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美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4 17:15:02

工业建筑美学知识

工业建筑美学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文化;浦东;途径;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10-0061-03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已崭露国际化大都市城区的新姿。建筑是时代的缩影,浦东新区的建筑凝聚了浦东人民在新时期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智慧和成果,展示出了浦东新区在新世纪展翅腾飞的雄姿。在浦东大力推进新城区、新市镇的开发建设中,建筑文化的建设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1 建筑文化内涵的理解

建筑文化,通俗地讲,指建筑物除了具有物质属性以外,还具有一定份量的精神属性,即所谓建筑的双重性,但这又比较复杂。原因之一是,这种双重性不能一概而论,例如,低标准的公寓、厂房等,突出的是物质性,精神性几近于无;学校、医院和办公楼,精神性有所升高;博物馆、歌剧院和美术馆等精神性则处于高段,而教堂、寺庙、纪念馆更高;至于如凯旋门等,就已经没有什么物质了,精神性特别高扬,可以认为同纯艺术品已没有质的区别了。原因之二是建筑的精神属性还具有层级性,大致可分三个层级:最低层级与物质紧密相关,体现为充分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并上升为美感,是“美”与“真”的统一,体现了建筑所蕴含的形式与物质性内容的协调;中间层级与物质性因素稍远,表现为进一步运用所谓“形式美规律”,如比例、对称、对比、对位、尺度、虚实、明暗、色彩、质感等一系列手法,对建筑的一种纯形式美处理;最高层级离物质性更远,要求创造出某种富于深层文化意味的情绪氛围,进而表现出一种情趣、一种思想性,富有表情和感染力,以陶冶和震憾人的心灵,具有明显、深刻的文化意义。前两个层级的要求相对较低,追求的是美观,重在“悦目”,属于工艺美学或技术美学范畴,一般只应以“广义艺术美”未定义,后一个层级要求较高,除了一般“悦目”之美的意义外,更重在“赏心”,其艺术性已经进入了“狭义的艺术”范畴了。

我认为,建筑的精神内涵体现,在具体应用中可分为两类,就象如上所述,“一类只具有一般的审美性质,另一类有较强的思想性,属于真正的艺术的行列”。这样的分类适用,符合历史实际、也是有利于现实创作的。一方面,它提醒建筑师不必在所有设计中都强调深刻的思想性,也许很多建筑只需要进行一些一般的美化或烘托出某种氛围就足够了,避免虚夸和矫饰;另一方面,在有必要的时候,建筑师们也不能忘记自己作为真正艺术家的使命,为人类创造出时代和民族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2 浦东建筑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通过中西文化及国内不同地域文化的不断交流,在城市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兼收并蓄、刻意创新,主张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建筑相互并存、协调发展的海派建筑风格。浦东新区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区,是上海的一个亮点,也是在国内国际上深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重视建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在城市建设中大力提倡发扬,为建设成为富有建筑艺术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城区而努力。

首先,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要赋予新建的建筑以更多的文化内涵。建筑是城市组成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一个区域的风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所体现出的文化色彩,通过对新建的建筑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以及精心设计的雕塑、绿化、灯光衬托,无疑将有利于新建筑群文化品位的提升。高层建筑在其中更有重要意义,其天然具有丰富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强烈地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环境形态,无论是宏观上的城市形象,还是局部区域景观的构成,高层建筑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层建筑更要自觉树立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构成意识。

其次,我们要大力挖掘保护传统建筑文化资源。浦东地区历史不算悠久,但也有着一定量的传统建筑遗产,可大致分为四类,如民宅建筑类,有江南民宅内史第、故居、黄庆年古宅、高桥四合院民居等,又如宗教建筑类,有钦赐仰殿、崇福道院、小普陀寺、露德圣母堂等,再如城楼园林厂房建筑类,有川沙古城墙、鹤鸣楼、承园、船厂大楼等,还有如墓碑祠堂建筑类,有太平天国烈士墓、杜家祠堂、岳碑亭等。这些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历年来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主要是从文物保护这一角度出发的,这一工作可进一步与建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相衔接,为浦东保存一批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优秀传统建筑,留下传统建筑文化的印迹。同时,也可考虑对传统优秀建筑的开发和再利用,陈桂春住宅(颖川小筑)修缮后作为陆家嘴开发陈列室馆址就是一个有益和成功的尝试。一个新生的城市空间将会因这些传统积淀而更富活力。

3 浦东开发建设中建筑文化的发展

崛起于世纪之交的浦东新区,建筑文化继承发扬了“海派”建筑风格的优良传统,小陆家嘴地区初具“新世纪万国建筑博览会”特色,三林世博家园、高桥荷兰新城等已初步形成了各自的城居文化区特色,唐镇新市镇、外高桥新市镇等建设也已拉开了序幕,新农村、新郊区建设如火如荼,“一镇一品”的小村镇建设,突出了“艺术、绿化和人性化”的主题。

商业综合建筑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典型,小陆家嘴地区的建筑风貌在现在的浦东最为流光溢彩,是上海和浦东的骄傲。沿着世纪大道这条轴线,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东方艺术中心等等,不胜枚举,更多的尚在规划和建设中。新的万国建筑博览会正在形成,它的内涵比近代时更多,今日的新建筑,更多地运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风格,国内外建筑师一起在这块土地上创作出了新的作品,形成了新的建筑和城区风貌。

住宅建筑强调以人为本,无论在浦东的城区或是郊区,创造了与居住对象生活习惯、经济条件、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城居文化,和以展现农村家居生活风貌为主的村居文化,分别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居和村居文化特色。

工业建筑作为建筑文化、建筑艺术所涉及的对象很容易被忽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实用、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建筑方针的观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可能更为根深蒂固。工业建筑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环境保护始终是工业建筑的主题,浦东四大功能开发区,其中三大开发区与工业建筑密切相关。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筑风貌各自体现出功能定位,将为浦东的区域风貌增光添彩。

4 积极推动浦东建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4.1 普及建筑文化知识,重视建筑美学教育

建筑美学是一门学科。国家学科分类中,艺术美学包括音乐、影视美学、建筑美学等。

建筑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最精彩的一类,它将物质文明的成就和精神文明的追求融为一体,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结晶。

建筑文化、建筑美学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门科学知识,是一门公共艺术,决定城市建设的水平、环境建设的质量,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也直接体现科技进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加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业等关联产业的振兴。任何低估或忽视其重要性都会造成未来利益的损失,留下历史的遗憾。

应该说,建筑美学知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或多或少都掌握一点,但相当多的是处在朦胧状态、启蒙阶段或不自觉的认识阶段。为此我们要开展建筑文化、建筑美学的知识再教育,对象主要为如下三类群体:一是青少年,二是投资者,三是政府的各级有关管理人员。对全社会的普及知识教育要落实到教科书上,继续教育的内容要落实到有效的各个环节上,使建筑美学知识成为人们知识修养的一部分。

4.2 处理好建设与创造的关系,引导建筑文化发展

建筑师、投资者和政府在建筑设计方案决策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建筑师的职业决定了他是建筑设计方案的提供者,倾注了对建筑的感彩,要考虑建筑设计方案的各种技术因素,并对其负责;投资者是建筑的中间或最终消费者,要考虑建筑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并对其负责;政府是建筑的社会和环境效果的规划者,要考虑建筑对社会和环境的总体影响,并为其服务。三者在建筑设计方案决策过程中分工不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里要强调的是建筑创作的中坚力量是建筑师,在强化建筑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应不断改善并开辟良好的创作环境,鼓励、尊重建筑师的建筑创作。具体操作中应以经济为基础,遵循市场化的原则,体现建筑师的风格。

同时,应重视社会公众的意愿在相关决策中的体现。社会公众在建筑设计方案决策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为他们通常是建筑的最终消费者。公众的意愿需要通过一个合理合法的渠道加以反映,如建筑设计方案评审不仅要请业内专家,还可邀请业外高层次人士共同参与。

开展建筑设计竞赛鼓励创新精神。发挥优良传统、引入竞争机制,锐意创新繁荣创作刻不容缓。一是大中型设计项目可开展设计竞赛,扩大竞赛面由专家公正评判,大力培养中青年建筑师;二是设计院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应建立设计竞赛竞争机制、强化方案设计力量,活跃建筑设计学术思想;三是开展各类建筑作品的评选评奖活动,扩大建筑文化社会影响,对建筑师而言也是显才、育才的重要渠道。

4.3 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注重公建文化内涵

浦东区域内的文化、教育、科技类等建筑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建成使用及在建的有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进才中学、浦东干部学院等等,这类建筑其使用功能本身就有浓烈的文化气息,在强调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建筑设计中,无疑能表现出较高的精神属性,使建筑带有很浓的文化色彩。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进一步推进各类文化设施的建设,在满足社会功能需求的同时,加大文化类建筑在浦东的布点。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类等项目应充分重视建筑文化的建设。这类项目较其他社会投资建筑项目而言,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更应担负起这项责任,同时,紧密结合城市雕塑建设、景观建设、“亮灯”工程、绿化建设等,进一步烘托城市和建筑的文化气息。

4.4 营造建筑文化氛围

在浦东新一轮的开发建设中,努力营造建筑文化的氛围,加强建筑艺术的宣传,在计划与建设管理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对建筑艺才性的要求。鼓励商业建筑中文化类商业的开设。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机构落户浦东,提倡知名建筑师勇于办个人作品展览加强新闻媒体对建筑文化的宣传与导向,司推动普及建筑美学,而且也有助于建筑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4.5 建立专家学者网络,组织理论实用研究

建筑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写照,而建筑美学作为一门知识学科,必然会不断发展,在浦东的建设和管理中,可以借用“外脑”,建立起有关的专家学者网络,发展学会、研究会团体,以跟踪当今世界的最新发展,结合浦东实情选择论题开展实用研究,总结浦东建筑文化的建设得失,为进一步推动建筑文化的建设充当政府的“智囊”。

5 结束语

上海浦西的旧建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进入21世纪,我们满怀希望地期待新世纪的浦东建筑,将以突出环境的宜人性为特征,以高新技术为时代标记,以包容兼蓄的海派风格为艺术特点的时代面貌出现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使新世纪的建筑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工业建筑美学知识范文第2篇

一、工业建筑是与现代工业同时诞生的产物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建筑一与生产工艺融为一体。干是,“现代工业建筑工程学”,作为土木工程这一最古老学科的一个分支开始崭露头角,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工业的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电子化等,对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和改造等环节中要求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如:高温、低温、超洁净、强腐蚀、大荷载、强振动、噪声、辐射以及生化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多年来,不少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从近年来我国引进的“设备综合工程学”,所涉及的范围看,“适用于有形资产的工程技术、财务经济、组织管理等”,其中当然包含建筑物设计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它们的设计、使用和费用的信息反馈,以实现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最近几年,从事这方面科学研究的部门和人员正在增多。铁路和水利部门的专业工程师们,在桥梁和水坝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他们观测、积累数据、探求规律、采取对策。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开创了预测结构材料和剩余寿命技术、一次二阶矩阵理论、断裂力学、流变力学、故障物理学、可靠性和维修性理论,以及一些新的边缘科学。

二、工业建筑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

工业建筑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1.从产业的历史背景看加强管理的必要性1)由于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向着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电子化发展,厂房和建筑物越造越大,对它们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工业建筑物是处在各种湿度、温度、应力、腐蚀介质等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许多工厂为确保安全,实行了一年一次(或多次)的定期检查。3)由于工业建筑的破损灾害事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很大,而且对于连续生产的联合企业,过长的停产维修或加固,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4)二次世界大战后,建设起来的工业建筑大部已达到或接近寿命期或衰老期,并且正在不断恶化,面临着安全生产能否得到保障的问题。

