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

时间:2023-10-19 21:51:39

进出口市场调研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1

关键词:国际市场;客户;市场准入;竞争对手;产品

作为外贸出口业务员,其工作实质就是销售.作为销售,从企业的角度而言面对的五个不变的问题就是:一是要将产品卖到那里即市场在那里?二是要将产品卖给谁?即客户在那里;三是这目标国市场准入吗?即有没有限制进口?四是进入这市场后和谁在竞争?竞争者是那些公司?五是公司出口产品与竞争者产品的比较分析.这五个问题对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论进入外贸公司或自营进出口企业,都要面对和确实把握,才有可能成为称职的外贸业务员,才能确实把握国际市场的总体情况,实质进入国际市场营销调研过程,包括确定调研目标、制定调研计划和执行计划、分析调研结果并撰写调研报告,为下一步制定有效的国际市场营销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少国际市场营销教材由于缺少营销实战这部分资料,学生在学习国际市场调研这部分知识时,如果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补充讲授这部分营销实战,那么学生无法掌握国际市场调研实际工作能力,就不能达到高职院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目的.为了让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确实掌握国际市场调研重点内容,下面从新入职外贸业务员(以下简称业务员)的工作角度,就上述的五个问题展开说明.

1国际市场调研重点内容之一———市场在那里?

作为业务员,对市场的了解无疑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人员出国受到签证、费用、安全等方面的限制.业务员在尚未获批出国的情况下,首先需从间接调研渠道即从公司内部和某些开放的外部资源获取有关国际市场的第二手资料,初步了解公司现有的国外市场在那里.了解这项调研内容有如下途径:1.1向部门经理或老业务员请教间接调研渠道是指业务员不直接前往目标国家和地区市场,而是通过多种渠道间接获取该市场各项信息的路径,而间接调研渠道获取的信息则称为第二手资料.业务员需虚心向部门经理或老业务员请教,了解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的国家、地区及经销商、终端客户的分布情况,公司产品用途及构成比例,即能掌握现有市场分布状况、各市场产品出口比重、市场饱和程度、市场开发程度及现有客户的大致情况,这是了解市场在那里的最佳、最便捷途径.当然业务员在主动了解这方面情况时,并不一定能如愿得到你所需要的资料,需首先得到公司对其忠诚度、职业操守、专业能力的认可,才有可能被告知这些关键的商业机密.所以业务员对上述信息的调研、收集和分析切勿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反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进而被屏蔽信息,甚至被驱逐出业务团队.1.2密切关注国家商务部网站1.2.1了解市场目标国的贸易简讯.商务部作为国家管理外贸的主管部门,其的政策、信息权威、准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业务员平时须经常登录该网站并密切关注对外贸易板块相关信息,留意我国与市场目标国贸易往来的政策变化,评估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时调整贸易方向,抓住市场发展契机或预先采取措施避免相应风险.1.2.2认真研究与市场目标国家的国别报告,包括进口和出口主要商品构成.以某外贸公司出口全棉色织面料产品为例,特别要了解HS50-63纺织品及原料这项目的具体情况,并掌握纺织品进口较多的国家名单,作为出口目标国家.

2国际市场调研重点内容之二———客户在那里?

确定了出口目标国后,研究如何开发市场寻找潜在客户是调研内容的关键环节,需认真踏踏实实做好,有如下途径:2.1使用谷歌等其它搜索引擎,以原料制成的成品名称为关键词搜索下游客户Google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业务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仍以全棉色织面料产品(100%COTTONYARN-DYED)为例,全面色织面料可制作衬衫等产品,以衬衫shirt做为关键词,在进行搜索,你可发现很多在Google上进行推广的生产衬衫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就是业务员要开发的潜在客户.网站上这些生产衬衫的公司出于推广的需要,往往有详细的联系方式,非常方便进行沟通.建立联系后,可进一步了解其对全棉色织面料产品的质量、价格、需求量、交货期、结算方式等要求.这种方式可使业务员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目标国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状况,沟通能力较强的业务员甚至可以轻松获得订单,并逐步扩大出口量.2.2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行业展会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行业展会,是获取行业客户的最佳途径.展会期间,会有大批行业内的客户出于其自身对行业发展趋势了解的需要或采购目标,集中来观展.参展作为直接调研渠道,可获取大量潜在客户资料,并能与观展客商针对双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便于双方建立好感及信任,进而为促成成交创造条件.通过参展这方式,能掌握国际市场确切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业务员还可主动参展下游行业组织的展会,在展会上,来参展的企业即是公司的潜在待开发客户,也是可能获取优质客户的上佳途径.业务员如能参加国外展会,势必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熟悉产品特点、客商关注内容研究、报价规则及底线,英语表达方式,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更需熟练掌握.由于展会时间短,费用大,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碰到问题再跟国内公司进行联系,客商的现场满意度就会大打折扣,并对业务员本身的专业及业务水平产生质疑,不利于建立信任关系,导致展会效果下降,甚至没有订单.2.3短期出差或驻点目标国了解市场情况在了解确认某目标国家市场具有一定规模、有开发价值的时候,业务员可向公司申请到该国,对该国的市场情况进行调研,以获取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走访经销商、客户或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客户产品需求情况及其客户区域分布,走访所在国政府相关部门最好能有我国的商务参赞或与该部门关系良好的经销商或客户陪同,提高走访效果.在市场容量较大的情况下,甚至可向公司申请驻点该国,建立办事处或公司,以便深耕市场,承接订单,提高该国市场占有率,这也是以直接调研渠道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较好途径,但所花的费用远高于海外参展,而且要充分做好调研准备,在目标国需有行业内相关可信任人士的引导,而不是瞎冲乱撞,那调研效果将大打折扣,毕竟出国调研的时间宝贵、有限,建立办事处或公司已属目标国市场的开发与投资了,要避免资金风险及保障投资收益.2.4利用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供应商、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等外贸信息撮合服务平台或拟开发目标市场国家的电商平台,获取潜在客户资料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外贸企业无法做到经常出国考察市场,加上目前互联网发展迅猛,很多外贸企业已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对国际市场进行调研和寻找客户.上述平台的选择可根据其与本行业的专业化相关程度及网站在目标市场的流量大小等方面综合分析考虑,前者了解其是否有同行也使用该平台,如果没有或较少则放弃选择该电商平台;如果有较多的行业同行选择该平台,要判断是否在该平台已形成结市之势,平台是否在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客户是否习惯在平台了解相关的行业信息等,才能保证公司使用该电商平台能有较高的曝光量.后者则可使用Alexa工具,该工具用于网站在目标市场流量的分析,工具地址,输入平台网址,重点关注该平台的日均IP流量及网站在该地区的排名情况,以便正确选择平台.目前电商平台的使用已成为业务员调研及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2.5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基于互联网运用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我国政府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后,小微企业不断出现并发展壮大.处于数字全球化时代的小企业具备不断取得新市场的能力,因此也带动了各地的经济增长.以整柜装运为主的B2B出口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而以化整为零式为特点的B2C或者C2C跨境电商模式,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外贸生态,呈现出外贸电商化和电商外贸化的特点.传统外贸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而跨境电商则以惊人的速度在迅猛增长.PC端以亚马逊、速卖通、ebay和移动端以Wish为主要代表的著名跨境电商平台已经吸引一大批中国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业务,推动了我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外贸业务员可通过这些跨境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分析系统研究国内外同行产品情况,掌握产品的热销属性、热搜属性、供求情况、消费者的搜索习惯、消费习惯和支付习惯,制定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策略,也可通过跨境电商的网上沟通,与经销商建立信任的业务关系,再返回传统外贸的B2B模式,扩大出口规模.目前很多外贸公司通过跨境电商线上与传统外贸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6通过一些国际市场调研公司通过国际市场调研公司了解目标国市场的整体状况,也是一种手段.但因为国际市场调研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包括客户、竞争对手、经销商及目标国市场相关政策的调研等.客户调研则包括数量、规模、需求情况、区域分布;竞争对手调研包括供应商数量、国别、竞争产品比较、区域分布;经销商的调研也相当复杂,包括经销商规模、是否独家、政策等.所以调研的时间很长,调研中也会碰到各种情况,如受调研单位不一定愿意配合,或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调研议题的回复也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实际状况,跨国调研的费用也相当昂贵,一般的外贸公司难以承受.当然有实力的大型公司出于对目标国市场状况的迅速把握,可以采用这一做法.

3重点调研内容之三———市场准入吗?

3.1文化环境调研仍以上面所述的全棉色织面料为例,作为纺织面料的一种,为衬衫布、床单、被套、窗帘、桌布等产品提供原料,图案比较简单,一般不涉及国际市场中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因素,不像有的文化衫,涉及面较广,所以业务员在涉及这方面时,要注意调研和整理目标国文化方面的一些禁忌,否则产品开发出来或销售出去就造成损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3.2东道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调研一般而言东道国的政局是否稳定及与我国的关系是否友好是调研的重点,政局不稳定及与我国关系不友好的国家市场慎入或采取谨慎的贸易结算方式.对于新入职急于出业绩的业务员而言,对于政局不稳定但有一定市场需求量的目标国来讲,仍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注意条款中是否有含有目标国相关的法律规定,需调研目标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或者回避不采用这些条款,否则一旦发生纠纷目标国政府出于保护本国企业的考虑,会采取不利于我方的处理方式,导致我方遭受损失.3.3反倾销调查目前世界属于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西方发达国家原来在很多领域存在比较优势、占据市场的时代逐渐减弱或消失,某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一些产品出口贸易实施歧视性反倾销.业务员需调研出口产品是否面临反倾销调查的倾向,并且注意多开发几个外国市场,避免集中出口某国,一旦受到反倾销调查时,出口将受到大幅影响.3.4是否已完全取消进口配额或转而设置贸易壁垒某些发达国家是否已经设置了这些方面的限制或要求,业务员需调研这些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提供给公司,评估成本上升幅度及企业研发制造能力,以确定和调整出口策略.3.5目标国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对产品进入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本国产品出口到目标国,目标国可能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或对国内同行业的保护而采取鼓励或限制做法,进而对国家的贸易政策产生影响.业务员在深耕目标国市场的过程中,需要调研和收集这些方面的政策,以确定加大出口或减少出口,甚至将出口重点转向其他目标国市场.

