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市场规模范文

时间:2023-10-06 10:53:17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篇1

关键词:轨道交通 地铁标准化建设一模两化

0引言

轨道交通建设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而作为轨道交通企业,更多需要侧重于建设管理的创新。地铁项目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突破三个大问题,即:建设周期长,扰民烦民;工程造价高,投资难以控制;质量安全难把握,政府担惊受怕。如何在建设期内文明施工、精益建设,确保安全无事,让市民满意,让政府放心,不仅仅是建设管理水平问题,也是轨道交通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国内现阶段已开工建设的各地铁施工现场虽然能够反映文明施工、注重安全和质量的部分要求,但局限于没有相关标准化施工现场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安装和维护标准,使得各城市地铁施工现场或者同一城市不同地铁施工现场标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统一性,难以确保管理方在建设期内充分进行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等工作要求;难以确保材料供货方在材料选型、定置和可视化等方面的统一要求;难以确保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的执行统一的工艺要求和工艺标准要求;难以确保设备使用方在设备使用与维护期间的高效、安全和节能要求。

1研究意义

建设标准化的施工现场,其设计的意义集中体现在:

⑴ 有利于施工计划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① 有利于施工计划工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建设施工现场资源配备、材料供应、安全管控和精品管理等环节的具体要求,集中反映安全有序的资源保障条件需求;

② 有利于规范施工计划中各项施工工艺要求和作业标准,合理规范施工现场作业质量和关键设备的维护作业质量要求。

⑵ 有利于规范材料供货商的行为

① 有利于在材料配备与供应阶段就赋以施工工艺优化与现场可视管理的内涵,集中要求材料供货商提供最佳的资源配置信息;

② 有利于规范建设现场材料堆放、使用、管控等方面的统一要求,集中反映标准化施工现场标识系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⑶ 有利于管理成果的创新

① 有利于规范地铁标准化施工现场定置标准、可视化标准与现场安全、质量管控技术要求;有利于系统、规范地安排建设施工,重点凸显建设管理方对建设期现场质量管理的规范化要求;

② 有利于确保管理方在建设期内应急保障和救援等工作的具体要求。

⑷ 有利于合理约束施工承包商的行为

① 有利于规范地铁建设施工现场的作业要求,可集中反映施工技术、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注意事项;

② 有利于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透明化和可视化,集中反映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可控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⑸ 有利于规范设备使用方的设备管理要求

① 凸显设备状态和注意事项,有利于深入贯彻标识系统“以人为本”的设备关爱与具体要求;

② 有利于设备与人之间更规范的沟通与技术转移,有利于新员工技能的培养和对设备使用与维护期间的高效、安全和节能要求。

⑹ 有利于全新产业的培育

① 标准化施工现场标识系统新产业的诞生,有利于全面完善地进行各类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制作、安装与维护标准的制定与监督实施;

② 标准化施工现场标识系统新产业的诞生,有利于确立各类标识系统要素,并在造型设计、版面设计、材料应用等方面协调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环境的整体形象。

2实施方法

2.1管理模式

无锡地铁现场管理的核心即是“一模两化”管理模式,即“小业主、大监理”、“标准化施工现场”、“规范化施工作业”。其核心内容如下:

“小业主大监理”:即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监督管理的职能,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监理单位可采取不良记录备忘制度等办法对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记录作出撤换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的意见。

“标准化施工现场”:其核心问题是保证安全,要求现场各种施工机具按照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进行定置管理,使施工现场保持常态。

“规范化施工作业”:其核心问题是保证质量,要求现场各个工序作业均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落实到现场施工中,使各道工序规范化作业保持常态。

2.2应用理念

在无锡地铁“一模两化”现场运用过程中,主要应用了以下两个理念:

“可视化管理”:可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包含三个方面:视觉化:彻底标示、标识,进行色彩管理;透明化:将需要看到的被遮隐的地方显露出来,情报也是如此;限界化:即标示管理限界,标示正常与异常的定量限界,使之一目了然。

“定置管理”:定置管理是企业在生产中研究人、物、场所三者之间关系的现场管理技术。定置管理的范围是对生产现场物品的定量过程中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并使生产和工作的现场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全过程。

2.3管理定位

为了凸显无锡地铁管理的“人本概念”和“人文关怀”,标准化施工现场的规划是以不同层面的“人群”为定位,综合考虑此项目的可能受众。

首先是向市民传达企业的责任、理念、价值观,以规范、安全的现场展现无锡地铁的企业精神。针对进入现场的各层管理人员以透明的、统一的标识信息,告知现场的安全、进度、质量状况。最后对现场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员工,以规范的要求规避由于员工经验不足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同时保证员工执行的统一性。

最终通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达到任何人都满意,任何人都能够遵守,任何人都易于执行,任何人都知道现场正常与否,进而提高工作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3实施效果

自无锡地铁开工建设以来,各施工单位精益求精的进行现场布置,在节能减耗的前提下深入细致的进行场地布置及现场管理,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处处体现管理的痕迹,使标准化建设的无锡建筑行业得到了全面推广:

现场布置井然有序 半成品分类堆放、明确标识

施工过程界面清晰,随时清理混凝土结构坚实整齐

4结束语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篇2

1发展现状

立足市情,把稳定猪鸡、努力发展草食动物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主线,把引导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工作的总抓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了以四个传统养殖镇街为主的生猪养殖,以三个辖区靠近龙头加工企业的镇街为主的肉鸡、肉鸭养殖,以三个边沿镇街为主的蛋鸡养殖,以三个山区镇街为主的特种养殖和肉羊养殖。全市各类饲养专业村293个,各类饲养专业户677户,规模饲养场581家,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82%以上,成功创建邹城县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9家(部级2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6家、邹城县级19家)。(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成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8家,年生产混(配)合饲料8.3万t;畜产品加工企业5家,济宁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17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5家)。(3)积极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各类畜牧合作组织95个,带动养殖户数达763户。(4)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年以及济宁市部署的一系列畜产品专项整治活动,紧扣重要环节,狠抓“三个规范”,即规范饲料兽药监管、规范畜产品生产经营、规范检疫监管,强化执法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同时做好小反刍兽疫、布病等的防控工作,保证了全市没有出现重大动物疫情。