2.从工业建筑的一般机理看加强管理的必然性工业建筑同其它物质一样,也存在老化问题。其变化规律表现为由渐变到突变,甚至还具有突发性毁坏的特点。1)工业建筑是人们在认识和技术实践上的物化体现。由于建筑科学受到各种技术条件的制约和设计者所掌握的知识面的差异,通常要用“标准”和“规范”来统一;而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一时疏忽或由于操作不熟练,便会降低质量,形成建筑物的一些先天患和缺陷,如果使用者和管理者不掌握这些情况,或不注意维护和正确使用,就会招致大的灾祸。2)工业建筑是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的组成部分,要在保证可靠的墓础上强调其功能和维修性,使之成为能体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使用期很长的固定资产。因此,从规划、设计开始,不仅应满足近期生产的要求,还要注意到生产发展的长远耍求,在安全、环保条件等各种功能上留有余地,以保证在扩建、改造等情况下能充分发挥工业建筑的作用。3)工业分流是用多种建筑材料组成的混合体。由于多种污料各具特性,它们的老化机理和损坏特征朴异,不可能同时达到寿命周期,这就要求维介竹遐上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经济的维修成期,以达511减少停产维修时间和延一长建筑物的使用分介。理)由于工业趁筑随时间的变化,受工艺、地域、环境、仗用条件和方法等诸条件的制约,管理者应当熟悉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能赫捉住动态价愿.。信息资理豹重点是按照使用功能和可靠性的要求,对承重结构的变化、各种材料的老化和腐蚀速度等,通过检测数据作综合分析,找出变化规律,以制定管理对策和技术上的防范措施,改善信息管理方法。

3.用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创工业建筑管理的新局面综上所述,加强工业建筑的管理工作,是当前阮份铃理方面的一个重要越题。几)从管理的内容上应把侧重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情况扭转过来,从二个方面综合研究进行管理的改革,使工业建筑管理能够适应企业的生产新体制要求,并能为企业的经营效益越只务。2)在管理方祛上,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可攀性、维修性的设计和研究作为重点(如甘料科学,结构和示川斗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现有建筑的改造和快速修复技术等)。并研艾补探悦、建筑物的隐息、缺陷机理和劝能效果上幻不适应等,从而掌握建筑物变化的客观规律,以管好用好它们,延长使用期。3)从管理范围上,对工业建筑的一生实行全过程管理,必须解决研究、设计、旅工、使用和维修之间的脱节问题。首先应把汤工业建筑有关的部门和人员协调组织起来,把信息的收集、整理、流通,新技术的推广、现场指导及反馈等各个环节的横向联系组织起来。把专业管理和群众(岗位工人)答理川耗定固定下来,采用一系列的拾施,以推泌达方面的工作。

二、冶全工竺忿筑的特点

治金工业延筑包万内称录多,也辰复杂。如万,山、尧结、洁炼、轧祠、焦化、机珍、发电,附属厂和浦助厂;办公和生活俐房;快路、公路;供谁水议施;动力输送系纹件,不仅古性面积大,而且复杂。为了忆它管理好,必须了解它的半用和特点。

1.捉高冶金企业建(沟)筑物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经验表明:改退和护丸、比沂建一房一可以降低约30%的费用,实施二石诊:注沁改进可以增加50%、甚至1倍以上灼主产佗力。因此,当设计建筑结构时(包括折建、改建、扩建、大修)应把上述因素考虑进去,以保证发展生产的需要。

2.冶金工厂在加工大量原料灼同侧‘,还向周毛环境散发大量灼有害物质。如年生产100万吨钢沂散发粉尘的总重量达350吨/昼夜,二氧化硫2。。殊洲昼夜。一氧化炭理O。吨/昼夜,大量的有害物通过排水系统流人水系,还有大二量的热、气体、烟及其它有害物质等。由于这些客观因紊的存在,使冶全建筑具有负奋重、撇度高、灰尘大。腐蚀介质因素复杂,水和燕汽作用频繁等特点。但由于对这些特点从研究、设计、伎用管理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形成了如鞍钢总结的“十害”影吭,优是热、腐、灰、水、超、振、沉、裂、乱和患的教训。这些特殊条件,在设计和管理中应给以足够的注意。

3.不少冶金工业企业由于前后工厅清密相结,连续生产,如呆一个工序浮产,将选成全部停产或大福度减产,损失很大。国此冶金工业建筑的维修性就必须适应这些特点的要求。这就是:能够通过维‘保证女全生产;充分利用堆修资源,并做到好维修和容易维修;能够不停产维修或淮修所需时间少;实现袜推化和规格模数化,使构件的互换性强。同时还要注意研究和应用维修新技术、新工艺和采用新材料。不断提高冶金工业建筑费用经济性的目标。

4.要提高工业建筑是冶金企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郊分的认识。一个中型冶金联合企业的建(构)筑物总建筑面积可达50一10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企业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部属(管)重点企业已建成使用的建(构)筑物总面积已达3000万平方米以上,形成的固定资产约120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的3。%以上。这样庞大的数字,为什么仍然没有引起各方而的贡视呢了关键是不认为工业建筑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不是从企业的生产经营、长远的经济效益,以及建筑物的功能价值等方面来认识它的皿蛋性。为此,必须从加强管理入手,尽快地扭转这种不正常的局面。

四、对冶金工业建筑管理与维修的展望

为使冶金工业建筑的管理.与维修,在设备管理当中能更好地为企业的方针日标服务,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从观念更新、体制改革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使工业建筑物能保证一全业的生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现结合工业建筑在企业中应有的功能作用,谈谈工业建筑管理与维修的问题。

1.对生产的保证功能

工业建(构)筑伤问机器设备一样,是构成生产要素的条件之一,一切生产活动要依书它说行。工业建筑物是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在更长对期内适应生产发展和更新换代要求的设施。在设计上应力求做到布局合理,结沟可靠,建筑空间和使用荷载有利于生产发展,并在生产原料和成品运输等主要功能上能具有良好的性能。同时需要从生产的综合效益出发,以主产工艺和各专业间的侣互要求为基础,并能充分发挥管理的机能作用,建立系统的最佳方案和若理方法。

2.建筑结构灼可靠

按照《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给出的结构功能要求是: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德定性。上述四项墓本功能是从对洁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将三者说括为结构的可靠性要求。为保证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就必须从加强对结构的可靠性管理入手,制订有关标谁寻哪琶程来保证其最低的要求。但加强管理从J介李人手,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房屋倒塌事故的分析,在房屋塌毁的主要万因中,与设计和施工有关的约占60~7。%.与使用不当有关的约占22~40%。为此,对工业趁筑除了做好对结构的可靠性按系统工程方法及程序进行可靠性设计外,还应做好对结构的耐火性设计和维修性设计(包括构件的维修性)。并力求降低工业建筑的寿命周期费用。

3.工业建筑对美化工厂环境和激励人们的精神功能

工业建筑美学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泵房 建筑设计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民用建筑的建筑美学问题早就被人们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现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也是建筑学领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该项设计中,建筑虽不是主导专业,它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专业。常言道:“一个厂站好不好用主要看工艺和电气,而好不好看则要看建筑”。泵房建筑并不象一般的工业建筑,它是一个较独立的建筑,有它特定要求,而这个工艺流程和特定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所处的位置,所以泵站的建筑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他所处的环境设计及独特的造型。

一般来说,泵房都是处于江边或河边,因此在做设计之前,我们首先确定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如何将它设计成一个即现代又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不惜花大量的时间用于构思,参阅大量的资料和已建的建筑,再加上甲方的要求及想法用于拟定风格和基调,最终在圆的基础上做成六边形的亭状建筑。(如图一)

图一

该建筑显得分外明快、亮丽、清爽,加上周边的自然景观,更体现了泵站的风格和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有些工艺流程所决定的造型也会给设计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立面处理又有较大的自由度。由于泵站根据工艺要求,里面要有环形吊车,使之建筑物很高,为把它建成一个即现代又具有观赏的建筑而费尽心思。

具体设计时,从工艺图入手,先将工艺图进行调整,对其所处的位置及周围环境进行布置出入口的位置,再将露出地面部分做一个六边形的池台,(如图二)设计时,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再来考虑立面造型,为使立面更丰富,在立面处理上,将过高的层高用挑出的横向线条划分,使之具有宜人的尺度,而这些挑出的线条也增加了建筑的体积感,形成的阴影活跃了立面,使之脱于平淡,富有变化,将池体设计得更具有了建筑的特性(如图三),相当于二层楼,因此立面处理时,将其作为两层楼处理,上部挑出的线条当作窗台处理,打破了大体量本身的单调感,使尺度亲切宜人。

图二

建筑专业在厂站的设计中毕竟是一个辅助专业,要搞好建筑设计,必须和工艺专业及其它专业密切配合。首先,既要看懂工艺及其它专业条件图,又要弄清它的意图,哪些部位能改动,哪些部位是不得动的。在设计中确保不能改动的部分,保证其所需的空间,而对其可改动的部分则可充分发挥建筑空间想象力,利用所学到的建筑知识,做出好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它既好看又好用。

图三

做设计还要有主人翁精神,要积极主动。做一个设计要从整体环境出发,不能工艺提什么平面就做个什么造型,要和工艺多商量,有时也可以和工艺专业的人谈一谈建筑上的考虑,共同探讨一种既满足工艺要求,又满足建筑需要的新方案。我拿到条件图后,首先弄清周围环境,有哪些主要道路,确定主要立面。因为邻近水面,则提出土不要全填,将水面引进来,把建筑伸出去,建筑风格具有亲水性,通透性,泵房做水榭处理,照顾沿江立面,下面挑出的平台可作观景平台,这样,我对该构筑物一下就有了设计构思,把这个构思对工艺一讲,马上得到认同,达成一致,所以设计就在这种循环往复中得以不断提高。

工业建筑美学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装饰施工;装饰方案;装饰理念

建筑装饰是在主体结构上进行的一系列包装、美化过程,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建筑物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使用性能。人们利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各种处理,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舒适性。不同的建筑物,由于其形成的使用空间不同,因而造就了不同的功能环境。

一、建筑装饰理念

建筑装饰理念是指通过各种过程,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符合人们对建筑物审美要求的预期行为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建筑装饰的指导思想。建筑物的建造都是基于一定的需求,或是满足物质方面的。我们不妨以一幢建筑物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方面所占比重的大小,把建筑物分为实用性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式建筑。纪念性建筑和宗教式建筑,其建筑造型所形成的氛围,使人受到感染,使人们的精神受到洗礼。实用性建筑是建筑的大多数,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使用需求外,同时还满足人们一定的精神需求。表现在: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使用功能的合理性、视觉方面的舒畅性。建筑装饰理念千差万别,它与人们的要求、文化素养、欣赏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使用空间,其装饰格调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引起的反映是有区别的,所以人们对建筑物装饰,要考虑装饰后形成的环境效果,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与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沟通,形成共鸣,才是建筑装饰的最佳追求。

二、装饰方案确定

装饰方案的内涵实质是装饰理念,装饰理念的外在反映就是装饰方案,二者相互依存。一个建筑物装饰方案的确定,要考虑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装饰理念新颖性、实施的可操作性等一系列因素。装饰理念新颖性至关重要,是决定方案优劣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其指导下,处理装饰过程中的设计变

更、才能保证装饰格调不走形。

① 结构方面

任何装饰都是依附于主体结构的。对结构受力审查,首先,要核算建筑装饰引起的荷载是否在主体结构的受力荷载允许范围之内;其二要考虑装饰层与结构层的受力联结部位是否可靠,这是保证装饰层稳定的首要条件;其三,装饰层本身结构的承载能力是否可靠,装饰层受力核算可以避免局部出现变形而影响美观。

② 技术的可实施性

装饰是对已有建筑物的美化处理,采用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应该是成熟的,至少是已有可靠的实验基础,而不能想当然。方案在技术和施工方面要考虑可实施性。

③ 方案的经济性

建筑装饰是对建筑物的美化、保护。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讲,是不必要的处理过程,所以资金的支出相对主体结构来说,不是以经济节约为首要考虑原则的,也要考虑准备投资额的多少;方案所能达到的效果;方案效果与投资的匹配程度。

④ 装饰理念的新颖性

建筑装饰像作家写文章一样,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思想,这就是装饰理念,它是一件装饰作品形成过程中的线素,有了它才能使建筑装饰有了灵魂。不同类型建筑物的装饰理念是不同的。

