大势所趋。

智能平台技术在全球的关注下飞速发展,其优势就是使用方便舒适,笔者认为最大的弊端在于投入大、效果未知。移动阅读器是电子产品,耗损大、更新快,基本使用寿命为4年,也就是必须每个学生人手一台。如果学校负担这笔设备费用,无疑是很大的投入;如果是学生负担费用,短期看似乎更经济,因为四年的书费不会少于一台移动阅读器的费用,但长期看学生最终只留有一台老旧的电子阅读器,再加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例如遗失、损坏等,其实是不划算的。而大投入下的效果并不见得有保证,因为不能在电子书上自由地做笔记,留下学习时思考的印迹,这种印迹是自我知识构建的重要线索。

五、总结

从与高校教学整合的三类信息技术的弊端研究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不是单纯地在教学中使用好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质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笔者在高校小班(40人左右)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报告式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首先,给学生一个主题任务,例如“介绍PowerPoint的触发器”,让每位学生课后通过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准备报告(PPT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将报告提交给教师,教师查阅后,根据报告内容按照相异性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协作学习,上台作报告;

最后,进行综合点评。该模式类似于欧美国家本科教学中推崇的JiTT教学模式,[6]利用课外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用信息技术构建知识以及表达知识,然后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扬信息技术之长避其短。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列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1]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不仅仅指学校的计算机与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完善,也绝非单纯以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应对学校事务性的日常工作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以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并以教学过程人力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为目标进行教改,以加速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因此,在当前知识爆炸的背景下,教学的关键之重在于加速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过程首先依靠信息技术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更好地掌握学生能力培养与能力迁移过程的客观规律,最终遵循此客观规律开发更合适的课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大体分三类:事务层应用,即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加速日常教学活动、收集反映教学效果的基础数据;分析层应用,其表现为事务层数据的归纳与分析,最终提取为信息;决策层应用,表现为智能专家系统通过分析上述信息,并基于专家系统的知识经验来辅助决策者确定进一步教改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包括督导对教师的指导、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课程的深入了解,这些具体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仅实现了事务层的信息化,与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相距较远。[2]

笔者于2012年底从某计算机工程研究所转入高校,开展软件相关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以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的特点开发了一个教学效果评价软件,能够自动完成事务层和分析层的大部分工作,将反映教学效果的数据加工为信息。该软件获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有助于决策者的知识归纳与总结。

一、课程简介

《软件测试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然而目前教学大纲却依然将其归为理论性课程,实训操作仅占总课时的20%。该课程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效果很差,学生普遍难以掌握相关的核心技能,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该课程概念很多而缺乏实训,学生难以生动地理解概念只能一味地应付考试;学生的编程能力普遍较弱,因而畏难心理抑制了学习的主动性;国内软件测试技术发展才刚刚起步,因而缺乏测试经验丰富的教师,也缺乏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材。

本课程以笔者八年的全职软件开发与测试经验为基础,充分考虑该课程的学习规律,采用PBL教学模式开发实训题目:将PBL的三要素即问题、学习、指导与教学过程充分融合,保证了问题的多解性与真实性、面向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师有启发性的指导。PBL课程的成功实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内外均有大量的应用报道。[3]

本课程共50学时,分11次课讲授,实训操作约占85%,课程以基于Linux脚本工具构建自动化测试工具及其在软件各阶段测试工作中的应用为主线,以生动的问题和巧妙的解决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软件测试的兴趣 ,学生通过实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加强了能力的锻炼。

二、教学效果的量化

获取并量化教学效果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常用的选项式或发散式调查问卷分别以客观和主观题目的形式呈现,[4],[5]这些问卷的数据量相对较少,因此,若要获得大量数据则需设计很大容量的调查问卷,势必加重问卷设计、问卷完成与数据收集的工作量,亟需应用信息手段改进。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曲线式调查问卷,以11条曲线表征教学效果,每条曲线的横坐标代表课程的进度,纵坐标代表一种指标。

这11个指标分组为一个三层模型:第一层是兴趣指标,含对问题、对学习以及对实际操作的兴趣;第二层是PBL实施过程相关的能力指标,包括提出问题、独立学习、解决问题、表达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第三层是性格指标,包括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耐久力。这种分层模型反映了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即兴趣导致能力的逐渐增强,进而又逐渐强化为职业成功必需的性格品质。表1是为该课程编写的11个实训题目,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曲线式调查问卷的优点比较明显:

首先,数据是动态的且容量较大,反映了课程全过程的教学效果,便于动态分析与回归分析;