2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畜牧生产与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虽然全市畜牧业发展迅速,但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大多以中小养殖场户为主(以生猪养殖为例,存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为56户,存栏量占比为11.5%,存栏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全市仅为391户,存栏量占比47.2%),且养殖从业人员总体水平普遍偏低,饲养管理粗放,治污意识淡薄,无心利用先进的养殖模式,养殖污染严重,加之全市地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核心水源敏感区,伴随养殖数量的增加,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肉鸭养殖,由于发展迅猛,设施简陋,管理水平较低,减少污染、达标排放的压力增大。由于存在传统养殖与规划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同时受环评、土地指标的制约,畜禽养殖场(区)的创建、规模扩大、加工项目的落地存在一定的困难。2.2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健全,产业链短,两头弱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种畜禽、畜产品深加工明显滞后全市现有4家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仅有一家现在正常销售种禽,其余3家由于品牌战略意思淡薄,品种单一、品质差,养殖场户认知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全市仅有的5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精细化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优质产品形不成品牌效应,优势产业很难做大做强。如全市生猪屠宰企业仅一家,肉牛加工企业一家,还不能正常生产,禽蛋、肉羊、牛奶加工企业仍为空白,品牌产品匮乏。2.3饲料生产情况饲料生产企业虽多,但起步晚、产量不大,本地养殖场户长期使用外来品牌饲料,有强烈的依赖性,不会轻易改变饲料品牌,且规模养殖户大多采取自配料模式,导致本地品牌饲料市场占有率低。(全市饲料生产企业5家,年生产饲料8.3万t,本地销量仅为6.2万t,其中鸭料6万t、猪料2000t,本地猪饲料市场占有率为0.78%,鸭饲料市场占有率为47.4%)。2.4畜牧养殖行业门槛低、投资高、收益低、风险大,养殖场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只是单纯的买卖、收购等关系,或者是单打独斗,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养殖场户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2.5畜牧队伍薄弱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年龄结构偏大,特别是基层兽医站,10多年没有招录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大多数站仅有1人开展工作,且不是专职人员,不能满足当前畜牧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需要;畜牧兽医执法队伍薄弱、执法手段落后,没有完全达到执法应有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报酬低,工作积极性差。

3几点建议

3.1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壮大畜牧产业抓好全市畜牧业招商规划,借助博览会等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跟踪国内外涉牧大公司、大集团,促其投资落地,延伸畜牧产业链条,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全市畜牧业区域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进程,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逐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畜牧业新格局,推动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快速转变。3.2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以宣传贯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及创建省级生态畜牧业示范县为契机,配合环保部门搞好畜禽面源污染治理,引导镇街严格执行市政府颁布的禁养区、控养区、可养区的规划布局,结合实际,科学确定畜牧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提高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为重点,按照“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的思路,鼓励倡导应用发酵床养殖、粪污自然发酵处理、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农牧结合等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着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和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畜牧业。3.3努力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按照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畜产品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配备相应的执法工具和设备,加强与药监、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提升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我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3.4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牧场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较大规模养殖场户带头发展畜牧养殖,合理调整养殖结构,组织、引导分散养殖户,与市场建立联系,加强品种改良、统防统治率、自繁自养等措施来提高规模养殖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的能力。3.5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聘用机制,规范选聘程序,对现有人员进行考核清理,对不能胜任的人员不予聘用,争取吸收部分大、中专学生加入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热心为农服务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篇3

一、“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镇处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狠抓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及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大重点,保持了全市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截止到年底,全市实现大家畜存栏22.15万头,比年增加了14.4%,羊存养24.19万只,比年增加了24.7%,家禽存栏1433.52万只,比年增加了16.4%,生猪存栏55.82万头,比年增加了54.6%,生猪出栏100.76万头,比年增加了61.2%,肉蛋奶总量达到29.83万吨,比年增加了30.7%,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5.1%,畜牧业产值、肉蛋奶总量等主要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一是畜牧业养殖方式发生明显转变。5年来共争取生猪和蛋鸡等各项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80处,生猪、蛋鸡标准化饲养的比重达到了80%以上。组织8家企业参加了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其中部级1家,省级3家,市级4家。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品牌建设,共有9家11类产品通过了省、国家无公害畜产品和产地认定。大力发展生态环保畜牧业,“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生态发酵床养殖场(小区)40余处,生态发酵床总面积达到10万多平方米,年可出栏生猪20余万头。136家畜禽养殖场建设了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化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一大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起点高、规模大的内外资龙头企业陆续落户我市,如年出栏生猪10万头的新加坡新雅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6万头的韩国新青峰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新希望琴牌乳业、鑫盛联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20余家畜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已成为全市畜牧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辐射带动了全市生猪、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相继兴起。截止到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户已达到869家,涉及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羊等十余个品种。饲料兽药等相关配套产业迅猛发展,全市目前共有兽药生产企业6家,饲料生产企业26家。扶持和规范了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140多家,涉及生产、加工、运销等多个领域,包括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肉牛、特种动物等10多种畜禽,发展社员2万余人,其中和美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157户,涉及、诸城、高密、等四个县市,共收取股本金56万元,仅存养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就达90家,占社员总数的57.3%。合作社成员存养能繁母猪总量达到5600头,年出栏育肥猪达到12万头以上。

三是畜禽良种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种畜禽场由“十五”期间的4个增加到23个,存栏种畜禽13万头套(只),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种畜禽1020万头套(只),优质种畜禽数量20万支(份)。在全市建立了16个家畜改良站、配种站、输精点,拥有人工授精员、配种员队伍70多人,自2008年开始实施高产奶牛冻精细管和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共使用推广使用高产奶牛冻精15300万支,完成奶牛改良7650头。推广良种猪45万份,与配母猪11.25万头,良种猪人工授精推广面达到了75%以上。全市牛、羊、猪、鸡的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了84%、80%、96%、97%。黑猪地方良种得到了迅猛发展,2007年,在铺集镇由民间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黑猪繁育基地,现存栏黑猪4000余头,并在、、济南等地成立了5处专卖店,黑猪猪肉产品售价高达80元/公斤,并带动了全市黑猪的大发展,黑猪品牌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在全市811个行政村统一配备了505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每1-2个行政村1名,每人每月300元的误工补贴纳入了和两级财政预算。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由原先的10处增加到12处,根据养殖分布情况每1-2个镇设一处,每处4-6人,经费全部纳入市财政预算。2007年开始对全市10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总投资280万元,每处建设面积35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60平方米,每处配备一辆执法用车,彻底解决了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局面,基层站的规范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投资120万元,建设了全省一流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500平方米,并通过了省级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国家兽医实验室监督评审,在全国县级实验室处于领先水平。2008年,又争取国家扩大内需资金150万元,为疫控中心和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配备了化验仪器设施,全面提升了动物疫病检测能力,市、镇、村三位一体的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狠抓免疫与预防,全面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春、夏、秋三次集中强制免疫,推广程序化免疫和畜禽免疫补免日制度,畜禽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每年检测重大动物疫病病原样品1万余份,抗体检测4万余份,科学评估了重大动物疫病风险。

五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从强化动物检疫监督入手,加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建设。向各定点屠宰场派驻了驻场检疫员,开展屠宰检疫。以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为主体,通过村级动物防疫员协助报检,对出栏动物开展产地检疫,并定期开展对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开展了生猪、肉牛、肉羊“瘦肉精”检测,做到了检疫和检测同步,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卫生安全。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契机,集中开展了奶站清理整顿,全面取缔非法收奶站,生鲜乳收购站由原先的16个规范为现在的10个,并开展了“三聚氰胺”检测工作。强化畜禽投入品监管,定期开展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市场和使用环节专项整治,对兽药生产企业全面推行GMP认证管理,全市6家兽药生产企业全部通过了农业部GMP认证,对兽药经营企业全面推行GSP认证管理,目前已有57家经营企业通过了省局的GSP认证,认证覆盖面达到了72%以上。全面落实官方兽医制度,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全面监管。加强动物卫生执法,平均每年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余起。投资50多万元开展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市全面推行了牲畜新型二维码耳标和机打检疫证制度,并将牲畜免疫信息、动物产地检疫信息和动物屠宰检疫信息及时上传中央数据库,确保了动物及其产品从产地、流通到市场的全程追溯,从源头上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畜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畜牧业饲养方式仍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规模经营小,仍存在相当数量小规模、分散饲养形式,导致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加大。

