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5 22:17:03

煤矿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煤矿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1

由于煤炭长期过度无序开采,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矿难频发等一系列问题,使内蒙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解决煤炭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社会问题,实现内蒙古煤炭工业的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和综合高效发展,必须强化煤炭行业管理,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机制,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资源市场化管理,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形成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以及煤炭企业转产、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1使煤炭经济“循环”起来

煤炭是内蒙古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采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节约经济体系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摆脱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加速改善环境质量。要以煤炭资源为重点,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以煤炭矿区为依托,延伸煤炭产业链,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优化煤炭企业内部的产品结构;以电力、煤炭企业和现有建材企业为依托,大量发展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建材产品,加大粉煤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以钢铁、焦化企业为依托,拓展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扩大煤气综合利用途径,减轻环境污染。发展“煤炭开发-原煤洗选-矸石发电-电力消化-灰渣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煤炭经营单位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走产、学、研之路,大力发展科技兴煤、科技兴企,实现煤炭产品综合利用的科技含量;要走产、学、研之路,一方面要培养一大部分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展煤炭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充分利用能源,减少自然危害,发展循环经济;要建立煤炭衍生产品科技研究机构,制定循环经济科技发展战略,实现煤电、煤油、煤化工、煤气等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发挥能源的最大化效益。延伸煤-电-建材、煤炭-化工两条产业链,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循环经济模式。

1.2走内含发展的道路

内蒙古的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炭属不可再生资源。且目前内蒙古的煤炭工业技术水平低,煤炭的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偏低,可以说是在一边开采,一边浪费。随着近年来煤炭价格持续攀升,煤炭的供给量也随之飙升。很多煤矿特别是中小型煤矿,不计后果地超产能运转,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合理规划。必须严格控制产能和产量,提高增量和效益。从内蒙古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看,不能走粗放式、外延的生产道路,不能热衷于上新的煤矿,扩大煤矿产能求得发展。应该在科学预测和保障国家煤炭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煤炭的产能和产量。

1.3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

由于煤矿的长期、过度、无序开采,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要治理环境,首先是预防,其次是治理。应该制定有力的政策法规,用严格的标准控制煤炭生产对环境的副作用,采取“少占少破坏”矿井生产、施工保护原则,坚决取缔那些对环境破坏严重的小企业无序开采。建立企业负责制,强制企业自行恢复其资源开采区的生态环境。同时治理大型污染和水污染,煤矿在制定开采计划时应同时制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或恢复计划;注意水保,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含水层不受破坏;进行除尘,防止煤尘飞扬,保护矿区的空气质量;重点治理排矸场塌陷区等突出环保问题。煤矿在正常关闭和报废前,必须落实污染和生态恢复计划,提供土地复垦利用、环境保护的资料,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后,再按有关规定办理关闭手续。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充分利用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同时发挥植物措施的长效性,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土地整治与复垦措施相辅;以植物措施为主,全面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发挥各项措施的综合防护效能,实现总体防治目标。

2合理规划产业格局,实现集约高效发展

过去在种种原因的作用下,内蒙古形成了一个多、小、散、乱的煤炭格局,以及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国有煤矿体制僵化,管理散乱,技术更新慢。开发秩序乱,小煤矿大量存在。必须引导煤炭行业进行高科技、大规模、大范围的统筹生产,增加国有煤炭经济对煤炭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宏观调控能力,通过战略性改组和其他体制配套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去规范、去实施,加快煤炭企业现代化。同时改进开发工艺,实现生产方式的集约化,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

2.1对小煤矿进行整改,整合产能

小煤矿普遍存在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对环境污染严重,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要从根本上治理分散和混乱的局面,就要解决好煤炭经济的集中度和发展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生产安全的问题。消除无序开发的后遗症,关闭小煤矿、整合产能。一方面,坚决关闭未经审批的非法的小煤矿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煤矿;另一方面,加速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将相邻的煤矿井田资源合并,统一部署开采,进行采煤方法改革,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在管理上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并实现采矿权有偿出让。小煤矿通过联营改造进行整合,减少矿点,扩大规模,优化矿井布局,提高技术水平;大型煤矿则利用联营、兼并、参股和收购等手段提升改造地方中小煤矿。综合运用经济的手段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已经合法批准、开采能力小的煤矿,特别是要坚决消除煤炭资源开发中仍存在“合法不合理”的现象。比如,现已划归神华集团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是和黑岱沟煤矿一起规划的两大露天煤矿,但哈尔乌素规划区内后来一下子涌入21个小煤矿,且都有合法手续,关闭这些煤矿十分困难,一些矿主漫天要价,代价高得惊人。国家在加强勘探的同时,应制定科学、统一的规划。同时国家级煤田应上收审批权限,严把审批关,杜绝腐败和违规问题。煤炭资源的整合和有偿使用,要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相结合,集中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越界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行为。与此同时,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全面开展煤炭资源回采率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清查和纠正矿产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对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进行专项整治,推动内蒙古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2.2加速国有煤矿改组,实施培育大煤炭企业集团的战略

