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28 11:24:39

夯实课堂教学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时,安排学生课前到附近的超市、商场购物,然后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自己购买的物品。课前购物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置身其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张小小的购物小票,为枯燥的计算教学赋予了生活的气息,使其变得鲜活起来。同时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新课程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数感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直觉,是一种对数的敏感性和鉴赏力,这是一种带有本能色彩的直接感知,也是数学地思考的一种表征,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计算教学是发展学生数感的一个有效途径。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24+9=?”是本课重点研究的一道题目。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小棒”和“图纸”,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中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经历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想一想的过程,就是培养数感的过程。

3.教给学习方法,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成功的数学教育,不是细数教会了学生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考量学生感悟了多少数学思想方法,具备多大能够继续学习的本领。《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以 + 为例进行探究。先让学生猜想: + 可能等于几?然后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学具:两张大小相等的圆、剪刀、格尺和彩笔,想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适时小结学生的想法:这位同学想用折纸的方法来验证;那位同学想利用画线段的方法验证;另一位同学想用通分的方法验证。接着让学生分小组验证。在展示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转化思想的指导下很顺利地找到了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同时在一系列“做”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4.明晰算理,使算理和算法有效融合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算理与算法的融合是计算中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计算的新授课不能只重算法而不重算理,我们的计算教学应着力于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做到算理、算法有效融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中的1.2×0.8时,在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三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1.2×0.8看成12×8,再把结果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方法二,先把1.2和0.8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再把结果缩小100倍;方法三,先把1.2×0.8看成12×8,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小数位数的和。接着引导学生找到这三种方法的相同点,第一步,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第二步,点小数点是关键。再一次引导学生找到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发现方法二就是方法三背后的道理,挖掘出方法背后所蕴涵的算理,使算理、算法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鼓励算法多样化,适时优化

算法多样化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尊重,但并非越多越好,应适时进行优化。“优化”是数学的灵魂,最优化算法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是提高计算效率和能力的保证。

如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商大于1)》时,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出算式22.4÷4,引导学生得出三种算法:一是用改写单位的方法来计算, 22.4千米=22400米, 22400千米÷4=5600米,5600米=5.6千米;二是用22.4×10=224,224÷4=56,56÷10=5.6;三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然后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对比“22.4÷4”与“224÷4”竖式计算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搭建了认知桥梁,并使学生体会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简明、操作性强、具有一般性。

总之,要上好一节数学计算课,需要研究计算的有关理论,分析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真正原因,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找准计算内容对他们的潜在意义,引导学生将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计算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用联系的观点对待计算问题。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预习;教学;课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预习。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对新授内容阅读的基础上,让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并提前对新授内容中进行质疑,以便在学习时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及时扫清学习障碍,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进行预习以便更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夯实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通过短篇长教,有效的指导学生预习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由于题材的不同,课文的篇幅长短不一。篇幅长的课文知识点也相对较多,学生容易找到切入点进行拓展延伸,预习效果较好。但有些课文,例如诗歌、寓言以及一些应用文等,篇幅都相对较短。在对这些课文进行预习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引导,通过对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能够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内涵将文章向更深层次的方面拓展开来。例如:在教学《咏雪》时,课文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短课长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预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对这一课进行预习时可以进行如下的问题设计:首先思考把雪比着什么更合适些,大家知道的有关雪的诗句有哪些?其次文中提到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别是怎样的,还能够找到有关他们的其它故事吗?学生看到这样的预习方案以后,思维就会被引领到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会以查阅书籍资料,上网点击搜索等各种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索,获得的知识会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这样的预习方式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勾画关键词句,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

初中语文学习阶段主要以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议论文为主。预习时可以对关键词进行勾画以便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作结构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由于文章题材的不同及内容的不同,在进行勾画时又有不同的重点。例如,在对记叙文进行阅读时应着重勾画出能够表达文章中心的词语和句子,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每一段的开头,或者在这一段的结尾,在文章段落中间的情况很少,但也不是没有。同时注意记叙文的要素,以便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对于较优美的句子除了划线还应该把句子中的关键词打上着重号,不能透彻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加上问号,便于课堂上有的放矢。另外有些好词佳句还应该摘抄下来,以增加字词句的积累,在作文时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生动性。摘抄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精彩的及富有哲理性的语句。积累的就多了,领会的也就多了,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的语言,影响着自己的思想情感,提升自我表达能力和自身的语言修养。

