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07 03:28:06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篇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分析、总结2017年度生产与质量工作的得失,按照“创新与务实,突出重点”的原则,特编制2018年度的工作规划内容如下:

一,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理念、责任心与方法”,力求通过培训自觉为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而努力工作。

1,将“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的理念,自觉地贯穿在全员意识中。

针对生产管理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相对而言,非标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中,“人”与“法”两大因素尤为重要;而单件小批生产的特点,又决定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依托于浪费的减少,减少了浪费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实现“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来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是AGV产品生产的最大“捷径”。

按产品图纸生产、施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杜绝低级、重复质量问题的发生是其基本体现。

消除“欲速则不达”,减少返工作业。

2,贯彻“精雕细琢,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理念。

AGV作为新生行业,尚处高速发展阶段,既有不足更是契机,谁都有可能登上行业至高点,豪无疑问产品质量是其重要支撑之一(营销、研发等),只有产品质量过硬,契机就会成为现实。

广泛比拟,AGV也是机动车,在目前行业缺泛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借鉴(非照搬)机动车的做法,从标准着手组织生产与质量控制,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如:参照机动车的标准编制企业标准等。

培养员工从“自己使用的角度考虑”的工作习惯,对待产品生产与质量控制,为客户提供满意或超出期望值的产品。

3,紧盯“源头”,体现“谁生产/制造/施工,谁负责”的“终极”工作准则。

一般来说,装配类产品质量的源头主要有两个,即:设计、供方。

作为生产部门,其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务必严格按产品图纸等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密切关注设计与供方产品质量状况,为“源头”控制提供数据,及时、准确地将生产过程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到职能部门实施改进,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同时,在生产组织的全过程中,务必树立“产品实现的终点,在客户在市场”的观念,以通过落实“谁生产/制造/施工,谁负责”的工作准则,体现工作绩效。

4,选择运用适合产品特点的质量管理方法,产品质量状况要让数据说话。

针对市场反馈、制造与施工过程发生的质量问题,选择运用PDCA、QC分析图表等手法,对案例所涉及的产品标准、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装配质量、施工质量等进行系统分析。

通过培训,掌握质量分析与改进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二,基础工作建设

基础工作建设的目的是“炼内功,优化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1,对产品进行分类,实施产品状态管理。

对于成熟产品,设想根据产品结构形式进行分类,有重点才有优势,为产品设计模块化、生产装配流程化、检验评审规范化等提供条件与保障。

根据“AGV产品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为装配工艺规程、成车检验规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2,编制装配工艺规程,指导装配作业。

根据车型类别,编制装配工艺规程(通用),明确标示关重岗位与装配质量、技术要求,指导规范生产作业。

努力保障产品的生产一致性。

3,编制成车检验规程,确保产品出厂符合标准要求。

按车型类别,编制成车检验规程(通用),明确安全、性能、位置(尺寸)、外观等质量要求。

强化产品的符合性检查,对出厂产品进行全数例行检验后,才能出厂。

4,创造条件,领先行业探讨建立AGV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为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如何确保交期、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必将被市场逐渐淘汰。

对于订单式的非标产品,为实现从报价、接单、生产任务下达,设计、工艺、采购、生产、外协、质量、库存、装配调试、发货、施工、项目管理等全过程的衔接与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也应该纳入到议事日程。

当前,生产管理的重点是强化生产全过程的计划管理,尤其是跨部门的时间节点的衔接等。

接下来,可以创造条件适时使用一些管理系统,如:E39,TOC等,实现从人治到机制管理的转变。“幸运就是准备遇到机会”。

5,重视班组建设,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建设是制造企业尤其非标生产企业的永恒主题,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人员管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

目前,班组早会已成惯例,主题是生产任务的布置与安全提示等。

下步工作重点是班组园地建设。人(最复杂的动物),通过参与预望获取认同,提高凝聚力,正能量等。

三,生产(施工)计划管理

生产(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规范化与计划性”,通过计划的组织实施,将生产全过程的链环串连起来,从而确保产品出货的及时性。

1,探讨试行“项目小组制”的装配模式。

因为产品非标,且生产一线员工的技能也有熟练与兴趣之差异,设想在配电、装配过程中实施“项目小组制”,即:确定小组“带头人”,负责项目的具体装配作业、进度督促与产品质量控制。

可以采用一些小激励,激励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升,营造人人争当“带头人”的工作氛围。

2,严格实行生产计划管理,减少浪费。

目前,每天的生产推进会议已经如期组织召开,但从结果来看,存在跨部门业务与时间节点衔接的问题,对会议主题内容的会前准备、会后落实检查等,与订单要求相差较大。

设想设置计划专员岗位(1人,专职),编制“生产计划推进表”,对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相应能力与时间节点分析。同时,负责对生产计划的核查、督促等工作,为公司生产管理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资料。

3,严格实施施工计划管理,降低费用。

首先,实施项目负责制。对待本项目施工的相关产品标准、技术状态、技术设变、施工现场等问题,均由项目负责人协调处理,包括跨部门信息沟通、工作联络、异常处理、项目总结等。

其次,严格实行施工方案与计划管理。项目实施前,详细分析论证施工方案,对施工的现场、物料、工具、系统等进行全面策划与准备后,才组织施工作业。同时,编制“施工计划推进表”,对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相应分析,并确定时间节点(日资企业做得好)。

4,进行柔性生产线技术改造,改善生产条件。

引入精益生产理念与遵循5S作业要求,满足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特点,减少员工作业强度,美化作业环境,营造员工良好作业性情。

如:工作平台,标准零件与工具货架等运用(参观窗口,企业形像)。

四,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产品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健全质量体系,不折不扣执行标准”,当前,体系退市相对薄弱,努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市场投诉与陪产时间。