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资产比重大,影响面广,是国有煤炭经济的主体。强化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也是需要进行战略性改组的主要领域。通过对国有与非国有煤炭经济内部及其两者之间的人才、资产、科技、管理等资源的流动和重组,既在收缩国有经济战线的同时,集中力量加强国家必保的高科技、高规模、大范围煤炭经济的建设,又在整体上适当收缩非国有经济战线的同时,调整煤炭企业规模结构,提高其科技、管理水平,规范其行为方式和竞争方式,以达到协调国民经济与煤炭经济以及煤炭经济内部之间各种经济关系,均衡煤炭市场供求,调整煤炭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目的。通过煤炭经济战略性改组和其他体制配合改革,实现政府的职能转换,强化政府预测和规划职能,当政府的信息和规划具有权威性时,企业将主动、积极利用政府的信息、规划指导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生成协调煤炭经济与国民经济关系的运行机制,以消除现行体制下煤炭产供不平衡,原煤库存甩升和非国有与国有煤炭企业过度竞争的现象。同时政府应建立健全监督、服务和调控系统,保证规划和各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通过战略性改组和其他体制配套改革,应达到强化对煤炭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调控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实现有限度的煤炭买方市场;调控好煤炭经济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市场结构、人力资源结构和科技结构等。使国有企业从一些企业中撤出转移到高科技煤炭经济、高规模煤炭经济和大范围煤炭经济中去,增强了国有煤炭经济对煤炭经济的主导作用和调控能力。增加了单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煤炭市场的组织程度,从而改善了煤炭市场结构,提高了整个煤炭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

2.3改进开发工艺,减少资源浪费

一直以来,内蒙古的煤炭开发处于一种先进工艺与落后工艺、回采率相对较高与相对较低,大企业与小企业并存的局面,资源浪费严重。受经济条件所限,在晋、陕、内蒙古接壤的煤炭资源富集区里,目前除神华集团神东公司较早采用机械化综采技术外,绝大多数煤矿采用的都是房式开采,即在煤层中纵横开采宽5米至10米的无支护煤房,同时留5米至10米的方型煤柱以支撑顶板和上覆岩层,大量煤炭成为呆滞资源,大部分煤矿回采率低于50%。在煤矿整合的基础上,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必须着眼于依靠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煤炭回采率,延长服务年限就是最好的保护资源方式。国家建设煤炭基地,一定要提高装备技术、回采率准入门槛,大矿大开,宜井则井,宜露天则露天,务求“颗粒归仓”。审批煤炭资源应该按储量来收取费用,不开采要得到相应惩罚。促使企业提高回采率。在资源配置上也应向骨干企业、先进工艺、高回采率企业倾斜。同时鼓励骨干煤炭企业组织科研人员对残留煤柱回收技术重点攻关,使地下已形成的呆滞资源重新得到回收。

3落实安全生产,正确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实现文明和谐发展

与国内其他煤炭生产基地一样,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也存在生产安全的问题。缺乏安全生产设施和监督机制,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矿工工作环境危险恶劣与偏低的收入形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矿工、企业与矿区居民的利益分配不均、调和困难,进而引发资源之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内蒙古煤炭业必须狠抓安全生产,切实改善矿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均衡各方利益,实现煤炭业的文明和谐发展。

3.1安全生产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加大煤矿安全整治力度。突出强调对煤矿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提高煤矿生产技术能力和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但过去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主要依靠政府的安全监管,安全教育培训和改进安全设施,经验证明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奏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问题。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必须有一套综合治理措施,除了法律、法规、标准和行政手段,还需加大安全投入,增强煤矿抗灾能力。努力改善煤矿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条件,通过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来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控制煤矿事故的目的。对于存在隐患、不达安全生产标准的煤矿,必须采取“强制达标”的办法,努力使全区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一个明显的改善。严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上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制,严肃纪律,严格操作规程。煤矿企业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办事,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严格考核。关闭和整合小煤矿,建设规模大、具有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煤矿是解决小煤矿事故的关键。另一方面,经验证明煤矿安全资金投入往往不足,我们可以建议煤矿建立安全投入长效机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以保障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还可以建议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由各级地方政府筹措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然而,企业的安全投入取决于其财务状况,地方政府投入也具有地方财政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寻找财务上可持续的办法解决安全投入的问题。综合治理可以探索运用综合打捆,有针对性项目投资。项目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关闭整合小煤矿,从资源整合和技术更新(包括安全设施)两个方面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煤矿的生产规模和效率,推行矿井大型化、集中化、系统化;(2)建立瓦斯抽取和利用系统,促进“先抽后采”的煤矿作业,扩大和改进瓦斯监测和预警系统;(3)煤矿渗漏控制,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建立水文地质和渗漏的地质模型。改进渗漏检测、监督和预测技术;(4)合理组织与运用社会教育和培训资源。培训除了煤矿安全,还应包括小煤矿矿工的专业技术提高和再就业。同时,超能力生产也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煤炭市场明显好转、需求与煤价都大幅度增长,但生产能力无法及时跟上,大多数煤矿突击生产现象严重,严重的超能力生产必然导致事故发生。加强监督,尽量限制超能力生产对确保煤炭企业安全运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2改善矿工生产生活条件

