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7 19:20:09

夯实课堂教学

夯实课堂教学篇1

关键字:备课 会计 教学 改革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因此,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无一例外的要做一番准备工作,因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方面把我的一些体会,现提供出来,供大家讨论。

一、会计课程备课的过程更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会计学是内容相对复杂而且体系性较强一门课程。对于没有任何会计实践经验、会计知识近乎空白的初学者来说,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如果教师讲课时采用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仅仅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进行概述和简单练习,学生很难直观地把所学的知识与会计实践联系起来,其后果是学生感性认识差,对知识不理解,学习质量难以保证。

如学会计的人都知道,在会计各类考试中,上到含金量最高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下至从业资格考试,考试具体内容每年一小变,四年一大变,而我们的教材滞后于最新的条例、政策。缺乏会计的实用性,这就需要我们会计教师要时时充电,我们中职学校的教材很多还是九十年代出版的,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会计教师关注最新的内容变化,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合理的删改教材,让学生来有所学,学有所得。

又如把传统式教学变成教学一体化的新模式教学,在备课时把陈旧的知识更新成最新的会计准则,把整本书学习的知识点分为几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中,设置若干个待解决的问题,在结合实际案例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转变角色,扮演一个会计的角色,亲身动手操作,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虽然一堂课只有45分钟,不过这种教学一体化的课程,希望未来能在课堂上取得更大的效果,就需要教师课后花费大量的实践去进行课程设计。

综上所述,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也要备学生”。因此课前做好最实用的课程设计,对于中职会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二、备课的过程为互动教学埋下伏笔提高学生注意力

曾有专家研究出人集中精神的时间高中阶段为35~60分之间。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差,相对于普高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不是很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少,这就更要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与学生形成互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由于会计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并且需要学校多种课程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教师从毕业就走上讲台,缺乏实战经验,在校的教师要多找机会下企业培训,知道书中的知识与实际的差别,备课时候把实践经验融入到枯燥的书本当中。

又如银行实训的柜面操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设定几个项目进行教学,每个项目中设定一定的情景,在学校硬件设置具备的前提下,使学生亲临其境,让每个学生都扮演自己的角色,老师教的过程,学生有兴趣的去学,并且进入角色扮演该课程的某一角色。当一位学生扮演一位老奶奶来办理开户存款等业务时,接待者的仪表语言的表达,还有柜面工作人员点钞等办理业务时更有劲头,相比下要比枯燥的讲授课,学生更加有兴趣。

这样的情景教学能使老师在更大的程度上使学生更加集中精神去听课,把所学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种情景教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做好想当大的准备,设置好教学的种种情景,设置出问题,并且做出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互动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备课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打破传统教育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因素不是自发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

如采用计划成本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时,可以先用实际例子,某企业当期计算有奖金4千元,要在60名职工中进行分配,问其中20名男职工分多少?学生应该马上能回答上来。然后,老师师可以把话题转向本节课的主要学校内容计划成本法计算,经过教师启发,学生就很快掌握了成本会计里的计划成本法。

又如对于没接触过社会的学生来说会计的一些理论是很难理解的,在介绍会计要素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举例说老师现在有100元,当时就拿出现钱,然后问学生,谁想跟老师投资合作开办一个企业吗?这时候学生会很有兴致的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如果这时候学生也拿出100元。老师问:现在有多少资产,一目了然有200元,那么所有者拥有这个公司的权益是多少?从而引出资产=所有者权益。然后候继续问,谁肯借给我们公司资金,我们资金不够了,这时候可能会有其他同学响应,当借到50的时候,问学生现在有资产多少?学生肯定回答:250元,那么投资者投入这个企业的所有权益是多少?形成的外来负债有多少?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更容易理解。

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会计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专业课来说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改进方法,改进方式,形成一种中职会计教学特有的教与学一体化新的教学方式。

夯实课堂教学篇2

[关键词] 课堂教学;预设;生成课堂不仅仅是师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所,而是师生携手成长的最宝贵的一段生命历程. 它需要智慧的驾驭,体现的是生命的内涵. 而一节成功的课堂,必定包含着师生情感的倾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孩子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见识、他们的思维、他们的经验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不相符的现象,这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是固执于教案,墨守陈规,进行机械教学,还是从学生出发,将学生出现的这种“异常”当作课堂精彩生成的一个亮点、一种教学资源呢?