4重点调研内容之四———和谁在竞争?

这项调研内容是外贸业务员在目标国进行市场深耕的前提,确实把握竞争者在市场目标国的具体状况,便于确定公司产品在目标国的市场定位及制定市场相关营销策略.竞争者包括本国同行、目标国及第三国同行.调查的信息一般有市场竞争结构和垄断程度,具体体现为市场存在的主导品牌及优劣势比较.调研主要竞争对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通过走访区域有影响力或有代表性的终端客户,通过对其采购产品品牌的选择,大致判断各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市场占有率.目标国当地竞争对手是否存在利用政治影响提高关税和对政府施加影响设立非关税壁垒、甚至采用非市场手段来排斥、打击国外同行也是调研的重点,因为这将涉及到业务人员开拓市场的效率及风险.一般而言,业务员一旦确定市场目标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深耕,从走访终端客户及考察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存在形式(如公司、门店及其规模)开始,可逐步掌握目标国竞争对手的总体概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组合的营销策略,才能较顺利打开目标国市场.

5重点调研内容之四———公司出口产品与竞争者产品的比较分析

业务员进入目标国市场伊始,对该项调研应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立足竞争者导向,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属性,了解公司出口产品和目标国竞争者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等方面,确定公司的市场定位及市场进入策略,包括产品改进、价格、售后服务等策略;第二阶段是立足顾客导向与驱使,加快针对目标国市场的产品研发,引领市场消费方向,确立市场竞争优势.为确保上述二个阶段调研任务和目标国市场开拓的顺利进行,外贸业务员自身除掌握外贸业务知识外,还需充分了解公司产品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并掌握目标国适用的语言表达工具,才有可能和目标国客商进行良好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打开目标国市场,这是合格业务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业务员在目标国市场上所看到的竞争对手产品性能、特点,需第一时间反馈回公司,以便产品研发部门能够根据目标国客商对产品的要求,及时改良公司产品,这样才有可能提高目标国市场的占有率.综上,实质把握上述国际市场调研重点内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并胜任未来外贸业务员的工作.当然在调研过程中还要考虑受调研单位和个人自身因素,调研收集到的信息还有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需综合考虑,才能最大限度利用调研信息,为出口营销决策提供正确依据.

参考文献:

〔1〕祖素梅,张爱东.我国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思路[J].前沿,2005(08):52.

〔2〕周蕾,江玮.科学评价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绩效[J].浙江经济,2015(01):59-61.

〔3〕高国辉.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征调查与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08):26-27.

〔4〕刘军辉.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外资,2013(04):33-34.

〔5〕李敏华.后危机时代中小外贸企业如何开拓国际市场[J].中国商贸,2012(02):57-58.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2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 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 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 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 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02)[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奥沙利文著苏晓燕等译,2003,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柴强,1993,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2001,房地产制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02,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2000,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1999,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Ml,1998,上海三联书店;

11.万曾炜等,1997,土地经济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

12.万曾炜等,2001,透视浦东思索浦东[M],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平,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巧.施源,2002(ll),规划导向型的土地开发供应计划[J],城市规划;

16.周树志,1999(4),论公共政策范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刘溶沧,1999(l),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J],财贸经济;

18.马风光,2001(2),市场经济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术经济;

19.吴未,2003(3),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J],中国土地;

20.刘浩葛吉琦,2002(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J],国土经济;

21.谭术魁彭补拙,2003(l),对我国若干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的比较[J],中国房地产;

22.谭刚,2001(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一一《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特区理论与实践;

23.董坷,1999(3),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下的城市土地利用[J],城市规划汇刊;

24.张文彪,2002(8),美国的土地管理及其借鉴[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5.魏景明,2002(11),美国的土地管理与利用[J],中国土地;

26.束雷,2002(2),英国土地利用与管理[J],中国土地;

27.王国强,2002(4),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较研究[J1,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8.欧阳安蛟,2001(4),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

29.万曾炜,1997(2),论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J1,上海经济研究;

30.万曾炜,1997(l),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分析[J],浦东开发;

31,徐永倡等,1997(8),切实加强浦东新区土地的宏观管理[J],浦东开发;

32,芒棘,1997(9),完善新区土地市场体系浦东实施土地租赁办法[J1,浦东开发;

33.陶建强,1998(l),土地开发模式与浦东新区的形成和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

34.钱芝平,1998(3),加强浦东新区国有土地资产运营管理的建议[J1,浦东开发;

二、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首先分析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指出文章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合介绍与简要评述。第二部分是介绍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与手段。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关的理论基础有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市场理论、土地资源配置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包括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手段。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国外经验的介绍及其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个方面介绍国外经验。其中,市场机制方面主要介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美、日、加等国土地交易的制度和做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政府调控主要从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购储备制度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做法。最后,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做法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启示,即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调控系统。论文的第四、五、六章是文章的重点,第四章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特点,第五章在介绍周口地区土地调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周口土地资源管理调控存在的问题。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第六章在构建周口地区上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分析其构成要素、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最后根据周口地区的城市发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制度创新的几点探索性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2.3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1.3论文的思路结构与创新之处

1.3.1论文的思路与结构

1.3.2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调控系统

2.1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产权理论

2.1.2地租地价理论

2.1.3土地市场理论

2.1.4土地资源配置理论

2.1.5公共政策理论

2.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系统及手段

2.2.1市场机制

2.2.2政府调控

2.2.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2.4公众参与

第三章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国际经验

3.1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国际经验

3.1.1国外实施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实践

3.1.2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土地市场调控机制的启示

3.2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国际经验.

3.2.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国际经验

3.2.2土地征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

3.2.3国际经验对我国城市政府调控土地资源的启示

第四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1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4.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4.2.1农业用地迅速减少

4.2.2可预征地空间减小

4.2.3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很快

4.2.4土地闲置量较大...

4.2.5土地批租总量逐渐由粗放转向集约

4.2.6土地批租方式出现多样化

第五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5.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

5.1.1地区管理系统

5.1.2开发公司管理系统

5.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5.2.1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足

5.2.2土地调控管理制度、体制不完善

第六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与措施

6.1构建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优化管理模式

6.1.1周口地区土土地资源利用优化模型的选择

6.1.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目标函数

6.1.3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优化方案

6.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创新..

6.2.1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6.2.2根据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土地功能分区

6.2.3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机制

6.2.4逐步实现全部土地有偿使用

参考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城镇建设及其土地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笔者从小城镇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城镇化中选择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客观必然性,并回顾了伴随我国城镇发展历程中的土地问题的历史演进。论文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的现状,着重对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土地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城镇建设中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概括了其特征,探讨了城镇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原则与方向,并尝试对其成因作出论证。最后,文章立足土地管理实践,以土地增减挂钩管理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土地管理的学理性对策建议。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l)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外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包括市场机制调控的经验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经验两个方面。

(2)针对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状与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3)在总结各种土地资源调控手段的同时,构建了一个政府、市场、公众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并在土地管理措施的优化与创新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于本文是在课题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于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实践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调控管理措施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五)可行性分析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是一切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如何分配有效的土地资源,使其在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等方面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但是土地资源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多方面综合考虑其利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必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资产效应,实现优地优用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调控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公众参与是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一种有效机制,通过公众建议和意见反馈影响政府政策而修正市场失灵,促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但是目前我国土地资源调控体系还不完善,政府的调控力度不够,特别是在一级市场上没有实现垄断,无法有力地调控市场供需,同时各种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既无法保障政府政策、规划等的贯彻与落实,又无法有效地为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创造条件。并且公众参与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公众参与既没有在法律制度上得到明确和保障,也没有具体实施措施。因此,我国土地资源调控的优化还在于政府职能的完善,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完善,既保障政府的调控,又为市场机制正常作用创造平台,最终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提出的周口新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是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机制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把握三种机制的作用程度,使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能概括出来的,也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需要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深化。并且,一个成熟的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还是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实现供需平衡,政府的各项政策只是其补充,并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府政策的变动只是对市场的微调,不会引起市场较大波动。

目前,周口新区实行的是新区政府和开发公司二级土地管理系统,开发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形式土地基础开发和招商引资的职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级市场调控乏力,二级市场存量过大,土地管理措施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性作用,建立土地储备机制,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完善土地管理系统,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周口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优化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和知识有限,论文对土地资源调控的具体措施的研究尚不深入,有的措施还缺乏可操作性,对各种调控要素的变化引起的土地市场的变化也缺乏系统的讨论。而且由于数据有限,周口新区还没有建立地价指数等原因,论文对土地资源调控优化的分析和提出的管理措施还仅限于定性的描述,没有进行定量分析,希望今后随着对实践的了解和知识的深化能够深入研究下去,弥补以上不足。

三、研究基础及进度安排

(一)研究基础

本人自1990年开始一直在河南省周口地区各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曾担周口市淮阳县的镇长和党委书记,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过深入的研究,对农业区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了解透彻,因而有能力完成该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进度安排 论题前期准备30天。

相关文献资料论证查阅、国家和地方政府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研究、借鉴、分析,制订出论题研究方案。

论题调研实施150天。

社会调研展开,调研资料、数据整理、分析、归类卡片制作、确立本论阐述内容构架构思。 论题写作形成150天。

调研报告―――提炼形成论题初稿―――立论观点、内容座谈考证修正、正式文本形成。

四、预期研究结果及本研究创新之处

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是作者三年来一直在持续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总结与深化,形成了本文的一些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l)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外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包括市场机制调控的经验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经验两个方面。

(2)针对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状与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3)在总结各种土地资源调控手段的同时,构建了一个政府、市场、公众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并在土地管理措施的优化与创新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3

【关键词】沈阳口译市场;口译需求;口译人才培养;调查分析

1 调研背景

2004年,国际口译大会暨第五届全国口译实践、教学与研究会议以“口译专业化: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发展”为主题,讨论了中国口译职业化及其发展的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口译的市场化趋势日益凸显。口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休戚相关,其中涉及到市场供求对口译人才培养的影响、市场环境对口译人才成长的影响、口译业务的范围、口译与当地经济模式的关系、口译人才培养战略模式探索及职业口译培训机制和资格认证模式的完善等问题。在查阅汇总相关期刊文献后,我们发现口译研究大多集中在口译教学、口译理论、高校口译课程设置、口译测试、口译教学评估等研究方面,而针对以市场为导向和与口译职业化需求相关联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目前,国内口译市场整体呈现出译员培训不规范,缺乏专业化老师,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行业标准不规范等现状。但是具体表现如何,仍然缺乏整体或区域性的调研和分析,对此项目组成员针对沈阳口译市场展开调查。