1,优化过程控制手段,初步建立质量检验规范

组建检测室,发挥已有检测设备功能,建立较高精度的检测能力(0级平台、跳动仪等)。

对涉及后工序作业、产品质量提升的机加件、外协等进行抽检,努力提前发现问题(含潜在)。

2,设置关重岗位,建立巡检制度。

建立巡查制度,有效贯彻落实“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的原则。

设想设置质量专员岗位(1-2人,专职),根据装配工艺规程与成车检验评审规程的要求,对作业岗位进行巡视检查,尤其是关重岗位的检查。

明确巡检要求(频次、内容等),严格产品终检与评审,对出厂产品检验负责,务必将质量问题堵在厂内(将问题点曝光)。

3,健全产品评审制度,保证生产一致性。

建立“首台样车生产的鉴定评审制度”(按项目,订单数量≥10台时),根据项目技术协议编制“      项目首台样车评审表”,只有样车的鉴定与评审通过后,才能组织后续产品生产(机加除外)。

样车的鉴定与评审,对产品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影响巨大,尤其是产品的生产一致性更为突出,此项工作务必取得突破。

4,健全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

产品质量改进无止境。产品的提升需要策划、落实、检查、总结的过程(PDCA循环),更需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一天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做一件事。

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设计、材料、外协、装配等质量问题,以及市场反馈的质量问题,经过梳理采用书面反馈或改进计划的形式,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改进,制定相应临时与长期对策,防止问题的两次发生。

同时,关注变化点,实现产品状态的有效管控。密切关注产品状态、标准与要求、供方、人员等变化情况,并作好相应记录,为检验与评审、工程施工等跟进与追溯提供指导。

5,科学管理,实施月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针对每月生产、施工的产品质量状况,组织进行相应综合分析,及时总结、教育、提升。

同时,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典型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典型案例分析”并通报全公司,如:烟台退回12台车案例。

五,综合管理

制造工程中心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

1,全员参与,有效推广提案改善活动。

以班组为形式,激励员工参与公司管理、技术、品质等工作的积极性,自觉对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施工规程、节能降耗等环节,组织进行改进活动,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主动性。

对改善活动的成绩优秀者,给予精神与物资奖励。

2,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开展“创优评先”活动。

通过不断挖掘员工工作潜能,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营造车间“树典型,评先进”的互助创先的氛围,计划从2018年2月份起开展“生产之星,质量之星,进步之星”的创优评先活动。

3,以市场为关注焦点,建立质量目标管理机制。

逐步实现质量管理指标化、数据化、目标化管理,如:客户投诉下降,产品评审问题减少,陪产时间减少等。

同时,初步建立质量考核机制,编制公司质量奖惩制度(有奖有罚),对于因责任心而导致低级、重复问题发生并流入市场的,采用降级、降薪、调岗等手段,强化全员责任意识。

质量指标:市场投诉率下降80%。

4,优化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实现效率与质量两不误。

2018年度生产目标:一次合格完成率95%(项目),生产能力均衡,人员分配等。

初步建立生产考核机制,编制公司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因责任心而导致生产计划没有完成的,将进行相应考核。

生产指标:客户准交率提高80%

5,贯彻落实公司七大会议精神,改善工作质量。

公司七大会议,是一个整体,是公司当前各项工作的集中体现,其中涉及制造工程中心组织召开的有4项,即:生产进度推进会,出货评审会,工程方案评审会,工程进度推进会。

要求充分利用好七大会议的机会与平台,务必作好会议准备,通过严谨、细致、高标准的会议质量,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总体工作目标

产品质量:市场投诉率下降80%(制造因素);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篇2

为此,全市系统年要重点把握以下要点:

一、明确一个中心

1.“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既是质监事业发展的需要,又是科学发展的需要。质量提升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二、抓住两个关键

(一)坚持把提升能力作为服务发展的前提

2.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尤其要提升基层履职能力和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自己保证质量、提升质量服务发展”。

(二)坚持把融入地方作为加快发展的保障

3.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始终关注并全力解决加快发展中面临的主要质量问题。先帮企业求发展,再找政府求支持。

三、抓好三大建设

(一)检测体系建设

4.抓好以泡菜国检中心为核心的质监检测基地建设,力争检测楼主体工程年内竣工。

5.认真落实技术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巩固检测整顿成效,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新增质检认证项目9项、认证参数63个;新增计量建标项目12项;开展特种设备NDT在线试检测,新增特种设备检测认证项目7项。

(二)基层基础建设

6.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成果转化,加强县区局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推动县(区)局基本条件、基础能力、质监文化、对外形象、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三)信息化建设

7.加大PR3G系统应用力度,构建以巡查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新机制,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8.全面应用OA办公系统,认真建设门户网站,按要求建成覆盖全市系统的视频会议系统。

四、完成四项任务

(一)抓质量

9.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和“质量兴县(区)”活动,构建起“依靠政府、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大质量工作机制。

10.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扩大“制造”影响力。争创第十届名牌10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个。

11.创新实施“质量提升和重点产品质量监管”示范工程,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写作质量,为地方党政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二)保安全

12.确保食品安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规范食品生产行为;加强监督抽查,全年不少于600批次;严查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加强食品出厂检测报告上传,完善企业质量安全档案;加大监管力度,开展重点食品集中整治。

13.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巡查力度,提高定检率;积极做好电梯“黑匣子”安全预警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建立完善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消号制度;加大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监管盲区、盲点执法整治;推行节能减排。强化生产环节监管,强化使用环节服务。

14.用好用活生产许可政策,加大建材等许可证产品监管力度,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