要实现文明、和谐的发展。一定要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利的措施改善矿工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把矿工的生命安全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要体现以人为本,文明发展,努力改善矿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包括劳动保护和安全设施,也包括工资收入的最低保障。关心职工生活,努力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加强煤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煤矿质量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系统自动化,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3.3改善矿工生产生活条件

煤矿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2

一、基本情况

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正处于春节前后和“两会”之前,工作比较多,任务比较重,加之春节放假,时间又比较紧,为了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取得预期成效,市煤炭局党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淄煤党发〔2009〕2号文件),扎实做好整改落实、为民办实事、推进体制机制建设等各项工作。市煤炭局制定了县级领导挂靠联系点制度,局长、党组书记路跃成挂靠煤矿安全监管任务较重的张店和淄川两个区煤炭局,其他县级领导每人挂靠3个煤矿,按照联系点制度的安排,县级领导深系单位悉心指导工作。坚持学习实践活动和业务工作统筹安排,相互促进,元旦春节期间加大了煤矿安全监管和执法稽查工作力度,确保了节日期间全市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筹备组织召开了全市煤炭工作会议,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和当前面临形势,部署今年任务,省煤炭局卜昌森局长和市政府刘有先副市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我市煤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春节前夕集中开展了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结对扶贫村和离退休老干部以及职工遗属,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物资。把加强学习宣传贯穿始终,在市局网站设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及时转载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和刊发各类学习资料和动态信息,精心编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简报,截至目前已编辑27期。

二、主要工作

按照市委的部署,重点做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的整改方案。市煤炭局把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作为整改落实阶段的中心环节,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统筹协调,分管负责同志按照职责分工,狠抓落实。针对前两个阶段梳理出来的问题,特别是在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心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组织整改。1月17日,市煤炭局以淄煤党发〔2009〕4号文印发了整改落实责任分工,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做到“四明确一承诺”,即:明确突出问题、明确整改目标、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对整改落实要向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各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结合各自分工职责和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二是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市煤炭局整改方案涉及六大项整改事项22条整改措施。按照整改方案,各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单位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多措并举,集中精力加以解决。能够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间;需要党组出面协调的,党组成员全力以赴,大力支持。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市煤炭局注意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整改方案和解决措施都在市煤炭局网站进行了公示,市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毕和即将整改完毕的有12项,限于种种原因尚未整改的有10项。

三是抓紧完善安全监管长效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好“废、改、立”工作,出台了“安全型煤矿”升级达标意见(实际废止了原来的验收标准);修订了《淄博市煤炭管理办法》,已报市法制办,对市煤炭局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出规划,分清轻重缓急,抓紧工作。截至目前,文件废止1件,修订3件,新制定3件,体制机制建设初见成效。

四是做好总结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的准备工作。整改落实阶段即将结束,按照上级要求,2月中旬左右在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党组领导班子和所属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要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为此,市煤炭局及早动手,起草准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的总结报告,为召开总结大会做好准备,以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成果向安全生产工作实践转化。

三、主要特点

一是高度重视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路跃成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非常重视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按时参加市委组织的各种会议,并及时向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传达;分管领导和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安排,保证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保证学习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并取得圆满成效。

二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切实可行。淄博市煤炭局整改落实方案主要依据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所列的18个问题,并参考了领导班子个人查找的问题;同时,吸收了局领导班子2008年度述职报告所查找问题和淄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有先以及市煤炭局局长、党组书记路跃成在全市煤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这两个报告、两个讲话都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反复召开会议,反复修改完成的,集中了领导和群众的集体智慧,查找的问题全面深刻,相应的措施具体全面。