二是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三是养殖用地不足、土地调整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四是养殖场户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发展滞后,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五是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疫病、药残、人为添加非法添加物等发生的几率加大,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三、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和循环型畜牧业为目标,以“稳产量保供给、抓防疫保安全、调结构促发展”为重点,坚持走内涵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加快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着力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按照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态化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区域资源优势,在畜牧业生产发展上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进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养殖用地规划。

三是完善产业体系。增强政府对畜牧业的引导作用,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中介合作组织,完善市场信息网络,着力构建有利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是注重生态保护。在全面考虑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实现生产与生态相统一、发展和保护相一致、人与自然相和谐。

五是突出科技创新。面向市场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提高畜禽产品良种率,加快地方良种品牌开发。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和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向技术集约型畜牧业的转变。

(三)目标任务

到年,畜产品质量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条更加完善、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主要畜禽产品供给稳定增长。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2.95万吨,其中肉类总产量达到14.26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12.21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6.48万吨,年均递增2.01%。把增长的重点转移到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上来,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7%以上。

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全面完成。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实现全方位覆盖,检疫率达到100%。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实现全方位监管,监管到位率100%,确保安全使用。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不发生重大区域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养殖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大力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性转变。生猪、禽类、奶牛、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5%、95%、85%、75%。

四是生态环保水平明显改善。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清洁生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统一,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重点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按照突出区域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的原则,围绕完善四大体系、振兴三大产业、实施十大工程,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1、完善四大体系

一是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力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按照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式,着力推进畜禽深加工、养殖基地建设、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等三大重点工程,突出发展壮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一体化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二是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改良推广体系。以黑猪保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为重点,完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提高品种资源保护能力;以规模化良繁基地建设为重点,完善畜禽良繁体系,提高畜禽良种科技转化能力;以人工授精站建设为重点,完善畜禽品种改良体系,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水平先进、监管有效的畜禽良种繁育改良推广体系。加强种公猪站和牛、羊良种改良站点建设,年,建设镇、村级生猪改良站30个,牛、羊改良站(点)20个,不断提升畜禽良种改良和推广水平。奶牛改良率达100%,良种猪人工授精推广率达到8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率达到90%以上,蛋鸡良种覆盖面达到100%。

三是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实现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规范化管理,突出机制、队伍和工作流程建设。积极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重点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和乡村兽医队伍建设。加强市、镇两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建设,充实完善仪器设备,提升动物疫病检测水平。加强疫情预警预报机制建设,及时掌握和科学评估疫情形势,不断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加强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机制建设,实现动物疫病全程追溯。加强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提高快速反应和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逐步建立牢固完善、机制健全、应对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四是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府管理、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产销联防、部门联动、城乡联控”的长效监管格局。加大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上下连结、高效运转的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体系。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屠宰加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全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一是生猪产业。以生猪调出大县项目为契机,以构建完整的生猪产业链为重点,支持新雅、新青峰、鑫盛联等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以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为契机,以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为重点,规范市场运作,加快10万头黑猪及其新品系产业化开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突破性发展生猪精深加工,因地制宜发展发酵床生态养殖。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设一级以上种猪场2个,二级种猪场12个,基本普及三元杂交和配套系优质猪。年,全市年出栏优质生猪120万头。

二是蛋鸡产业。以胶东、李哥庄、胶莱、铺集等蛋鸡优势集聚区为发展重点,不断优化饲养品种,大力推广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稳定蛋鸡产量,确保市场供应。到年,蛋鸡存栏1000万只,蛋产量10万吨,蛋鸡标准化饲养率达到95%。

三是奶牛产业。支持新希望琴牌乳业二期工程建设,实现日加工鲜奶量倍增,加快名特优奶制品开发,不断提升对本地鲜奶的收购量,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为重点,建设10处规模大、档次高、生产能力强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小区),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奶牛养殖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奶牛养殖优化升级。年,全市奶牛存栏量达到2万头,奶产量6万吨。

3、实施十大工程

一是实施产业和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工程。坚持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稳定发展生猪、蛋鸡等食粮畜禽,突出发展奶牛、肉牛、肉羊等食草畜禽,大力发展特色养殖,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禽优势产业基地。到年,全市基本形成:以为重点的蛋鸡产业区;以等丘陵地区为重点的生猪产业区;以等为重点的奶牛产业区和以为重点的特色养殖产业区。在区域布局上,合理划分适养区、控养区和禁养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市内五个办事处和其他镇处中心区、工业园逐步退出养殖环节。

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及品牌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乳业、食品、食品等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快引进和新建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拉动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进一步扶持黑猪繁育基地等一批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抓好新雅30万头生猪产业化开发和10万头黑猪产业化开发项目。加快推进2万头奶牛养殖工程建设,实现我市奶牛的产加销一体化。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和创建工程,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推进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到年,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畜禽生产企业达到20处(个)以上,绿色或有机畜产品2个以上,畜产品地理标志1个。重点培育黑猪、乳业、星无公害猪肉等特色鲜明、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工程。采取合作社、托管、代管等形式,引导畜牧养殖专业村及家庭养殖户“退户进区”,将全市90%的散养奶牛、80%的散养生猪迁入集中养殖小区。每年新建、改建、整合畜禽规范化养殖小区4处以上,到年,全市“退户进区”养殖小区达到20处以上。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标准,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每年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0处以上,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总数达到380处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大力开展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活动,每年创建20处以上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年,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00家以上,其中,部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40处以上。

四是实施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健康、环保养殖,积极开展畜禽养殖生态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大力扶持推广“干湿分离、粪便制肥,节水养殖、废水回用,沼气净化、沼液施肥,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及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重点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年,全市开展发酵床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50家,占规模养猪场总数的60%以上,发酵床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

五是实施地方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加大黑猪地方良种资源保护力度,加快黑猪及其瘦肉型新品系产业化开发,通过招引大型畜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集中建设一处黑猪育种中心和一处黑猪瘦肉型新品系产业化研发中心,争取到年,全市黑猪核心群基础母猪达到2000头以上,黑猪瘦肉型新品系核心群基础母猪达到3000头以上。年黑猪及其瘦肉新品系商品猪10万头以上。充分发挥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作用,加强产品包装和推介,不断提高黑猪肉的产品档次和知名度。制定黑猪养殖基地认证标准,新发展黑猪养殖基地10处以上,通过证明商标来规范黑猪养殖及其产品市场。黑猪瘦肉型新品系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的新品种认定。

六是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加强以市疫控中心为龙头、镇(处)农办和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为骨干、村级动物防疫员为基础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18个镇处政府、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和463处畜禽养殖场(村),建设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平台、风险评估和预警平台、监控平台、信息搜集和分析平台、调度及培训平台。在市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与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之间建立网络视频会议平台。认真落实畜禽春夏秋集中防疫、程序化免疫和畜禽补免日制度,实现防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加强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市级疫控中心和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市疫控中心实现病原学快速诊断,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实验室全部实现血清学和免疫抗体检测。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全市动物疫病屏障体系和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1处动物隔离检疫场和1处中型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厂,力争在3年内通过国家无疫区评估。加强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规范化建设,完善防疫、冷链、信息网络设施,不断提高一线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学历水平和补助标准。加快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步伐,到年,基本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达到对所有猪、牛、羊的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实现全面、快速、准确追踪溯源。