夯实预设,酝酿生成

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相对复杂的活动过程. 它不仅需要教师掌握教学内容,理解编者意图,当然更重要的是掌握生本,然后在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设想种种可能. 这就是一种教学中的预设. 这种预设不是为了限制生成,而是让生成具有可控性,具有一种方向感. 因而教师备课也侧重于学生的学,侧重于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其预设更多地位学生的学做准备:预设他们提什么问题,遇到什么困惑,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引导、怎么鼓励,乃至矫正等. 可以这样说,不重视预设,必然会导致精彩无法生成.

生成是过程,是一个动态呈现,是在教学过程随机发生的. 要酝酿生成,前提是夯实预设. 预设在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可能,仅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因而教师需要极力开发资源,可以自己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当然更可以积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上网搜索、图书阅览、调查采访等)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夯实预设,给生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准备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准确告诉学生它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然后让学生动手,用这样的小方块去摆一摆边长是20厘米的大正方形,想想其面积是多少呢?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后,发现小方块不够,因而开始猜测,解决问题时出现了障碍,答案也就众说纷纭. 其中有一个学生说用20×4=80(平方厘米),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追究答案,而是问“这里算的是什么?是周长吗?”巧妙的一句话,使学生茅塞顿开. 当小方块不够横排和竖排摆的时候,要摆一个图形,只要横排摆几个,竖排摆几个,来建构图形的面积. (见附表)

完善预设,寻找生成

夯实预设,仅仅是给生成一种广度,然而对于生成来说,更需要一种深度. 完善预设,就是将生成推向纵深,教师在这过程中,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预设,驾驭预设,尽量把预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完善预设方法很多,一是备课中预设,假想种种可能;二是课堂中预设,针对生成过程中出现种种“意外”,教师可以给预设微调,而不是一层不变. 完善预设的目的,不是摒弃预设,而是让生成更符合学生实际,更结合课堂动态,在课堂教学不断调整中寻找精彩生成点.

方法远比过程重要.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而这与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结合数学三维目标,对照预设,让学生进行种种探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这才是目的. 然而在预设生成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探究都有结论,也并不是所有的思路、方法都正确,即便正确,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去讨论,在预设中去完善. 比如教学“近似数”一课时,4、4.0、4.00一样吗?“根据小数的性质,它们大小相等.”“如果根据小数的意义,一样吗?”引导学生讨论,就会发现明显有两种看法:

(1)一样.

理由是大小相等,当然一样.

(2)不一样.

理由是大小虽然相等,但意义却不一样.

实施预设,收获生成

一节富有生命的课堂,毕竟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夯实预设,完善预设,这是课堂教学能够成功的关键,但动态生成则是精彩课堂的最终体现. 很多时候,教学活动变化按照预设实施,但更多时候其过程乃至结果与预设是有差异的,甚至还是截然不同的. 而教学过程一旦脱离预设,而且过程中更是无法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围绕生本,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成,从而让静态的预设呈现为一种动态的、富有灵性的预设,为学生精彩生成护航.

为了让教学过程呈现一种诗意,追求一种生命,教师必须多角度预设教学过程. 例如:教学目标如何具体化?维度与层次目标如何与教学过程吻合,并且逐一达成?教学内容怎样呈现?教学流程如何设计?运用哪些教学方法?等等. 相对而言,课前教师主要考虑种种可能;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正视教学真实情景,根据课堂具体教学进程来整合各种预设,因而教师在这里的思维应该更多表现为整合性,这里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的巩固练习为例,试简要分析.

师:(发现规律后)给你一个数,你能否迅速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为什么?

生:(齐声回答并欲报数)能!我来说(课前收集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

师:(情绪被学生调动,立刻应答)真的能行?那好,我现在就请你报一个数!

生1:南京新街口邮政编码为210000,请问能不能被3整除?

生2:能!各位上数的和是3,能被3整除.

生3:这个其实很简单,我认为无须相加也能知道答案.因为3能被3整除,2加1也能被3整除.

师:咦?这又是为什么?谁来说说理由?

生4:前两位上数的和是3,这比各位数相加来得简单.

师: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生5:(带着挑战的口吻)我报个电话号码86414454,谁来说说它能否被3整除?

生:(有的在观察,有的在运算,有的已经举起了手)

师:这可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数据!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

生6:5+1=6能被3整除,6是3的倍数,剩下4个4相加和是16,16+8=24,所以能被3整除.

生7:我的方法更简单!先划去3的倍数6,再划去和为3的倍数5、1;最后划去4个4,它们的和等于15+1;最后算8加1得9.所以这个电话号码能被3整除.