三、装饰施工

建筑装饰在确定了装饰理念和装饰方案,并出具装饰效果图后,必须出具完整的装饰施工图。对装饰施工图的审查首先要侧重装饰设计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装饰设计是否符合建设规划、消防、环保、节能等有关规定;装饰设计是否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有影响,特别是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有改动或局部有增加集中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核查结构的安全性;同时装饰施工图中所选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装饰理念的要求;尽量选用材料的质量、品种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而且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质量标准要求。

在装饰施工过程中,要确保装饰理念、装饰效果的实现,装饰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单位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过审查批准;施工人员具有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严禁违反设计图擅自改动主体和承重结构以及拆改管线。设备管线的安装应与装饰工程协调同步;要坚持主要材料施工的样板制做法。

四、装饰质量控制

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控制,不仅要控制结构安全、防火、环境、室内装饰材料有害气体含量,装饰变更方面的控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否则会形成安全隐患。涉及结构方面的变更,一定要经受力验算;材料替代方面的变更,一定要符合被替代的技术指标和装饰功效,并且要始终保持装饰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装饰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整体即“面”,局部即“点”质量上。可以这样说,面上看效果,点上看工艺质量。在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从3个方面入手:可靠性控制:主要控制装饰层与结构层的连接部位,其牢固程度、安全和耐久性;使用功能控制:主要把关分部子项是否满足其使用要求;观赏性控制:面层施工,不但要控制整体质量,更要控制细部作法。

装饰施工有许多环节。从工艺过程上分,质量控制可分为装饰队伍的质量控制、装饰材料的质量控制、装饰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其中装饰队伍的控制不仅要把握装饰队伍的整体实力、施工安排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控制直接从事装饰工作的施工技术人员、施工工人的实操技能和水平。

五、结语

建筑装饰的效果直接反映人们对建筑美学追求的品位,而建筑装饰理念是建筑装饰的精髓,所以建筑装饰的个性要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所处的环境相协调。该文体馆装饰工程运用了装饰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作了初次尝试,收到了很好的工程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 徐峰. 对当前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 科学之友, 2010, (02) :16-17

[2] 洪芳. 浅议室内装修工程之环保施工[J]今日科苑, 2008,(14) .

工业建筑美学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功能与形式;实用美观;形式美;设计师的素质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091-02

一、《建筑十书》概述

《建筑十书》的撰写时间是在奥古斯都时代,大约在公元前32年到22年之间,前后经历了10年的岁月。经历了2000多年至今依然影响着众多的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凝聚了古希腊、罗马建筑美学思想的精华,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构图原理、西方古典建筑形制、建筑环境控制、建筑材料、市政设施、建筑师的培养等。从古老的毕达格拉斯学派、亚里士多德等的哲学中借鉴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从斯多葛、伊壁鸠鲁、新柏拉图主义,尤其是从当时相当影响的西塞罗那里汲取不少美学见解,结合丰富的建筑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美学观。书中告诫人们怎样从“合适”的角度来观察建筑,透过外在的造型审视其中的美。他总结出的关于建筑的各种形式规律,对我们至今影响极其深刻与广泛。书中提出的很多理论已经成了经典,被广泛地传诵和应用。本文将试图通过分析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部分原则、思想来分析中国的室内设计的几个方面。

二、室内设计是功能与形式的结合

室内空间环境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发挥功能作用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在和人们进行精神交流,使其尽情地在生理和心理上分享物质与精神所带来的和谐与平衡。目前对于室内设计,尤应以设计对象的空间及功能作为设计的起点与平台,在建筑空间条件和使用功能基础上寻找与视觉形式相关的视觉要素,并探索在构成上的形式关系,使之组合成某种空间形态的结构和能够唤起某种感觉的空间环境.不同类型的室内空间设计对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要求。从理论上讲,功能是形式的前提,形式又增加了功能的自律,形式使设计完善,并使冰冷的物质赋予人性精神的内涵,让功能与形式进行的有机的一种结合并对好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有着恰当的定位。

通过室内的一切可运用的条件,如室内空间结构,线性变化,色彩装饰,采光照明,家具陈设,绿化植被等等手段,去营造具有特定氛围,情调,神韵,气势的意境和形式美感。

三、坚固、实用、美观的原则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的标准在当今的室内设计中,仍然无疑是最经典的,他认为:“建筑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实用、美观的原则。”在室内设计中功能和使用要求---满足人类生理上需求;精神和审美要求――满足人类心里上的需求。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选择适当的结构和材料。

室内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功能为基本点,运用形式语言来表现室内空间的主题、情感和意境等。这种实用在当下,正在被人们追逐,即“以人为本”,从人生活的需要出发,认真仔细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来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维特鲁威十分重视建筑与人的关系。人们在建造空间中,除了对建筑功能与外部形象的关注,更多的是越来越关注内部形态与组合,比如在室内空间的划分有时出于实用和美观的考虑,需要对室内进行分隔,划分空间的方法很多,除了一般的墙体隔断外,我们还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纺织品,软塑料制成的软隔断对空间进行分隔;2、利用家具、绿化等室内陈设分隔室内空间;3、利用升起或下垂的顶栅、悬挂的灯具重新划分空间;

4、利用列柱划分空间5、利用地面凹、凸或肌理、图案、色彩变化空间等。

在精神的追逐中中国的室内设计近年来更多的是 “回归自然”,追求一种自然的亲近性,崇尚自然的真善美。随着住宅建设的加速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以钢筋水泥为支撑的现代都市,其建筑外观与室内空间装饰都越来越远离自然,事业的压力、繁琐的应酬让他们需要简单的环境给身心一个放松的空间。回归自然的风尚使人减轻压力、舒缓身心,人们向往自然,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因而在室内设计流派纷呈的今天,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田园风格历久不衰,成为室内设计发展的的一种重要趋势。营造乡情野趣也就成了相当一部分都市人的志趣所在。当然我也认为只有崇尚自然、结合自然,才能在当今高科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这种情况下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情趣,回归原始和自然在创造空间时摒弃人造材料的制品,把木材、砖石、草藤、棉布等天然材料运用于室内设计中。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结合室内绿化,来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则是对“坚固、实用与美观”三原则更完美的审视。

四、形式美的原则

在《建筑十书》中第一书第二部分建筑的构成中,所提到的“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合称做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这对于今天的室内设计依然是最适用的形式美的形式,室内设计的形式美构成是多种要素的组合,是由一定的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等在器物外部可以直接感知的物质属性所构成的整体。室内设计就是要协调好这个多种元素组合的整体空间,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之间的关系,使之合化,而这种合理化的获得往往需要运用对比、尺度、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适于均衡的比例。……布置则是使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建筑物,比例指优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关系。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这里就是对尺度,比例,均衡等形式美的概括。

当前,国内室内设计中,尺度是一个非常严谨而难以把握的问题,它会对室内空间产生巨大的影响,任何空间都会引起人的尺度感,它的产生是由于一些具有诱导作用的参照物的存在。尤其针对当今居住空间狭小,众多的小户型出现,如何用尺度原则来对室内空间分割?空间尺度的改变方法较多,例如:利用空间穿透让小空间变大,如镂空隔断来体现空间延续。在内部空间之间,可采用墙壁的镂空来达到空间的交错融合、相延伸的效果。或者利用开放式布局让小空间变大,或者利用色彩关系改变空间尺度感……毕竟人总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出发,去衡量一个空间及空间的设施的尺度是否满足自己的使用舒适感。

关于形式美的原则――比例,均衡,维特鲁威在谈论建筑的外在美时,不但着眼于建筑本身的比例,而且还将建筑的比例与人体比例结合,提出美的建筑应该以人体的比例为依据:“没有比例和对称,任何建筑都不可能有正规的设计,也就是说,建筑必须按照完美的人体形式而制定出精确的比例。”他在《建筑十书》第四书第一节中讲了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些雅典人从希腊本土移民到小亚细亚后打算重新建造一座阿波罗神庙。“当他们想要在这座神庙中布置柱子时,因为还没有它的均衡,就探索用什么方法能把它做成适于承受荷载和保持公认美观的外貌,试着测量身子的脚长,把它和身长来比较。因为了解到男子的脚长是身长的六分之一,所以就把同样的情形搬用到柱子上来,而以柱身下部粗细尺寸的六倍举起作为包括柱头在内的柱子的高度。这样,多立克式柱子就在建筑物上开始显出男子身体比例的刚劲和优美。后来又试想用新的种类的外貌建造狄安娜神庙,以这样的脚长改用到女子的窈窕方面。为了显得更高一些,首先把柱子的粗细做成高度的八分之一。在下部安置好象靴状的凸出线脚,在柱头上布置了左右下垂的卷蔓像头发一样,在前面代替头置了混袅线脚和花彩来装饰,在整个柱身上附以纵向沟槽,像女子风尚的衣服皱褶一样。这样,就以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设计了柱子:一种是没有装饰的裸的男性姿态,另一种是窈窕而有装饰的均衡的女性姿态。”

五、室内设计师的素质

室内设计是一门多行业多专业交叉的学科,它不仅在于美化环境,更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室内设计师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设计师的水平?在《建筑十书》中第一书第一节就提出建筑师的素质和培养问题,要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还应具备理论方面的修养。“建筑师的知识要具备许多学科和种种技艺,以各种技艺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这种知识的判断来检查。它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手艺就是勤奋不辍的实际练习,通过它按设计图纸表示的各种必须的材料由人工来完成(建筑物),而理论则可用比例的论证和说明以技巧建造的作品。因此,建筑师不顾学问而致力于娴熟的技巧,竭尽辛劳,还是不能得到威望的;而偏重于理论和学问的人似乎也是追求幻影而不是现实。与此相反,只有精通这两方面的人们,才好似全副武装的人员一样,更迅速地获得威望而达到目的。”针对这一点,现在许多国内室内设计师都是学美术出身的,其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施工工艺知识严重缺乏,往往是在图纸上画出来,但在实际施工技术上就难以达到既定的效果了,对此作为环境艺术专业的我来说,也是深有体会,基本处于一种纸上谈兵的状态。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灌输、表现技法的训练,还要注重于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维特鲁威特别强调建筑师必须具备两种素质:一是吃苦耐劳的实践精神,一是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的丰富开阔的想象能力。关于这两点,虽然许多设计师在一致努力,但仍是我们当今设计师极具欠缺的两种素质。

除此维特鲁威认为,培养一名合格的建筑师,要使他们“擅长文笔,熟悉制图,精通几何学,熟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面对这一点,国内的室内设计师更是相当的欠缺了。当今时代,由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设计的发展涉及到更多的知识层面,一项设计的完成往往需要设计师掌握一些与设计紧密相关的科技或社会学知识。如室内设计就必须要掌握建筑学、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乃至几何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要不断提升审美能力,掌握更多广博的知识和阅历,才能创造出感动人的空间,使中国的室内设计逐步发展与完善。

在当今,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发展下,设计的为他性,还需要设计师具有团队的协作能力,它是设计师在艺术设计实践技能之外的一种职业能力,琼・卡扎巴赫与道格拉斯・史密斯合著的《团队的智慧》曾对团队又这样的诠释:“团队就是一群拥有互补技能的人,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达成目的,并固守相互间的责任。”

六、小结

中国室内设计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技术性到艺术性,从功能,形式,审美,从物到人各方面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尼跃红.室内设计形式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美】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腾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1983.