15.抓好“双打”,严打假冒伪劣,保护名优产品和消费者权益。集中力量开展农资、食品等专项执法打假,实施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三)促发展

16.加强标准化工作。新申报6个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确保在建项目通过验收,服务现代农业建设;建设标准文献服务中心,加大企业标准体系、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标准技术支持;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全年采标任务保7争10。

17.加强能源计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管,充分发挥能源计量中心作用,完成10户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评价工作。

18.继续开展民生计量。广泛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主题活动。

19.对支柱产业、“7+3+1”综合工业园区和19个特色产业园区开展系列化配套服务。与成都质监局共同探索新彭工业园区“跨区域质监合作”工作模式。

20.紧贴地方中心工作积极规划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开拓工作领域,服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四)强质监

2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党员示范、流动红旗等活动,激发干部职工主观能动性,“创一流、出经验”。

2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风险防范管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行政务公开,改进工作作风。

23.加强队伍建设。带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和谐质监。

24.加强依法行政,建立行政执法司法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行政案件四分离制度,创新依法决策、法律顾问等法治制度,全面推行社会评议机制,总结推广“开门审案、阳光执法”。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篇3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6 ― 0008 ― 03

一、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概况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的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近年来,齐齐哈尔市的绿色食品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绿色食品的开发和推广,进一步提升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度,使齐齐哈尔市享有“绿色食品之都”的称号。

历年成功举办的绿色食品博览会更进一步地推动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和推广,促进了产品的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申办绿色食品认证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多,同时,更多引进外来企业入驻齐齐哈尔市,加强与齐齐哈尔市在绿色食品方面的贸易合作,增强了绿色食品产业链的延伸,使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更加健全。

就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齐齐哈尔市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的面积达到1442.5万亩(有机食品2.65万亩),已经占齐齐哈尔市耕地面积的42.3%;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认证总量达到352个(有机标志78个);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量达到13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

齐齐哈尔市85家企业年加工绿色(有机)食品13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产品远销到广东、浙江、福建、安徽、内蒙古、上海、北京、天津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日本、沙特、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产品十分畅销,深受国内外商家、消费者的青睐。

2011年至今,齐齐哈尔市按照“扩基地增总量、强加工、壮龙头、打品牌拓市场”的总体原则,重点围绕米、豆、稻、薯、杂、酒、水、乳、肉九大主导产业,举齐齐哈尔市之力来共同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2015年来,市委、市政府遵循现代农业总体的发展方向,加快推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通过重点打造高标准绿色食品安全产业链,形成“大基地、大龙头、大品牌、大产业”的发展框架,有效地完善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体系,使之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

二、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齐齐哈尔市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长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一)基地建设问题

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在当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从组织方式、运作流程到最终的具体实施等方面的建设并不十分健全,存在着产业链条出现断点、断线的问题,尤其在绿色食品的技术标准、生产操作以及全程控制体系上表现的十分明显。

各县(区)基地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县(区)的经济实力存在着差别,生产基地的发展规模在组织结构上,运营管理的方法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发展失衡问题。企业与基地的利益衔接不紧密。同时,部分基地的建设极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冲击,以及市场环境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着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基地的原料供给能力,无法促进农民的就业与增收。

政策扶持的程度不高。齐齐哈尔市并没有设立有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只是以其他的形式进行扶持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因而存在着随意性大且连续性不强的现状,其后续资金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扶持的比例对于各县(区)来讲并不十分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打击了部分县(区)发展与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积极性。

(二)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不足

缺少合理地布局与规划。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尤其是县(区)内的部分加工企业没有针对市场行情与消费主体做综合的科学化的市场调研,缺少合理地布局与规划,致使部分加工企业缺少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盲目地进行扩张与投入的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人工、技术的成本相对偏重。

龙头企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且农业产业化新上大项目的能力薄弱,无法从更深层次有效地解决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当前精深加工的能力,提高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拓展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使之从根本上破解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链条存在着短的弊端。

(三)质量追溯体系尚不十分健全

齐齐哈尔市大多数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在整体的检测与监控下并未形成完全的闭合溯源链条,无法全面地实现从“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且齐齐哈尔市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尚未完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致使绿色食品在质量追溯体系上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导致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以及产品的存储、追踪、查询等全过程并没有形成追溯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绿色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在整体流程上存在着信息查询透明度与可信度不高的现状。

三、关于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确立以基地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思路

齐齐哈尔市作为全国的农业大市,应当立足于R齐哈尔市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坚持以基地建设为核心,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定位,确保基地原料的供给能力,提高基地运行的整体质量

1.推进基地原料的标准化生产

在技术操作层面上,建议在基地原料的种养上应当严格规范操作技术,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的建设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实行对大豆、马铃薯、水稻、杂粮等农作物严格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种养。同时,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品种的选良与种植,全面执行农药、肥料的使用标准,提高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的到位率,使其严格规范技术操作流程。

在投入品的管理范畴上,建议齐齐哈尔市应当严格细化公开投入品的清单,鼓励种粮农户、合作社、基地尽可能地使用自家的肥料,以及有机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使之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地肥力,从源头上做到减肥、减药、减除草剂,提高有机肥、生物药的增施力度(做到“三减两增”),进一步的提高了绿色(有机)食品原料的安全性。

在相关投入品投放的管理制度上,建议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及其他的相关机构结合地域内部的实践基础,制定相关投入品投放的管理制度,组织专门力量在备春耕期间深入到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抽样检验、定期检验等,通过检验土壤的土质情况,来查看是否进行限肥控药,从源头上进行查找问题,并及时纠正。