2 调研目的

在高校云集的沈阳市,口译市场的发展也日显蓬勃,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大家对沈阳市口译市场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等并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相关的资料信息也不够全面和完善,也没有个人和机构对此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基于此种现状,我们成立了沈阳市口译市场需求调研团队,对口译需求最集中的翻译公司、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三个部位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希望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对口译市场人才培养提出参考建议。

3 分类描述

3.1 翻译公司数据分析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共走访了33家翻译公司,针对“口译者基本素质”、“口译证书”、“口译类别”等相关问题展开调查,所获数据统计见表1: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翻译公司口译工作人员的构成以兼职为主。规模较大的翻译公司会有较多长期任职的口译人员。

2)在招聘口译工作人员时,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口译应聘者的双语基本功和翻译经验。当前社会崇尚综合型人才,因此知识面也成为了用人单位考虑的重要因素。外在形象也是用人单位着重考虑的因素,这种外在形象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颜值,而是作为口译者应有的温文尔雅、不急不躁的内在气质和大方得体的行为举止。

3)在是否要求译员具有口译资格证书上,其中55%的翻译公司看重口译者是否具有资格证书,规模大的翻译公司尤为看重这一点,把其做为衡量应聘者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众多的翻译资格证书中,认同“人事部口译资格证书(CATTI)”的占到了82%。

4)从口译形式来看,沈阳翻译公司口译工作的类型以交替传译为主,占到91%。口译工作任务以商务接待为主。典礼仪式、政治会晤、会、工作现场会、企业性会议、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等也分别占有相应比例。口译内容涉及最多的是商业英语,其次是科技和金融英语,旅游,政治,文化等相对较少。

5)关于口译工作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沈阳市翻译公司的口译工作量并不大,并呈现两极分化现象。规模较大的翻译公司平均每月工作次数能够超过10次,其中少数口碑好的公司能够达到每月30次以上。但是规模较小的翻译公司平均下来每月不超过5次,有些甚至一次没有。

6)口译设备问题方面同样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一些大型翻译公司设在沈阳的分部拥有专业的口译设备,既能提供设备租用也能提供高质量的口译人员。而沈阳本土翻译公司尤其是小型公司对费用高昂的口译设备只能望而却步。

7)小型翻译公司口译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是口译工作量少,口译人员欠缺翻译经验,需要较长的上岗适应期。而大型翻译公司则面临缺乏高端翻译人才的问题。

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沈阳口译市场需求较为单一,主要以商业领域和科技领域为主,而其他领域的需求相对较少。沈阳市本地高校口译专业发展滞后,在培养高水平口译人才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沈阳口译市场不够规范,工作量较小,难以留住人才。沈阳高端口译人才严重缺乏,急需高端口译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3.2 高等院校数据分析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共走访了20所高等院校,针对“口译者基本素质”、“口译证书”、“口译类别”等相关问题展开调查,所获数据统计见表2。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沈阳市高校对口译人员需求量不是很大,基本上人数在10人以内,口译人员的类型也以兼职为主,且兼职口译员为本校内优秀教师,但其中只有少数人员具有口译相关专业背景。

2)在招聘口译人员过程中,高校着重考应聘者的中外双语基本功,并看重口译员是否具有翻译经验(75%)。其次,口译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外在形象也占到了很高的比例(67%),同时口译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及知识面也占到了将近50%的比例。另外,各高校对口译专业十分看重口译资格证书,认可度最高的也是人事部口译资格证。

3)在调研中我们所走访的高校显示他们所使用的口译形式均为交替传译。任务内容最主要的是商务,所占比例高达83%。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以及工作现场会也各占到50%的比例。其他场合则基本平均占到20%左右。高等院校的口译工作内容主要为外事接待、教育研讨以及教育交流。

4)在口译员深造机会方面,更多的高校选择聘请专业人才对内部员工进行统一培训或与其他单位人才进行交流。

5)各高校需要口译人员参与活动的频率整体以一个月3-5次为主。但不同学校在此项上也有很多差距,层次较高的学校外事活动比较频繁,平均每月能够达到10次以上。

6)调研中我们没能获得具体的口译设备投入的相关数据,但只要有口译专业的高校都拥有口译设备。当然,这些口译设备主要供教学使用。

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看出沈阳市高校口译需求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学校层次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口译工作量的多少。大多数沈阳高校并没有专职口译人员,基本由其外语专业教师来充当口译员角色。沈阳高校内拥有的口译设备多用于教学,并不适用于会议等场合。

3.3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数据分析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共走访了43个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针对“口译者基本素质”、“口译证书”、“口译类别”等相关问题展开调查,所获数据统计见表3: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沈阳市各政府企业招聘口译人才要求较高,口译人员需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广泛的知识面,同时要有一定的翻译经验,此外对于专业背景和应变能力等方面也有一定要求。

2)85%的政府和企业比较注重口译人才的相关资格证书的证明,并将其作为筛选应聘者的条件之一,但对于证书的种类没有严格要求,只需是权威专业的单位授予的证书即可。

3)大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内部都有可进行口译工作的人才,均为正式员工,因此政府和企事业部门较少聘用外部的兼职人员。

4)口译形式以交替传译为主,一些特殊场合需要同声传译。口译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大部分是商务接待(80%),此外还有一些会和研讨会等专业性较强的场合。口译人员的工作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其中以商务和金融为主,还包括文化、科技和政治等。

5)75%的政府单位和外贸企业会对内部员工进行统一培训。其中大多数是进行专业培训和出国深造。一些单位也选择了让内部人员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6)沈阳各政府和企事业部门口译工作量不大,平均每月3到5次或3次以下居多。在口译设备方面,半数的单位有配备专业的口译设备,也有几个单位没有配备的意愿。相比之下,企业的口译工作量较多。

7)90%的企业未配备专业口译设备,只有10%的口译工作量大的大企业有专业的口译设备。政府在外事活动中更倾向于租用专业的口译设备。

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政府部门聘用的口译人员相对固定。沈阳市各政府部门在需要临时外聘专业的口译人员的时,基本使用固定渠道雇用口译员,也就是业界知名度较高的业务熟练者,甚至还有一些单位雇用工作在北京等其他城市的高端口译人才。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口译工作的稳定进行,但是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续使用,限制了更多有潜质的人才的发展和使用。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高校之间联系甚少,无论是从内部员工培训方面,还是在招聘方面来看,两者之间没有足够的沟通和合作。

4 沈阳口译市场总体需求分析

1)用人单位希望聘用具有高强的口译能力和丰富口译经验的口译人才,主要体现在商务和科技类口译任务需求。

2)大多数的用人单位会看重口译应聘者是否具有相关资格证书,人事部口译资格证书最受青睐。

3)口译形式以交替传译为主,也有少量的同声传译需求。

4)口译工作量因所需用人单位的规模而呈现出数量的差异。

5)由于专业的口译设备价格昂贵,只有少数经济实力雄厚的部门及高校拥有专业的口译设备。

5 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1)与学历或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比,各部门在招聘口译员时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口译实力。因此在口译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口译实战能力的培养,跟多地进行实践教学,避免纸上谈兵。高校应尽量多的为语言专业的学生举办口译竞赛或者提供给学生参加口译竞赛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口译实战能力。

2)口译者培养宜少宜精。调查中显示沈阳口译工作者数目可观,但是水平卓越的高端口译人才却少之又少。所以在口译教学中要避免大规模的粗制滥造。应进行小班教学,让每位同学充分学习和掌握口译的各项技能。另外,在口译老师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有口译专业背景且有多年口译实战经验的老师,最好老师能够在教学的同时亦进行口译工作,这样学生既可以接收到最新鲜的口译方面的信息,又可以习得最实用的口译技巧,将来成为更加出色的口译工作者。

3)在培养口译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调查中我们获知翻译公司、高校、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并不注重口译者的口译长项是商务英语还是科技英语,而是注重口译员的知识面,所以口译员要有广博的知识。

4)提供培训的高校要加强与调查中所涉及的部门多沟通联系,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具体地时时了解各部门对口译工作的需求及要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口译市场所需的人才。

6 结语

本项目采取分组调研的方式,针对翻译公司、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和单位对口译人才需求较集中的机构分别制作了调查问卷。调查过程中以问卷式为主,访谈式为辅,得到了大量珍贵的数据并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为沈阳口译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次调查分析结果有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以改善沈阳市口译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本项目的调查分析结果有待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指导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钟守满,雷雪莲.以市场为导向,侧重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

[2]潘B.中国地区口译职业化调查回顾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

[3]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宫珂,王婷玉.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9(2).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4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且差异性极大的国家,受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各地市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面对众多选择,对产品的挑选变得更为“挑剔”。这似乎是跨国公司全球化与本土化出现矛盾的一个标准范本。

全球化与本土化给跨国公司带来了双重属性,总体上说,全球化更注重一体化与规范化,强调全球采用统一的价值原则、技术标准与管理规则来有效地降低成本,实现规范化管理和运营;而本土化则重视个性化与灵活度,提倡因地制宜的本地市场认知、创新思路与解决方案。

对于雀巢这样的公司来说,它们必须确定,何时将产品标准化,何时将产品定制和本地化,以适应一个显著多样化的全球市场。新加坡品牌策略师马丁罗尔(Martin Roll)说:“和很多人的预计相反,世界虽然变得平坦了,但并没有抹去独特的文化和民族属性或是客户的特殊偏好。”

消费者调研的价值

按照迈克尔波特定义的价值链环节,跨国公司本土化一般分为:研发本土化、生产本土化、营销本土化、人力资源本土化和资本运作本土化。其中,研发本土化的一个标志是:本地研发的价值受到了跨国公司的高度重视,本土化百强跨国企业中半数以上的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全球性的研发中心。此类研发中心作为其全球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支撑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创造与转移。