七是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严格落实畜禽饲养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建设一处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鼓励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质量安全检测室,提高企业自检和管控能力。加强全市9处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做好“三聚氰胺”定期检测和常规性质量检测,强化质量监管,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严格实施生猪、肉牛、肉羊“瘦肉精”检测制度,做到检疫与检测同步,出栏检测与日常监测并重,实现全覆盖、全到位。落实饲养场备案制度,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设施设备水平,增强动物卫生执法手段和能力,有效打击各种动物卫生违法案件。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市场流通和道路检疫监督。采取高压态势加强对加工、贩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杜绝不合格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和登记管理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促进畜产品生产标准化、流通标识化、市场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监管法制化、信用普及化,确保广大群众畜产品消费安全,保障畜产品市场的经营秩序和公共卫生安全。

八是实施饲料兽药优化升级工程。严格落实兽药生产企业GMP认证管理制度。支持等5家兽药饲料生产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壮大企业发展规模,到年,争取全市实现兽药企业产值过亿元的1家,产值过三千万元的2家;饲料企业产值过亿元的5家。争创国家名牌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产品6个。组建饲料行业协会和兽药行业协会,增强企业竞争力,维护行业权益。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执法监管,对规模场、养殖小区、饲料兽药经营企业以及外地进入我市的饲料兽药产品全部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强化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和兽药生物制品规范化管理,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覆盖面达到100%,兽用生物制品全部实行一级商制度。加大兽药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到年,全市创建30个放心兽药经营企业,提高全市兽药市场产品合格率10个百分点,达到95%以上。支持秸秆、牧草饲料开发利用,推广饲用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作物种植,实现区域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推广秸秆青贮,支持永久性青贮池建设,年青贮玉米秸秆20万吨以上。

九是实施科技培训工程。加强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支持鼓励在职进修学习,对畜牧科研、技术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进一步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定期畜牧兽医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法、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奶牛冻精细管改良和性控技术、生猪人工授精、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等先进适用技术。支持完善市、镇两级畜牧兽医信息网络建设,搞好软件开发,发展终端用户,搞好信息服务。制定实施畜牧从业和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把养殖场户、村级动物防疫员、家畜配种员、乡村兽医、畜牧合作组织人员全部列入培训对象,加大畜牧兽医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力度。

十是实施经营体制创新工程。鼓励龙头企业、规模场、村干部兴办合作社,促进家庭饲养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社会服务向合作社为主转变。重点发展由龙头企业、规模场联建和由养殖量比较大的村的村干部领办的合作社,并对现有合作社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和提升。到年,新发展30家畜牧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培育20家有股本、有场地、有效益,能带动50户以上的畜牧示范合作社,指导和支持100家畜牧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全市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170家以上,90%以上的畜禽饲养场户参入到畜牧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合作经营组织。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在市养猪协会的基础上,成立市黑猪产业化开发协会、市奶牛养殖协会、蛋鸡养殖协会等市级畜禽产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加强信息沟通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五)政策保障

一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畜禽良种工程、秸秆养畜、饲养场面源污染防治等投资。认真实施国家生猪、奶牛等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项目,加大对生猪、奶牛养殖场区建设改造的力度。市政府要建立畜牧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年提高畜牧业发展投入。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疫检疫基础设施、疫病监测预警、防疫屏障体系、动物检疫隔离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疫病监测净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根据国家、省、市规定的监测任务,加大对动物疫病、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种畜禽等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开展正常的检验监测活动。

二是加大对畜牧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畜牧业支农惠农政策,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监测经费全部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积极争取各级逐步增加畜禽标准化养殖、家畜配种改良站点建设、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秸秆养畜、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畜牧业科研推广和农民培训等专项投入。落实饲料加工企业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金参入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畜牧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为畜禽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担保。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总结能繁母猪、奶牛保险的经验,逐步扩大畜牧业保险试点险种覆盖范围。

三是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必要的畜禽养殖用地。切实保障畜禽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养殖用地,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鼓励发展不破坏土地耕作层的新型框架式畜舍,逐步实现养殖场和农田的轮作使用。积极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针对畜禽规模养殖的不同兴办主体和建筑性质,按照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完善市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意见》规定执行。畜牧生态循环和休闲观光型牧场,其永久性设施用地应依法办理农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国土资源、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掌握畜禽养殖用地情况,及时化解用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篇4

进入21世纪以来,淮安市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食品工业,培植了一批规模企业,涌现出一批优势行业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础的食品工业体系。

(一)规模总量。截至2009年底,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24户,年实现销售收入142.62亿元,同比增长41.4%,形成了年加工大米60万吨、面粉60万吨、油脂50万吨、饲料210万吨、肉类10万吨、白酒1.4亿瓶、啤酒2亿瓶的生产能力。

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家。

(二)区域分布。在124户列统企业中,其中清河区6户,清浦区3户,开发区5户,淮阴区18户,楚州区17户,涟水县16户,洪泽县9户,盱眙县31户。从企业销售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涟水县和淮阴区占全市比重50%以上,清浦区所占比重不足10%。

(三)产业发展成效

1、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整体实力逐步增强。从列统企业看,淮安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124户,销售收入142.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14%,食品工业已成为淮安市的重要产业;从发展增速看,淮安食品工业增速不断加快,“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21.5%。

2、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主导产业逐步形成。2009年淮安市食品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分别达到0.77和0.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中粮集团民康油脂、双汇食品在淮安投资,旺旺集团由米面加工延伸到集小馒头、旺仔牛奶、八宝粥、米粉等多元化经营,使淮安市初步形成以小麦、稻米加工为主的米面加工、以畜禽加工为主的肉类深加工以及油脂类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产业区域特色鲜明。

3、注重培育骨干企业,品牌建设得到加强。2009年淮安销售亿元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分别达到30户,其中过10亿元企业3户,过3亿元企业11户,拥有中国名牌及中国驰名商标产品3个,对淮安市食品工业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今世缘酒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全国排名前15名;江苏民康油脂实现销售收入20.44亿元,在江苏油脂类行业综合排名第4;淮安双汇食品实现销售收入14.64亿元。

4、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集聚初见成效。双汇、旺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食品加工企业的进入,为淮安市食品工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外来投资带动下,淮安市规划起点不断提升、产业园区不断拓展、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河区休闲食品及乳制品产业、涟水县的酿酒业、淮阴区的油脂类产业、盱眙县的米面加工业等都凸显集聚。