三是解决突出问题务求实效。解决问题力求紧密结合全市煤炭工作实际,例如,结合2009年“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主体活动,进一步细化分解和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出台《煤炭系统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和《县级领导干部挂靠联系点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的安全意识和岗位责任。

四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无论是修订《淄博市煤炭管理办法》还是“安全型煤矿”标准升级,都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符合全市煤矿工业管理的实际,符合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因而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例如,把“安全型煤矿”升级和国家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出台《安全型煤矿建设升级达标实施意见及验收标准》,必将促进全市煤矿实现从井下系统到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水平再提升。

四、存在不足

一是理论武装工作需要加强,二是集中学习交流时间较难确定,三是支部对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不够完善,四是督查工作有待加强。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煤矿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3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装;创新措施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important means to keep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the same industry. Creative work, not only enhance the min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terprise's vitality,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coal min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enterprise on its management and cost control problems. For in the short term, to improve coal min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the overall economic interests of enterprise, realize the coal min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terprise modernization, scientific, intensive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ly by adhering to innovation, to make the coal min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keep the vitality of the enterprise, allow enterprises to embark on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energy use has become a reality. In addition, also need to coal min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terprises to clear the problem is, coal min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to work smoothly with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nd perfect the. And innovative content shall cover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to ensure that coal min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of enterprise in the innovation pattern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words: mine; electromechanical; innov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85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现存的部分落后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标准要求。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创新问题,逐渐被人们提上改革的日程。为此,相关专家提出了一些有关举措,这些举措将有助于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创新工作的全面开展。另外,部分煤矿机电安装企业的技术力量水平较低,缺少综合型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把握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技术重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煤矿机械设备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对安装与调试中的一些智能化的解决办法提出更高要求。现阶段,如何攻克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中的技术问题,成为关乎煤矿机电安装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1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中的突出问题

1.1在管理方面,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内部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

在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部分企业在没有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制定相关的安装实施方案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进行施工作业。在没有准备施工作业预急方案的条件下,只凭借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完全忽略对煤矿机电设备的说明书的相关资料的对照分析工作,极有可能造成施工人员对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技术重点理解不全面,缺乏科学、合理的协调工作的管理。

1.2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与煤矿土建工程的工作不协调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与煤矿土建工程的衔接工作,一直以来,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都是介于土建工程与煤矿生产环节的一项工作。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与煤矿土建工程,不一定隶属于同一个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隶属于两个企业的施工队伍很难就同一工程,保持同一进度进行施工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的出现,也给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技术水平较低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技术水平较低,是当前相关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技术问题。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工作对于施工企业的技术要求很高。显然,有很多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对于安装过程中突发的技术问题不能及时妥当的解决,甚至出现安装的重点技术部位处理失误,对整个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使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的企业信誉受损,成为制约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的快速发展的有益不利因素。

2解决煤矿机电安装创新的举措

2.1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技术方案的制定

煤矿机电安装企业要充分利用安装施工前的时间,制定出完善的安装和技术方案,利用有效的时间,充分论证已制定的相关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对照煤矿机电设备的相关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特点作相关研究,充分了解即将安装的机电设备的所有技术要求,防止安装计划中出现的计划漏洞,避免出现安装施工中突发状况无法解决事故。

2.2做好安装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协调工作

众所周知,煤矿土建工程是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基础,煤矿土建工程的完成质量直接关乎机电设备安装工作的成与败。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同煤矿土建工程施工企业的协调、沟通工作非常重要。解决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同土建工程的协调发展,是解决煤矿机电安装设备企业存在问题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在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之前,必须做好与土建工程方面的沟通工作。同时,在书面上与施工方面达成相关约定,详细指出在设备安装的施工区域,对煤矿土建工程方面的相关要求,尤其要注意强调某些需要预留的技术方面的问题。

2.3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解决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实践经验不断证明了一个问题,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煤矿机电安装工程的整体效果。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人员,以其掌握的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的相关技能,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熟练的操作施工环节中的工作。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较低水平的错误,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整体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

2.4改进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技术水平

对于同行业而言,设备安装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煤矿机电安装企业的发展命运。相对于总体而言,设备安装水平始终是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的基础。单纯的从技术层面分析,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的设备安装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企业创新水平的发展。缺少高水平的设备安装技术,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创新活动难以进行。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企业自身的设备安装技术。在必要的时刻,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员工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不断的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水平,保持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在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设备安装技术水平的创新活动切实贯彻在实践经营活动中,为企业创造高收益的回报。