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的企业,雀巢要在中国市场不断发展,就必须对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有清楚的认识,深刻了解消费者行为背后理性或感性的理由。因此,在2001年11月,雀巢就在上海成立了一家研发中心。2008年,雀巢又投资7000万元,在北京设立了一家研发中心。雀巢在中国的两家研发中心,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使用中国的传统食材,从对消费者健康有益的三个关键方面—生长发育、健康老龄和体重管理来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对中国消费者特殊的营养需求拥有独特的洞察力,生产出安全、营养、物有所值的产品并带给消费者满意的饮食体验。

多年来,雀巢对消费者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完成了许多消费者调研项目,涉及奶品、营养品、咖啡、水、冰淇淋等。调研的事实和数据帮助雀巢各个业务单位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同时,旨在帮助公司各个业务部门了解消费者调研的培训也在不断举办。消费者调研已成为雀巢掌握消费者需求和可持续盈利的一个重要手段。

雀巢每年研发经费的15%左右集中用于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技术、食品营养、食品口味与消费者喜好等方面的研发。其中,市场调研是雀巢研发中心工作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项。而一般来说,跨国公司进入国外市场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市场调研。

反复斟酌调研方案

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消费品市场,已经从以前的产品导向时代向消费者导向时代转变,而消费者总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却对自己需要什么抱有迷茫和疑虑”。因此,企业只有洞察消费者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才能“察其言,观其行”,把握住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从而为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市场调研,一般而言是为了提高产品的销售决策质量,解决存在于产品销售中的问题,以及寻找市场机会,进而系统地、客观地识别、搜集、分析和传播营销信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针对产品研发进行消费者需求调研。

进入中国市场后,雀巢必须面对众多竞争对手:在跨国公司方面,雀巢要面对联合利华、卡夫、可口可乐等老牌竞争对手的正面竞争;在本土品牌方面,雀巢要面对伊利、娃哈哈等中国企业的追赶。作为一家跨国公司,雀巢在市场调查研究方面,当然不能单纯地照搬自己在国外的成功经验,而是要通过现场走访、与国内外市场调查机构合作,实现对于本土市场和消费者的洞察。雀巢一般采用自己调研和第三方调研公司并用的调研方式。从操作层面来说,雀巢主要通过专业的第三方调研公司进行市场调查,但在调研项目的设计和调研数据分析方面,雀巢会密切参与。

雀巢认为,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上,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品牌意识,越来越追求产品安全、产品口味和营养。同时,消费者构成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年轻人消费群体,尤其是办公室白领群体对于食品的营养价值、方便性、安全和口味都格外关注。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趋势,雀巢最近开展的一次消费者调研便是针对产品口味进行的。

通常情况下,雀巢了解消费者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搜集与消费者相关的各类资料,形成消费者群体认知;通过当面访问、小组访谈等方式与消费者接触和沟通,完成一些无法量化的调查指标,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想法;与第三方调研公司合作进行市场调研,以获得更多、更为全面的数据。

雀巢在制订调研方案时,为了确保准确性,都要经过一个循环往复的分析讨论过程。雀巢在开展消费者调研工作时主要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由雀巢产品业务单元提出调研需求,在与公司负责调研的部门讨论完善之后,将调研需求提报给第三方调研公司;然后,由第三方调研公司拟订方案,提交给雀巢。收到调研方案后,雀巢组织相关人员讨论确定调研方案。之后,第三方调研公司根据调研方案进行调研设计,将调研设计再次提交雀巢进行分析确认,在雀巢对调研设计进行讨论并确认后,由第三方调研公司负责调研项目的执行工作。调研结束之后,由第三方调研公司撰写调研报告,雀巢针对调研报告进行探讨,并制订相关的策略和计划,指导产品研发等部门开展工作。

测试调研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雀巢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调研需求是否有准确的理解,调研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调研公司,执行过程中怎样进行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是否精确,是否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正确的解读,等等。这些关键环节就存在于调研设计和执行的过程中。

在确保各个环节准确运行的前提下,如何将调研结果应用到产品研发中?过程又是怎样的?对于这个问题,雀巢将调研结果分析产生的想法付诸实践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新产品想法的产生阶段,进行消费者行为态度、消费习惯等调研,了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2.新产品想法的探索和发展阶段,进行消费者概念测试等;3.产品研制阶段,对产品进行测试等;4.产品上市阶段,进行广告测试、效果评估等。

在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产品测试阶段,雀巢坚持在开发新产品时必须通过“60/40+”测试后才可以推向市场。“60/40”的意思是:把雀巢和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盲测,必须有超过60%以上的消费者选择雀巢的产品,以确保雀巢的产品上市后能够较快地为消费者认可。“+”的意思是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和健康附加价值,不仅让消费者认可雀巢产品的口味,而且给消费者带来明确的健康益处。由此,消费者调研的结果渗透在雀巢产品研发的每一个步骤中。

雀巢非常关注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变化。例如,单单是雀巢的咖啡产品,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消费者研究。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雀巢咖啡都经过了消费者口味喜好测试,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咖啡口味的偏好。例如,雀巢1+2原味咖啡的目标消费者是喜爱香醇原味咖啡的消费者,1+2特浓咖啡的目标消费者是喜爱浓郁咖啡口味的消费者,而采用专利低温萃取技术生产的雀巢醇品咖啡是针对喜欢进行个性化调配的消费者而推出的。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5

(一)组建工作进展顺利

1、机构搭建进展迅速,人心安稳

根据*编〔20__〕4号文件规定,*州市商务局划入原*州市外经贸局全部职能,原市经贸委的内贸管理职能,原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实施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等职能,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市商务局在半个月时间内迅速组建,对各科室职能界定清楚,共设立办公室、贸易发展科、贸易管理科、外经外资科、市场科一室四科职能科室。__同志负责全面工作,__同志负责办公室、外经外资科、市场科工作,__同志负责对外贸易发展科、对外贸易管理科。当前市商务局全体工作人员正以“三实”(做人诚实,基础夯实,作风扎实)作风带动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务实奋进的精神状态,士气高扬,为全市商务发展而努力工作。

2、上下对接有序,有条不紊

组建后,各科室分别与省厅相对应处室进行了衔接,工作开展有条不紊。办公室对应省商务厅办公室、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退休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6个处室职能,贸易发展科对应规划财务处、对外贸易发展处、信息化处3个处的职能,对外贸易管理科对应对外贸易管理处、机电产品进出口处、科教发展与技术贸易处、口岸管理处理4个处的职能,外经外资科对应外商投资管理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处、对外经济合作处、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外事处5个处的职能,市场科对应市场体系建设处、商业改革发展处、市场运行调节处3个处的职能。各科室按照各自职能,充分利用开会、培训等机会与省厅相对处室加强联系,经常沟通,积极争取在业务上得到省厅的指导。

3、指导思想明确,重视建章立制

在组建工作中明确提出,第一建立一个务实机关,即做人诚实,基础夯实,作风扎实的机关;第二建立一个科学工作机关,即科学谋划、平稳起步、遵遁规则、不偏方向;第三建立一个高效能机关,即认清形势,稳定大局,熟悉职能,进入角色,精心谋划,重点突破。各科室按照各自的职责、职能,迅速开展建立规章制度的工作,经过认真研究、讨论,市商务局机关管理制度等14项制度,为全面履行职责,确立了行为准则和工作制度。

(二)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展开

1、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比预计要好

一季度,全市商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加快发展,全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外经贸工作稳步发展,总体形势向好。一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69.63万美元,同比增长307.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81.19万美元,外商其它投资488.44万美元,对外借款为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390万美元的19.75。实现进出口总额362万美元,其中出口346万美元,同比增长19.7,进口16万美元,同比下降85.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7.9。全市消费品市场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275万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

2、徽商大会筹备工作

按照省政府和省商务厅的统一部署,我市徽商大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前一阶段由于商务局正处在组建时期,徽商大会筹备工作比全省落后一个月左右,在机构搭建完成后,急起直追,已经和全省保持同步。一是客商邀请工作,已确认邀请外商12名,内商20名,此外还有部分拟邀请重要客商正在联系确认之中。二是项目工作,项目册已进入翻译印刷阶段,共有60个重点推介项目,向大会组委会上报21个重点推介项目,大会签约项目3个,其中*州(国际)中药物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额2.8亿元。三是特色展厅工作,设计方案已经由广州市尚雅设计公司制作,已经大会组委会审核批准,现已进入制作阶段。四是会刊及邮品宣传资料,按照皖组展字[20__]10号文件要求,大会会刊及邮品所需图片及文字资料,战略合作伙伴图片及文字资料已经确认并上报大会组委会。五是住宿安排,已确定大会期间*州市代表团在新文采大酒店住宿,并与该酒店签订协议。

3、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 开展加油站年审抽查和加油点清理整顿督查,进一步规范我市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未经审批擅自建设等非法活动。按照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和省商务厅《〈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的要求,经市政府同意,市商务局会同市工商局、安监局、消防支队于3月29日至4月1日共4天时间,对三县一区加油站年审情况和加油点清理整顿进展情况进行抽查和督查。二是根据省厅文件精神,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西洽会、广交会等大型会展,起到了宣传*州,引导企业走出安徽,扩大视野,开拓市场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深入调研,确立重点基础工作

为了解我市商务运行基本情况,20__年1月25日至31日,市委常委、副市长__*、市商务局筹备组负责人__、市商务局业务科室人员一行,对各县、区商务工作进行调研。为了解全市进出口贸易基本情况,市商务局贸管科对我市进出口企业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了调研。对企业问卷调查57家,在此基础上重点走访28家企业(其中3家没有自营进出口权),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我局已经确立了六大基础工作:

1、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近期商务工作发展规划和拟定“十一五”发展规划。

2、力争年内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

3、初步建立商务信息体系,以利科学指导工作。

4、初步建立商务项目库,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招商引资推动商务工作大发展。

5、招商引资联络网建设。

6、搜集汇编优惠政策目录,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优惠政策用足用活用到位。

(四)先教活动开展情况

在市委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我局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扎实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五个结合:与建章立制相结合,与职能解读相结合,与提高党员素质相结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建设服务型机关相结合。圆满完成了动员学习阶段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全体党员参与,参学率100。__同志是一名退休干部,我局通过邮件寄去了必读书目,和其他同志一样撰写了心得体会,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二是认真学习,全体党员均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文件,学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重点篇目完成了市先教办规定的学习任务。三是联系实际,为企业上门服务,利用调研的机会为*州市千草药业饮片厂等企业办理了自营进出口备案登记。四是开展献爱心活动,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均帮扶一个困难职工,并对*州一中高二(23)班候建慧同学进行了资助,支持其完成高中学业。目前我局先教活动已经进入分析评议阶段。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薄弱,各项工作全力推进缺少抓手