其次,曲线图形的直观性使得问卷完成过程很有乐趣,学生不易产生厌倦感。笔者的实践经验是大多数学生耗费约45分钟完成11条曲线的绘制,因为他们会认真反复地琢磨自己在课程全过程的收获与表现;

此外,11条曲线分区域显示在一个位图文件中,利用宽屏显示器能够很方便地综合对比,而传统的调查问卷缺乏整体观,学生们也容易草率应付;

最后,这些曲线存储成Windows位图文件,便于问卷原始数据的数字化。

三、教学效果的信息化评价

信息化方法包括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以及图形绘制与数据分析脚本,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程序和脚本在最后一次课作为集成测试的实训题目,程序与若干脚本一键运行的真实演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要设计一个数字化程序,将曲线式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提取出来,程序的功能包括解析Windows位图文件的文件头,确定图片的尺寸,然后找到合适的像素位置进行逐列扫描,取出非白色像素的坐标位置,并将每个像素的坐标信息与学生姓名和曲线名打包成一条记录导入Mysql数据库,数据导入的关键技术是基于Mysql的命令行接口写的Linux脚本:mysql -e “LOAD DATA local INFILE 'z.txt' INTO TABLE poll LINES terminated by '\n' ”。

2.数据绘图展示脚本

为便于同类学生的特征提取,将22名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到第三组依次代表优、良、中(n=8, 7, 7人),分组的实现是通过在数据库中建立一张姓名/组别的数据表。因为Mysql数据库本身欠缺绘图功能,所以我们选用Gnuplot软件绘图。该软件也提供命令行接口,方便用Linux脚本进行自动化集成。

3.数据分析脚本

R软件是数理统计专业的开源软件,也提供命令行接口,因此方便用Linux脚本集成,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自动抽取以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每组学生的能力指标对兴趣指标以及性格指标对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这些依赖关系能够反映各组学生学习过程的特性,因此提供了数据背后隐藏的深层次信息。

4.教学效果的评价

最终,教师通过分析这11条曲线,并分析教学效果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信息,再结合自身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相关知识的总结,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果示例

1.学习过程曲线

此处仅展示四个有代表性的教学效果指标的曲线,如图1所示。图1中的曲线是通过Gnuplot提供的“茎叶图”命令画出的每组学生相应曲线的均值与方差数据,横、纵坐标的数值是分别代表课程进度和指标高低的规一化的无量纲的量值。

可见,如果单从最终的性格指标即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曲线来看,第三组最差,第二组相对是最好的。然而这一组的曲线在课程的中后期存在明显的小幅度波动,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第二组学生对教师的指导有很强的依赖性,亦即该组学生在培养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中十分依赖教师的帮助,学习兴趣曲线也印证了这一点:该组学生在课程的后期兴趣明显下降,尤其在课程之末甚至都略低于第三组,这说明第二组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综合来看,第一组的综合学习效果是相对最理想的,因为学习兴趣曲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线在课程的全过程均有可观的增幅,尤其是在课程的中期,解决问题的能力陡然跃升,该组学生普遍反映当学过的脚本工具和正则表达式在课程中期真正开始用于解决软件测试问题时,他们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分析这些曲线,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的教改措施:

(1)对于第一组学生,在课程的中后期增加他们的课后实训任务量,让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

(2)对于第二组学生,一方面要在课堂实训过程中加紧对他们的督促,防止他们自我松懈而无法巩固已达到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训题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对于第三组学生,再进一步放低实训题目的难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数据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挖掘学习效果曲线背后的信息,在R软件中进行性格指标对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其中各系数显著性sig值均小于0.001。正系数表示某性格指标对某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是正向影响的,即随着该能力指标的增加,该性格指标亦增加。负系数则相反,依赖程度的高低由系数的绝对值确定。系数0表示依赖关系不显著,即不相关。

由表2的第二列和第三列可见,学习能力是唯一一项对三项性格指标均产生正向影响的能力指标,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竟然对三项性格指标均没有正向影响 ,这直观地反映了学生们对考试的隐忧,即使对于学习效果最好的第一组学生也不例外。尽管笔者在课程伊始便指出考试题目大多数来自平时的实训题目,学生们内心对考试的焦虑仍无法彻底打消,这也反映了学生自信心的严重缺失。诸如此类的信息是从曲线上很难得出的,这也是数理统计应用于数据分析的价值所在。深层次的信息挖掘能够帮助决策者找到问题深层次的根源:例如只有考试制度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更看重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五、下一步工作

考虑使用随堂的轻量级曲线式调查问卷,更快地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以建立以教师的指导为输入的控制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考虑将教学效果评价软件与电子教案生成软件、演示文稿生成软件、实训题目生成软件集成在一个软件包里,抽取更多数据,更加自动化、系统化地分析教学数据,进而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此外,数据分析过程还要深入结合知识,组织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挖掘出更多的信息。

本文提出的曲线式调查问卷及教学评价方法对其他课程也一样适用,只要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设置其关心的问卷指标,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绘图与数据分析脚本大部分均可重用。

参考文献:

[1]徐莉.应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7): 6-10.