三、进行浅文深教,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

根据编排的需要,有些编入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在阅读时没有任何文字上的障碍。他们在阅读时就会因产生满足感而不愿意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教师也会由于感觉到学生容易理解就不愿意多讲,有时也会感觉到不知道要讲什么。这样一来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也不知道学什么,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很枯燥无味。我们对于这一类文章的教学应采取有别于其它课文的教法,即浅文深教来帮助学生提高预习的效果。例如:在对《奇妙的克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克隆的认识来给“克隆”一个定义并说出自己理解的克隆过程,学生为了定义准确就会认真钻研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准确描述。还可以就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预习,结合以前学过的说明方法,让学生找一找这篇文章中都运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这样的预习过程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不会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有了解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温故而知新,预习效果明显增强。

四、进行深入预习,把握难度较大的文章

有些文章的难度较大,学生学习会产生困难,在预习时就应该进行深度预习。除了常规的字词句预习以外,还应该对文章的主旨以及深刻的内涵进行深入探究等综合性预习。比如有些复杂的文言文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教学经验来看,只有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够不断探究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问题越多学习的氛围越浓厚,教学效果也就越明显。反过来课文难度大,预习效果就不理想。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预习时间,放手让他们深入透彻地进行探究,围绕课文内容向纵深方向拓展,夯实语文教学的基础。但同时也应注意放手不是放任,学生的预习必须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预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文娟.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J].新课程,2013(06)

[2]徐路华.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探究式教学[J].现代阅读,2014(02)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一、情境创设讲价值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都在努力尝试着如何创设更有价值的情境服务于教学,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我认为恰当的、有价值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数学助力,也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奥秘。

创设情境,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为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创设情境,不能只追求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更重要的是在情境中必须暗含数学问题;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应紧紧围绕数学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活动安排讲实效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安排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肢体活动。为了防止过分依靠单纯的模仿和机械的灌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我们在数学活动的安排上,应突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理清知识的脉络,经过自己的努力、思考,主动获取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活动的安排,应注重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真正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的安排不能只追求课堂场面上的“热闹”,而要把知识融入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动口概括能力、动脑思考能力。

三、合作组织讲合理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人人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的组织要讲究合理性。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思考哪些内容需要讨论;哪些问题值得去讨论。那些知识只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探究出来的,就须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还要考虑时间的安排,必须留有思考的时间、交流的时间、汇报的时间和教师总结的时间。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显示出价值和魅力。

合作学习的组织,除了要重视内容、时间安排合理外,还应摆正教师的位置,使教师始终处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才能真正营造一种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新型的学习形式。合作学习的组织,不能只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应该全面完整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防止组织随意、问题随意、时间随意;防止学生从众现象多,深入讨论少;优生参与多,学困生参与少;表面形式合作多,有价值合作少等现象。

四、练习设计讲实在

新《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提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练习是教师在课堂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发展智能,提高应用意识。好的练习设计,能较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能在有限时间内突出数学问题。

练习设计在注重内容全、层次清、形式多样的同时,还要根据教材内容挖掘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信息,明确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寻找解题办法,探索应用价值。练习设计不能只追求依样画葫芦、单一的模仿练习,或只追求形式多样花哨走过场的练习。练习的设计要站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立场上,设计一些目的强、有趣味、联系生活,又有思考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发展、建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让数学练习显得鲜活精彩。

五、评价语言讲真情

新《课程标准》在“建议”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的确,在课堂中好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主动求知、自我发展。良好的评价必须是自如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评价中可以用情感语言、有声语言和形态语言激励参与学习的每一位学生。这样的评价才显得有价值。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词汇;当堂巩固;途径

自然教学法倡导人特雷西认为:“词汇对于语言感知和语言输出都至关重要。”可以说,词汇量是制约初中生英语学习成功的瓶颈。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就要求英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让学生学得更轻松、课后少花甚至不花时间成了当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谈谈笔者在课内落实和巩固词汇的课堂教学做法:

一、有效地导入新课

词汇要嵌在上下文中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有意义。当教师引出一个单词时,应想方设法地创建真实、各种不同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落实、巩固并掌握其功能、用法、词性、词意等。例如:在教学八下Unit 12 What do you do?时,要求学生掌握下列词汇:apartment,tenant,atmosphere,webpage ,vacancy,swamp。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I want to live in this city,but I don’t have a house.I want an apartment.I wish I could live here. This is my webpage.然后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一个网页并写出对公寓的具体要求,在这个文本中就包含了tenant, atmosphere,vacancy等这些生词。通过教师的这种精心设计,把词汇、语法和篇章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词汇语音和语意的识记,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文体、搭配、语用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认知能力。

二、课内反复操练

英语是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大量、反复地模仿并训练运用。当然,操练形式是多样的、有趣的。著名语言家说学习英语需要“Learning by doing it”,“Pra- ctice makes perfect.”这就是英语的特点。而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省时省力,把这部分实践时间留到了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记忆。例如:在教学“国家”“国家的人”“国家的语言”这些意思的单词时,学生很容易混淆。笔者是这样反复在课内操练的:“Karl Max was from Germany, so he was a German,he spoke German.”再用类似的句型操练其他的单词。学生只有通过参加大量的语言活动的实际操作,才能获得表达自如的语言能力。交流活动越多样、越频繁,锻炼越多,其语言能力就越强。

三、游戏竞赛中落实与巩固词汇

英语新课标把情感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活动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如果他们对学习英语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强心,注意力特别集中、持久。教师应该抓住中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如:可以开展分组比赛、男女竞赛、课堂抢答、问题必答、给出几个字母猜单词、给出几个句子填缺词、说出反义词、同音词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就感,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向。

四、抽出课内时间指导学生背诵

我们该怎样看待课内背诵?该怎样在课内指导学生背诵?现行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内仍然“满堂灌”,似乎觉得离开了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就不能感悟语言。事实上,要让学生记忆,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还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背诵,多记单词,牢记单词,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在课内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留给学生记忆。当然,我们所说的背诵并不是死记硬背。高效的记忆需要借助良好的方法,有了好的记忆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快速、高效地记住单词。笔者经常根据实际需要向学生推荐以下几种记忆方法:拼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构词记忆法、卡片记忆法、读写记忆法、目标记忆法、循环记忆法和竞赛记忆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了好的记忆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给予时间,才能不断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帮其攻克词汇难关,为其学好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一、“班班通”在初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运用“班班通”开展教学,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平移”这一课时,让学生观看一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通过平移得到的,学生观看了动态的过程,很快明白了平移的概念以及平移后的图形和平移前的图形的关系及其特点,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悟,起到了既激趣又事倍功半的作用。

2.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

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抽象性。中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很难理解,因此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架起一座由抽象到具体的桥梁。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辨认线段,然后似光线射出一样向一边无限延长,得到射线,让学生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再用同样的方法感受直线的形成过程。

二、“班班通”的辅助教学有利于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1.用班班通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班班通更加生动逼真、符合心理特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优化认知理解,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这样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凸显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交互性,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必要性与教学内容的可行性,为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互动探究,有效地突破数学知识的理解障碍,获得真实的自我成就感。

三、“班班通”多媒体有利于拓展中学生的思维空间

常规教学中,由于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讲解上,用在板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思维效果,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班班通”多媒体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它能使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拓展为主导”的特点,有了“班班通”,可较快地展示演算过程,展示练习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确确实实地扩大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四、合理利用“班班通”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中运用班班通并不意味着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能否恰当使用至关重要。其中,合理安排媒体内容出现的时间、时机及播映次数是关键。在学习重点内容时出现,在突破难点时出现,在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时出现,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时出现。教学时,教师先出示思考题,然后播放这一段视频,学生通过视听、图文对照、理解,难点很容易就突破了。学生反馈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或引导,或调控,或鼓励。反馈要做到及时、准确。这样,“视听、思考、反馈、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为创新教育开辟了道路。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第6篇

语文既是交际工具,又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基本素质包括能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还包括对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审美因素、人文精神的感悟能力,以及在接触和运用语言过程中形成的情感倾向、审美倾向、价值倾向等。

但课改理念还没有深入课堂,课堂教学仍旧传统有余、现代不足。中学语文教师往往较少关注发挥学生的潜能,多数时间停留在蜻蜓点水似的讲授上,并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接触语言并作一番探究。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越来越兴趣不浓,厌学甚至不学,培养语言素质也就成了空话。我认为必须深刻认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真义,让中学师生在课堂中共同发展。