一是我市经济外向度不高。出口企业普遍存在着外向度不高,没有对全市利用外资拉动大的支柱企业,企业规模偏小、贸易方式单一、出口商品结构落后的问题,出口商品主要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多。二是招商引资环境有待改善。招商引资实际的操作中,政府部门服务不到位、承诺不兑现、办事效率不高,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仍需进一步加强。敷衍塞责、拖延扯皮,违规收费、吃拿卡要等问题依然存在,对外商投资不能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由于没有专职的执法队伍,有些执法依据不确切,没有刚性执法手段,无法执行等客观原因,对成品油市场、生猪屠宰、旧机动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拍卖、典当、餐饮住宿业等行业管理难度较大,部分行业和专业市场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订工作严重滞后。由于各种原因,我市没有能够按照商务部的统一部署于20__年底前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工作,甚至到目前为止,连规划制作所必需的经费也没有落实。

(二)人力资源组合没有达到最佳配置

目前,市商务局设立办公室、对外贸易发展科、贸易管理科、外经外资科、市场科一室四科职能科室,其中贸易发展科、贸易管理科和外经外贸科的职能为对外贸易,市场科职能为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工作能够完成,而国内贸易管理力不从心。根据*州市外向度较低、利用外资总额、进出口总额偏小的实际,按照内外贸一体化的要求,我市商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内贸的管理上,而现阶段内贸只有一个科室,承担了全部的内贸管理职能,科室人员只有三人,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商务局的人力资源还没有达到发挥职能的最佳状态,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整合。

(三)全面完成、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有较大困难,没有大的突破口

我市外贸进出口企业少,规模小,保持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一季度牛羊肉至今没有出口,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较大。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没有起担纲作用的大项目,一季度,利用外资项目中没有一个超千万美元的项目,而超500万美元的项目只有*州环球大药城有限公司、*州玖玖生物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且批准成立将近一年没有资金到位。从一季度外经贸运行情况看,完成今年2020万美元的进出口目标任务不容乐观,完成2020万美元的目标任务,平均每月进出口需要完成168万美元,一季度要完成505万美元,而目前实绩与季度目标进度差距143万美元,后三个季度压力较大。利用外资存在同样的压力。

(四)体制不顺,全面推进工作有困难

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较多,上下关系不顺。现阶段,各县、区正处在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涉及商务的工作 部门较多,行政层级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关系不畅,影响了商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区商务部门机构改革任务较重,不能全力投入商务运行工作,分散了大量的精力。为保证社会稳定,商务主管部门的大部分精力用在维持职工的稳定上。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大对国家、省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宣传力度,深入研究,指导商务工作。要增强对政策研究的总体把握性,加强与上级领导机关政策法规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国家、省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动向,抓全局性、关键性、敏感性的重点政策研究,抓关系*州商务运行关键性问题的政策研究,从总体上把握住政策研究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才不至于陷入被动。

二是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只有做到深入调研,才能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商务工作。在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增强服务意识,坚持创新服务方式,对企业切实做到热情服务、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推进职能的转变。只有通过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才能着力破解难题,提炼出*州商务发展的各种信息,抓住了重点和关键点问题,找出我市存在的优势,发现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新组建的商务局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机关,积极争取上级机关对我市出口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认真研究我市扶持重点出口产业和重点出口企业的政策措施,努力为外贸出口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近年来,我市的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同省内一些对外开放的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的投资环境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一是要从基础设施的规划、改造、建设到环境的美化、绿化、净化,从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到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要用实际工作来吸引投资者,大到优惠政策的落实,小到投资者的衣、食、住、行。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用各种方式吸引外商投资,鼓励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出口贸易,开展对外承包业务,扩大发展空间。

四是健全外贸网络。一是引导企业树立“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大外贸、大流通意识,让外面的企业走进来,让本地企业走出去,使更多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创汇,继续推动我市芝麻、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的加工贸易,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要把加工贸易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加工贸易企业来我市投资。要把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企业,推动我市外贸上规模。二是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外贸营销网络,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及国外举办的展销会,利用各种贸易窗口广交朋友、广交客户,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五是完善跟踪服务。积极完善对出口企业和出口商品的跟踪服务。对我市获权企业实施个性化服务,开展跟踪服务,掌握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动态,及时了解企业在进出口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帮助反映、协调、解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六是加快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市政府和财政的支持,抓紧制作经费落实工作;二是积极开展规划制定前期调研工作;三是在经费落实的基础上,招标确定规划制作单位,争取尽快完成我市商业网点规划制订工作。

七是加强外贸人才的引进、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自营进出口企业外贸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自营进出口企业的经常性督导,促使他们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国际市场研究,确保企业不但有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的新产品,而且有能够进行自营进出口的外贸人才。引进、教育、培训一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优秀人才,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加速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外贸人才队伍,为我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八是指导企业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伴随着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国内市场几乎是个无穷大的市场,如果不尽力去满足国内市场,提高国内需求,而不惜成本地去扩大出口,无异舍近求远、舍本逐末、得不偿失、难以持久,过于依赖出口会有很大的风险。在保证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扩大出口,通过出口提升产品档次,提升产业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6

【关键词】中国汽车零部件;俄罗斯市场;策略

俄罗斯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巨大的潜在市场,通过对中国汽车的零部件出口俄罗斯市场的深入研究,结合中国汽车的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抓紧时机商机,规避风险,立足长远,对自身进行充分的调整与转变。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产品在宣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俄化”水平,快速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俄罗斯市场的水平。

一、俄罗斯汽车零部件行业基本现状

近几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平稳回升,国内汽车行业也随之回暖,俄罗斯居民对汽车配件、汽车装饰等配套设施需求日益增加,俄罗斯汽车零部件进口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整体汽配市场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左右。这是由于一方面,俄罗斯汽车市场销售量增速明显,零部件维修替换市场需求规模异常庞大;另一方面,俄罗斯寒冷的气候以及高低起伏的公路也间接提高了汽车零部件的更换频率,而俄罗斯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落后,远远不能满足本土市场的巨大需求,由此导致俄罗斯的汽车零部件进口市场日益繁荣。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俄罗斯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多数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有限,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另一方面,中国产品“质优价廉”的特点恰好满足了俄罗斯市场对汽配产品的相应需求。所以俄罗斯汽配市场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不足为奇。

总体来说,俄罗斯市场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也面临着竞争加剧的挑战,因此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把握机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品牌意识,在俄罗斯市场快速站稳脚跟。

二、开拓俄罗斯市场的策略

2012年俄罗斯成为WTO新成员,这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俄罗斯更为有利。而汽车零部件的高质量、及时供应和周到的售后服务,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在俄罗斯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之所在。中国企业需要在产品出口上制定适合的出口策略,严把质量关,实现规模化、信息化,而在出口市场策略上也需要建立正确的营销分销体系,加强市场调研,加快开拓步伐。

1.企业出口策略

目前,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递减、原材料价格飙升、人工成本增高,卢布贬值等,使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经历重重困局的背后,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和国际化仍然是主流趋势。化解外在危机赢得生存空间,提高企业自身能力以应对国际采购,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破浪前行,做大做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

(1)制定商业战略,打造国际采购中心

企业需要制定长期经营战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战略性经营的优势在于成本、性能、交货速度、交货可信度、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适应性和新产品的推广速度以及该产业特有的一些其他标准,如TS16949等。并充分发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众多,零部件生产种类覆盖面广的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形成创新、研发、生产、批量加工、出口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效应。发挥优势资源,弥补创新短板,整合零部件基地建设,尽快达到国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中高标准水平,实现整车零部件出口定牌生产和售后零部件市场双向主导,初步打造形成自己独有的国际采购中心。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逐渐摆脱国际领先企业的控制权,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2)增强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能力

20世纪90年代,中国部分出口俄罗斯假冒伪劣产品使“中国制造”商品形象受损。中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需要摆脱过去功能单一,质次价廉的不良习惯,要占领更大市场,必须在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上下功夫。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大部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小作坊、家庭式出现,产品质量低下,企业生产设施硬件不足,而提高质量的意识同样不足,而随着内部竞争的加剧,国际市场水平对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对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质量严格把关已经成为零部件企业生存和盈利的前提。首先,解决生产硬件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快引入相对先进的数字化、现代化零部件生产设备设施,在基础生产设备上摆脱过去“一套设备打天下”的局面,这样才能确保零部件产品在基本功能上达到国际客户的要求。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植和引导政策,借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产品创新和研发,与国内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开展横向合作,加快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提高新产品的转化率,形成一条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零部件研发生产产业链条。实现零部件上游企业研发、中游企业生产、下游企业出口的多层次产业结构,从而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优先在零部件单品上形成充分的竞争力和拳头产品,引导带动全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建成零部件细分领域的多品类、多中心的产业集群,未来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才能有机会成长为国际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鳄,形成中国汽车零部件的独有特色。

(3)建立并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

中国的企业应该意识到品牌产品市场蕴涵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只有投入资金创建,培育自己的品牌,并获得俄罗斯消费者的认可,才能获得巨大的品牌附加值。品牌代表性能和价值,“中国制造”产品只有走品牌之路,才能在俄罗斯市场收到长期的高效益回报。 近几年,随着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罗斯当地建厂投产,中国汽车以及零部件的品牌形象在俄罗斯市场上逐步好转,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消费者开始重新接受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特别是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零部件商品,从而导致俄罗斯市场对中国零部件产品的需求的逐年增长。而品牌的打造离不开持续的经营、规范的管理和现代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品牌的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平台、明确产业主打的细分市场、满足现代企业要求的规范管理体系、提高科技附加值,才能形成高效益高品牌知名度。因此自主品牌建设和打造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

综上,提高和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全面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国家战略扶持、国际汽车发展重心转移等一系列的契机,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开发能力的提高,满足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要。