数字教育的利与弊篇7

关键词: 高校考风建设 现状 不良影响 原因 对策

考试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持,同时考试的质量也是体现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窗口。优良的考风是保障高校考试质量的前提,因此高校考风建设关系到考试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更关系到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但在高校考试管理过程中,考风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对高校考风建设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为考试管理改革寻找新的切入点,对于培养优良学风与教风,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考风现状及不良影响

1.高校考风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个久未杜绝的问题,高校几乎无法避免作弊现象的发生,近年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作弊方式从“单一”到“多样”,作弊手段从“保守”到“开放”,作弊工具从“传统”到“现代”方向发展。作弊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场内作弊和场外协助作弊,作弊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有组织的群体性作弊已经屡见不鲜,“”更是频频出现;协助作弊几乎成为一种产业,各种协助作弊的广告会在考前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越来越多,使用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复杂和先进,以前作弊主要是个人夹带、互传纸条、互打暗号或把考试有关的信息写在较为隐蔽的地方,如手掌、文具、课桌椅上等,而现今手机、无线耳麦等电子通讯设备,甚至隐藏在手表、橡皮、签字笔中的无线电接收器一类高科技产品纷纷亮相,手法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然而,不论作弊的方式如何翻新,背后常常隐藏着金钱交易、权力交易等严重的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更为严重,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难度更高。

从作弊的学生类型来看,尽管大多数为平时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的学生,但其中也不乏优秀学生,甚至有一部分是学生干部,他们不仅自己实施作弊,而且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组织作弊,影响更为恶劣。作弊的群体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在人们印象中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往往比较听话,作弊现象不多,然而近年来,大学内作弊的人群不再仅仅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多,在大一阶段就开始参与作弊的大有人在。

2.考风不端正的不良影响。

对学校而言,考试作弊一旦成为风气将会严重败坏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更会对学校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生考试作弊不但不能达到考试的预期目的,反而违背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考试结果缺乏信度与效度。长此以往,师生对考风不端正的现象都变得见怪不怪,将会使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路越走越歪。

对学生而言,考试作弊会掩盖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很难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改进教学;考风不端正更会使学生心理失衡,严重挫伤好学上进者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个人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无论作弊行为是否得逞,对作弊者本人都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思想扭曲,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及完善健全的人格是十分不利的。

对社会而言,一旦大学生在一个考风不良的校园风气下生活与学习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会对学生的心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考试作弊使其养成投机取巧心理,诚信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作弊让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产生失望和担忧,进而对高等教育的信用体系产生怀疑和动摇。

二、考风不正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作弊的心理动机和行为动力有很多,他们之所以顶风作案,甘愿冒险,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毕业压力。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证或学位证与学生的四六级考试、必修课程、重修课程成绩等挂钩(大多数违纪考生集中于重修和四六级考试),一些学生为拿到文凭和学位证书,甘愿冒此风险。

(2)功利化心理。大多数学校的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评定、优秀干部评选、保送研究生、入党等荣誉与利益都直接与考试成绩挂钩,对一些学生来说,作弊无疑是一条捷径。

(3)从众心理。一些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看到某些同学作弊成功取得较好的成绩,自己没有作弊成绩不好而感到吃亏,最终随波逐流。

(4)严重偏科。一些学生对部分所学课程不感兴趣,把精力放在感兴趣的课程或更重要的课程上,还有一些学生干部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课程学习上,为了不挂科,只能铤而走险。

2.学校方面的因素。

学校因素是影响考生作弊的最大的外部原因之一。

(1)诚信教育欠缺。虽然学生作弊的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源都是个人诚信出现问题,学校的诚信教育做得不够。虽然各高校对考试作弊及违纪行为都有严厉的处理办法,但往往缺乏必要的宣讲教育,导致学生对考试作弊后果的认识严重不足,心存侥幸。

(2)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差异很大,平时对学生的学风抓得不严,学生上课迟到早退逃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考前“答疑”划重点,无形间刺激学生寄希望于考试作弊。

(3)没有过程性考核,往往一考定乾坤,与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相契合,催生了作弊。