生8:(急切地)我补充. 当剩下8、4、1、5时,我们就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1分给8,凑成3的倍数,剩下的4给5,显然能被3整除.这就更快了.

生:(不约而同地……)哇,真棒!

师:不错!你们对规律真是活学活用,比老师厉害多了!

生:我身份证号码是342301720103102,看看谁最先作出判断!并说出判断的过程.

生:……

师:(赞赏地)看来在具体学习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就可以想出很多好的办法,这样即便再大的数据也难不倒我们.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夯实课堂教学篇3

关键词:民间音乐;音乐文化;教学内容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曾经广泛流传于湘西北的劳动号子《硪歌》为例,经考古专家对现存于澧阳平原中部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分析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的城头山土城夯筑时期,《硪歌》就已产生并繁衍。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一直作为人们夯筑劳动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传唱。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真正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

身为音乐教师,必须把弘扬民族民间音乐这一课题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准和鉴赏力,最终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培养人才的目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呢?

一、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增强对民间音乐文化的理性认识

作为音乐爱好者,我年轻时就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小时候跟着大人们劳作,接触到地方上流

行的《扯草歌》《栽秧歌》等,觉得十分的新奇和亲切。高中毕业后的几年回乡劳动,亲身领略到了《车水歌》《硪歌》等劳动号子的艺术魅力,便对民间音乐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参加了教育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工作者,凭着对民间音乐文化特有的感情,我自觉投身到了对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中。近30年来,先后搜集整理了以《澧水船工号子》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文化作品300余件,还于2005年直接参与了由地方文化部门牵头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的工作。

丰富的音乐实践使我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二、提炼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精品,将其社会化和现代化,以此形成全社会普遍关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音乐的“入侵”以及现代音乐的冲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间音乐的生存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空间越来越狭小。调查表明:一些优美的民间小调,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人会哼唱。尤其是随着手工劳动被机械化作业所替代,“劳动号子”这一民间音乐文化精髓也被隆隆的机器声彻底淹没。如何使民间音乐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音乐人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为了给民间音乐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她能从原始的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跻身到现代音乐中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就着手民间音乐的加工提炼工作。20多年来,我先后以民间音乐原型和地方民俗为基础,创作了《澧水船工号子》《澧水谣》《夯歌》《杵糍粑》《郎在高山捡干柴》等10多首音乐作品并在省市级音乐刊物上发表。带着这些音乐作品,我还先后10多次参加了县市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湘鄂边区六县两市及江苏海门“中国山歌艺术节”演唱大赛。2005年度,在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澧水船工号子》及《澧州夯歌》分别被申报为部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一系列的演唱、赛事和“申遗”活动,大大拓展了民间音乐的生存空间,增强了人们关注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意识,为进一步发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一位高中学生的家长说,他的孩子几乎就是在《澧水谣》的各省中“摇”大的。

三、让民族民间音乐走进课堂,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音乐课堂是弘扬民间音乐文化最好的阵地。它不仅直接辐射到千千万万的家庭,更有着周而复始的时空意义,可以不断更新传承对象,代代相传。

为了让民族民间音乐唱响课堂,我将地方民间音乐以《澧州民调》为题编入了音乐校本教材,按地方民歌、地方戏曲、地方音乐、地方器乐分类向学生进行推介讲解。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下乡做广泛的社会调查,收集民歌民调作品,让他们感受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于民间音乐作品中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代表作,则在课堂上宣讲教唱。在教唱《夯歌》作品时,我还特地找来木夯实物,给学生现场示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随着《夯歌》号子的起伏,夯体一上一下,学生们仿佛亲临劳动场景,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喜悦,领略到了劳动号子对劳动者的精神鼓舞作用。在江面上,同学们站立船头,引吭高歌《船工号子》,更是情趣横溢,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摇橹背纤的岁月……这些镜头,有的被编入《澧水船工号子》和《澧州夯歌》的“申遗”光碟,成为永恒的史料;有的被省市电视台制成专题片,在省市和中央电视台播放,成为学生们终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如今,凡是我教过的学生,他们大都能哼上几首民间小调,更不用说像《船工号子》《夯歌》这样大气的号子了。由我演唱的《澧水船工号子》和《夯歌》还被地方专业剧团排练成舞蹈,成为传统保留节目。