工业建筑美学知识范文第6篇

建筑群在荒废多年后显得沧桑、凋零,但与厂区年纪相仿的细叶榕藤蔓与狗尾草,却在工业撤离后更生机勃发。破产结业十年间,各式厂房、仓库、宿舍逐渐被藤蔓植物侵入,经过时间洗练后散发出独特的建筑美学。我们希望尽可能地保留场地中这种由时间慢慢沉淀出的建筑与自然交融的宁静状态,因此在整个iD Town的设计规划中,我们的策略是保留原厂区整体空间布局,逐个建筑点式改造激活,在外部空间关键节点位置进行景观设计以优化原空间布局,并满足新的功能使用。

在资本压力空前的珠江三角洲,建造文化、技艺以及建筑的计划和职业基础已被全盘打乱和摧毁。哪里可以寻找设计和创新的空间?能否持续有计划地建造?(泛)城市持续吞噬城市中的异质元素,土地价值是其中重要的工具机制。价值机制的渗入使城市中一切异质机构趋向同质,包括乡村和工业聚落,且这一过程无法最终逆转。现阶段,所谓文化产业对旧工业聚落和上述空间孤岛的介入导致城市性质变异。虽是泛城市同质化过程的过渡产物,但在此作用下一批聚落中的工业厂房得以苟延残喘,这些临时的空间在临时的时间范围内能否被建筑的介入而被短暂与泛城市隔离,又或者成为泛城市中被植入的时空片段而获得短暂的异化,进而延缓城市的同质化过程,甚至最终改变泛城市化的进程,而实现城市和生活的回归。

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iD Town较偏远的地理位置和相对较缓慢但连续的改造计划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与依托,通过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来尝试探讨当下,也是我们把这个计划称之为“设计卫城”的因始。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旧有工业已撤离的城市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对工业建筑(区)空间重新书写的现实态度和策略,继而为建筑层面上的空间叙事构筑基本的空间知识框架。

回归到iD Town设计酒店单体建筑设计的层面,位于原印染厂生活区中的14栋员工宿舍是深圳工业化与开放政策后的第一批产业工人的居住地。这幢依山而建的四层砖混结构建筑在荒废多年后显得沧桑、凋零,而南面道路边上的一排细叶榕与藤蔓相连,在工业撤离后生机勃发。她们的旺盛生命力正是引发我们对破败的建筑内部重新植入艺术生活空间的冲动。

建筑更新的操作由两个竖向层面始发:一是内部中间宿舍走到连同建筑基础配套的更新,作为新的居住生活的中枢;二是外部南北两个与山体和林木相视的建筑立面,作为内部居住与外部自然的重建、互动的景视界面。这两重界面之间便是我们计划引发的青年和家庭的居住和交往。二至四层作为酒店的客房部分,空间上基本遵循原有的单元式分隔和空间建构。首层是整个新青年社群的公共交往空间:接待、休息、咖啡、多功能活动甚至开放厨房等各种可能,通过局部的建筑结构变更而成为自由联通的连续区间。交往空间的景视界面也因此而呈现多样和变化,进化成为一栋栋榕树林间的艺术小屋。

我们希望最终通过对原有纯粹的功能逻辑体系进行新的空间叙事介入的建筑实验(实践),建筑(师)也仿佛以游客(旅行者)的身份观察、游历、认知而采取介入行动。建筑的动作仿佛为“插接”,“插入”的建筑或城市片区可以与周边状态发生信息交换,影响周边空间的演化,同时又保持自身的自主性,可以随时被抽离。插接的过程和结果将导致新旧两种架构文本之间的信息互通(互换),犹如信息社会中移动终端与母体的插接而产生的信息交互。它的介入是轻触式的,安静并谨慎;它不祈求主宰空间,而是保持新旧文本的共存和共生;它是点穴式的引发对话和思考,继而引发时间和空间文化的再生产。

上述设计概念贯穿“设计卫城”始终,我们希望一旦“插接”所引发的事件和行动足以改变城市化的既定日程,比如由废弃工业厂逐步改造而建立起来的iD TOWn艺术园区所不断引发的文化活动及其事件足以影响乃至改变该区域的原有社会生活。“插接”的结果将最终呈现为植入,新的建筑叙事者冲到旧有的尺度工业遗址中,将成长为一个新的建筑生命体,新旧的两个建筑文本叠合而成为统一的、新的空间叙事形式一旦新植入的文本并没存刷写原有文本。新旧建筑文本的所有信息都被完整记录于叠合的空间叙事中去。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工业建筑美学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技术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本质

技术哲学研究的经验转向,意味着我们要从脱离具体技术、脱离现实、脱离历史的空洞而抽象的话语与境中走出来,把哲学之思投入到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事物上去。这样做并不是要把技术哲学变成一门实证学科,而是要在历史与现实的沃土之中,开出有根的技术哲学的思想花朵。本着这样的立场,我们把思维的目光投向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企图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形成的历史概述,以及通过对建筑理论界多种观点的比较和分析,抽象出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内涵。进一步分析现代技术及其发展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试图揭示技术对现代建筑在其空间、结构、形式、功能中的全面渗透,由此澄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技术本质。

一.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概述

1、现代主义建筑产生历史简述

从时间上来说,现代主义建筑主要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但如果从思想渊源来看,应该说早在19世纪就已经有这种思潮的孕育了。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及其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说经历了荫芽、发展、高潮三个历史阶段。

萌芽:在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德国著名建筑师辛克尔原来热心于希腊复兴式建筑,由于处于资本主义大工业急剧发展的年代,他为寻求新建筑的萌芽,曾多次出国考察。辛克尔认为一味模仿古典是不够的,新的时代需求新的建筑形式,古典的形势是属于古典时代的,因此,他认为建筑上和建筑思想上应该有一个本质的改革,以新的形式来达到新的时代需求。法国建筑家理论家科萨.达利和德国建筑家戈特弗里德.萨姆帕尔在19世纪中期也提出类似的看法,认为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想应该出现改革,以新的形式和方法来体现新的时代特征。

发展:在欧美真正在创新运动中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芝加哥学派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遵循拉斯金的理论,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装饰上从自然形态吸取营养。代表人物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其探索重点恰恰是要取消工业化造成的恶果是要否定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中心——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目的是通过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主义的三个来源,来挽救在工业化咄咄逼人、过饰风格横行霸道的时刻的设计精神。

到了世纪之交,工艺美术运动变成一个主要的设计风格影响因素,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建筑形式的改变。其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一种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其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茂的草木形状的曲线,凡是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装饰莫不如此。由于铁便于制作各种曲线,因此装饰中大量运用铁构件。虽然仅流行一时,它仍是现代建筑简化与净化过程中的步骤之一。

在新艺术运动影响下,在奥地利形成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另一位建筑师鲁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实用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芝加哥学派以高层建筑得名,它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与创造独特的风格,明确反映了为适应工业时代的形式。其代表之一沙利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先驱,提出"形势追随功能"的口号,为功能主义的建筑设计思想开辟了道路。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等。沙利文对于建筑与整个大环境的协调要求是走在时代前面的。

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以贝伦斯为代表,支持建筑的新思潮,主张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当时社会的要求;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其作品——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被西方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高潮:比较早提出现代主义设计和建筑基本思想的包括奥地利人阿道夫•路斯、亨利•凡德•费尔迪和彼得•贝伦斯等人,在以上这几位现代建筑先驱的思想影响下,年轻一代的建筑家开始成熟起来,出现了真正完成了现代主义建筑体系和思想体系的大师——其中最具有世界影响意义的德国设计家、教育家格罗庇乌斯、密斯、瑞士建筑家、理论家勒•柯布西耶和芬兰建筑大师阿尔托,加上美国的赖特,他们五位大师组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设计和设计教育力量,通过建筑实践和教育实践,冲破了禁锢人们思想数千年之久的传统建筑、传统设计和传统美术教育体系,建立了崭新的体系,新建筑思想、新建筑原则、新建筑教育体系终于得到确立。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建筑的标准风格,成为设计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建筑面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城市面貌,改变了都市天际线的形式,影响迄今依然非常有力。

2、建筑界关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陈述

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旗帜下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多得几乎数不胜数,在此只选择那些富有影响的人物来了解他们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

提出现代建筑思想的重要人物之一是法国建筑师勒•杜克,论及对未来建筑的看法,他认为现代工业建筑材料将对建筑带来决定性的影响:钢铁、玻璃和混凝土已在19世纪广泛应用,在不远的未来将彻底改变建筑的面貌,因此必须从如何找到适宜新材料的使用和表现手法上着手,而不是泥古不化的抱着古典形式不放。他也提到新的建筑必须为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服务。但思想总是走在前面,他没有能够提出什么是未来的建筑形式。

沙利文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先驱,他能够突破传统,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和方法,特别是采用钢结构取代传统的墙承力结构建造高层建筑。他提出"形势追随功能",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等。沙利文主张在传统继承上的发展和变化,为新时代设计新建筑美国建筑家赖特是现代建筑重要奠基人之一,将沙利文的现代建筑方法和思想发扬光大,提出了自己的有机建筑理论(organicarchitecture)、提出现代建筑与自然形式应该具有内在的关联,在自己的设计中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形式和功能的协调性。他将沙利文的"形势追随功能"发展为"功能与形式是一回事"(formand

functionareone),表明了他的功能主义的立场:认为功能与形式在设计中根本无法分开。他认为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因此,他反复强调的"有机设计"其实就是指这个综合性、功能主义的含义。

德意志制造联盟奠基人穆特休斯与费尔德关于现代设计之争影响深远。穆特休斯认为现代设计应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因此必须采用标准化作为整个活动指导中心,而非一个自由发挥过程。大部分的新生代设计师、建筑师,如格罗庇乌斯、密斯等等都支持这一立场,德国,乃至欧洲的建筑设计因而得以走向理性发展之路。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和设计最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早期非常崇拜机械,坚信机器会改变我们的时代,甚至会改变人们对于生活问题的看法和传统立场。战后他认识到机器亦具有消极的一面,开始产生通过设计教育实现设计大同的社会乌托邦思想。他明确提出新的设计学院(包豪斯)的宗旨应该是:"创造一个能够使艺术家接受现代生产最有力的方法——机械(从最小的工具到最专门的机器)的环境。"包豪斯成为集当时西方现代设计、现代建筑、现代艺术思想大成的中心。

密斯是现代建筑主义建筑的设计大师,通过一生的实践奠立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少就是多"的立场和原则,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达到甚至可以违反功能要求的地步。密斯受贝伦斯和辛克尔的影响,毕生追寻一种国际主义的风格,一种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的、批量化的建筑风格,通过现代技术条件,他达到了这个无论是辛克尔还是贝伦斯都没有可能达到的理想。

勒•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现代设计、现代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体系的形成,对于"机械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柯布西耶在他的第一本论文集《走向新建筑》的一开始写道:"一个伟大的时代开始了,这中间存在着一种新精神","工程师运用经济法则和数学计算及管理学把人们和宇宙的自然法则调和一致"。他宣称,设计和写作一样,应该建立在科学和所谓的"放之四海皆准"的法规中,相信"有统一意图的章法和设计精神"可以促成集权的现代主义。他主张设计上建筑上要向前看,否定传统的装饰,他认为最代表未来的是机械的美,未来的世界基本是机械的、机器的时代,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在上述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们总说纷纭的陈述中,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共同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二.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内涵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并不是上述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们个人创造的结果,它的产生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背景。从文化的意义上讲,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是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直至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产生之前,几乎成为席卷全球的主流文化,它以其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技术性、工具性、理性化等等鲜明的特征,几乎涉及文化意识形态的每一个角落。作为现代主义文化重要组成的现代主义建筑,尤其在二战后发展成为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以其不可阻挡之势遍及全球,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还没有哪一种设计风格能够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深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

尽管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不是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们的个人创造,但是,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密斯、赖特等建筑设计大师、建筑理论家、教育家作为公认的现代主义建筑的领头人物,他们的建筑思想可以说包含着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基本内容。具体来说,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基本内涵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1、反历史反传统:概略地说,从古希腊、古罗马直至19世纪,西方的石材结构、工匠技术、源于罗马的建筑规范和建筑理论的美学体系,构成了西方建筑的传统。两千多年中,建筑发展极为缓慢,建筑的更替一直包容在这个传统之中。所谓的变化也主要发生在建筑形式上、美学风格上,古典主义的形式美学成为传统建筑最核心的要素,建筑设计属于美术的范畴。早在19世纪,建筑界一些具有前卫意识的有识之士,在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急剧变化这一情形的感召下,就开始反对传统,渴望新建筑。发端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首先以剧烈的反传统的姿态登上了建筑舞台。认为建筑必须是时代的代表和体现,时代在巨变,传统建筑风格的世代不变或断章取义的拼凑和折中都是矫饰的、虚伪的、病态的、不健康的、不诚实的,甚至认为附着于传统形式的"装饰即罪恶"。他们要割断历史,割断文脉,走向新建筑。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是在同传统的抗争中形成的。