2.继续深化利益链接的新模式

通^大力实施“企业自办合作社新型拉动方式”、“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化的经营模式,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这三者之间能够达成战略联盟,有效地实现利益对接,形成彼此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使之更好地提高基地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的发展程度。同时,在价格的引导上,建议齐齐哈尔市能够引导绿色食品企业以高于市场10%―15%的价格对基地的原料进行收购,充分调动基地原料生产者的积极性,使之生产基地原料能够充分地保证优质优价,从根本上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使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能够呈现出良好地发展态势。

3.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技术合作

建议齐齐哈尔市应当大力支持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与各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技术合作,通过开展科学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基地原料的质量优势,以及加工企业技术的提高,并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技术中心,通过内部研发动力,增强创新机制,把握市场需求的发展脉络,更好地提升企业内部自主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提高。

(二)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1.加快建立网络营销渠道

应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支持经营主体对电商平台的合作与对接,深入推进农业互联网的应用,努力地开辟高端市场,为把齐齐哈尔市的绿色食品产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而不懈地努力,争取在新的大环境下,强化互联网与绿色食品产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鼓励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企业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旗舰店、连锁店等分店形式,减少中间环节的销售过程,实现“以销定产”的营销方式,充分有效地提高市场的占有份额,

2.打造绿色食品优势的品牌效应

发挥齐齐哈尔市“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的大品牌优势,实施以品牌战略为发展契机,加快培育齐齐哈尔市特色的优势的大品牌,实现品牌效应带来的发展动力。建议齐齐哈尔市在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同时,转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和营销理念,将品牌战略同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与营销进行深度地融合,增强品牌的包装与推介,强化品牌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绿博会平台,继续做好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博览会。通过开展绿色食品博览会,加快推广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建议齐齐哈尔市应当继续贯彻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路线,充分利用绿博会的平台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多元贸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加绿色食品战略合作的签约率。

(三)建立健全绿色食品质量追溯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食品质量追溯体系是打造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不仅关乎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是充分反映一个城市是否有能力监管绿色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内容。应当全面建立健全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土地到餐桌”质量追溯的全过程。建议齐齐哈尔市应当充分利用标准化检测中心等检测平台,加强对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基地原料的质量检测。同时,组建齐齐哈尔市农业物联网公司,利用基地二维码识别跟踪技术,实行全过程的追溯监控,使绿色食品能够处在从生产、加工、至销售等一条龙全程质量追溯的监控模式下,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形成完整闭合的溯源链条,强化精准的数据信息,增强数据信息的透明度。

(四)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1.提高市场的监管效率

建议齐齐哈尔市应当强化绿色食品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绿色食品进行实时有效地监管,充分保障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行业能够健康有效地发展,从根本上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动力。

在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方面,进一步地提高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强对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使之能够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并做出进一步地指导与服务,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检测的能力。

在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方面,加强绿色食品行业人力、物力等资源的直接配备,使齐齐哈尔市有能力能够解决当前绿色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问题,有效地加强对在生产中或市场上销售的绿色食品进行定期或随时的抽样检测,全面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在监管方面的监管力度上。

2.建立健全大数据平台管理体系

建议齐齐哈尔市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针对绿色食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等过程中全面实现精准的信息数据,使其能够实时反映当前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隐患问题,准确地把握绿色食品质量的安全,强化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治理工作的能力,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的监管体系。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的数据信息进行加以归类和储存,并通过统计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使之进一步地加强对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解决当前滞后性的问题,使解决措施及时跟上事件发展的力度,从而更好地实现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信息链接,有效地为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治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强劲动力。

结语

“十三五”时期是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齐齐哈尔市应该在遵循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布局,从整体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强化绿色食品基地的为建设核心,做强龙头企业,扶持中小型企业,有效地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程度。要在现有的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强化生产经营组织的能力,提高创新品牌的意识,强化市场监管的力度,使齐齐哈尔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实现质的飞跃,把齐齐哈尔市“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的品牌推向国内外。

〔参 考 文 献〕

〔1〕王运浩.推进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02).

〔2〕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开发“十三五”规划〔Z〕,2015.

〔3〕绿办.我国绿色食品2016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N〕.中国食品报,2016-02-22.

〔4〕谭蕊.关于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J〕.理论观察,2016,(03).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篇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市委九届七次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个确保”中心任务,立足进一步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增长、调整结构,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健全质量责任体系,完善质量工作机制,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做好世博会相关质量服务工作,提升*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以质量促发展、保增长,使“质量和安全年”成为质量宣传年、质量提升年、质量服务年、质量整治年和质量建设年,努力为构建和谐生态岛作贡献。

二、主要内容

(一)增强全民质量意识

1.广泛宣传“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的氛围,树立人人参与质量的思想。充分利用网站、电视、简报和其他媒体,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质量和安全年”宣传活动,增强全民质量意识。

2.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进一步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和措施;动员企业积极开展全员质量安全教育活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树立员工质量安全意识。

(二)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3.继续推进“质量兴县”活动。充分发挥县质量振兴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积极探索质量技监工作服务于*生态岛建设的新方法。加强对各乡镇、园区及有关企业的质量工作指导,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质量竞争力和总体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积极推进名牌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特色农产品、服务行业为基础的名牌推荐和培育机制,积极宣传获得*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政策,在质量月期间营造一个扶优限劣的新氛围。引导企业积极争创争创*名牌,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和服务在拉动内需、建设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做好服务世博各项工作

5.落实供博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制定和完善*世博会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方案,针对列入供博目录的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保障措施,实施全面监管,务必确保安全。

6.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重点落实地方政府的管理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特种设备监督检查、检验等工作力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运行。建立世博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方案,加强对重点区域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监察和指导。

7.保障涉及世博产品的质量安全。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场馆建设用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以及电线电缆、电力设备和其他电器,全面加强监管。