夯实课堂教学篇4

——学习四中全会《决定》心得

一、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

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学校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思想铸魂、价值导向、党建引领,激励全校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健全和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学校依托文明校园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好每周升旗仪式,实施全校师生齐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赋等活动;用好校本教材,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用好“道德讲堂”,加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的教育。

二、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夯实技术基础

《决定》指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范。

学校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要不断提高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件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学校要努力实现各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在互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生共享。学校要利用互联网所进行的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发现学习”,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三、拓展家校合作渠道,夯实社会基础

《决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要积极强化家庭学校社区对孩子成长的共同责任,切实做到相提并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家庭教育主要侧重“修身、立德”;学校教育主要侧重“求知、明智”;社会教育主要侧重“合作、体验”,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良性互动。学校要积极完善活动,如不断完善家校共育中心的机制,以率性增定力,以理性求活力,以良性添效力。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参与,如与属地派出所、街办、社区合作,搭好平台,汇聚资源,服务育人,提高质量。

夯实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效率

物理是中学学科的基础学科。其基础性决定了学习物理必须“夯实基础”,这种认识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所认同。但是什么是物理基础,大家在认识上存在差异,在实际的教学中,做法有别。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夯实基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认识的偏差,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感到茫然。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准确理解高中物理基础是进行物理教学的前提,有效地夯实基础是物理基础教学的目标所在。

一、明确目标,准确把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概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去实现,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要为学生参与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从科学素养的内涵以及物理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到的作用看,高中物理基础应该是基本的物理知识、学科方法、思维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它们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贯穿始终,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其作用自不待言,它始终处于物理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物理基础是物理知识在内的多个要素构成的统一体,这些因素内在联系互相影响。他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将他们分割开来。试想,如果没有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就不会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如果没有法拉第“磁转变为电”的思想,那么就不会有第一台发电机的诞生;如果没有开普勒三定律,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出现。

二、树立理念,夯实高中物理基础

理解了“物理基础”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夯实物理基础必须明确“物理基础”的概念和内涵。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勇于超越昨天,超越自我,树立全新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求思维多样化,学习方式多样化。

(一)转变自己的角色,改变教学行为。转变自己的角色是夯实基础的前提条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从基础抓起,从教师做起。作为教师要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角色的转变,就是改变自己主宰课堂的做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想,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1.重视教学方式转变,由教法向学法的转移。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大多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自始至终习惯了牵着学生走,让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学是为了教师的教。教师中心论的思想在很多教师的脑子里根深蒂固。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中心,放在支配者的地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依赖性增强,任何的情况都是被动接受,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丧失。其结果基础不牢,效率不高。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的获得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获得的,要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科思想必须有正确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夯实基础,而且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将好的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逐渐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物理课堂教学不仅看教师如何讲,还要看学生如何学。正如叶圣陶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2.改变评价方式,重视学习过程。很多教师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只看结果,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的知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有一个过程。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历知识获得的过程,让学生展示他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要通过一定物理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总结其内在的规律性,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物理规律,掌握物理规律。学生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自然就掌握了基础,又发展了学科能力,从而也就夯实了基础。

(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多样化就是改变单一的学生学习方式,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必须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如果没有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就不可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和物理科学素养。

夯实课堂教学篇6

关键词: 依次入座 分层次教学 分层提问

顺应素质教育要求,当下中国中学班级基本是平行分班,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能力和成绩会有不小差异,如果采用“一刀切”、“一视同仁”的教学方式,无视学生个体差异,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够”,学困生“吃不透”的不良局面,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当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中学语文课堂如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分层次教学,那么势必会产生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分层次教学有很多种方式,在此要谈的是“依次入座”这种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需求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和成绩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我所说的“依次入座”就是将班级学生分成x组,每组六人或八人,分成三个层次,分两排入座。这三个层次如果直言不讳地归为优、中、差三层就有可能挫伤孩子自尊,因此老师可另起一个儒雅的名字。以我为例,我将班级三个层次由高到低分别命名为腾飞层、拼搏层、夯实层,每组以班级的正中纵向为基准,两侧入座,腾飞层学生紧靠教室中间坐,拼搏层学生侧旁入座,夯实层学生旁坐,鉴于每组是六人或八人,坐在中间的拼搏层就是一人或两人。分组时,每组同等级学生成绩基本差距不大。下面我具体谈谈如何践行这种教学方式。