2、功能第一: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市场经济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多样化的发展,由此对建筑提出了多样化的功能需求。从拉斯金开始,强调建筑要为社会服务,建筑设计与美术是两个不同范畴,设计要以实用功能为核心,反对"为形式而形式";沙利文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功能第一的思想。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中更是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性和效率性,重功能轻形式。因此,现代主义建筑又被称为功能主义建筑。

3、技术至上: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给建筑的营造提供了新的手段,现

代主义建筑们毅然采用工业建筑材料(如水泥、玻璃、钢材等等),改变建筑的基本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悬索结构等等)及建造方法(如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等等)。这些做法使得建筑营造,从传统的以工匠技巧为基础的手工艺转变成以结构力学、工程理论为基础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建造过程本身成为技术过程,成为工程科学管理的过程。

4、理性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中理性主义表现在:

(1)在设计上强调现代设计应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因此必须采用标准化作为整个活动指导中心,而非一个自由发挥过程。勒•柯布西耶甚至认为可以形成科学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设计理性法则;

(2)在施工上把建造过程视为在力学、工程学等理性原则指导下的技术过程、工程科学管理的理性化过程;

(3)在建筑的使用上,把使用者视为纯理性的人,按照人体工程学去构造他们的使用功能;

(4)在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追求筒单的、冷漠的、数学的理性美。密斯提出"少就是多"的口号,为了"极少"甚至不惜违反功能。

(5)使用工业材料,大规模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可减少成本,增大产出,符合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理性原则。

5、机器美学:以勒•柯布西耶为主的许多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都非常崇拜机器,在他们的世界观中,未来的世界基本是机械的、机器的时代。导致他们在建筑设计上、城市规划上提倡对机器的模仿,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一书中说,新建筑创作的精神来源于汽车与飞机,而只有结构工程师才真正能够把这两者的精神,通过工厂技术引入到建筑之中来,甚至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这里暗含着勒•柯布西耶把人视为"机器人"的主张。

6、精英主义与大众精神: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多数是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主张不为少数权贵、精英服务,提倡为大众服务的精神,但他们自己是少数精英,却企图拯救众生。在勒•柯布西耶的言行中,这种精英主义与大众精神之间的矛盾,设计中个性化与强制化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一方面,他强调个人感觉第一,强调民主化,为大众服务;另一方面,他又把其个人感觉强加于大众,强调国家要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要强权领导、专制设计,希望国家领导与建筑师之间建立一种联合、对话关系,由专家来治国。认为公众见识短浅,只有他们这样的精英、专家才能给大众创造美好的社会。这是一种由精英领导,不为精英服务,而强制性地为大众服务的新精英主义。

7、普适主义:既然现代主义建筑是按照"放之四海而皆准"理性原则进行设计的,按照技术理性、规则、程序,使用工业材料和工程结构来实施的,其功能是为普遍化的理性人服务的,其形式是具有普适性的筒单几何形体,那么这样的建筑显然就排除了民族性、地方性、人文性和情感性,而具有普适主义的性质。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成国际主义建筑,这种普适主义是重要的思想因素之一。

8、乌托邦理想:勒•柯布西耶的乌托邦理想主义,表现在他希望通过为大众服务的现代设计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良好的社区,改变社会现状,以避免流血的社会革命。格罗皮乌斯早期的理想主义表现在对机器浪漫主义的热情上,战后他认识到机器亦具有消极的一面,开始产生通过设计教育实现设计大同的社会乌托邦理想。密斯则是形式上的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等等,总之,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普遍怀有"建筑可以改造社会"的乌托邦理想。

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技术本质

我们把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基本内涵归结了上述八点,但思想还不能仅仅停留于此,我们须进一步从哲学的视野来追问这些思想的本质。从上述的八点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技术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是否可以从技术来解释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本质呢?或者反过来,如果说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以技术作为其本质,我们又如何来加以解释呢?我们从如下方面来加以研讨。

1、技术与传统建筑的关系

长期以来,在被西方建筑界奉为经典的古罗马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十书》中,其作者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三大要素:美观、实用、坚固,也就是说建筑的本质是从这三大要素来规定的。这一思想在西方两千多年的建筑传统中一脉相承。美观涉及建筑造型比例是否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形式方面;实用涉及建筑的使用是否便利的功能方面;坚固涉及建筑的构造、结构、材料、制造等方面。古罗马全盘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维特鲁威也同样会受到古希腊哲学影响,我们不妨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来解释他的建筑思想,按照"四因说",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包括形式因、质料因、目的因和动力因,涉及审美形式的美观可以看成形式因;涉及使用目的的实用功能可以看成目的因;涉及构造、结构、材料的建造过程及结果可以看成质料因和动力因。只有"四因"联为一体才能构成事物显现、产生的原因也即事物的本质。建筑师或建筑工匠以实用功能为目的,以美观为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按照一定的结构、遵循一定的构造法则,也即把美观、实用、坚固三大要素结合为一体,才能把建筑房屋制作、生产出来。

在古希腊语中,"生产"一词叫做tikto,它与"技术"(techne)一词同义,对古希腊人来说,"技术"意思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手工艺,而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让某物作为此物或彼物进入在场者中显现出来。也就是说,"生产"或"技术"的意思是"让显现"。这层意思自古罗马以来就遮蔽在建筑营造法式之中,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大量记载和论述了古罗马时代的建筑营造法式和利用工具、机械的制造技术。海德格尔认为:后世把techne译为技术,并仅从狭义的营造、制造方面去规定技术,遮蔽了技术本身具有的"让显现"的原意。于是,从制作、制造方面去规定的技术就成了营造建筑的手段,技术与建筑的关系也就演变成了手段-目的关系。按照"四因说",形式因是事物的本质,其它三因从属于、统一于形式因。建筑本应以实用功能为目的,但传统上把形式因作为事物本质的思想,以及在传统社会中,建筑是为统治者、权贵们等少数人服务的,形式对于显示他们的权势、地位和奢华的生活方式来说更加重要。

于是实用功能退居其次甚至被忘却,而形式风格转变为建筑的目的,构成了传统建筑的本质。在本应联为一体的建筑三大要素,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独有美观突显出来成为目的,实用退隐下去,而坚固仅仅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并与目的相分离。建筑与技术的关系由此构成了手段-目的模式关系,形成了统治西方两千多年的建筑传统。可以说,传统建筑的本质是审美意义上的形式风格,而不作为手段的技术。

2、现代技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全面渗透

在探讨建筑本质的思路上,20世纪的建筑师、建筑史学家、理论家除了因袭维特鲁威建筑三大要素的基本思想,并把它们转化成了"形式、功能、结构"这样的现代语言之外,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是发现和形成了"建筑空间"的概念,格罗皮乌斯说,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把"空间"作为建筑的第一基本要素,作为建筑的主角,空间统摄着"形式、功能、结构"三大要素,并与它们一起构成了探讨现代建筑的四大要素。科学的发展以及工业革命,使技术从基于经验的简单工具、手工制作转变为应用科学理论、以机器为实体、以程序化知识为过程的现代技术。在现代的意义上来研讨技术与建筑的关系,意味着我们要从现代技术对现代建筑四大要素的作用、影响和渗透来加以说明。

(1)技术与空间:关于建筑空间,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家们的具体观点众说不一。吉迪翁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受到启发,提出"空间-时间"的新概念作为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人甚至根据非欧几何来讨论建筑作为"第四度空间"、多维空间等等。诺伯格•舒尔兹在其《存在•空间•建筑》一书中总结了五种空间概念:肉体行为的实用空间;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纯理论的抽象空间。建筑空间属于哪一种空间呢?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建筑师主张从长、宽、高三维欧几里德几何来理解和设计建筑空间。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空间论也是从抽象的数学空间、客观的物理空间来理解和规定建筑空间的。勒•柯布西耶认为几何学是理性动物的语言,当人类精神同几何学规律相一致时,精神便找到了自己的家园。密斯的模数空间、中性流动空间;赖特内外结合的空间;勒•柯布西耶的柱支撑结构形成的开放空间等等,都把建筑空间看成是欧几里得几何空间的机械组合。这种基于科学的建筑空间论本质上是基于技术的,这不仅仅在于几何空间的机械组合上依赖于技术。更深刻的在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上,一般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海德格尔却认为,不是科学决定技术,而是技术决定科学。因为现代科学是依赖于实验技术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实验手段,技术以它展现自然的方式规定着科学对自然的认识,当然这并不等于具体的技术不能应用科学。从历史发生上说,科学先于技术,但从本质起源上讲,科学认识事物时,是在先存的技术框架之中去展开的。想一想几何学的起源,它不正是在丈量土地的测量技术之中诞生的吗?在科学技术化的当代,科学基于技术不难理解,同样,基于科学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空间论,本质上基于现代技术也是合理的推论。

(2)技术与结构:在传统建筑中,技术作为手段仅通过"坚固"这一要素与建筑相关联。当现代技术以结构力学、工程理论替代经验,以水泥、玻璃、钢材等工业建筑材料替代石、木、砖瓦这些自然材料,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铁结构、悬索结构等现代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石材、砖木结构,以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和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替代传统手工营造,水、暖、电各种技术设备的发明应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使得作为手段的技术显现出来,建造过程变成了技术过程,变成了工程科学管理的过程,结构变成了技术本身。在反对传统建筑"为形式而形式"、以形式为目的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中,有人甚至要把结构当作建筑的目的,也即要把传统上作为手段的技术当作目的,强调"忠实于结构来表现这些新材料",申明钢和混凝土完美的代表着建筑的强度,是建筑的骨骼。玻璃闪烁的面纱,是骨骼外面的表皮。建筑要以结构来创造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形式,要书写钢筋混凝土的诗篇,要表现结构、表现材料,也即要表现现代技术。

(3)技术与功能:从人的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出发,在人与建筑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来讨论功能,通过建筑功能的作用来展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的、心理的、个人的、社会的、行为的、观念的等等诸多方面,建筑以其物质结构从自然空间中划分和创造出建筑空间来满足人的需要,从而使建筑功能构成人与建筑之间的效用关系。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建筑的基本功能是对环境进行控制,成为环境气候的"过滤器",制造出适于人生产、生活的"人工空间"。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建筑的基本功能是为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交往空间。人的需要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的,人类有历以来最大的变化是由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带来的,它们使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封建社会转变为市民社会,因而要求传统建筑转变为现代建筑,要求现代建筑的功能产生满足现代生存方式多样化的效用。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对功能(尤其是物质功能)的注重与强调,使在传统建筑中被遗忘功能要素突显出来,回归到建筑首要目的的本位上,并提倡为大众服务等等,都是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的。在技术与功能的关系上,技术不仅在于带来人的生产、生活的多样化而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更重要的是渗透于功能之中,使功能发挥效用。彼得?柯林斯区分了建筑中的四种功能主义:比拟于生物;比拟于机械;比拟于烹调;比拟于语言。现代主义建

筑思想中的功能无疑是比拟于机械的功能主义,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的这句话是技术功能主义最典型的宣言,他把从技术得到的教益归纳为三点:第一,一个明确规定的问题自然会找到它的解决办法;第二,因为所有的人全具有同样的生物组织,他们全具有同样的基本需要;第三,像机器一样,建筑必须成为一种适合于标准的通过竞争选的产品,而这种标准则必须由逻辑分析与实验来确定。既然人及其需要可以比拟于机器来规定,既然建筑就是住人的机器,那么建筑的功能必然是机器的功能,也即是技术的功能。

(4)技术与形式:在传统建筑中作为首要目的的形式,如今让位于基于技术的空间、结构、功能。形式风格不仅退出建筑的中心地位,而且以装饰为主的传统风格形式,从希腊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古典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罗可可式到各种各样的折中式,都不可能附着在现代主义的建筑之上,成为一种装饰,"装饰即罪恶",必须把它们彻底抛弃。新建筑呼唤着非装饰性的新形式。但是这种新的形式从何而来?19世纪探索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们正是为此而困扰。20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从新建筑本身的结构、功能中找到了新形式的源泉,并且认为唯有从新建筑本身的空间、结构、功能中产生的形式,才是真实的、健康的、必然的形式。新的形式必然以表现空间、结构、功能的简单几何形体及其机械组合、必然以表现工业建筑材料的质感和色彩,以单一、冷漠、精确的方式显现出来。既然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结构、功能三个要素本质上源于现代技术,那么从这三个要素而来并表现着它们的形式,在本质也同样源于技术。研究传统风格形式的建筑美学、艺术哲学转变成了机器美学、工程师美学也即技术美学、技术哲学。