2.市场拓展策略

(1)重视市场调研,制定新的市场发展战略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分析市场行情,研究合作走势,注重市场调研。具体做法是:首先,要细化对俄罗斯市场调研,不仅要研究俄罗斯人对各种汽车的偏好、使用维修习惯,还要研究俄罗斯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品牌、价格、国际竞争态势和变化趋势等。其次,应加强内部协调和行业指导。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开拓俄市场时,应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并具备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条件,不能一哄而起,比拼价格。在这方面,国内相关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应加强监管和沟通。再次,应注重规避货币汇率风险。自2014年,俄罗斯受到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制裁影响,导致卢布严重贬值,给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带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深度推进中俄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发展的良好契机,为我国汽车零部件长期稳定出口俄罗斯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2)了解当地采购偏好,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对俄罗斯采购习惯不熟悉也在制约着中俄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俄罗斯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①重视现代媒体作用,采取各种形式加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宣传

现代汽车营销,网络广告、名人效应、热点节目、汽车展览、活动冠名等等不一而足,其宗旨就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放大作用,打一套符合自身定位的媒体宣传综合拳。根据不同等级车别和不同的消费主体,首先,可以加强在各种新闻、网络、杂志、社交媒体上的广告宣传。其次,通过商品展示会、交易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再次,选准产品的特点,做好迎合俄罗斯采购商口味的有卖点的宣传。另外,还要注重公共关系活动,积极参与到俄罗斯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去,并强化企业文化特点。

②建立汽车零部件装配分销网络

近几年,俄罗斯仍缺乏有规模、有信用的汽车零部件分销商。中国不少从事对俄贸易的企业在俄设有自己的机构,这样既解决了分销商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收款风险。从长远看,这种方式给中国的流通企业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巨大机遇。

俄罗斯市场很大,从中长期来看,在当地设厂对长期占领市场更为有利,可以更接近俄罗斯市场实际需求,了解最新市场变动,避免产品不对路,深入接触当地的中间商等等。同时,俄罗斯政府在税收和就业方面也将受益匪浅。目前,我国的吉利、江淮、华晨、海马、福耀玻璃等著名汽车公司都已在俄建立了整车和零部件组装厂。以设立工厂为基础,可以逐步发展成集生产、装配、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的集团网络,并可最终发展成中国汽车城及大型营销中心。

③做好汽车产品的三个“俄化”工作

首先,做好产品宣传“俄化”。要深入的做好俄罗斯市场,需要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从文化和生活习惯入手,做到入乡随俗,在宣传产品时,强化使用正宗的俄文产品资料介绍,强化雇佣当地专业人员人,中方工作人员熟练地用俄语介绍产品,并提供有俄式说明的样机、样品等。

其次,做好产品销售“俄化”。按照俄罗斯采购的习惯对商品进行包装、出口、运输、分销。

最后,做好售后服务“俄化”。与俄罗斯有实力的维修中心签订合同,强化售后服务,汽车产品要在俄罗斯主要城市都能联合保修。

(3)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扩大出口

中俄有近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边境全线有50对城镇或隔江相望,或陆地连接。两国沿边境的铁路、公路、河流航线四通八达。地理毗邻,交通便利,是中俄开展经贸合作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此充分发挥中俄两国地缘优势,可以控制运输成本,扩大出口,促进两国的汽车零部件贸易发展。

(4)做好长期的专业出口人才培养工作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7

关键词:园艺产品;出口增长成因;CMS模型;中国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8-0011-06

一、引言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额由2000年的41.1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43.73亿美元,增长了249.20%;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388.38%。而贸易顺差也从1992年的26.16亿美元,扩大到2000年的33.58亿美元。而且入世后贸易顺差更大,到2008年达到112.71亿美元,其增长幅度是1992年的4.31倍,是2000年的3.36倍。同时,中国农产品贸易从2004年开始出现了46.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后贸易逆差有小幅度减小,但是到2007年又扩大到40.8亿美元,甚至2008年出现高达181.6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在平衡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出现巨额的贸易顺差,这是否说明中国园艺产品具有非常大的比较优势?分类的园艺产品是否都具有比较优势?根据以往相关的研究表明,中国各类园艺产品有些表现出较高的比较优势,有些则没有比较优势。如刘雪[1]、张涛[2]、陈永福[3]、蔡岩[4]等认为中国出口蔬菜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而汤勇[5]、蔡岩[4]等认为中国出口蔬菜的大部分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刘汉成[6]、余国新[7]等认为中国水果整体没有比较优势;祁春节[8]等认为中国花卉没有比较优势。由此可知,中国园艺产品总体上缺乏比较优势。既然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显著,那么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增长的源泉何在呢?是什么推动着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呢?本文拟运用较为成熟的CMS模型,对1992―2008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进行分析,以寻求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源泉。

二、理论分析框架

(一)文献回顾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CMS)最初是由Tyszynski(1951)提出,后由Kamer、Stem、Jepma和Milana多次修改完善,成为研究贸易波动、增长源泉和产品国际竞争力发展趋势的重要模型之一。该模型在学术界已被广为采用,如Zelal Kotan[9]对土耳其在欧盟市场上出口份额进行了研究;Kevin Z. Chen和Yufeng Duan[10]研究了1980―1997年加拿大农产品在亚洲市场上的竞争力;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2002)利用CMS模型分析了东亚发展中国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出口竞争力的表现;栾敬东等[11]利用CMS分析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增长特征及其成因;李常君[12]分析了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增长效应;宗成峰等[13]利用CMS分析了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李海鹏等[14]利用CMS分析了中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刘星等[15]利用CMS比较分析了中美农产品的贸易情况;陆文聪等[16]利用CMS分析了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成因;周力等[17]利用CMS对中国葡萄酒的进口贸易波动进行了研究,等等。

由简要的文献回顾得知,国内外学者对CMS模型的运用已较为成熟,研究的目的大都是探寻出口增长的原因,也有针对出口波动进行的分析,而且大多是采取两国或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可以发现研究中国与其他多个国家或地区间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拟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13个国家或地区间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因素,这将避免两国间比较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也将填补国内对园艺产品出口增长因素研究的空白。

(二)模型的设定

在CMS模型中,一般可以把出口产品的增长分为世界贸易效应、商品构成效应、市场分布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其中,世界贸易效应表示由于世界贸易规模(如需求)的变化而引起A国出口贸易的变化;商品构成效应反映因世界需求与国内生产之间的品种差别所引起的出口变化;市场分布效应是衡量出口国某个出口市场贸易规模的相对变化所引起出口贸易的变化;竞争力效应反映了给定市场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变化所引起的出口变化。

假设V表示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额,i表示园艺产品的种类,j表示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目的地。Vtij表示在t时期中国对j国或地区i产品的出口额;Vti表示在t时期中国i产品的总出口额;Vtj表示在t时期中国对j国或地区的总出口额;r表示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rij表示中国对j国或地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ri表示世界i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则中国在1期和2期的出口变化为(V2-V1),模型的具体结构如下:

Vt=Vtij=Vtj=Vti t=1,2(1)

我们由

V2ij-V1ijrijV1ij+(V2ij-V1ij-rijV1ij)(2)

得到

V2-V1rijV1ij+(V2ij-V1ij-rijV1ij)

rV1+(ri-r)V1i.+(rij-ri)V1ij+

(V2ij-V1ij-rijV1ij)(3)

由式(3)可得到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额的变化(V2-V1),具体可分解为以下几部分:

1. rV1:世界贸易效应。如果该值为正,表示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拉动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反之则阻碍。

2. (ri-r)V1i:商品构成效应。如果该值为正,表示中国出口集中在那些需求增长较快的园艺产品上,否则表示中国出口集中在需求增长较慢的产品上。

3. (rij-ri)V1ij:市场分布效应。该值为正,表示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集中在那些需求增长较快的市场上,否则表示出口集中在那些需求增长较慢的市场上。

4. (V2ij-V1ij-rijV1ij):竞争力效应,也称竞争力残差。如果该值为正,表明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产生正的效应。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所指的园艺产品(horticultural products)主要包含蔬菜、水果、花卉和茶叶。具体的贸易数据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园艺产品的HS编码及说明见表1。

由于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市场较为分散,本文将贸易主体分为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德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荷兰、泰国、意大利、加拿大和西班牙。在研究期内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到这13个国家或地区占中国园艺产品总出口的情况较为稳定,1992年占中国园艺产品总出口的68.38%,最高年份2001年为76.26%,2008年占71.00%,因此所选样本能较好地代表中国园艺产品的贸易流向。

根据1992―2008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波动情况,我们将其园艺产品出口额细分为3期(见图1):第1期(1992―1995年)、第2期(1996―1999年)和第3期(2000―2008年),并且把第1期至第2期的变化划分为第一阶段,把第2期至第3期的变化划分为第二阶段。

三、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实证分析

将中国与13个贸易主体间的园艺产品出口额数据代入式(3)中,得到中国园艺产品出口贸易增长CMS模型分析的结果,下面分别从出口总量和具体产品出口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见表2和表3)。

(一)总量的增长分析

总体上看,第一阶段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额增加了491.66亿美元;第二阶段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势头有所减弱,增长的贸易额为247.21亿美元。通过CMS模型的分解,可将出口额的增长分解为如下四部分:

1. 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对中国园艺产品增长产生正效应。世界园艺产品贸易在两个阶段内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在中国园艺产品出口保持原有份额的条件下,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具体来说,第一阶段的影响效应为1 566.38亿美元,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为318.59%;第二阶段的影响效应为1 577.06亿美元,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为637.94%。

2. 商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产生负效应。两个阶段商品构成的影响效应分别为-35.47亿美元和-69.34亿美元,说明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结构不是很合理,阻碍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阻碍贡献率达到7.21%和28.05%。在第一阶段中,HS06、HS07、HS08科目的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在第二阶段中,HS09、HS24科目的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导致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园艺产品进口的增长速度。

3. 市场分布的变化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增长产生的效应在两个阶段不同。第一阶段产生负效应,第二阶段产生正效应,分别为-659.20亿美元和1 557.92亿美元,贡献率达到-134.08%和630.20%。在第一阶段,中国对美国、俄罗斯、德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泰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而且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产生负效应;而在第二阶段,中国只有对日本和中国香港的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其余的都高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因此产生正效应。