二、淮安市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带动作用有待加强。2009年淮安市食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124户,销售产值142.62亿元,仅占全国食品规模以上销售产值的0.29%,食品企业对全市的GDP贡献率也较低。淮安市大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多为区域性的集中生产,未在全市形成配套齐全的产业化生产。如,淮阴区的粉丝生产主要集中在淮阴区赵集镇,目前该镇共有各类山芋粉丝加工企业38家,涟水县的豆制品生产则主要集中在该县的朱码镇等,由于绝大部分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不高、生产设施和设备简陋、且广泛分布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因而呈现出多、小、散、乱、差等特点,短时间内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均难以提高。加之,由于该类型的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设施不齐全,生产数量有限,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不大,所以并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二)食品制造与农产品原料供应脱节。淮安市多数食品企业规模小,仍以传统的市场收购方式组织原料,加工企业对上游种养业带动力不足,以下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上游农产品品种改良、质量提升、基地建设未能普遍展开。

由于缺乏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淮安市各县区虽已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上初见成效,但基地所产优势农产品多以原料形式销往省外,未能就地转化增值。

(三)产业结构整体层次偏低,转化增值能力弱。一是淮安市的食品产业结构层次低,以原料初加工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占该市食品工业总量近70%;二是产品加工度低,该市小麦食品制造仅占小麦面粉加工量的10%,面粉产品中专用粉加工仅占4%。肉类、果蔬食品制造仅占其加工量的8%;三是综合利用水平低,粮油、果蔬、畜禽加工业中糠麸、胚芽、皮渣、血液、脏器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明显不足,制约了产业整体层次的提高。

(四)名优品牌少,缺乏龙头企业。缺少面向全国市场的项目,缺乏龙头企业。在淮安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中,叫得响的品牌主要是今世缘酒业、旺旺集团、双汇食品等,其他企业产品主要还是米、面、油等“老三样”,水产品加工主打产品仍然是单一的龙虾系列产品,在常规鱼、河蟹加工方面开发不够。另外,受运输成本的约束,这类产品生产企业要在全国布局生产工厂,单个工厂的规模扩张受到其覆盖市场消费能力的制约,这是导致淮安市食品产业规模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淮安市需要新的龙头企业来引领食品产业的发展。

三、淮安市食品产业发展应对策略

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食品加工企业是食品工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力量。从产业发展自身来看,食品工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投入、品牌的培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技术的创新、质量安全的保障等,都离不开企业这个核心主体。从产业的关联带动角度看,食品工业的发展必须与农业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制造、市场供求三者紧密结合。从淮安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看,淮安市食品工业存在总量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少、布局分散、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力弱、原料、加工和市场产业链未能形成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一)加强招商引资,壮大产业规模。淮安市食品工业要发展,缺资金、缺有市场能力的骨干企业和大项目支撑。首先,淮安市本土企业发展缺资金,靠政府扶持或自身原始积累滚雪球式的发展容易造成企业故步自封,很难做大做强,必须着力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广泛利用社会资本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其次,实现产业快速扩张,引进知名品牌企业是捷径。目前落户淮安市的世界500强食品企业没有,知名品牌企业数量有限。淮安市食品工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在增量上下功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扩张食品工业经济规模的同时,提高淮安市食品工业经济质量。为此,一是明确招商目标。把世界著名跨国食品公司和国内知名食品企业作为重要对象,开展专题招商,争取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实施项目带动。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和推介,利用平台广泛开展合作,实施项目对接;三是做强优势“筑巢引凤”。依托资源搭建平台,加强专业园区建设,引导食品工业向中心城市和农产品主产区聚集,形成食品产业密集区,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进一步加快本土企业及品牌培育,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在本土企业培育方面,一是加大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帮助本土骨干企业与市内外资本、名牌企业合作,在引进资本优化企业产权结构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市场网络和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在本土品牌培育方面,一是鼓励企业创名牌产品。帮助企业从“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提升企业品牌的质量能力,引进专业品牌设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品牌策划和推广工作;二是支持骨干企业提升品牌规模能力。鼓励企业以品牌为核心实施资本扩张的同时,加强对品牌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三是打造区域名牌。依托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开展区位营销、树立区位品牌形象,联合打造区域名牌。

(三)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在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粮、棉、油、肉等精深加工,其中粮食加工以小麦、玉米、薯类、大豆、稻米深加工为主,肉类加工以猪、牛、羊、鸡、鸭等肉类深加工为主,不断开发皮毛(绒)系列产品;积极发展奶类加工;发展有机蔬菜产品和绿色蔬菜产品,发展干鲜果品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巩固发展糖、茶、丝、麻等传统加工,发展优质鱼、虾、贝类、海珍品精深加工。在巩固和提高淮安市农产品加工水平的同时,积极促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城镇和农村流动。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篇5

 

关键词:证券行业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体系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民经济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老百姓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关系着亿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的大局。证券行业作为金融服务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而信息安全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资本市场的稳定。

目前.国内外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从资本市场看,近年来,随着市场快速发展,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市场交易模式日趋集巾化,业务处理逻辑日益复杂化,网络安全事件、公共安全事件以及水灾冰灾、震灾等自然灾害都对行业信息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资本市场交易实时性和整体性强,交易时问内一刻也不能中断。加强信息安全应急丁作,积极采取预防、预警措施,快速、稳妥地处置信息安全事件,尽力减少事故损失,全力维护交易正常,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至关重要。

1 证券行业倍息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行业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方面

健全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确保证券行业信息安全的基础。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中国证监会自1998年先后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其中包括2个信息技术管理规范、2个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通知、1个信息安全保障办法、1个信息通报方法和10个行业技术标准。行业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初步形成,推动了行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虽然我国涉及信息安全的规范性文件众多,但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立法主体较多,法律法规体系庞杂而缺乏统筹规划。面对新形势下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发展需要,行业信息安全工作在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法规和标准建设滞后,缺乏总体规划;二是规范和标准互通性和协调性不强,部分规范和标准的可执行性差;三是部分规范和标准已不适应,无法应对某些新型信息安全的威胁;四是部分信息安全规范和标准在行业内难以得到落实。

1.2组织体系与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模型方面

任何安全管理措施或技术手段都离不开人员的组织和实施,组织体系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核心。目前,证券行业采用“统一组织、分工有序”的信息安全工作体系,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为加强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水平,根据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参照ISO/IEC27001:2005,提出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框架。该体系框架采用立方体架构.顶面是信息安全保障的7个目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审计性、抗抵赖性、可靠性),正面是行业组织结构.侧面是各个机构为实现信息安全保障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式。

1.3 IT治理方面

整个证券业处于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下,IT治理已直接影响到行业各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良好的IT治理有助于增强公司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规避IT风险。通过建立IT治理机制,可以帮助最高管理层发现信息技术本身的问题。帮助管理者处理IT问题,自我评估IT管理效果.可以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有效管理,保证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应用效果,使有限的投入取得更大的绩效。

2003年lT治理理念引入到我国证券行业,当前我国证券业企业的IT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是IT资源在公司的战略资产中的地位受到高层重视,但具体情况不清楚;二是IT治理缺乏明确的概念描述和参数指标;是lT治理的责任与职能不清晰。

1.4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上交易系统功能的不断丰富、完善和使用的便利性,网上交易正逐渐成为证券投资者交易的主流模式。据统计,2008年我同证券网上交易量比重已超过总交易量的80%。虽然交易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方便了投资者。但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来自互联网上的病毒、小马、黑客攻击以及计算机威胁事件,都时刻威胁着行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成为制约行业平稳、安全发展的障碍。此,维护网络和数据安全成为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证券行业各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相对安全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灾舴备份系统,基木保障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但细追究起来,我国证券行业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及灾备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还存存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缺乏统一的规划;二是网络访问控制措施有待完善;三是网上交易防护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对数据安全重视不够,数据备份措施有待改进;五是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1.5 IT人才资源建设方面