3、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技术本质

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中,从世界观到人本身及其需要,从建筑设计到建造过程,从建筑的空间、结构、功能到形式四大要素,都全面被现代技术所渗透。如今,传统建筑中技术与建筑的手段-目的的关系模式彻底瓦解了,三大要素分离的状态结束了,四大要素都全面统一在现代技术之中。现代主义建筑及其思想的本质从传统建筑的形式风格本质转变成为现代技术本质,我们甚至可以说现代建筑已经成为了技术本身。这是技术扩张的胜利,这是技术"座架"本质的展现,这是建筑技术化的必然结果。

工业建筑美学知识范文第8篇

一、工业遗产旅游概述

(一)工业遗产的内涵

工业遗产属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历史纪念物、考古遗址和建筑三类,工业遗产往往三者兼而有之。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在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中将工业遗产定义为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从该定义中不难看出,工业遗产不仅仅局限于工业文化遗存,而是将其放入历史的大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文化背景,反映出工业遗产的具体范畴,即把工业生产视为一种文化活动,将与之相关联的各项内容作为该特殊文化活动的载体纳入到工业遗产的范围内。

(二)工业遗产旅游的内涵

欧洲、北美、日本等国家工业遗产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国外学者更侧重于工业旅游的研究。深圳大学的李蕾蕾认为,工业遗产旅游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它属于广义的,还包括工厂观光和工业旅游。

二、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的概况和旅游价值

(一)沈阳经济区概况

沈阳经济区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以沈阳为中心,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城市,占地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该区域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具有城市密集、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遗产、工业文化聚集之地。

因此,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具有变为旅游资源独一无二的基础条件,应通过推动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对接,加强工业遗产科学研究与宣传,充分发挥相关各方的作用,设计科学的工业遗产旅游解说系统等途径,促进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与转型。

(二)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

在旅游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与对名胜美景的过度追捧,转而关注的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发展前景以及该城市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现状、历史背景等,这就使工业遗产旅游在众多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并一举占领观光探究的首选旅游类型。以下即为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几个主要价值。

1.历史价值

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不单单只是工业实力的体现,也是沈阳经济区工业化历史中弥足珍贵的记忆。沈阳在工业旅游的发展中,并没有一味的推崇那些正在生产和运营的工业企业,而是更重视发展“工业遗产的旅游”。因为这些“工业遗产”见证了沈阳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是沈阳工业从产生到兴盛再到如今重燃辉煌的沉淀。对于它们,沈阳以充分尊重、保护、改造、更新、在利用的态度进行了良好的整合以及宣传。例如,沈阳铁西工业广场的建成、本溪第一炼钢厂等,都充分展示了沈阳经济区工业化的历史

进程。

2.审美价值

工业遗产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即美学价值。高品质的工业遗产,包括典型的工业建筑、设计精巧的机器等,其构造逻辑和精密结构是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机器美学的直接表现,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3.区位价值

市场区位价值指的是遗产地与主要旅游客源地的空间关系,包括遗产地的地理位置优势、三级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及空间联系;遗产地的旅游客源总量、旅游消费水平、旅游季节性、出游频率等;遗产地与主要客源市场的交通联系方式及其便捷性等。沈阳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其发达便利的交通不言而喻。以沈阳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旅游影响力以及区域间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相互渗透力都显示出沈阳经济区拥有较高的市场区位价值。

4.经济价值

沈阳经济区内工业遗产的旅游再利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护工业遗产能够在城市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地区活力的延续性,给社区居民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就业机会。

三、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1.政府对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

近年来,沈阳经济区内各关部门对区内工业遗产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并结合旅游进行有效开发。如辽宁阜新万人坑是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之一,于2001 年、2006年先后列入省级和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并且成为全国首个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内。沈阳主要老工业基地――铁西近几年得到政府的充分保护和重视,从铸造博物馆到军工大厦都体现出沈阳经济区内工业遗产旅游的整体开发程度。

2 初步开发了一批工业遗产旅游景区景点

沈阳经济区近些年来开发的工业遗产旅游景点主要有沈阳的铸造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蒸汽机车博物馆等;鞍山的鞍钢之旅;本溪的本钢等;抚顺的西露天煤矿;阜新的海州露天煤矿;铁岭的铁煤集团蒸汽机车博物馆等。

(二)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现存问题

尽管沈阳经济区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已有多个成功案例,但由于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息息相关,因此,仍有丰富的潜在工业遗产尚待认定和开发。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有必要对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缜密地梳理和分析。

1.对工业遗产认识缺乏科学性,宣传力度不够

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工业遗产这一概念显得格外陌生,而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虽然对工业遗产提升了关注度但是并没有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大力宣传和普及教育。现有宣传手段的落后,网络宣传过于简单、没有新意,忽视对学生群体的宣传等都制约了区内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和利用。知名度不高,与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新中国装备部的称誉不相

符合。

2. 工业遗产资源利用率较低,专业开发人才缺失

作为一个享誉国内外的重要地区,沈阳经济区的吸引力主要在重工业蓬勃发展和现代化脚步的提升,虽然拥有众多工业资源优势,但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展并不成熟。通过调查发现,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业、统计部门几乎没有对工业遗产进行过资料、数字方面的统计,工业遗产意识的极度淡薄。可以说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尚未起步,而以博物馆形式的出现工业遗产旅游只能算作工业遗产旅游的萌芽。工业遗产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开发资源,具有其自身特点,如分布较广、类型繁多、拥有很多精神层面的工业遗产等。这就需要我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制定有针对性地开发管理政策,以确保区内工业遗产的正常开发和利用。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现在缺少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方面的专业高素质人才,该工作对人员的专业知识、文化积累、建筑鉴赏等多方面能力要求甚高,需要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3.工业遗产旅游地缺乏全面的旅游解说系统

工业遗产,作为一项人们所不熟知旅游资源,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容小觑。正因为人们对它的不了解性或认识的片面性,更需要建立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旅游解说体系。工业遗产旅游解说的特性在于:通过时间概念,为人们呈现所介绍工业遗产的成长与发展,让人们了解所观赏工业遗产的历史进程,从而由宏观上对其有个大体认识,不会出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尴尬现象。通过功能介绍,充分展示所讲解的工业遗产的原特性及在当时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激发人们对它的了解兴趣,另一方面向人们正确展示该工业遗产的地位及用途。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播,既让人们对该类事物有了一个细致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提升了工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然而,沈阳经济区在这方面的构建上缺乏整体系统性,没有一个相对协调、有序的解说管理体制,也没有一个能够进行正确而全面的工业遗产旅游解说员培训的专门机构。

四、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业遗产旅游地的知名度

加强工业遗产科研与宣传通过宣传,能够提高社会各界对工业遗产价值和沈阳经济区厚重的工业文化的认识,提升辽宁父老乡亲的荣誉感,扩大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也是完成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中关于加强文化线路工业遗产乡土建筑等文化遗产新品类宣传要求的积极举措,应通过课题立项出版资助建立研究基地等途径,汇聚相关专家力量,深入挖掘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的价值内涵,形成学术精品成果,提升遗产名气这方面的先例,如山东潍坊市坊子区编辑印发了坊子区德日建筑群宣传画册,并在天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山东坊子近代建筑与工业遗产一书,为国内第一本介绍地方工业遗产的著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极大提升了坊子区工业遗产的知名度。

(二)确立政府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主导地位,创建品牌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从世界范围看,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历史只有几十年,至于我国则更短,只是近年来的事情,可以说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为薄弱,发展不成熟。因此,政府依靠自身掌握的社会资源可以在各个方面给予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扶植和帮助,使之能够尽快得到成长,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发挥其应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品牌创建模式是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模式,它是通过把工业遗产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中分散的存在形式进行提升和整合,并进行“虚拟包装”,使工业园区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这种产品有市场“品牌”,在经营过程中,就是以这种“虚拟包装”出来的“品牌”为纽带,组织“产品”的规模化展出和构建,在市场上进行推销,获得经济效益,扩大工业遗产区知名度,提升工业遗产区整体

功能。

(三)设计科学的工业遗产旅游解说系统

旅游解说系统包括人员解说系统、非人员解说两部分。人员解说系统主要是指导游员、景区讲解员、志愿解说人员作为媒介直接与旅游者进行面对面的解说服务。通过工业遗产旅游人员解说系统能向旅游者进行主动的、动态的信息传导,其最大特点是双向沟通,能够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服务。结合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来说,可以招聘原厂工人为现场讲解人体验旅游项目的示范指导员。而非人员解说系统是指没有人员介入的解说媒介,通常包括:牌示系统、视听媒介、印刷品、旅游纪念品、互联网等。对沈阳经济区来说,可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建立完备的工业遗产信息数据库,对遗产进行整体连贯性展示和阐释。此外,还应该大量进行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以及印刷品(主要指宣传册)的设计和分发传播。

工业建筑美学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层结构设计;选型结构;重要性;注意事项;现浇混凝土;结构分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

结构的设计过程结构设计的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阶段的内容为:根据建筑的重要性,选型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含大量确定与不确定的因素,受诸多条件和因素影响,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除了要考虑工程造价和投资能力,还要考虑所选结构型式对建筑功能的适应性,施工条件,技术能力,施工工期,建筑材料和能源供应,高层结构是否合理、经济的关键,随着建筑高度和功能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

1、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相关概述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异型柱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一般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框筒体系、筒中筒体系等结构体系。新颖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束筒体系、巨型框架体系、脊骨体系等结构体系。

二、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重要性

1、高层建筑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我国城市化进程及人口的持续增长导致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居住、生产、生活用地日趋紧张。为节约及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减少拆迁费、市政工程费和复杂地形处理费,提高城市社会吸纳能力及其综合效益,缓解城市膨胀及城市房屋的严峻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环境与调节心理等城市社会性问题,高层建筑的数量仍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持续增长,且其规模、高度、复杂性及建设速度也将呈上升趋势。

2、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性提高现代高层建筑体形与平立面空间分布日益复杂,高度、规模、投资日益增大,要求性能更先进、更优化的结构系统形式与之相适应。高层建筑方案平立面形状与内部空间分布等多样化、个性化与复杂化,为增大建筑净空高度,很多一般多高层建筑中不存在的新问题与矛盾开始出现,对结构系统形式的要求提高。高层建筑投资增加、影响因素日益复杂、系统、综合和多变,选型需要的知识信息愈加庞大,选型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将增大。

三、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事项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2、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3、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3.选型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含大量确定与不确定的因素,受诸多条件和因素影响,高层结构是否合理、经济的关键,随着建筑高度和功能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除了要考虑工程造价和投资能力,还要考虑所选结构型式对建筑功能的适应性,施工条件,技术能力,施工工期,建筑材料和能源供应,建筑美学要求包括建筑群及其环境的配合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灾害等等。

四、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的处理及结构分裂设计

现代建筑行业从长期的建筑施工状况看,我国的建筑施工普遍存在着各种结构裂缝问题,其对于整个项目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裂缝有效处理。造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材料、设计、施工和温度等。此次研究从结构设计方面进行分析,以掌握好裂缝处理的有效策略。

1 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对裂缝控制的策略裂缝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是众人皆知的,但在处理裂缝时必须要从早期环节开始,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形成。工程单位应在设计的方案阶段和施工图阶段则要树立较强的裂缝意识,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对于变形因素影响较大的结构,采用“抗放”结合的原则,在施工时设置后浇带,在完成大部分变形后,再对后浇带进行浇筑,使结构形成整体,来抵抗尚未完成的收缩和沉降变形,具体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1 混凝土结构的概念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在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设计的思路可通过概念设计来实现,发挥和利用结构总体体系与各基本构件之间的关系,能迅速、有效地对总体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和选择。通过概念设计和创新,可获得受力明确、抗裂性能良好、造价较低的结构总体方案