4.竞争力的减弱阻碍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增长。第一阶段的竞争力残差为-380.05亿美元,其贡献率为-77.30%。这段时期,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呈下降的趋势,竞争力的减弱抑制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而在第二阶段,竞争力残差达到 -2 818.43亿美元,阻碍贡献率为-1 140.10%,中国园艺产品总体竞争力进一步下降,这也是导致总效应下降的主要因素。

由上述分析可知:1992―2008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世界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出口商品构成虽然所起的阻碍作用较小,但是阻碍作用也在进一步加强;市场分布的作用由原来的阻碍作用逐渐转为促进作用,而且在第二阶段的贡献比例仅次于世界贸易规模的拉动作用;竞争力的缺乏阻碍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而且阻碍作用明显加强,所占比例最大。

(二)具体产品的增长分析

1. 第一类产品(花卉产品,HS06)。在第一阶段,中国花卉产品出口额增加了0.36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世界花卉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分布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花卉产品长期缺乏竞争力,对中国花卉出口增长的阻碍作用较大,而且出口商品构成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花卉出口的增长;在第二阶段,花卉产品出口额增加了2.92亿美元,其中,除了处于劣势的竞争力因素阻碍出口外,世界花卉贸易规模、商品的构成以及市场分布都促进了花卉的出口。

2. 第二类产品(蔬菜产品,HS07)。在第一阶段,中国蔬菜产品出口增长总效应为-11.96亿美元,其中起促进作用的仅有世界贸易规模,而商品构成、市场分布和竞争力都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而且市场分布的阻碍作用最为明显,说明这个阶段中国蔬菜的出口品种和市场布局不是很合理;第二阶段的总效应为166.96亿美元,在此阶段,中国蔬菜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对出口增长的阻碍作用有所加大,而世界贸易规模、商品构成及市场分布都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说明该阶段中国蔬菜的出口品种和市场布局得到改善,促进了蔬菜的出口。

3. 第三类产品(水果产品,HS08)。在第一阶段,中国水果产品出口增长的总效应为31.40亿美元,促进出口增长的因素仅有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而商品构成、市场分布和竞争力因素都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而且市场分布的阻碍作用最大,这表明中国水果的出口市场和品种结构都不合理,加上竞争力的缺乏阻碍了中国水果的出口;第二阶段的总效应为122.10亿美元,仅有竞争力对出口增长起阻碍作用,其余几个因素都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而且市场分布和世界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较大,表明中国水果的出口品种和市场布局得到改善。

4. 第四类产品(咖啡、茶等,HS09)。两阶段的总效应是相反的,其中,第一阶段的出口额增加了127.74亿美元,而第二阶段的出口额减少了176.09亿美元。具体而言,在第一阶段,世界贸易规模和商品的构成促进了中国咖啡、茶等出口的增长,而市场分布和竞争力则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说明中国咖啡、茶等产品的出口品种较为合理,但是市场布局不合理和缺乏竞争力阻碍了该产品的出口;在第二阶段,商品构成和竞争力阻碍了出口的增长,世界贸易规模和市场分布则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说明这个阶段调整了市场的布局,但是品种结构和竞争力缺乏阻碍了出口的增长。

5. 第五类产品(果蔬制品,HS20)。在第一阶段,果蔬制品的出口额增加了71.56亿美元,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是促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商品构成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而市场分布和竞争力则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而且竞争力的阻碍作用较大,说明不合理的市场布局以及国际竞争力弱不利于果蔬制品的出口;在第二阶段,出口额增加了240亿美元,世界贸易规模和商品构成继续促进出口增长,同时市场分布从负作用转为正效用,而且促进作用最大,表明市场布局的调整有利于果蔬制品的出口。

6. 第六类产品(烟草及其制品,HS24)。在第一阶段,中国烟草及其制品出口额增加了71.56亿美元,其中,世界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商品构成和竞争力也有所贡献,而市场分布阻碍了出口;在第二阶段,中国烟草及其制品出口额减少了7.63亿美元,起促进作用的因素有世界贸易规模和竞争力,起阻碍作用是商品构成和市场分布,而且所占比例很大,说明烟草及其制品出口的品种结构和市场布局需要改善。

由以上分析并对比两个阶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第一阶段,世界贸易规模对六类产品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贡献比例也最大;商品构成对不同产品的作用不一致,对第一、第二和第三类产品起阻碍作用,而对其余三类产品起促进作用;市场分布除了对第二类产品起阻碍作用外,对其余产品起促进作用;竞争力因素除了对第六类产品略有促进作用外,其他都阻碍各类产品的出口。(2)在第二阶段,世界贸易规模对各类产品的出口增长继续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对前五类产品的贡献比例相应减弱,而对第六类产品的贡献比例迅速加大;商品构成对第四和第六类产品起阻碍作用,对其余产品起促进作用;市场分布促进了前五类产品出口的增长,而阻碍了第六类产品的出口增长;竞争力因素对前五类产品起阻碍作用,对第六类产品起促进作用,而且第三、第四和第五类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阻碍作用更大。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简要结论

由以上分析得出:由于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拉动了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增长;而商品构成总体上阻碍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而且阻碍作用进一步加强,说明中国园艺产品生产结构不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分布效应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而且促进作用有加大的趋势,说明后期中国把园艺产品的出口调整到了那些对其需求较为旺盛的市场上,从而增加了出口;竞争力因素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起阻碍作用,而且阻碍作用大体上进一步恶化,表明中国园艺产品的竞争力优势在减弱。

(二)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及其得到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 立足现有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由于世界市场的需求较大,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因此我们应该立足现有市场,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出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努力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而且可以利用国际市场产区与非产区以及品种差异性,快速填补市场空缺,积极开拓新市场。

2.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出口品种结构。中国出口园艺产品的品种结构不合理,阻碍出口的增长,因此应该逐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名优特产品;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实现均衡上市;把握国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动向,及时调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品种和结构。

3. 调整市场布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应该吸取以前市场布局不合理的教训,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观测,及时调整相关产品的出口市场布局;并且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发展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际间的各种合作机制,创建良好的贸易环境。

4. 协调组织生产,加强科技创新。由于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为此应该加强园艺产业的协调,按照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园艺产品的区域布局,实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并且应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育新品种,提高园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雪,傅泽田,常山.我国蔬菜产地整体格局的变化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11).

[2]张涛.中日蔬菜生产效率比较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4,(6).

[3]陈永福,魏荣.世界蔬菜贸易竞争力与产业内贸易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4).

[4]蔡岩,吕美晔,王凯.我国蔬菜产业及其主要出口蔬菜品目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6).

[5]汤勇,黄军,李岳云.中国蔬菜的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4).

[6]刘汉成,易法海.中国水果出口特征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4).

[7]余国新,王凯.我国水果产业及主要出口产品品目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

[8]祁春节,彭可茂.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分析与对策[J].林业经济,2002,(11).

[9]Zelal Kotan, Serdar Sayan. A Comparison of the Price Competitiveness of Turkish and South East Asian Exports in the European Union Market in the 1990s[R]. the Central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Turkey, 2001.

[10]Kevin Z. Chen, Yufeng petitiveness of Canadian Agri-food Exports against Competitors in Asia: 1980―1997[J].JournalofInternationalFood & AgribusinessMarketing, 2001, (4), 1-19.

[11]栾敬东,李靖.中美农产品贸易增长特征及其成因探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2).

[12]李常君.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增长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2).

[13]宗成峰,赵霞.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7,(11).

[14]李海鹏,张俊飚,朱信凯.我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2).

[15]刘星,阎建.基于CMS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2).

[16]陆文聪,梅燕.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成因: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

[17]周力,应瑞瑶,江艳.我国葡萄酒进口贸易波动研究――基于CMS模型的因素分解[J].农业技术经济,2008,(2).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8

[关键词]出口企业;FTA优惠;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049-03

目前,中国已经与东盟(10国)、新西兰、智利等19个国家(地区)均签订了8个FTA(自由贸易协定),其FTA项下的优惠贸易额已经超过我国对外贸易额的1/5;此外,中国还在与17个国家进行FTA谈判。尽管目前能够享受FTA政策优惠的伙伴市场占总出口市场份额不是特别大,但是从中国的FTA战略来看,随着FTA伙伴的增加,未来FTA伙伴的市场总份额将越来越大。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一国签署FTA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促进相互之间的贸易,即利用FTA的贸易创造效应给成员国带来福利。而FTA贸易创造是通过企业对FTA优惠政策的充分利用来体现的。因此,理论上可以推断:出口企业将会非常愿意利用FTA政策来扩大出口和获取更大的利润。

一、大连市出口企业FTA优惠利用情况的调查

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个研究课题《中国企业利用FTA协定全国调查》发现:中国企业的FTA利用率很低。企业能否充分利用FTA优惠,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也关系到中国FTA战略的利益实现,因此这种FTA政策的低利用率应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高度重视。对于大连市来说,大连市的出口企业能否充分利用中国的FTA政策优惠,既关系到出口企业在FTA伙伴国市场的扩大,也关系到出口对大连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然而,从全国性的调查来看,有相当大一部分企业出口到FTA伙伴时未享受FTA优惠。为了解辽宁省大连市出口企业FTA的利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笔者组建了“关于大连市出口企业FTA优惠利用情况”调查组。调查组在2010年8月设计了“大连市出口企业FTA优惠利用情况调查问卷”,随后走访了大连市外贸局、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贸企业家协会、大连市贸促会、海关等部门,获取辽宁省大连市出口企业信息,确定调查对象。在此基础上,调查组于2010年9月—11月期间采用走访调查的方式,对分布于辽宁省大连市的110家中小外贸出口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全部收回问卷。

通过对上述110家出口企业反馈的问卷进行统计,这110家企业包括70家贸易型企业和40家生产型企业,所属行业分别是纺织服装、电子、化工、食品、水产、机械等。其中47家企业已经利用FTA优惠,而63家尚未利用。因此得出大连市出口企业FTA优惠总体利用率为43%。此外,调查组还按不同企业类型、不同行业、不同FTA的利用率情况分别进行了调查和统计。

二、大连市出口企业FTA优惠利用方面的问题和原因

(一)大连市出口企业FTA优惠利用方面的问题

为了清楚地表述大连市出口企业在FTA优惠利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出口企业分成四类:

第一类企业,已经向中国的FTA伙伴国出口,但是没有利用FTA优惠;这类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多数(53%)。这些企业的主管完全不知道FTA政策的有关情况,甚至不知道什么是FTA优惠。

第二类企业,已经向FTA伙伴国出口,并已经利用FTA优惠,但只是在进口商的要求下的利用;这类企业占已经利用FTA企业的70%以上。这类企业的主管虽然对FTA政策有一定了解,但很有限,因此,是否利用FTA政策完全取决于进口商:如果进口商根本不了解FTA政策,则这类企业就可能列入未利用FTA优惠的企业行列。如果进口商了解FTA政策,则要求出口企业提供优惠原产地证书,出口企业只是照办,而不会成为出口谈判的砝码,更不会纳入到企业出口营销策略之中。因此,这类企业只能称为FTA优惠“被利用”的企业。

第三类企业,已经向FTA伙伴国出口,并已经利用FTA优惠,并且是在掌握对方市场信息和FTA政策的基础上,对自身产品给予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定价。这类企业约占已经利用FTA企业的20%。这类企业的主管不仅考虑到利用FTA优惠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还考虑到如何同进口商共享FTA优惠的利益,在出口谈判中掌握主动权。可以说,这类企业在FTA优惠政策的利用方面已经达到比较理性的程度,他们不但熟知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与实施细则,而且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做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定价,因此这类企业可以称为充分利用FTA优惠的企业。

第四类企业,已经向FTA伙伴国出口,为更充分地利用FTA优惠政策,通过到伙伴国投资建立贸易公司的方式,将FTA政策的优惠全部由该公司独家获得。这类企业比较少,占已经利用FTA企业的5%,可以称为超级利用FTA优惠的企业。

总之,大连市出口企业FTA利用率均不超过50%,这个数据与国际通行的FTA利用率相比是相形见绌的。如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交易中,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利用率在2000年达到83%。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的FTA战略并没有使得大连市出口企业必然享受FTA优惠,其中一半以上的企业属于这种情况。因此,大连市出口企业在FTA优惠利用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未能充分利用这一优惠政策来获得应得的利益。

(二)大连市出口企业未能充分利用FTA优惠的原因

调查显示:有关FTA信息的缺乏和利用成本是导致企业未能充分利用FTA优惠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

1.地方政府对企业利用FTA帮助有限

这主要表现在对FTA政策的宣传不够、缺少对企业FTA优惠政策的利用扶持。从企业获得FTA的渠道来看,多数企业(占所调查企业的60%)从联网,从商会或协会的培训或咨询服务(占所调查企业的30%)。多数企业反映没有接到政府方面关于FTA政策宣讲或培训方面的通知;一部分企业接到有关的培训通知,但他们认为这种培训只是政府向企业变相收费的一种方式,因而不去参加这种培训,从而导致培训无果而终。杨宏恩(2009)认为“这源于过去地方政府的表现所导致的信用缺失”。

2.出口企业对利用FTA优惠重视不够

大连市出口企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不利用FTA的优惠政策,必须从企业自身来找原因。上述调查发现,大连市出口企业不利用FTA最常见的理由是进口商没要求提供。在调查的65家未利用企业中有52家企业属于这种情况,所占比率高达80%。这一结果说明企业主管对利用FTA优惠未能予以重视,不能主动利用。

3.利用FTA优惠的成本较高

企业要利用FTA政策,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提供原产地证书,这是FTA原产地规则所要求的。因此,对辽宁出口企业来说,为享受FTA优惠,获得原产地证书需要时间和经济成本。此外,企业要研究协定的文本、关税减让表、过渡期等,确认自己的产品是否有资格享受FTA。这是获得FTA优惠的研发成本。由于这些固定成本的存在,给部分企业利用FTA带来困难。

三、提升大连市出口企业利用FTA优惠的对策

大连市出口企业FTA优惠政策的利用情况调查表明:50%以上的大连市出口企业未能利用FTA优惠。大连市出口企业不能充分利用FTA优惠的原因:一是缺乏FTA方面的信息,根本没考虑运用。二是知道有FTA优惠,但限于技术(知识)方面原因,不会用。三是缘于获取原产地证书导致固定成本的提高。为了改变大连市出口企业不能充分利用FTA优惠的现状,更好地推进出口企业充分利用FTA的优惠,针对上述原因,大连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采取必要措施,扶持和帮助出口企业克服那些妨碍利用FTA优惠的因素。具体的对策措施如下:

(一)政府应重视大连市出口企业FTA优惠的利用,责成有关部门设专人专门负责辽宁省FTA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

对于大连市来说,其出口企业能否充分利用中国的FTA政策优惠,既关系到出口企业在FTA伙伴国市场的扩大,也关系到出口对大连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因此,呼吁市政府对于企业能否充分利用FTA优惠给予重视。

尽管目前能够享受FTA政策优惠的伙伴市场占总出口市场份额不是特别大,但是从中国的FTA战略来看,随着FTA伙伴的增加,未来的FTA伙伴的市场总份额将越来越大,中国最大的FTA(中国—东盟FTA)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因此,大连市政府有必要关注和重视FTA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出口企业充分利用FTA优惠,在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加速大连市的经济增长。

能帮助企业利用FTA和签发原产地证书的部门包括商务部(地方商务部门,省外经贸厅,市外贸局)、国家质检总局(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各地海关、各地贸促会。其中商务部直接负责各区域和双边FTA的谈判、执行和监测,在其网站FTA相关信息;中国海关负责审查各种国外FTA原产地证书和执行降低关税的政策;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发放原产地证书,为具体的行业提供FTA相关信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FTA。由于不同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遇到问题时,难以明确向哪个部门寻求帮助。因此有必要从政府的角度,责成有关部门设专人专门负责辽宁省FTA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服务机构,为企业充分利用FTA优惠提供咨询和辅导,真正达到服务于企业的目的。

(二)加大对FTA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中小企业运用政策的能力

针对辽宁省FTA优惠政策利用率比较低的现状,对于大连市政府来说,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是改善政府的工作方式,采取具体化的措施,并使这些措施常规化。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向企业提供有关FTA政策的知识和信息,帮助企业提高运用FTA政策的能力。具体工作方法包括:定期向企业通报有关FTA政策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在专门机构中设立固定联系电话并增设专门人员接受企业对有关FTA政策的咨询并提供帮助。

具体来说,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充分利用FTA,在地方政府的网站中设置相关网页专门介绍关于FTA的灵活使用方法。其中包括长期开设关于FTA的基础讲座和用法指南。具体可分为五方面内容:第一,FTA的入门知识介绍;第二,实际利用FTA介绍;第三,灵活运用FTA的注意事项;第四,以具体协定和商品为例来说明。如以中国—东盟协定的农产品为例进行分析或以亚太贸易协定中向韩国出口服装为例进行分析;第五,公开各地方政府机构利用FTA事宜的咨询电话和邮箱等联系方式。

此外,在签发原产地证书的网站公开列出中国FTA的各种原产地证书式样,示范如何填写原产地证书,同时使企业能很方便地查询到FTA伙伴国的进口税率。除了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宣传,相关机构还可以通过印刷和发放FTA活用的宣传材料和手册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对于如何充分利用FTA的问题给予形象生动的解释,便于企业理解和引起企业的关注。

(三)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对企业提供FTA政策服务,甚至推行市场化的FTA服务机构

FTA的政策利用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和研发成本。第一,企业要全面了解中国的FTA伙伴,确认本企业在伙伴国的市场范围。第二,企业要研究协定文本、关税减让表等,确认企业的产品是否有资格享受FTA,如果是属于特殊敏感商品则不享受,属于一般敏感商品则要了解过渡期,即从什么时候才能享受优惠。如果属于正常商品,则需要计算优惠幅度的大小。只有优惠幅度足以抵销利用FTA优惠的成本,利用FTA优惠才能成为可能。第三,要弄明白FTA优惠的原产地规则,只有证明本企业的产品属于本国产品,才有资格享受FTA优惠。可以预期,随着中国双边FTA数量的增加,每个FTA政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企业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要与时俱进。这对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建议大连市相关部门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产学研的结合是弥补政府工作不足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也可以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对于FTA政策,产学研的结合是指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为企业提供有关的培训、指导、信息等有偿服务。这些服务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1)定期为一个或多个企业进行有针对性或全面性的FTA政策培训;(2)随时接受企业邀请,派出专家对企业进行FTA政策指导;(3)按照企业要求为企业提供其产品出口国的市场信息。最后一项服务内容相当重要,它关系到出口企业对FTA优惠政策的利用是否充分。前面的企业分类中曾提到,多数企业即使知道自己的产品出口到中国的FTA伙伴国,但因为不了解进口商的定价信息和当地的市场状况而无法积极利用FTA政策。而对于此项服务,根据日本的经验,可以采取科研课题的形式,由此领域或拥有此领域学术资源的科研人员负责完成。

(四)联合贸促会等机构,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更好地促进辽宁省出口企业FTA优惠政策的利用

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国际商会是我国对外贸易方面非常重要的机构,它原本就是国家为了推动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而专门成立的。在FTA优惠政策的利用方面,贸促会最直接的一项工作就是签发原产地证书。为了更好地发挥贸促会的作用,除了正常签发原产地证书外,因为其与企业接触紧密,具备了对企业宣传FTA优惠政策的便利条件和天然优势,因此,贸促会可以发挥更多的职能。具体到FTA政策利用方面,贸促会可在与出口企业直接接触时向其传递政策,并说明各种原产地证可能给产品的进口商带来什么。因此,必须进行贸促会的工作体制改革,强调贸促会尤其是地方贸促会的职能实施与监督。

在这方面,广东省和福建省已经走在了前列。2010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中国贸促会与海关联合举办的实施自贸区政策巡讲会在东莞、珠海和福州举行。广东省贸促会组织下属签证点的签证员及进出口企业的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就优惠原产地证的签发与海关进行了工作对接。巡讲会对我国已实施的优惠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现场反应热烈,巡讲会成功实现了向企业宣传及普及自贸区知识,引导企业用足用好自贸区优惠政策的目的,受到了与会企业的好评。

上一篇:供应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下一篇:口腔护理基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