近20年的发展历程巾,证券行业对信息系统日益依赖,行业IT队伍此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2008年初,在整个证券行业中,103家证券公司共有IT人员7325人,占证券行业从业总人数73990人的9.90%,总体上达到了行业协会的IT治理工作指引中“IT工作人员总数原则上应不少于公司员工总人数的6%”的最低要求。目前,证券行业的IT队伍肩负着信息系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的重任,IT队伍建设是行业信息安全IT作的根本保障。但是,IT人才队伍依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后续教育不足等问题,此行业的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2 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2.1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

首先,在法规规划上,要统筹兼顾,制定科学的信息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框架。一是全面做好立法规划;二是建立科学的行业信息安全标准和法规体系层次。行业信息安全标准和法规体系初步划分为3层:第一层是管理办法等巾同证监会部门规章;第二层是证监会相关部门制定的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第三层是技术指引等自律规则,一般由交易所、行业协会在证监会总体协调下组织制定。其次,在法规制定上.要兼顾规范和发展,重视法规的可行性。最后,在法规实施上.要坚持规范和指引相结合,重视监督检查和责任落实。

2.2深入开展证券行业IT治理工作

2.2.1提高IT治理意识

中国证券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IT治理理念的教育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会员单位高层领导的IT治理培训,将IT治理的定义、工具、模型等理论知识纳入到高管任职资格考试的内容之中。通过举办论坛、交流会等形式强化证券经营机构的IT治理意识,提高他们IT治理的积极性。

2.2.2通过设立IT治理试点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篇6

一、抓住首要问题,“两大格局”和“一红二黄三条线”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两大格局”已成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各项任务的组织保障。“两大格局”即由“一把手”挂帅形成的工商系统内部协调有序的食品安全领导格局和由“一把手”负总责、层层抓落实的食品安全的组织格局,已成为十省市工商局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各项任务的关键。十省市一把手普遍把食品安全作为每年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调研和督查的首要任务,甘肃、新疆、宁夏、浙江、广东、福建省等工商局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哪里有困难、有问题、有危情,哪里就会出现一把手,把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真正放到了首位、落到了实处。

“一红二黄三条线”已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监管底线。一红是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注册,做到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已形成程序规范、标准统一的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机制;二黄是接受群众举报,必须件件核实,及时制止食品经营违法行为,已形成渠道畅通、核查有序的社会监督机制:强化市场巡查,须留监管“痕迹”,食品经营主体随时接受“六查六看”的检查,已形成制度规范、标准具体的市场巡查机制。这三条线已成为确保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位的量化底线。

二、抓住突出矛盾,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创出治本之策

一是狠抓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十省市工商机关针对农村食品经营分散、规模小、质量意识薄弱等特点,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途径。浙江省工商局从抓经营者自律人手,以推行“万村放心店工程”为抓手,构建经营者自律、市场公开竞争、社会参与监督、行政引导规范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通过“五个统一”,即统一牌匾、统一制度、统一标识、统一台账、统一承诺,使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得到落实;通过“四路并进”即由配送企业、加盟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市场、流动放心车实行定点配送,形成食品经营者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互动约束机制;通过“两措并举”,即把放心店和维权网建设作为属地工商局目标责任制列入考核,让消费者和社会代表共同参与测评,对放心店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好的给予经费补助,差的坚决摘牌,被摘牌放心店有220家;通过“一网多用”即建立消协分会、维权监督站、设立监督点、聘请维权监督员,实现放心店自律与维权网监督的有机融合。宁夏自治区工商局从借助政府基层组织力量入手,以推行“村所挂钩”监管模式为抓手,构建社会监督、经营者自律、行政监管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区覆盖面已达到98.24%。甘肃省工商局从抓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网络模式入手,依托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构建具有“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进行消费提示”农村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管快速反应体系。

二是破解无证无照经营食品难题。目前,城市社区、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为无照经营食品多发地带,是十省市工商机关全面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无证无照经营食品不仅仅是单纯市场秩序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公共管理问题,他们依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要求,提出了治理无证无照的指导思想: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牵头,工商协调相关部门配合,以解决城中村无照经营为重点,积极采取“疏导与治理相结合,以疏导为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教育为主”的措施,全面实施综合治理。上海市工商局针对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大多来自外省市和下岗失业者、经营规模小、技术含量少、机会成本低而市场需求大等特点,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确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场食品经营持照主体率达到99.8%,窝点的回潮率从去年的62%下降至18%。西安市工商局雁塔分局针对40万(占60%以上)外来人口居住在37个城中村中、城中村居民90%经济收入来源于出租房屋等特点,探索出了“四位一体”,即由工商牵头,公安、卫生、街道办事处村委会负责人组成“社会联动监管服务领导小组”的城中村互动制约疏导监管模式,基本上实现了联合警示奖励、联合端挖窝点、联合信息通报、联合召开会议、联合执法检查的“五联动监管服务”机制健康有序的运行,使37个城中村示范村平均持照率已达到96%,有效地净化了城中村食品市场经营环境和经营行为。

三是推行经营者自律制度的方法多样灵活。十省市工商机关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关键环节在于推行经营者自律制度。为此,十省市工商机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引导和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各项自律制度。广东省工商局积极推行“市场食品质量准入”管理方式,即通过标准准入管理、检测检疫准入管理、市场抽查准入管理、购销挂钩协议准入管理来落实经营者自律制度,已有3352个集贸市场、超市实施了市场食品质量准入制度,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覆盖面达到81.3%。上海市工商局在食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食品经营者中全面推行食品安全标准化合同文本,通过合同文本确定食品经销商与供货商的法律责任,已有50%以上食品经营者自觉利用标准化合同文本落实自律制度,根据合同约定已销毁不合格食品220余吨。福建省工商局实施食品安全市场业主责任制,即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市场业主是市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指导市场业主建立对经营者资格进行查验把关、建立食品质量管理机构、为消费者投诉提供方便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从而明确了市场业主、经营者、工商部门三者的责任和关系;通过制作《市场业主责任制指导手册》,对上市肉品、蔬菜、水产品、禽类产品、月饼等市场业主和经营者实施分类指导,强化了行业自律;通过市场业主与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使承诺书成为市场业主严把经营者进入市场、规范行为、清理出市场的强制性要件;通过成立“经营者自律委员会”,明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公约,据此开展评选诚信经营户活动,完

善市场内部自律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市场业主评价机制,实施督促经营者索证索票、建立并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等13项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市场业主责任制工作考核标准》,采取市场业主季度自评报备、工商部门组织半年考评的办法、聘请市场义务监督员监督评价等办法,对业主的管理成效进行考评。根据评价结果,由工商部门结合市场巡查和不合格食品退市情况及市场业主履责、履约、履诺情况。对市场业主进行信用分类、约谈告诫、限期整改、行政处罚,督促业主履好职尽好责,取得了“四方共赢”,即消费者赢得放心、经营者和市场业主赢得效益、管理者赢得效率。