一、更新课改理念,体现时代要求

语文教学必须将先进的理念与方法用于课堂,并在实践中落实、强化,体现时代要求。如果刻意去效仿、去追求“自主、合作、探究”,那未必就好,搞得不好会成为花拳绣腿。因为,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言与思维同时发展等语文素质的培养属于语文教学的基石,必须夯实。由于诸多原因,学生的这些基本素质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夯实,现在,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夯实。如果我们在课堂不注意夯实基础,不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而是讲究什么体现时代精神,就会造成“水过地皮不湿”的尴尬局面。这样一来,中学语文课改还有什么意义?从这里看来,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对“体现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能只收集不处理。如果我们只是一个劲地获取,那又何异于堆积杂物的仓库?自身的教学能力怎能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检视和反思“自我”,找到弱点、剖析不足,在“夯实基石”中促进自身发展。

二、拓展教材外延,丰富教育资源

现代社会给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网络、电视、广播、书刊……中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并摆正这些资源与语文课本的关系,使语文教科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课程资源的“血肉之躯”。诚然,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学生就是从一篇篇课文中学习语言,在读课文中理解、积累语言。不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的语文课就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然学习、理解、积累语言需要向课外延伸、拓展,但那毕竟是对课文的补充,不可以本末倒置。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优美,不仅有真、善、美情感,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反复品读,可在潜移默化中使中学师生共同发展。

三、深化教学内涵,提升综合素养

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属于综合性学科课程,但又有别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虽然强调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但应该是在“种好自家园”的同时“关注别人田”,而不是“种了别人田,毁了自家园”。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感悟、运用语言,设置多个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设置多个难易程度不一的教学问题,并营造学习氛围与发展时空,激励他们都主动参与,并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课堂上该动就动、该静则静。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学习品质和方法的培养,对教师而言,则是对课堂教学本质和艺术的把握。

四、依托现代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媒体能够提供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声音、图像等,能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对语文而言,它能将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图像,声形兼备地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在重视“文本品读”的同时,应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构建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使每一个发展中的职教生都能享受一种崭新氛围。但一定要恰当,尤其是不能让音像替代语文实践,变成电视教学。应坚持读中思考与感悟,培养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并站在知识应用角度,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各种情境,把问题、经验引入课堂,使之知识化、趣味化。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中学语文教学一定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语言本身是个多层面、立体式的信息载体,“语感就是在对各种作品的反复‘涵咏’的过程中感悟规律意蕴,进而形成他们心灵中的一种积极创造的力量”。语文教师应树立责任与机遇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身心潜能开发的场所,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个充满个性的过程,点燃兴趣火花,满足体验欲望,激发主体信心。在帮助学生品读文本的同时,感悟人生;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悟文明理、共同发展。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漫画;初中美术;教学效率;重要作用

漫画是一种雅俗共赏、童叟皆爱的美术绘画形式。漫画以其巧妙的构图、深刻的寓意、搞笑的画面等吸引着人们的视线。毫不例外,漫画在学生群体中也广受欢迎。部分学生不仅喜欢欣赏各种妙趣横生、贻笑大方的漫画,还自编自创各种漫画自娱自乐。鉴于部分学生对漫画的这种热衷程度,美术教师切不可采取各种措施极力抵制,相反,要采用各种方法顺势引导。教师要尝试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画漫画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进而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美术教学实际,浅显论述漫画在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学习漫画技巧――夯实绘画基础

漫画与美术本就是一家,画漫画需要过硬的美术功底,画漫画同样能够夯实绘画基础。因为学生对漫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漫画技巧。学生在学习漫画技巧的过程中,他们的美术基础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巩固。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对漫画浓厚的兴趣为“推手”,结合美术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一丝不苟地学习漫画技巧,进而夯实他们的绘画基础。例如,教学初中八年级美术《写意花鸟画》的时候,教师巧妙地将其与漫画联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巧。教师将漫画的绘画技巧与写意花鸟画的绘画技巧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时,他们都专注于教师讲解的各种漫画技巧。学生在学习各种漫画技巧的过程中,夯实了自身的绘画基础。学生扎实的绘画基础会有效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临摹经典漫画――借鉴绘画技法