一、熟悉学生情况,分层依次派座

“依次派座”不能仅根据新拿到的考试成绩表,应先花一段时间认真了解、熟悉学生,了解现有知识水平,了解智商和学习能力,了解性格和学习态度等,然后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好每一位学生所属的层次。当然,确定好每位学生所属的层次后,不能随便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座,还要考虑彼此间性格的兼容性,有些学生坐在一起容易讲话或吵架,就不能起到帮带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依次派座时应该认真考虑这个因素。每组学生入座后,老师应让组员推举一名组长,以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所选组长应该是成绩优异、有责任心、有担当、有威信的。每组可以给本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希望组、鸿鹄组、旭日组等,再编写一两句本组口号或誓言。

二、课堂教学研讨,分层提问、应答

老师在课堂中设计题目的难易程度一定要均衡,这样才能照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问某个问题时,应先估量这个题目的难度,适合哪个层次学生回答,如果乱打乱撞,随便喊个人回答,那么不仅有可能伤了答题能力偏差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还会无端耗费课堂宝贵时间。所以,老师提问时先估量好问题的难度,然后在腾飞层、拼搏层、夯实层中对号提问,力求使被提问的学生有话可说,接着老师加以提携纠正,使这个问题以最快速度有效得以解决,被提问者也会很有面子,课堂参与意识和态度会更强、更积极。

语文课堂中,学生研讨是很重要、很有效的教学形式,“依次入座”后的课堂研讨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老师讨论结束后提请学生回答时,不要一下子让某个学生直接回答,而是问某个小组,让小组确定答题人。研讨问题开始时,组长先估量问题的难度,然后让契合这道题难度的学生先表述,其他学生纠正补充,形成最终统一答案后,组长还要确定一旦被老师叫到由哪位学生站起来阐述答案,一般而言,会由刚才在小组讨论时先表述的学生站起来回答。

三、课后布置作业,分层练习、阅读

分层次教学日常布置作业时必须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目标要求,这样才能适应自身要求,起到作业效果。对夯实层学生,可以多布置些背诵抄写和基础题目;对拼搏层学生除布置基础题之外,适量布置一些理解性习题;对腾飞层学生则以理解题、拓展题为主。对于写作训练题,夯实层、拼搏层学生可以多做一些片段训练或写一些日记,提高语言功底;而腾飞层学生则要求他们写出完整的作文,要有创新思想,有深刻的见解,有动人的真情实感。

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针对夯实层学生,要求他们多看中学生优秀作文,说实话,这个层次学生语言功底较差,语句通顺这样的基本要求不一定能做到,所以多看一些中学生能写出优秀作文,能多积累一些作文素材,学会审题立意,懂得怎样使语言通顺流畅、生动形象。针对拼搏层学生,让他们在看作文书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看一些自己喜欢的名著、历史故事及散文、小说,这样能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对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是很有帮助的。针对腾飞层学生,我会在前面所说书籍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看一些文学评论方面的书。文学评论,是专家对著名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我们应鼓励好学生阅读一些好的文学评论,感受评论家是如何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评判作品的,对作品发出个性化声音,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对文本整体做出相应评判,从而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进入到“识文――赏文――评文――习文”的良性循环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依次入座”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这种分层次教学法,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当然,新型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未发现的缺陷,有待在今后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路海杰.分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荣丽华.问题引领下如何开展语文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3).

夯实课堂教学篇7

一、夯实基础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教材主要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为线索,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穿插,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教材在一些章节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古代化学史、原子分子概念的描述,氧气的发展史等方面介绍得不够全面,所以,教师要阅读相关的资料和史实,对教科书中涉及的化学史内容进行考究。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这些概念对于初学化学的人来说可能有些繁琐,但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些基本知识是你解决问题的工具,没有这些基础,很难进行下一步的科学研究,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基础知识框架,夯实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掌握初中化学基本知识,没有系统的方法论做指导,必然效率低下,效果也必然不好。

1.课堂情境创设

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借此发现并提出问题,再努力探索解决问题,使得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就是生活,学习来源于生活,学习服务于生活。

2.点明关键词语

化学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新的概念、原理,刻意地让学生记忆或简单地解释是无法加深学生理解的。如果我们能把关键点都指出并配以对应的课堂练习效果就会很好。比如,在学习催化剂概念的时候,就要把“改变”二字作为关键字,“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而学生只单独把它理解成加快了,还有“质量不变”,重点要放在“反应前后”作对比,不包括化学反应过程中。再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关键词就是“参加”二字,学生往往理解成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就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这是错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只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还有单质的概念,重点词语除了只含一种元素外,还应该注意它的条件:必须是“纯净物”,学生往往认为,只有一种元素一定是纯净物,而氧气和臭氧混合在一起,就不是单质。