(4)一些教师不能认真履行监考职责,监考时怕麻烦而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对作弊的认定和处理流程都不甚了解,使学生更加肆无忌惮。在几方面负面影响的共同作用下,最后竟导致不良学风滋生不良考风,不良考风进一步助长不良学风这一恶性循环。

3.考风不正的社会背景。

考试作弊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种校园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阶段,人们的心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突出,制假造假层出不穷,使得一些大学生认为平时学习已不重要,对考试是否违纪也并不在乎,关键是结果是否理想。再者是社会上用人制度的影响:诸多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标准重学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践。这种评价体系和价值导向,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作弊的愿望和动机,这些都是大学生普遍作弊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同时协助作弊已然成为一种产业,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抓住学生心理,吸引了大量在作弊与不作弊间摇摆的学生。

三、加强考风建设的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纪律意识。

一方面,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考风建设的前提条件,必须在认识上把考风与校风、学风及教风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自律品质的养成。学校可通过组织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树立诚信和竞争意识,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通过入学教育及考前教育组织学生学习考试纪律及考试违纪的处理办法,使他们具备强烈的考风意识,使学风与考风进入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对教师加强师德教育并进行相关培训,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法纪观念,了解相关规章和流程,从严治考,廉洁自律,以身作则。

2.规范考务管理,严肃考试纪律。

规范考务管理,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是预防和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的关键。一是要合理安排考场考位,从客观上最大限度杜绝作弊。二是提高监考质量,监考老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履行自己的监考职责,在监考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个工作细节,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作弊倾向,尽量把学生作弊的动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要严格公正执行违纪处分制度,坚持预防和处罚相结合,对于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根据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时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不徇私情。

3.改革考试方式,重视过程性考核。

实行教考分离,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多样化的试题库,随机抽取;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检查轻导向、重结果轻过程的陈旧考试观念,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加强过程考核,考试可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等形式,开卷考试与实验报告、课内外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将期末静态的终结性考核转变为动态的学习过程考核,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的范畴;可尝试引入第三方组织考试的方式,尤其是一些公共必修课程,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邀请同类院校或采用同等层次的相关试题,甚至交叉评阅试卷。

4.改进教学和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考风不正不能一味归咎于学生,改进教学才是从客观上减少作弊心理的积极举措,因此,应从教学和课程设置入手解决问题。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体差异,避免设置内容与知识陈旧的课程,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加强授课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训,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力争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总之,创造一个良好的考试风气应该把握两个原则:一是防大于治的原则,注重事前预防,使学生认清考试作弊的严重性,主观上打消学生作弊的心理;帮助监考老师了解考试的相关规章制度,杜绝考试舞弊行为。二是标本兼治的原则,从根源做起,严抓学生日常的学习,形成优良的学风,以学风促考风;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平时,改进教学,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考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工作,社会风气正,学校学风正,教师教风正,再加上管理科学,措施落实到位,才能从根本上端正考风。

参考文献:

[1]张贵珍,刘宪斌,王运花.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违纪行为处理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7,(1):45-46.

[2]李宇,汤明.关于加强高校考风建设的思考[J].湘潮,2010,(12):21-23.

数字教育的利与弊篇8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机制;资产重组职业道德

    一、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常用手段

    财务舞弊是指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经历了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的舞弊,从真账假作到假账真作的过程。

    1. 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之中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1)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无关的借款费用,可以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待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就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来调节利润。(2)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作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但很多公司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了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核算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3)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延长折旧年限,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甚至不提折旧等虚增利润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4)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上市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或平滑利润,通常在产品或资产的风险或报酬未完全转移之前就确认销售业务和其他资产的转让收入。(5)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相对应的是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所以上市公司还常常通过改变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

    2. 利用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舞弊。剥离与模拟是与企业改制上市相伴而生的。在行政审批制下,由于实行“规模控制,限报家数”政策,股票发行额度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企业通过激烈竞争拿到的股票发行额度往往与其资产规模不相匹配,只好将一部分经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剥离,或者进行局部改制,将原本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能力的生产线、车间或若干业务拼凑成一个上市公司,并通过模拟手段编制这些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报表。剥离与模拟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功不可没,如果不允许剥离与模拟,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是不具备上市资格的,是无法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摆脱困境的。另一方面,剥离与模拟犹如“整容术”,通过将劣质资产、负债及相关的成本和潜亏剥离,便可轻而易举的将亏损企业模拟成盈利企业,剥离与模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舞弊。从理论上说,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与财务舞弊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确实以公允的价格定价,且在报表及附注中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做了恰当的披露,则不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但事实上,中国上市公司的很多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都采用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可以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这样资产重组与关联方交易就成为一种十分重要和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如广电股份、陕长岭、波导股份等。