(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8.全面加强食品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监督企业建立落实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探索,落实食品生产者食品安全责任,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制度,开展预警预测机制探索,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快速反应和工作协调机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监管保障能力建设,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9.继续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继续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整治,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起重机械的整治力度,落实工程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和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继续深入排查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严格准入条件,继续实施政府实事工程,重点推进电子标签应用工作。

10.强化许可证及3c认证管理。进一步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后监管力度,促进获证企业产品实物质量的稳定提高。建立健全辖区内获证企业的电子档案,全面建立企业许可证联络员制度。强化企业自我检查能力,做好日常监督和年审工作,及时依法处理许可证监管中出现的违法问题。继续强化企业对3c认证重要性的认知度,督促企业开展自查活动并及时上报3c认证企业信息表,完善认证企业的证后监管,促进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

11.扎实推进专项质量问题整治。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建材、电器、农资、絮用纤维等产品开展联合执法和打假行动,同时对*地区饭店的计量器具、旅馆中使用的速热器、浴场中使用的洗涤用品和洗发类用品作一次专项检查,切实保障世博顺利举行。

(五)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12.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配合县政府举办“*百联相牵手,超商三农结盟友,迎世博2009年*绿色农产品推介会”活动,与县农委联手对进场的*农产品从标准、质量、计量、包装、标识等进行严格把关。继续推进部级、市级、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不断强化三级示范区的标准体系、检测体系、服务体系建设。以*翠冠梨、鸡蛋、葡萄、柑桔等10种农产品被列入世博会特品为契机,与县农委密切合作,重点推进上述基地的示范区建设,为打响*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农业,做好长期基础性工作。

13.逐步完善质量公共服务工作。继续开展计量义务咨询活动,年内完成221个村卫生室800多台血压计的免费检定及24个集贸市场2000多台电子秤的免费检定工作,积极受理老百姓的质量申诉,用热心、爱心、诚心来排民众之难、解百姓之忧。

14.强化计量管理,为生态岛建设提供坚实的计量基础保障。加大计量宣传力度,积极贯彻《节约能源法》、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加强计量器具生产企业的证后监管,组织开展以集贸市场为重点的计量专项行动,推进“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总体任务。

三、组织领导

成立*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局系统“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督促检查全局系统“质量和安全年”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二)、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局长任主任(兼),副主任,各科、所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宣传、协调、统计、督察等日常组织工作。办公室内设3个工作组,质量监督管理科承担办公室日常工作。

1.综合组。负责承办领导小组的有关会议,起草相关文件材料,对重大问题开展调研,提出对策建议,联络、协调有关行业和部门共同开展有关活动,收集、整理和分析活动进展情况,编制简报,统计汇总,向市局和局领导小组报送相关数据,并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组长:

2.宣传组。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策划全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宣传方案,审核新闻稿件,负责与媒体联系沟通。组长:

3.督察组。指导县局系统按照活动方案开展工作,督促检查“质量和安全年”各项工作的落实。组长:

四、工作要求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篇5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名牌培育为重点,以质量兴区活动为基础,围绕区委“156”总体发展思路和“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质量振兴工作战略,促进我街道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从年起,经过5年的努力,到年,全辖区质量水平实现“四个显著提升”。

1.产品质量显著提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重点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0%;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9%以上,医疗器械产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95%以上;不发生重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

2.工程质量显著提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建筑监督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公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大型水利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50%以上。城镇新建住房和公共建筑全面推行节能标准,主要建筑材料全面实施节能备案制度。鼓励施工企业争创“鲁班奖”、“飞天奖”和“白塔奖”。

3.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全面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及各行业制定的优质服务标准。主要服务业(交通、旅游、商贸等)、企业通过管理体系,认证率达50%以上,制订服务标准1项以上,实现服务质量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

4.环境质量显著提升。配合市区相关部门做好空气质量提升,使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音和交通干线噪音分别控制在65分贝和70分贝以内。

三、主要任务及目标分解

1.根据市区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街道及各社区成立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把质量振兴、产品质量工作纳入街道和社区的重要议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质量振兴、产品质量问题。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提出具体工作措施,明确责任,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2.积极推进产品质量基层监管网络建设,有效发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工作职责,落实“一专三员”的监管责任。

3.掌握本街道辖区内重点产品、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实时状况以及餐饮单位、小摊点、小作坊、红白事宴席、学校、建筑工地集体食堂、生猪屠宰的实时状况,并建立档案。各社区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摸底建档情况于年6月底前完成上报街道,并负责辖区企业质量档案数据的维护和更新。街道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汇总建档内容上报区振兴工作领导小组。

4.协助行政监管部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填写《日常工作记录》。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对明显危害人体健康的重点产品、农产品、食品、猪肉等采取暂控措施,保护好现场,各社区监督员及时向街道汇报,由街道汇总后上报相关部门。

5.由街道将各社区协管员、信息员、社会监督员上报的信息分类汇总,并于每月5日向区政府和质监部门报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信息报送表》。

6.每月5日各社区上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提供基础信息、反馈的实施情况、反映工作动态、传递工作方案、通报整治结果、交流协管经验等向街道上报,由街道专人汇总报区质监局。

7.各社区对辖区范围内产品质量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并由街道向上级部门汇报。

8.组织各社区“三员”学习并开展本辖区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的宣传,及时参加区质量振兴领导小组各类监管会议和培训,街道安全监管站负责辖区内协管员、信息员、社会监督员的培训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篇6