四是基层工商所食品市场巡查到位措施有力。重在预防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根本原则,而市场巡查是落实这一原则的有效形式。十省市工商机关落实《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中,主要是通过日常监管巡查,强化工商所岗位责任和责任追究制,突出考量“五个到位”的指标落实情况。宁夏自治区吴忠市工商局以实施“三十一种”常见问题的巡查模式,对证照、自律制度、食品检查等方面,按照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进行对照巡查,巡查有的放矢,落实到位。杭州市工商局施行考评量化巡查模式,通过每月一讲评、每季一考核,将食品安全巡查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执法人员。江苏省无锡市工商局实施经营者星级评定巡查模式,通过对食品经营者证照管理、经营场所、组织机构、食品质量、服务人员、售后服务、消费者满意度等的日常巡查量化打分,评定一、二、三、四、五星级的食品经营者,将食品经营着自律制度的落实与其提高食品质量和诚信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是保护名牌食品知识产权。驰名商标已成为食品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食品商标的生命力和附加值是无限的,而食品商标离开消费者是毫无疑义的,保护好食品商标就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是维护食品市场安全的有力武器。宁夏自治区工商局全面部署了清正食品及枸杞、滩羊等名牌食品的专项整治,中宁县工商局查获“中宁枸杞”证明商标侵权包装袋44040条,硫黄熏蒸枸杞19.95吨。上海市工商局开展推进农产品商标培育发展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执法检查,在查处侵犯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商品300余例案件的同时,已有1334件农产品商标进入注册商标申请,12件农产品商标已成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创历年之最。浙江省工商局采用国际一体化的标准模式,平等竞争,对等主张。平等竞争就是规制平等,标准平等,权益平等;对等主张就是竞争手段对等,权益途径对等,监管手段和监管力度对等。通过实施这一模式,对进口的重点品牌食品进行执法检查,对加大进口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醒和引导消费者确立和强化正确的消费理念,确保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是利用科学技术实施综合监管。以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已经成为十省市工商机关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最佳手段。甘肃省兰州市工商局城关分局在工商所实施食品安全电子系统监管模式,将食品经营主体资料、企业信用分类、网格执法责任人、经营者分布状况、12315申诉举报点、不合格食品抽检公示、食品市场最新动态、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食品安全投诉举报、食品安全市场巡查、食品违法行为查处等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集于一网,通过自动处理,为工商监管和食品经营主体、消费者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良性互动平台。浙江省嘉善县工商局在食品批发市场推行“一卡通”电子运行现代网络监管模式,集食品经营主体、质量资料、经营行为、行政监管于一网,探索出了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化运行机制,实现了食品市场动态巡查快速准确“三定位”(即经营主体、经营食品、经营行为三定位)。安徽省池州市工商局贵池区分局实施“诚信通食品安全电子维权库”监管模式,建立“食品安全基础资料信息库基地”,构建起电子互动查询备案维权网络系统。这一电子系统的建立降低了经营者自律成本、消费者维权成本、监管者执法成本,实现食品市场入市、交易、退市全方位、全过程的电子化监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举措

(一)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食品市场秩序已有很大改善,但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治本任务仍然繁重。由于受利益机制的驱使,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案件易发多发,变换花样,禁而不止;市场短期行为和盲目性的克服,法制观念的增强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法制体系的建立健全等,决非旦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将贯穿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全过程。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正如吴仪副总理在总局呈报国务院的《关于2006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所作的重要批示:工作抓得不错,望再接再厉。食品安全永远要抓下去,丝毫不能放松。

(二)农村食品安全是监管的薄弱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最艰巨的任务及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在农村。农村食品市场经营主体点多分散、涉及人员众多面广、监管任务繁多重大。去年查处的农村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占全国的90.46%,查处的不合格食品占全国的52.09%,大量的食品违法案件发生在农村。农村执法人员很少,农村基层工商所建设滞后,执法手段落后,还停留在眼看、手摸、鼻闻等一些原始手段。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一些农村食品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制售有毒有害、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应将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转移到农村。

(三)无证无照经营食品问题亟待全社会关注和综合治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内容复杂、政策性强,其中无证无照经营食品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难题。无证无照经营者大多是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等贫困人员,其经营收入往往是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具有流动、分散、隐蔽、随意性等特点,有的检查时或关门或逃走,有的取缔后另起炉灶,有的强行取缔时,则会形成“寻求生存权”与“履行职责权”的对抗,极易导致的发生,成为困扰各地的一个社会难题,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实施社会综合治理.

(四)经营者自律制度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虽然总局了一系列经营者自律行为的规范性文件,但仅仅依靠经营者自己落实自律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教育、社会监督和工商督查等外在措施。目前对不落实经营者自律制度的行为缺乏具体有力的监督、约束和惩戒机制,经营者自律制度行为的社会监督与控制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必须努力建立教育、倡导、约束、监督、惩戒相统一的机制,鼓励与规范经营者的诚信经营行为,形成工商引导、经营者严格自律、社会关注与监督的自律制度建设格局,切实把自律制度扶上自觉自愿自律的绿色轨道。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从目前法律法规赋予工商机关的职能来看,主要是查处市场中食品违法行为、处理市场中不合格食品。工商机关通过对市场的巡查、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等手段,发现不合格食品,确保及时退市。福建省工商局实施的《不安全食品退市工作暂行办法》,新疆塔城工商局推行的“不合格食品电子预警退市”监管方式,达到了以退市促进经营者把好人市关、规范交易行为的自律意识提升。

(六)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应对机制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首要任务。随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经营者自律诚信意识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监管者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因素逐渐减少,但由于受环境、科技发展等不可抗力条件的限制,人力不能及时发现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产生的概率不会减少。流通环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环节。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带来的食品数量是很大的,现代化的营销网络带来的食品市场是很大的,生活社会化需求的提高所带来的食品经销者和消费者的数量是很大的,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所带来的受害后果是很难估量的。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重点是如何应对媒体,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如何控制问题食品,最大限度遏制其传播;如何落实第一现场责任,充分发挥应对者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篇7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生猪生产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畜牧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全市生猪存栏49.32万头,同比增长71.55%;能繁母猪存栏7.798万头,增长79.4%。生猪预计出栏72万头,增长39.8%。

(二)草食家畜养殖效益明显,生产持续增长。牛羊生产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今年大牲畜存栏约6.1万头,羊存栏约32万只,同比分别增5.62%和36.4%;预计大牲畜出栏2.6万头,羊出栏45.2万只,分别增长12.6%和23.8%。

(三)家禽生产持续发展。预计全年家禽出栏4320万羽,同比增长126.3%;存栏1208.4万羽,增长52.4%;禽蛋产量达5.5万吨,增长36.21%,这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时期。活鸡价格始终保持每公斤9.4元左右,虽然饲料价格有所上涨,但养鸡业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养殖者积极性不断提高。