1.2 设计概念概念设计可以创造一个性能良好、安全和经济的结构总体方案。设计概念,是指在施工图阶段,对工程结构计算所需的材料性能、力学知识和结构分析方面,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这对实现总体设计方案,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1.2.1 结构电算中的设计概念:现在的结构分析都借助于计算机,在电算过程中,除了数据检查和计算结果的电算判断外,结构计算的程序选择和应用分析,应用分析是指判别结构周期、变形、内力和配筋的计算是否正确及满足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这些判断均与设计概念是否正确密切相关。

1.2.2 结构计算方法:结构的计算模型要进行必要的简化,简化程度与计算程序有关。简化模型要尽量符合真实受力情况,包括结构构件的空间布置、荷载的分布、结构构件的刚度、形式、约束、连接、位移变形特征等,实际结构的简化模型应与软件假定的力学模型相符。

1.2.3 楼面整体性及其水平刚度:现在结构计算在考虑侧向荷载分配时,主要有3种方法:(1)按各榀抗侧力结构的受荷面积进行分配。(2)按各榀抗侧力结构的刚度单向协同工作进行分配。(3)按所有抗侧力结构的刚度双向协同工作进行分配。

五、结语总而言之,因此现代建筑结构选型必须不断发展与创新,各种建筑结构对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和施工难以程度方面的侧重不同,不可能用一个精确的量化指标来表达。以适应更多发展上的新变素。使得我们做出的结构既能满足建筑需要,建筑结构的生命全过程可分为施工期、使用期、老化期三个阶段,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高层结构是否合理、经济的关键,随着建筑高度和功能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张吉人.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2]罗国强.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3]惠云玲.工程结构裂缝诊治技术与工程实例[MI.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4]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5]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工业建筑美学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原理依据

第一章室内设计的含义和基本观点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

由于人们长时间半生活活动于室内,因此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这里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须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说来,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至于各个单项设计最终实施后成果的品位,又和该项工程具体的施工技术、用材质量、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建设者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即设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关键的环节和前提,但最终成果的质量有赖于:设计-施工-用材-与业主关系的整体协调。

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则是:

使用性质-为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

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

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

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

认为室内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建筑师普拉特纳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通,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

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要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他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

白俄罗斯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

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室内装饰或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是几个通常为人们所认同的,但内在含义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词义。

室内装饰或装潢:装饰和装潢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例如对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处理,装饰材料的选用,也可能包括对家具、灯具、陈设和小品的选用、配置和设计。

室内装修:Finishing一词有最终完成的含义,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后,对室内各个界面、门窗、隔断等最终的装修工程。

室内设计:如本节上述含义,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现代室内设计,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发,强调需要确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观点:

一、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这正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为人服务这一平凡的真理,在设计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因从多项局部因素考虑而被忽视。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

从为人服务这一“功能的基石”出发,需要设计者细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特别重视人体工程、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

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相应地应该考虑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幼儿园室内的窗台,考虑到适应幼儿的尺度,窗台高度常由通常的900~1000cm降至450~550cm,楼梯踏步的高度也在12cm左右,并设置适应儿童和成人尺度的二档扶手;一些公共建筑顾及残疾人的通行和活动,在室内外高差、垂直交通、顾所盥洗等许多方面应作无障碍设计;近年来地下空间的疏散设计,如上海的地铁车站,考虑到老年人和活动反应较迟缓的人们的安全疏散时间的计算公式中,引入了为这些人安全疏散多留1min的疏散时间余地。上面的三个例子,着重是从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人们的行为生理的特点来考虑。

在室内空间的组织、色彩和照明的选用方面,以及对相应使用性质室内环境氛围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教堂高耸的室内空间具有神秘感,会议厅规正的室内空间具有庄严感,而娱乐场所绚丽的色彩和缤纷闪烁的照明给人以兴奋、愉悦的心理感受。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现时可行的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创造出首先是为了满足人和人际活动所需的室内人工环境。

二、加强环境整体观

现代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环境整面的考虑。现代室内设计,从整体观念上来理解,应该看成是环境设计系列中的“链中一环”。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环境的“外”,可以说是一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矛盾,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的弊病之一-相互类同,很少有创新和个性,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的依据汉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看来,忽视环境与室内设计关系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这里的“环境”着重有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室内环境是指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许多方面,在室内设计时固然需要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但是不应局限于视觉环境,对室内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因素也应极为重视,因为人们对室内环境是否舒适的感受,总是综合的。一个闷热、噪声背景很高的室内,即使看上去很漂亮,待在其间也很难给人愉悦的感受。一些涉外宾馆中投拆意见比较集中的,往往是晚间电梯、锅炉房的低频噪声和盥洗室中洁具管道的噪声,影响休息。不少宾馆的大堂,单纯从视觉感受出发,过量地选用光亮硬质的装饰材料,从地面到墙面,从楼梯、走马廊的栏板到服务台的台面、柜面,使大堂内的混响时间过长,说话时清晰度很差,当然造价也很高。美国室内设计师费歇尔来访上海时,对落脚的一家宾馆就有类似上述的评价。

另一层含义是,把室内设计看成自然环境-城乡环境-社区街坊、建筑室外环境-室内环境,这一环境系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链中一环”,它们相互之间有许多前因后果,或相互制约和提示的因素存在。

香港室内设计师D?凯勒先生在浙江东阳的一次学术活动中,曾认为旅游旅馆室内设计的最主要的一点,应该是让旅客在室内很容易联想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明斯克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也曾提到“室内设计是一项系统,它与下列因素有关,即整体功能特点、自然气候条件、城市建设状况和所在位置,以及地区文化传统和工程建造方式等等”。环境整体意识薄弱,就容易就事论事,“关起门来做设计”,使创作的室内设计缺乏深度,没有内涵。当然,使用性质不同,功能特点各异的设计任务,相应地对环境系列中各项内容联系的紧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从人们对室内环境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综合感受说来,仍然应该强调对环境整体应予充分重视。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现代室内设计的又一个基本观点,是在创造室内环境中高度重视科学性,高度重视艺术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的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现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并已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和绘图。贝聿铭先生早在80年代来沪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东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

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重视艺术性,在重视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重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即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感情问题。总之,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平衡和综合。

在具体工程设计时,会遇到不同类型和功能特点的室内环境,对待上述两个方面的具体处理,可能会有所侧重,但从宏观整体的设计观念出发,仍然需要将两者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两者决不是割裂或者对立,而是可以密切结合的。意大利设计师P?纳维设计的罗马小体育宫和者灵展览馆,尼迈亚设计的巴西利亚菲特拉教堂,屋盖的造型既符合钢筋混凝土和钢丝网水泥的结构受力要求,结构的构成和构件本身又极具艺术表现力;荷兰鹿特丹办理工程审批的市政办公楼,室内拱形顶的走廊结合顶部采光,不作装饰的梁柱处理,在办公建筑中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从宏观整体看,正如前述,建筑物和室内环境,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铭刻着时代的印记,但是现代室内设计更需要强调自觉地在设计中体现时代精神,主动地考虑满足当代社会生活活动和行为模式的需要,分析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积极采用当代物质技术手段。

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延续性。追踪时代和尊重历史,就其社会发展的本质讲是有机统一的。在室内设计中,在生活居住、旅游休息和文化娱乐等类型的室内环境里,都有可能因地制宜地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方风格、乡土风格,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应该指出,这里所说的历史文脉,并不能简单地只从形式、符号来理解,而是广义地涉及规划思想、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特征,甚至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和观点。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为东京奥运会设计的代代木国立竞技馆,尽管是一座采用悬素结构的现代体育馆,但从建筑形体和室内空间的整体效果,确实可说它既具时代精神,又有日本建筑风格的某些内在特征;阿联酋沙加的国际机场,同样的,也既是现代的,又凝聚着伊斯兰建筑的特征,它不是某些符号的简单搬用,而是体现这一建筑和室内环境既具时代感、又尊重历史文脉的整体风格。

五、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我国清代文人李渔,在他室内装修的专著中曾写道:“与时变化,就地权宜”“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即所谓“贵活变”的论点。他还建议不同房间的门窗,应设计成不同的体裁和花式,但是具有相同的尺寸和规格,以便根据使用要求和室内意境的需要,使各室的门窗可以更替和互换。李渔“活变”的论点,虽然还只是从室内装修的构件和陈设等方面去考虑,但是它已经涉及了因时、因地的变化,把室内设计以动态的发展过程来对待。

现代室内设计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对由于时间的推移,从而引起室内功能相应的变化和改变,显得特别突出和敏感。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配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总之,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据悉,日本东京男子西服店近年来店面及铺面的更新周期仅为一年半,我国上海市不少餐馆、理发厅、照相馆和服装商店的更新周新也只有2-3年,旅馆、宾馆的更新周期约为5-7年。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引进,购物行为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新型装饰材料、高效照明和空调设备的推出,以及防火规范、建筑标准的修改等等因素,都将促进现代室内设计在空间组织、平面布局、装修构造和设施安装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余地,把室内设计的依据因素、使用功能、审美要求等等,都不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以动态发展的过程来认识和对待。室内设计动态发展的观点同样也涉及其他各类公共建筑和量大面广居住建筑的室内环境。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是在80年代中期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提出来的,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发展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提出“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建筑师协会共同召开了“为可持续的未来进行设计”的世界大会,其主题为各类人为活动应重视有利于今后在生态、环境、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到现代室内环境的设计和创造,设计者必须不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而要确立节能、充分节约与利用室内空间、力求运用无污染的“绿色装饰材料”以及创造人与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即要求室内设计者既考虑发展有更新可变的一面,又考虑到发展在能源、环境、土地、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现代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

第二章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和方法步骤

现代室内设计,也称室内环境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和传统的室内装饰相比,涉及的面更广,相关的因素更多,内容也更为深入。

室内环境的内容和感受

室内环境的内容,涉及到由界面围成的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声、光、热环境,室内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放射剂量……)等室内客观环境因素。由于人是室内环境设计服务的主体,从人们对室内环境身心感受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室内视觉环境、听觉环境、触感环境、嗅觉环境等,即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其中又以视觉感受最为直接和强烈。客观环境因素和人们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室内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随着社会生活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还会有许多新的内容,对于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虽然不可能对所有涉及的内容全部掌握,但是根据不同功能的室内设计,也应尽可能熟悉相应有关的基本内容,了解与该室内设计项目关系密切、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使设计时能主动和自觉地考虑诸项因素,也能与有关工种专业人员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室内环境设计的内在质量。

例如现代影视厅,从室内声环境的质量考虑,对声音清晰度的要求极高。室内声音的清晰与否,主要决定于混响时间的长短,而混响时间与室内空间的大小、界面的表面处理和用材料关系最为密切。室内的混响时间越短,声音的清晰度越高,这就要求在室内设计时合理地降低平顶,包去平面中的隙面,使室内空间适当缩小,对墙面、地面以及座椅面料均选用高吸声的纺织面料,采用穿孔的吸声平顶等措施,以增大界面的吸声效果。上海新建影城中不少的影视厅,即采用了上述手法,室内混响时间400HZ高频仅在0.7S左右,影响演播时的音质效果较好,而音乐厅由于相应要求混响时间较长,因此厅内体积较大,装饰材料的吸声要求及布置方式也与影视厅不同。这说明对影视厅、音乐厅室内的艺术处理,必须要以室内声环境的要求为前提。

又如近年来一些住宅的室内装修,在居室中过多地铺设陶瓷类地砖,也许是从美观和易于清洁的角度考虑而选用,但是从室内热环境来看,由于这类铺地材料的导热系数过大,给较长时间停留于居室中的人体带来不适。

上述的二个例子说明,室内舒适优美环境的创造,一方面需要富有激情,考虑文化的内涵,运用建筑美原理进行创作,同时又需要以相关的客观环境因素作为设计的基础。主观的视觉感受或环境气氛的创造,需要与客观环境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或者说,上述的客观环境因素是创造优美视觉环境时的“潜台词”,因为通常这些因素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掌握,尽管它们并不那么显露,但对现代室内设计却是至关重要的。

室内设计的内容和相关因素

现代室内设计涉及的面很广,但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1、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