3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创新的益处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离开创新的发展都是空谈。开展对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的创新更是意义重大,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坚持发展创新改革,对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和煤矿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坚持煤矿机电安装企业的创新工作,有利于企业不断应用新的安装方法和安装理念,是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发展与时俱进的有利保障,以及改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存在问题的关键。有利于煤矿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的状况,适时作出整改计划。使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能够在,能源新形势市场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坚持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工作的创新,才能在煤矿安装施工中应用全新的相关科学技术,确保煤矿企业的整体利益。促使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成为煤矿企业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数量与日剧增,能源供应的紧张的局面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一直以来,煤炭行业作为能源主力,煤炭的产量和质量在逐步增加,导致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竞争日趋激烈,关于如何做好煤矿机电安装创新与机电安装中存在的问题措施,致力于煤矿机电安装的质量与核心竞争力健康发展,是企业必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内容。本文简要分析了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创新及其问题的相关措施,旨在完善关于煤矿机电设备安装问题的同时,提升企业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吕子明,蔡英辉,张瑞芹.浅析煤矿机电事故及预防措施[J].科技传播,2010,21.

[2]刘雅朋,李永彬.浅析煤矿机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科技资讯,2010,17.

煤矿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4

关键词:煤矿供电;安全问题;预防;应急处置

供电系统是煤矿开采的主要动力,在电力的供应过程中极易引起矿井瓦斯等危险气体的爆炸,从而导致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目前,我国的大型煤矿较多,煤矿内的供电负荷也越来越大,由供电引发的安全隐患增多。因而分析煤矿供电的问题,并提出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供电安全隐患,减轻损失。

一、煤矿供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供电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

1、供电设备陈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对于一些容易生锈、腐蚀的装备没有做到定期的检查处理;对一些固定的设备没有做到定期的校验,如电压表、压力表。

2、供电距离过长,供电系统稳定性较差:随着煤矿开采的进行,供电线路距离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原有电线超负荷运行,容易引起火灾,导致煤矿瓦斯、煤尘爆炸,造成安全事故;供电系统不稳定源于变压器、环境温度等因素的作用,系统波动较大,功率变化较大。

(二)供电系统管理不完善

1、相关人员技术素质较低:较多的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薄弱,技能水平偏低,学习能力也较差,对日益发展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电气设备不甚了解,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电源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低,对岗位责任制度和操作规范不落实,从而导致在供电这个安全生产的结点上出现了巨大的管理真空。

2、供电管理制度不完善:煤矿一旦发生严重供电事故,将造成全矿井停电,通风、排水、提升系统都将因失电而无法工作。大部分供电应急预案却都未明确写出应该如何去做,这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有的应急预案过于简单不能够指导现场在发生事故时如何操作。

3、煤矿供电安全管理投入少:每一设备都有自己的使用寿命,设备功能也有自己的使用率。煤矿开采工作是一项大型的,对经济和生命安全都带来一定隐患,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在生产设备的投入必须是及时的、科学合理的。避免因设备年限过久。

二、煤矿供电问题预防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前期的规范化管理和检修

在选择设备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煤矿开采的设备;从设备的验收到最后的应用维修等各个过程要做好详细的资料,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加深对设备的认识;安装新型的设备时,要以一定的质量为标准;淘汰不合格设备,避免不稳定因素;设备安装后,全方位的进行检测,合格后进行验收;试用正常后再投入使用;对使用中的电气进行不定期检测,建立日常检测制度;请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供电系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各个保护值进行认真的计算,从而使保护数值最大限度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保证相关用电设备和供电系统的正常,进而维护煤矿的正常生产。

2、加大安全设备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供电安全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在加强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足够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眼前利益。而应增加资金投入,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不断学习新技术,进而确保供电管理安全。对老化、落后的设备进行换代;对保护设施不够齐全的设备,及时做到升级改善,加强保护力度,更换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根据施工开采的具体情况对设备进行改造,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率;优先采用先进的系统装备、先进的检测系统以及大功率采煤机。

3、强化煤矿供电安全观念

煤矿供电系统一旦中断将影响整个煤矿开采工程的进程,且易引发安全事故。因而,供电的安全思想必须贯穿到整个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从领导层面重视供电安全,加强供电安全制度建设,加强供电安全宣传教育,同时责任到人,重视落实。

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着整个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相关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聘请相关专家对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针对高精尖设备,请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掌握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积极重视员工的再学习能力,在整个行业中创造一种积极学习的气氛,并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形式来提高员工的能力。

5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供电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风险,究其原因,大多都是人为因素。如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缺乏责任心、不按照规定操作、制度难以落实等,最终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所以,在提高供电安全管理水平时,提高人员素质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时,企业应积极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培训,尽快熟悉设备性能,并能够熟练操作。同时要普及相关知识,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每一项操作,确保各项工作安全稳定地开展。

(二)应急措施

矿井供电系统中断时,由相关单位值班人员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同时,由相关单位安排跟班领导及专职电工赶赴现场,同时组织人员分批巡查线路.巡查人员发现故障点后立即汇报.并及时排除故障点。另外,相关单位应做好应急保障,包括技术保障、物资保障和人员保障。制定煤矿供电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按预案进行演练。

三、结语

煤矿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与煤矿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相关部门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对煤矿供电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进而提出应对煤矿供电问题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永昌.煤矿供电隐患治理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1).