(四)今年预计肉兔存栏量346万只,出栏肉兔436万只,完成目标任务的16.4%和20.3%。

二、全市畜牧业发展的特色

(一)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区域特色进一步明显。全市已建成存栏父母代肉种鸡40万套,孵化雏鸡3000多万羽的肉鸡良种供应体系,其中,远大畜禽有限公司存栏父母代肉种鸡30万套,已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种禽养殖企业。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50个,累计已达2862个。其中,出栏万头生猪的养殖场4个,存栏5万羽以上的蛋鸡养殖场18个,出栏10万羽以上的肉禽养殖小区36个。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48.5%、84.7%、84%、72.1%,并初步建成了以阿湖、高流、*、时集等镇为基础发展优质三元猪生产基地;以合沟、草桥、时集等镇为基础发展蛋鸡生产基地;以草桥、*、新店等镇为基础发展肉羊生产基地;以新店、棋盘、港头、唐店等镇为基础发展肉禽生产基地;以新安、双塘等镇为基础发展奶牛养殖业基地。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益客食品带动肉鸡养殖,卫岗乳品带动奶牛养殖,大唐食品带动肉鸭养殖,忆馨、明帝食品带动生猪养殖的良性互动局面;并得到徐州市林牧渔业局领导的充分肯定,5月12日在我市召开了全徐州市规模养殖工作观摩现场会。

(二)良种良法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高效畜牧产业建设过程中,我局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详情规划以及水源、交通、防疫、污染等因素,科学编制了《新沂市畜禽规模养殖技术规范》,力求做到“两分、三通、四有”。即人畜分离,净道与污染分离。水通、路通、电通。有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有粪便处理设施、有防疫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有管理制度。较好地避免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盲目性,保证了畜禽规模养殖业发展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同时,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洋三元”,发展瘦肉型商品猪;大力推广伊拉兔、AA肉鸡等16个畜禽新品种,改良畜禽养殖品种结构,促进高效规模养殖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畜牧业良种覆盖率已达95%以上,畜禽良种对畜牧业增产增效的贡献率达50%以上。

(三)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逐步建立。一是加强对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厂家和经营户的管理,采取常年检查与突击整顿相结合,严厉打击制假、售劣行为,从源头上净化畜牧业投入品市场。二是加强对养殖环节投入品使用的监管。一方面结合农业部实施的“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组织开展了“贯彻《动物防疫法》,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及技术咨询”宣传月活动。我局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畜牧兽医站、畜牧科抽调15名技术骨干组成宣讲团,制作6块展板,20条宣传横幅,灌制2盘录音带,印刷6万份宣传资料,从5月29日起,利用乡镇逢集,深入16个镇举办“科技大集”,重点宣传畜禽产品安全相关知识、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推介畜禽新品种及饲养新技术等。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发放技术资料6万多份,现场接受技术咨询1万多人次,电话咨询200人次,现场入户指导60多户,使广大养殖户懂得了如何正确使用兽药、使用违禁药物的害处,促进了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的落实,强化了依法生产经营的意识,规范了养殖户用料、用药行为。同时,根据徐林牧渔[*]94号文件要求,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还印发了《致广大养殖场(户)的一封信》10000份,告知相关场所的开办者和管理者有关动物防疫条件审批和监管规定。另一方面,对规模养殖户重点监控,明确专人监督,杜绝使用违禁药物;同时加强样品抽检力度,全年抽检样品36批302份,未发现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法行为。三是为落实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与相关单位及个人签定了“五个责任状”285份。即新沂市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户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状;新沂市农贸市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状;新沂市畜禽加工企业防疫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新沂市饲养场防疫及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外阜畜禽加工企业产品入新销售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我市是畜禽重要生产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突出抓好基础免疫工作,全市强制免疫的六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了100%。五是强化检疫监督,推行市场准入。动物检疫监督机构始终坚持做到没有产地检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准进入屠宰场、不准进入交易市场。目前,全市动物产地检疫开展面、出证率、屠宰动物的受检率均达到了100%,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持证率和规模养殖场、屠宰场、牲畜交易市场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率也达到100%。结合全国污染源普查,在全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特别是规范防疫设施建设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有效推进绿色清洁、安全环保生产,全市建成“一池三改”示范场户2600多户,强化了基地环境、疫病、卫生安全的全程监控,确保了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增强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三资”投入势头强劲,畜牧业基础进一步增强。从兴办养殖场业主类型上可分以下几种,原养殖户滚动发展扩大规模的占50%;外出务工返乡兴办养殖场的占30%;城镇市民或下岗职工到农村租赁土地兴办养殖场占15%;外地老板来投资的占5%。五是畜牧业实用技术进一步推广。积极整合国家、省财政支农打包资金130万元,扶持新沂大唐食品、新沂缘达食品肉禽宰杀线建设,联结了1100多个“合同鸡、合同鸭”养殖大户,有力促进了“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的建立,实现了企业、农户的双赢。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徐州卫岗乳品公司带动奶牛规模小区建设,新沂大唐食品、缘达食品、明帝肉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肉禽和生猪规模养殖的良性互动局面。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篇8

【关键词】建筑业; 建筑施工项目; 风险管理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reducing construction accidents and protect state property and people's life safety has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project security risk control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model of study is very necessar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 keywords 】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科技的不断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大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

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1)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2)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3)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1)危险源辨识,明确任务分工。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应明确任务分工,按各部门职责范围开展危险源辨识。

(2)运用科学手段,做好风险评价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分级,是实施风险控制的依据。对于不同级别、种类的安全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考虑的技术方案、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均不相同,做好风险评价,对于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3、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及控制

(1)直接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安全检查表(可以采用《安全性评价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建立有章可循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企业干部与职工自觉地执行这个管理模式,并应该潜移到干部职工心中,默化成自觉的思想趋势,即使企业的体制、机制、领导层和管理人员有变化,职工仍能自动运作,自觉照章办事,这就是企业运作成功的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何种所有制企业,都面临着市场的选择、制约和挑战。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企业是很难在市场中立足的,不仅失去投标资格,而且将逐出当地建筑市场,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能科学、正常化进行安全生产,必须建立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是否科学有效,企业内和现场项目部是否形成人人遵章守纪的安全施工氛围,将面临着市场的选择和挑战,同样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安全施工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必然难以管好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建立的安全管理模式不科学、不实用,或是花架子赶时髦,也不行。因此,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安全施工管理模式的任务是企业头等大事。

该模式应该俱备本企业的鲜明特色,特色愈浓,说明企业安全文化素质愈高,其运作的真实性、针对性、可行性愈强。有自己特色的模式是本企业多年工作规律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紧密结合本单位施工生产实际、其中可操作性强的实实在在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在施工实践中总结。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全面细致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职工奖励和违规处罚》等等制度。有些制度、规程、责任制应挂在岗位上,警示岗位人员贯彻落实。做到以法治企,以制度管人。

建立健全的以企业法人为首、层层落实的各级安全施工责任制,形成立体式、全方位责任到人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成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经培训考试合格懂专业安全技术知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所有现场项目部、施工班组均设安管员,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把安管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是企业安全生产施工的基本保证。

转变观念,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要有所创新。一是要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多的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三是管理客体应由单一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全社会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大都集中在乡镇、私营企业。为此,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即由过去只注重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和。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防范为目标,以企业自我约束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为保障,以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为关键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结束语

上一篇:科研团队的管理范文 下一篇:工程技术体系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