3.指出问题本质,认清知识源头

有些知识的理解可能要到高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认清,如,酸碱度与pH。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方法可能就是说明pH和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只是简单机械地记忆掌握。如果课堂中我们能说明pH的来源,让学生明白pH其实就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建立起酸碱性、氢离子浓度与pH之间的关系,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4.加强概念的引导,重视概念的内涵

紧扣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细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5.知识网络化,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化学概念虽然很多,但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要善于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归类,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

二、培养科学头脑

夯实好了基础,接下来就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头脑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由于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因此,进行素质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优化解题策略,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它能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讲地位,讲知识点,讲思路,讲评捷径,讲发散,讲规律。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习题等都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观察的方法,学会基本操作的方法,学会实测测定的方法,学会实验记录的方法,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学会对资料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等等,经过反复多次的运用和训练,学生就能自觉地掌握探索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获得不仅可以提高化学学习的质量,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这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

夯实课堂教学篇8

关键词:TPRS 教学模式 高职外语教学

一、TPRs教学法概述

1.TPRS定义

为帮助学生习得第二语言、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美国著名西班牙语教师Blaine Ray于1990年创立了TPRS(Teaching Proficiency through Reading and Storytelling)教学法。它基于美国心理学家James Asher提出的“全身反应法”,把故事讲述和角色扮演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并大获成功。

2.TPRS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新型的外语教学模式。TPRS受到越来越多外语教师的关注。这种新型教学法是以James Asher的“全身反应法”及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ames Asher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TPR教学法(即全身反应法)。这种教学模式建立在言语和动作协调的基A上,使大量听力信息的接受与肢体动作反应相结合,有助于二语习得。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认为,人类对信息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实现的。对于所输入的语言信息的难易程度,可以用“i+1”来表示,即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教授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听力先行原则。最终帮助学习者自然而然地获得口语表达能力。

3.TPRS教学模式

Blaine Ray提出了TPRS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即:确立意义、故事询问、阅读与讨论。TPRS教学法在外语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学习者和教师共同参与发展故事环节。并通过对学习者循环提问故事细节。让学习者不断重复目标词汇及语法点,保证学习者注意力的集中,最终实现学习者习得目的语的目标。课堂提供给学习者个性化的生活故事情境是不断扩展的,因此语言信息的输入量和重复量都是动态逐渐发展的过程。阅读与讨论环节,基于前面所编故事,教师引导学习者阅读、翻译和讨论教材中的相关阅读内容。以便学习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讨论与写作练习,使学习者所习得的语言点最终得以内化并能达到自然输出的效果。

4.TPRS教学原则

TPRS教学过程包括大量输入原则。语言的学习和习得都需要大量丰富的有意义的材料作为可理解性输入:主体性原则,在课堂上应该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个性化问题的设计和追问中。使故事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关注每一位学习者;真实性原则,教师所创设的各种话题和问题需要贴近生活与真实的实际情境相联系:反复性原则,学习者通过不断回答教师的各种问题,实现了语言的反复却有意义的重复,完成对情境的补充;动态性原则,在故事的推进和构成方面,教师、学习者共同合作,故事内容是课堂的临时性生成。总之,TPRS外语教学课堂使学习者主体在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真实信息中。通过对语言进行动态地反复复现和巩固,实现了语言习得的内化和输出。

二、TPRs教学法在高llP,外语教学中的优势

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须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为依据。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调动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者的外语应用能力,突出外语向职业技能提供服务的特征。TPRS教学法无论是在教学模式、教学原则还是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可行性。可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

1.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调动学习者的最佳学习状态。TPRS教学法的课堂上,重新塑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有利于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高效学习。

2.夯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TPRS课堂教学有助于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课堂教学内容来自于学生的个性化经历。学生课堂专注度有所提高。学生愿意为自己或他人的个性化故事锦上添花,因此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活跃度有所提高。TPRS教学法有助于发挥外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素养

一直以来,高职外语课堂对于学习者的培养注重读写能力,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TPRS整个教学环节是通过教师的反复提问和追问。实现学习者语言知识和内容的内化,最后实现无压力状态下的口头输出和对文本的理解。学习者主动参与,共同合作,促进了学习者社会性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获得。对于听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高职外语学习者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上一篇:安全生产法建议范文 下一篇: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