[2]张锦辉.浅谈县级供电企业在煤矿供电中的安全管理探索[J].煤炭技术,2013(07).

煤矿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5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45.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订有利于推动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政策措施;树立典型,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面向小煤矿基础管理的技术服务体系。对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小煤矿给予表彰奖励,对安全基础管理不到位的小煤矿给予通报批评。

煤矿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6

[关键词]煤炭资源;资源整合;山西煤炭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45-02

煤炭资源整合政策已经率先在山西省展开并扩展到全国其他产煤省份,但如何从政策中分析其必要性,先进性和不足,提出后续的政策建议,使政策更加完善,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所要详述的。

1 政策含义和目标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政策,通过兼并重组、引导、监督、整顿等形式,以现有合法煤矿为基础,对两座以上煤矿的井田合并和对已关闭煤矿的资源及其他零星边角的空白资源合并,实现统一规划,提升矿井生产、技术、安全保障等综合能力;并对布局不合理和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关闭,以达到煤炭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煤炭产业规范化的目标。

2 政策出台背景和依据

2.1 资源整合政策制定出台背景

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导致山西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整合煤炭资源是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重要保障。煤炭企业发展良莠不齐,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整合煤炭资源是山西经济可持续建设的必要前提。

2.2 政策制定出台的依据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政策依据包括制定出台文件政策依据、地方国有化工作依据、国家政策依据。

3 主要文件及其基本内容

3.1 主要关键性文件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政策文件中,最重要的文件主要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

3.2 基本内容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主要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通过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关小建大,扩大单井规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

按照兼并重组的原则和全省各个矿区的资源赋存、产能规模以及矿井分布现状等,编制了《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规划》,明确了矿区和区域规模、煤矿企业个数、关闭淘汰矿井数量、产能产量。国家通过对整合工作设立专项基金、对整合后企业进行税收优惠等措施进行扶持。

4 政策的实施

4.1 基本步骤

山西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政策法令,并有效运用市场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省内煤炭资行了大面积整合,效果显著。

4.2 政策的实施

实行集中联合办公,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密切配合,协调推进。

制定煤矿改造建设项目种类、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和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

5 各项保障措施

5.1 考核性措施

加强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指导和考核,按照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分解目标,分年度对产煤市人民政府和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行考核通报。

5.2 体制措施

晋政发〔2008〕23号文件、晋政发〔2009〕10号文件与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件等都专门规定了体制措施。

5.3 监督检查措施

一方面是省政府规定了监督检查。另一方面是职能部门规定了监督检查。

5.4 引导性措施

山西省出台《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领域的意见》,实施包括财税扶持、开放投资等一揽子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从煤焦领域向国家、省鼓励发展的领域投资转型,引导资源型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等,引导民间资本的流向。

6 实施效果

6.1 煤炭矿井资源得到整合

截至2011年5月,山西省矿井总数减少至1053座,大型煤炭集团成为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70%以上的保留矿井达到了90万吨以上,矿井回采率由平均不足20%提升到80%以上,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由24.8%提升到81%,不具备办矿能力、产业水平低下的企业主体全部退出。

6.2 促进煤炭工业经济的转型

煤炭资源整合带来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为煤炭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报告》提出,山西省能源工业转型,要以循环经济为手段,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7 区域案例——以阳泉市为例

7.1 阳泉市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原则

科学规划、有偿出让和市场配置资源、坚持明晰产权和企业改制的原则。

7.2 阳泉市煤炭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资源整合和关闭矿井,各县(区)煤矿数量要减少30%以上,重点关闭资源枯竭的小煤矿。整合后的煤矿只能一矿一井,只保留一套生产系统,使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

7.3 阳泉市煤炭资源整合的整合效果

(1)矿井资源整合情况。阳泉市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彻底改变了以前煤炭工业“多小散乱”的状况。

(2)煤炭企业管理加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阳泉市出台“二十条”补充意见,在全市煤炭主体企业推行“统一管理、单独核算、按股分红”和“生产统一管理、安全垂直管理”的煤矿管理新体制,保留矿井建立了“矿长(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彻底解决了煤矿企业“谁说了算”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主体责任。