各种经典漫画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这些经典漫画中也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绘画技法。因为学生对这些经典漫画非常喜欢,所以他们就会全神贯注地临摹这些经典漫画。学生在临摹这些经典漫画的过程中,他们就会顺其自然借鉴这些经典漫画中的优秀技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喜爱的各种经典漫画作品为“引子”,紧紧围绕美术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引领学生聚精会神地临摹各种经典漫画,以此让他们借鉴大师的绘画技法。例如,教学《铅笔淡彩画》的时候,教师也将它与漫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教师出示了一张学生非常喜欢的TFBOYS的经典漫画,这张漫画出自国内某著名漫画家之手。教师让学生临摹这幅经典漫画,学生个个迫不及待,人人急于临摹。学生在乐此不疲地临摹各种经典漫画作品的时候,他们会惊叹于各种经典漫画的高超技法。学生临摹经典漫画作品会逐渐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学习创作漫画――提升L画技能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漫画技巧,临摹过一些经典漫画作品之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自己去创作一些漫画。鉴于学生迫不及待地创作漫画作品的欲望,教师一定要因势利导。教师要让学生在创作各种漫画作品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绘画技能。学生在创作各种漫画作品的时候,他们会灵活自如地运用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绘画技能。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创作漫画作品的动机为“抓手”,立足美术课堂教学实际,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各种漫画作品,借此大幅提升他们的绘画技能。例如,教学完《写意花鸟画》之后,学生都有跃跃欲试创造绘画作品的想法。于是,教师就趁机布置了这样一道有趣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绘画技巧,画一幅有花有鸟的漫画。漫画的主题由自己确定。学生在奇思妙想地创作各种漫画作品的时候,他们会进一步巩固各种绘画技能。学生学习创作漫画会大幅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漫画的浓厚兴趣,据此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通过让学生一丝不苟地学习漫画技巧,夯实学生的绘画基础;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全神贯注地临摹各种经典漫画,借鉴大师的绘画技法;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奇思妙想地创作各种漫画作品,提升自身的绘画技能。总之,教师要让漫画成为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一块跳板。

参考文献:

[1]郭小艳.卡通漫画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1(11).

[2]肖宇.初中美术漫画教学探新[D].四川师范大学,2014(6).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教学成果

1.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应用与实施,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综合运用能力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改革拉开帷幕。虽然其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课程标准对展示学科本质、培养学生能力及增强教学成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中,师生互动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综合运用能力最为关键的一环,尤其需要得到重视。基于此,文章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质量提供思考。

2.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2.1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首要问题为教师一般重知识灌输而轻学生参与。重知识灌输指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即教师专注于在讲台上授课,忽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更关键的是教师重知识灌输必然会轻学生参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2.2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的问题,即师生互动往往变成一句口号而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师生互动真正作用与功能。如教师学习小组时,并未考虑数学学习讨论组成员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优势长处,数学学习讨论组各成员在功能区分和角色扮演两方面不能有机结合,从而互动效果达不到预期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互动细节和流程方面并未多加考虑,往往只是机械地采用一些师生互动形式,而忽视师生互动本质,难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2.3重学习能力轻创新能力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都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这就必然导致教师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而轻学生创新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该问题与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等问题相比,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由于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甚至对未来成就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后果显然是严重的。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

3.1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

由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和水平,首先需要构建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的师生互动模式。传统师生互动模式与实践表明,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都被扩大了,而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参与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不仅有助于创造良好师生互动环境,更有利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数学学习与实践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外与教师保持良好互动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过程中以“师生平等对话”为互动理念,以“引导者”、“互动者”及“对话者”为功能定位,还需要以“平等沟通”为师生互动主要手段。

3.2以重视师生互动本质为核心

由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还存在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要重视师生互动本质。重视师生互动本质作为极为关键的一环,要想发挥应有作用,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教师首先需要摒弃传统师生互动理念,改变以注重师生互动形式为主的传统模式。第二,在做好第一步的基础上,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理解师生互动内涵,把握精髓与核心要求,并将自己独特的理解融入课堂或课外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互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还需要将丰富生动的实践案例、生活情境创造性地融入数学选择题、计算题或应用题中,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以夯实学生创新能力为保障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对学生学习生涯及未来职业生涯同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和水平,还需要以夯实学生创新能力为保障。例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多种解法,并根据这道题设置更多类似题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掌握多种解法,提高思维能力,更能为思维方式改变、解题路径延伸提供帮助,从而达到在学习过程中夯实创新能力的效果。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说,任何创新能力与学习成果的实现都不是被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将课堂变为学生自学、交流、研讨、探究、质疑的最佳场所,从而师生互动才能达到预期水平。

4.结语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及重学习能力轻创新能力等问题,也就是说,要想取得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面临相当困难的障碍与挑战。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清楚把握现有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建议,最为重要的是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不能脱离师生互动本质。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参与程度、师生互动本质及学生创新能力为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兼重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成果,从根本上提高师生互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新强.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数理化学习,2016(03).