    4. 地方政府“援助”舞弊。目前,利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上市指标争取难度大、壳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不忍目睹上市指标作废,让已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筹资资格。于是有的地方政府纷纷向上市公司伸出“援助之手”,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形式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一定的盈利目标,这些补贴往往数额巨大且缺乏正当理由。这种地方政府“援助”为不少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开了方便之门。

    5. 虚构经济业务舞弊。(1)虚构销售。虚构销售业务是性质最为严重也最难以审查的舞弊方法之一。如以银广夏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为了虚构销售业务往往从原始的销售合同开始就全套造假;黎明股份的虚构行为更是百密无疏,即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构购销业务,在回避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和利润。(2)虚构资产评估。虚假的资产评估包括未经正规程序立项的资产评估、虚无资产评估和不恰当的评估。琼民源就对未具有完全产权的资产进行评估,确认巨额的资本公积。

    二、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反思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仅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公司形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1.治理机制的缺陷削蚀了防弊纠错的免疫能力。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确保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内部制度安排,通常包括董事会运作效率和内部控制结构。然而,许多上市公司用于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致命缺陷。在中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中,国家股、法人股占绝对比重(国家所有者长期缺位),中小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与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另外,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内部控制人”,使得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丧失效力,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损害了大股东自身的利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有助于防弊纠错,保护资产的安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目前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诸多内容非常原则,现实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规范的缺失与失效都会影响规范的有效性。再者,中国企业之间大量收购兼并,经营规模急剧膨胀,业务日趋复杂。许多高管人员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导致被收购兼并公司在管理体制、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人事政策等方面未能有效地与收购方实现整合与优化,弱化了组织控制和内部控制,为高管人员逾越内部控制和从事财务舞弊埋下了隐患。

    2. 独立性和职业道德的缺失是导致重大审计失败的根源。如果说内部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第一道闸门,那么,独立审计就是防范重大会计差错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注册会计师要想避免审计失败与法律诉讼,最基本的是要苦练内功,注重知识更新与积累,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修养。在执业过程中,一定要全面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客户管理层的品行、公司内部治理机构设置、财务人员所遭受的异常压力,当所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时期尤其是要被ST或PT时要予以特别关注,要有合理怀疑的思想、不迷信客户,时刻关注所审单位的变化和外界对其的反映,尤其要注重收集关键客户的信息,在发表审计意见时要慎之又慎,切勿为一时一己之利断送个人、事务所、甚至行业的前程!同时,对签字注册会计师及其家属实行财产申报制度,避免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正当交易换取上市公司或庄家的不正当利益等审计寻租行为的发生;加强行业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将职业道德、诚信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使每一个投身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从业人员牢记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提出的十六字准则:“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逐步摒弃“一夜暴富”的心理,逐步树立正确的从业价值观。

    3. 不能只重视制度安排,而忽视全方位的诚信教育。证券市场是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博弈场所,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对参与者和监管者进行制约和威慑。而制度的先天性缺陷是无法遇见到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而不可能预先在有限的规则条文中一次性罗列所有需要遵循的条款。如果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者不讲正直诚信,制度安排将显得苍白无力。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表明,诚信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注册会计师需要诚信教育,律师、证券分析师、投资银行、信用评估机构以及中小投资者等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政府官员、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等证券市场的监督者,也需要进行诚信教育。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在于真实地反映特定主体与其经济环境发生的经济关系。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财务会计所处环境的制约。如果不通过诚信教育净化会计环境,即使财务会计系统再完整,其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必定被歪曲。当前,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的财务舞弊,都是诚信缺失的具体体现,都是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只有进行全方位、全社会的诚信教育,才能根除财务舞弊这一顽症。

    4. 财务报表重述制度是财务舞弊行为的“照妖镜”,值得借鉴和推广。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暴使财务报表重述制度开始倍受关注。美国的财务报表重述制度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因舞弊、严重违反公认会计准则或发生重大会计差错,导致其过去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误导,一经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有义务予以纠正,重新编制和公布纠正后的财务报表,并详细披露各种舞弊手法或重大差错对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影响,以便让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了解上市公司的舞弊伎俩、会计差错及其影响,评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管理当局的正直诚信。从一定意义上讲,财务报表重述制度值得中国借鉴和推广。对于上市公司的弄虚作假,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应当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只有赋予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充分的知情权,要求上市公司充分披露其详细的财务信息,才可以使投资者掌握更多的证据,提高对造假者指控的胜诉机率,同时让社会公众认清造假者的真面目,加大造假者的社会成本。

上一篇: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范文 下一篇:网络安全演练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