关键词:质量保证体系;三合一体系认证;问题;措施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一席之地,积极地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体系认证工作。通过这一体系认证,企业不仅在管理水平上整体得以提升,还能树立爱护环境、关爱员工身体健康的良好社会形象,尤其在出口贸易活动中,更能赢得国外客户的信赖和推崇。从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质量保证已不仅是对消费者提供质量保证依据,而且同时对企业投资者、员工、供方及社会共同提供质量保证依据,提供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产品质量,还指生产环境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质量,质量保证体系面临着新的涵义。

但在一些中小企业实施三合一体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相应措施,并对企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中小企业三合一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某些管理者重视不够,有些过程没有落实到人,一些关键控制点没有找出,使工作做起来没有头绪,抓不住重点。

1.2人员素质低。员工流动性较大,据统计,有些企业每月员工流动率达5-20%,培训工作没有落实到人,员工质量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实施。

1.3质量设计不规范。质量标准设计不规范,在设计过程中一些专家、技术能手没有参与进来,评审标准工作不严谨。

1.4质量文件执行力度较弱。三合一体系虽然得到国际很多发达国家的认可,但它不是强制性标准,加上一些认证机构监管不利,造成企业虽获得认证,只看眼前利益而不严格按标准文件去做,最终导致企业内外不一的现象。

1.5过程控制质量不高。 三合一体系涵盖了全面质量管理及PDCA循环思想,着重过程控制,只要企业做一些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就可获得认证,他不要求结果如何,造成有些工作有头无尾。

1.6信息系统不完善。各关键部门协调不到位,没有定期研讨会。某些员工发现问题向上反映经常得不到及时采纳,各部门之间沟通太少,经常造成设计与加工的矛盾,造成不良品或资源浪费。

2.中小企业三合一体系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中小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质量,要想提高产品质量及管理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采取的措施如下:

1.1公司管理者需加强质量意识

管理者首先加强质量意识,督促各级干部认真学习质量管理理论,努力提高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并提高质量控制技能。

1.2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在思想上要让员工真正认识到三合一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性,时刻按照体系要求去做。企业要建立质量奖惩机制,奖励先进,惩罚落后,激发员工质量意识。尤其是在安全生产上,要扎扎实实的去解决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为员工着想;想尽一切办法把优秀员工留下来,心情舒畅的干工作。

1.3加强质量设计工作

建立设计评审专家委员会或小组,以小组评议和讨论的方式对主要的项目设计进行评审,做到设计无缺陷,减少后续过程质量的风险和成本。各过程制定详细的作业标准,使运营过程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准确性。

1.4有效执行质量文件

质量文件应相互协调并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符,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使每个人理解自己的责任,使公司的文件能顺利贯彻执行。

1.5加强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包括原材料、外购配件、附件、半成品及外购辅助设备;工序之间进行自检、互检及质检人员专检三检工作的控制;特殊工序和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确实控制好每个工序,使每个工序有专人负责,绝不允许有漏项发生。

1.6完善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公司内信息反馈和公司外信息反馈顺利传递和流通。如企业内反馈,是企业内质量信息的传递和流通,生产制造过程给设计过程、制造过程的工序之间的信息反馈;企业外信息反馈,产品销售后,用户使用过程的信息反馈。这两个反馈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内循环往复的运行,每进行一次循环,就会遇到一些问题,就要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的产品提供借鉴,使产品质量逐步提升,因此,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迅速地传递和流通,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支柱。

以下是质量信息反馈图:

Fig.Sstem of Quality information feedback

3.几点建议

在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和完善的同时,我建议以下几点,使中小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富有成效:

3.1把质量体系内部审核、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分别纳入日常考核,并占一定的绩效考核分。对问题出现后,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由企业质管部门负责跟踪到底,问题得不到落实、得不到纠正决不罢手,整改情况要向管理者代表直接汇报。

3.2将每次审核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分解,对重复出现不符合项进行重点跟踪检查,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教育。

3.3三合一体系运行过程中,对于企业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存在的质量问题,由企业质管统一组织召开碰研讨会、专题会及质量分析会进行讨论解决,消除部门壁垒和责任推诿,不断加强使三合一质量体系改进完善。

3.4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建立客户资料档案,对客户进行系统化研究,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相信,中小企业实施三合一体系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得以提升,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和培养,严格按三合一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程序控制好各个环节和过程,定会生产出顾客喜爱的优质产品,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扩大市场份额,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永续经营。

参考文献:

[1] 广东创世质量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三合一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9

[2] 张建国 熊茂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教材,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3] 卿寿松中小企业质量体系的建立于实施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5

[4]李镜 吴桂玲 ISO9000再认识(整合篇)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6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篇7

解读一:去年取得四大主要成就

报告指出去年全国质检工作取得了四大主要成就:一是抓质量粗见成效;二是保安全作出努力;三是促发展有所作为;四是强质检取得进步。

①抓质量粗见成效具体体现在“四抓”:一是抓了质量发展规划;二是抓了标准、认证和计量体系完善;三是抓了质量责任和诚信体系建设;四是抓了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

②二是保安全作出努力具体体现在安全做到了“六个严格”:一是严格实施风险分析;二是严格实施准入制度;三是严格生产企业监管;四是严格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五是严格执法打假;六是严格处置突发事件。积极应对日本核泄漏、德国大肠杆菌疫情、台湾塑化剂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③促发展有所作为具体体现在做到了“五个服务”:一是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二是服务节能解排;三是服务外貌发展;四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④强质检取得进步体现在出台了“三个指导意见”:一是提出建设法制质检;二是提出建设科技质检,三是提出建设和谐质检。

解读二:成就取得有两根本原因

报告指出去年全国质检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了四大主要成就,归功于两大原因:一是中央明确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质检工作;二是抓对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