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包括平面布置,首先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内设计时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创造。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建筑功能发展或变换,也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改造或重新组织,这在当前对各类建筑的更新改建任务中是最为常见的。室内空间组织和平面布置,也必然包括对室内空间各界面围合方式的设计。

室内界面处理,是指对室内空间的各个围合-地面、墙面、隔断、平顶等各界的使用功能和特点的分析,界面的形状、图形线脚、肌理构成的设计,以及界面和结构的连接构造,界面和风、水、电等管线设施的协调配合等方面的设计。

附带需要指明的一点是,界面处理不一定要做“加法”。从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方面考虑,一些建筑物的结构构件,也可以不加装饰,作为界面处理的手法之一,这正是单纯的装饰和室内设计在设计思路上的不同之处。

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是确定室内环境基本形体和线形的设计内容,设计时以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为依据,考虑相关的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的身心感受。

2、室内光照、色彩设计和材质选用

正是由于有了光,才使人眼能够分清不同的建筑形体和细部“,光照是人们对外界视觉感受的前提。

室内光照是指室内环境的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照除了能满足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的采光,照明要求外,光照和光影效果还能有效地起到烘托室内环境气氛的作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室内色彩往往给人们留下室内环境的第一印象。色彩最具表现力,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

光和色不能分离,除了色光以外,色彩还必须依附于界面、家具、室内织物、绿化等物体。室内色彩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性格、室内使用性质、工作活动特点、停留时间长短等因素,确定室内主色调,选择适当的色彩配置。

材料质地的选用,是室内设计中直接关系到实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巧于用材是室内设计中的一大学问。饰面材料的选用,同时具有满足使用功能和人们身心感受这两方面的要求,例如坚硬、平整的花岗石地面,平滑、精巧的镜面饰面,轻柔、细软的室内纺织品,以及自然、亲切的本质面材等等。室内设计毕竟不能停留于一幅彩稿,设计中的形、色,最终必须和所选“载体”-材质,这一物质构成相统一,在光照下,室内的形、色、质融为一体,赋予人们以综合的视觉心理感受。

3、室内内含物-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的设计和选用

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室内设计的内容,相对地可以脱离界面布置于室内空间里,在室内环境中,实用和观赏的作用都极为突出,通常它们都处于视觉中显著的位置,家具还直接与人体相接触,感受距离最为接近。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对烘托室内环境气氛,形成室内设计风格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室内绿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具有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室内绿化具有改革室内小气候和吸附粉尘的功能,更为主要的是,室内绿化使室内环境生机勃勃,带来自然气息,令人赏心悦目,起到柔化室内人工环境,在高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协调人们心理使之平衡的作用。

上述室内设计内容所列的三个方面,其实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光、色、形体让人们能综合地感受室内环境,光照下界面和家具等是色彩和造型的依托“载体”,灯具、陈设又必须和空间尺度、界面风格相协调。

人们常称建筑学是工科中的文科,现代室内设计能否认为是处在建筑艺术和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汇点?现代室内设计与一些学科和工程技术因素的关系极为密切,例如学科中的建筑美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心理和行为学等等;技术因素如结构构成、室内设施和设备、施工工艺和工程经济、质量检测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等等。

室内设计的分类

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类同,从大的类别来分可分为:

1、居住建筑室内设计;

2、公共建筑室内设计;

3、工业建筑室内设计;

4、农业建筑室内设计。

各类建筑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之间,还有一些使用功能相同的室内空间,例如:门厅、过厅、电梯厅、中庭、盥洗间、浴厕,以及一般功能的门卫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当然在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中,这些室内空间的规模、标准和相应的使用要求还会有不少差异,需要具体分析。

各种类型建筑室内设计的分类以及主要房间的设计如下:

由于室内空间使用功能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各类建筑主要房间的室内设计对文化艺术和工艺过程等方面的要求,也各自有所侧重。例如对纪念性建筑和宗教建筑等有特殊功能要求的主厅,对纪念性、艺术性、文化内涵等精神功能的设计方面的要求就比较突出;而工业、农业等生产性建筑的车间和用房,相对地对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室内物理环境的创造方面的要求较为严密。

室内空间环境按建筑类型极其功能的设计分类,其意义主要在于:使设计者在接受室内设计任务时,首先应该明确所设计的室内空间的使用性质,也即是所谓设计的“功能定位”,这是由于室内设计造型风格的确定、色彩和照明的考虑以及装饰材质的选用,无不与所设计的室内空间的使用性质,和设计对象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住宅建筑的室内,即使经济上有可能,也不适宜在造型、用色、用材方面使“居住装饰宾馆化”,因为住宅的居室和宾馆大堂、游乐场所之间的基本功能和要求的环境氛围是截然不同的。

第三章室内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特点

现代室内设计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为人们创造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使人们感到生活在其中,受到关怀和尊重;一经确定的室内空间环境,同样也能启发、引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活动于其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为了创造一个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我们必须了解室内设计的依据和要求,并知道现代室内设计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室内设计的依据

室内设计既然是作为环境设计系列中的一“环”,因此室内设计事先必须对所在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设计意图、结构构成、设施设备等情况充分掌握,进而对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室外环境等也有所了解。具体地说,室内设计主要有以下各项依据:

一、人体尺度以及人们在室内停留、活动、交往、通行时的空间范围

首先是人体的尺度和动作域所需的尺寸和空间范围,人们交往时符合心理要求的人际距离,以及人们在室内通行时,各处有形无形的通道宽度。人体的尺度,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是我们确定室内诸如门扇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其相间距离,以及楼梯平台、室内净高等的最小高度的基本依据。涉及到人们在不同性质的室内空间内,从人们的心理感受考虑,还要顾及满足人们心理感受需求的最佳空间范围。从上述的依据因素,可以归纳为:1、静态尺度;2、动态活动范围;3、心理需求范围。

二、家具、灯具、设备、陈设等尺寸,以及使用、安置它们时所需的空间范围

室内空间里,除了人的活动外,主要占有空间的内含物即是家具、灯具、设备。对于灯具、空调设备、卫生洁具等,除了有本身的尺寸以及使用、安置时必须的空间范围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设备、设施,由于在建筑物的土建设计与施工时,对管网布线等都已有一整体布置,室内设计时应尽可能在它们的接口处予以连接、协调。诚然,对于出风口、灯具位置等从室内使用合理和造型等要求,适当在接口上作些调整也是允许的。

三、室内空间的结构构成、构件尺寸,设施管线等的尺寸和制约条件

室内空间的结构体系、柱网的开间间距、楼面的板厚梁高、风管的断面尺寸以及水电管线的走向和铺设要求等,都是组织室内空间时必须考虑的。有些设施内容,如风管的断面尺寸,水管的走向等,在与有关工种的协调下可作调整,但仍然是必要的依据条件和制约因素。例如集中空调的风管通常在板底下设置,计算机房的各种电缆管线常铺设在架空地板内,室内空间的竖向尺寸,就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四、符合设计环境要求、可供选用的装饰材料和可行的施工工艺

由设计设想变成现实,必须动用可供选用的地面、墙面、顶棚等各个界面的装饰材料,采用现实可行的施工工艺,这些依据条件必须在设计开始时就考虑到,以保证设计图的实施。

五、业已确定的投资限额和建设标准,以及设计任务要求的工程施工期限

具体而又明确的经济和时间概念,是一切现代设计工程的重要前提。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同样一个旅馆的大堂,相对而言,不同方案的土建单方造价比较接近,而不同建设标准的室内装修,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十多倍。例如一般社会旅馆大堂的室内装修费用单方造价1000元左右足够,而五星级旅馆大堂的单方造价可以高达8000~10000元。可见对室内设计来说,投资限额与建设标准是室内设计必要的依据因素。同时,不同的工程施工期限,将导致室内设计中不同的装饰材料安装工艺以及界面设计处理手法。

正如第二章第三节,有关室内设计的程序步骤中已经明确,在工程设计时,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书,以及有关的规范和定额标准,也都是室内设计的依据文件。此外,原有建筑物的建筑总体布局和建筑设计总体构思也是室内设计时重要的设计依据因素。

室内设计的要求

室内设计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各项:

1、具有使用合理的室内空间组织和平面布局,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室内声、光、热效应,以满足室内环境物质功能的需要;

2、具有造型优美的空间构成和界面处理,宜人的光、色和材质配置,符合建筑物性格的环境气氛,以满足室内环境精神功能的需要;

3、采用合理的装修构造和技术措施,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符合安全疏散、防火、卫生等设计规范,遵守与设计任务相适应的有关定额标准;

5、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虑具有适应调整室内功能、更新装饰材料和设备的可能性;

6、联系到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室内环境的节能、节材、防止

污染,并注意充分利用和节省室内空间。

从上述室内设计的依据条件和设计要求的内容来看,相应地也对室内设计师应具有的

认识和素养提出要求,或者说,应该按下述各项要求的方向,去努力提高自己。归纳起来

有以下一些方面:

1、建筑单位设计和环境总体设计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建筑单体功能分析、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形体设计的必要知识,具有对总体环境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理解和素养;

2、具有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建筑结构与构造、施工技术等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方面的必要知识;

3、具有对声、光、热等建筑物理、风、光、电等建筑设备的必备知识;

4、对一些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具有必要的知识和了解;

5、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和设计表达能力,对历史传统、人文民俗、乡土风情等有一定的了解;

6、熟悉有关建筑和室内设计的规章和法规。

室内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室内设计的特点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相互渗透,通常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前提,

正如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建筑单体设计的前提一样。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有许多共同点,即都要考虑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都要遵循建筑美学的原理,都受物质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等等。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人们身心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

由于人的一生中极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环境的优劣,必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安全、卫生、效率和舒适,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室内界面的线形图案等,都会给人们生理上、心理上有较强的长时间、近距离的感受,甚至可以接触和触摸到室内的家具、设备以至墙面、地面等界面,因此很自然地对室内设计要求更为深入细致,更为慎密,要更多地从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舒适的角度去考虑,要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角度去考虑。

2、对室内环境的构成因素考虑更为周密

室内设计对构成室内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采光与照明、色调和色彩配置、材料质地和纹理,对室内热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对室内声环境中的隔声、吸声和噪声背景等的考虑,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这些构成因素的大部分都要有定量的标准。

3、较为集中、细致、深刻地反映了设计美学中的空间形体美、功能技术美、装饰工艺美

如果说,建筑设计主要以外部形体和内部空间给人们以建筑艺术的感受,室内设计则以室内空间、界面线形以及室内家具、灯具、设备等内含物的综合,给人们以室内环境艺术的感受,因此室内设计与装饰艺术和工业设计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4、室内功能的变化、材料与设备的老化与更新更为突出

比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与时间因素的关联更为紧密,更新周期趋短,更新节奏趋快。在室内设计领域里,可能更需要引入“动态设计”“潜伏设计”等新的设计观念,认真考虑因时间因素引起的对平面布局、界面构造与装饰以至施工方法、选用材料等一系列相应的问题。

5、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现代室内设计所创造的新型室内环境,往往在电脑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具有新的要求,从而使室内设施设备、电器通讯、新型装饰材料和五金配件等等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如智能大楼、能源自给住宅、电脑控制住宅等。由于科技含量的增加,也使现代室内设计及其产品整体的附加值增加。

二、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推移,现代室内设计具有以下所列的发展趋势:

1、从总体上看,室内环境设计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现代室内设计除了仍以建筑设计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外,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一些观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室内设计中显示其作用。

2、室内设计的发展,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趋向于多层次、多风格。即室内设计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建筑功能和投资标准的差异,明显地呈现出多层次、多风格的发展趋势。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都将更为重视人们在室内空间中的精神因素的需要和环境的文化内涵。

3、专业设计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业主及大众参与的势头也将有所加强。这是由于室内空间环境的创造总是离不开生活、生产活动于其间的使用者的切身需求、贴近生活,能使使用功能更具实效,更为完善。

4、设计、施工、材料、设施、设备之间的协调和配套关系加强,上述各部分自身的规范化进程进一步完善。

5、由于室内环境具有周期更新的特点,且其更新周期相应较短,因此在设计、施工技术与工艺方面优先考虑干式作业、块件安装、预留措施等的要求日益突出。

上一篇:企业文件管理范文 下一篇:产品电路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