[2]朱红梅.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新课程・中学,2014(05).

[3]张志红.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12).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预设;生成课堂不仅仅是师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所,而是师生携手成长的最宝贵的一段生命历程. 它需要智慧的驾驭,体现的是生命的内涵. 而一节成功的课堂,必定包含着师生情感的倾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孩子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见识、他们的思维、他们的经验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不相符的现象,这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是固执于教案,墨守陈规,进行机械教学,还是从学生出发,将学生出现的这种“异常”当作课堂精彩生成的一个亮点、一种教学资源呢?

夯实预设,酝酿生成

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相对复杂的活动过程. 它不仅需要教师掌握教学内容,理解编者意图,当然更重要的是掌握生本,然后在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设想种种可能. 这就是一种教学中的预设. 这种预设不是为了限制生成,而是让生成具有可控性,具有一种方向感. 因而教师备课也侧重于学生的学,侧重于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其预设更多地位学生的学做准备:预设他们提什么问题,遇到什么困惑,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引导、怎么鼓励,乃至矫正等. 可以这样说,不重视预设,必然会导致精彩无法生成.

生成是过程,是一个动态呈现,是在教学过程随机发生的. 要酝酿生成,前提是夯实预设. 预设在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可能,仅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因而教师需要极力开发资源,可以自己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当然更可以积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上网搜索、图书阅览、调查采访等)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夯实预设,给生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准备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准确告诉学生它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然后让学生动手,用这样的小方块去摆一摆边长是20厘米的大正方形,想想其面积是多少呢?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后,发现小方块不够,因而开始猜测,解决问题时出现了障碍,答案也就众说纷纭. 其中有一个学生说用20×4=80(平方厘米),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追究答案,而是问“这里算的是什么?是周长吗?”巧妙的一句话,使学生茅塞顿开. 当小方块不够横排和竖排摆的时候,要摆一个图形,只要横排摆几个,竖排摆几个,来建构图形的面积. (见附表)

完善预设,寻找生成

夯实预设,仅仅是给生成一种广度,然而对于生成来说,更需要一种深度. 完善预设,就是将生成推向纵深,教师在这过程中,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预设,驾驭预设,尽量把预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完善预设方法很多,一是备课中预设,假想种种可能;二是课堂中预设,针对生成过程中出现种种“意外”,教师可以给预设微调,而不是一层不变. 完善预设的目的,不是摒弃预设,而是让生成更符合学生实际,更结合课堂动态,在课堂教学不断调整中寻找精彩生成点.

方法远比过程重要.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而这与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结合数学三维目标,对照预设,让学生进行种种探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这才是目的. 然而在预设生成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探究都有结论,也并不是所有的思路、方法都正确,即便正确,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去讨论,在预设中去完善. 比如教学“近似数”一课时,4、4.0、4.00一样吗?“根据小数的性质,它们大小相等.”“如果根据小数的意义,一样吗?”引导学生讨论,就会发现明显有两种看法:

(1)一样.

理由是大小相等,当然一样.

(2)不一样.

理由是大小虽然相等,但意义却不一样.

实施预设,收获生成

一节富有生命的课堂,毕竟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夯实预设,完善预设,这是课堂教学能够成功的关键,但动态生成则是精彩课堂的最终体现. 很多时候,教学活动变化按照预设实施,但更多时候其过程乃至结果与预设是有差异的,甚至还是截然不同的. 而教学过程一旦脱离预设,而且过程中更是无法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围绕生本,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成,从而让静态的预设呈现为一种动态的、富有灵性的预设,为学生精彩生成护航.