①中央重视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质检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质检工作。总书记亲临天津质检院视察,要求我们“当好食品安全守卫者,把好食品安全关”。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完善监管体制机制,落实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最近又突出强调,要把安全和质量摆在第一位。副总理考察企业质量管理,强调“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贺国强书记视察福建检验检疫通道,指出“检验检疫无小事,你们责任很重,要打造通关最便捷、监管最有效、服务最优质的通道”。副总理专程视察中国计量院,主持召开质量工作座谈会,专题听取质检工作汇报。李源潮、、等多位领导同志考察质检系统,关心质检工作。一年来,中央领导对质检工作作出批示331条。

②“十二字”方针抓对了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量总体水平不够高,质量安全形势不够好,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够强,把质量安全、服务发展、质检能力建设突出出来,重点抓,全力抓,符合基本国情。二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主题,要求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质检部门集中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切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三是人们生活不断改善,对质量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质检部门作为重要的监管部门,维护质量安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质量需求,顺应了老百姓的期盼。四是“十二字”方针提出以来,得到了全国质检系统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同,认为“十二字”方针概括了质检部门长期以来的主要工作、基本职能,抓质量是基础,保安全是底线,促发展是根本,强质检是保障,相辅相成,互通互补。通过贯彻“十二字”方针,全国质检部门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统一了步调,凝聚了力量,确实提高了质检工作有效性。

解读三:为啥继续抓“十二字”方针

报告指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王歧山副总理的重要指示,总局对今年质检工作的总体考虑是,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继续坚持“十二字”方针不动摇,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要结合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使质检工作更加贴近发展大局,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贴近质检实际。那么,为什么要继续坚持抓“十二字”方针不动摇呢?原因有三: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定了抓“十二字”方针的决心和信心;二是一年的实践肯定了“十二字”方针需要加备努力出成效。

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定了抓“十二字”方针的决心和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四个牢牢把握”,即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个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个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目的;提出要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总书记和总理在会上的重要讲话,都突出强调了质量工作,对质检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宏观上,提出要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微观上,明确要求要“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强化和改进监管与服务。这些要求,给了我们巨大鼓舞和鞭策。12月23日,总局党组向副总理汇报质检工作,明确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质检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和长期性,进一步把士气鼓舞起来,把信心提振起来,按照既定方针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②“十二字”方针需要加备努力出成效。一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十二字”方针既然抓对了,就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从另一个角度看,贯彻“十二字”方针只是粗见成效,有的工作还刚刚铺开,有的地方还有不小差距,有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特别是有的单位抓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够,还需要加倍努力,继续抓,坚持抓,认真抓上几年,抓出更大成效。

解读四:为什么强调重点抓 四新

报告指出了今年全国质检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质量强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为目标,坚持“人民质检、执法为民”宗旨,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面提升质检工作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召开。为实现总体要求顺利实现,报告具体指出今年全国质检工作要实现“四个新目标”:一是抓质量要上新水平;二保安全要家新力度;三促发展要有新作为;四强质检要树新形象。报告还回答了为什么要重点抓“四新”。

①质量为什么要上新水平?抓质量是质检部门的主要职责,也是质检工作的主攻方向。从国际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品牌、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日益激烈。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可靠的质量支撑;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也需要更强的质量保障能力。从质量现状看,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仍有12.5%,其中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和高新技术产业五大类产品质量亟待提升,未纳入法定检验和市场采购监管范围的出口商品,因质量安全问题被国外通报、退货的数量逐年增加,因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事故不断曝光,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不高的差距也逐步显现。一些企业片面追求速度、追逐利润,放松质量管理,甚至为了减少成本、增加利润而牺牲产品质量的问题也十分严重。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明确要求,严格质量监管,狠抓质量水平的提升。

②安全为什么要加新力度?质量安全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保安全始终是我们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毋庸讳言,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保安全的任务仍很艰巨。首先是质量安全违法案件和事件频发,2011年全系统查处的质量违法案件多达10.5万件,其中食品质量违法案件就达2.8万件。质量安全事件接连发生,数量频次居高不下,严重挫伤了群众消费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消费环境。更为严重的是,质量违法日趋规模化、网络化、技术化,不法分子制假售假手段更加隐蔽,白牌生产、两条线生产、游击式生产等现象不断出现,因诚信缺失导致的质量违法行为呈多发态势。还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国特种设备数量激增,设备老龄化现象普遍,电梯等特种设备事故及回收翻新报废气瓶等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传染病传播规律发生了很大变化,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周边动植物疫病疫情也更加复杂,增加了口岸防控压力。这些事件和问题,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给社会公众总体印象就是缺乏安全感。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彻底改变质量安全事件多发的现状,让老百姓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真正感到质量安全少忧无忧,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安全就是保民生”的理念,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须臾不放松保安全工作,切实加大保安全力度。

③促发展为什么要有新作为?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预想不到的困难。首先,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各国质量安全标准日益严格,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更加苛刻,我国出口商品成本大幅提高,出口增长幅度明显回落。其次,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的难度越来越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在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约束强化等问题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增无减。城乡之间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任务加重,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再次,应对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质检部门要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以此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这就是最大的促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级党委政府对质检系统发挥职能作用给予的希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迫切、具体。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发挥作用的选题,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就是质检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加主动作为,服务发展大局,为实现稳中求进的总目标作贡献。

④强质检为什么要树新形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担子越来越重,群众的期望越来越高,质检能力亟待加强,质检形象亟待提升。强质检既是功在长远的奋斗目标,更是立足当前的紧迫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建设,是我们强质检的实践路径;树立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可亲可近的人民质检形象,是我们强质检的目标定位。

解读五: 十二点 要求保目标实现

报告不仅制定了今年“四新”的工作目标,还为保障目标的顺利实现制定了“十二点”具体工作要求。具体是三个提升保抓质量上新水平;三大力度保安全加新力度;三个作为保促发展有新作为;三个深入保强质检树立新形象。