(3)煤企转型。阳泉市紧紧抓住煤炭资金高度实施了“一个煤矿企业建设一个地面工业项目”的“煤与非煤”联动发展战略,努力将资源聚集的有利条件,在全省率先提出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市瓦斯、煤矸石、矿井水利用率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100%、160%和60%。

8 现存的问题及后续政策建议

8.1 存在的问题

(1)煤炭资源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在山西省煤炭矿业权的改革中,体现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的矿业权价款,目前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以行政或计划的方式确定,是以行政方式代替市场机制调节相关利益关系,既难以完全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也不能真实体现市场供求关系。

(2)政策实施后带来的新问题。资源整合政策实施以后,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因改革涉及面大,也涌现出一些新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煤炭企业跨地区管理,生产条件变化,资源回收率提高,安全生产,人员素质以及管理手段的变化需要及时解决。

②煤炭资源整合以后,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而相关产业的发展滞后,影响新的产业格局形成,需要培育新的增长点。

8.2 后续政策建议

(1)国家应推行有利于煤矿企业长远发展的措施。应引导和鼓励煤矿联合、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企业集团。引导、鼓励、支持省内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地方国有骨干煤矿和其他大中型煤炭深加工企业对地方煤矿实施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进行资源整合和改造,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以股权为纽带,形成区域性的煤炭集团,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整体素质,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2)加快我国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进程。政府应该在我国煤炭市场化配置方面加快改革步伐。政府应准确把握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能力的博弈,恰当地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进而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

(3)区别对待不同区域间的煤炭资源整合。政府在指导煤炭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区域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合理、规范的方针政策,指导煤炭资源整合有效、有序地进行。

9 综 述

煤炭产业的规范化,煤炭资源管理政策和改革是一项长久而意义深远的工作,我们经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改革政策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对全国其他省份更好地进行自身煤炭资源整合改革政策的推行提供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昕.201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报告[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1.

[2]郭云,张雪岩,田艳芳.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分析[J].中国市场,2011(2).

煤矿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7

摘要: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煤矿行业也随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往往煤矿开采区均难以避免的存在着水土流失问题,不仅给开采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了生态环境,这便需要相关人员尽快的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便于尽快的解决煤矿开采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现状,简要的分析了煤矿开采区的水土流失,并且提出了防范煤矿开采区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煤矿开采区水土流失防范措施

1.前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煤矿开采活动的逐年增多,开采煤矿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加大,煤矿开采所导致的固体废弃物占地增多、土地沙漠化、水环境恶化以及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生态环境呈现出逐步恶化的不良趋势,而且生态环境恶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环境保护与合理的煤矿开采目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国内社会密切关注的一大焦点,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也便成为我国的首要环境问题。

2.煤矿开采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

2.1水土保持功能遭到破坏

在煤矿开采过程以及建设时期中影响、涉及到的土地范围中,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原生地表土壤结构特性、水土保持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等带来破坏,甚至会严重将植被所具有的水土保持能力以及原地表土层的水土保持能力削弱,使得土壤中所含有的土地肥力、营养成分逐渐减少。

2.2改变土壤结构,加剧水土侵蚀

在开采煤炭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导致地表塌陷、地表裂缝等不良现象,地表裂缝所导致的土体内浅层地下水沿着裂缝流失下渗、土壤结构产生松动,进而因生长所需的水分缺少使得裂缝区周围的植被受损,破坏地表植被后,优惠使得水土流失加剧。煤矿区所进行开采活动导致地表塌陷、沉降等情况,可能会有台阶形成,进而使得周边开采区的局部地貌改变,使得周围土地有不均匀标高变化等分层现象,进而土层表面出现生物结皮、植物结皮的赋存状态,不仅会大大的增大土体的侵蚀程度,并且还会使得水土流失加剧。

2.3整体性的水土保持缺乏

在建设煤矿开采区的过程当中,通常均会考虑到开采自身所需的各项设施,比如开采区域防汛、防洪、场地护坡以及排水管沟等,均在设计煤矿主体工程中有所涉及,同时按照有关要求予以修建。然而,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固体废弃物诸如排放矸石、排水矸石等对周围相应范围中所导致的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不多,尤其是较近的煤矿井田范围中的环境与土体,通常会由于开采煤矿中未重视水土的保持,进而使得周边的煤矿开采区的环境质量与水土流失不断降低。

3.防范煤矿开采区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基于开采煤矿过程中所导致的水土流失特点,要全面的分析引起的水土流失及被损坏的水土保持功能可能导致的危害、环境破坏,尽可能从根本上加强开采过程及改善开采煤矿的源头,从而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问题。以下提出了防范煤矿开采区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3.1改造梯田复垦