为了让教学过程呈现一种诗意,追求一种生命,教师必须多角度预设教学过程. 例如:教学目标如何具体化?维度与层次目标如何与教学过程吻合,并且逐一达成?教学内容怎样呈现?教学流程如何设计?运用哪些教学方法?等等. 相对而言,课前教师主要考虑种种可能;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正视教学真实情景,根据课堂具体教学进程来整合各种预设,因而教师在这里的思维应该更多表现为整合性,这里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的巩固练习为例,试简要分析.

师:(发现规律后)给你一个数,你能否迅速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为什么?

生:(齐声回答并欲报数)能!我来说(课前收集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

师:(情绪被学生调动,立刻应答)真的能行?那好,我现在就请你报一个数!

生1:南京新街口邮政编码为210000,请问能不能被3整除?

生2:能!各位上数的和是3,能被3整除.

生3:这个其实很简单,我认为无须相加也能知道答案.因为3能被3整除,2加1也能被3整除.

师:咦?这又是为什么?谁来说说理由?

生4:前两位上数的和是3,这比各位数相加来得简单.

师: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生5:(带着挑战的口吻)我报个电话号码86414454,谁来说说它能否被3整除?

生:(有的在观察,有的在运算,有的已经举起了手)

师:这可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数据!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

生6:5+1=6能被3整除,6是3的倍数,剩下4个4相加和是16,16+8=24,所以能被3整除.

生7:我的方法更简单!先划去3的倍数6,再划去和为3的倍数5、1;最后划去4个4,它们的和等于15+1;最后算8加1得9.所以这个电话号码能被3整除.

生8:(急切地)我补充. 当剩下8、4、1、5时,我们就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1分给8,凑成3的倍数,剩下的4给5,显然能被3整除.这就更快了.

生:(不约而同地……)哇,真棒!

师:不错!你们对规律真是活学活用,比老师厉害多了!

生:我身份证号码是342301720103102,看看谁最先作出判断!并说出判断的过程.

生:……

师:(赞赏地)看来在具体学习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就可以想出很多好的办法,这样即便再大的数据也难不倒我们.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

一般来讲,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对话”方式的实践性,即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开展对话活动;其二为“对话”成果的实践性,即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对话实践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新知识,且还运用自身知识基础与能力获取了深层感悟与体验,以促进自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与形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可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的有效策略,现论述如下。

一、重视课前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当前环境下,任课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需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重视并加对学生的预习指导,通过教授其科学、可行的预习方法与有效的学习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力,为之后的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神笔马良》的实践课堂教学中,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神话故事范畴,其神秘色彩较强,且小学生平均年龄较小,好奇心重,对此种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故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有选择性地从“神话故事”的讲解入手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整篇文章。待学生初步了解了教材内容之后,鼓励其积极质疑,此时会有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本文的主人公马良,他是怎样得到这支笔的?(2)得到这只神笔之后,马良身上会发生什么神奇故事?通过此种课堂疑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增强学生预习效果,提高其阅读水平,深切感受文章内在含义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其阅读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生活阅历较浅,学习经验较少,故其语文知识基础的巩固与夯实非常重要,对其以后的语文知识学习具有基础性和奠定性作用。所以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其生字、生词等基础性知识的练习,以夯实其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本篇文章中含有大量的动作描写词汇,如“嗅了嗅”“浑身发抖”“慢慢地走”“扎煞起全身羽毛”等,故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文章内容的同时,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及其适当的运用方式,或可采用“仿写”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字词的记忆,从而增强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其阅读实践能力。另外,在本节课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文章中多个动词的理解与掌握,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生课堂朗读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语文阅读重在强调学生的文章阅览能力和朗读技巧。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加强学生的课堂朗读训练,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增强其自主探索能力及其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高其综合学习水平。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本文主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描述了爬山虎的特点,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向班级学生详细讲解文章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爬山虎的,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朗读训练,学习作者的文章描述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与本文作者相同的观察方法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观察其他事物,并鼓励其用口语表达的形式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通过此种课堂朗读+口语训练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能力,还能提高其思维探索能力及其口语表达水平,实现增强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的目的。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实践较少,课堂教学实践性不足,从整体上来讲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重视课前预习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并有目的性地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其阅读实践能力,同时还需加强学生的课堂朗读训练,增强学生语言能力,提高阅读教学实践性及其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3):85-86.

上一篇:精美卧室设计范文 下一篇:税收筹划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