①三个提升保抓质量上新水平。一是提升宏观管理水平,具体有四个举措,即大力宣传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强化质量统计分析,、健全质量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强质量诚信建设;二是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具体有三个措施,即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发挥质量管理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三是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具体要做好“三个狠抓”,即狠抓产品质量提升、狠抓工程质量和狠抓服务质量提升。

②三大力度保安全加新力度。一是加大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力度;二是加大质量安全问题整治力度,具体要做好“四个整治”,即要整治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三是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力度,具体要做四方面的工作,即要突出监管重点、要推进分类监管、要严打质量违法行为和要加强质量安全宣传教育。

③三个作为保促发展有新作为。一是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主动作为,具体要做好“六个着力”,即着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着力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推动服务业发展、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在推动节能减排中主动作为,这方面要做好“三个主动”,即国务院部署的任务必须坚决完成、凡能做贡献的必须主动作为和在中央公共机构节能减排中必须做好表率;三是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中主动作为,这方面要做好“|三个积极”,即要积极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要积极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

④三个深入保强质检树新形象。一是深入推进法治质检建设,树立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具体要做到“四个要”,即要加快立法、要从严执法、要主动公开和要强化监督;二是深入推进科技质检建设建设,树立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具体要做到“五个要”,即要建设权威的技术机构、要培养权威的专家人才、要推出权威的科研成果、要出具权威的检测数据和要形成权威的信息化系统;三是推进和谐质检建设建设,树立可亲可近的人民质检形象,具体要做到|“七个加强”,即加强质检文化建设、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加强财务管理和督察内审工作、加强机关内部建设和加强质检形象建设。

解读六:从四方面把握改革发展

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质检事业发展的动力。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更要把得住方向,经得住考验。具体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团结;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沉着;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扎实;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篇8

一、持续深入抓质量,着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

1、抓好宣传推广。把《质量发展纲要》作为推动工作的总方向,找准质监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宣贯《纲要》、《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区”战略的意见》为抓手,协调政府,联合部门,发动企业和群众,把《纲要》意义和内容解读好、宣传好,动员全社会力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抓质量。

2、实施两个试点“三步走”战略,全面铺开“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活动,推动政府对“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企业进行表彰,并按“三步走”工作规划,完成规模以上企业的质量监管、质量提升活动,促进我区产品质量水平、监管能力有新提高。

3、扎实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及后处理工作,对行业性、普遍性的质量问题召开质量改进分析会,每半年组织一次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分析,撰写《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呈送区委区政府。

4、开展首届“区长质量奖”评定,牵头组织评定“区长质量奖”企业2—3家,落实奖励政策。积极开展“市长质量奖”和第十一届省名牌产品企业的培育指导工作。

5、助推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新帮助引导2—3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新组织开展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2次,推动校企、校所(科)合作,帮助企业培训急需的质量检验、质量工程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等管理和操作员队伍。

二、守住底线保安全,着力有效监管

1、继续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和特种设备制造企业、安装维保单位、使用单位等企业、产品、设备基本情况的动态更新建档工作,做到底数清、家底明。

2、建立健全“两个安全”监管体系,建立质监专职监管员、乡镇(社区)协管员、企业专职安全员“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控队伍,制订落实三方四员的工作职责、培训考核、工作运转等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防控体系。

3、组织开展“质监利剑行动”,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食品、有机产品、家电下乡产品等,开展专项打假,严厉查处食品非法添加、假冒农资、假劣建材、黑心棉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探索建立质监领域“双打”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企事业单位质量安全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4、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完善特种设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更新明确安全监管区域、责任到人。督促企业严把原料进厂、关键点控制和出厂检验等环节,强化特种设备生产、安装、维保、使用环节监管,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不出现区域性、典型性食品安全问题。

5、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抓住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梳理重大质量安全风险源,多管齐下搞排查,抓好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四个环节”,强化舆情监测引导。完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应急预案,并分别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6、扩大推行特种设备述评制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标准化管理建设工作等好的做法和经验,提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能力。

7、推动落实政府、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争取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争取将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救援纳入政府应急体系中。带头履职尽责,深入区域监管和全过程监管,创新探索网格化监管模式,责任到人,监管到点。

三、履职尽责促发展,着力服务经济发展

1、紧紧围绕区委区府全年中心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履行质监职能,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无偿资金工作。

2、按实施进度要求做好“524”红苕的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为我区建设现代农业大示范基地服务;继续力推“524”红苕(红苕)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积极推动物流服务标准化工作,加强调研和指导,力争1—2家物流企业加入我市物流服务标准化全面试点城市创建;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提升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4、加强同科研院校、上级质监部门的合作,建立专家名录库,寻求智力支持、工作支持,培养引进质量、计量、标准、特种设备等方面急需的管理人才、操作人员,确解企业“用工荒”难题。

5、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对能效标识的检查力度,加强对生产企业节能降耗的能源计量管理,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增效。

6、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加强对新建楼盘“民用三表”、医疗单位、集贸市场、加油站等关系公平交易、群众切身利益的商品量和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管。

7、围绕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所用材料质量、特种设备(两工地除外)开展行政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服务工程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

四、夯基固本强质监,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1、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干部大培训、大练兵和大比武活动,提高人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恪尽职守的行政执法队伍。

2、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加强同纪检监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管对象的沟通和联系,完善行风政风评议,引进外部监督,坚决纠正庸懒散和不作为、乱作为、乱收乱发等不正之风,树立可亲可信的质监形象。

3、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职工履职、廉政法制教育,提高职工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上一篇: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范文 下一篇: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