对于开采煤矿区域有着较多积水沉陷的地方,以及有着较低地下潜水水位的边坡地区,需要平整处理土地局部小范围,把这些小范围改造为梯田,从而实现土地的复垦及利用。按照场地的坡度情况、培育作物的特性、土层厚度等,合理科学的确定梯层的高差以及梯田的宽度,然后按照灌溉水流经的路线、原始的边坡坡度等,来将梯田的坡向与坡度大小确定下来。

3.2推行煤层保水开采技术

在对埋深相对较浅的煤层进行开采时,隔水土层与基岩如果有着较大的厚度,则需要借助于选择采取煤矿条带开采技术,以此科学的设计与计算煤层开采的采流比参数,并且对分层开采的有效措施加以采用,最大限度的避免破坏含水层,将煤层保水开采的目的实现,以便于减少地下矿区水资源流失。

3.3加强井下矸石处理技术的运用

借助于对新的保护性开采煤矿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全面的优化开采矿区的工作面布置,在井下对先进的技术措施诸如矸石回填等予以采用,进而将因堆放矸石所导致的新增占地减少,避免破坏周边的矿区原始地貌。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范及治理采空区的下沉,实现保护矿区地面的目的。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将剩余的矸石运送至矸石电厂或者矸石砖厂,采取综合性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场地堆放矸石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如果没有条件再次进行利用,则应当在堆放期间以防为主,始终坚持后弃先挡、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密切结合的原则,控制水土流失量至最小,实现保持水土的最终目的。

3.4构建生态功能圈

在治理煤矿开采区水土流失问题的过程中,要采取先进有效的科学技术来展开煤矿开采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根据构建防护、周边绿化和中心美化等生态功能圈的治理生态环境思路,将先进技术应用在开采矿井中,结合辅的井上治理方法,将煤矿开采区良性的生态环境修复循环实现。与此同时,应当以对矿区水土侵蚀的控制为前提条件,建立起主要为常绿植被的保持水土水源的涵养林,并且应用有效的封育保护措施,采用矿区协调治理与矿井局部治理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性的把握好水土与内部水土的流失防治及保持,逐步的形成稳定的生态功能圈,从而将整体矿区的恢复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采及建设煤矿的过程当中,往往难以避免的会导致周围开采区水土流失、地面沉陷和地下水流失等环境问题。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源头管理及控制,针对煤矿开采区域的环境与水土流失特点,推广应用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技术,采用可行而又科学的保持水土措施,恢复及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尽可能快的恢复矿区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珊.贺西煤矿开采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水利科技,2010(4).

[2]周伟,白中科.平朔煤矿露井联采区生态环境演化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3]杨培奇,刘淑梅.基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煤矿生态恢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煤矿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深圳天星”为你整理了这篇煤监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立即行动,全面部置

国家煤监局来达州检查通报会后,一是及时向上汇报。宣汉县煤安中心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了专题报告,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制定下步整改措施;二是及时传达贯彻。11月26日上午县政府分管副县长许伟主持召开了“国家局来宣检查指出问题整改工作专题会”,全县煤矿业主、矿长和各级监管人员参加了会议。传达了国家煤监局安全监察司副司长李大生一行来宣检查指出我县监管层面和企业层面存在问题,安排部署整改工作。

二、增添措施,整改到位

一是督促煤矿企业全面整改。全县所有煤矿企业在会议当天将国家局检查指出问题,及时通报到矿级领导、科室和班组;结合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中规定的221项内容进行对标检查、自查自改,从12月1日起,由县煤安中心组织专班专人,逐矿督促检查落实情况;上峡煤矿、炉坪煤矿针对检查指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上报县煤安中心备案后,方可组织整改,隐患整改结束后由县煤安中心组织验收。二是切实抓好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县安委会牵头抽调专人、组建专班,重新修订完善《宣汉县煤矿安全整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建立对煤矿安全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工作考核机制,落实专人负责督促检查、整改销号、信息上报等工作,完善和落实煤矿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建立机制,常抓不懈

一是建立驻矿安监员末位淘汰制。由县煤安中心再次组织学习《驻矿安监员管理办法》,并再次明确驻矿员职责,对应尽职责、事项逐条明确,每季度组织一次考试、考核,对考试、考核成绩处于末位的停薪待岗学习3个月,并由县煤安中心纪委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立案调查。二是建立执法文书审查机制。由县煤安中心参照国家煤监局印发的《煤矿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文书样式》,对我县监管执法文书修改完善,所有执法文书必须进行统一样式,所有执法文书必须上传法规股审查后方可下达。

四、知耻后勇,强化监管

上一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范文 下一篇:老年护理基础范文